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引领高职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共5篇]

时间:2019-05-15 02:41: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引领高职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引领高职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

第一篇:以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引领高职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孙 奥 唐 勇

【摘 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三个方面探讨如何以全国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引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并以教学实践对改革效果进行测定。【关键词】大赛 专业课程 改革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5C-0012-03近年来,全国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在高职院校的影响逐步扩大,尤其从2009年天津举办的全国高职职业技能大赛开始,全国高职职业技能大赛已经成为检阅高职院校教学效果的平台,同时也是职业教育向社会展示的舞台,大赛的价值取向对于职业教育转变发展方式是一种导向。作为国家级教学成果的交流平台,大赛的竞赛宗旨对于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是一种引领。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教育改革的引领是全方位的,既包括对教学内容改革的引领,也包括教学方法的引领,还包括教学评价的引领等,本文基于这三个方面,研究如何以全国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来引领高职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教学内容是教学效果的基础,是教学的生命线。教学内容选取的好,学生就能掌握专业的前沿知识,做到即学即用。反之一旦教学内容选取不当,即使学生将教师所教知识全部掌握,得到的也仅是一堆非前沿、非主流的知识或技能,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在未举办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之前,各学校自行确定教学内容,由于水平的差异,有些高职院校教师对前沿知识掌握不清,对专业的核心技能掌握不够,加之哪些专业技能是本专业的核心技能在不同的院校之间本来就存在争议,故一直以来,教学内容一直是高职院校热门的争执点。

(一)以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比赛内容作为专业课的基本教学内容

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命题是国家教育部委托第三方机构来进行的,第三方机构必须在命题前详细调研本专业的核心技能和前沿技能,调研对象既包括设备厂家,又包括政府部门和使用商家,还包括行业协会等,通过综合各方意见,才得出本专业核心技能和前沿技能,然后对这些技能进行分析和提取,整合成技能大赛的竞赛内容。如此详细的调研,由于多方原因,很多高职院校都办不到,同时,如此详细的调研得出本专业的核心技能和前沿技术,其准确度非常高,应该作为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中必须掌握的技能。

一般来说,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比赛内容代表本专业高职三年全部的重要教学内容,故如何将之分散到各个学期、各节课堂中,各高职院校则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源情况、实验条件等自行调整。

(二)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技术中加上对应的理论讲解

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主要是考察学生的技能,即动手能力,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想学好技能,对应的理论教学必不可少,没有理论作为基础,对技能的掌握始终只能停留在一个只知表面,不知原理的浅层次上。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首先将所有技能涉及的理论点全部罗列出来,再将这些理论按照科学的先修性来进行排序,对于理论点之间必须依靠的起牵线搭桥作用的理论也一并加进来,这样就形成了完整的理论知识脉络。

当前,在有些高职院校中,对于讲多少理论知识够用,讲哪些理论知识有用这些问题一直琢磨不清。现在,可以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为纲领,涉及的理论要讲,理论点之间需要串联的理论点也要讲,这些理论需要重点讲,对于其它的理论知识,则可以适当降低要求。

(三)增加学院大环境的特色专业知识

尽管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比赛内容能代表本专业的重点内容和前沿内容,但并不代表本专业的全部专业内容,职业院校可以此为基础,但不能以此为全部,否则全国所有高职院校又会出现“千校一面”的情形。当前我国的高职院校都在强调特色,如何走出特色是所有高职院校必须思考的问题。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选定必须要与学校的大环境相结合,必须要增加学院的特色内容,再将这些特色内容与大赛内容相融合,形成完整的教学内容,这样,既不失特色,又不走“偏门”。

二、教学方式的改革

教学方式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对于不同的授课内容应采取不同的授课方式,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参赛内容就注定了高职院校教师必须采取与之对应的教学方式,如继续沿用以前的教学方式,则教学效果不会达到预期目标。

(一)真正以学生为主体

当前,在我国的高职院校中,以学生为主体已经“喊”了很多年,但目前,什么是以学生为主体,很多教师在认识上有偏差。笔者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同时对30位不同年龄、不同职业院校的高职教师发放调查问卷。调查显示,有部分教师认为将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还有些教师认为以学生为主体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想学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其实所谓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强调在培养学生过程中给学生自主权,注重发展学生鲜明的个性,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激发其展示自己才能的欲望,进而发挥其潜力。

高职教师进入课堂之前,务必要树立一个观念,高职职业技能大赛的参赛对象是学生,而非教师,所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高职教师必须树立的最基本的观念。要想培养学生出色的技能,首先要保证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各项教学任务中,并且不断启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和进步。

(二)采取搭手脚架的引导方式

所谓搭手脚架就是构建教学情境,在课堂设计时就应该全局考虑如何引导学生,并最终取得良好的意义构建。在搭手脚架时主要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搭好的整个手脚架是基于本次上课的核心教学任务,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爬完整个手脚架时,已经掌握了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二是必须按照最近区域理论搭建。所谓最近理论区域就是在学生已经掌握的理论区域上再划出最近的学习区域,这样既能保证学习到新的知识,又能避免学生因学习内容间隔长而不能接受。三是搭建的手脚架必须给学生留有一定的创新空间。搭建的手脚架不能太密,要留有一定的空间给学生自己去思考,同时也给学生留下创新的空间。

(三)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料,让学生“现炒现卖” 在全国的职业技能大赛规程中明确有一条,学习必须依据文档掌握最新的技能,“现炒现卖”。这是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对参赛者的要求,同时也是对高职院校教学的要求。一位不会自学的学生,只能用“潜力有限”来形容。

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该考虑到各个教学环节,尤其是实验实训环节。教师务必清楚实验的每一步,以及需要涉及的知识,难于理解的知识,教师需要花费时间讲解,而对于一些规则性的知识,教师只需要提供相应的文档以及出现问题后的排错方案即可。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遇到问题就会去查阅文档,要想找出并排除错误就必须研究排错方案,长期如此,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学水平,还能养成良好的文档查阅习惯。

(四)设定讨论教学环节

讨论是促使学生进步最快的一种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潜力,并且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相互学习。在以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为纲领的教学中,学习内容难度大、专业技能前沿性强,学生必然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一群学习能力不一的学生中,必然会出现有同学能掌握而有同学不能掌握的局面,给学生搭建一个讨论的平台,学生就会相互学习,吸取别人的经验和教训。

设定教学环节需要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很多情况下,学生思想的碰撞会产生很多新的“火花”,这些“火花”和问题在学生不能自行解决的情况下,将直面指向教师,有些疑问很多是教师未曾想到的,故需要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以解答学生的疑问。

三、教学评价的改革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工作的测量、分析和评定。它以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师、学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备、教学场地和时间等因素有机组合的过程和结果为评价对象,是对教学活动的整体功能所作的评价。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其评价方式也出现了多样化,不再是单纯地对学生进行考核,也不仅限于笔试,或者笔试+机试。在很多理工科专业,项目考核成为当前最流行的考核方式。在当前的项目考核中,也存在诸多问题,2011~2012年,作者曾经对多所高职院校进行调研,发现很多项目考核的方式是布置一个项目给学生,限定作品上交时间,然后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定,以此代替教学评价。类似的项目考核存在两个不足:一是真实性不能保证。二是学生未在封闭的环境中解决相应的问题。以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为纲,采取的教学评价应该类似于竞赛。(1)考评时间:连续一段时间,比如封闭的四小时或者八小时。(2)考核的对象:学生团队,而非单个学生。(3)考核的方式:项目考核,现场动手、现场验收、及时讲评。(4)教师应该纳入考核范围,应将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教师的教学效果关联起来,以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四、效果分析

2014年1月,作者对不同年级、同一专业、同一课程、采用不同教学方法的教学班级的教学效果进行了统计:2010~2011年采取了项目教学法,2012~2013年采取以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改革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效果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为了不失一般性,特将改革前两年和改革后两年的教学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见表1)。

从分析统计表中可以看出,自从开展以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为纲的教学改革以来,学生的整体知识掌握程度表现良好,期末考试的平均分直接从71分左右提高到82分左右,平均分数提高了近10分。

从期末考试最低分来看,即使是班级中对学习最不感兴趣的同学,在改革后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分数直接提高了30分左右,这主要得益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从教师评学的角度来看(所谓教师评学,就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满意度提高了,说明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纪律有所好转。

从学生评教的角度来看(所谓学生评教,就是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生对教师上课的满意度也提高了,说(下转第36页)(上接第13页)明教师采取职业大赛的教学方法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从学生自评一栏看来,学生自评分数提高,说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满意度提高,这主要得益于改革后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更加能够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学到了真正实用的知识。

总之,全国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是我国高职教育在新时期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已经成为了高职教育的品牌,其影响力大而深远。国家举办的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在竞赛内容、竞赛方式、考核方式等多方面都给予了详细的调研和论证,其竞赛内容、竞赛形式、考核方式等都可以被广大高职院校借鉴,通过作者的研究与实践,以全国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来引领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改革是可行的,效果也是令人满意的。【参考文献】 [1]靳润成.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思考[J].教育研究,2011(9)[2]徐萱春.对高校“以学生为主体”的办学理念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8(4)[3]唐勇.建构主义理论下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研究[J].广西教育,2013(15)[4]彭阳华,周平.支架式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外国语文,2011(12)[5]王淑慧.多元化教学评价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2013JGZ193)【作者简介】孙 奥(1986-),女,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唐 勇(1981-),男,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信息化处理及应用,高等职业教育。

第二篇:以技能大赛为引领的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以技能大赛为引领的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业技能大赛受到政府、学校、企业及社会的高度关注,能真实反映学生技能实践操作水平,同时也检验校方各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成果。本文通过归纳工程算量项目比赛内容与评分标准,结合江苏省职业技能大赛现状,查找常规教学中显露出来的问题,从工程造价专业课程建设、常规教学改革、实践技能水平提升三大方面分析技能大赛对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改革方向的引领作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改革效果。

[关键词]技能大赛;工程造价;教学改革

前言

自2008年教育部正式提出开展职业院校专业技能竞赛以来,技能大赛受到政府、学校、企业及社会的高度关注。《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2010-2020年)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通过建立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制度,选拔并培养一批技能标兵。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引领,推广职业教育及训练、促进技术人员及培训人员的经验交流、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激励年轻人参与竞争,达成国内外专业人士的共识。因此,企业将技能大赛作为选拔技术人才需求的平台,学校也把参加技能大赛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到教改方案中去。

我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从2008年开始,一直积极参加省、市职业技能大赛。技能大赛不仅能体现了学校工程造价专业的师资力量,也检验了专业课程的教学成果与质量,同时帮助学生提高了实践技能水平。本文通过归纳工程算量项目比赛内容与评分标准,结合江苏省职业技能大赛现状,查找常规教学中显露出来的问题,从工程造价专业课程建设、常规教学改革、实践技能水平提升三大方面,分析职业技能大赛对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改革方向的引领作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改革效果。

一、江苏省职业技能大赛工程算量项目比赛内容及现状

工程算量项目比赛内容(见表1)

理论知识比赛采用计算机答题方式进行,由大赛组委会负责题库建设,从题库中抽取竞赛题。根据工程图纸和竞赛任务,操作技能比赛需要分手算和电算两项完成。工程量计算的考试任务很多,加上技能大赛的图纸为贴近实际工程,相对比较复杂,而算量规则又是最新实施的2013清单规范,条款繁多,需要非常熟悉规范,手工算量时间300分钟远远不够。这既是检测学生制图识图的能力,也考核学生手算电算的速度和精确度。

职业技能大赛主要根据行业需求来考核学生的实践技能,同时,也是一个展示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平台。技能大赛在近几年举办得比较成功,有效促进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课程改革、师资力量的加强、实践能力的提升,但也有弊端,例如学生参赛人数普遍较少、学校为比赛而突击选拔辅导培训,严重影响了平时的常规教学。由此可见,技能大赛将如何引领对于课程教学改革的导向性,成为当前重要课题之一。

二、技能大赛对工程造价专业课程建设的引领作用

技能大赛的工程算量项目比赛内容既反映了造价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又符合实际工程预决算的要求。技能大赛的项目设置对现行教材加以改革,促进了工程造价专业课程开发的项目教学实践,并起到示范教学的作用。每年职业技能大赛竞赛试题都是专家从近几年框架结构工程中选取而来,贴近实际,更能零距离接触行业发展的前沿技术。为了在职业大赛中取得好成绩,必须先从工程造价专业课程建设方面进行有效改革。因此,建设课程体系、编制校本教材、完善实训基地设施成为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一)建设课程体系

根据大赛工程算量项目的要求,参照竞赛规则和评分标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企业调研为基础,对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构,优化课程结构(见表2),明确课程目标,提炼专业核心能力,确定专业核心课程,并制定与技能大赛工程算量项目相对接的课程标准。

许多院校造价专业核心课程设置缺乏具体的行业性要求,仍存在重视知识的理论性,忽略理论知识与具体算量任务的联系性。经过几届大赛,我专业又充分对用人单位市场调研,进行分析、梳理。结合大赛,针对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对课时和教学实施进行了适当调整,如调整清单编制的课时量,不再平均分配,增加实践教学课时,有效提高手工算量和软件算量的速度。依托于职业技能大赛,我院校将工程造价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设置两门,分别为《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编制》和《软件算量》。这两门核心课程安排在最后一个学年学习,衔接紧凑,适合教学的连贯性,兼顾技能大赛的时间,通过系统教学,逐步掌握工程造价基本技能,形成层层递进的教学模式,其中计量以手算为先,进而完成电算教学。同时建议学校开发新的课程《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以强化培训学生的钢筋识图能力,拓宽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编制校本教材

按照技能大赛项目设置的要求和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根据我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学习现状,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对相关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和整合,拓展合作企业,共同编制校本教材。

目前,江苏省职业技能大赛工程算量项目采用建筑市场最常见的三到四层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工程图纸。依据大赛项目,按照实际工程项目的操作流程,分解实训任务,并打破原有知识结构,紧紧围绕实训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取和组织知识点。具体围绕着土方开挖、基础工程、主体工程、楼地面工程、屋面工程等工程内容,设立各项实训任务,编制配套的校本教材样本,教学过程也以完成各项任务为目的展开教学。

(三)完善实训基地设施

通过技能大赛的比赛项目与要求,极大程度地促进了实训基地设施的建设与配套预算软件的完善。实训条件较好的院校往往能在大赛中取得好成绩,并且让教师和学生进行仿真练习,模拟真实就业环境。目前,多数院校由于资金问题导致严重缺乏校内工程算量方面的实训设施设备和足够的软件配备。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某一工程量计算内容的理解,增大了教师教学的难度。往往有些学校为了应付比赛,就只配备参加比赛人员的实训设备和软件来突击训练。然而大赛对设备有较高的要求,促进了学校在训练设备上的投入使得实训场地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因此,各大院校的实训建设的采购与使用需要有一套很好的运行机制,从而保证实训中心的运行管理有效。

当然,要想在职业技能大赛中取得好成绩,还要借助于企业来共同训练,发挥实训基地共享机制以及依赖企业同建校外实训基地。为适应市场对造价人才的职业要求,我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建设仿真教学平台,与广联达公司合作,创建了工程造价电算化实训室,有利于学生学习计量计价。

三、技能大赛对工程造价专业常规教学改革的引领作用

随着技能大赛的深入,在开展技能比赛训练时往往会与常规教学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一方面学校参加技能比赛的规模逐渐扩大,出现了与常规教学争用设备的现象。另一方面技能大赛使得专业技能突出的教师将大量的时间投身于指导训练中,常规教学投入的精力势必削弱。因而,将技能大赛的项目、规范要求与常规教学有机融合,以大赛为引领进一步对工程造价专业进行教学改革。

(一)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只会让学生强记计算规则,脱离了理论实践,使学生在参赛时常常很难快速适应,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如学生很难理解墙体工程量计算,钢筋算量等。按照大赛的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学资源等教学手段,充分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学实施则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现场教学法、竞赛模拟法等各种先进教学方法,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真正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

(二)设计与实施项目教学

技能大赛项目如何设置取决于工程算量岗位对完成的工作任务的实际需求。大赛任务主要按照岗位指定的工作任务进行要求,详细介绍了竞赛范围、类型、流程及比重。授课教师应以技能大赛内容为核心,选取有价值的教学内容,更新以往的教学方法,及时总结大赛要求和标准,归纳为项目教学的内容,从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将理论知识融合在实际问题和项目教学中,不断补充和完善项目课程教学。

项目教学一般以学生为主体,项目实施中及完成后还要不断地对成果进行评价,以保证学习目标的真正实现和提高项目教学的实效。因此,我们应当重视项目教学设计与实施。项目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模拟造价员岗位实践的仿真训练,培养学生编制工程量清单的工作能力,突出其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项目教学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

四、技能大赛对实践技能水平提升的引领作用

技能大赛比的不仅仅是学生的成绩,还有学校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除此以外,在技能大赛比赛组也增加了教师组,让教师单独比拼其技能,更能激励教师自我提升,加强专业人才师资力量。

(一)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

作为工程造价专业教师,不仅需要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更要提升算量实践教学能力。首先,备战技能大赛的过程中,可让教师开阔视野,接触到工程中比较难算的部分,运用快速计算方法和技巧,不断熟悉计算规则,跟上新规范的步伐。其次,将大赛的命题转换成学习任务,按大赛的标准进行教学活动,并以此评价学习质量的好坏,以赛促学。再次,技能大赛还有利于教师同行之间交流比较,开拓眼界,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学校还要特聘工程算量方面的企业专家,对学校的教学工作进行指导,并带领学生到企业基地参观,将工程的各个部位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增强空间想象力,理解工程图纸,指出学生计量计价的不足,与专业教师共同探讨,组建一支优势互补的教学团队。

(二)加强激励机制建设

为了进一步调动高职院校参加全国、全省教育教学及技能竞赛的积极性,强化师生职业技能和创新素质培养,我市教育局对获奖选手和学校给予奖励,这样让更多的教师、学生参与其中,不断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发展能力。学校更要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和考核制度,利用增加课时费、获得名次的发放津贴、职称评比优先、外出培训等多项措施激励教师乐于参加或指导技能大赛,并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积累现场工作经验,达到提升教师企业实践能力和提高工程造价教学水平的目的。

五、改革成效

经过一系列的课程教学改革后,我院校近?啄暝谑 ⑹兄耙导寄艽笕?中均取得优异成绩。工程造价教师为备战大赛,一直在不断地自主学习造价专业前沿知识,同时学校也为教师提供了多次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提升了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教师才能更好推进教学改革的实施,提高专业教学效果。

在顶岗见习期间,凡参加过技能大赛的学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重视,并反馈我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达到了招聘一个熟练预算员的水平。除此以外,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就业上岗后,能熟练地运用广联达、鲁班等工程造价软件进行工程量清单的编制,以及从事工程预决算工作。教学改革成效显著。

结束语

职业技能大赛的开展推动了职业教育的进程,发挥了对建设课程体系、编制校本教材、完善实训基地设施、改进教学方法、设计与实施项目教学、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强激励机制建设等方面的引领作用,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对接,以促进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改革的快速发展。

第三篇:以技能大赛为引领搞好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

以技能大赛为引领搞好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摘要:技能大赛的成绩逐步成为一所职业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水准,如何以大赛为引领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将大赛纳入正常的教学培训体系中来,不断调整教学计划和内容,搞好教学方式与方法改革,加强校企合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我们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遇到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关键词:技能大赛教学改革 校企合作 师资队伍

中图分类号:G718.3文献标识码:A

“普教有高考,职教有大赛”,职业技能大赛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大促进作用,是展示职业教育成果,进行经验交流,提高技能水平的重要平台,技能大赛的成绩逐步成为一所职业学校办学好坏的重要标志。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各个职业学校为了取得一个良好的成绩,往往把大赛看成是一个突击性、临时性的工作,功利化倾向严重,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把资金集中投入在几个学生的身上,推行“精英教育”,师资、设备等教学资源不计成本向参赛学生倾斜。把大赛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体系,以赛代考、以赛代学,没有把大赛纳入到正常的教学培训中,严重背离了职业教育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向。因此,我们必须打破技能大赛这种应赛教育体系, 以技能大赛为引领,加强教学实践课程体系改革,开展一体化教学,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使大赛真正成为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推手。

一、职业技能大赛的内涵引领了职业学校教学改革方向

技能大赛自2007开赛以来,比赛内容从一个掌握基本技能要求开始,逐渐向企业生产靠拢,比赛项目内容紧扣企业的生产实际情况,贴近行业先进的发展技术;比赛规程和赛场规程贴近企业生产岗位规范,强调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技能大赛已经成为职业学校改革的方向标。通过大赛拓展了学生视野,丰富了知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大赛对人才的评价和选拔起到了一种制度性和引领性的作用。随着技能大赛的常态化、制度化、企业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必须适应大赛要求,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不断探索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法,大力开展专业课程改革,以技能大赛为重要载体,以赛促练,使课程改革和教学模式改革与技能大赛实行直接对接,使课程改革更好地服务于技能大赛。

二、认真研究和分析国家职业技能大赛规程和内容,将大赛要求纳入教学培训体系中来比赛规程和内容代表了行业和企业的发展趋势,以及新技术的应用,而职业教育是为企业培养一线技能型人才。因此,将技能大赛的规程和内容纳入到教学培训体系中来,有利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有利于加强学生的技能培养。

1、详细研究技能大赛规程和内涵,指导教学改革

技能大赛规程是基于专业基础和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以及企业岗位能力要求而设计的,它体现企业、行业一线现代生产工艺,同时还体现了企业文化、文明生产、安全生产的规范要求。在整个比赛过程中,由于企业的参与,他们派出了既懂得生产实际,又懂得一定教育教学理念的专业人员参加命制比赛题目和评分标准,代表着企业生产实际和技术发展动态。而比赛项目和评分细则正是专业未来培养学生的能力目标和考核标准。为了深刻领会大赛的内涵,我们成立了专家指导委员会,由来自企业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社会上的专家学者。针对不同工种的比赛规程我们分别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从命题的指导思想、比赛的内容和比赛规则等,结合企业生产实际情况,归纳出系列知识、技能要点和评分标准,然后整理成系列项目课程标准,这些标准正是指导专业课程改革的依据。例如在数控铣的技能大赛规程中强调:基本技能、综合技能,强调精度保证与效率优先的有机结合,注重细节,注重工艺能力

考核,体现工艺制作中的创造性。强调零件典型要素的快捷加工,自动编程的熟练使用,装

夹方式的选择与快速装夹,工艺综合能力与整体性考虑,零件的精度保证与配合保证等等。

针对这些要求,结合企业实际生产情况我们整理出数控铣编程与加工技术项目训练的课程标

准。

2、以课程标准为主线,不断调整教学计划和内容

根据课程标准,我们调整专业教学计划和大纲。通过对职业技能大赛项目分析归纳总结,梳

理出理论知识和实践要求,适度调整专业课程的设置,根据技能大赛内容和标准对原有教学

内容进行简化、提炼、转化为实施性教学项目。做到不仅要强化学生基本技能和职业技能,还要培养学生具备较高的拓展技能,更应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例如我校数控专业教学计划一般每两年都要调整一次。在调整中我们通过对职业技能大赛规

程和内容的分析,结合企业发展需求、岗位规范和标准,加强了专业基础课程的整合。有针

对性地加强专业基础课中制图、液压和测量等内容,采用“精简、压缩、增加、综合”的方法。

精简重复交叉的内容,压缩不必要的内容,增加与技能大赛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训练。整

个教学计划分基础模块、专业课模块(专业技能课程:理论与实践,又分必修模块、选修模

块)、综合模块、企业专项模块、顶岗实习模块、学生考证考级模块。在专业模块中,我们

不断调整技能训练项目的内容,把技能大赛的内容要求分解到不同的项目训练中;同时,在项目的设置过程中,又把大赛所需要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分解到不同的模块和项目中,并且把

企业的标准和规范纳入其中,整个训练按照生产一个产品的要求来实施,只有合格的“产品”,而没有分数的高低。这样一来,技能大赛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形成了稳定的顺序结

构,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完成不同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学习,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技能大赛与专

业技能训练体系,3、搞好教学方式与方法改革,积极开展一体化教学

技能大赛重在实践技能,因此在教学方式上,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模式,实现从遵从教科书的被动学习到指向职业行动自主学习的转变,从

单纯的知识技能学习到综合知识和复合技能学习的转变。建立起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

合、以技能训练为主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

在教学方法上,要广泛采用项目式、情境式、案例式教学方法,着力形成以项目教学法为主

要特点的新的教学体系,把生产方式、岗位标准、比赛规程物化到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途

径,让学生深刻体会完整的工作情境和工作过程,并通过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来实现知识

和技能的关联。在教学组织形式上,采用小组学习、合作学习和实践学习。为了提高项目教

学效果,我们加强了一体化教学,使课堂教学转向车间,教师车间教室完成了必要的理论知

识讲解之后,进行项目实训。课堂搬到车间后,做到了车间教室一体化,理论教师和实训指

导教师一体化,时间和空间一体化。教师不但能够进行理论指导,而且还能对学生操作进行

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为了保证一体化教学的顺利实施,我校建设了机械加工车

间、焊接车间、数控车间、机电车间、汽修车间和模具车间,整个教学安排车间,边讲边练,效果明显。为了提高训练效果,开发了以工作任务为主体的模块化项目教材。

三、加强校企合作,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要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行业和企业发展急需的人才,必须加强职业学校与他们的联系,联合办学,合作培养,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机制。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密切校企关系用企业标准引领技能大赛标准,实现教学与职业岗位需求的对接。企业人员参与评判,可以及时发现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了使技能大赛环境更加贴近企业生产环境,我们按照企业提供的企业一线题目、企

业标准、企业评判规则进行操作,指导教师也是按照企业的全部规则进行指导,学生用的是

生产设备,加工的是真产品,用企业真标准进行评价。近年来我校在大赛的综合训练中,根据比赛的工种不同,我们聘请了当地知名企业岗位技术能手进行指导。如制冷比赛工种,我们聘请了海尔冰箱负责生产的工程师进行指导,特别是按照企业的标准进行走管和焊接,实用性强;焊接比赛,我们聘请了南车集团青岛客车集团公司的一线技术能手进行指导,完全按照动车的焊接标准进行训练;再如我们的数控比赛,我们聘请了海信模具公司的技术工人进行指导,整个工艺按照企业的要求进行设计,加工参数选择合理,加工完全按照图纸要求进行的,一个尺寸达不到要求就为废品,提高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通过校企合作培养,我校学生在近几年参加青岛市、山东省和全国大赛中取得了一、二、三等奖的好成绩。同时,通过合作,学校及时了解就业市场职业岗位和岗位群的变化,以行业技术标准引领职业学校教育,进一步推进学生职业能力与企业岗位要求的“零距离”。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要想在职业技能大赛和教学改革中取得理想的效果,必须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师直接参与和指导学生参与技能大赛,必须全面掌握行业和企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需求及相关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为教师们设计了提高技能三部曲:对于新进的教师采取了校本技能培训和参加青岛市、山东省和全国组织的教师培训班,学习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通过学习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考取相应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对于毕业了几年的教师分批进行下场锻炼,掌握企业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加工工艺、设备操作技能、岗位规范和企业文化等,提高实践能力,当他们回到课堂之后,能够把企业生产要求带到教学培训之中;对于有了一定企业生产经验的教师学校安排他们到车间进行生产加工,对外承揽加工任务,进一步提高其实践技能,让教师在生产中成长,全面掌握产品的加工要求,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职业技能大赛作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新兴产物,把大赛纳入到正常的教学培训中来,以大赛引领搞好当前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任邢晖.充分认识职业技能大赛的功能价值.中国教育报[N], 2008-6-25(9).[2] 彭年敏.对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热的辩证思考.职业教育研究[J].2010(4).[3]办好职业教育为什么靠工学结合 中国工程教育网

[4] 谈松华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中国教育报》2010年3月25第6版

第四篇:以技能大赛为引领搞好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

以技能大赛为引领搞好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

摘要:技能大赛的成绩逐步成为一所职业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水准,如何以大赛为引领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将大赛纳入正常的教学培训体系中来,不断调整教学计划和内容,搞好教学方式与方法改革,加强校企合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我们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遇到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关键词:技能大赛

教学改革 校企合作 师资队伍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A

“普教有高考,职教有大赛”,职业技能大赛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大促进作用,是展示职业教育成果,进行经验交流,提高技能水平的重要平台,技能大赛的成绩逐步成为一所职业学校办学好坏的重要标志。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各个职业学校为了取得一个良好的成绩,往往把大赛看成是一个突击性、临时性的工作,功利化倾向严重,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把资金集中投入在几个学生的身上,推行“精英教育”,师资、设备等教学资源不计成本向参赛学生倾斜。把大赛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体系,以赛代考、以赛代学,没有把大赛纳入到正常的教学培训中,严重背离了职业教育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向。因此,我们必须打破技能大赛这种应赛教育体系, 以技能大赛为引领,加强教学实践课程体系改革,开展一体化教学,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使大赛真正成为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推手。

一、职业技能大赛的内涵引领了职业学校教学改革方向

技能大赛自2007开赛以来,比赛内容从一个掌握基本技能要求开始,逐渐向企业生产靠拢,比赛项目内容紧扣企业的生产实际情况,贴近行业先进的发展技术;比赛规程和赛场规程贴近企业生产岗位规范,强调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技能大赛已经成为职业学校改革的方向标。通过大赛拓展了学生视野,丰富了知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大赛对人才的评价和选拔起到了一种制度性和引领性的作用。

随着技能大赛的常态化、制度化、企业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必须适应大赛要求,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不断探索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法,大力开展专业课程改革,以技能大赛为重要载体,以赛促练,使课程改革和教学模式改革与技能大赛实行直接对接,使课程改革更好地服务于技能大赛。

二、认真研究和分析国家职业技能大赛规程和内容,将大赛要求纳入教学培训体系中来

比赛规程和内容代表了行业和企业的发展趋势,以及新技术的应用,而职业教育是为企业培养一线技能型人才。因此,将技能大赛的规程和内容纳入到教学培训体系中来,有利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有利于加强学生的技能培养。

1、详细研究技能大赛规程和内涵,指导教学改革

技能大赛规程是基于专业基础和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以及企业岗位能力要求而设计的,它体现企业、行业一线现代生产工艺,同时还体现了企业文化、文明生产、安全生产的规范要求。在整个比赛过程中,由于企业的参与,他们派出了既懂得生产实际,又懂得一定教育教学理念的专业人员参加命制比赛题目和评分标准,代表着企业生产实际和技术发展动态。而比赛项目和评分细则正是专业未来培养学生的能力目标和考核标准。为了深刻领会大赛的内涵,我们成立了专家指导委员会,由来自企业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社会上的专家学者。针对不同工种的比赛规程我们分别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从命题的指导思想、比赛的内容和比赛规则等,结合企业生产实际情况,归纳出系列知识、技能要点和评分标准,然后整理成系列项目课程标准,这些标准正是指导专业课程改革的依据。例如在数控铣的技能大赛规程中强调:基本技能、综合技能,强调精度保证与效率优先的有机结合,注重细节,注重工艺能力考核,体现工艺制作中的创造性。强调零件典型要素的快捷加工,自动编程的熟练使用,装夹方式的选择与快速装夹,工艺综合能力与整体性考虑,零件的精度保证与配合保证等等。针对这些要求,结合企业实际生产情况我们整理出数控铣编程与加工技术项目训练的课程标准。

2、以课程标准为主线,不断调整教学计划和内容

根据课程标准,我们调整专业教学计划和大纲。通过对职业技能大赛项目分析归纳总结,梳理出理论知识和实践要求,适度调整专业课程的设置,根据技能大赛内容和标准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简化、提炼、转化为实施性教学项目。做到不仅要强化学生基本技能和职业技能,还要培养学生具备较高的拓展技能,更应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例如我校数控专业教学计划一般每两年都要调整一次。在调整中我们通过对职业技能大赛规程和内容的分析,结合企业发展需求、岗位规范和标准,加强了专业基础课程的整合。有针对性地加强专业基础课中制图、液压和测量等内容,采用“精简、压缩、增加、综合”的方法。精简重复交叉的内容,压缩不必要的内容,增加与技能大赛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训练。整个教学计划分基础模块、专业课模块(专业技能课程:理论与实践,又分必修模块、选修模块)、综合模块、企业专项模块、顶岗实习模块、学生考证考级模块。在专业模块中,我们不断调整技能训练项目的内容,把技能大赛的内容要求分解到不同的项目训练中;同时,在项目的设置过程中,又把大赛所需要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分解到不同的模块和项目中,并且把企业的标准和规范纳入其中,整个训练按照生产一个产品的要求来实施,只有合格的“产品”,而没有分数的高低。这样一来,技能大赛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形成了稳定的顺序结构,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完成不同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学习,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技能大赛与专业技能训练体系,3、搞好教学方式与方法改革,积极开展一体化教学

技能大赛重在实践技能,因此在教学方式上,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模式,实现从遵从教科书的被动学习到指向职业行动自主学习的转变,从单纯的知识技能学习到综合知识和复合技能学习的转变。建立起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以技能训练为主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

在教学方法上,要广泛采用项目式、情境式、案例式教学方法,着力形成以项目教学法为主要特点的新的教学体系,把生产方式、岗位标准、比赛规程物化到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深刻体会完整的工作情境和工作过程,并通过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来实现知识和技能的关联。在教学组织形式上,采用小组学习、合作学习和实践学习。为了提高项目教学效果,我们加强了一体化教学,使课堂教学转向车间,教师车间教室完成了必要的理论知识讲解之后,进行项目实训。课堂搬到车间后,做到了车间教室一体化,理论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一体化,时间和空间一体化。教师不但能够进行理论指导,而且还能对学生操作进行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为了保证一体化教学的顺利实施,我校建设了机械加工车间、焊接车间、数控车间、机电车间、汽修车间和模具车间,整个教学安排车间,边讲边练,效果明显。为了提高训练效果,开发了以工作任务为主体的模块化项目教材。

三、加强校企合作,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要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行业和企业发展急需的人才,必须加强职业学校与他们的联系,联合办学,合作培养,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机制。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密切校企关系用企业标准引领技能大赛标准,实现教学与职业岗位需求的对接。企业人员参与评判,可以及时发现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了使技能大赛环境更加贴近企业生产环境,我们按照企业提供的企业一线题目、企业标准、企业评判规则进行操作,指导教师也是按照企业的全部规则进行指导,学生用的是生产设备,加工的是真产品,用企业真标准进行评价。近年来我校在大赛的综合训练中,根据比赛的工种不同,我们聘请了当地知名企业岗位技术能手进行指导。如制冷比赛工种,我们聘请了海尔冰箱负责生产的工程师进行指导,特别是按照企业的标准进行走管和焊接,实用性强;焊接比赛,我们聘请了南车集团青岛客车集团公司的一线技术能手进行指导,完全按照动车的焊接标准进行训练;再如我们的数控比赛,我们聘请了海信模具公司的技术工人进行指导,整个工艺按照企业的要求进行设计,加工参数选择合理,加工完全按照图纸要求进行的,一个尺寸达不到要求就为废品,提高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通过校企合作培养,我校学生在近几年参加青岛市、山东省和全国大赛中取得了一、二、三等奖的好成绩。同时,通过合作,学校及时了解就业市场职业岗位和岗位群的变化,以行业技术标准引领职业学校教育,进一步推进学生职业能力与企业岗位要求的“零距离”。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要想在职业技能大赛和教学改革中取得理想的效果,必须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师直接参与和指导学生参与技能大赛,必须全面掌握行业和企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需求及相关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为教师们设计了提高技能三部曲:对于新进的教师采取了校本技能培训和参加青岛市、山东省和全国组织的教师培训班,学习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通过学习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考取相应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对于毕业了几年的教师分批进行下场锻炼,掌握企业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加工工艺、设备操作技能、岗位规范和企业文化等,提高实践能力,当他们回到课堂之后,能够把企业生产要求带到教学培训之中;对于有了一定企业生产经验的教师学校安排他们到车间进行生产加工,对外承揽加工任务,进一步提高其实践技能,让教师在生产中成长,全面掌握产品的加工要求,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综上所述,职业技能大赛作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新兴产物,把大赛纳入到正常的教学培训中来,以大赛引领搞好当前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任邢晖.充分认识职业技能大赛的功能价值.中国教育报[N], 2008-6-25(9).[2] 彭年敏.对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热的辩证思考.职业教育研究[J].2010(4).[3]办好职业教育为什么靠工学结合 中国工程教育网

[4] 谈松华

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中国教育报》2010年3月25第6版

第五篇: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优化设计研究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优化设计研究 论文摘 要: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在教学体系系统性设计方面存在较大不足。SOLO分类理论以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为主线,以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为考核对象,实现了教学设计的整体性,思路清晰、简捷明了。为此,旅游管理专业基于SOLO分类理论进行了专业整体课程优化设计,对本专业的21种可观察学习成果进行分类,根据认知规律进行排序,获得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三个学年的课程和实践教学整体设计方案。

2011年3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十一五”教育改革发展及“十二五”教育工作召开新闻发布会,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在会上表示,201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6.5%,到2015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36%,接近中等发达国家平均水体育论文发表/tylwfabiao/平。如此大量的学生走入社会,各高校当务之急是专业建设,课程优化设计是专业建设的重中之重。

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需要系统性改革旅游管理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各开设院校普遍存在教学设置偏差、教学方法落后的现象。

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在旅游企业如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景点等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从事接待、服务与基础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要达到此目标,高职旅游专业毕业生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及合理的知识结构,如具有较广阔的历史、地理、园林、建筑、植物、民俗、宗教等方面的知识素养,以及能够掌握旅游基本理论和旅游业经营管理的基础知识。但以上两方面都需要学生内化后通过一定的实践才能显现出价值来,其隐性存在的特点致使学习效果评价障碍重重。有些学校进行了PBL教学改革或项目化教学改革,这些大胆尝试的目的是打破旧有的知识体系教学设计,将目光转向能力培养,逐步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知识传授型教育向能力训练型教育的转变。他们的积极探索意义重大,正确引导了高职旅游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但是,这些教学方法在单独的模块化教学方面优势突出,而在整体教学体系系统性设计方面略显不足。

二、SOLO分类理论指导下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优化设计

(一)SOLO分类理论主旨思想SOLO是Structure of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的缩写,译为“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此理论更加注重整个教学的系统设计。它以可观察的学习成果作为为教学和考核对象,将学习成果按性质不同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学习一门新学科时首先获得的分离的、互不相关的教学内容,其加总后形成量变。量变进一步深入之后,质变发生了,所学的内容相互联系起来,构成一个连贯、一致的整体,此类学习成果为第二类。当学生的思维建立起抽象体系后,就可以解决以前从未遇到的新问题,此类学习成果为第三类。以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为主线,即简单到复杂、量变到质变、表面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因此形成了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由于此分类理论,以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为考核对象,以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学习成果的循序渐进培养为教学设计思路,使专业教学整体设计更具系统性。为此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计进行了SOLO分类理论指导下的课程改革尝试。

(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优化设计思路医学论文发表/yxlwfabiao/课程优化设计焦点在于对各种教学资源的重新构建和组合,包括学生“学什么”和“怎么学”两个向量,目的是使教学质量不偏移。为此课程设计步骤分为三步,一是找到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即学什么,这部分内容主要通过深入的企业调研来完成;二是对学习成果进行类别定义。定义原则为:分离的、互不相关的教学成果定义为第一类学习成果;相互联系的、连贯的、一致的整体教学成果定义为第二类;抽象思维后可以解决以前从未遇到的新问题的教学成果定义为第三类。第三步是根据认知规律调整教学顺序,即怎么学,调整顺序的原则如下: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循序渐进。

下载以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引领高职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引领高职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