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有效教学理念 促进学生充分发展(A)

时间:2019-05-15 03:00: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树立有效教学理念 促进学生充分发展(A)》,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树立有效教学理念 促进学生充分发展(A)》。

第一篇:树立有效教学理念 促进学生充分发展(A)

树立有效教学理念

促进学生充分发展

武钢三中

张红平

近年来,素质教育思想逐步深入人心,广大教育工作者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了认真探索,推进素质教育的自觉性不断增强,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但我国目前的中小学教学中依然存在着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笔者认为,让我们的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一、有效教学的理念——教学效益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之后,这一概念频繁地出现在英语教育文献之中,引起了世界各国同仁的关注。有效教学的提出也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教学是艺术,这是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它倡导教学是一种教师个性化的没有“公共的方法”的行为,认为影响教学过程的因素是复杂的,教学结果是丰富的,难以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但是,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明确提出,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

有效教学理念就是在上述背景下提出来的。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

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逻辑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让教学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二是要让学生知道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三是要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使学生花最少的时间学到最多的内容。如果教师的讲课不具备这些条件,那么即使他教得很多,教得很辛苦,那也只能叫做“教”,而不能称为“教学”。

有效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教学效益,它把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作为评价教学有无效益的唯一指标,它认为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其按自己的个性得到尽可能充分地发展。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益,我们不妨思考一下“在何种情形下学生学得最好”这样一个问题。通常,当学生有兴趣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被鼓舞和被信任能做重要的事情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期待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能够学习致用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他们学得最好„„如果我们的教学能依此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这将极大地增强我们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益。

二、有效教学的策略——课堂重构

课堂是什么?在许多人头脑中,这可能是一个不言而喻的问题。教师每天都在课堂中生活,学生的学习时光大多在课堂上度过,这种“貌不惊人”和“见多不怪”常使得我们经意或不经意地忽视课堂,忽视对课堂内涵的深刻挖掘。大多数教师把课堂仅仅当成传授知识的讲坛、训练学生的场所和教师表演的舞台。由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练习巩固、家庭作业构成的固定不变的教学模式,由师问而生答,答不出再引导的单一交往,惟教材教参教案的教条主义表现,压抑了学生的灵性,使他们没有了激情,没有了活力,没有了创造。贯彻有效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效益,必须重构我们的课堂。

第一,在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架设桥梁。

书本世界是语言符号的世界,它缺少色彩,缺少变化。生活世界是活泼真切的世界,它多姿多彩,色彩斑斓。对于学生来说,这两个世界并不见得是统一的,他们习惯于汲取生活的真知,接受生活的淬炼,但往往在学校中感到学习纯粹是一种负担,而不是自己应尽的责任。我们的课堂之所以没有生机活力,应该说与学生的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相割裂不无关联。

实际上,生活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生活中有语文、数学,生活中有物理、化学,生活中有政治、经济,生活中有地理、哲学„„例如,德国科内尔森出版社1995年出版的《政治》教科书,完全以学生日常生活经验中的问题编排教学课题。正如教科书作者在前言中说明的那样:“我们,本书作者,并不简单地向你们报告政治。我们认为,如果你们自己从中找到什么,也就是说自己来做些什么,如调查或打听,那么一定会很有趣。”这本教材第一册中所含的11章,分别为:(1)在学校中;(2)在德国的外国儿童;(3)我们的环境;(4)你与别人;(5)闲暇;(6)钱与支出;(7)家长的职业工作;(8)欧洲的儿童;(9)消息与真理;(10)在我们的学校,在我们的地方;(11)第三世界的儿童。可能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教材还存在些许不足,从另一方面来看它却为教师的发挥留下了足够的空间。例如,我曾让班上一位艺术特长生结合自己“由弹钢琴转向吹双簧管”的事例,为同学们讲解“事物前后相继的纵向联系”;请体育委员谈自己在学校运动会上的排兵布阵,让同学们从中体会“整体

与部分的联系”。一旦教师将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相融通,学生就有可能感受到学习书本知识的意义与作用,就有可能意识到自己学习的责任与价值,就有可能会增强自己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学习就有可能不再是一项枯燥无味必须要完成的义务,而一种乐在其中的有趣活动。

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在任何备课活动中,都不妨仔细地思考一下学生在有关本节课的知识点方面已经积累了哪些生活经验,现实生活中哪些经验可以作为本次教学的铺垫,让学生从事哪些实践活动可以强化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等等。

第二,在师生之间构建平等合作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走进新

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教育部基教司组织编写,北师大出版社2001年版第121页。)他们有个人独特的“心理世界”和巨大的发展潜能。他们渴

望被理解,渴望获得尊重,渴望被教师信任,渴望得到老师鼓励。但我国传统教学注重教师的经验,强调师道尊严,逐步形成了教师的权威地位,师生之间形成了“你来受教育,我来教你”、“我教什么、你学什么、不想学也得学”的不和谐关系。教师不喜欢倾听学生的意见,对学生中那些“异样”的思想火花,或压制,或将其“引导”到自己的思路中来,教育教学活动往往是一言堂,缺乏平等、民主的氛围。学生在形式单调、气氛沉闷的课堂里学习,不仅效率低下,而且聪明才智和激情被窒息,在“强权”面前,还容易产生厌学和抵抗情绪。

倡导有效教学理念,必须在课堂教学中重构师生关系,建立平等合作和谐的师生关系。

其一,提倡微笑教学。教师要放下“架子”,贴近学生,尊重学生,给学生以亲切感,使课堂充满温馨的气氛,从而既使学生愿意与教师合作,又让学生自由充分地发现自己,发展自己,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一种尊严感和幸福感。其二,因材施教,给每一位学生均等的活动和表现机会。教师应运用多种方法尽可能地补偿学生生理、智能和文化素质等方面的差异,保证课堂教学的公正、平等,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到教师的关注,感到“我能行”。例如,在学习《企业及其分类》这一内容时,可以设计“我们周围有哪些单位是企业?”“我们学校是不是企业?”“银行是不是企业?”等一些层次不同的问题,让不同基础的同学都能参与其中。在课堂,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设计文艺、体育、科技等不同活动,让不同特长的同学都能得到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这样,才能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分享信任与成功的喜悦。

其三,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学生对自己崇敬和喜爱教师的课特别感兴趣,课堂上学习特别主动,学习效率也相对很高。教师要得到学生的喜爱和尊重,就得有内在的人格魅力。为此,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拓展知识视野,提升教育艺术,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等品质。这是建立平等合作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保证。

第三,在学生由已知探索未知之间留下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在传统的“满堂灌”、“一言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他们觉得45分钟是那么漫长难熬,教学内容那么单调乏味,自然难有很高的学习的效率和充分的发展。近年来,各学科在课堂上都在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不断结合学生的生活世界或已有的知识积淀,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未知世界,取得了积极成效。在引导学生由已知探索未知之间,必须为他们留下足够的探讨时间和空间。

其一,在教学时间上留有余地。即课堂上既要给学生留下动脑思考的时间,又要留下讨论发言、动手练习的时间,甚至是尝试错误的时间,使学生真正做到耳到、心到、口到、手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还可以组织辩论会。例如,在学习“矛盾的观点”之

前,可以让学生收集整理材料,辩论“网吧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结果并不重要,但经过辩论之后,学生很容易得出或理解“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看问题必须一分为二”等哲学观点。同时,这也促进了学生辩证思念能力的提高。

其二,在教学内容上留有余地。即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善于设问,让学生在思考中填补内容空白。此如说,讲对待货币“应取这有道,用之有度”时,如果教师进一步设疑:“道”是什么? “度”又是什么?这不仅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当然,也有教师设计了问题,但由于指向不明,过难或过易,学生不知如何回答或是“不启而发”、“启而不发”,达不到促进学生发展的效果。问题的设计只有处于学生现有水平和未来水平之间,才有利于教学效益的提高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怎样把课堂上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是一个十分艺术的问题就像书法家和画家那样,在白纸上写得、画得太满不好,留的空白太多也不行,留白要留到恰到好处,要让人感到整个作品的和谐,并有自己的想像空间。因此,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不是教师责任的减轻,相反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充分调动自己的主动性和教学智慧,根据个人特点、所教学科的特色、所教学生的特征,突破教材教参的限制,采用灵活多变的教法,增加“学生个别学习、对组学习、小组学习、大组讨论、学生执教或情景表演等形式”(叶澜主编《“新基础教育”探索研究

报告集》,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第34页),让学生主动接受还给他们的时

间和空间,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建立“以学论教、教是为了促进学”的响亮口号,教师树立有效教学理念,必将为自己走进新课程,促进学生充分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第二篇:树立廉政优先理念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树立廉政优先理念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汪俭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

廉洁自律、求真务实已融入到企业发展中的各个方面,也成为了企业树立形象,稳固宝钢市场、拓展社会市场的基础。

作为生产服务型企业,廉洁自律,求真务实,更需要我们体现在工作中的方方面面。

一是在思想上进一步重视,在提高认识上下功夫,充分认识到廉政建设是提高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增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从而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廉政建设,使廉政优先的价值观念成为作业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廉政优先的价值理念,行动上自觉参与廉政建设,要把廉政建设看作是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前提和重要手段。为此作业区积极开展廉洁教育活动,以每季度为周期,以读书学习,座谈讨论为形式,将廉洁教育扩展到作业区的每一个班组,把廉洁意识注入到每个作业区员工的心中。

二是在坚持上下功夫,联系作业区实际,坚持在解决内部管控问题上下功夫,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并着重加强对本岗位廉政问题的分析、研究,找准廉政建设的切入点,制定工作计划,落实解决方案,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积极落实机旁备件管理、氟利昂消耗控制、备件费用分解等管理办法。坚持执行阳光采购,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产品供应商,认真负责地检验每一批备件质量,坚决抵制以次充好、重复购买的现象,切实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三是要在激励全员参与上下功夫。动员和发动广大职工,通过自主管理、效能监察等形式,把廉政建设的具体要求落到实处。例如2011年通过自主管理活动的开展,大型二组的轴承改造项目,切实解决了生产难题,并为企业实现了降本。在鼓励员工为企业做贡献的同时,作业区更是积极维护员工基本利益,公开公平公正地处理员工奖惩问题,使作业区的工作气氛更加和谐。

廉政建设不是一时的,更不是一阵风,要永远讲、长期抓,它是一项长期性、永久性的工作,只有实现党风廉政建设与企业经营管理的源头融合,建立其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权力制衡体系,才能把影响企业整体廉政的不利因素减少到最低限度。

第三篇:树立促进社会和谐的教育理念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教育工作的指导方针和战略举措提出了明确要求,是指导当前教育发展和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从对教育工作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教育理念来看,既强化了已有的一些思想观念,又对现阶段教育应具有的理念提出了新要求,从而使我们对教育发展规律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刻。

教育优先发展的理念。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我党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一个极其重要的认识和经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科学发展观,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更加注重发展包括教育在内的社会事业。《决定》明确指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适应国际竞争大势,符合国家民族利益,切合科学发展路子,有利于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不仅强化了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优先发展的战略方针,而且对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问题、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建设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理念,进一步要求全党全社会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在思想认识、发展规划、保障投入、政绩考核、监督检查、环境氛围等方面都要体现出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使教育不断得到新发展、实现新跨越,最终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

教育协调发展的理念。和谐寓于协调之中,社会和谐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经济社会要协调发展,教育发展也要协调。在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保持教育的协调健康发展,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的必然要求,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教育发展又快又好,社会和谐的基石就会更加坚固。《决定》鲜明提出“推动公共教育协调发展”,迫切要求我们确立教育协调发展的理念,坚持统筹城乡、区域教育,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统筹教育发展的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统筹教育的改革、发展和稳定,还要统筹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处理好教育内外部的各种关系,把握好教育发展的重点和节奏,在着力提高发展质量上下功夫,走办学效益好、教学质量高、人才培养对路、教育结构合理和资源优化的新路子,努力使教育成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模范。

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在教育的对象和培养目标上,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受教育者全面发展。马克思说过,未来的新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也始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目的。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的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是以人为对象、专门培养人的崇高事业,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核心问题。面向全体青少年儿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党一贯的教育方针。《决定》提出的到2020年使全民族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的目标任务,以及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原则,要求我们牢固树立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认真解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同教育供给特别是优质教育供给不足的矛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提升全民族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教育主渠道的作用。

教育公平的理念。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赋予教育的新理念。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之后,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新跨越,但是,也存在一些影响教育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城乡、区域教育和学校之间以及不同群体受教育的机会存在的较大差别。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历来是作为公益事业被视为人们发展提高、缩小社会差别的关键,尤其是对贫困家庭的孩子来说,接受教育是他们改变生活和命运的重要途径。教育的机会是否均等,教育公平与否,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全社会都十分关注。《决定》鲜明提出“促进教育公平”,是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教育不懈奋斗的目标。我们要深刻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确立教育公平的理念,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当前教育政策的一个基本取向,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倾斜,推进区域内公共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加强制度建设和学校管理,关注弱势人群的受教育权利,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教育改革发展的理念。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也是振兴教育之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这个原则,促进社会和谐的教育也要树立这样的理念。只有坚持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开放水平,不断推进教育制度创新,才能为加快教育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证,才能以改革的新突破、开放的新局面、创造的新机制赢得教育事业的新发展。深化教育改革和制度创新,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我国教育事业的社会主义性质,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按照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的要求,积极探索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在教育管理、办学、投入、招生就业、教育教学等方面建立健全充满生机活力、更加富有效率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开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理念。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党的十六大以来的一贯要求,也是促进社会和谐应有的教育理念。从《决定》中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要明显提高全民族素质,遵循原则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要大力加强教育事业,和谐文化建设要依靠教育力量,政治保证要发挥教育群众的作用,党风廉政建设也要以教育为基础等等,既说明教育是何等的不可或缺,更证明了建设全民教育、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一次性、阶段性的学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不断更新知识、提高素质的需要,必须向全民扩展、向终身延伸。逐步建立健全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普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青少年儿童教育和成人教育、老年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相互沟通、互为补充、协调发展的开放教育系统,为全体社会成员随时随地、灵活方便地接受教育、进行学习,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服务体系。全民教育,全民有责;终身教育,人人有份。要在党和政府领导下,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崇尚教育、重视学习的优良传统,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和力量,努力形成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生动局面。

和谐校园的理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到学校教育,就是要建设和谐校园。学校遍及城乡,辐射力强,是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应该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阵地和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的重要抓手。没有和谐的校园,就没有和谐的教育,也就没有和谐的社会。和谐校园是新形势下需要我们确立的新的教育理念。各级各类学校要把和谐校园建设摆进重要议事日程,坚持正确的办学方针和科学的办学思想,以和谐理念引领学校发展,以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和制度建设为核心,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纽带,以平安校园、卫生校园、美丽校园、文明校园、文化校园为基础,以社会支持和良好的氛围为保证,积极探索创建和谐校园新模式,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让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和谐校园。

第四篇:树立存款立社理念促进持续快速增长

树立存款立社理念促进持续快速增长

虎去雄风在,兔来劲更足。今年以来某某信用社在联社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业务发展主题,突出存款中心,多策并举,重点出击,抢先机,争市场,存款组织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截止2011年10月中旬存款净增1亿元。

一、及早布署,抢抓先机。为实现今年存款工作目标,某某信用社不等不靠,审时度势,未雨绸缪,做到目标早确立,任务早下达,措施早出台。年初就召开社务会,研究布署2011年重点工作,尤其是存款组织工作,确立了存款净增1个亿的目标任务,使全社员工工作有方向,奋斗有目标,工作热情高涨,由于措施办法得力,业绩效果明显。

二、发挥“亮剑”精神,激发必胜信心。针对今年目标任务重,工作压力大的现状,在激烈的竞争形势下,某某信用社通过召开职工会,严格考核,统一全员思想,使其充分认识“慢进则退”的竞争形势,牢固树立“抓存款就是抓市场”的营销理念,拿出不服输的精神和敢于亮剑的勇气,消除畏难情绪,转变观念,振奋精神,鼓足干劲,敢于争先,通过分析难点,找准着力点,抢占制高点,充分发挥“个个都是顶梁柱”的主人翁作用,以必胜的信心作为存款营销的起点和关键,以饱满的热情和敢夺第一的勇气,积极投身存款组织工作中。

三、突出重点,全力发动攻势。存款资源到位是存款工作的核心和支柱,在维护好老客户的同时,某某信用社及时确立主攻方向和突破领域,以狠抓高端客户资源为中坚,以全员揽存、柜面增存为基础。社主任带头营销,走访重点单位,努力探索银企合作共赢的切入点,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在代收资金业务上下功夫,上门落实房管局、市社保、某某省电力公司某某供电分公司等重点客户资金归集工作。如,指派专人在房管局代收契税,每月500余万元,今年累计代收5000余万元;7月开始为市社保局代收1万余户下岗职工待业养老保险金,月均代收1200余万元,止9月底共计代收3600余万元;8月开始为某某省电力公司某某某供电分公司代收电费,月均代收1300余万元。代收业务的扎实开展为今年存款净增1亿元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成绩只能说明过去,与其他兄弟社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下一步将继续借鉴学习其他社好的做法,坚定信心,创新方法,定位中端客户,竞争高端客户,培育潜力客户,为存款组织工作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实施有效地理教学促进学生发展

实施有效地理教学 促进学生发展

何谓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是师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等方面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我们如何实施有效的地理教学呢?

一、培养学生积极学习地理的状态是实施有效教学的起点

教育家斯宾塞说:“教育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如果一个学生在地理课堂上不是投入积极学习的状态,不愿意接受教师地理信息传输,那么可以说,地理教学对这个学生是无效的。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积极学习地理的状态,从而使学生乐学、愿学、好学地理。只有这样才能实施有效地理教学,促进学生发展。

1.营造平等师生关系,以真挚感情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过程是师生间心灵的接触与交往的过程,师生关系对教学效果有着重大影响。平等师生关系,真挚的师生情感,学生精神振奋,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实施有效教学,促进学生发展。所以,学生扎实地掌握地理学科知识,绝不是通过教师多次的重复讲解使学生死记硬背而达到目的,而是通过营造平等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地理能力而达到的。如教学时教师要经常说:我们一起学习等。

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准确地把握自己的角色、努力营造平等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地理兴趣,才能实施有效地理教学。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将抽象复杂的地理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具体化和简单化,能突出地理教学重点,突破地理教学难点,有利了学生有效地获取地理知识,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总之,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上课能保持浓厚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的愿望,从而使教学收到最佳的效果,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如,地质构造的形成及地形倒置的形成原因,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呈现受内力作用下岩层发生了弯曲变形,背斜和向斜岩层的形态及岩层的新老关系,在外力侵蚀作用下背斜成谷和向斜成山的形成过程。

3.赞赏鼓励学生,引发学生持久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师以赞赏鼓励的目光注视学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当教师赞赏鼓励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将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持久学习地理的兴趣。所以,教师要多赞赏鼓励学生,让学生享受获得成功的快乐,同时教师也与学生一起享受成功的乐趣,师生之间形成互相信赖和激励的氛围,有利于实施有效教学,促进学生发展。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最有效办法是地理课堂教学尽可能为有效教学。地理教师通过有效教学使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与乐趣。

二、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是实施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

有效教学最核心、最本质的定位是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有两个层次:现有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水平。教师教学要立足现有发展水平,针对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展开教学,把学生不会的变成会,把不能的转化为能,才能促进学生发展。

1.整合地理三维目标,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教师的教学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在传授地理知识、训练地理基本技能的同时,要注重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进入学习过程,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目标是地理新课程的基础性目标。“知识与技能”毕竟是学生学习地理的重要抓手,也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物质”载体,是促进学生协调发展的重要平台。地理学科“知识与技能”只是课程目标的一个维度,只有与其他两个维度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价值和功能。如,大规模海水运动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处理好地理学科教学中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的关系。地理教学要重“知识与技能”,更要重地理学习方法与过程。从学习角度讲,重地理“知识与技能”即重学会地理,重地理学习方法与过程也即重会学地理。学会,重在接受和积累地理知识;会学,重在掌握地理学习方法,主动探求地理知识,有利促进学生发展。如,从洋流的主要动力――盛行风入手,利用多媒体由“全球风带模式图”推导出“全球洋流分布模式图”,归纳出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洋流分布的记忆方法――北“8”南“0”,北印度洋夏顺冬逆。

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分关注学生对地理学科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而不关注学生在地理教学活动中的情感体验,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其实质就是关注人。所以地理教学一定要以人的发展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如利用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洋流运动规律知识分析洋流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增强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

2.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地理教学要把地理知识融入到教学情境中,教师可以通过语言的描绘、实物和图像的演示、动作或活动、动画的模拟、“背景”的创设、问题创设等为学生创设一种具有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助于学生整合新旧知识,促使他们去探究、深思、发现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地理。

如,利用多媒体创设动态南亚季风环流的形成及风向,引导学生推导出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夏顺冬逆)。

3.呼唤高水平预设和精彩生成,促进学生发展

地理教学是具有不确定性的动态生成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地预设。否则,教学过程变成执行教案的过程,而不是学生的学习地理过程。所以,教师要重视预设,使预设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如,假设要修地下隧道,如果只考虑背斜和向斜的构造,应该选择在背斜还是向斜?(应选择背斜建隧道。因为背斜的岩层走向类似于石拱桥,能保证工程的安全稳定,而且不利于地下水储存,便于施工)

但是,如果教师过度的预设就变成对学生的控制和支配,最后可能是对学生发展的一种摧残。教师的教育机智表现为善于捕捉地理课堂精彩的生成,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角色和教学行为,尊重学生的地理学习权和创造权,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如,地球运动教学中,教师呈现动态的太刚光照图,引导学生分析晨昏线与三点(太阳直射点、切点、交点)的关系,最后教师归纳。

无论是预设还是生成,都应当服从于有效的教学、促进学生发展。

三、转变地理教学方式,是实施课堂有效教学的保证

随着地理新课程的实施,在地理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转变地理教学方式,构建开放的地理教学方式,实施地理有效教学,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1.对话教学方式有利学生有效地学习地理

对话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分享信息、观念与观点或者共同探究问题的过程。地理课堂上对话不仅表现为对地理问题的问与答,还表现为交流与探讨地理问题、独白与倾听地理观点、欣赏与评价地理学习过程。通过对话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灵感,产生新颖的地理观点,形成清晰的学习地理思路,有利教师实施有效地理教学,促进学生发展。如学习自然环境特征的整体性,教师先呈现西北干旱环境,然后师生、生生展开对话:西北干旱环境下,植被、地貌、土壤以及河流的状况如何呢?

2.问题情景教学方式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地理学习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运用问题情景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教师注意引导学生通过问题学习地理,把问题作为学习地理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地理过程的主线;同时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地理生成新的地理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如学习自然环境差异性,教师先呈现问题: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有哪些及形成原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围绕这个问题展开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引导学生参与地理学习。

3.体验式教学方式可提高学生地理学习能力

新课程强调从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地观察和体验真实社会。倡导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思考与体验,肯定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认识和感悟世界的能力。没有体验,就没有内化,即没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没有知识体系的构建和能力、素质的发展。如分析世界水资源紧张的原因,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引导学生分析。

学生的发展靠教师有效性教学来强化,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靠教师转变地理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靠教师整合三维目标进行有效指导。从这个意义上说,提高教学有效性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最主要的途径。

(责任编辑:廖炽昌)

下载树立有效教学理念 促进学生充分发展(A)word格式文档
下载树立有效教学理念 促进学生充分发展(A).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有效教学的理念

    有效教学的理念 钟启泉 我国目前的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如何才能提高教学效率?笔者提出了——有效教学的理念 【背景】有效教学(e......

    分层教学 充分发展学生强势智慧(共5篇)

    ``` 分层教学:充分发展学生强势智慧 杨振峰 田万国 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建平中学在高一、高二年级实施分层走班教学,一直坚持到今天,并且涉及到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

    树立服务理念

    树立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进入21世纪以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企业的竞争已经由产品及价格逐渐转移到对客户的争夺,客户服务已经成为主宰企业生死存亡的重要指标。......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发展自己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发展自己 在正规办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我们坚持的做法是: 一、面向全体,人人发展 让学生“人人有进步”,“对每一个家庭负责、为每一个孩子着想”......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促进课堂有效教学

    番禺教育学会第22届年会论文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促进课堂有效教学 [关键词]: 兴趣 积极性 有效 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

    新课程理念高中化学有效教学

    新课程理念高中化学有效教学 沧县中学:武侠 内容摘要: 高中化学教学要追求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有效教学的教学理念和策略是一重要途径.新课程理念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化学的......

    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

    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 崔允漷 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目前的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是:教师教得很苦,学生学得很累,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促进企业建设全面发展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促进企业建设全面发展 2006-8-14 10:52:28管理理念是管理者在管理活动过程中所持有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决定管理工作的成效。一切管理活动,都是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