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前准备与教案编写讲座文稿(小编推荐)
课前准备与教案编写
欧增益
2014年8月26日学院教师培训讲座
教师培训的目的
使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更好地掌握现代高职的教育教学方法,特别有助于新补充到高校的教师尽快适应高校教师的岗位要求,能够更好地履行教师岗位职责。
讲座提纲
一、课前准备
二、教案编写
一、课前准备
(一)心理准备
1.快乐的情绪——积极、快乐的情绪能营造轻松、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
2.健康的心境——心境具有弥散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健康、乐观的心境能使教师在课堂上充满激情、谈笑风生,对学生笑脸相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3.敬业的精神——敬业精神能使教师树立职业理想、产生职业情感,形成工作积极、负责的态度,从而对教育教学工作孜孜不倦、任劳任怨。
4.成功的自信——自信是对自身能力的确信,教师深信自己一定能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就会自觉刻苦钻研与专业相关的 知识,渊博的学识,是教育教学工作成功的基础。
(二)物质准备 1.聘书与课程标准 2.教材与授课计划 3.教案与教学日志
二、教案编写
(一)课前备课阶段 1.备课的定义
备课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
2.备课的意义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对教师而言,备好课可以加强教学的计划性和针对性,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3.备课的形式(1)个人备课
个人备课是教师个体钻研课程标准、教材,解决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方法等问题的活动。
(2)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由专业教学团队全体教师共同钻研教材,解决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方法等问题的活动。
4.备课的要求(1)钻研教材
钻研教材包括钻研学科课程标准、教科书和阅读相关参考书。钻研课程标准,是要清楚本学科的教学目的、教材体系和结构、基本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钻研教科书是要熟练掌握教科书的内容,包括教科书的编写意图、组织结构、重点项目或者任务;阅读相关参考书,是要在钻研教科书的基础上广泛阅读有关参考书,精选材料、案例来充实教学内容,避免照本宣科。
(2)了解学生
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熟悉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其次,要了解班级班风、学风等;再次,要了解每一个学生,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
(3)设计教法
教师在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要考虑用什么方法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以促进他们思想品德、知识能力的全面发展;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等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
(二)教案编写阶段 1.教案的定义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 学文书。教案通常又叫教学设计文案,包括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素质目标)、教学重难点、课程类型(理论、实操)、教学方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及实训项目的设计等。
2.编写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
所谓科学性,就是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按照教材的内在规律,结合学生的实际来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避免出现政治性、政策性、原则性、知识性、常识性的错误。一个好的教案首先要依标合本,具有科学性。
(2)差异性原则
所谓差异性,是指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和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教师编写教案要充分考虑到影响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各种因素,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3)变化性原则
所谓变化性,是指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可能会提出哪些问题,一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这些问题,自己能灵活应变,因势利导,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
(4)可操作性原则
所谓可操作性,是指教师编写的教案一定要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使每个项目、每个任务、每个环节、每个步骤的设计都是符合科学原理的、可操作的。(5)艺术性原则
所谓艺术性,就是教学设计构思巧妙,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能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好的教案是独具特色课本剧,各教学环节之间层层递进,教师的导、谈、问、答字斟句酌,逻辑严密,幽默风趣,给学生得到语言艺术的享受。
(6)创新性原则
所谓创新性,是指教师在听取名师指点、吸取同事经验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结合个人的教学体会,“学百家,树一宗”,编写教案时,在培养学生的智力、技能等方面,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3.编写的要求
(1)要素齐全: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学习新知、课堂训练、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2)教案打印:打印纸张:A4;字体字号:宋体小四号;行间距:1.5倍;序数规范:一级为“
一、”,二级为“
(一)”,三级为“ 1.”,四级为“(1)”。
(3)教案余量:上课前至少编写好两周的教案。4.教案的内容
(1)教案首页(教案首页.doc)
①课题名称:即授课项目(任务)标题名称。
②授课课时:即授课项目所需课时(一般是2个课时,最 多是4个课时)。
③教学目标:即知识、能力、素质应达到的目标。④教学重点:即教学项目中最核心的知识点。
⑤教学难点:即教学项目中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或技能点。
⑥教学方法:即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等)。
⑦课 型:即课程教学的类型(理论、实操)。⑧教 具:即教学过程中所用到的教学器具。⑨授课后记:即教师授课之后,对自己采用的教学方法、取得的教学效果(特别是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等方面进行综合的、简要的手写记录。
(2)教案内容(任务驱动法、项目法教案参考模板.doc)
①复习旧知:简要复习已经学过的、与新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知识。
②引入新课:采用小故事、小案例、有趣的话题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的学习。
③学习新知:这是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核心阶段。因此,教案编写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突出重点,针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板书设计等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安排;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找到突破难点的关键。
④课堂训练:恰当安排课堂练习,帮助学生即时消化、吸 收课堂所学的新知。
⑤课堂小结:按教学要点进行小结,串点成线,使新学的知识形成一条牢固的知识链。
⑥布置作业:布置适量作业,以巩固新知。
(三)教案装订阶段 1.教案装订的材料
教案封面、教师聘任书、授课计划、教案首页、教案、教案检查登记表。
以上材料统一用A4纸打印,学期结束装订成册备查。2.教案装订的顺序
(1)教案封面教案封面.doc
(2)教师聘任书聘书1.doc 聘书2.doc(3)授课计划授课计划.doc(4)教案首页教案首页.doc(5)教 案教案.doc
(6)教案检查登记表教案检查登记表.doc 附:首页修改建议
1.建议将“教案首页”中的“课型”调到“课程名称”的下一行。
理由是: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都是根据课程类型来确定的。
2.建议将“教案首页”中的“教具(含电教设备)”改为“教 具及教学手段”。
理由是:(1)教具已包括实物、模拟实物、形象化图表、再现事物现象及过程的现代化电教设备。(2)实现教学目标,依靠多媒体教学课件、课程网站资源、教学信息资源库、教学软件、真实及仿真教学环境等教学手段。因此,在“教案首页”中有必要体现“教学手段”。
谢谢,祝各位领导和老师工作愉快、生活幸福!
第二篇:课前准备
养成课前准备的好习惯
五年一班姜绍余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养成好习惯的关键时期,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当学生养成了各种好习惯后,会使学生学习更自觉,更有效;逐步适应学校生活,使学生更主动积极地投入到集体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见这样的情景:上课铃响之后,有的学生还迟迟没有拿出书来;美术课上,因为没按老师要求准备必要的绘画用具,而不能完成自己的绘画作品……所以,作为班主任,使学生养成做好课前准备好习惯尤为重要。
课前准备虽小,但却可看出一个人当天的学习状态,再者,整齐的摆放不仅让人有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更可以成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开始,所以,我反复训练,每一节课都要先检查学生的课桌。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训练:
1、发挥榜样的力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爱上进,好模仿的低年级学生而言,更是如此。班级中有部分孩子自控能力比较强,能很快地接受老师提出的要求,课前准备做得很到位,我就发挥这一些同学的榜样作用,经常表扬他们,使其他同学找到具体学习的榜样。我经常会说:课前准备最快,课前准备摆放最整齐,哪个小组的课前准备最整齐等等。
2、发挥班干部的作用。
对班级大中小队干部作出要求,班委必须起到带头作用,保证做好课前准备,若发现多次课前准备不及时,将严肃批评。班级班级还有个别学生爱表现,喜欢当“官”,平时在课前准备这部分做得比较好的就选为小组长,专门负责检查课前准备,督促其他同学做好每节课的课前准备,发现表现优秀的小组,对小组长及成员给予表扬。
3、落实行动,持之以恒。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虽然学生已经明白了应该怎样去做,但这并不表示他们已经能够做好,还必须依赖于行为强化训练。从我接班时,学生的书本都摆放在书桌的右上角,铅笔盒摆中间。所以,我把这个习惯继续加强训练,使之做得更整齐。每一科的书本要求是不一样的。如:数学课,书放下面,练习本放上面;语文课则预习本在下面,书在上面;科学课是实验手册放下面,科学书放上面等等,这样看起来更整齐些。另外,每个班都有个别学生经常没带用具的,首先是组内解决,互相帮助,组内解决不了的找老师想办法。课前准备不仅就限于书桌上,书桌里面也要求整齐,通常是要求按照课表整理书目,书本放左边,用具放右边,可以定时抽查,平时同桌互相检查。学生离开座位也要做三件事:凳子插进去、桌子摆整齐、地面捡干净。起立后要离开座位,就要把凳子插进去,桌子按方砖线摆整齐,要把地面的纸屑捡干净。这样,教室里就会显得更整齐一些。
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我们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就要从现在做起,养成良好习惯,改正不良习惯。但是,任何一种习惯都不是天生的。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它的形成都是多次重复的结果。只要事事用心,就能养成良好习惯。
让我们将好习惯的种子埋下,用恒心去浇灌,用良好的习惯,奠基美好的人生,成就生命的精彩!
第三篇:课前准备
行规训练之二
——课前准备
反思:
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他们会做课前准备了吗?习惯于课前把下一节课的东西准备好,整齐的放到桌角等待老师上课的学生又有多少?现在的学生不习惯于做课前准备。当上课的音乐声响起,教室经常会有这样的场景:有的学生还往厕所里跑,有的学生则在教室里嬉闹着,有的学生在位置上慢腾腾地拿着书本、铅笔等,只有少数几个学生坐得笔直等待着老师的到来。对于小学生来说光去责骂,批评他们是没有作用的。他们年龄都还很小,都很爱玩,只有以班级为单位,对此做一个专项训练,让他们去比一比,直到每个学生都能自觉的做好课前准备。
一、课前准备要求
1、如果要去卫生间或喝水的应在下课后首先完成。
2、学生在上课前应看课表安排,按老师要求准备好下节课的书本、文具、学具等与教学有
关的学习用品。
3、书本应摆放在桌子的左上角,文具盒应压在书本上方。教室的整个摆放要整齐而规范。
值日生应该将黑板擦干净,收拾好讲台桌面,提醒同学安静下来。
4、上课铃响后,学生应快速进教室,静息等老师来上课,不在教室或走廊里追打、喧闹。
根据任课教师的要求,课代表或班干部应组织学生唱歌或进行口算训练、经典诵读。
5、教师走进教室后,先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及时提醒,帮助做得不好的学生。
6、如体育课等应在上课前穿好运动鞋、运动衣裤,将口袋里的金属或硬物取出来放在教室
里,不穿裙子和皮鞋上体育课。到专用教室去上课,应该及时集合站队前往,在途中不能随便讲话、打闹或者随意离队。
7、学校大队干部加强课前准备检查,在第一道音乐铃声响后,检查学生书本的摆放,巡视
是否有人在讲话、追打,对表现不好的同学作好记载。
二、训练要点
在具体管理中,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比如每节下课都要亲自或指派一名负责任的同学提醒学生做好下节课的准备工作。我们也可以借助小组长的力量,让他下课的时候瞄一眼整个小组的准备情况,忘记多次的同学还可以结合班级争章等活动进行激励。
杭垓小学教育集团德育处
2011年9月17日
第四篇:做好课前准备
做好课前准备
提高课堂效率
——欣荣小学校本培训材料
充分的课前准备是上好课的前提。做好课前准备在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课前准备,从广义上讲,是上课之前,教师为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而做的所有工作,如分析教材、分析学情、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撰写教案、制作课件等。从狭义上说,课前准备专指上课前,教师为提高课堂效率,保证课堂教学顺利实施,根据教案为上课进行的有关准备工作。课前准备主要包括:
1、物质准备,如电教设施(硬件、软件)的调试待机、准备教具等。
2、学生要做的准备,如预习、教材、作业本的待用、准备学具等。
3、教师要做的准备,如温习教案、教学的主要教学流程、调整自己的心绪等。
一、做好课前准备的意义。
1、做好课前准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需要。
做好课前准备,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目标更为清晰、流程更加了然于心,对课堂教学中必需的教具、学具的运用更加恰当,对教学辅助设施设备的使用更加自如。因此,做好了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将更为流畅、简洁、紧凑,对教学时间的调控安排将更加科学合理,不再无谓地浪费时间。因此,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追求课堂教学的效率,课前准备至关重要。
其次,学生的任何一项学习,都不是从零开始的,都是建立在学生或多或少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之上的,只是这种准备往往是从“无意识”预习、复习开始的。教师要使学生的这种“无意识”的、比较盲目的课前准备活动,转变为“有意识”的、主动的课前准备,从根本上提高课前准备的质量和水乎,这样,学生的课堂学习才能更加专注高效,因而教师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必将得到提高。
2、做好课前准备,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需要。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必须在实践中,经过强化训练,逐渐形成。而且在形成的初期会经历多次反复,然后才能逐步形成习惯,并伴随终身。俗话说,一回生,二回熟,习惯成自然。教师认真做好课前准备,使学生明确学习新知前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坚持不懈地做好课前准备,学生就会形成学习“定势”,由被动的进行课前准备转变为主动进行,这就是一种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3、做好课前准备,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的需要。
诸多名特教师成功的秘诀中,认真做好课前准备都是其中重要的一点。课前准备看似多余、平常,其实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做好课前准备能使我们每节课都从容淡定,对每节课都谨慎专注,牢牢确立课堂教学的效益观。长期坚持,水滴石穿,就会帮助我们自己的成长,更快地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二、课前准备中必须完善的工作
1、教材分析
教师讲好一堂课的关键在于备课,只有备好课,才能保证教学质量,而教材分析则是备好课的前提。有的人可能会说,课本对教学内容都作了详尽的阐述,教师按课本讲就是了,对教材还有什么可分析的呢?我们知道,书本上的知识是一种贮存状态的知识,课堂教学过程就是要把这种贮存状态的知识首先转化为传输状态的知识,然后通过学生的学习再把传输状态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贮存形式。而这两种知识形式的转化过程与方法,由于受多种形式的制约,课本上是很难把它们全都写出来的。因此,不经过对教材的分析与研究,就难于把握和完成知识形式的这两次转化。
教材中所讲的知识,要放在知识整体中去认识,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研究,以真正掌握它的内容,认识它在整个教材结构中的地位,认识与其它知识之间的联系。而这一点对提高教学质量十分重要。有些青年教师,讲课只照本宣科,书本上怎么写的,就原原本本的怎么讲,对教材缺乏分析,因而把握不住概念、规律的本质及它们间的联系,抓不住教材的重点。这是造成教学效果不好的重要原因。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现代教学思路的一个基本着眼点。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过程,而且是能力的培养过程。只有通过对教材的深入分析,才可能挖掘出教材本身没有写出来的知识的能力价值,以利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的确定不是随意的,它既受教学思想的指导,又受教学内容的制约。进行教材分析,同时也是在酝酿设计教学过程和选择教学方法。因而教材分析的深广程度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
教材分析是进行教学工作的一项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每个教师都应该重视这一坏节,并要具有分析教材的能力,掌握分析教材的一般方法。
2、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就是学生在学习方面有何特点、学习方法怎样、习惯怎样、兴趣如何,原有认知状况如何等。
三、当前课前准备中的误区
1、“空”——没有进行课前准备。
在很多教师的心中,认为备课就等于课前准备,因此,备好课就是做好了课前准备,除此之外,不需要再为上课做其他准备工作。所以,在他们的课堂中,需要播放课件,再去开电脑及投影;需要做习题,再去发作业本或练习册„„教师一支粉笔一本书,几乎没有其他的辅助设备。这种狭隘的课前准备观念,就会导致他们课堂的杂乱、松散、效率低下,无谓地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
2、“伪”——课前准备缺乏目的性。
有的教师课前也做了一定的准备,但是课前准备缺乏目的性。他们是为准备而准备,而并非是根据教案有针对性的进行。比如他们可能会准备教材中配套的音像资料等,在上课的适当时间播放给学生看。这样看来,似乎是做了课前准备,殊不知,教学资料要根据每个人具体的教学设计来灵活使用。而教学资料和教学设计分属不同的体系,在目标预设、呈现顺序等方面都会有很大的差异。即使是同步设计,由于学生、教师的具体情况,在使用时也会有较大的变化。因此,一般情况下,我们在使用时,都必须事先了解资料内容,根据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或取舍,重新组合制作,才能真正为教学所用。而单纯的“拿来主义”,不仅收不到教学资料应有的效果,反而还会适得其反。
3、“泛”——课前准备缺乏针对性。
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发现,有的教师对课前准备十分重视。他们认真细致、规范严格的进行课前准备。但是,他们的课前准备缺乏针对性,从而导致课前准备不能在教学中发挥最大的作用。比如抄写生字卡片或课文重点段落。有的教师只是追求书写的工整,完全没有考虑到这项课前准备的作用。我们为什么要将生字或重点段落呈现出来?是帮助学生更准确更牢固的掌握他们。如果我们只是书写的公整清楚,那么让学生看课本,岂不一样?所以这样的课前准备,其效果可想而知。
四、如何提高课前准备的有效性
1、课前准备宜“早”。
课前准备,顾名思义,应是在上课前完成的。因此,课前准备应特别强调时效性。资料早搜集,过程早设计,课件早制作、作业簿本早发放、设备早调试„„在上课铃声响前,做好所有准备,那么课堂40分钟就能毫无保留的用于教学任务的实施。如果课前准备不能及时到位,这势必就会占用课堂教学的时间,造成时间的浪费,从而降低课堂教学的效率。
2、课前准备宜“实”。
课前准备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是为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不是为应付检查、装样子、充门面的。应此,课前准备要根据具体的教学设计来有针对性地进行,要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来准备。课前准备和教案的同步非常重要,只有这样的课前准备才是扎扎实实,富有实效,真正为教学服务的。课前准备不必追求时尚潮流,也不一定非要多媒体,关键在于能不能在课堂中发挥作用。
3、课前准备宜“细”。
课堂教学是有很多细节构成的,因此课前准备一定不能是粗放型的、笼统模糊的。他的目标应该是清晰明确的,它的内容应该是具体详细的。课堂中任何细小的环节我们都应尽可能的考虑到,并作出相应的准备。比如,上文提到的抄写生字,可以将学生容易写错的地方用彩色粉笔书写,引起学生注意;还比如,在准备课堂作业时,不必统一要求,习题的数量可以有一些弹性。这样可以视课堂教学的进程灵活调整。教学比较顺利,学生掌握的较理想,就可以适当多做一些;反之则可以少做几道。总之,课前准备越“细”,课堂中我们才能越从容。
4、课前准备宜“贯”。
课前准备讲究“贯”,就是课前准备要有一贯的、统一的要求和规范,而且要有延续性,不能朝令夕改,频繁改变。这样,学生就清楚课前自己应该准备什么,老师会怎样进行教学。师生之间就会少了很多无谓的消耗。教师坚持这样做好课前准备,学生课前的准备就习惯成自然。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有帮助的。
同时,课前准备讲究“贯”,还要求教师要将课前准备当作教学的一部分看待,不能将课前准备孤立与教学的其他环节之外。教学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课前准备作为教学的一个因素当然与其他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课前准备的一些要求与课堂教学的某些环节彼此呼应铺垫,或与课后作业紧密关联。如果仅仅是为准备而准备,不将课前准备的要求与课堂教学过程或课后复习密切关联,那么,课前准备的作用就会大大削弱。
5、课前准备宜“恒”。
课前准备讲究“恒”,就是要求我们要坚持不屑地做好课前准备。世界上的事,怕就怕坚持二字。的确,做好一节课的课前准备容易,但每节课都做好课前准备,难!但是,只有坚持做好课前准备,我们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自身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做好这项工作。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进行课前准备不必也不可能像公开课教学一样精益求精,只要从从实际出发,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只有精心地做好课前准备,教师才可能在上课时胸有成竹地面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真正的主人,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更有效,师生双方都在课堂中获得提高和发展。
第五篇:课前准备(8.30)
课前准备
司秀,您好:
首先感谢你对我们工作支持!麻烦您准备一下 ——
◆ 课前需要准备如下:
其一,此次课程希望派一名主持人,帮助主持会场!
其二,该课程需要准备如下物品:投影机、白板(有白板纸)、黑马克笔、激光笔、手持麦克、音箱(与电脑相连放音乐);
此次课程要放视频,音响设备要好,麻烦了!
其三,我课上喝热茶水;
培训流程
9:00学员入场就座,放视频;
9:00~9:10领导和主持人讲话; 负责人:司秀;
9:10~10:30开始讲课,裴浩然;灯光配合:司秀
10:30~10:40课间音乐;
10:40~12:00裴浩然继续上课;灯光配合:司秀
下午课程 ——
13:30~13:40课前热身活动,消除困意负责人:司秀
13:40~15:00讲课,裴浩然;灯光配合:司秀
15:00~15:10课间休息与音乐;
15:10~16:30裴老师讲课;灯光配合:司秀
16:30~16:40放视频结束
谢谢!非常感谢!祝课程成功,我们合作愉快!
裴浩然9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