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3单元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案1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案
课程标准分析
本课的课标要求是: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为了克服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采取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政策,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罗斯福新政具有开创性意义,为二战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树立了典范。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在初中教材讲过,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基础。但由于初中时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基本史实,对大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其影响、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及对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济产生的影响等方面的认识比较肤浅,需在学习本课时进行深入探究。学习研究本课对认识当前金融危机有一定现实意义,学生有探究的渴望和兴趣,只是在学习中要注意培养其相对独立的价值判断能力和独立思考意识。
教学方法
1.课前让学生上网查阅有关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及其影响方面的资料,使学生对本课内容产生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2.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提供有关统计数据,利用影视作品和图片生动再现当时的情景,同时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培养学生论从史出、探究相关问题的能力。
3.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展开互动式讨论,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中肯的评价。
学习方法
1.带着老师设置的问题阅读教材相关内容,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2.在学习本课时积极参与讨论,改变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积极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课后上网或到图书馆查找更多有关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的资料,撰写小论文,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形势下,罗斯福新政对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哪些有益的启示?通过撰写小论文,树立一种关心社会、学以致用的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原因、表现及其影响。2.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影响。3.掌握凯恩斯主义的思想主张。
4.比较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主义的相同之处。过程与方法
1.充分利用插图和文字材料,探究1929~1933年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及其特点。2.通过材料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归纳其应对危机的措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罗斯福新政的改革措施,探讨其对促进社会生产力恢复以及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2.新政是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为前提的,尽管新政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并在一定程度上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调整和改革,但它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重难点分析 重点
经济危机的原因;罗斯福新政的内容。重点
经济危机的影响;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主义对资本主义发展产生的影响。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美国第31任总统胡佛在1928年竞选总统时,曾说,“今天,我们美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于最终战胜贫困”,预言“每家锅里有一只嫩鸡,车房中有两辆车”。他为美国人描绘了一幅美好的生活前景,可是不久他就获得了“饥饿总统”的绰号,这是为什么?
学习新课
一、经济大危机 多媒体课件显示:
美国汽车长龙
被迫廉价出售汽车
请你观察图片后回答:
1.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的特点是什么? 2.被迫廉价出售汽车的背后,存在哪些社会原因?
学生:①特点: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呈现一片“繁荣”,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大国,美国经济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世界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②社会原因: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却相对贫困;分期付款等方式下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供需矛盾尖锐;政府奉行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对市场不加干预。多媒体课件显示:
图一 黑色星期四的华尔街
图二
教师:通过图一我们看到的是来往穿行于华尔街的人们像一群热锅上的蚂蚁。1929年10月24日被称作“黑色星期四”,这天美国股票市场崩溃,成千上万的美国人几乎都失去了他们终生的积蓄。到这天交易结束时,已有11位著名金融家自杀。
这一天也被看作是大危机爆发的标志。请你结合图二和教材内容,说说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有哪些?
学生:来势猛,范围广,持续时问长,破坏性强。波及全球,货币贬值,金融危机,社会政治危机。
多媒体课件显示:
材料一 1930年,美国决定提高多种农产品和工业品的关税。德国、意大利、加拿大、西班牙等国则以牙还牙,都采取了提高关税的措施。对此,关、英、德、法等国曾召开国际会议,试图调整国际经济关系.但终因矛盾重重而没有取得成绩。
材料二
请你阅读材料,识别图片,分析1929——1933年经济危机影响。
学生:影响: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困境,纷纷了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办法,国际关系日趋恶化。2.整个社会,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家开始泛滥,资本主义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二、罗斯福新政
教师: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各国纷纷寻找出路。1933年4日,罗斯福就任美国第32任总统,决定通过新政的办法解决危机;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被任命为德国总理,走上建立法西斯专政的道路;日本在1936年“二二六”兵变后,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
当时的国际形势一是国际经济关系紧张,二是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日趋动荡。罗斯福运用制定经济新政策的手段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开始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克服危机的实践。
美国罗斯福接任总统时,正值美国信贷危机达到顶点,32个州的银行全部倒闭或停业,整个金融系统瓦解。因此新政首先从整顿金融业开始。请同学们归纳一下,整顿金融有哪些具体措施?
学生:整顿银行、统制货币、改革银行体系和改革税制等。
教师:除此之外,罗斯福还在工商业、农业、社会保障等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让我们分别来看一下。
多媒体课件显示: 阅读下列材料:
1933年《全国工业复兴法》:由政府调节工业生产中的问题,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的分配……凡是接受法规的企业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的职责”的蓝鹰标志。
《工资工时法》规定了企业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规定每周工作40小时,最低工资每小时40美分,后调整为每小时1美元。罗斯福对企业主说:“工人高工资和短工时不会伤害雇主,因此,这样干,比失业和低工资对雇主还更好一些,因为这造成更多的人有钱有时间去购买雇主的产品。这是工业复兴法的真正核心的简单概念。”
请回答:
1.《全国工业复兴法》出台后,报纸上咒骂罗斯福是天天吃“烤万富翁”,《工资工时法》出台后,报纸上又咒骂罗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杠”。请分析:报纸上的观点代表了哪个阶级的利利益,为什么说罗斯福天天吃“烤百万富翁”?为什么说罗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杠”?结合《国家工业复兴法》的真正核心来谈谈报纸上的观点对不对,为什么?
学生:材料反映了罗斯福新政期间对富人和穷人采取了不同的措施,这种措施与以往资本主义国家赤裸裸地剥削穷人保护富人的政策有所区别,因此,报纸咒骂罗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杠。”以此判断报纸代表了富人利益,即资产阶级的利益。
2.罗斯福新政的什么措施限制了富人的利益,又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穷人的利益? 学生:这主要体现在《全国工业复兴法》上,因为《全国工业复兴法》对资本主义生产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限制,提高了工人的工资。
教师:判断观点是否正确要运用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方法加以分析。罗斯福新政的本质是维护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根本上还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向富人敲竹杠”只是手段,其目的是恢复经济,缩小贫富差距,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
多媒体课件显示:
图一罗斯福与美国农民进行交谈
图二兴办大型工程宣传画
图三田纳西水利工程
以上三幅图片反映了新政的哪些措施?图
二、图三对缓解经济危机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学生:图一反映的是复兴农业,图
二、图三反映的是以工代赈。
以工代赈,一方面为经济恢复发展奠定了基础,如田纳西水利工程,可灌溉农田,又为工业提供廉价电力资源。另一方面,扩大了就业,扩大了内需。
教师:新政是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国家对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公共工程以及财政等方面进行干预,并通过法律形式,将国家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及援助贫困公民的责任固定下来,这就是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关于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教师可列举当时美国社会对新政的几种评价,引导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总结。多媒体课件显示:
第一种观点:罗斯福新政从一开始就遭到一部分资本家的反对,报纸上连篇咒骂罗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杠”,说罗斯福天天都吃“烤百万富翁”,在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18页逐字逐句抄来的”。甚至有人建议美国联邦调查局调查一下罗斯福是不是美国共产党的秘密党员。
第二种观点:一部分无产阶级人士认为罗斯福新政完全是维护垄断资本家利益的,没有任何进步作用,是以少量的所谓救济麻痹工人的斗志。
学生展开讨论,教师总结:
当时人们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不准确,很不公允。第一种观点只是站在垄断资本家的立场,从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既得利益来批评指责罗斯福及其新政。而第二种观点则站在无产阶级立场,指出罗斯福新政完全是维护垄断资本家利益,是正确的。但该观点全然不顾罗斯福新政一定程度上改善人民生活,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工农利益的现实,而要求罗斯福完全满足工农的利益和要求也是不切实际的。
罗斯福只是垄断资产阶级的总代表,维护资产阶级及其国家利益是其最高目标。新政是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之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以适应当时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客观上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人民大众的利益。当然,它不可能解放工农本身。
三、凯恩斯主义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结合材料,思考问题。多媒体课件显示:
材料一 凯恩斯主义的兴起结束了西方经济思想史上自由放任主义的统治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20世纪西方经济的需要。它实际上是在不自觉地主张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以适应高度社会化生产力的需要。美国罗斯福政府在芝加哥学派的影响下,大规模地推行“新政”,该学派的观点与凯恩斯主义基本相同。
材料二 新政的实践也推动了凯恩斯国家干预理论的系统化和完整化。国家干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凯恩斯主义的出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和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起飞奠定了基础。资本主义体制经过自我扬弃,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余伟民等著《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
请你阅读后思考:
1.据材料,结合教材内容,说明凯恩斯主义出现的历史原因。2.它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生:1.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经济大危机的爆发。促使人们进行反思,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开始受到人们的质疑;罗斯福推行新政的需要。2.二战后,西方各国普遍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促进经济高速发展。
教师:当然凯恩斯主义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这种理论的影响下,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只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没有从根本上触动资本主义制度,因此,它不能克服经济危机。
板书设计
第二篇:《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案12(岳麓版必修2)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案12(岳麓版必修2)
课 时 教 学 设 计 首 页(试用)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课型 新课 第几 课时 2 课 时 教 学 目 标(三维)知识与技能: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新政材料,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感受罗斯福对美国乃至世界的贡献,认识到市场和计划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教学 重点 与 难点
重点:大萧条出现的原因;罗斯福新政 难点: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教学 方法 与 手段
材料分析法,启发讲授法 课件 使 用 教 材 的 构 想
以大萧条为先导为新政作铺垫,在处理危机的模式上出现个人和国家两种,不同的模式产生的影响不同。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 课 时 教 学 流 程(试用)补充
教 师 行 为 学 生 行 为 课堂变化及处理 主要环节的效果 导入新课:
这是今年2009年在伦敦和德国爆发的大规模游行示威,从字幅上我们可以看到capitalism isn't working arother world is possible,从去年开始的金融危机,已让很多人失业,而这样的情况还会持续下去,面对棘手的危机各国纷纷救市,但结果怎样呢?我们不得而知。80年前也爆发了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规模严重程度强于此次危机,那么当时的人们是如何处理危机的呢?历史能否给当今的政坛领导人提供一把打开危机之谜的钥匙呢?我们一起走进第15课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the great depression and roosevelt's new deal.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 课 时 教 学 流 程(试用)补充
教 师 行 为 学 生 行 为 课堂变化及处理 主要环节的效果
师:在这场危机爆发前的20世纪20年代,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一片繁荣祥和景象,更有甚者财政部长梅隆向公众保证“现在没有担心的理由,这一繁荣的高潮将会继续下去”。
过渡语:孰不知危机已经静悄悄地潜伏到1929.10.24,这一天星期四,它和往常一样是一个明媚的晴天,但股市里的阴云已让每一个股民窒息,因为股票价格雪崩似的跌落,人们歇斯底里地甩卖股票,整个交易所大厅回荡着绝望的叫喊声,后来人们把它称为“黑色星期四”,从1929年-1933年,30种工业股的价格平均每股下跌了约5/6。
股市的崩盘只是危机的开始,之后人们大量提取现金,即使这样生活仍然究困潦倒,排队等待免费的救济品,变卖家产换取现金,长长的失业人群在等待救济,而生产财富的人呢?(展示两则材料)
材料一:俄勒冈的牧羊人将羊肉喂了鹌鹑,而我却在纽约和芝加哥等城市里看到人们在丢弃的罐头厅里找剩肉。
材料二:数千蒲式耳的小麦丢在田里无人收割......在俄勒冈州我看到几千蒲式耳的苹果烂在果园里。......与此同时,数以百万计的孩子却因父母的贫穷今年冬天吃不到一个苹果。--unemploy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展示20年代美国的“繁荣”)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 课 时 教 学 流 程(试用)补充
教 师 行 为 学 生 行 为 课堂变化及处理 主要环节的效果
回:①为什么在1929年以后会出现大量的人们穷困潦倒的现象叱? ②为什么生产者会将大量的财富丢弃掉了呢?
③为什么不发给或卖给穷人呢?(组织学生阅读教材)
师:从以上的分析我们看出导致1929年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产销矛盾,面临着严重的矛盾,当时美国人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谁想发财,就买股票。”穷困的美国人当然想发
财了,于是将自己仅有的钱投入股市,造成股市价格的虚高,当供需矛盾一旦尖锐化,股市就会崩盘,“黑色黑期四”就出现了,之后迅速横扫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展示对世界影响的材料)
材料:不包括苏联在内的世界工业生产指数从1929年的100下降到1930年的86.5、1931年的74.8和1932年的63.8,共下降了36.2%。在前几次危机中,最大的下降数是7%。世界国际贸易的衰退更为急剧,它从1939年的686亿美元下降到1930年的556亿美元、1933年的242亿美元(下降了64.7%)。这里还应该指出,在过去,国际贸易的最大下降数是7%,出现在1907-1908年的危机中。--斯塔福利阿诺斯《全球通史》
生:①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力获得了快速发展,产品数量激增,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但消费者相对贫困、消费能力低下,使供需矛盾异常尖锐。
②许多产品需要运输、加工等程序,实际上提高了产品的成本,本来滞销后产品价格下降,使生产者认为宁愿赔掉产品的成本价,也不愿再赔运输、加工的成本了。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 课 时 教 学 流 程(试用)补充
教 师 行 为 学 生 行 为 课堂变化及处理 主要环节的效果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此次经济危机的特点是什么?
过渡语:面对人类社会从未遇到过的大危机、大灾难,历史该如何选择这个拐点呢?我们一起来看那时候的人和国家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师:大家可以假设,假如你是一个危机时代下的失业工人,生活穷困潦倒,你会有怎样的反应呢?
师:其实你们无非选择了两个方向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人在遇到困难时,往往都会憧憬美好的生活,当时哪里值得向往呢? 师:对,苏实行计划经济,无所谓供需矛盾,全部由国家提供,所以当西方出现经济危机时,苏被西方人看作圣土,有10万美国人移民社会主义苏联,提高了其影响力和号召力。
另一种人比较现实,往往对现实不满意,他们就会泄愤,在社会上游行示威,甚至出现打砸抢烧的现象,社会犯罪率很高,这时就会有打砸抢烧的头子乘机兴风作浪,借机拉拢这帮人形成地方恶势力,甚至有的国家这些势力还要夺取政权,比如德国、法西斯势力由此崛起,组织学生思考p70题。
生: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时人称之为“大萧条”,它是自经济危机出现以来规模最大、破坏性最强的经济危机。生:甲......乙......丙......生;苏联 生:法西斯势力借助他们的力量和当时人们在危机中的心理拉拢民心,许诺人们各种条件,得到人民支持,最终在选举中获胜。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 课 时 教 学 流 程(试用)补充
教 师 行 为 学 生 行 为 课堂变化及处理 主要环节的效果
师:但上台后的法西斯势力对内独裁,对外扩张,他们用武力强行打开市场,将滞销的产品卖出去,同时战争也解决了就业问题,但却威胁到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同时导臻世界动荡不安,这是损人利己的行为。
过渡语:在个人选择了社会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时,国家会选择什么方式来解决经济危机呢? 师:对,危机爆发后,时任美国总统胡佛执行自由放任政策,什么是自由放任政策呢?(组织学生阅读p72)
师:为什么它的反危机措施失败呢?
师:除此之外,大部分国家为保全自己采取转嫁危机的办法,提高关税、货币贬值,这种贸易保护主义只能让整个世界经济危机日益严重,这种矛盾反而影响了各国的关系。
过渡语:面对资本主义的敌人--社会主义的迅速发展,法西斯势力对民主制度的冲击,以及经济危机日益严重,难道资本主义真的生不逢时,走入衰亡了吗?
师:此时历史选择了一位人物,他就是美国第32届总统罗斯福,这个37岁因小儿麻痹下肢瘫痪坐轮椅的人能否拯救美国和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呢? 生:1.自由放任政策
2.以邻为壑,转嫁危机。
生:利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平衡供需,政府只是“守夜人”。
生: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本身也存在着问题,它具有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这是胡佛所没看到的(展示胡佛时期的图片)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 课 时 教 学 流 程(试用)补充
教 师 行 为 学 生 行 为 课堂变化及处理 主要环节的效果
他在首次就职该演说中向世人表达了自己的意愿“我们唯一不得不害怕的就是害怕本身......”这段鼓舞人心的、坚定有力地演说让美国人民增强了对罗斯福的期待。为了把美国人民从绝望中拯救出来,重振国家经济,罗斯福创造性地发明了一种与民交流的方式--炉边谈话,在炉边向人民宣传大政方针,有点涝家常的色彩。在其12年的总统任期内,共做了约35次炉边谈话,每次都以“我的朋友们”开头,密切了总统与人民的关系。
师:罗斯福1933年3、4上台,第五天就开始了他的新政改革,签署了一系列国会通过的新政法案,第一个法案就是《紧急银行法》。在经济危机中,美国有800个银行破产,900万个存款账户消失,人们的生活积蓄在瞬间化为乌有,此时人们已不敢把钱放入银行了,但国家要想振兴经济,没钱能行吗?所以《紧急银行法》下令关闭小银行,整合银行,让大银行恢复信用,让人们敢把钱存入银行,但人们还是不敢,于是1933.3.12罗斯福进行了第一次炉边谈话(展示材料)。
材料:我要指出一个简单的事实,你们把钱存进银行,银行并不是把它锁在保险库里了事,而是用来通过各种不同的信贷方式进行投资的,比如买公债、做押款。换句话 生:不行。
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 课 时 教 学 流 程(试用)补充
教 师 行 为 学 生 行 为 课堂变化及处理 主要环节的效果
说,银行让你们的钱发挥作用,好使整个机构转动起来......我可以向大家保证,把钱放在经过整顿、重新开业的银行里,要比放在褥子下面更安全。--罗斯福第一次炉边谈话
师:罗斯福已经说得不能再简单了,他以总统的身份唠家常式的谈话让人们更加相信自己的总统,所以不到一周,就有占全国3/4的银行复业,这就为重振国家经济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前提。
过渡语:接下来就要拯救美国的经济,首先是工业,这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当时颁布的《工业复兴法》。
师:这部法主要调整两种利益,企业之间和企业主与工人的利益,企业主之间主要是要求企业按部门就产品的产量、价格等制定公平竞争法规,以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企业主与工人之间规定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标准,并且可以与雇主谈判的权利,这是在保证消费、维护社会稳定,当时对凡是接受国家工业复兴法的企业,国家颁布“蓝鹰”标记,表明它保障工人利益,防止过度竞争,有意缓解经济危机,但有些企业认为该法从企业身上取走的太多,反对接受该法,罗斯福发表第三次炉边谈话,(展示材料)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 课 时 教 学 流 程(试用)补充
教 师 行 为 学 生 行 为 课堂变化及处理 主要环节的效果
材料:打起仗来,如果进行夜袭,士兵们都在肩上带上耀眼的标志,免得误伤自己人。根据这个原则,那些跟我们合作,参加全国复兴运动的人,也要被一望而知。--罗斯福第三次炉边谈话
这就告诉那些企业你接受“蓝鹰”,我能看到,你不接受,小心点,强制他们接受《工业复兴》。师:《农业调整法》规定由政府收购或补助减产农民,这样以法令的形式限供,提高农产品价格和农民购买力。师:《联邦紧急救济法》先为直接救济但治标不治本,后改为以工代赈,由政府举办公共工程,解决就业问题。
师:以工代赈有什么意义? 师:《全国劳工关系法》 《公平劳动标准法》 保护劳工权利有什么作用? 师:《社会保障法》有什么作用呢?(展示材料)
材料:1935年,罗斯福签署了“社会保险法”,为失业者和老年人提供了救济金和养老金。同年,美国国会又通过“财产税法”。它规定对盈利超过15%的公司征收超额利润税;对5万美元以上收入者征收超额累进税,使社会财富的再分配稍显
生:①解决了就业问题,防止这些人影响社会秩序,倒向法西斯;②政府兴办公共工程也刺激了消费。
生:维护社会稳定,遏制法西斯势力。
生:①同上;②使社会财富再分配稍显公平。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 课 时 教 学 流 程(试用)补充
教 师 行 为 学 生 行 为 课堂变化及处理 主要环节的效果 公平。
--人教版必修2 总结:纵观整个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会发现他整顿经济的特点是什么? 师:他一反以前自由放任,用法令的形式干预经济,《紧》保障振兴经济的物质基础,其它法令用国家力量限供、促销、维稳,既解决供需矛盾,缓解经济危机,也遇到了法西斯势力,维持社会稳定。
师:但这样的措施遭到了许多人的不满,为什么呢?(展示材料)材料:罗斯福新政从一开始就遭到一部分资本家的反对,报纸上连篇咒骂罗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杠”,说罗斯福天天都吃“烤百万富翁”,在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18页逐字逐句抄来的。”甚至有人建议美国联邦调查局调查一下罗斯福是不是美国共产党的秘密党员。生:国家干预经济 生:不正确
①罗用国家力调整供需矛盾,必然会损害企业主的利益,但从长远来看是为了缓解经济危机;②罗用国家力量对财富再分配,有利于保证公平、效率的实现,以及拯救美国的民主制度。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 课 时 教 学 流 程(试用)补充
教 师 行 为 学 生 行 为 课堂变化及处理 主要环节的效果
过渡语:反思罗斯福新政,它不仅拯救了资本主义的命运,而且它的特点也体现了它成功地将“社会主义”的“计划”与“资本主义”的“自由放任”的精华结起来,充分说明一个道理:市场和计划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不是相互对立的。
过渡语:正在罗新政之时,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也在时记得关注着改革的动态,他就是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他于1936年写成了《就业、利息和贷币通论》一书,标志着凯恩斯主义的诞生,那么什么是凯恩斯主义呢? 师:凯恩斯主义一改自由主义放任政策,从根本上突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可谓经济思想之革命,故称为“凯恩斯革命”,它罗斯福很相似,有什么关系呢? 课后小结:
1929-1933经济危机,不仅是危害,更给世界带来了转机,它给资本主义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从此以后资本主义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时期,我们下节课共同学习。生:......生:罗斯福新政先出现,它的实践为凯提供实践基础,凯恩斯主义是理论升华;1936凯恩斯主义的形成又指导了罗斯福新政。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 课 时 教 学 流 程(试用)开始:美国“黑色星期四” 生产力急剧发展
消费能力严重不足 1929-1933 传播:横扫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处理办法 股票投机过度 经济危机 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 社会主义--提高其影响力和号召力 个人
法西斯主义--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处理办法 世界动荡不安 内容:金融等四方面 自由放任政策
国家 加重危机 罗斯福新政 特点:国家干预经济 1936年 以邻为壑、转嫁危机 关系恶化(1933-1939)凯恩斯主义 影响:见书
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
课 时 教 学 设 计 尾 页(试用)板 书 设 计
供需 经济 处理 矛盾 危机 办法 ☆补充设计☆ 作 业 设 计
1、简述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2、有的学者认为,危机并不一定就绝对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危机”这个词本身就包含着“危害”和“机会”两层含义。请结合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历史事实,讨论一下它给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了哪些危害,又创造了哪些机会。教 学 后 记
1.在处理1929年“大萧条”原因的时候应该把“分期付款”这一知识点加入进去。当时供需矛盾已经出现,而分期付款无异于给市场一种需求能力很强的假象。实际上消费者的还款能力是非常有限的,一旦无法还款,供需矛盾就会白热化,经济危机就爆发了。这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是一个道理。
2.处理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时可以设置一个探究题,让学生分析新政措施是如何解决经济危机的。
第三篇:教案-岳麓版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山东省安丘青云学府历史组韩湘潭
ltjy587@sina.com
第16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情景导入
我可以肯定,我的美国同胞们希望我在就任总统时将不得不为我国目前形势所迫,以坦率和坚定的态度向他们发表一篇演说。这个伟大国家将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将得到复兴,繁荣昌盛。在我们国家生活的每一黑暗时刻,坦率而精力充沛的领导总是得到人民本身的谅解和支持,这是取得胜利所必需的。我相信,当此危急存亡之秋,你们一定能够对领导再次给予那种支持。知识梳理
一、经济大危机
1、经济危机的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具体原因:资本家盲目扩大再生产,导致供需矛盾尖锐。人民相对贫困,限制了他们的社会购买力。
(3)直接原因:股市投机,股价暴跌。
2、经济危机的表现
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生产下降,失业剧增,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3、危机的特点(1)波及范围广。(2)破坏性特别强。(3)时间特别长。
4、危机造成的影响
(1)各国采取的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方式使得经济秩序更加混乱,国际关系进一步恶化。
(2)引起政治危机,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思考1: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从美国开始很快波及到全世界的主要原因。
1、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经济强国,其经济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世界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2、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加强,整个世界变成一个紧密的整体,使一国发生的经济危机迅速波及到全世界。
思考2:经济危机给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留下了什么教训?
(1)繁荣与危机总是密切相关。各国在发展经济时,不仅要关注目前的直接效益,更要着眼于未来,要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要清醒地看到经济发展中可能存在的潜在危机,防患于未然。
(2)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国政府、不同制度的国家要适应经济的不断发展,及时调整内部机制和政策,并不断协调好国际关系,为经济的持续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国内、国际环境。
山东省安丘青云学府历史组韩湘潭
ltjy587@sina.com
(3)经济和金融危机一旦发生,各国政府和各国组织应承担起各自的国际责任和义务,从而有效地遏制危机,防止危机的恶化、扩展和延续。在经济区域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当今世界,国际合作尤其重要。
三、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主义
1、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1)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打击。
(2)胡佛反危机措施的失败,加剧了社会的动荡。(3)美国上下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
(4)1933年,民主党人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新一届美国总统。
2、新政的措施
(1)整顿财政金融:整顿银行、统制货币、改革银行体系和改革税制等,恢复银行正常信贷活动。
(2)调整工业生产: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复兴工业。(3)调节农业生产:缩减耕地和农产品,控制市场价格。(4)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颁布《社会保障法》;举办公共工程,提供就业机会,刺激消费。
3、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做出的政策调整。
4、新政的评价:
(1)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美国逐渐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了出来,社会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
(2)由于经济的恢复,使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人们对美国国家制度的信心,从而遏制了由经济危机造成的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了走上法西斯道路。
(3)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全面来临之后开辟的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后来,新政策的调整被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继承和借鉴。
思考3:面对危机,罗斯福所采取的措施与胡佛的措施之间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罗斯福新政与胡佛政策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抛弃了美国信奉的传统经济政策——自由放任,即确信市场的自我调节,认为即使出现危机,自由放任政策也一定能使国家安然度过。新政是政府对国家经济的全面干预。
5、凯恩斯主义出台的背景
(1)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受到人们的质疑。(2)经济大危机的冲击。
(3)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实践活动。
6、凯恩斯主义的内容
凯恩斯是英国经济学家,他倡导政府要干预经济事务,把经济纳入到有序的轨道中,方法是扩大需求。
山东省安丘青云学府历史组韩湘潭
ltjy587@sina.com
6、凯恩斯主义的影响和局限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取代了过去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成为西方各国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2)它并不能消除经济危机。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经济逐渐陷入“滞胀”状态:失业率与物价同时上涨,经济衰退与通货膨胀并存。面对新的问题,凯恩斯主义在经济学中的主流地位被其他学派所取代。
第四篇: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教案 岳麓版必修3
历史巩固学习资料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代表人物及其论述 难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及其发展深化的表现
教学内容 导入
当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对民主共和的美好憧憬的时候,然而却被军阀统治的丑恶现实撕成碎片,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人们开始由器物和制度层面深入到文化心理层面,最终形成有一次民族反思。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条件
(1)政治:辛亥革命失败后,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2)经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3)文化: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而袁世凯倒行逆施,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所以一批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认识到新制度难以建立在陈旧的思想文化基础上,在中国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不但要进行政治革命,还必须进行思想革命。
封建制度在中国存在了2 000多年,封建思想毒害了许多人的心灵,辛亥革命之前,不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还是革命派,都没有彻底批判封建思想,革命后,北洋军阀继续用封建思想来束缚人们的头脑,于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文化运动发生了。所以新文化运动主要“新”在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
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表现
(1)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兴起。从第二卷第一号起改名为《新青年》。
陈独秀,安徽怀宁(今属安庆市)人,清末秀才,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早年曾接受康梁的维新思想,后留学日本,曾参加反对清王朝和反对袁世凯的斗争。辛亥革命后,面对日趋黑暗的社会现实,他认为中国人没有觉悟是“造成今日危殆势”的根本原因,指出“吾历史学习资料
历史巩固学习资料
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为此,他主张首先在思想上进行启蒙,把人民从专制及其意识形态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2)主要阵地和代表人物:《新青年》
1917年,陈独秀受聘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青年》编辑部也从上海迁到北京,攻击旧文化的中心堡垒。李大钊、胡适、钱玄同、鲁迅、刘半农等人相继参与《新青年》的编辑或撰稿工作。他们大多接受了西方的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大力宣传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形成以《新青年》为核心的新文化阵营。1923年6月,《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中央的理论性机关刊物,一直到1926年7月停刊。【思考】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地区从上海到北京说明了什么?(经济发展、政治中心、容易传播、影响力大)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的阶级属性是什么?(前期的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后期的李大钊等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
陈独秀认为中国革命多次失败的原因是由于几千年封建文化毒害的结果是否正确?(不完全正确。主因是中西之间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综合对比)
(3)主要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后,锐意改革,以 “兼容并包”为办学宗旨,提倡“学术思想自由”,聘请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钱玄阿、刘半农等具有新思想的学者到北京大学任教,使北京大学从“官僚养成所”一变而成为当时中国思想最为活跃的学术重镇和新文化运动的中心。蔡元培,浙江绍兴人。甲午战争后开始接触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他认为戊戌变法失败是因为没有培养革新人才,于是决心兴办教育,并创立爱国女学和爱国学社,作为培养革命人才和进行活动的机关。1912年,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期间宣布废除忠君尊孔、读经,改革学制,实行小学男女同校,推行义务教育等。五四动时,他站在维护新文化运动的立场上,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思考】政治、经济等诸种解放与思想解放是什么关系? ——经济决定政治和思想文化;政治反作用于经济;思想解放是政治、经济等解放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历史学习资料
历史巩固学习资料
会推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变革,反过来,政治、经济等的解放又为思想进一步解放创造条件。
3.《新青年》的作用
《新青年》大力宣扬民主与科学,猛烈地抨击以孔孟为代表的文化专制主义和旧纲常伦理,鼓吹“文学革命”,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唤起广大青年的觉悟起了巨大的作用。
在《新青年》的带动下,宣传新文化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新潮》《少年中国》《国民》等刊物都受到渴求新知识、新思想的民众的欢迎。毛泽东等进步青年还成立了新民学会,研讨新知,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二、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一)民主与科学
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陈独秀借用这两个词的英文发音(Democracy和Science),形象地称它们为德先生和赛先生。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陈独秀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出“国人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1.民主的内容
新文化人士宣传的民主思想,涵盖的范围较广,不仅指人民享有主权、政府由人民投票选举产生、权力制衡等政治民主。也包括反专制反特权的共和、宪政、人权、自由、平等、博爱等理念。
2.科学(1)主要内容
当时提倡的科学,主要指与迷信、蒙昧无知相对立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以及具体的科学技术与科学知识,同时还包括反对迷信、反对偶像崇拜,宣传进化论、唯物论、无神论等内容。
(2)影响
①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用来反对迷信、盲从和武断,树立起积极、进取的科学的精神。②科学思想的广泛传播,有力地打击了民国初年社会上仍大量存在的迷信现象。
历史学习资料
历史巩固学习资料
③随着科学影响的扩大,科学知识也逐渐得到普及,人们对科学的重要性已不再怀疑,崇尚科学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
【思考】陈独秀认为提倡民主与科学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评价? ——目的是医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在封建思想居于统治地位的中国,提出鲜明的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具有反封建思想的进步意义,也有利于科学事业的发展。但是,他们倡导的民主与科学是西方民权、平等的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思想范畴。而且,陈独秀等把西方的民主与科学当作医治中国一切黑暗的良药,是偏激的。
(二)提倡新道德,反对旧礼教 1.“打倒孔家店”
(1)树起“打倒孔家店”大旗的原因
①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孔子逐渐变成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和礼治秩序的一尊精神偶像。
②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康有为反对共和,以及其他帝制余孽的倒行逆施,都打着尊孔的旗号来蛊惑人心。
③新文化运动要反对专制,就必然要批判作为其精神支柱的孔子之道。【思考】通过易白沙的话,你认为尊孔的弊端有哪些?
——易形成政治、思想的专制统治;易被别人利用,成为维护其利益的工具;重视做官不重民生易导致社会不安定。
(2)陈独秀对旧礼教、旧道德的批判
陈独秀连续发表《宪法与孔教》《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等文章,指出:“孔教与帝制,有不可离散之因缘”,“宪法者,全国人民权利之保证书也,决不可染以优待一族、一教、一党、一派人之作用”,“非独不能以孔教为国教,定人未来之宪法,且应毁全国已有之孔庙而罢其祀”。这实际上是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3)意义
①新文化运动对孔子及其学说的批判,其意义不限于对一个历史人物或一派学术思想的褒贬。李大钊指出:“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之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雕塑之偶像的历史学习资料
历史巩固学习资料
权威也;非抨击孔子,乃抨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事实上,这正是“打倒孔家店”的政治动因与文化内涵。
②“打倒孔家店”实质上是对统治中国几千年的意识形态、思想体系、文化传统的厘清与扬弃。
③这场扫荡权威、破除偶像的文化革命,为后来解放思想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创造了条件。【探究】新文化运动时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对不对?这个口号还适用不适用于今天? ——袁世凯为巩固其统治,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新文化运动时,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反对袁世凯的封建专制独裁,有进步意义。但是,这个,号全面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是偏激的、片面的。
——这个口号绝对不适用于今天。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抛弃了优秀的文化传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鲁迅与《狂人日记》
鲁迅(188l—1936),中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文字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鲁迅曾因为母亲的安排娶朱安为妻,但朱安其貌不扬,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思想很陈旧,鲁迅的家乡绍兴有一种风气,看不起离婚的女人,鲁迅心善,不想让朱安沦落到如此地步,只好借出去工作为由,离开了朱安,后另娶了许广平,生下了海婴。朱安一生都没有和鲁迅圆过房,生不了孩子。鲁迅死后,是朱安为他守灵,但朱安死后却没人为她守灵,朱安终其一生始终是不幸的。(1)鲁迅对旧礼教、旧道德批判的特点
鲁迅对旧礼教、旧道德的攻击最为猛烈,他主要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敏锐观察,利用文学作品深刻地揭露专制制度和纲常礼教的黑暗,对“吃人的礼教”的抨击即出自他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2)《狂人日记》对“吃人”的礼教的揭露
历史学习资料
历史巩固学习资料
①《狂人日记》是鲁迅第一篇白话小说,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之作,同时又是一篇声讨旧势力的战斗檄文。
②鲁迅在文中借“狂人”之口,道出了惊世骇俗之言:“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思考】何谓“吃人的礼教”? ——礼教是指儒家提倡的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伦理道德。鲁迅在《狂人日记》中,揭露了其“吃人”本质。“吃人的礼教”的说法由此而来。(3)对贞节观念的批判
①鲁迅发表了《我之节烈观》一文,把传统的贞节观与夫权思想和忠君思想联系起来,揭露“忠、孝、节”的伦理道德的危害性。
②陈独秀也撰文批判传统的贞节观念,指出这种观念与资产阶级的人格独立根本对立。【探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孔乙己》《药》《阿Q正传》《祝福》等分别反映了哪一深刻的思想主题? ——《狂人日记》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孔乙己》反映了封建礼教和科举制对人才的摧残毒害;《药》反映了对辛亥革命由于脱离群众而失败的思考,暗示唤起民众的觉醒是取得革命胜利的良药的深刻主题;《阿Q正传》批判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提出了启发民众觉悟,发动民众革命的重大课题;《祝福》反映了旧中国妇女的悲惨地位,揭露了封建制度的罪恶。
(三)文学革命
1.新文化运动开展文学革命的原因
(1)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彻底清算旧文化的思想革命,革命的锋芒必然同时指向作为旧文化“载道工具”的旧文学及其文体——文言文。
(2)新文化、新思想,需要借助通俗易懂的文字,才能普及到大众中去,而传统的文言文比较难懂,于是新派人士开始做语言文字的改造工作,力倡白话文,开展文学革命。
2.胡适与《文学改良刍议》
胡适(189l一1962),安徽绩溪人。他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运动,强调 “建设新文学论”的惟一宗旨,只有十个字: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他强调、以白话文代替文历史学习资料
历史巩固学习资料
言文作为正式的文学语言,为以新文学代替旧文学打开了缺口,对开展文学革命和创建新文学起了重要推动作用。他还率先进行白话文学的创作,发表了几首新诗,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批新诗。五四运动后,他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指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文言文作为一种文学工具已经丧失了活力;中国文学要适应当时的社会,就必须革新语体。为此,他系统地提出了文学改革的主张,即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的倡议得到了广泛的响应。钱玄同、刘半农(创造了“她”字)、李大钊等也积极提倡写白话文。
刘半农(1891一1934),江苏江阴人。1911年辛亥革命时,曾在革命军中任文书。他积极参加《新青年》编辑工作。1917年主张用白话写诗,注重群众口语,向民歌借鉴,是早期新诗的提倡者和实践者。
【思考】通过胡适的“文学革命”八事,你认为胡适文学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主要是内容和文体等方面的改革,内容是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3.陈独秀与《文学革命论》
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不仅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还认为必须彻底改革旧文学的思想内容,主张推倒陈腐、雕琢、迂晦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明了的新文学,从而使文学革命的旗帜更加鲜明。
4.文学革命的结果
(1)经过新文化运动倡导者们的积极努力和《新青年》等报刊的大力推广以及热忱扶植,白话文很快深入人心,实现了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语言文字改革。从1918年开始,《新青年》完全改用白话文,使用新式标点。到1920年,全国小学一、二年级原用的文言文教材一律被废除。
(2)白话文在应用创作方面取得了实绩。最早出现的一批白话文的新文学作品,有鲁迅、叶圣陶等人的小说,胡适、郭沫若、刘半农等人的诗歌,陈独秀、李大钊、周作人等人的散文等。
历史学习资料
历史巩固学习资料
5.文学革命的意义
(1)白话文在社会上的普遍使用,使延续了2 000多年的专制主义文化受到冲击,推动人们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对中国文化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和发展创新起了重大影响。
(2)以采用白话文为重点的文学革命,为新文化、新思想的传播与普及,提供了文化载体,加强了反对旧文化的斗争,进一步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酝酿和发动做了文化思想方面的准备。
(四)文化平民化 1.教育界的文化平民化
民国初年,面向群众的社会教育或通俗教育已有初步发展。这些活动主要是在城市中对群众开展通俗教育,提高其知识水平,改良其道德习惯,进而改进社会风气。随后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社会教育蓬勃兴起,形成了平民教育思潮。
2.文学界的文化平民化
(1)在文学界,随着文学革命的深入发展,白话文逐渐取代文言文,不断得到推广。白话小说、散文大量涌现,其中白话散文不仅在内容上反映当时流行的社会改造、妇女解放、劳工神圣、风土人情等思想内容,体现出崭新的时代特色,而且在形式上出现了政论、杂文、随笔、游记、寓言、短评等体裁,风格多样。
(2)在“诗体解放”的口号下,胡适、刘半农、周作人等积极尝试创作白话诗,这种新体诗摆脱了旧体诗的束缚,既注重内容的革新,反映现实生活,也注意形式创新,“自由成章而没有一定的格律,切自然的音节而不必拘音韵,贵质朴而不讲雕琢,以白话入行而不尚典雅”。从胡适的《孔丘》、刘半农的《相隔一层纸》,可以一窥白话诗之风格。第一首白话诗是胡适1916年8月23日写的《蝴蝶》(参见教材),这首诗,讲平仄,讲对偶,行文自由,意象清新,诗意浅露,格调不算高雅,但在当时封建禁锢几千年余威未尽的情况下,的确是难能可贵的大胆创新。所以后来胡适干脆把他的白话新诗集命名为《尝试集》。
【思考】阅读刘半农《相隔一层纸》,分析刘半农的白话诗有何特点? ——写作的题材多是穷困的工农、人力车夫、小商小贩以及失业的知识分子,总是将人民群众的悲苦际遇同富人们的奢侈生活进行鲜明对比,文字朴实细腻,清丽通俗,倾向性鲜明,历史学习资料
历史巩固学习资料
表达出一种纯洁的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三、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1.积极性:
(1)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的延续。
(2)它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专制主义以空前沉重的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对促进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觉醒起了巨大作用,是一场伟大的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
(3)它促使人们更加迫切地追求真理、追求进步,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2.局限性
(1)在实践中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2)在思想上存在对东、西方文化全面否定或肯定。
课后探究
反动势力和守旧派文人为何如此仇视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触及了旧文化中最根本和最核心的内容即纲常礼教,从而使旧文化没有任何栖身之地,这是根本原因;除此之外,还有新文化运动损害了反动势力和守旧派文人的既得利益等因素。
历史学习资料
第五篇: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1课 孔子与老子教案 岳麓版必修3
第一单元 第1课 孔子与老子教案 岳麓版必修3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课标要求:知道儒家和道家,了解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教材内容和地位: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教材分两课介绍,第一课介绍孔子和老子的主张及其地位;第二课介绍了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背景,以及战国时期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本节课要学习的是第一课《孔子与老子》,它包括两部分,其一介绍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地位;其二介绍老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地位,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可以以此为基本框架组织教学。因为本专题着重讲述“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第一部分。
【学情分析】对于孔子和老子这两位思想家,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稍有涉及,有所了解,但未必有深刻的体会。本课的学习将使学生温故知新,对这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较深的理解,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尝试着将书本知识运用于现实。
【设计思想】本节课采用体验式教学法,具体做法是:通过看图学史,体会论从史出;通过模拟孔子问答,理解孔子的主张;结合现实分析孔子和老子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运用,认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价值。【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孔子和儒家、老子和道家,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的主要方面及其内在关系。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历史图片的解读和对《论语》《道德经》摘录的阅读分析,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理解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通过模拟孔子和弟子、国君的问答,体会孔子的主张;通过对今天城市管理问题的思考和对1987年美国国情咨文引用老子话语的分析,领会孔子、老子的思想对社会现实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儒家的仁爱思想和以德治国主张,领会道家的智慧,认识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道孔子的主要思想;理解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难点:理解“仁”、“礼”、“道”等概念;体会老子思想的智慧。【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背景音乐,展示本课相关图片,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氛围。【导入新课】近代学者夏曾佑说过:“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这话道出了孔子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这节课,我们将了解孔子和与孔子同时代的思想家老子,他们一个创立了儒家,另一个是道家的鼻祖。【新课学习】
一、孔子及其思想
(一)孔子的主要活动和历史地位
看图学史:师生共同解读一组图片(孔庙、大成殿、杏坛、牌坊、孔子墓碑、世界各地的孔庙、孔子周游列国图等),了解孔子的主要活动和历史地位。
走进山东,它的自然风光令人着迷,比如五岳独尊、蓬莱仙境、大明荷花、微山芦苇,但是它的人文景观更胜一筹,它承载着历史的厚重,给人以智慧的启迪。认识这片金壁辉煌、规模宏大的建筑吗?这是孔子故里曲阜的孔庙,它与孔府、孔林并称为“三孔”,1994年1
2死后的孔子倍享殊荣,生前的孔子却十分落魄。这张图片反映了孔子生命历程中的一件大事——周游列国,55岁时他率领一群弟子周游列国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但没人理睬他,这时的孔子像一只流浪狗。但他坚持了十四年,直到68岁才回到鲁国,然后把主要精力用于教育,同时整理了《诗》、《书》等古代典籍,为文化传承做了很大贡献。如果我们要了解孔子的思想,当读什么书?(《论语》)下面让我们根据《论语》摘录了解孔子的思想。
(二)孔子的思想
1. “仁者爱人”和“为政以德” 模拟对话 情境体验:
幻灯展示三则与“仁”有关的材料,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模拟孔子和学生的对话。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教师引导:从刚才的对话,可以看出“仁”的本质和基本内涵是什么?(仁,指仁爱,关爱别人。)教师:从文字学的角度看,“仁,从人,从二”,反映人与人的关系。怎样“爱人”?(孔子说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也就是应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设身处地考虑他人的需求,帮助别人实现其需求。)孔子是在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下提出“仁”的学说的?(春秋之际,战争不断,孔子寄希望于仁爱挽救社会。)统治者心存“仁”的话会怎么做?(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仁者爱人的思想在政治上的反映是“为政以德”,解读材料: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孔子对执政者的要求是什么?(以德来治理国家,用德教化人民,爱惜民力。)“为政以德”有什么积极作用?(政府有很强的凝聚力,社会稳定、和谐。)案例思考 学以致用:
崔英杰案
案件中的崔是一个小贩,一个从河北来到北京的23岁的年青人,这之前他曾是个军人,荣获“优秀士兵”称号,复员后找了份保安工作,但连续几个月没有领到工资,父母又身患疾病,于是就在马路边摆摊卖烤肠。案件中另一个人是北京市海滨区城管监察大队副队长李志强。2006年8月11日,李志强带领十几个人到中关村路段执法,遇到了卖烤肠的崔英杰,执法人员扣押了他的三轮车。事后,崔英杰回忆当时的情况,“我哀求他们,什么东西都可以拿走,就是请把我的三轮车留下,因为那是我头天刚刚借钱买的。”但是城管还是把三轮车装上卡车,准备拉走,于是崔英杰冲上去想要回他的车,这时,他的手和李志强碰了一下,他以为李志强要抓他,随手一扒拉,不料切烤肠的刀刺中了李志强的颈部,造成李志强死亡,这是他始料不及的。2007年4月10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这一案件作出一审宣判,被告崔英杰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一次城管执法行动,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使两个家庭陷入无尽的痛苦。而类似的城管与小贩冲突事件屡见不鲜,在中国许多城市每天都在上演着猫和老鼠的游戏,你来我跑,你退我进。
学生活动:试着以孔子的“仁者爱人”、“为政以德”的思想来看待城市管理问题,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悲剧的重演?(学生可能会回答如果城管执法态度温和一点,血案不至于发生;如果政府职能部门多一点服务意识,多一点底层情怀,考虑到在这些人中,很大一部分是外来人员、下岗职工,他们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得不到社会保障机制的救济,只能做点小生意来维持生计,对他们来讲这点小小的经营就是他们赖以生存的“饭碗”,在城市里规划一些地方让他们卖水果、卖糖炒栗子、擦皮鞋,完全可以实现城市管理与小贩、市民利益的共赢,这便是仁爱。学生回答也可能偏离主题,这需要教师的及时引导,让学生学会关注默默不语的芸芸众生,意识到建立洁净文明的大都市不应该以牺牲弱势群体的生存权利为代价,以此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2.“礼”的学说:等级与秩序 模拟对话 情境体验:
幻灯展示三则与“礼”有关的材料,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模拟孔子和学生、诸侯国君的对话。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教师引导:从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的“礼”是什么意思?(礼是指周礼,指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是礼仪规范和良性化的社会秩序)
“仁”和“礼”是有什么内在关系?(“礼”是实现“仁”的手段)
孔子关于“礼”的主张值得肯定吗?(学生可能肯定它也可能否定它,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做必要的引导,指出孔子希望回到西周时的社会等级秩序,维持贵贱有序,有保守之处;但是,这一主张也有很大的积极性,因为它非常重视每个人的责任,要求人们按照自己的身份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履行相应的社会义务,这样,天下便会仁爱和睦。孔子关于个人责任的主张,后人把它阐发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多么完整而远大的人生理想,正是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有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有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有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和脚踏污泥,心忧天下。)
3.鬼神观:重人事,远鬼神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从材料可知,在鬼神观上,孔子主张敬天地远鬼神,其关注点放在人事和现实社会上。
4、孔子的教育思想 学生列举:孔子一生用了大量的精力来办教育,成绩斐然。他在教育中总结了不少精彩的话。由一个小组的同学列举孔子的教育主张,每人一句,不重复。如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当仁不让于师。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与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教师引导:2500多年过去了,孔子的教育主张是否还有指导意义?
过渡:现在,我们来做一道选择题,以下四种政府,你们认为哪一个是最好的? A.人民只知道政府的存在,但不知道它做了什么事情 B.政府的执政得到广大人民的赞扬
C.政府充满威严,人民因为对它畏惧而安分 D.被人民轻视、打心眼里瞧不起的政府
如果是孔子,他会选择第二种,但在老子的眼中,最好的政府是第一种,这出乎一般人的意料,老子的思想真是非同寻常。
二、老子及其思想
(一)老子其人
结合教材简要了解老子其人:姓李,名耳,楚国人(今河南人),曾做过东周王室管理典藏的史官。
结合清源山老君岩图片了解老子的精神。全国老子像有几千尊,以清源山的最为著名,同学们能理解其中的缘故吗?(因为一来它的历史悠久,是中国最大的宋代道教石雕,至今已有上千年;二来它雕琢得十分传神:特别是它的眼睛,它的眼神空空的,正应了老子的自然、无为、大象无形的思想,空洞的眼神实则洞察一切;这个老子在做什么呢?他什么都不做,甚至也不思考,他是无为的,不象其它的老子像或忙着炼丹,或骑着青牛匆匆赶往哪里。)
(二)老子的思想
学生活动:一边阅读教材,一边结合幻灯出示的《老子》摘录,归纳老子的基本思想。道可道,非常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治大国若烹小鲜。
1、“道”的哲学概念
2、辩证法思想
3、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
解析:道是什么?(道是抽象的,难以用语言表达,只能体会,它是天地万物的本源。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概念。)
老子的思想有什么内在关联处?(比如,老子为什么认为世界上最柔弱的东西可以驾驭最刚强的、无强于有呢?因为他在发现辩证法时洞察了物极必反的规律,所以他还说,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刑,大成若缺,大直如诎,大巧如拙;老子为什么主张无为而治?因为他看到自然界中无为、不争的作用,柔弱胜于刚强,那么,人也当效仿自然,不要妄为。)古为今用
如果说孔子的学说对今天的以德治国有指导意义,那么老子的观点能否运用于今天呢? 1987年美国总统里根在国情咨文中引用了老子的“治大国若烹小鲜”,引起了强烈反响,《老子》一书畅销美国,一时“纽约纸贵”。同学们结合必修二所学的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经济状况和80年代里根的执政措施,想一想里根为什么会引用老子的治国主张?(1980年,里根当选,当时的背景是,因为二战后运用凯恩斯主义指导经济,70年代出现了经济“滞胀”,主张减少政府干预的新自由主义抬头。里根执政,实行“三个少”的改革,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放松政府对企业的管制,减少税收,减少福利开支,政治无为的思想使美国经济迅速好转。)
【教学反思】
1.看图学史是本课的一个特色。图片比文字更直观,且富有历史感。在学习第一目“孔子及其学说”时让学生先解读一组图片,初步形成对孔子生前身后的感性认识,为理性分析孔子思想做个铺垫;在学习第二目“老子及其思想”时让学生观察“泉州老君岩”图片,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都能感受到这尊雕像的精妙和老子的“无为”思想。
2.历史学是严谨的,但学习历史的方式可以活泼一点。学习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少不了解读《论语》和《老子》。本课解读《论语》不用平常的古文今译,而是全班同学集体诵读《论语》摘录,了解其内容,再由两个学生用现代文模拟对话。因为《论语》本是对话体例,模拟对话有助于学生理解其含义,又身临其境,领略到孔子的谆谆教诲。在第一目向第二目的过渡中采用做一道选择题的方式,用不多的时间让学生在回顾儒家以德治国时发现另一种治国主张,在思想冲突中接触老子的智慧。
3.为什么引入两个案例分析?孔子和老子思想的价值在于它能指导当代的治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引入的案例应当是典型的。崔英杰案是今天中国城市管理不和谐的一个缩影,也许夏霖律师的辩护词有助于我们理解它,“贩夫走卒、引车卖浆,是古已有之的正当职业。我的当事人来到城市,被生活所迫,从事这样一份卑微贫贱的工作,生活窘困,收入微薄。但他始终善良纯朴,无论这个社会怎样伤害他,他没有偷盗没有抢劫,没有以伤害他人的方式生存。我在法庭上庄严地向各位发问,当一个人赖以谋生的饭碗被打碎,被逼上走投无路的绝境,将心比心,你们会不会比我的当事人更加冷静和忍耐?”通过对这个案件的分析,有利于学生培养关心社会底层的仁爱的意识以及理解政府如何“为政以德”,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而学习老子思想时用的是2500多年后大洋彼岸的一个超级大国引用老子的“治大国若烹小鲜”的例子,这使学生在惊讶中思考老子思想的现实意义,发现原来“无为而治”能解决一些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