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第2课时)》教案
一、出示学习目标:
1.继续感受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2.通过自学探究掌握裁边分割问题。
二、自学指导:(阅读课本P47页,思考下列问题)1.阅读探究3并进行填空;
2.完成P48的思考并掌握裁边分割问题的特点;
3.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P48-49第8、9题(不精确,只留根号即可)。
探究3:要设计一本书的封面,封面长27cm,宽21cm,正中央是一个与整个封面长宽比例相同的矩形,如果要使四周的彩色边衬所占面积是封面面积的四分之一,上下边衬等宽,左右边衬等宽,应如何设计四周边衬的宽度(精确到0.1cm)?
分析:封面的长宽之比为27﹕21=9﹕7,中央矩形的长宽之比也应是9﹕7,则上下边衬与左右边衬的宽度之比是。9﹕7 设上、下边衬的宽均为9xcm,左、右边衬的宽均为7xcm,则: 由中下层学生口答书中填空,老师再给予补充。思考:如果换一种设法,是否可以更简单? 设正中央的长方形长为9acm,宽为7acm,依题意得 9a·7a=(可让上层学生在自学时,先上来板演)
第 1 页 2.P48-49第8、9题中下层学生在自学完之后先板演 效果检测时,由同座的同学给予点评与纠正
9.如图,要设计一幅宽20m,长30m的图案,两横两竖宽度之比为3∶2,若使彩条面积是图案面积的四分之一,应怎样设计彩条的宽带?(讨论用多种方法列方程比较)注意点:要善于利用图形的平移把问题简单化!
四、当堂训练:
1.如图,在一幅长90cm,宽40cm的风景画四周镶上一条宽度相同的金色纸边,制成一幅挂画.如果要求风景画的面积是整个挂画面积的72%,那么金边的宽应是多少?(只要求设元、列方程)
2.要设计一个等腰梯形的花坛,上底长100m,下底长180m。上下底相距80m,在两腰中点连线出有一横向甬道,上下两底之见有两条纵向的甬道,各甬道宽度相等,甬道的面积是梯形面积的六分之一,甬道的宽应是多少?
第 2 页
第二篇:九年级数学上册 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22.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学探究感受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2.在阅读的过程中,掌握实际问题的类型(裁边分割问题)及解题的具体步骤。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解决裁边分割问题.教学难点:如何寻找更加直接的等量关系来建立裁边分割问题的方程.教学过程:
一、出示学习目标:
1.继续感受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2.通过自学探究掌握裁边分割问题。
二、自学指导:(阅读课本P47页,思考下列问题)1.阅读探究3并进行填空;
2.完成P48的思考并掌握裁边分割问题的特点;
3.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P48-49第8、9题(不精确,只留根号即可)。
三、效果检测:
1.例题点评:
探究3:要设计一本书的封面,封面长27cm ,宽21cm,正中央是一个与整个封面长宽比例相同的矩形,如果要使四周的彩色边衬所占面积是封面面积的四分之一,上下边衬等宽,左右边衬等宽,应如何设计四周边衬的宽度(精确到0.1cm)?
分析:封面的长宽之比为27﹕21=9﹕7,中央矩形的长宽之比也应是9﹕7,则上下边衬与左右边衬的宽度之比是。9﹕7 设上、下边衬的宽均为9xcm, 左、右边衬的宽均为7xcm, 则:
(2718x)(2114x)32721 4由中下层学生口答书中填空,老师再给予补充。思考:如果换一种设法,是否可以更简单? 设正中央的长方形长为9acm,宽为7acm,依题意得
9a·7a= 32721(可让上层学生在自学时,先上来板演)42.P48-49第8、9题 中下层学生在自学完之后先板演 效果检测时,由同座的同学给予点评与纠正
9.如图,要设计一幅宽20m,长30m的图案,两横两竖宽度之比为3∶2,若使彩条面积是图案面积的四分之一,应怎样设计彩条的宽带?(讨论用多种方法列方程比较)
2303x2202x43x2x33020 413020 4(304x)(206x)注意点:要善于利用图形的平移把问题简单化!
四、当堂训练:
1.如图,在一幅长90cm,宽40cm的风景画四周镶上一条宽度相同的金色纸边,制成一幅挂画.如果要求风景画的面积是整个挂画面积的72%,那么金边的宽应是多少?(只要求设元、列方程)72%(902x)(402x)9040
2.要设计一个等腰梯形的花坛,上底长100m,下底长180m。上下底相距80m,在两腰中点连线出有一横向甬道,上下两底之见有两条纵向的甬道,各甬道宽度相等,甬道的面积是梯形面积的六分之一,甬道的宽应是多少?(可供选做)
五、归纳小结,鼓励评价:
在几何图形应用题中,我们往往以“面积”来找出等量关系,要灵活地将“面积”拼成一个“整体图形”,使问题更易解决。
六、布置作业: 暗线:P53-54 第8、10题
第三篇: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精选教案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精选教案
教学内容
根据面积与面积之间的关系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解决这类问题.教学目标
掌握面积法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利用提问的方法复习几种特殊图形的面积公式来引入新课,解决新课中的问题.重难点关键
1.重点:根据面积与面积之间的等量关系建立一元二元方程的数学模型并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与关键:根据面积与面积之间的等量关系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教具、学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口述)1.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一般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呢?
2.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呢?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又是什么?
3.梯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4.菱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5.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6.圆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学生口答,老师点评)
二、探索新知 现在,我们根据刚才所复习的面积公式来建立一些数学模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例1.某林场计划修一条长750m,断面为等腰梯形的渠道,断面面积为1.6m2,上口宽比渠深多2m,渠底比渠深多0.4m.
(1)渠道的上口宽与渠底宽各是多少?
(2)如果计划每天挖土48m3,需要多少天才能把这条渠道挖完?
分析:因为渠深最小,为了便于计算,不妨设渠深为xm,则上口宽为x+2,渠底为x+0.4,那么,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便可建模.
解:(1)设渠深为xm
则渠底为(x+0.4)m,上口宽为(x+2)m
第四篇: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第1课时)教案
21.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1)
课型:新课 课时:1 主备人:林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2.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过程与方法: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代数问题的过程,探索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对之进行描述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身边的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应用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列一元二次方程解有关传播问题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发现传播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解一元二次方程都是有哪些方法?
2、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都是有哪些步骤?
①审题;②设未知数;③找相等关系;④列方程;⑤解方程;⑥答
说明:为继续学习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解实际问题作好铺垫.
二、合作探究 【探究1】
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有121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
思考:(1)本题中有哪些数量关系?
(2)如何理解“两轮传染”?
(3)如何利用已知的数量关系选取未知数并列出方程?
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x个人,那么患流感的这个人在第一轮传染中传染了 人;第一轮传染后,共有 人患了流感;
在第二轮传染中,传染源是 人,这些人中每一个人又传染了 人,那么第二轮传染了 人,第二轮传染后,共有 人患流感.(4)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并求解
解: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x个人,则依题意第一轮传染后有x+1人患了流感,第二轮传染后有x(1+x)人患了流感.于是可列方程:
1+x+x(1+x)=121 解方程得
x1=10,x2=-12(不合题意舍去)因此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10个人.
(5)为什么要舍去一解?
(6)如果按照这样的传播速度,三轮传染后,有多少人患流感?
说明:使学生通过多种方法解传播问题,验证多种方法的正确性;通过解题过程的对比,体会对已知数量关系的适当变形对解题的影响,丰富解题经验. 【探究2】
两年前生产1吨甲种药品的成本是5000元,生产1吨乙种药品的成本是6000元,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现在生产1吨甲种药品的成本是3000元,生产1吨乙种药品的成本是3600元,哪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率较大?
思考:(1)怎样理解下降额和下降率的关系?
(2)若设甲种药品平均下降率为x,则一年后,甲种药品的成本下降了 元,此时成本为 元;两年后,甲种药品下降了 元,此时成本为 元。(3)对甲种药品而言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并求解、选择根?
解:设甲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率为x,则一年后甲种药品成本为5000(1-x)元,两年后甲种药品成本为5000(1-x)元.
依题意,得5000(1-x)2=3000 解得:x1≈0.225,x2≈1.775(不合题意,舍去)
(4)同样的方法请同学们尝试计算乙种药品的平均下降率,并比较哪种药品成本的平均下降率较大。
设乙种药品成本的平均下降率为y.
则:6000(1-y)2=3600 整理,得:(1-y)2=0.6 解得:y≈0.225 答:两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率一样大
(5)思考经过计算,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成本下降额较大的药品,它的下降率一定也较大吗?应怎样全面地比较几个对象的变化状况?
三、巩固练习
说明: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思路
四、课堂小结:1.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审、设、找、列、解、答。最后要检验根是否符合实际意义。
2.用“传播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利用它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3.对于变化率问题,若平均增长(降低)率为x,增长(或降低)前的基数是a,增长(或降低)n次后的量是b,则有:a(1x)nb(常见n=2)
作业:练习册
板书设计: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1)
1.归纳
2.实际问题探究 3.小结 4.作业
教学反思:
第五篇:九年级数学上册 21.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1.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2.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过程与方法: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代数问题的过程,探索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对之进行描述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身边的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应用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列一元二次方程解有关传播问题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发现传播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解一元二次方程都是有哪些方法?
2、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都是有哪些步骤?
①审题;②设未知数;③找相等关系;④列方程;⑤解方程;⑥答
说明:为继续学习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解实际问题作好铺垫.
二、探索新知 【探究1】
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有121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
思考:(1)本题中有哪些数量关系?
(2)如何理解“两轮传染”?
(3)如何利用已知的数量关系选取未知数并列出方程?
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x个人,那么患流感的这个人在第一轮传染中传染了 人;第一轮传染后,共有 人患了流感;
在第二轮传染中,传染源是 人,这些人中每一个人又传染了 人,那么第二轮传染了 人,第二轮传染后,共有 人患流感.(4)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并求解
解: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x个人,则依题意第一轮传染后有x+1人患了流感,第二轮传染后有x(1+x)人患了流感.于是可列方程:
1+x+x(1+x)=121 解方程得
x1=10,x2=-12(不合题意舍去)因此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10个人.
(5)为什么要舍去一解?
(6)如果按照这样的传播速度,三轮传染后,有多少人患流感?
说明:使学生通过多种方法解传播问题,验证多种方法的正确性;通过解题过程的对比,体会对已知数量关
系的适当变形对解题的影响,丰富解题经验.
【探究2】
两年前生产1吨甲种药品的成本是5000元,生产1吨乙种药品的成本是6000元,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现在生产1吨甲种药品的成本是3000元,生产1吨乙种药品的成本是3600元,哪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率较大?
思考:(1)怎样理解下降额和下降率的关系?
(2)若设甲种药品平均下降率为x,则一年后,甲种药品的成本下降了 元,此时成本为
元;两年后,甲种药品下降了 元,此时成本为 元。(3)对甲种药品而言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并求解、选择根?
解:设甲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率为x,则一年后甲种药品成本为5000(1-x)元,两年后甲种药品成本为5000(1-x)元. 依题意,得5000(1-x)=3000 解得:x1≈0.225,x2≈1.775(不合题意,舍去)
(4)同样的方法请同学们尝试计算乙种药品的平均下降率,并比较哪种药品成本的平均下降率较大。设乙种药品成本的平均下降率为y. 则:6000(1-y)=3600 整理,得:(1-y)=0.6 解得:y≈0.225 答:两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率一样大
(5)思考经过计算,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成本下降额较大的药品,它的下降率一定也较大吗?应怎样全面地比较几个对象的变化状况?
三、巩固练习
说明: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思路
四、小结作业
小结:1.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审、设、找、列、解、答。最后要检验根是否符合实际意义。
2.用“传播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利用它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3.对于变化率问题,若平均增长(降低)率为x,增长(或降低)前的基数是a,增长(或降低)n次后的量是b,则有:a(1x)b(常见n=2)
作业: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