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窦老师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
窦老师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生生之间的互动,闪现着智慧的光芒。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有兴趣,从而形成了敢思、敢说、敢辩的创新精神和探索品格。互动中,学生的主体意识被唤醒,身心潜能被引出,新的思想在交流中产生,学生创新的火苗在碰撞中点燃;互动中,教师和学生不是简单地复制文化,而是共同去创造文化。多数学生的发言,不是简单重复,而是相互补充。学生在讨论中同中求异,是中求非,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看法,倡导争鸣精神,发展个性创造。
再看窦老师的课堂更是言与意的融合,演绎语文的精彩。她的课堂不满足于匆匆忙忙得出问题答案,而是把提出的问题当作诱饵,去深入感悟文字背后的形象、感情、气韵,还语言以画面、声音、旋律。赋予语言文字呼唤、心跳、体温。让语言充分撞击学生的心灵,“悟”得语言内在的真意,然后通过朗读、口述、写作等方式表达出来。教师不仅追求的是“瞬间的震撼”,更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方式,不断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形成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持续动态发展的言意融合的过程,使教学不断地荡溢出浓浓的意蕴,演绎语文的精彩。
十月十七日,李玉芹名师工作室在我们学校举行了“阅读教学中‘少教多学’的策略与方法”课题研讨会。本次活动共上了5节课。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老师们的教学观念在转变,课堂上少了花哨,多了平实,都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上下功夫。不为表演作秀而教,而是一种返朴归臻。把实实在在作为语文教学的至高追求,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真真切切学有所得、学有所悟、学有发展。
一、实实在在的语文课,要使学生学有所得。
一节课,老师旁征博引,高谈阔论,学生小组活动,热烈讨论,下课后学生所得无几,这节课是失败的。一堂实实在在的课,首先是学生得到实惠的课,即这堂课能够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发展和变化。因此,学生的收获必须是评价一堂课好与不好的第一标准。如:任海英老师所讲的《马》,一堂课下来,学生受益最大的是掌握了预习的方法,对总-分-总的构段方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具备了初步搜集信息的能力。
二、实实在在的语文课,要抓住文本认认真真地进行语言教学。
一段时间以来,有些教师片面地理解了语文课程的性质,过分强调了人文性,把语文课上成了人文修养课、哲学讨论课、人文思想教育课,以牺牲工具性为代价来突出人文性,把“工具性”和“人文性”隔开。即使偶尔带点“工具性”,也是贴标签式的。总之,忽视了文本、语言的学习。著名特级教师吴心田老师说:“语文课天生是一门学习祖**语的课。忽视了语言运用就是语文本位的流失。”不抓文本、不“披文入情”,何以领略语言的生动性、深刻性、准确性、审美性?
三、实实在在的语文课,要真诚地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对话”并不是让学生自发的讨论,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带着自己的经验钻研课文,进而领悟课文的思想感情——所谓“把自己的心摆进去”,或者说“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如:王宏昕老师执教的《贾岛推敲》,她让学生上台表演贾岛推敲的动作,体会观者的感受,从而悟出贾岛对学问的那份执着。
四、实实在在的语文课,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更加精致。
精致的教学设计目标简明、内容简化、流程清晰、重点突出,教学效果也应当是非常实在的。如林燕老师讲《平分生命》,只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去感受小男孩的坚强、勇敢。在感悟句子的同时,教会了学生写法,小男孩的勇敢,作者是怎样写出来的,那就是抓住了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一堂课教师是认认真真地教,学生扎扎实实地学。没有过繁的导入,没有过泛的拓展,直攻主阵地,真正把时间还给了学生,学生的语文能力切实得到提高。
2014年4月14日,在李校长的带领下,我们工作室成员聚集长春一实验来听2组工作室的出战汇报,汇报共分两项内容:
一、工作室成员上汇报课。
二、工作室的领导者做总结发言,汇报三年的活动过程及结果。
《扁鹊治病》一课为了让学生反复阅读,把课文读通、读透,老师让学生经历“自读自悟,粗知课文;自问自探,感悟课文”等环节。精心设计表格,通过表格来初知课文。学生通过自主填表,交流表格等形式,从而使学生理解了文本,知道了作者的表达方式和寓言含的道理。这个表格的解决更是学生自问自探文本的基础。此课重在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读书要前后联系,有点连成线。
《春田狐的爱》让我耳目一新,原来还有这样的课,原来还可以这样上课。其实我们平时也推荐学生一些书目,班级可能极少数学生会听从老师的话去阅读,很多同学只当耳旁风。而这样的授课极大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学生对文本的内容有了好奇心,这种好奇心的也会督促学生去阅读。
《汉子家园》一课告诉我们学生会的就不要再教了,学生不会的字通过各种自理识字的方法去记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得提高了教学质量。更让我们听课者反思:教师要不断地钻研教材,对中国的汉子的由来要研究,对没有特殊造字规律的字通过自编故事、诗歌等方式帮助学生记忆。
《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同样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这种授课方法也是头一次看到。虽与听课者有不同见解,但是教者们的教学态度还是十分令我们佩服。
我是一名语文教师,我喜欢给学生讲课,喜欢听他们朗朗的读书声,喜欢和他们谈天说地,更喜欢看见课堂上闪现出学生灵性的火花。因为喜欢,所以才用心去做,去思考、去研究。尤其是加入名师工作室以后,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特制订三年的学习计划如下:
一、研修要求
1、读书:挤时间读一些教育理论书籍和文章。每年都订《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杂志,每期重点读几篇文章。通过阅读,不断吸取新的教改信息,尽快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提高理论水平,跟上时代步伐。另外对自己触动较深刻的会记在学习笔记上,在实际教学中进行应用。
2、听课:每次学校举行全员汇报课都要做到自己没课坚持来听课,并在听课过程中进行思考、评价。学人之长补己之短。而且不仅仅听本校老师的课,回到家里更要听一听名师讲课,学一学先进的教学理念。
3、研讨:每周三下午是学校各年级组各学科集体备课时间。珍惜每次备课时间,真正和老师们研究出有价值的内容。
4、拜师学艺: 为使自己少走弯路,迅速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有业务上能手进行指导和培养。这比靠自己独立摸索省时、见效。所以我要经常向业务领导以及教研员请教。
5、积极主动地参加课题研究:主动并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能要做到长期坚持,在研究过程中要细心观察、思索,对大大小小的问题进行整理、分析,并撰写相关论文或报告。
二、研修内容
按照个人工作特点,努力结合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到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工作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提升,使研修、工作、发展同步推进。
1、研读课标
研读《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各学段阶段目标要求,交流课标研读体会,以便准确把握各学段目标要求。
2、钻研教材
钻研本学段教材中的内容,整理归类,总结出本学段的共同特点,找出难点问题并交流研讨,以便全面把握小学教材中的特点。
3、课堂教学
每年设计一节本年段课,让工作室成员品评。
4、案例分析
对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和再设计,以此锻炼课堂的驾驭能力。
5、撰写经验
撰写经验论文,按要求在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关文章一篇。
教坛学海、鹰飞鱼跃。为师者当不懈的奋斗,方能凯歌百代。为自己能更好地为教育服务,展现教师的人生价值,我将一如既往,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育教研活动中来,向更高的层次迈进。
构建人:实验小学 潘影
基本框架:四读式
基本程序:初读 读顺诗词——复读 读通诗词——品读 读出意境——诵读 读中积累
“初读 读顺诗词”是学习古诗的前提;“复读 读通诗词”是学习古诗的关键;“品读 读出意境”是学习古诗的核心;“诵读 读中积累”是学习古诗的重点。“读”是学习古诗词的主要手段,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达到“读顺诗词、读通诗词、读出意境、读中积累”的目的。
下面我结合《清平乐 村居》的教学简单介绍一下此模式的操作程序:
一、初读 读顺诗词
初读,主要是扫清学生阅读障碍。通过初读学生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文章。为下面的学习做好调控。让学生力求把诗词读得字正腔圆。
二、复读 读通诗词
复读,主要是理解诗词大意。因为本课比较易懂,所以理解诗词大意都在想象中进行,遇到难懂的可以借助书下注释理解。书下注释没有的教师引导理解。
三、品读 读出意境
品读,主要是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走进诗词的意境,走近诗人的内心深处。去感悟村居,感受诗词所展现出的和平宁静、朴素闲适的农村生活场景,揣摩体会意境的和谐之美。这一环节和想象部分即:理解词意,融为一体。又体现了诗词的整体性。
四、诵读 读中积累
诵读,主要是在领悟情感的基础上积累诗人凝练的语言。让古诗词的优美语言、深远意境扎根于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性情。让学生达到不会作诗也会吟的教学效果。
小学四年级阅读课导学案
乾安实验小学:潘影
一、课前预习
(一)、预习内容
1、反复练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
2、思考:文章主要内容是什么? 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有:(1)、题目扩展法。(2)、要素归纳法。(3)、段意合并法。(4)、摘录句段法。(5)、取主舍次法。(6)、问题回答法。
3、细读课文,在理解深刻的地方做上批注,不理解的地方画上问号。怎样做批注:
(1)、什么是批注:批注是常用的读书方法,是阅读者自身感受的笔录,能够帮助自己掌握书中的内容。(2)、批注的位置
眉批:批在书头上。旁批:字、词、句的旁边,书页右侧。尾批:批在一段或全文之后。(3)、批注的内容
读书时,会有各种思想、见解、疑问产生,这些内容可随手写在空白处。警语:在读书时,发现优美语句、典范引文、重要段落、新颖说法及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为提醒自己,可批注上“注意!”、“重要!”、“用心记住!”“抄写笔记”等字样,使自己注意力集中,并为今后重点阅读提供条件。(4)、批注的对象
文章的内容、段落层次,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精彩片段、重点语句等。(5)、批注方式
批注方式主要有符号批注和文字批注两种。
符号批注中,常用的符号有着重号、曲线、直线、问号、感叹号、斜竖线、双竖线等,分别用来标识重点或疑难词句、疑问处、感叹处、段落或篇章的分层等。文字批注是在阅读材料的空白处写出自己的所感、所悟、所思、所想,内容上或感想,或质疑,或评价,或补充。
4、把头一次听到的词语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意思,然后查字典对照。
5、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预习自测(由教师提前发自测题)
二、课内探究
1、汇报学习收获
2、提出不懂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
三、课外延伸
(1)可以是同类文章(2)可以是同类的主人公(3)可以是同一作者(4)可以是同一写法
第二篇:师生之间 走近老师
第六课 师生之间 第一课时 走近老师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尊敬老师、热爱老师的道德情感。过程与方法:能够接纳不同风格的老师,学会与老师友好相处。知识与技能:了解老师职业特点,尊重老师的“不同”。【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教师职业特点。难点:学会接纳不同风格的老师。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2016年6月23日,龙卷风突袭盐城市阜宁县新沟镇,计桥幼儿园3层教学楼被掀掉房顶,围墙被刮倒,二三十厘米粗的杨树被折断,多间教室的门窗被吹掉。在此次龙卷风中,6名教师用身体死死堵住支离破碎的教室门,护住了班上的孩子。120名儿童中仅有7人受伤,这6名老师均不同程度受伤。
看了这段新闻,你有何感想? 学生谈感悟。
师:在危急关头,这6名老师用血肉之躯护住学生,任凭冰雹、砖石、玻璃砸在自己身上,多么值得尊敬的老师呀!同学们,你们了解自己的老师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自己的老师——走近老师。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一)自主预习
1.人类数千年文明的延续,在很大程度上靠教育来传承。2.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之一。3.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规定了教师的资格、任用、培养和培训等要求。5.今天的教师要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6.尊重老师的“不同”,可以让我们走近老师,更深入地了解老师。7.无论什么风格的老师,都应该受到尊重。我们要学会接纳不同风格的老师。(二)合作探究
知识模块一 了解教师职业
探究一:教材P60运用你的经验
(1)如果让你形容遇到过的老师,你会怎样描述?
(2)在不同年龄段,你眼中老师的形象有变化吗?为什么?(3)与同学交流:大家眼中的老师形象一样吗?为什么?(4)老师在我们的人生中所起的作用有什么共同之处?
答案提示:(1)略。(2)有变化,因为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认知水平的提高,不同年龄段老师的形象也会有变化。
(3)不一样,因为大家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好老师的形象。
(4)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指导者和成长的引路人,在我们成长过程中,老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探究二:教材P61相关链接
从孔子、陶行知的言论中,你认识到了什么?
答案提示:认识到教师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之一。教师的主要职责在于教书育人。
探究三:教材P62探究与分享
(1)上图从不同角度解读了教师职业。关于教师职业,你还了解哪些?(2)你如何看待身边的老师?
(3)你认为什么样的老师才是你心目中的好老师? 答案提示:(1)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工作时间、教师的工作方式;等等。(2)如:在我身边的老师,他们爱岗敬业、关心学生、有丰富的学识;等等。(3)如: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等等。知识模块二 风格不同的老师
探究四:教材P63探究与分享
(1)比较各自喜欢的老师在风格上的差异。(2)你如何看待这些差异?
答案提示:(1)有的老师幽默风趣、富有激情;有的严肃认真,不苟言笑;有的注重教学的艺术性;有的侧重教学的实效性;有的注重书本知识、理论教学;有的注重社会实践教学;等等。
(2)这是由于年龄、学识、阅历、性格、情感与思维方式的差异,每位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表达方式不同,由此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对于不同风格的老师,我们都应予以尊重。
探究五:教材P64探究与分享及方法与技能
(1)有的同学认可过去的老师而不接受现在的老师,有的只认可某一位老师而排斥其他老师。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试给出具体的方法和建议。
(2)在完成第(1)问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分享教材“面对风格不同的老师”。
答案提示:(1)因为我们每个人心目中都有好老师的形象。我们喜欢的老师,风格可能不尽相同,加之,我们与某一老师相处时间较长,有较深的情感;等等。
解决办法:①主动和老师交往,拉近师生距离;②发现不同风格老师的优点;③寻找接纳老师的理由;等等。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1.分组分别展示自主预习的内容,此部分可以一组展示,另一组负责评价,学生展示完后,必须有一定时间强化记忆,巩固基本知识点。
2.合作探究部分,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评比。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1.每年的教师节,晓君同学都要给教过自己的老师发送祝福短信。她这样做是因为,老师:①传授我们文化知识 ②教我们做人的道理 ③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④是最完美无缺的人(C)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一腔热血育桃李,三尺讲坛写春秋。”这句诗的寓意是(B)A.对父母长辈的敬重和爱戴 B.对老师奉献精神的赞美 C.对园林工人的表扬和歌颂 D.对新型师生关系的肯定 3.明确规定了教师的资格、任用、培养和培训等要求的法律是(D)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4.在学校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风格不同的老师。这些老师之所以呈现出不同的风格,主要是由于(D)①年龄、学识、阅历的不同 ②性格、情感的差异 ③思维方式的差异 ④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表达方式的不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有的同学喜欢真实坦率,从不掩饰自己所犯错误的老师;有的同学喜欢见解独到,理论联系实际的老师;有的同学喜欢幽默开朗,风趣激情的老师……
(1)面对不同风格的老师,你是如何看待的?
(2)在我们成长过程中,不可能只接触一种风格的老师,面对不同风格的老师,我们应该怎么做?(3)在你心目中,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
答案提示:(1)由于年龄、学识、阅历、性格、情感与思维方式等差异,每位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表达方式不同,由此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尊重老师的“不同”,可以让我们走进老师,更深入地了解老师。(2)每个人心目中都有好老师的形象,我们喜欢的老师,风格可能不尽相同。无论什么风格的老师,都应该受到尊重。我们要学会接纳不同风格的老师。
(3)如: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等等。
第六课 师生之间 第二课时 师生交往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尊重老师,热爱老师的情感,主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
过程与方法:学会正确与老师交往,能够正确处理和老师交往中存在的分歧。
知识与技能:知道教学相长的含义,懂得师生之间要彼此尊重。
【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与老师交往。
难点:学会正确处理与老师的分歧。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多媒体播放歌曲《长大了我就成了你》导入新课。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一)自主预习
1.教与学是师生相互陪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
2.面对老师的引领和指导,主动参与,勤学好问的态度有助于我们与老师相互交流。
3.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是我们成长的重要内容。
4.学生乐于学习,老师寓教于乐,师生之间彼此尊重、相互关心、携手共进是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
5.彼此尊重,是我们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开始。
6.尊重老师,不仅体现我们内心的情感和态度,而且表现在与老师日常交往的言行举止中。
7.在平等相待、相互促进的师生交往中,我们可以和老师成为朋友。
(二)合作探究
知识模块一教学相长
探究一:教材P65运用你的经验
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老师扮演着组织者、倾听者、陪伴者等角色。回想你与老师交往的场景,在那些场景中,老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请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见教材P66表格)答案提示:如:在学习中,老师扮演引导者角色;在参加集体活动时,老师扮演组织者角色;在课外交往中,老师扮演着陪伴者,朋友的角色,等等。
探究二:教材P66下面阅读感悟
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话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答案提示:老师不是圣人,老师也有犯错误的时候。一方面,我们要尊敬老师,热爱老师;另一方面,我们与老师发生分歧时,要主动与老师进行交流,与老师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这有助于师生共同进步。
探究三:教材P67探究与分享
(1)假如你是小奇,你会如何对待语文老师的表扬与数学老师的批评?
(2)你能给小奇提出怎样的建议?
答案提示:(1)语文老师的表扬是对自己的肯定、鼓励和期待,有助于激励我更好地学习和发展。数学老师的批评是关心,提醒和劝诫,可以帮助我反省自己,改进不足。
(2)我会对小奇说,不要在上课时写小说,这不利于自己的学习和成长,也是不尊重老师劳动的表现。我会建议他在学习之余再进行文学创作,等等。
知识模块二亦师亦友
探究四:教材P68探究与分享
(1)王亚南的故事对你有怎样的启发?
(2)如果不喜欢某位老师,我们还要尊重他吗?
答案提示:(1)启发:我们要尊重老师,刻苦学习,听从老师的教导,等等。
(2)还要尊重他,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都是值得我们尊重的。
探究五:教材P69相关链接及方法与技能
(1)从毛泽东给徐特立的信和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时讲话内容,你共同体会到了什么?
(2)当我们与老师发生分歧时,怎么办?
答案提示:(1)共同体会到了尊重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作为“晚辈”的基本道德修养。
(2)①自我反思,冷静、客观地分析原因;②相信善意,多些宽容和理解;③坦诚相待,注意沟通方式;④求同存异,主动关心。
交流展示生成新知
1.分组分别展示自主预习的内容,此部分可以一组展示,另一组负责评价,学生展示完后,必须有一定时间强化记忆,巩固基本知识点。
2.合作探究部分,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评比。
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1.目前,在很多中学,老师和同学们的关系就像朋友一样,校园到处体现着平等,洋溢着快乐。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师生之间平时能够做到(C)
A.没有矛盾B.相互帮助C.有效沟通D.距离适度
2.交往是一门艺术,沟通需要方法。在师生交往中,我们应该做到(A)
A.学会角色互换B.得理不饶人
C.和老师称兄道弟D.言听计从
3.老师是我们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正确的认识应该是(B)
A.表扬是肯定,批评是蔑视
B.表扬是鼓励,批评是鞭策
C.表扬是爱护,批评是放弃
D.表扬是溺爱,批评是打击
4.“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当老师讲课出错时,不正确的做法是(D)
A.合理地给老师提出意见和建议
B.私下里与老师交流看法
C.课后写纸条给老师指出错误 D.当面指出,使老师难堪
5.老师,帮助我们掌握知识,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学生理应尊敬老师,学会与老师沟通、交往,共筑师生情感桥梁。可在师生交往中,难免会有不和谐的音符闪现:
情景:小学路上,小强由于送一位盲人到亲戚家,晚到学校近二十分钟,因而受到老师的严厉批评。小强觉得委屈,心想做了好事还挨批评。
(1)行为选择:假如你是小强,你会怎么做?
(2)心动行动:当你被老师误解或与老师意见发生分歧时,有什么好方法和老师进行有效沟通?
(3)真情寄语:毕业在即,为答谢师恩,请你写一句话,表达对老师真诚的祝福。
答案提示:(1)提示:我会主动与老师进行沟通,解释晚到原因,争取得到老师的谅解。
(2)提示:如尝试从老师的角度看问题,做到换位思考;课后用写小纸条的方式向老师作解释;原谅老师的错误,等等。
(3)略。
第三篇:语文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生命的灵动
语文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生命的灵动
江苏省泗阳县众兴实验小学 崔月兰
邮编:223700 摘 要“课堂教学细节”是课堂实践中很小的单位,是课堂教学行为的分解动作,是教学实践中影响教学效果的细枝末节。它有时是教师的一个提问,有时是学生的一次发言,有时是课堂现场中一个短暂的互动情境……但透过课堂的教学细节,却能看出教师教学的理念和智慧,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
关键词 探究 细节 生成 精彩 笔者曾听说过这样一则寓言:一群老鼠开会讨论怎样对付猫的袭击?一只被认为很聪明的老鼠提出:给猫的脖子上挂一个铃铛。这样,猫行走的时候,铃铛就会响,听到铃声的老鼠不就可以及时跑掉了吗?大家都公认为这是一个好主意。可是,由谁去给猫挂铃铛?怎样才能挂得上呢?这些细节问题却无从解决。于是,“给猫挂铃铛”就成了一句鼠辈的空话,人类的笑谈。由此可见,细节虽小,但往往决定着事物的成败。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课程。笔者曾就学生对语文课堂感兴趣与否做过相关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一部分学生不喜欢上语文课堂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老师在课堂上没有很好地预设与展开课堂教学的细节,课堂失去了应有生机与活力,学生的语文学习变得索然无味。要改变这一状况,笔者认为教师应该潜心研读文本、关注学生、探究课堂,着力打造出灵动而丰盈的语文课堂。《中庸》有言:“致广大而尽精微。”教师对教学细节得当的处理,定会使课堂变得灵动而精彩,充盈着生命的个性与张力。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应该是智慧的课堂,应该是和谐的课堂,应该是充满生命活力、激情奔放的课堂。语文的精彩,是师生智慧的涌动;语文的精彩,是师生个性的彰显……
一、潜心研读,追寻文本的张力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的精彩离不开教师在课前对教学细节的精心预设,而教学细节的预设又来源于教者对文本的潜心研读。很多优秀教师在课堂上娴熟地运用教学细节,生成出灵动的精彩,这是课前潜心钻研的结果!教师只有潜心研读文本,把文本反复咀嚼品味,发现文本中精妙之处,课前才能精心预设教学细节,上课时方能得心应手。同一个文本,教师研读的深浅不同,所得也定然会不同,研读越深越容易发掘出文本内在的蕴含与精髓。研读文本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追寻文本张力的过程。
文本凝聚了作者灵感、激情和思想,是教师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激起思维火花、增强情感体验的“摇篮”。《大江保卫战》是一篇通讯稿,描述的是1998年的夏天,血肉之躯铸成的“钢铁长城”与长江百年一遇特大洪水之间进行的顽强战斗。研读全篇,我们不难发现:全文是紧扣一个“战”字来展开。作者运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子弟兵不畏风暴,奋不顾身地保卫九江大堤;描绘了连长黄晓文“拔钉”后继续参加抢险的感人画面;用感情真挚的排比句描写了人民子弟兵劈波斩浪,救起一个个乡亲。文本既有群体的描绘,又有个人的写照,既有详细的叙述,也有概括的勾勒。充分地展现子弟兵“铮铮铁汉”、“勇救人民”的英雄本色。教师对文本的深入研读,为引领学生更好地悟读文本,品析人物,体味情感奠定了基石。
二、关注学生,激扬生命的活力 1.活化学生
现在的独生子女大多娇生惯养,缺乏知识的求取精神,不太愿意吃苦,在学习当中存在被动学习、消极学习的现象。感悟名师课堂,研读课标理念之后,笔者领悟到要想发展学生的素质就要激活他们。激活学生,就是助其理清认知,理顺思维,点拨化解,让学生灵感顿悟,茅塞顿开,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语文课堂应是思维活跃、激情澎湃的所在。课堂上,只有让学生思考并快乐着,才能把课上到学生的心里,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乐此不疲、兴趣盎然。在课堂上,对细节的关注能有效的激活学生,唤醒学生语文的意识,切实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益。
在教学中,笔者考虑到这篇课文距离学生生活的年代较远,很多学生对这场自然灾害一无所知。在课堂导入时,教者以2008年的雪灾为由引出1998年的那场洪水灾害,教学中以洪水肆虐和战士们抢险护堤的音像画面和战士们立下的誓言来激发学生情感和思维,通过朗读、想像等方法,领着学生感悟文本,体验情感,教学结尾处以一曲感人至深的《为了谁》的乐曲将学生对人民子弟兵的情感进一步升华。实践证明,这一系列教学的细节的运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生命活力。
2.张扬个性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这一切都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学生观,深刻认识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有独立个性的人;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更多自由开放的空间,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彰显。自由开放、富于活力的教学氛围,能真正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课堂中,教师不宜用各种条条框框的规则来约束生动活泼的学生,应科学合理地创设自由的空间,允许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地发表见解,与同学共同讨论,共同研究。切实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多与学生交谈,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从而走进学生的心灵,叩响学生的心门。师生间只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才能营造出自由和谐的空间。在自由开放的课堂中,教学细节不时闪现出创造的魅力和人文的光芒,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进一步培养与发展。
教学中,笔者领着学生感悟人民子弟兵在九江赛城湖抗洪抢险时,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细节: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勾画出有关语句,请同学们从这些语句中找出一两句话来认真研读并思考:“读着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或者听到了什么声音?”这样的预设意在以画面、声音这些具象的事物来诱发学生的情感与思维,引领学生进入人民子弟兵抗洪抢险的情境之中,从而感悟语言、体验情感。学生是不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思想。只有在自由开放的氛围中,学生对课堂教学才有一种“安全感”,才勇于和善于发表见解,发展素质。在教学中,教者要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细节,让学生自由地发展,充分彰显他们的个性。
三、动态生发,彰显语文的魅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细节在课堂实践中往往会出现“意外”,并且这种“意外”常常不期而至,稍纵即逝的。她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及时的捕捉,智慧的点拨,以至生成课堂的精彩。
1.独特体验
新《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化解读”,从而生发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对文本的多元化解读”是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亮点,也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有效路径之一。因为,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这种差异不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应视为一种教育的资源来珍惜和开发,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在教学中,笔者为将学生的对文本的悟读引向深入,质疑道:“学了《大江保卫战》,什么地方最令你们感动呢?”有同学说九江赛城湖大堤抢险的场景;有同学说黄晓文连长“拔钉”的感人事迹;有同学说解放军战士勇救人民群众的动人画面。这时,笔者没有固执一见,而是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思辨,自行悟读,相互交流,主动探究,获取个性化的体验。从而更加深刻地感悟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学生在对文本的多元解读中,获取了独特的体验,碰撞出许多思维的火花,实现了情思的同构共生。2.生成调控
新课程改革使得语文课堂充满着张力和复杂性,这种张力和复杂性主要体现在学习情境的开放性、学习形式的多样性、学习反馈的及时性上。面对开放而复杂的教学情境中,教者在展开教学细节时要有清醒头脑,综观全局,重视并实施有效的课堂生成调控。有效的生成调控,会使课堂出现张弛有度、意趣盎然的教学格局,整个教学流程呈现出预定的、有序的、最佳的发展态势。
在领着学生感悟人民子弟兵在九江赛城湖抗洪抢险中,学生在交流汇报“读着这句话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或者听到了什么声音?”时,出现了一会儿交流仿佛看到的画面,一会儿交流仿佛听到的声音,一会儿又说到仿佛看到的画面,课堂一度处于失控的状态。面对这一“窘况”,教者及时明确了讨论的顺序——“让我们先来交流仿佛看到的画面”,失控课堂一下子就得到了有效的调控。
3.立体对话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自由、开放,弘扬个性的对话”。“对话”既是教学认识上的飞跃,又是教学实践上的革命,它追求的是人性化教学,是体现时代精神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真正的“对话”会产生出“实话实说”的美妙意境,学生会领略到“对话”的别样韵味。充满“对话”的课堂是和谐师生关系的一种体现,师生以积极态度和情感体验着教学、收获着成长。“对话”如肥沃的土壤滋养着学生开放的思维和创造的能力,学生的身心潜能被进一步激发,个个充盈着饱满的热情和表达的欲望。
“对话”指的是师生间的对话,师生与文本间的对话,学生与学生间的对话。实现“对话”的最优境界,需要学生全身心的浸润其间。譬如学生与文本对话,就要求学生走进语言文字之中,与之交流。学生通过沉浸其中的深层阅读去感悟体会文本,通过积极的思维和真挚的情感与文本进行“对话”。在课堂上,教者还应保证“对话” 的时间,让学生在讨论中交流学习的收获,交谈自己的感受。只有这样切实有效的讨论才能给予学生思维和表达的时机,才能促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情有的放矢实施教学。
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一支有待点燃的火炬。在课堂中,教师的激情和生动的语言能够点燃学生的情感;教师的学识和机智能够点燃学生的智慧。师生间的“对话”,能够展开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交融。在《大江保卫战》的教学中,教师由情入手,让学生自读勾画、体会,读出感受,说出体会,师生自始至终沉浸在对“铮铮铁汉”们的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震撼之中。学习中,师生成为不可分割的“学习共同体”,真心阅读,真情感悟,真挚“对话”,一起交流课外了解的人民子弟兵的感人事迹,从而更加丰富了对“铮铮铁汉”的感知,英雄们的壮举也更为深刻地震颤着学生的情感世界。以真实彰显着课堂的生命,以情感描绘着课堂的色彩,以对话凸现着课堂的内涵,已成为语文教学追求的一种境界。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和机械训练,而是师生互动、思想碰撞、心灵共振、师生成长的生命历程。精彩的语文课堂它不仅需要教学细节的精心预设,还需要课堂动态的生成。精彩的语文课堂充满着跳跃,充满着悬念,充满着发现,随时都会有令人激动的精彩闪现。精彩的语文课堂是针对教学细节因时因地因情因景而动,巧妙应变,相机诱惑,激发创新。精彩应是语文课堂的生命所在,应是语文课堂的价值追求。
第四篇:浅议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
浅议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
临夏县漫路乡漫路中心小学教师:刘彩霞
教学活动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师生之间敞开心扉的情感交流。即教师通过教学,实现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使自己得到充分的发展、提高。那么,教学中怎样才能做到师生之间的互动呢?
真诚的关注和沟通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除了备教材,备方法外,尤其重要的是备学生。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过程是其身心发展水平和身心发展状态的条件下进行的。如果教师只顾着教学目标而忽视学生的不同层面时,就会导致学生学习难度过大,或者负担太重。楷避免此种现象,教师首先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实际能力,需要教师以教材内容为桥梁,与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倾诉自已的内心实感。在新授《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时,我先给同学们讲了发生在台湾和大陆之间的感人事迹,然后说:“同学们此时此刻,老师被同胞之间血肉亲情所震撼、感动。我想会有很多同学借此倾诉自己的心声,同学们,你们想过吗?”好多同学齐刷刷地举起了手,争着回答。通过同学假道学的回答,我对他们的想法了解了,从而在授课中注意到了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明白了“朋友之间”、“同学之间”、“邻里之间”处处有爱的,处处需
要爱。这种沟通,使教师抓住了学生想了解的关键内容,讲解时一语中的。而学生被教师的真情所感染,听起课来注意力也异常集中。
角色转变要“无形”
作为教师,从知识结构来看明显高于学生,再加上备课过程中对文章的思路,中心,线索都了然于胸,但在讲课时会有这种感觉:为什么讲了多遍的问题学生还是不会呢?殊不知,这些知识对学生而言却是全新的,他们需要反复的理解才能接受并掌握。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自己摆在在学生的位置上去看问题,分析问题,而这种转化又要通过情感的感染,意志的努力和行为引导的方式来实现。在讲《穷人》这篇课文时,有一段妻子和丈夫的对话描写,这些对话都是非常令人心酸的,为了使学生能读出这种感受,我特意设计了一些对白,当学生每读完一段时,我作为一个“旁听者”说出了此时的内心想法,而且全然是以一种学生的口吻很“幼稚”的思维来进行叙述的。这个很小的转化,却让学生耳目一新,完全投入到故事的情节之中。教师这种角色的转化,做到了用行为来感染学生,用语言来对学生施加影响,既密切了师生关系,又为课堂教学营造了良好的情感氛围。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学生的情感往往随着教师的情感而转移。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利用各种机会,经常地主动地接近学生,了解学生,以真情对待学生,做好师生之间的情理交融,发掘学生潜力。教师要在教学
中一定要把学生的感受放在重要位置,如果发现学生的反应跟不上,一定要停下来,鼓励他们提问,让学生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教师要把自己融进学生中间,一同感受,一同寻找捷径,对学生动之经情晓之以理,帮助他们进步。
总之,教师一定要与学生保持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每一个细微变化,多找学生谈心、聊天,消除学生的“害羞”、“惧怕”心理。相信教师只要用心去倾听,就一定会带来教学中的良好互动。
第五篇:师生之间
师 生 之 间
张子悦 八(14)
这个学期我们增添了一门新课——物理,教我们的是邹老师。这位老师我没见过,也许是新来的吧。不过,听九班的同学说这老师很严厉,他们班很多同学都怕他。出于好奇,我很想早一些见到这位老师。
终于迎来了第一节物理课。邹老师先讲了什么叫物理学等知识,接着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夏天扇扇子觉得凉快?”
我不禁高兴起来,因为头天晚上在《趣味物理》中正好看到过。我一边举手,一边举目四望,发觉只有我一个人举手时,心里暗暗得意。邹老师点了我的名,我急忙站起,照本宣科地把存在脑海里有关答案的全部信息统统倒了出来。答完,我一边向下坐,一边等着老师的称赞。
不料,邹老师听完我的答案后,却说了句:“你——答——错——了。”我似被兜头泼了盆冷水,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剩下的时间老师讲了些什么,我都未听进心里,满脑子都是:一定报这一箭之仇!
第二天,我拿着那本《趣味物理》,找到自己所说的答案,指着给他看„„我不由得幸灾乐祸起来:看你怎么说?只怕你刚上第一节课就栽跟头了吧!邹老师看书相当仔细,不一会就找到了与他先前所说的相吻合的答案,这是我先前没有看到的。
他给我分析我理解上的错误。我一边听他的讲解,一边望着他的脸——一张严肃的脸。这张脸不知面对过多少像我这样的学生。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不再是怨恨,也不再想着报复,只觉得邹老师是那么可敬可亲。一股感激之情悄悄涌上了我的胸膛。
教师点评:作者用细腻的心理变化传神地写出了对物理老师的认知过程,一位教学严谨认真的教师形象立于纸上。(指导老师崔荫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