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7《致空气》教案

时间:2019-05-15 03:44: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八下7《致空气》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八下7《致空气》教案》。

第一篇:八下7《致空气》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反复阅读本诗,把握主要内容和体味诗歌的情感。

2、理解诗歌主题及象征写法。

二、能力目标:

把握感情基调,有感情朗读课文,初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不断进取的精神。

2、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新意识。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了解本诗歌作者及其思想。

2、朗读、品味、感悟,在此基础上理解诗的内容,领会主旨。

二、教学难点:

1、理解诗歌的象征手法,学习用象征手法练习写一首小诗。

2、培养学生自学诗歌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五、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一、课文引入:

同学们,我请大家猜个谜语:睁眼看不见,伸手模不着,天天跟着你,时刻离不了。(打一气体)

(空气。)

对,这个谜语就是空气。我们人类一时一刻也离不开空气,离开空气就会死亡。当然在我们的生活中会还有和空气同样宝贵的东西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诗人卲燕祥的一首诗,看看他是怎么说的。

板书:致空气

二、梳理文学常识:

1、解题:

题目点明了歌颂的对象。诗除了歌颂“空气”,还歌颂什么?这就是我们

今天进一步研析的内容。

2、作家作品:

邵燕祥:1933年出生,1951年出版第一本诗集《歌唱北京城》。1955年出版《到远方去》,在当时的青年和诗歌爱好者中有广泛的影响。上世纪80年代

出版诗集多种;1990年起主要从事随笔杂文写作,有组诗《五十弦》、《金谷园》发表。近年来时有新诗见诸报刊,总题《母语写作》。文革期间遭到迫害后被

平反,这首诗就是作者在平反之后,有感而发,抒写而成的。

三、朗读课文:

1、听录音朗读,注意诗歌朗读的重音和节奏的把握。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作朗读指导。

3、学生在小组内朗读,同学互相评价。

4、教师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

四、正音(可以先让学生上黑板注音,然后集体订正):

鼾(hān)息

窒(zhì)息

鼻翼(yì)

厮守(sī)

7《致空气》教案

五、整体感知课文(要求:讨论前可让学生齐读诗歌。)

1、说说这首诗歌在结构上的特点? 全诗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诗节:总括空气的特点;

(总)第二至第五诗节:从几个方面讴歌空气;

(分)第六诗节:总结全诗,抒发感慨。

(总)

2、你能从诗中找到暗示作者人生经历的词语吗?

“黑暗、孤独、窒息、地牢、自由的街头”,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坎坷的人生经历(“文革”时惨遭迫害)。

六、赏析诗歌:

1、第1节中“我”指谁,“你”指谁?为什么把“你”称做“我的„„朋友”? 我是诗人自己,你是空气,诗歌以第二人称你开头,把空气当作我的朋友来称呼,奠定了全诗的叙述角度和抒情方式-述说和直抒胸臆。全诗就像诗人面对知心朋友在真诚述说。

2、第1节中诗人总括了空气的那些特点? “质朴到透明”、“无所不在”又“踪迹难寻”

3、请用一句话概括第2、3节的内容。

第2节在孤独和黑暗中,空气陪伴着我。第3节在我将要窒息时,空气给我生命。

4、你觉得第2节中那两个词用得最巧妙?为什么?

动词“沉”用最巧妙,两个“沉”字写出了黑暗之深,孤独之深,我被孤独和黑暗包围的绝望。

5、第2、3节中是紧扣空气的哪种属性来写的?

空气给予人呼吸,给予人生命。

6、第4、5节中有哪些意象,你是怎样理解的? 第4节中除了空气还有“地牢”“海风”“森林草野的青气”。“地牢”象征险恶的,禁锢人的处境; “海风和青气”象征“关怀”“希望”“信念”“理想”等等。第5节除了“空气”主要还有“街头”“柳丝”“丁香”。“街头”“柳丝”“丁香”象征“自由”“幸福””美好的生活”等等。

7、第六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内容上是对全诗的总结。因为再次强调踪迹难寻又无所不在,抒发了人类和空气永不分离的感慨,所以与第1节遥相呼应,形成一种工整的对仗结构。

8、第六节内容是不是第1节简单的重复?为什么?

不,它不只是重申了第1节空气的特点“踪迹难寻又无所不在”。除此之外它还概括了空气与人的关系:“厮守身边却默无一语”。最后两句,诗人直接抒发了人类与空气永不分离的感慨。“永不分离,永不分离,到最后一息”,这既是

诗人对空气的赞美,同时也是诗人真诚的希望。

9、作者写这首诗就是为了赞美空气吗?为什么? 不是,借歌咏空气,赞美了人世间的真情。

七、探究思考:

1、诗歌以空气为歌颂对象,诗人仅仅是歌颂空气?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

不是,空气可能代表友情,亲情、希望、信念等。诗人借空气这一具体事物来歌颂友情、亲情、人的信念和理想等。

这里运用了象征的手法,用空气象征真情、友谊、希望、信念等。

2、“你轻轻嘘着我的面颊,许我以湿咸的海风,森林草野的清气。”这句话仅仅是在写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海风味和草的味道吗?还暗示了其他的什么?

除了写海风吹送来的清新气息,还可以理解为朋友或亲人给予我的无微不至的关心、鼓励和安慰。

3、“我还疑是布景和道具。”如何理解?

主人公获得自由之后,他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怀疑自己在看戏。

4、“这才是真的,真的春天的气息。”有什么深刻含义?

这里的春天不仅是指自然界的春天,也指人生的春天,在人生的春天里,作者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八、本课小结

这是一首用象征手法写成的抒情诗,以人们司空见惯的,习焉不察的空气为歌颂对象。抓住空气的特点:“无所不在”又“踪迹难寻”;“厮守身边”又“默无一语”。在对空气这一须臾难离的自然现象的讴歌中,寄予了诗人对真情、友谊、希望、信念的赞颂和呼唤。

九、拓展延伸

教师提供一些词语,如:仙人掌、白杨、蜡烛、楼梯、太阳、月亮、向日葵等,让学生任选一个,赋予新的象征意义,来写一段话或一首小诗。

板书设计:

致空气

象征

空气————真情、友谊、希望、信念

第二篇:《致空气》教案

《致空气》教案

课题:《致空气》

一、教学目标(三维):

1.指导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用诗中最精华的思想和精美的形式来熏陶感染学生,感悟真情、理想、希望和人生。

3.学习诗人把空气写得可触可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理解诗的象征意义。

2.难点:巧妙的构思。

三、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1.谜语导入:

看不到,摸不着,没有颜色没味道,世间万物离不了。同学们这么快就猜出来了,可见空气对我们来说,是再普通不过的一种物质,我们从不去在意它;而诗人则不然,他以敏锐的眼光抓住空气的特点,赋予了空气以新的象征意义,写了一首富有哲理的现代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这首用象征手法写成的抒情诗--

2.作者简介。邵燕祥,1933年出生,1951年出版第一本诗集《歌唱北京城》。1955年出版《到远方去》,在当时的青年和诗歌爱好者中有广泛的影响。上世纪80年代出版诗集多种;1990年起主要从事随笔杂文写作,有组诗《五十弦》、《金谷园》发表。近年来时有新诗见诸报刊,总题《母语写作》。文革期间遭到迫害后被平反,这首诗就是作者在平反之后,有感而发,抒写成的。

1.教师配乐范读或者播放课文录音。

2.学生自读,教师作朗读指导。

3.学生在小组内朗读,同学互相评价。

4悟

整体感知

学生谈谈读后的感受。

阅读分析

1.教师针对学生的水平,作一些现代诗歌阅读方面的指导。

2.速读课文思考:

从诗中找出暗示人物经历的句子,暗示了一种怎样的经历?

在诗人经历这一切时,诗中说道:“你不肯把我抛弃;你轻轻嘘着我的面颊;你把丁香的芬芳吹送给我;你从不离开我,我也离不开你……”文中的“你”指什么?仅仅指空气吗?

学生讨论回答:空气可能代表友情,亲情、希望、信仰等。诗人借空气这一具体事物来歌颂友情、亲情、人的信念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对于不理解的地方,小组内互相帮助解决,如有难度、深度组内不能自行

生提:“你轻轻嘘着我的面颊,许我以湿咸的海风,森林草野的清气。”这句话仅仅是在写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海风味和草的味道吗?还暗示了其他的什么?

生答:除了写海风吹送来的清新气息,还可以理解为朋友或亲人给予我的无微不至的关心、鼓励和安慰。

生提:“我还疑是布景和道具。”如何理解?

生答:主人公获得自由后,他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怀疑自己在看戏。

生提:“这才是真的,真的春天的气息。”有什么深刻含义?

生答:这里的春天不仅是指自然界的春天,也指人生的2.教师:“一首诗就是一幅画。”那么,我们也可以说:一首诗就是一部影片。请同学们从2-5小节中任选一节,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想象一下当时主人公所经历的情景。可适当地加入环境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

学生活动

小结

这是一首用象征手法写成的抒情诗,以人们司空见惯的空气为歌颂对象,寄寓了诗人对于友谊对于真情等的歌颂。

人们渴望真情,呼唤真情,在我们这个社会当中,真情是无处不在的。你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例子?请你谈一谈。

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勾画出自己喜欢的一节,有感情地

教师提供一些词语,如:仙人掌、白杨、蜡烛、楼梯、太阳、月亮、向日葵等,让学生任选一个,赋予新的象征意义,来写一段话或一首小诗。

《致空气》运用象征的手法赞美友谊和真情。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首诗或一段话,来歌颂友谊和真情。

第三篇:八下英语教案lesson 7

Lesson7:PlantingTrees

一、Teachingcontent:(教学内容)

1.New words and phrases: hole,large,root,seedling,cover,fill,dirt,pack,dust,storm,dirty, northern,bottom,fill.....with,by the way,dust storm,turn into,for sure,in the bottom of...2.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text.3.Talking about how to plant a tree.二、Teaching goals:(教学目标)

1.Master the new words and phrases,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text.2.Learn about how to plant a tree.3.Why we should plant trees? How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in our daily life?

三、Keypoints:(重点)

New words and phrases, the text.四、Difficult points:(难点)

How to plant a tree?What are the basic steps for planting a tree?

五、Teaching aids:(教学辅助)Recorder, pictures or cards.六、Type of the lesson:(课程类型)New lesson.七、Teaching procedure:(教学过程)Step1.Analysis of the student.(学生分析)1.Greet the students in English and make sure they can response correctly.Do the duty report: a student on duty can say whatever he/she likes to say.2.Review:In last unit, we talked about the weather and spring, and we talked about some activities in spring, and we knew that, when we think of spring, we think of a season of fresh air, we think of new life, green plants all around us.3.Review the grammar:Word building.Step2.Lead in.(引入)Homework check.Come to“Think About It”

When is Tree planting Day in China? What are the basic steps for planting a tree? Step3.New lesson.(新课)

No.1 prepare lessons be fore class.Teach the new words and phrases.Make sure the Ss can read it correctly.No.2 Text: Give them some time to read the text themselves.Then let them act out the dialogue in groups.Correct their pronunciation when necessary.At last, the teacher explain the text in Chinese, make sure the Ss can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text.No.3 Important sentences: It’s also a great way to learn about nature.It’s fun and important to plant plants.No.4 Word building: north→northern

dirt→dirty No.5 Finish“Let’sDoIt!”

Step4.Play the tape for the Ss to follow.Make the Ss listen the text, then let them read follow the tape.Step5.Summary.(小结)

Sum up the text what we learned,the new words,phrases, and sentences.Sum up the grammar.Step6.Homework.(作业)

Finish the activity book and the practice.Copy the new words and phrases twice.Step7.Blackboard-writing:(板书)

The new words, the master phrases, important sentences.The grammar and practice.

第四篇:空气 教案

空气

肖露

一、创设情境

师:上课之前,老师想请问同学们,风是怎么样形成的,植物为什么在空气流通的情况下生长的更好呢?

可见空气无时不刻不在我们周围,是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支柱,同时也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和研究与我们生命息息相关的空气。师: 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实例来说明空气确实存在吗?

1、堵住注射器的末端后推动活塞很难推动,可以证明空气的存在。)

2、把一个空的集气瓶放人盛满水的水槽,向下压,集气瓶内的水无法上升到顶端,说明集气瓶内确实存在空气。

3、把一个压扁的塑料袋抖开,再将袋口系住,用双手挤压塑料袋,感觉到有压力,是因为塑料袋内充满了空气。这可以说明空气的真实存在。还可能有以下答案:

4、用一个注射器在空气中抽拉一下,再向水中推挤,会看到有许多气泡从针头冒出,说明空气确实存在。

师:同学们刚才的方法都非常好,说明大家平时都很用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过渡:因为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所以人们对空气的认识比较晚。17世纪中叶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空气是一种单一成分的物质,直到18世纪,通过对燃烧现象和呼吸作用的深入研究,人们才开始认识到气体的多样性和空气的复杂性。为了搞清楚空气的成分,很多科学家都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其中,最有名的是法国的化学家拉瓦锡,请同学们自己阅读书上的化学史实,了解一下拉瓦锡是如何测定空气组成的。

通过刚才的阅读,你知道了什么: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拉瓦锡并不是最早研究空气成分的人,在他之前已有很多科学家着手研究空气的组成。但拉瓦锡最早用实验得出了结论

[过渡] 拉瓦锡的实验是在200多年前做的,由于受到当时条件的限制,他的实验比较麻烦。现在我们就一个用简单的实验来验证拉瓦锡所得出的结论,也就是书上的实验2-1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实验要用到哪些仪器:

1、介绍仪器的名称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也就是检查这个装置是不是漏气,我们通常用的方法是用我们的手或者热毛巾捂住集气瓶,由于我们手或者热毛巾是有温度的,所以瓶内的空气受热膨胀,通过导管进入水中,如果有气泡产生说明没有漏气也就是气密性好,如果没有气泡,说明漏气。

下面我们就要开始实验,这个实验我们用到的是红磷和空气,(板书)利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消耗氧气,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如上图)向集气瓶内装入少量水,并作上记号d。这边要请同学们思考一下集气瓶中的水是干什么的,水以上的这部分是什么,我们将这部分空气平均分成五等分。

2.关闭c处的止水夹后, 向燃烧匙中加入稍过量的红磷,点燃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

3.提示学生观察红磷燃烧现象。

在它冷却的过程中我们来看一下红磷燃烧的现象有哪些,生成大量白烟,这个物质我们把它叫做,它是一种固体小颗粒,所以形成的是白烟而不是白雾,4.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再由学生观察现象。5.相当于原广口瓶内空气中哪种气体的体积? 打开止水夹之后,你又看到什么现象,刚才我们在集气瓶上做了记号吧,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这部分水的体积就相当于原来空气中哪个气体的体积。

实验我们已经做完了,同学们回顾一下在这个实验的反应原理是怎样的,为什么原来的集气瓶中要装一些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哪些:

1、燃烧匙中加入较多量的红磷,为什么?

2、点燃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

3、冷却之后才能打来止水夹

如果实验中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想一想有哪些原因会造成这个结果。【归纳】

1、装置不严密

2、红磷量少,不能充分耗尽瓶内的氧气

3、没有及时塞上橡皮塞

4、空气没有冷却

通过刚才的反应我们已经把空气中的氧气消耗完了吧,现在里面主要还有什么气体,现在老师把火柴棒伸入集气瓶中 发现什么,熄灭,说明氮气不支持燃烧,除了氮气和氧气

还有哪些气体,①动物进行呼吸作用需要氧气,并放出二氧化碳;②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要吸收水和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③煤等燃料燃烧需要消耗氧气并放出二氧化碳;④夏天,从冰箱里拿出冰矿泉水,片刻后,矿泉水瓶外壁就会有水珠凝结;⑤酥脆的饼干在空气中长时间放置会受潮变软……

混合物,纯净物的介绍。

第五篇:空气 教案

集中教育活动计划

班级:大 班

教师:杨 瑾

活动内容:科学活动——隐身的空气 活动目标:

1.能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空气的存在。

2.了解空气的一些特性,知道空气对人类及生物的重要性。3.感受科学探索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塑料袋、汽球、充气玩具、空瓶子、泡泡液、吹泡泡的工具、粉笔、吸管、盘子、蜡烛、盛满水的金鱼缸、两株小草(其中一株种在密封的瓶子里)、两只小虫(其中一只养在密封的瓶子里)。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请小朋友猜一猜,这是什么: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味道,植物动物都需要。”(空气)2.提问“空气在那里呢?” 二.自由探索,寻找空气。

1.教师介绍材料,幼儿自由探索。

2.集体交流:你找到空气了吗?你是怎样找到空气的? 三.细心观察,认识空气。

1.提问:你们都找到了空气,空气是什么样子的?

2.“看一看,空气是什么颜色的?闻一闻,空气是什么气味的? 用手抓一抓,空气能抓住吗?”

3.小结: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会流动的气体。四.观察实验,感知作用。

1.分别比较小草和小虫的异同。

教师分别出示开放环境下的小草、小虫和密封环境下的小草、小虫,幼儿观察比较它们的异同,并说说为什么。

小结:植物需要空气,动物也需要空气。

2.为充气玩具充气。

⑴ 出示充气玩具,请幼儿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状态:“它现在是什么样的?”

⑵ 教师为其充气,“我把什么打进去了?它现在变成什么样了?”

⑶ 小结:把空气打进汽球等封闭的东西里,可以使这些东西鼓起来。

3.小实验:蜡烛灭了。

⑴ 教师在空盘里点燃一支蜡烛,然后用空杯子罩住,“你发现了什么,蜡烛为什么熄灭了?”

⑵ 小结:没有了空气,蜡烛就不会燃烧。五.延伸活动,提升经验。

提问:“还有那些地方需要空气?”

观看课件,初步了解空气对潜水员和航天员的作用。

下载八下7《致空气》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下7《致空气》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八下压强教案

    10.1 压强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压力,会画压力示意图。 2、经历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实验过程,知道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3、能建立并理解压强的概念。 4、能......

    八下实验教案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实验教案 学校:野马川镇初级中学 理综组:蔡雪 2014年9月6日 扦插材料的处理 植物的嫁接 引导学生回忆植物的六大器官, 分别指出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 指出植......

    《抓空气》教案

    中班—《抓空气》 科学教育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袋子去抓空气,知道空气是无处不在的,是会动的。 2.能用正确的方法去装空气,并制作小玩具。 3.体验装空气的乐趣。 活动准备:人手一......

    寻找空气 教案

    目标:1、初步了解空气是 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的特点。2、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知道空气有助燃、充气的作用。3、喜欢进行小实验,探究空气的秘密。 活动过......

    空气炮教案

    空气炮(一) 一、目的: 〈一〉制作简易空气炮。 了解空气炮形成的原因 二、原理: 空气炮是利用容器内的空气受到挤压后,体积会瞬间减少,容器内的空气同时也会被压缩,空气经过小......

    科学认识空气教案

    三年级科学上册《认识空气》教案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知道我们周围到处有空气。 2、建立气体的初步概念,认识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 3、培养学生的......

    找空气教案

    1、初步了解无处不在的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2、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知道空气可以助燃、充气的作用。3、喜欢进行小实验活动,积极探究空气的秘密。 【活动目标】 1......

    人教版八下语文教案

    人教版八下语文教案 《大雁归来》学案 我的学习目标 1、理解、积累“读一读 写一写”中词语,做到会读、会写并理解其含义。 2、朗读课文,能感知课文内容,并能品读、揣摩语句,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