小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时间:2019-05-15 02:39: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第一篇:小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小谈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

【摘要】:文章从提高课堂整体教学效率入手,简述了信息技术为其他学科更好地开展多媒体教学提供良好的技术基础,使信息技术更好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根据学科特点,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整体教学效率是中学信息技术课所面临的一个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

【关键词】:信息技术

学习方式

建构主义 【正文】:

当前,信息技术的应用日益普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人类社会带入到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它已对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及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目前,教育部已把信息技术课列入必修课范畴,在未来五至十年内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将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师,担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为其他学科更好地开展多媒体教学提供良好的技术基础,使信息技术更好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根据学科特点,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整体教学效率是中学信息技术课所面临的一个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现就本人多年来的实践,谈谈我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启迪思维情境,是客观现实存在的东西,同时兼有情感因素,不仅能引发人们思考,更能开启人们的智慧。良好的情境,是学生产生兴趣,产生联想的物质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情境教学,能起到举一反三,融汇贯通的目的。我在教学回收站时,放了一段录相,录相的内容是一对新婚夫妇,有了一个新家,搬家那天,他们把所有的废品扔在斗车准备处理,丈夫扫视一眼斗车里的废品,发现初恋时送给爱人的一对小泥人,随手从斗车里捡了回来,其他废品倒入了垃圾车,搬到新居后,妻子突然想起他们之间恋爱时的信件也被当作废物处理了,想找回来,可垃圾车已走了,她懊悔莫已。这段录相虽然不很精彩,但学生兴趣却很浓,随后我设置了几个问题:1.回收站是做什么用的?2.放入回收站的文件能恢复吗?3.清空回收站是什么意思?4.回收站是硬盘上的一块区域还是内存中的一块区域?5.回收站的大小能改变吗?学生通过比较、讨论,很快就解决了问题,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二、类比迁移,灵活运用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教师通过类比让学生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背景,对新知识进行认识和编码,从而建构自己的理解,也就比较容易掌握新知识。例如在讲授计算机硬件结构和工作原理时,把它与工厂生产进行类比,调度室相当于控制器,生产车间相当于运算器,仓库相当于存储器,原材料购进相当于输入设备,成品运出相当于输出设备,调度室对原材料和成品的需求进行规划,安排生产,储存,运输;相当于控制器对输入输出设备进行控制,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和数据到运算器中进行运算,再把运算结果存回存储器,需要时从存储器中取出运算结果送往输出设备。又如讲到文件对象的选择时,可用Shift和Ctrl键结合鼠标选取连续和不连续文件,也可用鼠标拖动法画出一虚框将所选文件围住进行选取,再讲到Word时,我要求学生选择文字块时,也用选取文件的方法来试,学生很快发现了相似点和不同点,再对Word图形进行选取时,也发现了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学生不仅记得牢,而且在以后学习中容易进行类比,起到灵活运用已学知识突破新知识的迁移作用。再如讲文件移动和复制时,步骤是:1.选择对象(文件或文件夹);2.剪切或复制;3.打开目标文件夹;4.粘贴。将它与Word进行比较:步骤是:1.选择对象(文字块);2剪切或复制;3.将光标移动插入点;4.粘贴。当然也可直接用鼠标拖动法,两者非常类似。教师也可通过打开多种应用程序窗口,对菜单进行比较,发现通常情况下,“文件”和“编辑”菜单中的项目基本相似,所用的键盘命令也相同。学生通过比较,找出了相似性,为以后知识的迁移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使用这种方法时,选择的类比对象要恰当,否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三、观察对象,培养能力对象的方法与理论在计算机科学中有着非常巨大应用,它被认为是计算机科学中的最重要方法之一。其实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是通过对一个个对象的认识来实现的。例如动物、植物、有形物体和无形物体,他的不同性质决定着不同用途。在教学中,通过对Windws中不同元素进行类似的处理,有利于学生对各种操作对象统一认识,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例如在文件类型教学中,可以把文件比作不同种类的动物或植物,不同动物它的属科不同,秉性不同,文件也可以看成一个对象,它有文件名、文件类型、大小、最后修改的日期时间、图标、打开的应用程序、只读、存档、隐藏等属性,不同植物生物的环境不同,不同动物的窠不同,不同类型的文件也要有相对应的应用程序窗口才能打开。在教学中,多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现不同文件类型的图标和扩展名不同,它的内容也不同,教师再通过打开各自应用程序窗口,让学生完全明白不同文件它处理的对象(文字、声音、图形、图象、影像、动画等)是不同的,使学生对不同对象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培养了学生循序渐进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设置问题,自主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依靠教师,而实践操作却很大部分需要学生自行解决,在教学中设置相关任务,通过自主操作、集体讨论,解决问题,这是信息技术课教学常用的方法。跟其它学科相比,软件的操作变化多端,而且这些操作之间常常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所以如果仅仅单独的罗列这些基本操作会使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如果教师通过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来把这些操作串接起来讲解,学生就容易接受和掌握,在实际操作中碰到类似的问题就能自己去分析解决。例如在Word文字处理综合练习时,教师可以提出事先打印分发一篇文章,设置相关问题,如标题的排版,文字的修改,段落的连接,分段,段落调整,段落排版,调整字间距和行间距,设置打印页面等等问题,让学生通过上机,依靠集体力量,自行讨论解决任务。也可以采用这样一种方法,如拿一张已排版好的较为复杂的文章或表格,让学生尽量做到与样文或样表一致,通过自主完成的作业就是自己的一件作品,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和喜悦感,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电脑的兴趣。这种方法更能让学生主动自主学习,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拓宽认知,促进发展信息技术课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应当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工具软件,进行拓宽知识面教学,信息技术课本中的知识毕竟有限,而实际应用却上无限发展的,软件的开发应用日新月异,能否利用工具软件进行加工处理所需信息,是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体现,如图形图象的制作、声音文件的处理、简单动画制作、网页制作、防毒杀毒等,拓宽这些知识面对学生的发展能起促进作用,因此,教学中要穿插工具软件教学,如看图软件Acdsee、豪杰图象浏览器,图形图象处理软件画图、Photoshop,动画制作软件Flash,视频播放器MediaPlay、超级解霸,Mp3播放器,音频处理超级录音机,防毒杀毒Kill、Kv3000、瑞星杀毒软件等,教学中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让学生对各种对象处理有一个了解也就足够了,这些工具软件的学习不仅不会给教学效果带来不利,而且能巩固所学知识,促进各种基本操作及应用能力的发展。

当然,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操作技能培养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尝到成功的快乐,这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关键所在。

第二篇:浅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

重庆市涪陵第一中学校408000蒲凤粼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课程渐渐被普及起来,而且要参加各种考试,目前,教材不统一,也没有教学参考书供教学参考,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以找到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本文就有关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作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计算机课堂教学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为适应时代的发展,计算机课程已被纳入中学必修课程之中。但随着教育部教基[2000]35号文件《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又由原来的以计算机编程为重点的学习,转向以计算机操作和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为主的学习。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从计算机课程承接过来的学科,既有计算机课程的特点,又有其特殊性,其根本区别就在于如何看待计算机:计算机课程是把计算机作为课程的学习对象来学习,而且是唯一的学习对象,而信息技术课程则把计算机作为课程的学习工具来学习。

这一改变使计算机教学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用于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由于信息技术课程刚刚普及,教材不统一,师资配备也有所不同,所以各个地区的初中生和小学生在获取信息技术知识方面就有所差异,这就增加了我们高中教师在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只从课程指导纲要中获得了教学任务和目标,没有教学参考书和具体的教学方法供参考,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个高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我是一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从事教学六年多来,就这门课的教法和学法做了些探究,总结了一些做法,希望与同仁互相交流,互相借鉴,更好的促进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

一、实行“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的性质决定了有课堂任务,只不过看老师怎么组织、通过什么方式来完成这个任务罢了。高中学段信息技术教学目标要求除了让学生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外,还要培养学生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能力。所以这个“任务驱动”式教学不只是传统的传授知识,而是要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形成一种思维:逻辑思维,培养一种能力:自学能力。这就要求老师把握好“度”,该出手时就出手,该放手时即放手。尤其现代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比较强,所以我们在上一些贴近时代又比较简单的内容时要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动手,不作过多的讲解。比如:在讲到收发电子邮件一节时,就只给学生提出以下任务:

1.先仔细看书。(已经会收发电子邮件的同学就直接做第二步和第三步);

2.在网上搜索一个提供免费电子邮件的网站,然后申请一个自己的免费电子信箱;

3.登陆信箱,编写一个新邮件,分别利用“立即发送”和“以后发送”方式,将邮件发给同学和老师。

布置完任务后,全班同学就行动起来了,已经会收发电子邮件的同学就直接在机器上开始操作-1-

了,不会的就努力地看书,害怕落后于别人,老师这时的任务就是寻视,必要时画龙点睛,时间留给需要帮助的同学。这样一节课,学生觉得有事做,很充实,并且也体现了自己的能力:自己独立完成任务的同学会很有成就感,同时也提高了学习兴趣;在老师帮助下完成的同学会觉得自己还需努力。反过来,老师也觉得轻松,往日讲得口干舌燥的也没人理你。

二、多种教学方法组合实施,落实教学评价

“任务驱动”教学虽然有优势,但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来实施。对于概念性较强的内容,还需要多种方法组合使用,以达到落实基础知识与发展学生特长相并重的目的。例如在讲解Windows系统时,首先让学生比较Windows与DOS有哪些不同,然后给出一份Windows水平测试题,让学生自我检测,找出自己的不足,最后采用动态的交互式多媒体课件“Windows入门与提高”,让学生利用课件学习,教师随堂指导疑难。这样既落实了对学生平时学习的评价,又能使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便于及时纠正。

再如,可以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让有专长的学生来讲授。这不但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给其他学生树立了榜样。但要注意的是,请学生讲课,教师要做出适当补充,因为学生虽然能通过讲课有所收获,但往往缺乏经验,知其然却不能及时解释其所以然,他们只注重对操作步骤的讲解。例如讲幻灯片效果时,只是讲第一步选定对象,第二步添加效果,第三步修改效果,第四步放映……。大多数听课的学生虽然很配合,但听完后只会模仿而不能利用以上制作幻灯片效果的方法变通。这时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讲解做出补充,告诉学生各操作步骤的作用所在,其原理是什么。

三、确立不同教学目标,实施分层教学

高一学生入学前来自不同的学校,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有的已经具备开发软件的能力,有的对Windows的基本操作都知之甚少。这种情况就要采取分层教学,注重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在备课时,尽量使自己的课每一个学生都感兴趣,都能学到东西。对不同的学生提不同的要求,以达到不同的分层目标,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来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在课堂上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四、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调控

高一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但他们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大多局限于上网和游戏。将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由上网和游戏引导到计算机技术的学习,提高应用能力和培养信息素养是高一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

兴趣不是天生的,大多要靠后天的培养。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活跃课堂的同时,可以让学生作探讨性训练。经了解,高中学生对网页设计、动画制作、程序设计较感兴趣,但没有基础,只是看到别人的作品很羡慕。如何利用这一切口,引导学生的学习呢?如果一味地由老师讲解,学生也会感到枯燥,我曾经这样做:首先给学生提供一个网上教学的地址,目的是让学生自学,其次再演示网上优秀的作品,对所展示的作品点评,讲解作品中采用的技术关键点所在,指导学生如何借鉴,如何与同学合作,如何在网上搜索资料,如何在BBS上求助等等。结果是令人满意的。一个学生通过

自己的努力在网上学完了Flash MX,并在我区第三届科技节参加的高中组Flash动画制作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这说明学生兴趣引发的潜能是巨大的,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对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极大的帮助。

综上所述,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可能单独使用某一种教学方法,也可能在同一节课中使用多种教学方法的组合,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根据各个学校的条件和学生的掌握知识的情况来定夺。为了把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上好,让学生有效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操作技能,获取、处理、传输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还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的努力和探索,寻求到更好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黄旭明,2005、8,《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法》。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苗逢春,2003、9,《信息技术教育评价:理念与实施》。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钟启泉,2002、6,《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三篇: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初探1

作为一门全新的学科,计算机教学的方法决不能完全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应当有其自己的特色。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体会到,要教好计算机学科,关键就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愉快地学习,满足他们的求知欲。作为一名计算机课程的教师,应当善于引导,想方设法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这几年的计算机学科教学中,认识到计算机教学方法与其他学科存在着不同,方法也多种多样,我总结了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操作讲解法所谓的操作讲解法也就是在操作的同时进行讲解。我们都知道计算机是知识性和操作性都非常强的学科,当我们给学生讲解实践性比较强的知识或者较难掌握的操作内容时,就可以在讲解的同时让学生一起动手操作。譬如,在讲解键盘操作时,面对众多的不规律的按键,学生刚开始学的时候经常手忙脚乱,无从下手,因此教师就要给予正确的指导。一步步详细地讲解怎样操作,指导学生按规范动作进行操作,例如:坐姿、手指放置等,反复进行练习,教师在学生操作讲解的过程中要着重强调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并示范讲解,直到学生操作自如。这样一些难掌握的复杂的操作通过动手练习以后掌握起来就比光听容易些。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锻炼......(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初探

近几年,计算机教学改革使计算机教材有了很大的改变。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已由原来的以计算机编程为重点的学习,转向以计算机操作和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为主的学习。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从计算机课程承接过来的学科,既有计算机课程的特点,又有其特殊性,其根本区别就在于如何看待计算机:计算机课程是把计算机作为课程的学习对象来学习,而且是唯一的学习对象,而信息技术课程则把计算机作为课程的学习工具来学习。

随着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日新月异,教学也不再强调“体系”,而以“任务”来串联教学内容。这一改变使计算机教学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用于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我是一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从事教学两年多来,就这门课的教法和学法做了些探究,总结了一些做法,希望与同仁互相交流,互相借鉴,更好的促进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

一、“任务驱动”教学与网络资源的利用

计算机科学技术内容十分丰富,名词术语很多,各知识点之间联系密切,常常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任务驱动”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任务驱动”是一种学习方法,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尤其适用于学习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应用“任务驱动”教学,首先要给学生提出一个明确的要在电脑上完成的“任务”,在某个学习阶段,紧紧围绕这一既定的目标,了解相关的知识和操作方法。例如学习Word文字处理软件应用时,教师要求学生完成某一电子报刊制作为任务,再结合学生在制作中需要用到的知识进行讲授,如表格的制作,应用图形、图像和文本框等进行版面设计,这样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容易掌握知识和技能,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面对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光靠教师的讲授是有限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学习计算机硬件知识时,除教师讲解计算机各配件的性能外,还应介绍一些网站,如洪恩在线和太平洋电脑网等,要求他们在网络商场中了解最新的计算机配件资讯和各配件的市场性价比,学习计算机的组装方法,设计不同需求的配置方案。这一利用网络资源的任务驱动式教学,理论联系实践,学以致用,既巩固了课本知识又培养其学习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对计算机硬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撰写了个人装机经验互相交流,教学效果良好。

二、学生学习兴趣的调控

高一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但他们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大多局限于上网和游戏。将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由上网和游戏引导到计算机技术的学习,提高应用能力和培养信息素养是高一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

兴趣不是天生的,大多要靠后天的培养。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活跃课堂的同时,可以让学生作探讨性训练。经了解,高中学生对网页设计、动画制作、程序设计较感兴趣,虽然已经有一点基础,但没有系统的认识。如何利用这一切口,引导学生的学习呢?我曾经这样做:首先给学生演示网上优秀的作品,当学生对别人的作品惊羡不已,而自己动手去做却一筹莫展时,再对所展示的作品点评,讲解作品中采用的技术关键点所在,指导学生如何借鉴,如何与同学合作,如何在网上搜索资料,如何在BBS上求助,如何利用网上教程自学等等。结果是令人满意的。一个学生在网上找到一篇制作“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教程,根据教程介绍制作了一个三维的灯笼动画。这说明学生兴趣引发的潜能是巨大的,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对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极大的帮助。

高二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对信息技术已经有一定掌握,对上网和游戏不象高一时那样那么热衷,但计算机应用软件学习起来相对枯燥,所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理解抽象概念显得很重要。

高二的应用软件学习内容涉及概念比较多,学生很容易感到枯燥。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将例题和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讲,平时对概念多作形象的比喻和解释,例如:学习PowerPoint时,关于链接学生们不太理解,但他们都浏览过网页,网页中最常见的就是链接,我是这样讲的:如果把互联网比作信息高速公路的话,那么浏览器就是汽车,链接就要算是路边的指路牌了。这样一讲,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学生可以脱离枯燥的概念,在老师形象的比喻中掌握了知识又获得了乐趣。

三、多种教学方法组合实施,落实教学评价

“任务驱动”教学虽然有优势,但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来实施。对于概念性较强的内容,还需要多种方法组合使用,以达到落实基础知识与发展学生特长相并重的目的。例如在讲解Windows系统时,首先让学生比较Windows与DOS有哪些不同,然后给出一份Windows水平测试题,让学生自我检测,找出自己的不足,最后采用动态的交互式多媒体课件“Windows入门与提高”,让学生利用课件学习,教师随堂指导疑难。这样既落实了对学生平时学习的评价,又能使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便于及时纠正。

再如,可以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让有专长的学生来讲授。这不但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给其他学生树立了榜样。但要注意的是,请学生讲课,教师要做出适当补充,因为学生虽然能通过讲课有所收获,但往往缺乏经验,知其然却不能及时解释其所以然,他们只注重对操作步骤的讲解。例如讲幻灯片效果时,只是讲第一步选定对象,第二步添加效果,第三步修改效果,第四步放映„„。大多数听课的学生虽然很配合,但听完后只会模仿而不能利用以上制作幻灯片效果的方法变通。这时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讲解做出补充,告诉学生各操作步骤的作用所在,其原理是什么。

四、确立不同教学目标,实施分层教学

高一学生入学前来自不同的学校,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有的已经具备开发软件的能力,有的对Windows的基本操作都知之甚少。这种情况就要采取分层教学,注重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在备课时,尽量使自己的课每一个学生都感兴趣,都能学到东西。对不同的学生提不同的要求,以达到不同的分层目标,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来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在课堂上倡导学生

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对高二的学生该如何确立分层教学目标呢?到底教学的结果是让学生制作出幻灯片或电子板报,还是具备制作作品的品质:包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评价结果,然后在做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我们认为根本的是要学生养成分工协作,集体评价作品的习惯,培养自我动手能力,倡导“做中学”的教学方法,教师还应引申出许多不同难度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思考,使不同层次学生都能达到一定目标从而获得成就感和自豪感。

五、存在问题及建议

第一,从培养学生的分工协作精神出发,在布置学生完成作品的时候,教师往往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协作完成,但实际情况却使一部分学生作了“滥竽充数”的人。建议让学生写个人制作心得或在平时注意监督其完成小任务,并做出评价。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技术时就不会只是依赖同学来完成任务,实现个人价值的需求将驱使他们在作品中体现个人成就。

第二、学生作品的评价单凭教师打分,成绩评定不太客观。建议采取学生自我评价方式,一来可以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二来也是调动学生参与的好方法。

第三、从这学期学生的作品来看:虽然有一些如“东方明珠”,“渔歌子”等优秀作品,但大多数选题单一,比如这学期多是“自我介绍”,“圣诞节”,“机动越野赛”题目。建议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拓宽学生视野,利用网上丰富的资讯,引导学生注意时事、科技、艺术、文化等领域的动态。另外注意与其它学科教师合作,将学科研究性学习与信息技术课结合,制作学科类的计算机作品。

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新的学科,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的不仅是学科教学的问题,还有更多的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问题,所以探讨一种更好的教学模式需要与广大计算机教师共同探讨解决。

第四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初探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初探

丰南二中 张驰

当今,课堂教学是中学教学的一种主要方式,上好每堂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课堂教学的重点之一就是教法设计。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教学方法决不能完全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应该有自己的特色。教学实践证明,在中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开始,学生对计算机都怀着神秘、兴奋的心情,学习兴趣十分浓厚,并觉得信息技术课可以上网、聊天、打游戏,非常好玩,于是非常想学。但随着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内容的不断深入,有的内容理论性非常强,需要记忆,且枯燥无味,知识难度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逐渐降下来了。因此,针对这一现象,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一定要善于引导,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设计出其不意合适自身的教学方法,并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近几年信息技术的学科教学中,我总结了以下行之有效的方法,仅供同行们参考。

一、情境性问题悬念法

所谓情境性问题悬念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设计安排一个或多个与现实问题相关的情境,其中蕴含了与学习有关的问题悬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从而激发他们对教学内容的强烈求知欲望,以最佳的学习状态进行学习。比如,在教学文字处理系统Word2000时,可先发给学生每人一份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样稿(比如制作小报),让学生想办法去实现样稿中的模式,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讲述样稿的实现方法与步骤。又如在讲授电子表格Excel时,第一节课就让学生去处理实际问题:从最简单的“课程表”、“座位表”到复杂的“成绩统计表”、“班费开支表”……在编制“成绩表”时,学生学会了求平均分、算总分、筛选不同等次的学生成绩等技巧。但当考试成绩改成用“优秀”、“良好”这种等次记分后,这些等次还要手工输入,很不方便,怎么办?有的学生想到了复制,立即就有人反对:“这还不是手动吗?根本没有体现电子表格的优势。”有的学生提出先按分数排序,再把不同的等次用填空的办法填上去。这时教师可以先肯定这种利用已学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思路,同时告诉学生,在电子表格中有一种功能强大的函数──IF语句,于是了解BASIC的同学立即编出了相应的语句,解决了这一难题。“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只有当学生自己产生疑惑、有解决问题的冲动时,才能更好地去学习新知识,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形象比拟法

形象比拟法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借用学生已感知的知识来映射新知识,从而使新知识更容易被理解的教学方法。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中的有些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作为教师就应当尽量将深奥的理论讲得通俗易懂,在教学中巧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将难懂的理论形象化。比如,在讲Windows98文件管理中的文件名、扩展名、文件目录结构等概念时,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教师若照本宣读,学生就难以接受,而运用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用外国人的取名来比拟文件名与扩展名,用一棵“倒立树”的结构来比拟文件目录结构,学生就会感到所学内容与生活是接近的,理解起来也相对容易。

这种用现实生活中大家熟悉的事物,对问题进行说明,以达到加深印象、帮助理解的方法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采用这种形象比拟法教学时,应注意两点:一是比拟的两种事物可能仅在某一方面相似,不可将二者混为一谈;二是所打比方一定要贴切,如易产生误导作用则宁可不用。

三、直观演示法

直观演示法是教师向学生展示实物或直观教具,或者向学生作示范性操作,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对课程内容有了感性认识,就能更正确、更深刻、更牢固地掌握概念、原理、规律等理性知识。另外,通过演示,也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对于有条件的学校,要尽量保证教学所需要的多媒体教室、投影仪、实物展示台等硬件设备,为教师采用演示法创造条件。为了提高演示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由于学生长时间看计算机屏幕或投影仪屏幕,容易产生疲劳感,致使注意力不集中,所以演示法要配合讲授法一起使用,边演示边讲授,但在讲授时要注意联系实际,语言要精练,富有感染力。这样即一目了然,而且印象深刻,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在一部分内容演示完以后,要让学生有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习的内容得到进一步巩固。

3.在演示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仔细观察,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演示对象的主要特征、主要步骤或事物的发展过程上。要引导学生抽象思维,培养他们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

4.用来演示的教学内容,应该选择那些比语言表达更容易领会的过程和内容,对同一内容的多次演示是不必要的。

四、操作实践法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计算机对某一问题反复操作,藉以形成技能、技巧或习惯的教学方法。操作实践法的运用通常有以下两种形式。

1.课堂练习。比如,写命令的练习,建立自动批处理文件的练习,编写程序的练习。这种练习一般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学生做练习时,教师应走近学生了解指导,特别注意多指导知识掌握较差的学生,可以请做得比较好的学生将答案写在黑板上或说给大家听。这种练习,既是学生的自我检测,也是教师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

2.上机实践。这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形成计算机操作技能的主要途径。为了获得较好的成效,教师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①明确上机目的与要求。上机前,教师必须事先布臵好上机内容、说明目的和要求。学生应事先做好准备,以充分利用上机时间,提高上机效率;

②精选上机内容。上机内容要根据上机目的、学生实际情况及学习上的实际需要加以选择。要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注意创造性练习;

③正确的上机方法。上机练习要按确定的步骤进行。教师应事先发给学生上机报告单,表上应有“目的要求”、“操作步骤”、“达到效果”等,要求学生及时填写;

④加强指导。上机时,教师要有重点地进行指导,对于大部分学生不懂的问题,可由教师示范操作;

⑤要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爱护公物、注意公共卫生和互相协作精神的教育。上机结束后,要求学生整理机房、关闭电源,教师要做好机房安全检查工作。

五、兴趣激励法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学科性质与特点,学生容易对这门课产生“兴趣的萌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时机,加以引导、扶植、培养,使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形成真正的学习兴趣。要注意启发学生的好奇心,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鼓励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点拨学生的每一个困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会和会学中不断取得进步。

比如,在教学“计算机操作系统”时,由于Windows98/2000系统的人机交互性强,因此,有些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就会在上机时做出一定花样来显示自己的能力,诸如将系统桌面的图标移动、改变桌面的背景或设臵屏幕保护等等。教师发现后,如果就此对这些学生进行大肆批评,甚至加以处罚,学生就会“扫兴而归”,学习兴趣就会陡然跌至低谷,一旦失去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也就无从谈起。有效的做法是:宁可自己的教学进度受影响,也要请这些学生上台给其他学生介绍他们的“经验”。这样,不仅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传授可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其的内容,从而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也要告诫学生,一些随意操作可能会影响计算机系统的正常工作,所以是不能随意改变系统设臵的。

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采用兴趣激励法,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知识的动力,这样,学生在浓厚兴趣的推动下学习,一旦取得一定的成绩,就会产生学习的价值感、荣誉感和自豪感,学习兴趣得到进一步深化,形成良性循环。

六、游戏引导法

所谓“游戏引导法”是指教师借用健康益智性游戏软件的教学,来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的求知欲望;通过健康益智性游戏软件的操作,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和技能技巧。

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法的常用施教方式有以下几种。1.采用益智性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近几年来,计算机游戏软件的制作越来越精良,主要表现在软件制作者在注重游戏趣味性的同时,更注重游戏的文化内涵,这使本来是“舶来品”的计算机文化又被涂上了一层浓浓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为我们将游戏软件引入课堂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教学中,作为教师要把游戏软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揭示给学生。例如,在教学生玩《三国演义》时,作为游戏人物介绍,给学生讲关云长千里走单骑的忠勇仁义,讲赤壁之战孔明的神机妙算,讲官渡之战曹操的雄才大略,讲青梅煮酒论英雄刘备的韬光养晦……

2.通过游戏教学法,训练和培养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技能技巧。

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而操作经验实际上就是认识各种类型的软件,并熟悉掌握该操作方法。每种软件的界面千变万化绝不雷同,但是组成界面的各种“界面元素”却是完全一样的,不外乎下拉式菜单、弹出式菜单、各种窗口、图标、组合框、对话框等等。益智性游戏软件的界面设计是最精良的,它几乎囊括了各种类型的“界面元素”。教师只要在操作中适时引导、分析、归纳、总结,学生就可以在玩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操作经验,提高操作的熟悉程度。

运用游戏引导教学法时,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教师要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有目的、有节制地进行一些益智性游戏操作。即在教学中,适当引入有益的游戏,却不能以游戏为目的,而是将其作为一种引导学生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的一种手段;

②选择游戏要有利于身心健康,有利于帮助学生扩大视野、丰富知识、增强技能和科幻意识。加强学生的科幻意识被认为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要引导学生有目的进行游戏软件的安装、解压、合理分配内存等计算机知识的探索实践,寓基础知识的学习于娱乐之中;

③要把握好引入游戏的尺度,不能以玩代教,因玩误教。同时更不能忽视游戏的负面影响,要绝对禁止在一切学习时间玩游戏(包括在信息技术课上机时)。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利用课外活动、节假日,选择政治观点正确、思想内容健康、知识丰富的游戏,安排一定时间进行操作,但一定要教育学生有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④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采用游戏引导教学法获得成效的关键,是教师如何把握契机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找到益智性游戏软件中这些教育“热点”和精华。

一位艺术家曾经说过:“从长远的观点来看,一个演员的素质重于技巧。”在教学中,教师就是站在讲台上的演员,因此,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在努力提高自己信息技术业务水平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将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等到灵活地运用到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依据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不断更新的特点,以及现代教育理论和学生与时俱进的要求,设计出更灵活、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第五篇:浅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模块教学方法探究论文

1.新课程内容

课程改革,把信息技术列入八大学习领域,课程从原来一门课到现在六个模块;教材从原来的两本书到现在六本书;课时从原来基本上只限高一开课到现在每个学生每个学年在每个领域都要获取学分;考核方式从原来的毕业会考到现在的基础会考,有些省份还将会考成绩按比例计入高考总分。改革确实带来了很多变化,透过这些变化,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在不断提升”。

作为一名学科老师,课程地位得到提升意味着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应该是件好事。但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真正科班出身的专业教师不多,有能力并能积极主动开展教学研究的就更少。面对新课程改革,一接触到庞大的课程体系、繁杂的教学内容、多元的评价机制,很多老师就犯傻了,畏难、观望、消极等待、激进,什么样的情况都有可能出现,最具代表性的表现有以下两种。

1.1认为新课程“换汤不换药”,所以墨守成规、不思进取;笔者通读了“广东教育出版社”和“教育科学出版社”等不同版本的信息技术必修模块教材,这些教材尽管版本不同,但编写的体系和依据应该是一致的,简单一点说,这些教材都突破了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学科体系,以“认识、技术、社会”三位一体的基本理念来构建教材的体系结构,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主线,首先阐述“信息与信息技术”有关的概念,接着介绍“如何获取、加工、管理、交流互联网信息”,最后还专题涉及到信息的安全。其中“信息的加工”是必修课程的重点,分“文本和表格信息的加工、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两章,占据了教材大部分篇幅,这部分内容和以往课程比较接近,只不过过去的教材是直截了当地学习Office软件里的Word、Excel、PowerPoint或金山WPS等等。对课改认识不够深刻,对新课程研究不够深入的一部分老师就此认为新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没有变,是“换汤不换药”,因而对新课程的教学和研究都缺乏应有的热情,其实这些想法是非常错误的。过去的教学中我们往往只教会学生看到树木,新课程的教学更要让学生看到森林。课程内容只是教学的形式,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才是教学的内涵。我们必须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育质量。

1.2认为新课程充满生机和活力,思想上下决心要好好教,但又苦于找不到有效的教学方法,一旦上起课来就力不从心。

如果寻找新课程的教学方法还存有疑虑,还苦于无从下手,我们不妨先来看看新课程标准,听听专家们的解读。

2.新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中小学教学的指导文件,代表国家意志,反映国家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审议了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专家们普遍认为,计算机教育时代将技能训练作为主要内容,而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对此进行了非常成功的超越。课程标准将信息素养的培养作为课程目标,为这门课程注入了应有的教育内涵。信息素养包括技术能力、交流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遵守道德与法律规则,形成社会责任感等。这些素养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任何一个社会成员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与此同时,专家们对课程标准提出了进一步修改的意见。

一是强调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以其他课程的任务来驱动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实践;二是将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融化到其他各门学科活动中,以强调其工具性 和实践性。因此,在课程标准中应注意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的服务功能以及二者的有机结合。

3.课程整合不论是专家们的真知灼见,还是先进技术本该发挥的作用,亦或是教育发展、课程改革的必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都显得十分必要、十分有意义。但是,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又存在两种片面的认识:①认为“整合”是一个全新的课题,②认为“整合”是其他学科的事情。这两种认识都会制约“整合”的进程和效果,应该努力摒弃。

3.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个由来已久、随着教育的出现而出现、随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课题。综观教育史,无论教与学的过程,对学习者来说都是获取、辨别和加工信息,不同时期的课程设置与内容有所不同,但都属于某类信息的集合。无论教与学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只不过每个时期使用的都是当时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生产所能够提供的“信息技术”而已,所以,信息技术不是到各学科的课堂上展示自己,它总是为课程服务,当然就不能让信息技术与课程分离、脱节,也就是需要与课程“整合”了。

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信息方法、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共同完成课程教学的一种新方式。课程整合不仅仅是为了解决教师如何教的问题,而是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整合到各学科中,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既然明白了“整合”不是“新生事物”,我们就不能排斥它,而是要和用手中的粉笔写字、用我们的嘴巴讲课一样,适时、自然而然、毫不刻意地在教学中实施课程整合。

3.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只是其他学科老师的事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教育的方方面面。多年来,只要提及课程整合通常都是关注其他学科如何做、做了什么、要注意什么,而很少关注信息技术学科。其实高中《信息技术》承担着培养学生信息技能、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任务,是学生接触信息技术最直接、最前沿的学科。实施课程整合就不能撇开《信息技术》只讨论其他学科,相反信息技术学科老师应该责无旁贷地担起重任,大胆创新,为整合创造条件、搭建平台,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课中的尝试,体会、感受到整合的魅力和甜头,也为其他学科老师开展整合树立信心、做出表率。

真正的改革都是双刃剑,改革有风险,还可能失败,但是不改革就没有创新。人类已走过农业社会、工业社会,进入如今信息社会,我们的教育还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我们的综合国力还不是十分强大,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必须积极探究、大胆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成功的做法要宣传、推广,改革的风险要规避、化解,只有这样新一轮课程改革才能不负众望,起到真正实效。

有位学者说过:如果通过老师的教学研究,能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那将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善事,且让我们为教育、为民族、为国家多做一些善事吧。

下载小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常用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 教学方法的内在本质特点: ⑴教学方法体现了特定的教育和教学的价值观......

    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探讨论文[精选合集]

    [摘要] 信息技术已经走进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信息技术学科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目前高中生虽然对信息技......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摘 要: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如何使初中计算机教学真正体现基础性、趣味性、应用性和理论性,开阔学生视野,打开学生思路成为计......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小结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初探 桂林中心学校 刘敏 常言“教无定法”,这是指在教学上没有一个一成不变的模式,更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统一方法。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为了促进中小......

    《信息技术教学方法》读书心得

    《信息技术教学方法》读书心得尤 焕 许多信息技术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刚接触信息技术课时兴趣很大,可没多久,兴趣就没有了,学生对玩计算机很感兴趣,但对信息技术课却没有兴趣......

    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合集5篇]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初探 陈立龙 男子 中二 本科 合肥市肥东县梁园中学 *** lyzxwjs@163.com 231617 【摘要】:新课标下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理念认为:信息技术课本身......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计算机得到了普及,被应用于各个领域之中。如今,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教育教学中的一门基础性的学科,作为一名新兴的学科,在教......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初探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初探 陕西省神木中学武海军 邮编:719300 内容提要:世界各国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技竞争日趋激烈,因此我国加强了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