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科学上册 生命离不开水 1教案 苏教版
生命离不开水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学会提取植物体内的水。
(2)初步学会安装“观察小草喝水”的装置。2.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水是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组成部分,它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2)了解常见食物中的含水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水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分组实验用的大试管、植物油、纱布、水果刀、小烧杯、记录纸。
2.学生准备:搜集有关生命离不开水的资料;蔬菜、水果、鸡蛋等食物;橡皮泥、小尺、彩笔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朗读小诗:“因为有你,小草变得嫩绿;因为有你,鱼儿游得欢畅;因为有你,地球才这样美丽。”
2.学生猜这首诗是赞美谁的?为什么呢? 3.揭单元题:“生命之源——水”
(二)自主学习: 1.生命离不开水。
(1)师生讨论:水有些什么用途?
(2)引导学生认识动物、植物和人都离不开水。2.哪些地方有水。
(1)师生讨论:哪些地方有水?(2)认识植物体内有水。
(3)学生想办法把带来的植物体内的水挤出来,看看它们含有多少水?比一比,谁想的办法好。比如手挤、刀拍、捣碎、压汁机等等。(4)让学生感受植物体内有水。
(5)让学生比较哪种植物体内含的水多?哪种植物体内含的水少?(6)我们在吃食物时也补充了大量的水。还补充了大量的维生素等等营养。(7)注意事项:注意安全。小刀不要伤着手、损坏桌子等。3.比较人体及各种食物中的含水量。
(1)学生新闻记者P24上的内容并完成书上的作业。4.观察小草每天“喝”多少水?(1)生阅读P24下的实验内容。(2)按照要求完成该项实验。(3)把实验结果记在P78的表格中。
(三)课后作业:
课后观察比较哪些动植物体的含有水分多?哪些含有的水分少?
第二篇:三年级科学上册 水与生命 1教案 鄂教版
(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水与生命
一、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图片资料和做植物的实验,以及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认识到水与生物的密切关系。2.能与同学合作做好有关水与植物关系的实验。3.意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图片:干旱的土地和枯黄的庄稼,动物在钦水,被喷灌的大片植物等等。2.学生:盘子三个,西红柿两个,青菜两棵,西瓜两片,一株盆中的植物。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讨论:为什么说“水是生命的源泉?”
(1)出示图片:a.土地龟裂;b.禾苗旱死;c.斑马钦水;d.一株植物浇水前后的变化情况的图片。(看图后学生还可更多地举例)
(2)学生讨论,并汇报:动物要喝水,人也要喝水,植物要吸收土中的水;有了水,小草才是绿油油的,大树才能长出新的叶子,没有水,草和树都有会枯死„„
2.做实验观察植物身体内的水分到哪里去了。实验一:
(1)出示实验器材:盘子三个;西红柿两个,青菜两棵,西瓜两片。(2)让学生讨论实验方法。
(3)实验:用力挤压,看看植物的茎.叶和果实里有没有水,有多少水。(4)学生汇报实验结论:植物的身体内有很多水分。实验二:
(1)将一株长得比较好的植物,用一个透明的塑料袋罩起来,放在太阳下晒一段时间。(2)观察:在塑料袋的内壁上,有小水珠和水雾,这说明了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植物身体内的水分蒸发出来了。
(3)小结: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可见植物“喝”的水,一部分留在“身体”里,一部分被蒸发了,水实际上也是在植物体内不断循环的。
(4)讨论:我们喝的水到哪里去了?
(5)归纳:水是生命脉的源泉,人类离不开水,动物离不开水,植物也离不开水。
(三)运用知识: 1.阅读小资料。
2.讨论怎样保护水资源。
(1)在日常生活中,节约每一滴水;(2)合理安排生活用水;
(3)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树多了,可以有效的防止水土流失„„
第三篇:《1. 生命离不开水》教案1
《生命离不开水》
教学目标:
1.知道水是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组成部分,它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2.意识到动植物和人的生活离不开水,水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
重点:水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小朋友,你口渴了怎么办?你们的手、衣服脏了怎么办?几个月不下雨,地里的庄稼快要干枯了怎么办?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2.小结:是呀,水对我们人类的生活、动植物的生长太重要了,这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二、组织讨论,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离不开水:
1.谈话:水与我们人类的生活、动植物的生长关系十分密切,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看一看谁能答得上来。世界上有哪一种有生命的物体能离得开水?(学生讨论、猜测)看来,这种物体还挺难找到的。下面,我们换一个话题,请每位同学在小组内说出10个动物、植物和人离不开水的事例,把本组的共同想法记录下来。2.师生小结:水对生命来说真是太重要了。生物体内的一切生命活动如呼吸、消化、蒸腾、光合作用等都需要水,离开水生物就不能生存,生命也就会停止。
3.提问:从人出汗、排泄等生理活动中可以证明人体内有水,但我们的身体里含有多少水呢?我们吃的米饭、面条、猪肉、鱼、鸡蛋这些食物中又含有多少水呢?牛奶都是水组成的吗?
4.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测和课前收集的资料进行讨论。5.小结:我们人体的含水量大约在65%左右,而且各种动物体内也含有水,我们吃的各种食物包括压缩饼干里也含有水,水可以补充我们人体活动必需的营养。
第四篇:《生命离不开水》教案
《生命离不开水》教案
天河小学 杨初晴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水是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组成部分,它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2)了解常见食物中的含水量。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提取植物体内的水。
(2)初步学会安装“观察小草喝水”的装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意识到水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2)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
二、教具准备:纱布、小烧杯、西红柿、水果刀、碗、汤匙、试管、纸巾。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植物体内也含有水
2、难点:安装“观察小草喝水”的装置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在上一个单元的教学中,我们认识了我们眼中的生命世界,生命世界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但所有的生命都必须有一样东西作保障,那就是——水,水是生命之源。这个单元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生命之源——水。
2、导出课题——生命离不开水。
师:今天我们先来欣赏一首小诗,我们来有感情地朗读一遍。
生:因为有你,小草变得嫩绿;因为有你,鱼儿游得欢畅;因为有你,花儿开得芬芳;因为有你,鸟儿放声歌唱;因为有你,地球才这样美丽。
师:同学们读的真好,你们知道诗中的“你”指的是什么吗? 生:水。
师:如果没有水,小草还会嫩绿吗?如果没有水,鱼儿还能欢快的游泳吗? 生:不能。
师:所以我们就可以说人、动物、植物的生活都离不开水,有了水才有生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生命离不开水》这课。
(二)新课教学:
1、水的用途
师:水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用途? 生:·········
师:水是动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几乎在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动中都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水对我们的身体非常重要,营养的吸收、废物的排泄都离不开水。我们能保持正常体温也多亏了水。一般情况下,如果连续5天不喝水,人的生命就会受到危胁。
2、比较人体及各种食物中的含水量 师:你们知道人的身体里含有多少水吗?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27,圆圈中更大的那一部分表示水在人体、鸡蛋、鱼、牛奶中的含量,它们的含量各不相同。(p27 展示图片)
(三)师生讨论“小草喝水”实验:
1、教师提问:我们知道生命离不开水,人每天都要补充水份。植物也一样,现在老师要问问你们,你们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老师手中的这棵小草一天要“喝”多少水?
2、学生讨论、汇报:
(1)小草要放在什么容器里可以让我们看的清楚?
试管
(2)怎样保证水全部被小草“喝”了?
水面上滴少许油,防止水分蒸发
(3)观察什么就可以知道小草“喝”了多少水?
观察试管中水面下降的程度
(四)认识植物体内有水
(1)想办法把西红柿里的水挤出来,看看它含有多少水。可以怎样做?
(2)工具:刀(小刀不要伤着手、损坏桌子)、西红柿、碗、汤匙、纱布、烧杯、试管、纸巾等。(3)布置实验:
a、用刀将西红柿切开,放在碗中压碎。
b、把碎的西红柿放在纱布中间,用力挤纱布,使出来的水分滴在烧杯内。c、将西红柿残渣放在碗内,用纸巾把手擦干。
(五)课后作业:胡萝卜和土豆哪个含水多?有哪些方法可以证明你的想法?
板书设计:
生命离不开水
一、水对人体的作用:
1、营养的吸收
2、废物的排泄
3、维持正常的体温
二、把西红柿里的水挤出来的实验步骤:
1、用刀将西红柿切开,放在碗中压碎。
2、把碎的西红柿放在纱布中间,用力挤纱布,使出来的水分滴在烧杯内。
3、将西红柿残渣放在碗内,用纸巾把手擦干。
第五篇:《生命离不开水》教后反思
《生命离不开水》教后反思
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到了这样一点:科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结合我校课改形式,我努力在课堂教学中充分遵循学生学习科学的心理规律,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发展平台,创造性的组织教学工作。现就本课教学的一些心得谈谈:
一、教师要鼓励学生敢问、敢答。我首先应从教育观念上加以改革、更新,让学生发挥主体性,虽然《科学》这门课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第一次接触,有的内容他们易懂也爱学,可有的离他们很远他们不懂就不爱学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宽松气氛,让学生敢想敢问敢于表达的真情实感,把所思所想拿出来。使学生感到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合作探究。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差略远或者问题提不到要害处,我们要先给予积极鼓励,赞扬他们敢于提问的勇气,而后再给予点拨和启发启迪,让他们带着成就感体面地坐下。
其次,我们要消除学生的心理防线,解放他们,鼓励学生敢问,爱问。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学会质疑的重要性。我们可以通过“亲历科学”这一课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教育学生善于思索探究的思维品质,使学生懂得“敢问敢答就是成功的开始”的道理。还要告诉学生,课堂提问不是老师的专利或某些学生的专利,每个人都可以提问,也只有在大家互相提问的过程中,自己才能得到发展。
二、结合认知特点,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初涉《科学》的学习,三年级学生开始不会提问,只是感兴趣,因为他们不知从哪入手,不知提什么样的问题。起始阶段,我们应注意通过教师示范提问,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受到启迪,有法可循。当然,在示范提问的基础上,教师还应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当启发引导,让学生尝试提问。1.从科学课的课题上提问
在科学教材中许多课文的课题都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学生探究和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如科学《生命离不开水》,出示课题后,引导学生质疑。问学生: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水?我们的生活能离开水吗?其他的生命呢?
2.从授课内容的重点,难点处提问
对授课内容重点、难点的提问,既有利于小学生研究知识,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这一提问组织教学。如《生命离不开水》一课,一个学生提到:“我们的生活也离不开雨水。”其他学生听后哄堂大笑,当我反问他们为什么笑,怎么解释时,他们却哑口无言。其实,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提得很有价值。通过对水的存在形式的讲解,这个问题就得到了解决。
通过科学课的教学,我觉得不仅要考虑科学本身的特点,更主要的是遵循学生学习科学的规律,让学生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学会科学地思考、提问,学会应用科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