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电子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文档
浅谈电子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张恒峰
摘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书正在逐步走进我们的生活,电子书阅读器普遍采取了电子纸,它不但能够提供良好的显示,而且长时间的阅读电子书不伤眼睛,再加上它轻巧便携,操作简单,海量存储,低碳环保的优势,正尝试着走进课堂。
本论文研究的是如何让电子书走进小学语文课堂,提高教学效率。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新意识,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向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四个方面着重阐述电子书为课堂教学带来的教学革命。此外电子书还具有减轻书包重量,不伤害眼睛,方便小学生阅读这些优点。应该说电子书在教学上的运用开创了课堂教学的新模式。
关键词:电子书;学习兴趣;创新意识;解决问题;学习资料
“同学们,现在我们开始上课。”扬州市三元桥小学的佘亚琴老师17日上午像平常一样,微笑着开始讲课。但与以往不同的是,这堂课上见不到黑板、粉笔,也见不到课本,取而代之的是老师和同学们手中的灰白色的小“书”。这个看起来只有半张A4纸大小、厚约1厘米的小“书”,就是“电子书”。这是扬州市进行电子书进校园试点的第一堂课。
“我来向大家介绍一下扬州的瘦西湖、东关古渡……”,“我要说一下扬州四通八达的交通……”几位同学在老师的引导下,随着电子书展示的图片,绘声绘色地描述着画面的内容,在场的所有人都被大屏幕中展示的书中画面和同学们的讲解吸引住了,听得聚精会神。
据了解,这款电子书拥有150多本书、近450万字的储存量,使用了新型电子纸张技术,无辐射、不刺眼,读起来很舒服。每本电子书的屏幕上都显示着书库、音乐、档案管理、最近阅读、图片等9个栏目,底色类似真实书籍微黄色,字迹也呈现印刷效果,同学们通过操作左右键,屏幕就会像真的书籍一样,显示出“纸张”一页页翻动的效果。电子书不仅能够提供图片欣赏、阅读,还能够朗读,面对这些“神奇”的功能,同学们的脸上都带着新奇与激动的神情,简便的操作,更是让他们对电子书充满了兴趣。[1]
这不是一堂普通的课,这是扬州教育探索让电子书走进课堂的实验课,与传统课堂相比,课本粉笔黑板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只有A4纸大小的电子书,电子书给教学带来了什么?与传统教学相比有什么优势? 首先,电子书的使用可以为学生的书包减重。曾经有人做过计算,小学生书包的重量平均在4公斤左右,初中生、高中生的书包当然只会更重。而一本仅200克重的小小电子书,其内存足够容纳3500册课本的内容,因此,不仅学生所使用的教科书可以尽收其中,而且必要的教辅资料也可以尽收其中。这就可以从学生书包有限的空间中腾出很大一部分,置入其全面发展所需的用具。
其次,不伤眼睛:自电子书推出以来,其电子墨水屏以阅读无背光、不伤眼、让人难以想象的低耗电技术得到大家的青睐。以前,我很少接触电子阅读方式。因为我觉得对着屏幕看书,时间长了,眼睛很不舒服。但是电子书却完全没文档
文档
有这个问题。他们采用的新技术,让屏幕不需借助背光照明,仿佛印刷出来的字一样,在自然光下,看起来非常的舒适,就像翻阅一本纸质书一样,不伤眼睛。
最后,方便阅读:电子书的尺寸大小也和一本书一样,屏幕大小合适,每屏显示的文字量也正是一页书的内容量。它既不会像手机阅读那样,屏幕太小,频繁翻页,阅读起来非常不便;也不会像电脑,满屏文字,看起来很累。加之机器本身也很轻薄,捧在手里和捧着一本薄薄的小书阅读的感觉是一样的。使用非常方便,可透过网路超链接的特性获得更进一步的资料,及时更新所需要的内容。[2]
除了这些,电子书给课堂带来了什么,与传统课堂相比有什么优势。本文以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为例展开论述:
一.让电子书走进课堂,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电子书代表人们所阅读的数字化出版物, 从而区别于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出版物, 电子书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一定的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信息, 通过数码方式记录在以光、电、磁为介质的设备中, 借助于特定的设备来读取、复制、传输。[3]电子书具有传统书本不具备的视觉,听觉优势,这样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开始的导入:
师:今天上课前,老师想让同学们打开电子书影片文件夹,看一段关于“安史之乱”的影片。
(教师借机介绍,杜甫的家乡在河南)师:你们从影片中知道了什么? 生:唐朝曾经爆发过“安史之乱”。
生:公元755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叛乱,占领了黄河两岸的广大地区,诗人杜甫的故乡也沦陷了。生:安史之乱让原本繁华安定的国家岌岌可危,也把诗人杜甫卷入了生活的最底层,开始了他长达八年的逃难生活。
生: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生:安指安禄山,史指史思明,安史之乱是指他们起兵反对唐王朝的一次叛乱。师:同学们说的很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安史之乱的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板书课题)
分析:一节课能否抓住学生的心,导入是否精彩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学生相对较为陌生的认知领域,如果能通过情境设计,拉近学生与所学知识的距离,将会对教学内容的推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安史之乱”对当前小学生来说有些遥远了,单靠老师的一本书,一支粉笔,是无法让未经风雨的学生体会出当时的环境。因此,在导入课文时,我让学生先将电子书打开到影片文件夹,观看关于“安史之乱”的影片,并进行了必要的介绍,给学生带来了视听上的震撼,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了学生对事件的了解,实现语文教学的潜移默化。
二.让电子书走进课堂,可以向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
文档
文档
电子书不只是纸质教材的数字化,除阅读、批注、加着重等功能外,还可以用声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形式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表现形式比传统书籍更加丰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学习资料,而传统意义上的课本只能提供一部分,电子书强大的资料存储功能却能满足学生的这一需求,只要打开电子书“搜索”功能,输入相应的搜索内容就可以了。师:题目中的河南,河北分别指什么地方?在中国地图上什么位置呢?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电子书搜索一下。生:“河南”指黄河的南边。生:“河北”指黄河的北边。
师:这首诗中还有许多地名,请同学们再利用电子书搜索一下“剑外”“蓟北”“ 巴峡” “巫峡”“ 襄阳”“ 洛阳”。
生:剑外:剑门关以外,这里指四川。当时杜甫流落在四川。也做剑南。生:蓟北:河北北部地区,今河北蓟县。
生:巴峡:长江中巴东三峡为巴峡,在巫峡之东。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
生:襄阳:今属湖北。生:洛阳:今属河南。
分析:一本电子书就是一座庞大的资料库。利用搜索功能,可以让你了解到各种资料。学生有了电子书,就能轻松地查阅各种资料,不再需要向老师或家长请教。这样,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原来的被动学习变成了主动学习,由原来的想学,变成了要学。学起来也更有成就感,提高了自学能力。
三.让电子书走进课堂,可以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电子书按照科学的结构整合而成的教学资源包,包含学生学习需要的教材、教辅、工具书等,有针对性、能及时反馈指导、可自主生成海量练习,能进行问题积累、错题收集、资源及时更新的学习工具。学生学习过程中,如果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手中的电子书,自己解决心中的疑问。这样可以节约学习时间,让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心中的疑问,也提高了自身的自学能力。师: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这句诗什么意思?通过手中的电子书,查找一下。
生:剑门关外忽然听说官军收复蓟北,乍听到止不住的泪水洒满了衣裳。师:“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这句诗什么意思?
生:回头看妻儿的愁容不知去了何方,胡乱收拾着诗书不由得欣喜若狂。师:“妻子”什么意思? 生:妻子和儿子。师:“漫卷”什么意思。生:卷诗书。
师:唐代一般没有装订成册的书籍,文字大多写在纸卷上,所以收拾的时候要卷起。“漫卷”可能是怎样卷?
文档
文档
生:慢慢地卷。
生:这里的“漫”不是快慢的慢。生:我觉得应该是漫不经心地卷。师:理由呢?
生:诗人听到朝廷的军队收复了故乡的喜讯,非常高兴,收拾书籍的时候就可能漫不经心。
生:我不赞成这种说法。我觉得诗人决不会漫不经心,应该是胡乱地收拾书籍。师:为什么?
生:喜讯传来,诗人太高兴了,巴不得马上就出发,所以收拾书籍时一定顾不了那么多,很随便。
生:杜甫是大诗人,他一定很爱惜书籍,不会胡乱地收拾。
生:虽然他很爱惜书籍,但是从诗中可以看出,他已经到了“喜欲狂”的程度,所以才会胡乱地收拾书籍。
师:有道理。再没有不懂的字词吗?那好,大家分组说说诗句的意思。师:“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这句诗什么意思?
生:白日里引吭高歌而且须纵情饮酒,春光无限我与妻儿一同返回故乡。师:“纵酒”怎么理解? 生:纵情饮酒
师: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生:立即动身穿过了巴峡再穿过巫峡,然后经过襄阳再转向那东都洛阳。
分析:理解诗句意思、体会情感是教学的重难点,教学时我也能充分借助电子书强大的存储功能,经过课前的精心设计,存放了相关的图片、故事、资料,注重形象感悟,不孤立地讲词析句。其中,在“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这两句诗的领悟上,我化了较大的功夫,因为这两句诗的教学是本课的难点,特别是“妻子”和“漫卷”中所表达的情感,学生更是难以理解。
四.让电子书走进课堂,可以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过去教师很难逐一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能力,但透过电脑记录与分析学生学习历程,教师可以进行个别化教学,达到“因材施教”的境界。有不少学生在课堂上会因为害羞或面子问题,不会明确表达自己的学习问题和困难,长期积累下来会造成学习进度落差。合理使用电子书,运用电子书的文字、图片、声音、影像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师:利用电子书出现最后两句的情境:杜甫当时正在梓州,也就是现在的四川省三台县。我估计他从这里出发,可能到重庆乘船,穿过巴峡和巫峡,到了襄阳后,北上回到洛阳。大家看,从巴峡到巫峡,周围高山险峻,路途艰难。而出巫峡到襄阳,从襄阳的洛阳又是何等的长途跋涉。在这里诗人却这样说,你怎么理解? 生:诗人归心似箭
师:哪些字能体现出诗人归心似箭的情感呢? 生:喜欲狂
嗯,这也正与李白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有异曲同工之妙啊!师:通过同学们刚才的体会,诗人的喜悦之情跃然纸上,但是你们想过没有,一文档
文档
个年过半百的老人怎么会如此的喜欲狂?这“喜极而泣”的“涕泪”里到底包含着什么?
生:喜叛军得平复 生:喜国家得安宁 生:喜回乡得偿愿 生:喜亲人得团聚
师:忽然间得知故乡已经收复了,为什么就这么高兴? 生:流亡的日子终于结束了,能不高兴吗? 生:诗人为终于可以回家而高兴。生:因为国家统一而高兴。
师:你们理解得很深刻。由此可见,诗人不仅仅是写自己的欢快心情,他还想表达——
生: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师:这也正是诗人在诗中流露出来的浓浓的爱国思乡之情。如果带着和诗人一样的心情、一样的感情去朗读,效果肯定大不一样。好,听老师来读。同学们也试一试,体会着诗人的情感,像老师这样,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你也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来演绎诗人的情感。
分析: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生活的外延有多大,那么语文的外延就应该有多大。在整节课结束前,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请同学们课后收集关于“安史之乱”的故事和诗,引导学生将课内的学习与课外的阅读联系起来,养成课外学习、研究的好习惯。这样就可以拓宽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进一步学习语文。由于电子书的内容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的增补、删减,因此,在学生收集了相关资料后,师生进行进一步的筛选,输入电子书中供学生慢慢赏析,感受诗人伟大的爱国情怀。
结 论
让电子书走进课堂,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新意识,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向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可以减轻书包重量,不伤害眼睛,方便小学生阅读这些优点。应该说电子书在教学上的运用开创了课堂教学的新模式。然而,运用电子书进行教学不是对传统教学的取代,而是对传统教学的继承、发扬和改造,两者之间应当是相辅相成的,实现优势互补。“小学生上语文课,学习阅读和书写的本领是主要任务之一,今后语文课,老师都用电脑进行课堂教学,还能教给孩子什么本领?”[4]一位小学家长对此十分担忧。现在,几乎每个家庭都有电脑,学生接触电脑的时间也很多,阅读和书写的时间越来越少,如果连课堂教学的时间也都是多媒体唱“主角”,孩子的一些基本功该如何培养?传统教学至今仍有其优点,而电子书的出现也并非取代它。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能及时地分析、解惑和总结,表现出强烈的情感色彩。电子书教学与传统教学各有自己的优势,教师应延续个人在传统教学的主导性作用,让电子书教学处于辅助性,必须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共同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当然,要让电子书走进更多的课堂并发挥积极的作用,我们还需要关注和解决以下问题:如果由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统一推广使用电子书,其购置费用和维文档
文档
护费用应该如何解决?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费用能否明显低于纸质书籍的费用?电子书的功能能否更好地满足读、写、听、练的需要?数字化学习资源能否基本满足课堂教学和学生课余学习的需要?如何让学生们便捷地下载和更新学习资源?电子书中可以下载存储各种非学习资源,教师该如何对学生进行引导。这些
[5]问题仍需要研究解决。
参考文献:
[1] 朱旭东,扬州试点电子书进校园 可以存储150多本书[N],北京晨报,2010年4月19日(2)
[2] 顾小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2002年5月,清华大学出版社(12-14)[3] 邬家炜,信息技术教学论[M],2008年1月,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9-10)[4] 钱钰 杨玉红,“小蓝”让课堂变得高效有趣 孩子书包没轻家长担心视力[N],新闻晚报,2011年10月15日(3)[5] 洪敏,电子书走进课堂的启示[N] 中国教育报 2011年9月12日(2)
作者简介:
张恒峰:小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
文档
第二篇:生活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生活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江苏省泗阳县来安中心小学 孙红芹
摘要: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他倡导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因此,语文教学应和生活紧密相连。语文课堂应和社会生活相融,使语文从“应试语文”、“课堂语文”走向“生活语文”。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通过“教会学生观察生活”、“引导学生再现生活”、“带领学生体验生活”等,来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关键词: 生活化 语文教学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他倡导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其实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也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和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在我们平时的语文教学中,通过“教会学生观察生活”、“引导学生再现生活”、“带领学生体验生活”等,来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一、生活中渗透语文教学,实现语文教学返朴归真
传统的语文教学只局限于课堂上,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是在教语文课本,很少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语文教学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在生活中渗透语文教学活动。
“语文教学生活化”是指语文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相结合,使课堂教学方式变成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参与的生活过程。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都来自于生活,正如美国教育家华特所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所以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与联系,让教学贴近学生生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
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主人。我觉着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虽然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教材基本来源于生活,但是有些人和事和学生的时空距离有差距,所以学生认识得不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应指导学生认真仔细进行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从而理解课文内容,强化语言文字训练的效果,提高学生的观察和理解能力。对此,我们应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调查访问,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例如:在教学《丰碑》时,可以组织学生去阅读一些有关红军长征的书籍,也可以让学生以小记者的身份去采访一些老红军,这样不仅使学生全面了解了当时环境的恶劣,深刻理解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而且也充实了学生的生活,学生也兴趣盎然。如教学老舍的《猫》一文,猫对于生活在农村的孩子来说可谓司空见惯,但真正去观察它的同学却不多,于是我在课前就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并精心指导学生抓住猫休息以及捉老鼠和玩耍时的样子去观察,从而理解猫的性格古怪和活泼淘气,这样,学生学习课文时就能如鱼得水,得心应手了。再如《火烧云》一文就可指导学生去观察傍晚天上云朵的的变化,了解它的姿态万千,变化多端。这样,让学生通过观察来认识生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2、引导学生参与情境之中,再现生活。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大江保卫战》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深刻感受人民子弟兵在1998年特大洪涝灾害中力战狂风暴雨,誓死保卫长江大堤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英雄事迹,课前我发动学生广泛收集有关的图片资料,以便在课堂上向大家介绍展示。学生愉快地接受了“任务”,积极性较为高涨,由于学生的充分参与,教学中,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十分深刻,整堂课是兴致勃勃,教学效果可谓事半功倍。教学中也可以通过现代媒体,直观地展示课文所描述的情景,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播放当时战斗的英勇场面,加之教师抑扬顿挫的感情朗读、精心剪辑的配乐音乐、2
画面、语言、神情营造出来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气氛,使学生入境动情,顺利地跨越了时代的鸿沟去理解、领悟革命战士为了战斗的胜利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同时获得一种强烈情感的陶冶,使学生明白现在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还可以以课本剧的形式,让学生演一演课文内容,从而再现生活,把语言文字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如教学《公仪休拒收礼物》时,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扮演公仪休、管家和子明。通过直观形象的表演,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公仪休人物品质的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想象力、表演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3、加强实践体验,引导学生感悟生活。
陶行知先生极其重视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他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口号。《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增加学习语文实践的机会。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例如:《九寨沟》一文中作者用细腻的笔调描绘了一幅令人陶醉的美景: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如果仅限于玩味语言文字,可能学生感受不大,不妨给学生一些时间,布置学生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并写下自己的感受。然后借助多媒体展示文中描绘的美景,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这样不需我们多费口舌,学生对这段文字的感悟定会愈品愈香,愈品愈回味无穷。又如在教学《长江之歌》一文时,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用多媒体展示长江的宏伟画面、祖国的壮丽河山,伴着这如诗如画的意境,《长江之歌》的旋律响起,学生一边观看,一边齐声欢唱,从学生沉醉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所体验到的并不仅仅是黑白的文字了,而是充满了生命活力的生活世界,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激发了他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二、生活中孕育教学,实现语文教学生活化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因为: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学问。所以,引导学生学习语文达到真正理解还不是最终的目的,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尤其是创造性地运用,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而实践是达到 3
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因此,我们应以课外实践为凭借,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开创学习语文的一片天地。
1、留心学校生活,学习语文。
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这座舞台上发生的一些故事可以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例如:在学校发生的好人好事、校园新闻、校园文化、同学之间发生的事情,师生之间发生的事情„„都可以引导学生去写、去说、去细细体会。如:我们学校是一所具有农村特色的百年老校,学校的博物馆中陈列的大都是我们的祖辈们曾经用过的器具,看着眼前一件件充满乡土气息的物品,引导孩子们思考:这是什么?这是干什么用的?我们现在怎么不用这些东西?我们的先辈们过的生活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不同„„接着,引导孩子们用心体会,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感悟我们的祖辈们的生活以及艰辛创业的历史,也受到深刻的艰苦朴素教育,加倍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2、关注社会生活,学习语文。
人是社会的人,学生的生活离不开社会。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更是学习语文一片天地。例如:针对当今社会上一些“富有创意”的广告词,如热水器的广告词“随心所浴”,服装店的广告词“百衣百顺”,止咳药的广告词“咳不容缓”等等,这一类故意偷换同音字的不规范用字现象,随处可见,可以让学生扮演一名名文字小卫士,走入社会去纠正这类现象。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文字的知识,养成写规范字、说规范话的良好习惯,而且也训练了学生的社交能力,说服他人的能力,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如学了《桂林山水》、《九寨沟》《草原》等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做小导游,回去向家长、朋友介绍那儿的美景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再如到社区参加板报设计、帮商家设计广告词等都是一些很好的语文实践活动。
3、联系家庭生活,学习语文。
家庭是孩子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在这里,孩子可以学到很多知识。我们可以抓住每个学生家庭的特点巧妙设计语文教学,例如:有的学生家长是卖家电的,则可以让他设计一下家电广告;有的学生家长是开服装店的,可以让他设计一下服装广告;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水果的,则可以让他写介绍有关水果方面的文章等等。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高昂,家长更是倍加赞许。再如:指导学生在家中和父母举行跳绳比赛,完成一次习作、主持召
开家庭会议,写出自己的作为一名小主持人的体会,这些都是联系家庭生活学习语文的好途径。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语文教学生活化,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片面追求对知识的理解,不注重知识的积累运用的弊端,而且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效果。生活和语文就好像是孪生兄弟,他们同生存,共发展。语文一旦离开生活,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只有将语文教学生活化,结合生活实际来学习语文,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语文才能精彩纷呈。
参考文献:
1、余蕾《语文教学与生活》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
2、《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3、成尚荣 《构建生活的课堂》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1 5
第三篇:浅谈简笔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浅谈简笔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专业: B12小教语文
学号:124116093023 姓名:邱香香(35)
摘要:简笔画是采用最简单的线条、平面,形象的勾勒出物象的主要特征,具有概括、形象、幽默、简练、成形迅速等特点。《师范学校教学大纲》将之设为小学教师的基础课业,是对小学教师规格化标准的一项要求。简笔画在语文教学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中都得到了广泛运用,对语文课堂产生了重要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之予以很高的评价:“这种在讲课过程中随手而就的图画,比现成的,甚至比起彩色的图画来都有其很大的优点”。
关键词:简笔画、语文课堂、运用、作用
简笔画作为小学教师的三项基本功之一,以直观的形象诉诸学生的视觉感官,把抽象的内容用直观的形式变成愉悦性的形象,可增强记忆效果,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在小学语文语文课堂中的到广泛的运用。接下来我主要谈一谈在见习过程中,在实际教学中简笔画运用到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做法,以及简笔画在语文课堂中的积极作用。
一、简笔画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运用简笔画学习生字
根据汉字的造字方法及其特点,我们发现很多字尤都可用图画来表示,而小学老师们也乐于运用简笔画来丰富课堂,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我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的学习中,庞会芳老师在讲解生字伞时,就运用了物体“伞”的简笔画--一个半开立着的伞,这样学生不仅记住了生字的字音字形,还理解了字义。同样可以运用简笔画学习的字还有日、月、鸟、飞、休、山、笔等等。这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生字的办法。
(二)运用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词语
在马芝香老师讲解的《荷花》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此处的“挨挨挤挤”,马老师就运用了简笔画,荷叶一个挨着一个。一个挤着一个,通过形象而直观的图画,学生看到了”荷叶挨挨挤挤的“的样子,立即明白了什么是挨挨挤挤,从而体会文章用词的恰当,准确。同样运用简笔画来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还有赵晨曦老师,在讲解《这儿真好》一文中的“小熊一个人住在荒岛上,它感觉孤零零的”时,就运用简笔画来画出了小熊一个人待在荒岛上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孤零零”一词。此外,张怡老师的《蜗牛的奖杯》中,“遥遥领先”一词也用了简笔画来讲解。
(三)运用简笔画理解句子
阅读教学中,有些句子意思比较含蓄,或者离学生实际很远,教师单纯的讲解学生品味不足,语感不强。恰当的简笔画教学,则能让孩子们很快领会其意,并加深印象。
《燕子》一文中有一段独具匠心,精妙传神的句子:“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但这样的句子对于小学生来说却是难以体会的。但通过老师的引导,辅以简笔画,学生可以地感觉到电线隐约可见的特点从而体会到“痕”字的运用准确,体会到比喻的贴切。这两处难点靠讲解很难是学生理解其神韵,但通过简笔画,稍加点拨,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简笔画直观形象的特点,使之运用于阅读教学中时,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除以上之外,我们还可运用简笔画创设情境,理清脉络,复述课文,指导背诵等等。简笔画的运用,对语文课堂产生了相当积极地的作用。
二、简笔画在语文课堂中的作用
(一)增强记忆效果 实验研究发现儿童从视觉获得的信息三小时后能记住72%,三天后仅余20%;从听觉获得的信息三小时后仅能记住70%,三天后只余10%;而通过视听结合获得信息,三小时后能记住85%,三天后还能记住65%.所以在课堂中,如果可以将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的简笔画与教师的语言引导相结合,不仅有助于学生直接理解所学内容而且视听结合有助于加深印象、强化记忆。
(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
绘画是儿童十分喜爱的视觉艺术,教师一旦把生动有趣的简笔画描绘在黑板上,就会成为学生的视觉兴奋点,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教学中来,课堂气氛会因此变得活跃,而这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持久的注意力,消除学习疲劳,提高教学效率。
(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运用简笔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等思维能力。首先,简笔画生动逼真的形象会吸引孩子们好奇而喜爱的目光,并把注意指向要观察的对象,此时教师向学生提出观察任务,友谊是有计划的指导学生善于独立的观察,从中获得有利信息,提高观察力。另外,语文的听说读写都与想象力有或多或少的关系,教学简笔画对学生展开想象创造了条件。幽默的简笔画受到学生的喜爱,老师可以课中或课后设计简笔画,让同学们发挥想象,看图写话,在这种轻松的环境下,不限制学生思维,学生可以尽情的发挥想象,描述图画,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此外,教学简笔画还有丰富教学语言,化解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审美等积极作用。对我们的语文乃至其它各科教学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虽然教学简笔画有很多优点,但教师也应但注意有的放矢、深入浅出、绝不滥用,而且在使用教学简笔画时应注意造形准、速度快、情意明等要点。
小结
掌握熟练的简笔画技巧,巧妙地运用简笔画,把简笔画渗入语文课堂教学中,是之成为小学语文课堂良好的辅助教学方式,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化解教学难点,将会更好的达到我们理想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张立英,《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运用简笔画的研究》,2008年12月;
【2】原国家教委(教师);八号文《关于开展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意见》,1991年。【3】陈丽,《简笔画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A],2014年。【4】《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七卷)[C],2014年。
第四篇: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多媒体计算机正逐渐走进校园,走进课堂。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多媒体的确具有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想象力最活泼、最丰富的儿童,他们对直观、形象的画面尤其感兴趣,所以,教师的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发挥多媒体的动态感知的优势,为学生创设一个活泼、生动的获取知识、信息的氛围。让学生拥有广阔的思维空间,激励学生的想象,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关键字:多媒体;小学语文;运用
我们的国家要在充满挑战和竞争的二十一世纪中跻身于强国之列,最根本最关键的问题在于教育。从战略眼光看,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将是一个从观念,思想到方法,行动都不同于二十一世纪的全新教育;而这个全新的教育又将以“教育现代化总揽全局”方能实现。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阶段的当务之急,必须真正实现由“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主体”的转变,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死读书、读死书的沉闷气氛,在教师的帮助下,积极主动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促进教育思想和观念的现代化。然而,在基础教育过程中,实施教育,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因此,必须通过运用教育技术手段,为学生创设非常形象、直观、生动的学习情景,调动学生的情感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努力达到看得见、听得进、学得会、记得牢、用得活的最佳效果。
在这个学期中,我们学校为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就如何运用多种媒体进行语文电教这一课题研究和探索,并逐步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以小学语文课文《黄果树瀑布》为例,简要地谈谈自己是怎样通过图片,录音、插图等媒体的有机组合进行课堂教学的具体设想。
一、钻研教材,确定运用多媒体的组合进行教学的总体思路
多种媒体的综合使用,能将课文的内容以声感、形感、色感、动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使其在学生的大脑里留下鲜明的形象。在基本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借助课件会中动中有静的美感,待到最后一教时播放黄果树瀑布录像,这样循序渐进,带着学生走进教材,辅之以学生看听说想读练的训练,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指导观察、引导思考
《黄果树瀑布》的课文内容与配套插图的画面完全一致。用浅湿、明快、形象、生动的文字全面反映了图中的景物,思考“银雨洒金街”等语句的内涵。
三.自己动手精心制作课件 教师要根据本班同学的知识状况、智力状况及思想状况,自己动手制作适合本班同学理解课文、提高素质的课件,加深学生对静中动的读后印象。投影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灵活性、实用性、新颖性等特点,有利于教师传授知识,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有利于学生在连看带想的思维活动中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另外,实践中,我们从愉快教育的四要素“爱、美、愉快、创造”方面探索了电化教学与愉快教学的结合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渲染气氛,拨动爱的心弦
愉快教育是一种渗透着爱的教育,而课堂教学中的这种爱是通过师生情感的交流达到的。教师运用电教手段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学质量,更好地发挥了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主体作用,进一步增加了师生情感交流的机会和时间。而形象、直观的电教媒体为学生创造了表现自己的机会,加上教师激励性的评价更能引起师生感情上的共鸣。
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一开始使用投影仪映出周总理的遗像;同时,教师用哀痛低沉的语调对学生说:“1976年1月8日凌晨,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北京不幸逝世。噩耗传来,亿万人民沉浸在万分悲痛之中。”学生凝视周总理遗像,听着老师舒缓沉痛的话语,其悲痛之情油然而生。接着播放“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实况录像和配乐朗诵录音;那黑色的挽联,那白色的花环,那阴沉寒冷的天气,那缓缓而行的车队,那满面泪痕的老人、青年、小孩„„此情此景,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悲痛之情。形象直观的电教手段,教师动情的教学,使孩子们个个泪流满面、泣不成声,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这位教师对电教手段的选择运用,贯彻在从设计到应用的整个过程。当教师在课堂上准确、恰当地展示电教媒体时,其高尚的敬业精神和真挚的爱无疑会对学生产生感染,唤起学生对知识的爱、对领袖对师长对同辈的爱、对集体、人民和祖国的爱。爱的真谛是爱人。被爱只是一个起点,它需要扩展。有效地运用电教手段拨动了学生“爱”的心弦,不仅使学生感受到“爱”而且也学会了“爱”,即施爱于人。一个人能施爱才能显出人格的内涵意义,才能显出生活的充实,也只有在被爱和施爱中,完美的人格才能真正显现。
二、创设意境,领略“美”的境界
爱美、求美是儿童的基本心理需要。美育是愉快教学四要素之一,而电化教学可以艺术地表现教学内容,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音像教材将诸多美的因素渗透到电化教学中去,使学生在一个和谐的、充满美感的教学环境中既获得知识,又陶冶情操。
如教《繁星》一课,将雪白的天花板作为幕布,随意调节投影焦距,让悬挂在“天空”上的星星时明时暗,不时闪烁。学生头靠桌子上,向上仰望,眼前出现了半明半暗的星空、无数眨眼的星星,还有飞舞的流萤,闪烁的航标灯„„教师随时稍稍移动画面,让学生产生船在移动、星也在动的感觉。与此同时,播放一段优美的夏夜圆舞曲,在视觉、听觉交织的立体空间里学生不仅领略到了一个柔和、静寂、梦幻般的海上之夜的形象美,也从文章的意境中体会到了语言美。
儿童如能沐浴在美的环境中,他们的精神世界就十分愉悦。小学语文教材是装满美的宝库,如何引导学生进入宝库去感受美、创造美,电教有其优越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电教媒体不仅可以把课文教材中的各种美的因素(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等)直观地再现出来,而且往往比课文的描述更鲜明更强烈更集中,加上电化教学特有的构图美、色彩美、音乐美等因素,不仅可以使学生辨别出客观事物的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同时也使他们对美的事物产生学习、领会、把握的兴趣,同时也陶冶了他们的审美情操。
三、视听并茂,趣化教学氛围
兴趣是儿童认知的需要,也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因此愉快教育把在课堂教学中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是否贯彻愉快教学的标志。从这个意义上讲愉快教学就是兴趣教学。电化教学根据自身声象并茂、视听结合的特点,以直观、形象的图像、艳丽的色彩、逼真的音响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保持着兴奋的情绪。
一位教师教《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先让学生闭目倾听配有音乐的课文朗读录音,逼真、生动、优美的声音,使学生仿佛来到了西沙群岛,紧接着教师让学生一边看活动投影片上西沙群岛的美景,一边讲解启发。这样,五光十色的海水、海底嬉戏的鱼群、蠕动着的海参、披甲的龙虾、美丽的珊瑚;海滩上各种好看的贝壳和巨大的海龟;生长着奇特树木的海岛和鸥鸟翩飞、嬉戏、孵卵、多种鸟蛋堆放于鸟巢等新奇有趣的事物活生生地呈现在儿童的面前。加上教师适时适度地点拨,教学始终抓住了学生的心灵,使它们处于情绪愉悦的状态之中,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活动,愉快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因此,我们说电化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行之有效的手段。
四、拓宽视野,开发创造潜力
每个学生都可以而且应该发展创造力,并在创造活动中体味到成功的喜悦。教师通过教育使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创造性的活动,这是教育成功的标志。如果我们培养的孩子要能在将来成为跨世纪的四有新人,现在一定要让孩子成为思维活跃敏捷、想象丰富、有创造性的一代新人。电教媒体能激发学生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潜力的开发。
如:一位教师教《惊弓之鸟》一课,学生对更赢只拉弓不射箭就把大雁射下来感到不理解。于是这位教师设计了一幅抽拉活动片,并录制了拉弓声和大雁嘶鸣声。教学时,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演示投影片并播出配音,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学生对雁落的情况进行了合情合理的创造性推测,得出:更赢听到大雁叫声悲惨,判断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于是就拉弓振声,受伤的大雁听到拉弓声后振翅速飞,伤口裂开后摔落在地上。通过声像并茂的电教演示难点突破了。电化教学焕发了孩子们的创造力,使他们领略到了一种最高层次的愉快——创造的愉快。
电教媒体介入教学中,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帮助教师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美感、兴趣与创造力。实践证明,电化教学确实是实施愉快教学的有效途径。
纵观小学语文教材,由于年级高低作者不同,体裁有别,文风各异,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潜心研究编者的编排意图,确定科学合理,符合教学实际的教学目标,根据不同的课型特点,大胆改革,锐意创新,进行各种电教方法的应用,彻底摒弃陈旧的教学方法,借此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以走出高分低能的误区,向高效率、轻负担的方向发展。同时在电教的教学实践中,又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忌方法类同,要做到恰当选择。
二、忌千课一面,要做到常用常新。
三、忌一成不变,要做到灵活运用。
四、忌搭花架子,要避免为电教而电教的形式化倾向。
做到该用就用,而且一定要用好,不必用就不用,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倘若只追求表面上的轰轰烈烈,使用了却毫无效果,纯粹是教学上的时间浪费。为了电教而电教,往往会适得其反,甚至破坏了正常的教学常规。
现在,我用电教的实践中尝到了语文教学方法改革的甜头,并将坚持不懈地进行探索和总结,为“办现代化学校,育跨世纪人才”作出自己最大的努力和奋斗。
第五篇: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的运用
丰宁三小
岳明莹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和信息技术的整合就成了极为迫切的工作。《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这就要求语文老师要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逐步获得媒体素养。下面就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谈谈我的认识和做法。
一、信息技术在识字课中的应用
(一)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小小的船》(a)一开始,在屏幕上展示动态画面:一艘船,在海面上行驶,立刻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间与同学闲聊或玩耍中转移到课堂上来,使学生更快更好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中。(b)接着引入课题后,马上展开课题画面:蓝蓝的夜空中,有着闪闪的星星,一小姑娘坐在弯弯的月亮上,犹如坐在小船上划着桨。在画面切换的同时,配以背景音乐:童声朗读《小小的船》。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精美的画面首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这一画面产生好奇心,进而开始探测下面讲学习的内容;另一方面,美妙的童声朗诵课文,使学生注意到课文中的部分生字,如船、弯等,部分学生会主动开始跟着朗读,这就激发了学生学习这些生字的兴趣,使他们尽早地全身心投入到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在不知不觉中体验识字的乐趣。
(二)运用多媒体,拓宽学生的识字空间。
如教“”青、请、蜻、清、情、晴、睛”一组字时,第一幅画面先出示基本字“青(青草、青蛙)”,第二幅画面仍先出示“青”字,然后让学生结合屏幕上显示的小河流水的画面,让学生想一想,清水的“清”字在“青”的基础上加什么偏旁呢?学生会很快地答出加三点水旁,教师在“青”上用鼠标一点,一个活灵活现的三点水旁就飞了过来,与“青”字组成了“清”字。操作时也可让学生自己来完成。以同样的方法教“蜻、情、晴、睛”几个字。为了能更好地体现形声字偏旁表义的特点,制作课件时可把偏旁部分做成红色。一组教学完毕,大屏幕上再次出现这一组字的整体内容:清(清水)晴(晴天)青(青草)蜻(蜻蜓)睛(眼睛)情(心情)请(请坐)然后让学生自己讨论、观察,这组字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以及怎样才能又快又好地记住这一组字。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很快就能找出这组字的异同点,自己总结出记住的方法。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的记住这些字,而且记得尤其深刻,在以后就不会混淆了。学生逐渐地了解、理解了这一识字方法,对识字就会越来越感兴趣。形声字的特点就这样一点一点地被学生认识和掌握,并逐渐学会运用这一规律自己去识字。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启发学生思考。
---如教学《鲸》一文时,为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大屏幕上出示了一幅画面,画面上鲸庞大的身躯与大象、人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从没见过鲸的学生们好奇而兴奋地睁大眼,发出一片惊叹,这时教师适时介绍:“这是海洋里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鲸。最大的鲸有16万千克重,最小的也有4万多千克重,它是一种很特别、很可爱的哺乳动物,同学们想不想了解有关它的知识呢?”学生兴趣盎然,迫不及待地齐答“想!”整堂课,学生处于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讨论、探究有关鲸的知识,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运用信息技,丰富课堂教。
---例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由于我们生活在内地,对我国南海上的西沙群岛了解甚少。所以上课前,我首先要引导学生观看彩色纪录片《美丽的西沙群岛》,通过观看,大家知道西沙群岛是我国南海上的一群岛屿,是我国海防前哨,是一个美丽的地方。然后让学生闭目倾听配乐课文朗读录音,生动、优美、逼真的声音使学生仿佛走进了西沙群岛,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让学生从课题入手,抓住“富饶”二字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什么内容。由此来把握学生思路,引导其学习。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不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学得非常轻松。
再如教学《开国大典》一文,这篇文章篇幅较长,由于当时的社会状况,学生没法体验到。那么对于人民当家作主的欢乐心情更无法体验到。在讲解这篇课文时,我采用了长文短讲的方法,抓住入场-大典-阅兵-游行这一发展顺序,突出重点段的学习,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在课堂中播放当时大典的盛况,用毛主席那浓重的乡音和大典的热烈气氛感染学生,使学生置身与开国大典的兴奋之中,从而缩短学生的历史距离。使学生学的生动活泼,课文难点在不知不觉中巧妙地化解了。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课堂空间,提高教学效率。
---如教学《观潮》一课,课文描述的是海宁盐官镇所见的“一线潮”,作者描述的是潮来之时像“一条白线”,像“一道白色的城墙”,像“千万匹白色的战马”。其实,钱塘江大潮远不止书中描绘的一种情景,还有交叉潮和回头潮。教师备课时通过丰富的网上资源,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扩大课堂教学容量,寓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增强师生之间交互性和教学的趣味性。教学时借助各种信息媒介丰富的信息源,并通过多样化的手段予以展示,教师轻松地教,学生轻松地学,使寓教于乐成为现实,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有丰厚的底蕴,教学时才能厚积薄发。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美感,渗透美育。
---小学语文课文中有许多优秀文章,如《林海》、《五彩池》、《美丽的小兴安岭》等展现自然美的课文。还有许多生动丰富的语句,诗情画意是一大特色。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把优美的大自然景观展现在学生们面前,使他们深刻地体会到林海一碧千里的的壮观,五彩池奇异缤纷的美妙,再加上优美的乐曲,教师声情并茂地讲解,将观察、阅读、思维、审美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激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还受到了美的情感的熏陶。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兴致勃勃地读书、学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为形成良好的语感创造条件,而且使学生、教师都在欣赏美、赞叹美,受到美的熏陶。六、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写作能力
(一)、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优化作文教学。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能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使教学生动形象,能够全方位地调动学生思维,充分发挥视觉和感知的作用,把学生领入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从而达到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