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比例尺的复习教案与反思
比例尺的复习
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比例尺。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并能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一幅图的比例尺。2.能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掌握利用比例尺、图上距离两个已知量求实际距离的方法。3.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里的应用,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操作、观察、思考、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并能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一幅图的比例尺。2.能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掌握利用比例尺、图上距离两个已知量求实际距离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掌握利用比例尺、图上距离两个已知量求实际距离的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中国地图、山东地图 教学过程:
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1.教师谈话提问:前几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比例尺,谁还记得什么是比例尺吗?在生活中你在那些地方看到过“比例尺”?让学生举例,并说一说比例尺前项、后项的倍数关系和比例尺的实际含义。利用比例尺,可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节课就学习比例尺的应用。师板书课题:比例尺的复习
2、认真看 “自主练习”上面的内容,重点看解题过程,边看书边思考:
什么是比例尺,你会求一幅地图的比例尺吗?
怎么求实际距离?在求实际距离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你能根据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吗? 在图上画出一个具体地点的位置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10分钟后,比比谁能汇报上述问题,并会做与例题类似的题目。3.看一看
学生根据“复习指导”开始自学,师目光巡视每一个学生,并适时指导。4.说一说
(1)小组交流。师:同学们,大家刚才根据复习指导对课本的知识进行了回顾和整理,下面在小组内交流,看看大家都是用什么方式进行整理的。学生把自学情况在小组中交流,合作形成小组整理成果。教师巡视了解,找出有特色的整理方式,准备全班交流展示。
(2)全班交流复习指导里的问题。
你能根据比例尺和图上距离计算实际距离吗?
学生讨论:因为比例尺等于图上距离除以实际距离,现在已知三个量中的两个量(比例尺和图上距离)一定可以求出第三个量。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1)、填空。
⑴()和()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⑵图上距离2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⑶比例尺是,它表示地面实际距离是图上的()。
⑷在一幅比例尺是30 :1的图纸上,一个零件的图上长度是12厘米,它的实际长度是()。
⑸ 2.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图上1厘米的距离相当于实际距离()。
(2)在一幅比例尺是1 :3000000的地图上,甲乙两地的距离是7.5厘米,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
(3)某建筑工地挖一个长方形的地基,把它画在比例尺是的平面图上,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这块地基的面积是多少?
三、梳理总结,提升认知
1.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特别是在出行、旅游中,都会用到根据比例尺和图上距离去求实际近似的距离,所以学好本节课非常有意义。知道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我们这节课同学们总结了好几种方法,下面找几名同学说一说,生1:设实际距离为x厘米,然后根据比例尺的意义列出方程,解出方程,从而求出实际距离。
师:有什么要注意的事项吗?
生1:一般把实际距离说成是多少米或者是多少千米,所以要把方程求出的数化成以米或者千米为单位的距离。生2:也可以直接用图上距离除以比例尺,然后把得到的数据化成以米或者千米为单位的。师:很好,还有什么方法吗?
生3:。我用图上距离直接去乘比例尺的后项,得到的数据再化成以米或者千米为单位的。师:这种方法很好,但别管哪一种方法,我们都要注意单位的统一、单位的转化,一般来说,实际距离都是以米或者千米为单位的,所以最后要把单位化成以米或者以千米为单位的。
当堂达标检测:(在答题卡上完成习题)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感觉有以下成功之处:
(1.)在教学这节课时,我没有硬要求学生掌握只用一种方法,而是突出了解决问题的多样化,目的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理论联系实际,力求走进生活。在选题时,尽量选取学生身边的生活例子,学生能体会出,甚至有过亲身体验的生活情境,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积累的生活经验。(3)主动感知,自主体验
数学表象以感知为基础,没有感知,数学表象就不可能形成,本节课分三个层次(认识比例尺、认识比例尺两种表达方式、运用比例尺知识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在动手画图中学习感悟,在感悟中交流,在交流中形成鲜明的表象,经历和体验了知识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本课的复习关键在梳理,于是在练习这一环节时,我首先是再回到第52-57页的复习中,让学生说出比例尺的意义,并说出怎么求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利用已有的学习资源,进一步加强对比例尺意义的认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在设计巩固练习的时候由浅入深,要求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提高;最后通过质疑,引导学生自己对知识进行梳理,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1)在实际生活中还有比例尺把后项写成是1的这种情况,教学时教师应如何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引导总结。
(2)教材中所呈现的线段比例尺的知识文字很少,对于学生来说,由于生活经验相对较少,理解起来很不容易,应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使学生更易理解,如何正确地进行相互改写。
(3)画图的时候到底该怎么画,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是什么,教材能给出具体的例子就好了。
第二篇:比例尺教案及反思
比例尺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会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根据比例尺正确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教学难点:设未知数时长度单位的使用。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一些比例尺不同的地图或本校、本地的平面图。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提问: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进率及化聚方法。1米=()分米=()厘米=()毫米 1千米=()米=()厘米 2.什么叫做比? 3.化简下面各比。12 :8 10厘米:100厘米 2米:140厘米 3米:15千米 16厘米:90千米
二、新课探究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比例的知识,比例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用途呢?请同学们看一看我们教室有多大,它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米。(长大约8米,宽大约6米。)如果我们要绘制教室的平面图,若是按实际尺寸来绘制,需要多大的图纸?可能吗?如果要画中国地图呢?于是,人们就想出了一个聪明的办法: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的时候,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再画在图纸上,有时也把一些尺寸比例小的物体(如机器零件等)的实际距离扩大一定的倍数,再画在图纸上。不管是哪种情况,都需要确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这就是比例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一种应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1.教学比例尺的意义。
(1)教学例4。设计一座厂房,在平面图上用10厘米的距离表示地上10米的距离。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让学生读题。指名回答: “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 “要我们做什么?”板书: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知道吗?实际距离也知道吗?各是多少?”继续板书如下: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10厘米 : 10米 “10厘米和10米的单位相同吗?能直接化简吗?”
教师说明:这两个数量的单位不同,所以先要把它们化成相同单位,再化简。“现在单位统一了,是多少比多少,怎样化简?”教师边说边擦掉10和1000后面的单位“厘米”,并加上“ :”,板书成如下形式: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10 : 1000 然后说明:因为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时,经常要用到“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我们就给它起一个名字叫做“比例尺”。(板书: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有时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也可似写成分数形式。(板书:或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比例尺
图上距离是比的前项,实际距离是比的后项。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最简单整数比。教师出示比例尺不同的地图和本地、本校的平面图给学生看,让学生说出它们的比例尺各是多少,表示什么意思。
最后教师指出: ①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这是一个比,不应带计量单位。②求比例尺时,前、后项的长度单位一定要化成同级单位。如 1O厘米:1O米,要把后项的米化成厘米后再算出比例尺。③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的前项化简成“1”,如果写成分数形式,分子也应化简成“1”。
(2)巩固练习。“做一做”。
2.教学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教师:知道了一幅图的比例尺,我们可以根据图上距离求出实际距离,或者根据实际距离求出图上距离。(1)教学例5。
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南京到北京的距离是15厘米。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指名读题,并说出题目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教师启发:因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要求实际距离可以用解比例的方法来求。“这道题的图上距离是多少?”板书:15 “实际距离不知道,怎么办?”(用x表示。)在15的下面板书出x,并在它们中间画上分数线。
“因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要相同,所设的x应用什么单位?”(应用厘米。)板书:解:设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为x厘米。
“比例尺是多少?写成什么形式?”(写成分数形式。)最后板书成下面的形式:
6000000
x
=
指定一名学生到前面求X的值,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订正后,回答:
“现在求出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厘米,题目要求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应该怎么办?”板书:90000000厘米=900千米,并写出这道题的答。之后,再回忆一下解答过程。
(2)巩固练习。做第 7页上的“做一做”。
(3)教学例6。出示例6:一个长方形操场,长110米,宽90米,把它画在比例尺是的图纸上,长和宽各应画多少厘米?
指名读题并说出题目告诉了什么,求什么。教师:我们先来求长的图上距离。长的图上距离不知道,应设为x。(板书:解:设长应画x厘米。)长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它和图上距离的单位相同吗?怎么办?比例尺是多少? 然后让学生求x的值,并说出求解过程,教师板书出来。
“这道题做完了吗?还要求宽的图上距离。宽的图上距离不知道,应用什么未知数来表示呢?因为前面求长的图上距离时,已经用了x,这里就不能再用它来表示宽的图上距离了,要用其它的字母来表示。我们就用y来表示、”板书:设宽应画y厘米。
一、练习
1、独立完成练习二第1题,并订正。
2、完成练习二的第2题、3题。
《比例尺》教学反思
《比例尺》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3单元中的教学内容。这一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化简比以及比例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抽象,难以理解,且与实际生活较远,不易让学生直观的理解。因此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仔细分析了教材的设计意图,同时又思考如何将这样一节概念教学恰到好处的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课的伊始,我出示了中国地图、深圳地图和一些平面图给学生看,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绘制地图的了解以及体会。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引入比例尺的意义和价值,同时引入本课的教学.当同学们知道了“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后,有一个学生问我:“老师,比例尺不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吗?既然是他们的比,为什么不叫比尺?”这一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兴趣,课室先安静下来,过了一会,有几个同学在下面小声地议论起来。其实,这个问题我还真没想过,以前我也上过这一课,没出现这样的问题。既然这样,我就把问题抛给学生。“同学们,你们认为他说的有道理吗?或者你能解释为什么书上叫“比例尺”而不叫“比尺”的原因吗?”有的同学用定义来解释,可是说来说出,比例尺的定义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那叫比尺也合理,这样越说越糊涂。“老师,从得到比例尺的过程来说,他包括两个比。”科代表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我用眼神示意他继续说下去。“比如书上的例4:把实际距离10米化成1000厘米,然后10:1000=1:100这就是一个比例。其实前后都是这幅地图的比例尺,只是后面对前面进行了化简。”同学们似懂非懂地点头。谁听明白了他们意思,小吴同学站了起来:“我知道了,在一幅地图上,每一段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都等于比例尺。得到比例尺的这个过程蕴涵了两个比,而且这两个比相等,当然叫比例尺更合适。”同学们好象渐渐明白了,举手的同学更多了。“我觉得比例尺像一把尺子。”„„虽然这里用了一些时间,但是,对“比例尺”这个抽象而又枯燥的概念,学生能讨论得这么热烈而又深入,我何乐而不为。
在教学例5这个例题时,大部分学生想到用比例尺的定义列出一个比例,再通过解比例求出实际距离,但是很多学生在设未知量的时候都把单位带错了,其实这也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我仍然是把问题抛给那些已经掌握的学生,他们通过前面求比例尺的时候单位要统一,很好地解释了这里为什么要带“厘米”这个单位。有几个同学想到了利用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倍比关系来求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例如:比例尺1:6000000表示的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6000000,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6000000倍,图上的15厘米。就用15乘6000000得90000000厘米也就是900千米。还有几个同学利用比与除法的关系把比例尺当作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商,把图上距离当作被除数,求实际距离也就是求除数,用15除以1/6000000也得到了正确结果。后面两种方法都是一些上层生想到了,考虑到我班学生基础比较差,大部分孩子接受能力也不好,如果每种方法都去细细的话,会让他们混淆。所以在学生介绍了这两种方法后,我只是给予他们肯定,并没有在班级里去推广这两种做法。
反思自己的这节课,感觉比较清晰、流畅,知识点也都落实到位,学生参与的热情比较高。只是在后面的练习中,发现还是有几个不知道怎么带未知数的单位。针对学生的情况,我将及时地进行辅导,并在下节教学中适当地进行归纳整理,加强学生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
第三篇:比例尺的教案与反思
<<比例尺>>教学设计
金星小学 许碧月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 比例尺的意义,课本第48-49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比例尺产生过程和探究比例尺应用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出比例尺。难点是从不同角度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准备:有比例尺的平面图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感受比例尺 脑筋急转弯
从漳浦火车站到北京坐动要16小时,可是一只小蚂蚁只用了3分钟,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大家真聪明,那小蚂蚁爬的路程和动车行的路程有什么区别呢?(引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二、动手操作,认识比例尺
师:你们喜欢画画吗?那我们来个最简单的——画线段游戏。我说长度,你用线段画出它的长,行吗? 1厘米 2厘米 5厘米 1米
师:遇到什么问题了,纸不够大吧,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师:那怎么办呀?快想想,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把1米画到纸上去? 生:可以把1米缩小若干倍后画在纸上。师:这个办法不错。就用这种方法画吧。学生画完,集体交流。
师:你是用图上几厘米的线段来表示实际1米的呢? 教师有选择的板书:
师:像2厘米、5厘米、10厘米这些在图上画出的线段的长度,我们叫“图上距离”,而这1米就叫“实际距离”。
师:你能用比表示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关系吗? 教师指名回答,并板书计算过程。
师:他们的比不一样,画出来的长短还会一样吗?
师:所以画图的时候应该有个统一的标准,这个标准就叫比例尺。也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板书:比例尺)
三、结合实际,理解比例尺
1、揭示比例尺的意义 师:你认为什么叫比例尺呢? 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 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2、引导学生从比、倍数、份数、分数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比例尺 师:谁能说说1:100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是1:100 生: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0倍 生:图上一厘米表示实际100厘米
师:我发现这些比例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比的前项都是1,为什么不写成2呢?(为了方便,比例尺的前项通常是1)
3.比例尺和直尺有什么区别?(比例尺是一种比,不带有单位名称,直尺是一种测量工具,有具体的单位名称)
四、掌握意思,引出线段比例尺
1、出示一副标有线段比例尺的平面图(北京市地图)观察图,讨论线段比例尺表示的意思。
2、你们知道这幅图的比例尺有什么不同吗?表示什么意思?
3、把线段比例尺改为数值比例尺。(强调先统一单位,比例尺不带单位)
4、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关系。(表示的意义相同,只是形式不同)
五、根据意义,了解放大的比例尺
1、同学们平时生活中在哪里见过比例尺?
2、出示老师收集的平面图。
3、讨论做比较。小结:不管是缩小的比例尺还是放大的比例尺,我们都要用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放大的比例尺与缩小比例尺不同的是通常后项为1。
六、运用新知,求出比例尺
我们掌握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下面我们来试着计算比例尺。
大南坂到县城的距离约是8千米,画在地图上是8厘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板书1.写出比。2.单位统一。3.化简比)
(1)要求学生独立完成。(2)指名说说比例尺的含义。
(3)说说求比例尺应该注意的事项。
七、巩固练习,透彻掌握比例尺
1、判断
(1)比例尺是一种测量地图的尺子。()(2)某机器零件设计图纸所用的比例尺为1︰1,说明了该零件的实际长度与图上是一样的()。
(3)一幅图的比例尺是6︰1,这幅图所表示的实际距离大于图上距离。()(4)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200 千米.()
2、求比例尺。
课本第49页做一做。
八、小结课堂,当堂回顾比例尺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比例尺》课后反思
金星小学 许碧月
本节课开课利用脑筋急转弯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初步了解了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接着让学生画不同物体的实际长度,当要画1米长米尺的长度时学生停住了,产生了知识障碍。紧接着老师启发:那怎么办呀?快想想,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把1米画到纸上去?学生很快想出了办法可以把1米缩小若干倍后画在纸上。学生用这种方法继续画线段,然后让学生汇报自己是用图上几厘米的线段来表示实际1米的。老师加以概括:像2厘米、5厘米、10厘米这些在图上画出的线段的长度,我们叫“图上距离”,而这1米就叫“实际距离”。学生进一步了解了什么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含义为后面学习打好基础。紧接着让学生写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揭示了比例尺的意义......本节课很顺利地完成了。这节课,学生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成功的关键是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激情、智慧与个性的大舞台,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获得多方面发展。
《比例尺》说课稿
金星小学 许碧月
一、说教材:
《比例尺》是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48页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教学比例尺的意义及其应用。这部分内容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它可为学生架起一道数学学习和现实生活之间的桥梁,使他们充分感受到数学的现实意义,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并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产生、形成的必要性,感受数学的力量,激发学习数学兴趣。为此,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比例尺产生过程和探究比例尺应用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出比例尺。难点是从不同角度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三、说教法、学法
1、充分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节课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两次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机会。在这两次探究学习的过程中,由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和解决方法,然后全班交流,此过程让学生的个性思维方法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每个同学都能从同学们的汇报交流中获取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这样,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都得到了较好的处理,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育。
在整堂课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独立思考的开放空间,尊重每一个学生,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为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供机会的同时让学生体验到创新学习的成功喜悦。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理解了比例尺的意义,学会了求平面图的比例尺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有独立发展的空间,既有情感的体验、交流,又能培养学生搜集、获取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学会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四篇:比例尺教案
比例尺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比例尺。
2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尺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
3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4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逐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填空(课件出示)
1千米=()米 1米=()厘米 1千米=()厘米
4千米=()厘米
5千米=()厘米
200千米=()厘米 1000厘米=()米
3000000厘米=()千米
60000000厘米=()千米
2、用格尺在练习本上划线段
1厘米
10厘米
1米(有学生会发出质疑)哪有那么大的本子?不够画怎么办? 学生交流汇报后导入新课:人们在绘制地图和平面图时,往往因为纸的大小有限,不可能按实际的大小画在图纸上,经常需要把实际距离缩小一定的倍数以后再画成图。这就需要涉及到一种新的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一问题。
二、独立探究、合作生成
教师:请同学们再在自己纸上画出长9米,宽6米的教室地面来。
学生1:(有学生会发出质疑)哪有那么大的本子?不够画怎么办? 学生2:可以利用前面所学的知识----图形的放缩,把教室的长和宽都缩小一定的倍数在纸上表示出来。
教师:大家画的图是长9米,宽6米吗?(不是)谁来说说是怎么画的?
(学生的答案可能有:长方形长9厘米,宽6厘米。或者是长3厘米,宽2厘米。)
教师:你的想法很对,跟老师的想法一样(用课件出示教室的平面图),在这幅图上你们发现了什么新
问题? 学生:在图的右下方有“比例尺1:300”
教师:观察真仔细!比例尺1:300是什么意思? 1学生讨论。
2学生汇报: 学生1:图上1厘米长的线段表示实际300厘米。
学生3: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300。
学生2: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300倍。
3揭示比例尺的意义。
教师:说得真不错,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比例尺(板书课题)
二、自然生成、进行应用
1、教师补充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或者: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2、教师:你们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比例尺? 学生1:在中国地图上。
学生:在世界地图上。
学生:在房屋设计图上。
……
3、出示各种比例尺,认识比例尺特征:(1)课件出示各种比例尺……
说说他们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米或()千米。(2)再次课件出示这些比例尺……
教师:通过观察,你们发现比例尺有什么特点?
学生:比例尺是一个比;比例尺的前项和后项的单位相同;比例尺的前项一般是1。
4、运用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同学们理解的真好,你们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吗?(打开书先帮笑笑解决一下问题)
教师:图中比例尺1:100还表示什么意思?(注重意思的多样化)学生交流(略)教师:现在请大家量一量平面图中笑笑卧室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
算一算笑笑卧室实际的长是()米,宽是()米,面积是()平方米。
(1)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算法
学生1:先量出卧室的长5厘米,实际长=5厘米×100=500厘米=5米
学生2:量出卧室的长4厘米,实际宽=4厘米×100=400厘米=4米
学生3:卧室的实际面积是5×4=20平方米
三、解决问题、巩固提高
1、算出笑笑家的总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在父母卧室南墙正中有一扇宽为2米的窗户,在平面图上标出来。小组交流后汇报
四、研究性作业
1、课件展示练习
应用1)在这副图中,量得南京到北京的图上距离是4.5厘米,表示实际距离900千米。你能计算出这副图的比例尺吗?
(2)选择、1)小华在绘制学校操场平面图时,用20厘米的线段表示地面上40米的距离,这幅图的比例尺为1︰2。
()
2)某机器零件设计图纸所用的比例尺为1︰1,说明了该零件的实际长度与图上是一样的()3)一幅图的比例尺是6︰1,这幅图所表示的实际距离大于图上距离.()
(3)判断、(1)用10厘米表示实际距离9千米,这副图的比例尺是()。
A 1∶900000
B 1∶90000
C
1∶900(2)1∶240000000表示图上1厘米,实际是()千米。
A
B
240
C 2400 应用2)我们学校操场的长是200米,宽是100米。同学们,你们能自己确定比例尺,把操场的平面图画下来吗?
五、总结深化、活化知识 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哪些收获?
第五篇:比例尺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比例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比例尺,能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2、能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中国地图一张。
学具准备:尺子、铅笔。
三、教法学法:
教法:对于意义理解部分主要采用尝试法。对于运用比例尺进行相关计算时,主要用引导发现法。
学法: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动手操作,大胆设想、自主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必要时进行合作交流。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师:出示相关长度单位的复习内容,集体订正。生:独立完成练习,相互检查。
师: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内容。
(以谈话的形式,从学生熟悉的教室入手,让学生先估计教室的长和宽,再尝试画出教室的平面图,这样既复习了上节课图形的放缩知识,又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师:大家画的图是长9米,宽6米吗?(不是)谁来说说是怎么画的? 生:交流讨论,小组汇报。
(生动脑想、动手写)
(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去动脑、动手、动口,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让学生体会了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
师:看来同学们很爱动脑筋,遇到问题会想办法。现在请拿出课前准备的地图,找一找看看上面有无类似的标注?通过汇报,让学生发现地图上有不同的标注。教师板书不同的标注。
(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素材,让学生自己寻找、发现和观察比例尺,从而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二)、意义建构(认识比例尺)
1、介绍各种比例尺的名称。
师:在地图上这些都叫做比例尺。根据板书教师介绍数字比例尺、文字比例尺、线段比例尺。
2、认识比例尺。
如:师问比例尺1:6000000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图上1厘米的长度代表现实中的6000000厘米。
师:比例尺1:230000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地图上1厘米的距离相当于现实中的230000厘米的距离。
师:同学们讲得都对,那到底什么是比例尺?
引导得出:
1、比例尺就是一种可以把实际距离放大或缩小的计量单位。
2、我认为比例尺就是图上长度比上现实中长度。
3、图上画的长度与现实距离的比。
4、图上长度与实际距离的比。
师:(规范学生语言)对,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板书: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由上列公式并推导出:图上距离=比例尺x实际距离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让学生按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充分描述什么是比例尺,教师再规范语言,这样,一促进了学生思考,二促进了思维外显,三促进了交流。)
(三)、实际应用(比例尺的应用)
1、出示课件
师:设计一座厂房,在平面图上用10厘米的距离表示地面上10米的的距离。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2、要求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能不能直接用题中给出的两个数列式?为什么?应该怎么办?
(1)学生自己阅读。
(2)计算出比例尺,先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全班交流。
(3)先让学生理解题意,再独立思考、解决,全班交流。
(4)先尝试解决,再全班交流。
3、一个长方形操场,长110米,宽90米。把它画在比例尺是1:1000的图纸上,长和宽各应画多少厘米?
4、师:我们画的操场平面图,你现在有办法让别人知道我们的场有多大了吗?能把它用我们学过的知识画在图纸上吗?
五、课堂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2、我们所学知识在我们生活中有重要的作用,我们不仅要学会数学,更要会用数学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3、能够根据比例尺来计算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