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朗读教学有效策略的研究

时间:2019-05-15 03:14: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低年级朗读教学有效策略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低年级朗读教学有效策略的研究》。

第一篇:小学低年级朗读教学有效策略的研究

小学低年段朗读教学有效策略的研究

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困此,在朗读教学中,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它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但是,低年段的孩子刚接触语言文字,很难正确地把握文章,有感情地去朗读,所以就会出现朗读不正确的情况,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对学生的朗读要多加指导,实施有效的朗读策略。

一、范读,让低年级学生有样可学

范读是朗读训练的一种重要方式,低年级学生的语感还没有成熟,如果由着他们去读,对他们今后的朗读有很大的影响。低年级学生的模仿力很强,因此,范读是很重要的。

1、教给读书方法,让学生会读

低年级的学生初次接触朗读,他们往往只会把生字连起来机械地读,所以作为老师,就要教给他们基本的朗读方法,告诉他们句子和句子,段落和段落之间要有自然的停顿。但是,究竟要停顿多久才合适呢?学生还是不太清楚,这时,我就告诉他们,句子和句子之间的停顿是心中默默数,数完“

1、2”的时间,自然段和自然段之间是数完“1、2、3”的时间。慢慢地,学生就掌握了停顿的方法,能正确停顿了。但是,朗读仅仅学会停顿是不够的,还要教给学生读好轻声、儿化和各种句子的语气的方法,这些方法光靠讲是不行的,教师要作必要的示范指导,一般来说,当学生练了几次都无法达到朗读要求时,教师可以范读,如:你们听听老师这么读,想想为什么要这样读?听老师用不同的方法朗读课文,几种读法中,你们认为哪种最准确?这样的提问必然引起学生的注意,引起他们的思考,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使他们在教师的范读中学到具体可感的朗读知识和技巧。

2、让朗读能力强的学生的朗读,其他学生模仿。

一些比较平淡的句子、古诗的朗读等,我一般都请朗读能力强的学生进行范读。在学习《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时,初读古诗后,请了两位小朋友来读,读得还算流利,但没有古诗的味道。我就又请了一位平时朗读得较好的学生来读,这一学生的朗读赢得了全班小朋友的掌声,我便借机说:“××小朋友读诗时真像一位诗人,赢得了全体小朋友的热烈掌声,那你们也能这样来读读这首诗吗?自己先试试,也可以请同桌小朋友听听。”一分钟以后,学生纷纷举手,都想展示自己的朗读成果,站起来展示的学生的确读得不错,都能读好诗的节奏。

3、教师亲自范读让学生听,更能极大地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

低年级学生那极强的向师性驱使他们去模仿教师。因此,教师激情的朗读是引导学生进入语文情感世界的一条捷径。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就非常注重自己的范读。如果我的朗读被学生所接受,而且也激发了他们的朗读兴趣。低年级的学生模仿能力特别强,如果从小加以正确引导,用心培养,一定能够让学生读出味儿来,语感也就自然而然地增强了。

二、创设情境,让低年级学生有感而读

朗读训练,尤其是感情朗读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情感的参与。教学时,只有将学生的情感完全调动起来,与作者和文中主人公在思想感情方面产生强烈的共鸣,他们的朗读才能真正到位。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要适当地创设情境,营造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

1、多媒体课件的运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儿童有了浓厚的兴趣,就能积极地投入到朗读之中。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形式语言创设课堂情境,学生容易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实感。例如在教学《搭石》一课时,我让学生一边看课件,一边听录音,同学们被优美的情境所感染,好像自己身临其境来到了搭石,就能感受到搭石的美。

2、音乐配读,激发情感

在朗读训练中,根据课文的风格和特点,选择适合儿童情趣、情感基调与课文相适应的画面、音乐,能直接刺激学生大脑的兴奋,使其迅速地步入情境之中,能更好地调节感情,促使学生读好课文。例如第《去年的树》一课,文章内容蕴含着小鸟对树的真挚友情。为了指导这一课的朗读,我剪辑了一段较为伤感的曲子。在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先让学生听一遍音乐,接着,我启发学生说说应如何有感情地朗读这篇课文,同时在音乐声中自由练读,然后指名读。最后,我再放乐曲,让学生在急剧而轻柔、优美而抒情的音乐声中进行课文朗读。从而提高了他们的朗读能力。

3、学生的角色移位

表演是儿童最受欢迎的表现形式。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富有童趣,适合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表演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突现特点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当成课文中的主人公或课文中所描述的对象去感受事物,感受生活,体验情感。

在训练学生有感情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情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有感而读。

三、评读,让低年段学生的朗读快速成长

在课堂教学中,朗读评价至关重要。恰当地评价,能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促进低年级学生朗读快速成长。学生互动评读,提升感情朗读的能力。

学生之间相互进行评价,往往更具有吸引力,因为来自同伴的称赞和认可,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归属感等。学生相互评价的方式很多,可以同桌互评,小组互评,也可以全班互评。在初读课文时,学生读完后,我经常这样组织学生评读,如“你觉得他哪个词读得特别准?”“你觉得他哪句话读得特流利?”“你想给他提点什么建议,让他读得更好?”在感悟之后组织学生朗读评价,学生也会从欣赏的角度去评价同学的朗读,以善意的提醒去帮助同学朗读。

总之,要使低年级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有滋有味的朗读中来,以增强他们对语言的感受力,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只要我们教师能认真地教会学生方法和注重朗读,想方设法让每一个学生在任何一个机会中得到锻炼,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感情地朗读,相信语文课堂会越来越充满生机。

第二篇:浅谈小学低年级朗读教学的策略(定稿)

探讨小学低年级朗读教学的策略

襄阳区东津镇大埠联小

李明福

摘要:朗读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有助于学生语感的形成、思维的发展、情感的激发、知识的积累、想象的丰富及理解力和记忆力的增强。新课标中明确规定:“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的训练,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朗读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朗读是每个小学生必备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文字鉴赏能力及丰富学生情感的有效途径。她能够使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并能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巩固,使抽象的符号渲染出丰富的感情色彩。

关键词:

领读

范读

朗读

常读

多读

扶读

正文:

朗读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有助于学生语感的形成、思维的发展、情感的激发、知识的积累、想象的丰富及理解力和记忆力的增强。新课标中明确规定:“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的训练,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朗读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朗读是每个小学生必备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文字鉴赏能力及丰富学生情感的有效途径。她能够使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并能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巩固,使抽象的符号渲染出丰富的感情色彩。

小学低年级的孩子由于生活经验不丰富,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较差,受到方言的影响,在朗读时就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一、读音不准。主要原因是受到方言的影响,普通话发音不标准,这样的朗读导致听众听不懂。比如:街道[jie dao] ,有些方言就读成[gai dao].,把茄子[qie zi]读成[que zi ].。二、节奏不当

1、拖调唱读。不论什么形式的课文都采用一种语调像唱歌一样读下来,不能根据课文的感情把握语调语速。

2、速度过快地抢读。特别是把课文读熟的学生,不注意节奏,不注意语气停顿,一气呵成。

3、速度过慢,一字一顿的读。这种情况主要表现在朗读能力差的学生身上,由于不认识的生字较多,读的时候像挤牙膏一样。以上这几种朗读错误一旦形成习惯,就难以改正。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刚接触语言文字,很难正确的把握文章、有感情的去朗读,这就要求我们每位老师和家长对学生的朗读要多加指导,在此我想就小学低年级的朗读教学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重视教师领读和范读, 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教师要在学生已有的拼音知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逐步培养读的流利、有感情。领读是教师范读和学生自读之间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教学研究表明,在低年级朗读教学中,教师领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生最初的朗读往往顿读、唱读,甚至读破句子,此时不可忽视技能技巧的训练。训练发音、念词、咬字、吐字等朗读基本技能,侧重引导“读得正确”;训练停连、重音、节奏、语气等朗读技巧,侧重引导“读得流利”。领读不仅可以直接有效地训练学生这些朗读的技能技巧,更可以为学生自读树立感性直观的榜样。

教师要多做正确的范读。教师在范读时,让学生边听边注意语调、语速、教师的面部表情,体会教师感情朗读的境界。教师在范读时,要充分用眼神、手势、面部表情等无声语言,暗示语调,传递感情。教师范读时,要善于引导学生迁移生活经验。小学低年级的孩子虽然生活经验不丰富,但并非一片空白。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口语的节奏、停顿习惯来把握朗读课文的节奏与停顿。

二、引导孩子模仿,培养朗读能力。

儿童在学习语言和各种技能的最初阶段,都要借助于模仿。教师利用朗读磁带或自己示范朗读,先让孩子们听,然后让他们边听边轻声跟读,接着指定学生个别读,再让其他同学找出朗读中的不当之处,相互交流,然后再听、再读、再跟进。学生经过循环往复的“模仿、矫正、再模仿”的过程,不断培养朗读能力。

三、教师要多进行扶读。[就是学生读有困难的时候,教师帮助、引导学生读。]

1、扶读与学生跟读。首先教师应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方能对学生进行扶读。教师扶读时学生要跟着教师读。初此扶读,学生跟读的音量要较小,教师要在学生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放慢速度,加大音量,让学生听清楚、弄明白。学生跟读时要做到发音准确,基本上能连词读句。即使跟读慢半节拍,也是正常的。再次扶读时学生音量较大,但不能超过教 师的音量,便于再此聆听、感受和模仿。最后达到与教师同时用口、用情、发声。

2、让学生独立朗读。经过教师的扶读学生已经有了独立朗读的欲望。这是教师应满足学生的这个欲望。根据课文内容,教师用指名朗读、集体朗读、分角色朗读等方式让学生朗读。此时,教师要人真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并作以评议。对朗读好的同学加以表扬,及时发现不足之处,在重新扶读时进行指导。

四、鼓励常读多读,提高朗读水平。

反复练习是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基本途径,朗读教学中,切不容忽视朗读实践。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一定要杜绝逐句讲解、繁琐分析的现象,一定要体现以读为主。教师要把以往分析讲解的时间省出来,采用齐读、轮读、指名读、表演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常读、多读,加强朗读训练。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积极组织学生举行朗读比赛、开朗诵会,培养学生对朗读活动的参与意识,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朗读。

五、朗读比赛,提高水平。

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比赛形式的朗读是不可缺少的。积极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开朗读会,培养学生对朗读活动的参与意识,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按照自己的的方式去朗读,让孩子在创造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并借此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朗读的水平。

小学生最爱戴高帽,一句表扬的话能让他们了上半天。所以,对学生的朗读评价十分重要。“读得真好。” “你真行”,先指出优点,然后再用“如果”鼓励学生在某一方面继续努力;给他信心和勇气。我们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进步,每个学生都会成功。

另外,我们还要保证孩子有充足的朗读时间,让学生与课文多对话;增强朗读的目的性做到读前提示要求、读中耐心、读后及时反馈评价,学生的朗读才会有效。

只要我们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精心的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就一定能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会学习,真正做到“以读为本”。参考文献:《小学语文教学》

《新课程理念》

《新教材教法》

第三篇: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有效策略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有效策略

启文小学 赵小虎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好语文及其它学科的基础。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小学阶段要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一、二年级要认识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新课标要求我们在进行识字教学时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领会教材编写理念,把握教材特点,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识记生字,从而提高识字效率。下面浅谈一下我的具体做法:

一、利用汉字特点,激发识字兴趣

汉字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经过漫长的岁月演变发展而来。它的每个字都是音、形、义的统一体。在汉字中,80%是形声字,具有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其中蕴藏着许多造字的规律。教学时,有意无意间渗透这些规律,不但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生字,还能让学生领悟识字的要领,拓宽视野,提高识字质量,培养识字兴趣。如第一册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象形字,看似简单,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要将字形与表象统一并非易事。教学时我一方面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现一些富有动感的画面,另一方面借助象形字的特点,让学生产生联想,使枯燥无味的笔画结构和生动鲜明的表象统一起来,诱发了学习兴趣。

比如学会意字,虽然孩子们不懂什么是会意字,但觉得这样的字确实很有意思。如“歪斜”的“歪”,学生仔细观察,看有没有特别的发现。“‘歪’这个字,上面是个‘不’,下面是个‘正’,既然‘不正’,那当然是‘歪’的了!”对于这类特殊的字,学生领会了其意,便很快记住了其形。

汉字中很多是形声字。我在识字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形声字形和义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识记生字。如第一册语文快乐宫6中第二个练习是“加一加,变出一个什么字”,就是给“青”加不同的部

首。我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的造字规律,说说自己记住这些字宝宝的小窍门。经过小组一番讨论后,一双双小手便高高地举起,学生说得非常有道理:“晴”是日字旁,因为晴天有太阳;河水清又清,要“青”加“三点水”;“蜻蜓”是昆虫,所以是“虫字旁”„„ 老师的适当点拨,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眼睛里闪烁着智慧,脸上洋溢着奋。

二、采用多种方法,培养识字能力 1.制作字卡

刚刚入学的孩子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易于疲劳,教学时要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激发学生情绪,使他们在兴趣盎然中边玩边学,充分调动学生无意注意的同时促使有意注意的发展。例如在教学《太空生活趣事多》时,我让学生制作字卡,把字卡制作成飞机形状(凭学生的想象),正面写本课生字,背面写词语。还让学生把字卡涂上颜色,但不要做统一要求,谁喜欢什么颜色就涂上什么颜色。我巧用活用字卡,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了识字效率。

2.编字谜、猜字谜

低年级学生喜爱猜谜,教师如果能把某些识字内容编成谜语,让学生通过猜谜来识字,则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教学“根”时,可编成很字两人离,木棍左边立。又如“非”:一排小朋友,个个背着手。一排变两排,看看没有手。“告”:一口咬掉牛尾巴„„如此有趣的猜谜活动,学生乐学易记,兴趣盎然,识字兴趣有增无减。

3.编歌谣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汉字的构字规律,编歌谣进行识字教学,这样既有趣味性,又有思考性,学生喜闻乐见,识字效率高。如:(1)目争睁,月要腰。爪巴爬,目寸时。两字和一字,好记好认识。(2)感谢要有心,诚心才感人。感谢有言行,“谢谢”最好听。但歌谣识 2

字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感悟两字合一的规律,体现形声字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功能。

4.偏旁归类 熟字带生字

例如:在教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的《夏月多美》,我让学生进行偏旁归类识字。(1)莲:草字头,是植物。小草绿,荷花红。最美丽,是睡莲。莲叶绿,莲花红。(2)激:洒水泼水三点水,石落水池激起水。水池水多石头大,激起一片水花花。(3)趴:足字旁在左边,一撇一捺右边站。跑要足,跳要足。蹲着趴着都要足。(4)急、感:心字底,下面站不慌不忙心不乱。学朗读要,要动情,读出感情才好听。在用偏旁归类识字时,应鼓励学生带出更多自己认识的字。这样教给学生优良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具有“触类旁通、点石成金”的本领,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5.动作表演中识字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肢体动作演示字的形义联系。在所学生字中,有一部分是动词。学动词时可以想象一下动作,再做一些动作。比如,在学习“打、拍、拔、跳、跑”等字时,在运动中学习认字。像“唱、飞、来、去、喝”等可通过表演来理解字义的,课堂上我就让学生上台动手做一做。这样不但让学生记清了字形,弄懂了字义,还避免了与形近字的混淆。如“喝”字,通过动作,学生体会到喝水要用“口”,记住了“喝”字,同时加强了与形近字“渴”的辨析。

再如,在学习“羊、狗、鸡、鸟、鸭”等与动物有关的字时,可让学生编童话故事并演一演,在自己导演的故事中当主角,既有了展示才华的机会,又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达到了自主识字的目的。由于活动是综合性的,不但完成了不同学科的知识整合,又培养了学生对字的应用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勤于动脑、勇于探索的精神。

6.在生活中识字

很多学生在上学前就已经认识了很多生字;他们的认识渠道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经常看到的事物,如路牌名、站台名、商店超市的名称、物品标价牌、电视节目(如广告、节目名称等)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字。遇到这种情况时,我先出示生字却不急于教读。如我在教学生字“红、的、云、南、鸟、江、西”这些生字时,首先让学生想一想这些生字哪些你已经认识了?怎么认识的?小组内的学生可以互相交流一下。这样入学一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联系生活主动识字的习惯,使学生乐于识字,乐于交流自己的成果,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和舞台。接着小组发言,有学生回答我在广告牌上看见过“报喜鸟西服”,我认识“鸟”和“西”;有学生回答我认识“南”字,这个字我在爸爸抽的“南京”牌香烟上见过,另一个学生说我也认识这个“南”字,20路的站牌上就有。在学生说得高兴时,我接着说在来找一找我们身边有没有这个字。此时,教师不经意的点拨,却把学生的“视线”拉到了自己的身边,引发学生无穷的探究热情。机灵的学生说,对呀,我同桌名字里就有个“南”字。又有学生说我们后面的“自主墙”里也有一个“南”字。学生的兴趣完全被激发出来了,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通过“自我回忆---参与同学回忆---自我积累---有新发现”这一过程,尝到了发现的喜悦、识字的快乐。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为学习语文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广告牌、商店名、包装袋、车站名„„都是学生学习汉字的活资源。曾经有一个学生,她总是忘了“福”字的发音,可有一天,当她和妈妈上一个酒家吃饭时,门上倒挂一个“福”字这个“福”字便无意被她牢牢记在了心里。

三、注重识用结合,拓宽识字渠道

生活处处皆语文,识字活动如果仅仅在课堂中进行,那就太有限了。我们应该把孩子的眼光引向课外那无边无际的海洋中去,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利用学生生活的社会、学校、家庭环境中的汉字 4

资源进行识字活动,建立一个识字教学的开放体系,使学生多识字、识好字。

1.利用校园环境,引导学生识字

学校的墙报、标语、花草树木上的标签、校园文化长廊等都是学生识字的好教材。譬如,教学《鸟儿,花儿》之后,我们带着学生到校园里参观,让学生认一认花坛中的广告语:”花儿在睡觉,不要吵醒它”、“我要长大,不要踩我”……

2.识记同学的姓名,使学生快速而有效地认字

开学初,给每个学生印发全班学生的座位表,还为每个学生做了一张精致的姓名卡,贴在课桌上,方便学生随时认识该同学的姓名。多年的经验告诉我,孩子们在交往中不到几天的时间就能互相叫出对方的名字,但由于缺乏汉字的参与,造成字与名与人对不上号的情况,可能长达几个月也写不出同学的姓名。经老师这样的布置和强化,同学的姓名很快就认识了,并在字与名对号中认识大量的汉字。然后再认识父母的姓名、兄弟姐妹的名字等等。

3.借助生活中的实物识字

教室里有很多现成的实物,如门、窗、讲台、黑板、电视机、电脑、投影机、录音机,我都在上面贴上字卡,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看图识字。我还把学生带到附近的超市,学生惊讶万分。他们没想到,学习、识字还可以在教室外!在超市里,老师对着食物及商标指导学生自由自在地认字,学生把认识的字高兴地告诉老师。我还注重指导家长,把家里的各种常用物品名称制成卡片,分别贴到实物上,然后让学生每天到家对照实物读卡片,这样字与物相结合,学生容易记忆,让家庭也成为学生识字的课堂。

4.积极引导学生收集商标、广告宣传标语,留心车站牌、街道和单位标牌上的字

引导学生利用上街玩、旅游等机会,问问爸爸、妈妈,广告牌上写的是什么呀?那个店叫什么名字呀?不知不觉中学生不但认识了很多字(包括一些次常用字),还增强了生活的能力。

5.利用影视进行识字

看电影电视是孩子最喜爱的一件事,看电影电视时孩子处于一种全放松而又沉浸其中的状态。就此,我在每堂课前的3分钟,安排孩子轮流上台讲述他看过的电影或听到的故事。孩子们非常乐意把自己知道的向同学们炫耀,为了把故事及影片内容讲好,孩子们在关注影片故事情节的同时,开始有意注意影片的名字,主人公的名字等,渐渐地他们有时还能复述影片中人物的对话,识字与说话在这一活动中得到有利的发展。

6.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进行识字

阅读是识字的出发点也是归宿,更是“识写分流,多认少写”的目的所在,识字就是为了阅读。因此,我从孩子进入学校后的一个月开始,就有计划地向孩子们推荐一些显浅易懂的课外读物,有时从课外书中收集一些识字少的儿歌、故事、古诗等,让学生反复阅读,并时常检查他们的阅读情况。随着孩子的长大,又引导孩子们设立“小水滴”读书本,收集书中的好词好句,加强识字。总之,教学中,只有采用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形式,把识字兴趣的激发和调动,放在识字教学的首位,注重课内外的有机统一,诱发学生的积极性,做到“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学的主动,学的快乐,做到自主学习,才能有效提高语文素养。在识字教学中才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教学中,只有采用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形式,把识字兴趣的激发和调动,放在识字教学的首位,注重课内外的有机统一,诱发学生的积极性,做到“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学的主动,学的快乐,做到自主学习,才能有效提高语文素养,在识字教学中才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篇:低年级阅读教学有效策略

浅谈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的多样化的形式,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为了保证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质量,我们认为,在阅读教学中要做到“六个结合”。

一、读与看相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关于阅读教学的第4条要求指出: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低年级的课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并且大部分插图包含有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先看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如在教学《鸟岛》时,当学到六月鸟岛的热闹场面时,立即将书上的插图呈现在学生眼前,语言文字立刻变成了生动鲜活的画面,学生在读书的基础上观察画面再由画面展开想象,充分感受到了六月鸟岛的热闹。像这类配有故事性较强的插图的课文,在教学时,先让学生说说图上画的什么,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这样对理解课文内容是很有帮助的,并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读与思相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读书不思考有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教学《鸟岛》一课,三次通读全文,第一次读的目标落在“准”上,具体要求是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多读几遍;第二次的目标落在“整体感知”上,具体要求是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为我们介绍了鸟岛哪两个季节的景象;第三次的目标落在“积累”上,具体要求是回顾鸟岛的美丽风光,把发现的好词好句抄写在自己的《采蜜集》上。这样下来,不但每次读有要求,而且每次读的要求在循序渐进中提高,这也就是实现了有层次地读。

三、读与说相结合

“读”是对信息的输入,而“说”应该是对信息的输出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把读与说结合起来。并加强训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说的态度和语言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非常重视学生读与说的有机结合。如在教学《小松树和大松树》一课的结尾部分时,组织学生续编故事,说说小松树在往后的日子里会怎么做?当学生的思维一打开,他们的想象就会奇特、丰富多彩,并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从学生的说话中我们能看出,他们很有思想,认为之错能改就是好孩子。读书、说话、情感陶冶三结合真可谓“一举多得”。

四、读与演相结合

情境表演是儿童最受欢迎的表现形式。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使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现特点。如我们在教学《蚂蚁和蝈蝈》一课时,先要求学生图文对照仔细地读课文,读后让学生自找合作伙伴自编、自导、自演《蚂蚁和蝈蝈》的故事情节,看学生是否把课文内容读懂了,结果学生表演得淋漓尽致,活灵活现。尤其是夏天时蝈蝈们的神气劲儿和冬天时蝈蝈的可怜劲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时,老师再精炼的讲解也是赘述。

五、读与画相结合

这里的“画”有两层意思:一是边读边用笔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以及优美句段;二是把理解的内容用图画表现出来。这也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语文学科要整合其他学科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在教学《世界多美呀》一课时,在认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来画一画小鸡眼中的世界。结果同学们不但画画得好,而且想象也十分丰富,可谓“一箭双雕”。

六、读与写相结合

写离不开读,读为写打基础。这里的写也有两个层面,一是抄写,二是创造写。《课标》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目标第5条要求“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抄写阅读中积累的好词佳句,实现低年级阅读教学扎扎实实多积累。如教学《鸟岛》时,请同学们在回顾全文的过程中当堂积累好词好句并引导他们选择今天的好词创编句子。还可以以课文为依托,向外拓展,比如学习《春到梅花山》,可以让学生收集描写梅花的诗句,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又可以锻炼学生主动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低年级读写结合的重点是让学生借助读学会写生动形象的一句话或几句话,为中高年级习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如在教学《司马光》 一课时,引导学生读第二自然段后,仿照这段话说几句话,并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再把这几句话写下来。从孩子们写的话中可以看出低年级的儿童平常也是善于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并且观察得挺仔细,写起话来形象生动,比喻贴切,想象丰富。

而且,《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课外阅读也非常重视,不仅作了量的规定,而且对学生的阅读取向、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也作出了指导性的规定。我们认为,低年级课外阅读在于老师的指导,得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使他们形成习惯,感受阅读的乐趣。我们主要用下面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一、课内搭桥——从课内到课外

学生学习阅读,首先接触的是课文。阅读方法的学习和掌握,也是在课堂上完成的。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也得从课内的阅读教学入手。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要让学生运用多种形式的读来感受文章的魅力,尤其要在课堂上训练学生的默读和浏览,为课外阅读打好基础。不仅如此,阅读教学中还应该结合课文来引发学生读的兴趣。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可以提出“你看过(读过)相同的文章吗?”“你还知道哪些古诗?”等问题,检查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并及时表扬读得好、读得多的同学,来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课内搭桥的另一形式是利用固定的活动课,由老师选择精美的文章读给学生听,并设置一些疑问,吸引学生听的兴趣,这样,一方面通过听读的形式可以让学生感受优美文字带来的愉悦,体验阅读的乐趣,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想读书的冲动。例如我们给学生讲12生肖的故事,最后提问:为什么老鼠要排在第一位,它那么小,还怕猫。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接着我们可以故作神秘的说,想要知道答案,《十二生肖的寓言故事》里有,这时老师可以发给他们拼音版的故事阅读,此时孩子们便会津津有味的读起来了。

二、活动激趣——在活动中阅读

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应该选用内容浅显、活泼有趣的童话、寓言、故事、古诗和儿歌,这些内容不仅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而且短小精悍利于组织活动。开展各种活动,学生兴趣浓,劲儿足,在班中常常出现你追我赶的情景。我们开展了读书节活动,包括“我最喜欢的名著中的人物”演讲比赛,“感恩父母”诗歌朗诵比赛,“我讲经典中的故事”演讲比赛等,这些比赛不但让学生学习了普通话,提高了朗读能力,还培养了他们对诗歌等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在比赛中,学生需要用心的阅读大量图书,这样也就很好的利用起了班级中的图书角。开学初,学校就为我们重新准备了书橱,我们也及时扩充了图书角图书,向学校图书室借一些,学生献一些,再由学生推荐两名工作认真负责的学生,接受老师的培训,担任图书管理员,形成了良好的借阅制度。孩子们还专门制定了一本“精彩语句”本,将阅读中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并进行“词语接龙”这样一项有趣的活动,它可以检查学生的词语积累情况,从另一个侧面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及时评价——用成果鼓励学生

及时地评价学生的阅读效果,不仅对已经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是个鼓励,对于还没养成习惯的学生也是一种促进。评价阅读效果,是与活动密切相关的,学校会对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孩子及时的颁发奖状,并且在刚刚结束的六一儿童节中,我们也在大会上,表扬了在读书节活动中表现优秀的,由同学们评选出来的“书香小博士”,学校还以“书”为奖励,鼓励学生继续阅读。低年级的课外阅读是个难题,只要我们通过不断地努力和探索,找出符合这一时期小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的阅读指导方法,这个难题一定会迎刃而解的。

总之,在阅读这块有待开发的神圣领地里,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在积累和摸索,让我们把人类精神上的食粮带给我们的孩子们,让他们都能找到阅读的乐趣,更找到阅读的钥匙。

第五篇: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有效朗读指导的策略研究的实施方案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有效朗读指导的策略研究的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朗读的是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小学语文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情感,或直抒,或含蓄,或激昂,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朗读教学的策略,引导学生领会文本的内涵,感受文章的韵味,体会文中的情感,强语言的敏锐性。在此,我们提出了此课题的研究。

为了了解我校学生目前朗读的现状,我们课题组成员特地设计了一张调查问卷。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低年级老师列出的问题最多的是:平翘舌不分,轻声读不好,唱读,漏读,错读等等简单的语音错误。而中高年级的现状更不乐观:⑴难以开启个别学困生的“金口”,对朗读毫无兴趣。⑵学生的朗读缺乏感情投入。⑶学生课内愿读、认真读,课外不愿读、乱读。这些问题同时也是老师们最困惑、最急需 解决的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课题组成员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了大量语文朗读教学方面的资料,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整理,我们认为,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研究中一个历久而弥新的课题。古人早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之说。朱自清先生在《朗诵与诗》一文中指出:“语言不能离开声调,诗文是为了读而存在的”,“只有朗读才能玩索每一词、每一语、每一句的义蕴,同时吟味它们的节奏。”所以我们组课题组成员着力研究,所有这些同类课题的研究成果,既增强了我们开展好课题研究的信心,也为课题实施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资料,同时,学校建立健全了必要的校本教研课题研究制度,并尽力保证研究工作的资金和教师外出学习、参加培训、购置各种设备、召开各种研讨会,学校按实际投入,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12月—2014年1月):

1、学习相关理论,申报课题,设计研究方案,确定课题组成员并明确课题分工。

2、制定具体的研究方案和培养学生目标体系,召开研讨会,对课题方案和培养学生体系进行修改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4年2月—2014年8月)

1、实施课题研究方案,落实课题研究班级。开展调查问卷,积累原始资料并进行分析整理。

2、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探索小学朗读教学策略。

3、做好课题的结题报告的各项准备工作。

第三阶段:实验结题阶段(2014年9月—2014年12月)整理、分析和统计研究成果和数据,展示研究成果,对课题研究进行评审验收、完成课题报告和论文的撰写,申请课题结题。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增强学生的朗读意识。教师仅仅是学生朗读召集人、旁听者、捧场人,学生的个体学习缺乏指导。学生在朗读中自读自悟,缺乏学习交流、情感体验,学在朗读过程中虽有交流,但仅是泛泛而谈,语言表达苍白空洞,缺乏个性。

(二)研究朗读教学中的问题。一是节奏:了解和逐步掌握朗读情感激越时节奏的加快、声调的昂扬,情感悲戚时节奏的舒缓、声调的压抑等,把握适当的停顿在朗读节奏中的重要意义。二是角色:启发学生去揣摩体悟角色的思想和情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朗读,在具有角色意味的绘声绘色的朗读中心领神会,表达出深刻含义和丰富感情。三是通过多读多诵,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质疑问难的思维能力,用自己的语言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三)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主要包括诵读、吟读、咏读、讲读等,让学生走进文本,靠近作者,在朗读中理解主题,感受内蕴美;展开想象,激发情感美;辨析语言,体悟艺术美。

(四)朗读教学策略。一是语言表达的形象化。促使学生对抽象的语言文字具体化、形象化,增强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二是语言表达的准确化。通过反复阅读、揣摩、品尝,对语言文字地把握更为准确,追求一种独到的顿悟。三是语言表达的整体化。指导学生在依托具体的语境,整体着眼,上下联系,融会贯通。四是语言表达的想象化。指导学生调动生活积累和生活经验,重组记忆表象,再造相关形象,并逐渐进入作者所描绘的世界,去感受鲜活的人物、动人的场面、秀丽的景色,去体味作者所表达

五、课题的实施及做法

(一)研究对象。以我们五年级三个班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重点研究,其他各年级各班作为同年级对比班级。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通过调查问卷,了解老师们目前就“朗读指导”提出自己最困惑或最迫切要解决的是什么,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2.行动研究法。课题研究期间,结合教研组活动,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研究,探讨实施策略并制定具体步骤,最后进行科学的经验总结,不断提高教学实践能力及理论修养,形成一套适合于儿童朗读指导的策略。

3.个案法。围绕个别朗读学困生,对其个体开展个别辅导,以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案。

4.经验总结法。对研究活动中取得的经验体会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研究的规律及方法,适时撰写论文或案例等。5.文献法。对其他研究成果文献进行归纳整理。

(三)课题具体实施的内容

1、朗读的目的性要明确,训练要有层次。

在不同学段,应对学生提出不同要求,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例如,用普通话朗读→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停顿适当→语气连贯→语调自然,表情达意→速度适中,完美和谐→领会主旨。在一节课中,初读、再读、品读、诵读等每一个环节也都应该有明确的目标,恰当的目标。

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应认真备好每一课的朗读要求,也就是为什么要读,读后要达到什么目的。于永正老师就认为,朗读是钻研教材、语文备课的最重要的一环。朗读好了,钻研教材就成功了一大半。由于备课时把课文读活了,于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有目标,有方法,有激情,有水平。他执教《全神贯注》一课,导入后初读课文,要求一边读还要一边认字,注意拼音,要求读得正确流畅;学生自由读文后,指名分节朗读,了解学生对字词、文中破折号及内容的理解程度;接下来各组选代表(平时朗读最差的)比赛读第2、3、4段,让学生在小组协作中读好课文,无形中也理解课文内容;最后的高手挑战赛读,更是高潮迭起,对课文的学习也不断深入。

2、采用合适的方法和技巧进行朗读训练,追求实效。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朗读兴趣才能使课堂上书声琅琅,才能促使学生去理解文本,从而朗读得更生动。朗读要讲实效,不是为了朗读而朗读,而是真正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有所感悟。

朗读的形式多样,按音量大小划分,有默读、轻声读、朗读等;按速度快慢划分,有浏览、略读、精读等;按参与面划分,有个体读、小组读、齐读等;按思维运动划分,有自由读、带问题读、悟读等;按表现形式划分,有分角色读、表演读等;此外还有老师的范读、带读、领读、引读等。但各种形式的朗读都有各自的功能及适用范围。要选择什么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要根据课文特点,教学目标,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切忌为了朗读而朗读。

3、教师的示范朗读不可少。

学生们都比较喜欢模仿。如果教师的朗读水平高,在课堂上能把课文读得有声有色,入情入境,对学生产生很好的示范作用,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生们会学着老师的语音、语调,节奏等来朗读课文,久而久之,就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教师的范读中,有时可范读全文;有时可范读重要段落;有时可范读重要语句。一般来说,课文的重点,课文中最能传神、传情而学生又不易读好的地方,最有必要范读。如执教《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课,我在范读课文时,声情并茂,并加上抑扬顿挫的语调,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在无形中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

4、对学生进行恰当而富有激励性的多元评价。

语文课堂上朗读指导中的评价至关重要。学生朗读后要及时的给予评价,特别是对于那些读得不太好或者胆小怯场等的学生,在指出不足时要予以肯定和鼓励,提出建设性的建议。首先,教师的评价语言应该恰当。其次,教师应该认真聆听学生的朗读,不要仅仅是在学生读完后作一个简单的评价,在学生朗读的时候,应该在肢体语言方面表现出认真倾听的姿态。最后,要注意学生互评中出现的问题。有些学生在对他人朗读的评价更像是在挑毛病,会说一些“他这个字读错了。”“他读的不够响亮。”等等。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做出有效的评价,把评价的面放宽,多去注意学生朗读的技巧,让学生从多方面去评价同伴的朗读。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地营造浓烈的朗读氛围,促使每一位学生充分的展示自己的个性,并在这样的氛围中,吸引学生融入语言情景,感受语言的神奇,在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在不断地练习中发展智力、熏陶情感,增强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确实做到有效朗读。

下载小学低年级朗读教学有效策略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低年级朗读教学有效策略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农村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教育发展的需要 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

    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

    构建语文教科书与《同步阅读》一体化教学模式 研究之子课题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开题 报告建构语文教科书与《同步阅读》一体化阅读教学模式,可实现课 内外阅读的......

    低年级语音教学的有效策略5篇

    低年级基于语境的语音教学策略 一、语音教学的重要意义 《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定为:“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

    低年级写话教学的有效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的有效策略 山西省吕梁市离市区马茂庄小学刘金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低段语文的写话提出下面的要求: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

    《小学低年级写作教学有效指导策略与方法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低年级写作教学有效指导策略与方法研究》 ——课题开题报告 长春市九台区苇子沟中心小学 宋春光 《小学低年级写作教学有效指导策略与方法研究》 ——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校申请的课题《小学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是我校领导、全体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确立的。我代表课题研究......

    小学美术教学有效欣赏的策略研究

    小学美术教学有效欣赏的策略研究 东吴镇天童小学 吴娟 【内容摘要】美术欣赏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审美活动的主要 方式之一。如何上好美术欣赏课呢?我们就需要......

    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有效策略的研究

    《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有效策略的研究》研究计划实验小学大学区一年组主题教研计划存在问题:我们课题组所面对的是一群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由于他们没有进行统一的学前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