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1-12学年高一历史教案:《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岳麓版必修二)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课标要求
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落实课标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原因:
①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②具体原因:贫富分化严重,群众贫困购买力低,而企业却盲目扩大生产,生产与销售矛盾激化;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③直接原因:股票投机过度,导致股市崩溃。
2、标志:纽约证券交易所股市崩溃
3、特点:来势凶猛;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强
4、影响:
①引发经济危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遭到空前严重的破坏,出现经济大萧条,世界贸易额锐减。
②引发政治危机:人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怀疑和绝望情绪,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家开始泛滥,社会动荡不安。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③造成世界局势紧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困境,纷纷采取了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办法。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国际关系也日趋恶化。
二、罗斯福新政
1、背景:
①大危机给美国以空前严重的打击;②时任总统的胡佛及其政府仍奉行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政策,使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③罗斯福在1932年大选中获胜。
2、内容:
① 整顿财政金融;② 调整工业生产(中心措施);③ 调整农业生产;④ 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3、特点: 在确保自由企业制度的前提下,采取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的办法,扩大消费,调整供给与需求矛盾。
3、影响及评价:
①直接影响:取得显著成效,社会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
②间接影响: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
③历史影响: 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并被其它资本主义国家借鉴,标志着资本主义进入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时代。
三、凯恩斯主义———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革命
1、产生的背景:
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经济大危机促使人们进行反思,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开始受到人们的质疑。
2、基本主张——国家应当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
3、评价:
①积极作用: 取代了过去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成为西方各国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②局限性:它并不能够消除经济危机,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经济逐渐陷入“滞胀”状态。
第二篇:教案-岳麓版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山东省安丘青云学府历史组韩湘潭
ltjy587@sina.com
第16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情景导入
我可以肯定,我的美国同胞们希望我在就任总统时将不得不为我国目前形势所迫,以坦率和坚定的态度向他们发表一篇演说。这个伟大国家将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将得到复兴,繁荣昌盛。在我们国家生活的每一黑暗时刻,坦率而精力充沛的领导总是得到人民本身的谅解和支持,这是取得胜利所必需的。我相信,当此危急存亡之秋,你们一定能够对领导再次给予那种支持。知识梳理
一、经济大危机
1、经济危机的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具体原因:资本家盲目扩大再生产,导致供需矛盾尖锐。人民相对贫困,限制了他们的社会购买力。
(3)直接原因:股市投机,股价暴跌。
2、经济危机的表现
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生产下降,失业剧增,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3、危机的特点(1)波及范围广。(2)破坏性特别强。(3)时间特别长。
4、危机造成的影响
(1)各国采取的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方式使得经济秩序更加混乱,国际关系进一步恶化。
(2)引起政治危机,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思考1: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从美国开始很快波及到全世界的主要原因。
1、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经济强国,其经济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世界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2、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加强,整个世界变成一个紧密的整体,使一国发生的经济危机迅速波及到全世界。
思考2:经济危机给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留下了什么教训?
(1)繁荣与危机总是密切相关。各国在发展经济时,不仅要关注目前的直接效益,更要着眼于未来,要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要清醒地看到经济发展中可能存在的潜在危机,防患于未然。
(2)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国政府、不同制度的国家要适应经济的不断发展,及时调整内部机制和政策,并不断协调好国际关系,为经济的持续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国内、国际环境。
山东省安丘青云学府历史组韩湘潭
ltjy587@sina.com
(3)经济和金融危机一旦发生,各国政府和各国组织应承担起各自的国际责任和义务,从而有效地遏制危机,防止危机的恶化、扩展和延续。在经济区域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当今世界,国际合作尤其重要。
三、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主义
1、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1)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打击。
(2)胡佛反危机措施的失败,加剧了社会的动荡。(3)美国上下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
(4)1933年,民主党人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新一届美国总统。
2、新政的措施
(1)整顿财政金融:整顿银行、统制货币、改革银行体系和改革税制等,恢复银行正常信贷活动。
(2)调整工业生产: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复兴工业。(3)调节农业生产:缩减耕地和农产品,控制市场价格。(4)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颁布《社会保障法》;举办公共工程,提供就业机会,刺激消费。
3、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做出的政策调整。
4、新政的评价:
(1)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美国逐渐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了出来,社会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
(2)由于经济的恢复,使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人们对美国国家制度的信心,从而遏制了由经济危机造成的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了走上法西斯道路。
(3)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全面来临之后开辟的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后来,新政策的调整被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继承和借鉴。
思考3:面对危机,罗斯福所采取的措施与胡佛的措施之间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罗斯福新政与胡佛政策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抛弃了美国信奉的传统经济政策——自由放任,即确信市场的自我调节,认为即使出现危机,自由放任政策也一定能使国家安然度过。新政是政府对国家经济的全面干预。
5、凯恩斯主义出台的背景
(1)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受到人们的质疑。(2)经济大危机的冲击。
(3)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实践活动。
6、凯恩斯主义的内容
凯恩斯是英国经济学家,他倡导政府要干预经济事务,把经济纳入到有序的轨道中,方法是扩大需求。
山东省安丘青云学府历史组韩湘潭
ltjy587@sina.com
6、凯恩斯主义的影响和局限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取代了过去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成为西方各国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2)它并不能消除经济危机。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经济逐渐陷入“滞胀”状态:失业率与物价同时上涨,经济衰退与通货膨胀并存。面对新的问题,凯恩斯主义在经济学中的主流地位被其他学派所取代。
第三篇:《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案12(岳麓版必修2)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案12(岳麓版必修2)
课 时 教 学 设 计 首 页(试用)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课型 新课 第几 课时 2 课 时 教 学 目 标(三维)知识与技能: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新政材料,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感受罗斯福对美国乃至世界的贡献,认识到市场和计划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教学 重点 与 难点
重点:大萧条出现的原因;罗斯福新政 难点: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教学 方法 与 手段
材料分析法,启发讲授法 课件 使 用 教 材 的 构 想
以大萧条为先导为新政作铺垫,在处理危机的模式上出现个人和国家两种,不同的模式产生的影响不同。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 课 时 教 学 流 程(试用)补充
教 师 行 为 学 生 行 为 课堂变化及处理 主要环节的效果 导入新课:
这是今年2009年在伦敦和德国爆发的大规模游行示威,从字幅上我们可以看到capitalism isn't working arother world is possible,从去年开始的金融危机,已让很多人失业,而这样的情况还会持续下去,面对棘手的危机各国纷纷救市,但结果怎样呢?我们不得而知。80年前也爆发了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规模严重程度强于此次危机,那么当时的人们是如何处理危机的呢?历史能否给当今的政坛领导人提供一把打开危机之谜的钥匙呢?我们一起走进第15课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the great depression and roosevelt's new deal.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 课 时 教 学 流 程(试用)补充
教 师 行 为 学 生 行 为 课堂变化及处理 主要环节的效果
师:在这场危机爆发前的20世纪20年代,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一片繁荣祥和景象,更有甚者财政部长梅隆向公众保证“现在没有担心的理由,这一繁荣的高潮将会继续下去”。
过渡语:孰不知危机已经静悄悄地潜伏到1929.10.24,这一天星期四,它和往常一样是一个明媚的晴天,但股市里的阴云已让每一个股民窒息,因为股票价格雪崩似的跌落,人们歇斯底里地甩卖股票,整个交易所大厅回荡着绝望的叫喊声,后来人们把它称为“黑色星期四”,从1929年-1933年,30种工业股的价格平均每股下跌了约5/6。
股市的崩盘只是危机的开始,之后人们大量提取现金,即使这样生活仍然究困潦倒,排队等待免费的救济品,变卖家产换取现金,长长的失业人群在等待救济,而生产财富的人呢?(展示两则材料)
材料一:俄勒冈的牧羊人将羊肉喂了鹌鹑,而我却在纽约和芝加哥等城市里看到人们在丢弃的罐头厅里找剩肉。
材料二:数千蒲式耳的小麦丢在田里无人收割......在俄勒冈州我看到几千蒲式耳的苹果烂在果园里。......与此同时,数以百万计的孩子却因父母的贫穷今年冬天吃不到一个苹果。--unemploy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展示20年代美国的“繁荣”)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 课 时 教 学 流 程(试用)补充
教 师 行 为 学 生 行 为 课堂变化及处理 主要环节的效果
回:①为什么在1929年以后会出现大量的人们穷困潦倒的现象叱? ②为什么生产者会将大量的财富丢弃掉了呢?
③为什么不发给或卖给穷人呢?(组织学生阅读教材)
师:从以上的分析我们看出导致1929年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产销矛盾,面临着严重的矛盾,当时美国人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谁想发财,就买股票。”穷困的美国人当然想发
财了,于是将自己仅有的钱投入股市,造成股市价格的虚高,当供需矛盾一旦尖锐化,股市就会崩盘,“黑色黑期四”就出现了,之后迅速横扫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展示对世界影响的材料)
材料:不包括苏联在内的世界工业生产指数从1929年的100下降到1930年的86.5、1931年的74.8和1932年的63.8,共下降了36.2%。在前几次危机中,最大的下降数是7%。世界国际贸易的衰退更为急剧,它从1939年的686亿美元下降到1930年的556亿美元、1933年的242亿美元(下降了64.7%)。这里还应该指出,在过去,国际贸易的最大下降数是7%,出现在1907-1908年的危机中。--斯塔福利阿诺斯《全球通史》
生:①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力获得了快速发展,产品数量激增,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但消费者相对贫困、消费能力低下,使供需矛盾异常尖锐。
②许多产品需要运输、加工等程序,实际上提高了产品的成本,本来滞销后产品价格下降,使生产者认为宁愿赔掉产品的成本价,也不愿再赔运输、加工的成本了。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 课 时 教 学 流 程(试用)补充
教 师 行 为 学 生 行 为 课堂变化及处理 主要环节的效果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此次经济危机的特点是什么?
过渡语:面对人类社会从未遇到过的大危机、大灾难,历史该如何选择这个拐点呢?我们一起来看那时候的人和国家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师:大家可以假设,假如你是一个危机时代下的失业工人,生活穷困潦倒,你会有怎样的反应呢?
师:其实你们无非选择了两个方向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人在遇到困难时,往往都会憧憬美好的生活,当时哪里值得向往呢? 师:对,苏实行计划经济,无所谓供需矛盾,全部由国家提供,所以当西方出现经济危机时,苏被西方人看作圣土,有10万美国人移民社会主义苏联,提高了其影响力和号召力。
另一种人比较现实,往往对现实不满意,他们就会泄愤,在社会上游行示威,甚至出现打砸抢烧的现象,社会犯罪率很高,这时就会有打砸抢烧的头子乘机兴风作浪,借机拉拢这帮人形成地方恶势力,甚至有的国家这些势力还要夺取政权,比如德国、法西斯势力由此崛起,组织学生思考p70题。
生: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时人称之为“大萧条”,它是自经济危机出现以来规模最大、破坏性最强的经济危机。生:甲......乙......丙......生;苏联 生:法西斯势力借助他们的力量和当时人们在危机中的心理拉拢民心,许诺人们各种条件,得到人民支持,最终在选举中获胜。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 课 时 教 学 流 程(试用)补充
教 师 行 为 学 生 行 为 课堂变化及处理 主要环节的效果
师:但上台后的法西斯势力对内独裁,对外扩张,他们用武力强行打开市场,将滞销的产品卖出去,同时战争也解决了就业问题,但却威胁到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同时导臻世界动荡不安,这是损人利己的行为。
过渡语:在个人选择了社会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时,国家会选择什么方式来解决经济危机呢? 师:对,危机爆发后,时任美国总统胡佛执行自由放任政策,什么是自由放任政策呢?(组织学生阅读p72)
师:为什么它的反危机措施失败呢?
师:除此之外,大部分国家为保全自己采取转嫁危机的办法,提高关税、货币贬值,这种贸易保护主义只能让整个世界经济危机日益严重,这种矛盾反而影响了各国的关系。
过渡语:面对资本主义的敌人--社会主义的迅速发展,法西斯势力对民主制度的冲击,以及经济危机日益严重,难道资本主义真的生不逢时,走入衰亡了吗?
师:此时历史选择了一位人物,他就是美国第32届总统罗斯福,这个37岁因小儿麻痹下肢瘫痪坐轮椅的人能否拯救美国和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呢? 生:1.自由放任政策
2.以邻为壑,转嫁危机。
生:利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平衡供需,政府只是“守夜人”。
生: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本身也存在着问题,它具有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这是胡佛所没看到的(展示胡佛时期的图片)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 课 时 教 学 流 程(试用)补充
教 师 行 为 学 生 行 为 课堂变化及处理 主要环节的效果
他在首次就职该演说中向世人表达了自己的意愿“我们唯一不得不害怕的就是害怕本身......”这段鼓舞人心的、坚定有力地演说让美国人民增强了对罗斯福的期待。为了把美国人民从绝望中拯救出来,重振国家经济,罗斯福创造性地发明了一种与民交流的方式--炉边谈话,在炉边向人民宣传大政方针,有点涝家常的色彩。在其12年的总统任期内,共做了约35次炉边谈话,每次都以“我的朋友们”开头,密切了总统与人民的关系。
师:罗斯福1933年3、4上台,第五天就开始了他的新政改革,签署了一系列国会通过的新政法案,第一个法案就是《紧急银行法》。在经济危机中,美国有800个银行破产,900万个存款账户消失,人们的生活积蓄在瞬间化为乌有,此时人们已不敢把钱放入银行了,但国家要想振兴经济,没钱能行吗?所以《紧急银行法》下令关闭小银行,整合银行,让大银行恢复信用,让人们敢把钱存入银行,但人们还是不敢,于是1933.3.12罗斯福进行了第一次炉边谈话(展示材料)。
材料:我要指出一个简单的事实,你们把钱存进银行,银行并不是把它锁在保险库里了事,而是用来通过各种不同的信贷方式进行投资的,比如买公债、做押款。换句话 生:不行。
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 课 时 教 学 流 程(试用)补充
教 师 行 为 学 生 行 为 课堂变化及处理 主要环节的效果
说,银行让你们的钱发挥作用,好使整个机构转动起来......我可以向大家保证,把钱放在经过整顿、重新开业的银行里,要比放在褥子下面更安全。--罗斯福第一次炉边谈话
师:罗斯福已经说得不能再简单了,他以总统的身份唠家常式的谈话让人们更加相信自己的总统,所以不到一周,就有占全国3/4的银行复业,这就为重振国家经济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前提。
过渡语:接下来就要拯救美国的经济,首先是工业,这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当时颁布的《工业复兴法》。
师:这部法主要调整两种利益,企业之间和企业主与工人的利益,企业主之间主要是要求企业按部门就产品的产量、价格等制定公平竞争法规,以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企业主与工人之间规定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标准,并且可以与雇主谈判的权利,这是在保证消费、维护社会稳定,当时对凡是接受国家工业复兴法的企业,国家颁布“蓝鹰”标记,表明它保障工人利益,防止过度竞争,有意缓解经济危机,但有些企业认为该法从企业身上取走的太多,反对接受该法,罗斯福发表第三次炉边谈话,(展示材料)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 课 时 教 学 流 程(试用)补充
教 师 行 为 学 生 行 为 课堂变化及处理 主要环节的效果
材料:打起仗来,如果进行夜袭,士兵们都在肩上带上耀眼的标志,免得误伤自己人。根据这个原则,那些跟我们合作,参加全国复兴运动的人,也要被一望而知。--罗斯福第三次炉边谈话
这就告诉那些企业你接受“蓝鹰”,我能看到,你不接受,小心点,强制他们接受《工业复兴》。师:《农业调整法》规定由政府收购或补助减产农民,这样以法令的形式限供,提高农产品价格和农民购买力。师:《联邦紧急救济法》先为直接救济但治标不治本,后改为以工代赈,由政府举办公共工程,解决就业问题。
师:以工代赈有什么意义? 师:《全国劳工关系法》 《公平劳动标准法》 保护劳工权利有什么作用? 师:《社会保障法》有什么作用呢?(展示材料)
材料:1935年,罗斯福签署了“社会保险法”,为失业者和老年人提供了救济金和养老金。同年,美国国会又通过“财产税法”。它规定对盈利超过15%的公司征收超额利润税;对5万美元以上收入者征收超额累进税,使社会财富的再分配稍显
生:①解决了就业问题,防止这些人影响社会秩序,倒向法西斯;②政府兴办公共工程也刺激了消费。
生:维护社会稳定,遏制法西斯势力。
生:①同上;②使社会财富再分配稍显公平。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 课 时 教 学 流 程(试用)补充
教 师 行 为 学 生 行 为 课堂变化及处理 主要环节的效果 公平。
--人教版必修2 总结:纵观整个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会发现他整顿经济的特点是什么? 师:他一反以前自由放任,用法令的形式干预经济,《紧》保障振兴经济的物质基础,其它法令用国家力量限供、促销、维稳,既解决供需矛盾,缓解经济危机,也遇到了法西斯势力,维持社会稳定。
师:但这样的措施遭到了许多人的不满,为什么呢?(展示材料)材料:罗斯福新政从一开始就遭到一部分资本家的反对,报纸上连篇咒骂罗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杠”,说罗斯福天天都吃“烤百万富翁”,在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18页逐字逐句抄来的。”甚至有人建议美国联邦调查局调查一下罗斯福是不是美国共产党的秘密党员。生:国家干预经济 生:不正确
①罗用国家力调整供需矛盾,必然会损害企业主的利益,但从长远来看是为了缓解经济危机;②罗用国家力量对财富再分配,有利于保证公平、效率的实现,以及拯救美国的民主制度。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 课 时 教 学 流 程(试用)补充
教 师 行 为 学 生 行 为 课堂变化及处理 主要环节的效果
过渡语:反思罗斯福新政,它不仅拯救了资本主义的命运,而且它的特点也体现了它成功地将“社会主义”的“计划”与“资本主义”的“自由放任”的精华结起来,充分说明一个道理:市场和计划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不是相互对立的。
过渡语:正在罗新政之时,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也在时记得关注着改革的动态,他就是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他于1936年写成了《就业、利息和贷币通论》一书,标志着凯恩斯主义的诞生,那么什么是凯恩斯主义呢? 师:凯恩斯主义一改自由主义放任政策,从根本上突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可谓经济思想之革命,故称为“凯恩斯革命”,它罗斯福很相似,有什么关系呢? 课后小结:
1929-1933经济危机,不仅是危害,更给世界带来了转机,它给资本主义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从此以后资本主义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时期,我们下节课共同学习。生:......生:罗斯福新政先出现,它的实践为凯提供实践基础,凯恩斯主义是理论升华;1936凯恩斯主义的形成又指导了罗斯福新政。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 课 时 教 学 流 程(试用)开始:美国“黑色星期四” 生产力急剧发展
消费能力严重不足 1929-1933 传播:横扫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处理办法 股票投机过度 经济危机 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 社会主义--提高其影响力和号召力 个人
法西斯主义--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处理办法 世界动荡不安 内容:金融等四方面 自由放任政策
国家 加重危机 罗斯福新政 特点:国家干预经济 1936年 以邻为壑、转嫁危机 关系恶化(1933-1939)凯恩斯主义 影响:见书
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
课 时 教 学 设 计 尾 页(试用)板 书 设 计
供需 经济 处理 矛盾 危机 办法 ☆补充设计☆ 作 业 设 计
1、简述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2、有的学者认为,危机并不一定就绝对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危机”这个词本身就包含着“危害”和“机会”两层含义。请结合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历史事实,讨论一下它给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了哪些危害,又创造了哪些机会。教 学 后 记
1.在处理1929年“大萧条”原因的时候应该把“分期付款”这一知识点加入进去。当时供需矛盾已经出现,而分期付款无异于给市场一种需求能力很强的假象。实际上消费者的还款能力是非常有限的,一旦无法还款,供需矛盾就会白热化,经济危机就爆发了。这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是一个道理。
2.处理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时可以设置一个探究题,让学生分析新政措施是如何解决经济危机的。
第四篇:必修二罗斯福新政说课
《罗斯福新政》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罗斯福新政》(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课题内容在本专题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选自人民版新编高中历史必修Ⅱ(经济史)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第2课。前一课《“自由放任”的美国》重点讲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这是罗斯福新政的重要历史背景,后一课有关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涉及罗斯福新政对战后美国及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因此本课既在本专题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又是本专题的核心部分。美国直面危机,积极实施新政,摆脱了危机,促进了文明的发展,是资本主义运行机制调节的成功典范,同时新政的措施也有现实意义,对于现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借鉴作用。
2.课题内容的知识结构
本课教材的结构是:“实干家罗斯福——实行新政——渡过难关”,着重叙述了罗斯福新政的基本过程,为分析新政的作用和意义作了必要的知识储备;分析论证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和影响,是基于基础知识之上的意义建构。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师必须转变原有观念。整合教学资源时,始终以课标为中心,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灵活地利用教材,使教材成为一种动态的、生成性的资源。基于以上认识,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重新处理,调整之后的教学程序是:“新政的背景——新政的主要内容——新政的特点和实质——新政的影响”,这样进行教学设计更实用,更具可操作性,更能符合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思维方法和历史学习方略。
3.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三维目标:
⑴知识与能力:①了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理解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影响。②通过对罗斯福新政措施、效果的分析,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⑵过程与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巧妙设置情境、材料和问题,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启发学生思维,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给予及时而中肯的评价。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罗斯福新政是对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体现了文明的进步。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环境下,只有改革创新,才能保持国家的独立自主地位、才能不断发展强盛,让学生感悟我国今天改革开放道路的正确性。
②通过对罗斯福新政内容和影响的学习,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和内部调整。罗斯福新政有助于美国尽快恢复,但新政没有也不可能解决产生危机的根源──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基本矛盾,因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③通过对罗斯福这一历史伟人的学习,培养学生直面人生、直面社会、乐观豁达、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和优秀品质。
4.教学重点和难点
⑴重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确定依据:1929—1933年经济危机首先爆发在经济最繁荣的美国,不久扩展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在自由放任政策失灵时,罗斯福总统为摆脱危机,实行新政,开创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突破: 通过设问导思、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的方式共同探究。
⑵难点:罗斯福新政的实质、特点及影响。
确定依据:高一年级学生处于历史思维能力的形成期,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强。对一件事物产生的影响比较难以分析和掌握。
突破:在研习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探究对新政的全方位理解。
二.说教法
1、编写导学案,引导学生梳理和思考罗斯福新政历史背景、主要内容、特点、影响等基本内容。
2、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习兴趣。通过播放历史视频、展示历史图片、体验历史角色等,激起学生情感共鸣,让学生主动地去体验、感悟历史。
3、以学生为主体,通过阅读史料,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历史信息,提高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
三.说学法
1.学情分析
①从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特征来看,高一学生已经基本适应了高中历史学习的习惯,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一些基础知识可以通过预习解决,突出重点和难点的分析。但历史教学不能过度强调逻辑分析,还要注重历史学习的生动性,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②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在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时期,正确的德育教育对他们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加强对学生渗透罗斯福的人格魅力及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塑造其健全的人格。
2.学法指导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①学生结合导学案自主学习。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教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也凸现中学历史课程教育的本质。
②开展小组讨论,在相互交流中学习。
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相关问题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将学生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或合作讨论的成果转化成全班共有的认识成果,从而在相互交流中得到提升,在收获知识的同时能得到心灵的启迪。
四.说教学过程
导入:
(出示幻灯片)依次出示奥巴马、华尔街金融风暴、罗斯福总统的一组图片,并做以下说明:2008年9月美国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破产,此后华尔街股市大跌,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酿成空前的金融危机。经济学家一致认为,此次危机数十年未遇,堪比“大萧条”。奥巴马能否将美国带出经济复苏的困境?人们不由自主地想起罗斯福和他的新政。
设计意图:
由学生熟悉的人物和热点问题入手,调动学生兴趣,引出本节课题《罗斯福新政》。新课:
(出示幻灯片)对“罗斯福新政”这一概念进行阐释。
罗斯福新政:指罗斯福总统为了使美国摆托经济危机,挽救美国资本主义制度所进行的一系列探索活动和所采取的一些列措施。
设计意图:通过概念的阐述,使学生对本课形成提纲挈领式的总体把握。
(一)、临危受命——新政背景
师:(出示幻灯片)设问:1929-1933年的大危机对美国造成什么严重危害?
学生活动:通过回顾上节内容,归纳出危机是全面的:金融、工业、农业、失业问题、社会矛盾等。
师:(幻灯片显示)
“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
师:危机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采取有效的政策,迅速改善经济状况,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
设计意图:以直观、感性的材料反映抽象的历史,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新政的历史背景和氛围,更容易理解学习内容。
师:(出示幻灯片)1933年,美国第32届总统大选。
胡佛:最好的经济是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最好的政府是不干预经济的政府。罗斯福:如果竞选成功,我保证将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
设问:如果你是一位生活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公民,你会投谁的票?请说明一下你的理由。
学生活动:根据课前掌握的资料表达自己的看法。
设计意图:创设特定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走进历史,亲近历史,体验历史。
师:罗斯福以实行“新政”为竞选宣言,在1932年的大选中击败胡佛胜出,于1933年3月就任美国总统。在宣誓就职那天,罗斯福发表了著名的题为“无所畏惧”的就职演说,他说:“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出示幻灯片)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①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各种矛盾激化,社会动荡,资本主
义制度遭受沉重打击。
②胡佛反危机措施的失败。
③罗斯福以新政为竞选口号,击败胡佛,就任美国第32届总统。
设计意图:小结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学生便于就新政背景做简单笔记。
师:(出示幻灯片)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一种办法,最重要的是要进行试验。
──罗斯福
罗斯福总统是如何带领美国人民实施新政,走过危机的呢?
学生活动:齐读感受罗斯福不怕挫折和失败的勇气。
设计意图:通过设疑,自然地过渡到新政的主要内容的学习。
(二)、实施新政——新政内容
师:(出示幻灯片)设问:假如在座的同学们是罗斯福的“智囊团”成员,请你们为罗斯福总统出谋划策。(提示:出谋划策前首先要了解此领域的状况和问题,再提出有效性的方案和措施,并说明你提出这些方案的目的。)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分成金融、工业、农业、社会福利四个组),共同探究,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体验历史,在历史情景中激发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同时通过分组讨论,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空间,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也凸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师:(出示幻灯片)导出罗斯福新政相关内容,以表格的形式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新政具体内容及作用,并设疑: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体现了怎样的特点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新政的内容,真正理解其措施的到位和对美国经济可能产生的积极效果,培养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三)、新政的特点、实质
师:(出示幻灯片)罗斯福新政“新”在哪里?并提供下面两则材料:
材料一:部分资本家在报纸上连篇咒骂罗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杠”,说罗斯福天天都吃“烤百万富翁”,在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18页逐字逐句抄来的。”
材料二: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的纠正我们经济制度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运用。—罗斯福
学生活动:阅读、分析材料,并结合教材内容就教师提问表达看法。
师:总结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实质。
特点:①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②通过立法的形式保障实施。
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学生活动:做简单笔记。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四)、新政的影响
师:罗斯福新政对美国乃至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哪些影响呢?
(出示幻灯片)通过材料展示新政给美国社会带来的变化。
师生互动:学生观看材料并阅读教材“渡过难关”一目,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重点把握新政对美国及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和影响,了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含义。
师:(出示幻灯片)总结新政的影响:
①对美国度过经济危机起到重大作用并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②缓解了社会矛盾,遏制了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像德、日那样走上法西斯道路,挽救了美国的民主制度。
③改变了美国人的政治生活。新政期间,美国联邦政府的规模、职能特别是总统权力急剧扩大,联邦政府的影响以前所未有的程度渗透到美国的日常生活中。④改变了美国人的经济生活。新政初步建立救济和社会保障体系,对战后美国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⑤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战后美国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资本主义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学生活动:做简单笔记。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所提供的材料,引导学生充分地进行思维扩散,学会从对美国和对世界的影响两方面去分析,并掌握分析此类问题的方法。
师: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历史上也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它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罗斯福新政对解决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现实
问题,尤其是启动市场和实施“再就业”工程,还有诸多可资借鉴之处。
(出示幻灯片)罗斯福,一位出身高贵的总统,一位身残志坚的总统,一位空前绝后的总统,一位成就了伟业的总统,他的成功得益于他的优秀品质。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及其你对罗斯福个人的了解,你认为他身上有哪些可贵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学生活动: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并得出:敢于直面困难、自信、果敢、信念坚定、乐观豁达、爱国、改革创新、自强不息的进取等精神。
设计意图:通过罗斯福个人的人格教育,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直面人生、乐观豁达、自强不息、改革创新的精神。
(五)、小结:
师:(出示幻灯片)
根据课标内容进行巩固小结,通过知识结构图突出重点,进一步化解难点。
学生活动:回顾本课所学,与教师进行互动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六)、巩固练习:以下内容见导学案由学生完成1.罗斯福政府和胡佛政府采取的经济政策的最大区别是(C)
A.要不要采取措施克服经济危机B.要不要维护自由企业制度
C.要不要由政府出面全面干预经济D.要不要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2.1930年,美国通过法案提高进口关税,这一行动因其连锁反应,各国纷纷调高关税,这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B)
A一致提高关税,共度难关B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
C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D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
3.1933年—1936年美国政府给一些企业悬挂“蓝鹰标志”,其目的是(C)
A、调整农业B、整顿银行金融
C、复兴工业D、社会保障救济
4.在罗斯福新政中,以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为目的是(D)
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B.对工业加强计划指导
C.调整农业政策D.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
5.罗斯福担任总统之前,美国出版的一本书提议政府增加开支,甚至不惜造成财政赤字,以便舒缓经济衰退。罗斯福读后批注:“哪有此等好事——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这表明(C)
A罗斯福在美国率先提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
B罗斯福上台之前美国尚未出现经济衰退
C罗斯福新政的理念在罗斯福担任总统前已经萌生
D罗斯福始终是信封新政理念的政治家
5.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的意义最深远的是(D)
A.促使美国经济复苏B.促使美国社会经济日益稳定
C.缓解了社会的各种矛盾D.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6.【课后延伸】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后,2007年大规模的金融危机又在美国重现,由美国的次贷危机蔓延成全世界的金融危机,至今这场危机仍未结束。借鉴罗斯福新政,你能为中国应对金融危机、建设和谐社会提出建设性建议吗?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与现实,学以致用,并为下一新课学习作好准备。
五.说对教学效果的预测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希望通过做导学案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逐步提升,通过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真实感受历史,通过多则材料的运用培养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归纳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使三维目标在本课教学中得以实现,最终提高课堂效率。
以上,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预测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板书设计:
一、背景:
1.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2.胡佛反危机措施的失败
3、罗斯福当选总统
二、内容:
1.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2.复兴工业、调整农业政策
3.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
4.保护劳工权利
5.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三、特点: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四、实质: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五、影响:
1.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破坏
2.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
3.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4.影响深远,迎来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第五篇: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期末复习题:罗斯福新政(范文模版)
1.美国学者狄克逊·韦克特的《大萧条时代》中提到:“在新政的这段蜜月期里,总统(罗斯福)和人民之间是真正的爱情婚配,双方也许都有少许的不理性,相信对方是绝对可靠的——但话说回来,爱情毕竟是超越逻辑的。”这反映出“新政”()A.违背了自由主义的经济理念 B.整顿金融获得银行家的支持 C.站在了垄断资本家的对立面 D.维护了广大劳工的一些权利
2.1938年3月罗斯福亲信卡尔逊在《关于中国西北部军事活动的报告》中说: 中国广大民众具有一种崭新而且不寻常的民族主义精神;日本步兵在应对传统军事战役时效率较高,但面对没有固定成法可循的战术时却无所适从。这一报告()A.高度评价了国民政府进入相持阶段后的积极防御作战 B.认为抗日战争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意识方才真正觉醒 C.充分认可共产党发动人民群众坚持游击战的正确战略 D.支持国民政府调整片面抗战路线和单纯正面会战战略
3.1935年,美国最高法院因为《全国工业复兴法》授予联邦政府管理州内贸易等权力违宪宣布该法无效;1937年,最高法院认为联邦政府有权监管任何涉及州际贸易的劳资关系,否定了琼斯一劳克林钢铁公司对《全国劳工关系法》侵犯各州权力的控诉。这一变化反映出()
A.美国司法受到政府权力的影响B.分权制衡原则削弱了新政的效果 C.最高法院反对罗斯福的干预政策D.形势的发展影响了司法解释
4.1934年1月,《华盛顿星报》刊登漫画《新政疗法》。画面中,罗斯福总统被视为新政医生,他试图拯救生病的“山姆大叔”,国会变成一名听从医生吩咐的护士。医生告诉护士,“如果没有取得成效,我们当然会改变治疗方法。”该漫画强调的是()A.政府部门权力的制约与平衡B.政府部门权力分配发生变化 C.罗斯福有权实施国家干预D.总统的行政权力有所扩大
5.美国国会于1936年通过《土壤保持和作物调配法》,规定给土地休耕的农场主休耕补貼,换得他们放弃种植,削减粮食生产。这反映出罗斯福政府()A.保护环境以维护生态平衡B.用行政的手段调控市场 C.补贴农业以恢复金融信用D.以工代賑创造就业岗位
6.1937年到1939年间,美国所有股票的价值几乎都贬了一半,企业破产率上升了50%,国债翻了一倍,失业率比1931年的16.3%还高出0.9%。据此,下列理解最为准确的是()A.评价罗斯福新政应忠于历史本真B.新政已完全摆脱经济大萧条状态 C.政府干预经济的做法已宣告失败D.基于此数据即可以完全否定新政
7.1933年5月美国通过《农业调整法案》,对农产品实行价格支持,把粮食价格提到市场均衡价格之上,使农民每年以等量的农产品能够交换到相同数量的工业品。1938年2月,在罗斯福总统的敦促下,美国国会又通过了第二个《农业调整法》。罗斯福政府此举意在()A.摆脱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B.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C.把国民经济纳入计划轨道D.稳定农产品的价格
8.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立即以“新政”救治经济危机。下列选项中属于罗斯福新政的是()
A.恢复银行信用B.刺激进口C.增加农业产量D.美元升值
9.20世纪30年代后,美国一直将农业作为特殊行业给予国家补贴。二战后,欧洲国家和日本也实行农业补贴政策。西方国家这一做法()A.旨在保护小农经济B.是凯恩斯主义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 C.制约农业生产发展D.表明农业是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10.《罗斯福传记》的作者弗雷德尔评论道:“尽管他希望通过国际经济合作以克服萧条,他仍然步其他工业强国的后尘,走向一种经济民族主义的政策。”罗斯福新政中,具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
A.计划指导,国家干预B.放弃金本位制,美元贬值 C.以工代赈,剌激消费D.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
11.1933年5月美国通过《农业调整法案》,对农产品实行价格支持,把粮食价格提到市场均衡价格之上,使农民每年以等量的农产品能够交换到相同数量的工业品。1938年2月,在罗斯福总统的敦促下,美国国会又通过了第二个《农业调整法》。罗斯福政府此举意在()A.摆脱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B.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C.把国民经济纳入计划轨道D.稳定农产品的价格
12.当最高法院宣布《农业调整法》违宪以后,在时任农业部长的竭力争取下,美国国会通过了《土壤保持与作物调配法》,法案规定:对凡不再种植消耗土壤肥力作物,而改种保持土壤肥力作物,且进行土壤整治的农民,由国家发给奖金。这一法案的通过()A.掀起了一场现代环境保护运动B.意味着美国分权制衡的原则已被打破 C.有利于合理调节农产品的供应D.实现了对农产品流通领域的全面控制
13.1931年经济学家凯恩斯曾把在大街上购物的家庭主妇称为爱国者。他说:“现在我们所 需要的,不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而是一种发展扩张、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要多干一些实在事,多买一些东西,多制造一些东西。”从经济学上看,凯恩斯的“消费爱国论”()A.没有看到“过剩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结果 B.表明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C.没有看到消费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的品种 D.提倡超前消费,反对勤俭节约 14.罗斯福新政一开始就引起中国政论界的关注,有人指出:“此项试验如能成功,则非特美国之经济组织将有极重要之转变,即世界各国之经济政策亦必受其影响。”这一评论()A.认为新政不能取得成功 B.预见到新政的世界意义 C.未看到新政的久远效果 D.担心经济危机蔓延中国
15.某美国历史学家评价罗斯福新政的某项措施“是美国历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它意味着美国开始与极端个人主义价值观支配下的所谓自助、自制和个人负责的传统决裂,确立了个人有权享有社会权利的观点”。这项措施是()A.提高农产品的价格B.制定公平竞争章程 C.建立社会保障制度D.帮助银行恢复信用
16.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出台了700多个法令,建立了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实现了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下列法令,按其出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紧急银行法》②《农业调整法》 ③《联邦经济救济法》④《全国劳工关系法》 A.①②④③B.①③②④C.①③④②D.④①②③
17.“供给侧改革”一经提出,便成为热点。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大规模减税、削减开支、紧缩货币,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西方历史上曾经也有过类似的做法,下列与供给侧改革相似的是()A.推行混合市场经济B.西欧普遍实行福利制度 C.鼓励出口刺激消费D.里根“经济复兴”实践
18.1935年,一份由美国商人联合签署的反对新政的宣言写道:新政就是一帮异想天开的神经质和野心家的恶作剧,它葬送了我们先辈所创造的繁荣,让无功者不劳而获,由此毁掉了我们对于未来创造的进取心。该宣言主要针对的是()A.紧急银行法B.全国工业复兴法C.社会保险法D.全国劳工关系法
19.美国总统罗斯福曾发出这样的感概。”在美国从来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强的信仰„„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制度面临到毁灭边沿的时候,是这个政府挽教了它。”罗斯福在“挽救”美国的过程中()A.扩展了美国政府的职能B.提出了国家干预经济理论 C.根除了危机发生的因素D.成功移植了计划经济模式
20.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总统之一。在四次总统竞选中,拥护他的多数是南部白人、城市工人、移民、农民、黑人、广大处于下层的“被遗忘的人”。罗斯福执政期间,相对体现了这些选民利益的举措包括()A.改组、合并和取消了一些行政机构,改革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B.制定社会保险法案、全国劳工关系法案等法规,巩固新政成果 C.复兴工业生产,加强国家管理,借鉴并发展计划经济体制 D.调整农业和工业、以工代赈、建立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2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81年11月17日,俾斯麦通过德国皇帝在帝国议会发表了一篇有着深远影响的演说。他郑重地向帝国议会宣称:“社会弊病的医治,一定不能仅仅依靠对社会民主党过火行为的镇压,而且同时要积极促进工人阶级的福利。”就是在这篇演说里,宣布了实行三种保险的计划。这一计划经过议会长时间的辩论,陆续在议会通过。由于德国这三个保险立法实施得最早,它们在其后的30年里,成了其他欧洲国家调查、研究、借鉴和学习的“典范”。这几个立法经过以后一些局部性的修改,一直沿用至今。
——黄素庵:《西欧“福利国家”面面观》
材料二 1933年6月16日罗斯福政府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同时成立“国家工业复兴局”负责实施该法令。该法令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日时数,以避免盲目竞争导致生产过剩。1935年8月国会通过《社会保险法》,改变以往由民间团体自助自救或由慈善团体提供救助的传统,开始实施“福利主义”试验。该法包括建立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对残废及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济三个部分,规定年满65岁的退休工人,每月可获得10—85美元的养老金,所需资金一半由在职工人和雇主以保险费的形式交纳,另一半则由联邦政府拨付。
——摘编自王斯德:《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20世纪的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德国福利制度确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政府的社会保障措施。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德、美社会保障的共同特点。答案
1.D2.C3.D4.D5.B6.A7.D8.A9.B10.B11.D12.C13.B14.B.15.C16.B17.D18.C19.A20.D 21.(1)第二次工业革命解放了生产力,奠定了资产阶级解决现实问题的基础;资产阶级代议制和政党政治的发展,推动了社会民主化运动;阶级矛盾尖锐,工人运动蓬勃发展,推动了福利制度的建立。
(2)措施: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了企业工人的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为工人提供了劳动保障;通过《社会保险法》,建立了系统的福利制度体系。
特点:以政府为主导,体现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通过社会立法强制性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