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落花生》教学片断实录
《落花生》教学片断实录
课文段落: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也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师:从父亲和我们的对话之中,我们可以知道花生的好处有很多,那么它的最可贵之处在哪呢?谁来读读有关的语句。
生: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师:“埋”和“挂”这两个字分别给你怎样的感受? 生1:“埋”看出花生的低调:,“挂”看出其他水果的骄傲 生2:“埋”可以看出落花生的朴实无华、谦虚 师:说得很好,“埋”和“挂”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花生的朴实、低调。还有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花生的可贵之处呢? 生: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矮矮地 师:那桃子、石榴、苹果等水果呢? 生:高高地挂在枝头。师:“矮矮地”与“高高地”又形成了对比,突出了花生的低调。还有什么吗?
生:落花生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而其他水果则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师:我们从“才”字,也可以看出花生很低调。总结:瞧,这就是落花生最可贵的地方,也是它的特点:朴实。(板书)师:父亲接下去说—— 生读:“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师:我说—— 生读::“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 师:父亲说花生不好看,哪些句子写出花生“不好看”?读读第10小节。生:矮矮地、果实埋在地里、才。
师:落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我们知道它的“有用”体现在哪呢? 生:味美、可以榨油、便宜 师:下面还出现了一个“有用”,这里说的要做有用的人指什么?和前一个有用代指的意思有所差别。
生:有用的人指默默无闻,为国家作出贡献等 师:那什么叫“只讲体面”呢? 生:就是光光追求外表好看。师:在文章中是指什么呢?
生:石榴等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师:为什么要写石榴这些水果呢?
生:对比,反衬出花生的可贵之处是朴实。
师:现在你明白父亲要告诉我们什么吗?请用这样的句式说说:人不要做--------------,要做---------------------。生:答 师:有很多人也具有落花生一样的品质,你想到了哪些词? 生:默默无闻、朴实无华。师:老师提供一些词给你们看:
谦虚无比、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不图虚名,一起读一遍
师:同样,也有很多人也具有其他水果一样的特点,老师同样提供一些词: 骄傲万分、华而不实、炫耀张扬、贪图名利。
师:将这些词代入那个句式读一遍,师读前一半,生接后一半。
师:通过一种事物感悟做人的道理,这样的写法叫做“借物喻人”(板书)
第二篇:《落花生》教学实录
《落花生》教学实录
一、小组合作探究,进行主旨研读
1、温故知新。
师: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这次过收获节父亲也来了,这实在是很难得的,那是因为父亲整天为百姓的事奔忙,很少能与家人团聚在一起。打开书,看看父亲在谈花生的好处时我们是怎么说的,(出示ppt2)父亲又是怎么说的呀?(出示父亲的话ppt3)
2、自主研读、合作探究。师:我们把这段话一起读读。
(投影出示,生齐读)
师:我们看桃子、苹果有什么特点? 生:它们高高地挂在枝头上。师:它们什么颜色? 生(齐):鲜红嫩绿。
师:你仿佛听到苹果、桃子在讲些什么? 生1:你们看,我多漂亮!生2:你们吃我一定很香。师:他们在向人们干什么? 生:炫耀自己。
(板书:炫耀)师:看落花生是什么样?
生:而落花生却是矮矮地长在地上。
师:多么鲜明的对比呀!你觉得落花生怎么样? 生:它不会炫耀自己,它只是默默奉献。师:你喜欢谁? 生(齐):落花生。
师:你能不能把喜欢的感情读出来?刚才,我听你们集体读,有一个优点:非常整齐。但既是优点又是缺点,你们每一句都是刀削的,一茬齐。有时停顿要长一些,有时要短一点,要根据内容和感情来读,好不好?自己读读,体会体会。
师:谁愿意读?把喜爱崇敬之感读出来!师:我们一起把喜爱崇敬之感读出来,好不好?
刚才我们读了父亲的一段话,大家说父亲把落花生与苹果、石榴的对比,就是让我们体会出落花生具有什么品质?
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
二、尊重文本价值取向,关注学生个性化阅读
师:那么父亲仅仅是讲落花生吗?他们就是来吃吃落花生,来讲讲落花生的吗?
生:不是。
师:看看父亲接下去怎么说的?从落花生又讲到了什么?(范读: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设问:“我”对父亲的话,听懂了没有?)
生:懂了。
生:(读)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师:父亲从落花生讲到做人道德,“我”懂了父亲的话,所以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我”说的话同学们懂了没有,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生:“体面”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生:“体面”是外表好看的意思。
师:“体面”就是外表的意思,那么“讲体面”是什么意思呢?
生:讲究外表。
生:做表面文章。
师:“讲体面”通俗地说就是讲外表,那么我们要不要讲外表。(板书:“讲”)
生:要。
师:要讲外表,我们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九条就要求仪表要整洁。
生:(齐读)只讲体面。(板书“只”)
师:只讲体面,什么意思?
生:只讲究外表,不讲究别的。
师:我们能不能只讲体面?有没有见过只讲体面,不讲别的人?
生:没有。
师:我们见到的都既讲体面,又讲行为的人。那么“我”是怎么说的?
生:(齐读)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师:我们应该做什么样的人? 师:什么是有用的人呢? 生:他得乐于帮助别人。
生:就是对别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师:能举个例子吗?哪些人是有用的人? 生:警察。生:为人分忧的人。生:还有义工。
生:就像玉树地震中那个阿福为了救人而牺牲了。师:说得多好啊!谁能像他这样说说。
生:我觉得清洁工也是,每天早上起得很早在默默奉献。生:我们要默默地做奉献,不图虚名。生:我觉得老师就是这样默默奉献的人。
师:谢谢你,孩子。只要你们学有所获,我们的付出是心甘情愿的。刚刚大家说了不少,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人他们的工作看似不起眼,但是都对这个社会有用。我们做人就要做——
生:有用的人。师:不要做——
生: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生:既讲外表,又要有真才实学,默默奉献的人。
师:“既……又……”用得好
生2:既讲体面,又要对别人有好处的人。
生3:不但要讲外表,而且要有贡献的人。
师:再读“我”的话。
生:(齐读)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师:(引读)“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
常常地记在我的心上。”(稍停)读错了吗?
生:应该是“印”在我的心上。
师:记在我们心上不好吗?哪儿不好?
生:记,有时候也会忘记,印,就是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
生2:印,一般是永久的,用记的话每个人都有可能将这些东西忘掉的。
师:永久的。(赞赏地)
生3:记是短暂的,不永久的,印是永远也抹不去的。
师:把最后一段读一读。(读出印得很深的感觉)
生:齐读
师:再读,想一想,怎样体现“深”
师范读,生再读,师评点
师:语速要慢点,注意停顿,才能有味。你从哪儿看出父亲的话陪伴我走过一生的呢?
生:我是从“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看出来的。
生2:我是从“深深印在我的心上”看出来的。
生3:开头写了“落华生”这是许地山的笔名,这说明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了。
师:板书“华”
师:把名字都改了,说明印得很深。
三、自主建构,适时拓展
师:老师想起了一个人。这个人,一生都在践行父亲的教导。他留学西洋多年却从不穿西服,不抽烟不喝酒,大部分收入都用来买书;在香港大学任教时,他以系主任的身份每周还上20小时的课;抗日战争时期,他为抗战事业奔
走呼号,终因劳累过度而病逝。著名作家郭沫若评价他说,他有献身精神,对于名利竞逐,极其恬淡。他就是本文的作者——许地山。他曾说——(幻灯出示)生:我要做花生一样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付出,为中华而奉献。
师:作者落华生,一生铭记父亲的教导,在短暂的生命中像花生一样默默地为中华付出,为中华而奉献。同学们,学了课文后,你想过你要当怎样的人吗?下面我们来搞一个栏目《实话实说》。怎么搞呢?首先要求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然后从三个备选内容中选择一个来说说自己的见解:
1、以后你想做落花生这样的人?为什么?
2、以后你想做苹果、石榴这样的人吗?为什么?
3、你还能想到第三种人吗?你想做这种人吗?为什么? 师:谁愿意跟大家分享自己的想法。
生:我要做像花生一样的人,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要为别人默默奉献。生:我要做第三种人,要做既讲外表又讲心灵美的人。作为小学生,我们要穿着整洁,在学习上、在生活中要互相帮助,努力为集体争光。
师:能结合自己的认识连一连吗? 生:找朋友(连线)
花生 洁白无瑕 纯洁高尚 小草 默默奉献 勤勤恳恳 老牛 照亮他人 牺牲自己 蜡烛 顽强不屈 生生不息
雪 默默奉献 不求虚名 师:请写一写
生: 我愿是一支粉笔,用我洁白的身躯,去谱写生命的乐章。
我愿是一支蜡烛,用我微弱的光,去照亮别人的前程。
我愿是一支铅笔, 用我纤细的身躯,去开创知识的新天地。
我愿是一棵小草,用我幼弱的身体,去装扮大地的美丽。
师:这篇文章谈论的是落花生,讲的却是做人的道理,这种写法叫——
生:借物喻人。
四、小结
师:想一想,这两节课我们重点学到了什么?
生:我们明白了“父亲”议花生的深刻含义,体会了花生的高尚品质,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要为社会默默奉献。
师:今天的作业:
1、推荐阅读以下文章:
茅盾的《白杨礼赞》 陶铸的《松树的风格》
周敦颐的《爱莲说》
2、小练笔,读写结合
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你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第三篇:《落花生》教学片断及评析-教学教案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阅读,已经知道文章是将花生、桃子、石榴、苹果作对比来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的。那么,你长大了准备做像花生一样的人,还是准备做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的人呢?为什么?
生:我准备做像花生一样的人,因为花生虽然外表不好看,可是很有用。生:我也准备做像花生一样的人,因为它默默无闻,不求名利。生:我也准备做像花生一样的人,因为花生对人们有好处。(学生的思维出现了定势)
师:你们都不准备做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的人吗?未来的社会需要展示自我,表现自我啊!
(教室里出现了冷场,过了一会儿,有学生举手)
生:我说做像花生那样的人也不算好。它躲躲藏藏,不让人发觉。师:发觉这样的人,真需要“伯乐来识千里马”呢!(生哄然一笑)生:我准备做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的人。师:为什么?
生:它们成熟了,高高地站在枝头上,召唤着人们,既漂亮、神气,同时又对人们有好处。师:对啊,外表美,心灵又美,何乐而不为呢?(生又哄然一笑)师:那么父亲议花生,是不是有意识地说桃子、石榴、苹果不好呢? 生:不是。
师:对!父亲的话使我们领悟到:做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做人的关键是对别人有好处,对社会有贡献。有位作家说过:我们这个地球好比一个旅店,而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就好比这个旅店里的旅客。如果每个人都从这旅店里带走些什么,那么这个旅店就会越来越空;如果我们每个人都给这旅店里留些什么,那么这个旅店里就会越来越富有。[评析]语文教学只是示例教学。课堂上不要面面俱到,要让学生学得充分,学得深刻。教师要善于质疑,设置悬念,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才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仅供参考)
第四篇:《落花生》教学实录及评析
质疑、解惑,还教学本真——《落花生》教学实录及评析 导入:质疑笔名,引起疑问
师:“落花生”不仅仅是种农作物的名字,还是我国现代作家、学者许地山的笔名。有的孩子要问了:老师,我们的资料上写,他的笔名是“落华生”啊!——因为那个年代人们常常把“花”写成“华”,所以“落华生”其实就是“落花生”。你对这个笔名有什么疑问吗?
生:好端端的一个人,干嘛起个落花生的笔名啊?
师:问得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许地山的散文名篇(板书课题)。咱们看看能不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了解许地山笔名的含义,同时还要看看,这篇著名的散文到底好在哪?
检查预习:找准起点,夯实基础
师:课文都预习过了。有信心把课文读对读顺的,请举手。(学生举手示意)哟,都有信心,那我就考考你们。也不多考,就考两道题,请看第一题。(幻灯出示一组词语:分辨尝尝便宜石榴)请你们四位起立,依次读这四个词语,其他同学注意听,看看他们读的这四个词,读音上有什么特点?(生读)
生:我发现这四个词语的第二个字都是轻声。
师:果真如此,我出示的这四个词的末一个字都是轻声。所以刚才有两个同学读得不太准,第二个字要读得轻一些,短一些。像这样——(师范读。生再次齐读。)
师:好多了,第一关顺利通过,请看第二题(幻灯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谁来读读这段话?(一生读)你读得不错,这段话可不好读了。有几个多音字,他读对了其中的三个(幻灯片中“空地”“种花生”“买种”三个词语中的多音字变为红色),很不错!这个词(指“播种”)有点疑问,在这儿应该读什么?
生:是播种(zhong)。
(师引导学生弄清读音后齐读)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附加题,刚才这个字(指“园”)他也读错了,谁听见了?他读成什么了?
生:应该是“后园”,他读的是“后院”。
师:听得非常仔细。可是,为什么写“后园”而不是“后院”呢?这两字有什么区别?
(师引导学生弄清两者区别)
略读“种”“收”:引导发现,主动求知
师:还是第一自然段。老师想请大家再读读,读着读着,哪个标点符号,哪个词,突然就跳进你眼睛里了?
生:跳进我眼睛里的是那个“居然”。我觉得收获应该是很平常的事情,为什么要用“居然”这个词呢?
师:收获了,他的家人事先想到还是没想到?
生:没想到。
师:没想到,所以用居然。为什么就没想到呢?别着急回答,看你们能不能联系上下文找找答案。
生:因为没过几个月就收获了。
师:这个时间比他们想的——
生:要短。
师:还有别的原因吗?看看母亲说的话,你能发现原因吗?
生:因为它本身是荒田。
生:这是我们姐弟几个第一次种花生。
师:又是荒地,又是第一次种,没经验,结果种出来了。意外不意外?
生:意外。
师:心情如何?
生:高兴。
师:意外的高兴用个词叫什么?
生:激动。
生:喜出望外。
师:瞧,他说的词多好,喜出望外。那是惊喜啊!就让我们带着收获之后的惊喜来读读这段话。(生齐读)
师:看还能发现什么问题?
生:“买种,翻地,播种,浇水”它们之间应该是顿号,不应该是逗号。
师:他根据以前的学习经验判断,并列词语之间是顿号,这里却用的是逗号。问得好,为什么呢?
生:我想可能这些事情是间断的,所以才要用逗号。
师:你的意思是,每件事情都隔了一定的时间。那买种啊,翻地啊,播种啊,这几件事本身是一下就能完成的吗?
生:不是。也持续了一定的时间。
师:说得好,这么一猜就有答案了。其实标点符号的使用是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产生的。如果想要表达语气舒缓、时间较长的感觉,就用——(生:逗号)是的。如果你们在写作文时有这样的需要,并列词语之间也可以用逗号,而不是顿号。恭喜大家,两关都通过了。
师:这一段话,寥寥数语,就交代了种花生、收花生两件事。接下来请大家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看除了这两件,还围绕花生写了哪几件事?(生自由读文寻找答案)
生:还写了尝花生。
师:你们找找看,文中真正写“尝花生”是在哪儿?
生:“今晚我们过一个收获节,请你们的父亲也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
师:这会儿尝了没?(学生摇头)还没呢!真正写尝花生的,看看课文的结尾,就那么一句话。说花生做的食品都——
生:吃完了。
师:是啊,就那么一句。还写了什么事?
生:还写了议花生。
师:是。其实那天晚上我们是边尝边议,可是经过刚才大家的寻找,发现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都是寥寥几笔,而议花生却用了那么多的笔墨。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呢?
生:因为议花生这件事,让作者获得了终身受益的启示。
师:这是这篇文章的重点。重点的部分作者写得详细、具体,而次要的部分写得简略。这是这篇著名散文的第一个特点,你看咱们已经看出来了,就是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咱们平时写文章也不能平均用力,也得分主次,主要的详写,次要的略写。
精读重点:质疑问难,变教为学
师:下面我们就直奔重点,看看那天晚上父亲和我们在一起围绕花生都谈论了些什么。请大家默读课文的第3-15自然段,有疑问的地方做上标记。
(生默读课文后自由质疑)
生:为什么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
师:父亲回家那不是应该的吗?问题在哪?
生:为什么父亲的到来实在很难得?
师:你问得多好,父亲跟孩子一起吃饭是很平常的事,对不对?可是作者却说父亲来了实在很难得。猜猜这是为什么?
生:因为父亲工作太忙了。
师:快速地翻一翻课后的资料袋,看你能不能猜出来他忙些什么?
生:他的爸爸是一位爱国志士,可能„„在和台湾交流。
师:呵呵,那倒不是。因为大家不了解背景,我简单地介绍一下。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之后,许地山就跟随他的父亲来到了大陆,那个时候许地山的父亲在广东一带做知县,平时为老百姓的事情奔走忙碌,所以很难跟家人在一起团聚。而那天晚上父亲也来了,所以说——
生:实在难得。
师:是的,让我们带着对父亲的敬意来读一读这段话。
(生齐读)
师:是的,父亲和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的母亲—样爱孩子。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这个可贵指什么?
师: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先得知道父亲说花生的什么最可贵?问题提出来了,靠谁解决?
生:靠自己。
师:我最欣赏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孩子。为了更好地读书思考,老师这儿有个友情提示,先围绕问题读课文,就读第10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再把自己的理解简单地批注在旁边。写完了可以和同学交流,说说自己的看法,听听别人的意见。
(生默读课文,勾画批注。)
生:我觉得花生的品格最可贵,父亲就是要我们像花生一样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不炫耀自己。
师:有两个词我特别喜欢:朴实无华、默默无闻。谁能读读这段原文?
生:“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师:老师有个问题不明白,你们也想想:父亲说花生就说花生吧,扯上桃子、石榴、苹果干什么呀?
生:因为桃子、石榴、苹果的果实都非常漂亮,而且是挂在高高的枝头上,如果像桃子、石榴、苹果这样张扬自我,我觉得很不好。
师:大家想一想,桃子、石榴、苹果高高地挂在那儿,就是在炫耀吗?——摇头了。不是。那是它生长的特点呀,对不对?它就长在那儿!你说苹果要是长土里去那还叫苹果吗?
师:刚才这个孩子的发言有一点我很欣赏,就是她发现了父亲其实是在拿花生跟和它的生长特点截然不同的桃子、石榴、苹果比,干什么?
生:作比较。
师:聪明!对比啊!对比的结果就是让我们更加体会到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它像刚才那位孩子说的:朴实无华、默默奉献。外表不好看的花生却能默默地给人带来好处,真的是更可贵,更让人钦佩。让我们来读读这段话,读出花生的这份可贵。
(练习读,指名读,教师范读,齐读。)
点评:教师在这一环节中,改变教学的方式,变教为学,从问题入手,再次引导学生质疑,并将解答问题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孩子们边读书边思考,解答自己发现的问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深化主题:品词析句,深刻体悟
师:课文读到这里,孩子们,父亲仅仅是在说花生吗?
生:不是。是在讲做人的道理。
师:哪句话明白地告诉我们,在讲做人?
生:“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师:真有眼光。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生:做人外表可以丑陋一些,但是要做个有用的人。
师:她的意思是说,外表丑一点没关系,但是要做个有用的人。少年许地山也正是这样理解父亲的话的,他说——(幻灯出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生齐读。)我发现齐读的时候我听不出你的理解。谁能带着你的理解来读读这句话?
(一生读)
师:什么是体面?
生:体面就是——
师:有点困难。看看我今天穿得体面吗?——还行。穿得好看叫体面。长得帅那也叫体面。体面就是外表光鲜好看。讲体面有没有错?
生:没有。
师:比如说我今天穿得邋里邋遢地来是对你们的尊重吗?不是,所以讲体面并没有错,关键是不能——
生:不能只讲体面。
师:是的,不能只讲体面。不能只讲究外表光鲜好看,只顾自己生活的安逸,而要做有用的人。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
生: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师:什么是有用的人呢?
生:他得乐于帮助别人。
生:就是对别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师:能举个例子吗?哪些人是有用的人?
生:警察。
生:为人分忧的人。
生:还有义工。
生:就像玉树地震中那个阿福为了救人而牺牲了。
师:说得多好啊!谁能像他这样说说。
生:我觉得清洁工也是,每天早上起得很早在默默奉献。
生:我们要默默地做奉献,不图虚名。
生:我觉得老师就是这样默默奉献的人。
师:谢谢你,孩子。只要你们学有所获,我们的付出是心甘情愿的。刚刚大家说了不少,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人他们的工作看似不起眼,但是都对这个社会有用。我们做人就要做——
生:有用的人。
师:不要做——
生: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师:老师也想起了一个人。这个人,他留学西洋多年却从不穿西服,不抽烟不喝酒,大部分收入都用来买书;在香港大学任教时,他以系主任的身份每周还上20小时的课;抗日战争时期,他为抗战事业奔走呼号,终因劳累过度而病逝。著名作家郭沫若评价他说,他有献身精神,对于名利竞逐,极其恬淡。他就是本文的作者——许地山。他曾说——(幻灯出示)
生:我要做花生一样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付出,为中华而奉献。
师:现在知道许地山为什么将“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了吗?
生:因为他要提醒自己,时刻要做有落花生品格的人。
师:这篇文章谈沦的是落花生,讲的却是做人的道理,这种写法叫——
生:借物喻人。
点评:由花生联系到人这是本文的中心所在,教师紧紧抓住“只讲体面”和“有用的人”引导学生通过品词析句,结合生活进行体验,理解了课文深层的内涵,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布置作业:读写结合,读活用活
师:课文学到这儿,这节课快要结束了,老师最后有个小小的请求。在我兰州的班级里有个同学,他叫小鹏,大鹏展翅的鹏。这个孩子的父亲是我们兰大的保安,而其他孩子的父母亲大多都是大学教师,所以小鹏在班里常常抬不起头。学了这篇课文,我想请大家给小鹏写封信,用你们这节课学到的知识鼓励小鹏,让他抬起头来,和你们一样的自信、幸福。你们可以把写好的信发到我的邮箱里(幻灯出示邮箱地址)。老师期待你们的信可以改变小鹏。
总评:
一、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课堂伊始,老师就让学生自己读书,发现问题,找到学生学习困难的地方,再将解决问题的权力大胆地交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思考、合作、交流使问题得以解决,在这中间教师顺学而导,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想学、要学的欲望,真正做到了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二、直奔重点,读写结合
课上有两个结合:一是文章与习作的结合。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巧妙地帮助学生总结出“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和“借物喻人”两大写作特点,并提示大家今后的习作也这样做,真正使课文成为例文。二是主题与习作的结合。在学生品词析句,结合生活体验,升华了文章的主题后,创设了习作的情境,让学生给有自卑心理的小鹏写信,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兴趣,达到了读写结合的目的。
第五篇:落花生 教学实录
1、大禹治水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大禹淳朴、勇敢、坚强的性格特征。2能积极参加交流、讨论,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3、喜欢听民间神话故事,产生进一步了解民间神话故事的愿望。二.教学准备:
1、连环画图片、实物投影仪。
2、看过壁画故事《大禹治水》。
3、学生进行 “治理洪水”的调查收集工作。
4、活动区域提供“抗洪治水”的图书及录像带等。三.教学过程:
1、集体讨论,激发阅读、学习的兴趣。指导语:
①洪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灾难? ②古时候,人们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2、阅读图书,理解故事内容。(1)自由阅读图书,感知故事内容。
指导语:你在书中看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2)边倾听教师讲述故事,边阅读图书,理解故事内容。指导语:①大禹是怎样治水的?②听了故事后你觉得大禹是个什么样的人?
3、交流调查情况,了解科学防洪的方法。(1)交流调查情况。
指导语:现在有些地方也会发生洪水,人们会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谁来介绍一下你调查的方法?(2)整理归纳调查经验。
指导语:通过调查,你们认为可以用什么合理的方法来治理洪水?
2、秦始皇游会稽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秦始皇。
2、了解秦始皇在当皇帝时曾到会稽山拜祭大禹陵。
3、会讲家乡地名的来源。
二、教学准备
1、图片资料。
2、收集家乡地名来源的资料。
三、教学过程
1、了解秦始皇。(1)秦始皇是谁?
(2)他来过浙江的什么地方?他做过什么事?
自己看书了解,再请学生回答。
2、说说家乡地名的来历。
(1)说说山阴、诸暨等地名的来历。
(2)我们家乡还有哪些地名?拿出收集的资料来介绍。
3、活动。(1)你到过绍兴吗?
(2)投影(图片),介绍绍兴美丽的景色。
4、课外拓展。
收集一些反映自己家乡风土人情的图片。`
3、毕昇和活字印刷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活字印刷术,了解活字印刷术在世界科技史上的很需要地位。
2、了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毕昇,感悟毕昇在生产实践中的创造精神。
二.设计理念:
知道什么是活字印刷术,了解活字印刷术在世界科技史上的很需要地位,感悟毕昇在生产实践中的创造精神。三.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毕昇,感悟毕昇在生产实践中的创造精神。教学过程:
一、简介毕昇生平。
二、学习课文:
1、学生阅读课文后,先组织交流各自了解了什么,然后再请学生提问,教师补充内容。
2、在师生讨论中,重点指导理解:活字印刷术为什么是世界印刷史上的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
3、活字为什么都做成反向的?
4、让学生观察课本中的泥活字图片,组织学生讨论。
三、实践活动。
让学生刻自己的姓名,进行“互赠印章”游戏,刻自己家的电话号码,进行“欢迎来我家”的游戏,也可刻各种卡通形象等等。
4、贺知章的故事
一.教学目标:
了解贺知章的事迹,知道他是萧山名人,激发学生的自豪感。二.教学准备:
与贺知章有关的图片、小故事 教学过程:
一、读诗引入
学生齐读古诗《咏柳》。
请生介绍自己知道的贺知章事迹。
二、看书了解
1、学生阅读书中故事,思考并讨论:从这个故事中,你知道贺知章是一个怎样的人?
2、你知道“金龟换酒”的故事吗?能讲讲别的与贺知章有关的故事吗?
3、贺知章不仅是大诗人,也是大书法家,让我们欣赏他的书法艺术。
三、拓展激情
从古到今,萧山出了不少名人,你知道的有哪些呢?
5、名人鲁迅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文学大师鲁迅的童年生活。
2、了解鲁迅的代表作品和他的著名事迹。二.设计理念:
通过阅读鲁迅的代表作品和他的优秀事迹,了解文学大师鲁迅的童年生活。
三.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鲁迅的代表作品和他的著名事迹。教学过程:
一、了解鲁迅:
1、简介鲁迅: ①、鲁迅生平。
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②、鲁迅故居。
绍兴是鲁迅的故乡。绍兴鲁迅故居位于浙江省绍兴市东昌坊口(今鲁迅路208号),在鲁迅纪念馆的西侧。三味书屋在纪念馆东侧,是鲁迅小时候上学的地方,距故居100米左右。咸亨酒店在市区鲁迅路。
2、阅读教材文本,进一步了解鲁迅小时候的故事。
二、实践活动:
1、独立通过上网和书刊新闻记者,收集关于鲁迅的资料。
2、分组进行专题介绍的设计。
3、以年级为单位,举行实践活动的交流汇报,演讲、讲故事、出小报等形式。
6、茅以升和钱塘江大桥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茅以升建造钱塘江大桥的过程,感悟茅以升科学救国的思想。
2、了解钱塘江大桥在中国桥梁史上的地位,激发热爱大桥、热爱家乡、为家乡建设而自豪的思想感情。二.设计理念: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茅以升建造钱塘江大桥的过程和钱塘江大桥在中国桥梁史上的地位,激发热爱大桥、热爱家乡、为家乡建设而自豪的思想感情。三.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茅以升建造钱塘江大桥的过程,感悟茅以升科学救国的思想。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课前让学生收集古今中外各种桥的图片。
2、了解茅以升的有关生平。
二、阅读课文:
1、简介茅以升的概况;
①、了解茅以升小时候下决心长大要造最结实的桥的原委; ②、了解茅以升长大后果然建成了钱塘江大桥;
2、讨论与实践: ①、讨论。
茅以升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成就? ②、实践。
通过《钱江大桥通车》和《毁桥的故事》,能够进一步了解茅以升和钱塘江大桥,感悟茅以升的爱国情感和创造精神。
三、拓展活动:
阅读“茅以升爷爷说未来的桥”这一内容,并当一回桥梁设计师,画画心中理想的桥,激发学生热爱桥梁建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开发其创造潜能。
7、美丽的浙江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浙江省所处的地理位置,知道浙江省是全国有名的旅游大省,了解浙江旅游资源的种类。
2、认识浙江四条黄金旅游线路,了解并会简单描述四条旅游线路的特色。
3、通过介绍自己去过的风景点,发展学生整理、概括、表达等能力。
4、通过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浙江的热爱之情,诱发学生参与旅游的愿望。二.设计理念:
通过学习,使用权学生知道浙江省是全国有名的旅游大省,了解浙江旅游资源的种类,认识浙江四条黄金旅游线路,了解并会简单描述四条旅游线路的特色,通过介绍自己去过的风景点,发展学生整理、概括、表达等能力。三.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浙江旅游资源的种类,认识浙江四条黄金旅游线路,了解并会简单描述四条旅游线路的特色,发展学生整理、概括、表达等能力。教学过程:
1、活动一:
让学生收集浙江省旅游资源方面的资料,收集的内容最好是自己曾经游览过的,如果学生没有出去旅游过,也可以通过查找资料收集。这个活动以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来完成。
2、活动二: 在学生收集准备的基础上,举行浙江旅游资源介绍活动,同时组织学生进行评比。
3、活动三:
在介绍的基础上,由教师组织学生结合浙江省旅游地图对介绍的风景点按景色特点和地理位置进行分类,引导得出四条黄金旅游线路。
8、千年古刹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浙江的几处较有名的千年古刹,知道它们的地点,特点。
2、能积极参加交流、讨论,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3、了解家乡的寺庙,说说它们的地点,特点,了解佛教文化。二.课前准备:
1、连环画图片、实物投影仪。
2、学生进行 “千年古刹”的调查收集工作。教学过程:
1、集体讨论,激发阅读、学习的兴趣。
2、阅读图书,理解故事内容。(1)自由阅读图书,感知故事内容。
指导语:书中介绍了哪些古刹?它们在哪里?有什么特点??(2)边倾听教师讲述故事,边阅读图书,理解故事内容。
9、避暑胜地莫干山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莫干山的地理位置,特点以及它名字的由来。(2)能积极参加讨论,交流,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情感。二.课前准备:
(1)搜集浙江范围的国家级风景名胜的图片与资料。(2)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了解它们的地理位置,特点。教学过程:
一、看图片激情引入,谈谈感想。
二、阅读课文,初步感知。
三、集体讨论交流,激发兴趣。
(1)说说莫干山的地理位置,它的特点以及它名字的由来。(2)交流收集的浙江范围的名胜图片,资料。
(3)交流看了图片,资料后的感受,激发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交流了解家乡的名胜,激发爱家乡的情怀。
四、拓展活动。
把收集到的图片资料分别做一套风景名胜明信片。
10、浙江工艺
一.教学目标:(1)了解浙江工艺。
(2)激发学生对地方特色的工艺的喜爱。二.课前准备:
各工艺的图片与补充资料。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二、看有关工艺的资料,谈感想。
三、读课文,了解浙江工艺的种类和特点。
四、交流讨论,谈感想,表达对自己家乡的喜爱赞美之请。
五、拓展
(1)交流收集的浙江工艺的图片与资料。(2)小组合作,做一份图文结合的介绍材料。
11、江南丝绸
一.教学目标:(1)了解江南丝绸。(2)了解丝绸之路。二.课前准备:
有关丝绸的图片与补充资料。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二、看有关丝绸的资料,谈感想。
三、读课文,了解丝绸的特点和制作工序。
四、交流讨论,谈感想,表达对自己家乡的喜爱赞美之请。
五、拓展
(1)交流:试着自己养蚕茧,了解蚕茧的由来,并和同学交流自己的养蚕心得。
(2)小组合作,上网浏览丝绸博物馆,了解丝绸之路、南宋官窑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叫官窑,了解南宋官窑的由来。
2.了解官窑瓷器的基本制作过程,体验制作陶艺的快乐。3.通过学习体验,感受南宋辉煌的文化历史,了解一些文物鉴赏的最基本的知识,知道保护文物的重要性 二.重点难点
如何让学生在学习陶艺制作的过程中学习南宋官窑的有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何为南宋官窑:
1.观看录像片段,思考:南宋官窑的意思是什么?
南宋官窑,顾名思义,是南宋皇室在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沿袭北宋旧制设置的御用瓷窑,专门为皇帝及宫廷烧制高级生活用瓷和艺术陈设用瓷,南宋官窑的青瓷产品风格独特、工艺精湛,而且迄今传世甚少,历代以来均被视为我国古代瓷器中的珍品。
2.为什么南宋官窑会出现在杭州?南宋官窑的历史演变:
宋代(北宋960-1126,南宋1127-1280年)是我国陶瓷业发展史上的一个辉煌的时代。江南一带由于其富庶的地理条件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已形成商业繁荣、人口密集的城市。临安(今杭州),是当时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又是最大的消费城市。还有明州(今宁波)、越州(今绍兴)、温州、婺州(今金年)、处州(今丽水)等地,这些市镇,历史悠久,瓷业甚为发达,既是瓷器生产中心,又是瓷器消费市场和销售集散地。越瓷、婺州窑瓷、龙泉青瓷已久负盛名,各树一帜。“靖康之难”,标志着北宋五朝的灭亡。中原地区诸名窑被毁。宋高宗赵构避逃东南,定都临安,建立了南宋朝廷。在杭州凤凰山设立修内司官窑,并在乌龟山八卦田郊坛下附近另建新官窑。
二、阅读课文,掌握教材给的信息 1.南宋官窑遗址在哪里?
(1)遗址之一:杭州老虎洞瓷窑即南宋官窑遗址——修内司窑遗址所在。这是南宋政权建立的首座官窑。这里明白指出修内司窑也称“内窑”,仿汴京官窑形制特征烧制的,用澄泥做坯,制做极其规整,由于釉色晶莹透澈而受到珍视。(图片展示)(2)遗址之二:杭州玉皇山以南乌龟山西麓的郊坛下遗址,继修内司官窑之后,南宋朝廷在杭州乌龟山下郊坛又建了第二座官窑。(图片展示)2.南宋官窑博物馆(1)简介:
南宋官窑博物馆位于杭州玉皇山南面的乌龟山西麓,占地面积约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364平方米,由展厅和郊坛下官窑遗址保护建筑两部分组成,1992年正式对外开放。随着杭州历史文化资源发掘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于2002年进行了扩建和陈列改造。经改造后的南宋官窑博物馆,全方位展示了南宋官窑的风韵与特色,既突出官窑的历史、工艺和美学价值 ,又充分反映官窑与南宋宫廷文化及社会习俗的密切相关性。(图片展示)
二、阅读课文,掌握教材给的信息 1.南宋官窑遗址在哪里?(1)遗址之一:杭州老虎洞瓷窑即南宋官窑遗址——修内司窑遗址所在。这是南宋政权建立的首座官窑。这里明白指出修内司窑也称“内窑”,仿汴京官窑形制特征烧制的,用澄泥做坯,制做极其规整,由于釉色晶莹透澈而受到珍视。(图片展示)(2)遗址之二:杭州玉皇山以南乌龟山西麓的郊坛下遗址,继修内司官窑之后,南宋朝廷在杭州乌龟山下郊坛又建了第二座官窑。(图片展示)2.南宋官窑博物馆(1)简介:
南宋官窑博物馆位于杭州玉皇山南面的乌龟山西麓,占地面积约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364平方米,由展厅和郊坛下官窑遗址保护建筑两部分组成,1992年正式对外开放。随着杭州历史文化资源发掘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于2002年进行了扩建和陈列改造。经改造后的南宋官窑博物馆,全方位展示了南宋官窑的风韵与特色,既突出官窑的历史、工艺和美学价值 ,又充分反映官窑与南宋宫廷文化及社会习俗的密切相关性。(图片展示)(2)播放影片《南宋官窑博物馆》
三、初认陶瓷
(1)介绍陶瓷的历史:ppt演示 昨日起居——陶瓷与日常生活: 醉香茗海——陶瓷与酒文化: 华堂清斋——庭院厅堂书斋: 荣登庙堂——陶瓷与皇帝贵胄: 慎终追远——陶瓷与丧葬礼俗: 慎终追远——陶瓷与丧葬礼俗:
(2)学生阅读教材资料,猜猜下面这些青瓷珍品图片用来做什么的?
A、南宋官窑青瓷簋式炉,南宋官窑青瓷簋式炉(郊坛下窑址出土)高10.5厘米 口径17厘米 底径13.5厘米 仿商周青铜簋式样。侈口,束颈,大圈足外撇。腹上部有两周弦纹,龙首形双环耳。灰色胎,胎质较细,粉青色厚釉,质感如玉,器身密布纹片,纹片大小适中,有的开片夹杂有黄褐色。形制朴厚凝重,肃穆大方,属南宋官窑经典之作,用于宫廷礼仪活动。
B、南宋官窑青瓷盏托(茶杯的托盘),南宋官窑青瓷盏托(老虎洞窑址出土),高6.6厘米 口径10.6厘米 底径9.1厘米 ,盏敛口圆唇,弧腹中空,与托连成一体。托作高足盘形,尖唇上翘,圈足。深灰胎,施青釉,略泛黄。垫烧,足端呈紫灰色。
C、南宋官窑青瓷八卦炉盖,南宋官窑青瓷八卦炉盖:高4.4厘米 口径18.5厘米 系覆盖于熏炉顶部的圆形镂孔顶盖,因饰八卦及花卉纹,故名。熏炉盖方唇平沿,顶心为笠帽形钮,以盖钮为圆心,盖面镂刻有两圈纹饰:内圈为两组对称的镂空缠枝花草纹,外圈为镂空八卦纹。镂孔也是出烟孔,集实用功能与艺术造型于一体,显示了工匠们的巧妙构思。
D、南宋官窑青瓷鸭形器(郊坛下窑址出土),南宋官窑青瓷鸭形器(郊坛下窑址出土)高17.1厘米 横10.4厘米 系鸭形器物所保存下来的鸭首、颈部和鸭身前半部分。圆弧形鸭头,鸭嘴缺损,鸭眼为点状孔;鸭颈线条流畅,弧度舒展;鸭身上部有残存的凸起翅膀造型。整件器物内空,内外皆施釉,器形写实,比例恰当,生动逼真,艺术性强,可能作为香薰使用。
E、南宋官窑翠青釉贯耳扁瓶,高:20.5厘米。口径:5.8--7.8厘米,底径6.2--7.1厘米。此瓶胎薄釉厚,釉层光润,釉色为极珍贵的梅子青色,开片稀疏,鳝血纹疤,釉下聚沫攒珠,紫口铁足。古瓷泰斗赵青云老师对此扁瓶极为赞赏,认为是南宋官窑中的精品。F、播放视频——《国宝档案——南宋官窑青瓷贯耳瓶》
五、通过学习、参观南宋官窑的有关知识,你想说些什么? 慎终追远——陶瓷与丧葬礼俗:
(2)学生阅读教材资料,猜猜下面这些青瓷珍品图片用来做什么的?
A、南宋官窑青瓷簋式炉,南宋官窑青瓷簋式炉(郊坛下窑址出土)高10.5厘米 口径17厘米 底径13.5厘米 仿商周青铜簋式样。侈口,束颈,大圈足外撇。腹上部有两周弦纹,龙首形双环耳。灰色胎,胎质较细,粉青色厚釉,质感如玉,器身密布纹片,纹片大小适中,有的开片夹杂有黄褐色。形制朴厚凝重,肃穆大方,属南宋官窑经典之作,用于宫廷礼仪活动。B、南宋官窑青瓷盏托(茶杯的托盘),南宋官窑青瓷盏托(老虎洞窑址出土),高6.6厘米 口径10.6厘米 底径9.1厘米 ,盏敛口圆唇,弧腹中空,与托连成一体。托作高足盘形,尖唇上翘,圈足。深灰胎,施青釉,略泛黄。垫烧,足端呈紫灰色。
C、南宋官窑青瓷八卦炉盖,南宋官窑青瓷八卦炉盖:高4.4厘米 口径18.5厘米 系覆盖于熏炉顶部的圆形镂孔顶盖,因饰八卦及花卉纹,故名。熏炉盖方唇平沿,顶心为笠帽形钮,以盖钮为圆心,盖面镂刻有两圈纹饰:内圈为两组对称的镂空缠枝花草纹,外圈为镂空八卦纹。镂孔也是出烟孔,集实用功能与艺术造型于一体,显示了工匠们的巧妙构思。
D、南宋官窑青瓷鸭形器(郊坛下窑址出土),南宋官窑青瓷鸭形器(郊坛下窑址出土)高17.1厘米 横10.4厘米 系鸭形器物所保存下来的鸭首、颈部和鸭身前半部分。圆弧形鸭头,鸭嘴缺损,鸭眼为点状孔;鸭颈线条流畅,弧度舒展;鸭身上部有残存的凸起翅膀造型。整件器物内空,内外皆施釉,器形写实,比例恰当,生动逼真,艺术性强,可能作为香薰使用。
E、南宋官窑翠青釉贯耳扁瓶,高:20.5厘米。口径:5.8--7.8厘米,底径6.2--7.1厘米。此瓶胎薄釉厚,釉层光润,釉色为极珍贵的梅子青色,开片稀疏,鳝血纹疤,釉下聚沫攒珠,紫口铁足。古瓷泰斗赵青云老师对此扁瓶极为赞赏,认为是南宋官窑中的精品。
F、播放视频——《国宝档案——南宋官窑青瓷贯耳瓶》
五、通过学习、参观南宋官窑的有关知识,你想说些什么? 1.说一说,你去南宋官窑是怎么走的?公交线路又是怎样的? 2.说说你了解的陶瓷品价格。以表格形式出现。3.说说你在南宋官窑博物馆亲身制陶感受。以照片、周记的形式出现。
13、浙江木雕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东阳木雕和黄杨木雕的概况和艺术特点。
2、知道东阳木雕以浮雕为主,黄杨木雕则是一种圆雕。
3、培养对民间木雕艺术的研究兴趣和鉴赏能力。二.设计理念:
让学生了解东阳木雕和黄杨木雕的概况,培养对民间木雕艺术的研究兴趣和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二、认识东阳木雕:
1、出示几幅东阳木雕作品的图片,指导学生从制作材料、种类、题材、技法、艺术特点等方面来认识东阳木雕。
2、并请学生结合收集的资料说说东阳木雕的特点。
3、用学习东阳木雕的方法,结合有关的传说故事,通过赏析实物和图片,简单了解黄杨木雕的历史、选材、知名艺人和艺术特点。
4、通过实物、图片,引导学生对东阳木雕和黄杨木雕进行对比观察,了解两者的异同。
三、活动:
1、请学生课前收集木雕制品,观察其种类、质地、题材和特点,并和同学们一起研究研究。
2、利用双休日组织假日小队开展活动,到家具市场、大型超市等地方观察木雕作品,加深对木雕作品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