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热能变变变》教学随笔
《热能变变变》教学随笔
向启珍
内容简介:本篇教学随笔主要写了《热能变变变》的教材内容简介。课程内容的组成。教学策略主要采用了,直观教学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新课的目的要求:着重于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引导学生认识能量的相互转化,了解能量的相互转化在实际中的应用。教学的整个流程:
一、创设情境,热能变变变的概念。
二、实践验证,感知能量转换的应用。
三、科学探究,研究能量转换的应用。
四、联系生活,应用能量转换的应用的知识。
关键词:课文介绍,教学策略,目的要求,教学流程。
《热能变变变》是湘版 《科学》六年级上册《能量》教学单元的第二课,是在学生初步感知能量之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描述能量相互转化时的不同现象,从多种能量转化的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并能通过借助其他能量来观察能量的转化,从而使学生建立能量能相互转化。本节课是本单元最重要的一节课,只有认识了能量相互转化,才能探究能量间的相互转化等一系列有关能量转化的问题。
本课在学生已经初步了的热能为突破口,通过热能的变化实验(动能―热能-动能)来提升学生对能量的认识――进一步研究“不同形式的能量是否可以转化”的问题。
教材从学生曾经做过的小风车运动出发,引导他们从能量的角度重新思考,然后通过实验的手段和科技史资料的呈现,“双管齐下”,解决这一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再让学生应用到生活中进行判断练习。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难点是热能变化探究实验的自主设计及成功操作。
本课着重于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我主要采用了这几种教学策略:
首先是直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数据等进行直观演示,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然后是实验探究法:以小组自主探究为主,教师适当引导为辅。旨在锻炼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从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现规律。
最后是讨论法: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在恰当的时候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
目的要求:
让学生能从能量的角度重新思考已经学习过的相关内容,并提出问题,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做出假设性的解释;能根据器材设计实验探究热能和机械能(动能)之间的相互转化,根据观察到的现象,结合科技史资料,总结出关于能量转化的科学结论;能运用探究后的科学结论判断生活中的热能变化现象;知道摩擦可以生热;认识到不同形式的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揭示能量的概念
“能量大家族”的成员确实多,真是无处不在。冬天来了,这小手冷冰冰的,你怎样以最简单直接的方法让它热起来呢?大伙都试试,有什么感觉?搓搓就热了,依据原有的知识你怎么解释?从能量的角度来看,又怎么解释?搓手具有哪种能量?手热起来又具有哪种能量?哎呀!奇怪了?这是形式完全不同的两种能量呀,其中有什么联系吗?你有哪些猜想?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动能可以转化为热能吗?
复习旧知可以了解学生上节课知识掌握程度,同时为新知的教学做好铺垫,扫清了障碍。采用师生“搓手摩擦生热”的互动交流形式,来源于学生生活实际,浅显易懂,学生感兴趣;要求学生从能量的角度来解释研究过的老问题,向孩子们传达了一个信息:应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地看待自然界的事物。这样的导入应该比教材的安排更实在,可操作性更强。因此,我将用作导入的“热空气使纸风车转动”的实验调整到了探究活动二的环节。
二、实践验证,感知能量可以转化
我经过课前实践,发现教材编排的“连续拉扯数十次的橡皮筋会产生热量”的实验效果一点也不明显,并且单一。因此,我安排学生熟悉易见的相关实验器材,让学生自行设计多样的实验方案,并分组自行选择器材动手实践。这样,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同时,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出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教学不是“教教材”而应是“用教材教”,教材为教学活动服务,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它。经过我课前实践,本节课教材编排安排的“用绳来回连续拉扯装水密封的钢管,使水沸腾,冲走橡皮塞”的实验器材难准备,耗时长,相对小学生来说,困难重重,几乎无成功机率。因此,我安排“酒精灯加热塞有橡皮塞的装水试管”和“点燃的蜡烛产生热空气使风车转动”的实验来取代,让学生依据教师提供的器材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践。这样一变,“玻璃管内水柱快速运动”、“风车转动”的实验现象明显了,课堂效率高了,学生主体性更强了。“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动手探究,合作交流,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目的是让他们感受到科学实践活动带给他们的无尽魅力!
三、科学探究,研究能量相互转化
当学生感知能量可以相互转化后,我紧接着提出问题:热能与动能可以相互转化,其他能量之间也可以相互转化吗?让学生们大胆猜想、畅所欲言。学生议论纷纷,各抒己见,有的说电能与动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有的说化学能与动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于是我又问:大家的猜想是否正确?有什么办法可以验证?在这里我要让学生知道,科学学习要尊重事实,用事实说话。
四、联系生活,能量转换的应用
教学这一部分时,首先通过我的演示活动来突破难点。为弄清这个问题,我设计了一些图片能量转换的应用,让学生了解风力、水力、核能都能发电。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学生认识了各种能量的相互转化,进一步了解了能量转化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使他们觉得:方便快捷的生活离不开能量转化,能量转化就在我们的身边!让他们知道学科学、用科学是为了更好地改善我们的生活!
总之,学以致用,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所遇到的现象,研究的问题从学生生活中产生,又回到生活中来解决问题。同时为下节课研究电能与其他能量的相互转换埋下伏笔。
第二篇:热能变变变教学反思
《热能变变变》教学反思
向启珍
今天,我上了《热能变变变》这课内容,感到科学教学内容实验与操作太重要了,心中有几点想说的话:
一、复习旧知可以了解学生上节课知识掌握程度,同时为新知的教学做好铺垫,扫清了障碍。采用师生“搓手摩擦生热”的互动交流形式,来源于学生生活实际,浅显易懂,学生感兴趣;要求学生从能量的角度来解释研究过的老问题,向孩子们传达了一个信息:应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地看待自然界的事物。这样的导入应该比教材的安排更实在,可操作性更强。因此,我将用作导入的“热空气使纸风车转动”的实验调整到了探究活动二的环节。
二、我经过课前实践,发现教材编排的“连续拉扯数十次的橡皮筋会产生热量”的实验效果一点也不明显,并且单一。因此,我安排学生熟悉易见的相关实验器材,让学生自行设计多样的实验方案,并分组自行选择器材动手实践。这样,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同时,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出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三、教学不是“教教材”而应是“用教材教”,教材为教学活动服务,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它。经过我课前实践,本节课教材编排安排的“用绳来回连续拉扯装水密封的钢管,使水沸腾,冲走橡皮塞”的实验器材难准备,耗时长,相对小学生来说,困难重重,几乎无成功机率。因此,我安排“酒精灯加热塞有橡皮塞的装水试管”和“点燃的蜡烛产生热空气使风车转动”的实验来取代,让学生依据教师提供的器材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践。这样一变,“玻璃管内水柱快速运动”、“风车转动”的实验现象明显了,课堂效率高了,学生主体性更强了。
四、教材安排科技史是湘教版科学教材编写的一大特色之一,学生能通过这一环节了解科学家研究的艰辛历程,受到科学精神、意志的陶冶。同时复习巩固了四年级所学习的查找资料的方法和途径。
总之,学以致用,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所遇到的现象,研究的问题从学生生活中产生,又回到生活中来解决问题。同时为下节课研究电能与其他能量的相互转换埋下伏笔。
第三篇:热能变变变 教学反思
《热能变、变、变》教学反思
《能量》是六年级科学的第四单元,而我执教的《热能变、变、变》,是在盛恬执教后《能量家族》后的一课时。学生已经认识了能量的基础上,再从能量的角度重新思考已经学习过的相关内容,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做出动能是否可以相互转化为热能的猜测,再利用实验进行验证。
六年级的六(6)、六(7)、六(8)班是平行班,首先我教的是六(6)班。
上课开始我先以复习导入,接着采用师生“搓手摩擦生热”的互动交流形式,在这个过程中有什么能量。你对这两种(热能、动能)能量之间的联系有什么猜想,过渡到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动能能转化为热能吗?再接着,介绍实验器材,学生汇报实验方案,预见实验现象,教师修订方案,提示注意事项。然后,小组内确定方案,选取器材分组实验,填写实验报告单,教师下位指导。最后,得出共同的结论,动能可以转化为热能。接着,我再提出问题,热能可以转化为动能吗?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再由我做演示实验“用酒精灯加热装水试管,使软管中的水运动”的实验。预测实验现象,再做实验,得出结论热能可以转化为动能。接着板书课题,再找找生活中两种能量之间相互转化的现象。(如:钻木取火、划燃火柴、蒸汽机、跑步出汗、坐滑梯„„)最后再要学生阅读指南车信箱的资料,引导学生总结出“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上完六(6)班的这节课之后我感觉还算顺利,但是要注意的主要这有几点。
一、再做任何实验之前,首先应当要学生认识实验器材, 先观察思考,由他们说出设计的方案。共同修改之后,再抛出问题,实验中应该注意什么?由学生说出注意的事项,教师也要提醒一定要注意安全。进行试验总结的时候,一定要多找学生说。
二、要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怎么判断,引导分析,当学生说的不到位时,老师就要及时地追问、引导。起始阶段,教师应注意通过示范提问,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受到启迪,有法可循。有时候就因为老师的一个问题,学生的思路就清晰了,教学重点也出来了。
三、要注意时间的控制,不能前紧后松,比如阅读时间就很长,完全可以在前面的环节慢一点,学生也容易理解一些。要合理的调控时间。
接着是上六(8)班的课,这节课的导入有了改动。以学生在校活动的视频导入,让他们观察有哪些能量,再以搓手过渡到动能和热能的转变。基本步骤没有改变,在老师的演示实验环节也有了变化,由学生进行风的形成实验,首先了解实验器材,在思考怎么将这些材料组合使用使物体具有具有热能,又怎样判断它具有动能。设计好实验方案之后,提醒学生注意事项,注意用火安全。再开始实验,汇报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接着板书课题,再找找生活中两种能量之间相互转化的现象。(如:钻木取火、划燃火柴、蒸汽机、跑步出汗、坐滑梯„„)再要学生阅读指南车信箱的资料,引导学生总结出“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最后,拓展应用,再看看课前的这一段视频,你从中看到了那些能量的转化?结束课堂。
这节课跟上节课相比,真是退步了。不仅没有提醒学生在实验一中应该注意的体会物体实验前后的温度变化,在实验二中注意事项也忘记说清楚了。不足之处有如下几点:
一、注重了面向全体学生,但控制好部分学生学习纪律方面处理得不太理想。学生分组实验中,这时有的组先做完了,很兴奋,有的学生不认真讨论,显得秩序不太好,需要改进。
二、漏掉了几个环节,在做实验二时,没有说清楚注意事项,在这个过程是有点危险的,有些学生把蜡烛拿出了实验喷进行试验,观察到实验现象后有的还在玩蜡烛。所以这个错误,以后一定不能再犯了。
三、我总是怕学生听不清楚其他同学的发言,总喜欢把学生的发言再重复一遍,再给与评价,这样就十分啰嗦。不但其他学生的听课效率降低,还浪费了课堂时间,而有效的评价却没有做到位。
四、当学生没有回答出我想要的答案时,要注意引导,一定要让学生多说,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是引导者。
最后这节课是汇报课,环节跟上节课基本相同。执教班级师六(7)班,他们思想活跃,上课积极发言,纪律很好很配合我,我真是要谢谢他们了。有很多细节没有做好,存在很多不足,但是还是觉得自己还是进步了。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在科学课中则表现为学生先提出问题与猜想,然后通过亲自观察,实验、讨论得出结论,学得知识,并在此过程中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实验方法。到那果然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教学重点。所以,科学的课堂是学生的。但教师却不是个旁观者。教师要对整个活动应给予适当引导、调控。参与到学生的实验中去,并把学生的思想往教学内容引领,可以说是一个引路人吧!而且教师要适当的鼓励学生,可以是一句鼓励的话语,可以是一个微笑、一个眼神都是很好的。
当教师难,当一个好教师更难,我觉得作为一名科学课的教师,应该时刻把自己放在学生的角度,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每一节课,认认真真备好每一节课,弄清每一个知识点,才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好的体验、探究的过程,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做为一个刚教科学的我,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应该多多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不断的完善自己。
第四篇:热能变变变教学反思
《热能变变变》教学反思
向启珍
复习旧知可以了解学生上节课知识掌握程度,同时为新知的教学做好铺垫,扫清了障碍。采用师生“搓手摩擦生热”的互动交流形式,来源于学生生活实际,浅显易懂,学生感兴趣;要求学生从能量的角度来解释研究过的老问题,向孩子们传达了一个信息:应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地看待自然界的事物。这样的导入应该比教材的安排更实在,可操作性更强。因此,我将用作导入的“热空气使纸风车转动”的实验调整到了探究活动二的环节。
经教者课前实践,教材编者所安排的“连续拉扯数十次的橡皮筋会产生热量”的实验效果一点也不明显,且单一。因此,教者安排学生身边熟悉易见的相关实验器材,让学生自行设计多样的实验方案,并分组自行选择器材动手实践。这样,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同时,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出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教学不是“教教材”而应是“用教材教”,教材为教学活动服务,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它。经教者课前实践,本节课教材编者所安排的“用绳来回连续拉扯装水密封的钢管,使水沸腾,冲走橡皮塞”的实验器材难准备,耗时长,相对小学生来说,困难重重,几乎无成功机率。因此,教者安排“酒精灯加热塞有插有长玻璃管的橡皮塞的装水试管”和“点燃的蜡烛产生热空气使风车转动”的实验来取代,让学生依据教师提供的器材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践。这样一变,“玻璃管内水柱快速运动”、“风车转动”的实验现象明显了,课堂效率高了,学生主体性更强了。
学以致用,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所遇到的现象,研究的问题从学生中产生,又回到生活中来解决问题。同时为下节课研究电能与其他能量的相互转换埋下伏笔。
凸显科技史是湘教版科学教材编写的一大特色之一,学生能通过这一环节了解科学家研究的艰辛历程,受到科学精神、意志的陶冶。同时复习巩固了四年级所学习的查找资料的方法和途径。
第五篇:变变变教学设计
《变变变》教学设计
活动1 掉了一个角的三角形娃娃 活动目标
1、欣赏并理解故事《掉了一个角的三角形娃娃》,体会三角形娃娃的感情变化.2、认识到三角形掉了一个角可以变成梯形.3、体验游戏“角儿变变”的乐趣.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掉了一个角的三角形娃娃》.2、数量充足的三角形、正方形、梯形卡纸,剪刀.活动过程
一、欣赏并理解故事
1、教师讲述故事《掉了一个角的三角形娃娃》,幼儿翻看幼儿书,欣赏故事.2、教师:山姆是三角形娃娃,摔了跤变成什么样了?为什么小熊叫山姆梯形娃娃?山姆是是怎样帮助小熊的?山姆是怎样帮助其他小动物的?山姆是怎样把掉下来的角装上去的?山姆为什么不买万能胶而用拉链?幼儿讨论发言。
二、讨论
1、教师:说说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三角形变的, 哪些东西是梯形娃娃变的?引导幼儿发言.2、教师出示三角形和梯形卡纸,让幼儿讨论怎样将三角形变成梯形,幼儿动手折叠操作.3、教师概括梯形娃娃特征;四条边四个角,两边两条梯子边,上下两条边是平行的.三、玩游戏“角儿变变”
1、教师:数一数三角形娃娃去掉一个角可以变成几个角?
2、教师示范游戏规则:将一外三角形沿中线剪掉一个角.另一个三角形不沿中线剪掉一角,让幼儿看到,三角形去掉一个角可以变出三角形,也可以变出四个角.3 教师出示各种图形的卡纸,请幼儿动手操作三角形正方形梯形去掉一个可以变出几个角,鼓励幼儿开动脑筋,尝试各种可能的结果.4、教师:将这些图形去掉两个角可以变出多少个角?幼儿操作,教师帮助幼儿记录.5、教师和幼儿分享和交流在游戏“角儿变变”过程中的体会.活动2 花瓣儿风车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花瓣儿风车》,了解从麦子到面粉的加工过程.2、知道一些由面粉做成的食品.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花瓣儿风车》、幼儿绘画《花瓣儿风车》.2、干面粉1袋,面包、饼干、馒头、花卷、各种点心。
3、彩色颜料。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
1、教师向幼儿出示各种各样由面粉制成的点心食品。
2、教师:这些好吃的东西都是什么做的?
3、教师:面粉是什么样的?你们知道面粉是由什么变来的吗?
二、听故事《花瓣儿风车》
1、教师出示教学挂图故事《花瓣儿风车》,幼儿欣赏。
2、教师:小蚂蚁们想让麦子变成什么?蚂蚁妈妈是怎么说的?
3、教师:蚂蚁爸爸搬来了什么?小蚂蚁们想出了什么办法让磨盘转了起来?
4、教师:白白的面粉最后变成了哪些好吃的东西?
5、教师:还有哪些东西也是面粉做的。
三、做一做:捏面团
1、教师在干面粉中加入适量的水,再揉一揉,请幼儿说说面粉发生了什么变化。
2、教师:面粉除了可以变成好吃的东西,还可以制作各种好玩的东西呢》教师示范捏面人的简单方法。
3、将各种颜料加入好的面团中,请幼儿在胆象,作彩色面团捏出各种各样自已喜欢的东西。
四、画一画
1、教师:请小朋友操作幼儿绘画《花瓣儿风车》,为房子画上美丽的风车。
2、分享和交流,教师请幼儿说说自已的画,看看其他小朋友的画。活动3 会变的颜色 活动目标
1、理解并欣赏故事《彩色小兔》,认识三间色;橙、绿、紫。
2、初步掌握三原色变成三间色的基本方法。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彩色小兔》。
2、红、黄、蓝、三种颜料,透明玻璃杯3个,1张染好三间色正方形宣纸,幼儿人手1张白色正方形宣纸。小刷子,调色盘等。活动过程
一、试一试:两种原色混在一起会变成什么
1、教师:你们知道三原色分别是哪三种颜色吗?如果把它们两两混合的话,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幼儿自由讨论。
2、请幼儿用小刷子蘸取桌上三原色颜料,在调色盘里两两混合,看看会发生什么变化,说说自已的发现。
3、教师:颜色也会变魔术哟,我们一起看看,它们在小兔身上变了怎样的魔术。
二、听故事《彩色小兔》
1、幼儿边阅读幼儿用书,边听教师讲故事《彩色小兔》。
2、教师:小红、小黄、小蓝分别掉进了什么颜色的染缸?橙色、绿色、紫色分别都是由哪两种颜色混在一起变来的?
3、教师:原来,橙、绿、紫三种间色就是由红、黄、蓝三种三原色两两混合而来的。
三、做一做,染手巾
1、教师向幼儿出示一张染好三间色的正方形宣纸;老师这块花手巾漂亮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染手巾吧。
2、教师讲解、示范染手巾的方法:先将一张正方形宣纸对折2~3次,成为一个多层的三角形,然后分别将三角形的三角蘸上红、黄、蓝三种颜料,再将红角放在黄颜料里、黄角放在蓝色颜料、蓝角放在红色颜料里染一会儿。最后,小心地拆开正方形纸,一块漂亮的手巾就染好了。
3、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4:七十二变 活动目标
1、欣赏歌曲《小石猴》,感受孙悟空七十二变的神通广大。
2、能用各种形动作表达孙悟空常用的几种动作,乐于参与集体游戏。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小石猴》、歌曲《小石猴》录音磁带。
2、报纸若干张。代表相应的角色。三种角色的关系是:唐僧抓孙悟空,孙悟空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
1、教师:你看过,《西游记吗》?是在书上还是在电视上看的?它讲的是什么故事?你喜欢孙悟空吗? 孙悟空是从哪里变出来的?
2、请幼儿回忆并向大家讲述自已知道的《西游记吗》的故事.3、教师:你知道孙悟空经常会做哪些动作?有哪些本领?
二、欣赏歌曲《小石猴》
1、教师播放歌曲《小石猴》两遍,同时幼儿翻阅幼儿用书。
2、请幼儿用报纸卷成粗细不同的长纸轴。将细的纸轴套入粗的轴筒内,拉至接缝处就像金箍棒一样可以随意伸缩了。
3、教师再一次播放歌曲《小石猴》,请幼儿用制作好的“金箍棒”做道具,按照歌词内容进行表演。
三、游戏:悟空降妖
1、幼儿报数成两队,队内商量好:每个人在唐僧、孙悟空、白骨精中选一个角色扮演。
2、两队幼儿面对站好,一起念儿歌:“唐僧骑马咚那个咚,后面跟着孙悟空,孙悟空本领大,抓住白骨精轰轰轰,轰!轰!轰!”念到最后一个“轰”字时,双脚跳远,落地后做一个造型动作,代表相应的角色。三种角色的关系是:唐僧抓孙悟空,孙悟空抓白骨精,白骨精抓唐僧。两队幼儿看到对方扮演的角色后,迅速决定自已是逃还是追。若角色相同,则原地不动。
2、三种角色造型动作参考。唐僧:双用合掌于胸前;孙悟空:抬起左脚,右用在额前弯曲;白骨精:屈膝分腿站立,两用在胸前做爪子状。活动5:云儿变变 活动目标
1、知道云是会变化的,并能用语言表达述这种变化。
2、了解云的千变万化与风的关系。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云之歌》。
2、选择一个云多的天气,观察天上云的变化。
3、棉花、胶水、双面胶。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云的变化
1、教师:你看到过云吗?你看到的云是什么在的?什么颜色的?云会变吗?云为什么会变?云会变成什么?
2、教师:原来是风把云变成了各种各样的模样。
3、请幼儿用身体动作来模体动作来模仿白云飘动和变化的样子。
二、欣赏儿歌《云之歌》
1、教师朗诵儿歌《云之歌》,幼儿翻看幼儿用书。
2、教师:云变成什么样了?你们希望云变成什么?为什么?
3、幼儿学念儿歌。
三、贴一贴,画一画
1、教师:请小朋友们把自已以前看到的云的不同形状画下来,注意画清楚轮廓线。
2、教师示范将棉花撕成小块当做云,贴在轮廓线内,请幼儿粘贴,并继续添画。
3、教师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出来,大家一起分享,说说画的是什么,云彩是怎么变化的。活动6:影子变戏法 活动目标
1、感知光和影子的关系。
2、体验影子游戏的乐趣。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放电影》《大树的影子》。
2、手电筒、幕布、玩具。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
1、教师讲述故事《放电影》,幼儿翻看幼儿用书并欣赏故事。
2、教师:用手做的影子有趣吗?你会做吗?
二、试一试:影子变法
1、教师将于手电筒一开一关,让光照在玩具上,看看幕布上是否映出了玩具的影子。引导幼儿感知没有光就没有影子。
2、教师示范改变玩具和手电筒之间的距离,幼儿观察影子大小的变化,让幼儿发现玩具与光源的距离不同,影子的大小也不一样。
3、教师示范改变玩具与光源间的角度,让幼儿发现光从不同的位置射过来,影子的位置和样子好不同。
4、幼儿分小组自由探索影子与光的关系。
三、欣赏故事《大树的影子》
1、教师讲故事《大树的影子》,幼儿欣赏故事。认读汉字“风车”“影子”。
2、教师:大树的影子是怎么出现的?大树的影子是怎么变化的?影子为什么舍不得小朋友们走?影子为什么会被拉回大树?影子和大树是什么关系?
3、教师:说说你听了这个故事的感受。
4、教师引导幼儿展开想象,用完整的语言续编影子的故事 活动7:食物长“毛”了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微生物的存在及对人类的作用。
2、认读汉字“微生物”。
3、知道不能吃变质的食物。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各种各样的微生物》。
2、新鲜食品、变质食品;鲜奶、酸奶;鲜蘑菇及面包.3、有观察过食物发霉、长毛的经验。
4、生字卡“微生物”。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变质的食物
1、教师出示新鲜食品和变质食品,如草莓、面包,分新鲜的与长毛、发霉的两种,请幼儿对比观察,说说这些食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2、教师:哪能个可以吃,哪个不能吃,为什么?
3、请幼儿找一找草莓上的毛、面包上的霉点,说说新鲜食品和长毛、发霉的食物有什么不同,启发幼儿明白长毛和发霉的食物是变质食物,不能吃,吃了会中毒、生病。
二、说一说:食物变质的原因
1、教师:是什么让面包、草莓放上几天就变得发霉、长毛呢?幼儿讨论。
2、教师小结:食物变质的原因是因为有微生物在起作用。微生物是一种很小很小的生物,肉眼看不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面包、草莓变得发霉、长毛。这是微生物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3、幼儿翻看幼儿用书《各种各样的微生物》。
4、教师出示生字卡“微生物”,幼儿观察并认读。
三、讨论微生物对人类有益处吗
1、教师:微生物除了危害以外,对人类有益处吗?幼儿讨论。
2、教师请幼儿品尝酸奶并比较它们的不同,告诉幼儿这也是由于微生物的作用,才把鲜奶变成了吃又易于人们吸收的酸奶。
3、幼儿回忆,想想还有哪些有营养的食物也是经微生物作用后形成的。比如,面包、馒头就是面粉发酵后做成的(酵母菌)
4、教师小结:微生物不仅会让食物变质,也能让食物变得更加美味而又有营养。微生物有许多不同的种类。有的对人类有害,让食物变质、腐烂等;有的对人类有益,可以发酵面粉、酿酒等。活动8: 城市的新变化 活动目标
1、观察周围的变化,了解现在和过去的不一样。
2、欣赏歌曲《我来教你数高楼》和儿歌《立交桥》,感受生活的发展变化。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立交桥》、歌曲《我来教你数高楼》录音磁带。
2、教师自制一些反应周围环境变化的照片、图片等教具,特别要包括一些标志性的新建筑,如高楼、高速公路等。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说一说城市的新变化
1、教师出示自制的教具,组织幼儿讨论城市的新建筑有哪些,新的变化在哪里?教师:你们知道现在咱们的城市有哪些新变化吗?出现了哪些新建筑?它的在哪里?叫什么?
2、教师:你们说得真不错,观察得很仔细,找出了许多现在和过去不一样的地方。你们知道为什么要修这么宽的路、这么高的楼和这么多的立交桥吗?
3、教师小结: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车多了,人也多了,去 城市的平房和窄路已经不能满足大家的需要了,我们就要建更高的楼,建很多的立交桥,建很宽的大马路,这些都是为了给大家提供更多人方便。
二、引导幼儿学说儿歌《立交桥》
1、幼儿翻阅幼儿用书《立交桥》,学说儿歌《立交桥》。
2、教师:你见过立交桥吗?在什么地方?这些立交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
3、教师小结:现在路上的车越来越多了,不但需要很宽的路,还需要很金多立交桥来帮助疏通交通。有了各式各样的立交桥,行人走过街天桥,汽车走汽车道,大家各行其道,更加安全,也更加方便了。
三、欣赏歌曲
1、教师播放歌曲《我来教你数高楼》,幼儿欣赏。
2、教师:歌曲的名字叫什么?讲了件什么事情?
3、教师:城市的新变化真多啊,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它们有的很高,有很多层;有的很低,但也有五六层。你看见过高楼吗? 它们都有多少层?在哪里 活动9:逛超市 活动目标
1、知道超级市场的功能,了解人们在超市购物的过程。
2、能够结合自已逛超市的所见所闻,大胆看图讲述故事。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商店和超市》《逛超市》。
2、在教室一角装饰一个小超市,内有货架和购物筐若干,模拟收银台1个。货架上摆放有数种商品或商品模型,各标有不同的价格。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超市什么样
1、教师:小朋友,你们逛过超市吗?和谁一起去逛的?超市和一般的商店比起来有什么不一样?在超市购物时要注意些什么?
2、幼儿翻阅幼儿用书《商店和超市》,自由讨论。
3、教师和幼儿边讨论边小结:以前我们买东西都是到商店去买,我们想买什么,就请售货员帮我们将东西拿下来。现在为了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许多地方都有超市了。超市的场地大,东西多,买什么东西都可以自已挑选,不必让售货员拿。在超市购物的时候,要注意轻轻拿,轻轻放。自已不想要的东西从哪里拿,就放回哪里去。另外付款之前,不能打开要购买物品的包装。每次在超市购物时,首先要存放钱包以外的物品,然后推车或者拎上购物筐,挑选好要购买的物品,到收银处付款,最后要记得取回自已存放的东西。
二、看图说话:《逛超市》
1、幼儿翻阅幼儿用书《逛超市》。
2、教师:这四幅画讲述了一个逛超市的故事,你认为这四幅画的顺序是什么样的?为什么?
3、教师:请你按照自已逛超市的经历,为大家看图讲一个逛超市的故事好吗?
4、幼儿两两一组,尝试看图讲故事。
5、请数位幼儿当众讲故事《逛超市》,大家欣赏。
三、游戏:逛超市
教师组织幼儿开展“逛超市”的游戏,注意引导幼儿遵守超市的购物规则。活动10:聪明的电脑 活动目标
1、了解电脑,培养对现代科技的兴趣。
2、学唱歌曲《聪明的电脑》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聪明的电脑》、歌曲《聪明的电脑》录音磁带。
2、有条件的幼儿园准备有关电脑的知识的录像。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说一说电脑用途
1、教师:现在科技发展真是快,已经出现了电脑来帮助人类完成各项任务的景象.小朋友,你见过电脑吗? 电脑长得什么样?有什么作用?
2、幼儿翻阅幼儿用书《聪明的电脑》,讨论电脑的构造和基本用途。
3、有条件的幼儿园,教师可播放有关电脑知识的录像。引导幼儿观看,进一步了解电脑的构造、用途的基本操作方法。
二、学唱歌曲《聪明的电脑》
1、教师播放歌曲《聪明的电脑》,幼儿欣赏。
2、教师:歌曲讲了件什么事情?
3、幼儿跟随教师学唱歌曲《聪明的电脑》。
三、游戏:我是电脑
1、将幼儿分为人数相等的两组,一组当电脑,一组当操作者。两组幼儿成对对坐。
2、教师播放歌曲《聪明的电脑》,第一组幼儿当电脑端坐不动,随音乐演唱歌曲。第二组幼儿做操作员,边唱便随音乐节奏模仿操作电脑》。音乐结束后,操作员对电脑耳语。
3、教师再一次播放歌曲《聪明的电脑》,操作员和电脑继续做么一遍音乐时做的活动。音乐结束后,电脑在声唱出操作员耳语的内容。
4、教师进行统计,看看几台电脑说对了,统计得分。
5、两组幼儿交换角色进行游戏。
6、游戏结束,统计哪一组累计得分高。即为获胜组。活动11:地图上的变化 活动目标
1、会比较新旧地图的不同,感受发生的各种变化。
2、大胆想象,尝试设计未来的幼儿园地图。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找不同》,幼儿绘画《未来的幼儿地图》。
2、教师事先绘制一幅形象的本幼儿园的地图。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看“地图”,找不同
1、教师:小白兔和小熊是一对好朋友,他们好久没有见面了。今天小白兔想去看他的好朋友,可是,他只有一张以前的旧地图,后来,她又买了一份新地图》现在,我们一起来帮他找到小熊家吧。
2、幼儿翻阅幼儿用书《找不同》。
3、教师:这两张地图可真是不一样啊!小兔都快找不到小熊家啦!
4、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并说说两幅地图的异同,教师提问:你发现新旧地图上有什么不同?什么东西或哪里变了?
二、想一想,说一说:我看到的变化
1、教师:我们的城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还有什么也在发生着变化?引导幼儿从交通工具、通讯工具、生活水平及自已的成长等角度进行讨论。
2、幼儿回忆并说说自已看到(或发生在自已身边)的各种变化。
三、画一画:未来的幼儿园
1、教师向幼儿展示事先绘制好的一幅本幼儿的地图,请幼儿观察。
2、鼓励幼儿发挥想象,操作幼儿绘画《未来的幼儿地图》。
3、请幼儿介绍自已的设计思路和作品,并与教师画的幼儿园的地图进行比较,看看哪些地方发生了变化。活动12:神秘的太空 活动目标
1、能用完整的语言看图描述画面。
2、了解现在人们已经能够通过宇宙飞船到太空去。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神秘的太空》、幼儿绘画《神秘的太空》。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我们怎么了解太空。
1、教师出示挂图,幼儿观察并讲述。
2、教师:过去没有宇宙飞船,人们都不能离开地球进入太空,因此也并不了解太空,奔向月球的梦想也都是通过神话传说来实现的,如幻想月亮上有嫦娥、玉兔等。
3、教师:后来有了望远镜,然后有了天文馆,里面有各种种样的天文望远镜,人们可以通过天文望远镜看到太空的秘密,了解太空。
4、教师:现在,人们可以乘坐宇宙飞船,亲自进入太空了。
二、画画想象的太空
1、教师引导幼儿展开想象,说说宇宙飞船在太空的故事,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在幼儿绘画《神秘的太空》中。
2、教师将幼儿的作品展出,幼儿相互交流。
三、创编表演
1、教师请幼儿分小组想象、讨论,人们以后怎亲友在太空上的空间站生活,跟现在会有什么不同。
2、教师启发幼儿展开想象创编故事,并分角色进行表演。
活动13 方便的卡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磁卡,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
2、设计自己喜欢的卡。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方便的卡》
2、收集各种磁卡。
3、卡片纸、彩色笔。活动过程
一、认一认
1、教师:过去人们付钱要用现金,现在很多地方付钱可以刷卡,刷卡付钱能给我们带来很多方便。
2、幼儿翻看幼儿用书《方便的卡》,认识各种卡,认读汉字“卡”。
3、教师出示收集的磁卡,请幼儿观察。教师:猜猜这使什么卡?卡上有什么图案、有什么字?引导幼儿说出银行卡有某某银行的字,还有注意事项、卡号。电话卡有用说明、有效日期、卡号、密码等。
二、谈话活动:有卡真方便
1、教师:卡给我们带来很多方便,如买东西、坐公共汽车、到图书馆借书的时候,用卡都很方便。
2、教师:你的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可以使用卡?
3、教师:为了不弄坏这小小的一张卡,使用时有哪些要注意的?
三、画一画:设计我的卡
1、教师启发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和自己的需要,展开想象,设计一些卡
2、幼儿说说自己设计的卡有什么作用,怎么用?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
四、玩一玩
五、幼儿以卡为题材自由创编故事并表演出来。活动14 加减变变变 活动目标
1、学习9的加减法
2、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初步了解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加减变变变》
2、幼儿人手1套写有数字1——10的卡片及符号卡片(加号、减号、等号,其中加、减号为一张卡片,正面加号、反面减号)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找一找
1、幼儿边阅读幼儿用书《加减变变变》边仔细观察,找出这些机器娃娃有什么不同之处。
2、请幼儿尝试按照各种不同的特征对这些机器娃娃进行分类,并数数各自的数量。
3、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手的位置不同:1个朝下,8个朝上。身体颜色不同:2个蓝色,7个红色。
天线长短不同:3个一样长,6个不一样长。鞋子大小不同:4个鞋子小,5个鞋子大。
二、引导幼儿排列算式题
1、教师示范:依据机器娃娃的不同特征,用数字卡片排出相应的算式题。如根据颜色不同列式。
2+7=9 7+2=9
2、请幼儿尝试排列算式
三、换一换:加减变变变
1、教师将排列好的算式题中的加号卡片翻过来,变成了减号,启发幼儿思考现在算式题是否还正确,为什么。
2、教师:应该怎样改变才能让算式题正确呢?启发幼儿将卡片9和2交换一下位置即可。
3、幼儿继续排列由加变减或减变加的算式题,进一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互逆关系。
活动15 过去的字和现在的字 活动目标
1、通过比较,了解文字的变迁史。
2、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过去的字和现在的字》
2、幼儿人手1套水彩笔、纸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画一画他所看到并认识的一些字
1、教师:很久很久以前的人很想把他们看到的东西用简单的画表示出来,让别人也能看得懂,你会不会用最简单的画把你看到的日、水、山、土、火、木、雨、云等字画出来?
2、幼儿试着画画,教师评价。
3、教师小结:过去的人用画表示他们看到的东西,后来,这些画慢慢地变成了现在大家用的文字。
二、比一比:过去的字和现在的字
1、请幼儿翻看幼儿用书《过去的字和现在的字》。
2、教师:过去的人是怎样写这些字的呢?现在的人又是怎样写的呢?
三、画一画或写一写过去的字和现在的字
1、让幼儿读一读过去的字和现在的字。
2、引导幼儿在纸上再画一画或写一写过去的字和现在的字
活动16 绳子本领大 活动目标
1、了解线和绳子的特点于用途
2、体验用绳子开展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绳子变变变》。
2、各种线、绳子,用毛线编织的假发、有鞋带的鞋子、串珠、珠子、吸管。
3、弦乐器的图片,如二胡、小提琴、吉他、琵琶、古筝。活动过程
一、欣赏儿歌《绳子变变变》认识绳子
1、教师朗诵儿歌《绳子变变变》,幼儿翻看幼儿用书并学念儿歌,认读汉字“绳子”和“变”。
2、教师:儿歌中的绳子可以变成什么?它们分别是怎样的?
3、教师:请你开动小脑筋,说说绳子还能怎么变?
二、比一比
1、教师出示准备的各种材料,请幼儿观察用毛线编织的假发、有鞋带的鞋子、串珠等,说说它们所用的线有什么异同。
2、教师出示弦乐器的图片,请幼儿观察,说说上面的线是什么样的,跟鞋带、串珠的线有什么异同。
3、教师:线有什么用处?幼儿讨论。
4、教师小结:线除了可以编织、绑东西、穿东西,还可以弹出声音。
三、玩一玩
1、教师出示各种各样的绳子,请幼儿自由地玩,探索绳子的玩法。
2、幼儿展示自己玩绳子的方法,交流体会。
3、教师:日常生活中那些地方会用到绳子?是怎么使用的?绳子有什么作用?不同的绳子作用有什么不同?
4、教师帮助幼儿记录讨论的结果,并归纳概括。
四、试一试:线儿变变
1、教师:线是软的,有什么办法让线变硬?变直?怎样让线变成绳子?幼儿讨论办法,教师帮助记录归纳。幼儿运用讨论出来的办法试一试。
2、教师:你的办法让线变直了吗?为什么没有变直?幼儿改进办法后再尝试。如:用小刷子将胶水涂在线上,胶水变干后线就变硬了;将几股线拧在一起变成绳子,等等。
3、请幼儿用线做出各种不同的造型,如动物、植物、建筑、交通工具等,粘在纸上并进行适当装饰。活动17 变幻的光团 活动目标
1、认识光线透过彩色玻璃纸会发生颜色变化的现象。
2、尝试利用手电筒制作出各种变幻的彩色光团。活动准备
1、各种颜色的玻璃纸或薄布若干,大小能覆盖住手电筒口。
2、幼儿人手1个手电筒、1根橡皮筋。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
1、教师将教师的窗帘拉上,让室内光线变暗,打开手电筒,将光照射到教室的白墙上,请幼儿说说看到了什么。
2、幼儿打开自己制作的彩色灯,让光照射到白墙上,观察光团的色彩。
3、让幼儿自由地玩,说说自己的发现。并比较用玻璃纸制作的彩色灯与用薄布做的彩色灯出现的光团有什么区别。
二、引导幼儿合作变化彩灯制作变幻的光团,观察它们的变化
1、请幼儿将两种颜色的玻璃纸叠在一起,制作彩色灯,观察光团发生了什么变化。
2、请每位幼儿找两位与自己拥有不同颜色彩灯的幼儿进行合作游戏。移动各自的彩色光团,让三个光团互相交叉,部分重叠,致谢观察光团重叠后色彩的变化。
3、教师播放摇滚音乐,请幼儿模仿灯光师,共同制作出各种变幻的灯光效果 活动18 魔术水 活动目标
1、知道淀粉遇到碘酒后颜色会变化。
2、对化学小实验感兴趣,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白纸若干,上面已经用米汤画上了各种小动物。
2、棕红色碘酒、清水、米汤或淀粉液若干,分别装在有标记的小瓶子里:棉棒、画纸、抹布各若干。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认一认碘酒
1、教师出示装有碘酒的瓶子问:这是什么?里面装的是什么?你用过吗?什么时候用的?他有什么本领?
2教师:我们来试一试,帮小熊把小动物请出来吧?
3、教师示范用碘酒在用米汤画过小动物的白纸上涂抹,找出小动物。使用方法:用棉棒小心地碘酒涂抹在米汤画上。提问:老师刚才是用什么方法把小动物请出来的呢?
4、教师:刚才老师帮小熊请小动物,用的就是我们刚才看到的碘酒。
5、教师:你们想不想帮小熊把小动物们都请出来呢?
三、引导幼儿自己做实验
1、将幼儿分为若干小组,每组一张用米汤或清水画过小动物的白纸。每组共用一杯碘酒,自己动手,把小动物请出来。教师巡回知道
2、教师:你们请出小动物了吗?请出了什么小动物?你们是怎样把它请出来的?为什么有些小朋友没有找出小动物呢?幼儿互相交流,可以请个别幼儿向大家讲述自己是如何操作的。
3、教师小结:用米汤画的画遇碘酒后会变成蓝色,能显示出小动物;用清水画的画遇到碘酒后不会变色,显示不出小动物。这也就是说碘酒遇到淀粉,颜色酒会发生变化。
活动19 比一比,变一变 活动目标
1、复习和巩固10以内的数量关系。
2、提高观察、比较数字的能力。活动准备
1、每人准备写有数字1——10的数字卡1套。
2、大、小托盘若干个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话题
教师:今天我们来和数字家族的数字朋友们做游戏,比一比数字,看看它们哪个大,变一变,怎样让他们变得一样大。
教师:请你们每个人听我的指令,准备好了吗?
二、比一比
1、请幼儿将1——10的数字卡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好。
2、幼儿按照要求取数字,如:教师请幼儿分别拿出最大的数、最小的数、比1大3的数、比2大3的数、比4小1的数。
3、教师:下面要比一比数字的大小,例如:2和5比,引导幼儿把2放进小托盘,把5放进大托盘,比较大小。
4、教师随意抽取两张卡片,请幼儿分别将他们放在大小托盘内,再找出和他们相差的数字卡片。比如:抽取1、3分别放入小、大托盘内,再找出2,放入小托盘内,使得两边托盘内的数字变得一样大。
三、玩一玩
1、幼儿分组用卡片进行数学游戏,教师给予指导。
2、看谁说得快,教师随意抽取两张卡片,幼儿从自己手中找出与教师拿的卡片相同的卡片,将大的数字放到大的托盘内,小的数字放到小的托盘内,看看谁放得又快又准。活动20 图形大变样 活动目标
1.学习对正方形的各种分割方法。2.尝试用图形做各种组合。活动准备
1.正方形彩纸若干张、剪刀、彩笔等。2.幼儿用书《图形大变样》。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想一想
1.教师出示一张正方形彩纸,提问:要把正方形变成2个其他图形,想一想,可以怎样变?有多少种变法?可以变成2个什么样的图形? 2.幼儿思考,讨论并回答。
3.教师按照幼儿的回答,逐一进行操作。
4.教师展示已分割的图形,并小结:1个正方形可以变成2个三角形;还可以变成1个三角形,一个梯形;变成2个一样大小的长方形;变成2个不同大小的长方形;还可以变成2个梯形。
二、试一试
1.教师:现在请你们自己来试一试,把正方形变成3个或4个其他图形,还可以怎样变?
2.幼儿操作,展示自己分割出来的各种图形,介绍自己是怎么变的,正方形变成3个或4个什么图形。
3.请幼儿翻看幼儿用书,并互相比较,侃侃大家的变法与书上的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三、变一变
1.教师:我们刚才变出了那么多的图形,现在,一起来把它们拼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吧。
2.幼儿大胆想象,进行图形游戏,并在拼成的图案上添画。3.幼儿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
4.欣赏幼儿用书上的图案并按图操作。活动21 花样玩绳 活动目标
1.探索绳子的各种玩法。2.体验玩绳的乐趣。活动准备
1.长绳1条、短绳多条。
2.粗绳2条,长约2米,彩色丝带长约30厘米,将彩色丝带间隔扎在两条粗绳之间,做成绳梯。活动过程
一、引出话题
1.教师:今天我们大家来玩绳,看看绳子能变出多少种玩法。2.幼儿人手一条短绳自由活动,教师观察幼儿的玩法。
二、大家一起玩
1.教师组织幼儿探索绳子的不同玩法(正跳、反跳、花样跳、两两合作跳等),并进行示范、练习。2.两名幼儿拉直绳子,绳子与地面保持一定的距离(约15——20厘米),或将绳子固定在一定的高度,其他幼儿玩跳高。
3.教师把绳子摆成图案,幼儿沿绳左右跳,单脚或双脚从绳的外侧跳到内侧,再从内侧跳到外侧。
4.过小河:把绳子摆成弯弯曲曲的小河,幼儿双手保持平衡,小心过河。5.钻铁丝网:把绳梯与地面平行,两端固定,幼儿从下面钻过去。6.跳房子:把绳梯横放在地上,幼儿在格子里间隔跳。7.绳操:把短绳对折,幼儿手握绳的两端做动作。
三、分享交流 1.幼儿说说玩绳的体会。2.教师总结绳子的各种玩法。活动22 变什么好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变什么好》,知道做爸爸妈妈的孩子最快乐。2.能从某个角度思考一件事情的好与坏。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变什么好》。2.故事《变什么好》录音磁带。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
1.教师:孙悟空回七十二变,猪八戒回三十六变,如果那么也会变,你想变什么?
2.教师:今天,我给那么讲个很有趣的故事,故事里面有个魔法师,他有一瓶神奇的变身水,能让别人变成自己想变的东西。
二、听故事《变什么好》并讨论 1.听故事《变什么好》。2.教师小老鼠为什么想变?
3.教师小老鼠变成什么动物?后来为什么又不想变成这些动物了呢? 4.教师小老鼠知道“当老鼠是不太好”。但是它为什么有不想变了呢? 5.教师:小老鼠最后有没有变?它变得怎么样?
6.教师小结:小老鼠想明白了自己还是当老鼠好,因为它懂得怎么当老鼠,它不再胡思乱想了,所以它很快乐。
三、引导幼儿从自己的视觉,说说愿意和不愿意变成有些动物的理由 1.教师:假如让你变成蝴蝶、乌龟、蜜蜂、蚂蚁、鸟儿或大象,请你说出你愿意变和不愿意变的理由。
2.教师小结:变成别的动物都不好,做个爸爸妈妈的孩子最快乐。活动23 字宝宝变了 活动目标
1.学习认读汉字的一些简单方法,能认读几个汉字。2.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字宝宝变了》。
2.教师自制的字卡、象形字和画。活动过程
一、复习已经学过的汉字
教师出示幼儿已经学习的几个象形字字卡以及象形字和画,如:人、日、木、水、火、土、云、雨、山等,让幼儿认读。
二、学习几个组合字
1.教师:我们的祖先用他们的智慧为我们创造了许多字,使我们能够看书看报,学习很多东西。你们想不想看一看?
2.教师出示幼儿认识的几个字的字卡以及它们的象形字和画,而后将同一象形字及画分别组合,让幼儿猜认是什么字。猜认后让幼儿看幼儿用书《字宝宝变了》,如:林、森、晶、从。
例1:木+木 林(画面上一棵树边上还有一棵树,边上写上字:林)
例2:木+木+木 森(画面上一棵树边上还有许多树,边上写上词组:森林)例3:日+日+日 晶(画面上一颗水晶在日光下闪闪发光,边上写上词组:亮晶晶)
例4:人+人 从(画面上一个人跟随另一个人,边上写上词组:跟从)
3.教师出示幼儿认识的几个字的字卡以及它们的象形字和画,让幼儿猜认是什么字。猜认后让幼儿看幼儿用书《字宝宝变了》,如小:休、灶。
例1:人+木 休(画面上一个人躺在一棵树下正在休息,边上写上词组:休息)例2:火+土 灶(画面上一团火在一个炉灶里燃烧,边上写上字:灶)
三、再学几个组合字
1.教师出示幼儿没有学习过的几个简单的字的字卡及她们的象形字和画,如:月|田等,让幼儿认读。
2.教师出示幼儿认识的几个象形字及画,而后将两个不同的象形字及画分别组合,让幼儿猜认是什么字,如明、雷。
例1:日+月 明(画面上天上画有太阳和月亮,照亮了白天和黑夜,边上写上词组:光明)
例2 :雨+田 雷(画面上田地上下着雨,打着雷,边上写上字:雷)
四、画一画或写一写
如果幼儿对文字感兴趣,可让他们画一画或写一写刚学的字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