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现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精选5篇)

时间:2019-05-13 00:43: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现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现课堂上的师生互动》。

第一篇:在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现课堂上的师生互动

<<在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现课堂上的师生互动>>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然而 ,在当今的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单向的由教师向学生传播知识的这种 “注入式”的教学方式仍明显存在。在教学中,师生都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封闭,交往匮乏,语言、情感、精神沟通缺失 ,这种状态是与现代教学理念相违背的。因此 ,必须把这种单向的教学方式变成师生双向的互动教学方式。作为一个一年级的数学老师,在新课程标准下,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如何实现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我将从一年级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的基本模式来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问题互动教学模式

所谓问题互动,就是先根据学生知识背景和教学内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有价值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实践中亲自探究知识,互相解答,逐步解决问题。例如 ,在教学 《去游乐园》一课时,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小朋友们去游乐园玩时,有没有试过哥哥姐姐收门票,可小朋友你自己却不用收门票就可以进去游乐园玩呢?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通过开展小组合作讨论、组间协作、相互争辩,然后教师引导提示、肯定、归纳,使学生懂得:这是因为小朋友与哥哥姐姐的身高不一样,游乐园里通常有高于1米的小朋友就收门票,可小朋友去游乐园玩时都还不够1米所以不用收门票。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 ,既 让学生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还能让学生理解到1米到底有多高。这同时也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了,让一年级的小朋友更容易接受。

二、操作互动教学模式

操作是思维的起点,认知的来源,也是认识事物的开端。课堂中鼓励人人动手 ,人人操作 ,通过自己量一量、拼一拼、摆一摆的活动去发现规律 ,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不但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 ,而且能加深理解 ,学以致用 ,有很大好处。如在一年级数学中《整理房间》这一课时,我希望通过操作活动,经历分类的过程,让学生学会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因此在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里,我把动手操作,体验分类,这一教学环节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学生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动手操作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这个重要的环节里我设计了三个活动:每一个活动所举的事例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时常遇见的。第一个活动是:涂一涂。这个活动我安排了淘气和他的同学观看《动物世界》里的动物(课件出示),让学生先讲讲动物的特点,再来进行分类。我选用了“会飞的和不会飞的“分类方法,让学生给会飞的小动物涂上喜欢的颜色。第二个活动是:画一画。“淘气要请同学吃水果,你能帮他画一画吗”?(课件出示水果和蔬菜的图)请学生仔细观察,哪些是水果类,哪些是蔬菜类,同桌讨论一下、然后请同学说一说。这些水果和蔬菜,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容易产生亲近感,提高学生分类的兴趣。第二个活动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动手操作,体验分类,加深对分类的理解。第三个活动是:比一比。这个活动我设计成游戏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帮助淘气整理生日礼物,先给每个学生发一份淘气的生日礼物图片,你认为它是哪一类的,就把它放入哪个柜子,比如文具就放在文具柜,玩具就放在玩具柜,服装鞋帽就放在服装鞋帽柜,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同学最快完成。本环节的设计,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一年级学生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在学生感到有些疲累的时候进行游戏,让学生放松放松,体验分类。又可在轻松愉快中巩固了分类的知识,让学生真正做到在在玩中学,学中玩,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这样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 ,通过动眼观察、动手画涂 ,动脑思维的自主探究 ,获取了新知识。

当然 ,体现师生互动的教学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 ,上述这两个模式只是我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的一种实践 ,仅供参考而已 ,很多具体做法有待于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去创造和总结。

第二篇:小学数学互动课堂上的几点做法

小学数学互动课堂上的几点做法

仓房镇陈庄小学孙于云

一、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说数学”

这里的“说数学”指数学交流。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碰撞火花,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因为“个人创造的数学必须取决于数学共同体的‘裁决’,只有为数学共同体所一致接受的数学概念、方法、问题等,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成分。”因此,个体的经验需要与同伴和教师交流,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才能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

例如:在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学生受“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影响,也从数的个位上来寻找答案。而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习,学生则能很快走出误区。通过报数字,在数位顺序表上摆豆子的方法引导学生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则能很快发现: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看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能否被3整除。在师生、生生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摒弃一个个错误的猜测的过程的同时,更加深了对这一内容的理解。可见,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达、争辩,在体验中“说数学”,能更好地锻炼创新思维能力。

二、动手实践——让学生体验“做数学”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给予学生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操作,在实践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

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供上课用,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课堂效果能不好吗?对于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很快就忘记;看过了,可能只是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

三、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用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数学,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虚无飘渺。这样,既可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如教学“一个数除以小数”时,我改变了教材上提供的例题,取而代之的是学生比较熟悉的购买铅笔的生活场景:买一枝铅笔需0.75元,9.75元可买多少枝铅笔?让学生独立完成。面对新的问题,学生积极动脑,有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知道可以买13枝;有的学生把0.75元、9.75元都换算成以分为单位的整数来计算,在学生初尝成功的喜悦时,我立刻说:“运用名数的改写,把小数除法转化成我们学过的整数除法,这是一种较好的学习方法,如果没有单位名称的算式题又该怎么办呢?”在此基础上得出了一般的计算方法。

第三篇:小学语文综合实践课如何实现师生互动

如何在小学语文综合实践课中实现师生互动

陈蓉

新课程提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为了确保新课程的实施,综合活动课必须立足于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综合活动课中达到师生互动的理想境界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树立互动观,构建课堂活动的新模式。

这里的互动观,指的是课堂师生互动观,即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全员参与,平等交流,共同活动,其核心就是师生都作为活生生的人而发生持续的、动态的、具有促进性的相互作用。建立平等互动的课堂师生关系是实施新课改的需要,是构建师生共同参与课堂活动新模式的基本前提,也是区分其他课堂教学模式的试金石。

小学语文活动课的活动方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活动的组织形式,二是具体的活动形式。

1.语文活动课的组织形式

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活动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要求,结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根据活动的目的、内容以及小学语文活动课的特征,目前普遍采用下列两种最基本的组织形式。

(l)班级活动班级活动是指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活动,全班同学共同参加,是目前普遍实施的组织形式,主要完成必修的语文活动课程。这种组织形式,适用于同一位教师身兼学科课和活动课两职,有利于学科和活动有机结合,相互配合;有利于教师针对学生实际状况,培养学生全面的素质。而且全班同学共同参加活动,共同受益。班级活动面向全体学生,便于组织,时间与空间安排以及内容安排都有较大的灵活性,既可以安排每周一次的语文活动,又可以配合一个活动主题,集中安排。例如,语文竞赛周、文学欣赏周、读书周、晨会活动、班队主题活动、校外实践活动等。

(2)小组活动小组活动形式是指在统一的活动时间内,以学生的兴趣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是小学语文活动课的主要组织形式,适用于主要完成选修的语文活动课程内容。有综合性的语文兴趣活动小组,也有专门学习某些内容的小组,如文学社团、业余电台、小主持人、小记者团、视听欣赏等。学生参加活

动小组可打破班级、年级的界限,建立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自愿结合的基础上,有专门的辅导教师,固定的活动时间和空间。低年级的语文小组活动以兴趣活动

为主,注重普及;高年级语文小组活动以特长活动、创造性活动为主,注重能力的提高、特长的发展。小组活动形式有利于因材施教,及早发现语文人才,培养

语言人才。

此外还有学校活动、个人活动等组织形式。学校活动有艺术节、体育节、故

事节、科技节、编报节、六一节、教师节、国庆节、母亲节等;个人活动有自制

读书卡片、记观察日记、整理新闻摘要、采访、自编作文集、收看新闻联播、收

听儿童节目、科学小实验等等。

2.具体活动形式

(l)语文竞赛式

有计划地、适当地开展语文竞赛活动,对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促进

作用。竞赛可在不同范围进行,竞赛形式可模仿电视综艺节目的布局,全体学生

分成手持“鲜花”的红、黄、绿、蓝几队,或是戴上动物头饰,组成几个大家族,进行对抗赛。

(2)语文文艺式

常见的语文文艺活动主要有语文文艺会和语文故事会。文艺会演出用有关语

文知识编排的文艺节目,如语文故事、语文童话剧、语文灯谜、语文相声等

(3)语文游戏式

语文游戏的特点是趣味性强,简单易行,深受小学生尤其是低中年级学生的喜爱。活动时,学生不受整齐划一的课桌椅的约束,而且在动态组合中,开展语

文接力游戏、找朋友游戏、开火车游戏、摘苹果游戏、大转盘游戏、猜词游戏、语文拼板游戏、语文智力游戏等。

(4)语文情境式

创设活动情境,设计一个特定的氛围,使学生浸于角色的体验之中。

此外还有尝试式、操作式、讲座式、调查式、阅读式、思维训练式、摘录式、编报式、汇报式等。教师可根据自身的特长、班级学生的特点以及语文课所涉及的内容范围,选择一种合适的形式,或选用一种形式多种辅助形式的综合活动。

二、正视新问题,探究互动教学的新对策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演“独角戏”,学生也不再甘

愿做“小绵羊”了。有的课从表面上看学生确实是动起来了,小组合作学习也开

展起来了,课堂气氛也很活跃。而课的结果总是让人感到 “活”而“无效”。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笔者对此做了一些观察思考,新课程虽给教师创造了课堂教

学活动的舞台,但学生却成了“群口相声”。如为了追求课堂“活”,大量的形 式活动充斥了整个课堂。在“形似”和“神似”的较量中,教师们不自觉地选择

了“形似”,没有很好地领会新课改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即如何让学生有效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形动,更要注重

神动;即要外化,还要内化;既要物化,更要活化;既要知识的传承,还要人文的积淀;既要有师生互动的双向性,又要有教师的主导性,主动引导学生的学习

与活动,主动帮助学生发展,主动给学生以反馈。教师不能将新课改理解为教学

形式的改革,不能将改革的中心放在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变化上。如果为上一堂公

开课进行大包装,形式多而杂,恨不得把各种教学方法都展示一遍,这其实是对

新课程的认识肤浅的表现。

如何解决小学语文综合活动课师生互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呢?笔者认

为,“互动”也称相互作用,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在课堂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具有促

进性或抑制性的相互作用,是让学生之间动态交往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相

互交流,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的活动过程。教学实践表明,课堂教学过去、现

在及今后都是教育的主要形式,让学生参与课堂,提高课堂互动质量,是实施素

质教育的关键,也是增强小学语文综合活动课教学实效的屮心环节。因此,我们

追求的是“师生互动生成,形散而神不散”的课堂教学。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首先是一种人的活动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不是静止的结构。教师和学生

都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和客体,师生关系既要“尊师爱生”,也要“爱师尊生”。

总之,教师要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扬长避短,尽可能地认同互动的形式,进行

知识、情感、人格等互动。对课堂上生成的原生态的课程资源即时地进行科学的、艺术的加工处理,以使教与学实现动态平衡,最大限度地挖掘课堂的教育潜能,让师生在充满生活气息和生命活力的人生实践活动中互等互爱,情知相融,共同

发展。只有这样,小学语文综合活动课师生互动到的东西才显得有价值,学生所受到的教育也必将终生受益。

第四篇: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如何评课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如何评课

喇叭镇中心小学陈寿则

新课程改革以来,各种公开课、研究课、观摩课等层出不穷,而评课是教学、教研工作过程中一项经常开展的活动,有同事之间互相学习、共同研讨评课;有学校领导诊断、检查的评课;有上级专家鉴定或评判的评课,等等。然而我们平时较多地关注“上课”、“说课”——讨论“好课”的标准、“好课”的设计与落实,较少把我们的视点聚焦于“评课”方面。评课不仅可以给上课者、观摩者以反思与启发、更能促进评课者的教学能力,要评课,尤其是评好课,需要评课者在很多方面进行探索与努力。通过评课,同事之间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领导可以发现不足,推介经验;专家可以了解动态,发展教学理论。那么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评价数学课呢?

我认为评价一节课既看学生,又看老师。看学生是看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是否体验、感受、经历数学学习过程,学生在课堂中学会了什么?得到哪些有助于自身发展的能力;看老师是看老师是否关注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是否有利与学生愉悦地进行学习交流、是否对学生进行有效性指导、是否为学生提供优秀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法,是否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学生思考、探索的空间。是否关注了课堂上的生成。

具体来说评课者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1.评价教学思想

(1)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并重。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科学准确地建构教学内容,依据学生实际选好教法,设计学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指导总结学习方法,点拨知识疑难,实现教学目标。课堂上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欲望,学生的参与得到教师的鼓励、尊重与引导。

(2)研究教材知识与研究学生并重。课堂教学应是民主的,是师生“群言堂”,杜绝教师“一言堂”;课堂是学堂,不是讲堂,教师是主导而不是主讲。教师应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率。

(3)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指导学法并重。教师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概括能力、分析能力、对比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应用能力、表达能力等等,在课堂教学中给予了怎样的培养。学法指导是否给予了引导与启发,是评课的重要内容。

2.评三维目标的设计与达成(1)教学目标是否全面、具体、明确,是否符合课标、教材、学生的实际。

(2)是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是否重视开发潜能,注意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

3、评教学内容

(1)看教师是否认真研究了学生,做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构建教学内容,是否面向全体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是否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讨论、试验、训练等活动。

(2)评授课内容是否正确,是否过易过难,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和已有知识水平。

(3)评教学是否做到了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疑点突明、教育点突现。通过一堂课的教学是否使学生形成了新知识的增长,构建了新旧知识的交融,获得了进一步拓展学习的“钥匙”。

(4)教学在完成既定目标后,是否又引发学生新的思考,进而产生新的问题,激发起学生新的思维兴趣。

4.评价教材处理

(1)是否正确理解教材,抓住教材特点,思路清晰。

(2)是否有开发课程资源意识,资源开发是否合理有效。

(3)是否敢于对教材资源从地域、时空等方面作必要的加工调整、活化,使教材呈现有生活性、简约性、整合性、探究性。

5.评价课堂结构

(1)课堂引入是否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是否激发学生的思维,是否与将要教学的内容有密切的联系。

(2)课堂讲解是否适时适度、实效,是否导多灌少,是否引发学生思趣,是否创设起良好的教学情境。

(3)练习讲评是否体现了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是否注意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否有针对性和规律性。

(4)课堂时间分配是否恰当,学生活动时间是否给够,教与学的环节是否环环相扣。

6、评教学程序

(1)看教学思路设计

教学思路设计,符合教学内容实际,学生实际;有一定的独创性,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清晰;教学思路实际运作的效果好

(2)看课堂结构安排

课堂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步骤,一节好课的结构是: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与衔接恰当。

7.评教学方法

(1)教师是否依据学生情况和学科特点、课型等,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

(2)评教师的教法是否有益于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产生认识冲突,教师是否与学生一道化解难点,突出重点,揭示规律,总结方法。

(3)评教师的教学机智,重点观察其对偶发事件的处理艺术。

(4)评教学特色。一堂有特色的课凝聚了从教者的大量心血,闪烁了教师个人独特的艺术光芒,甚至可能孕育出教学理念的创新火化。

(5)评教学手段的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不仅操作规范,而却要有效发挥还需作艺术的加工,而语言艺术最关键,组织艺术和调控艺术是重要内容。教学艺术博大精深,内涵丰富,评价此点,能看出教师的基本功与发展潜力。

8.评价学生的学习方式

(1)看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注重经历和体验,是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否扎实有效。

(2)学生是否在真实情景中体验、感悟,是否在思考交流中理解,在应用中巩固,在活动中深化。

(3)学生是否能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又能在交流互动中学习吸收别人的学习方法,并在多种学习方法中形成最佳方法,形成习惯。

9.评教师教学基本功

(1)看板书(2)看教态(3)看语言(4)看操作(5)学科专业技能(6)应变能力

10.评价教学效果

(1)评价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即学生对该课堂所学的知识是否掌握,能力训练的要求是否在学生活动中得以呈现。良好的习惯养成,情感的陶冶,学习品德的升华等是否一以贯之地展现出来。

(2)评教学情境是否真实而优良,教师是否一味搞表演,把学生作为“群众演员”,是否搞“花架子”而无实际内容,教学内容是否合适,是否产生出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3)评学生与教师的信息反馈是否畅通、及时、有效。

(4)评学生的学习状态是否紧张又活泼,既严谨又轻松、自然、愉悦。

课堂教学评价直接影响新课程改革进程,只有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才能激发教师的课改积极性,所以,作为评课者还应该做到:

1.评课要有准备,切忌信口开河。

评课时的准备工作主要是对听课时所获取的感性材料进行细致的分析综合,使之上升为理性的东西。听课时往往会发现一些问题或经验,评课时要对这些看起来似乎是各种独立的问题加以仔细的分析研究,发现他们之间的本质联系,还必须注意揭示那些被表面现象所掩盖着本质问题。

2.评课要有重点,切忌吹毛求疵。

评课的重点应主要围绕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课堂教学组织结构、课堂信息传递结构、学生思维活动的密度和质量、教师基本功等方面进行,不要在琐碎问题上吹毛求疵。有的同志在听课时往往抓不住课堂教学中的要害问题,总喜欢对教学中出现的偶发性错误抓住不放,这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不但不能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反而会严重地伤害教师的自尊心。

3.评课要全面衡量,切忌以偏盖全。

我们在听课中往往会发现有些教师在某一方面有十分突出的优点,令人赞叹不已。例如粉笔字写得很漂亮,或者板图画得非常漂亮等等。这些突出的优点往往会使听课的人产生一种愉快的心境。相反,有时候也会因为授课教师存在某一方面的缺陷,给听课者带来一些沮丧失望的心境。心理学研究证明,不管任何性质的心境都具有强烈的发散性。也就是说,这种愉快和失望的心境使人们的其他问题上也会带上同样的感情色彩,产生:“一好遮百丑”或者“一丑遮百好”的心理感觉。因此,如果在听课时发生这种情形,那么在评课时要特别注意防止感情用事,以偏概全。

4.评课要因人而异,切忌程式化。

评课的角度和深度要根据被评教师的实际情况而定。评课时应注意三点:

一要注意教师的年龄差异。对待老教师要尊重,持虚心态度;对于有多年教学经验的中老年教师,要把评课重点放在教学指导思想方面,对于一般性的问题可以讲的概括一点,不要不厌其烦地谈论教学细节问题。同时要帮助其总结经验,并使之上升为理论性的东西;对待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要细心指导,持扶持态度,评课要具体,可以就教学细节提出具体的改革意见或努力方向,但不要求全责备,可结合实际讲一些教学理论问题,但不宜太多太深。

二要注意教师的性格差异。对待性格谦逊的老师,可促膝谈心;对待性格直爽的教师,可直截了当;对待性格固执的教师应谨慎提出意见。

三是注意教师的素质差异。对待素质好的教师要提出新的目标,以求不断进取,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对待素质一般的教师,要注意鼓励、鞭策,使其充满信心,迎头赶上;对待素质较差的老师,要诚恳地帮助他们认识到教学中的不足,促使他产苦练基本功,提高自身素质。总之,评课要看对象,不能一个程式往下套。

5.评课要实事求是,切忌片面性和庸俗化。

评课要一分为二,实事求是,敢讲真话。既充分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又要揭露问题,指出错误。现在评课中的庸俗化现象比较严重,只谈成绩不谈缺点,或者对一些明显存在的缺陷,讲一通模棱两可的话,甚至把缺点也说成优点,讲假话,吹棒。这些评课中的不正之风,无论对授课者本人,还是对于参加评课的其他教师,都是十分有害的,要坚决反对。

第五篇:蓝天杯 在新课程视野下的师生互动

课堂教学里的师生互动

曹翠军

泗洪县临淮中学 *** 内容摘要:新课程背景下,师生关系由传统的授受关系转变为平等的师生间互教互学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转变自身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最终实现与学生互动关系的建立。

关键词: 师生互动 新课程 角色转变 教学优化

新课程标准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据此,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早在两千多年前,《学记》就提出了“教学相长”的教育思想,后来马斯洛的“人本主义”思想更是强调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要以人的发展为本,也就是说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与教师的发展同等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互动的、平等的,在和谐中不断向前发展的。只有在教学中优化师生互动,才能促进教学和谐发展,才能积极实施新课程标准。

一、教师要转变角色和行为,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的师生关系,教师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教书育人的职责。

二、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赫尔巴特认为,兴趣来源于使人感兴趣的事物与活动。多方面的兴趣产生于这些事物与活动的富源之中。创造这种富源,并把它恰如其分的奉献给儿童是教学的任务。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一个对知识无兴趣或无需要的学生是很难持久努力学习的。

假如教学内容不能赢得学生的兴趣,那么就会产生恶性循环的后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设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教师安排给学生的学习任务必须是对学生有价值的,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相关的,使学生觉得要学习的知识是重要的和有趣的,能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到快乐,或让学生因预期到学习所带来的“报酬”而产生学习的动力。另外教师还应及时给予必要的鼓励和帮助,让学生建立起学习的信心。当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应给予适当的表扬,对学生的努力加以肯定,使之体验成功,维持不断进取的动力。如在教学中可以通过选取一些相关

程序,创造性地选择教学方法,创造性地启发、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在规定的时间内使学生在素养、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获得最大可能的效果,实现教学方法的最优化。更新教学方法首先体现在教育思想上。要摒弃束缚人发展的传统教育模式,启发学生在课堂上想人之未想,发人之未发,培养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别具慧眼的素质。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鼓励每位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见解。教学方法的更新还体现在教学手段上。实物展示、音乐启迪、课本剧表演、多媒体教学穿插进行,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初一年级《多彩的情绪》一课教学中,我重新设计了教学流程和内容,利用课余时间征集大家感兴趣的话题。具体有:如何处理好学习与休息的关系?怎样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好朋友欺骗了你怎么办?老爱发呆怎么办?情绪不好怎么办?怎么样对待挫折?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再在课堂在大家一起讨论。这样就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四、教师要创设和谐有效的教学过程,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1.教师要精心设置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导入新课前要精心设计课前活动,或是迷语、游戏,或是故事,或是智力思考题等,诱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动机。它将带领学生由无知走向有知,从知之不够走向知之甚多。如在《意志的特征》一框教学

择不同的探究方法,例如:由小组内到小组间质疑、解疑;相同的问题结成兴趣小组讨论研究;把问题分解到能力组突破解决。

综上所述,我们在教学中要积极主动地调整好师生关系,力争达到和谐、平等和民主,同时教师还要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改进教学方法来优化师生互动关系,这样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等才可能会不断得到提高,才能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以便达到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九俊、吴永军《建设新课程:从理解到行为(通识卷)》 2.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组织编写《现代教育学基础》

3.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

下载在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现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现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窦老师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

    窦老师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生生之间的互动,闪现着智慧的光芒。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有兴趣,从而形成了敢思、敢说、敢辩的创新精神和探索品格。互动中,学生的主体意识被唤醒,身......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的计算教学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的计算教学 [内容摘要]:本文从计算的意义、计算的方法、算法的多样化、计算的规律、计算的练习等方面阐述了数学计算教学的一些经验,这些经验是在新......

    浅析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学

    浅析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学 吴长宪 毕节市长春中心校 摘要:新深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它要求课堂教学要树立“以人为本”、......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英语课堂中师生互动的构建[5篇范文]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美国梦”的破灭——《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 2 英语词汇......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之我见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之我见 昌江县峨港中学 许义科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摘 要】新课程改革后,教育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数学作为初中的必学科目,必然要紧跟时代的发展,老师也要时刻注意自己的教学方式,要让自己的......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分层递进教学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要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叫后进......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福建省晋江市南湾中学 林文权 内容摘要:初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