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设计与提问的实践研究

时间:2019-05-15 14:45: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设计与提问的实践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设计与提问的实践研究》。

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设计与提问的实践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设计与提问的实践研究

【摘 要】问题的设计与提问对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要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做到问题设计有效,即提问要有启发性、发散性、开放性和趣味性;同时要注重提问的策略,应选择适当时机提问、利用问题矛盾提问、创设良好情景提问、抓住问题核心提问。

【关键词】小学数学 有效性 问题设计 提问策略 实践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现代教育家叶澜教授认为:“每个学生都以完整的生命个体状态存在于课堂生活中,教师要有捕捉课堂信息的能力,课堂上,要关注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研究学生。”她还指出:“让学生快乐地、努力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不断让学生思考,不断感受到挑战。”我认为,有效的课堂提问就是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思考、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探讨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

然而近几年来,我在数学课堂听课中发现,我们教师的提问作用发挥的远远不够,起不到提问的效果,主要表现为:设计的提问没有启发性,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以至于学生缺少了学习的内动力;设计的提问没有发散性,不能激起学生的创造思维,以至于学生加剧了思维的单一性;设计的提问没有开放性,不能激活学生的学习氛围,以至于学生缺少了探究的空间;设计的提问没有趣味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至于学生减弱了学习的积极性。纵观以上的问题,导致我们的数学课堂看似热闹,其实学生没有学到什么,还会使学生养成浅尝辄止的不良习惯,与新课程“以生为本”的理念相差甚远。作为一线数学教师的我,该如何科学地、有效地设计提问并在课堂中适时的提出问题,使学生乐于接受的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呢?下面,我来阐述近几年的实践探索:

二、我的实践

我认为,学生的思维由问题开始,由问题而进行思考,由思考而提出问题,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是从教师的提问中产生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精心设计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足够的探索空间,并根据学习进程及时追问或补问,竭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从而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高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内容。

(一)设计提问的有效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提出了全新的理念:“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而数学课堂提问就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一个过程。因此,数学课堂提问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结果,所以,我非常重视提问的设计,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1.设计的提问要有启发性。启发性是数学课堂提问的灵魂,如果缺少启发性的提问是蹩脚的提问。因此,课堂中所设计问题要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使他们受到有力的思维训练。要把教材知识点本身的矛盾与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矛盾当作提问设计的突破口,让学生不但了解是“什么”,而且能发现“为什么”。

比如,我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总复习》一课,拓展部分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出示一个魔方,请问同学拿掉魔方的任意一块,魔方的表面积有何变化?通过讨论,有的学生认为魔方的表面积没有变化;有的学生认为魔方的表面积增加了;还有的学生认为魔方的表面积减少了;有的同学还在沉思中。我在肯定各位同学的发言后,精心设计了以下带有启发性问题:

(1)拿掉魔方的哪一块,它的表面积没有变化?

(2)拿掉魔方的哪一块,它的表面积增加了?会增加了几个面?

(3)拿掉魔方的任意一块,它的表面积会减少吗?

通过这些有序的启发和提问,使学生非常轻松地解决了前两个问题,即:拿掉魔方8个顶点上的这一块,它的表面积没有变化;拿掉魔方12条棱上的这一块,它的表面积增加了2个面;拿掉魔方6个面上的这一块,它的表面积增加了4个面;通过观察,问题3最终也顺利解决,拿掉魔方的任意一块,它的表面积不可能会减少。

以上案例告诉我,设计带有启发性的问题,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步步推进,更要引导学生能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一步一步解决,这样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设计的提问要有发散性。发散型思维属于创造思维,教师若能在教学中提出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可引导学生纵横联想所学知识,以沟通不同部分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对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和探索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如在《平行四边形的复习》一课中,我设计了这样的几个问题:

(1)在平行四边形中,能作一条直线将其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吗?

学生1:只要画出它的一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即可。

学生2:也可以过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中点作直线。

学生3:只要过对角线的交点任意画一条直线都可以。

(2)对于长方形、菱形、正方形,是否也有类似的画法?为什么?

多数学生的答案是肯定的,原因是这些图形是一个共同点特点:都是中心对称图形。

(3)你能否用两条直线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分割成四个部分,使含有一对顶角的两个部分面积相等?

(4)对于问题3,满足条件的直线有多少组?从中你发现有什么规律?

通过这样的提问,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高涨,回答问题争先恐后,并且通过合作交流共同提高,让学生用自己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在不断地成功与失败中享受学数学的乐趣,也体验到探索发现的乐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3.设计的提问要有开放性。开放性提问,指思路较为广阔、深刻,答案不是唯

一、封闭的提问。在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或解决数学问题时,教师精心设计一两个开放性提问,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智力、能力,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与牢固掌握知识,都大有裨益。

如我在教学《平面图形面积的总复习》一课时,设计了这么一个情景:岳阳街道乐都路有一块土地准备拍卖,请有意者于2009年7月10日到岳阳街道办事处第一会议室参加竞拍!

此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要拍卖这块土地,你最关心的是这块土地的哪些信息?通过我这么一提问,学生的积极性马上调动起来了。学生的回答涉及到好多方面:大小(面积)、形状、价格等,但最关心的是价格。

看到学生兴趣盎然,我及时追问:你们最关心的是价格,要知道这块土地是多少价格,我们必须先要解决什么问题?由此引出了土地的大小(面积)和形状展开复习,构建知识网络,形成体系。

从以上案例中可知,由于我在解决数学问题处精心设计了一两个开放性提问,不仅激发了学生从多角度考虑问题的兴趣,而且激活了学生学习的氛围。

4.设计的提问要有趣味性。趣味性是指把数学问题镶嵌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引人入胜地、步步深入地提出富有趣味性的问题,用科学、艺术、生动的语言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小学数学课堂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乏趣味性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创造生动活泼的情境,从而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积极思考。同时,教师还要吃透教材,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趣味性。在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中,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

如我在执教《圆的认识》时,讲完新课后,巩固新知时运用多媒体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一场赛车比赛,第一辆的车轮是正方形的,第二辆车的车轮是圆形的,第三辆车的车轮是三角形的。它们同时、同地、同向出发。

这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谁先到达终点呢?”看似简单的问题,通过我的提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马上调动起来,经过小组交流讨论,学生们一致认为,车轮是圆形的这辆车最先到达终点。以上案例告诉我,在教学中,能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富有趣味性的问题,不仅能唤起学生已有经验并展开联想,引人入深,扣人心弦,而且也能使学生积极投身到问题解决的情境之中,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时效性。

(二)提问策略的有效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数学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手段。如果教师在课堂适时向学生提出有价值的、能激起学生思维活动的问题,往往比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更重要。正所谓有效的提问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沉浸在思考的涟漪之中;又如柳暗花明又一村,让学生在探索顿悟中感受思考的乐趣。

因此,在课堂提问时,我们教师应选择适当时机提问、应利用问题矛盾提问、应创设良好情景提问、应抓住问题核心提问。

1.选择适当时机提问。实践表明,虽然一节课中提问次数没有定数,但准确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却非常重要。课堂提问如果问得过早,学生思路跟不上而感到突然,问得过晚,就如同“马后炮”起不了作用。

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颜色,注意学生的表情和反馈信息,及时地提出问题。若能在恰当的时机提恰当的问题,能调动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思维质量,增强教学效果。

如:我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当学生分别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初步感受到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长方形)面积的一半时,我设计了这么几个问题:

(1)要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两个三角形必须要有什么特点?

(2)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原来三角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3)原来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4)那谁知道三角形的面积怎样计算了吗?

(5)老师不明白,三角形的面积为什么要用三角形的“底×高”,“底×高”有表示什么呢?为什么又要“除以2”?

由于我这样一系列的适时提问,学生对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促进了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利用问题矛盾提问。作为教师要善于把教学内容本身的矛盾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矛盾作为设计提问的突破口,启发学生去探究“为什么”,把学生的认识逐步引向深化。

如我在教学《乘法分配律的运用》一课时,根据学生以前学习的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简便算法,我出示了“125×24=”这一题,要求学生观察数据的特征,进行简便计算。当学生完成后,我提问到:谁来说说“125×24=”这道题目是如何进行简便计算的?其中有位学生回答道:因为题目中有一个因数是“125”,所以只要用拆数法把另一个因数“24”拆成“8×3”的积,再通过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通过反馈,全班同学都同意这位学生的观点。顺着该生的回答,我又提出:那么是不是只要两个因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是“125”,就可以把另一个因数拆成“8×几”的形式进行简便运算呢?通过我这样一问,学生间的意见开始不同起来,有的学生认为一定是如此;有的学生则对这样的结论产生了怀疑。就在学生对结论举棋不定时,我将“24”这个数中的两个数字调换了一下位置,得到了“125×42=”这道题。我连忙问道:现在这道题,能否用刚才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通过我这一问,把学生的思维兴趣推向的高潮,不仅使学生能清楚明白的掌握知识,而且通过思考、讨论、分析,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创设良好情境提问。我认为,创设问题情境就是要抓住数学重点,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起到诱发学生认知冲突,引发思考的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创设“心求通而未得”的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而情境创设方法多种多样,但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是一能激发兴趣,启迪学生思维;二要紧扣数学内容,突出数学本质;三要节省时间,讲究教学效率。另外,问题情境的创设还必需建立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之上。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开放思维,大胆交流,最大限度地发挥聪明才智。

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我先出示一幅汽车图片让学生找出图片中各种几何图形,通过比较分类让学生初步感知圆是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后,进而创设了一个让学生徒手画圆的活动情境。当学生怎么画都画不圆的困惑情境下,我提出了“为什么画出的圆不标准?”“怎样才能画出一个标准圆呢?”进而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选择工具(有圆规、线、直尺等)创造性地去圆,学生在画中慢慢体验到画圆的要领,再通过交流各自的感悟得出圆一些特征。以上徒手画圆的活动情境创设虽然简单,但通过我的提问,不仅起到了启思激兴的作用,同时又紧扣数学主题,省时高效。

4.抓住问题核心提问。在教学中,我认为抓住知识的核心提问,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突破难点,针对学生认知模糊、易疏漏的地方,抓住关键词设计问题,帮助学生将片面的、孤立的和形面上学的认识转化为全面的、辩证的认知结构。

在教学《分解质因数》一课中,是教学生运用短除法对一个合数进行分解质因数。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自学课本练习,理解分解的过程、步骤、方法,然后集体反馈。在反馈时,我问道:在分解质因数时,用一个数去除时,应该用什么数去除?为什么?其中学生回答:必须用一个质数去除,否则到最后就不是几个质因数连成的形式了。我又追问:那又必须除到什么时候为止?生答:除到质数为止。这时我就做了一次课堂小结:你说得真清楚,这两点正是用短除法进行分解质因数的关键所在。

在这节课中,我正是抓住了分解质因数容易错误的地方,设计了这么两个问题,通过提问,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刺激的程度和方式远远超过了一般的讲解。通过学生的回答,我又及时小结,这时的学生已经能够知道分解质因数的整个步骤,并掌握了其方法。在课堂中,通过这样的提问,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就进入了一个更深的层次。

三、收获与反思

加强课堂有效提问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通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

1.加强课堂有效提问,不仅增强了学生回答问题的信心,做任何事的劲头也更足了,而且在正确把握问题等方面也有相应的提高,更可喜的是,班级中基础较差、学习信心不足的几位学生已在课堂中能看到他们高举的小手,脸上不时显露出自信的微笑,家长也感到非常高兴。

2.加强课堂有效提问,改变了学生以往遇到问题的恐惧心理,他们不再对课堂提出的问题有害怕心理,在课堂中能够积极主动地想办法去寻求最佳的答案,采用多种途径去辨析答案的真伪;同时也能积极从文本中发现存在的问题,能积极地提出一些有实效性的问题。

3.加强课堂有效提问,促进了学生自身素质与能力的提高,强化了课堂问题意识的培养。在数学学科教学的同时,发挥学生的特长,做到优劣互补,在游戏、讨论、自我陈述、展示和生活情境陶冶等活动的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得到了很好的激发,从而对学习数学产生信心和勇气。

通过几年的实践,也引起了我的一些反思,因为教学过程是一个双向交流过程,光靠教师课堂提问是远远不够的,而学生“自己课堂提问”长期被忽视,对它的研究与实践更是凤毛麟角,学生经验这一宝贵课程资源基本上处于未开发状态。我认为,课堂提问也应该把学生提问设计在内,这有待于我在今后的教育和教学工作中进一步的加以实践研究。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小学数学教师应重视并不断加强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的设计,这对于小学生培养数学能力和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描述了小学数学教师在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普遍存在的问题,其次针对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与建议。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对策研究

数学是小学的重要基础学科,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学习数学的启蒙阶段,是培养数学思维和数学兴趣的重要时期。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重视并不断加强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的设计,一方面抓住重点、精髓内容,一方面锻炼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兴趣,这对于小学生培养数学能力和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的问题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各小学越来越重视提升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也不断得到丰富与改进。然而,受到传统教学方法的惯性、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经验和能力有限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上仍存在一些比较普遍的问题。主要问题如下: 1.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略

虽然现在小学数学教师也开始注重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技巧,也越来越注重小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反应。然而,由于在小学数学教师中,有经验的教师长期以来都是采取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的听讲,突然在教学设计上进行改变,受到以往惯性的影响,许多有经验的老教师执行的过程中很难立刻转变观念,在教学设计上往往还是忽略了小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新教师虽然观念比较新,但对于把握和控制小学生的经验不足,如果在教学设计上采用较多的环节和方法,往往很难控制课堂纪律,从而无法达到提升课堂效率和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且受到教学条件的限制,目前许多小学的数学教学都是采用的大班授课,人数较多,基础参差不齐,无法顾及到每一个小学生。最终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往往导致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忽略了小学生的主体地位[1]。2.教学方法单

一、趣味性低

由于小学数学这门科目本身的内容较多,理解难度大,计算多,相对于其他学科比较枯燥乏味。虽然新课改加强了小学对于教学方法多样化的重视。但往往都是在语文和英语等学科的教学上体现出来。我国相关教育部门还没有研制出比较统一的可供各小学参考的现代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参考方案。教学设计包括教学内容、方法、流程等环节,各小学虽然也努力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上进行了改进和努力,但受到自身教学条件、教师教研能力的限制,往往无法再教学设计上有质的突破,仍存在严重的教学方法单一枯燥、教学设计不合理、缺乏层次感等问题。许多小学数学教师虽然在教学设计上付出了很多努力,但受到内外因素的限制,没有对小学生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与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具体改善对策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学数学教师应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观念真正体现到教学设计中,将课堂还给学生,保持与小学生平等的交流方式,使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敢于提出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则主要充当引导、答疑的角色,及时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当小学生主动思考并找到思路时,教师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满足小学生的表现欲,从而提升教学效率与效果。此外,小学数学教师在以小学生为主体进行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注意控制课堂节奏,把握课堂纪律,可以请数学基础较好的小学生辅助教师进行课堂纪律的管理,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效率与效果。2.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时,要注重采用多样化、灵活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结合实际案例、游戏教学、分组讨论、分组竞赛等方式方法,以丰富教学环节。在进行多样化教学方式方法的设计时,仅仅凭借一人之力是很难做好的,小学数学教师应多互相交流、学习,互相讨教经验,以此来保证教学流程更加完善,同时,在教学内容上,重难点更加突出[2]。3.课堂教学设计应做到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通过多样化、多层次的教学设计增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积极性,更要加强教学设计的合理性,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准确把握教学的难点、重点,并在课堂上有计划、有步骤的为小学生讲解清楚。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将基础知识和重难点相结合,循序渐进,从简到难。不仅要引导小学生能够中难题中找出知识点,更要引导小学生理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帮助小学生构建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

此外,相关教育部门也要重视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研发,组织研发团队,成立科研项目,为各小学数学教师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提供参考。而各小学也需不断通过升级教学设备、采取小班授课等方式提升教学条件,为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更好的发挥效果创造好的外部环境。

三、结语

受到传统教学方法的惯性、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经验和能力有限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上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普遍存在的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略、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提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等相关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王秋丽.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探析[J].学周刊,2014(06).[2]冯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1).

第三篇:论数学教学中问题设计与提问的问题及对策

论数学教学中问题设计与提问的问题及对策

在当今的数学课堂,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的活动设计往往以问题串的形式呈现。但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许多时候教师的提问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不能真正激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数学思考,致使教学有效性、实效性、高效性得不到很好的实施,具体表现如下:

1.难易失调

教师缺乏对教材的深入研究或者过低,平,学生不能与教师产生共鸣易,使学生重新入轨。再者就是教师为了保证教学顺畅问题,师生一问一答思维价值,道,限制思维的方向和路线的思维进行适当的训练诱导和开发了

2.越俎代庖

教师提出问题后不上来。此时教师不是想办法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正学生的思路劳神费力设计的问题不解自破造成学生的思维懒惰。对培养学生的能力

3.口头禅现象

很多教师在课堂上自内心的认同 ,教师问得从容,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是急急忙忙讲出答案,促进他们思维水平的提高有害无益。

;学生回答,缺乏对学生情况的充分了解,常使全场沉默无言,带有去“,使其停在无法思考、,无形中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大家都不愿意回答问题“是不是”“对不对“对”,能表明其思维的清晰明朗。这样的问题只能折射出,要么过小。,教师不得不把问题分解,”的倾向。以上两种情况都无法对学生不用思考的状态下,把学生应该做的工作取而代之。结果自己”等问题充斥课堂。过大时,把教学内容肢解成许多小,实质上很多问题没有,就让他们回答,调整思考的角度,越是难题越是如此

学生回答,把他们估计得过高,超出学生的理解水,自然谈不上启迪、,“是,化难为,学生答,这样能代表发所设计的问题在难度上要么过大学生答得流畅整齐划一严格讲不能叫做问题。也正是这些虚假问题为学生开辟了一条思维通问题化没有给学生充分考虑和讨论的时间换个说法矫影响了其学习情绪时间长了”教师教学的肤浅,高明的教师是用心沟通的而无需通过“是不是”“对不对”来寻求自我满足。这样的问题让学生从小学会察言观色,试想:学生不回答“是”“对”又能怎样说呢?

4.去数学化

有些教师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去甚远,尤其是不恰当的情景创设,造成的结果是“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生触摸到数学的本质

要提高问题设计与提问的质量上课前的三个把握为

1.把握好教材

通过对教材的认真钻研握训练的基本要求为突破口,设计出恰当的问题。这样使好的问题既有利于揭示数学本质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

2.把握好学生

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细致的了解,熟悉各方面的情况能适应,乐于接受。目的就是让好的问题不仅有利于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时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把握好课型

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课型篇一律,从而达到因材施教。学生思索,探究新知识。练习课教师提的问题要有恰当的角度、幅度和坡度,没有了: ,从而能够脉络清晰地分出重点、行为习惯、新授课上”,导致教学始终在数学的外围盘旋”。,教师应在授课前和授课中分别做好三个把握学习态度、,这样设计的问题才能有的放矢,不同要求, ,弄清单元章节的构成及其地位学习方法乃至班风班貌等有一个,不同的训练重点来设计问题,没有让学,掌,从教学目的出发,以重点,又有利于,结合实际,学生才,而不是千,促使,复习,“数学味

理解编者的意图难点 同

教师要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设计问题课教师提的问题要有挈领而顿、百毛皆顺的功能,问题应从大处入手,让学生各抒己见,互相补充,便于形成知识网络。

授课中要注意三个把握:

1.把握好课堂提问的“时间距离”

一节好的数学课不是一讲到底奏,安排好提问的时间距离接触,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理解得更深更透。例如课时,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后的近似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圆形有哪些联系空间,通过思考学生要说的很多中等生只是在语言条理上差一些有利于学生理解半,宽就是原来圆的半径。据上面的发现我们知道了长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由于学生明确了两个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整理,进而独自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2.把握好课堂提问的课堂上要处理好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学生感到教师亲切的期待。因此教师要走下讲台意见,或者参与到小组活动中问题之间的空间距离学生觉得无从下手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心中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情况区提问,对浅问题、思考的余地,生与问题的空间距离。,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将半圆分成若干个相等的小扇形,老师只需设计两个问题即可,发现形变面积不变(2)“空间距离,所提的问题范围不能过于空洞,也不能太直太露直问题从较隐蔽的角度提问 ,也不是一问到底?问题提出后留给学生比较宽松的思维,学习好的学生可以抓住两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也能说出一二来。这样便,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就是原来圆周长的一,老师可以再提出第二个问题,那么,完全可以对头脑中储存的信息加工、” ,在提问时,走到学生中间,让学生无需思索就可回答,拉开问题与学生的距离,难题浅问,精讲巧问,让学生和问题进行零距离:教学《圆面积的计算》这一,:(1)请大家认真观察,圆的面积又该如何计算,恰当的近距离可以使,也不能过于狭窄,在他们的知识最近发展,通过问题分解来缩短学,处理好提问的节,重新拼合,认真倾听学生的,既不能让,使提问失去意义。,,拼成,:“根?”然后剪开完成上述的发现后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更为重要的是处理好学生和留给学生对大问题难问题则需要大题小问

3.把握好课堂提问的“心理距离”

首先,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老师提问不要给学生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语气可以平缓一些,态度和蔼一点,提出问题后让学生思考一段时间再回答,如果学生回答有误,不要责备,更不能讽刺挖苦,允许学生出错,如果学生暂时回答不上来,教师要多加鼓励,让他别着急,想一想再回答。只有学生保持轻松的心理状态,敢想敢说敢做,才能得到令人满意的回答。

其次,大多数学生经过思维努力后能够解决的。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有差异性,“一刀切”,对于难度较大的题目可让优秀生来回答等生来回答功的体验,习能力,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吗据操作实践法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吗平,使他们能够各有所获。

再次,思维是发散的使每个学生都能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作出个性化的解答入的思考。

”,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内驱力。,对于简单的问题可以让后进生来回答,?他们之间有何关系,说出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吗?(优等生回答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样的,这样的给学生,对于难度一般的题目可以让中,让人人学有所得:在教《圆的面积》一课时:(1)阅读课本?(后进生做答?(中等生回答)这样的问题,还要兼顾差异性。开放性;差异性,即能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似曾相识又陌生,可按学生的实际学,你能按课本图示把圆)(2)阅读课本)(3)你还可以用其他方,即目标是聚合的,让每一个学生都进行深,又是”的感觉,人人都有成,你能根,,教师要控制好学生和问题之间的心理距离好的问题既有挑战性“由于学生在知识基础方面具因此同一个问题与不同的学生之间心理距离是不同的老师提问也不能每个人都能得到发展。如设计不同的问题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水好的问题不但具有开放性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教学设计

《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张小华

教学目标 :

1、了解相遇问题的特点,并学会解答求路程的相遇问题。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分析,提高学生灵活解答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及趣创新意识。教学重点:

掌握求路程的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教学难点 :

理解相遇时,两人所走路程的和正好是两地的距离,相遇时间为两人共同所走的同一时间。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小黑板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1、列式计算

(1)李诚从家到学校,每分钟走70米,4分钟到达,他家离学校有多远?

(2)张明从家到学校,每分钟走60米,4分钟到达,他家离学校有多远?

2、板出关系式: 速度×时间=路程

二、引入

过去,我们研究的是一个物体运动时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两个物体运动时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

三、新授

1、教学准备题

(1)点击课件中准备题 出示题目(2)学生理解题意。

(3)找出出发时间、地点、运动方向。相向而行

时间

(4)点击热键,强调出发时间和运动方向。

(5)用课件演示两人同时从两地向对方走去,引导学生思考会出什 么情况。利用课件继续演示会出现的三种情况(相距、相遇、交叉而过)。

(6)利用课件出示准备题的表格,指导学生填表格的一、二行(7)请一学生上来利用交换性课间完成表格第三行的填写。(8)引导学生讨论:出发三分钟后,两人之间的距离变成了多少?这时,张明走了几分钟?李诚呢?他们俩人共走了几分钟?两人所走路程的和与两家有什么关系?

(9)小结:出发一段时间后两人之间的距离变成了零,这时两人就相遇了,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相遇问题。(板书课题:相遇问题)

2、教学例5。

(1)点击新课出示例5。

(2)理解题意。(3)四人小组讨论:

a、两人是怎样走向学校的?

b、4分钟后两人怎样?

c、两人所行的路程与全路程有什么关系?(4)学生试做。

(5)用电脑课件演示解题思路并讲评。(6)学生看书、质疑。

(7)小结:我们解例5时用了哪两种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学生做课本第59页的第1题和第2题。

2、利用课件出示选择题:

两人同时从两地走来,甲每分走52米,乙每分走48米,走了钟,两地相距多少米?

(1)2000米

(2)1000米

(3)无法确定。

四、全课总结

1、今天学了什么内容?

2、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用了哪几种方法?

3、质疑。

10分

第五篇: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与研究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与研究》课题

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我们对小学生活数学资源的挖掘与运用研究,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对传统教学作出理性思辩、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展开的。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堂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课程资源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生活数学的意识,增进对生活数学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近年来,教育向学生生活世界的回归受到一些国家课程改革的关注,它要求尊重儿童经验,把儿童从大小世界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把儿童的教育交到儿童手中。

把生活数学资源加以运用也源于我校多年来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是我们对教育发展认识的提炼。儿童生活中有很多知识是数学课堂的生长点,《数学课程标准》也提出要改变呆板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进行观察、实践、收集资料、合作交流以及体验、感悟和反思活动,从而实现学习方式多样化,拓展学习的时间和 1

空间,挖掘学生生活经验方面的资源,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二、研究目标、现实意义

该课题实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合理挖掘与运用小学生活数学资源,提高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从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的趋势来看,凡是有助于创造出学生主动学习与和谐发展的资源都应该加以挖掘与运用。我们审视了学生在数学这门学科中能从中获益的各种资源,发现学生对现实生活中数学资源最感兴趣,能在学习生活数学中获得积极的独特情感体验。

“合理挖掘与运用生活数学资源”强调了在使用教材时注意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相接轨,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在参与关心学生生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这样,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水平,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而且也给学生留有一些瑕想和期望,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

三、核心概念界定

生活资源:生活中的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事、物)小学数学生活资源:来源于师生身边的一切可以用于小学数学课题的事,物。

挖掘: 运用: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五、研究的理论基础

1、马克思主义学说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一直是我国确定教育基本原则和制定教育方针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是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但并不是任何教育都能对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只有适应时代需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适应学生发展需要的各种教育资源才能加以利用,才能符合教育和人的发展规律。

2、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生活教育为该课题的研究提供最基本理论,它的理论对于研究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3、掌握学习理论掌握学习理论

对合理挖掘与运用生活数学资源研究的指导意义体现在(1)完成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合理挖掘与运用生活数学资源其目的是促进教学目标完成。(2)掌握学习应用策略,强调了应用意识,当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 3

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挖掘和运用生活中数学资源成为我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因此,本课题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挖掘生活中数学资源的趣味性、现实性,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兴趣。

2、挖掘生活中数学资源的活动性、开放性,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

3、挖掘生活中数学资源的人文性,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具体想通过以下几种形式进行运用:

1、开展生活化的数学教育

(1)情境导入,提出问题。检查复习→情景模拟→导入课题(2)自主尝试,探究问题。出示例题→提出要求→学生尝试(3)合作引导,解决问题。产生问题→解决问题→达成共识(4)拓展应用,延伸问题。问题开放→汇报交流→课后实践

2、联系生活实际,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1)找到数学概念在生活中的原型(2)找到数学规律在生活中的实例。(3)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生活。

3、留意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有意识的创设一些把所学这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的环境。(2)增强策略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3)创设大课堂情境。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紧密结合。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

(1)从生活实例中感悟数学思想与方法。(2)根据生活素材构建“数学模型”。

七、研究方法及步骤

本课题研究分以下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1月)研究方法:文献资料发及调查法 具体做法:

1、收集生活中的数学资源,反思现实问题,为课题的顺利研究打下基础。

2、落实实验班级和教师,做好测试。教师学习相关理论,并制定实验方案与计划。

3、根据目前国内相关的几种生活中的数学策略进行试验,初步探讨适应自己的教学模式。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年12月——2015年3月)

主要任务是根据第一阶段的研究和探讨,结合我校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实施计划,付诸实践。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和对比研究法 具体做法:

1、依托教科书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挖掘数学在生活中的素材,并重视对其他课程资源的利用,扩大课程资源的范围。

2、引导学生在生活化的活动中发现数学现象和问题。

3、引导学生通过模拟生活的活动对数学概念、法则进行具体操作、深化理解。

4、让学生在生活中消化和巩固数学知识,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第三阶段:总结和推广阶段(2015年4月——7月)

主要任务是根据第二阶段的实施结果,创建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模式,并进行推广运用。

主要方法:经验总结法

第四阶段:结题与验收阶段(2015年8月——12月)

主要任务是在继续进行实验同时,总结实验成果,以论文、总结、个案分析、教学软件、实验报告等形式公布实验结果,并组织专家进行鉴定。

下载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设计与提问的实践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设计与提问的实践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实践谈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实践谈 摘 要: 小学生数学课堂提问对激发学生兴趣、开启学生思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要讲究提问的策略和方法,做到艺术性地向学生提问。教师在......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字数:2475 来源:教育学 2013年8期字体:大 中 小 打印当页正文 摘要: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课......

    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技巧

    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技巧 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向学生输出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沟通教师、教材、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错误资源利用的研究与实践

    小学数学教学中错误资源利用的研究与实践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一)研究背景现阶段义务教育最基础的核心以及通用技术就是数学,其对人们处理数据以及遇见问题作出科学决策,培养良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开 题 报 告 建湖县森达实验学校 韩朝平余荣军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教师全面认识小学数学课堂有......

    概述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概述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综合与实践”课程的提出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新突破和我国基础教......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预设与调控的有效性实践与研究》开题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预设与调控的有效性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课堂教学中存在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甚至出现不良提问和失误提问。多次“一不留神”的错......

    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目前,我们数学课堂上仍然是更多地看到教师向学生提问,而听不到学生的发问。课堂上的提问仍然是教师“独占鳌头”,学生充当了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