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年级上美术教学设计-废物新用-湘美版(2014秋)
第12课 废物新用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搜集各种废旧材料。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各种废旧材料加工成各种物品。3.通过制作,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评价建议
1.是否在课前仔细观察了物体的颜色,外形收集了相关废旧材料。2.能否合理利用废旧材料进行组合和创造,制作立体造型。3.能否体会到变废为宝和保护环境的乐趣。4.能否在活动结束后进行合理的回收和整理。5.在美术教学在如何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物的研究。6.如何合理运用各种材料开发新的教学内容的研究。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1.启发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并能对各种物体的外形,颜色等特征进行简单的描述。
2.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废旧材料,如旧挂历,易拉罐,吸管等。活动二:
引导学生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更仔细地观察各种物体,根据其外形,颜色等,讨论用那些废旧材料可以将它表现出来,并使其具有立体感。
可适当分析几种物体的立体造型,示范几种基本制作方法,如卷,插,支撑等,教师还可通过半立体的圆等较特殊的立体造型,让学生领会多种立体造型表现法。
活动三:
“奇思妙想阶段”,启发深长在现有事物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打破物体的原有形态,充分发挥身边废旧材料的作用,进行组合或创造,制作一伯立体的工艺品。“情感升华阶段”,引导学生懂得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发挥自己的创新意
识,制作出立体的工艺品来美化身边的环境,是一个一举两得的环保好方法。
收拾与整理
作业完成后,应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先回收可再利用的材料,再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来整洁。
课后拓展
1.我们是否可以用更多的材料的方法来表现各种物体的立体造型。2.在生活在,我们应仔细观察,将各种废旧材料变废为宝。
札记:我向学生们展示了历届学生们用废旧材料制作的工艺品,孩子们看得目瞪口呆。我告诉他们这也是三年级的同学做的,只要肯动脑,你们会做出更好的。受到了鼓励,孩子设计的思路非常广,效果图画得很好。我很庆幸自己积攒了这么多的学生作品,这些积累工作永远有效。
第二课时
活动一:
1、同学们,这件工艺品漂亮吗?(漂亮)
2、这件工艺品表现的是什么形象?(人物)
3、你们能不能看出这件工艺品是用什么做成的?[可让学生用手摸一摸][学生小结]
那么,这些材料是从哪里来得呢?[学生自由猜] 小结:这么精美的工艺品都是用一些废弃物做成的。活动二: 1.材料展示:
在平日的生活中很多物品用旧之后都会被我们丢弃掉,你能举例来说一说吗?[学生交流]你今天都带来了哪些废旧物品?[学生展示] 2.分析:
我们来看一看这些废弃物都是什么形状?都有哪些颜色?[分析造型与色彩] 3.构思练习
[讨论形象的组合与材料的选择] 出示几样大小不同的废弃物,请学生进行联想并把自己的想法画一个简单的草图。交流构思情况,并提出自己的意见。[鼓励学生大胆的谈出自己的感想][出示形象] 谁来帮老师设计一下,这个形象的每一步我都该选择哪些材料最合适?[学生交流并可以动手来试一试][鼓励学生大胆去研究、试验]。
4.制作步骤
通过刚才的交流你是否也能将自己手中的废弃物来设计一下使其变废为宝呢?我们应该按照怎样的步骤去进行制作呢?请同学们分组交流拿出制作方案来。请学生进行小结。
5.欣赏
课本中就有许多运用废旧材料进行制作的工艺品,请大家来欣赏一下,看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小结:我认为在这些工艺品中一些小的装饰运用的十分巧妙,真实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我们都可以运用什么材料来做小的装饰呢?[学生交流]。
活动三:
我要开一个工艺品商店,我这个工艺品商店出售的可不是一般的工艺品,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用废弃物来制作而成的。而你们就是这些作品的设计师,好,就请大家快动手吧。
学生可以自由组合几个人完成一件作品。能力弱的同学可以进行临摹制作,也可以制作的形象简单。[放音乐]小结:
今天是我们工艺品商店开业的日子,请大家来当顾客选择你最喜欢的工艺品。
札记:
评价时我说:“如果不知道我真不相信这些工艺品是利用废弃物制作而成的,由此可见每一样东西只要我们能留意加以精心的设计就能将其变废为宝。”这句有些夸大事实的话学生却很爱听,因为老师肯定了他们的努力。所以说,有时教师的一句话,可能成为促进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催化剂,也可能成为毁灭剂。
第二篇:2017秋六年级上册湘版美术教案
XX区XX小学
美术科教学设计
(2017年秋季)
六 年 级(1)班 担任教师:XXX
第1课 我们去旅行 教学目标
1.根据假定的旅行情境,画一画自己的旅行物品,并以旅行包为主体,把它与其他生活用品一起合理安排在画面之中。
2.能根据客观物象的内在结构、比例,用流畅的线条塑造旅行用品。
3.善于收集整理资料,能用文字、图像形式记录、整理旅行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4.能运用简单的平面设计的形式原理,集体合作制作一个集锦本。
5.在有趣的美术活动中,寻访自然美景,了解社会历史、文化渊源,探究世界奥秘,激发热爱生活、艺术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1.教师讲自己亲身经历的旅行笑话,说明旅行前物质准备的重要性 2.学生说说自己最希望到哪里去旅游。
3.细心思考出行前的物质准备。根据当地的天气、地理环境、自己的生活需要进行准备(例女百:路线图、备忘录、衣服、雨伞、洗漱用品、零食、药品、钱、照相机等)。
展示要准备的物品
二、观赏背包
1.出示背包,引导观察、思考:(1)旅行使用的包应该有哪些功能、样式?(2)这些产品的结构、材质、构成、各部分的比例是怎样的? 2.了解背包的结构。
(1)背包的结构:圆柱体、圆球体、立方体、三角锥体。(2)构成:功能袋、背带、拉链、装饰图案。
(3)材质:皮革、帆布、尼龙布料、普通布料。
(4)样式:手提、肩挂、背负、一个功能袋、多个功能袋组合、附件、纽扣。展示不同种类的包 1.旅行包 2.会议、公务包 3.购物的手袋 4.时装包 5.书包
展示背包的结构、构成、材质、样式
三、绘画指导
1.教师示范画背包,学生总结步骤、方法。2.小结表现方法:
(1)抓住背包的外形特点与哪种立体形相近。(2)从不同角度观察背包。
(3)表现背包的背带、拉链等细节。
(4)添画生活用品,学生做教材中的小训练。出示步骤:
背包摄影图片----背包的剪影----与背包近似的立体形----背包的线描作品----添加生活用品
四、作品欣赏 1.欣赏学生作品。
2.分析学生作品的成功和不足之处。(1)背包的形体画得比较准确,构图大方。(2)线条流畅,有疏有密。(3)注意了细节描绘。
(4)生活用品的摆放有紧有松、有前有后、有大有小。展示学生作品
五、学生作业
1.学生自由摆放自己的书包和水壶。2.学生进行观察性绘画。出示作业要求
六、评析交流 1.学生作业展示
2.学生自主介绍自己的作品。
3.教师布臵学生收集活动二的学习资料。
第2课 光影变幻 教学目标
1、掌握光影变幻下形体的明暗、层次感的皴线方法和形体空间的造型能力,探索光影下的各种美妙效果。
2、感受明暗的深浅、强弱、浓淡,增进对形体美的审美体验。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探索美的精神和创造美的能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展示色彩斑斓的光影图片《热闹的船舶交易市场》、《玻璃杯》。2.揭示课题——《光影变幻》。
出示画家名作以及优秀的摄影图片《热闹的船舶交易市场》、《玻璃杯》。揭示《光影变幻》的课题。
二、尝试表现,探究方法
1.提出思考,观察图片上的物体存在着哪些明显的明暗变化,怎样用线条来表现明暗效果。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倾听,参与讨论。
3.交流讨论结果,教师板书:用笔轻则淡、重则浓;线条疏则弱、密则强。4.学生尝试用铅笔皴线。板书,图片、铅笔、纸等。
三、深入感知,巧妙联想
1.教师引导学生联想有一些什么样的几何形。
2.小组讨论:你会想像画出哪些几何形,并如何重叠、穿插。
3.以小组开火车的形式,学生轮流上台画一个几何形,并组成完整画面。画板、铅笔、画纸及轻音乐。
赏析作品
第二课时
一、拓展思路
1.讨论评议:请大家一起评议这幅集体创作的作品 哪些地方好,哪些地方不好?记录评分记录卡。
2.发散思维:生活中变化着的几何形和明暗变化的效果。作品、评分记录卡。
二、表现创作,总结评价
1.学生独自创作一幅作品,画一组几何图形,运用铅笔皴线的方法,想像画出几何形的明暗效果,表现层次感。评析作品:完成创作的同学将作业贴至展示板后可自由欣赏各组作业,与身边的同学说一说、评一评。
2.教师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精心绘画,赞扬学生的大胆表现。展示板、作业,播放轻音乐。
第3课 美丽家园 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对周围景物的观察、记忆和想象,用集体讨论、集体创作的方式画出自己美丽的家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才能;加强相互合作的群体意识,增强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集体创作,相互合作完成绘画作业。
2、集体讨论绘画题材、内容绘画选取哪些有特色的景物和采用什么绘画方法。课前准备和作业要求:
1、为学生提供绘画材料——大画纸。
2、学生代色纸、各色碎布、剪刀、颜色、胶水。
3、要求4—8人组成一组,用集体创作的方式画出自己生活周围环境,要求突出景物形象特征,色彩鲜明,表现形式不限,但要统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学生创作兴趣。
引导学生欣赏课本图例,说明家园是我们生活、成长的地方,每人对家乡的一草一木都很熟悉,并有深厚的感情,画出来很有意义。
二、分析课本图例,启发学生讲述三幅同龄人创作的《美丽的家园》具有什么地方特点。
1.用剪贴的方法,表现了城市小朋友家居特色和少儿活动中心去活动的情景。2.用壁画的形式表现了金秋时节农村丰收的景色和农村家居的美丽风光。3.请你讲一讲自己家居周围有什么特别的景物?
如小区的特色,儿童乐园、儿童活动中心、农贸市场等都可以选入画中。
三、绘画步骤:
1.构思。集体讨论绘画的题材、内容、确定选取哪些有特色的景物,有什么样的手法表现,用一人先画出大体构图。
2.根据各人的长处分工绘画,各人所画的景物形象的大小、色彩和表现手法均要以总体构图为依据,通力协作,力求整体效果统一。
3.选一位同学对画面作统一整理。
四、作业要求:
8人为一个创作小组,共同构思商议画面的大小(一般用横副,用全开纸3—5张合并使用,大小共同讨论确定),构图及手法表现,然后分工合作(例如有画房子,有的添树木,有的画人物……),画出当地景物特色。本课要求完成草稿。
五、学生分组集体创作,教师辅导,出现问题时共同讨论解决。
六、讲评草稿,共同评论能否表现家园的景色美。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本节课继续完成集体创作画《美丽的家园》,重点在于形象刻划。
二、分析课文中的学生作品,提出用不同表现形式绘画时所要注意的事项。1.色彩画:①颜色要鲜明。②注意对比色和谐。2.线描画:注意线条疏密对比和黑白灰调子的处理。3.剪贴画:注意发挥材料质感的美,注意色彩的搭配。
三、学生继续进行集体创作。教师鼓励学生团结合作,努力完成一幅《美丽的家园》,集体创作画,看哪一组画最好、最美。
四、讲评作业,师生共同评议作品。
1、请同学谈谈绘画感受。
2、作品展览,让全校师生共欣赏。
第4课 编花篮 教学目标
1掌握编花篮的基本方法、技能,能编出一个小花篮。2了解有关插花的基本方法和形式美法则,制作一件插花作品。3养成精心制作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1掌握编花篮的基本方法、技能,能编出一个小花篮。2了解有关插花的基本方法和形式美法则制作一件插花作品。学具准备:小花篮
学习方法:观察、讨论,小组合作动手制作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播放歌曲《编花篮》,从这首歌曲中你听到了什么?
2、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分小礼物。出示一个自编的装饰精美 的花篮。伴着音乐,手拎小花篮从各个方位展示给学生们看,这是老师自己动手编的。、展示各具特色的漂亮的小花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看到这些精美的花篮,你想说些什么?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编花篮?
4、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自己编制花篮,享受劳动的乐趣。板书课题
二、观察,讨论,探索新知
1、师把自制的花篮每组分发一个,请学生首先从外观上观察花篮,然后动手拆花篮。要求学生自己认真观察:
(1)花篮由几部分组成
(2)各部分怎么做(鼓励学生细心观察大胆拆开)
2、各小组讨论花篮的组成部分和制作方法。
3、学生汇报观察讨论结果。
4、老师在学生汇报的在基础上小结,用课件播放编花篮的过程:花篮是由篮提手、篮沿、篮身、篮底、装饰物几部分组成,及量、剪、粘、编、卷、贴的制作过程。
三、合作享受制作快乐(放轻音乐)
(一)师强调在制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全班分五个小组进行评比(分设五个展示台)①制作时比一比哪个组分工合理,进展顺利。
②制作后比一比哪个组作品最漂亮、最有创意。(教师要强调合作的重要性,鼓励有创意)
〈2〉注意使用刀具安全性,保证室内卫生
(二)制作:
1、小组同学分工制作花篮的各部分
2、各部分完成后,小组合作,把它们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小花篮。
3、师巡视,帮助困难生,随时参与学生的活动中去,评价学生的制作行为,鼓励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给同学们提供装饰物,让花篮更完美。
(三)活动预设:
学生在动手制作过程中可能:
1、小组分工不合理,致使制作进度慢,师及时给予指点。
2、在纸编小辫的过程中,可能出现:A一人牵绳一人编;B一人牵绳两人编;C两人相对同对编。师在巡视过程中,评价表扬C种方法,鼓励学生提高效率。
3、学生在制作小辫时可能不用手编,而是用手搓小绳,这种方法比较简便,有创意,师应给予鼓励。
4、学生在盘绕粘小辫时,可能出现:A固定花篮转动小辫;B手持小辫转动花篮。师鼓励生用B种方法,因为这种方法盘绕速度快些。设计意图[制作过程有分工有合
作,体现自主合作的学习过程,设臵五个小组激发学生劳动情趣,培养集体荣誉感。教师的参与体现师生间的互助合作关系]
四、成果展示
1、小组派出代表展示自己小组小花篮的最亮丽的一面,介绍制作过程。
2、学生评价:说说你最喜爱的作品,要说出原因。
3、同学们评选优秀作品,并请编织能手谈体会,说说劳动后的感受以及在劳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如何克服困难的。
4、师生评价
(1)评价最佳作品。
(2)对其它作品抓住优点给予肯定。(每一个花篮的制作都有它最闪亮的一点,老师要善于发现给予肯定)
(3)评出优秀作品,进行奖励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你们觉得编织有趣吗?母亲节快到了,你想为你的妈妈做点什么吗?动手编织一个小礼物送给她吧!大胆选择编制材料,充分发挥想象力构思编制物件,你亲手的杰作,她一定会喜欢!课外举办一个“送给我最亲爱的妈妈”编织展览。
第5课 纸魔方 教学目标:
1、掌握编纸条的基本制作方法、技能,能制作出一件编纸条作品。
2、了解穿编工艺的形式美法则及构成的基本原理。
3、培养耐心、细致的良好工作习惯。
教学重、难点:掌握编纸条的基本制作方法、技能,能制作出一件编纸条作品。
教学准备:课件、彩纸、剪刀、固体胶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激趣
教师在课前运用“一提一压”的穿编方法,制作一件双色对比色调的编纸条作品。选用不同颜色同等长度的纸条,在作品背面将有关纬条加长,加长部分隐藏在作品背面。
1.展示这件“一提一压”双色编纸条作品正面。
2.教师依次拉动加长的纬条,将这件双色编纸条作品变成三色编纸条作品。3.再依次拉动加长的纬条,将这件三色编纸条作品变成四色编纸条作品。4.展示一件协调色调编纸条作品,和这件冷暖对比色调作品进行对比分析。5.完整展示一件编纸条作品的正面和背面。6.揭示课题——编纸条。
二、方法探究
1.学生自学教材左页的制作步骤和制作图示。2.师生讨论:
(1)经条和纬条的制作有什么不同?(2)为什么经条的上下两段要相连?(3)整理作品时不粘牢纬条两端可以吗? 3.学生上台尝试“一提一压”的穿编方法。
三、创新探索
1.教师问:怎样让你的编纸条作品与众不同?学生自学教材右页的创新方法。2.师生讨论,小结创新方法:(1)纬条:改变纬条的材料和宽度。
(2)经条:改变经条的形状和宽度,如折线形、弧线形。
(3)穿编方法:改变提压数目,如两提一压或一提三压。由此作品可分为抽象类和具象类的变化。
四、欣赏评价
1.展开自评和互评,交流感受和体会。
2.教师小结,肯定学生的制作热情,并使学生对下节课充满期待。
第二课时
一、思维拓展
1.展示、欣赏几件不同尺寸的编纸条作品,问学生它们适合用在哪里? 2.各小组之间展开讨论,并交流设想。
3.教师出示一张未经装饰的贺卡用纸和一本书。师生讨论、交流,共同将编纸条作品改装、组合成贺卡、书签、包书纸等。
二、创造表现
1.学生之间交谈自己的创作设想。
2.明确作业要求:制作一件实用的编纸条作品。3.学生自主表现,教师巡视指导。
三、欣赏评析
1.展示作品,欣赏评析。
2.学生下位,自由欣赏他人作品,交流感受。
第6课 秦陵兵马俑 教学目标
1.了解秦兵马俑的发现发掘过程,认识秦兵马俑的艺术价值。
2.学习一些考古常识,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增强热爱祖国文物的观念。3.能通过调查、分析、讨论、评述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具有艺术价值的文物的了解和感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师生对话
师:有谁认识这个字——“俑”?它是什么意思? 生: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偶像,如:陶俑、女俑等。2.导入课题
1974年3月,位于秦始皇陵东侧西杨村的农民,在一片荒寂的沙石地上挖井,偶然发现了一些陶俑的残片和青铜兵器,接着轰动中国、震撼世界的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与世人见面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
关注这一项气势磅礴的艺术创举。(板书课题)观察分析
二、研究讨论
1.了解考古工作的一般流程、分工以及考古工作的重要意义。
(1)学生通过课件观看现代化的文物保护大厅结构,以及考古工作人员的工作场景。
(2)学生讨论:大厅各处有什么性能?考古任务
艰巨,队员非常辛苦。根据考古任务,可以将考古队员分成哪些工种?(3)展示铜车马的全图,并简要地演示出土的铜 车马复原的全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考古队员工作的艰辛。
教师小结:考古人员发掘了许多艺术珍品,为我国文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展示出土的各种物品
(1)学生讨论:这些艺术珍品分成几类?各有什么特点?(2)学生总结:有陶俑、陶马、兵器三大类。3.观察陶俑
(1)学生讨论:陶俑分为哪几种?分别有什么不同的神态、服饰、姿势?(将军俑、军吏俑、武士俑、立射俑、跪射俑、骑兵鞍马俑、御手车左车右俑。)(2)分析陶俑形体结构。
学生总结:陶俑由头、颈、躯干、四肢几个部分组成。课件播放中央电视台《探索与发现》栏目考古工作细节。
图片展示出土的各种物品
展示,让学生参观秦陵的一号坑和二号坑.重点从各个角度展示不同的陶俑。
第二课时
一、创造表现
1.仿照陶俑的大体形状,学生尝试做一个陶俑。2.学生相互评价作品,交流心得 3.教师示范。(1)团泥。
(2)整体捏塑脖子与头。
(3)捏塑躯干和下肢。可以把躯干和下肢作为一个整体来捏。(4)把头与躯体黏结起来形成大体造型。
(5)黏结上肢部分,调整陶俑的姿势,添加、刻画、装饰各部位。总结制作要点:先做大体的形状,在做细部的修饰。
4.出示造型生动的陶俑作品给学生欣赏,启发学生捏制神情生动,各部分装饰精细的陶俑作品。
5.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课件播放古典音乐.
出示姿势不同的几种陶俑(将军俑、跪射俑、说唱俑、歌舞俑)供学生参考。
二、作品反馈,总结拓展
1.表扬制作出神情兼备的作品的学生,并展示其作品。
2.观赏其他出土的艺术珍品,请学生回家后上网查询下节课相关资料。展示出土的艺术珍品。
第7课 小园艺师
教学目标
1.感受园林文化,了解园林建造的一般内容、布局方法和功能。2.能用园林知识,绘制一幅园林小景的平面设计图。
3.大胆收集和利用材料制作园林小景模型,培养协作精神,提高动手能力。4.引起学生对自然、绿色、环境的关注,增强对园林的审美意识和环保意识。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直入主题
1、同学们,园艺师是园林艺术的建设者,在学校、在街头、在社区,甚至在家里,我们都见到过许多大小不
一、各式各样的花园、公园等园林景观,请问在座各位“小园艺师”,你对所见的哪一处园林景观印象最深?请你介绍给我们大家。人们为什么要使用这么多地域空间造园呢? 在《我们的祖国是花园》的音乐声中,把学生带入新课学习。
2、教师小结
园林景观是人们生活中心灵的栖息场所。
现代人对于公共空间的建设投以越来越多的关注,它给紧张生活的人们提供了放松身心的环境。
人们从对自然环境的依赖中,懂得了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新鲜的空气、阳光和活动空间,懂得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环境,保护自然。
园林景观又是先进文化的载体,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阵地。因此,我们不仅要学会建设它,还要学会去欣赏它,保护它。爱护园林景观,保护公共环境是我们的神圣职责。
二、欣赏引导
1、师生共同欣赏一组园林图片,在欣赏中,我们扩大眼界,积累素材,思考园林设计的一般内容和布局方式。
2、互动交流
3、在学生讨论中,师生共同归类总结。一般内容:
山石:假山、石碑、石柱、雕塑,水:水池、小溪、喷泉,树木花草:独立大树、成行小树、成片的小灌木造型。路桥:石桥、木桥、直路、弯道、梯,建筑、配景:亭子、走廊、路灯、坐椅。
布局方式:中轴对称式、散点分列式、点线面结合。板书要点
三、示范提示
1.设计一幅园林全貌的平面图,须采用俯视图画法。2.先总体布局,后局部细画,注意近大远小,3.先画近景,后画远景,注意画出一定立体感。
四、自主创作
1.自主选择为学校或为社区绿化地设计规划图。
2.注意要新颖独特,有创意。3.可以为自己设计的园林命名。
五、评价活动 1.互相观摩。
2.学生互评,说说同学的作品中一个突出的优点或最有创意的地方。
第8课 田间的精灵
教学目标:
1、用多种色彩描绘田野;
2、记忆、想象能力和以线布局以色构成的表现力;
3、体验线与色有机结合的造型乐趣,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重点:
认识颜色,用各种颜色涂画出一片田野。教学难点:
1、流畅的运用曲线或直线交织出田地;
2、运用各种颜色效果表现出不同的田地。教学准备:
水彩笔、油画棒、展示板 教学过程:
一、线线交织,构成田野:
1、我们把画纸想象成一片肥沃的土地,现在熊老师牵着大家在这画纸上散步,我们随意的走着,踩出了一条弯弯曲曲的田间小路,再从另一个方向走一走?三条路,把这片土地分成了好多块田地了,这几块太大了点,谁能画条小路再分一下?谢谢你,又多了几块地了。
2、现在我们换一种走法,在这片更广阔平整的土地上,我们快速的直直的开垦农田,老师快速示范用直线分割田地。请一位喜欢直线的同学帮我再分分。
二、色彩认知,参观田野: 有了这么多田地,种点啥呢?
1、我们来向农民伯伯学习学习。农民伯伯说要先要考考大家——知识抢答。(课件出示几种代表性的田地)认识它吗?是什么颜色的?
1)、这几块田是什么颜色的?是什么田?——蓝色,刚刚插秧的水田。2)、这是什么颜色?生长的是什么?——绿色,没有成熟的水稻 3)、这一片呢?——橙色,成熟的水稻 4)、这是什么颜色?——棕色的土壤。
5)、这个呢?——油菜花、红高粱、紫云英,这些都是田里的庄稼,没想到有这么多颜色!
2、现在农民伯伯请我们坐飞机,去参观他们耕耘的田野,出发吧!你最喜欢哪块田野?为什么?
三、启发想象,涂画田野:
看完了农民伯伯的田野,农民伯伯也想看看我们小朋友心中的田野,那我们的田野里种些什么呢,是什么颜色的?我们一起来试试。
1、师生共同尝试大片涂色(哪里也种这个呢?)、线条排列(新翻的土壤也可以用波浪线)、点点播种(表现苗、花、果子)、颜色叠加(色彩更丰富)等方法画出几片田野。
2、这几片中间还留了一块画什么颜色好呢?相邻的颜色要有变化。
3、如果你想还可以在一个田里画个田野守护精灵或者是收割机、稻草人、谷仓。
四、欣赏范作,明确目标:
1、看看小朋友的画作,他们希望的田野是什么样子。
2、作业要求:线线交织、块块涂色,画出一片心中的田野。
五、学生作业,巡行指导
六、展评作业,在歌声中结束本课。(制作“希望的田野”展示板)
看到这么美丽充满希望的田野,农民伯伯忍不住要唱一首田间小调了,我们来听一听,学一学。
第9课 生命的甘露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水资源现状认识水对生命的重要作用。2.养成学生在生活中关心水资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3.学习并设计保护水的招贴画。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节水和环保意识,尝试设计招贴画。教学难点:招贴画创意设计。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出示课题:生命的甘露
众所周知,水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水资源相对充足的地方,人们很难想象,没有水的情景,那么今天就让事实告诉我们,如果没有了水,人类将面临何种绝境。课件播放我国西南地区干旱造成的可怕景象让学生观看。
二、预习反馈
1.出示问题:地球差不多都被水包裹着,为什么又缺水呢?我们怎样来节约用水?怎样才能让更多的人都来保护和爱惜水?
三、探究方法
为让更多的人爱惜和节约水,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设计招贴画。1.出示学习要求:
欣赏课本中的三幅招贴画,说说作品各表现了什么内容。找一找作品的相同特点,试着总结招贴画由那几要素组成。
教师小结招贴画的一般格式要求:①.主题与画面要明确、醒目、新颖,具有视觉冲击力,使人看着明白。②.主题一般用文字口号来强调,简洁、通顺、突出。可用拼音或字母加以标示、装饰
2.出示两幅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一幅完整,一幅不完整)哪幅是真正的招贴画?师生交流,教师结合图片进行讲解示范。
四、自主设计 1.出示作业要求:
拿起我们的画笔,设计一幅招贴画,以无声的呐喊唤醒那些沉睡的心灵—— 珍惜生命甘露,保护生命之源!
2.出示设计提示和参考
如果没有了水,破坏了水资源,田地将会?江河将会?大自然将会?天上的飞鸟会?水生物又会?人类将?……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角度进行设计。
五、评价交流
展示部分学生作业,师生评价交流。
第10课 艰苦岁月
教学目标
1、了解美术与情感,美术与时代,美术与历史等方面的关系,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美术的社会功能。
2、用美术语言描述美术作品。
3、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4、学会用美术语言描述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教学重难点
重点: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分析难点: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的人文内涵。
教学重难点:学会分析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及人文内涵。课前准备:
(学生)美术常规课本(教师)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三幅巨大的汉白玉浮雕《虎门销烟》《抗日游击战》《胜利渡长江解放中国》。
问:“你能说出这几幅雕塑各自表现什么历史事件?”教师简要讲述,带动学生对历史革命的红色情绪。
2、引入新课《红色记忆》。
二、深入理解
1、放映《开国大典》视频,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再放映历史照片中的《开国大典》,影视剧中的《开国大典》,最后引入董希文创作的油画作品《开国大典》。
2、举例分析《开国大典》,教师引导学生用美术语言分析作品。构图上:
(1)左实右虚(2)主体人物突出 色彩上:
(1)西方油画和中国传统工笔重彩结合(2)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绘画
3、引导学生自主尝试从色彩,构图等方面去欣赏《启航》、《占领总统府》
4、将三幅作品结合,提问这三幅画的视觉中心在哪里?画家为何这么处理?引导学生思考整理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的基本创作内容,创作手法,并强调作品中要突出重点,强化视觉中心。
三、分析讨论,层层深入
1、放映《太行山铁壁》《狼牙山五壮士》问:画家采用了什么样构图?画面产生什么气氛?对人塑造又产生哪些影响?
2、放映《支柱》《艰苦岁月》问艺术家为何会选择这样的场景表现战争,你可体会艺术家的独具匠心的创作么?
引导学生从作品的构图、情感、题材去分析作品。
四、欣赏评述
通过《母亲》和《血衣》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综合评述的方法。
第11课 劳动最光荣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人物在劳动中的动态美,激发热爱劳动的情感。2.了解劳动时的动态规律,初步学习画人物动态的方法。3.在创作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表现能力。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人物动态的画法。难点:劳动场景的美感表现。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音乐导入,回忆交流
1.教师用录音机播放《劳动最光荣》的音乐,展示各行各业人们辛勤工作的画面。启发学生:
(1)你们平时都参加过哪些劳动?需要使用哪些工具? 当时的心情怎样?(2)学生回忆并交流。
2、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劳动人民辛勤劳作,大家通过劳动创造出举世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劳动是最为光荣。出示课题《劳动最光荣》。
二、欣赏感受,研究体验
1.欣赏作品《夯歌》。师生讨论:(1)作品中的人物在干什么?
(2)画中人物的具有怎样的心情?你从哪些方面看出来的?(3)整张画给你怎样的感受?
2.教师小结:在劳动时常常产生最典型和最美丽的动作瞬间。许多画家就是捕捉那最美的片刻,创作出了充满劳动激情和快乐的绘画作品,让人感受到劳动时有规律、有节奏的动态美。
3.研究体验。
(1)动作模拟。请部分同学模拟《夯歌》作品中人物动作。其他同学观察分析身体各部位的变化,寻找规律。头部仰府如何变化?
身体摆动如何变化? 手臂起伏如何变化?
教师结合图片以及学生表演,用简笔画画出人的基本动态,把握动态线。(2)尝试练习。小组内同学表演一个动作,其他同学观察并用动态线表现人物动作。比如一个小组的活动:一个学生来模仿平时拖地板的动作。
观察:这位同学在拖地板的时候,他的身体有哪些变化? 头怎样变化?(看地下了。)身体怎样变化?(有点弯曲。)手怎样变化?(一个上一个下。)脚如何变化?(前后分开了。)
小组成员用简笔画画出人的基本动态,把握动态线。
(3)交流作品。生活中我们还可以画哪些动作?画这些动作的时候身体各个部分又是怎么样的呢?
教师小结:任何动态都有他的动态特点,头、躯干和四肢之间相互配合,发生位臵关系。人在活动时都有身体的活动趋向,从而身体产生了不同趋向的线,这就是动态线。绘画时抓住表现出动态趋向的动态线,就很容易表达动态。
三、尝试练习。
(1)作业要求:用记号笔尝试描绘单个人物劳动的动态。
(2)提出建议:人体活动时肩胛线和骨盆线倾斜呈相反状,可以参考书中的动态线范例。
四、作品交流。
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价。
第二课时
一、表扬作品,点明题意 师生共同点评上节课学生作品。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我们爱劳动》
二、欣赏名作,感受场景中的劳动 1.用录音机播放大师作品《拾穗者》
劳动源自于生活,在18世纪的法国就有一个叫米勒的画家非常喜欢画劳动题材的作品,出示作品《拾穗者》。
(1)这是一个怎样的季节?什么时候的场景?(2)画中人物在干嘛?你从从那些地方看出来的?(3)周围的环境告诉我们什么?
教师帮助解读《拾穗者》:画中描写了一个农村中最普通的情景:秋天,金黄色的田野看上去一望无际,麦收后的土地上,有3个农妇正弯着身子十分细心地拾取遗落的麦穗,以补充家中的食物。我们虽然看不清这3个农妇的相貌及脸部的表情,但画家却将她们的身姿描绘有古典雕刻一般庄重的美。3个农妇的动作,略有角度的不同,又有动作连环的美,好像是一个农妇拾穗动作分解图。扎红色头巾的农妇正快速地拾着,另一只手握着麦穗的袋子里那一大束,看得出她已经捡了一会了;扎蓝头巾的妇女已经被不断重复的一上一下弯腰动作累坏了,她显得疲惫不堪,将左手撑在腰后,来支撑身体的力量;画右边的妇女,侧脸半弯着腰,手里捏着一束麦子,正仔细巡视那已经拾过一遍的麦地,看是否有漏捡的麦穗。画面上,画家使用了迷人的暖黄色调,红、蓝两块头巾那种沉稳的浓郁色彩也融化在黄色中,整个画面安静而又庄重,牧歌式地传达了米勒对农民艰难生活的深刻同情,对农村生活的特别挚爱。
教师小结:选择劳动中最典型的动作和周围的环境可以使画面达到传神的效果。2.用课件播放大师作品《夯歌》
你从作品中感受到怎样的氛围?说说你的感受。
教师帮助解读作品,表现了改革开放初期人民挖完路夯平的画面,表现出了当时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心理非常高兴的场景。
教师小结:通过欣赏大师们的作品,我们发现可以通过表现人物的动态、表情以及周围的场景渲染,可以表现劳动中人物的情感以及画家的思想。
三、同龄作品欣赏 展现其他小朋友的作品。
我们一起来看看别人小朋友的画,他们是怎么来表现劳动场景的呢?(1)作品是抓住劳动中哪些最典型的动作和环境来表现主题的?(2)作品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3)你认为这些作品哪些地方处理得特别好?
教师小结:看了这么多其他同学的作品,他们把人物画有趣了,画生动了,关键在于抓住人物的典型动作,并充分利用环境烘托人物。
四、学生作业
1.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给自己画的人物添加一个动人的背景,还可以多添加几个人物。
2.也可以重新创作,通过色彩、场景、人物 动态表现一个劳动场面。
五、作业展示
展现优秀的作业,说说我画得最棒的地方。
第12课 废物新用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搜集各种废旧材料。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各种废旧材料加工成各种物品。3.通过制作,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活动一
1.启发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并能对各种物体的外形,颜色等特征进行简单的描述。
2.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废旧材料,如旧挂历,易拉罐,吸管等。
二、活动二:
引导学生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更仔细地观察各种物体,根据其外形,颜色等,讨论用那些废旧材料可以将它表现出来,并使其具有立体感。
可适当分析几种物体的立体造型,示范几种基本制作方法,如卷,插,支撑等,教师还可通过半立体的圆等较特殊的立体造型,让学生领会多种立体造型表现法。
三、活动三:
“奇思妙想阶段”,启发深长在现有事物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打破物体的原有形态,充分发挥身边废旧材料的作用,进行组合或创造,制作一伯立体的工艺品。“情感升华阶段”,引导学生懂得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制作出立体的工艺品来美化身边的环境,是一个一举两得的环保好方法。
四、收拾与整理
作业完成后,应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先回收可再利用的材料,再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来整洁。
五、课后拓展
1.我们是否可以用更多的材料的方法来表现各种物体的立体造型。2.在生活在,我们应仔细观察,将各种废旧材料变废为宝。
第二课时
一、活动一:
1、同学们,这件工艺品漂亮吗?(漂亮)
2、这件工艺品表现的是什么形象?(人物)
3、你们能不能看出这件工艺品是用什么做成的?[可让学生用手摸一摸][学生小结]
那么,这些材料是从哪里来得呢?[学生自由猜] 小结:这么精美的工艺品都是用一些废弃物做成的。
二、活动二: 1.材料展示:
在平日的生活中很多物品用旧之后都会被我们丢弃掉,你能举例来说一说吗?[学生交流]你今天都带来了哪些废旧物品?[学生展示] 2.分析:
我们来看一看这些废弃物都是什么形状?都有哪些颜色?[分析造型与色彩] 3.构思练习
[讨论形象的组合与材料的选择] 出示几样大小不同的废弃物,请学生进行联想并把自己的想法画一个简单的草图。交流构思情况,并提出自己的意见。[鼓励学生大胆的谈出自己的感想][出示形象] 谁来帮老师设计一下,这个形象的每一步我都该选择哪些材料最合适?[学生交流并可以动手来试一试][鼓励学生大胆去研究、试验]。
4.制作步骤
通过刚才的交流你是否也能将自己手中的废弃物来设计一下使其变废为宝呢?我们应该按照怎样的步骤去进行制作呢?请同学们分组交流拿出制作方案来。请学生进行小结。
5.欣赏
课本中就有许多运用废旧材料进行制作的工艺品,请大家来欣赏一下,看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小结:我认为在这些工艺品中一些小的装饰运用的十分巧妙,真实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我们都可以运用什么材料来做小的装饰呢?[学生交流]。
三、活动三:
我要开一个工艺品商店,我这个工艺品商店出售的可不是一般的工艺品,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用废弃物来制作而成的。而你们就是这些作品的设计师,好,就请大家快动手吧。
学生可以自由组合几个人完成一件作品。能力弱的同学可以进行临摹制作,也可以制作的形象简单。[
四、小结:
今天是我们工艺品商店开业的日子,请大家来当顾客选择你最喜欢的工艺品。
第三篇:苏教版六年级上美术教学设计汇总
第1课 我种的植物
教学目标:
1.了解一至两种植物的特征及生长过程。2.学会用多种工具表现你最喜欢的植物。
3.学会观察,学会把观察到的事物表现出来或把观察到的事物提升到想象。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夸张、对比、省略、添加等表现手法,使用自己熟悉的工具材料来表现主题。
教学难点:突出主题,处理好画面主次关系,描绘出感受最深刻的植物形象,构思出创意独特的画面。课前准备:
教师:植物盆栽、植物生长全过程的录像、学生作品或作家作品。学生:观察植物、带好各种绘画工具。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分组讨论:
1.你亲手栽种过植物吗? 2.你最喜欢那一种植物?
3.你见过它们生长的全过程吗?最美的时候是……?形态和色彩有何变化? 4.讲讲你见过的一种植物的特征。
(以组为单位,选一位学生介绍组内讨论情况)
三、欣赏、讨论
1.看一组盆栽的摄影作品、以及学生和画家的盆栽速写。谈谈自己的看法。2.如果你画植物,准备如何画?
四、示范
以一片叶子为例,用不同工具示范。(水彩效果、水粉效果、油画棒效果、水彩笔效果、彩色笔效果、综合工具效果……)
五、再度欣赏
挂图(有关植物的绘画)
1.让学生讲讲自己对这些作品的看法。2.你从这些作品中学到些什么?
六、学生作业
1.用一幅或多幅的形式画有关盆栽及盆栽联想的作品。(建议: 可以表现现实生活中的盆栽,也可以表现想象世界中的盆栽。可以表现植物最美的一刻[独幅画],也可以表现植物生长的全过程[连续的画面]。)2.作业以组形式进行交流,学生绘画能力得以相互提高。
七、巡回指导
1.全面观察学生作业。
2.对个别学生进行主题引导。
3.提供书籍让学生拓宽思路,提高创作能力。
八、小结
自由评说非成品作业,一部分学生讲明创作意图。
第2课 蔬菜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有关蔬菜的知识,熟悉常见蔬菜的形态、色彩与质感。2.学习运用喜欢的绘画方式表现蔬菜,掌握蔬菜的表现方法。
3.通过造型表现, 发现蔬菜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知道要爱惜蔬菜,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课前准备:
绘画大师作品,学生作品,各种蔬菜,有关蔬菜的广告或摄影作品。
教学重点:认识不同的蔬菜形状、色彩、质感,学习用线条、色彩描绘蔬菜。教学难点:准确表现出不同蔬菜的形状、色彩和质感。教学过程: 1.观察与演示
通过课件欣赏蔬菜的精美摄影作品。
(1)画中有哪些蔬菜是你平时最爱吃的?(2)在我们家乡还能吃到哪些蔬菜?(3)谁能说说吃蔬菜的好处?
指导语:新鲜的蔬菜营养好,人人吃了身体棒!今天我们看看都有哪些菜? 2.引导探究
(1)学生取出课前准备各种蔬菜,观察外形特征。(2)教师引导学生分类交流。
a.种子果实类。如:四季豆、毛豆、豌豆、南瓜、茄子、辣椒、番茄等。b.茎叶类。如:莴苣、茭白、青菜、菠菜、芹菜、韭菜、洋葱等。c.根类。如:萝卜、胡萝卜、藕、土豆、山药等。
(3)观察蔬菜,把它们按颜色分类:哪些是绿色?哪些是白的?还有些什么颜色?
(4)体验各种蔬菜的质感。
先让学生闭上眼摸一摸不同蔬菜,在说一说体验到的不同质感。3.欣赏作品
(1)组织学生欣赏大师作品、学生作品。
(2)引导学生交流绘画作品中蔬菜的形状、颜色、质感,大师和小画家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学生自主探讨。4.示范讲解
教师示范,描绘蔬菜,引导学生观察,总结作画步骤。5.自主创作
(1)可以直接描绘不同蔬菜。
(2)可以激励学生自由选择表现对象,如在自己脑海留下深刻印象的蔬菜。菜地里带露珠的蔬菜,菜场上鲜亮的蔬菜,妈妈菜篮里的蔬菜……(3)自由选择绘画表现形式:如线描、水彩、油画棒等。(4)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回辅导。6.展示评价
展示学生绘画作品,相互观摩,进行评价。7.小节拓展
鼓励学生运用多种工具材料表现蔬菜,在生活中多观察,发现美,创造美。
第3课 蔬菜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蔬菜,了解蔬菜在人体的生理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启发学生去观察、比较,感受各种蔬菜的形态、色彩与质感。
2.学会运用各种材料表现蔬菜的形态、色彩与质感,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和审美能力。
3.引导学生感知美存在于生活之中,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交流中培养合作精神和热爱生活的情感。课前准备:
课件 纸盒 各种蔬菜 综合手工制作材料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材料,创造出各种不同的蔬菜。教学难点:表现出不同蔬菜的形状、色彩和质感。教学过程: 1.情境引入
同学们,你们发现今天的教室有什么变化吗?(墙上到处都挂上了蔬菜饰品)感觉怎么样?(清新、自然、和谐)喜欢这些蔬菜吗?今天我们就来学做蔬菜。2.合作探究
(1)讨论交流,探讨方法。
看看、摸摸,感受这些蔬菜的不同外形、颜色、质感。
想想、议议,这些蔬菜选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作出来效果更佳?(2)直观演示,学习做法。教师以丝瓜为例,采用师生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更直观主动地学习。
(3)简要归纳,总结方法。3.导练自创
(1)小组讨论,拓展思维。引导学生观察收集到材料,根据它们的外形、质感,想象准备把它做成什么蔬菜?(2)大胆创作,再现蔬菜。
结合材料的特点,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创作。4.展示评价
(1)讲解作品的构思、制作方法。
(2)交流、评价他人作品,外形是否生动,颜色是否逼真,质感是否强烈? 5.教师总结
我们的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有了发现便有了美。
第4课 《买菜》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菜场买菜和卖菜的一些常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2.学会合理使用各种废旧材料,创作出生动、精彩、富有生活气息的作品。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菜场的热闹气氛,激发他们热爱生活,感恩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
学会画速写收集素材,通过仔细观察后能默画一些买菜卖菜的“特写镜头”。教学难点:
画面线条疏密的处理,各种废旧材料合理的运用,原滋原味地表现生活。教学准备:课件 相关图片资料 色纸 各种废旧材料 电子秤等。教学过程:
一、录像导入
让学生观看早晨菜农进城,他们熟练地在摊位上摆菜整理,买卖的各种喧嚷……画面上又出现了拎着菜篮的大爷和大妈们,他们精神抖擞地走到菜摊前,熟练地挑选这新鲜的蔬菜,大声地和小商小贩讨价还价……教师此时问学生看到的是什么样的画面?学生会异口同声地说买菜。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生活,体验买菜的乐趣。
二、启发谈话
1.你刚才看到了哪些蔬菜?说说这些蔬菜名称及味道,它们有哪些营养价值?你还看到了哪些荤菜?你喜欢你爸妈买什么菜?
2.你观察到菜场周围的环境是什么样的?摊位是怎样分布的?去买卖的主要是一些什么年龄段的人?买菜和卖菜的人表情、神态怎样?有哪些动作?他们都说了些什么?
3.平时有没有跟家长去过菜场?去过的同学请讲讲有什么体验和感受?
三、欣赏分析
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各种蔬菜,并学会了用各种材料制作出不同形状、颜色和不同质感的蔬菜,有的同学还专门到菜场去买菜,和商贩们讨价还价,感受了菜场的热闹和喧哗。经过细心观察,精心筛选,他们选择了最富有代表性的场面,合理的运用各种废旧材料。
1.这一幅作品画面的主人公是一位老奶奶,她卖的蔬菜品种可真多呀!茄子、黄瓜、白萝卜,应有尽有,又新鲜又水灵。她好像正在算账呢!看她笑眯眯的脸,可以想象她今天的收入一定不错。这幅画构图合理,色彩鲜艳,画面饱满,材料主要采用了色纸、麻袋布、彩色铅笔、水粉色,还运用了剪、撕、贴、画等技法。
四、创设情境
1.同学八个人为一组,拿出自己所带的菜,逐一展示实物:辣椒、黄瓜、卷心菜、茄子等等,模拟菜场里菜摊摆菜的模样,把菜按品种进行分类摆设。
2.各小组选派两名同学卖菜,一部分同学可到各自喜欢的菜摊前“买菜”,体验买菜的感觉。另一部分同学可带这速写本四处观察,感受“小小菜市场”的气氛,看看那个菜摊的菜品种最多。
五、导练自创
1.小组讨论,拓展思维。
构思时考虑到各种废旧材料的选择,突出主题。2.巧手组合。创作佳作。
选择生动、有趣的买菜镜头进行勾画,在表现菜场整体气氛的基础上,进行细节的刻画。
六、展示评价
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
七、拓展延伸
有时间有机会可以带上速写本到菜场去画画写生,画完速写还可以买回一些菜,减轻爸爸妈妈的负担。这不是一举两得的事吗?
第5课 蔬菜的联想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讨论、表演、制作的各种活动中,充分认识蔬菜的大小、色彩、形状和质感。
2.让学生借助新奇的想象,通过摆放、拼接、切挖、组合等方法,表现不同的艺术造型。
3.培养学生欣赏自然美和生活美的能力,激发学生参与创作的积极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了解蔬菜的大小、形状、色彩和质感等特征,巧妙运用摆放、拼接、组合、切挖等方法进行创作。教具准备:
多媒体电脑、数码相机、蔬菜实物、纸盒、牙签、小刀、美术工具、小纪念品等。学具准备:
蔬菜实物、绘画工具、牙签、小刀等。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
教师:大家看过魔术师大卫•科波菲尔的表演吗?他的表演怎么样?今天老师也来当一回魔术师,大家想看吗?
1、教师拿出一个包装精美的纸盒,让学生猜猜里面装的是什么,然后打开纸盒,取出里面所装的蔬菜实物。
2、这些蔬菜大家认识吗?请你挑选其中的几种说说它的外形、大小、色彩、气味以及触摸上去的感觉等。(邀请学生可以上台闻一闻、摸一摸各种蔬菜,也可以使用自己所带的)
3、接下来老师就要进行“表演”了,请大家注意观察,老师要把这些普通的蔬菜变成什么。
4、教师创作,并简要介绍拼摆、插接等创作技法,利用所带的蔬菜,制作一条“金鱼”的造型。
老师的表演精彩吗?如果精彩的话,请同学们来点鼓励的掌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美术第十一课:蔬菜的联想。(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课题)接下来老师邀请一位小朋友上台,也来当回“小魔术师”,看看他把这些蔬菜又能变成什么。”
二、自主尝试
学生上台进行创作,其余学生做文明小观众,认真观看。学生创作完,教师请他说说创作的构思,作简要评价,并提问:“除了老师和上台学生创作的这两件作品,你还想到把它们变成什么?”学生回答完,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几幅事先利用数码相机拍摄的各种蔬菜造型图片。
三、作品欣赏
1、欣赏
除了老师制作的几幅作品,书本上也有好多漂亮、有创意的作 品,接下来咱们走进蔬菜的世界,一起体验蔬菜创作的无穷乐趣。
2、分析
学生讲解自己最喜欢的作品,谈谈自己欣赏的理由,师生共同总结归纳蔬菜创作的基本方法:摆放、拼接、切挖、组合等。
四、联想创作
看了这么多另人眼花缭乱的蔬菜创作作品,相信大家也跃跃欲试了,接下来咱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朋友都来当一回‘小魔术师’把你们带来的蔬菜进行‘超级变变变’,比一比,那一组小朋友创作的作品最有创意。优秀的作品老师利用数码相机拍摄下来,并且设置“最佳创意奖”、“最佳组织奖”、“最具难度奖”、“最具潜力奖”等奖项。
学生动手创作,教师巡视指导。教师教育学生在具体制作过程中,特别是切割蔬菜时,注意安全。鼓励学生要有创新,不要简易抄袭课本作品,要有自己的个性。将完成较快较好的作品,教师利用数码相机把它拍 摄下来。
五、作品点评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完成的作品,让参加制作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说说他们的集体创作构思,其余小朋友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制作和回答精彩的教师都要给予及时的表扬。评选各种奖项,颁发各奖项纪念品。
第6课 综合版画
教学目标:
感受综合纸版画的特殊美感,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了解纸版画知识。
掌握综合纸版画造型的一些简单方法,开拓学生对艺术形式领域多样性的认识。尝试运用生活中随手可得的材料,制作有趣的纸版画,学会合理地选用各种材料制作底版,让学生充分体验各种材料所带来的不同视觉感受。课前准备
教具:实物投影仪、图片资料、若干废旧材料、剪刀、糨糊(或乳胶)、油墨、滚筒(或压印机)、底衬纸。
学具:课前收集各种废旧材料(如绒线、纱布、棉花、棉线、灯心绒布、瓦楞纸、厚纸板、窗纱、树叶、各种不同纸张等)、图画纸、剪刀、胶水、油墨(或颜料)、滚筒(或压印机)。教学过程:
1、教师出具一个纸盒,内藏物品,请学生伸手去摸一摸,并猜一猜盒内是什么?学生能说出触摸物体表面的感觉,而未必准确猜出是什么物品。教师揭出谜底,打开纸盒,取出一块综合材料拼贴成的印制底版。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印制底版,并要求一位学生一同合作。师生合作完成拓印面具,全体学生观察拓印过程。
2、用课件展示多种材质的肌理的图片,请学生观察欣赏,感受肌理。
大家观察这些图片,这些图片上有各种不同的纹理,展开你想像的翅膀,这些纹理让你联想到生活中的哪些景物或者哪个事物的某个部分?(有的像城墙,有的像云,有的像鱼网等等。)、教师提示学生从桌上取出老师事先放好的纸包。打开纸包,取出有肌理的物品。请学生摸一摸,看一看,然后进行拓印。小组协作,拓印肌理。展示肌理纹理作品。教师请学生谈一谈自己对认识肌理学习的感受。
4、然后请学生听一段音乐提问:“这段音乐是独奏还是合奏?”“合奏用哪些乐器来配合?”教师启发:我们各小组学生就像一个乐队,需要大家合作才能奏出美妙的音乐。各种乐器发出的各种声音,就像我们今天拓印出来的各种肌理纹样,如果我们把各种肌理纹样进行综合,就像奏出美妙的音乐一样。教师提示:今天我们就是来学习做《综合纸版画》。
5、展示并欣赏综合纸版画,分析作品的选材。问:这几幅综合纸版画,运用了哪些材料来制作底版的?(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
6、讨论内容:综合纸版画表现的内容非常广泛,可以表现风景、人物、动物和花卉等等。你准备表现什么内容?动手画出草图。
7、讨论选材:如果要设计人物为内容的综合纸版画,请出出主意,这幅图稿可以选择哪些材料来表现?(头发可用绒线来贴,衣服可用纱布……)
8、要求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协商确定创作主题,合作制作底版。作品要求简洁明快,大胆构图,巧用材料,有趣味。
9、学生拓印合作作业,完成后进行展示。学习评价:
1、制作过程中,你碰到了什么难题?是如何解决的?
2、你对自己的作品是否满意?
3、你觉得作品中的材料使用效果如何?
4、你是否发现哪些地方可以改得更好?
第7课 木版画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认识版画的表现语言,感受版画与一般绘画的异同。
2、学生在木刻画创作中学习版画的造型方法,掌握木版画的制作过程。
3、通过欣赏木版画作品,体悟版画的独特艺术美,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教学重点及难点:
木版画基本知识,木版画的制作过程。学具准备:
投影片、投影、木版画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木版画
二、讲授新课
1、版画是绘画的重要品类之一。它以板为媒介,画家运用刀和笔以及其它工具,在不同材料的板面上进行刻画,通过印刷可复印多份原作。后发展成独立的艺术形式,即现代涵义的版画创作。
2、版画作品精炼、独物,易于保存和收藏、传播,深受人们喜爱。
3、版画创作极为重视工具和材料的处理,不同板材、技法的处理,创作出的版画风格也各有不同。
4、版画的种类(1)木刻版画
(2)铜版画、石版画(3)纸版画
5、木版画
(1)木版画知识 木版画俗称木刻,源于我国古代。雕版印刷书籍中的插图,是版画家族中最古老,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一支。
木版画,刀法刚劲有力,黑白相间的节奏,使作品极有力度。(2)木版画作品欣赏 A《风景》水印套色木刻 B《痛苦的呼号》黑白木刻 C《祖孙俩》黑白木刻
注意它们的黑白灰和点线面的分布和处理。(3)学生制作
在较软的木板上进行版画作业。教师指导
(4)作业评价 课堂小结:
对版画的种类、版画的特点有了较深的了解,制作的版画也具有个性
第8课 印花布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对中国民间工艺的兴趣。
2、用上节课学习的木版画底版来拓印花布,使学生能熟练掌握拓印方法。
3、通过拓印让学生感受印花布的乐趣和成就感,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审美意识,同时通过合作增进同学之间的情谊。
教学重点:印花布制作方法,进一步熟悉木刻技巧。教学难点:花布的印染方法。
课前准备:木刻底版、白蜡烛、油画棒、水粉颜料、胶带、白布、印拓、底衬纸等。
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材料准备情况。
2、复习导入。通过丘节课《木版画》的学习和练习,同学们己经了解了木版画的制作方法,并知道制作纸版的重要性,如果纸版制作不好将影响印花布的图案效果。
教师出示上节课木版画的底版,将准备好的布平整地放在底版上,用白蜡均匀地涂在白布上,然后上水粉色。(老师展示印好的花布)学生边欣赏边讨论印制的方法和要注意的地方。3.欣赏分析。
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了3解我国民间染印花布的制作过程。
提问:请同学们找找纸版画、木版画和印花布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4.探究方法。
(1)刻板时要求雕刻得深些,这样在磨印时蜡不会涂到刻去的部分中去。(2)在刻好的底版上蒙上并固定白棉布或纸。
(3)用蜡烛在蒙好的布或纸上细细地磨,注意不要磨到刻去的部分中去。(4)涂色时,要一边涂,一边用软纸将浮在蜡上励颜色吸去。提问:结合实际,谈谈花布的用处,说说自己喜欢的花布。5.启发教学
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周围的同学和老师,并说明自已的设计意图,请他们提出建议,最后再进行展示。6.制作练习。
每个组用布或纸分别选不同主题为内容,仿制一块印花布。
提示:(1)明确小组成员分工,用较短时间完成。主题可选择花草、动物、昆虫、鸟类、建筑、风景、人物等。(2)根据制好的布设计制作出一种简单的物品。可为实用物品,也可为装饰用品。(限定时间完成)7.评价小结
通过欣赏和分析学生的印花布作品,鼓励学生突破传统,大胆设计歼颖的印花布图案。肯定学生的作品,并鼓励他们勇敢的将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别的同学。
第9课 向动物朋友学习
教学目标:
1、和学生将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2、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3、将人类仿生学方面的发明创造和相关的动物画在一幅画中。教学重点:启发学生想象,留意画面的构图。教具准备:图片、绘画资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提问,联系生活:
同学们,你们谁会游泳?请举手!你们平时游泳时用什么样的姿势? 除了这种姿势外,你还能用其他的姿势吗?(学生举例,上台表演)
2、这样的游泳姿势是人类向谁学来的呢?——动物
小结:我们不仅向青蛙学习游泳,还向其它许多动物学习各种各样的本领。今天我们就来向动物朋友学习!(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授:
1、虽然有些动物凶猛,但大部分动物还是很温顺的。人们养狗给主人看家、养鸽子来送信,它们不仅是人类的好朋友,更是人类的老师。
2、那么,人类向动物学习些什么呢?模仿它们创造发明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3、介绍:人类模仿动物进行一些新的发明创造,这也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仿生学。(板书)
4、打开书,我们一起来欣赏相关的优秀作品。
5、讨论:这些作品表现了什么内容?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挑选你最感兴趣的和大家一起分享!
6、(出示作品两幅)比较后强调:动物和发明创造有机联系,添上相关景物,使画面充实。
7、同学们,动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除了我们知道的这些,我们人类在未 来的世界里还能模仿动物发明、创造些什么呢?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新的发 现吧!
8、各小组可提出建议议,方案进行答辩。
三、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将人类仿生学方面的发明创造和相关的动物画在一幅画中,也可将你想象中的发明创造画出来。
四、作业画法提示:
1、铅笔、钢笔淡彩法。
2、综合法。
五、作业展示评价:
1、自荐作品,谈作画创意和体会。
2、对有独特发明的小组授予“发明奖”。给表现效果较好的同学授予“小小 设计师奖”。
第10课 画人物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研究,系统的认识人物头和身体比例关系及基本结构。
2、抓住人物的神态特征、姿势,画出一个个生动优美的人物形象。
3、培养学生对人物写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热爱生活、表现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人物各种姿态的表现,颈、腰、四肢关节等部分的弯曲变化。教具准备:各种姿态的人物图片、写生作品、铅笔、速写纸。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教师出示谜语:
有一种动物早晨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谜底:人)
2、欣赏作品,初步感知。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人物比例图,让学生说出头和身体的比例:成年人大约是站
七、坐
五、盘三半,十岁左右的孩子大约高于五个头。(提醒学生在写生时,重要的是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不要拘泥于比例关系。)看看自己带来的人物照片,进一步巩固头和身体的比例关系,并说出人物的结构。分为头部、躯干、上肢、下肢。欣赏大师和学生作品,说说自己喜欢哪一幅,为什么?研究这些人物画是用什么形式表现的,讨论总结:线造型人物,线面结合造型人物。
3、指导学生,绘画人物。
(1)、教师示范(请学生做模特)
a、大致确定人物的基本结构及比例关系。
b、根据动态特征,以较轻的笔触,简略勾出人物的形体结构。c、细心观察、用线肯定、注意轻重、虚实变化、深入描绘。
d、整理画面,注意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刻画一个形象生动的人物。(2)、分组写生
a、帮助各组摆好模特造型,或站、或坐、或蹲。
b、帮助学生选好写生人物的角度,可以从正、侧、俯仰等不同角度去观察写生。c.指导学生在注意人物比例结构的同时,重要的是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用笔肯定,画出大关系。
d.培养学生自信心,提高其造型能力,不要求面面俱到,力求画出形象生动的人。
4、展示作品,欣赏品析。
展示学生写生作品,并说说自己写生的感受,让大家猜一猜作者画的是谁,让学生推荐好的作品进行评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生人物画的热情
第四篇:二年级上美术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影子大王_湘美版
《影子大王》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增强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
2、初步接触依形想象并绘制的基本方法。过程与方法:
1、开展“影子”探秘。(认识形态变化)
2、组织“捉影”游戏。(认识人物轮廓)
3、想象完整形态,充分表现个性。
4、欣赏评价,从中获趣。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强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培养发展对形于色的想象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真组织学生开展“捉影”活动,认识理解形态的变化。难点:指导学生依形想象并绘画成图。
三、学法指导
1、室外造影游戏。(自由摆姿造型)
2、室内借形想象。(添画完形创作)
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1、课件展示谜语:你走他也走,你动他也动,就在脚下面,怎也抓不住。
2、板书课题:《影子大王》
(二)、影子探秘
1、通过观察、讲解了解影子产生的的条件。一切实在的物象在光的照射下才会产生出影子。
2、观察影子的变化。变化多端的组合姿势,变化出更有趣的影子。
影子的轮廓与物象的关系:单一的静止不动的物象影子外型与原物象形状相似。(例:静止不动的人、自行车等)。当有多个物象重叠或物象发生移动变化影子也会变化多端。
(三)、捉影游戏(8分)
1、室外操场。
观察人物、树等影子。思考:这些影子是怎么来的?
2、学习捉影方法。
你能用手捉住吗?怎样才能捉住呢?
3、小结。用画笔把影子的边缘画下来,就把影子捉住了。
(四)、学生创作、完成添画
1、集合学生观察影子,引导联想,它们像什么?(动物、大小壶等)
2、画出手的影子形状:随意的摆放
2、引导想象添画。
3、小结:大胆添画。(五)、欣赏评价
1、学生展示作品。
2、学生互评。
3、教师点评
七、教学反思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动。该课教学能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室外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个性,创设学生为主的自主学习情境。以游戏寓于教学中,使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悟,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主动性得到培养。该课主要把握两点:1.以生为本,师生互动。在新的教学理念、课程标准指导下,建立充满活力,室外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师生在这样的环境中,相互在游戏中,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此点为该课的一把握点。2.科技知识与趣味性相互融合。该课的又一把握,即将趣味性与自然科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在游戏中实践认知,在活动中发现、了解知识规律和特点,并引导学生运用各种表现形式进行创作,很好地达到了教学目的。
第五篇:五年级上美术教案-深浅变化湘美版(2014秋)
五年级上册第五课《深浅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掌握线条的变化,了解线的特性。
技能:在了解线的特性之后,正确的画出线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及体积塑造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显得两种最基本的控制方法。一种是通过手上用力的大小来控制线条的强弱另一种是通过线条的疏密来控制线条色调的强弱。
难点:如何正确运用线条的强弱和疏密关系来控制线条的色调变化。
一、教学过程
通过白板课件上课题字“深浅变化”,让学生仔细观察,可有啥特点。得出字的颜色是由深变浅的。
再观察一组排线的色调,大体来看也是由深变浅和有浅变深。
通过这种由深到浅或由浅到深的这种规律去观察范画《毕加索》身体每一个部位都有啥特点。可以看出每一个部位都是由深到浅有着颜色变化的。问学生,那么我们怎么才能画出这种深浅变化呢?在画这种线条之前,先请几位同学上黑板依次画出一种色块,要求第一位同学要用最大的力气画,画到自己认为最深为止,第二位同学要比第一位的钱,这样以此类推。最后呈现出一个由深到浅的变化色块。然后引出今天要学习的这种变化,深浅变化。板书课题。
问刚才的第一位和最后一位同学,画他那块色块的时候自己手上用力的大小。就发现,第一位同学用的力气大,画的色调就深,第二位同学用的力气大,画的色调就浅。
同学们用这种方法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画出一组色块变化来。教师巡视辅导。在画的过程中有没有同学发现,还有另外一种方法,将色调画重呢?提问.通过线条的疏密来画出颜色的深浅变化。第二种方法就是,线条疏的颜色浅,密的地方就颜色重。
看课件,区别记忆,力度大,颜色深,力度小,颜色浅。线条密,颜色深,线条疏,颜色浅。
学生练习,用这两种法方画一组色块,注意两种方法可以同时运用。教师辅导。看范画,长方体上的深浅变化。叫同学说出它上面深浅变化的方向,其余同学用箭头把它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表示出来。
四、课堂练习:
用这种方法,模仿老师范画,自己画出一个各个面有着深浅变化的长方体。小结:
本课我们学习了两种颜色变化的方法,提问。再总结出,一种是力度控制,另一种是疏密控制。
五、课后作业
练习画一个正方体和长方体组合的深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