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早诵读(6)(高三必修教案设计)

时间:2019-05-15 02:19: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晨早诵读(6)(高三必修教案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晨早诵读(6)(高三必修教案设计)》。

第一篇:晨早诵读(6)(高三必修教案设计)

【名句名篇】

1.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2.信誓旦旦,不思其反。(《氓》)3.士也罔极,二三其德。(《氓》)4.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氓》)5.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氓》)6.总角之宴,言笑晏晏。(《氓》)7.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屈原《离骚》)8.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离骚》)9.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屈原《离骚》)lo.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徐陵《孔雀东南飞》)11.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徐陵《孔雀东南飞》)12.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徐陵《孔雀东南飞》)13.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徐陵(孔雀东南飞》)14.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徐陵《孔雀东南飞》)15.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徐陵《孔雀东南飞》)16.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17.山盟虽在,锦书难托。(陆游《钗头凤》)18.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19.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古诗十九首》)20.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21.慨当以慷,忧思难忘。(曹操《短歌行》)22.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曹操《短歌行》)2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24.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25.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26.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27.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饮马长城窟行》)28.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谢灵运《登池上楼》)29.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30.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1.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杜甫《冬至》)【古诗欣赏】[中吕]朝天子•秋夜客怀 周德清(元)

月光,桂香,趁着风飘荡。砧声催动一天霜。过雁声嘹亮,叫起离情,敲残愁况。梦家山,身异乡。夜凉,枕凉,不许愁人强。

第二篇:《咬文嚼字》(人教版高三必修教案设计)

《咬文嚼字》(人教版高三必修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对课文观点作出自己的分析评价。

2、能从课文内容、写法上获得一点启示。

3、在阅读和写作中养成锤炼字词的语文习惯,养成严谨的学习、人生态度。

4、通过品味佳句,培养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的能力

教学重点:分析评价课文的观点。

教学难点:阅读理解,写作技巧(将简单的内容表现得摇曳多姿)。

教学方法:评价讨论法。

拓展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三位作家聚在一起吃饭。甲说:“吃在中国。”乙说:“在中国吃。”丙则长叹曰:“在吃中国。”“吃在中国”是主谓短语,说的是:食文化,在中国。“在中国吃”是偏正短语,其意是:想吃美食,到中国去!“在吃中国”是动宾短语,作家感叹那些用公款大吃大喝的人任意挥霍国家财富,吃穷了中国,针砭深刻!

短语变序,就产生了不同的含义。要准确理解它们的含义,我们得要咬文嚼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看看作者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从中我们又能受到什么启发。

二、简介作者。

朱光潜,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石、孟实,安徽桐城人。1916年考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中文系,次年进入香港大学,主攻教育学;1922年毕业后,在上海中国公学和浙江上虞春晖中学任教;1925年入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1929年毕业,转入伦敦大学,以论文《悲剧心理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回国前的主要代表作《文艺心理学》《诗论》,开华人美学研究的先锋。

解放后,他一直是北大教授。其所著《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迄今无人敢代他的地位,无作品敢代替此书。他早年就读爱丁堡大学时写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民国时期出版业的一大景观。文化大革命中,他蹲在牛棚里翻译了百万言的黑格尔的《美学》。

朱光潜脚踏着中西文化,穿越20世纪,与苦难中奋斗的中国一同走过从前。他的一生是一部浅近而深奥的大书。我们对他的理解,只限于现在阅读的《咬文嚼字》,相信通过今天的阅读,同学们一定回受益匪浅。

请同学说“咬文嚼字”字典义:

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例1: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一味地~。

B.形容卖弄才学。

例2: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却常常~,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

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例3: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也毫无用处。

三、赏析品味课文

1、朱光潜先生提倡“咬文嚼字”,贬词褒用,是和他对文学创作过程的认识分不开的。下面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看看作者例举了什么事例,这些事例证明里作者的什么观点?

明确:

(1),郭沫若改台词。

(2),王若虚改“李广射虎”。

(3),“推敲”。

(4),《惠山烹小龙团》的诗句。

(5),套语的实例。

2、作者举例子就是用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使自己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我们分析例子就是分析作者的观点。现在就请同学们前后形成小组,各自选五个例子中一个,来细读那一部分,看看作者是如何分析那一例子,他举这个例子想说明什么观点?

明确:

(1)第一个实例,“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两句话有什么差别?句式不同,情感不同。(可以让同学读一下,比较情感变化。)

虽然只改变了一个字,但是句式已经变化。而且“你这„„”一般都带有极端憎恶的语气,表示强烈的情感,因而也一般用于骂人时,在赞美是不适宜。看来要慎用字词。

不同的情感要用不同的句式。郭沫若这样的文学家,用词还斟酌很久,甚至有些地方用的不妥。何况我们呢?因而我们在阅读和写作中一定要咬文嚼字,有一字都不可以放松的谨严。

(2)第二个实例,读《史记》的原句和王若虚的改句,想想原句和改句意味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你有什么心得体会?字数不同,意味不同。

(读第四小节)

金代文学家王若虚把“三石”去掉,简洁多了,但却比原文少了韵味。原文把射虎者发现“虎”的紧张情绪、勇悍的性格,体现得淋漓尽致。可见,并不是字数越少越好,当然也不是越多越好,“老太婆的裹脚布,又长又臭。”是简笔还是繁笔,要“各得其宜,各得其妙”。

文字的好坏,主要是意味、表达效果,而不在繁简。所以用简用繁,需要我们斟酌。

(3)第三个实例,先想想“僧推月下门”好,还是“僧敲月下门”好?再读课文的分析,你从中又得出什么感想?字眼不同,情境不同。

韩愈代替贾岛定“敲”字,历来传为美谈。世人认为“敲”字好,有动作、形象,有声音。作者却不盲从,独抒新见。

他认为推——步月归寺——冷寂场合,敲——月夜访友——热闹场合。

“推”固然显得卤莽一点,而“敲”就显得拘礼些。所以选“推”“敲”,重要的是“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和全诗调和的。不同的字眼,要不同的情境相协调。

所以我们在阅读中推敲语言,其实是推敲思想感情。

(4)第四个实例,《惠山烹小龙团》诗句的分析。作者想说明什么?

联想的意义比直指的意义更意韵丰富,更适合文学的语言。“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上,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是固定的,偏于类型,易用;而联想的意义,随时变化,不宜捉摸,是游离的,是偏于个性的,难用,但却可以使意韵丰富。

“天上小团月”其实就是“小龙团”茶。正是因为苏轼善用字的联想意义,把“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点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感觉联起来,从而使诗句在不即不离、若隐若现之中,含混中显得丰富,比直接说更有韵味。而我们也可以通过这两句诗句想象当时那种场景:夜晚,月影朦胧,在山间泉水旁,诗人和好友在那品茶、赏月,十分之怡然自乐。如果直接写,那还会有这样的想象吗?(用书上的词语)这就是点石成金。

因而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我们在平时应大胆发挥想象和联想,不能满足于平淡的表达,要从字词上咬文嚼字,达到最佳。

(5)第五个实例,套语的实例。有哪些例子?作者想说明什么?

联想意义如果进入习惯,就回让你只想起一些套语滥调,而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最后就会形成“套板反应”,与艺术无缘。这种“套板反应”和创造的动机是仇敌,也引不起读者新鲜而真切的情趣。如果你用俗滥的语言,也就会用俗滥的思想。所以我们在写作文是一直强调要有创新的构思,要从创新的语言开始,才会有新的思想和感情。因而,千万不要形成“套板反应”,遇事应往深一层想。

(例子可以熟悉,了解)比方:写美人都是,“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有学问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而没有具体的形象。

总结:大家都说的非常好。现在我们对五个例子各自要表达的观点都很清楚了。其实这五个例子都是围绕“咬文嚼字”。旨在说明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关系。

3、到现在我们就只剩下最后一小节。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这一小节。同时思

考这一小节起什么作用,又有哪些内容?

明确:这一小节是总结作用。让读者再次明白①咬文嚼字的目标(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②咬文嚼字的要求(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与互相吻合)③咬文嚼字的方法(以谨严的态度,留心玩索,不能懒,不能粗心,不能轻易自满,要刻苦自励,推陈出新。)就是咬文嚼字的态度、方法、要求、最终目标。

总结:今天,我们由《咬文嚼字》这篇课文的例子入手,清晰的分析了文章的思路和作者的观点。我们了解到作者所强调的“咬文嚼字”不在是原本含义,作者赋予其新的意义,使这个词语贬词褒用了。同时作者的谆谆教诲,也是要求我们在今后的阅读和写作中,要努力做到“咬文嚼字”。文字和思想感情密切联系。所以我们在阅读中,品味语言,在其基础上品味语言背后的思想感情。在写作中,时时咬文嚼字,推敲语言,从根本上调整思想感情,从而使语言与思想感情完全吻合,使作品达到最佳。

[扩展]

请根据特定的情境增加词语,使下面的文字表现出特定的意思。(扩句)

早晨,太阳发出光芒,树上的鸟儿鸣叫着,树下的流水流向远方。

(1)要求扩展后的句子抒发主人公欢快的心情。

早晨,温暖的太阳发出金色的光芒,茂密的树上有几只可爱的鸟儿清脆地鸣叫着,树下清澈的流水欢快地流向远方。

早晨,太阳发出柔和的光芒,树上的鸟儿欢快地鸣叫着,树下的流水叮叮当当奏着乐曲流向远方。

早晨,微风习习,暖融融的太阳发出金色的光芒,树上的鸟儿迎着金色的阳光欢快地鸣叫着,树下的流水轻快地流向远方。

(2)要求扩展后的句子抒发主人公苦闷的心情。

早晨,太阳发出凄清而冷寂的光芒,光秃秃的树上几只寂寞的鸟儿凄惶地鸣叫着,树下的流水在清冷的寒风中无言地流向远方。

早晨,太阳发出刺眼的光芒,树上的鸟儿唧唧喳喳令人烦躁地鸣叫着,树下的流水无精打采叹息着流向远方。

早晨,太阳发出冷清的光芒,树上那只离群的鸟儿不时悲哀地鸣叫着,树下寂寞的的流水懒洋洋流向远方。

[总结]

“咬文嚼字”正如福楼拜对他的学生莫泊桑说:“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却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一样。也如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沈德潜:“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总之,在文学语言的运用上,都不能离开这一条:细细锤炼,细细品味。希望大家在以后的阅读和作文中时时进行“咬文嚼字”,从而使自己的作品更完美。

[课后练习]

独自试着“咬文嚼字”。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水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话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你简要分析。

第三篇:高三历史必修一测试6

高三历史必修一测试6

命题:熊家德;审题:谢大凤2013、9、5

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

A.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斗争B.人民急迫要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

C.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D.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 10.[2012·安徽名校模拟] 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不要议会制共和国,而要从下到上由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这表明列宁主张()

A.建立农民阶级革命政权B.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彻底废除沙皇专制制度D.建立各阶级政治协商制度 11.[2012·常州期末] 二月革命后,俄国老百姓的要求集中在“和平、土地和面包”上。但是,临时政府拒不接受工人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的要求,也不实施土地改革,反而宣布要把战争进行到底。在这种形势下,俄国革命的首要任务是()

A.退出帝国主义战争B.实行土地制度改革 C.继续进行民主革命D.无产阶级夺取政权

12.(2013年江苏高考19题)列宁在某次演讲时说:“这个革命的意义首先在于我们将拥有一个苏维埃政府,„„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而新的管理机构即苏维埃组织将建立起来。”这里所说的“革命”是指

A.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B.公开发表《四月提纲》 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D.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3.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必然结果。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虽然雅典民主制不得不以马其顿亚历山大征服而宣告结束,但其民主传统却得以遗赠后世,如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和《雅典政制》„„这些著作 流传下来,经中世纪而到近代„„

——沈芝《浅析欧洲民主的渊源》

材料二作为立法机构的英国议会发端于十三世纪,在中世纪是听命于国王的御用工具。1688年“光荣革命”建立起立宪君主制政体以后,议会虽然被宣布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但由于土地贵族势力强大,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很难涉足。1832年议会改革打破了贵族们长期垄断的政治权力,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参政权和选举权。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议会先后颁布了《秘密投票法》、《取缔选举舞弊法》,十九世纪末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的普选权,二十世纪初妇女也获得了选举权。

——摘编自大型纪录片《世界历史》解说词

材料三1875年前后,欧洲国家和非欧洲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开始有了巨大差别。„„非常凑巧,当时所有重要的非欧洲帝国都处在衰落之中。它们的统治者从自己的臣民群里只能得到最微不足道的支持,像18世纪莫卧儿帝国的瓦解,使英国人有可能在印度进行接管,同样,19世纪土耳其苏丹、伊朗国王、中国皇帝和日本幕府的腐败无能和昏庸无道,都使得欧洲人的入侵轻易获得成功。——[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传统传承后世的主要途径。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雅典民主政治对后

1、(2012·上海单科·T16)在中学毕业作文中,马克思以“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作为自己选择职业的目标,并倾注了毕生精力实践上述理想。他在19世纪40年代取得的实践成果是()

A.参与第一国际的创立 C.声援巴黎公社的斗争

B.出版《资本论》 D.创立科学社会主义

2、(2011·浙江·19)社会学家费孝通回忆参加北平市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时说,“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从中可以获悉()

A.费孝通是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B.会议召开匆忙,代表们还来不急换上正装 C.出席会议的普通工人代表居绝大多数D.人民代表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3.[2012·全国卷] 一份历史文献“告人民书”指出,帝国、君主政体和议会制至今所强加给人民的,“是专制的、不合理的、专横的和令人难以忍受的集权”。这份历史文献出现于()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B.美国内战时期 C.俄国二月革命期间D.巴黎公社期间 4.D1[2012·广东卷] “新的力量和新的学说已经兴起,向19世纪正统的自由主义挑战。乌托邦式的以及其他的社会主义者已经发射了若干小排炮,现在轮到大炮开火了。”“大炮”是()

A.启蒙思想B.生物进化论C.空想社会主义D.科学社会主义 5.[2012·浙江卷] 《共产党宣言》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这段话反映了()

A.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必要性B.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必要性 C.资本主义从发展到灭亡的必然性D.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的必然性 6.[2012·全国卷] 1917年4月,列宁根据当时俄国政局的特点,不赞成立即推翻临时政府,主张首先争取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然后再把小资产阶级政党排除出苏维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列宁提出这一主张的重要依据是()

A.存在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B.世界大战尚未结束

C.红军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D.尼古拉二世已经宣布退位 7.[2012·海南卷] 1917年7月,俄国临时政府下令向德军发起进攻,结果俄军损失惨重。同年9月,俄军最高总司令科尔尼洛夫发动反政府叛乱,派兵进逼彼得格勒;在布尔什维克党的组织下,首都几万名工人武装起来保卫首都并最终瓦解了叛乱军队。这些历史事件产生的共同结果是()

A.催生了工兵代表苏维埃B.临时政府日益陷入困境

C.为第一届人民政府成立创造条件D.推动民主革命转入社会主义革命 8.[2012·江苏卷] 《四月提纲》发表不久,列宁在《两个政权》中强调:“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不弄清这个问题,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这表明列宁()

A.强调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不可避免B.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 C.肯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长期性D.提出与临时政府合作的必要性

9.沈志华的《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74年兴衰历史》中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第1页高一文370,双,13-12-18第2页

世政治文明产生的影响。(6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英国议会地位及议会权力的分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10分)

(3)以法国和中国的史实为例,说明材料三中欧洲国家与非欧洲国家在政治层面的“巨大差别”。(8分)

14.[2012·河南模拟]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就十月革命本身来说,史学家柳植有如下三点看法:第一,从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是一次革命的两个阶段。二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同十月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二月革命是十月革命的开端和准备,十月革命是二月革命的发展和结果。没有二月革命的胜利就不会有十月革命的胜利。第二,在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过程中,城市中的工人运动和农村中的农民运动造成了革命形势,而在决定性的战斗中,即夺取政权的战斗中,则具体表现为工人的总罢工、武装起义和士兵转向革命,而且士兵由反革命的帮凶转变为革命的力量,对革命的胜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士兵绝大多数都是穿着军装的农民。因此,工人运动和士兵起义的结合也就是工人运动和“农民战争”结合的一种形式。第三,二月革命前后只有八天时间,先发生工人罢工与和平示威,而后才发展为武装起义;而十月武装起义也是在合法斗争的外衣掩护下进行的。

材料二如果说,美国对世界的意识形态干预是西方工业社会制度向全球扩展的历史延续,那么,苏联对世界的意识形态干预,则是十月革命后建构的一种反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模式在“世界革命”的名义下向外部输出。因此,冷战格局作为一种结果,从整体上涵盖了十月革命在20世纪历史进程中所发挥的解构早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推动民族解放运动、形成“二元两极”世界的重大影响。

——余伟民《十月革命与20世纪——关于俄国十月革命世界历史意义的再思考》

材料三历史不是注定的,也不是自然形成的。人总是根据自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在种种抉择中做了选择,推动历史的发展。因此,历史的选择性乃是人的自觉的选择能力的具体表现,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人对历史创造性的具体体现。二月革命是人们自己选择的大革命。十月革命是列宁在人民选择的基础上所做的一种新的选择,是一次有计划的革命。由于列宁的选择同人民群众的选择完全一致,尽管这一选择同资产阶级、孟什维克、社会革命党人等的选择相冲突,但斗争的结果还是以列宁的选择取得了胜利。这说明人民的选择是历史选择的基础。历史是在选择中发展的。历史的选择性是历史规律性的重要内容。

——史学专家柳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十月革命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回答,十月革命对后来的冷战具有怎样的意义?(3)结合俄国的革命,谈谈你对历史选择性的认识。

高三历史必修一测试5参考答案

1.【解析】选D。马克思于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昭示共产主义原则,标志科学社会主义诞生,故选D项。其余三项时间明显不符,A项(1864年).B项(1871年).C项(1859年出版《资本论》第一卷)。

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意在考查考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题干中参加会议者的衣着代表的是不同阶层.性别的人士,从中反映出的是人民代表大会成员来源于社会的各个方面,这体现出会议代表的广泛性。a.b.c各项的信息解读不正确。

3.D解析]本题考查近代西方的政治体制。从题干中的“帝国.君主政体和议会制”等关键词来看,英国没有帝国政体,故A项不正确;美国没有帝国与君主政体,故B项不正确;俄国没有议会制,故C项不正确。而法国的巴黎公社建立前,出现过帝国.旧王朝的复辟.七月王朝的君主政体.共和国政体,故只有D项符合题干材料。

4.D解析]本题考查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材料中的“自由主义”即资本主义制度,“乌托邦式的社会主义者发射的小排炮”即提出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大炮”即科学社会主义。故选择D项。5.B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材料指出了空想社会主义者存在的局限,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设想了没有剥削的理想社会,但不能指明实现这些理想的正确道路。也正是因为这些局限的存在,才使空想社会主义者最终失败,而看到了无产阶级力量的马克思.恩格斯等人才最终创造了科学社会主义。

6.A解析]1917年3月,俄国二月革命取得胜利后,俄国国内形成两个政权并存局面。1917年4月,列宁回国后发表了著名的《四月提纲》,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等口号,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故本题选择A项。

7.B解析]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工兵代表苏维埃在二月革命后就已产生,排除A项;C.D两项均由十月革命推动,故排除。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不顾人民死活,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俄军的战败加剧了临时政府的困境;反政府叛乱被以布尔什维克党为首的苏维埃政权粉碎,进一步提高了工兵代表苏维埃的威望,临时政府日益陷入困境。故答案选B项。

8.B解析]本题考查史料分析的能力,考查十月革命。解题关键在于材料信息“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这是在俄国两个政权并存时期提出的问题,意味着无产阶级要求掌握国家政权。

9.答案B解析从材料信息看,作者认为,临时政府所以倒台,是因为没有解决人民的愿望。二月革命后,人民最大的愿望是“面包”和“牛奶”,即和平与土地,故B项正确。二月革命后,沙皇专制已经被推翻,故A项错误,C、D两项的说法正确,但和材料信息不符合。

10.B解析]由题干中的“工人.雇农和农民”即可排除A项。C项错误,沙皇专制已在二月革命中被推翻。D项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俄国没有采用过。《四月提纲》为布尔什维克党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和计划,联系当时两个政权并存的形势可知,列宁主张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B项符合题意。

11.D解析]二月革命后,成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俄国人民要求和平.退出帝国主义战争.获得土地,但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不满足百姓的要求,因而俄国继续革命的首要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夺取政权,故答案为D项。

12.【答案】C【考查点】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13.答案(1)途径:通过思想家著作流传。影响:雅典民主政治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在国家政治原则、国家权力的组织形式、国家决策方式和公职选举、任期等方面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产生深刻影响。

第3页高一文370,双,13-12-18第4页

(2)变化:议会由专制王权的御用工具到执掌立法大权;议会由贵族阶层垄断到资产阶级参与分享,再到普通民众获得权利。主要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的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进行,君主立宪制确立并完善;工人运动的推动。

(3)中国:仍维持封建专制统治,人治色彩浓重;虽然部分开明人士开始了强国御侮的探索,但以器物层面为主,制度层面涉及较少。法国:经历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专制政权,建立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体;1875年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践行了资产阶级人民主权、权力制衡、法治等原则。

14.[答案](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紧密联系;工人运动和“农民战争”相结合;和平合法的斗争同武装起义相结合。

(2)十月革命为20世纪的冷战奠定了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基础。

(3)二月革命是人民的选择,十月革命是历史的选择,历史的选择是以人民的选择为基础的。历史的选择应当顺民心.合民意,应当符合历史规律性,应当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十月革命的特点.意义及其认识。第(1)问关于十月革命的特点要从材料中逐条概括,这需要仔细分析材料内部的关系。第(2)问的考查视角非常新颖,问的是十月革命对后来冷战的意义,要在把握冷战特点的基础上思考回答。第(3)问考查方式也很灵活独特,实际上考查对历史选择性的理解和认识,回答时要注意结合俄国的革命。

第5页高一文370,双,13-12-18第6页

第四篇:五二诵读教案设计

《走近宋词》诵读教学初稿

诵读内容: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和范仲淹的《渔家傲 秋思 》

设计理念:以读为本,力求体现“读通——读懂——读好”的诵读层次,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在诵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诵读,以“明确读的目标,丰富读的形式,体现读的层次”来进行有效诵读指导。诵读目标:

1、指导阅读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和范仲淹的《渔家傲 秋思 》,大体把握词的意思,想象两首词描述的情境,体会词人慷慨激昂,壮志难酬的情感。

2、引导学生通过词的声调、节奏等技巧,表现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初步掌握诵读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语感。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培养学生诵读的兴趣。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了解苏轼,范仲淹,收集苏轼、范仲淹的资料。指导过程:

板块1:学习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

一、出示图画,读题导入

师:同学们,请看屏幕,这是一个怎样的场面?(屏幕展示出猎图)生1:是一个出猎的场面。师:瞧,老师就给你们带来了这样的一首词,它就是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词牌名是江城子, 题目是密州出猎。

二、初读《江城子 密州出猎》,读顺,读通

1、拿出你们的诵读材料,自由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还要读出标点,读好长句中小的停顿,也就是读出节奏。师:谁来先读好这几个字?

擎(qíng)

貂(diāo)裘(qiú)鬓(bìn)

骑(jì)

酣(hān)妨(fáng)遣(qiǎn)卷(juǎn)

师:字正腔圆,我们再把这些字带进词里读出节奏来,谁愿意?

2、出示幻灯片,生按划分的节奏读。

师:太棒了,这就叫有板有眼。我们读古代的诗词,不单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还要读出它的味道来,我们一起来读。

3、全班齐读。

三、读懂:了解作者、创作背景

师:读到这儿,字正腔圆,把握了节奏,你们都合格了。接下来该如何读懂这首词呢?

1、先请同学们说说你对苏轼的了解。

2、生交流。

师:虽然苏轼他才华横溢,但在政治上过于正直,多次遭受打击。了解了作者,接下来我们继续了解这首词的创作背景。

3、课件介绍创作背景。

师:谁来读一读这个内容?

师小结:了解作者,以及这首词的创作背景这就叫知人论世,对读懂这首词会

有很大的帮助。

四、读好:想象画面,诵读抒情

师:下面请同学们边读原文,边想象,你的眼前好像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以读了这句话“

”,我好像看到了什么画面?这样的句式来说,并相机指导读好相关语句。以下是预设: 交流:

A.悟读“千骑卷平冈”

生1:我读着“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这一句仿佛看到苏轼威武雄壮,威风凛凛的样子。

师:为什么这样读?评价:读懂之后加上自己的感受来读,这就是诵读了。师:要想读得声情并茂,还必须注意语速(有缓急),语调(有高低),语气(有轻重)

出示词贴:语速有缓急

语调有高低

语气有轻重 范读之后再读。

谁能读得更有气势?(语调高一点,后面的语速比前面快一些。)生2再读。

师:好威武好雄壮,我们一起读。谁接着说? B.悟读“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生3:读了“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这一句我看到苏轼两鬓虽有微霜,可他认为自己根本不衰老,尚有用武之地。

师:你为什么要这样读?评价:你读懂了他的心。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已经“鬓微霜”了,还想驰骋疆场,报效祖国。范读之后再读。引读:壮志未酬,痴心不改,女生读,壮志未酬,痴心不改,男生再读。师:真好,你还看到了什么?

C.悟读“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生4:读了“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一句,我看到苏轼手拉弓箭射向了敌人。

师:你把“射天狼”三个字的语调读得很高,语气读得很重,为什么这样读?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决心。对了,爱国感情就这样表现出来了。范读之后再读。

2、分小组练读。(第一二小组读,第三四小组读。)师:我们再联系一下诗人的坎坷人生。宋朝,这泱泱大国难道真的没有将帅之才吗?(不是)也许苏轼觉得自己就是将帅之才,可——空有一身本事和抱负,得不到朝廷的重用,这首词里还包含着了怎样的感情呢? 生5:(对朝廷的不满,自己怀才不遇的感叹)师:整首词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虽然遭到贬谪却依然保持乐观态度,依然有着满腔报国热情的英雄形象,带着敬佩之情我们再读。

师:读懂了这首词,我们在苏轼的内心走了一个来回,他充满情感的语句你记住了吗?练读试背。

板块2:学习范仲淹的《渔家傲 秋思》

1、下面请大家按照我们刚才的读通、读懂、读好的学习要求再来学习第二首词《渔家傲 秋思》。

先进行第一步读通:小组内自读,全班齐读全词。再进行第二步读懂:组内交流写作背景、弄懂词意。师:有不理解的词句吗?

板块

三、想象画面,诵读抒情

接着进行第三步:怎么读好这首词?

师:首先要知道在范仲淹的眼里边塞是怎样的,咱们边听边欣赏画面。(放视频)

1、播放视频,听吟诵,想象画面。

师: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用我听了“

”这一句,仿佛看到了

”这样的句式来说。组内交流,并用朗读表现出来。必须注意语速,语调,语气。

2、集体交流。以下是预设: A、悟读:“衡阳雁去无留意”“长烟落日孤城闭” 指名个别读。师:为什么这样读?连大雁都不愿呆在这儿了,太荒凉了。范读之后,女生再读。你还从哪句体会到大漠边关的苍凉?

师:为什么这样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美景中还有一座孤零零的城池难免有些苍凉,孤城闭三个字,更要读轻一点儿,慢一点儿,男生再读。C、悟读:“浊酒一杯家万里”“羌笛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指名个别读。

师:为什么这样读?真是举杯浇愁愁更愁,一起读。师评价:浓浓的思乡之情出来了!你还从哪儿体会到这种思念?“羌笛悠悠霜满地。”指名个别读。

师:寂静的夜晚,床前是冷冷的白霜,窗外是羌人凄凉的笛声,想到老迈的双亲在------翘首期盼。(引读“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慢一点儿,轻一点儿,孤苦的妻儿在---------默默流泪。引读: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再慢一点儿,再轻一点儿)剪不断,理还乱,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既然这么思念家人,为什么不回家呢? 师:是啊,范仲淹一生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己任,看到无数将士战死沙场无人问津,他表达了这样的同情女生读“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听到战士们保家卫国的豪言壮语,男生读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范仲淹内心百感交集,这样叹息道:生读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师:你再读读,眼泪中还包含诗人怎样的情感。生讨论。

3.对,在词中不管是诗人对自己怀才不遇的叹息,还是对国家安危的担忧,对戍边战士的同情,对出现将帅之才的期待,我们感受的都是词人浓浓的爱国热情。

师:让我们再读把这样的情感表现出来,我读前四个字,你们读后三个字。合作不过瘾,我们再来赛读。男女生赛读,小组赛读。能背下来吗? 板块3:比较作品异同,体悟词人情怀 学完这两首词,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呢?又有什么不同点呢? 讨论:相同点:都表现词人浓浓的爱国热情。

不同点:《江城子 密州出猎》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为国效命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思想。

《渔家傲 秋思》这首词通过写边塞的战地风光,表现了作者报国立功的英雄气慨和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感慨情怀。

师:一个是叙事抒情,慷慨激昂,一个是借景抒情,苍凉悲壮,但表达的都是词人浓浓的爱国热情。

板块

四、拓展延伸,推荐诵读

1、所以,有人这样评价宋词,齐读(出示课件)。

2、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近了宋词,但仅仅是走近而已,宋词中还有很多名篇佳作,如:„„今后的日子,我们将继续走近更多的宋词,更多的经典。

第五篇:2010年高考作文指导(三)(高三必修教案设计)(精选)

2010年高考作文指导(三)形成的,考生应打开思路,将各种现代“符号”发掘出来;要善于以小见大,显示自己对北京文化的独特认识,使笔下文章具备视野广阔、气韵酣畅的优点。方法二:分析法

就是分析题目的语言关系、文字含意,了解议论的范围和重点。分析内涵。如全国高考作文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的考生对这句名言一知半解,在文章中提出了一个“先天下之乐而乐,后天下之忧而忧”的观点,配以反面事例进行批判,殊不知“后天下之忧而忧”的意思是“天下人都忧愁了,我也忧愁”,应该说还是包含了“忧天下”的思想的,作为反面论点来批判,显然不妥当了。分析外延。引申型命题,用作为引子的某一件事或某个事物命题,要求借题发挥,展开议论。如《从“萧何追韩信”谈起》、《熊猫废物箱的联想》等。比喻类比型、象征型命题,要做到比喻贴切,紧扣“类比点”,充分而深刻地揭示类比事物和所要说明的道理之间的共同属性,从中类推出所蕴含的共同道理,选择的生活现象越典型,蕴含的道理就越带普遍性,议论就越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方法三:比较法

如果一时对一个题目的写作重点把握不准,那么,不妨把另一个相似的题目放在一起,加以比较,从中明辨各自不同的议论重点,进而审清题意,也是一种好方法。

比较命题的关键词。如把《赌博的由来》和《赌博的危害》放在一起比较一下,就会理解前一个题目的重点是要挖一挖赌博的“根”,考证一下赌博是怎么“起源”的,扣住“由来”进行议论,后一个题目则要重点议论赌博的危害性;又如《“下笔如有神”新解》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两个题目,似乎很相似,实际上大相径庭。前一个题目中有“新解”两字,那就不是要求论述第二个题目中杜甫原诗的内容,不然,又“新”在何处呢?而且恰恰相反,从“下笔如有神”五字加上了引号来看,题意显然不是指杜甫原诗“读书破万卷”的结果了,那又是什么导致“下笔如有神”了呢?就值得仔细思索;如再对其中的“神”着重评点议论几笔,这才是“新解”了。

比较命题中概念的关系。关系型命题与概念命题不同,它要求论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如《个人和集体》、《人格与国格》等。对比型则用两个可以对比的概念或事物来命题,它要求论证两者的对比或转化关系,如《自卑与自负》、《失败和成功》、《电脑和人脑》等。

下载晨早诵读(6)(高三必修教案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晨早诵读(6)(高三必修教案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技术必修6

    信息技术必修模块笔试复习提纲(第六章 信息安全) 【考点】了解网络使用规范,了解有关社会道德问题,了解相并的法律法规 【涉及教材章节】《选修》第一章 第二节 【考点解析】......

    《识字6》教案设计

    课题识字六课型新授案序1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词语的反义关系。3.在认识,朗读的过程中,陶冶美好的情操,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重点认......

    高三励志诵读

    走进高三 (领)时光荏苒,转眼我们即将迈入高三的大门,等待我们的是责任、是辛苦、是紧张, (合)我们无所畏惧,因为我们自信; (领)高一、高二我们并没有虚掷青春,我们已为高三的冲刺做足......

    古诗诵读6墨梅

    古诗诵读6墨梅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砚、痕。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借助注释、结合图画、展开想象,理解诗句地意思,感受诗人鄙薄流俗地情怀和......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篇一 国学经典诵读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生字,会写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学习通过看注解、......

    高三(6)工作总结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班主任工作小结 本学期是高三冲刺的阶段,高考是一切工作的中心。作为班主任,我深知责任重大,努力提高学生成绩,班级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现将本学期主......

    必修1综合测试6

    1.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实验中,先探究不同的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温度和 pH值分别属于A.自变量和因变量B.因变量和无关变量C.自变量和无关变量D.自变量和对照变量2. 关于酶的......

    拿来主义(人教版必修教案设计)

    拿来主义(人教版必修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 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和鲁迅关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观点,了解杂文的文体特征。2、 把握文中的比喻、讽刺、反语和特定语境中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