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说文解字古诗词之误读
说文解字古诗词之误读.误解
作者 徐国全 湖北洪湖瞿家湾人
很多古典诗词,已成为公众耳熟能详的语句,人们往往能脱口而出,掰开揉碎地解释,几乎到了约定俗成的地步。其实,随着现代生活远离古代社会,诸多常识性的文字也日渐生疏,难免后世生吞活剥,以讹传讹。仅举几个手边的例子,便可见一斑。
(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床,不是卧榻的意思;而作“井栏”解。
《辞海》里明确注释,床是“井上围栏”。李白此诗作于唐开元十五年(公元公元727年),现在的湖北安陆。古人把“有井水处”称为故乡。诗人置身在秋夜明月下的井边上,举头遥望,顿生思乡之情。
(二)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船,不是船只;而是“衣襟”的意思。
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写了当时八位著名的诗人,其中一段专门写李白的醉态。据说,唐玄宗想亲自召见,李白先生仍然保持一副牛哄哄的高人派头儿。所谓“不上船”,并非不登龙舟;而是敞开衣襟,连扣子都不系。《康熙字典》里明确记载:“衣领曰船”,“或言衣襟为船”。
(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不是云霞的意思;而是指“零散的飞蛾”。
这个句子,出自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要了解王勃此序的意义,当时当地的风物不可不晓。对此,宋代吴曾在其《能改斋漫录?辨霞鹜》中说:“落霞非云霞之霞,盖南昌秋间有一种飞蛾,若今所在麦蛾是也。当七八月间,皆纷纷堕于江中,不究自所来,江鱼每食之,土人谓之霞,故勃取以配鹜耳。”宋代俞元德也在其《莹雪丛说下》中说:“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世率以为警联。然落霞者,飞蛾也,即非云霞之霞,土人呼为霞蛾。至若鹜者,野鸭也。野鸭飞逐蛾虫而欲食之故也,所以齐飞。”由此看来,“霞”不是云霞,而是一种飞蛾。另外,“落霞”之“落”并不是“飘落”的意思,“落”在句中与“孤”相对,意思当相同或相近,是“散落、零散”之义。零散的飞蛾被孤单的野鸭在水面上追捕,就形成“落霞与孤鹜齐飞”的千古绝唱。
(四)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屋漏,不是屋子漏雨;而是一个方位名词——屋西北角。
杜甫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其中“屋漏”二字历来被解释为屋子漏雨。“屋漏”首先是一个名词,它是屋内西北角的特定名称。《尔雅?释宫》:“西南隅谓之粤,西北隅谓之屋漏,东北隅谓之宦„„”《辞源》修订本“屋漏”条的第一个义项是:“房子的西北角。古人设床在屋的北窗旁,因西北角上开有天窗,日光由此照射入室,故称屋漏。这句诗以借代的修辞方式,举出室内的两个具体地方,“床头”和“屋漏”,代指整个屋子,是列举部分以代整体。两句诗是说:整个屋子都没有干地方了,但还是雨脚如麻下个不停。不直言漏湿而说“无干处”,下句的“雨脚如麻”才无语义重复之嫌。
(五)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所谓“红酥手”可作红润的手指,还可解释为一种点心。
陆游著名的词作《钗头凤》,写给表妹唐婉。词中以“红酥”形容红梅蓓蕾之色,是个令人陶醉的字眼儿。陆游用“红酥”来形容肤色,便寓有爱怜之意。另有一说是点心,“红酥手、黄滕酒”等,都是桌上的饮品糕点。让我最最大摇其头的是夫子的‘朝闻道,夕可死矣’一句,今人多作早上悟道,晚上死也可以,此文出自《论语.里仁第四》,其后一句是‘为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为足与议也。’其意思是:朝,作现在解,夕作过去解----现在明白了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过去的一些不好的思想就应该与之决绝,这里的为人处事是指政治上的领悟或成熟、闻达。其实这些廖论反映的是今人对学术的态度,只求臆解,想当然的浮燥轻率。还有如胡适,适,在这里用于人名本读KUO,《说文解字注》:适,疾也,读与括同,如:南宫适;洪适,唐代诗人高适。我真不敢相信,作为北大校长的胡适,不知道自己的名字读KUO!还有那做蒂花之秀广告的明星李玟(MIN),大家都把她叫李文,字读半边,令人家李玟也只好默认自己叫李文,连央视主持都这么叫嘛,真叫人啼笑皆非!还有伟大领袖毛泽东的诗词误读的最多,就那《长征》来说吧,用普通话来读(中国都是这么教学的),却是“文不通”,大家把它换成湖南话来读,全篇就压韵了,不信你试下,我把每句的最后一个字列出来纠正读音:难、闲(韩)、浪、丸、暖、寒、雪、颜(然)。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还是共同努力,广求甚解吧!
第二篇:论《说文解字》
简析许慎《说文解字》
概要:两汉时期是我国语言文字学的成型时期,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学术思想的争鸣,尤其汉代崇尚经学,全都促进了语言学的发展。这一时期,语言学家及语言学著作蜂出,许慎《说文解字》便是其中一部。作为我国古代第一部字典,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本文将对其作简要的介绍。
一,《说文解字》诞生的背景
自从有了文字以后,人们就开始了对文字的研究。不过早起的研究还没有形成一门独立的科学,没有注重全面而系统的研究,只是从实际的需要出发而着手某一方面的研究。从古代的甲骨文开始,汉字的形体就经过了一次次的改变,每一次的改变和发展,都是先人对汉字研究的成果。早期的字书都只是简单地把汉字集中在一起,并没有对字义进行解释,也没有对字形和字音加以分析,因此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字典。后来开始流行对经书的解释,但是仍然不科学。东汉时期以许慎(字叔重,东汉汝南郡召陵县人)等人为代表的古文经学派,继承了《尔雅》的传统,比较注意从语言事实本身去解释文意。后人称之为“汉学”,《说文解字》就是其代表作。
许慎的《说文解字》第一次对汉字的字形、字义和字音作了全面的分析和描写,第一次按照汉字形体的构造来分类,第一次归纳出了540个部首,首创了部首分类法,按部首来编排汉字,算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字典。把汉字之间的关系归纳了出来,为文字学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也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字学和字典学的正式建立。
二,解读《说文解字》的内容与体例
过去人们认为,独体为文,合体为字,所以“说文解字”就是说解文字的意思。《说文解字》又简称《说文》,本文有14卷。每卷分上下,共30卷。全书共收正篆9353字,重文1163字,说解文字共133441字。书中按文字形体及偏旁构造分540部,首创了部首编排法。字体以小篆为主。
《说文解字》把偏旁相同的字归为一类,这就是一部。然后把这个偏旁放在这一部的开
头,作为一部之首,这就是部首。通过这种方式,许慎把九千多个字归纳在了540个部首范围内。然后按照汉代阴阳五行家“万物生于一,毕终于亥”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把部首从“一”部排列到了“亥”部。中间的顺序,大致是“据形系联”,把形体相近相关的排在了一起。部首之内各个字的排列,则是按照“据义系联”,把意义相近的字排列在了一起。如“言”部:“讪、讥、诬、诽、谤”等。当然也有一些是无规律可循的。
作者这样将汉字分成了540个部首,并且讲形体相似或者意义相近的部首排在一起,有利于更好地认识意符的作用,从而更好地了解字义。
在释字的体例上,“说文解字”也是很有特色的。首先是从部首开始。每一部的开头,作者都先解释部首字,然后说“凡X之属皆从X”。也就是说,凡是以这个部首为偏旁的字,字义都很这个部首的字义有关。例如:
米,粟实也。象禾实之形。凡米之属皆从于米。(七上《米部》)
《说文》是通过分析汉字的形体构造来阐明本义的。每一个字,作者都是先说明该字造字时的意义(即本义),然后分析该字的造字方法来证明,有时还会指出该字的读音(“读若X”)。比如:
(1)象形字。有的明说“象形”,有的略加描绘,说“象X之形”或“从X,象XX”。鱼,水虫也。象形。(十一下《鱼部》)
(2)指事字。有的指明“指事”,有的说“象XX之形”或“从XX,从XX”。刃,刀坚也。象刀有刃之形。(四下《刃部》)
(3)会意字。少数说明是“会意”,一般说“从X”,“从X,从X”,“从XX”。信,诚也。从人,从言。会意。(三上《言部》)
(4)形声字。不名言“形声”,而是说“从X,X声”。本书收正字中82%都是形声字,因此这种格式相当普遍。
枝,木别生条也。从木,支声。(六上《木部》)
(5)转注字。许慎对“转注”是这样下的定义:“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说文序》)
老,考也。七十曰老,从人毛匕,言须发变白也,凡老之属皆从老。
(6)假借字。作者指出:“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说文序》)《说文》对一个字的解释,一般只释一个意义,就是这个字的本义。偶尔也记载另一说,如:
赇,以财物枉法相谢也。从贝,求声。一曰载质也。
因为许慎那个时代还没有反切,所以注音只能用“读若某”的直音法。
三,《说文解字》的重大贡献和影响
《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语言学中最早也是最重要的文字学专著,它的地位和影响力是其他语言学著作远不能比的。在汉语发展史和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的贡献和影响,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
第一,它总结并发展了先秦以来关于汉字构造的“六书”理论,为中国文字学的创建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古人分析汉字时归纳出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这六种造字方法,称之为“六书”。“六书”理论萌芽诞生于春秋战果,成熟于汉代。许慎第一个对“六书”的每一书下了定义,给出了具体解说,并且利用这个理论来具体分析当时能见到的所有汉字。在书中对每一个汉字都注明了是“六书”中的哪一类。这标志着“六书”理论的成熟,也标志着中国文字学的创立。
第二,它研究并吸取了先秦以来文字研究和字书编撰的成果和经验,第一次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汉字的形、音、义,首创了符合汉字特点的部首编排法,编出了古代第一部字典。
《说文》之前的一些典籍中也有着零星的文字解说,但都不成系统。还有一些类似《仓颉篇》的字书,但也只是停留在识字书的阶段,没有全面的解释,编排也没有章法。许慎全面地研究了汉字的形音义,创造了部首编排法。后代的字典都一直沿用此法。
第三,它保存了大量小篆及其以前的古文字资料,成为后来人们研究先秦古文字的重要依据和纽带。
《说文》中不管是部首字还是部中字,所有字头的字体都采用小篆。如果一个字的顾问或籀文跟小篆不同,就把古文或籀文列在说解之后,并加以说明。如果一个字有或体、俗体、今文等,也作同样处理,这些通称为“重文”。《说文》为我们保存的这些珍贵资料,是我们研究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的重要阶梯和依据。
第四,它集中和保存了汉代及其以前的音韵训诂资料,为后人了解上古汉语的词汇面貌、研究古代的语音系统,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一个汉字就是一个词。因此《说文解字》也是一部词典。它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训诂资料特别是有关汉字本义的资料,还提供了极其宝贵的上古汉语语音资料。后来的学者们通过这些语音资料研究上古汉语的语音系统,取得了重要成果,这些许慎 的贡献是分不开的。
第五,它分析并完善了小篆的标准形体,对小篆的保存和流传,对促进当时和后世汉字的规范与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
文字的发展离不开两个方面,一是不断丰富创新,二是不断有人进行整理,使之趋于统一和规范。面对东汉时期文字的混乱局面,许慎认为必须正本清源,必须规范小篆。今天看来,这是很有道理的。
第六,它掌握并抓住了汉字作为表意文字的根本特点,创造了结合字义和字音分析汉字字形的科学方法。
汉字始终是表意的性质,一个个的单个形体代表汉语里的一个词或者语素,而词和语素都是一个音义结合体。一个汉字有特定的形体,代表一定意义,具有一定的读音,因此研究汉字就必须照顾到形音义三个方面。《说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的语言文字研究已经进入了成熟的阶段。
《说文解字》一书的价值和贡献之大,对后来的文字研究的影响也是非常之大。后世很多学者的著作中都多次引用了《说文》。唐代甚至把《说文》作为学者必修科目。五代、北宋时期的徐铉和徐锴兄弟为《说文》做了精心校勘,流传至今。清代“汉学”的复兴使“说文学”空前繁盛,诞生了段玉裁等“说文四大家”。
总之,《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上成就辉煌的一部著作,它代表着先秦两汉时期文字研究的最高成果,也标志着文字学的创立,在整个语言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1.邓文彬 《中国语言学史》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6
第三篇:《说文解字》读后感
因为多年教低段语文学科,所以更多的时间要去研究怎样教孩子识字,前段时间我去书店我专门购买了《说文解字》一书,细细品读起来。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分析字形、考究字源的文字学专著,是我国语文学史上的一部辉煌巨著,也是世界第一部大字典。
据说在1926年,只有郭沫若一人能看懂甲骨文,因为他读了《说文解字》。曾在书中看到这样一句话“如果说秦始皇用武力统一了中国,那么许慎则用一部书统一了中国的文字,规范了汉字的形、音、义,也规范了一种文化的框架。”作为小学的语文老师更应该去研读。
据统计,汉字共有约十万个,可谓浩如烟海。要想对其进行全面的解析,既无可能。所以《线装经典》编委会编写的这本《说文解字》一书以独特的视角,选取了约三百个有代表性的汉字,分三章进行了详细而深入的分析:第一章为“最让人惊讶的汉字”,解析了一百多个典型的本义和今义全然不同的汉字;第二章为“最‘汉’的汉字,通过对每个字的解析,系统阐释阴阳五行、八卦、干支、十二生肖以及五常这些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体系的概念;第三章中解析的是“生”、“老”、| “病”、“死”等最具代表性与人生关系最为密切的汉字。每个字的解析有分四个版块:
第一个版块中主要阐述该字的字音和基本义。
第二个版块为“汉字溯源”从原始字形入手,对汉字进行寻根探源。此版块让我知道很多汉字的字源,并知道我们的祖先在创造汉字这一伟大业绩中所表现出来的惊人智慧,认识中华文明古国五千多年来的灿烂文化;懂得字源,有助于我们探索每个字的演变过程,认识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工农生产、军事交通、宗教信仰、文化艺术等历史面貌。
第三个版块为“字形演变”。此版块让我知道“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由于甲骨文主要是用尖刀刻写在龟甲兽骨文上的,而龟甲兽骨文非常坚硬,所以笔画以直折为主,很少圆转,写法上没有定型,大小不一,随意性大,但线条细而均匀。迄今共发现了约15万片甲骨文,其单字有4500多个,已经成功识读的约有1500个,其中主体符号约有300个。汉字就是根据这些符号排列组合的,所以甲骨文是我们认识汉字的形、音、义的重要途径。
“金文”是铸刻在青铜上的文字,所以又叫“钟鼎文”,起源于商末,盛行于西周,一直沿用至汉代。与甲骨文相比,金文笔道肥粗,弯笔多,团块多。
“小篆” 是中国第一次有系统的将文字的书体标准化。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宰相李斯负责,废除六国文字中各种和秦国文字不同的形体,并将秦国固有的篆文形体进行省略删改,同时吸收民间文字中一些简体、俗字体,加以规范,就成一种新的字体—小篆。
“隶书” 隶书的出现是中国文字的又一次大改革,使中国的 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奠定了楷书的基础。隶书去繁就简,字形变圆为方,笔划 改曲为直。改“连笔”为“断笔”,从线条向笔划,更便于书写。风格也趋多样化,极具艺术欣赏的价值。
第四版块是“字义转化”。此版块让我明白了很多汉字字形的本义以及引申义。
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更多的了解了汉字的构字规律,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传统,在对每个字的解读过程中,我知道了用传统文化来分析汉字的构造,理解汉字的形、音、义,为以后进行的低年级识字教学打下了基础。
第四篇:《说文解字》读后感
《说文解字》令人懂得汉字的真理,它就像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想把他有生之年所有的故事都将给孙子,重孙子听。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说文解字》读后感,希望能帮到你!
《说文解字》读后感(1)
《说文解字》内容概要:說文解字三十卷,後漢許愼撰。慣字叔重,汝南召陵《今河南郾城 縣東》人。由郡功曹舉孝廉,再遷,除汶長,人為太尉南閤祭酒。嘗從賈逵受古學,博通經籍……
《说文解字》读后感,来自亚马逊网上书店网友:读古书不可不知说文解字,没有文字学也就是小学的知识,就会胡乱解释古人的意思,同时验证某些“名家”是否说得正确,说文解字也是很好的标准,说文解字本身很不好读明白或读清楚,段玉裁的注解非常有用,但是读此书的入门方法很不好找,那么多字那么多条目,从何开始?从来没有人讲解这些,对于一个自学古代文化的人而言,这本书是很好的,但是要是说看了这本书就懂说文解字了,小学就精通了,那可是错了,这本书只是入门的指领者,只是在一个高度上进行了概括和精细地讲解,就好象是一幅地图,你可以按图索骥,所以这本书是很好的入门教材,想精通文字学还是在这本书的基础上去研究说文解字才对。有的人说这本书没有要学习的东西,那是他自身的问题,凡是有点古代文献学习基础的人,自会看出这本书的价值……
说文解字的读后感,来自当当网上书店的网友:其实早就见过老的版本,只不过尚未买下而已。在当当上瞧见了,心想总要有个了解汉字本意的助手,就买了下来。当然啦,由于是汉人写的,距造字的年代也还是很久远,不过比现在好得多了,纯粹的多了。总的来说书还是印的不错的,没有上一版模糊不清的情况。但是字体偏小,稍稍影响阅读。此外,读者还需在此前了解过“反切注音法”,不然看见了字儿也读不出名儿……
《说文解字》读后感(2)
1月29日,爸爸给我捧来一本特别大的书,里面讲的是很多汉字的由来。好多汉字的介绍都令我惊诧不已,拿“我”字为例。书上说这个原本是用来自己称呼自己的字的本义居然是杀人的武器!还真把我吓了一身冷汗。后来,通过后面的介绍文字,我渐渐明白了。原来进入战国时期后,这种杀人的凶器被淘汰了。汉唐以后,他就被普遍借用为第一人称代词,并逐渐取代了“余”、“予”、“吾”等旧第一人称代词。
就像前言说的一样:“这些,乍一听来简直不可思议。但若静下心来仔细品味,就会获得一种顿悟的释然。”我也颇有这样的感觉。每当直接告诉你意思时,你总不禁愕然。然而,每当文后的介绍文字让你理清思路,重新思考的时候,你总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我认为,它就相当于新华字典的完整版。字典告诉你字义,它则告诉你更深的一层——字的由来。要是不读它,你就无法在古老的文章里自由穿梭;要是不读它,你就无法彻底认识汉字;要是不读它,你就无法获得更多的知识;要是不读它你就无法了解甲骨文、金文等各种古老文字背后的故事。
《说文解字》令人懂得汉字的真理,它就像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想把他有生之年所有的故事都将给孙子,重孙子听。我们应该满足这样的“老人”,让他把一个小小的汉字联系起来的庞大的故事全部传授予我们。这也就是知识的奥秘。
《说文解字》读后感(3)
因为多年教低段语文学科,所以更多的时间要去研究怎样教孩子识字,前段时间我去书店我专门购买了《说文解字》一书,细细品读起来。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分析字形、考究字源的文字学专著,是我国语文学史上的一部辉煌巨著,也是世界第一部大字典。
据说在1926年,只有郭沫若一人能看懂甲骨文,因为他读了《说文解字》。曾在书中看到这样一句话“如果说秦始皇用武力统一了中国,那么许慎则用一部书统一了中国的文字,规范了汉字的形、音、义,也规范了一种文化的框架。”作为小学的语文老师更应该去研读。
据统计,汉字共有约十万个,可谓浩如烟海。要想对其进行全面的解析,既无可能。所以《线装经典》编委会编写的这本《说文解字》一书以独特的视角,选取了约三百个有代表性的汉字,分三章进行了详细而深入的分析:第一章为“最让人惊讶的汉字”,解析了一百多个典型的本义和今义全然不同的汉字;第二章为“最‘汉’的汉字,通过对每个字的解析,系统阐释阴阳五行、八卦、干支、十二生肖以及五常这些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体系的概念;第三章中解析的是“生”、“老”、| “病”、“死”等最具代表性与人生关系最为密切的汉字。每个字的解析有分四个版块:
第一个版块中主要阐述该字的字音和基本义。
第二个版块为“汉字溯源”从原始字形入手,对汉字进行寻根探源。此版块让我知道很多汉字的字源,并知道我们的祖先在创造汉字这一伟大业绩中所表现出来的惊人智慧,认识中华文明古国五千多年来的灿烂文化;懂得字源,有助于我们探索每个字的演变过程,认识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工农生产、军事交通、宗教信仰、文化艺术等历史面貌。
第三个版块为“字形演变”。此版块让我知道“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由于甲骨文主要是用尖刀刻写在龟甲兽骨文上的,而龟甲兽骨文非常坚硬,所以笔画以直折为主,很少圆转,写法上没有定型,大小不一,随意性大,但线条细而均匀。迄今共发现了约15万片甲骨文,其单字有4500多个,已经成功识读的约有1500个,其中主体符号约有300个。汉字就是根据这些符号排列组合的,所以甲骨文是我们认识汉字的形、音、义的重要途径。
“金文”是铸刻在青铜上的文字,所以又叫“钟鼎文”,起源于商末,盛行于西周,一直沿用至汉代。与甲骨文相比,金文笔道肥粗,弯笔多,团块多。
“小篆” 是中国第一次有系统的将文字的书体标准化。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宰相李斯负责,废除六国文字中各种和秦国文字不同的形体,并将秦国固有的篆文形体进行省略删改,同时吸收民间文字中一些简体、俗字体,加以规范,就成一种新的字体—小篆。
“隶书” 隶书的出现是中国文字的又一次大改革,使中国的 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奠定了楷书的基础。隶书去繁就简,字形变圆为方,笔划 改曲为直。改“连笔”为“断笔”,从线条向笔划,更便于书写。风格也趋多样化,极具艺术欣赏的价值。
第四版块是“字义转化”。此版块让我明白了很多汉字字形的本义以及引申义。
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更多的了解了汉字的构字规律,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传统,在对每个字的解读过程中,我知道了用传统文化来分析汉字的构造,理解汉字的形、音、义,为以后进行的低年级识字教学打下了基础。
第五篇:说文解字论文
《〈说文解字〉导读》
课程论文
姓名:李班级:外语系学号:
东
09级对外汉语班 20091032127 1 / 5
浅析《说文解字》在对外汉语汉字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数千年来,汉字为记载和传承中国文化作出了光照千秋的贡献,汉字不仅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积淀和承载体,而且是全世界文明的宝贵财富。东汉许慎先生的《说文解字》一书以六书理论比较准确地阐述了汉字字形与字义之间的关系,把《说文解字》充分有效地利用到对外汉语汉字的教学中,并融入一定的中国文化大背景,这对我们的对外汉语汉字教学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对外汉语 汉字教学 《说文解字》 运用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文字系统中唯一沿用至今的文字,是汉民族记录和书写汉语的符号系统。汉语的读写能力首先是通过汉字的学习来达到的,和印欧语系相比,汉字既没有固定的排列组合方式,也没有规律准确的表音方式,所以,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而东汉的许慎先生所著的《说文解字》以六书理论为本逐一对9353个汉字的音形义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 系统地总结了汉字的构造方式和造字规律。所以将《说文解字》适当地应用到对外汉语教学中,对汉字教学必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说文解字》概述
东汉许慎先生编纂的《说文解字》作为中国汉代以来第一部分析字形、解说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许慎根据当时文字不同的表意或表声偏旁,把全书共分540个部首,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1163个。
《说文解字》的编排体例是先列出小篆,如果古文和籀文不同, 则在后面列出,然后解释这个字的本义, 再解释字形与字义或字音之间的关系,《说文解字》在造字法上提出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的“六书”学说,并在《说文解字·叙》里对“六书”做了全面、权威的解释。
二、对外汉语汉字教学及《说文解字》的引入
对外汉语汉字教学目前仍存在着诸多难题。汉字构造复杂,笔划繁多,每/ 5
个汉字具有多层次的分析性和高度的综合性,信息量很大,汉字识记和书写的难度可想而知。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既要注意字形本身的结构关系,又要建立字形与字音字义之间的联系。因此在对外汉语汉字教学中,必须找到有效的途径,提高汉字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说文解字》通过“六书”理论,总结归纳出汉字“据形系联”的理据性,对掌握汉字,加强汉字对外传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实际对外汉字教学中,有效地利用好《说文解字》,这对我们的对外汉语汉字教学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说文解字》在对外汉语汉字教学中的运用
在对外汉语汉字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影响汉字识别的字形、语音规律,充分地利用《说文解字》归纳出来的汉字造字构型理论去指导教学。
首先,对于一些具象性较强的独体字。例如“日”、“月”、“山”等等,它们往往笔画数较少,记忆这些汉字字形及其初步的意义没有太大困难。并且根据《说文解字》“据形系联”的规律可以将其拓展开来,比如跟“日”有关的一系列字,都可以从“太阳”、“日光”相关联的角度去阐释字义。
其次,对于合体字中的形声字。教学中,字形的熟悉度对汉字学习者的辨识和书写汉字正确率影响很大,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说文解字》中同旁字的发音和字义的特点,规律性地强调重视偏旁的音、形、义以及在整字中的“牵连”作用——“凡某之属者,皆从某”,如《说文解字》中,从属“木”部的字,就有400多个。此外,合体形声字中,以同声旁为中心也建立了许多“同声字系统”,《说文解字》中也用类似的“构声”方式体现出了这类汉字的联系,并能清晰的以“形旁”加以区别,如“值,措也,从人,直声,直吏切”;“植,户植也,从木直声,常职切”;“枳,木似橘,从木只声”„„这不但可以加大汉字的“声音”上的熟悉度,在对外汉字教学中可以产生友字一致性效应,加强学习者对汉字字形义辨识、区别的效率。
最后,对于对外汉语汉字教学中简化后的汉字的学习。汉字简化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汉字理解上的抽象化倾向,但就占汉字主体的形声字系统来说,简/ 5
化后的形旁、声旁仍保存着较强的规律性、理据性。如“長”简化为“长”,“張、賬、帳、漲”中的“長”统统简化为 “长”。为了提高简化字的对外传授广度和深度,有效提高汉字学习者的学习效率。我们可以把《说文解字》中的“繁简互推法”与“简体理据法”相结合,根据简体字在字形方面保留的规律性,熟悉和初步掌握汉字的字形和字音。灵活地运用这些汉字的文化内涵,对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的高效性,以及汉字在世界范围内的研究意义、推广度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汉字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积淀和承载体,是世界文明的宝贵财富,把汉字推向世界,让更多的人了解汉字、使用汉字是世界文明进步的需要。我们在对外汉语汉字教学中,适当地融入《说文解字》有关知识,这样能使汉字学习者更好地掌握汉字的间架结构和理解汉字音、形义的关系,以达到最佳的汉字识记效果,同时也有效促进汉语的整体学习。
参考文献:
[1]许慎(汉).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2]段玉裁.《说文解字段注》(上、下),成都古籍书店,1981.[3]李宝贵.《汉字理据性与对外汉字教学》.《汉字文化》,2005年第1期
[4]冯丽萍.《非汉字背景留学生汉字形音识别的影响因素》.《汉字文化》,2002年第3期,第47页
[5]刘博.“说文”中的六书理论与对外汉语汉字教学.[J].科教文汇, 2008(1).[6]贾国均.《“字理识字”是解决汉字初学繁难问题的有效途径》.《汉字文化》,1995年第1/ 5
期,第26页
[7]王宁.《说文解字》与汉字学[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4.[8]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8./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