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班科学:会飞的风筝
大班活动设计:会飞的风筝
活动目的:
1、通过对放风筝记录卡的交流、统计,让幼儿了解风筝飞上天与风、材料、技能的关系。
2、感受放风筝的愉快情绪。前期准备:
1、与家人一起放风筝2次(一次有风的时候放,一次没有风的时候放)并作记录。
2、实物风筝若干
活动准备:小记录卡人手一张、大记录卡一张、实物风筝若干。
活动过程:
一、幼儿手持小记录卡交流自己放风筝的感受
1、幼儿介绍自己的记录卡
2、老师根据幼儿的介绍汇总在大记录卡上,成功的用红色笔打∨,失败的用绿色笔打╳。
二、交流讨论放风筝的三个成败因素
1、观察大记录卡,统计全班幼儿放风筝的成功次数,了解放风筝与风的关系。
(1)讨论:有风的日子里和没有风的日子里放风筝,成功和失败有什么不同?(2)用数数方法验证有风时成功机会多,没风时成功机会少。
(3)师生共同小结:有风的时候成功的机会多,没有风的时候成功的机会比较少,原来风筝飞上天与什么有关?(风)
2、放风筝与风筝构造、材料的关系。
(1)讨论:没有风为什么***的风筝也飞上天了?(2)出示两只风筝:观察、比较、讨论它们的构造、式样、材料、尾巴等不同之处。
(3)师生共同小结:原来风筝飞上天还与风筝的样子有关,与长长的尾巴有关,与制作用的材料有关……。
3、放风筝与放飞技能的关系。
(1)讨论:为什么有的风筝用的材料很好,尾巴也又轻又长,风也有,但没有飞上天呢?
(2)观察大记录卡:比较同样有风或无风的情况下大人和小孩成功的机会多和少。(验证大人放风筝的技术高)
(3)师生共同小结:原来想要风筝飞上天,不仅和风有关、和选择的风筝有关,还要掌握一定的放风筝技术,这样你的风筝就会在天上飞得又高又好。
三、延伸区角为下次室外放风筝作准备
1、出示幼儿收集的有关放风筝资料及尾巴材料,交待需要的幼儿可以在区角内学习并调整风筝的结构等。
2、再次尝试到室外放风筝,并做好记录。
第二篇:大班科学活动《会飞的吸管》实录
大班科学活动《会飞的吸管》活动实录
活动名称:大班科学活动《会飞的吸管》 活动目标:
1.尝试用纸圈制作吸管飞机,知道简单的材料也能制作玩具。2.探索纸圈在吸管上的不同位置,对吸管飞机距离的影响。3.体验探究活获得成功的乐趣。活动准备:贴了双面胶的纸圈、吸管 活动过程: T:我是什么老师? S:朱老师
T:恩,把小眼睛现在都来看看我。(出示吸管)看看这是什么? S:吸管
T:这是我们大家都认识的吸管,它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S1:可以做蝴蝶
T:恩,可以做手工是吧!S2:它可以喝酸奶
T:哦!它可以喝饮料,喝酸奶。S3:可以吃东西 T:跟他说的一样的
S4:可以把它剪短,把它做公鸡。
T:还可以玩游戏是吧!看来啊,这根小小的吸管不仅可以用来喝水喝饮料,用来做好看的手工作品,还可以玩游戏。
除了这些啊,这根小小的吸管它还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能够飞行!吸管怎么能飞起来呢?
S1:我知道。装两个小的东西,就像个翅膀,风吹了自然就可以飞起来了。T:你想帮它装上一对翅膀,好,还有呢?你说。S2:折个纸飞机把它放在上面就飞了。T:恩,借助纸飞机的力量。
S3:就是在它后面装个电瓶螺旋桨,然后电瓶就让它飞起来了。T:通过电力是吧,推动它。S4:装个螺旋桨
T:跟他的想法差不多,还有不一样的吗?
S5:可以放在一个很高的地方,然后风吹它就会飞。T:也是借助其他的力量,是吧。
大一班的孩子呀真的很爱动脑筋,帮助吸管呢想了很多的办法,有的是给它装上一对翅膀,有的是想让它借助纸飞机、螺旋桨这些力量,对不对。那今天朱老师这呀还有两个纸圈,两个纸圈能够帮助吸管飞行吗? S:能!
T:能,怎么能来帮助吸管飞行?嗯,你说。S1:可以把那个吸管,把纸圈插在吸管的两边。
T:哦,我这个纸圈上已经装上了双面胶,等一会儿,你就可以黏贴在我的吸管上面,怎么黏贴呢?嗯,你说。S1:可以把那个黏在这儿。
T:嗯,黏在这儿,还有一个呢?黏在哪里? S1:还有把一个黏在前面。
T:哦,是这样子的是吧?好,你的方向是这样,那我们来看一下。你的意思是一个把他黏在上面,一个黏在下面,这样吗?你说。S1:这个黏在这。
T:还有一个放在哪里?哦,下面,他的方法是说—— S2:粘翅膀。
T:像翅膀一样,好,等一下,我也把它记录下来。一个是在这样子,是吧?一个是在这样子,对吗?是不是这样子?好,还有谁有不同的方法吗?你说。S1:可以把它给分离。
T:怎么分离?哦,这个,还有一个呢? S1:这个黏在这。
T:哦,也黏在这边是吧?你的方法是想把它黏在吸管的两个顶头,一个黏在这儿,一个黏在这儿。
S2:哇塞,眼镜儿啊。
T:好,还有不同的方法吗?你有吗?给大家看,一个粘这儿,还有一个呢? S1:我的是一样的。
T:他说是一样的,但是我发现它有一点怎么样?你的这个是刚才是怎么样?是这样子的是吧?他把这个圈转—— S2:转过来。
T:顺过来,是吧?哦,他这个方法还是有不一样的哦。要仔细观察啊。T:好,他的是这样子的,而他的是这样子,扁扁的,竖过来的,那我们就画的扁一点,好吗?看清楚了吗?还有,你说。S1上台演示
T:这样,是吧,你觉得要黏在同一边,是吗?
T:好,再看一下,她的意思是要把吸管竖过来,连在两边,是不是?好,还有,再给你们一次机会,最后一次机会了。那给你一次机会,好吗? T:好,转过来给大家。
S:跟天天一样的,跟我的差不多。
T:她说不一样的你们看,一个在竖过来,一个是怎么样,横过来的,是不是啊?哦,又不一样了。一个是横过来在这个上面,还有一个是怎么样啊,竖在上面。看来方法不一样的。
T:那这么多的方法,你们想不想来试一试? S:想。
T:好,现在呀,就要请你们等会儿到那边去试一试,把纸圈适合的位置黏贴在吸管上。我们一起来制作一架吸管飞机。来,请吧!(幼儿开始在老师的指导下动手制作吸管飞机)
T:做完了以后我们就可以到椅子前面的空地上去试一试噢。做完了就可以到中间来试一试。好,你们试好了吗?来,请回到座位上。来孩子们回到座位上去哦。这个小女孩坐的最快,小美女动做最快,还有谁,嗯,这个帅哥也很好,还有谁?好了,现在,我要先请你们把手里的吸管飞机轻轻地停到你的椅子下面的停机场,快,谁的速度最快,停到里面去哦,哎,他的速度最快。S1:我也好了。
T:好,好了吗,要停到里面去哦。好了,接下来,我要请小朋友上来带着你的纸飞机向大家展示一下,来,先请你好不好?来,带上你的纸飞机到前面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举起来给大家看一看。我们先来看一看,她的吸管飞机把两个纸圈黏在哪里了? S1:像猫头鹰的眼睛。
T:哦,像眼睛一样,黏在了吸管的哪里? S:上面。T:上面的? S:两边。
T:哦,上面的两边。好,让他来试一试看,能不能飞起来。(幼儿展示吸管飞机飞行但没有飞起来)
T:哟,很快就怎么样,倒地阵亡了,啪塔!再请个跟他不一样的。来,你跟他差不多,一个是上面一点,下面一点,形状差不多是吧!好,给你一次机会吧,我们来看一下他的。
(幼儿展示吸管飞机飞行但没有飞起来)
T:唷,马上也倒地阵亡了。没关系,我们先坐下来看看别人的飞机。来,我们来看看你的好不好,好不好?(摸着另一位小朋友的头)好,我们先来看一看,咦,眼睛看我这,他的吸管飞机跟刚才有什么不一样的?对不对?有什么不一样? S;两个耳朵。
T:哦,不再是眼睛了,变成了两个耳朵一样的形状。是横过来贴的,是吧?好,来试试看。一二三!
(幼儿展示吸管飞机飞行但没有飞起来)
T:哎呀,更不行了,连飞都没飞起来,对不对?好,还有不一样的吗?好,我看到了她的,跟其他孩子不一样。(S6扔出飞机)艾~等一会儿,呦呦呦,她迫不及待地试了一下。好,我们先来看一下。她的吸管飞机跟你们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S:像轮子„„
T:奥~像轮子一样。黏在了吸管的两边„吗? S:不对,一边
T:奥,对了,同一边。而且两个纸圈前后怎么样? S:一样的
T:对,用个词叫什么?对什么?像望远镜一样前后对什么? S:对„
T:对齐!看到没有?你们来试试看效果怎么样。(S6飞出吸管,飞得很远)T:哇奥!有没有飞起来? S:飞起来了!
T:奥。那看来啊,(拿起S6的吸管飞机)像她这架飞机需要把两个纸圈黏在哪里?黏在吸管的哪里? S:两边 T:啊? S:一边
T:奥,同一边!而且洞洞要怎么样? S:一样
T:我刚刚说过的对什么? S:对齐
T:对齐,好的。那你想不想改造一下,让你的吸管飞机也能飞起来?„„好,赶紧,现在给你一些时间把你的吸管飞机拿出来改造一下。(孩子们开始改造吸管飞机,老师在一旁指导)T:改造好的可以去试一试。
(改造好的孩子拿起飞机试飞,老师在一旁指导)T:好的,来,孩子们,都请回到座位上。(小朋友坐定)
T:好,来,一,二,三„„ S:坐坐好。
T:我看到了你的眼睛,还有谁的眼睛让我看到?我看到了你的眼睛很亮(用手指着扫视了一圈)都看见了,有没有都成功呢? S:成功了!
T:飞起来了吧? S:飞起来了。
T:那谁„„(一个小孩冲台上射飞机,跑到老师身边捡)等一下,现在是不是很想再飞一下啊?那你们都让吸管飞起来是不是?谁的吸管飞机会飞的最远呢? S:我!我!我!„„
T:那下面我们就来进行一场比赛,好不好? S:好!
T:先听我的要求,一会儿你都都站到这排桌子的„„(小孩子们起身,老师阻止)停停停,你们听清楚我的要求再进行。请你站到这排桌子的 后面,当我说:“一、二、三,发射!”的时候,就请你们一起发射你们的吸管飞机。(小孩子们涌上前)额?停,还有要求,(小朋友举着飞机要给老师看)太棒了,我喜欢!他在认真听我的要求,你有在认真听吗?当飞机停下来的时候不要着急去拿,用你的小眼睛先去看一看,哪一架飞机飞得最远?好不好啊? S:好!
T:来,听清楚要求的就到这来排队。(老师走到桌子旁)站到这后面。(小朋友们跑到桌子后面站成一排)S8:老师,XXX犯规了。
T:没事没事,来,站起来,身体不要趴在上面。宝贝,往前站一点„来,这儿还可以站。这边,小心点儿!T:好了,飞行员们,把身体站直了,趴在桌上的可不一定飞得远呐。好,来,准备好了吗? S:准备好了!
T:举起来!(小朋友们举起飞机)一、二、三,发射!(小朋友们射出飞机)
T:停停停,先来找哪一架飞机飞得最远,S:那个!
T:哦,好。这架飞机飞的最远。来,XXX的飞机。请大家带上自己的飞机上位置。
T:是你的吗?好,等会,不着急。来,请大家先带上你们的飞机上座位。
S9:我刚才把这个弄弯。„„ T:哦~ S:„„
T:太棒了。我喜欢这个女孩,你也很好,你也很好。还有谁让我的? S:„„
T:哦,我知道了。请你先坐,待会儿再说。T:我看到你的飞机„„ S10:回位置了
(S10抛出自己的飞机,老师帮其捡回。)T:好,现在把你的飞机。请把飞机移到椅子下面。T:1,2,3。好,你好了吗?没关系„„ S12:我早放好了。
T:好,放下去,宝贝。你也放下去,你也放下去。快。来,你也放下去。T:好了吗?现在就放下去。
T:,好,我要所有的眼睛都来(S:看一看)看我。因为你不看我,你就不知道为什么它会飞的更加得远,对吧? S:对。
T:欸,眼睛都看我了吗?放下去,不要动。不要着急,等一会儿我有时间给你啊~你也放下去。
T:好了吗?我在等你,你是一个„„好,没关系,等一会儿,我先帮你放下去,好吗?
T:好,先用你们的眼睛来看一看我的这家飞机和你们的,为什么它飞得最远呢? S:因为„„
T:和你们的吸管飞机有什么不一样? S12:因为这个„„很大,我们的只有两边。T:嗯,你说说看,你来说说看。
S12:因为我们的纸飞机都是(T:„„把纸圈粘在哪儿?)S13:那我的不也是出来的吗? S12:这儿。
T:哦,这儿。看一下,这就是黏在了这个圈的„„哦,这个吸管的两端,是不是啊?两头。
T:孔中间有没有粘? S12:没有。
T:哦,没有粘。可是这个纸圈已经黏在„„一个黏在哪里?黏在哪里?这是黏在哪里的? S:中间
T:哦,中间。还有一个黏在了„„
(S:边上)哦,尾巴上。它就能怎么样?飞得更远了。T:你们是不是也想来制作一下? S:想。
T:能够让它飞得更远的飞机。S:想。
T:哦,要黏贴在哪里? S:中间。
T:中间,对吧。好,把这架递下去。我,还有„„
T:要请你们来制作一架飞得更远的飞机。,和你们现在的飞机来进行比赛,好不好? S:好!
(老师分发吸管、纸圈等材料,小朋友们拿材料开始制作。大约过了4分钟,小朋友们都做完了各自的飞机,并进行了试飞。)
T:来来来,都回到座位上,好啦,孩子们,请坐。还是这个女孩儿好,还是你最快。还有谁?嗯,好的。(小朋友们坐定。)刚才经过探索又有了不一样的发现,今天通过好几次实验,我们发现了纸圈可以帮助吸管飞起来,而且还发现纸圈粘贴的位置不同,吸管飞的远近也会不一样。那为什么纸圈能帮助吸管飞行呢?如果我们用三个四个圈儿,吸管会不会飞得更远呢? S:会!
T:哦,吸管飞机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去探索的地方,等到以后我们一起再来探索一下,好不好?
S:好!
T:那今天我们带上我们做的吸管飞机回教室和我们的小伙伴分享一下,来来来,朝这儿走,轻轻地„„
第三篇:《风筝飞呀飞》 -
《风筝飞呀飞》美术教案
主备:许欣欣
执教:
活动目标:
1、尝试自己制作简易风筝,探索让其飞起来的方法。
2、在尝试将塑料袋变成风筝的过程中提高观察、模仿能力。
3、体验自制风筝和放飞风筝的乐趣。活动重点:自己制作简易风筝,探索让其飞起来的方法。活动难点:自己制作简易风筝,探索让其飞起来的方法。活动关键: 通过动手制作,不断探索方法突破重难点。活动方法:操作法 演示法 活动课时: 一课时
活动准备: 人手一个塑料保鲜袋,双面胶、剪刀,彩色皱纹纸条若干,不同长短的细线若干 放风筝的录像,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视频导入
1、视频导入
播放“放风筝”的视频。并依据视频内容提出问题: 他们在做什么?你们谁放过风筝?你放的风筝是什么样
2、出示塑料袋
请小朋友帮忙满足塑料袋的“心愿”让它飞上天。
塑料袋娃娃看见风筝在天上自由自在地飞,可羡慕了!她想和风筝一样,穿上漂亮的衣服,飞上蓝天,小朋友快动动脑筋,帮忙想想办法吧!
二、动手制作,探索方法
1、动手制作
小朋友们一起猜想让塑料袋“飞”的方法:
(1)、你有什么好办法,让塑料袋飞上蓝天呢?(引导想子的?(颜色、形状、大小)你是怎样让风筝飞上天的?
象)
(2)、出示范例,并即兴唱儿歌:身上彩带飘呀飘,五颜六色真漂亮;肚子鼓鼓胖娃娃,还有一条长尾巴。
(3)、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塑料袋娃娃哪些地方变了呀?她变成了一只风筝就能飞上天了。(引导幼儿观察后讲述)
2、探索方法
(1)、粘彩带。教师示范:剪一条双面胶粘在塑料袋下面合适的位置,然后将几根彩色皱纸条粘在双面胶上,引导幼儿观察彩带的颜色和数量:老师粘了几根彩带啦?是什么颜色的呢?幼儿操作粘彩带,教师指导、帮助。
(2)、变胖娃娃。探索学习让塑料袋鼓起来,变成胖娃娃。
谁来试一试?你有什么好办法?为什么里面的气很快就逃走了呢?提示要领:装气后手要很快抓住袋子的嘴巴。
再让孩子们试一试,体现自主学习。强调难点部分的要领:使袋子的嘴巴张开,上下晃动,l、2、3抓住嘴巴,拧一拧,不要让气逃走哦!
(3)、长出尾巴。教师操作,幼儿观察:拿一根细线的一端,在塑料袋拧紧的嘴巴处绕几圈,然后系牢(绕线并系牢对中班孩子来说有难度,小朋友可以试一试,自己不能完成的请老师帮忙)。
三、自由制作,体验乐趣
幼儿自由分组,制作风筝,教师巡回观察,提醒幼儿在遇到困难时可以相互帮助,也可以请老师帮忙。
风筝制作好后大家一起放“风筝”。
师:孩子们,我们来放风筝吧!看看谁的风筝飞的高,飞的远。
小结要领:手举高,跑得怏,风筝就能飞得高!
四、总结概况,拓展延伸
本堂课我们学习了《风筝飞呀飞》。我们自己动手动脑用塑料袋制作简易风筝并探索了塑料袋飞起来的方
法。在制作中小朋友们体验了动手制作的快乐,回到家和爸爸妈妈也一起制作一个简易风筝吧!
活动反思:
第四篇:大班心理健康《会飞的抱抱》
大班心理健康《会飞的抱抱》
大班心理健康《会飞的抱抱》
设计意图:
很多孩子随着打工的父母来到异地远离家乡,有的则跟随祖父母留守在家远离父母。《会飞的抱抱》是一本传递爱的情感绘本,这本书利用“邮寄拥抱”的过程,把人们遗忘已久的人情味,一个一个重拾回来。这种人与人之间简单的互动,却充满了创意与暖度。我以这个绘本为载体,让孩子明白爱可以传递,以缓解孩子对远方亲人的思念,符合大班孩子的心理需求。但是孩子们在表达对别人的爱,或者感受别人对自己爱的能力不够,通过绘本的渲染,让孩子从心理感受表达爱的形式与方法可以多样化,明白简单的一个拥抱也可以传递一份很浓的爱。
活动目标:
理解故事,明白爱是可以传递的。
体会拥抱的温暖,并大胆用动作和语言表达出来。
活动准备:PPT、头饰、音乐媒体 会飞的抱抱绘本
活动过程:
谈话引入—分享爱的情感经验。
1.你最想念谁?为什么?
幼1:爷爷奶奶,因为他们住在老家。
幼2:哥哥姐姐,他们对我好,爱我,亲我。
幼3:爸爸妈妈,经常出差在外。
教师小结:原来我们想念的人都是离得远,不能经常碰面,对我们最亲、最好的人。
2.你会用什么方式来表达你的想念呢?
幼1:打电话,送上祝福,报声平安。
幼2:写信,表达自己的想念之情。
幼3:看照片,回忆亲人对自己的好。
教师小结:想念一个人的时候可以有很多方式来表达,如:画画、写信、打电话、看照片。
关注点:孩子对家人的爱的情感理解,及表达“爱”的动作和语言经验。
二、讲述故事——用拥抱表达爱
1.PPT展示,讲述故事到“小猪想在奶奶生日的时候送奶奶一份礼物。
2..请幼儿猜测小猪送奶奶的礼物并说出原因。
幼1:根据画面提示观察,送花种子。因为奶奶喜欢种花。
幼2:送项链,让奶奶变年轻。
幼3:送拐杖、眼镜、奶奶年纪大了很需要。
3.PPT呈现:小猪送了什么礼物?
幼1:抱抱
幼2:大大的抱抱
幼3:小猪自己
关注点:幼儿自己用语言和动作表达表现“大大的抱抱”。
4.师生互动“大大”的抱抱,师幼谈拥抱的感受。幼1:开心的感觉
幼2:激动的感觉
幼3:温暖的感觉
5.生生互动“大大”的抱抱,说一说同伴间拥抱的感受。
幼1:幸福的感觉
幼2:贴心的感觉
幼3:快乐的感觉
教师小结:原来“大大”的抱抱可以给我们幸福、温暖、贴心的感觉。
6.情感升华。提问:小猪为什么要送一个大大的抱抱给奶奶呢?
幼1:奶奶对我亲,对我好。
幼2:让奶奶感受到抱抱的温暖、贴心。
幼3:希望奶奶收到抱抱会开心、愉快。
三、情境游戏——爱的接力棒
1.故事结合PPT串联。
(1)小猪会想什么好办法去送抱抱呢?
幼1:坐船、汽车、飞机、火车
幼2:乘热汽球
幼3:搭座桥
教师小结:使用交通工具去送抱抱。
(2)讲述故事到“小猪给邮递员叔叔送上了大大的抱抱”。
提问1:小猪是怎么跟邮递员叔叔说的?(你愿意把大大的抱抱送给奶奶吗?愿意)
提问2:如果你是邮递员叔叔,你愿意帮助小猪传抱抱吗?为什么? 幼1:小猪有爱心
幼2:小猪有孝心
幼3:小猪很懂事
(3)对话游戏表演(你愿意把大大的抱抱送给奶奶吗?愿意)
师生互动两次。(一次表演小猪,一次表演邮递员)
2.角色表演、感受体验。
(1)角色分配:幼儿当邮递员叔叔、阿姨、奶奶,教师当小猪。
(2)任务要求:a 传信的时候要把小猪问邮递员的话带上
b 最后一个小朋友直接拥抱奶奶即可
(3)情感动作传递:播放背景音乐,邮递员叔叔将小猪的拥抱一个传给另一个,一直传到遥远的奶奶身边。
(4)奶奶收到抱抱后谈感受,邮递员的感受。
教师小结:原来通过邮递员热心帮助,大家都得到了快乐,感受到了温暖。
四、再入主题——爱的回音
1.回归绘本
通过邮递员叔叔、阿姨辛苦地传递抱抱,奶奶收到了小猪大大的抱抱,奶奶也回赠给了小猪一个甜甜的吻。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听到的这个暖暖的,感动的故事就藏在一本书里,书名叫《会飞的抱抱》
附故事:小猪想了一个好办法,她请妈妈写下了奶奶家的地址,想用邮局寄信的方法寄给奶奶。于是,他们来到邮局,小猪有礼貌地问邮递员叔叔说:“你能帮我寄一个大抱抱给奶奶妈?邮递员叔叔被小猪的爱感动着,他们愿意帮助小猪来传递这样一份大大的抱抱。小猪上前给了邮递员叔叔一个大大的拥抱,并托付他们一定要将这么个大大的抱抱传给奶奶。
第五篇:风筝风筝飞上天教案
篇一:风筝风筝飞上天 教案
篇二:五下美术《风筝风筝天上飞》教案
风筝风筝天上飞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风筝的起源、流派以及造型特点,掌握制作风筝的基本方法,并运用装饰纹样绘制风筝。
2、在观察分析风筝的造型、结构、色彩的过程中能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的原理绘制风筝。
3、体验中国传统工艺的制作方法,生发对传统工艺的传承与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制作风筝的基本方法,并运用装饰纹样绘制风筝。
难点:理解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的原理绘制风筝。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过程
1、谜语导入,设疑激趣
(1)谜语:“天上一只鸟,用线拴得牢,不怕大风吹,就怕细雨飘。”(谜底:风筝)
(2)教师设疑激趣,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唤起学生对风筝的原有认知。
(3)教师总结,板书课题:风筝风筝飞上天。
2、走进风筝,了解起源
(1)教师与学生一起观察课本范画《百子图》。
(2)教师提问:“同学们还知道哪些与风筝有关的诗词或知识吗?”
在中国,风筝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初的风筝是用木头做的,叫木鸢,后来改用纸做,叫纸鸢。高鼎在《村居》中写到:“草长莺飞二月天,拂提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进一步让学生了解风筝的发展历史,知道山东潍坊市著名的风筝之都。
3、欣赏风筝,了解形色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不同造型的风筝,分析风筝造型的特点——形状对称。
(2)学生自由讨论,除了形状对称以外,还有什么对称?(图案对称)
(3)学生观察造型厚,再观察分析风筝的色彩,引导学生寻找风筝上的颜色,并设问:怎样的颜色搭配可让风筝在空中更吸引人?为什么?
(4)教师小结:风筝的造型特点:多样,结构对称,色彩绚丽,对比明显。学生欣赏风筝是一种美德体验。
4、细观风筝,了解纹样
(1)以北京燕子风筝为例,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燕子风筝上的装饰纹样是什么?为什么绘制这个纹样?有什么寓意吗?
(2)学生开展讨论,教师引导总结风筝上的装饰纹样有吉祥祝福的隐喻。
5、大胆创想,设计草图
(1)提出作业要求,请学生设计一个风筝草图,注意风筝的造型、色彩和装饰纹样这三方面的要求。
(2)师生讨论设计方法,教师示范。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小结:展示学生作业,并进行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回顾旧知,温故知新
(1)复习上堂课风筝的造型、结构、色彩、装饰纹样等内容。
(2)交流讨论,学生欣赏同龄人的作品以及不同造型、立体的风筝。
2、认识材料,感知体验
(1)教师介绍制作风筝所需要的材料,并让学生了解材料的特性和用途。
(2)学生感知材料,并尝试着说说材料的用途。
3、根据草图,制作风筝
(1)备骨架:用磨砂纸将竹篾摩擦光滑。引导学生注意安全。
(2)扎骨架:用作基本骨架的竹篾要选宽厚一些的,而轮廓骨架的竹篾一般用薄而细软的较为合适。整个结构要简练、轻巧、对称、均衡,扎缚牢靠。
(3)糊风筝:把纸或娟糊在骨架上。纸的质地要薄、韧、平整。
(4)绘风筝:绘制风筝图样。图样要形象鲜明,色彩要艳丽明快,装饰性要强。提示:装饰纹可选取吉祥图案,体现出人们健康向上的进取精神和对美好幸福的追求。
4、作业练习,学生制作
学生尝试着绘制风筝。要求:
(1)造型独特,结构对称,色彩鲜明,能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的原理。
(2)设色大胆,用笔肯定
5、展示评价,交流分享
(1)请学生尝试放风筝,分析自己的风筝作品,以及评价同学的作品。学生从风筝的造型、色彩、装饰纹样、整体效果等方面开展评价。
(2)学生互评、交流方法成功与否的心得,教师总结,并加以鼓励。
篇三: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的风筝飞上天》综合实践教案
综合实践单元分析
综合实践教案(第一阶段)
综合实践教案(第阶段)
综合实践教案(第 二 阶段)
篇四:风筝风筝飞上天
电子教案 1 2 3 篇五:风筝风筝飞上天
风筝风筝飞上天
(4)学生展示作品,师生互评并交流创作经验。4.实践,拓展,升华。
(1)提问:放风筝需要注意什么?(起飞平稳,放的时候要注意风向的变化及时调整起飞角度)
(2)师生到操场上放飞风筝,感受春天里放风筝的喜悦(时间不够的话可以安排到课外)。
(3)课外要求学生继续了解风筝的发展史及不同区域风筝的制作特点。
这是一门自主、开放、探究、创新的课程;是一门解放学生,发展教师的课程;是教育回归原生态,回归自然的课程。教师要尽可能充分考虑到学生可能遇到的所有情况,进行针对性地指导。平时课可以少考虑一些,尽可能让学生遇到困难时,实在没有办法解决下才指导。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而在此同时,同学们也很感兴趣,因为风筝对小孩子来说,是非常熟悉和喜欢的一种玩具,我调查了一下,班里90%的同学都曾放过风筝,而且放得不错,这也是孩子们春天最喜欢的一样活动。我就从孩子们亲自放风筝的经历入手,请他们谈谈放风筝要注意的技巧,然后引入介绍风筝的历史,然后引出书中的年画《三月三》,请同桌互相说说,都有哪些动物形象的风筝,然后重点介绍了常见的沙燕风筝,并观察书上的三个沙燕风筝,看看有什么特点,同学们经过观察,知道了沙燕风筝的外形都是差不多的,但是其中的图案、颜色可以有丰富的变化。在对风筝有了感性的认识的基础上,我再布置今天的课堂作业,根据孩子们绘画的水平,我分成了三种层次的作业:1是临摹书上的风筝图;2是画沙燕外形的风筝,自己设计丰富的图案;3是设计一个书上没有的新颖漂亮的风筝。同学们很感兴趣,都认真的画了起来,也产生了许多美丽的作品。
教学背景:体育活动是少年儿童喜爱的活动。在秋高气爽的季节,相约去放风筝是每个人非常喜爱的休闲活动。制作自己喜爱的玩具是每一个儿童引以自豪的一件事情。
教学目标:
1、学会仔细观察,发现风筝的特点,简单的设计、绘图风筝,按照要求制作简单的风筝。并初步了解风筝的起源和知识及构造与平衡的关系
2、初步学会弯、绑、糊等简单的操作技能及简单工具的使用。
3、初步学会小组分工,体会同伴之间合作的愉快,完成作品的自豪心理。
4、初步了解风筝的起源和知识,懂得风筝的构造与平衡的关系,认识风筝骨架类型特点。
5、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及对传统风筝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了解风筝传统艺术,制作一个左右平衡的对称、美观、有创意的风筝,并放飞上蓝天。
教学难点:扎制一个左右平衡对称,能平稳飞上蓝天的风筝架子,掌握放飞的技巧。
学生)收集有关风筝的资料、图片、实物;准备1米长细竹条3—4根、棉线2卷、桃花纸2张、胶水、美工刀、颜料等材料工具;组织四人合作组。
(教师)准备有关风筝的图片、实物;2—3个已经扎制好的风筝骨架;半成品风筝(已经制作好的,但没有画图的风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图片激发兴趣
1、先让大家看一些风筝的图片。多媒体播放各种风筝图片。(学生不住地发出赞叹声)(板书:风筝风筝飞上天)
2、讲解风筝的起源
3、玩过风筝吗?你见过的风筝都是什么形状的?根据学生交流板书。三角
形、菱形、正方形、鸟形、龙形等等。
过渡:想不想自己也做一个风筝。(想)
4、出示菱形风筝,让学生仔细观察。风筝都有一个特点:能看出来吗?
(板书:对称图形)
二、学生自主观察,制作方法指导
(一)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一最简单的风筝。
(二)仔细看看,我们要怎么做?准备些什么材料?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三)设计完成记录表(小组分工)
1、请大家简单分工。组长、记录员、检验员
2、出示“十字形”骨架,让学生观察。
3、指导步骤和方法
步骤:设计图案——检验、评价——扎骨架——糊纸——绑拴提线——着色
四、学生制作(活动),教师适当指导(因为制作没有完成,最后一个步骤只能放弃。)
五、集中展示、评价
组内成员
合作愉快 扎线牢固
剪粘平整 图案美丽
着色漂亮 用材合理
操作安全 回去还要
六、加工、试飞
教学反思:
课堂流程不够自然,即教学思路不清晰
1、课的一开始导入部分,用“嫦娥一号”绕月卫星引出风筝。不如看图、直接引出来的风筝,这样课堂更加有效率。因为劳动与技术教育课重点是在制作上,课的导入只是为了引起学生兴趣,激发他们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2、在制作指导一开始就出现一个“十字形”的骨架,这是对流程的破坏。应该让学生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得出第一步是扎骨架然后引导学生考虑扎的位置,如何扎牢等问题。接着,我让学生设计图案、检验图案。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因为学生完全是仿制简易风筝,根本就不需要设计,否则就成了画蛇添足,作秀之嫌。再加上起不了什么作用,浪费了课堂时间。
3、指导性错误。糊纸应该是先糊再裁,可是有几组学生采用的是先裁后糊;虽然也可以糊上,但是“先糊再裁”比较科学,不容易犯错误。
4、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大多数学生只是扎好了骨架,没有时间糊纸,甚至有一
组连骨架都没有糊好。究其原因,因为本人没有充分考虑到本节课内学生能否完成教学任务。如果能够在骨架做完后,用双面胶拧成的绳子代替线的捆绑,不仅会容易绑扎,而且骨架不容易变形,容易修改,更重要的是节约了大量时间,提高了有效性的问题。
二、设计思路不清晰,即重点难点把握不准
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综合大家的意见,重点应该是三部分。
一、扎骨架;
二、糊纸;三绑提线。其中难点有二。一是扎骨架时绑线的方法,两根竹条的位置也是难点所在;二是绑提线的位置。糊纸是先糊再裁,还是先裁再糊,提示一下学生应该可以明白。重点难点应该是教师心中有数。综合实践活动虽然制出:要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活动,但是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特别是学生遇到困难时,如绑四条菱线老是绑不好,可以给学生出个注意,这样不仅使学生活动得以顺利地开展,也可以使教师的有效指导落到实处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和理念,采取措施,改进教学方法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自主性的特点,学生能自主发现的,就自主观察,得出结论;学生不能发现的,教师适当引导,或者作为知识直接授予也未尝不可。
1、综合实践活动课提倡学生的自主发现、自主活动。扎骨架时扎线的方法,学生可以自主发现,用“x”形,但有些学生认为扎的越多越好,结果不仅影响糊纸,还影响整个风筝的重量,影响了后续活动的有效开展。作为教师在指导时,可以问学生:绕线怎样才合理?学生一般都能够知道:牢且少。当然学生实在能够自主发现时,教师可以直接告诉学生。直接告诉学生是知识的传授,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标之一。
在绑扎骨架时,材料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同时出现线和双面胶两种材料,让学生自主选择。用双面胶拧成的绳子代替线的捆绑,这是指导学生对材料和工具的选择上,采取思维的优化。这是创新能力的提高。同样,糊纸只要为学生是先糊再裁,还是先裁后糊?学生稍微动一下脑筋,就可以很快明白过来。
2、综合实践活动提倡自主活动,但并不反对对知识的传授。在扎骨架时,两根竹条的位置,教师可以这样跟学生讲:根据许多人反复实验、研究,最后得出结论上下比例应该是3:8;左右是4:4的关系。因为五年级学生对比例还不清楚,教师可以简单的举例说明。如在一根长竹条上面部分是15厘米,那么下面部分
是40厘米;这样左边和右边也应该是20厘米(比例是1:5厘米)。在课堂前教师可以把做好的竹条直接教给学生,省去了比例之间的转换。有人说,我做过了我记住了。我记住了,我会反思。所以在知识的传授后,应该让学生多实践,多比较。在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理解知识。
当然,这节课不仅让我获得了知识和学会了思考,也提高了我的能力,激发了我对教育真谛的渴望,这是我更加着迷于这门课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明白了这是一门自主、开放、探究、创新的课程;是一门解放学生,发展教师的课程;是教育回归原生态,回归自然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