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信息与信息的特征教案 《上海科教》

时间:2019-05-15 03:28: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1信息与信息的特征教案 《上海科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1信息与信息的特征教案 《上海科教》》。

第一篇:1.1信息与信息的特征教案 《上海科教》

1.1《信息与信息的特征》教案 2课时

福清江阴中学 严芳贵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根据整本教材的教学内容及与本节内容的联系,我画了知识目标图。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包括普遍性、依附性、共享性、价值性、时效性,并能举例说明;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通过直接观察法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二、教学步骤

1、情景模拟,激情导入

教师:用投影显示“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时一个月左右的生存实验”,具体要求如下:第一,每个队员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随身只能带三件物品,每件物品不能超过二公斤;第二,队员都是由飞机空降到半径为1000公里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要求在一个月时间内从森林里走出来。问题:队员带哪三件物品合适?

(1)请三名同学自由组合成探究小组,在2分钟内给出一个可能的答案。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激烈的讨论,然后抽选三个小组进行课堂提问。

(3)教师对学生的问答进行分析。部分学生在教师分析完答案后就在下面提出新的解决方案:钢刀、打火机、指南针。教师再进一步提示,打火机存在两个问题,第一,能源会用完;第二,会受潮。所以,最后得出一个较为理想的答案:钢刀、火石、指南针。经过讨论分析后,学生初步得出人类要在世界上生存与发展要获取物质、能量、信息三大要素。对于物质跟能量学生能理解,但是对于信息与人类的关系,学生很难就此理解较深,下面的实验在保证了物理与能量的同时,缺乏信息将会怎样?

2、循序渐进,趁热打铁,推出“感觉剥夺实验”。

教师活动:用投影显示感觉剥夺实验的前部分,由学生猜测实验结果。

学生活动:猜测感觉剥夺实验结果。

教师活动:由感觉剥夺实验与原始森林生存实验,给出结论:信息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与基本需求。

3、从信息经典案例中学习信息的一般特征。按照认知规律,信息的特征按照普遍性、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顺序进行教学。

a.教师由北京奥运会大家在家里可以看奥运会现场导入信息的普遍性,然后把信息案例分为学校组、医院组、交通组、天气组、表情与心理、环境卫生与家庭文化组等6组,要求学生参加其中一个小组,进行信息案例的总结归纳,并由小组发言,充分进行信息共享。教师最后归纳总结:信息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学生活动:例举说明信息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板书:信息的普遍性。

b.教师用屏幕展示: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飞行圆满成功,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继首次探月工程圆满成功之后,中国航天在世界舞台上的又一次精彩亮相,神七首次进行的航天员出舱活动、实行航天员太空行走,标志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出舱技术的国家。神七任务的成功完成必将实现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重大跨越。

学生活动:当时最快得到这条消息的形式是什么,组织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无论哪一种方式,都离不开载体,说明信息具有依附性。板书:信息的依附性

c.教师活动:用投影显示“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朝鲜战争前,兰德公司向美国国防部推销一份秘密报告,其主题词只有7个字,要价是150万美元。美国国防部认为是敲诈,不予理睬,结果“在错误的时间,在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进行了一场错误的战争”。战争结束之后,国防部才想起那份报告,要来一看,追悔莫急。问题:那7个字是什么?

学生活动:三个学生进行回答。

教师活动:给出答案:“中国将出兵朝鲜”。板书:信息的价值性。

通过信息的价值性教学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强烈的学习兴趣。d.教师活动:2000年《厦门晚报》报道:一位肖先生拨通信息台,键入准考证号和考生号后,听到的提示音是:要查考生成绩请按1;要查录取分数线请按2。肖先生查出女儿高考文科成绩是603分,接着他按2键,听到文科本科录取分数线是630分。肖先生不相信有这么高的分数线,便让女儿向同学打听。结果是按信息台2键播出的是1998年的录取分数线。但肖先生手头一本高招办出版的书中,清楚地写明1998年文科本科录取分数线是600分!也就是说,这是一条错误的过时信息。要求学生小组根据此案例再举一个发生在身边的因为使用了过时信息而导致事情失败或者带来一定损失的案例。

学生活动:学生很快讲解了很多生活、学习中的案例,这些案例不仅让学生对信息的时效性特征有一个很深刻的理解,并且培养了学生科学评价信息的态度,同时为后续章节《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的第四环节“信息价值的判断”打好基础。板书:信息的时效性。

e.教师活动:通过投影演示。把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的文件分别复制到磁盘、优盘、移动硬盘,不同目的盘给不同的学生。学生活动:三个学生分别打开文件,发现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的内容一样,这点跟一个苹果让三个人吃的结果完全不一样。板书:信息的共享性。

教师活动:总结信息的共享性,并说明美国信息产业占国民经济的40%,就因为信息技术产品投入少、产出多、效益高,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信息与物质、能量不同的特性---共享性。

f.教师活动:通过视频展示台展示事先通过A4纸打印出来的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再结合刚才讲解信息的共享性时三个学生分别使用磁盘、优盘、移动硬盘承载信息,做出如下: 总结:信息无处不在,是普遍存在的;信息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信息又是被多个人所共享;信息的价值是对信息的获得者而言的,并且信息具有时效性。

4、总结归纳,布置课外作业。

1、新闻

1、新闻2;

2、查阅相应资料,请尝试理解信息的一到两种定义;

3、查阅资料,举例说明信息的普遍性、依附性、共享性、价值性、时效性特征。

三、板书设计

信息与信息的特征

信息的特征:普遍性、依附性、共享性、价值性、时效性

第二篇:《信息及其特征》参考教案1

信息及其特征 参考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浙教版《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一章第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信息的重要性、有关信息的几种定义、信息的特征等内容。了解性的知识较多,比如信息的定义。信息的特征对于学生理解信息,解释信息有重要的意义,教学过程应该让学生结合生活举出例子,认识和体验到生活中的信息。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强化学生活动,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学生分析:

本节是信息技术的第一课,教学对象为高一新生,他们的信息技术的基础、对信息技术的理解能力都存在差异,学生的信息技术的基础情况也不确定。另外本节课,纯粹是知识与概念,没有实际操作的内容。所以,必须提高课堂的气氛。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做些小游戏,也可以通过增加学生感兴趣的案例,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课堂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这一门学科的兴趣,同时可以从中了解学生的信息技术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与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度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够列举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②学生对信息的定义有基本的认识。

③能够能过生活的实例来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2.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从生活中发现并准确把握准确有价值的信息;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分析、归纳、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的能力,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理解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在信息活动中与他人协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其信息素养。

/ 6

重点难点:

重点:

1、信息的定义;

2、信息的基本特征。难点:

1、对信息的定义的理解;

2、正确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教学方法:

以游戏导入课堂教学,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快速活跃课堂气氛。在教学中,采用讲授法、问题驱动法、演示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创设具体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在理解信息的定义以及特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案例,从不同层面分析问题,加深对重难点的理解。

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室、PPT、纸片 教学对象:高一学生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猜词游戏】

利用上课前的一两分钟,分发小纸条给学生,请学生各自写下一个与信息技术课程有关的词语。收集起来,挑选其中的20个词分成4组,班里每组同学派出两个代表上台玩游戏

(游戏规则: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一个词语,A同学背对黑板,B面对黑板,并通过语言和肢体动作队黑板上的词语做出描述,注意,不可说出黑板上的任一个字,否则无效,A根据B的描述猜出词语。每一组有5个词,时间为1分钟。1分钟内答对个数最多的为胜利的一组)

师:同学们有没有做过猜词游戏呢?今天我们就来玩一玩这个游戏(游戏进行……)

/ 6

师:从刚才的游戏中,同学A和同学B是如何合作的(同学自由发表,教师从中提取主要观点)

师:A根据B的语言、表情、动作等获取相关信息,经过分析得出答案。这里我们提到一个词——信息,那么,什么是信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信息的例子?请举例说一说。

(同学各抒己见,教师适时给予引导)

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信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如,早晨的闹钟向你传递起床的信息;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等等。(请同学们观看PPT中的图片、声音,从中你可以获得什么样的信息?)(请同学回答)

通过我们眼睛、耳朵、鼻子、舌头、手等感觉器官可以感受到事物及其变化,其中都包含着丰富的信息。

师:回顾我们前面所举的例子,究竟信息的定义是什么?

(学生思考)

师:信息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有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但对于什么是信息,却没有一个十分确切而简明的说法。人们从不同的角度给信息提出了各种定义和说法

(展示PPT内容)

信息是指数据、信号、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关于事物运动状态的描述。

信息论的奠基人之一香农提出: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的东西”。

控制论的奠基人维纳指出:“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专门指出了信息是区别于物质与能量的第三类资源。

师:简单一点理解,信息是用语言、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声音、情景、表情、状态等方式传递的内容。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书是不是信息?(同学讨论回答)

师:我们可以从书中获取知识,比如从历史书上得到一些名人事迹的信息。这里,书本身不是信息,我们只是从书中得到信息,它是信息的一个载体。

/ 6

反映了信息的第一个特征——载体依附性

信息的表示、传播、存储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载体就是承载信息的事物。语言、文字、声音、图像以及纸张、胶片、磁带、磁盘、光盘等,甚至人的大脑,都是信息的载体。

注意:(1)不存在没有载体的信息

(2)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不用信息可以依附于同一个载体。交通信息既可通过信号灯显示,也可以警察的手势来传递;同样一则新闻我们在广播上听到了,在报纸上也看到了。

第二个特征:可加工处理性

考考大家:有一辆汽车,车主叫小明,司机叫小强,what is the name ot the car.请问车的名字是什么?(同学讨论回答)(教师适时给出提示和肯定)经过加工、处理,特别是经过人的分析、综合和提炼,使信息具有更高的使用价值。

第三个特征:可存储性

同学们平时有没有写日记的习惯呢?当我们翻开以前的日记,以前发生的事情又会重新回忆起来。这里,我们通过文字和笔记本存储信息。正是因为信息的可存储性,我们通过书籍、录音、影响可以看见或听到以前发生的事物,而不需要把以前的真实事物保存下来的原因。第四个特性:传递性和共享性 典型实例:萧伯纳名言。

萧伯纳:“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一下,我们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一下,我们就都有了两种思想,甚至更多。”

分析:苹果代表的是物质,交换之后不会再生,而思想代表的是信息,交换之后可以同时存在,甚至产生出更多的信息。信息可以被重复使用而不会像物质和能源那样产生损耗。

师:再问同学们一个问题,老师讲课的声音只是一位同学听到吗?电视上的节目只有一个观众可以看到吗? 学生:不是。

/ 6

师:由此可见信息是可以传递和共享 第五个特征:时效性

师:我这里有一张麦当劳的优惠券,请同学们帮我分析一下,我现在可以用它去麦当劳消费吗? 学生:不行,过期了

师:哦,对哦。已经过期了,这说明信息具有时效性,这就要求我们需要有能力识别信息,能够判定哪些是最新的信息,哪些是过期的信息。

除了这些,信息还有其他特性,如真伪性、不完全性、普遍性、可转换性、可增值性…… 练一练:

“口说无凭”指的是说过的话无据可查,在进行重大交易时,往往需要签订书面协议。(载体依附性)

通过卫星信号,我们可以安座在家中观看北京奥运会的精彩比赛(传递性和共享性)

小明将喜欢的电影刻成光盘(可存储性)找路时,使用旧的交通地图往往会误事(时效性)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信息的定义,共同学习了信息的一些特征:载体依附性、可加工处理性、可存储性、传递性和共享性、时效性等。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我们就要学会正确获取信息、高效处理信息、灵活应用信息技术。在本学期以后的课程中,我们将共同走进信息的魅力空间,学习和感受丰富多彩的信息技术。

板书设计:

第一节

信息及其特征

一、信息的定义。

二、信息的一般特征:

1、载体依附性

2、可加工处理性

3、可存储性

/ 6

4、传递性和共享性共享性

5、时效性

其它特征:如真伪性、不完全性、普遍性、可转换性、可增值性……

附带课件:猜词游戏

教学课件

/ 6

第三篇:《信息的特征》教案

《1.1.2 信息的特征》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浙教版《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一章第一节的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信息的特征。信息的特征对于学生理解信息,解释信息有重要的意义,教学过程应该让学生结合生活举出例子,认识和体验到生活中的信息。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强化学生活动,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二、学生分析

本节是信息技术的第一课,教学对象为高一新生,他们的信息技术的基础、对信息技术的理解能力都存在差异,学生的信息技术的基础情况也不确定。另外本节课,纯粹是知识与概念,没有实际操作的内容。所以,必须提高课堂的气氛。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做些小游戏,也可以通过增加学生感兴趣的案例,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课堂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这一门学科的兴趣,同时可以从中了解学生的信息技术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与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度等。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够列举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②学生对信息的特征有基本的认识。

③能够通过生活的实例来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2.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从生活中发现并准确把握准确有价值的信息;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分析、归纳、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的能力,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理解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在信息活动中与他人协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其信息素养。

四、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难点:

1、正确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2、准确判别信息的特征。

五、教学方法

以游戏导入课堂教学,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快速活跃课堂气氛。在教学中,采用讲授法、问题驱动法、演示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创设具体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在理解信息特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案例,从不同面分析问题,加深对重难点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

1、导入

游戏1 :现在我在黑板上写一些成语,请同学们来填空:

()()得意 前()似()独树()()()()凌云

大家都能填对这些空,就说明这些信息被大家同时拥有了,这就是信息的特征之一,下面我们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信息的特征。

2、信息的特征(1)载体依附性

问题1:现在老师站在讲台上,同学们能从老师身上获得什么信息呢? 答:老师是女性,带着眼镜,头发盘起来„„

问题2:由于某些原因,我们的信息技术课无法在机房上课,老师要求你通知班里其他同学在教室等候,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通知他们? 答: 口头告知,打电话,发短信,在黑板上写通知„„

那么,这说明什么呢? 说明信息不是独立存在的,它需要依附在一定的载体上,比如声音、文字、图像等。

讨论:载体和信息之间是什么关系?是一对一,一对多还是其它的关系呢? 结论:多对多。同一信息可以衣服在不同的载体之上,同一载体可以存储不同的信息。(2)传递性

游戏2:随机抽取两名同学,一名同学负责表演,表演内容在老师提前准备的卡片上,另一名同学负责猜,然后老师和负责猜的同学把自己的答案同时写在黑板上。通过这个游戏,学生可以很深入、形象地理解信息的传递性(3)共享性

从报纸、电视、网络上我们可以获得各种各样的新闻;下课铃声我们都可以听到;在电影院我们看着同一个画面„„

游戏3:老师手里有一张卡片,上面写了一个成语,现在我把它交给第一排的同学,大家依次往后传,然后每个人把该成语写在纸上交给老师 结果:大家交上来的成语是同一个。

结论:信息具有共享性,可以同时被不同的人所利用。(4)时效性

问题1:今天的报纸和昨天的报纸哪个更好卖? 答:今天的

问题2 :你会看昨天的天气预报吗? 答:不会

问题3:商场的购物优惠券什么时候都有效吗? 答:不是的,有时间限制

“时间限制”就说明了信息的第四个特征——时效性。信息是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的,一旦超过了一定的时间,它就失去了对我们的指导作用,对我们来说,它就是无效的信息,甚至可能阻碍我们的活动。天气预报是时效性最明显的一种信息。

七、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信息的一些特征:载体依附性、传递性、共享性、时效性等。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我们就要学会正确获取信息、高效处理信息、灵活应用信息技术。在本学期以后的课程中,我们将共同走进信息的魅力空间,学习和感受丰富多彩的信息技术。

八、作业

1、信息是一种抽象的概念,相对于具体的物质而言,那些特征是信息所独有的?

2、本节课讲到了信息的四个特征,请同学们回去以后搜集信息的其他特征,并在每一个特征后面附上相应的例子。

3、请同学们课下讨论信息的不同特征之间的关系,即它们是相互独立的还是存在着某种关联,如果不是独立的,那么这种关联是什么?

第四篇:认识信息特征教案

认识信息特征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普遍性、载体依附性、时效性、共享性、可伪性,并能举例说明);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通过直接观察法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辨别信息的真伪性,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体验信息对我们的生活、生产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强烈求知欲。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信息的特征

2、难点:辨别信息有效运用信息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1)通过观看图片,让学生感受无处不在的信息

(2)提问:信息可以用什么形式表现出来?(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3)我们生活在信息海洋中,如何识别信息呢,要识别这些信息,我们首先就要了解信息的特征(揭示课题)

2、讲授新课

(1)通过观看图片、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引导学生归纳提取信息中的一些特征(普遍性、时效性、共享性)

A、一组图片:鸟语花香、电闪雷鸣、报刊信息、一组交通标志(普遍性)B、一则天气预报信息(时效性)

C、小游戏:传递纸条信息(传递性、共享性)(2)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下列任务 学生阅读《孙膑减灶诱庞涓》的故事

A、在故事中,通过什么载体,反映了什么信息? B、信息的表现形式是什么?

C、故事中的“炉灶”、“树”、“文字”、“火”起了什么作用? D、在这个故事里,反映了信息的什么特征?(可伪性、依附性、可传递性)(3)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活动,集体归纳总结

信息的基本特征:(普遍性、依附性、可传递性、可伪性、时效性、共享性)(4)学生探究讨论(如何识别信息)

A、手机短信:“某某中了大奖后?”

B、讲一个小故事来激趣,说明怎样去识别信息的好与坏。C、让学生自己搜索记忆,你知道哪些与此类似的事例;

3、课堂知识检测

下列事例,体现了信息的什么特征。A、通过电视、网络可看奥运直播 B、空城计 C、红灯停,绿灯行 D、一传十、十传百

E、我们的学籍档案、我们的个人信息通过文字和纸张来传递

4、总结归纳

(1)信息的表达方式(2)信息的特征

5、练习

(1)请查阅资料,举例说明信息的依附性、时效性、可伪性特征。

(2)搜集身边的、生活中的常见问题,了解人们是如何利用信息为生活、生产服务的。

第五篇:《信息及其特征》教案

信息及其特征

信息及其特征

【教学课题】信息及其特征(教育科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包括普遍性、载体依附性、价值的相对性、时效性、共享性、可伪性,并能举例说明;培养学生通过直接观察法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教学内容分析】

初看这部分教学内容,基本上是知识与概念的介绍,没有技能方面的教学内容,也很难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的教学目标。授课地点适宜在教室进行,否则机房教学学生由于没有操作内容容易坐不住。如何让初涉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学生理解深奥知识的同时,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就是件让教师头疼的事情了。在这一章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学生感兴趣的案例,采取讲授法、小组探究法、问答法、现场试验法、情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创设具体事物的场景,使师生设身处“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我要学”、“我爱学”的氛围中愉快地接受新知识。『重点』信息与人类的关系;信息的基本特征; 『难点』信息的含义;信息实例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对象分析】

高一新生来自于不同的学校,各个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都不尽相同,所以有必要先做一个状况调查,以方便日后的教学工作能有的放矢地展开。

所谓“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作为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第一部分教学内容,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续章节的学习,关系到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热情和积极性,所以在教学中可以多设情境,多做……,让学生感到学中有乐,学有收获,……。【教学环境、教具及教学准备】 『硬件』多媒体教室;机房

『软件』:学习资源、范例、技术支持(讨论提问区)、实践作业、交流与评价 【教学实录】 ● 情景模拟,引入概念

教师活动:用投影显示:“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时一个月左右的生存实验,具体要求如下:第一,每个队员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随身只能带三件物品,每件物品不能超过二公斤;第二,队员都是由飞机空降到半径为1000公里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要求在一个月时间内从森林里走出来。问题:队员带哪三件物品合适?请三、四名同学自由组合成探究小组,在2分钟内给出一个可能的答案。”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从学生中抽选三个小组进行课堂提问。答案有:笔记本电脑、钢枪、水;水、饼干、指南针;打火机、水、刀等等。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问答进行分析,指出正确答案:钢刀、火石、指南针。

经过讨论分析后,学生初步得出结论——人类要在世界上生存与发展需要获取物质、能量、信息三大要素,信息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密切。

教师活动:对于信息的概念有很多种定义,这里我们就不一一叙述了。信息的作用是告诉人们已经发生过、正在发生或者将要发生的物质状态或者活动。

对于物质、能量学生一般都能理解,但是对于信息与人类的关系,学生很难就此理解较深,下面的实验则提出了:在保证了物质与能量的同时,缺乏信息将会怎样?

● 循序渐进,趁热打铁,推出“感觉剥夺实验”。

书中介绍了心理学上一个著名的“感觉剥夺实验”,但实际教学中,学生并不能理解这个实验,毕竟他们都不是被试者。可以通过以下的实验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段内容。

教师活动:请一个同学来做实验(未介绍感觉剥夺实验之前),等学生上来以后,让他面向墙壁静止等教师的指令才能回头和说话。这时候,教师通过投影显示:“请同学们都不要出声,浏览课本第1-3页内容,看看他能否坚持180秒?”同时打开记时器程序开始记时(我所任课的四个班级的被实验者中,有二个学生在100秒左右就回头打探情况了,另外二个虽没回头和说话,在此过程中都有抓耳挠腮等动作。)学生活动:请被实验的学生谈一谈实验时的感受。(被实验者都有好奇、不安等感受)

教师活动:通过投影显示:1954年,加拿大麦克吉尔大学的心理学家首先进行了“感觉剥夺”实验:实验中给被试者戴上半透明的护目镜,使其难以产生视觉;用空气调节器发出的单调声音限制其听觉;手臂戴上纸筒套袖和手套,腿脚用夹板固定,限制其触觉。被试单独呆在实验室里,几小时后开始感到恐慌,进而产生幻觉……在实验室连续呆了三四天后,被试者会产生许多病理心理现象:出现错觉幻觉;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紧张、焦虑、恐惧等,实验后需数日方能恢复正常。这个实验表明:大脑的发育,人的成长成熟是建立在与外界环境广泛接触基础之上的。只有通过社会化的接触,更多地感受到和外界的联系,人才可能更多地拥有力量,更好地发展。信息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与基本需求

● 游戏引入,开始信息特征的介绍

1、载体依附性

教师活动:投影显示:小游戏:COPY不走样

游戏规则:请四位同学上来,第一位同学将我卡片上的文字用某种方法传达给第二位同学,依次类推。限定条件:不允许重复使用前面同学用过的方法。学生活动:学生用到的传递方法有写、说、比划、画等

教师活动:投影显示:信息具有载体依附性,信息需要依附在一定的载体上存在。并且同一信息可以有不同的载体。

2、价值性

“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从信息经典案例中学习信息的一般特征,可以进行信息的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等教学。教师活动:用投影显示“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朝鲜战争前,兰德公司向美国国防部推销一份秘密报告,其主题词只有7个字,要价150万美元。美国国防部认为是敲诈,不予理睬,结果“在错误的时间,在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进行了一场错误的战争”。战争结束之后,国防部才想起那份报告,要来一看,追悔莫急。问题:那7个字是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进行回答。

教师活动:给出答案:“中国将出兵朝鲜”。由此故事引出信息的价值性。

3、时效性

教师活动:重提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说明信息的时效性。金融信息、气象信息(不测寒流之灾)、战争情报等等,都是有时效性的。信息虽然具有价值性,然而信息日新月异,甚至是稍纵即逝的,所以同学们必须要具备快速获取和判断信息的能力。

4、共享性

教师活动:接着上面提到的气象预报和萧伯纳所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一下,我们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人们就都有了两种思想,甚至更多。”说明信息的共享性。

5、不完全性

教师活动:用投影显示“盲人摸象”的例子(静态图片和FLASH动画),点评指出信息的不完全性。

6、真伪性

教师活动:用投影显示“空城计”,请一位同学简述“空城计”;学生观看部分神奇的迷幻,请学生思考信息还具有什么特征?

学生活动:小组探究,回答问题。教师活动:点评答案,提出信息的真伪性。

● 结束语

教师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到信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信息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和今后的工作有深刻的影响。因此,对于信息,如何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有用的信息、如何加工成为有效的信息、如何将获得的信息进行科学的管理、如何充分准确地表达自己的信息,在信息时代如何利用合理的工具合理、合法地开展交流,这些信息素养正是我们信息技术课程需要学习和提高的。

下载1.1信息与信息的特征教案 《上海科教》word格式文档
下载1.1信息与信息的特征教案 《上海科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及其特征 教案

    信息及其特征 模块章节:《信息技术基础》必修 第三章第二节 2017.9.1——2017.9.8 一、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是刚升入高中的新生,对计算机非常感兴趣,但是对于信息的认识,仍然停留......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

    课 题:信息及其特征 《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 课 时:1课时 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

    教案一 信息与信息的特征

    教案 班级: 姓名: 学号: 【课题】信息与信息的特征 【对象】高一年级学生 【课时】一课时 【教学策略和手段】讲授法、问题驱动法、演示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 【教学环境】......

    信息与信息的特征教案5篇

    信息与信息的特征简案 一、教师: 21世纪我们进入了一个信息社会,信息是当今人们谈论最多的一个词。“信息时代”“信息技术”“信息产业”。那么究竟什么是信息呢? 其实,信息并......

    1、1信息及其特征说课稿

    信息及其特征说课稿 一.说教材内容及学情 本节是本书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篇,是在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基础上的拓展和加深,也应该激发学生对今后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基于信......

    信息及其特征参赛教案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设计题目: 《信息及其特征》 版本及学科:信息技术基础 广东基础教育出版社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高中一年级......

    1 2信息与信息的一般特征ans

    1.信息与信息的一般特征 一、 信息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特征 1.信息论创始人 香农 认为“信息是不确定量的减少”。因此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消除认识上的不确定性。 2.我国信息论专......

    科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教案:1.1 信息及其特征

    课题名称: 第一章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科教版高一年级 课时:1课时 一、设计思想 通过身边的关于信息的实例引入到教学课堂中,让学生懂得什么是信息,目的就是让他们在了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