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教案
《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1、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2、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
3、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知道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知道陈独秀、胡适、鲁迅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分析】近代化探索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线索,在教材中具有重要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考试的重点内容。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对近代化探索在经济、政治和思想上的表现从感性认识进一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得出近代化探索的特点: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步深入,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此外,历史与现实在本单元中有很好的结合点,我们要关注中国的改革开放及其伟大成就,体现历史对现实的借鉴功能。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新课的学习后,已经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这几场运动有了基本的了解,但对于这些运动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产生的影响和特点等没有进行深入分析,因此有必要进行系统的知识重构。
【复习目标】
1、知道近代化的概念,知道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背景。
2、说出近代化探索的四场运动的名称、时间、代表人物、主要思想、主要内容,比较其异同点。
3、通过合作探究,分析四场运动的作用及在中国社会近代化过程中产生的影响、探索的艰巨性,归纳出近代化探索过程的特点,从而得出向西方学习过程的一些启示。
4、通过绘制知识树或思维导图,重构本单元的知识体系。【复习重难点】
重点:四场运动的概况、作用,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难点:四场运动内在的联系与区别,近代化探索过程的特点和启示,重构本单元的知识体系。
【设计理念】 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进行复习。利用时间轴、知识树等方式引导学生宏观的看待专题,理解近代化探索的历程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和影响,懂得把前后知识建立关联性,突出历史的时序性、变迁性和因果联系。利用对比表格的方式对比归纳四场运动的异同点,从微观的角度引导学生区分四场运动的具体内容。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质疑设疑,联系实际。【复习过程】 导入:近年来,“中国梦”成为最热门的词,正如习近平主席说的那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中国梦。中华民族具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曾经长期处于领先地位。但步入近代以后,中国逐渐落伍了。一次次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发动,一个个屈辱的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人民开始觉醒了。为了让民族复兴,无数的仁人志士开始了的艰难的探索。我们今天就来复习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1、自主学习
梳理线索 请在时间轴的相应位置上写出近代化探索四场运动的名称。
问题:通过观察时间轴,你发现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在什么背景下进行?
设计意图:从宏观角度认识四次探索在中国近代史中的位置,懂得把前后知识建立关联性,突出历史的时序性、变迁性和因果联系。并理解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夹缝中进行,始终与“救亡图存”的主题相连。
过渡:这四次活动也是当时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中国梦而进行的四次艰难的追梦过程。可以用几个词语形容这四次探索:举步维艰——洋务运动;昙花一现——戊戌变法;柳暗花明——辛亥革命;旭日东升——新文化运动。
2、对比归纳 出示有关四场运动的知识归纳表格,要求学生先进行自主学习,再合作学习,对比归纳出四场运动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设计意图:利用对比表格的方式对比归纳四场运动的异同点,从微观的角度引导学生区分四场运动的具体内容,分析四场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明确近代化的概念
3、活动引领
(1)梦想篇:走近他们的梦想——总有一些人让人难以忘记
设计意图:课件展示一组图片,小组讨论说出这四个人分别的梦想是什么?通过这一活动的设计,来引领学生进一步书序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先进知识分子他们发起四大运动的目的、主张、主要活动等,以活动来引领学生巩固四大运动的基本知识。
(2)梦灭篇:总有一些事让人深思 A有这样一种失败的声音: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李鸿章
袁的称帝,让无数仁人志士多年的牺牲化为乌有,革命还是失败了……——孙中山 政变没有成功,夺权没有成功,皇帝因此被囚禁,多年努力,功亏一篑……——康有为 学生合作思考:你赞同这些声音吗?请说出理由 B有这样一种有力的证明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湖北织布局开办后,江汉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中国通史》
戊戌变法失败了,但是它开启了变法图强的先声,“变革”、“资本主义”、“向西方学习政治制度”等等这些词语深入人心,一时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推动了我国近代化的发展进程……
——孙中山
如果没有新文化运动将“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三个词植入国人心里,就不会有五四运动的发生
——陈独秀
合作讨论:这些材料证明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探究活动,引领学生对四大运动的结局、影响等进行深入分析,加深对这些事件的深层次的把握。
4、合作探究: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流亡到海外,1918年他在和友人的交谈中曾经说过:若说中国之近代化过程,从结果来看,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是没有起到任何作用的,唯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廷,算是为我国的近代化贡献了一份力量,至于陈独秀这些人掀起的这场思想运动,在这个时候的中国,民主和科学何谈落实?不过是空折腾,不会收到任何效果……请你结合所学思考: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说出理由。
设计意图:对整个内容进行升华。
5、知识整合 要求学生围绕复习目标,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小结本单元的内容。(教师提供几种梳理知识的样式给学生参考)
设计意图:通过绘制知识树或思维导图,重构本单元的知识体系,深化本单元的主题。
四、练习巩固(课后完成)
6、情感提升: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些名字,多媒体课件展示近代化探索中先进中国人的一幅幅图片,一边展示学生一边回答。
结束:今天我们复习了近代化的探索活动,了解了中国近代历史上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中国梦”而进行的四次艰难追梦。同学们,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有梦则国家有望,少年追梦则国家昌盛。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希望同学们在少年时期,立下报国之志,学成报国之技,圆中华民族百年以来的“复兴梦”。
第二篇: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教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所谓近代化,即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中国近代化过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全面启动,逐步深入展开。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1898年的戊戌变法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盟的作用。孙中山等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统治。1915年,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主要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本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在整个中国近代史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2、本单元知识结构
本单元的主题内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从经济、政治到思想的学习过程,层层深入。
3、教学目标和要求
(1)知识目标: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如分析评价洋务运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认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但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②认识到维新变法是在民族危机关头,由资产阶级推动,清政府实行的一次自救运动。它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③通过对辛亥革命的学习,认识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④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它为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奠定了思想基础。⑤培养学生关心时政,关心祖国前途命运,培养学生爱国救国意识和振兴中的历史责任感。重点难点
重点: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这几次运动的总趋势。
二、教法和学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给学生讲解相关概念;如近代化,洋务派等;适当补充人物的相关历史事实,通过对人物的了解更好的记忆理解当时的历史事件;采用启发教学、分析比较、独立思考与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探究式模式;引导学生从中国人民对近代化探索过程去理解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概括知识点。
课本为主,课件辅助,教师搜集有关资料以补充;注重图片的展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在适当引导基础上获得理性认识。
四、教学过程与环节
(一)第7课 洋务运动
1、导入新课
两次鸦片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为改变现状,一批爱国人士进行了积极地探索,首先表现在军事器物层面的学习,即洋务运动,那么什么是洋务派,他们有哪些活动,结果如何;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一下第7课《洋务运动》。2.讲授新课
(1)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导学提示,自学;对本课有个大概的认识,然后师生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共同学习。(2)知识框架——洋务运动
①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②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③代表人物:中央以奕訢为代表。
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④口号: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⑤主要内容:
a.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一批军事工业。b.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一批民用工业。
d.兴办新式学堂。代表: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⑥评价:
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但客观上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3、问题探究 有人说,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想一想,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思路一:可以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进行分析。洋务派不改变封建制度,就想让国家富强起来,这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思路二:可以从洋务派学习西方的内容上进行分析。洋务派学习西方限于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单纯的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4、小结:
洋务运动是中国人近代化探索的开始;经历了“自强”“求富”两个发展阶段,但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也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它告诉我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仅仅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行不通的, 但它给近代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新的东西,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使古老的中国开始顺应世界潮流———在近代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5、板书设计
内有太平天国 时间 运动的打击 目的代表人物
外有西方列强 背景 口号 的侵略 内容 评价
(二)第8课 戊戌变法
1、导入新课
洋务运动30年有没有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甲午战争失败表明洋务运动没有将中国引上富强的道路。思想先进的爱国志士认识到光学习技术是不够的,需要在深层次的制度上进行改革,那么他们又做了哪些努力,结果如何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在制度方面进行探索的第一回合即《戊戌变法》。
2、讲授新课
(1)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导学提示,自学;对本课有个大概的认识,然后师生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共同学习。
(2)知识框架 ——戊戌变法
①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②代表: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的维新派。③康、梁的宣传活动:
a.创办《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 b.组织政治团体强学会
④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主要内容:
a.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d.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e.训练新式军队等。
⑤失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失败。
⑥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⑦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a.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中国人民的觉醒;戊戌变法失败的血的教训,促使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由改良转向革命。
3、问题探究
思考一下,谭嗣同放弃生的机会甘愿一死,值得吗?
就课文所示的两种观点让学生进行讨论,赋于人思维的多元化。思路一:可从谭嗣同献身精神给后人的激励方面考虑。思路二:可从维新人士逃脱后继续斗争的作用方面考虑。
4、小结
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中国丧失了一次摆脱民族危机,走向富强的机会。但是维新志士们满怀爱国热情,为变法就往而奔走呼号,殚精竭虑,他们的行动是符合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资本主义这一历史潮流的,是爱国的、进步的,显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但也让我们看到,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此后资产阶级的革命派吸取教训,以武装斗争为手段,揭开了历史新的一章——辛亥革命。
5、板书设计
一、公车上书——序幕
二、维新派政治团体的形成——酝酿和发展
三、百日维新——高潮
1、变法的开始
2、变法的内容
四、戊戌政变——失败
1、变法的失败
2、失败的原因
3、变法的意义
(三)第9课 辛亥革命
1、导入新课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20世纪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位伟人,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中国革命耗尽了毕生的精力,他的革命功绩和精神永远为后人所牢记。课件出示孙中山图像,让学生谈谈所知道有关孙中山的故事,由此导入新课。
2、新课学习
(1)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导学提示,自学;对本课有个大概的认识,然后师生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共同学习。
(2)知识框架——辛亥革命
①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a.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了组织了兴中会。b.1905年,孙中山在东京组织成立了同盟会。,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d.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②辛亥革命: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因为这一年是旧历辛亥年,所以历史上把这次革命叫做“辛亥革命”。但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③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问题探究
有人说“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你同意吗? 教师指导学生用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去评价历史事件。
教师提示:衡量一场革命的成败,关键是看革命的根本目的和预定目标是否或者在大多数程度上达到了,然后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
4、小结
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起革命的一个伟大里程碑。领导这场革命的孙中山先生,他的丰功伟绩将昭示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在探索富民强国之路上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我们相信,孙中山先生提出的“振兴中华”的伟大理想一定能够实现。同学们,我们一起努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指日可待!
5、板书设计
一、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
1、同盟会创立背景——创立兴中会
2、同盟会成立:
3、同盟会的革命纲领、目标和旗帜
二、武昌起义(辛亥革命):
1、武昌起义的背景:
2、武昌起义的经过
3、武昌起义的影响:
三、中华民国的成立:
1、中华民国的成立:
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四)第10课 新文化运动
1、导入新课
回顾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但并没有摆脱西方列强的侵略;维新派鼓吹民权,革命派主张共和,但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中国的前途在哪里?一些先进的中国人想到要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此拉开新文化运动序幕,那么这个“新”体现在什么地方。以此导入新课。
2、新课学习
(1)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导学提示,自学;对本课有个大概的认识,然后师生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共同学习。(2)知识框架——新文化运动 ①标志:1915年,《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的诞生,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②代表人物: a.陈独秀:《敬告青年》 b.李大钊:《孔子与宪法》,1918年又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d.鲁迅:《狂人日记》 ③主要阵地:《新青年》等杂志。④主要内容: 前期:(四反对,四提倡)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
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 ⑤评价: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与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起影响到后来。
3、活动与探究
阅读分析:有人说:“胡适所主张的文学革命且限于文体形式方面的改良”。请阅读下面胡适的两段文字,在小组里,谈谈你对上述意见的看法。
从两段文字材料可以看出,胡适所主张的文学革命首先强调文体形式的革命,同时也注意到文学内容的革命,只是胡适对于解决种种社会问题的态度是改良的,而不是革命的。
4、小结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这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兴起。运动初期,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运动后期,宣传并以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教育和组织人民,将革命推向新的历史时期。作为21世纪青少年,我们将继承和发扬新文化运动先驱们的优良传统,爱国爱民、追求真理、勇于探索、努力学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5、板书设计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
(1)经济方面:(2)政治方面:(3)思想文化:
2、概况:
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等 旗 帜:民主 科学 主要阵地:《新表年》 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三提倡,三反对
2、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宣传十月革命
三、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1、性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是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
2、积极影响:
3、局限性:
五、教后小记
针对每堂课的实际教学情况,总结经验教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责任感。
六、布置作业
仔细阅读课本内容,然后完成课后《练一练》,《同步训练》相关题目。
第三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探索》案例分析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探索》案
例分析
【单元目标】
(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探究)。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探究)。
(3)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探究)。
(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
【单元共性——教学重点】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中国发生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请回答:
A、与其中一些主要人物作出什么贡献?起过什么作用?
B、这些事反映了什么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它们相关的国际背景和具体国情是什么?
【单元个性——教学难点】洋务派、维新派和革命派向西方学习独立富强,为什么屡受挫折?新文化运动“倒孔反封、全面西化”与前面这些历史事有何联系?你如何看待这些变化?
【教学设计】、学生自学质疑解疑:布置目标,放手让学生自学教材作标记批注,提出问题(学生程度较差的,在自学之前可作指导。为激励学生参与,采取小组合作方式。);对目标中的“列举”、“知道”、“了解”内容通过测练作业进行达标反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根据探究重点(地位、作用、影响、意义)有侧重地指导。
2、教师有目标指导:补充背景资料,学生根据需要搜集有关资料。如,利用“中外历史大事对照表”、“中外历史比较学习资料”、影视和文本等资料,引导学生阅读写批注、质疑、汇报自学想法和感受,教师鼓励学生联系古今、中外比较分析,加深对历史的理解。)重点指导:教师通过简要的板书记录过程,指导学生知识整理,组织成一个系统,解决本单元共性问题:
A、把大事年表变成“历史年代尺”
B、制作比较表格概括历史事:可分为横向和纵向。
2)难点指导:
(1)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讨论:李鸿章这番话是什么意思?洋务运动学西方争取国家富强为何遭受严重挫折?有何启示?
(2)维新派和革命派各自的政治目标是什么?他们采用了什么方法来实现自己目标?维新派和革命派向西方学习独立富强,为什么也屡受挫折?有何启示?
(3)辛亥革命果实为什么会被北洋军阀窃取?这对共产党领导革命斗争有什么启示?
(4)新文化运动提倡“倒孔反封、全面西化”,与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等历史事有何联系?你如何看待这些变化?
3、反思:从本单元学习中学到哪些历史学习方法?认识哪些历史问题?得到什么启示?
第四篇: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
1.(’15兰州6题)“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主张此观点的派别是()A.顽固派 B.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2.(’15甘南州20题)鸦片战争后,探索“自强”“求富”道路并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是()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3.(’15庆阳8题)近年来,南海、东海危机不断,为应对日益严峻的海上挑战,我国加紧海军的现代化建设。我国的近代化海军最早建立于()A.鸦片战争后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甲午战争中期 D.北伐战争时期 4.(’14兰州7题)《同治夷务》中写道:“查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经制器为先。”在19世纪中后期的中国持这一观点并付诸实施的是()A.洋务派 B.顽固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
5.(’14白银3题)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一书中写道:“如果说曾国藩开辟了西化之路的话,左宗棠和李鸿章则是斗志昂扬地紧握了西化的火把。”文中“西化”指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6.(’13兰州9题)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领导了()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7.(’13天水4题)近代中国面临深重的民族危机,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上,涌现出了各种思潮和主张,下列选项中搭配不正确的是()A.洋务运动——自强、求富 B.戊戌变法——马克思主义 C.辛亥革命——民主、共和 D.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 8.(’14兰州8题)“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文中称颂的是()
A.毛泽东 B.康有为 C.梁启超 D.孙中山
9.(’14天水6题)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下列选项中与他有关的是()
①中国同盟会②中山装③三民主义④设立京师大学堂⑤禁止妇女缠足⑥废除“大人”“老爷”等旧称呼⑦创办《新青年》
A.①②③⑤⑥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⑥⑦ D.①②③⑦
10.(’13天水2题)三民主义中最核心的问题是()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自由主义 D.民生主义
11.(’13天水3题)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后开始采用民国纪年。一位老人出生于民国38年,请问他出生于公元多少年()A.1949年 B.1950年 C.1951年 D.1952年
12.(’15甘南州21题)1915年创办《青年杂志》,吹响新文化运动号角的人物是()A.鲁迅 B.李大钊 C.陈独秀 D.蔡元培
13.(’13陇南4题)自1920年起,白话文课本开始在初级小学使用,后逐渐过渡进入高级小学,最终在20世纪30年代初完全替代文言文课本。这与下列哪一事件的大力倡导有关()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5甘南州37(2)题]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历史浮雕,再现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反抗外来侵略、争取独立、自由、民主的光辉历程。结合下图完成填空:
图二(2)图二的场景是1911年辛亥革命的武昌起义,此革命以______为指导思想,实现了历史性的巨变。(1分)
15.[’15庆阳17(2)题,判断题]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在客观上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现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2分)
16.(’13天水20题)洋务运动的地位与作用。(3分)
[’14甘南州42(2)(3)题]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站在时代的前列,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2)1895年,图②人物和梁启超在北京联合各省应试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史称,揭开了维新变法序幕。(2分)
(3)图③人物是___________,他领导了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2分)
18.[’15武威8(3)题]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彰显了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是近代社会政治发展的必然选择。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实现法治取代人治、民主取代专制,中国资产阶级各派别进行了哪些探索?(3分)
19.[’15庆阳20(1)题]中国人的“中国梦”,历经艰辛与坎坷,却从未停止。这些梦想将中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连成一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泱泱文明古国面临着亡国的危险,中华民族陷入苦难的深渊。中国人民在抗争,仁人志士在求索。黑暗中,产生了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就是孙中山。(1)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这场革命最突出的贡献是什么?(3分)
20.[’14定西22(1)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旧制度解体的过程。——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1)根据材料一,“英国的大炮”是指哪一历史事件?(2分)孙中山为实现救国梦和解体旧制度领导了哪场革命?(2分)他领导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2分)
21.[’15天水24(4)题]社会转型、变革时期往往出现激烈的思想碰撞或大规模的思想解放潮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4)今年是新文化运动开始多少周年?(1分)这场运动高举哪两面大旗?(2分)
22.[’15庆阳19(3)题]思想解放是伟大社会实践的先导,中外历史上的重大社会变革都与思想解放有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20世纪初期,中华民国虽然成立了,但民主共和制并没有真正实行。一批知识分子以《新青年》杂志为阵地,发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3)依据材料三写出这场运动的名称,并列举主要代表人物。(3分)
23.[’14天水29(1)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 3
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
——习近平请回答:
(1)170多年前进入近代以来,面对列强的入侵,中华民族的有识之士们就开始了强国“追梦”的探索。请写出在近代化探索中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3分)
24.(’13兰州27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受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圆明园被焚的极大刺激与震撼,感到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势在必行,终于启动了一场持续30多年(19世纪60~90年代)的自强运动„„从而启动了中国现代化的最初步伐。
——马克尧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乃知其战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兴学校、广书院、重技艺、别考课,使人尽其才„„育方于学校,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 材料三 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回答:
(1)材料一中的“自强运动”指我国近代化探索中的什么运动?这场运动的口号是什么?(6分)
(2)材料二与“自强运动”相比,在“学习西方”方面有何新的认识?(4分)
(3)材料三反映出维新派的哪些主张?(8分)
答案:
1.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独火器万不能及”是指中国在武器装备上不如西方国家。“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创办军事工业。19世纪60~90年代,一些开明的地主阶级的代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创办军事工业,这些人称之为“洋务派”。2.A【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洋务运动。根据所学可知,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先后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3.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识记能力。根据所学可知,从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从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筹建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4.A【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由题干中的“自强”“练兵”“制器”等,并结合题干信息“19世纪中后期”,联系所学可知,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5.A【解析】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西化”等,结合选项,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90年代,封建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以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6.B 7.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化探索。戊戌变法主张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后期,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用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教育和组织人民,将革命推进到一个新时期。8.D【解析】本题考查孙中山的历史功绩。由材料中“废两千年帝制”等,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9.A【解析】本题考查孙中山的相关事迹。④设立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的成果,据此排除B;⑦创办《新青年》的是陈独秀,排除C、D。
10.B【解析】本题考查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就是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民国政府,而辛亥革命的主要目的就在于此。因此,“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问题。11.A【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民国纪年换算。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是民国元年,即民国一年;因此,民国38年是公元1949年。12.C【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根据所学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青年杂志》的诞生,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因此,陈独秀是吹响新文化运动号角的重要人物。A、B、D三位也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
13.D【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中,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提出写文章“不作无病之呻吟”“须言之有物”等主张,为新文学形式作出了初步设想。
14.(2)三民主义。(1分)15.(2)√(2分)
16.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1分)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并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2分)
17.(2)公车上书。(2分)(3)孙中山。(2分)18.(3)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百日维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19.(1)三民主义;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3分)20.(1)鸦片战争。(2分)辛亥革命。(2分)三民主义。(2分)21.(4)100周年。(1分)民主、科学。(2分)
22.(3)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3分)23.(1)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3分)24.(1)洋务运动。(2分)自强、求富。(4分)(2)材料二不仅认识到西方船坚炮利,更认识到西方政治制度的先进。(4分)(3)三权分立,设议院,开国会,制宪法,君主立宪。(答出4点即可,8分)
第五篇:近代化的探索
近代化的探索
一、课标解读:
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5、中国近代化探索包括的主要历史事件: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了解中国的各个阶级,各种政治力量为挽救民族危亡所做的努力,感知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富强的艰辛历程。
2、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问题,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3、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习前人敢于改革的勇气,面向世界的开放态度,追求民族自强的爱国主义情感。
2、培养学生关心时政,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加深对改革艰巨性,复杂性的认识,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
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近代化的四次探索活动;
难点:近代化的探索为什么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五、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列强的侵略,请你列举一下列强进行的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及其签订的条约。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了解了那段屈辱的历史。列强的枪炮在轰开了中国国门的同时,也轰开了中国人的眼界和思想,给中国人带来了他们先进的科技与思想。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意识到中国的落后,不再以天朝上国自居,在中国兴起了一股学习西方,不断探索的过程,这就是近代化的起步。复习过程:
1、洋务运动
①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②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③代表人物:中央以奕訢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④口号: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⑤主要内容:
a.创办一批军事工业。
主要有:1861年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军械所;1865年曾国藩和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1866年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
b.创办一批民用工业。
主要有: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c.筹建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d.兴办新式学堂。代表: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⑥评价:
a.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b.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因而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c.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也在客观上对本国封建经济的解体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d.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戊戌变法
①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②代表: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的维新派。③康、梁的宣传活动:
a.创办《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 b.组织政治团体强学会
④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主要内容:
a.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 d.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e.训练新式军队等。⑤失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失败。
⑥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⑦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a.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b.戊戌变法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中国人民的觉醒;
c.戊戌变法失败的血的教训,促使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由改良转向革命。
3、辛亥革命
①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a.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了组织了兴中会。
b.1905年,孙中山在东京组织成立了同盟会。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革命政党。在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c.组织领导了多次武装起义。
d.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②领导者:孙中山
③标志性事件: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因为这一年是旧历辛亥年,所以历史上把这次革命叫做“辛亥革命”。
④历史意义:
a.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4、新文化运动
①标志:1915年《青年杂志》(后为《新青年>)的诞生,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兴起。②代表人物:a.陈独秀:《敬告青年》b.李大钊:《孔子与宪法》,1918年又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c.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d.鲁迅:《狂人日记》
③主要阵地:《新青年》等杂志。④主要内容: 前期: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独裁;
b.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c.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
⑤评价:
a.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b.新文化运动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与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c.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起影响到后来。
复习小结:
小结提问:近代前期,中国近代化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全面启动,并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这三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①第一阶段:学习西方的经济技术。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生产方式,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运动的起步。
②第二阶段: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变法维新运动以建立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制度为目标,从此中国近代化历程由经济技术阶段进入政治制度阶段,是政治近代化的一次重要尝试。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民主共和国的建立,是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中取得的伟大成果。
③第三阶段: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文化的近代化运动,运动中提出的民主和科学的口号,成为中国迈向思想文化近代化的重要标志。
探究题:中西方近代化的异同?
(学生分小组思考,教师总结:中国和西方各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中西方近代化的变革顺序正好相反。)
结束语: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探索史,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始终没有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救国之路,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六、课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