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高中语文古诗词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时间:2019-05-15 03:44: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提高高中语文古诗词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提高高中语文古诗词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第一篇:如何提高高中语文古诗词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高中语文古诗词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古诗词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师使用合理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古诗词教学,对学生关于古诗词描绘意境的理解提供便利,并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知识,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让学生深刻体会我国古诗词蕴含的巨大魅力,提高古诗词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阅读教学

古诗词教学是我国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古诗词阅读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高中古诗词阅读教学更加重视培养语文运用和审美能力。但部分教师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开展古诗词教学,影响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如何提升语文古诗词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重点研究问题。

一、反复诵读,提高学生兴趣

古语有言“书读百变,其义自见”,表明想要深入理解一篇文章的内涵和作者写作的背景、感情,学生必须用心诵读和体会,古诗词学习也是如此,学生在不自觉的状况下,便能就作品主旨情感做好细致把控。学生必须反复诵读古诗词,才能品味作者写作时的心境,体会古诗词作品的意境,感受独特的学习效果。想要学好古诗词就必须学会诵读,诵读不单单是指机械式地死记硬背。学生要基于作者创作背景及所处生活时代来理解诗词,充分挖掘诗词想要表达的情感。如在学习《雨霖铃》这首词时,教师可以先告知学生词人所处的生活时代。柳永是一位满腹才华的才子,却科考不得志;他也是频繁出入歌妓场所的浪子,满腹文采和抱负,却郁郁不得志。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古诗词,将不理解的诗词标注出来,在教师讲解时便于重点理解,以深入了解诗词表述的感情,提高学习兴趣,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对古诗词的反复吟咏,对古诗词的节奏能准确地把握,同时还能体会到古诗词中蕴含的感情,体验到古诗词的语言韵律美,给学生以真切的感受,并在不自觉中感受美的真谛。如在学习李白的《蜀道难》时,诸如“笔势纵横„„起雷霆于指顾之间”,整首诗的篇幅较长,句式参差错落,语言豪放有力,且情感丰富张扬。教师在教学时,应尽量避免应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可以先引导学生对作者的写作背景进行了解,之后再通过朗诵去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及浪漫情怀,从而实现与作者在思想上的共鸣。

二、了解创作背景,深化学生理解

古诗词不仅可以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也能阐述当时的创作背景及作者的境遇。学习古诗词时,让学生了解创作背景及作者生活状况便于学生理解诗词、深入挖掘诗歌的深厚感情。教师讲解古诗词前,要先让学生了解作品创作的背景及作者当时的遭遇,给学生留出一段进行诵读的时间。同时,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可引导学生加入自己的想象力,融入作者所描述的场景中,深刻感受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如在讲解《将进酒》这首古诗时,教师先让学生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将进酒》这种诗创作于天宝三年,是李白在遭受排挤后再次踏上漫游山河的旅途中所创作的。整首诗运用了大起大落的写作手法,描述了作者与友人登高饮酒的豪迈情怀,展现出作者顽强不屈的性格。反复诵读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古诗词教学中发挥其重要作用。

三、品味创作意象,强化学生情感体会

古代诗人总喜欢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所描述的情境中,或者借助祖国美好山河表达自己的豪迈激昂之情。通过描述百姓疾苦来影射国家的治理效果及作者对国家的担忧,学生必须融入作者所描述的情境中,才可以真切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因此,如何让学生切身感受跨时代的情感就成为学习古诗词的重要内容了,这也是考验高中语文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内容。在学习古诗词时,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写作背景,找出作者所用的修辞手法,感受整个作品阐述的意象和韵律。学生也要发挥想象力,融入作者所描绘的情境中,切身感受作者的悲欢离合或喜怒哀乐。如在学习《声声慢》这首词时,该词包含了大量的意象描写,如大雁、梧桐、秋雨等,每一样景物都能让读者感受到凄凉、哀伤的感情。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挖掘古诗词的意象,使其展开深层次的思考,更好地把握古诗词。同时,教师要培养学生归纳和处理意象的能力,便于日后鉴赏诗歌。

例如,李商隐的《锦瑟》中:“„„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玉生烟”。整首诗的特点主要是对仗工整,句式统一,在节奏上也抑扬顿挫,语言巧妙且意蕴深远。李清照的《声声慢》中:“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一开始就使用多个叠词,整首词读起来自然流畅且层次分明,给人如泣如诉的感觉,将内心的悲伤与无奈表现得恰到好处。如王勃的《滕王阁序》,对偶手法使用较多,文章形式美,表现明显,语言明快,练字考究,在用典方面也恰当自然,可谓骄文当中之经典。

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象

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不能简单地翻译古诗词,而要在反复阅读中,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及体会。学生在联想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由象入境的目的,并对作品蕴藏的思想情感予以充分地理解和表达。例如,《赤壁赋》是一篇充满哲理且意蕴深远的经典作品。开篇时,作者详细描写了自己和友人在初秋时分,在月下泛舟的情境。学生对写作背景了解后,可以借助教材中的相关注释对作品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并可以依照作者的描绘编写出一个小故事,仔细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其情感变化,为学生学好这篇作品奠定坚实基础。这种方式和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真实地感受作者感情的变化,并自觉地融入作品的情境之中,感受和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在学习柳永《雨霖铃》这首词时,词人运用了“杨柳”“暮霭”“寒蝉”等意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整合,从而形成了一幅古代汴京河畔的离别图,并将离别伤感之情与具有画面感的词句紧密结合,使学生眼前形成一幅形象的画面,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感受其中的艺术美。

五、应用多媒体,培养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

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更多的现代技术已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学会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以便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并积累知识,培养学生的良好情操,感受我国优秀古诗词的魅力。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可以借助流行歌曲,让学生与作者及作品进行感性沟通,加强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如在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诗时,教师可以播放多媒体课件《滚滚长江东逝水》这首歌曲,也可以将古诗词所描绘的场景以短片、图片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充分想象周公瑾的无限风光并感受作者怀才不遇的无限感慨。借助直观的图片,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意境,对提高学生古诗词学习兴趣以及之后的学习均有一定的帮助。古诗词本来就可以谱写成曲子,用来进行演唱。随着音乐的发展,部分古诗词也被谱写成众人传唱的曲目了。通过音乐形式来鉴赏古诗词,让学生获取心灵上的愉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周大力.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整合探究[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1(3).[2]张劲怡.高中语文教师文学阅读教学目标设计的调查与分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6).[3]王志强.浅议古诗文教学中教师的文本意识和能力素养[J].学周刊,2015(7).[4]刘阳.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迁移策略研究[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7).

第二篇: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探索研究

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探索研究

【摘要】高中教育要在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人文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这种具有鲜明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定位,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工具化倾向,对当前高中阶段的课程设置进行大范围的调整和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有效性教学;研究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有效地实施新课程标准,提高教学有效性,成为老师们面临的一个核心问题。本文以新课程理念为依据,结合高中语文教学实际,下面谈几点看法。

一、深究忽略点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保障

所谓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忽略”,就是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原本可以判断,却因为思考不全面、不深入等原因,对理解上存在不完整、不深刻的现象。对学生的忽略点,教师要冷静面对,剖析忽略的原因,并适时提醒,并给予思考此类问题的方法。着眼点在思考问题的方向,不仅止步于一个问题的解决,更要形成处理一类问题的经验。

在讲高一第一学期《一碗阳春面》的时候,学生对小说主旨的理解不外乎两种答案:对母子三人团结、坚强品格的歌颂;对老板夫妇善良人格的肯定。于是,我引导大家关注文章中这样的话语?D?D“就这样,关于二号桌的故事,使二号桌成了‘幸福的桌子’。顾客们到处传诵着。有人特意从远方赶来。有女学生,也有年轻的情侣,都要到二号桌上吃一碗阳春面。二号桌也因此而名声大振。”“店里,突然爆发出一阵欢呼声和掌声”……小说除了写到母子三人和老板夫妇外,不时会写一写店里的顾客对“二号桌”的关注与反应,这在文中不是一处可有可无的闲笔,我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内容的目的,是相信学生通过这样的关注,会明白作品的深层内涵。而且这篇文章除了反映出母子三人的自强不息、老板夫妇的善良之外,还歌颂了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积极向上与自强不息。

我没有做深入的提醒,只是引导学生关注一些被他们所忽略的内容,唤起他们对深层意义的理解。我试图去解决“鱼”与“渔”的关系,打算深究学生的这一忽略点,继续引导大家思考?D?D在语文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如何阅读可以关注到一些深层次的内容?经过探讨,学生对这种问题达成共识?D?D不去体会那些看似简单其实内涵丰厚的文字,哪里算是走进了文本!

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能力的主阵地。而传统的课堂教学采用“传道――接受”的模式,教学内容单薄,教学形式单一,教学过程凝固,教学方法僵化。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而这种改革,在许多公开课和研讨课中也就频频出现:教师设计很精妙,过渡很自然,板块很清晰,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课堂气氛热闹,掌声雷动。的确,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似乎积极性很高,可是往往就是这样的课,一线的老师们常常慨叹:教师过分注重形式,在知识点上反而只是蜻蜓点水,一堂热热闹闹的课下来,其实学生根本弄不清楚究竟要学什么,掌握什么,其实用性不大。

我个人认为,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并不是一定求新、求异,而在于要多样、恰当地采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例如讲授法,在新课改中几乎都是被排斥的,认为它跟不上课程改革的步伐。可是,没有一定的基础知识的积累,学生的探讨、能力的拓展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了。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采用讨论式、研究式、合作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模式,也要选择讨论法、讲授法、发现法、质疑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是,在教学中,要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而教师在其中起主导作用。让学生分组,以组为单位自由“选购”文章段落,然后根据我们以前学习古文的方法经验,该组同学分工合作给其他同学从多方面解读、分析课文,其他组的同学可以对该组的讲解质疑,提问,遇到难的问题可以共同讨论解决。在教学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还可以适当的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比如,对于练习册上基础知识的评讲,我几乎都是以“竟聘”的方式,让学生来讲评;对作文的点评,常常让同学读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自由点评,可以从新作文的角度说说他的优点和不足,也可以从考场作文的要求谈谈他的得失。这样的作文点评比老师简单的分析,让学生更能接受,参与性也更强。我有时会让学生对当堂课进行点评。他们或从老师的讲解,或从学生的表现,或从知识的安排、处理等方面来点评,虽然他们的点评不免稚嫩了些,但至少他们能大略明确老师的教学目标,能知道他们应该改进的地方。当然,这样的课堂,教师的“导”就尤为重要了。教师要善于引导,巧于点拨,长于调控,做到在学生思路不通时,要进行疏导,在学生思维偏离目标时,要善于引导,在学生思路狭窄时,要巧于开导。

三、语文活动设计的有效性

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我们学好语文不仅是为了考试,它更关系到我们与人交际的能力,个人修养等多方面的工作、生活的问题。要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对学习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就不能把教学拘囿在课本里,而应设计一些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例如,我平常经常组织的活动有:课前三分钟演讲,诗歌、散文朗诵比赛,课本剧表演,辩论赛等。另外,一个传统节日来临之际,让学生去查阅这些传统节日的来历以及有关的风俗习惯,了解这些传统节日文化其实也是在了解本民族文化,因为它们都是本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春节让学生学写对联,搜集对联并精选自己认为精彩的对联。外出旅游时了解风景名胜地的有关传说,去参观名人故里了解名人的生平事迹。留心评标宣传语写标语,看广告评广告设计广告等。让学生了解本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了解自己姓氏的由来等等。

同时,我还允许学生对课外的知识,根据他们的兴趣,提前向我提出“点讲”的方式。最近,高一一个班上的同学让我跟他们讲讲对联、诗歌的相关知识。我讲了之后,他们还自己组织了一次“吟诗作对”的语文班队活动,效果很好。

总之,高中语文教学担负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语言能力的重任。对于教师而言,如何把握高中语文教学的根本,提高教学质量,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能力是目前工作的重心。教师需要不断地钻研和思考学情、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努力寻求教学模式与学生特点的最佳平衡点,切实抓好课前的备课和集体备课,优化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不断地实施新的教学思路和课堂组织形式,结合高中生的特点科学合理地创设教学情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此外,教师要将教学看作是一门艺术,将教学的艺术性和课堂的质量融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实现高质量但又不失活泼、生动的高中语文教学。

第三篇:浅谈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浅谈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摘要:古诗词鉴赏是整个语文学科教学中的重要组成环节,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也要对古诗词的教学重视起来,在语文教学中,无论是着眼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增强对古诗词的逻辑性理解,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都引起高中语文教师的重视。诗歌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对遣词的选用和要求较高,教师在进行古诗词的讲解和分析时,都要极其谨慎小心地教学。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

高中语文是衔接初中与大学语文的重要桥梁,古诗词的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教师自身的诗词修养的要求也较高,为了更好地寻求高中语文教师对古诗词的教学成效提升,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在实践中积极总结经验、借鉴其他教师在古诗词教学的优势。本文就将如何提升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成效进行相关的阐述和分析。

一、诵读是带领学生领会古诗词意境的有效途径

在以往的高中古诗词教学经验中,高中语文教师对古诗词朗诵都极其重视。其实,古诗词朗诵对于教师开展古诗词教学是有利的,课堂上带领学生一起进行古诗词朗诵有益于古诗词教学氛围的烘托和培养,其次,在朗诵中,学生通过揣摩诗词作者作诗词的意境和心情,?亩?更有助于教学成效的达到。所以,在开展古诗词教学的时候,高中语文教师一定不要忘记尝试诵读可以给教学成效带来提升的方法和途径。诵读分为简单的三种方式:正确诵读、流利诵读、有感情诵读。这三种诵读方式是循序渐进的,具有一定的层次性,教师可以根据这种层次性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诵读要求。诵读的层次性开展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教材之后中的古诗词的理解。教师与学生一块诵读其实也是一种新型的师生交流方式,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对教师开展教学工作也是极为有利的,对学生加深学习兴趣也是极好的,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在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是可以与学生一块诵读以增加课堂教学氛围。

二、意象是古诗词之魂,抓住诗词中的灵魂

众所周知,意象是支撑古诗词开展情感抒发和升华的重要支点。在进行高中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跟学生阐明古诗词某个特定的意象的含义进行相关的阐述,意象是古诗词之魂,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教学内容的灵魂是极为重要的。教师在进行《念奴娇 赤壁怀古》的教学过程中,如果不将“小乔、周郎”等意象阐明,学生对诗词的理解极有可能会出现误解,所以,教师在准备古诗词教学内容的时候,要做好对教学中出现的各种意象解释的准备。教师也要及时总结对表达各类情感的意象进行汇总,以方便日后的教学和传授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经验方法。意象对于中国古诗词的情感表达的作用和影响不言而喻,因此,在进行意象讲解、分析的时候,教师应该提醒学生及时做好课堂笔记,这对日后学生巩固知识也是极为有效的,学生在记录课堂笔记时也是集中注意力听讲的表现,对教师的古诗词教学成效是有极大的提高。

三、优化教学途径,整合各类有效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中,教育部门对教师的教学途径提出各种优化的要求。在实际教学操作过程中,教师也不难发现教学途径的优化是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获得的,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利用教室里现有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多维度展现古诗词的韵味,优化教学途径其中也包括整合各种有利的教学途径,例如,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朗诵和多方面使用多媒体等方式进行优化教学实践。高中教师在优化教学途径的时候要注意从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坚持以学生为本位体,以教材为基础,立足整个古诗词的教学内容。优化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途径和手段时,教师要时刻注意、观察学生在面对不同的教学方法时的表现和反应,多次记录反馈的结果,以便总结教学经验。教学经验并不来源于教师的教学方案中,也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来源于教师在古诗词教学的实际操作中,教师在教学实际操作中获得的经验才是真实可靠的。当然,各种优化的教学途径是可以从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中获取的,高中语文教师应铭记一点:古诗词教育是一种高雅的教育形式,教师一定要提高自身的古诗词素养,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才能从容应对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类实际问题,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可以担当古诗词教育中的解惑者,而且也可以并应当担任古诗词教育中的提问者。在实际的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提问学生问题时应注意一些提问技巧的事项,比如,要提问学生有启发意义的问题,引发学生在课外对古诗词中的较深层次的理解;提问的问题的难度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教育学生学会由浅入深地认识古诗词的魅力。

四、穿越时空,与古诗词的意境、灵魂融为一体

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的时候,要引导学生一起进入古诗词的意境,如果说意象是古诗词的灵魂,那意境就是古诗词的灵魂依附的肉体之躯,教导学生领会古诗词的意境犹如在领导学生从肉体之躯开始思考灵魂的奠基,对学生的古诗词的理解都是极为有利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十分注意对带领学生一块领悟古诗词的意境,在教学过程中,提问学生,让学生自主阐明对所学的古诗词的理解,在学生的回答的基础上,再进行发言总结。如果学习古诗词的时候,学生并不能体会到古诗词中美好的意境和禅意,学生就会丧失对古诗词的学习,从而降低高中语文教师的古诗词教学成效。所以,不论是在利用配乐或是影视资料的播放分享,教师都要教会学生在课堂中穿越时空,与古诗词的意境、灵魂合为一体,从而在古诗词教学中体会诗词的意境美和古诗词中教会学生的人生道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及时总结经验并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带领学生体会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古诗词的魅力所在。

总结:

古诗词的魅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始终占有重要的一席之位,古诗词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过程中也是占有极高地位的,因此,如何更好地挖掘古诗词教学方法和途径的潜力对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是有极大影响力的。但是,古诗词教学方法的探究实际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在古诗词教育中要注意在漫长、持续的教学过程中总结并与其他教师一同分享教学经验和优秀的教学理论。

参考文献:

[1]寇梦洁.《基于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内容研究》 学术期刊 《课外语文(上)》 2016年8期

[2]张晓燕.《浅析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 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6期

第四篇: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临泽一中 陈 云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重要渠道。然而语文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中学新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一重要途径。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当前语文界的热门话题和关注焦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积极有效的学习,已成为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

一、语文教学目标确定的全面化

教学目标是语文教学活动的灵魂,教学目标对语文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功效。有效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文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语文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越好,并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语文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有效性。传统的语文教学把目标定位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上,视学生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灌输知识。现代语文教学则把学生看成是能动的主体,在语文教学目标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定位上趋于全面性:既重视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也重视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的培养;既发展学生强健的体魄,又培养其高尚完善的人格;既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又努力发展其个性。

如:我在设计《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目标时,将教学目标分为: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习本文在选材、布局和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特点;

2.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

(二)能力训练点

领会史传作品在选材、布局和揭示人物性格方面的特点,提高阅读欣赏史传文学作品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学习廉颇、蔺相如的为人,培养学生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美育渗透点

学习本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好处。

完整的三维教学目标制定过程中,首先要根据新课程的高中教学的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整体把握,统筹安排,制定出学年、学期总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并把它们分解到每一课中,形成科学合理的“目标群”。还应该注意语文各模每节课的课堂教学目标的内部结构和排列顺序,讲究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三者之间的和谐性与整合性,明确对各目标的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的具体要求,使之具有层次性、递进性、明确性、可操作性、可测量性。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能够既掌握了知识与技能,还学会了方法,增加了体验,同时还培养了情感态度价值观。

目标任务分层化。语文教学设计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对知识、情感、学法、思维训练、实践技能提出相应目标。通过一节语文课的教学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所发展,在不同的学习领域都有所提高。

二、语文教学内容精选化、整合化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重要的是要考虑到如何启发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实际生活中的各方面去。”[①]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要建立学习语文就是为了要超越语文,学习教材是为了要超越教材的理念,教师和学生必须要突破“文本”,依靠自己去发现文本潜在的内涵。尤其是现今的新课标教材,属于不完整教材,留有很大的空间,由教师和学生去创造性的完成,以达到开启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之目的。我主张语文教师不要机械地“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对新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作出合理、适度的加工与改造。但是,不要“教教材”不等于不要钻研语文教材、不要把握语文教材意图。真正有效的语文课堂,语文教师需要对新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有一个深度、全面、系统的解读。

1.理清新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各个内容的编排体系。善于将某一知识点放置于这一单元、这一学段甚至整个知识体系中来审视。这样,才能进一步明确该知识点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即这一知识点是在怎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怎样为后面知识的学习作准备。在教材的“品质”上,叶圣陶提出了“朴实、精确”的要求,主张足以示范,以顺应学生“身心的发育和生活经验的扩展”,逐步培养学生“凭我国语言文字吸收经验表达情意的知能”。这更是一种基于语文素质教育根本目标的正确主张。毫无疑义,语文教材只有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范本,学生所掌握的语文能力才能真正成为人生发展的阶梯。

2.体会新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教学理念。新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是课改理念的文本体现和载体,需要每一位语文教师去认真研读、感悟、领会,了解新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新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所提供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学思想、方法,体会新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教学理念,才能实现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

3.用好、用活、用实新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新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内容并不等于教学内容,新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新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强调要按照学生的情况进行语文教学,而不是完全拘泥于新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对新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要科学的使用或“再度开发”,要用好、用活、用实教材。叶圣陶的语文教材理论不但包含了叶圣陶对于语文教材标准、性质、功能的富有特色的见解,还包含了他对于语文教材归宿的别有见地的论述。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养成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这历来是叶圣陶语文教材归宿论的基本思想。他把语文教材视为学生课外学习的基础,要求教师从教材出发,尽量推广、扩大,落实到课外广大的阅读天地。他说:“精读文章,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既已熟习了例子,占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阅读略读书籍。参读相关文章。”[②]这种书籍,这种文章,主要是指课外读物。因此他强调“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③]他说:“阅读要养成习惯才实用,所以课外阅读的鼓励和指导必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换句话说,课外书也该认作一项教材。”[④]通过教材,带动学生广泛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惯,这确应成为语文教材观所追求的归宿。

4.细节上应学会推敲。语文教师要深入研究新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对教学活动所蕴含的启示,包括新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上的每一幅插图、每一句提示。都要做到“深入浅出”,把新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钻研得越深,语文课堂教学越得心应手。我们要带着“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思想去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处理和使用新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即合理组合、整体优化、强调体验,不是为了形式而形式。真正达到熟练地驾驭新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

5.驾驭新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要经过一个“懂──透──化”的过程。懂,就是要认真钻研新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抓住重点、难点和疑点。透,就是要知己知彼,掌握应学新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与已学、待学新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联系,熟悉学生对相关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了解所教班级的群体特点和所教学生的个性特点、思维能力差异、思维特点等,做到有的放矢。化,即实现转化,要在懂、透以后通过得心应手、配合默契的语文课堂教学,把课本知识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叶圣陶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就曾说过: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知识是教不尽的,工具拿在手里,必须不断地用心地使用才能练成熟练技能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标的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教材中的课文也无非是个例子。我们的任务并不是硬要把这些例子讲深讲透,而是要用好这些例子,超越这些例子,走出这些例子,达到举一隅而以三隅反的目的。

三、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生动形象化

语言是语文教师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启迪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进行思想教育的最重要的工具,而学习动机则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讲求形象、生动、精练、幽默、富有启发性,这样就能有效地激发学习动机。学生有了正确的学习动机,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能够集中精力,坚韧不拔地探索下去,并能克服学习中的重重困难。

1.生动形象、富于直观的语文教学语言。语文教学语言的生动性,要求语文教师表达时富有情趣,善于使用一些成语、典故、比喻和穿插一些风趣机敏的话,以增添语言的感染力和情感色彩。语文教学语言的形象性,要求语文教师表达时善于形容、比拟,绘声绘色,充分发挥语言的直观性和形象感以唤起学生的表象,使学生容易理解学习的内容。生动形象的语言,是最令人深思、最能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的语言,语文教师如能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应用,就能使语言充满魅力、富有启发性;就能启迪学生的思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就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动脑去思考、动眼去观察、动口去表述,学会写作,从中获得知识。

2.规范准确、富有科学性的语文教学语言。知识的传授和掌握,必须借助于语言来表达,因此语文教学语言必须要做到规范和准确。语文教学语言的规范,要求语文教师讲课时发音要正确,语句要合乎语法修辞,用普通话;要求围绕中心,句句紧扣,层次清楚,重点突出,具有严密的逻辑力量;要求遵循规律,论证严密,立论有据,不以偏盖全。语文教学语言的准确,要求语文教师选字用词要科学无误,不含混、不糊涂、不模棱两可。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是否规范和准确,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效果的好坏。只有规范准确、言简意赅的教学语言,才具有美感效果,才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反之,则容易造成学生思维的混乱或障碍,妨碍学习的顺利进行。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剔除颠三倒四的罗嗦话、无关紧要的两可话、牵强附会的题外话、不着实际的空洞话、不合语法的半截子话。

3.充满情感,富有节奏感的语文教学语言。语文教学语言的情感是指语文教师在深刻体会语文教材的思想内容后发自内心的饱含热情的真情实感。富有情感表现力的语文教学语言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效果。语文教学语言的节奏,是指由语文教师内心的情感引起语言快慢急缓的变化,并和语言的轻重强弱、语句的断连疏密、语气语调的刚柔抑扬有机结合,融为一体。语文教学语言的情感不能随意而发,也绝非矫揉造作,一定要依据语文教材的内容,才能达到以情动人的效果。同样,语文教学语言的节奏也要根据语文教材的内容和课堂上学生的情绪巧妙地控制和调节,不能为了节奏而节奏。快慢得当、轻重有度、张弛适宜的节奏是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达到启发性的教学目的。

4.含蓄幽默,耐人寻味的语文教学语言。语文教学语言的含蓄,指的是含而不露,语文教师只引导思路而不告诉结论,不讲本意而进行烘托和暗示,让学生思而得之。语文教学语言的幽默,是指在保证课堂庄重严肃、科学规范的前提下,适时插入一些颇具情趣的短小故事、幽默逗人的比喻、发人深省的典故等,使讲授富有启发性。含蓄幽默的语文教学语言是耐人寻味的,它能启发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想像力,去丰富和补充语文教学内容。它有如宜人的春风,拂得学生心智激荡,乐得学生学而不倦。

文字平铺在纸上,既无色彩又无动感,可是经过老师的一读一点,文字便从纸上立了起来,学生便看到了生活的本来样子:花儿开了,人物活了,海中涌动着波涛,风里鼓荡着清香。好的讲解,严谨而不乏机趣,庄重而不乏诙谐,让人如坐春风,如饮甘露,让人感受到语言之妙,妙不可言。语文教师的讲解不必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一定要表达完整,入心入耳;也不必字字珠玑、语惊四座,但一定要凝练准确,经得起推敲,真正做到“有实事求是之心,而无哗众取宠之意”。

四、语文教学方式的最优化、多样化

语文教学方式是指实现语文教学目标所采取的一切手段、技术、途径。有效的语文教学方式是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的有力保障。对语文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要求语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学生认知和能力发展水平,结合语文教师自身的特长和风格,灵活运用各教学方式,实现各种方式的优化组合,保证课堂教学的科学性、灵活性、创造性,为语文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1.选择语文教学方法的总体把握原则。不同的语文教学目的和任务,要求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此,语文教师在选用教学方法时,首先要把握语文教学目的和任务,要选择和运用与语文教学目的和任务相适应的能够实现语文教学目的和任务的教学方法。例如:传授新的文知识时,要充分发挥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的效用。其次,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还要把握好不同语文教学内容的不同的性质和特点,把握好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例如:议论文多采用讲授法,而重在过程探索性的知识内容则采用多媒体演示与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2.选择语文教学法的最佳效果原则。最佳效果,是指语文教师选用的教学法必须在一节课内取得最好的效果,达到方法和效果的统一。有的教学方法虽好,但有的语文教师选用未必能取得最佳效果。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发挥自身优势,把握好自身对各种教学法驾驭的能力,选用那些能取得最佳效果的语文教学法。例如:善言者可选用讲授法为主进行教学,善书善绘者可利用板书纲要、图表来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

3.选择语文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原则。各种语文教学法都是在一定的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都是为一定的语文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服务的,因而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局限性。例如:语文教学中的讲授法能在短时间内传递信息,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但片面使用这种方法,就会妨碍学生直观记忆能力的发展,不能充分形成学生的技能技巧。每种方法都有长处和短处,因此,语文教师在运用语文教学法时不能单一化,必须在正确的教学思想的指导下,从新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需要出发,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优化组合,以长克短,灵活地设计语文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创造性,以取得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五、语文教学内容设计问题化

语文教学内容设计问题化,就是将语文课程中的文字内容、图片内容等转变成内容和问题的有机“链接”,以引导学生凭借自身的努力,通过思考、调查、合作等激起其问题意识并从中求解。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启迪学生的思维,首先必须善于提出目标明确、新颖有趣、难易适度、发人深省的问题来调动学生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然后教给学生思考的方向和线索,引导学生对问题作层层深入的思考,并掌握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

1.语文教学问题设计要“趣”。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在导入新课时,适当地引入直观材料或轶闻趣事或谜语来设计新颖有趣的问题,可以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状态,这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就能充分调动起来,并进一步主动地去探索寻求答案。如:

上课前,请大家听首诗,猜猜写的是哪位作家哪部作品中的典型形象?

幻想中,你凌驾于别人之上;

现实中,你被所有的人踩在脚下;

可怜你,甚至没有一名半姓;

可恼你,茫然如故,洋洋依然;

可悲你,糊里糊涂地活;

可叹你,莫名其妙地死。

你──旧中国的破产农民──愚昧、麻木的化身!

对!──这就是鲁迅先生《阿Q正传》中的著名人物──阿Q!

2.语文教学问题设计要“悬”。好奇心是追求知识、探索真理的源泉。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时认真分析教材,寻找最佳处创设悬念情境,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使学生对所讲内容产生一种急于追下去的心理,因而注意力倍加集中,求知欲倍加旺盛。如:

我们先来看一首唐诗:

过华清宫绝句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回望长安是林木葱茏,花草繁茂,宫殿楼阁耸立其间,宛如团团锦绣。平日紧闭的宫门忽然一道接着一道缓缓的打开了。宫外,一名专使骑着驿马风驰电掣般疾奔而来,身后扬起团团尘土。宫内,妃子嫣然笑了。没有人知道是送荔枝来的啊。

史载杨妃爱吃鲜荔枝,李隆基每年都命令从南方飞马运送到长安,劳民伤财。荔枝自古以来就被视为水果中的珍品。苏东坡也作诗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明朝更有人对它推崇备至,作《荔枝歌》曰:“海内如推百果王,新鲜荔枝总第一”,索性把它奉为“百果之王”了。

那荔枝究竟有怎样的魅力使得绝世美人对它钟爱有加,文人骚客对它推崇备至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说明文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南州六月荔枝丹》跟随作者贾祖璋一起来揭开荔枝的神秘面纱。

3.语文教学问题设计要“巧”。现代教学的事实表明:语文教师通过提的问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思维,而且好的提问还可以触发学生潜在的创造能力,因为问题问的巧妙,学生会受教师问题的激发而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新的问题,在对新问题的发掘和解决过程中,学生的创造能力得以不断加强。这样,问题教学就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语文教师的教学也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教师先在黑板上写一个“劝”字,问道: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学生往往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劝告”。教者趁势在“劝”字后加上一个“学”,再问:“劝”是什么意思?学生才会领悟:原来它还有“劝勉”的意思。这在心理学上叫做给学生建立“注意中心”。接着就讲:“劝”的繁体字“勸”是形声字,凡是用“力”作声旁的字,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这是“劝”的本意,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然后再在黑板上写一个“生”字,指出它在课文中的位置,分析“生(xìng,通“性”)”的意义即“本性,禀赋”,介绍荀子(用幻灯片投影)、“性恶论”及“学”的重要作用。

4.语文教学问题设计要“精”。教学问题设计的“精”,是指语文教师在设疑时围绕中心、总体设计,在“关键”(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处设疑,决不随心所欲、在不重要的地方胡乱设疑。创设的问题要小而具体,讲求过程、不重结论,具有可思性。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思考探索中理解知识,把握重点,体味思路,突破难点,激发学生思维的层次性。

六、语文教学过程活动化

这里说的语文教学过程活动化有两种含义,一方面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是“死套”案中的预设性、计划性的教学模式,而是语文教师根据学情变化,及时接纳弹性、灵性的成分,采取有效的调控措施,推动更高层面的互动,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活的真情,焕发生命的活力。另一方面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以“活动”的方式进行教学,将主题活动穿插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或者以活动主题为线索展开教学过程。通过活动,保持学生持续的新鲜感和良好的学习状态;通过活动,保持长久的高涨学习情绪;通过活动,走到学生之间,走进他们的心灵,倾听他们对于问题的看法,还可以使老师能从几个学生出现相同错误的情况中了解学生理解上、运用上存在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保持教学过程持续监控。

1.调整语文备课的重点。新课程目标应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课程设计应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因为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自信、科学态度和理性精神,比单纯只有知识更有价值。要改变以只信教材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让学生自己在尝试的情境中加探索、思考、理解,把教学要求转化成学生自己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这是语文教师在新课程中必须具有的课堂教学理念。语文教师在备课时要对教材和学生进行综合的分析,把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产生哪些问题,指导什么,怎样指导列为备课的重点,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关注学生,备好学生。改变传统的“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怎样讲”的备课思想模式。

2.调控语文教学流程。语文教学流程有许多环节组成,环节互相关联,有着一定的先后次序,环节可以预设,但语文课堂教学如果一味地按照固定环节进行,不考虑动态的变化,那么必定落入僵化、机械、沉闷的泥潭。我们认为,语文教学流程进度必须纳入鲜活的学情,灵活的因素,随机进行调控。遇到一些“特殊”问题,语文老师就要及时采取巧妙的应急措施,调控语文教学向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纵深推进。

3.调整语文课堂练习。语文课堂练习是巩固与运用知识的学习环节,也是学生理解所学内容,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习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更是学生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语文课堂练习活动中,在设计多样的练习的同时,应依据课堂教学过程实际情况,适时调控,或增减练习的数量、或调整练习的要求、或交换练习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控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七、语文教学机智结构最优化

教学机智是构建在对教育理论深刻领会之上的一种转化师生矛盾的艺术,是一种正确处理教与学矛盾的技能和技巧,是语文教师在课堂中机智而灵活地教育学生、化解矛盾、沟通思想、随机应变地解决课堂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保证语文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一种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的一个点头或一个微笑,一句赞赏的话,一声亲切、热情的指导,都会激起学生的学习的欲望。遇有学生和自己对立时,要有足够的耐心,因为教师会意的一个姿势,一个眼神,或静默几秒钟,往往就可抑制顽皮学生的对立情绪。

1.洞察力。培养语文教师具有锐敏的观察力和发现力,能迅速捕捉到学生在语文课上的各种反应,具有合理调节教与学的谐调能力。

2.思辩力。培养语文教师具有适应学生个性特点的各种思辩能力、具有处理不同个性学生之间、群体之间矛盾的能力。要求语文教师能针对学生的喜、怒、哀、乐及学习与生活情感的反映,展开积极思维,设计对策。

3.反应力。培养语文教师的主体意识,要求语文教师面向全体学生,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内外在表现、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效果作出反应,使学生始终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学习情况了如指掌,从而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

4.判断力。培养语文教师果断处置偶发事件、解决教学疑难问题的能力,要求语文教师能对此类问题作出准确判断,选择最佳的处置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达到学生群体之间心悦诚服。

5.应变力。培养语文教师控制和调节教学气氛的能力,重点是把握“教态”、调控“学态”能力,如:当教学方法不当、自身教态失误,学生学态不佳等引起语文教学中出现错综复杂局面时,能迅速使教与学两个子系统相互谐调。在语文课中,语文教师要创设让学生主动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建立解决问题的目标意识,形成学习的意向。让学生根据对问题的不同理解得出的不同结果、不同见解进行再学习,引导他们找出不同结果、不同见解的关键,调整思路,进行新的探索和评价。认识、控制、调整自己的数学学习活动,是形成主体意识的重要内容,是学习能力的具体表现。

八、语文教学氛围的民主、平等、和谐化

新课程理念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建立民主师生关系,创设主动探究氛围,是促使学生潜力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是课堂显现生机的基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老师善于把教学过程创设成有利于学生一心进取,能吸引学生兴趣的环境,那么,语文教学就会灵活起来,丰富起来,学生在自主中得到多元化的发展。语文教学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师生之间的关系。语文教师与学生都是有情感、有思维的教学统一体。对教学而言,师生关系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与学的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语文教师而言,尊重学生人格,热爱每一个学生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起分享理解,体验着生命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应该说师生是平等的,语文教师只是与孩子们共同参与学习、进步、成长中的首席代表。我强调这些,也是新课程目标所十分期待的。

1.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课堂的心理地位。语文教师应该知道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语文的能力,就必须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提高学生课堂的心理地位,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的去探究,自觉的形成学习的能力,同所有的同学一道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个体同整体形成一种和谐的统一体,从思想上重视课堂活动,对课堂产生情感依赖。

2.营造良好的语文教学氛围一是发扬教学民主,优化语文教学组织。语文课上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习,鼓励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形成师生“互动流”。二是语文教师要提高业务素质,优化语文教学艺术。三是注重情感投入,加强师生情感沟通。

3.尊重每一位学生,给所有同学展示自我的机会。我们许多语文教师尽管认识到素质教育关系未来,关系祖国的发展。但是在语文教学中还是自觉不自觉的把展示自我的机会都给了成绩好些的同学,使成绩较差的同学得不到充分的尊重。长此以往,就会人为的使成绩差的同学对语文老师失去了信任,对自己学习语文失去信心,势必会破罐子破摔,使语文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我们应该调整自己的思想认识和工作方法,变通的处理问题。我们知道一节语文课所提出的问题不一定都是非常难的,一定是有梯度的。所以我们可以将将简单的问题留给能力差些的同学,通过他们回答问题,使他们感到自己也行,产生成就感,在自然的氛围中融入课堂,使所有的同学都有机会展示自己。

九、语文学习评价的激励化

语文学习评价具有激励性,有助于学生欣赏自己的成功,发展积极进取的自信心,提高学习语文的动机并形成成就感,是实现有效学习的催化剂。

语文学习评价的激励性,是指应该坚持发展性评价的原则,强调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创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课堂氛围服务,从而使评价成为激励和引导师生发展的手段。

语文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应注意恰当使用鼓励性语言,进行适当的表扬。表扬和奖励的质量较之频率更为重要。对激励的成功运用取决于时间和方式的恰当与否,过分、过于夸张的奖励会降低内在动机;教师表扬的频率与学生的学习收获并非总成正比,某些时候关系不大以至于表扬会变得无足轻重;不同学生其内在动机系统存在个别差异,因此对不同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激励方式。

总而言之,要把语文教师的意图转化为学生的自觉的行动。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语文教师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向导。作为语文教学主体的学生在语文课上是否能够精力集中、思路活跃、独立思考并且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就要看语文教师能否把语文教学意图转变成学生的行动。因此,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首先要精心思考:思考是否吃透语文教材?思考学生的知识基础?思考学习这部分语文教材时还可能存在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突破?然后再精心设计:怎样开头?怎样指导学生读书自学?怎样启发?怎样设计检测题?最后还要精心组织:组织语文课前预习,组织语文课中听讲、问答、思考、讨论、练习,组织语文课后巩固、补差、实践活动等。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通过师生互动,才能真正体现“两主”和谐及语文教学的启发性,建构起有活力的有效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学而快乐着。

第五篇:高中语文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高中语文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福建省平潭县流水中学陈云惠

电话:*** 【摘要】 时下,一线的高中语文老师或许都有同感:我们的语文教学被弱势、被边沿化了,如何捍卫和拯救我们的母语地位呢?很多同仁都认为提高课堂有效性或许是一条出路。在新课程背景下,究竟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语文课堂应摆正语文教学心态,设计好有效的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安排教学活动,根据生源的知识水平、语文素养,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充分展示教师的个人专业素养来感染学生、感染课堂,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把课上得有魅力,上得优质高效,让语文走离边沿化的境地。【关键词】 高中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性

目前语文教育似乎陷入了一种低效,被边沿化的境地,被多数学生无辜地视为众多学科中的“鸡肋”。学生语文整体素质提高,主要依赖平时积累,厚积薄发,循序渐进。学生因付出往往得不到及时的回报,而且社会普遍功利意识负面作用的影响,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陷入了尴尬的局面,语文学与不学一个样,读与不读差距不大,再加上语文学科的特点,高考语文成绩得高分不易,语文在考试中争不了更多考分,不如学数理化学科见效,语文作为母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性无法得到学生的重视和认可,以致于语文学习在学生心理上的地位令人堪忧,语文课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这样结果就可想而知了:语文学习,学生投入少了,教学效益就差了。

如何改变这一现状,让学生重新热爱和重视语文学习呢?笔者认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高中语文教学走出尴尬、走出弱势的出路之一。

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进步和发展。那么到底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落实。

一、教师首先要提高语文教师的个人水平、知识结构和语文素养。

课堂虽说学生是主人,是主体,但教师的主导作用、导演作用也是记起重要的,因此,教师的个人的能力,即导演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能力也是是否实现课堂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教师的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课堂驾驭能力、课堂应变能力、以及教师的个人人格魅力、还有就是教师的个人业务水平和知识构架等。教师只有具备超强的这些能力,才有可能激发学生的课堂的积极性、参与度。

随着学生认知的丰富,教师更要见多识广,教师要多读书,这样才能应对课堂上学生千奇百怪的问题,这样才能将学生的问题讲得深刻、有独特的见解和说服力,让学生特别崇拜你,这样自然也对你乃至你的课堂有兴趣、有参与度。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了,这也是确保语文课堂可能有效精彩的教师方面的因素之一。

二.创设优美的课堂意境,激发学习兴趣

创造诗意的情趣氛围——这是吸引学生参与语文课堂的先决条件,是让学生产生学习期待的必需,这种情境驱动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一节语文课学生只有在和谐诗化的氛围中才能产生身心的愉悦和学习的冲动,才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所以语文教师要特别要注意在语文课堂上创设情境体验的互动平台,让学生在诗意的氛围中轻松快乐有兴味地学习。那么如何创设语文课堂教学的情境氛围呢?

1.运用优美的导语来创设情境,诗化氛围。

语文课堂的导入是一种精彩的开课,教师要善于运用导语激趣煽情,形成课堂的势能。精彩的课堂导语既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不可企及的范本,又能起到唤醒学生潜能的作用。

2.借助多媒体来创设情境,诗化氛围。

现代多媒体手段,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全新的视听感觉,为语文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辅助,合理地利用它可以为语文课堂创设诗情画意的美学氛围,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全新的手段,为语文教学创设情境。

3.通过巧妙设问来创设情境,诗化氛围。

爱因斯坦说过,“有时候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要善于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用精、少、实、活的提问将学生吸引进课文,激发学生研讨的热情,从而有效地开展课堂活动。

4.依托课堂活动来创设情境,诗化氛围。

课堂活动是一种动态的语文训练、语文实践。精彩的课堂活动课堂里的珍珠,让语文课堂闪光。所以教师要善于设计课中的细节活动,通过课堂活动来进行以读写为核心的语文训练,逐步地提高语文能力。

三.师生要共同精心安排课前环节。

古语说“单个巴掌拍不响”,要想课堂精彩,课堂有有效,师生共同参与的课前准备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需要师生课前的积极配合,预设。

1.教师方面:

(1)了解学情,强化课前预习

语文教学的根本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学生的学情是教学的起点,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落点。这种“生本”理念必须在教学的设计之初就应该得以体现。

在教学之前,我们必须依据课程标准、年段要求,深入研究学生实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教师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才能真正体现以学定教。

当然学生课前也要做好必要的准备。(2)整合资源,研发、创生语文课程

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语文教材作选择性的取舍、补充,特别要删掉学生和教师读来生厌的文章,要增加进教师与学生都十分喜欢的好文章,让语文课程充满语文味。把师生都喜欢的语文利用到极致,这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益的一个好思路。

(3)明确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具有定向的作用。它限制着课堂教学的运作,对保证课堂教学有效开展至关重要。语文教学,一个单元、一篇课文、一节课,教学之前,教师都要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教参中的有关提示,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使课堂教学活动具有明确的方向。

2.学生方面: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课堂的主要参与者,因此课前学生的预习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课前学生不事先预习,教师无论怎么的课前预设,都是有一种不和谐,都是有所缺憾的,学生的吸收效果一定会受影响的,一定很难做好课堂的有效性的,只有学生的主动的课前预习,课上参与度才会多,听的、讲的针对性都很强,避免了盲目性被被动性。

因此,课堂是师生的课堂,课堂的有效性的要求是对师生的共同要求,偏颇一方,那么效果就不高了,或者失效了。只有共同课前预习,才能促成有效性的生成。

三.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语文教师与学生都是有情感、有思维的教学统一体。对教学而言,师生关系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与学的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语文教师而言,尊重学生人格,热爱每一个学生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起分享理解,体验着生命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1、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课堂的心理地位。语文教师应该知道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语文的能力,就必须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提高学生课堂的心理地位,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的去探究,自觉的形成学习的能力,同所有的同学一道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个体同整体形成一种和谐的统一体,从思想上重视课堂活

动,对课堂产生情感依赖。

2、营造良好的语文教学氛围一是发扬教学民主,优化语文教学组织。语文课上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习,鼓励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形成师生“互动流”。二是语文教师要提高业务素质,优化语文教学艺术。三是注重情感投入,加强师生情感沟通。

3、尊重每一位学生,给所有同学展示自我的机会。我们许多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还是自觉不自觉的把展示自我的机会都给了成绩好些的同学,使成绩较差的同学得不到充分的尊重,这样就会人为的使成绩差的同学对语文老师失去了信任,对自己学习语文失去信心,势必会破罐子破摔,使语文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它不仅关注知识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教育。让我们真正走进新课程,树立为学生多方面主动发展服务的教学立足点,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英语,实现有效的、多向的和高质量的互动,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下载如何提高高中语文古诗词阅读教学的有效性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提高高中语文古诗词阅读教学的有效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提高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5篇

    提高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摘要】作文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教育学家黄光硕就曾有过“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能力”的说法,这足以说明作文在高中语文......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高耗低效现象严重,而教学的主战场就是课堂,本文从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的必要性入手,浅析了当前语文课堂一些不......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调查问卷(★)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调查问卷 学校:_______ 年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 亲爱的同学们: 为了了解大家对高中教材古诗词作品的学习现状,以便得出赏析古诗词作品的方法,更好地指导老......

    苏教版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分析

    苏教版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分析 一、当前苏教版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所存问题 (一)兴趣较低,阅读面也较为狭窄,同时积累量也相对比较少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一种被动记诵的状态,......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调查问卷

    高一语文古诗词教学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们,为了了解大家对高中教材中古诗词作品的认知程度,为了更好地得出学习和教授古诗词作品的方法,为了真实了解你们学习现状的,指导教学,请......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案例分析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案例分析 摘 要:古诗词鉴赏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一个难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立足学生,分析原因,因势利导。鉴于此,本文围绕以下几点展开:探明学生课堂兴趣......

    高中语文巧用多媒体,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巧用多媒体,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无锡市藕塘中学吴红华 二十一世纪,我们进入了数字化信息时代,计算机的普与发展给现代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此,学校领导鼓励老师在教学中多......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五篇范文)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摘 要: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需要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转变,减少课堂教学中的无效成分;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