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第一课时教材分析[模版]
二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第一时教材
分析
一、教材分析
“平移与旋转”是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平移和旋转现象是生活中常见的几何现象。教材在介绍平移和旋转现象时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例引入,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并体会它们的特点。通过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深入理解概念,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
例2是认识平移现象,可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教材呈现了观光电梯、观览车和推拉窗,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这些物体运动的共同特点:都是沿着直的路线移动,物体在移动中没有改变大小和方向,从而认识平移现象。再由小精灵的提示寻找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巩固认识。接着教材呈现了一幅静态的小房子,图形运动之后所形成的画面。通过小精灵的问题让学生判断哪几座小房子图形能通过平移相互重合。“做一做”让学生利用小汽车图形的平移画出一排小汽车。在画的过程中,可使用大小不变的模型。
例3是认识旋转现象,可分为二个部分,教材呈现了风车,旋转小飞机和直升飞机螺旋浆的转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它们运动的共同特点:物体每个部分都是绕同一个点(或同一条直线)转动。从而认识旋转现象,再由小精灵提示寻找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巩固认识,把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一做是个很有意思的游戏。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旋转螺直观感受纸片上的旋转所形成的图形,初步从图形运动的角度来认识平面图形,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本节的教学要让学生经历充分观察、操作的实践活动,在观察发现特点,使学生认识平移与旋转现象。本节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观察与操作使学生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能辨认旋转现象。难点是使学生初步理解平移与旋转的特点。
二、重难点突破建议
1.为学生学习提供丰富而典型的学习资源。
本节需要借助形象直观的支持,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教学,可以让学生先说说教材上三幅图中画的分别是什么?它们是怎样运动的?除了教材上给出的平移与旋转的示例以外,让学生自己想一想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平移与旋转现象?把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2.注意操作活动与数学思考相结合。
为了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经验,教学中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玩一玩中认识图形的平移及旋转现象。在学一学中感受其特征;在说一说中例举生活中的现象;在做一做中不断深化体验。同时教师可以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这种运动方式有什么特点?以便在操作中落实教学目标,避免低效的活动。
3.注意把握教学要求。
由于修订后的教材与试验教材相比降低了教学内容的难度,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把握好教学目标。本节目标是能辨认出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能辨认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等。不要求学生从定量的角度认识平移等。
第二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 图形的运动 教案
第三单元 图形的运动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
轴对称、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二年级学生的能力差别比较大,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也有不同的层次,对空间图形的理解水平参差不平,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学生课时目标也应有不同的要求。本单元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变换,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教学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体,注重实践活动的丰富多样性,帮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使学生能在不同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可以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数学思考: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问题解决: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情感态度: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点:从实物对称抽象出轴对称图形,感知旋转与平移现象。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区别旋转与平移现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课时安排:4课时
1.轴对称图形的认识…………………1课时 2.平移和旋转1课时…………………1课时 3.实践活动:剪一剪…………………1课时 4.练习七………………………………1课时
第一课时 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学会欣赏数学美。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突破方法:通过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突破重点。难点: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突破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学习突破难点。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法、直观教学法。学法:自主探究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剪好的一些轴对称图形,每名学生准备一些彩纸和一把剪刀。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课件,故事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感受对称
(1)引导观察,感知对称。
师:为什么说在图形王国里,小蜻蜓、小蝴蝶、树叶都是一家子的呢? 生自由发言。生1:我认为...... 生2:我觉得...... 生3:我想......
师:同学们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下面,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形的左边和右边,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给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想法。学生自由发言。生1:我发现...... 生2:我发现......(2)认识“轴对称图形”。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说得也很有道理。下面,请同学们再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把这些图形的左边和右边对折起来,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学生自由发言。师:你们的想法正确吗?我们可以去验证一下。(让学生用手中的图形对折试一试)
教师小结:如果把一个图形对折以后,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我们就把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
(3)剪“轴对称图形”。
师:现在,同学们都知道小蜻蜓、小蝴蝶、树叶为什么在图形王国里是一家的了吧。因为它们都是......(学生看板书回答:轴对称图形)
师:对称的东西还有很多,(课件出示)比如:我们穿的衣服、用的剪刀和戴的眼镜,这些东西也是对称的。老师这儿还有一些用纸剪出来的图形,来看看都是些什么?(出示图片:有衣服、松树、飞机、爱心桃等)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是对称的吗?折折看。
师:看着老师剪出的这些轴对称图形,同学们肯定也想自己动手剪一剪,那么,请同学们商量商量,如果给你一张纸,怎样才能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
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生1:我想...... 生2:我猜......
生3:我是这样剪的......
播放课件演示:怎样剪一个轴对称图形。组织活动:动手剪一个轴对称图形。
然后让学生将自己小组剪出的轴对称图形进行展示。(贴在黑板上)(4)认识对称轴。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双手剪出了这么多美丽的轴对称图形,虽然,每个人剪出的图案不一样,但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些轴对称图形的中间都有什么?我们把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师:请同学们动手指一指这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在哪儿?好,下面我们就把它画出来吧!同学们说说,你觉得该怎么画?
生讨论交流。
播放课件演示:画对称轴的方法。
学生用铅笔画出自己剪出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5)说“生活中的对称”。
师:其实生活中有很多轴对称图形。请大家找一找,和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生互相交流。
师:老师今天也给你们带来了一些轴对称图形,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吧!(播放课件)
三、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1.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2.下面的数字图案,哪些是轴对称的?
四、全课总结(赏对称)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学习感受。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对称,是一种美,是数学美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只要你留心观察,到处都能找到对称的足迹。
播放多媒体课件,欣赏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五、课堂作业
作业:第29页“做一做”。第33页练习七,第1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平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感受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初步体会平移的特点。
2、通过学生讨论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小火车、滑梯等这些运动都是平移现象,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现象? 请学生说一说
二、探究新知 1.说一说
推开窗户的动作是平移现象。拉出拉杆箱拉杆的动作也是平移。2.请伸出你的手,模仿一下这些平移运动。3.移一移。
出示例题:哪几座小房子可以通过平移相互重合? 你发现了什么?
我发现了平移后小房子的方向是不变的。
三、知识应用
1.用学具画一排小汽车。
2.下面的哪些图形可以通过平移相互重合?
四、课堂作业
作业:第33页练习七,第4题。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旋转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旋转这中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2、通过学生的操做体会旋转,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难点:感知旋转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这些运动还是平移现象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样的现象。
二、探究新知
出示例题3,观察这些游乐项目,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它们都是围着中心转动。
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这样的现象吗? 扇叶的转动是旋转现象。旋转门是旋转现象。
请伸出你的手,模仿一下这些旋转现象。
三、知识应用
1.下面的现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
2.用教材第121页中的学具照样子做陀螺。
陀螺上的每个点转出来是什么形状呢?想象一下,再转一转。
和你想的一样吗?你也可以自己设计一个不同的陀螺,看看能转出什么美丽的图案。
4.我们冬天看到的美丽雪花,也和今天认识的旋转现象有着密切的关系。3.你能利用这一片花瓣,通过旋转,制作出一朵美丽的花吗?
四、课堂作业
作业:第34页练习七,第8题。
第35页练习七,第9题。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能够用轴对称图形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图形的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练习,感受数学美。
教学重难点:折纸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的数学
今天,我们要用这些知识来帮我们解决问题。旋转平移
对称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题:
你能剪出像右面这样手拉手的4个小人吗? 2.你想到了什么? 每个小人都是对称图形。
要剪出4个一样的小人,还不能剪断。3.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1)先试试1个小人怎么剪。
2)画的时候要仔细思考,怎么样既不剪出半个小人,还能让剪出的小人手拉手。4.尝试解决,汇报交流
看来折纸的方法不止一种,但剪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要注意:对折的地方不要剪断,那里是小人身体连接的地方。5.拓展延伸
想要剪出8个手拉手的小人,需要对折几次?16个手拉手的小人呢?
三、知识应用
你能剪出像下面这样的图形吗?我们还采用对折,再对折的方法,可以吗?那该怎么折呢?动手试一试吧!
仔细观察我们剪出的两组手拉手的小人,这里面藏着我们学习过的对称、平移和旋转吗?
四、课堂作业
作业:第35页练习七,第11题。
第36页练习七,第13题。
教学反思:
第三篇: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数学)学科第(四)册教材北海小学 刘盛均
一、教学重点:
1、体验除法竖式抽象的过程,能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2、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到混合运算要有一定的顺序;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4、通过实际操作,具体感受大数的实际含义,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数感。
5、通过“拨一拨”等数学活动,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一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6、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7、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8、通过观察、测量、比较、归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9、能够按要求在之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10、学生亲身经历收集数据,用统计图呈现数据,分析数据的全过程。
11、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用统计的有关知识解决问题,学以致用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
1、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
3、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和带有小括号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的作用。
4、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确定东南、东北、西南和西北四个方向。根据路线图介绍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
5、认识新的记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数感。
6、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7、通过测量铅笔的长度,亲身体验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以及1千米有多长。
8、能正确计算整百、整十数的加减法。以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
9、建立起角的概念,从直观上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10、尝试归纳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11、通过生活情景与实践操作,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12、让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连加的竖式计算方法
13、灵活运用连加连减等有关知识,结合具体情境,解决问题。
14、根据实例,读懂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预测。
15、看懂统计图表,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三、知识要点:
1.第一单元“除法”,本单元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除法(商是一位数)。结合分物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在生活中把一些物品通过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的情况,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第二单元“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加减混合以及两步有括号题),通过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到在解决实际问题需要两步解答时,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及“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并能掌握这些运算顺序计算有关问题。
3.第五单元“测量”,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际活动,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以及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四、本册教材与已学教材的纵横联系: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二年级上册
◆ 乘法的认识与乘法
口诀
◆ 除法的认识与用乘
法口诀求商
一、除法 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
→
◆ 除法竖式的书写
◆ 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 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 有余数除法的实际应用
→
二年级上册
◆ 一位数除两位、三位数的除法及实际应用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100以内加减法及应用
二、混合运算 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
→
◆ 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 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
中的应用
→
三年级上册
◆ 乘除法中的四则混合运算及实际应用
◆表内乘除法及实际应用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二年级上册
◆ 辩认东南西北4个方向 ◆ 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三、方向与路线 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
→
◆ 辨认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 会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
四年级上册
◆ 在具体情景中用数
对来表示位置
◆ 能根据方向和距离
确定物体的位置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一年级上册
◆ 百以内数的认识
◆ 在具体情景中描述数的相对大小
四、生活中的大数 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
→
◆ 万以内数的认识 ◆ 万以内数的读写 ◆ 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 大数的实际意义及估计
→
四年级上册
◆ 认识更大的数
五、测量
一年级下册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 20以内加减法以及其应用 一年级下册
◆ 100以内加减法及其应用 ◆ 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 认识厘米、米 ◆ 单位的估测和测量
→
◆ 认识分米、毫米、千米 ◆ 掌握分米、毫米、千米等
之间的简单换算
◆ 感受1分米、1毫米、1千
米间的实际长度,能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 估计物体的长度
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
→
三年级下册 ◆ 认识周长
◆ 计算长方形、正方
形的周长
六、加与减 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
一年级上册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
◆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 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
三年级上册
◆ 一位数乘除两位、三
位数的乘除法及其应用
七、认识图形 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
一年级下册
◆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直观认识
→
◆ 初步认识角,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
◆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 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 图案的欣赏与设计
→
四年级上册
◆ 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 ◆ 认识平角的周角 ◆ 认识角的度量单位四 四年级下册
◆ 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八、加与减 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
一年级下册
◆ 100以内数连加、连减和
加减混合及其应用 二年级下册
◆ 三位数加减法及其应用
→
◆ 三位数连加、连减和加
减混合◆ 用三位数连加、连减和
加减混合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
三年级上册 ◆ 一位数乘、除三位数及其
应用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一年级上册
◆ 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象形统计图与简单
统计表的认识
九、统计
◆ 读统计图表 ◆ 认识条形统计图
◆ 能对统计图表进行简
单的分析
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
三年级下册 ◆ 认识平均数 第二学段
◆ 认识折线、扇形和复式
统计图
◆ 认识中位数、众数
→ →
五、预计在教学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或难题以及解决的策略:
1.通过实际操作,具体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
认识“千”“万”两个新的计数单位时,教材安排了数小正方体木块的活动。“一个一个地数,数10次是10个”,“每10个是1排,一排一排地数,数10排是100个”,“每100个是一层,数 10层是1000个”,“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使学生在头脑中有一个具体的几何模型,更好理解“千”“万”的实际含义。教材还安排了“说一说”活动,笑笑问:“一本书有100页,10本这样的书有多少页?”淘气问:“我校大约有学生一千人,像这样的10所学校大约有多少人?”激起学生对“千”“万”的想象,有利于感受大数的实际含义。
2.通过实际测量,认识分米、毫米和千米
在学生已认识米、厘米的基础上,教材安排了两次量一量铅笔有多长的活动。第一次量出铅笔长10厘米,引出10厘米就是1分米;第二次量出铅笔长6厘米多3小格,引出每小格的长是1毫米。并通过比一比,1分米大约手掌这么长,1分硬币大约有1毫米厚。使学生对“分米”“毫米”有具体的认识。通过“走一走”10米大约有多少步?100米大约有多少步?“估一估”1 000米大约有多少步?“想一想”1 000米大约有多长?通过想象,使学生对“千米”有所认识。笑笑说:“操场长100米,有10个这么长就是1 000米”。淘气说:“我回家大约要走1 000米的路,也就是1千米。”使学生了解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3.分析统计图表,看到发展趋势,做出简单预测
根据小军1~7岁身高增长情况统计表,讨论三个问题。(1)身高和年龄有什么关系?(2)什么年龄长得最快,什么年龄长得最慢?(3)预测8岁时,小军可能有多高?这就要分析小军身高增长发展趋势,才能做出预测。练一练中根据某商店10天电脑销售情况统计图,回答三个问题。(1)哪天卖的多?哪天卖的少?(2)一周内大约卖了多少台?(3)预测接下来的周六、周日、周一可能各卖出多少台?这就要要求学生看到一个周期,第一周的周三到下周的周二是一周,第一周的周四到下周的周三也是一周……根据一周中的销售情况,预测接下来的三天各卖出多少台?能看懂生活中常见的统计图表,是现代公
民重要的数学素养。
六、整册书的教学设想: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对本册教材的教学,我有以下教学设想:
1、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采取课前速算、听算、对手互考等形式。
2、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数学,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游戏、讲故事、直观表演、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多照顾学困生以及思维偏慢等的学生,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在平时的生活中多用多练,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激发学习兴趣。
4、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拓展。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习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与家长进行适时沟通,让家长用正确、适当的方法指导孩子学习。
6、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挖掘各种网上教学资源,用好各种教学媒体,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首先从学习的内容和形式上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敢于提问、善于倾听、乐于表达的内在品质。
7、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第四篇: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是以一年级(上)“20以内数的认识”、一年级(下)“100以内数的认识”为基础,安排了数数、写读、读数、算盘的认识、数的大小比较、较大数的估计等内容,目的在于为学生整体建构科学的数的概念,更好地认识万以内的数。
第三单元,三位数的加减法是在20以内数,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为基础,主要有整
十、整百数的加减(口算)、加减法的估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及“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等内容。“万以内数的认识”和“三位数的加减法”是本册教科书的重点。读写数中涉及“0”的读写、加减计算中的连续进位和连续退位,变化多、学生计算正确性差,探索规律和解决问题思考性强,这些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要特别注意。
第二单元“认识图形”是以一年级(下)初步感知和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为基础通过实际操作、观察、体验,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感知平形四边形,并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拼组图形。
第四单元“千米毫米”是继二年级(上)认识了米、厘米,知道分米且具备了“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认识长度单位千米、介绍毫米的。对毫米学习的要求要低一点,《标准》表述的是“认识行米,知道毫米”。
第五单元安排的是有余数的除法。二年级(上)学生学习了表内除法(用口诀求商),三年级(上)将要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用竖式求商。而有余数的除法,正是沟通和连接这两部分知识,内容有除法竖式和认识、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第六单元“时分秒”是在一年级(下)“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时、分、秒”的实际概念,并结合“时、分、秒”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七单元“收集与整理”。学生在一年级(下)经历、体验数据最简单最直观的分类,本单元内容有数据的分类整理,初步接触最简单的统计表、统计图(仅限于一个方格表示一个数量)。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领域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万以内的数,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能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结合具体情境感受较大数的意义,并能估计。
3、正确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4、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平面图形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能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5、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的含义,知道毫米,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6、结合实际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理解“余数必须小于除数”,会写除法竖式,能解决简单的有余数的实际问题。
7、认识钟表,能在实际活动中体会时、分、秒的长短,能结合具体情境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8、经历整理数据的过程,学习最简单的整理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形,能完成相应的图形。
(二)知识与技能——仍然是数学学习的重点
对双基的认识不是一成不变的,打破传统的“学科中心”,突破陈旧的“知识体系”。
学习内容并不是以完全的“定论”方式呈现。强调用学生自己的语言描述计算方法。
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
注意过程与结果并重,在知识的形成与应用中学习知识,将过程与方法确立为课程目标。
数学思考领域
1、在万以内数的认识中能借助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做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
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能结合具体的估算情境,解释估算的过程。
2、在认识简单平面图形与拼组图形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概念。
3、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说出主要的思
维过程。
4、能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初步学会选择有用
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归纳、比较。
(三)数学思考——数学思维、数学方法、数学意识
数学思考是在学习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但它不以掌握数学知识为
标志。
经历运用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及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做出推理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经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
力。
解决问题领域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了解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
验。
3、初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解决问题——不同于传统的解题活动
特别是不同于传统教学中强调“识别题型,模仿例题、回忆解法”等非思维性活动的解
题。
核心是通过“观察、思考、猜测、交流、推理”等富有思维成分的活动才能解决的问题。
初步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与个性化,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
精神。
学会与人合作、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方法,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
情感与态度领域
1、在他人的帮助上,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拼组图形、探
索规律、数据收集、测量、体验时、分、秒等有趣、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上,能克服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测量、统计、实践活动等
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在认识图形,时、分、秒,测量长度,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等内容的学习中,经历
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
(五)情感与态度——数学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的认识。
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体验数学内容的挑战性、数学活动的探索性与创造性,感受数学结论的严谨性。
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形成事事求是的态度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4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个方面的目标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后3个方面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
能,而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
学生在后3个方面的发展比单纯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发展更重要。
4个方面目标的实现不是“齐步走”,更不能“一刀切”,要注意处理达成、渐进、渗
透的关系。
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
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来主动构建知识。
5、开展课前3分钟口算,增强学生的可算能力,从而提高计算能力。
6、加强估算与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课时及进度安排:
教学内容课时安排
一、万以内数的认识数数11(1---3周)
写数、读数4
算盘的认识2
大小比较2
较大数的估计1
整理与复习2
二、认识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4(4周)
平行四边形2
拼组图形1
七巧板(数学文化)1三、三位数的加减法整
十、整百数的加减18(5---10周)
加减法的估算2
三位数的加法3
三位数的减法3
探索规律5
聪明的高斯(数学文化)2
解决问题3
整理与复习2
四、千米毫米3(11周)
计量的发展(数学文化)2
五、有余数的除法4(12周)
六、时分秒6(13---14周)
认识钟表3
解决问题3
七、统计5(15周)
八、总复习5(16周)
期末复习(17----20周)
第五篇: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
二年级教材分析
1.整体分析:
二年级下学期的教科书中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安排了八组教学内容。它们依次是:春天里的发现;奉献与关爱;爱祖国、爱家乡;用心思考、勇于创造;美丽神奇的大自然;培养优秀的品质;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走进科技的世界。每个专题的内涵都比较丰富,为学生知识和能力、方法和习惯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提高,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教材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
本册共有32篇课文。为体现与中年级的衔接,安排了4篇略读课文。除此之外,在 “语文园地”包括四~五个栏目,在上册教材四个栏目的基础上,新增了“宽带网”。“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了解汉字构字特点、词语之间的联系以及表达方法和标点应用等知识。“日积月累”──引导学生在复习已经学过的字词的同时学习生字新词,感受和强化词语之间的搭配习惯,并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练习。其中,本册教材的“日积月累”中增添了能突显中华文化的、与本组专题密切相关的成语韵语、对联、节气歌、古诗词等内容;它们使学生在复习字词的同时,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口语交际”──话题与本组专题有联系,在双向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了对学生进行初步的习作能力的培养,从本册教科书开始,在“口语交际”中特别增设了“写一写”栏目,引导学生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写话训练。“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课内外学习所得的舞台。“宽带网”──与本组专题密切相关,引导学生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以获取更多的相关信息。此外,在八个单元内容外,还安排了六篇选读课文,供学生进行自由的课外阅读。
教材最后是两个生字表。生字表
(一)是全册要求认识的字,有400个。生字表
(二)是全册要求会写的字,有300个。要求认识和要求会写的字,分别在每一课的课后练习中标明。除了随课文识字以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认识的字,学生既可以利用熟字认识生字,也可以借助生活经验,在同类事物的列举中认字。
2.单元分析:
(1)第一单元:本单元以春天为专题课文,分别有《找春天》、《故事两首》、《笋芽儿》、《小鹿的玫瑰花》以及口语交际《春天的发现》
识字:
1、二类字47个、一类字39个
2、学会利用已掌握的十字方法来自学新字词
3、通过分辨不同的词组来区分容易混淆的同音字(从形、义上区分)
4、运用已学的知识,逐步学会从字里行间理解诗词的含义
写字:本单元要求书写的生字比较多,而且笔画比较复杂,在教学时必须强调笔画规范,不增不减,而在日常训练时除了要规范书写外,还要反复地进行听写训练、改错训练。
阅读:本单元以“春天”为主题,阅读的重点放在积累与春天有关的词句,以及练习语文园地中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春联等。
口语交际: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围绕“寻找春天”这一主题开展,让学生运用已积累的描写春天景物的词句来描画春天。要求学生不仅要利用在过去感知春天的基础上细心观察,展开想象,寻找出对春天的“新发现”,还要在说的基础上将自己的发现写下来,初步养成写作的好习惯。
(2)第二单元:本单元以“奉献和关爱”为主题,分别有《泉水》《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我不是最弱小的》和《卡罗尔和她的小猫》四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伸出我们的双手》
识字:
1、二类字58个、一类字33个
2、学会利用汉字的结构特点来识字生字
3、积累四字词语,学会正确地搭配词语
4、积累谚语(与人文教育有关),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写字:本单元要求书写的生字不多,而且都是一些日常生活常见的字词,所以在教学时可以利用结构分析法、日常组词法等帮助学生记忆。而在日常训练时除了要规范书写外,还要反复地进行听写训练、改错训练。
阅读:本单元以“爱”为中心,阅读的重点除了引导学生在读诗读文中积累好词佳句外,还要指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来有所感触,从而有所感动,并产生一种想对社会上有需要的人进行关爱和帮助的想法。
口语交际: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围绕“奉献与关爱”这一主题开展,师应该尽量创设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让学生自己发现周围的小事,从小事人手。在这里,不必要求轰轰烈烈,但需要细心观察,细心发现,许多人都需要帮忙,而这些事情往往是我们触手可及的,只要努力坚持下来,就是不简单的,小事虽小,贵在坚持。所以,本单元的口语交际中,关键是教育学生要时时处处注意观察,发现谁需要帮助,养成助人为乐的好习惯。
(3)第三单元:本单元围绕“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专题来组织的。其中课文有《日月潭》、《葡萄沟》、《难忘的泼水节》、《北京亮起来了》,以及口语交际《夸家乡》。
识字:
1、二类字56个、一类字48个
2、积累并运用反义词
3、继续积累词语,正确地搭配词语
4、积累古诗词,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写字:本单元要求书写的生字不多,而且都是一些日常生活常见的字词,所以在教学时可以利用结构分析法、日常组词法等帮助学生记忆。而在日常训练时除了要规范书写外,还要反复地进行听写训练、改错训练。
阅读:本单元的重点是“爱祖国、爱家乡”,通过描写祖国美丽的山河、家乡巨大的变化来激发学生赞美祖国、认识家乡的感情。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插入更多的图片、视频来增加视觉与听觉的效果,引发学生认识祖国、家乡的兴趣,并在课后加设相关的短篇课文阅读。
口语交际: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围绕“夸家乡”这一主题开展,课前就应该让学生练习学过的课文,并结合三人合作小组来进行观察或是资料的查阅,互相交流自己家乡有哪些风景名胜、名人以及家乡近年来有哪些变化等,还可以通过一些视频、图片或是画画等形式展示出来。
(4)第四单元:本单元是围绕“动手和动脑”为主题的。分别有《动手做做看》、《邮票齿孔的故事》、《画风》、《充气雨衣》,以及口语交际《我的小制作》。识字:
1、二类字52个、一类字33个。
2、自主发现词语中两字的顺序颠倒,词语的意思产生变化,并学会运用。
3、继续学会运用熟字相加的方法来识记生字。
4、学会区分近义词,并在此基础上选择正确的近义词填空
写字:本单元要求书写的生字不多,其中“展、省、茂、季、留、密、蜜、摘、泼”等字比较容易写错,在教学时必须加以强调。同样地,在日常训练时除了要规范书写外,还要反复地进行听写训练、改错训练。
阅读:本单元的重点是“动手和动脑”,通过四篇关于发明创造的小故事来引导学生要善于思考,勤于动手,敢于怀疑,勇于打破常规,冲破定律,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因此,在阅读中应该把重点除了依旧放在让学生积累好词好句外,还要激发学生动手创造欲望。
口语交际: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围绕“我们的小制作”开展,主题很明确。就是先让学生说一说该怎么做,再评一评谁的手巧,谁说的清楚、明白。课前就可以让生各自完成自己的小制作,并且让他们带到学校来进行互相观看、互相交流、互相评审,共同选出制作优秀的学生。此外,还可以利用三人合作的形式互相说说在制作中出现的困难,如何解决,让学生懂得在困难中应该懂脑筋思考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
(5)第五单元:本单元主要以“自然现象、自然景观”为主题,分别有《古诗两首》、《雷雨》、《最大的“书”》、《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以及口语交际《奇妙的动物世界》。
识字:
1、二类字37个、一类字45个。
2、通过发现陈述句和反问句、感叹句和反问句的不同,体会标点的作用,并进一步掌握标点的正确用法。
3、学会利用数字换偏旁的方法识字。
4、积累词语,继续反复训练词语的正确搭配。
5、初步认识二十四个节气。
写字:本单元要求书写的生字比较多,而且笔画比较复杂,在教学时必须强调笔画规范,不增不减,而在日常训练时除了要规范书写外,还要反复地进行听写训练、改错训练。
阅读:本单元的重点是“认识自然现象”,首先通过两篇充满浪漫注意色彩的描写自然景观的古代诗歌作为开篇,在习时应该带领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感受和赞美大自然的美丽景观,还要初步学习其中诗句的情景交融,由诗入景,再由景回归诗句,并感受诗歌中赋予的感情。同时,其他的课文均以平实的语言来介绍自然知识,在教学时我们可以不仅可以结合文中炫丽的图片,还可以适时增加一些生动的图片或者是小故事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口语交际: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围绕“奇妙的动物世界”开展,结合说和写两项内容,说和写内容相同、要求相近。这样,学生便可在写的基础上,再通过交流使“说”的内容更具体、更准确、更丰富。而在“说”的基础上,使“写”变得更加扎实和生动。
(6)第六单元:本单元围绕“人优秀的品质——诚信、孝敬”来作为主题。分别有《画家和牧童》、《我为你骄傲》、《三个儿子》、《玩具柜台前的孩子》,以及口语交际《大家都来帮帮他》。
识字:
1、二类字48个、一类字33个。
2、进一步认识叠词(认识由两个意思相反的词语构成的叠词)。
3、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认识具有相同形旁的字。
4、利用形近字来区别形近字的音形义。
写字:本单元要求书写的生字不多,其中“商、抹、决、钱、报、封、傲、膊”等字比较容易写错,在教学时必须加以强调。同样地,在日常训练时除了要规范书写外,还要反复地进行听写训练、改错训练
阅读:本单元的重点是“学会诚信与孝敬”,在课文中一直贯穿着这个主题。不管是《画家和牧童》还是《三个儿子》,它们全都是寓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于生动有趣的故事中,利用绘声绘色的人物语言、动作描述,以及惟妙惟肖的人物心理刻画在进行“说教”的。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品读课文,在认读中认识生字、积累语言,发现主人公的优秀品质、感悟做人的道理。
口语交际: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围绕“大家都来帮帮他”开展的。教材已经提供了情境。教学时可以直接引导学生联合生活实际来展开讨论,或是提供建议方式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在进行前,师必须引导学生在交际中必须谨记成世、守信、尽责的原则,以最大的真诚去帮助身边的朋友。
(7)第七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共四篇课文,分别是《玲玲的画》、《蜜蜂引路》、《寓言两则》、《丑小鸭》,以及口语交际《我该怎么做》
识字:
1、二类字47个、一类字39个。
2、自主发现并体会汉字的一词多义的特点。
3、发现并运用汉字与偏旁间的内在联系。
4、积累四字成语。
写字:本单元要求书写的生字不多,而且都是一些日常生活常见的字词,所以在教学时可以利用结构分析法、日常组词法等帮助学生记忆。而在日常训练时除了要规范书写外,还要反复地进行听写训练、改错训练。
阅读:本单元的重点是“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有魅力动人的童话,有流传千古的语言,有常见的生活小事,有发人深省的名人故事。在学习时,可以通过反复的朗读、互相交流中去感悟不同故事之间相同的寓意:动脑筋,坏事变好事;动脑筋,不可能也会成为可能。口语交际:本单元的口语交际的话题是“自我保护”。教材出示了四幅图,提示了故事的开头。这种形式的口语交际比较新颖,学生接触得较少。因此,在教学期间,师应该适当地给学生先进行指导,引导生首先抓紧关键:看懂图意,后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想想自己遇上这样的情形该如何去做。接下来就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再进行反馈,在结束时还要让学生总结出:在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促使整个话题得到升华。口语交际后,还应该抽出充沛的时间来进行写话练习,目的是让生说写结合,练习表达,提高写话的兴趣。
(8)第八单元:本单元以“走进科技世界”为主题,共有四篇课文,分别是《数星星的孩子》、《爱迪生教妈妈》、《恐龙的灭绝》、《阿德的梦》,以及口语交际《身边的科学》
识字:
1、二类字56个、一类字30个。
2、本单元生字多而偏难,在学习中应该结合课文来进行反复的识记。
3、认识并学会运用不同的句式表达相同的意思。
4、区别同音形近字。
5、初步认识并积累名言警句,利用名言警句来指导自己学习。
写字:本单元要求书写的生字不多,而且都是一些日常生活常见的字词,所以在教学时可以利用结构分析法、日常组词法等帮助学生记忆。而在日常训练时除了要规范书写外,还要反复地进行听写训练、改错训练。
阅读:本单元的重点是“走进科技世界”。这四篇科技文不仅都是非常有趣生动,而且图文并茂,引人入胜。因此在朗读过程中,生可以在对照图片来理解课文,发现科技世界的美妙之处。从中养成学科学、爱科学、发现科学的情趣。
口语交际:本单元的口语交际的话题是“身边的科学”。要求生用发现的眼睛去理解自己身边的科学,这就需要生平时在生活中多发现、多积累,这样才能有话可说。因此,师在教学中应该先抛砖引玉,简单描述一下文中给出身边科学的例子,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另外在“写一写”中,鼓励学生先说说学期里的收获或者是暑假里的打算,让他们在小组中进行分享,并在班上大胆反馈,师做简要的点评。然后再把这些想法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下来,最后再一个时间向全班再次展示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