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
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四清”
崤店学校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应用四步探究教学法的基础上,在课堂中施行 “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四清教学工作。
一、堂堂清 在课堂教学中认真完成本节的学习目标,学生必须独立完成课堂作业,若有个别学生没有达到要求,则教师在课外或自习课时间进行单独辅导,尽最大努力让每一个学生完成学习目标。
二、日日清 课堂练习要求学生当堂完成,但总有一些不能按时完成的,针对这些做到堂堂清的同学,教师就要主动帮助他们解决疑难问题,做到当天内容当天清,绝不拖到第二天。
三、周周清 在本周接近周末时,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自查本周所学内容,可以采取这样的形式进行检查:同桌互查、组长验收、教师抽查、学校抽查。对于出现的错误要在当周辅导、改正、通过。
四、月月清 每月末,将本月所学知识中,学生经常出错的、当堂当天不容易掌握的,重新归类测验,要求都能在不同层次上将本月所学的内容达标过关。
总之,在教学中有效落实“四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渠道.落实四清的前提还是认真备好课,提高教育教学业务水平,熟知自己的学生。
第二篇:如何在教学中有效落实教学目标
如何在教学中有效落实教学目标
王夏丽
语文教学为了实现目标的有效落实,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以文本为载体,以课标为标准,从实出发,一步一个脚印的完成教学目标,尤其是第一课时的教学,更是如此。
语文第一课时的教学,我着重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自定学习目标。语文第一课时,以基础知识为主,让学生从字词入手,落实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层次,并在质疑中发现疑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因此,在学生自定学习目标后,我主要以如下形式来有效的落实教学目标,方法虽然不成熟,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完善。
课的伊始,我以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走入情境,在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然后发挥学生课前预习的作用,让学生在交流预习内容后,以检查的形式,检查学生的字词,从而达到有效落实字词的目的。然后让学生代字词入课文,检查学生的朗读能力,从而有效落实读准课文这一环节。接着,发挥小组作用,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解决课文的层次,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最后,让学生通读全文,读中质疑,解决疑惑。对于深入挖掘课文情感,人物形象的问题,留到下节课去讨论。并鼓励学生去拓展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
第三篇:落实有效教学
落实有效教学,提高数学教学效益的做法和经验
摘要:提高数学教学效益是近几年教师特别关注的话题。落实有效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根本途径。文章从关注学生的情感;打造有效的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三个方面阐述如何落实有效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关键词:有效教学
数学教学效益
情感教育 数学课堂教学
教学反思
正文: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如何落实有效教学,提高数学教学效益是我们不断探索的新课题。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其核心问题是教学效益。下面结合我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在落实有效教学,提高教学效益的一些做法与经验。
一.关注情感教育,提高教学效益
情感是人对待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数学活动不仅是数学认知活动,也是情感参与下的活动。学生的学习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益。1.用教师的情感来熏陶学生乐学情感。
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教育最根本的途径是教师用爱心和真诚来感人、育情,情之感人往往超过理之化人。教学中教师要充满激情和亲和力;要通过数学教学活动,把数学教学素材中的“情感”成分表现得更为充分和活跃。
2.营造良好的师生情感氛围,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在课堂中构建民主和谐的人际环境,使自己成为学生尊敬的长者,合作的伙伴,讨论的对手,交心的挚友。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要为学生创设敢想、敢问、敢说、敢做的学习氛围。要热情鼓励学生善思多问,敢于发表与教师、书本不同的见解,使学生在一种宽松愉悦的环境中自主学习。3.课后再续“情感”。
课后善于与学生交流、谈心,特别是对一些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不积极主动的学生。首先要摸清原因,肯定优点,提出不足,并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让其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学习任务和目的,并交流学习方法,找准补救措施。我还经常在学生作业簿里加一张纸条,带去我鼓励的话语,不断升华师生的情感。
二.打造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是提高数学教学效益的关键 1.自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高教学目标达成的有效性。
现行教材在知识结构、顺序的安排上力求合理,但同时也考虑到各地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而给教师留出了很大的自主创新空间。因此,教师就应对所教教学内容,在吃透教材和大纲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及认知规律,对教材进行再处理,使之更适合学生实际,提高教学目标达成的有效性。其处理方法主要包括:适当调整内容的先后顺序;适当增减内容,如一些例、习题;适当改变教学素材等。2.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以境促学。
(1)问题情境要贴近学生生活。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审美的需要,创设密切联系实际且新颖、有趣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强烈地好奇心和求知欲。
(2)问题情境要围绕教学目标。一节课的好坏取决于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在课堂引入这一环节要适当体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从而让学生学有目标,学有方向,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在课堂结束时还要“首尾呼应”,学生能顺利地解决问题,体现成功的喜悦。
(3)问题情境要使学生积极探究。探究是数学学习的灵魂,学生正是在探究实践中学习创造的。所以在课堂的开始创设的问题情境应具有探究性。3.设计有效的问题引领学习。
(1)问题设计要以学生充分地展开思维活动(包括动手、动脑)为前提。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新知,培养能力。如在《利用函数性质判定方程解的存在》中,为得出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我设计了如下问题:拿出课前准备的一条连续不断的绳子,两端点分别在x轴的上下方,绳子是否一定与x轴有交点?为什么?上述问题起点低,直观性强,简单而内涵丰富,且结论开放,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探究。学生动手摆出的绳子情形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其中包括与x轴有一个交点,多个交点等。通过对绳子摆放结果的各种情形比较与分析,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已呼之欲出了,同时在动态生成中自然地更新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做”数学,研究数学。
(2)设置核心性性问题,明确研究方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为了揭示核心内容而设计的问题称为核心性问题。核心性问题有利于学生明确研究方向,有利于对知识的整体把握,避免“胡子眉毛一把抓”的现象,有利于课堂的动态生成,通过核心性问题与课堂生成问题的思考讨论,构成整个教学内容的学习和探究过程,使教学进程更加有序、有效。(3)设计问题开放化,引导学生多角度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性,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核心环节。
(1)注重探究学习,也不能忽视接受学习。新课程理念强调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取新知。但并不是任何学习材料都适合探究,传统的接受学习能在较短时间内,把人类公认的成果有序地传授给学生,这对于有限的课时来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它忽视了结论地发现过程以及由此带来的启迪与教育价值,而探究学习正好弥补了这一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在重视探究学习的同时,适时选择接受性学习,两者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使教学效益最大化。
(2)强调合作学习,也不能忽视冷静思考。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信息传递来构建一个多元化立体信息网,真正实现“教学相长”,但如果教师让“合作”垄断了整个课堂,而不关注学生思维的运行状况,不致力于学生思维潜能的激发,那么教学的有效性会大打折扣。因此,课堂不但需要合作,也需要静思默想。从艺术角度来说,应注意“布白留空”。同时注意合作时机的把握,一般在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困难或不彻底时进行。合作方式也应采用多元化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3)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也要重视结论的整理。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用数学的意识,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促进数学能力的发展。但重过程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获得结果,而不是不要结果。学生获取新知识总是在打破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构建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不重视结论的整理,实际上就是不重视引导学生完善新的认知结构,使获得的知识仍然处于“游离态”,必然会降低课堂教学效益。
5.设计有效的例、习题
在课堂教学中例、习题既能承上启下,引入新知,又能加深对新知的理解,还能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与创新意识。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师要精选例、习题,可以按照题目的难度、结构特征、思维方法等多个角度进行全面剖析。另外,适时设置能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开放性、探索性题型,有利于拓宽学生思维空间。还要善于利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拓宽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但要注意加强思维训练也应因人而异。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要求我们本着以人的发展为宗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运用科学的方式在满足全体学生以后发展需要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基础上,对一些数学特长生进行强化训练,以增强他们在数学上的发展后劲,而不是不加区分地对每一个学生提出同样的要求,实施同样的训练。6.给予有效的教学评价
科学有效的评价能够有力地促进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在评价内容上,要重视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评价;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习状况的评价。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他们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意识、独立思考的习惯等。在评价的对象上,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对评价结果地描述应采用鼓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在评价时机上,在大多数学生还没有得出确切的结果时注意“延缓评价”,其目的主要是给学生以足够的机会进一步发挥想象力,得到更多的不同答案。否则其他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就被“同化”了进去,失去了思考的价值。当学生给出错误回答时,教师不要马上予以否认,这样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形成畅所欲言的教学场面。所以教师评价不宜过早,要让学生说够、说透,每个学生都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并且学生会努力使自己的想法与众不同,这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十分有利的。
7.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益。
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与数学的整合,是解决课堂效益的有效方法。多媒体可以提供声音、动画等多种信息,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感官同时接受信息,大大增加了课时的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益。另外,利用展台展示学生解答题地表述,吸取经验,暴露不足,也是提高学生解答题表述的有效途径。
三.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是不断提高教学效益的有力保证。1.教师不断反思,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的反思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形式与途径。反思的内容主要有:反思教学细节,寻找自己已有的经验和行为与新课程理念的差距,不断提高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与理解;反思不成功的教学案例,寻找教学设计与学生实际的差距,促使新课程理念向教学行为的转变。通过反思,不断优化和改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能力与教学的有效性。2.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益。
学生的自我反思就是学生评价自身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结果的行为。只有不断反思,才能使学生的数学水平不断快速提高,以便在以后地学习中有更高的学习效益。教师要在数学概念、解题方法、章末复习、考后撰写小结等方面,帮助和促进学生的积极反思。
总之,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要切实改变以往重“教”轻“学”的做法。通过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情感,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开展切实有效的教学活动,并且通过课后反思不断改进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落实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1] 谢全苗
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09(9)
[2]孙明
数学课堂教学有效问题的设计策略
数学通讯
2009(10)
[3]《走进新课程》丛书编委会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第四篇: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
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
西堡学校
樊万奎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运用如下基本课堂教学模式:
一、目前我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一)教师方面:
1、教师“独裁”式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教师说了算,不容许学生质疑、反驳。缺乏平等、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2、重自己教,轻学生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是考虑运用什么教学方法和手段,过少地考虑教学对象。教师有教的自由,学生没有学的自由;教师只考虑如何教,没有考虑学生怎样学,怎样交给学生学习方法,怎样培养学生的能力等。
3、忽视个性。教师面对几十名学生,用一个标准去要求所有学生,分析评价、提出问题、布置作业,千篇一律,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学不能有的放矢。
4、教学方法单
一、陈旧。教师过多采用讲解法,利用黑板、粉笔进行教学,课堂气氛沉闷,没有生机,较少使用现代教学媒体,教法单
一、陈旧,学生无兴趣可言。
(二)学生方面:
1、学生学习态度不积极,对教师的要求不重视、不理睬,懒懒散散。不认真听讲、不完成作业,甚至上课睡觉、开小差。主要表现在“没有兴趣”;
2、部分学生态度积极,各个方面表现积极认真,可就是白做功,看似“学不会”,实为“不会学”。
(三)课堂效果方面:
1、课堂效果低下:表现在(1)、教师将非重点知识当做重点知识来教学,将重点知识当非重点知识来教学,课堂教学缺乏针对性;(2)、教师讲课思维不够清晰,使得学生在很难理解教师,甚至误解教师,把自己的知识如何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给学生并让学生理解掌握,尤其对新教师是个难题;(3)、把学生看得太高,觉得很容易的问题学生不会出错;
2、师生互动的匮乏,使得一节课教师累得很,学生闲得慌,师生互有怨言,二者脱节。
二、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
(一)、预习阶段——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流程的首要前提
预习阶段是最重要的阶段,学生没进行预习的课不能上,学生预习不好的课无法上,预习就是正课,自学就是正课,预习自学必须带着大容量的预习性习题和学习目标进行,预习课是开展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之源泉,可以说没有预习课,其他的教学环节就无法展开。增加预习课又会遇到很多问题,而恰恰又是预习课帮助老师解决了很多问题。所以我们是无法绕过预习课的。大容量的预习性习题使学生在前期学习中就得到了提高,经过“交流合作探究阶段”又解决了大部分的问题,留给老师在“反馈环节”里的问题会更少,老师的点评更具针对性。
具体要求及方法如下:
1、预习时间安排在课上进行,各教师要根据内容多少、学生状态灵活设计,不许安排空泛无效的课下预习;
2、教师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注意事项等清晰地交代给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学情可以平均分配给各组,也可以不分,各组都把全部问题进行交流、探究。
3、出示大容量的预习性习题明确预习自学内容。即学生知道学什么,有的教材内容单一,一般一次性预习自学,有的教材内容多,可视情况分几次自学,给学生交代清范围。
4、明确预习自学方法,例如:看书,或边看书边操作,或分组讨论等。根据学情而定。
5、明确预习自学后的要求。即用多长时间,应达到什么要求,是否进行小测评等。这样学生预习自学中就不会产生盲目现象。
6、对预习的结果当堂进行反馈,对学生都已经掌握的知识,教师不必再重复,对共性的疑难问题、易错点确立为课堂教学的重难点。
(二)、交流合作探究阶段:——是展示预习成果的平台,是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流程的核心
交流合作探究阶段中根据学情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探究、情景刺激、科学指导、全面评价等手段实施有效课堂教学。这一阶段可分组展示交流,也可不分组采取“点将式”展示交流。
四、有效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
旨在打造有效课堂,进一步体现“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的理念,实现“四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疑为主轴、练为主线”;做到“四变”:“变苦学为乐学、变死学为活学、变难学为易学、变学会为会学”。
五、实施课堂教学要讲究以下策略
第一、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要求教师树立“对象意识”与“全人概念”,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同时,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并不局限于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
第二、有效的导学环节设计策略。要求教师对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要精心安排,没用的环节坚决去掉。
第三、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跟着感觉走,也不能把“效益”简单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第四、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有效教学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比如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教师应当从以下方面来完善语文测试:首先,注重语感训练,语文知识的查考尽可能地结合语境来进行;其次,整体测试与局部测试相结合,加强整体测试;再次,单项性评价与综合性评价相结合,加强综合性评价;第四,注重主观式评价与客观式评价相结合,重视主观式评价;最后,努力加强对语言文化积累的考核。
第五、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反思意识”,要求每一位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自己“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有效教学所追求的价值是什么?”
第五篇:浅谈小班化语文课堂中如何有效落实识字教学
《 浅谈小班化语文课堂中如何有效落实识字教学》
内容摘要:课堂上如果能让识字教学 落到实处,既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又减少课外巩固的时间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小班化教育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识字效率,我分别在以下这几方面做了尝试: 识字教学的环境创设、运用多种方法有重点的指导识字、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帮 助识字以及识字与阅读结合巩固识字。结合自己的一点教学所得与大家做简单 交流。
关键词: 小班化
识字
教学
兴趣
自主
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低段学生应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由此可见,识字在小学低段的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如何在低段课堂中有效地落实识字教学,使小班化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需要我们一线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尝试与总结。这里将自己在这方面实践中的点滴收获简单总结做浅显交流。
一、轻松环境,让识字快乐起来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创新能力,不仅以其知识和智慧作基础,而且要与其积极情绪,特别是创新欲望密切相关。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氛围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以及创新能力。“亲其师,信其道”才能“乐其学”,所以我们首先要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乐于进入学习环境,才能更好地享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1、自主分层识字
在小班化课堂上,识字教学活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完成,教师只穿针引线。让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读生字学习生字,小组合作识字,课堂上提供展示、交流的让学生体验识字的乐趣。但是,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差异的,所以在设计中教师不设定统一感知目标,而是放手让学生划出生字词后,自由交流,你认识那个生字词,就读哪个生字词。分层次、循序渐进地认读生字。
适度地采用分层次教学策略,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分成不同层次,设置分层识字目标: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给生字找朋友;用上生字宝宝说句话。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的识字方法,完成识字任务,注重识字学习的快乐,注重从快乐中获得自我肯定的喜悦。同时对于相对学习能力弱的学生还可以有提升的空间,这样也有利于激发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营造轻松氛围
当然作为老师此时我们还应该深入各个学习小组,真挚、坦率地与学生平等交流,平等对话,给学生创设一个畅所欲言、勇于思考和创新的开放性学习空间。小组合作识记字形,以引导学生自主发现为主。在各学习小组内,每个学生都积极发言讨论的权利,教师要适时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可以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如:“谁认为我是胆子最大的,站起来读。”“谁敢挑战他?”等,鼓励孩子展示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成果。同时教师还应引导每个学生都学会倾听,会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修正或完善自己的想法。
3、科学、及时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科学评价,体现个性差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各自不同的学习目的后,教师在某种程度上都给学生以肯定,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因此所有学生都能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如第一阶段读准字音时老师可以肯定地评价“你读得真好,不但很大声而且还把字音读准了”;第二阶段给生字组词老师可以评价“你真能干,给生字宝宝找了朋友,他一定很开心”;第三阶段用生字说话老师还可以这样评价“你真会学习,不但会读生字还会用生字呢”。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作出答案正确与否的评价,而且还进行多方面的评价,其中包括“认知”、“情感”、“兴趣”等方面。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自我价值实现的前提下更快乐地主动识字。
识字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让学生能从中感受学习带来的乐趣,使“苦学”转化为“乐学”。以学生独立识字取代教师的分析,以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不但明确了小班化教学环境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体验,而且还能在他们不断地“新发现”中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有的放矢,识字方法多样化
汉字是音、形、义的完美结合。识字教学可以从生字本身抓住突破口,利用字音字形字义的特点进行教学,在课堂上有重点的指导生字。
1、同一课文中识字变花样在同一篇课文中我们识字的方法并不需要一致,可以根据生字的不同特点,抓住切口,有效识字。如在一下年级《两只小狮子》的课文中有“狮”、“懒”、“洋”、“整”、“滚”、“咬”、“撕”、“扑”、“苦”等很多生字,对生字集中整理以词语出示之后,可以让学生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自己选择容易接受的识字形式学习生字,最后总结汇报学习结果。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在肯定他们的学习成果后,教师还要对生字进行有重点的指导。这些指导是有必要的,是在学生初学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再次学习和巩固识字。如在指导“狮”和“洋”的时候注意读音的指导;而“整”则可以通过理解词语“整天”来学习;“咬”是形声字可以用声旁和形旁来帮助识记;“撕”和“扑”同是提手旁,可以进行迁移;“滚”则可以用动作来展示;“懒”是可以通过结构和偏旁来认识;“苦”可以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学习。其中“整”字还可以通过对“整天”一词的说话训练进行巩固;而“苦”字还是要求书写的生字,可以用写的方法加强识记。各个小组里,每个孩子都可以用自己最拿手的方法识记生字,老师主要进行适当点拨和引导。
2、总结识字方法贯通使用
当然平时教学中识字方法是多种多样,比如编儿歌“两个小人坐在土堆上”——“坐”;“用手拔掉一根头发”——“拔”;“耳朵听,眼睛看,嘴巴说,用心记,你是聪明的小学生”——“聪”,朗朗上口的儿歌既能让学生容易记住和背诵,又能让学生准确地记住字形。还比如动作体验,主要是一些动词,“握”:可以让学生之间握握手;“跳”:和学生一起跳一跳;“飞”:撇和点就像一对翅膀,大家挥舞双手一起飞。再比如归类识字,“腰”、“腿”、“脸”、“脚”等都与人的身体有关,都是“月”字旁;“清”、“河”、“江”、“海”等都是三点水和“水”有关;“蜘”、“蛛”、“蝴”、“蚯”、“蜻”等都是昆虫所以都是虫字旁。另外,对于形近字我们可以采用换偏旁的方法帮助记忆生字,对于多音字我们则可以比较组词予以区分。
3、识字巩固乐在其中
具体识字时,还要不断变化识字点,有层度地提高学习目标。如先是在句子中或词语中借助拼音读,再去掉拼音读,然后可以单独去掉拼音读,最后还可以拓展组词等。让学生一步一步将识字基础巩固起来。还可以变化形式读,如师带读、学生带读、小组读、指名读或者开小火车读,让学生能沉浸其中,乐于参与。总之,识字要有重点,方法可以多样,抓住特点进行识字教学事半功倍。教育学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因此教师可以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为识字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开展各种活动和游戏来进行识字教学,如:摘果子、走迷宫、夺小旗等游戏,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总之要通过各种活动识字,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浓厚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让学生体验到自己合作、自主、探究学习的成功与喜悦,增强学习的主人翁意识。
三、创设契机,提高识字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音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所以在小班化语文课堂中,识字教学的时候教师应多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生字。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课文的特点设计不同的生字词教学,为学生创设更适合的学习契机。根据不同的课文我们采取的识字形式也各有不同。
1、集中识字
一般生字较多、课文较长时,可采用集中识字的形式。比如一年级下册《识字4》一课,要求会认的生字有14个之多,就可以集中起来识记,在字词集中学习时还可以根据生字所具有的共同点加以分类。如这课生字中虫字旁的字“蝌”、“蚪”、“蜻”等就可以和其他生字分开列,有助于学生根据这部分字的特点识记这些生字。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学生易于接受并主动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同时可以节省识字时间,培养自学能力,并使讲读课文较为连贯流畅,不致因教生字过多而使课文支离破碎。操作时,还可以多一些识字形式。让学生小组合作将字词按一定规律或找特点分一分,以小组为单位赛读,或者开小火车等多种形式展开识字巩固。
2、随文识字
而一些篇幅短小而生字不多的诗歌之类的课文则可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二年级上册第9课《欢庆》是一首小诗,课文内容少,生字也少,在第一部分的前四句诗句中涉及生字5个。可以在对句子的朗读指导中进行识字教学。如其中一句“蓝天飞着洁白的鸽子”,通过朗读体会“洁白”这个形容词,引出生字“洁”再进行换偏旁帮助记忆,还可以通过形容词拓展训练说一说“洁白的什么”来巩固识字,最后在句子的朗读中加深对“洁”的记忆。
3、段落学习中落实识字
除此以外,还可以有意识地对文本进行处理,创设识字契机,如选择重点段落,在课文段落中识字。这样的方法就需要教师在课前有充分地预设,让学生抓住重点段落,教师伺机从阅读中把识字教学落实进去。比如,一下年级《两只小狮子》一课,课文第二段主要讲到了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让学生抓住不同表现去读这个自然段,发现其中有很多的生字。如何能把这个段落读好,了解到两只狮子的不同点,首先要识字,轻松地把学生引如识字的氛围中去。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课堂充满情趣,不仅是低年级学生的心理需求,也是语文教学、识字教学本身内在的要求。小班化的语文课堂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让学生愿意识字,喜欢识字,逐步形成识字能力,为自主识字、大量阅读打好基础。
四、贯穿始终,识字与阅读水乳交融
低段的语文课文大都浅显易懂,不管是文辞优美的儿歌、小散文,还是语言生动活泼童话、小故事,阅读的前提当然是识字。但又不能将识字孤立,而应渗透进阅读教学,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识字还是需要阅读来帮助提高和巩固。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将这个环节与课文的教学孤立起来。单独地读读拼音记记字不能让学生对字义有很好地体会。字词来源于课文,就要为课文所用,识字教学要有意识地为阅读服务,比如选用所学习的生字词说一句话,既巩固识字有语言的训练;还可以选一个词说一句跟课文有关的话,这样的训练就可以结合到课文的阅读,使得识字有所提升。在上二年级下册的《丑小鸭》这篇课文时,在识字环节接近尾声,我让学生用上所学的生字词说说与课文用关的话。有学生选了“讨厌”一词,说“丑小鸭很丑,大家都讨厌它”,这样的训练既达到了巩固识字的要求,又让学生在初读课文后有一定的理解,也便于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在古诗的教学当中,这点更能凸显。如二年级下册《绝句》中“窗含西岭千秋雪”有“含”这个生字,在读准字音,记忆字形后如何理解巩固这个字就要放在对诗句的朗读指导上。窗户和西岭以及山上的雪景如何配置,从画窗简单会意“含”字的意思,还可以让学生比较与“有”、“见”、“里”等词的意境,体现“含”字的妙用。再回到朗读诗句,进一步感受“含”字的韵味,加深理解。
识字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阅读和写作。《课标》提出的认写分流、多认少写也是为了让学生在把要求写的字写好写对的基础上能更好更快地进入阅读阶段。识字是为了更好地阅读,拓宽阅读范围,培养阅读能力;阅读是为了巩固识字,提高识字的能力。
“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所以教师要教给学生的是识字的方法,要为学生创设轻松的识字情境,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利用已有经验,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教师应做好舵手,有重点地指导,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识字,同时还要注重引导发现,逐步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渐渐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适合的方法识字。我们要抓住过程而不仅仅是看结果。识字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课堂上要有效落实识字教学,必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让识字成为学生主体发展的需要,成为他们阅读、学习、成长的需要。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地在课堂实践中完善,识字教学终将散发迷香,小班化语文课堂也将因此而焕发光彩。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2、《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
北京出版社
北京教育出版社
2001.3、《小学语文教学案例专题研究》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4、《小班化教育》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5、《小学小班化教育教学指南》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