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职校如何有效开展实践教学
中职教学能力培训的有效实践
——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性教学
来宾市职业技术学校
覃凉梅
一、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必要性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对中职语文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根据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活确定活动内容,设计活动项目,创设活动情境。通过搜集资料、小组合作、交流展示和总结评价等步骤,围绕活动主题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运用有关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培养职业理想和职业情感。”因此,中职语文教学应在“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职教观念指导下,以综合实践活动为核心,突破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职业学习和职业生涯发展需要,以活动为形式整合知识与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提升学生语文综合应用能力。这就使得非常有必要在中职语文课堂中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课的开展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服务,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目的。
二、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
1.集中明确的主题是综合实践教学活动取得实效的前提。
在设计语文实践活动的内容时,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设定不同的培养目标。根据所任教的学生的不同专业特点,可把汽车维修、汽车制造和燃气等专业的教学重点放在激趣、养习和积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把汽车商务和物流管理等专业的教学重点放 在积累和运用上,以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总体来说都要求做到统筹兼顾、系统安排,保证每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都有一个集中鲜明的主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语文综合素质。活动中各项内容的选择、各个活动程序的设计都紧扣活动主题,突出重点。不把综合实践课搞成表面热闹而收效不大的“大杂烩”,而是要紧扣语文知识积累、素养提高的目标,这是保证活动教学的有效前提。
2.多样新颖的活动形式是综合实践活动取得实效的基础。
寓教于乐,启智于趣,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要特征。语文综合实践课的形式要新颖多样,才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在生活大课堂中积极地进行语文学习的再实践,从而在活动中主动感受、体会和理解,以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特长。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要形式可以采取口语交际实践、语文知识实践和语文社会实践等形式。
笔者在中职《胡同文化》一文的教学实践中,根据课文内容中对地方文化的发掘与反思,联系本土文化,设计了“游览羊城景观,思考西关文化的历史与现状”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与北京胡同文化进行的对比学习中,学生游览、观看、感受了广州西关特色的人文景观,如陈家祠、西关大屋、骑楼宅居文化和粤剧等,并通过摄影、摄像、走访等方式收集相关的民间典故、民俗文化、人文地理、历史变迁和风土人情等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共同对广州的历史与文化进行追溯、思考和反问。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一次研究性的语 文学习活动,而不是简单的旅游。学生通过活动对建筑文化和城市文化进行了深层领悟和探索,并实实在在地增强了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此外,教师所采用的调控、引导、激励的手段也要不断变化,要注意兼顾和激发中差生参与的积极性,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各展所长、各有所得。
3.充实的教学内容是综合实践教学活动的有效载体。
新教材每个单元都设计了比较合理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训练材料,教师可以有选择性地使用这些材料。教科书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但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只要是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素质且又符合学生生理、心理及认知水平的素材,经过精心设计都可以演绎出生动有趣、具体实在的语文综合实践课来。结合中职教材。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所在专业的就业前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形成良好的就业心态,笔者采用了人教版中职语文“校友职场感悟采访”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并结合中职生文明风采大赛要求的“创业之星”作文竞赛,设计了“交校杰出校友访谈”专题实践活动。首先是让学生选择本专业的杰出学长作为采访对象,了解他们的成功之路;然后整理资料,根据不同采访对象的个性特征选择不同的传记写法,为访谈人物写一篇2000字左右的传记。整个活动笔者分四个阶段来组织:访谈了解;设计访问提纲;实践访谈;展示评价。
在采访活动中,学生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无法学到的知识,如信息搜索、成功预约、介绍信写作、设计采访问题、准备见面礼、采 访过程中的随机应变等。而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在记录学长们的成功经验时,也学会规划自己的职业目标和道路,借鉴他人的成败教训,从而可以更有效地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4.合理的拓展延伸教学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方法。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还应在学校教学中进行合理的拓展延伸,结合企业实际需要,使用现场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等,加强人际沟通、业务洽谈和应用文写作等实用技能的培养;创设活动情境,进行企业文化观摩活动及知识竞赛、企业文化趣味竞赛等,让学生了解著名企业的发展史,学习优秀企业的人际沟通技巧和团队合作精神,感悟企业文化,培养创业意识,培育职业品质。
为了强化学生的职业自豪感,针对我校与宝马、丰田、东风雪铁龙等企业校企联合办学的教学方向,笔者设计了“畅谈职业理想”的活动课,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心仪的特色企业教学班,结合企业文化来阐述自己为了实现职业理想而确定的学习方案。通过有针对性的拓展教学,有助于中职生尽早确立自己的职业理想,也对学生加强基础文化课学习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5.多元化的评价方法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保证。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应采用形成性评价方法,一般从态度、过程和效果三方面评价学生活动的情况,可采用自评、小组互评、师评和总评的形式进行综合评价,考评等级一般分为优、良、及格、待改进四个等级。评价表的具体内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学习态度方面 有自主学习意识和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学习过程包括发现探索能力和收集整理能力;学习效果包括归纳总结能力、综合表达能力、成果展示情况、总结与反思能力。
采用形成性评价方法可以紧贴学生的活动过程,能引发学生的共鸣,自评和互评的形式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而教师及时给予学生激励性的评价,特别是个性化的评价,尽可能多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肯定他们的创新意识,就能有效地引导和规范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
“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学生在实践中应用知识,又在应用中获得新知、提高能力的过程,作为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要在引导、设计、参与学生的活动中和学生一起学习,探索出一条在实践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新路,为中职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好基础。
第二篇:浅谈职校实践教学
浅谈实践性教学
摘要:中职学校农学专业教学要培养出有用人才, 离不开专业实践教学, 而要确保农学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除需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外,更需具备设施完善的实验场所和实训基地及熟练掌握农学专业操作技能的专业教师。同时,要周密计划, 严格管理, 不断完善实践教学内容, 注重实践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 这样才能最终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关键词〕 农学专业;实践性教学;以人为本;自主学习;实习基地
实践教学是对理论教学的验证、补充和拓展, 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 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 也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 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走上社会后的适应能力。那么, 职业学校如何根据农学专业特点, 卓有成效地开展实践教学, 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呢?在学校保证提供设施完善的实验场所和实训基地, 专业教师熟练掌握农学专业操作技能的条件下, 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和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
教师应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强调教育的开放性和服务意识,强调师生的双向沟通、合作和交流。在教学中,有的教师总是抱怨《植物保护技术》理论课枯燥,学生不能持久记忆,得不到学生的关注,教学效果自然不好。究其原因,是我们把教学当作单纯传授知识的过程,在课堂上教师活动过多,学生活动过少,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掩盖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以人为本,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理论联系实践,要让学生自己去动手,这样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才能搞好课堂实践教学。如讲授“化学防治”一节时,针对具体的病虫害讲解农药的选择和使用方法,施药器械的确定,具体农药的稀释、喷洒作业及注意事项,笔者边讲边示范,然后让学生自己实践,反复练习。这样学生感觉学得轻松,掌握知识也很牢固。
二、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
农学专业课除常规的理论教学外, 多数实践教学活动要在野外和生产劳动中进行, 在进行脑力劳动的同时, 还要在风吹日晒的条件下付出许多体力劳动。而职校生大多组织纪律性较差, 劳动观念欠缺, 吃苦耐劳精神不足, 以至有些学生在实习过程中, 不能摆正实习态度, 认为实习不实习无所谓, 混个毕业证就行了, 于是表现出嫌脏怕累, 不愿动手操作, 纪律上自由散漫, 行为不检, 过于随便的态度。对老师的教导和学校的管理, 持一种逆反心理,因而不受实习单位的欢迎, 其结果不仅达不到实习的目的, 还会给学校造成一些负面影响。
为使实践教学达到预期目标, 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 把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各项学生活动之中, 培养其创新能力和责任感, 严格要求学生, 增强纪律观念, 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和道德修养, 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树立学农爱农的意识, 端正实习态度, 发扬吃苦耐劳精神,这是加强实践性教学的根本。
三、转变教育理念,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践课教学计划
学校的教学和管理人员要转变观念,进一步明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方针。我们的办学要面向社会、面向农村,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农学第一线工作的植物生产、服务和经营人才。要结合当地农业生产的特点,制定与当地农村和农业相适应的专业实践课教学计划。
四、调整农学专业实验课程设置,优化、充实实验教学内容
我校农学专业共有植物保护技术、生态学、植物生产与环境、农作物生产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土壤学、肥料学等七门专业实验课,相应的有四个专业课实验室。长期以来,由于经费投入不足,致使设备陈旧,仪器利用率低,严重影响了实验课的教学效果。为此,我们对其进行改革,成立一个作物生产综合实验室。原有的人员、设备和实验场地均由中心实验室统一管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实现实验室、仪器设备和实验技术人员的最佳组合,为实验教学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了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加快运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学专业的步伐,强化中职生了解、应用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按照有利于传统专业的改造、有利于学科的交叉融合和快速发展的原则,调整了农学专业实验课的课程设置,新增了农业生物技术实验、农业信息技术实验、田间农事操作与实验技术实验、农业科学研究方法等实验课程。另外,按照相同类型的课程和实验内容的内在联系,对实验进行整合,将作物栽培学实验、植物保护学实验、作物育种学实验、作物种子学实验分别优化整合为作物生产实验和作物育种与植物保护实验。在教材编写中,删除学科间重复的实验,合并有关重复的内容,增添内容丰富、技术性强、代表面广的实验作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这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需要学生结合课程,自己设计、农学、管理主要作物实验田,系统观察和总结作物生育规律、杂交组合后代的分离规律、杂种优势规律等,学生在田间边学习边实践,加深了对理论教学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充分利用作物生长季节进行实验教学, 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农学实验教学主要在田间作物的生长季节进行,所以,良好的实验条件尤为重要。过去,实验教学主要安排于暑假前和暑假后进行。由于暑假前多数作物处于苗期,作物生长缓慢。暑假开学后,有的作物已收获(如玉米等),而且种类少,现场教学相对减少,影响了实验教学效果。为使实验教学时间与作物生长旺季相一致,对农学专业的教学计划必须进行调整。为此,我们结合生产实际,让学生提前一年进入实验教学环节,特别是利用暑期让一部分学生集中进行玉米、小麦、高粱、水稻等作物的生产实习。实践证明,利用暑期进行专业课和相关课的教学实习,增强了实习的效果,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六、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基地, 加强与社会的联系, 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 现代中职教育是素质教育,专业实践基地的建设也是探索中职学校教育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是保证学校实践性教学主要手段之一。建设学生专业实践基地,是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通过专业实践活动,弥补教学的不足,让学生在第二课堂的专业实践中各展所长,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和个性潜能。教学基地是教学、科研和示范的重要基地,良好的基地对教学实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另外,学校可利用人力、技术优势,进一步探索生产实习与具体生产实践相结合,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地方农业生产相结合,真正实现教学、科研、产业三结合,这样既能解决实习经费紧缺的问题,又能真正为农民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提高学生的实训技能和责任心,实践教学质量才能真正得到保证。
七、建立实践性教学考核标准
建立健全实践性教学考核标准是完成实践教学任务的重要一环,也是专业课是否达标的保证。一方面能客观的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更重要的是能够促使学生重视实践教学,提高学习兴趣,总结和深化所学知识。为此,我们总结了以往实验教学考核的经验与教训,不断研究与探讨,制定了考核办法,即平时考核(学生各次实验课的出勤、操作、仪器损坏、表现、实验、实习报告等)成绩,占70% ;期终实验、实习结束,进行实验综合考试,成绩占30%。对于实验报告,严格要求,不合格者退回重做,并给低分,对抄袭者给零分;对缺席实验课者,要求补做。实验成绩记录学籍档案。对实验成绩不及格、缺少实验课而又没有补做、抄袭实验报告者,不能参加期终理论考试。参考文献
[1] 陈亦兰.中职学校农学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科技信息,2009,(17).[2] 孙晓莹.实践教学与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探析.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7.[3] 丁得亮,王金龙,吴锡东,臧凤艳,李子芳.抓好农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几点建议.河北农业科学,2009(11).[4] 李春燕,朱新开,郭文善,封超年.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实用型农业人才.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第34期.
第三篇:职校计算机专业课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职校计算机专业课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姚荣
【摘要】:教学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活动,如何用科学的内容、理想的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这是教育工作者一直关注的课题。在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课教学中,积极寻求计算机教学的生活意义,实现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的转换;在实践练习中,注重个性化教育和学生的长远发展,提高课堂实践练习效率,这些措施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可行方法。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关键词】: 有效教学 计算机专业课 职业特色 教学策略 实践练习了解学生 专业课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 计算机教学 教学效率
【分类号】:TP3-4
【DOI】:CNKI:SUN:JSGD.0.2008-05-027
【正文快照】:
在中等职业学校,由于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致使计算机专业课教学处于一种低效状态,学生学习专业课的积极性不高,只重视专业考核的通过率,能力和素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毕业后社会适应能力差,职业生涯的继续发展受到严重的限制。因此,提高职校计算机专业课教学的有效性,建构计
第四篇:开展有效教学的实践和体会
开展“有效教学”活动的实践与体会
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李燕高(363105)
【摘要】 “有效教学”的衡量标准就是“学生是否获得成长和发展”,即:从“学会”到“会学”。要求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有效讲授、有效提问、有效互动、有效组织、有效理解并开展有效辅导。“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扩大学生的参与度,延长学生的参与过程,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实现教师专业和学生学业共同发展。
【关 键 词】有效教学 实践 体会
“有效教学”的衡量标准就是:学生是否获得成长和发展。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曾通俗的说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但是,一些教学活动却背离了如此明白的原则,言不及义的课堂讨论,轻视学科知识而空谈能力的教学互动等,都应该列入无效的教学一类。对此,我们设计了“一堂好课的标准有哪些”的专题研讨活动,意在激发老师们深层次地思考、反思、优化课堂教学的各环节,研究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效率,实现有效教学。
我们围绕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做了以下一些尝试:
一、用有效教学的理论更新教师的观念
首先,在课堂情境中学习,组织有效教学课堂展示活动,教师之间加大互相听课的力度,用有效教学的相关理论来审视课堂教学;其次,在交流中学习,组织有效教学的心得体会和学习札记交流活动,通过行之有效的学习活动,为深入实施有效教学夯实认识基础、理论基础。确立新的课堂教学价值观, 要求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实现“四个转变”:一是必须从传统的“重教”走向“重学”,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二是从“传授”到“体验”,使学生感悟生命的价值;三是从“书本”走向“生活”,提升学生的生命境界;四是从“被动”到“自主”,让学生自主建构概念的意义。只有当有效性作为一种价值观深入到教师和学生的内心之后,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活动才能产生出其应有的效果。
核心理念:课堂教学观须要从单一的传递教科书上呈现的现成的知识,转变为引导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主动获取文化知识,从“学会”到“会学”。即:
●从注重“单位时间内传授知识的量”到更关注“课堂上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与状态”,从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到更关注“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从关心“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到同时强调“学生精神世界的丰富与发展”。
● 由过分关注教向既要关注教,更要关注学转变,关注学生的原有经验,监测学生的学情变化,展示知识的发生过程,模拟知识的发现轨迹,精心设计教学情境。
● 认真备课,弹性授课,让死教案活过来,精心设计教学问题和发问时机,掌握处理学生问题的技巧,学生问题再幼稚也是教学资源,让学生有成功感和自豪感(这也是产生学习兴趣和动力的根本源泉),多项互动,动态生成,创造性地教。
● 教是为了不教,不教不是指学生没有问题了,是指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后,自己能够去学习、探索;我们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正所谓:不好的教师只会传授真理,而优秀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
二、集思广益,“有效”设计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在同一备课组内,坚持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主备课与复备课相结合的“备课制度”,使资源共享,共同进步,带动有效教学整体发展。由于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功效,是教学活动的灵魂;因此在集体备课时,要从知识演绎的逻辑顺序出发兼顾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并针对学生的学情实际,集体确定好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在形成统一教学方案的基础上,个人再进行个性化备课。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体现因材施教原则。
有效设计不等于实际教学中完全依据教学设计展开,但必须始终围绕教学目标,最大限度地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有效性。课堂教学目标要求达到梯度化,按照“低起点、高密度;小坡度、大容量”的要求进行教学,根据课堂教学的进程,灵活处置,不断创新、不断调整,让预设同生成共精彩。
(一)有效讲授。要恰当的讲,教师讲的太多学生往往容易陷入休眠状态,教师不讲学生又不知道从那下手,思维处于茫然状态。所以教师的讲要遵循可接受性原则,强调因材施教,因“班”施教,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在智力的最近发展区充分展示才华。当讲则讲,教学中应做到“三必讲”、“三不讲”,即“核心内容与问题必讲,规律、思想和方法必讲,疑点难点和典型错误必讲”;“学 生已掌握的不讲,学生自己能自学的不讲,讲了学生也无法掌握的不讲”。有效讲授要求课前准备要充分,只有这样才能针对学生有疑问的地方去进行启发性的讲,才能做到讲准讲到位,才能真正讲解透彻;讲解要注重艺术性,“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有效讲授既不是满堂灌也不是满堂问。
(二)有效提问。课堂提问要精心设计。提问要紧扣知识的延展点、易错的交叉点和学生思维的发散点,要充分利用提问在诱发思维、加深理解、促进师生交流互动等方面的价值;提问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必须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刻性,杜绝随意性的简单即问即答;问题要有一定的层次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投入思考;问题要有一定启发性,如学生一时无法解决,应灵活将问题化解成若干小问题,或转换设问、或提供思考背景等;问题要有一定的系列性,要将整节课问题系统设计。富有灵气的教师善于激疑布惑,诱导学生向着未知领域探幽发微。总之,要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设计出能引发学生思维碰撞,情感交融,智慧挑战的有效问题,使学生处于“愤”“悱”状态。
(三)有效互动。有效的教学应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如果只是教师讲,学生听,那么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是单向的。教师们应该认识到学习不仅仅是个人的行为,个人仅仅根据自己的经验所建构的对外部世界的理解是不确切的,也存在着局限性,通过意义的共享和协调,才能使理解更加准确、丰富和全面。因此,课堂上的交流应该是多向的,教学过程不仅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应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合作者。作为促进者,教师参与协商,鼓励和监控学生的讨论和练习过程,但不是包办代替,不是控制学生讨论的结果;作为指导者,教师应抓住学生学习中疑惑、不理解的地方,设计出相应的问题情境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帮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作为合作者,教师应把自己当作学习者,与学生一起去学习。有效互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要求学生人人都参与,而不是少数尖子生的表演。互动要是带着问题、有目的的活动,互动时教师要参与、调控、引领、点评,要通过互动来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四)有效组织。有效教学离不开有效的课堂组织。有效的课堂管理要达到:课堂中既要让学生有一定的时空去想、去做、去活动,又要维持活而不乱,让学生想有方向、做有目的、动有收获。要保持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积极进行适时的认知干预,对动态生成要及时转化、化解、提升、引领。关注每一个学生,使各类学生在教学中都有所收获。要善于捕捉学生的真正疑难所在,并及时设法解决。要有效评价和反馈,对学生各项学习活动进行恰到好处地点评,提倡引导性评价、激励性评价,但要摒弃廉价表扬。
(五)有效理解。有效教学应使学生形成对知识的真正理解。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真正的理解,而不是表面上、形式上的理解。这样在课堂上教师想通过提问 3 “都听懂了吗?”或“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来判断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就会变得毫无意义。学生是否形成了深层次的理解大致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能否用自己的话去解释、表达所学的知识;能否基于这一知识作出推论和预测,从而解释相关的现象,解决有关的问题;能否运用这一知识解决变式问题;能否综合几方面的相关知识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能否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实际问题中去。这些方面,教师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和练习是可以判断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情况的。而要做到这些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则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还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因为只有理解和关注学生是怎样学习的,才能促进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
三、“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适时的总结、反思、沉淀是有效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作为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对一堂课乃至一堂课中的每一环节的安排,都必须有一个理性的反思,用一个简单的问题表达就是:“我做了什么?为什么这么做?”教师的教学行为要有理论的支撑,不应是盲目的形式的追求。这样做效果不错,为什么不错?要思考、要总结、要提升、要推广;这样做效果不好,为什么不好?要思考、要寻根、要论证、要改进。这就是理性的反思。我们要求教师们每堂课下来都应该问问自己:
1.是否充分利用了各种课程资源; 2.三维目标的设定和落实,是否到位; 3.是否巧设问题,点燃了学生激情; 4.是否启发质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5.是否适时点评,拨动了学生的心弦; 6.是否抓住有利时机,给予学生激励性评价;
7.学生是否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有深刻的情感体验; 8.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否得到升华;
9.课堂上是否有挑战性的思维活动,有适切的学习方式; 10.课堂设计与学生的实际收获之间有多大差距; 11.教学过程是否有合适的切入点; 12.教学目标是否有恰当的落脚点; „„。
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在真实、朴实、扎实的基础上的一种智慧型的教学过程,有效的课堂能够更多的给学生创造思考的情境,更多的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更多的给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时空,更多的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学生获得更多成功体验!
四、从“有效教学”实践过程中想到的
通过开展 “一堂好课”(即如何进行有效教学)的标准研讨活动,结合教学观摩、同课异构、同课同构等有效教学实践活动,我们体会到:
(一)有效教学要加强“有效训练、分层作业”。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课堂如何才能实现共同有效学习?这就要求教师针对性地为学生精选适合不同层次发展的个性化作业,以满足差异、自主发展的需求。我们认为: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面向全体不是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一样的发展,而是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不要简单地把学生之间的差异看成是教学的问题,而是要把学生之间的差异看成是教学的资源,教学中要充分地合理地艺术地利用这一资源,使学生之间发生实质性的互动,这是实现教学增值,也是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保证。
(二)有效教学须把和谐的师生关系带进课堂。教学氛围的民主、平等、和谐是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师生之间的关系。对教学而言,师生关系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是人与人间的情感交流,它不仅是一种教与学的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尊重学生人格,热爱每一个学生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一起分享理解,体验着生命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营造最佳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最佳的精神状态,扩大学生的参与度,延长学生的参与过程,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只有在这种教学理念下,学生才能真正与教师,同学对话、沟通、合作,使学生以最佳的主体精神参与学习活动,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有效教学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必须指导学生“会”学习,使他们能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学,教师真心诚意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适时地发挥主导作用,要努力提高“导”的艺术,从而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去启发、点拨、设疑、解惑。要大力提倡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少一点讲解、分析、提问,多一些引导、点拨、激励,彻底改变那种牵着学生走的状况。课堂上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为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可以改变习惯的、固定的课堂模式,采取班级集中授课、小组合作交流和个别辅导学习相结合的综合模式,从而使课堂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促使学生不断掌握学习方法,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境界。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可见学习应是以学生为主体的。
新课程也强调培养学生基本技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学生能讲的让学生讲,学生能做的让学生做”,教师要有“教是为了不教”的 意识,美国有一句格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这其中深刻的内涵,足以说明教学过程中,教师少讲,学生多讲、多做的重要性。学生能看懂、能发现、能去做的,教师就不要点明,否则就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信任学生,解放学生,调动学生,促进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自己探索,自我创新。
(四)有效教学应实现教师专业和学生学业的共同发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实质上是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效益、效果,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需要以提高教师教学有效性为前提(基础)。也就是说,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单向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而是教师和学生一同提高与发展。只有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潜能的开发、智慧的生成、人格的完善,同时又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与发展,让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体验到教育的幸福、实现自身的价值,这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
有效教学的成功与否,与教师的课案设计息息相关,在课前教师要反复推敲、斟酌教学设计与流程,过滤和压缩无效言语,增加学生练习与思考的时空,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做到:给一个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填充,给一段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安排,给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给一个困难——让学生自己去解决,使学生有时间、有空间将老师的思路方法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使学生深切感受到智慧的挑战、人格的熏陶和教与学关系的和谐。从而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1.[2] 张璐.再议有效教学[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3).[3] 刘良华.什么是有效教学[J].广东教育,2004(7).[4] 高慎英.有效教学论[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5] 张波.有效教学应该从洋思中学学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5,12,31.[6] 王品木.吹响打造高效课堂的集结号[N].中国教育报,2008,10,28.6
第五篇:浅谈中职校钢琴课教学
浅谈中职钢琴集体课教学
上饶师范学校 余辉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在中职学校里学习钢琴人数的不断增长,而现有的中职学校音乐教师资源的短缺,传统一对一的钢琴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音乐教育的发展,钢琴集体课以其深远而广阔的空间与层面顺应了当前音乐教育改革的需要,本文从强化教师素质、完善教学模式等方面,对这种新的钢琴教学形式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尝试。
关键词: 中职钢琴;集体课;比较;教学思路;教学程序
一、钢琴集体课教学方式优于传统的钢琴教学方式
钢琴集体课是一种综合性的先进的教学方式,由键盘学习、基础训练、视奏练习、练习曲与乐曲、合奏练习,创造性活动所构成,它的基本特征体现在三个结合上:钢琴与音乐学习有机结合,自我学习与集体学习有机结构,教与学有机结合,它以教授钢琴弹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主,将视唱、乐理、键盘和声、伴奏及其他音乐知识,有机地渗透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听觉、记忆、视谱,即兴弹奏的能力,在新形式下的中职音乐教育中,集体课的教学方式优于传统的教学方式。
传统钢琴课的基本特征是:出于对教学效率的考虑,不主张学生在课堂进行新课的练习和视奏;由于条件限制,音乐理论知识基本上与钢琴学习分开进行。为保证钢琴学习,有时甚至牺牲部分音乐知识的讲授。
在钢琴集体课的课堂里,教师讲解钢琴弹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要求每个学生在钢琴上实践和练习,当场视奏新谱,教师解析乐谱后,可以让学生分别弹奏乐曲的每一声部,然后指挥各声部组合起来,形成一首完整的乐曲。学生还可以轮换地视奏乐曲地各个不同声部,进行合奏。通过这种集体形式地学习,学生在课内就能对新乐曲有一个全面正确地认识和理解,课后再反复练习,就能够很快地掌握功课,较好地克服传统教学中学生课后练习容易产生一些错误和毛病。在课堂里,教师和学生可以即兴练习弹奏各种重奏、合奏与卡农的钢琴曲,使学生当场感受和体会到多声部音乐的内涵和美感,学生的音乐内在听觉能获得很大的提高.而传统教学不可能安排这样生动的课堂练习.在集体课里,教师还可以安排一些创造性活动,以巩固新授的知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完全服从教师的局面,营造了一个让学生即兴想象和创作的环境,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学生的创作和表达可以做得更好,想象力更丰富,这种课堂内容也是传统教学无法安排的.二、钢琴集体课教学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
首先,教师应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要具有较全面的艺术修养和知识结构。钢琴艺术是声音的艺术,它是音乐的长短、高低、节奏等的变化和发展,是一种总体的音响变化。教师要了解钢琴音乐发展的历史并树立正确的钢琴演奏声音概念。钢琴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直观性,可以说,一切问题都是通过弹奏去发现、去解决的。在演奏上,除了要掌握正确的钢琴演奏方法,还要具有较好的控制键盘的能力。因此,不间断地进行业务训练,是教师钻研和熟练掌握教材、分析教材的唯一方法,也是提高教师示范能力和自身演奏水平的有效途径。教师只有通过弹奏实践,不断的视奏不同的作品,反复练习,做到琴不离手,曲不离口,在实践中才能找出作品的技术难点和重点,相应地解决并克服这些困难的方法也就随之而出。这样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才能把精湛的演奏技艺传授给学生,从而达到娴熟而高超的技能技巧。
钢琴教学是综合性、技艺性很强的学科,一个好的钢琴演奏家并不等于一个好的钢琴教师,钢琴教学应将二者同时并举,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不仅要熟练掌握技能技巧,而且要广泛阅读和熟练掌握钢琴文献,大量浏览不同时代、不同作曲家的作品以及论著,包括音响资料等一些非教材的乐谱,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注重知识的积累,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丰富教学内容。教师还要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了解现代知识前沿,不断更新知识,更多接触并熟悉与自己所从事的专业相关、相通的其他艺术学科知识,对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进行知识储备。懂得“教”与“学”的教育规律,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创造型的人才。好的教学方法,是能力形成的基础。达尔文曾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所以教师的重要任务,不仅是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教师还必须走教学与科研一体化的道路,积极从事教育研究,总结教育教学规律,钻研教育教学方法,探究教育教学新途径,以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如果只教书育人而不从事教育科研,那么他的教学水平就不可能有实质性的长进。只有边教学、边练习、边研究,在教学的实践中总结和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理论素养,才能成为“科研型”、“创造型”教师。所以,强化教师的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人才的保证。
三、钢琴集体课对学生提出的要求 在集体课教学环节中,定期安排一些教学观摩和汇报演出,给学生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机会,在教师指导下,共同研讨钢琴演奏的技能,探讨艺术表演的规律。这就要求我们学生在课后要加强对作业的练习。学生逐个演奏后,教师集中讲评,对共同存在的问题,诸如钢琴弹奏的发音问题,弹奏中指法的合理运用,速度、节拍与节奏问题,弹奏的动作、气息的贯通、手指的独立性、肩与腕的协调、力度与音色变化,包括演奏时如何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等等问题,加以及时的纠正,提出科学的训练方法。教师还应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开启学生的音乐思维,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对同学间所演奏的曲目的思想内涵、音乐情境所传达的情感体验,相互进行交流,而这些又正是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最易忽视的。这就要求我们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来,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四、钢琴集体课教学的思路
集体课教学的关键,是改进教学方法,处理好集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利用集体课力量、智慧与环境,是个体在集体中受到感化和影响,得以更加健全的良性发展。我认为“比较”式的教学方法有利于集体形式的教学。
(一)通过比较,发现个体差异,有利学生在实践中自我完善
集体课教学式运用概念来指导学生进行技术操作的,即根据奏法的动作形式规则和用力的感觉规则来进行操作。在次过程中,尽管表面的动作形式每个人都能做到,如“提手腕”动作,每个人都知道手腕提起来,但操作中的“用力”感觉确不一样,也不容易做好,这些规则是看不见摸不着,是凭直觉来认识和掌握的。同样的动作操作,发出的声音并不一样,有的声音粗糙,有点声音细腻,这些问题都可在学生相互比较中,分辨出各种差异以及产生差异的原因。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这种差异的比较,引导学生凭直觉来认识自身的优点和缺点,通过比较分析,就可以使学生提高自己认识能力,使本身更能有的放矢地进行自我训练,而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自我完善。
(二)通过比较,发展学生地创造思维能力
音乐教育地最大特点是培养直觉思维地创造能力。直觉思维实质是分析思维,音乐创作极需要这种直觉思维。学生在钢琴演奏地过程中,实际是在进行二度创作。由于音乐地可塑性很大,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对作品地理解和体验,创作地去再现原作品地艺术美感。在次过程中,由于学生地知识积累和情感体验地差异,其直觉思维地创造能力就各有差异。这些差异,在集体课地较中,往往能够触发学生产生联想或受到启示,进而也迸发出灵感和提高创造思维能力。
(三)在集体课中,每个学生不是孤立存在的个体,而是通过相互交往形成一个群体。
群体有群体的凝聚力、压力,会产生吸引与排斥、竞争与合作等相互作用,这恰好是集体课教学需要的群体效应。群体效应对学生个体的行为产生巨人影响。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善于利用这些群效应,就会促进集体课教学质量的提高。集体授课通过比较鼓励学生相互之间进行的合作,为学生在解决新的复杂问题时,提供所需要的各种选择假设情况,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思考。通过集体化的比较,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组内的竞争,可以激发个人努力,提高自身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组与组的竞争,可以激发群体内的合作,形成和谐的、相互帮助的良好学风。
这种集体课环境教学效应,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自觉性,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能使教师有效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五、钢琴集体课的教学程序
教师课前必须认真、细致地备课,根据每组情况合理规定其教学任务和目标.选定合适的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以适应各组学生的学习进度.教学中应严格要求,严格把关.无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都应由浅放深,由易到难,出少到多,使每个学生能够系统的掌握学到知识技能.
我认为对于90分钟的教学过程应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合理的安排:
1、利用前20分钟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进行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包括弹奏、手型的纠正、放松方法的指导。以用音阶、琶音、和弦、跳音、连音等弹奏方法指导。教师提出要求,让学生自由练习。练习中,教师可一边提示一边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导解决,确保学生基本技能的规范。这一环节教师一定要持之以恒,反复对学生进行训练。
2、安排15分钟进行齐奏合奏练习。逐步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和合作能力。齐奏前,教师确定奏速度,让全体学生在统一、稳定的速度下进行练习。演奏时,要求学业生相互倾听,共同感受音乐的完整性。演奏完毕,教师应及时评价,进一步明确规范演奏要求,根据乐曲的风格、情绪把握身体的直辖市性等。教师的范奏很重要。通过教师有表情的范奏,使学生进一步感受音乐,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安排40分钟时行个别检查,个别检查,个别辅导,教师详细了解学生掌握基本技能情况,并依据个性特点,解决具体问题。使“困材施教”的原则得以全面落实。对每个学生的情况作出准确评价以鞭策学生努力学习,自觉练琴,完成学习任务。检查方法可采用单人检查,或二人、四人同时检查。检查时,可以让其他学生围观聆听、互相观摩,取长补短,培养自我检查意识。为学生提供当众表现,锻炼心理素质的机会。学生和教师共同点评,这样既调动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可深化他们对所学知识理解和运用程度。通过教师对共同和不同问题的提示讲解可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拓宽学生的思路,引导他们今后更加重视学习方法,努力在回课时得到师生的刀评。
4、课堂小结。教师归纳本节课所学的新知识的技巧,准确评价回课情况,达到提高学生学习信心,鼓励学生努力上进的目的。
六、小结
在钢琴集体课教学的改革走向深化,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的改进是关键。本文提出了运用概念进行音乐教育专业学生钢琴集体课教学的观点,意在提供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路与方法,当然,把钢琴课从原来的“—对—”个别课形式改为“集体课”形式,对教师的要求则更高,教师必须要以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来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必须具有高度的概括能力,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准确使用教学语言,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从而保证钢琴集体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留钕铜.《钢琴集体课教学特征概要》.[J].中国音乐教育人民音乐版社.2000.8 [2] 孟丹.《钢琴艺术》.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4 [3] 彭聘玲.《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361页 [4] 邵端珍.《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75页 [5] 卫灿金.《语文思维培育学》.语文出版社.1997年版.第30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