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考专题复习《框图流程图》教学案(共5篇)

时间:2019-05-15 03:38: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年中考专题复习《框图流程图》教学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年中考专题复习《框图流程图》教学案》。

第一篇:2014年中考专题复习《框图流程图》教学案

2014年中考专题复习《框图流程图》教学案

★目标导引

1、进一步复习巩固常见物质的性质,知道“框图流程图”题型的的解析方法

2、能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工业生产中的 物质分离除杂、制备、净化等问题

3、体会化学技能对生产生活的引导意义,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和兴趣

★学习探究 ●自主探究

1、请同学们根据上图中流程图的箭头上的提示写出相应化学方程式:

① ②

2、从石灰石获得高纯度CaCO3的流程如下

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成分A、B、试剂1、试剂2。

2、上述流程中有的物质可以再利用,请在流程图上用箭头标示再利用的路线(箭头要求:从可利用的物质出发,指向利用该物质的环节)。

一、化工流程图题型的结构

1、题头(引入信息)→题干(提取信息,应用解题)→题尾(得出结论或产品)。

2、“箭头”:箭头进入的是投料(即反应物),出去的是生成物(包括主产物和副产物)。可逆线表示物质循环使用。

●合作探究

二、框图流程图题型------

1、从混合物中分离、提纯某物质

例1:为分离NaCl和CaCl2两种固体组成的混合物A,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试回答:

(1)为何要添加过量Na2CO3?。(2)滤液D的成分是:。

(3)实验得到的NaCl经分析含有杂质,杂质是,引入杂质的原因是什么 框图流程图题型------

2、从一种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

例题2(2012烟台)空气中CO2浓度的持续走高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一些科学家认为,人类不仅要努力减少CO2的排放,还要尽快想办法清除空气中过多的CO2。为此,他们设想了一系列“捕捉”CO2的方法。方法Ⅰ:一些科学家利用太阳能加热的反应器“捕捉空气中的CO2,如下图所示

步骤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方法Ⅱ:另一些科学家利用NaOH溶液的喷淋“捕如图2所示.

(1)NaOH的溶液喷成雾状是为了

(2)如图a环节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方法二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

捉”空气中的CO2,评价:上述两种方法在化学原理上都是可行的,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方法Ⅰ主要是受到地域和气候的限制;方法Ⅱ主要

框图流程图题型------

3、工业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

3、某校化学实验室废油桶中收集了溶有大量FeSO4、CuSO4的废液,此外还有一些不溶性杂质.若废液直接排放到下水道不仅造成重金属污染,而且造成浪费.该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处理方案,请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两步操作的名称:操作1是,操作2是

(2)金属X是,其加入废液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溶液Y是,利用其除去铜中杂质,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_.

★体验成功—中考链接

1、某食盐样品中含有少量沙土、氯化钙和氯化镁.以下是除去食盐样品中沙土、氯化钙和氯化镁的实验流程:

根据流程图回答:

(1)操作Ⅰ的名称是,加入的试剂A是,沉淀是 ;(2)写出NaOH与杂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加入试剂B的目的是 ;(4)蒸发结晶时用到玻璃棒的作用是 .

★方法归纳

三、框图流程题的解题方法

找:在题头中找出目的,并用笔划出关键词,知道做什么,分离、提纯、还是制备 审:从题干→问题→框图迅速浏览一遍,审清题意,分析原理,理解操作 整:整合信息,规范答题。先完成与题干无关的简单问题 注意:⑴试剂用量 若过量就会有剩余 ⑵反应后产生的物质,一定有

⑶检验时要避免发生干扰,若有干扰,要记得排除干扰 ⑷除杂试剂要过量、过量试剂要除净

第二篇:中考英语复习《被动语态》精品教学案

中考英语复习被动语态

[知识概要]

一、语态概述

英语的语态是通过动词形式的变化表现出来的。英语中有两种语态: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

主动语态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巧记为:主动、主动、主去动。

例如:Many people speak English.谓语:speak的动作是由主语many people来执行的。

被动语态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即行为动作的对象。巧记为:被动、被动、主被动。例如:English is spoken by many people.主语English是动词speak的承受者。

主动态和被动态指的是动词形式,是词法概念;而主动句和被动句则指的是句子结构,从而是句法概念。所谓主动句就是由主动态动词(词组)作谓语动词的句子,而被动句则是由被动态动词(词组)作谓语动词的句子。

例如:He opened the door.他开了门。(主动句)

The door was opened.门被开了。(被动句)

二、被动语态的构成

被动语态由“助动词be+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构成。人称、数和时态的变化是通过be的变化表现出来的。现以teach为例说明被动语态在各种时态中的构成。

一般现在时:am/is/are+taught

一般过去时:was/were+taught

一般将来时:will/shall be+taught

现在进行时:am/is/are being+taught

过去进行时:have/has been+taught

现在完成时:have/has been+taught

歌诀是:被动语态be字变,过去分词跟后面。

三、被动语态的用法

(1)不知道或没有必要说明动作的执行者是谁。

例如:Some new computers were stolen last night.一些新电脑在昨晚被盗了。(不知道电脑是谁偷的)

This book was published in 1981.这本书出版于1981年。

(2)强调动作的承受者,而不强调动作的执行者。

例如:the window was broken by Mike.窗户是迈克打破的。

This book was written by him.这本书是他写的。

Eight hours per day for sleep must be guaranteed.每天8小时睡眠必须得到保证。歌诀:谁做的动作不知道,说出谁做的没有必要;动作承受者需强调,被动语态运用到。

四、主动语态变被动语态的方法

(1)把主动语态的宾语变为被动语态的主语。

(2)把谓语变成被动结构(be+过去分词)

(根据被动语态句子里的主语的人称和数,以及原来主动语态句子中动词的时态来决定be的形式)。

(3)把主动语态中的主语放在介词by之后作宾语,将主格改为宾格。例如:

All the people laughed at him.He was laughed at by all people.They make the bikes in the factory.The bikes are madeby themin the factory.歌诀是:宾变主,主变宾,by短语后面跟。

谓语动词变被动,be后“过分”来使用。

五、含有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

含有情态动词的主动句变成被动句时,由“情态动词+be+过去分词”构成,原来带to的情态动词变成被动语态后“to”仍要保留。

歌诀是:情态动词变动,情态加be加“过分”,原来带to要保留。例如:

We can repair this watch in two days.This watch can be repaired in two days.You ought to take it away.It ought to be taken away.They should do it at once.It should be done at once [历年考点例析]

一、考查要点:

主要考查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以及一般现在时带有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的用法。例如:

1.Today Chinese _____by more and more people around the world.A.was spoken B.is spoken C.spoke D.speak

(北京市大纲卷)

2.-What should we do first if we want to develop our village?

-A lot of new roads _____,I think.A.have to build B.must build C.have built D.must be built

(湖北黄冈)

(Key:1.B 2.D)

简析:被动语态的句子是由“助动词be+动词的过去分词”这一形式构成的。过去分词永远不变,所有的变化即人称、数、时态的变化,都体现在助动词be的变化上。

二、特殊情况:

(一)在没有必要指出动作的执行者时,“by+动作的执行者”可以省略。

1.I won’t leave my office until my work.A.finish B.will finish C.are finished D.is finished

(江苏南通)

简析:D.动作的执行者很明确,可以省略。

(二)不知道动作的执行者是谁,使用被动语态比较适宜。

2.Dad,the phone is ringing.I guess either you or Mum_____on the phone.A.is wanted B.are wanted C.wants D.want

(江苏宿迁)

简析:A.不清楚动作的执行者,用被动语态。

(三)用于被动语态的短语动词不可丢掉动词后面的介词或副词。

3.Students can’t take magazines out of the reading-room.(改为被动语态)

Magazines can’t _____ the reading-room by students.(重庆市)

简析:填be taken out of.take out of为短语动词,变为被动语态后,不要漏掉out of.(四)带双宾语的动词变为被动语态时,常有两种方法:把主动语态的直接宾语变为被动语态的主语,间接宾语前通常加介词to或for;或把主动语态的间接宾语变为被动语态的主语,直接宾语不变。

4.My uncle sent me a Christmas present last year.(改为被动语态)

A Christmas present _____ to me by my uncle last year.(重庆市)

简析:填was sent.三、补充说明:

(一)一般将来时的被动语态

1.The village is building a school.I hope it _____ before August this year.A.finishes B.will finish C.is finished D.will be finished

(江西省大纲卷)

简析:D.一般将来时的被动语态结构为:will/shall+be+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

(二)现在完成时的被动语态

2.China’s sports stars Yao Ming and Liu Xiang _____ Goodwill Ambassadors(亲善大使)for Shanghai.A.has been named B.have been named

C.has named D.have named

(江苏徐州)

简析:B.现在完成时的被动语态的结构为:have/has been+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注意事项]

1.有些及物动词或动词短语不能用于被动语态:

last ,have ,own …..belong to ,suit…fine , 2.不及物动词是没有被动语态: happen ,take place ,appear , hold(容纳)3.系动词是没有被动语态:

Look, feel ,sound ,smell ,taste ….The dish tastes good.4.有些词组没有被动语态:

sell well , write well ,ride well ,drive well This kind of skirt sells well.5.need表示需要时,后面常接doing 形式表示被动意义,相当于to be done.All the computers need repairing.= All the computers need _____ _____ _____.6.在too…to…及enough to …结构中有时表示被动意义。The problem is too difficult to solve.

第三篇:中考复习教学案.文言文《狼》练习

中考复习教学案.文言文《狼》练习

一、作者、作品:选自《聊斋志异》

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的文学作品,是短篇小说集。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郭沫若也曾评价《聊斋志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鬼刺虐入骨三分”

二、文体:短篇小说

三、内容分析:

开端

1、《狼》一文的写作思路是什么?

屠户遇狼——屠户惧狼——屠户御狼——屠户杀狼。

2、面对狼的“缀行甚远”,屠户的心理状态怎样?他用什么办法对付狼的?

“屠惧” “投以骨”

3、狼得骨头后表现怎样?从这里可以看出狼的什么本性?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两狼之并驱如故”。表现狼的凶残和贪婪。

4、全文表现了狼的那些特点?

全文表现了狼的凶恶、贪婪、狡猾但又愚蠢的特点。两只狼发现了屠户,立刻跟了上去,尽管屠户“投以骨”仍“缀行甚远”不依不饶,凶恶贪婪的本性暴露无遗。而对屠户“奔倚”“持刀”,两狼决定前后夹击,一狼犬坐于前,“盖以诱敌”,一狼则绕到背后,“意将隧入而攻其后也”,可见他们的狡猾。

可是狼毕竟是动物,虽然屠户持刀相向,狼被屠户开始的软弱所迷惑,认为他不敢主动进攻,所以放心地眯着眼睛睡,而且两狼前后夹击,分散了力量,使屠户能各个击破,可见狼的阴险多诈透出了怎样的愚蠢,正像结尾中说的“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5、为什么说“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狼虽然阴险狡诈,善于耍弄欺骗的伎俩,但终究逃不脱灭亡的命运。因为人有狼所没有的力量、勇敢和智慧。

人能战胜狼,战胜一切像狼一样的恶势力。

屠夫遇狼 开端

屠夫惧狼

发展

叙事 屠夫御狼

屠夫杀狼 高潮、结局

议论: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练习

课前预习

一、读准字音

缀 窘 苫 弛 眈

黠 瞑 暇 隧 尻

寐 少时

二、通假字

止有剩骨 通

三、解释加点的字

1.缀行甚远 2.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3.屠乃奔倚其下

4.而顷刻两毙5.意将遂入以攻其后6.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四、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缀行甚远”可看出狼的什么特点?

2、课文开篇向我们交代了几大要素?分别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3、屠夫情急之下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

4、屠户”投以骨”这样做的目的是

5、“并驱如故”可看出狼的什么特点?

6、请找出描写屠夫心理的句子。

7“屠大窘”说明此时屠户产生了怎样的心理变化?

8、他采取了怎样的行动?

9、狼的表现呢?

10、表现了狼的什么特点?

11、屠夫杀前狼的经过,从中可以看出屠夫的什么特点?

12、“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从这个故事中你获得怎样的启发?

13、文章如何刻画屠户的形象?

14、文章结尾的议论有何作用?

15、狼很狡猾,可终于自取灭亡,这是为什么?这个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

16.本文的主人公是屠户还是狼?为什么?

17、对文章结尾一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

课后巩固

《狼》阅读

(1)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刺骨。途中两狼,缓行甚远。

(2)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3)屠夫jiǒng_______,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藏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4)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míng________,意xiá_________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mèi________,盖以诱敌。

1、在文中横线上根据拼音填出汉字。

2、解释每组中加点的字:

A、盖以诱敌 B、其一犬坐于前

恐前后受其敌 满坐寂然

C、骨已尽矣 D、恐前后受其敌

食之不能尽其材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3、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A、而|两狼这并驱|如故。B、其一犬|坐于前。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4、对下列文句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而两只狼又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B、乃悟前狼假mèi:才明白先走开的狼是假装睡觉。

C、弛担持刀:放下担子拿起屠刀。D、屠自后断其股: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后腿。

5、选文中最能表现屠户勇敢和一句是

6、有关选文的说法,准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1)段写一个屠户半夜回家,路上发现有两只狼远远地跟着他。

B、选文第(2)段写一只狼得到骨头就不再追了,但又来了一只新的狼。

C、选文第(3)段写屠户不得已跑到了一个农民院子里的草垛下面。

D、选文第(4)段写屠户机智勇敢,杀死了两只狼。

7、“乃悟前狼假mèi,盖以诱敌”照应上文的“______ ”一句。

8、选文是《狼》这篇课文的记叙部分,请将课文中议论部分的原文写在下面。

拓展迁移:

9、你能写几个关于狼的成语么?从中可已看出人们对狼有怎样的认识?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狼的形象代表了什么?

10.谈谈狼和其他野生动物的生存关系

11、一位诗人用悲愤的笔调写下这样的诗句:“如今狼已经越来越少,荒野里尽是人在嗥叫”。你是怎样理解的?

12、在动物学家的眼里,狼是一种智商很高,富有人情味,在整个草原和森林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动物。正如美国狼基金会主席阿斯金所说的:“自然界中若没有了狼,就像一个钟表没有发条一样。” 请联系有关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课前预习参考答案

一zhuì jiǒng shàn chí dān xiá míng xiá suì kāo mèi shǎo

二“止”通“只”三 1缀:紧跟2故:旧,原来3.奔倚:跑过去倚靠

4.顷刻:一会儿5.意:想6.几何:多少 四 1.2.四要素——时间:晚;地点:途中;人物:一屠,二狼;事件:一屠晚归,两狼缀行。3.投以骨。4.对狼迁就、退让,报有幻想,希望能退狼。5.贪婪。6.屠大窘,恐前后受其7.丢掉幻想,准备抵抗8.奔倚其下,弛担持刀。9.眈眈相向10.阴险狡诈,愚蠢11.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12.不是,狼在此实际上是恶人的化身,代表的是那种贪婪、凶狠、狡诈、愚蠢的恶人,说明对待这种象恶狼的恶人就应该象屠夫一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正是此文的寓意所在。13.心理描写 惧——投骨避狼。/ 大窘——骨尽狼仍从。/ 恐——前后受其敌。/ 悟——刀劈两狼。

动作描写 这些动词写出了屠户有勇有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14.是作者对所写的故事的看法,既是对狼的可悲下场的嘲讽,也是对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的赞扬。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又十分愚蠢,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题。15.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对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16.狼,因为狼的行动是故事发展的主导,作者的写作目的在于讽刺狼。

17.文章结尾的议论,是作者对所写的故事的看法,既是对狼的可悲下场的嘲讽,也是对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的赞扬。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又十分愚蠢,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心软,不能心存幻想,要勇于斗争,善于斗争。

课后巩固答案:

1、窘 瞑 暇 寐

2、A敌人 攻击B坐在坐着的人C完 充分发挥D害怕 担心

3、而|两狼之并驱|如故。B、其一|犬坐于前。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4、B

5、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6、D

7、目似暝,意暇甚

8、狼亦黠矣,……止增笑耳。

9、狼心狗肺 狼狈为奸 狼子野心鬼哭狼嚎 狼奔豕突。关于狼的成语,没有一个是褒义词。中国人自古就在接受着敌视狼的教育,几乎所有的人都对狼有一种厌恶和憎恨的情绪,邪恶的化身

10、狼是一种对生态平衡起重要作用的动物,食物链中缺少了它,是不可想象的。

11、要点:人在大量地破坏生态环境,一些重要物种面临灭绝。

12、要点:加强环保意识,提高环保素质,建立和谐的人与动物相处的环境。

第四篇:2010中考语文复习教学案之四

2010中考语文复习教学案之四

(标点符号)

【知识阐述】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因此,必须重视标点符号的使用。标点符号包括两大类:点号和标号。常用的点号有七种,标号有九种,共十六种。

一、点号

点号表示语言(句)中的停顿,一般用在句中或句末。点号的作用是点断,主要表示语句的停顿、结构关系的语气。按照使用的不同位置,点号可分为句末点号和句中点号两种。句末点号:句号、问号、感叹号三种;句中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

1、句号。表示一句语完了之后的停顿,一般用在表示陈述语气的句末。例:①我是湖北人。

②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2、问号。用一句话的末尾,表疑问语气。例:①去好呢,还是不去好呢?

②难道这样容易的事都不会做吗?

注意:有些句子虽然有疑问词“谁”、“什么”、“怎么”等,但全句所要表达的意思却是疑问句,而是陈述句,则在句末不能用问号。如: ⑴什么时候动身,从哪儿上车,我都打听好了。⑵上天喜悦谁,就给谁智慧、知识和喜乐。

3、感叹号。用在表示强烈感情的句子末尾。例: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②我多么想去北京看一看呀!

4、逗号。表示句子内部的一般性停顿。例:①泰山,古称岱宗。

②据说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5、顿号。表示句中并列的词语或短语间较小的停顿。

例:①亚马孙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

②正方形是四边相等、四角均为直角的四边形。

6、分号。表示复句内部并列的分句之间的停顿。

例:①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汉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②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

7、冒号。冒号的基本用处是提示下文和总括上文。它表示较大的停顿。

①提示下文。例:历史已经不止一次地告诉我们:当社会急遽变化的时候,新的事物不断涌现,旧的关系不断改变,语言受到冲击,随着发生变化。

②总括上文。例:教师爱护学生,学生尊敬老师:师生关系非常融洽。注意:“某某说”在引语前,用冒号;在引语中或引语后,则不用冒号。如: ⑴老师说:‚李白是唐代的大诗人,中学课本有不少李白的诗。‛

⑵‚李白是唐代的大诗人,‛老师说,‚中学课本里有不少李白的诗。‛ ⑶‚李白是唐代的大诗人,中学课本里有不少李白的诗。‛老师说。

二、标号

标号主要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标号分为: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 》)、着重号(.)、间隔号(·)连接号(—)、专名号()。

1、引号。表示引用的部分、人物语言和特别指出的部分。引号的作用有五种: ①表直接引用。例:他把‚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个回?‛两句反复吟诵了好几遍。

②表强调突出或表特定称谓。例:A、这就是‚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的由来。(表强调)B、‚滚刀肉‛从东边来了。(表特定称谓)

③表讽刺和否定。例:白日的亮光把犯罪者的‚成绩‛完全暴露出来了。双引号内如果还需用引号则用单引号。例:小王说:‚‘劳动能锻炼人’,这话是对的。‛ 注意:如果引语是独立的,引文末尾的句号应放在引号内;如果引语是作者(说话人)的语言部分,则引文末尾不用标点。如:⑴俗话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⑵要想取得成绩,就应该保持谦虚的态度,‚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括号。括号主要表示括起来的话是注释或补充说明前边的词语或句子。这种注释或补充说明面比较宽,可以解释语义,注明时间,也可以交代引出处,列举具体内容,还可以讽刺、批评、订正错误等。括号内的内容一般不读出来。例:①他高声念道:‚万道光芒地,将出现了哟──新生的太阳。‛(郭沫若《太阳礼赞》)

②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③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跨进大门!(长时间热烈的鼓掌)

3、破折号

A、表解释说明;B、表意思的递进;C、表意思的转折;D、表语言的中断、延长。

例:①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伟大贡献。(表解释说明)

②他偏要放下经卷,横来招是搬非,大约是怀着嫉妒罢——那简直是一定的。(表意思的递进)

③他不喜欢乘马车游公园——除非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表意思的转折)

④我们对着大海喊:周总理──(表声音的延长)

⑤‚你──‛老张看了看我,亲切地说,‚未来属于你们,你们青年人一定要刻苦学习,力争成为本行的专家。‛(表示说话中断)

破折号有时也可用于总括前文。例:革命和革命战争是进攻的,但是也有防御和后退——这种说法才是完全正确的。

4、省略号。省略号的作用有:①表引文或引述的话有所省略;②表重复词语的省略;③表列举同类事物和序数词语的省略;④表静默或思考;⑤表说话断断续续;⑥表语言的中断;⑦表话未说完,语意未尽。

例:①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表文中省略)②‚我……对不起……大家,我……没有……完成……任务。‛(表话语的断断续续)

③喜儿:(急切地)爹,你……(表话未说完)

5、书名号

表书名、篇名、报刊名、文件名、戏曲名等的符号。书名号内还需用书名号的用单书名号。例:①我最爱看四大古典名著中的《红楼梦》。

②今天我们班新学了一首歌曲《同桌的你》。

③请大家今天回家写一作文,题目是:《读〈雷雨〉有感》。

6、着重号。表示文中特别重要的,需要强调的词语的标号。标在字下。

例:①选出下列各项拼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②自从西洋发明了法西斯主义,他们那里也开始中国化了。...

7、间隔号。用在月、日,音译的名、姓,或一本书的篇名和书名之间。标字间。

例:①这就是令世人震惊的‚一二〃九‛事件。

②共产主义的倡导是卡尔〃马克思。

③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秋色赋〃海滨仲夏夜》。

8、连接号。表连接相关的时间、人、事、物、数字等,占一个字的位置,标字间。

例:①我国己经建国55年了(1949—2004)。

②这是一辆北京—上海的直达列车。

③人类发展可以分为古猿—猿人—古人—新人四个阶段。

9、专名号

标在人名、地名、朝代名等专用名的下面。专名号在现代的中文书刊已极少使用。

例:①司马相如者,汉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

②《聊斋志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作品。

[考场回声]近年各地中考试卷中对标点符号的考查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方式:①判断所给的几句或一段话中标点符号使用的正误,选出正确的一项;②选出几组句子中误用标点符号的一项;③根据表达的需要,为一段话中隐去标点符号的地方添加正确的标点符号;④在原句上修改使用不正确的标点符号;⑤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常用标点符号所起表达作用的正误,做出选择。

1、(2002 浙江杭州)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在播音员的播音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就是把该读去声的字读成上声。

B.成败与自己的想像有着直接的关联。悲观的把自己想像成失败者,这足以使你不能取胜;乐观的把自己想像成胜利者,将给你带来无法估量的成功。

C.宋朝的林和靖的咏梅名句不少,最脍炙人口的当然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D.诗画无不注重绘声绘色,讲究笔力,风韵,意境等……因此,古人曰: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

2、(2004 南京)下面材料中画横线的四处,标点使用错误的一处是()..在第33个世界环境日到来之时,国家环保总局首次推出了世界环境日中国标识。标识采用代表海洋的大面积蓝色,由‚浪花‛、(A)‚鸟‛、‚手‛以及‚珍珠‛(B)的图形组成。‚浪花‛象征海洋资源的珍贵,提醒人们与海洋和谐相处 ;(C)‚鸟‛颈的空白处象征渤海湾,与‚渤海碧海行动计划‛相呼应。各种图案统一在圆形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D)这一哲学思想。

3、(2004 襄樊)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什么是故乡?生在哪里?哪里就是故乡。B.气质的形成包括‚实‛和‚虚‛两个方面。

C.保尔的一生形象地告诉了我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D.‚把这瓶家乡的水土带在行李箱里,‛妈妈说:‚它能保佑你一路平安。”

4、(2004 深圳)

她靠着想象和触听觉,是这样向我们描述四季的不同的 春天是花儿香 夏天是是阳儿亮 秋天是叶儿光 冬天是雪儿霜 我们都为她平日里的诙谐、乐观和豁达感到高兴。在她的心中,有一个明亮的、只属于她自己的世界。

请你为第⑥段空白处加上标点符号,其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A.。,。B. :,。C. ——、、、。D.。; ; 。

小结:标点符号的使用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初中阶段主要考查学生对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及其作用的掌握情况。因此,解答此类试题时要做到:①准确掌握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和作用;②在正确感知句意、段意的基础上,弄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以便准确判断、合理使用标点符号;③认真审读题干,准确捕捉有关标点的考查信息,揣摩命题者设计意图和规律;④平时要总结、积累标点符号使用的特点,并运用它们去解决相关的问题,还要注重在语境中准确把握各种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妙题解说】

1、问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今天谈的是为什么公务员要学电脑的问题? B.他学的是英语、法语,还是日语? C.到齐了吗?去冬泳的同学?

D.学校领导讨论要不要采取措施保护学生的视力?

2、标点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A.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B.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C.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D.无志之人,将使生命比岗位更平凡;有志之人,将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功。

3、一句话的标点不同表达的意思往往也不同,参照例句,按括号里要求表达的意思给下面这句话打上标点(不能加减字)。

例:老师表扬我姐姐也表扬我

老师表扬我,姐姐也表扬我。(老师、姐姐都表场我)老师表扬我姐姐,也表扬我?(不相信老师表扬我)

①.郑刚田露参加植树劳动了(陈述郑刚和田露都去劳动了)

②.郑刚田露参加植树劳动了(别人向郑刚陈述田露劳动的事)

③.郑刚田露参加植树劳动了(郑刚惊奇地把田露劳动的事告诉别人)

④.郑刚田露参加植树劳动了(郑刚喊田露去劳动)

4、在句子上改正两处使用不正确的标点符号。

影片‚泰坦尼克号‛在芝加哥首映时,一位幸存者激动地说:‚我对沉船惨景记忆犹新,在救生船下高高举起求救的千百双手至今历历在目‛。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B.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C.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刻写信去报名。

D.‚唉!‛作家叹道,‚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

6、选出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A.我一进门的时候本来就有点疑惑,现在更加疑惑了;虽然猜不出是谁,但自己断定,一定是一个不平常的人。

B.他先把介绍信给恒元看了,然后便说这人是怎样怎样一身土气? C.北京时间1990年3月3日20时10分,我们终于准时到达本次探险的终点——苏联和平站。

D.现在东六宫大都作为古代艺术品的陈列专馆,展出宫内收藏的青铜器、绘画、陶瓷、工艺品……等。

【课堂演练】

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句是()

A.我们听说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 B.清朝禁烟英雄林则徐有这样两句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C.我也算游历过不少名山大川,却从来没见过一座山,这样凝结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没见一条水,这样泛滥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想像。D.‚这么晚了你上哪儿去?‛妈妈说,‚马上就要吃饭了。‛

2、选出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

A、什么时候动身?从哪儿上车?我都打听好了。B、这个青年有二、三十岁。

C、‚这个问题,‛李明说:‚让我好好考虑考虑。‛ D、他说过,没有人的时候是一定要关门的。

3、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中医学认为:草莓性凉、味酸、无毒,具有润肺生津、清热凉血、健脾解酒等功效。B、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要怎样对待对人;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就怎样对待你。

C、通过反复实践的思考,他终于明白了做这件事有什么意义?怎样才能把这件事做得更好,更有价值?

D、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4、标点符号使用不完全正确的是一项是()

A、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B、生活教我认识了桥:与水形影不离的过河的建筑。

C、无名战士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拨弄着火柴,口里小声数着:‚一,二,三,四……‛

D、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5、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金黄的大斗笠下,这边,露出一条翘起的小辫;那边,露出一条揽着小山羊的滚圆的胳膊。

B、还用老师拿看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

C、这种埋头做事不动脑筋的人简直是——说得不客气一点——跟牛马一样。D、谁打死老鹰?谁的眼要瞎掉的!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我们长大了,所以目光变得更深沉些;心地也变得更宽广些。B、做事前,要仔细想想为什么做这件事?怎样才能把这件事做好?

C、书房布臵得简朴文雅,右面墙上挂着一副对联,写的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D、信任具有强大的力量。一个人只有被他充分理解、信任之后,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

7、下面标点符号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庆祝建党80周年活动的主题是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的主旋律。

B、著名水稻专家袁隆平认为:成功=知识+汗水+灵感+机遇。C、谈怎样教育青少年一代?这位教育家有独到的见解。

D、创造,是人类智慧高度发展的结晶;创造,也是打开成功大门的钥匙。

8、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有误的一项是()

A、‚且慢,让我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

B、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C、‚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他惊讶地叫道。

D、哪一种办法省时间,我们能一眼看出第一种办法好,后两种办法都‚窝了工‛。

9、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何者正确()

A、上天喜悦谁,就给谁智慧;知识;和喜乐。

B、永远扮你的角色;那么他想成什么人;就成什么人!C、快乐的基本因素是,有事可为;有所爱慕;有所希望。

D、小心眼的人议论人;普通心思的人谈论事;伟大心灵的人讨论观念。

10、下列语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今天我们班到郊外分组活动,你是参加义务劳动小组?还是参加社会调查小组?

B、‚不对,这不是将军家的狗……‛巡警深思地说,‚将军家里没有这样的狗。‛

C、程乃珊在‚吾家有女初长成‛这篇文章里,提到了她女儿爱说的《围城》《洗澡》等书。D、她看上去只有三、四十岁,与她的实际年龄相去甚远,简直让人不敢相信。

11、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B、‚这不是我们的狗,‛普洛诃尔接着说,‚这是将军的哥哥的狗。‛ C、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呢?他选取了后者。

D、开荒,种庄稼,种蔬菜,是足食的保证;纺羊毛,纺棉花,是丰家的保证。

12、对下面标点符号用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花拍打着水,去追赶一个在水波上滚动的东西——是一盒用精致纸盒装着的饼干。(破折号表示转折)B、于是点上一支烟,正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引号表讽刺、否定)

C、‚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省略号表示意思的跳跃)

D、我先看那后记,但是看完第一面就翻不开了:书没有切边。(冒号表示提起下文)

13、对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作用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破折号表示行文中的解释、说明)

B、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些好。(引号表示行文中着重指出的部分)C、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破折号表示行文中话题的转换)

D、苏轼的名句‚不识庐山直面目‛使游客对庐山云雾产生了神秘。(引号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句子)

1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如何教育和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已成为全社会高度重视的时代命题。

B.中日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俱损,我们应该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中日关系。

C.京沪高速铁路预计2010年投入运营,届时乘客从北京到上海只需五、六个小时。

D.歌曲‚吉祥三宝‛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

15、给下面一段话空格处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①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② ③ 妈妈坚定地说④ ‚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A.①“②!③ ”④,B.①“ ② ”③!④,C.①“②!③ ”④ : D.①“ ② ”③!④:

16、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惠崇《春江晚景》》是北宋苏轼写的一首题画诗。

B.‚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

C.到了江南,我才理解了‚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两句的好处。

D.他告诉我:只有古柏知道这昔日的野岭荒山是怎样变成今天的繁华世界?

17、给下面句子加上标点符号,使之表示两种不同的意思。A、老师说我还得下功夫学英语 B、我赞成他也赞你怎么办

18、为下列句子加标点,使之符合括号内的要求。⑴南方经常下雨(表示不相信雨多)

⑵南方经常下雨(表示下雨是经常的事)

19、在下面句子中适当的地方分别加上书名号、引号。

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愿意相和,不必深求;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中考真题】

20、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句是(2分)(06年泰州卷)

A.我们听说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 B.清朝禁烟英雄林则徐有这样两句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C.我也算游历过不少名山大川,却从来没见过一座山,这样凝结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没见一条水,这样泛滥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想像。D.“这么晚了你上哪儿去?”妈妈说,“马上就要吃饭了。”

21、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07年泰州卷)

A.“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是胡锦涛总书记对江苏人民的深情嘱托和殷切期望。

B.一般说来,红、黄、绿„„等深色蔬菜中的维生素含量超过浅色蔬菜。

C.《自然》杂志刊登了人类最后一个染色体——Ⅰ号染色体的基因测序报告。D.虹在东方,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

2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08年泰州卷)A.人的力量分两部分:一是生理上的力量,一是心理上的力量。B.“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C.电影都快开映了,你是去呢?还是不去?

D.《美猴王》选自《西游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2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是()(09年泰州卷)

A.我们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继续保持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B.一千万万,你一口气数下去,得数一千多年!C.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藕为“灵根”,是寓含深意的。D.不少人想知道粽子与端午节到底有什么关系?

第五篇:2010中考语文复习教学案之十五

2010中考语文复习教学案之十五

(专题:古诗文赏析)

【考点要求】

理解选文思想感情,了解选文主要艺术特色和表达技巧,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考查内容】

七年级上

1、《次北固山下》(王湾)P21页

2、《赤壁》(杜牧)P23页

3、《浣溪沙》(苏轼)P24页

4、《十五夜望月》(王建)P109页

5、《水调歌头》(苏轼)P111页

6、《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P139页

7、《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P141页

8、《秋词》(刘禹锡)P142页

9、《迢迢牵牛星》P206页

10、《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P208

七年级下&

1、《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P28页

2、《登岳阳楼》(杜甫)P30页

3、《古诗三首》:《蝉》(虞世南)P137页《孤雁》(杜甫)P138页《鹧鸪》(郑谷)P139页

4、《咏荷诗歌五首》:《采莲曲》(王昌龄)P213页《莲叶》(郑谷)P213页《赠荷花》(李商隐)P214页《白莲》(陆龟蒙)P214页《莲》(苏轼)P215页

5、陆游《卜算子〃咏梅》P232页

6、《木兰诗》P234页

7、《观刈麦》(白居易)P238页

8、《破阵子》(辛弃疾)P241页

9、《使至塞上》(王维)P260页

10、《黄鹤楼》(崔颢)P260页

11、《归园田居》(陶渊明)P260页

八年级上$^ y

1、《春望》(杜甫)P58页

2、《泊秦淮》(杜牧)P60页

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P62页

4、《过零丁洋》(文天祥)P64页

5、《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P114页

6、《己亥杂诗》(龚自珍P116页

7、《望岳》(杜甫)P145页

8、《钱塘湖春行》(白居易)P148页

9、《登飞来峰》(王安石)P150页

10、《雁门太守行》(李贺)P229页

11、《别云间》(夏完淳)P231页

八年级下3SC

下载2014年中考专题复习《框图流程图》教学案(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年中考专题复习《框图流程图》教学案(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镇江实验学校九年级语文中考复习教学案

    镇江实验学校九年级语文中考复习教学案 课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晏子使楚》《陋室铭》 课型: 复习主备人:叶琴 审核:九年级语文备课组 时间:08年5月28日 班级: 姓名 教学目标......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教学案(全部)答案

    声 现 象(参考答案) 1.振动 2.高低 大小 音色 3.强 4.A 5.B 6.B和D A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C说明声音的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 7. 将不锈钢尺压在桌边沿,变换振动部分的长度,可体验......

    2010中考语文复习教学案之十

    2010中考语文复习教学案之十 中考语文开放性试题解题指南 所谓"开放"试题,是指其解题思路的多元化和试题答案的多元化,不追求一种解题思路和唯一答案,允许考生发表不同看法,鼓励......

    《人琴俱亡》复习教学案

    《人琴俱亡 》复习教学案 复习目标: 1.记住重点实虚词及句子的翻译。2.体会文章独特的悼念方式及兄弟之间的手足情深。 复习内容 一、重点字词: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 ),而子敬先......

    公输复习教学案

    《公输》中考复习导学案复习目标: 1、熟练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2、正确翻译文章中的重点语句。 3、提高课外文言文阅读能力。 复习方法: 小组合作、教师点拨 学......

    口技复习教学案

    课题:《口技》复习 班级: 姓名: 编号:NO.1 开发区开明中学“两先两后”高效课堂 九年级 语文学科教学案 【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定会成功!) 1、熟读课文2、积累常见的中考题。3......

    磁场复习教学案

    磁场复习导学案 .磁场及特性 和电场一样,磁场是一种以特殊形态——场的形态——存在着的物质;和电场不一样,电场是存在于电荷或带电体周围的物质,而磁场的场源则可以是如下三种......

    古诗词复习教学案

    七 年 级 语 文 教 学 案 课题:古诗词阅读专项复习【方法指导】 一、诗词赏析解题指导: 1.体味诗词的遣词,应从诗词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三方面来考虑用词的精妙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