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Module 4 Its_red 教案设计--第四届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
It’s red
一、teaching contents 外研版新起点小学英语一年级上册Module 4 Unit 1 It’s red!
二、teaching aims knowledge 1.认读本课关于颜色的五个单词:black, blue, green, yellow, red 2.掌握描述颜色的句型“It’s „” ability 认读关于颜色的单词,并能用“It’s „”描述物品的颜色。emotion 1.通过游戏活动和歌曲培养学生学说英语的兴趣。2.保护环境,爱色彩,热爱大自然。
三、teaching difficulties and important points 听、说、认读六个颜色单词black, blue, green, yellow, red。掌握句型“It’s +颜色”
四、teaching aids 1.black, blue, green, yellow, red的单词卡片和颜色卡片。
2.教学课件
五、teaching procedure I.Warmer and lead-in(1)Greetings(2)Sing a song(leant in the last module)(3)play avtivity 1 导入—今天我们将进入颜色的世界。II.Presentation: 1.word learning(1)出示颜色的卡片,教师提问What colour?教师自答:It’s red。(2)教师手拿红色的卡片并出示幻灯片反复说red,让学生理解并跟读。(3)变换不同的方式操练:小组读,男女生读,大小声读(4)教师出示幻灯片,指着说It’s red.(5)让学生找出教室中红色的物体练习说It’s red.(6)用相同的方式依次学习blue, yellow,black,white,green 2.game1“看口型猜猜单词”检测对所学颜色单词的掌握。
3.game2“what’s missing?”教师从颜色卡片中抽出一张,请每小组派一名同学猜,猜对的小组可得一星。
4.text learning(1)Play activity2 介绍我们的新朋友kami 并提示大家变色龙的特点
播放第一遍 听录音了解大意
播放第二遍 大声跟读模仿,奖励模仿好的同学
播放第三遍 分角色朗读 评选出最佳表演者
(2)practise in pairs Circle the new words III.Practice 1.Game:who’s the best eye 幻灯片迅速出示颜色的图片,学生在捕捉到图片后,迅速反应,并用“it’s „”描述图片颜色。2.完成练习册 1、2 3.Colour the words 将课前印好的小纸条发给每个学生,用单词所表示的颜色给单词填色。IV.Extentation:
(1)课件呈现色彩缤纷的图片,使学生感受并复习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颜色。【百
度
图
片
】http://imgsrc.baidu.com/forum/pic/item/ad693cf58b4f335edcc4745a.jpg
(2)你见过彩虹吗?谁能说出它的几种颜色?
【百
度
图
片
】
http://imgsrc.baidu.com/forum/pic/item/ad693cf58b4f335edcc4745a.jpg
V.Summary 1.总结今天所学的单词句型,教师随机出示卡片,并询问“what color?”学生用“It’s +颜色”回答。教师将卡片奖励给回答正确的学生。
2.欣赏歌曲:《I can sing a rainbow》,听唱歌曲,培养学生素质。【百度搜索】http://v.youku.com/v_playlist/f2715799o1p51.html VI.Homework 1.用今天所学的颜色单词向家长描述一下家里的东西。
2.喜欢画画的同学画一幅彩虹图。
第二篇:《翠鸟》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设计
翠鸟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设计
通安小学 姚素霞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学科:语文 2.课时:1课时 教学课题
知识目标:理解其特点与翠鸟的捉鱼本领有什么关系。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懂反映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句子。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 —3 自然段;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学习作者观察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情感目标: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的特点,进而理解这些特点和翠鸟捉鱼本领的关系,初步知道翠鸟的特点是为了适应环境而渐渐形成的,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教材分析
《翠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用优美、生动的语言为我们介绍了生活在水边的翠鸟。作者对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作了非常细致的观察,形象地描述了翠鸟艳丽的外形和它捉鱼时灵敏、神速的动作。这篇课文在展示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的同时,呼吁人类要与动物和谐相处。
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朗读体会法、理解重点词语等等,引领学生参与感悟。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在大自然中有许多美丽的小鸟,它们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都喜欢它。那么,你们都认识哪些鸟?你们知道有一种会捉鱼,而且长得又非常漂亮的鸟吗?它的名字叫翠鸟,又叫叼鱼郎。(板书课题,并教学“翠(cuì)鸟”)
2、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的翠鸟的样子。(出示翠鸟图片)【百度图片】: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cl=2&cm=1&sc=0&lm=-1&fr=ala2&pn=3&rn=1&di=26405939850&ln=1998&word=%B4%E4%C4%F1%CD%BC%C6%AC#pn30&-1&di116750107410&objURLhttp%3A%2F%2Fa4.att.hudong.com%2F02%2F95%2F0******05.jpg&fromURLhttp%3A%2F%2Ftupian.hudong.com%2Fa4_02_95_0******05_jpg.html&W567&H377&T7842&S30&TPjpg
3、资料补充介绍:翠鸟的羽毛鲜艳亮泽,非常美丽;翠鸟的动作十分敏捷,它是叼鱼的高手,能深入水中一米多深去追鱼,小鱼如果被它发现,定难逃命。
二、初读课文,引导自学。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思考每一段都写了什么?遇到难读的多读几遍,有不明白的作上记号。
2、汇报交流自学情况:A、认读本课生字、新词。B、汇报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三、细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一)、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认识翠鸟的外形特点。
1、默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翠鸟外形的有关句子。
2、“翠鸟”的“翠”是什么颜色啊?那么,翠鸟身上到底有哪些颜色呢?把描写颜色的词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这么多鲜明美丽的颜色,你们能用书上的一个词来概括吗?
3、你还知道哪些词表示不同的绿颜色吗? 【百度文字资料】: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75259815.html
4、出示2—4句:翠鸟的外形不但小巧玲珑,而且十分美丽。我们再一起读读背背这几句。
.A、你知道这段话中哪句是“总起句”吗?课文是怎样把翠鸟“颜色非常鲜艳”讲具体的?这里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作者用“头巾”、“外衣”和“衬衫”来打比方?
B、说话练习:请仿照课文,学习用“„„像„„”来打比方说说一种鸟的外形特点。
C、一连串的比喻,把翠鸟的颜色写得更美了,你从几个比喻句体会到了作者对翠鸟有一种怎样的感情?让我们也来美美地读一读,把自己喜欢它的感觉读出来吧!
(二)、学习二、三自然段。
A、作者是怎样描写翠鸟活动的?找出相关的词语和句子。B、学习并理解第二自然段。1:“贴着水面疾飞”说明了什么? “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这又说明什么? 【百度视频资料】: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gwMjEyMzA4.html 2:“一动不动”、“注视”和“等待”等说明翠鸟怎样的特点?通过比较“看着水面”与“注视着水面”进而理解“注视”的意思。
C、学习理解第三自然段。1:“悄悄地”和“小泡泡”说明了小鱼怎样的特点? 2:“尽管„„还是„„”突出了什么?
3、“蹬开”、“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和“贴着水面”几个词语有着怎样的表现力?
4、苇秆为什么摇晃?水波为什么荡漾?提示:“摇晃”和“荡漾”的时间都不可能太长,而翠鸟却完成了离开苇秆到叼起小鱼飞走的一连串动作。D、讨论:翠鸟捉鱼的本领与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启发:(1)翠鸟为什么能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2)翠鸟为什么目光“锐利”,能发现机灵的小鱼。(3)翠鸟为什么能在疾飞中叼起水中的小鱼?(4)翠鸟的羽毛以绿色为主,这对它悄悄等待捉鱼有什么作用?E、总结: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特点关系密切。正是由于翠鸟在外形上具有上述的特点,它在抓鱼时才会如此的敏捷、迅速。作者抓住翠鸟一静一动两方面的特点,既写出了翠鸟的外表美,也写出了它动作快捷、捉鱼本领高。这样的描写来源于作者能按顺序抓住特点进行细致观察,在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F、学习第四自然段:在欣赏了翠鸟美丽的外形和捉鱼的精彩表演之后,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呢?课文中的小朋友也想抓住它,可后来为什么打消了捉它的念头,希望翠鸟在苇杆上多停一会儿呢?
1、出示渔翁的话:老渔翁的话想说明什么?假如你就是老渔翁,你会怎么说这番话?
2、提问:假如你有机会接近翠鸟,甚至捉到了翠鸟,你该怎么办?(学生交流、讨论)
3、总结谈话:在大自然里,因为有了翠鸟和各种各样的鸟,为大自然增添了许多美感和生趣。就让这些可爱的小生灵在大自然中快乐、自由地生活吧!
四、学习生字:
1、出示字卡,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2、指导书写要注意字的具体笔画、笔形和结构上的特点,落实到位、形象感知,激趣生情。
五、自由创作,深化主题。
1、谈话:任何一篇文章要把它写好,都要做到言之有序。正是作者如此地喜爱鸟,才能细致观察,写得这样的形象逼真。
2、练笔: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文章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请同学们以“我最喜欢的鸟”为题,向大家介绍自己所喜欢的鸟的外形、活动特点和生活习性,也可以写写自己和鸟之间发生的有趣的故事,让人读后能感受到你对它的喜爱之情。
3、学生动笔书写作文,教师相机指导。
六、课外延伸:3月20日是爱鸟日。课后请同学们收集有关鸟类的图片或资料,我们办一期以爱鸟为专题的墙报。(提示:你可设计爱鸟的标语牌,也可写写有关人和鸟在蓝天下朝夕相处的文章,还可以做一份“保护绿色家园”的手抄报。)
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感,锻炼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过程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本节课教学设计力图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言,通过对文章重点内容的探究、品析,由文悟情,依情赏文,体会文章的深刻内涵,使学生在读、思、说、写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师生共同开发课程资源,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收集习惯,形成一定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初步获得现代化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我想通过这堂课,在以后的班级小组合作中,我还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找一些更为省时的方法,学生之间的配合也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尝试琢磨。
第三篇:“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_《掌声》教案设计(定稿)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 教案设计
单位:瓦房店市老虎屯镇中心小学课题:掌声
作者:王彬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对象:面向小学三年级学生;
2、学科:语文
3、课时:1课时
4、课前准备:
教师:
硬件:调试多媒体网络教室,特别是网络是否通畅
软件: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熟读课文和理清生字词
二、教学课题:掌声
三、教材分析
《掌声》这篇课文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三年级上第29课,课文写的是残疾女孩英子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掌声从此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课文通过英子的变化表现了同学之间的鼓励和关爱。
四、教学方法
1、自读自悟,读出情感。把读书的时间让给学生,把读书的方法教给学生,通过充分的读书,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亲近文本,走进文本,融入文本。
2、对比参读,激发情感。将“英子无限自卑的内容”与“无比自信的内容”进行对比品读,在学生心中形成巨大的心理落差,从而引领学生深入文本内涵,读懂“掌声”含着的意思。
3、展开对话,升华情感。引领学生联系生活,与文本、同学、老师展开对话,提高认识,升华情感。
五、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通过细节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小英在掌声前后的变化以及掌声的内在含义。
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好,这节课就由王老师和大家共同学习,大家欢迎我来上课吗?生:(欢迎)师:欢迎要有所表示啊!生(鼓掌)
师:从掌声中我充分感受到了你们的热情,谢谢你们!可爱的孩子们!
(大屏幕出示百度图片)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D5%C6%C9%F9&in=11966&cl=2&lm=-1&st=-1&pn=0&rn=1&di=97592025690&ln=2000&fr=&fm=index&fmq=***35_R&ic=&s=0&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2#pn2&-1&di91197373500&objURLhttp%3A%2F%2Fkp.china-embassy.org%2Fchn%2Fzxxx%2FW***505781.jpg&fromURLhttp%3A%2F%2Fkp.china-embassy.org%2Fchn%2Fzxxx%2Ft312337.htm&W1727&H1070&T7983&S662&TPjpg
1.导入新课
师:说得好!在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当中经常要用掌声表示感谢鼓励,当别人给予关心是要用掌声表示感谢,当别人信心不足时要用掌声表示鼓励,当别人表现出色时要用掌声表示赞美,反过来也一样,我们也可以从别人的掌声中获得谢意、鼓励和赞美。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掌声》。齐读课题。)
2.初读感知,体会人物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走进英子的内心世界吧!请大家把书打开117页,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故事会前的英子是个怎样的姑娘?是从哪些语句里看出来的?边读边画出这些语句。汇报:(大屏幕出示第一段,生汇报,师随机板书孤独 自卑 忧郁)
师:是啊,一个身患小儿麻痹症的残疾小姑娘,她怎能不孤独,怎能不自卑,怎能不忧郁呢?孩子们,此时,你就是英子,课堂上,当同学们正在积极讨论时,你在想----下课了,当同学们在操场快活的游戏时,你在想---课外活动时,当同学们尽情地唱歌跳舞时,你在想----多么可怜的孩子啊,孩子,让我们齐读,读出英子的自卑、忧郁与孤独吧!
师:一个孤独、自卑、忧郁的残疾小女孩,是多么的令人同情啊!孩子们,你们希望英子永远这样孤独、自卑、忧郁下去吗?(不)那么,你心中的英子应该是什么样的呢?(生,快乐,自信,活泼--)
师:说得多好,老师替英子谢谢你,那么英子真的改变了吗?第几自然段?指名读,思考,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英子?生(快乐-----)师随机板书(快乐、活泼、自信)
师:是什么让她有这样的变化呢?(掌声)掌声真的有这么神奇的力量吗?让我们走进那天的故事会吧!
3.文本细读,感悟升华
师:请同学们看2、3自然段,默读并画出描写英子神态、动作的语句。
师:第二自然段你划了那句话?指名读,大屏幕出示: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这句话里,英子的动作是什么?她为什么要立刻把头低了下去?(生汇报)
师:大屏幕出示第三自然段: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这句话中你认为哪个词语最能表达英子的内心?生汇报,(犹豫,慢吞吞,眼圈红红的从每个词中体会到什么)
师:现在,老师请大家再来当一次英子,老师则是英子最知心的朋友,你们把心里话告诉我好吗?生(好)
师:英子,你在犹豫什么呢?生(上还是不上--怕被嘲笑)
师:英子,为什么慢吞吞地站起来? 生(实在不愿意上)
师:英子,你的眼圈怎么红红的?生(没有办法,痛苦---)
师:你能读出英子的痛苦与无奈吗?指名读,随机指导。齐读
师:大屏幕出示(痛苦无奈的英子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一生接读,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师:是啊,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一摇一晃,对英子是何等的艰难啊!你们能读出英子的艰难吗?齐读
师:就在英子极端无奈,即将要承受着遭人嘲笑与歧视的痛苦,可令她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引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师:老师还没听见那热烈而持久的掌声,这句话该强调那个词?(骤然,热烈而持久)再读 师:你想用掌声告诉她什么?生(勇敢----)
师:大家并没有歧视他,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这是怎样的泪水啊? 生(激动,感动,幸福)英子,一个患过小儿麻痹症的孩子,她一定流过太多的泪水,但是这幸福的泪水可能是----第一次。我们接着往下看,指名读
师: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同学们,这一次你想用掌声告诉英子什么?结合前面的句子谈谈。(英子,你讲的太好了----)
师:掌声中无数的话语在英子的心头涌动,她想说什么呢?生(太感谢大家了----)
师:但是,英子什么话也没说,引读(只是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师:谁能说说她这次是怎样一摇一晃地走下讲台的?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真切地感受到了英子内心的变化。刚才你们读得都太好了,老师也想试试可以吗?(配乐,掌声响起来)
(播放百度搜索音乐)
http://box.zhangmen.baidu.com/m?word=mp3,,[%D5%C6%C9%F9%CF%EC%C6%F0%C0%B4+%CB%EF%D1%E0%D7%CB]&cat=0&gate=1&ct=134217728&tn=baidumt,%D5%C6%C9%F9%CF%EC%C6%F0%C0%B4++&si=%D5%C6%C9%F9%CF%EC%C6%F0%C0%B4;;%CB%EF%D1%E0%D7%CB;;167849;;167849&lm=-1&mtid=1&d=7&size=1048576&attr=0,0&titlekey=278829506,298011089&mtype=1
师:(生齐配乐读)你们读得多投入啊,你们的感受已经写在了脸上。从你们的脸上,老师看到了一个自卑忧郁的英子正一步步走向自信与成功。英子长大后,还给作者来了一封信,我们来看这几句话,大屏幕出示,齐读“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师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
师:这掌声为什么让英子难忘?生(因为-----)
师:这掌声仅仅是掌声吗?这掌声中包含了同学们的------爱。师板画爱心。
4.总结提高,拓展延伸
师:我们总会把别人送给我们的掌声,别人送给我们的关爱珍藏在心底。
师: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除了可以用掌声把自己的关爱送给别人,还可以用什么把关爱送给别人?
师:是啊,爱的方式有很多种,爱是一阵热烈的掌声,爱是一句友善的话语,爱是炎炎夏日一缕清凉的风,爱是寒冷严冬一杯温热的茶,爱是瓢泼大雨中的一把小伞,爱是„„
你认为爱还是什么?说一说。爱还有很多种。
师结:孩子们,让我们牢记每份爱,让我们牢记人人都需要爱,让我们牢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大屏幕播放百度搜索视频)
公益广告:让世界记住我们的掌声
http://my.tv.sohu.com/u/vw/4887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利用英子的来信作为线索串起全文教学,揭示英子的变化以及为什么而变。教学设计紧紧围绕“掌声”这一主题进行教学,从复习导入的质疑掌声,到精读训练的理解掌声,以及最后的升华掌声含义,对文本的把握比较恰当。
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对学生语言的训练,包括表达方式和语言的训练,有感情朗读训练,在读中悟,以悟促读,同时也注意了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拓展训练。学生能跟着教师创设的情境,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情。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透彻,对于掌声的含义理解比较到位。
第四篇: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设计——锐角三角函数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
2、学科:数学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①课前复习直角三角形有哪些元素、锐角三角函数。
4、教师课准备: ①制作教学多媒体课件。
二、教学课题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八章第二节《解直角三角形》第一课时
三、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是学习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首先从引言的情境入手,给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接着让学生探究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然后总结出给定直角三角形的若干元素,其余元素可以唯一确定,最后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在呈现方式上更突出了实践性与研究性,突出了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与过程,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同时强调学生数学模型的建立。
由于本课为第一课时,主要使学生理解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并能运用这些关系解直角三角形,同时解决与之相关的实际问题。所以三维目标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主要体现在: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弄清解直角三角形的含义,理解直角三角形中五个元素的关系,会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2、能够借助计算器进行有关三角函数的计算,并能进一步对结果的意义进行说明。
3、通过变式题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发展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探究梯子安全性的过程,进一步体会锐角三角函数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
2、能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
3、经历复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的过程,得到解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归纳其类型。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认识到数与形相结合的意义和作用,体验到学好知识,能应用于社会实践。
(四)教学重点:
解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利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有关问题。
(五)教学难点:
数学模型的建立以及解直角三角形类型的归纳。
四、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数学课程的特点,在讲授本节课时,我将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情景教学法、分组讨论法、自主探究法等。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播放几组消防搭梯救火救人的百度图片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CF%FB%B7%C0%B4%EE%CC%DD%C3%F0%BB%F0&in=6036&cl=2&lm=-1&st=-1&pn=0&rn=1&di=24370821165&ln=630&fr=&fm=result&fmq=***49_R&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0&-1&di24370821165&objURLhttp%3A%2F%2Fcced119.com%2FuploadDir%2FImage%2F1297749047359.jpg&fromURLhttp%3A%2F%2Fcced119.com%2Fcced%2Finfodetail.jsp%3Fids%3D1615&W800&H535&T8319&S128&TPjpg】,并让学生回忆自己在生活中用梯子的情境。指出梯子倾斜角的变化影响安全。
1、学生分小组讨论:①梯子安全与否跟哪些量有关?②梯子可安全攀爬的高度和哪些量有关?
2、学生独立思考:①现有一个长5米的梯子,使用这个梯子最高可以攀爬上多高的墙?②当梯子底端距离墙面2米时,梯子与地面所成的角等于多少度?
3、全班交流总结:上述的问题解决方法,可以转化为数学问题:已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个锐角,求这个锐角的对边;已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求它们的夹角。
(二)探究新知
1、初步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定义
师:同学们,上面的问题都是和什么有关?(直角三角形)对,像上面这样,已知直角三角形的若干个元素,求出其它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2、学生探究1:直角三角形有哪些元素?这些元素之间有什么关系?
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90°,∠A、∠B,∠A、∠B、∠C所对的边a、b、c这五个元素之间关系如下:
(1)三边之间的关系 a2+b2=c2(2)两锐角的关系 ∠A+∠B=90°(3)边角之间的关系
sinA= sinB= cosA= cosB= tanA= tanB=
3、学生探究2:知道五个元素中的几个,就可以求出其余的元素?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在已知的元素中,没有边,行不行?)师生总结:利用五个元素的关系,知道其中的2个(至少有一个是边),就可以求出其余3个为未知元素。
4、学生探究3:你能归纳解直角三角形有哪几种类型吗? 学生自主探究,交流结果。师生总结:可归纳为四种:已知斜边和一直角边,求出另一直角边和两锐角;已知斜边和一锐角,求出另一锐角和两直角边;已知一直角边和一锐角,求出另一直角边和锐角、斜边;已知两直角边,求出斜边和两锐角。
(三)学习范例
教科书86页例1 教师用课件出示题目,学生利用上面所学知识,尝试自己解题。教师板书规范解题过程,学生纠正错误。
(四)小试身手
在Rt△ABC中,∠C=90°, 已知AB=2,∠A=45°, 解这个直角三角形。(先画图,后计算)
学生自己解题,教师巡视指正。
(五)回顾归纳
利用直角三角形除直角外5个元素之间的关系,由若干已知元素,可以求出其余未知的元素。下定义:一般地,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共有5个元素,即3条边和2个锐角,由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已知元素,求出其余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通过解直角三角形,可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六)巩固提高
1、巩固新知
课件出示意大利比萨斜塔的有关图片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D2%E2%B4%F3%C0%FB%B1%C8%C8%F8%CB%FE&in=18446&cl=2&lm=-1&st=&pn=3&rn=1&di=110705979165&ln=1996&fr=&fm=&fmq=***49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3&-1&di110705979165&objURLhttp%3A%2F%2Fzjphotos.microfotos.com%2Fpic%2F0%2F2%2F203%2F20397preview2.jpg&fromURLhttp%3A%2F%2Fzjphotos.microfotos.com%2F%3Fp%3Dhome_imgv2%26picid%3D20397&W266&H400&T9342&S24&TPjpg】
解决本章引言的问题。
2、强化提高 教科书87页“练习”
3、补充延伸
一根6米长的竹竿斜靠在墙上,①如果竹竿与地面成60°角,那么竹竿下端离墙角多远?②如果竹竿上端顺墙下滑到高度3米处停止,那么此时竹竿与地面所成的锐角是多少度?
(七)小结反思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遇到问题,要善于建立数学模型,用数学方法解决。
(八)布置作业
1、必做题:教科书92页习题28.2第1、2题
2、选做题:求边长为10,一内角为60°的菱形的面积。
3、课外拓展:百度搜索比萨斜塔和三角学的有关知识。
(九)板书设计
解直角三角形
(1)三边之间的关系
a2+b2=c2
(2)两锐角的关系
∠A+∠B=90°
(3)边角之间的关系
sinA= sinB= cosA= cosB= tanA= tanB=
六、教学反思
直角三角形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重要数学模型,解直角三角形是学生初中阶段求边、求角的主要途径和工具。这堂课作为解直角三角形的第一课时,我比较注重让学生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从一开始设置情境,吸引学生的兴趣,通过设疑,让学生逐步感受到实际问题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答,从而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锻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接着通过三个探究,充分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让学生有足够的交流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又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师信息
姓名:李金红 省份:江西省 学校名称:赣县莲塘中心学校 通讯地址:江西省赣县莲塘中心学校 邮编:341102 联系电话:*** 邮箱:jasinli@126.com
第五篇:第四届“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马说》教案
《马说》教案
山东省诸城市舜王街道箭口初中刘永兰
教学目的:
1、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理解课文内容。.
2、认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3、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
4、通过诵读,训练学生语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2.了解本文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诵读教学
教学设备或教辅工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马的故事导入引出课题。)
二、简介作者:
1、作者: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现在河南孟州)人,唐代散文家、诗人,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2、写作背景:
《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这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很可惜有“忧天下之心”的他,终未被采纳。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 不平则鸣 ”,所以他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三、解题: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大多是以华丽的言辞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跟现在的杂文大致相近。
《马说》是通篇借物比喻的杂文,属论说文体。“马说”这个标题,是后人加的。“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
教师:我们学过的“说”有哪些?
四、一读课文,疏文意。
1、听朗诵(多媒体)正音。
2、学生对照课文随录音读。语音正确,培养文言语感。
3、指名学生朗读,要求读得通顺,语音正确,不读破句。
4、针对学生朗读情况,教师适当点拨。
5、学生齐读。
五、二读课文,找难点。
(一)学生七嘴八舌解译窦
1、通过自主阅读出现的疑难词句,首先,小组内部解决。
2、组内共同疑点,班内小组之间共同探讨。
(二)教师精讲点拨敲重点
①骈()死于槽枥()之间骈死:骈,两马并驾。骈死意为并列而死。
②才美不外见()外见:表现出来。
③食()之不能尽其材食,同“饲”。
④祗()辱与奴隶人之手祗:只是。
⑤一食或尽粟一石()或:或许。
⑥食之不能尽其材尽:竭尽,充分。
3、通假字:
食()马者,而食,食之:食,通“饲”,喂。
尽其材:材,通“才”,才能。
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
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疑问,相当于“吗”。
4、词类活用:
祗辱与奴隶人之手:辱:名动,受到屈辱。
策之不以其道:策,名动,用鞭子打。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名动,日行千里。
食之不能尽其材:尽,形动,竭尽。
六、三读课文,探文意。
(一)学生聚焦问题,分组讨论。
①作者是如何阐述“伯乐”和“千里马”之间的关系的?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2、千里马的才能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其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直接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根本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作者是如何描述千里马无法发挥才能的痛苦与无奈的?
(且欲与常成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4、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马者”的“不知马”的愚蠢无知的?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5、文中的哪句话点明了中心?
(其真不知马也。)
(二)教师民主集中,明确指导。
七、四读课文,悟主旨
(一)学生合作探究,领悟深意
1.作者所说的“食马者”、“伯乐”、“千里马”仅仅是指传说中的人和物吗?
2、韩愈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实际含义是什么?怎样正确理解韩愈说的“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点?
3、作者在本文中所提的看法,哪些是可取的?哪些是不可取的?面对韩愈你想说什么?
5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二)教师妙语引领,拨开迷雾。
(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巧妙点拨,通过明确上述问题的答案,来来引领学生明确主旨。即:本文写作意图并不在于论证论点,而是通过论证突出了“食马者”的“不知马”,作者的真意在于谴责“食马者”的无知,对在位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表示了极大地愤慨。)
八、五读课文,品技巧(生讨论展示后,教师明确)
1、谈谈对 “托物寓意”的写法的理解。
文章谈的是识别人才的问题,但通篇没有一句话直接提到人才。但作者认为对有才能的人必须尊之以高爵,养之以厚禄,任之以重权,才能施展的观点,以及对封建社会中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嘲讽批判,寓于其中。这种手法,就是托物寓意。文字生动活泼,极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2、我们学过的用这种手法的课文还有那些?
九、六读课文,能成诵
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十、拓展辩论:
1、在当今社会人才的成长是否还需要“伯乐”?(学生分正反两方进行辩论,教师随机点评。)
2、古今中外有许多千里马和伯乐一样的人,你知道哪些?说一说,看谁知道的多。
十一、作业
联系课文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读后感。(备用范文网址:http://
通讯地址:山东省诸城市舜王街道箭口初中
个人介绍:本人自1985年参加教育工作,至今已经有二十八年了。一直担任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从教以来,热爱本职工作,积极进取,曾多次获得诸城市级荣誉称号,辅导学生作文多人次获得市级以上奖励。如今,虽已近知天命的年龄,但也毫不懈怠,与时俱进,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敢于拼搏,不断地挑战自我。甘愿在教育这片绿洲上撒下自己全部的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