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届高考地理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第一轮复习教案

时间:2019-05-15 03:34: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XX届高考地理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第一轮复习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XX届高考地理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第一轮复习教案》。

第一篇:XX届高考地理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第一轮复习教案

XX届高考地理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第一

轮复习教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XX年江苏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导学案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导读】从近年高考命题规律看,本部分内容侧重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时区和日界线的计算,晨昏圈,太阳高度角,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侧重读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考查,日照图几乎是必考内容。本部分内容从考查的形式上,有两个规律:一是直接以日照图或结合区域地理知识来考查,二是联系实际,以社会热点问题或现实生活情景作为试题的素材,或提供隐性信息,综合考查考生对地球日照图、经纬网、太阳直射点、晨昏线、季节与时间计算等核心知识的理解和综合应用能力。

一、考试说明——有的放矢

考试要点

具体考试内容要求

宇宙中的地球

(3)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

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二、考点知识梳理、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

(1)地球公转方向是

,从北天极上空看呈

时针方向。

(2)地球公转轨道是近似 的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3)地球公转周期:真正周期是

年,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周期是

年。

(4)地球公转速度:近日点速度较

,远日点速度较。

2、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

⑴黄赤交角:指

平面与

平面之间的夹角,即图中α。目前α=

;地轴与黄道面夹角β=。

⑵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

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太阳直射点在

之间发生周年回归移动(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纬度范围取决于

大小),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继而引起四季的更替。

作图:在左图c处作出自转方向、轨道上作公转方向。在右图用画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图,标出二分二至的节气及日期。

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定义

太阳高度:

正午太阳高度:

2)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A、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的规律: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向南北两侧减小。

春秋二分日(图甲):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 降低。

夏至日(图乙):正午太阳高度由

向南北两极降低。

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冬至日(图丙):正午太阳高度由

向南北两极降低。

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B、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的规律

同一纬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随季节而变化。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移动,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越远,正午太阳

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夏至日达

,冬至日达

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冬至日达

,夏至日达

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两次直射,直射时达最大值。

(2)昼夜长短的变化

【合作探究】读下图填表,分析二分二至时全球昼夜长短情况。

图1

图2

图3

节气

直射纬线

昼夜长短

图1

全球

c点的昼长为

图2

北半球

南半球

赤道:

比较南京.北京.悉尼的昼夜长短

图3

北半球

南半球

赤道:

比较A.B.c.D的昼夜长短

B点的昼长时间为

①昼夜长短随纬度变化规律:

规律:太阳直射于哪个半球,该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极地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与之相反。

●北半球夏半年(春分日~秋分日)

太阳直射

半球(和

之间),北半球昼

夜,纬度越高,昼越

;北极四周附近出现

现象。南半球与之相反。

●北半球冬半年(秋分日~次年春分日)

太阳直射

半球(和

之间),北半球昼

夜,纬度越高,昼越

;北极四周附近出现

现象。南半球与之相反。

●赤道上终年昼夜

,原因:。

②昼夜长短随季节变化规律:

规律: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直射点移到最北,北半球昼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昼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直射点向南移动,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直射点移到最南,南半球昼达一年中最大值。

(3)四季的更替

① 天文上的四季:夏季是一年内白昼

,太阳高度 的季节,也是获得太阳辐射

的季节;冬季是一年内白昼,太阳高度 的季节,也是获得太阳辐射

的季节;春秋季是过渡季节。

② 四季更替原因:由于地球的运动、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使一年中各地

随时间变化,导致到达地面的 的多少不同,形成四季更替。

③ 不同纬度地区四季更替的差异:①低纬度地区,全年皆夏,季节更替不明显;②高纬度地区,全年皆冬,季节更替不明显;中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最大,昼夜长短的变化也较大,且两者同时达最大值或最小值,单位面积上获得太阳辐射变化最大,四季更替最为明显。

三、感悟经典——高考真题体验

(XX年江苏高考)图2为6月22日与l2月22日地球表面四地正午太阳高度。读图回答1~2题。

.四地按地球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

A.甲、乙、丙、丁

B.乙、丙、丁、甲

c.丙、丁、甲、乙

D.丁、甲、乙、丙

2.四地自北向南排列依次是()

A.甲、乙、丙、丁

B.甲、丙、丁、乙

c.丁、乙、丙、甲

D.甲、丙、乙、丁

(XX宁夏)我国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把世界上四地年内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方向绘成下列简图。回答下面3~4题。

3.可能反映该学校所在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及方向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当②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时()

A.地球公转的速度较慢

B.其他三地正午太阳所在方向不同

c.该学校所在地天气炎热

D.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将北返

5.(XX年山东)下列日期中,北京的昼长与XX年奥运会开幕日那天(8月8日)北京的昼长最接近的是()

A.奥运圣火火种在希腊雅典采集的那天(3月25日)

B.奥运圣火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的那天(5月8日)

c.奥运圣火传递至协办城市青岛的那天(7月24日)

D.奥运圣火在国家体育场缓缓灭的那天(8月24日)

四、备战高考——迈向成功

.全球各地昼夜等长的日期是

A.不存在 B.秋分日

c.冬至日

D.夏至日

2.在下列各纬度中,一年中既没有太阳直射,又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A.67°N

B.21°S

c.50°N

D.89°S

3.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

4.关于黄赤交角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夹角

B.

夹角度数永远不变

c.

随公转有规律的增大或减小

D.赤道面和和公转轨道面的夹角

5.若某地某日昼长为14小时,该地的日落时间应是

A.5时

B.7时

c.19时

D.21时

6.夏至日,下列哪个地点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最多

A.北回归线附近

B.南回归线附近

c.赤道附近

D.两极附近

7.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是

A.赤道以北地区

B.赤道附近地区

c.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

D.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8.下列日期中,北京昼夜长短相差最小的一天是

A.国际劳动节

B.我国植树节

c.我国国庆节

D.我国教师节

9.关于南北极地区极夜持续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极极夜持续的天数多于南极地区

B.北极地区极夜的持续天数与南极地区相等

c.北极极夜持续的天数少于南极地区

D.北极地区极夜的持续天数比南极地区有时多有时少

0.读下图回答:

(1)上图为

日前后光照示意图,按北京时间为当日14时,在图中填出各条经线的度数。

(2)在图中标出A点,A点为当日18点且昼夜平分。

(3)在图中标出B点,B点位于A点和北京的正南方向。

(4)在图中标出c点,c点此刻为当日20点,且昼长20小时。

(5)在图中标出D点,D点此刻为12点,正午太阳高度为46°52′。

(6)在图中标出E点,E点此刻为16点,太阳高度为0°。

(7)图中F点为当日

时;

时日出。

(8)如果古代有人在某地测得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33°,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78°,那么当时的黄赤交角为。

1.读右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粗线上用箭头标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2)A、B、C、D四点位于近日点附近的是

,地球公转较快的是。

(3)将不同时段填写在下列各种地理现象后面空格中。

①北半球昼长夜短。

②北极圈内极昼范围不断扩大。

③南半球的白昼越来越长。

④北京昼短夜长,且昼渐长

。⑤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

2.下图为“二分二至节气中某极点上空的俯视图”,根

(1).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A.23.5°N,90°E

B.23.5°N,90°w

c.23.5°S,90°E

D.23.5°S,90°w

(2).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此时c、D两地昼长夜短且白昼时间相同

B.B、c地方时及正午太阳高度可能相同

c.B位于刚果盆地,此时受赤道低压控制

D.c位于阿拉伯半岛,此时气候炎热干燥

3.右图为夏至日甲、乙、丙、丁四个地点的昼长状况,据此回答29—30题。

(1).甲、乙、丙、丁四个地点的排列顺序是()

A.由低伟到高纬

B.由南到北

c.由东到西

D.由北到南

(2).图中甲地的日落时刻是()

()

A.6时B.15时

c.18时D.21时

4.下图是某日某时刻40°N纬线的昼夜分布状况图(阴影区表示黑夜)。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北京时间是()

A.22时

B.14时

c.10时

D.2时

(2).该时刻,40°N纬线上()

①昼弧范围都位于东半球

②昼短夜长,但白昼时间将渐长

③昼弧上各地日期相同

④P地当日日出为地方时7时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

三、感悟经典——高考真题体验、B2、D3.c【解析】太阳直射范围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正午太阳太阳的空间变化规律是: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分析图可知,①地在赤道,②地在23026/S,③地在23026/N,④地为66034/N。反映我国某校的只能是③地,故第题选c。

4.D【解析】②地正午太阳太阳高度最大值900,此时为12月22日,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公转较快,①、③、④三地正午太阳均在正南方向,③地处于一年中低温时期A、B、c三项都不正确,故选D。

5.B【解析】在日期和昼夜长短的计算和利用要注意以下的规律:①.上午与下午的时间相等,以当地的地方时为基准,可以用来计算日出、日落时间.②.南北半球纬度值相同的两条纬线上,一条纬线上昼长等于另一纬线上夜长。③.以春分、秋分为基准,向两侧相差天数相同的两个日期昼长或夜长相等。该题利用了第三个规律。

四、备战高考——迈向成功

、B2、c3.B

4.D

5.B

6.B7.D

8.D

9.A

0.(1)12;22;度数略

(2)-(6)略

(7)17时;7

(8)22.5°

1.(1)略

(2)A;A

(3)B-c-D;B-c;c-D-A;

2.(1)A

(2)c

3.(1)D

(2)D

4.(1)B(2)D

A-B;A-B-c

第二篇: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教案

地理一班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和纬度变化规律;理解四季、五带的形成和划分。

2、能准确地画出和识读“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并能说明地球上不同地带在不同季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及季节变化状况。

教学重点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正午太阳的高度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正午太阳的高度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

图示教学

教学过程

引入:为什么冬天的昼比夜长,为什么冬天的昼比夏天短?

回顾: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来回移动。图示,加深学生记忆。教具演示教学:

1、让学生分析,如图示,太阳直射点在哪里,昼夜长短的情况,是哪个日期。

学生观察后,整理清楚答案:太阳直射赤道;晨昏线把纬线圈分成相等的昼弧和夜弧,全球各地昼夜平分。此时北半球为春分日或秋分日。

2、提问:春分过后,太阳直射点往哪移动?

教具演示,让学生观察分析北半球昼夜的长短变化。

学生观察分析后,整理:春分日后,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北移,北半球昼越来越长,而且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赤道昼夜平分,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则相反。

总结,夏半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3、夏至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又如何移动?观察分析地球昼夜长短如何变化? 教具演示,学生分析。

整理:夏至过后,昼越来越短。到了秋分日,昼夜再次平分。秋分过后,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赤道依旧昼夜平分,南半球昼长夜短。

总结:冬半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昼夜长短的一般规律: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所在半球的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

4、回答引入问题。

布置作业

这节课的作业是,理解消化这节课所讲的内容,然后,画出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并预习下节课“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内容。思考:为什么同样阳光灿烂的冬天温度比夏天低。这是常识,但是你可以用地理知识回答吗?下课。

第三篇: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案

第三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原因;

2、知道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规律;

3、了解四季和五带的形成原因及划分;

教学重点:

1、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1、知道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规律

课时安排:1个课时 教学手段和方法

面授、图文结合、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对比分析。

教学课前准备:

相关资料,图片,教科书。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的运动以及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这节课,让我们来学习一下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提问):上节课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有哪些?(回答):昼夜交替和时差以及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很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有两个,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以及四季更替和五带。首先,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部分-----昼夜长短的变化。(老师):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地球在自转的时候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我们上节课讲过了。但是,地球不仅仅在进行自转,它还在绕太阳在进行公转,我们都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轨道平面不一样,地球自转的轨道平面和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有一个夹角。及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出示第二页ppt,我们先来看一下夏至日全球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图,(提问):夏至日这一天,太阳直射哪条纬线,(回答):直射北回归线。很好。(提问):这一天全球的昼夜长短有什么规律?我们先看一下北极圈以北,发现什么?阴影代表黑夜,白色代表白昼。(回答):北极圈以北都为白昼。很好。(提问):我们再看一下南极圈以南,发现什么?(回答):南极圈以南都为黑夜。(提问):我们再看一下赤道地区,昼夜长短有什么规律?是不是昼夜一样长。恩恩。这样,我们总结一下。夏至日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于夜,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同理,出示第三第四页ppt,让同学们自己总结,得出结论。然后出示第五页ppt,讲解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过渡):讲完了昼夜长短的变化,我们再来讲一下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提问):太阳直射地面时,正午太阳高度有什么规律。(回答):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出示第七页ppt,同理,在太阳直射赤道以及南北回归线时,正午太阳高度有什么规律。(回答):当太阳直射赤道时。。当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时。很好,得出结论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规律。(过渡):讲完了第一部分,我们来讲一下第二部分,四季更替和五带。四季和五带是怎么形成的?出示ppt11,讲解四季五带的成因。出示ppt13,看图,找出我国四季与欧美的不同。欧美国家和我国在四季的划分上,都是属于天文四季,既在地球公转轨道上,每转过90°划分为一个季节;都是立足于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都是将一年之中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定为夏季;将一年之中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定为冬季;冬夏的过渡季节定为春季或秋季。不同的是,在具体的划分时间上有先有后。我国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划分春、夏、秋、冬四季,各季节开始早于欧美国家,与我国气候更加吻合,对农业更具指导意义。出示ppt14, 读图,《五带的划分》,(提问)说出五带的划分界线和划分的依据?(回答):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

3. 讲解:在同一季节,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随纬度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纬度分异的规律,形成了五带。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限,把地球表面分为热带、南北温带和南北寒带。五带反映了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减少的规律,它是人们研究地球表面各自然带分布规律的基础。

板书: 课后总结:

第四篇:1.3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教案

第三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第一课时

地球公转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轨道、速度;理解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导致的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归纳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二分二至日时地球的位置 教学难点: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教学过程:

[知识讲解]地球自转的同时,倾斜着地轴绕日公转,因此,地球运动是这两种运动的叠加。[多媒体演示]

强调:

1、方向为自西向东;

2、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方向,演示时注意地轴的指向要稳定。

[知识讲解]地球公转的轨道为接近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随着地球公转,日地距离不断变化着(如图1-3-4)。每年一月初,地球在它的公转轨道上离太阳最近,这个位置叫做近日点,地球公转的线速度、角速度都较快;每年七月初,地球在它的公转轨道上离太阳最远,这个位置叫做远日点,公转的线速度、角速度都较慢。地球公转一周360º所需要的时间是365日6时9分10秒,叫做一恒星年。

[设问过渡]一月份日地距离近,七月份日地距离远,而我们感到七月气温要比一月气温高得多,为什么距日近时反倒比距日远时气温低呢?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可以用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关系来表示。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称为赤道平面,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称为黄道平面。[课件播放]黄赤交角的形成

[问题导学](1)黄道和赤道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2)黄赤交角与地轴和黄道平面的夹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知识讲解]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和黄赤交角的大小,在一定的时期内可以看作是不变的。因此,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不同位置,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简称太阳直射点)是有变化的。

[课件播放]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知识讲解]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23º26’之间作往返运动,称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南、北纬23º26’分别被称为南、北回归线。

[学生活动]通过看动画,结合图1-3-4,总结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在图1-3-5中,标出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所在位置,并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教师活动]巡视、指正学生动手绘画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学生交流后,可以师生共同学习,得出结论。

[讨论]根据我们绘制的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示意图讨论下列问题:(1)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南移的时段是

(2)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北移的时段是

(3)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一直向南移的时段是

(4)地表各点一年中接受阳光直射的次数:

①南、北回归线上的各点一年中有

次阳光直射的机会 ②南、北回归线间的各点一年中有

次阳光直射的机会

③南回归线以南、北回归线以北的各点一年中有无阳光直射机会?

[知识讲解]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是365日5时48分46秒,叫做一回归年。就南北半球而言,太阳直射点落在哪一半球,即为该半球的夏半年,是另一半球的冬半年。在太阳直射点上,地表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量最多。由于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使太阳辐射能在地表的分配,具有回归年的变化。

[提问]通过前面的学习,哪位同学能解释为什么地球距日近时反倒比距日远时气温低呢?(请一位学生回答)[小结]

第二课时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理解四季的划分及五带的划分、分布

过程与方法:结合示意图和多媒体演示分析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其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的划分 教学难点:分析、绘制《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去年6月,赵亮的父母在“阳光花园”购买了一套位于一层的住房。今年1月,全家入住后,发现阳光全被前排楼房挡住了。他感到很疑惑,那天看房时,小院内阳光充足,怎么才过了几个月,阳光就被挡住了呢?你能帮赵亮分析原因吗?

[知识讲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使地球表面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因时因地而变化。这种变化可以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来定性地描述。昼夜长短反映了日照时间的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反映了太阳辐射的强弱。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

[课件播放]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swf

[分组讨论]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教师点播]时刻确定,则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即确定,此时观察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在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上确定一点,让太阳直射点作回归运动,观察在直射点运动过程中,该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如何变化。

(学生回答时,要注意做到发挥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学生回答有错误时,要做到正确的评价,同时还要鼓励学生互评,共同进步。)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要归纳总结,强调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在此基础上给出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

H=90º-纬差

[提问]现在你能帮赵亮家分析买房的疑惑吗?

第三课时

昼夜长短变化

[过渡]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作往返运动,太阳直射点的变化使晨昏线的位置也不断变化,从而导致了昼夜长短的变化。

[知识讲解]晨昏线把它所经过的纬线圈分割成两部分,位于昼半球的部分叫昼弧,位于夜半球的部分叫夜弧。把某纬线上的昼弧和夜弧的弧长换算成时间就是该纬线上各地的昼长和夜长。

[学生活动]回忆晨昏线和赤道的关系,分析赤道上的昼夜长短情况

[教师活动]帮学生定性分析赤道上的昼夜长短情况,总结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 [学生活动]结合图1-3-9,针对每幅图讨论以下问题:

1、太阳直射哪个纬度?

2、全球昼长有什么分布规律?

3、正午太阳高度有什么分布规律?极昼和极夜分别出现在哪些地区?

[播放课件]

[分组讨论]分析北半球冬、夏半年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然后全班交流,师生共同总结规律;根据北半球规律,学生自己表述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教师注意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过渡]一年中,随着地球上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时间的变化,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的多少不同,造成地球表面的季节更替。

[学生活动]结合图1-3-9分析,地球上高、中、低纬哪个纬度地区全年获得的太阳辐射能最多?哪个纬度获得的最少?哪个纬度单位面积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变化最大?

[教师讲解]中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最大,昼夜长短的变化也较大,单位面积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变化最大,四季更替最为明显。[师生共同学习]知识窗:四季的划分 [学生活动]根据“五带划分示意图”,试解释五带划分的依据;如果黄赤交角变化,五带的范围该如何变化?

[教学反思]: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也是难点,难度大,学生不好理解,尤其是在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和应用方面,不能够很好的掌握,我们通过利用观察动画计算比较,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利用课本中楼房的采光问题加以应用,加深学生的理解,在昼夜长短的变化也是利用动画观察,和让学生自己回忆我们在一年日出、日落的时间差异,从而说明昼夜长短的变化,本节学完后要把地理的自转结合起来考虑,地球的运动及其产生的地理意义,难度大,我们讲课时放慢进度,同时结合各种题型进行讲解说明,理解地理的运动和地理意义。

第五篇:1.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案(范文)

第三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第一课时

地球公转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轨道、速度;理解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导致的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归纳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二分二至日时地球的位置 教学难点: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教学过程:

[知识讲解]地球自转的同时,倾斜着地轴绕日公转,因此,地球运动是这两种运动的叠加。[多媒体演示]

强调:

1、方向为自西向东;

2、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方向,演示时注意地轴的指向要稳定。

[知识讲解]地球公转的轨道为接近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随着地球公转,日地距离不断变化着(如图1-3-4)。每年一月初,地球在它的公转轨道上离太阳最近,这个位置叫做近日点,地球公转的线速度、角速度都较快;每年七月初,地球在它的公转轨道上离太阳最远,这个位置叫做远日点,公转的线速度、角速度都较慢。地球公转一周360º所需要的时间是365日6时9分10秒,叫做一恒星年。

[设问过渡]一月份日地距离近,七月份日地距离远,而我们感到七月气温要比一月气温高得多,为什么距日近时反倒比距日远时气温低呢?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可以用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关系来表示。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称为赤道平面,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称为黄道平面。[课件播放]黄赤交角的形成

[问题导学](1)黄道和赤道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2)黄赤交角与地轴和黄道平面的夹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知识讲解]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和黄赤交角的大小,在一定的时期内可以看作是不变的。因此,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不同位置,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简称太阳直射点)是有变化的。

[课件播放]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知识讲解]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23º26’之间作往返运动,称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南、北纬23º26’分别被称为南、北回归线。

[学生活动]通过看动画,结合图1-3-4,总结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在图1-3-5中,标出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所在位置,并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

[教师活动]巡视、指正学生动手绘画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学生交流后,可以师生共同学习,得出结论。

[讨论]根据我们绘制的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示意图讨论下列问题:(1)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南移的时段是

(2)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北移的时段是

(3)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一直向南移的时段是

(4)地表各点一年中接受阳光直射的次数:

①南、北回归线上的各点一年中有

次阳光直射的机会 ②南、北回归线间的各点一年中有

次阳光直射的机会

③南回归线以南、北回归线以北的各点一年中有无阳光直射机会?

[知识讲解]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是365日5时48分46秒,叫做一回归年。就南北半球而言,太阳直射点落在哪一半球,即为该半球的夏半年,是另一半球的冬半年。在太阳直射点上,地表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量最多。由于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使太阳辐射能在地表的分配,具有回归年的变化。

[提问]通过前面的学习,哪位同学能解释为什么地球距日近时反倒比距日远时气温低呢?(请一位学生回答)[小结]

下载XX届高考地理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第一轮复习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XX届高考地理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第一轮复习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

    第三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了解地球公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理解公转的轨道及黄赤交角。 课堂互动探究任务单 探究任务一 地球公转轨道与公转速度的变......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500字] 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第三课时 教学设计(新授课) 一、课标内容标准 课题: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 第三节 地......

    必修一1.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专题

    江苏省口岸中学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学案 必修一 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第三课时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2) 高三年级地理备课组 2011年9月3日 【学习目标】 教学内容分析 1.地球......

    2013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教案1(精)

    选修3·旅游地理 一、旅游地理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地位 七个选修模块中,旅游与“城乡规划”同属于人文地理分支,城乡规划之中涉及的经济地理、 人口地理、聚落地理,侧重于人类活......

    教案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第二节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第一课时) 教案 山东省福山第一中学 张翠萍 【教材分析】 要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需要认识地球的运动规律。地球自转产......

    鲁中图地理:1.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案(推荐5篇)

    地球自转与公转共同作用下的地理意义 教学目标:掌握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的划分 知识与技能:掌握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策略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策略 丁礼兵剖析近三年高考的“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我们可以从分数上看出地理学科的三分天下的不容忽视的态势。由于高考试题的考查目标是追求更高层......

    地理教案: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了解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速度和周期。 2.了解地球公转的重要特点,理解黄赤交角的成因及其重要性,掌握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