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阅读:问题、实践与反思(范文模版)

时间:2019-05-15 02:13: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阅读:问题、实践与反思(范文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阅读:问题、实践与反思(范文模版)》。

第一篇:小学数学阅读:问题、实践与反思(范文模版)

小学数学阅读:问题、实践与反思

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阅读的理性回归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亟须关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数学阅读的价值取向是数学阅读的归宿,有效的数学阅读能够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在实践中,应提供材料让学生体验数学阅读的愉悦,多渠道延伸让学生感受数学阅读的作用,并以此作为数学阅读的起点。同时,以“多种策略提高解读教材能力、掌握方法提高审题能力”的数学阅读教学策略为主线来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有效的数学阅读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然而,当下小学生数学阅读的情况不容乐观。二原因剖析

1.对数学阅读的认识不足

学习数学时,人们大多也仅仅关注解题的对错,而忽略了对数学语言的理解和对数学文化的感受,偶尔老师布置了“看书”的作业,也往往只是草草了事,读不准要点,读不出字里行间所蕴藏的数学思想,更读不出问题和自己的独到体会。2.自主阅读数学的能力不高

(1)学生阅读数学问题的能力是薄弱的

在阅读过程中,读不出要点,那些干扰阅读的因素阻碍了学生的理解。(2)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是缺乏的

学生习惯了从框架的题型中运用公式去解决,大多数学生很难独立提取有用的信息去解决实际的问题。

3.没有养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

小学生缺乏阅读相关的数学材料的意识与能力,对数学阅读的必要性和特殊性认识不足,还没形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自主阅读数学的能力低下,依赖性太强。

二、对策与实践

1.培养孩子的数学阅读兴趣是数学阅读的起点。

(1)提供材料,让学生体验数学阅读的愉悦

要让学生爱上数学阅读,首先要把数学阅读带进课堂,让学生爱读数学书籍。日常学习中,学生接触最多的便是教科书。教科书虽然是数学阅读的主要内容,但学生一般不会特别感兴趣。课外读物就不同了,学生往往比较容易喜欢,这样既可以扩大孩子的数学知识面,感受到数学的丰富、有趣,又能使孩子爱屋及乌,对数学书籍产生亲近感。(2)多渠道延伸,让学生感受数学阅读的作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材中要注重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在数学学习中,可以在适当的地方介绍一些有关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趣闻与数学史料,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首先源于人类生活的需要,体会数学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①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相关数学史料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知识内容介绍相关数学史料,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如在《图形的认识》教学中通过原始社会石器与陶器的几何形状和图案介绍,了解原始人对简单形状与图案的认识,使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充满了图形。又如田忌赛马就是数学对策问题在生活中的一次具体运用。教学时适时介绍一下古代军事家灵活运用数学,运筹帏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的雄才大略,能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②在数学思维拓展课中推荐数学书籍

实践证明,在学习新知之前,以数学故事导入,能引起学生对数学的极大兴趣。(3)课外讲座,拓展数学阅读兴趣 2.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是数学阅读的

数学语言简洁,富有逻辑性。小学生在阅读数学文本时,要通过自己的数学知识,补足或扩展文本所提供的信息和意义,才能充分理解。古人推崇“好读书,不求甚解”,但作为数学阅读则应该是不理解不罢休。因此,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是提高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形成良好数学阅读习惯的保证。

(1)多种策略,提高学生解读教材能力

数学教科书是数学学习的载体与最主要依据,其语言简洁、抽象,思维严谨,内涵丰富,需要学生通过有效的阅读去领会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思维能力。a以纲导读

有价值的、简约的导读提纲,是课堂“数学阅读”的前提,它可以使学生在数学阅读前了解读什么,怎么去读?即对阅读的内容、目的、方法有一种基本的了解、尝试和期待。

通过构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在阅读时“点击”重点字、词(如同时、相同的倍数),展开在学生数学阅读能力还没有完成形成的初级阶段,可以以教师为主提供构建导读提纲。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能力时,可以逐步放手,引导学生根据阅读需要自拟导读提纲,让学生从依赖自学提纲过渡到不依赖自学提纲,从而真正提高阅读能力。b以议促读

通过读读议议,对知识的内容、形式和形成过程,从多个不同的侧面,用不同的角度展开思考、讨论,以达到内化、深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多样性和创造性。c以动带读 古人言“不动笔墨,不读书”,数学阅读更是如此。因此,还可以让学生凭借自己已有的生活阅历和知识经验多次阅读数学文本,并借助算一算、摆一摆、折一折、填一填、画一画等实践活动,去发现、探索、感受、体验文本的意蕴,从而实现与文本的有效对话。(2)掌握方法,提高学生审题能力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审题是解题的基础和先导,是一个非常重要、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的环节。小学数学涉及的应用问题、图表等,都是由数字、抽象符号以及语言词汇等构成。因此,需要指导学生掌握解读数学文本的方法,提高审题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

a 自读自问——追索条件

根据应用问题中问题的需要,阅读追索条件。“一个机械化养鸡场一月份运出的鸡是13600 只,二月份运出的鸡的只数是一月份的两倍,三月份运出的比前两个月的总数少80 只。三月份运出多少只?”笔者采用了“自读自问”式的审题方法指导:

阅读不能脱离思考,如果说思维是阅读能力的中心,那么疑问则是思维的火花。有疑问才能促进求知,促进思维,才能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b重音多读——锁定关键

在审题的过程中,抓住应用问题中的关键词句,边读边找条件,提问题,弄清题目的结构。例如:一块花布长50分米,做一条裙子用8分米,最多可以做几条裙子?对于这类题目,学生往往有个习惯思维是认为求“几条”才是要求。这时老师就组织学生通过自由读,指名读,重音读“最多”,让学生认识到“最多”是一个关键词。指导多读,重点读“问题关键词”,直到学生体会其含义为止,才组织解题指导。这样抓住数学问题的根本和难点来读,通过多读来理解题目,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c准确“互译”——玩转“字符”

数学语言是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的融合。数学阅读重在理解这三种不同语言的关联,实现其与“内部语言”的转化。应用问题教学中,语义转换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如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某校参加数学竞赛的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的4倍少8人,比女生人数的3倍多24人,这个学校参加数学竞赛的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让学生摘录条件或画线段图。低年级可以把题目转化成简单的图形或数字;在中高年级让学生学会边看题边画线段图、几何图或摘录以帮助解题,鼓励孩子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这种动手的过程其实是一种外显的语义转换,即“用自己的语言来阐述问题”。数学阅读正是要求学生能在大脑中建立起灵活的语言转化机制。

3.数学阅读的价值取向是数学阅读的归宿。

当今世界数学正突破传统的应用范围向几乎所有的人类知识领域渗透。如在建筑、计算机科学、天气预报中的运用;广告中的数据是否可靠、存款利息、购房贷款等如何计算……如果没有一定的数学阅读能力,将难以适应当今“数学化的社会”。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重视数学阅读,引导学生在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1)数学阅读有助于发挥数学教科书的作用

数学教科书是数学课程教材编制专家在充分考虑学生生理心理特征、教育教学原理、数学学科特点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通过阅读教科书的方法指导,学生不再出现面对教科书产生“不会看,看不懂”的现象;学生逐渐能够带着问题读,慢慢读出问题来。

(2)数学阅读有助于学生数学语言的发展

研究表明,学生的“数学语言”的特点及掌握数学术语的水平,是其智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学生仅靠课堂上听老师的讲授是难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数学语言系统的。而通过阅读,作好与书本标准数学语言的交流,能够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锻炼数学语言的理解力和表达力,建立起良好的数学语言系统,提高了解读数学能力和交流能力。(3)数学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不仅闪烁着理性智慧的光芒,更有其人文、柔美的一面,是人类文化长河中的一条分支。因此,数学阅读有助于学生发现数学本质的美,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

三、问题与困惑

在实践与反思中,还有如下尚待解决的问题需作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1.如何围绕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让养成的数学阅读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2.数学阅读在提高数学理解力方面如何考量?这仍是一个在实践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阅读是思考,是理解,是收获,是人生必然的经历。正确认识数学阅读,培养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与数学阅读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有趣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和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是数学教育的重要课题。

第二篇:小学数学阅读问题与反思

小学数学阅读问题与反思

数学是一种语言。数学阅读包含语言符号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因素。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阅读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急须关注的问题。

我从一年级开始带班上来,五年来,我们班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自主阅读数学的能力不高;没有养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这也和我以前对数学阅读不够重视有关。学生的心声和教师数学教学的现状告诉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没有很好的落实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的要求,要改变这一现状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加强阅读教学。

一、运用多种数学阅读教学的途径

(一)转变数学教学观念。通过组织教师学习数学课程标准,让教师明确了数学课程标准中对数学阅读教学的要求。组织教师研讨数学教材,挖掘教材中有关阅读的内容。

(二)重视课本阅读把握阅读重点。首先要明确阅读的目的。阅读前,教师要让学生明确阅读的范围、重点、目的、要求以及阅读时要思考的问题。

(三)课外延伸性阅读。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让他们的数学阅读不仅仅局限于数学课本,还引领他们阅读一些数学课外读物,如《小学生数学报》、《趣味数学》以及与数学有关的读物等,鼓励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数学课外书、报,上网查阅有关的数学知识等。

二、运用科学的数学阅读方法

(一)分层阅读。从学生阅读时深入的程度和系统性来看,主要可分为粗读、间读、精读等。粗读是指对于学生已比较熟悉已经掌握的旧知、课文中容易理解的过渡性的导语等阅读时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精读是指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处以及发现问题时,要把相关内容反反复复地推敲、揣摩,力求理解、领会。间读是指对一个名词、术语或一句话因读中有思而读一段停下来想一想,读懂了,再继续往下读。

(二)分类阅读。阅读中要根据数学语言的特点和数学知识的类型,运用多种思维方式进行感知。

1.图文结合研究性地读。数学教材上经常出现这样的类型:画面中呈现部分数量信息,又出现话语形式的提示,最后以文字出示问题。这是人教版数学的一大特色,比起一大堆文字,学生更喜欢这样的。

2.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发现性地读。

教师除了要从现实中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活动情境,让他们亲自感受数学外,还应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方法去看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学以致用,发挥数学知识应有的价值。

3.圈圈点点抓重点性地读。

很多时候,学生往往受思维定势的影响,用以往的经验解决问题,我们一定要打破这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

4.以形代题具体化地读。

在我们数学学习中,适当地以形代题,以图代题,往往能够把较复杂的数量关系简单化,让学生一目了然。

5.丰富课外知识延伸性地读。

我们班有几个数学不好的学生谈到数学、数字,就觉得枯燥乏味,头痛提不起任何兴趣。于是我想了个办法,从数着手,引导学生到课外去阅读有关数字的故事,学生都纷纷找来了丰富的素材,在数学课堂上组织了一次“数”的交流。学生感言颇多:“第一次发现数学这么有趣。”

三、培养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

(一)独立思考的习惯。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阅读为学生创造了独立思考的机会。

(二)手脑并用的习惯。

1.划:划出概念、术语、公式、法则等,以便查阅和记忆;划出语句中的重点字词;画出直观的线段图、平面图形等示意图,帮助自己分析题意和数量关系。

2.算:数学知识是以计算为基础的,因此,阅读中,边看、边想、边算,在算中比较找规律、结论等。

3.操作:阅读中,依据教材提供的信息,亲自动手实际操作,可以使学生借助动作思维获得鲜明的感知。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学生边读边测量,把长方体的表面积转化成计算几个长方形的面积之和,为长方体表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积累了感性材料。

(三)勤问的习惯。问题是思维的源泉。学生阅读中会产生很多的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刚开始,有些学生不会提问题,甚至是为问而问,教师应善待,这样学生才敢想,才会逐渐产生有价值的问题。

(四)自省的习惯。阅读后,要养成总结、自省的习惯。问自己阅读了哪些知识?哪些是自己独立理解的?哪些是在教师或同学的帮助下弄懂的?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随着现代科技日益渗透到人们的生活,社会越来越数学化,仅具备语文阅读能力是不够的。很多学生解题能力不强,学习过分依赖于老师,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阅读能力差导致的,因此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应该重视数学阅读的教学,充分利用阅读的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反思

首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形象思维

小学生正处于好奇期,心智也尚处于发展阶段,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对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的引导,提升课堂学习的活跃气氛,摒弃传统的“一言堂”,教师从语言、肢体、教学情境等多方面融入新鲜有趣的因素,先从感官上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形象思维。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低年级,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不可少一样。”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吸引学生的思路,让形象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观察、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索,有助于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其次、丰富教学方式,运用小组讨论、做游戏、讲故事、创设教学情境、家庭游戏等等,将数学教学更贴近生活,变抽象为具体

针对创设教学情境来说,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创设问题情境,并提出问题,将学生置身于一种教学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积极地投身于学习中。例如,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三角形和正方形,让学生回答这是什么图形,并让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画出图案,随之提问学生怎样的图形才是长方形,让学生从自己的课桌上找长方形,学生便开始议论纷纷,最后

找学生回答。这样,学生就在和谐欢快的教学氛围中学习到了数学知识。

再次、教学要根植于教材和大纲,明确教学的基本方向,深入探究教学目的和培养思路.因为教材和大纲是专家经过深入研究才确定的教学依据,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因此,充分研究教材和大纲,加强数学教学实践工作是关键。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详细剖析教材内容,结合学生自身情况制订教学计划,并对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学习程度进行调查,及时进行教学计划的调整和完善,教学计划不是固定不变的,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动态的修改,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和运用知识。

第四篇: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例反思

阅读“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材料反思

黄迪

一、理论阅读——《校本课程开发的行动研究——来自一所小学的课程创新》

阅读材料:东师附小熊梅校长的《校本课程开发的行动研究——来自一所小学的课程创新》其中的数学课程部分。

国内东师附小小学数学课程开发相对较完善,教师在理解和把握国家课程的基本精神、内容和要求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学校及学生自身情况,有效地、富有特色地、创造性地实施课程,是一种隐性的校本课程开发,简单地说,是国家课程的二次开发。东师附小将小学数学课程分为两类(如图一):一是基于调试模式,也就是课本上重要概念、原理和方法的“典型内容”,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三大板块。要求联系生活、关注基础差异、凸显思想方法、渗透数学文化;二是基于创新模式,也就是“实践与综合应用”版块,这一板块又分为两类(如图二),以知识为线索(实践活动、综合应用)和以活动为线索(小课题学习)。实践活动包括一年级的”小脚丫走天下“和二年级的“一万有多大”,综合应用包括三年级“旅游中的数学”、四年级“打电话中的学问”、五年级“长、正方体”“数学陷阱”“卫生纸有多长”,六年级“展望奥运,预测成绩”、“弯道中的数学”,小课题包括“好大一棵树”、“我爱我的母校”。

图一

东师附小小学数学课程规划

图二

综合与实践领域开发内容

图三

综合与实践领域开发内容

二年级

“1万有多大”

三年级

旅游中的数学

五年级

“长、正方体”实践活动设计

六年级

“好大一棵树”

由此可见,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要考虑学生已有经验,联系生活,围绕某个主题,强调探究和实践,呈现问题情境和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设置一些列明确的任务。对于学校而言,系统开展“综合实践课”的研讨和实践益处有:一是经历、探索、再创造,形成课程教学特色;二是勤思、笃行,收获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三是基础扎实、底蕴厚重、思维活跃,培养具有数学素养的学生。

二、案例阅读——“我家住房面积有多大”

阅读材料:小学数学课程中”综合与实践“学与教的案例研究——以“我家住房面积有多大”为例,主要流程如下图。

知识储备:小数四则运算,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及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

“我家住房面积有多大”活动流程

我的反思:我认为“我家住房面积有多大”几大亮点:一是该活动的目标定位于学生在经历猜想、验证、反思、和重建的过程中,获得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性方法;二是整个活动流程清晰具体,教学设计实用详细,活动要求十分明确;三是活动资源开发就地取材,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四是开展过程中循序渐进,思考逐步深入和根据需要适当渗透生活知识;五是用量表的形式实现自评与他评。如果该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将培养学生对探究的喜爱显性化,进一步凸显情感目标就更好了。

由此可见,“综合与实践”课优点有,1.对学生,注重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只是为获取知识;2.对教师,教师在课程设计上有很大的自主权,因时因地,开发一节“微型课程”; 3.对知识,强调学数学的价值是用数学,数学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打破各学科绝对割裂的极端状态,鼓励跨学科。局限在于:1.对教师课程开发和设计的能力有更高的要求;2.对学生合作探究的习惯和能力有更高的要求;3.活动场地和物质条件有限,只能充分利用现有条件。

第五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反思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反思

建设大马路小学

梁慧群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广大数学教师越来越多地抛弃以往传统的“师问生答,师讲生练”的模式,转而采用“合作、自主、探索”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中热闹、互动的场面比比皆是,然而其教学效果有时还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还在于教学过程流于形式,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待提高。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对于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我有这样一些体会:

一、在课堂上引起学生的学习意向

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如果学生不想学,学习的收获很少,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时,学生没有学习意向,那么就会学得很辛苦,不会得到应有的发展,这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从哲学角度分析,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本。所以,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先引起学生的学习意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五年级上册《找规律》一课中,我通过课前活动,先“让学生摆有规律的棋子,考考老师第几个是什么颜色的棋子”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意向。使得整堂课中,学生感知敏锐,记忆增强,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在课堂上加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按照现代教学论的观点,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结论,还要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发生过程,课堂教学中知识的发生过程,与人类认识过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在课堂上加强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进行学具操作,是加强学生的学习体验的途径之一。使用学具的教学过程,既不是重复人类的认识过程,又不同于直接向学生传授概念、公式和法则的传统教法。尤其是一些探索性学具的操作活动,为学生积极探究、主动获取知识提供了机会;为学生感知具体数学知识的现实背景、来源创造了条件。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有时把学具的操作流于形式,为了做而让学生做。常会出现一些没有必要的操作,或者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杂乱无序,无从下手。从而没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没有得到学习的体验。要让学生在操作中取得学习体验,我们必须做到首先精心设计,合乎逻辑联系的操作方法,其次在学生动手操作前安排一个定向指导环节,再次组织好有序的操作过程,最后,为了促进操作和思维,必须充分地让学生描述操作的过程和结果、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认识。

例如,在教学圆柱体的体积时,先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预习:

1、用什么办法推导圆柱体的体积公式?

2、如果把圆柱体转化为长方体,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然后让学生拿出先准备好的萝卜和小刀,引导学生对照教材,切一切,拼一拼,想一想,若失败了,再试,反复试,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索、讨论、总结。最后重点回答上面的第二问。学生经过亲自切拼,亲身体验,激烈的争论,共同探索出了长方体和圆柱体的内在联系,得出不变的有:体积、底面积、高等;变了的有:侧面积、表面积、底面周长等。不仅如此,学生还能轻而易举地说出增加的表面积就是长方体左、右两面的面积,也就是圆柱体底面半径与高之积的2倍!学生思维的火花自然而然地爆发出来。教学中这样安排,除了能对学生新旧认知进行有效的整合,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外,还不失时机地渗透了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如转化的思想,极限的思想,变与不变的思想等,以及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在课堂上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是教育的根本目的。课堂上我们要善于把学生推向主体,让学生唱主角。让学生通过自身积极的思维活动,自主参与,亲身经历学习过程,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课堂上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教师要导得巧、导得活、导得适时,学生才能学得有趣、学得轻松、学得生动活泼;如果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就很容易造成高耗、低效、死板的课堂教学。

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现象:有些教师强调自己的绝对权威, 课堂中老师的“一言堂”贯穿始终,学生无权、也无机会畅谈自己的观点,稍与教师的观点相驳,就会受到教师的训斥和批评,学生再也不敢表现自己的个性,没有表达自己想法的勇气与信心。还有些教师在学生提了一些建设性的、有价值的问题之后,教师的评价、引导不及时或置之不理,按原来的教学设计继续教学,久而久之,学生摸着教师的脾气,逐渐失去提问的动力与积极性,不会在另外的场合提出不同的观点,把课堂完全地、主动地让给老师“表演”,做一个安静的观众。

要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我们可以改过去一味的“师问生答”模式为“生问生答”,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四、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课堂教学的深度应略高于学生的知识水平,这样使学生感到新颖有“味”。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还应切实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深度,挖掘教材中的智力因素,使学生“跳一跳,摘果子”。教师在通盘了解学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的前提下,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智力因素,合理安排一些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的有深度、有新度、有活度的教学内容,以满足优等生的需求。

例如,在教学“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教材中在教学求六个面的面积后,让学生求5个面的金鱼缸的表面积。我们可以把知识拓展延伸,让学生算一算火柴盒的用料面积。对于教材中的多解题,更要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求异创新。如在教学求组合图形的面积时,我这样启发:这道题有多种解法,比一比,看谁的解法最多,方法最简便。学生兴趣盎然,不一会儿都纷纷争着介绍自己的解法。结果出乎我的意料,学生的方法之多,解法之妙令我刮目相看。学生灵活利用割补法,把组合图形或者转化成几个基本图形后用和、差法求出总面积,或者转化成一个基本图形后求出总面积,独特的思维,简捷的解法,赢得了大家的一致称赞,整个课堂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

挖掘教材中的智力因素,有效组织教学活动,为学生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既巩固了旧知,又培养了求异创新思维的能力。

课堂教学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更需要创新。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个要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把需被点燃的火炬。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个长远的常新的课题,等待我们不断寻觅,上下求索。

下载小学数学阅读:问题、实践与反思(范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阅读:问题、实践与反思(范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问题生活化实践研究报告

    小学数学问题生活化实践研究报告 柴春强 一、问题的提出 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现实生活是数学的丰富源泉。在数学教育中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会用数学......

    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与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与反思 二1简答题(共4小题,合计满分30分) 1.简述“校本教研”的基本含义。 答:“校本教研”意味着以校为本,即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 亦即,校本教研是基......

    九年级数学教学实践与反思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 九年级数学教学实践与反思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 九年级数学教学实践与反思 一个学期,转瞬即逝,本学期本人在教学中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历练,取......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反思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反思 杨 石 南 摘要:高效课堂是一种教学理想,为现实教学产生一种动力、牵引、导向作用。高效课堂是一种教学形态,表现为教师教得轻松,学生......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设计的实践与反思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设计的实践与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是面向教学系统,解决教与学的问题,为促进学生学习和成长而设计的一套系统过程。它是课堂教学的蓝本,是落实教学理念和......

    小学数学优化教学设计的实践与反思

    小学数学优化教学设计的实践与反思 马艳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是面向教学系统,解决教与学的问题,为促进学生学习和成长而设计的一套系统过程。小学数学优化教学设计是一门科学,必须......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设计的实践与反思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设计的实践与反思 石嘴山市胜利学校 樊月珍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是面向教学系统,解决教与学的问题,为促进学生学习和成长而设计的一套系统过程。它是课堂教......

    小学数学作业形式多样化的实践与反思

    小学数学作业多样化的实践与反思 早期苏联教学论专家凯洛夫、斯米尔诺夫,都将作业与课堂教学视为同等重要,把作业研究视为教学论研究的重要方面:美国学者库柏在二十世纪八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