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理论教学中如何贯彻积极防御战略思想

时间:2019-05-15 03:07: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军事理论教学中如何贯彻积极防御战略思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军事理论教学中如何贯彻积极防御战略思想》。

第一篇:军事理论教学中如何贯彻积极防御战略思想

军事理论教学中如何贯彻积极防御战略思想

【摘 要】积极防御战略思想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完备科学理论体系,军事理论教学是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积极防御战略思想自身的特殊性和时代的发展性,军事理论教学过程中如能正确贯彻和体现积极防御战略思想对大学生素质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积极防御战略 军事理论 教学 素质

【中图分类号】E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21-0019-02

积极防御战略思想是国防精神的一种具体体现,体现了中国国防的精神实质。军事理论教学作为大学国防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处处体现了国家的国防方针和动态,将积极防御战略思想和军事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积极防御战略思想应贯穿军事理论教学过程

“积极防御”这一概念,是普鲁士军事家C.von克劳塞维茨提出来的。他在1810~1812年间为王太子讲授防御的一般原则列举了若干战例之后说:“这些会战都是积极防御”。他在《战争论》中明确指出,防御是由巧妙的打击组成的盾牌,应该把转入反攻看做是防御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防御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迅速而猛烈地转入进攻(这是闪闪发光的复仇利剑)是防御的最光彩的部分”。瑞士军事家A.H.若米尼在《战争艺术概论》中指出,“积极防御,即同时也要实施突然进攻的防御”,“可以利用攻防两种优势”,“不论在战略或战术上,都是有利的”。

积极防御是指以积极的攻势行动战胜进攻之敌的防御,亦称攻势防御、决战防御。它强调防御中必须有进攻,攻防结合,灵活运用,不断消耗和歼灭敌人,克敌制胜。这种以攻势行动为特征的防御作战,能从被动中争取主动,给防御增添活力,实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目的。它既可作为战略思想用于指导战争,亦可作为战役、战术原则用于指导战役、战斗。世界许多国家的军队,都把积极防御作为军语,有的把这一思想作为防御作战指导原则纳入其野战条令。如美国国防部1984年颁发的《军语词典》对积极防御的解释是:使用有限的进攻行动和反冲击来夺取敌人的某一阵地或地区。中国的积极防御,既体现了战略上的后发制人,战役、战斗上积极主动打击敌人,攻防结合,充分准备等积极防御的一般原则,更具有自己的特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

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科学总结了防御作战的历史经验,深刻阐明了积极防御的重要意义和基本原则,为无产阶级进行防御性战争和防御性军事行动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克思指出:“防御战争并不排斥‘战争事变的进程’所要求采取的攻势行动。”恩格斯强调:“防御不应当只是消极的,而应当从机动中吸取力量,并且只要一有机会,防御者就应当采取进攻行动。”“最有效的防御仍然是以攻势来进行的积极防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斯大林运用积极防御成功地组织了若干防御战役,如列宁格勒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军在德军优势兵力猛攻下,顽强抗击,积极反击,顿挫其锐气,尔后从两翼发起进攻,歼灭了德军重兵集团,夺取了胜利。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坚决反对消极防御错误路线,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吸取古今中外有益的战争经验,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指导战争全局的积极防御战略思想,并依据这一战略思想,针对每次战争的不同情况,规定了不同的战略方针、战略阶段、作战形式和作战原则,巧妙地把战争由胜利引向新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在抗美援朝战争、边境自卫反击作战以及建设国防、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的斗争中,积极防御战略思想发挥了巨大的指导作用。

积极防御战略思想,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得到了新的发展。主要是:提出了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方针、原则;强调质量建军,走精兵之路,加强民兵、预备役建设,发展高新技术,改善武器装备;实行重点设防,重点守备,搞好战场建设,完善防御体系;保持良好的战备水平,侧重于对付局部战争和突发事件;在未来作战指导上,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强调诸军种、兵种协同作战、快速反应、反突袭、纵深打击、攻防一体、全方位作战等,使积极防御战略思想更加丰富。

积极防御战略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是新形势下必须始终强调的关键之一,尤其在国际形势发生微妙转变的今天,必须要始终坚持和发展积极防御战略思想,在理念上加以分析和理解,使之深入大学生大脑。只有这样,才能在事实上使广大大学生客观地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因此,贯彻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理想途径是通过军事理论教学过程进行有效实施的。

二 积极防御战略思想如何贯穿军事理论教学过程

中国的积极防御理论是一种先进的军事战略理论,其理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高素质的军事理论教师队伍是教学过程中有效贯彻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保障。军事理论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贯彻积极防御战略思想必须将积极防御战略思想和教材内容有机融合

积极防御战略思想是革命时代的产物,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必然要体现时代特征,教学过程中要将积极防御战略思想和教材内容紧密联系。比如,在中国国防教学中,我国的国防政策和国防法规是如何体现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在军事思想教学中可以由古及今、中外结合的全面系统地看待积极防御战略思想;在国际战略部分可以具体分析我国新时期如何将积极防御战略思想和国际国内战略格局相联系;军事高技术部分可以具体分析我国为顺应科技发展需要所进行新军事变革中的积极防御因素;信息化战争部分则可以联系近年来国际重大战事和现状进行分析,如何在现代技术条件下运用积极防御战略思想。这一切都需要军事教师对我国积极防御战略思想有较深刻的认识,对教材内容和教材体系有较为系统的把握,二者有机融合,才能水到渠成,自然贯穿积极防御战略思想,达到国防教育和素质发展的有机融合。

2.贯彻积极防御战略思想必须紧密联系国际、国内实际

科学引导当代大学生正确分析国际国内大事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课题。军事理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或课外与同学接触过程中要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告诉他们,我国的态度和做法是什么,如何体现了我国积极防御战略思想。分析得当,能够使同学们更加安心地读书生活,并对其将来的人生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比如,对于“南海撞机事件”、“朝鲜半岛问题”、“能源问题”、“钓鱼岛撞船事件”、“利比亚撤侨”等都需要进行深刻剖析,或多或少都体现了我国积极防御战略思想。

3.贯彻积极防御战略思想必须不失时机地与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相联系,并适度延伸

军事理论及军事战略在革命时期与和平时期的内涵与作用并不完全相同。战争时期的战略主要服务于战争的实际需要,直接目的是赢得战争,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不受损失。和平时期除了防止突发事件外,还要在国家正常发展,人民生活安定的情况下,使人民素质得到提高,使国家发展的更好。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也是国际形势瞬息万变的时期,国际局势的变化和国内政策的走向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校大学生关注的焦点之一,对其生活和思想状况都起到一定的影响。积极防御战略思想可以进行适度延伸,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思想实际相联系,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人生观,顺利完成学业,并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好。

三 积极防御战略思想对大学生素质发展的作用体现

积极防御战略思想与军事理论密切联系,如果能够将课程内容和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紧密联系,则可以对大学生素质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1.积极防御战略思想可以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国防意识和国家安全观念

军事理论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国防精神的培育和提升,确立良好的国防意识和国家安全观念。积极防御战略思想是国防建设基准思想,与国防精神相统一。国防教育就是要使在校大学生能够用正确的方法和观念对国际国内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进行客观、公正、正确的评价,而这一切都需要具有良好的国防意识和国家安全观念。在军事理论教学过程中贯彻积极防御战略思想可有效培育大学生良好的国防意识和国家安全观念。

2.积极防御战略思想可以帮助大学生建立完备的知识体系

军事理论课程具有相当强的政治性和军事性,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囊括了文科、理科、工科和军事学科相当多的知识点,学好军事理论课程必然要求对各学科都有一定基础。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精神实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是军事理论课程的线索之一,把握住这一线索,就可以将各门学科的知识在军事理论课程的框架内形成一个完备的知识体系,进而有利于大学生的学习和提高。

3.积极防御战略思想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贯彻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关键靠人,只有在树立了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前提下,才能够更好地实施和贯彻积极防御战略,这要求人们必须具有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和人生态度,否则对于突发事件和国家战略要求就不一定能够正确地理解和把握。在军事理论教学过程中贯彻积极防御战略思想必然要对国防精神和战略要求进行系统的理解和把握,进而确立积极的人生观。因此,积极防御战略思想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参考文献

[1]〔德〕克劳塞维茨.战争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

[2]〔瑞〕A•H•若米尼.战争艺术概论[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6:92~93

[3]中国人民解放军科学院编.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集[M].北京:战士出版社,1981~1982

〔责任编辑:陈晨〕

第二篇:毛泽东积极防御战略思想与中国历史文化(军队教育讲演稿)

毛泽东积极防御战略思想与中国历史文化

积极防御战略思想,是毛泽东创立的指导中国革命战争和保卫社会主义建设的军事斗争的理论,也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宝库中最具华彩的“常青之树”。1936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全面阐明了积极防御战略。迄今,时间已经过去大半个世纪,虽然形势、条件和任务不断变化,但积极防御作为我军作战和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却始终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积极防御战略思想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循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万向”的思路,深入研究毛泽东的积极防御战略思想,不难发现其与中国历史文化的必然联系。

正如恩格斯在阐述人类思想的历只继承性时指出的,任何新的学说体系,都同先前的思想文化成果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每个时代的思想家在解决时代向他们提出的重要理论问题需要的,都必须不同程度地要利用前人所创造的文化成果和思想材料。毛泽东的积极防御战略思想诞生于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同时也是科学地汲取和辩证地融合中国历史文化精华的产物。从毛泽东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基本内容和突出特点看,博大精深的中国历史文化对毛泽东积极防御战略思想产生过重要影响,有着难以分离的渊源关系。换句话说,毛泽东积极防御战略思想这棵“常青之树”,深深扎根于中国历史文化这块广阔而肥沃的土壤之中。

一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在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宝库中,有着极为丰富的兵学典籍和战争史籍,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战争经验,在世界上有着广泛的影响。据记载,中国古代兵书见诸著录的有4000 部以上,现存约500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孙子》、《吴子》、《孙膑兵法》、《司马法》、《尉缭子》、《六韬》、《三略》、《李卫公问对》,等等。这些专门的军事著述都是前人关于战争经验的总结,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部分。此外,卷帙浩繁的历史典籍,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四部备要》、《永乐大典》、《册府元龟》、《通志》、《通典》、《文献通考》等,都载入大量有关军队建设和作战的资料,包含有丰富的军事思想。中国历史上的许多文艺作品,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精忠传》等,也是以战争为题材或背景的。至于有关军事题材的诗词曲赋更是多得不计其数。总之,中华民族是富于优秀军事传统的民族,中华大地是优秀军事文化之乡。

毛泽东从青少年起就喜好并熟读中国历史文化典籍,其浓厚兴趣至老不衰。他16岁前,在私塾学校里读了“六年孔夫子”,对于《四书》、《五经》、《左传》等儒家典籍通晓于胸。同时,毛泽东对中国古典文学和稗官野史也表现出极大兴趣,他曾回忆说:我熟读经书,可是不喜欢它们。我爱看的是中国的旧小说,特别是关于造反的故事。我很小的时候,尽管老师严加防范,还是读了《精忠传》、《水浒传》、《隋唐》、《三国演义》和《西游记》。“我确实读了许多中国古时打仗的书,研究过孙子兵法之类的著作。”可以说,毛泽东从经史子集到稷官小说、诗词曲赋等,几乎无所不读;他特别关注改朝换代的战争和著名战役,以及农民起义战争的胜败得失。在井冈山斗争环境异常严酷的日子里,他仍设法在打土豪时搞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在延安时期,他通过各种渠道从国民党统治区购买到《孙子》、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等一批军事方面的书籍,加以研究。1938年10 月召开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期间,毛泽东曾开玩笑地对贺龙、徐海东说:“中国三部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谁不看完这三部小说,谁就不算中国人”。毛泽东认为:“《三国》里许多战例,蕴含着很深刻的战略战术”。“读‘三国’,不但要看战争,看外交,还要看组织。”《水浒传》里有许多唯物辩证法的事例。60年代后,毛泽东已进入70多岁的高龄,但他对中国历史文化典籍仍情有独钟。他多次提出,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要有点历史知识。”他晚年在谈及读《资治通鉴时说:这是一部值得多读的书,在中国,尤其是改朝换代的时候,不懂军事,你那个政治怎么个搞法? 政治,特别是关键时刻的政治,往往靠军事实力来说话。没有天下打天下,有了天下守天下。一套线装乾隆十二年武英殿版二十四史,共850册,毛泽东生前反复读过多遍,许多册的封面和边角都磨破了,从头到尾满布批注、圈点和勾。毛泽东曾自喻:“我相信我是读通了中国历史的人。”毛泽东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熟悉程医,不仅在中国的领导人中是不多见的,甚至超过许多文史专家。毛泽东之所以成为集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和杰出诗人于一身的一代伟人,与他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了如指掌并且熟悉运用密切相关。

所以,毛泽东能在他的哲学和军事著作中,以及各种场合的谈话中,频频用典,信手拈来,皆成妙喻,生动形象地说明哲学原理和军事原则。周恩来高度评价毛泽东学习和运用中国历史文化的成就,他指出:毛泽东“做文事、讲话常常运用历史经验教训,运用的最熟悉。读古书使他的知识更广博,更增加了他的伟大”。可以说,毛泽东深厚的中国历史文化知识功底,为他创造科学的思想体系特别是积极防御战略思想,提供了丰厚的滋养。

二 从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主要内涵和突出特点来看,毛泽东汲取中国历史文化营养并非兼收并蓄,而是用马列主义观点对其取请用弘,推陈出新,创造性地回答和解决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防御问题,从而建立起独具中国特色的新的军事思想体系。

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哲学和兵学中“后发制人”、“柔弱胜刚强”的谋略思想,提出后发制人是积极防御战略的首要战争指导原则。

毛泽东认为,积极防御战略的首要原则,是坚持后发制人和自卫立场。在1935年12月,陕北瓦窑堡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军事战略问题时,毛泽东就明确提出:1、反对单纯防御,执行积极防御。

2、反对先发制人,执行后发制人(一般的)。后发制人,即诱敌深入,不是所谓‘机会主义的单纯防御路线’,而是内线作战的正确原则”。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总结同国民党顽固派斗争经验时提出:“第一是自卫原则。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这就是说,决不可无故进攻人家,也不可在被人家攻击时不予还击。这就是斗争的防御性。”1945年4月,毛泽东在一次关于粉碎蒋介石的军事磨擦的谈话中,风趣地说了三条原则:第一条出自《老子》,“不为天下先”,就是要后发制人,不先发制人。第二条出自《左传》,“退避三舍”,一舍三十里,你打边区,我们就退几十里再说。第三条出自《礼记》,“来而不往非礼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样做有理、有利、有节,既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合作抗日,又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反共军事磨擦,使我军得以大发展。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在争取和平民主的同时,对蒋介石发动的主面内战,坚决实行自卫反击,深得民心,历经三年多的时间,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仍把后发制人作为保卫祖国,反对侵略,执行积极防御战略方针的指导原则。1955年4月,毛泽东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提出:中国的战略方针是积极防御,决不先发制人。

从上可以看出,后发制人的战争指导原则,贯穿于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和建国后反侵略战争的整个历史过程。毛泽东创造积极防御战略理论体系。融会贯通地汲取了中国古代哲学和兵学中后发制人、柔弱胜刚强的辩证法思想以及中国古代战争中以弱胜强的经验,全面深刻地阐释了后发制人的作战指导原则。

后发制人,柔弱胜刚强的谋略思想,旱见于中国古代哲学和兵学著述中,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运用十分广泛。老子是这一思想的开山鼻祖,以柔弱胜刚强是《老子》思想的精髓。老子认为,这是无敌于天下的“三宝”之一。他说:“用兵有言日:吾不敢为主,而为客;吾不敢进寸,而退尺。老子还将这一战术原则上升到战略原则的高度,认为自己“不敢为天下先,故能为成器长”。这就是说,因为总是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所以成为天下的首领。同时,老子还提出应当根据不同的敌情采取不同的应变策略,从而达到柔弱胜刚强的目的。他说:“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去之,必姑举之 ;将欲夺之。必固予之。”意即,想要收敛它,必须暂且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必须暂且加强它;想要废弃它,必须暂且支持它;想要夺取它,必须暂且给予它。老子这种顺应事物“物及必反”发展规律的观点,充满对立面互相转化的辩证法。孙子从兵学的角度也极力主张实行后发制人的积极防御。他提出:“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真惰归„„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这就是说,善于用兵的人,总是避开敌人的锐气,等到敌人松懈疲惫了才去打它„„不去迎击旗帜整齐、部署周密的敌人,不去攻击阵容严整、实力雄厚的敌人,这是掌握因敌而变的方法。可以说,后发制人的防御战略思想,在中国几千年的思想文化这部历史交响乐中一直是重要的旋律。

毛泽东在阐述后发制人战争指导原则时,引用中国古代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更透彻地说明积极防御战略。毛泽东认为,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劣势军队为了保存军力,待机破敌,必须先行城略退却。“退却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处在强敌的进攻面前,若不退让一步,则必危及军力的保存”。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引用《水浒传》里林冲和洪教头比武取胜的故事说:“谁人不知,两个拳师放对,聪明的拳师往往退让一步,而蠢人则其势汹汹,劈头就使出全副本领,结果却往往被退让者打倒。《水浒传》上的供教头,在柴进家中要打林冲,连唤几个‘来’、‘来’“来’,结果是退让的林冲看出洪教头的破绽,一脚踢翻了洪教头。”毛泽东还摘录了《左传》中所载齐鲁长勺之战即《曹刿论战》一文,从中汲取弱国抵抗强国,弱军战胜强军的历史经验。他指出:“春秋时候,鲁与齐战,鲁庄公起初不待齐军疲惫就要出战,后来被曹刿阻止了,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打胜了齐军,造成了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的战例”。毛泽东认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有名的楚汉成皋之战、新汉昆阳之战、袁曹官渡之战、吴魏赤壁之战。吴蜀彝陵之战、秦晋淝水之战等有名的大战,“都是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入,因而战胜的”。

毛泽东运用老子“将欲夺之,必固予之”和《战国策·魏策》中“将欲取之,必姑与之”的谋略思想,阐明后发制人的积极防御方针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对红军游击队打破敌人“围剿”的重要意义。他指出:“关于丧失土地的问题,常有这样的倩形,就是只有丧失才能不丧失,这是‘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的原则。如果我们丧失的是土地,而取得的是战胜敌人,加恢复土地,再加扩大土地,这是赚钱生意”。毛泽东总结了土地革命时期一些红军游击队招致失败的原因:皆因某些领导者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一味只讲进攻,不讲防御和退却。”毛泽东认为,这种不顾敌强我弱条件,只讲进攻,不讲防御和退却,实际上是消极防御、假防御。

由上可见,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中后发制人的传统防御思想,对毛泽东的积极防御战略产生过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或者说,有着一脉相承的传统渊源关系。

三 毛泽东科学地汲取了中国古代兵学中“我专为一,敌分为十”、“以众击寡”的用兵思想,提出并创立了集中兵力各个歼敌,实行战役战斗上的进攻达成战略上的防御,这一以弱胜强的积极防御战略的核心理论。

孙子兵法十分强调集中优势兵力的战法。认为,用兵作战的“变术”,关键是“识众寡之用”;极力主张在用兵作战时应造成“以镒林铢”、“以缎投卵”的兵力优势。“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这就是说,用兵的奥秘在于用示形的办法欺骗敌人,诱使其暴露企图,而使自己不露形迹,让敌人捉摸不定,就能够做到自己兵力集中而使敌人兵力分散,自己兵力集中于一处,敌入兵力分散于十处。这样,就能以十倍于敌的兵力打击敌人,造成我众而敌寡的有利态势,能做到以众击寡。敌人防备的地方越多,兵力越分散,我所直接攻击的敌人就不多了。

明朝冯梦龙所著《智囊·兵智部·制胜》有一段记述唐太宗李世民用兵经验的谈话。“唐太宗尝言:‘自少经略四方,颇知用兵之要,每观敌阵,则知其强弱,常以吾弱当其强,强当其弱。彼乘吾弱,奔逐不过数百步;吾乘其弱,必出其阵后反而击之,无不溃敌。’盖孙子之术也”。书中还写道:宋高宗问抗金名将吴磷作战取胜之术,吴磷回答说:“弱者出战,强者继之。”宋高宗也说:“此孙膑驷马之法也”。毛泽东读到此,结合自己指挥作战的经验有感而发,随即批注道:

“所谓以弱当强,就是以少数兵力佯攻敌诸路大军。

所谓以强当弱,就是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以五、六倍于敌一路之兵力,四面包围,聚而歼之。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鉴于中国革命战争力量对此长期处于敌强我弱、敌众我寡的客观状态,毛泽东历来主张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他指出,我军作战的胜利,基本上靠集中兵力一着。集中兵力是改变敌我进退、攻夺和内外线形势的必要条件。“歼灭战和集中优势兵力、采取包围迂回战术,同一意义。没有后者,就没有前者”。毛泽东明确提出:“我们的战略是‘以一当十’,我们的战术是‘以十当一’,这是我们制胜敌人的根本法则之一。

毛泽东反对“全线出击”、“两个拳头打人”等军事平均主义的错误战争指导方法,坚持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敌的思想,形成了科学的理论体系,并使之成为我军克敌制胜的优良传统。毛泽东认为,积极防御战略的基本内容和作战形式主要体现为战略上的防御战和战役战斗的进攻战。这是区别积极防御与消极防御的根本标志。消极防御放弃或否定防御中的进攻或反攻。在时间上,则表现为战略上的持久战和战役战术上的速决战。“战略上的持久战,战役和战斗上的速决战,这是一件事的两个万面,这是国内战争的两个同时并重的原则,也可以适用于反对帝国主义的战争”。“在战术和战役上的速决,是战略上持久的必要条件”。在空间上,战略上的防御战和战役战斗上的进攻战则表现为战略上的内线和战役战斗上的外线作战。速决是说进攻的时间,外线是说的进攻的范围。

毛泽东强调,集中兵力是实行积极防御的壬要条件。因为,第一,可以改变敌我形势。第二,可以改变攻守的态势。第三,可以改变内外线的形势。要从战略防御中争取胜利,基本上靠集中兵力这一着。红军时期,毛泽东明确规定红军“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关于集中兵力各个歼敌的思想已经形成体系,在战役、战术、作战目标选择,集中兵力的时机、方向与程度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他指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是我军惟一正确的方法。“集中优势兵力包围敌军一部,每一仗只打一部分敌人,切不可同时打几部分敌人。”“不论敌多敌少,正面不使用主力,两翼包围时,不可平分兵刀,应置最大兵力于一翼。”“在有强大敌军存在的条件下,无论自己有等少军队,在一个时间内,主要的使用方向只应有一个,不应用两个。”“集中兵力打敌一部,其比例应为三对一,最好是四对一。”后来,毛泽东致电各战略区指挥员,要求部署战役的要集中穴倡、五倍、四倍于敌的兵力,至V也要三倍于敌的兵力,并要集中全部或大部的炮兵,以达全歼敌人之目的。在抗美援朝战争的阵地战阶段,毛泽东曾电示彭德怀:“我军每一个军在一次作战中,歼灭美英士军一个整营,至多两个整营,也就够了”。

由上可见,毛泽东关于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不但与孙子集中兵力的主张一脉相承,而目有了很大的发展,成为毛泽东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核心内容。

四 毛泽东批判地继承了中国古代哲学和兵学中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发展和创造了一整套“兵因敌而制胜”的灵活机动的战法,是积极防御战略的活的灵魂。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兵学的方法论基础。《易经》中说的“一阴一阳之谓道”,就是中国古代的两点论。《老子》提出:“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孙子》强调,“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他认为:“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姿,不可胜穷也”。也就是说,大凡作战,一般都是以正兵当敌,以奇兵取胜。所以,善于出奇制胜的将帅,其战法如天地那样变化无穷,像江河那样奔流不竭。战势不过奇正两种。然而奇正的变化,却尾不可穷尽的。曹操注《孙子》说:“先出合战为正,后出为奇。正者挡敌,奇兵从傍击不备也。”在孙子兵法等中国古代兵学军事著作中,提出了彼己、敌我、主客、众寡、攻守、进退、奇正、劳逸、虚实等一系列战争中的对立统一的矛盾范畴命题,并简明地阐述了如何认识和解决这些矛盾范畴的思想。如孙子提出的“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等等,不一而足。这种因敌情变化而改变我之战法的用兵思想,从认识论角度上讲;就是战争指导上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依据实际情况灵活用兵,是毛泽东积极防御战略的灵魂。他精辟地指出:“战争情况的不同,决定着不同的战争指导规律,有时间、地域和性质的差别。”简言之,“要活打,不要死打”。他特别强调孙子关于“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战争指导规律,认为这是”科学的真理。”在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中,毛泽东把中国古代朴素的辩证法能动地融会于积极防御战略理论,发展和创造了一整套适合于不同作战样式(游击战、阵地战和运动战)的灵活机动的战法。比如,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诱敌深入;敌进我进;声东击西;围点打援,攻城打援;蘑菇战术;隔而不围,围而不打;远距离大迂回大分割大抱抄;北平方式、天津方式、绥远方式;零敲牛皮糖;打而不登,封而不死;等等。这些战法是我军作战指导的成功历史经验和宝贵财富,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军事科学思想的宝库。

毛泽东灵活机动的战法,与以《孙子》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兵法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这里仅择其要旨而简述之。

关于“诱敌深入”。中国古代兵法非常讲究诱兵之计,即战时故作败势,以诱敌上钩,基本的指导思想如孙子所说“兵者,诡道也”。孙子兵法主张“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分之,亲而离之”,提出“佯北勿从”、“饵兵勿食”的警告。《汉书》也有“恐其为诱兵”的记载。

毛泽东在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中,十分注意从中国古代兵学中汲取精华,创造性地提出适合当时斗争克敌制胜的作战原则。“诱敌深入”的作战原则,是毛泽东在1930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次反“围剿”作战中提出来的,而且成切地运用了。毛泽东将孙子“动敌”的“诡道”和“避锐击惰”的原则运用于红军反“围剿”作战。从1928年5月开始,提出以“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为核心内容的游击战争军事原则,到1931年取得第三次反“围剿”作战胜利,红军全部作战的原则就形成了。毛泽东指出:“孙子说的‘避其锐气,去其惰归’,就是指的使敌疲务沮丧,以来减杀其优势。”诱敌深入即战略退却,是劣势军队处在优势军队进攻面前,为了保存军力,待机破敌,而采取的一个有计划的战略步骤。诱敌深入并不是单纯的退却或防御,目的是为了保存军力,准备反攻。积极防御的“积极”之灵魂也就在于此。

关于“蘑菇战术”。在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将红军游击战争初期“盘旋式打圈子”的战术发展成为运动战中的“蘑菇战术”。1947年3月,国民党军发动对我山东和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我西北野战军2万多兵力在毛泽东和彭德怀的直接指挥下,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与胡宗南部25万兵力周旋。敌我兵力之悬殊达十比一。敌东奔西突,急寻我军主力决战,欲追堵我中央机关。毛泽东指示部队:“我之方针是继续过去办法,同敌在现地区再周旋一时期(一个月左右),目的在使敌达到十分疲劳和十分缺粮的程度,然后寻导机歼击之。”他还进一步解释说:“我军此种办法是最后取得战胜敌人必经之路„„这种办法叫蘑菇战术,将敌磨得精疲力竭,然后消灭之。”我军照此战法,牵着敌军鼻子在陕北高原上来回“游行”。胡宗南部饿着肚子走冤枉路,结果是丢盔解甲,损兵折将,其主力多部被我歼灭,最后不得不被迫退出延安。这种“蘑菇战术”,把孙子的“避锐击惰”原则发挥得淋漓尽致。毛泽东高超的战争指导艺术,使西北野战军很快便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关于“围而不打”与“隔而不围”。这是我军在平津战役中制定的作战方针。研究这一方针,很容易使人记起孙子兵法中提出的“围师必阙”和“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投人之诚而非攻也”的谋攻战法。1948年11月中旬,中央军委作出抑留并歼灭傅作义集团于华北地区的决策。我东北野战军遂于11月23日取捷径以最快速度隐蔽入关,突然包围唐山、塘沽、天津三处敌军。11月29日,平津战役开始,我军首先向张家口外围之敌发起攻击。为了不使蒋介石、傅作义定了迅速放弃平津向南逃跑的决心,毛泽东于12月1日电示平津战役前线领导人:在两星期内的基本原则是“围而不打”,如对新保安、张霸口;有些则是“隔而不围”,即只作战略包围,不作战役包围,如对北平、天津等地,以待整个部署完成后,按照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次序,从容歼灭各点之敌。至12月20日,我东北野战军80余万人,华北军区13万余人,连同察、哈、绥、冀等地方部队,总计100余万人,将傅作义集团12个军共42个师(旅)等计50余万入,分割包围于张家口、新保安、北平、天津、塘沽等地,封闭了其西逃和南逃的一切道路,使其由“惊弓之鸟”变成了“笼中之鸟”。从12月21日起,我先后歼灭新保安、张家口、天津守军,使北平守军25万余人陷入绝境。这时,我采取了以打促谈,以打促和的方针。在大军兵临城下和我力争和平谈判接管北平的政策感召下,傅作义选择了和平道路,北平得和平解放。可以说,“北平方式”是“围城必阙”与“拔人之城而非攻”巧妙结合的成功战例。

关于“打而不登,封而不死”。这是毛泽东在1958 年我军炮击金门战役中规定的军事斗争方针,是对孙子兵法中“围城必阙”的活用和发展。8月23日,我军发起炮击金门战役,对台湾当局的军事挑衅予以严惩。蒋介石集团在美国的军事援助下,扬言要轰炸闽赣,把战事扩大。但美国从自身的利益出发,不愿也不敢直接参加和扩大金门、马祖地区的战事,故不断向蒋介石施压,胁迫蒋介石兵金马道岛,退守台湾,美国企图利用台湾海峡这道天然屏障把台湾与大陆分离,进而制造“两个中国”。在美蒋矛盾面前,毛泽东在政治、外交上采取“联蒋抵美”的战略决策,在军事上采取“打而不登,封而不死”的军事方针,暂不收复金门、马祖,使蒋军守而不撤,使美国不得脱身,有意扩大美蒋之间的矛盾。毛泽东认为,如果采取夺取金门的行动,在军事上虽然不费很大力气,但是如不能同时解决台湾问题,国共之间的距离将增大,接触更加困难。同时,台湾当局失去了大陆沿海最后的象征性据点,美国制造“台独”或“两个中国”将更为便利。因而,毛泽东在10月5日作出了“我们目前应暂时利用金、马把敌人套在绞索上,暂缓解放,仍由蒋军占据似较有利”的决定。为此,中央军委根据毛泽东“打而不登,封而不死”的方针,决定我炮兵对金门各岛暂时停止大规模地炮击,作袭扰性的零星射击,空、海军不主动出击作战。总的目的是,不把金门封死,让蒋军能获得一定的补给,使其守而不撤,政治上又保持一定温度,从而把美国紧紧地拴在金、马这一”绞索”上,难以脱身。

综上所述,毛泽乐的积极防御战略思想,不仅在形式上而且主要在内涵上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历史文化中军事传统的精华。司以说,毛泽东的积极防御战略思想,是20世纪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杰出代表,它已深深地融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理念思维的历史长河之中,在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宝库中树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今天,新的军事技术革命浪潮正向我们涌来,如何保证我军在21世纪里“打得赢”和“不变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研究历史是考察现实写探索未来的一面镜子。毛泽东积极防御战略思想仍然是我军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的重要指导思想。深刻理解其基本精神和历史文化内涵,是我们创新军事理论的必要基础和前提。

第三篇:集团公司积极部署学习贯彻

集团公司积极部署学习贯彻

《山东省厂务公开条例》

招远市厂务公开民主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 “关于做好《山东省厂务公开条例》学习宣传贯彻工作的通知” 下发后,公司党组织和行政、工会进行了专门的学习,并根据村企合一的特点,要求各单位负责人认真学习《条例》内容,准确把握《条例》内涵,切实履行好实行厂务公开的法定职责,建立起落实《条例》的制度体系和实施细则,确保《条例》规定内容落实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领域和全过程,推动公司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再上新水平。

《山东省厂务公开条例》经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于2014年5月1日正式施行,是山东省继2006年1月1日颁布施行《山东省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之后,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法制化建设的又一重大举措,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指导方针的具体体现,是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全面深化民主法治领域改革的具体步骤,是依法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深化创新的有力武器。《条例》的颁布实施对于加强全省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保障职工民主政治权利;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力,促进用人单位改革发展稳定;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构建和谐

稳定劳动关系;强化职工群众监督作用,促进企事业单位党风和反腐倡廉建设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集团公司提出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要在认识上强化、组织上保证、形式上创新、内容上深化、效果上明显,把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纽带,维护职工的平台,经济发展的源泉。

第四篇: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研讨会发言摘编

学习贯彻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研讨会发言摘编

切实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落到实处

——学习贯彻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研讨会发言摘编

动员凝聚全党全社会力量 国务院新闻办副主任 郭卫民

总书记在深刻把握世情国情党情的基础上,围绕扶贫开发工作多次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决策、重大战略部署,系统阐明了新时期我国扶贫开发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形成了新时期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进一步丰富发展了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深刻认识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内涵丰富、思想深刻,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扶贫开发事业的规律性认识,对于丰富和拓展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具有重大指导意义。这一战略思想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反映了新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贯穿了科学的思想方法。我们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切实增强学习贯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深入宣传阐释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动员凝聚全党全社会力量。广泛深入的宣传引导和研究阐释,是统一全党思想共识、调动全党全社会力量,推动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贯彻落实的基本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组织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和理论研究单位,精心策划,周密部署,全面深入地对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和扶贫开发的实践成就进行宣传解读和系统研究,形成了规模和声势,取得了明显成效和重要成果,在全社会营造苦干实干、攻坚克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浓厚舆论氛围。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大力推进文化扶贫工作。近年来,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以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为主线,积极推进文化扶贫,使贫困地区群众不断提升幸福感和获得感。

当前,脱贫攻坚战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使命重大、责任重大,我们要不断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 刘永富

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体系完整。初步体会有以下九个方面:

本质要求的思想。总书记深刻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

艰巨任务的思想。总书记深刻指出: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所面对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

政治优势的思想。总书记深刻指出:脱贫攻坚任务重的地区党委和政府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形成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的局面。

改革创新的思想。总书记深刻指出: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脱贫攻坚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以改革为动力,以构建科学的体制机制为突破口,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用心、用情、用力开展工作。

精准扶贫的思想。总书记深刻指出: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这样的程度,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内生动力的思想。总书记深刻指出:扶贫不是慈善救济,而是要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明天。

合力攻坚的思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心齐,泰山移。”脱贫致富不仅仅是贫困地区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阳光扶贫的思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加强扶贫资金阳光化管理,加强审计监管,集中整治和查处扶贫领域的职务犯罪,对挤占挪用、层层截留、虚报冒领、挥霍浪费扶贫资金的,要从严惩处。

携手减贫的思想。总书记深刻指出:消除贫困是人类的共同使命。消除贫困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全球性挑战。我们要凝聚共识、同舟共济、攻坚克难,致力于合作共赢,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各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我们学习贯彻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就是要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担当,进一步抓好工作落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一是完善责任体系,发挥政治优势。二是完善政策体系,打好组合拳。三是完善工作体系,开展专项行动。四是完善精准体系,提高脱贫成效。五是完善帮扶体系,激发内生动力。

打赢脱贫攻坚战,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凝心聚力,真抓实干,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做好舆论扶贫和定点扶贫 人民日报社副社长 张建星

人民日报社编委会把贯彻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作为编委会中心组和各部门各单位学习的重要内容,通过专家解读和学习先进人物事迹等进行深化理解;把做好扶贫工作同人民日报社中心工作紧密结合,真学真懂、真做真行、真抓真干。

大力宣传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为扶贫工作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十八大以来,人民日报共发表扶贫开发主题的报道近1500条,其中涉及总书记精准扶贫战略思想的报道近700条,全方位、系统阐释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思想,取得很好的传播效果和社会影响。

深度做好各地扶贫工作先进典型事迹报道,讲好扶贫故事,广泛传播各地扶贫工作经验。一是充分报道各地落实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思想的好做法。采写4篇“闽宁对口协作二十年带来的启示”,系统总结总书记当年在福建工作期间倡导和亲自参与的闽宁协作的做法和经验。二是更好传播各地扶贫工作经验。开辟“打好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进行时”等栏目,生动具体地讲述扶贫开发先进人物的感人故事和贫困地区群众不等不靠、艰苦奋斗的典型事例。三是记者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前夕,我们的记者深入贫困一线,围绕“扶贫如何更精准”等当前扶贫工作重大问题,推出系列深度报道,扶贫系统、业内人士对此给予充分肯定。

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扶贫办等部门要求,多措并举,确保报社定点扶贫任务圆满完成。人民日报社承担了河南省虞城县、河北省滦平县定点扶贫任务。根据两县实际情况,结合报社自身优势,深入宣传报道两县经济社会发展新思想、新实践、新成绩。多次召开编委会、社长办公会研究加强定点扶贫工作,进一步深化精准扶贫措施。一是制定加强报社定点扶贫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导思想、扶贫任务、保障措施等。二是人民日报社领导积极开展扶贫工作调研。三是充分调动人民日报社所属报刊、网络的积极性,发挥自身优势,安排一定的版面、页面,加大对两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宣传,共同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四是选派优秀干部到定点扶贫县挂职。五是围绕对口帮扶,多办实事、办好事。下一步,人民日报社将一如既往地学习贯彻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充分发挥党中央机关报的载体和平台作用,努力做好舆论扶贫和定点扶贫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走百姓富生态美的扶贫新路 贵州省副省长 卢雍政 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充满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智慧,闪烁着与时俱进的理论光芒,为脱贫攻坚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我们学习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更加坚定了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我们更加清醒地意识到西部特别是贵州与东部地区所处的发展阶段、路径选择、发展方式都不一致,不能简单重复东部地区所走过的路。对贵州而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中走出一条百姓富、生态美的扶贫新路。

贵州全力推进了扶贫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一是强化政策和制度设计,从精准识别、精准帮扶、贫困退出、脱贫考核、督查问责等方面建立了具有贵州特点的脱贫攻坚政策法规框架体系。二是创造推广了精准识别“四看法”典型经验,用群众明白易懂的方法逐家逐户精准识别扶贫对象,做到因户精准施策。三是创造性开展极贫乡(镇)定点包干脱贫工作,以20个发展条件最差、贫困程度最深、脱贫难度最大的极贫乡(镇)为“决战点”,由20名省领导分别认领包干脱贫攻坚。另外,我们还推广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经验,全面实行财政专项扶贫目标、任务、资金、权责“四到县”改革等。

贵州大力实施了大扶贫战略行动。一是打好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今后5年,贵州将对130万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二是打好产业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通过产业帮扶脱贫265万人、转移就业脱贫70万人。三是打好绿色贵州建设脱贫攻坚战,力争到202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0%,解决10万个就业岗位,带动30万贫困人口脱贫。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打好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打好教育医疗脱贫攻坚战,打好社会保障兜底攻坚战,深入推进开放式扶贫,创新扶贫金融政策。

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 四川省副省长 王铭晖

四川省委、省政府始终把学习贯彻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常抓不懈,在加强学习的基础上,把脱贫攻坚作为全局性工作和头等民生大事来抓,务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科学谋篇布局是打好脱贫攻坚的重要前提。在战略目标上,四川鲜明提出让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四个好”总体目标,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总体谋划上,坚持顶层设计与实践操作有机对接、精心布局,形成了制度体系、工作体系。

锁定重点任务是推进脱贫攻坚的关键所在。瞄准重点群体,实施“五个一批”行动计划。一是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对239万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培育特色脱贫产业,实现就业脱贫;二是移民搬迁安置一批,对生存环境恶劣地区的116万贫困人口,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挪穷窝”;三是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对无劳动能力的121万贫困人口,纳入低保兜底保障;四是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对161.9万因病致贫的贫困人口,实现病有所医;五是灾后重建帮扶一批,对2.9万因灾致贫的贫困人口,实施灾后重建脱贫增收。对接东西协作是抓好脱贫攻坚的重要平台。广东、浙江主动与我省加强衔接,明确表示进一步加大对我省的帮扶力度。我省主动做好配合、搞好对接、深化协作。同时,自加压力、主动作为,部署启动了省内7市35个县对口帮扶藏区彝区3州45个贫困县工作,在全省选派1320名干部帮扶藏区彝区。突出机制创新是推动脱贫攻坚的内在动力。创新精准扶贫机制,建成脱贫攻坚“六有”大数据平台,找准扶贫对象。建立产业就业扶持机制,在全国率先开展资产收益扶贫和投资收益扶贫新模式。健全教育医疗救助机制,在160个县每县设立各不少于300万元的教育和医疗救助基金,对特困家庭进行二次救助。

四川脱贫攻坚任务仍然艰巨。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百倍用心、千倍用力,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坚决打赢我省脱贫攻坚战。

坚决完成好对口帮扶任务 广东省副省长 邓海光

中央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召开后,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要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坚决按照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做好对口扶贫协作工作,对照国家确定的新标准、新要求,借鉴“闽宁模式”的经验做法,研究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坚决完成好中央交给广东的对口帮扶任务,为服务“两个大局”、实现共同富裕作出应有贡献。坚持主动作为、真抓实干,承前启后推进与川桂黔滇四省(区)扶贫协作工作。我省按照“领导工作要实、任务责任要实、资金保障要实、督查验收要实”的要求,深化结对帮扶,先后赴川桂黔滇调研对接,实地考察贫困地区和贫困村,分别召开扶贫协作工作联席会议,与四省(区)和对口帮扶市(州)共同研究商议帮扶工作的思路和举措,就对口关系、协作机制、人员派驻、资金支持、帮扶项目、牵头单位、合作领域等进行全面对接,新一轮协作实现良好开局。做好贫困人口劳务输出对接试点,初步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工作机制和政策措施。一是推动精准对接。以“推介—输入—输出—稳定”为链条,确保贫困劳动力从农村输出到企业稳定有序就业。试点期间,精准核实1553名已在粤贫困劳动力的就业信息,为1795人次提供职业指导、转岗、培训等服务。二是实行精准帮扶。瞄准贫困劳动力实际需求,出台社会保险补贴、稳岗就业奖励、入读职业和技工院校、基本公共服务倾斜、政府购买服务、经费保障、授予企业荣誉称号等7项政策,形成长期有效工作机制。三是建立保障机制。建立统筹联动、省市协调、督导落实三项机制,实现省对省、市对市、点对点有效对接,明确责任分工,及时解决问题。下一步,广东省将继续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确保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劳务输出对接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为推动全面开展劳务协作、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应有贡献。

全力推动东西部扶贫协作 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史和平

长期以来,江苏坚持把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作为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持续有力地落实各项工作任务。新形势下江苏深入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坚持从“两个大局”、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高度认识和推动。坚持聚焦精准、深化帮扶、确保实效,进一步提高新形势下东西部扶贫协作水平。江苏省研究提出了《关于深入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实施意见》,一是明确结对关系,落实帮扶任务,由我省综合实力较强的设区市结对帮扶陕西、青海、贵州的13个市的74个贫困县,并在每个结对市选择2个经济强县结对帮扶2个重点贫困县,实施“携手奔小康”行动。二是科学编制规划,实施精准扶贫,根据规划,科学有序分解工作任务,确保精准高效地完成扶贫协作工作任务。三是明确帮扶资金,加大投入力度,从各级财政统一筹集帮扶资金,并制定好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确保帮扶资金精准、高效、规范、透明使用。四是明确重点工作,务求扶贫实效。

按照真抓实干的要求,全面启动新形势下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思想认识再深化,坚决把推动帮扶省脱贫攻坚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组织领导再加强,建立健全扶贫协作机制,建立与帮扶省的高层扶贫协作联席会议制度、主要工作部门的协调机制,以及稳定的市际结对关系。扶贫力度再加大,努力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全面合作再拓展,积极探索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扶贫协作形式,扩大与西部帮扶省在能源、经贸、科技、旅游等方面的互利合作。

继承创新推进精准扶贫 福建省宁德市市委书记 廖小军

宁德继承创新,按照“六到户、六到村、四到县”的总体思路推进精准扶贫。

立足“就地取财”,产业扶贫促增收。以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农业,建立了11个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区,带动全市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实现农民增收。通过培育做大电机电器、食品加工、冶金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工业,吸收了3万多名贫困户劳动力,带动了30多万名农民工转移就业。鼓励发展运输、供销、乡村旅游等第三产业,至少1/3贫困户从第三产业中增收。

坚持“久久为功”,整村扶贫换新颜。全市累计建成造福工程新村(新社区)600多个,搬迁群众35.6万人,1056个贫困村全部完成公路路面硬化,推动贫困村缩小发展差距。突出“核心力量”,党建扶贫强保障。始终把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扶贫开发事业的核心来抓,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农村扶贫一线战斗堡垒作用。

着力“山海协作”,对口扶贫缩差距。与兄弟市持续开展经济协作、“山海协作”,全市建立起山海对口扶贫机制。落实“四下基层”,一线扶贫解民忧。在全省率先实行“无会周”制度,全市副厅以上领导和市直各单位全部下沉扶贫一线挂钩帮扶,一些长期困扰贫困乡村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得到了解决。

经过几年来不懈努力,宁德市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391元、增幅连续6年位居全省前列,脱贫率达到96%,贫困人口下降到7.32万人,贫困发生率由当年的30%降至现在的2.6%,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下一步,我们要坚定信心,正视不足,以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为引领,在深化精准扶贫、培育脱贫内生动力、健全扶贫机制、强化督查问责上狠下功夫,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

以脱贫攻坚统揽发展全局 河南省兰考县县委书记 蔡松涛

兰考县牢记总书记的谆谆教诲,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脱贫攻坚作为转变作风、锤炼干部的主战场,构建了特色产业体系、新型城镇化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为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强力支撑。

切实解决“扶持谁”的问题。今年我们结合“两不愁,三保障”,坚持“应进则进,应出尽出,应纠则纠”原则,本着精益求精、认真负责、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态度,再次开展精准识别“回头看”,逐村、逐户、逐人“过筛子”,同时对识别结果进行专项督查,现场交办督查中存在的信息不准、误写、错登、漏登等问题,同步建立“一户一档”。着力解决“谁来扶”的问题。2014年,我们成立了115个驻村帮扶工作队。2015年,我们把全县所有后备干部充实到驻村扶贫工作队,派驻到全县115个贫困村,并建立了配套的跟进管理机制;今年又针对非贫困村这个空当,抽调335名优秀干部驻村专职从事基层党建和扶贫工作,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帮扶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切实做到不脱贫、不脱钩,不拔穷根、不撤队伍。突出解决“怎么扶”的问题。针对不同原因、不同类型的贫困户,我们因村因户制宜,制定了12项有针对性的具体帮扶政策。

认真解决“如何退”的问题。在贫困村退出方面,对照“贫困发生率、交通、饮水安全、电力保障、广播电视、文化建设、卫生医疗、通宽带”等8项指标,把全县450个行政村全覆盖,对标找差距,明确各行业部门的职责任务,弥补工作短板。在贫困县退出方面,对照“贫困发生率、贫困村脱贫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本公共服务”4项指标,通过整合涉农资金和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到年底实现脱贫摘帽的目标。

第五篇:贯彻发展民主战略思想 推进人民政协工作创新

贯彻发展民主战略思想 推进人民政协工作创新

武汉市政协研究室主任 郑焕清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并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战略意义、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具体路径作了全面阐述和系统部署。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上再次深刻阐述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战略思想。贯彻中央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战略思想,推进人民政协工作创新,是中共中央的明确要求,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动力和保障。

一、按照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要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要求,积极推进人民政协会议制度创新,巩固和完善中国特色的“两会制”

自1995年中共中央批转《全国政协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定》以来,推进政协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成为人民政协工作中的一个集中焦点。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报告和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央领导人的重要讲话都强调要推进政协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全国政协和地方各级政协都作了很多有益探索,“三化”建设取得了一批成果,推进了政协事业的发展。但“三化”进展还不尽如人意,其因有四:一是民主是个过程,是渐进式发展。二是政协职能“三化”建设的思路、方向、路径是否客观清晰?政协到底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这是影响“三化”建设的关键所在。从现实看,人民政协政治协商职能本身面临抉择。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党际间的政治协商加强,政协的政治协商在淡化,少数地方已经出现以党际协商代替政协协商的倾向。制度设计初衷意义上的政治协商组织有可能演变为咨议性质的机构。已有学者称人大为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称政协为最高建议和咨询机关。(见《人民政协报》2008年4月28日学习与探索版“建立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体系的思考”),这样一个现实说明政协当务之急是性质如何定位、向什么方向发展。虽然政协章程及中共中央2006年5号文件都明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发扬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但后两句话的定位还缺乏广泛共识,也缺乏法律的认同与规范。三是对政协职能“三化”存有担忧。有的认为一旦“三化”,就会出现事实上的“两院”,而“两院制”在现阶段是不可逾越的政治界限。四是政治协商于决策之前,无疑是好的,有些问题很难界定、很难操作,不易达到理想境界。如怎样协商于决策之前,是党委、人大、政府的重大问题都要协商,还只是同级党委抑或政府的重大问题;怎样界定重大问题,是同民主党派

负责人协商还是到政协协商;协商程序怎样规范,协商意见是听听罢了,还是一定要落实要反馈,等等。

基于这种现实,不能不深刻思考政协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路径选择。“三化”建设不仅需要政治勇气,更需要政治智慧,必须立足现实,把已经做的事先规范起来,而不是把希望做的事先规范起来。因此,建议先对政协已经做了半个多世纪的全委会议、常委会议、主席会议制度进行规范,重点要对全委会议进行完善并争取法律规范。

对政协会议进行规范,意义重大。其一,会议是政协履行职能的主要形式,规范了政协会议,就规范了政协职能的主要方面。其二,会议既是过去式,也是现在式,还是将来式,规范会议容易形成共识,容易被各方所接受。其三,规范了政协会议,有利于“两会”上升为“两会制”,有利于坚持完善早已存在的中国特色“两会制”政治制度格局。

两会是中国政治运行的一个显著特色和现存机制。但两会中的政协会议并未制度化,列席人大会议协商讨论重要问题,还只是一个政治惯例。因此,推动“两会”成制,是人民政协制度建设的正确方向选择,是一个可行可为可及的“三化”路径。

规范政协会议,推动“两会制”建设,有坚实政治基础和理论支撑。第一,“两会”是中国半个多世纪政治运行的一道亮丽风景,是中国民主政治的一座丰碑,有着广泛的政治认同和民意基础。用国家制度规范“两会”,是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重要方面,也是社会各界的要求和愿望。第二,中共中央对“两会”在总体布局上的三个一样(对两会的坚持发展完善在战略上一样部署,对两会的重大活动、重要会议在工作上一样安排,对两会的组织领导在人事格局上一样保障),为两会制提供了坚强保证。事实上,中共中央是按照两会制在实际运作。第三,三个理论(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人民民主理论)和两种民主形式(投票民主和协商民主)为两会制提供了理论指导。第四,两会制不是两院制。两会制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重要实现形式,是扩大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形式。

推动两会制建设,主要是推进政协会议成为国家制度,人大会议已经是有法律规范的国家制度。推进政协会议成为国家制度,就是在理论研究、总结经验,并在高层沟通,增进共识基础上制定“人民政协会议组织办法”,对政协全委会议、常委会议、主席会议进行规范,并以全国政协建议案形式向中共中央和全国人大提出,第一步争取中共中央批转执行,第二步争取由全国人大通过实施。会议组织办法只是规范会议,明确政协全委会是政治协商的最高形式,一般每年召开一次,列席人民代表大会,协商讨论党和政府提请人代会议审议通过的重大事项。政协常委会议主要围绕党和国家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开展专题协商讨论,咨政建言。政协主席会议对一些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及时通报,开展协商讨论,提出意见建议。政协专门委员会主要是组织开展经常性工作,为全委会议、常委会议、主席会议开展协商讨论做基础性工作,专门委员会会议不宜作为一个协商层次。规范政协会议,使两会制成为国家制度,政协职能三化、政协性质职能定位、政协发展方向等问题都可能迎刃而解。

二、按照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人民群众有序政治参与的要求,推进政协履行职能的载体创新,更好地协助人民表达利益诉求和政治愿望

一是畅通民主渠道,使各界群众通过人民政协更加充分合法有序地表达诉求。充分运用政协全委会议、常委会议、主席会议、专门委员会会议等反映各方面的要求和意见。通过界别座谈会、民主恳谈会、委员约谈、市民旁听、特约信息员等途径,使各方面的声音,包括类似全国政协委员张茵取消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穆麒茹关于钉子户也是导致房价上涨等引起很大社会反响的不同声音,都能在人民政协会议上得到表达,尤其是弱势群体的诉求表达。充分自由的表达既是民主的体现,又是民主的要求,是扩大人民群众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基础。

二是用好有效形式,整合利益,协调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不同利益诉求充分表达十分必要,但仅有表达是不够的。政协更重要的作用是在充分表达基础上整合诉求,协调关系,增进共识,使多数人的要求愿望能够转化为党委、政府的决策。政协建议案、提案、会议单项决议、会议意见建议都是章程规定的有效形式,应该充分用好。全国政协前不久就汶川地震抗灾工作召开的主席专题协商会议,协商内容实,层次高,影响好,尤其是会后形成的主席会议建议,报党中央国务院,受到高度重视,是政治协商的一个成功范例。

三是创造更加开放宽松的政协宣传舆论环境,使群众更多地了解、关注、参与政协工作。拓展新闻宣传形式,用好新闻发布会、政协之声、政协论坛、政协专版、政协网络等宣传载体,扩大社会互动。互联网是重要民主渠道和宣传途径,要积极探索充分运用这一新的形式。

三、按照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势,发挥人民政协协调关系、汇集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重要作用的要求,推进人民政协组织机制创新,不断增强政协工作的生机与活力

一是要积极推进政协界别工作机制创新。研究解决界别设置不能充分反映社会阶层分化的现实,界别组织缺乏社会成员广泛认同,界别活动缺少组织依托等问题,完善界别工作机制,使政协界别的特色和优势得到充分体现。

二是创新政协委员发挥作用的机制,针对委员产生程序不甚规范,委员的社会认同度还不很高,个别委员素质还不适应等问题,完善委员进入退出机制。可探索按照三个三分之一形式产生委员,即三分之一由党委提名协商产生、三分之一由界别提名协商产生、三分之一通过适当的竞争推选产生。(俄罗斯社会院代表一半是提名协商产生,一半是选举产生)

三是完善政协专门委员会工作机制。专委会专职主任或副主任要按一线实职安排,不应作二线职务安排。要研究发挥专委会在政协工作中的基础性、枢纽性作用的机制。

四是健全政协干部队伍建设机制。政协主席应在同级党委担任副书记,政协秘书长由副主席兼任,政协机关干部要按党政机关干部一样配备管理使用。尤其是政协研究室机构,干部配备不适应工作需要的问题突出,全国政协应统一研究改善。政协各级组织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等问题,也应进入全国政协议事日程,推动加强和规范。

四、按照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要求,推进人民政协理论创新,增强理论的科学性、指导性理论创新是人民政协工作创新的基础和指导。政协理论创新难在四个维度:一是总体格局。讲协商民主不能离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总体格局。没有党的领导,协商民主就没有权威整合,协商可能成为无休止的争辩与攻讦。讲协商民主重要,但无法取代投票民主的根本性地位。二是国际视野。既讲中国话又要讲世界语,民主的形式不同,但民主的理念、精神却具共性。人民政协所蕴涵的民主共和,平等协商、和谐包容等理念具有普世价值。三是时代特征。理论创新要体现人本、开放、自由、和谐的主流时代特征和精神。四是人民实践。政协理论创新要立足于中国的民主政治实践、人民民主实践和政协工作实践,体现人民的意愿和要求,使理论之树常青。

下载军事理论教学中如何贯彻积极防御战略思想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军事理论教学中如何贯彻积极防御战略思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战略思想

    探索新型教学模式 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读《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得 党的十七大报告科学分析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外......

    XX市积极做好台风防御工作(五篇材料)

    XX市积极做好台风防御工作 受今年第十号台风“麦德姆”影响,X月X日下午起,我市开始降雨。据气象预报,本次降雨强度达到暴雨量级,为切实做好台风应对工作,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我......

    积极贯彻会议精神(写写帮整理)

    XXXX积极贯彻XXX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一是扎实开展XXXX活动。积极按照省、市关于教育实践活动节点要求,持续抓好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多年来,我校教育改革的探索和实践告诉我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质实际上依然是一个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问题,即贯彻落实德、智、体、美诸育......

    积极贯彻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的措施

    烈山区城建局 积极贯彻“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 表达权、监督权”的措施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信息公开工作。信息公开是政务公开的重要内容,是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

    高等数学教学中如何贯彻理论联系实际论文

    摘要:传统《高等数学》的教学过于注重理论,忽视概念产生的实际背景和数学方法的实际应用,笔者在教学中,探索从实际问题引出新的概念,再用数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遵循由实践得到理论......

    2012级学生军事理论教学总结

    2012级汽车工程学院学生 军事理论教学总结 军事理论课是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在高等学校开设军事理论课,不仅......

    学科教学中的学生积极活动的内容

    《学科教学中的学生积极活动的内容》读后感 官道口中心小学程焕方 今天,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老师的建议》第16篇《学科教学中的学生积极活动的内容》,收获很多,感受更深!又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