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练习课》教案
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练习》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第6页练习十二第~8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解答比较容易的两步应用题,理解数量关系,掌握解答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会分析题目,找出题目中的中间问题,并能说出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解答乘、除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解决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找出题目中的中间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口算:
×7=
4÷9=
63÷7=
8÷9=
9×4=
24÷3=
4÷9=
21÷7=
2、把32平均分成8份,每一份是多少?
3、6里面有几个7?
4、补充合适条再解答
(1)有6组漂亮的菊花,一共有多少朵花?
(2),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能得到几朵?
(3)剩下20个字,平均每天写多少个?
二、巩固练习、出示题目上:有4组漂亮的菊花,每组有4朵,如果把这些花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能分得多少朵?
(1)找出题中已知、问题。
(2)分析题中数量关系。
思考:问题“每人能分得多少朵”能直接求出吗?
我们先求什么才能知道每人能分到几朵?(一共有多少朵花?)这就是“中间问题”
(3)解答
(4)检查
()小结:学会分析题目,找出题目中的中间问题,并能说出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2、教材第6页练习十二第7题。
(1)如果李老师买4个皮球,得多少钱?
(2)如果李老师买个皮球,得多少钱?
(3)你认为李老师应该怎样买?
3、教材第6页练习十二第8题。
(1)找出题中已知、问题。
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2)分析题中数量关系。
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提示:下半场两个班的得分一样多。
思考:我们先求什么才能知道二(2)班上半场得了多少分?
(二(2)班下半场得了多少分?二(2)班下半场得的分与二(1班一样多,也就是要先求出二(1)班下半场得了多少分?)
(3)学生列式解答。
提醒:不要忘了检查。
4、教材第6页练习十二第6题提示。
(1)“平均每天挖多少米”是求哪一部分的?(剩下的)
(2)要想求“平均每天挖多少米”必须先求出什么?(剩下多少米)
三、总结
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找中间问题解题的关键。
四、布置作业
教材第6页练习十二第、6题。
第二篇: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复习课教案
“解决问题的复习”教学设计
白豹中心小学
马自海
教学内容:复习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解决问题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使学生能够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正确选择解题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认真审题和完成题目后检查的好习惯,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根据题目中条件和问题,正确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教学难点: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师:今天的这节课要我们共同来完成,为了看同学们的表现老师带来了一些小奖品,如果哪位同学表现好老师就会送给那个同学。同学们一起来看一下老师都带来了什么。(把手中的纸袋展示,并粘在黑板上)
师:可是老师不知道一共有多少朵,你们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同时把三个纸袋用大括号括起来,并在下面画上?号)学生自己审题,写出算式,计算出结果。完成后汇报。学生的答案可能有:33+8+8=49(朵)33+8×2=49(朵)(板书算式,并把?换成49)
可能有很多学生会列分式,对此表示肯定,但是要提醒学生以后要尽量列综合算式。
请学生说出自己思考的过程。
师:刚才同学们帮老师解决了问题,表现真棒!那么这节课我们
就来复习一下第一单元解决问题的内容。(板书:解决问题的复习)二.复习解决应用题的过程。
1.学生分组讨论刚才解决问题时的步骤。2.小组长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审题——找出条件和问题——列式解答——检验。3.练习。
把纸袋中的33朵用“?”代替。请个别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题目的意思。学生独立思考。
(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学生的列式可能有: 49-8-8=33(朵)49-(8+8)=33(朵)
49-8×2=33(朵)
(2)小组长检查,找出存在异议的题目。(3)集体订正。
鼓励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同一道问题,提倡一题多解。提示学生做完后一定要检查。三.课堂练习
1.根据学生数编应用题。
我们班有男生()人,女生()人,每()名同学一组,全班可以分为()组。
2.学生自己出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然后同位交换,写出答案。教师利用学生自己出的题目进行练习。特别是学生自己有异议的题目。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这一节课的复习,你觉得自己有了什么进步?把你的进步告诉你们小组的同学们。
学生分组活动。
请个别学生来说一说。教师总结:这一节课我们复习了应用题的解题方法,知道要先读题,理解题意,找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利用条件列出算式来解决问题,在做完题目之后一定要注意检查。
第三篇:二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第一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课本第4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游乐园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
2、投影出示游乐园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
一、22+13=35(人)35-6=29(人)
方法
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2)2
第四篇:解决问题练习课的教案1
两步计算的解决问题的练习课
东风东路小学
卜晓薇
教学内容:解决两步计算的简单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对问题情境的理解,学会有条理地收集和整理数学信息。
2、通过对比、迁移,能综合应用知识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体验和表达解决问题的思考 过 程。
3、初步培养分析推理能力,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
教学重点:能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并表达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分析,确定要先解决什么问题,并找出相应的信息。
教学过程设计:
一、基础练习——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
这几天,笑笑和淘气利用假期去家家乐超市购物。在超市门前,工作人员在派发优惠券,请看!(课件出示)优惠券上面印的是一道数学问题,如果能解决就可以使用了。1、15元买了5个奶油包,问:______________?(1)观察图意,找出信息。
师:在图中,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利用这两个数量信息,你能提出用一步计算的数学问题吗?
(2)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同位口头讨论解决方法。(3)学生汇报。
2、果汁3元一瓶,我有24元,问:______________?(1)观察图意,找出信息。
师:在图中,你又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利用这两个数量信息,你能提出用一步计算的数学问题吗?
(2)学生同位合作,提出用一步计算的数学问题,并互说解答方法。(3)指名两个同位汇报,一人提问题,一人说解答方法。
3、小结,出示课题。
师:我们根据图中给出的两个信息提出了相应的数学问题,并发现了其中包含的数量关系,这些能帮助我们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
刚才我们帮笑笑和淘气解决了优惠券上的数学问题,这两张优惠券待会就可以使用了。这节课,我们就和笑笑、淘气一起在超市里面寻找数学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
板书:解决问题的练习【根据情境图中的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复习用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的方法,并明确其中简单的数量关系。】
二、变式练习——补充问题与条件并解决问题(题组练习)
1、填条件:笑笑要买8个红豆包,_________________,一共需要多少钱?(1)指导读题。
师:这个数学问题你能解决吗?为什么?缺少什么信息?(缺少一个红豆包的价钱。)如果
图中给出了一个红豆包的价钱,你会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2)交流汇报:用一个红豆包的价钱乘要买的个数,就能求出一共需要的钱数。
板书:一个红豆包的价钱×要买的个数 = 一共需要的钱数
【尝试从问题出发,用分析思考需要什么数学信息能解决这个问题,明确简单的数量关系。】
2、补充两个信息,出示两步计算的数学问题。(题组练习1)
(课件出示)售货员说:“15元能买5个。”(1)学生独立完成,与同位交流解答的思路和方法。(2)指名汇报解答的思路和方法。(3)小结。
师:如果解决最后的问题需要的信息题目没有直接告诉我们,那么我们第一步先求出这个
信息,第二步再利用这个信息解决最后的问题。
【利用扩条件的方法引出3个信息,融合了基础练习第1题的数量关系,指导学生学会分析
信息和问题,明确为什么需要两步计算,进一步提高解决两步计算的数学问题的技能。】
3、模仿解决同类型的练习。(题组练习2)
智慧老人提示:小蛋糕7元一个,红豆包比小蛋糕便宜4元,笑笑要买8个红豆包,一共
需要多少钱?”(情境图)思考、分析。
(2)学生独立完成,与同位交流解题思路。(3)指名汇报:7—4=3(元),3×8=24(元)
(4)对比、思考:这两题在解决的过程中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师:这两个问题都是先求一个红豆包的价钱,再求买8个需要的钱数,但是题目通过不同的 信息来提示,我们用了不同的方法来求一个红豆包的价钱。只要我们能明白其中的数量
系,无论题目怎样出示信息,我们都能解决
4、对比练习。(题组练习3)
问题情境:红豆包每个3元,淘气买了2个,笑笑说:“我买的个数是你的4倍,一共需要
多少钱?”
(1)同位互说图意,按一定的逻辑顺序表述,并标出序号。(1)学生口述图意,指导按一定的顺序读图中给出的信息,并标出序号,这样能更好地进行
(2)学生尝试独立完成。
(3)汇报,说出解题思路:2×4=8(个),8×3=24(元)(4)对比、思考:这道题与前两题比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师:这三道题都要求笑笑买红豆包一共需要的钱数,不同的是第1、2题没有直接给出了一个
红豆包的价钱,第3题没有直接给出买的个数。要求买一共需要的钱数,这两个条件缺一
不可,所以我们都用了两步计算才能解决。
【通过题组练习,让学生进行对比、思考三道题的异同点,学会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在“变”
中找“不变”,培养灵活解决两步计算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5、小结
师:刚才在家家乐超市购物的过程中,我们和淘气、笑笑一起发现了许多的数学问题,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都用了几步来解决的?(板书:两步计算)
在解决这些两步计算的问题时,要注意什么?(按一定的顺序来读图中的信息,如果解决最后的问题所需要的信息没有直接给出,我们就要先求出这个信息。)
三、综合练习——实际判断与综合解决问题
1、判断题
笑笑和淘气看到超市正在进行有奖竞猜,他们俩也领取了一张奖券,邀请我们一起来寻找奖券的对奖密码。
(1)果汁一瓶3元,可乐一瓶2元,陈阿姨带的钱能买6瓶果汁,如果买可乐,能买几瓶?
请判断,这样解决对吗?
“6×3=18(元),18÷2=9(瓶)。”(答案:√)
(2)师傅做了8个大蛋糕,还做了4盒小蛋糕,每盒6个。小蛋糕的个数是大蛋糕的几倍?
请判断,这样解答对吗? “8÷4=2”
(答案:4×6=24(个),24÷8=3)(3)蔬菜市场要运6筐西红柿,24筐白菜,张叔叔每次运5筐,他几次能运完?
请判断,这样解答对吗?
“6+24÷5=6(次)”
(答案:(6+24)÷5=6(次))① 学生独立思考,用手势表示答案。
② 指名说出判断的理由,并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利用判断题让学生换一个角度思考,通过独立读题,进一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思考解答方法。】
2、看图提问题,并解答。
(1)指导看图:笑笑和淘气领取的优惠券可以在这里购物。
利用图中给出的信息提出一步或两步计算的数学问题,并解答。(2)学生独立完成
(3)投影学生练习,进行集体讲评。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的练习
一个红豆包的价钱×红豆包的个数=一共需要的钱数
?个
8个 ?个
8个 3元
?个
第五篇: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1
教学内容:解决问题(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53、54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解决问题”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中的内容。本单元学生将系统学习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主要是学习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用相关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好本单元的相关知识,将是学生在第二学段学习两步以上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本节课教学需要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类问题,其掌握得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后续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教材用烤面包的情境提供了现实素材。目的是使学生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同时结合已知条件分析问题,为列式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积累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经验。但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类需要两步才能解决的较简单的实际问题,由于信息的复杂性,学生在理解问题、解决问题上都存在一定的困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色条图分析数量关系,感受其使问题简明、直观,便于分析的作用,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2.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学会用找出中间问题的方法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3.在分步列式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会合理运用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四能”,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
会找出隐藏的中间问题,并合理利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设计理念
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将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教师进行启发性的讲授、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2.《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在理解题意和分析解答环节将采用直观演示的教学方法,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本节课的课堂教学评价不仅会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会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将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改进课堂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导入新课
1.根据下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小明有20元钱,买钢笔用去10元。
2.要解决下面的问题需要哪些信息?
每个面包多少钱?
3.师:同学们的数学感觉真好!能从日常生活中准确地发现问题和提出数学问题。下面老师要带大家去逛一逛面包店,又有什么样的数学问题等着我们去发现和解决呢?(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教师的教学应该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铺垫孕伏的过程就是唤醒旧知的过程,为探究新知做好知识和思维上的准备。)
二、探究新知
(一)出示情境图,理解题意
师:你获得了哪些信息?问题是什么?
师:今天的信息有点复杂,为了帮助大家更清楚的理解题意,请出我们的小助手“色条图”来帮忙吧!
师:怎样在“色条图”上表示出这些信息和问题呢?
学生独立思考:在“色条图”上表示出信息和问题。
展示交流:为什么这样表示?
(设计意图:借助“色条图”这一直观图形帮助学生理解比较复杂的信息,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学生在表示和交流的过程中也就理解了数量之间的关系,为解决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解决问题
师:想一想,要解决“剩下的还要烤几次”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哪个信息已知,哪个信息未知?怎么办呢?
师:想一想,该怎么解答呢?
学生尝试解答。
展示交流:为什么要先求出剩下的面包个数?读了哪些信息,你就想到可以求出剩下的面包个数?
如果学生只列出分步算式,引导学生思考:刚才我们是用分步来做的,你们能用综合算式表示出解答的过程吗?
对比不同的综合算式,引导学生辨析:你同意那个算式?为什么?如果不加小括号,会出现什么情况?
师:怎样检验结果是否正确呢?
(设计意图: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实行启发式教学有助于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不仅引导学生解决出问题,还渗透了分析法和综合法两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对比与小结
师:比较一下我们以前解决过的问题和今天解决的问题,你有什么发现?
师:我们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才解决出了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让学生理解这类问题的结构,学会找出中间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二的第2题。
2.完成教科书第54页“做一做”。
(设计意图:力图体现练习的层次性,巩固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四、全课总结
师:今天我们解决的问题有什么特点?我们是怎样解决的?你有什么感受?
教学内容:解决问题(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53、54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解决问题”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中的内容。本单元学生将系统学习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主要是学习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用相关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好本单元的相关知识,将是学生在第二学段学习两步以上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本节课教学需要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类问题,其掌握得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后续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教材用烤面包的情境提供了现实素材。目的是使学生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同时结合已知条件分析问题,为列式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积累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经验。但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类需要两步才能解决的较简单的实际问题,由于信息的复杂性,学生在理解问题、解决问题上都存在一定的困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色条图分析数量关系,感受其使问题简明、直观,便于分析的作用,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2.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学会用找出中间问题的方法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3.在分步列式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会合理运用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四能”,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
会找出隐藏的中间问题,并合理利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设计理念
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将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教师进行启发性的讲授、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2.《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在理解题意和分析解答环节将采用直观演示的教学方法,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本节课的课堂教学评价不仅会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会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将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改进课堂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导入新课
1.根据下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小明有20元钱,买钢笔用去10元。
2.要解决下面的问题需要哪些信息?
每个面包多少钱?
3.师:同学们的数学感觉真好!能从日常生活中准确地发现问题和提出数学问题。下面老师要带大家去逛一逛面包店,又有什么样的数学问题等着我们去发现和解决呢?(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教师的教学应该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铺垫孕伏的过程就是唤醒旧知的过程,为探究新知做好知识和思维上的准备。)
二、探究新知
(一)出示情境图,理解题意
师:你获得了哪些信息?问题是什么?
师:今天的信息有点复杂,为了帮助大家更清楚的理解题意,请出我们的小助手“色条图”来帮忙吧!
师:怎样在“色条图”上表示出这些信息和问题呢?
学生独立思考:在“色条图”上表示出信息和问题。
展示交流:为什么这样表示?
(设计意图:借助“色条图”这一直观图形帮助学生理解比较复杂的信息,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学生在表示和交流的过程中也就理解了数量之间的关系,为解决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解决问题
师:想一想,要解决“剩下的还要烤几次”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哪个信息已知,哪个信息未知?怎么办呢?
师:想一想,该怎么解答呢?
学生尝试解答。
展示交流:为什么要先求出剩下的面包个数?读了哪些信息,你就想到可以求出剩下的面包个数?
如果学生只列出分步算式,引导学生思考:刚才我们是用分步来做的,你们能用综合算式表示出解答的过程吗?
对比不同的综合算式,引导学生辨析:你同意那个算式?为什么?如果不加小括号,会出现什么情况?
师:怎样检验结果是否正确呢?
(设计意图: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实行启发式教学有助于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不仅引导学生解决出问题,还渗透了分析法和综合法两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对比与小结
师:比较一下我们以前解决过的问题和今天解决的问题,你有什么发现?
师:我们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才解决出了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让学生理解这类问题的结构,学会找出中间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二的第2题。
2.完成教科书第54页“做一做”。
(设计意图:力图体现练习的层次性,巩固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四、全课总结
师:今天我们解决的问题有什么特点?我们是怎样解决的?你有什么感受?
1、王爷爷家养了400只鸡,李爷爷家养了524只鸡,王爷爷家再养多少只鸡就和李爷爷家一样多?
2、王爷爷家养了400只鸡,李爷爷家养了420只鸡,李爷爷家送多少只鸡给王李爷爷家两家鸡的只数就一样多了?
3、小丽上午做了123道计算题,下午比上午多做了18道,这一天她一共做了多少道计算题?
4、小丽上午做了123道计算题,下午比上午少做了8道,这一天她一共做了多少道计算题?
5、鸡和兔关在同一个笼子里一共有10个头,数一数一共有24只脚,你知道笼子里有多少只鸡吗?
6、、停车场上停放了三轮车和小轿车一共9辆车,数一数一共有33个轮子,你知道三轮车和小轿车各有多少辆吗
7、储蓄罐里有5分硬币和2分硬币共12枚,数一数一共有54分,你知道5分硬币有多少枚吗?
8、小丽一天一共做了18算题,上午比下午少做了2道,她上午做了多少道计算题?
9、王爷爷和李爷爷家一共养了25只鸡,王爷爷比李爷爷家多养了5只鸡,李爷爷家养了多少只鸡?
10、王爷爷家一共养了125只鸡,王爷爷比李爷爷家多养了5只鸡,李爷爷家养了多少只鸡?
11、王爷爷家一共养了25只鸡,如果送2只给李爷爷家,就和李爷爷家一样多,李爷爷家养了多少只鸡?
12、哥哥和弟弟拿出同样多的钱买金丝猴奶糖,结果哥哥比弟弟多拿了10块,所以付给弟弟1元5角,每块奶糖多少角?
13、哥哥和弟弟拿出同样多的钱买金丝猴奶糖,结果哥哥拿了14块,弟弟拿了6块,所以哥哥要付给弟弟2元,每块奶糖多少元?哥哥和弟弟原来各带了多少元?
14、在路的两边每隔10米栽一棵树,(首尾都栽),一共栽了16棵树,这条路长多少米?
15、在一条48米的路一边,每隔8米栽一棵树,(一头栽一头不栽),可以栽多少棵树?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2
设计说明
1.培养学生用多种方式分析数量关系。
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为了让学生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本节课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示意图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让学生结合示意图,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将对数量关系的分析与平均分联系起来。通过图形表征和语言表征等多种形式,将具体问题和运算的意义联系起来,使学生有理有据地选择算法。
2.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让学生获得方法,提高能力。
解决问题主要是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而数量之间的关系的.分析则是学生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问题的过程。本节课充分利用主题图呈现的用除法解决的两种不同的现实情境,帮助学生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直观化,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同时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自主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要解决的问题与除法意义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圆片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教材23页例3主题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分组交流各自从图中看到的信息)
2.组织学生汇报。
⊙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1.教学例3,探究解题方法。
(1)引导学生从图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讲给同桌听。
(2)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
预设
生1: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每个纸盒放几只?
生2:15只蚕宝宝,每个纸盒里放5只,要用几个纸盒?
(3)引导学生分析第一个问题。
①学生小组合作,先分析问题,然后汇报方法。
预设
方法一:用圆片代替蚕宝宝,动手分一分。
方法二:用笔画一画。
②教师强调:我们可以用动手操作的方法帮助分析数量关系。
(4)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①学生列出算式:15÷3=5(只)。
②汇报想的过程:求每个纸盒放几只,就是求每份数,这是平均分,应该用除法计算。
(5)引导学生自己动脑思考,第二个问题该怎样解决,并说明理由。
①学生列出算式:15÷5=3(个)。
②汇报解题思路:15只蚕宝宝,每个纸盒里放5只,求要用几个纸盒,就是求15里面有几个5,这也是平均分,应该用除法计算。
(6)通过解决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并与小组里的同学讨论。(学生讨论,然后交流讨论的结果)
不同点:第一个问题是求每份数,第二个问题是求份数。
相同点:两个问题都是平均分,都用除法计算。
2.学习用乘法检验。
(1)引导学生质疑:大家解决的这两个问题到底对不对呢?你们能想办法检验一下吗?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检验方法,并检验解答是否正确。
(3)引导学生总结检验方法:可以用乘法检验。
3.总结。
我们刚刚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设计意图:先将学生置身于现实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选取自己所需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再在分析、比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掌握分析数量关系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进一步学习乘除法应用题作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