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班班通”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的运用
浅谈“班班通”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的运用
摘要:“班班通”的到来,使多媒体技术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世界。“班班通”以其独特的功能:高清晰的图片、高音质的音乐、高性能的动画将图文并茂、声形并茂的教学方式传递到小学语文课堂。运用“班班通”辅助教学,使声、图、像、文、情,境与看、思、读、写等诸多手段结合起来,多方位的学习不仅优化了课堂结构,还提高了教学效果。其优点主要体现在:
一、“班班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班班通”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三、“班班通”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四、“班班通”促进了学生与文本的交流。
关键词:班班通
小学语文
运用
为响应教育部“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发展战略,积极推进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推动教育信息化,为优秀教育资源的共享提供必要的条件,实现优秀教育资源的“班班通,堂堂用”的目标,2013年“班班通”走进了湖北省农村中小学的课堂,成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得力助手,成为农村教育改革的生力军,将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班班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十分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设法造成一个愉快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运用电教媒体进行语文教学,便能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爱学”、“乐学”,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电教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学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学习便成了一种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
例如,在上《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首诗歌时,我先让学生观看雷锋在泥泞的山路上抱着迷路的孩子及在遍布荆棘的路上背着老奶奶的视频,然后提出问题:观看短片后,你有什么想法?让学生各抒己见。在配乐朗诵的同时,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感受雷锋的光荣事迹,感受雷锋的无私奉献与乐于助人。最后通过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提升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唱中学,在唱中领悟。通过眼看、耳听、口说多种感官训练,不仅诱发了同学们对雷锋的了解,更使学生被雷锋的乐于助人的品质所感染,从而自觉投入到“做好事不留名”的行列中去,这样自然就水到渠成,学生学习的欲望就更加强烈,学习的兴趣也更加的浓厚。
二、“班班通”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借助表象在脑中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电教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的表象,以激发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积极主动地去思索、去创造的热情。
语文教学,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也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必须贯穿于语言训练之中。但小学生的思维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没有外界媒体的刺激、启迪,他们思考问题时,经常出现思维障碍,有时还会出现思维不完整现象。使用电教媒体的刺激引导,会启开学生思维闸门,收到豁然开朗的效果。
“图上画的是更羸拉弦前,还是拉弦后?”学生据图联想,静中思动,进行了合理的想象;有的说:“我看到更羸的手放到背后,大雁落下来了,就说明已拉过弦了。”有的说:“大王在摸摸胡须,好象感到惊奇,卫兵的脸上露出了赞叹的神情,从这里可以看出更羸已拉过弦了。”我又问:“你若是图中的一个卫兵,看到更羸只拉弓不射箭而把大雁射下来,你当时会怎样?我又让几个同学进行表演。表演后,学生发表意见:演更羸的同学很自信,很老练,有点射箭能力的样子,但‘更羸’的神情不太好,太骄傲了点,课文中的更羸比较谦虚,书上有这样几句话:‘我可以试试。’更羸笑笑说:‘不是我的本事大。’说明更羸有了本领不得意,不骄傲。”这里借助电教媒体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材料,架起一座表象与思维的桥梁,加速进入文章的情境之中,使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层层深入,对情感的体验步步加深,学生在趣中探索,在乐中求知。
三、“班班通”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现代教育技术班班通的巧妙运用,更是打破了“一个黑板+一只粉笔”的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自去年以来,我校全面开通了“班班通”,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实施课堂教学成为教学的一种常态。
“班班通”是通过多媒体使学校每个班级具备了与外界进行交流的能力,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日常教学的有效整合,促进教师语文教学方式和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变革,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班班通”设备的充分利用,更能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开阔学生视野,扩大学生知识储备。
例如,在上《草》这首诗歌的时候对本师作者的介绍更加详细,让学生了解白居易更多的资料以及其写过的诗歌,同时对《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的了解更深。在上《想别人不能想》这篇选读课文时就可以进行拓展延伸,将相似的文章或者相似的画面以大屏幕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以形成视觉上的冲击,加深学生的理解。在上《可贵的沉默》这篇精读课文时,就可以将朱自清的《背影》这篇课文的短片进行放映,让学生提前了解我国大文豪的杰作。同时,可以将《游子吟》这样的诗歌教学生读诵,将高尔基《母亲》这样的作品进行粗讲,让学生了解外国作家的名著。这样,通过日积月累,学生的知识面在不断扩展,了解本国作品的同时也了解了外国作家的相关著作。这样,知识越积越多,境界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得到提升,其综合素养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
四、“班班通”促进了学生与文本的交流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鉴于语文的这一教育特点,合理有效的运用“班班通”,就可以实现学生与文本的情感共鸣。
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描写大自然、歌颂伟大祖国的语言优美的文章。利用投影和音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想象能力和自学理解能力,让学生感受到课文所描绘的美景,使学生幼小心灵迸发出热爱大自然、热爱伟大祖国的激情。教这篇课文时,我们先用音响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景物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音响诗情画意般的语言陶冶了学生幼小的心灵。再运用投影创设情景,增强直观性。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投影展现出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拓宽了学生视野,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对课文理解深刻,记忆清晰,在复述课文内容时有条有理,形象具体。从而不知不觉在心灵深处产生对小兴安岭的无限憧憬,对祖国美丽山川河流的敬畏之情。
总之,“班班通”为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注入了新鲜血液。通过多媒体技术,学生们看到了外面的世界,懂得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怀抱着远大的理想,携着志存高远、大鹏展翅的志向,立志走出农村,走向更精彩更广阔的世界。同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合理运用班班通,有效使用教学资源,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夯实基本功,以扎实的文化知识做后盾,做到寓教于乐,方能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达到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提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丁兴富.从校校通到班班通 北京:[J]《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2004(3下). [2]刘定富.“班班通”系统设备选型研究 武汉:[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导刊)》,2007(4): 41-42. [3]李胜利.“班班通”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意义及作用 西宁: [J]《青海教育》,2007(Z2).
第二篇:浅谈“班班通”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推荐)
浅谈“班班通”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摘要:“班班通”工程的建设,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有了一个可以利用的手段和资源。它以其独特的功能将声、图、像、文、情,境与看、思、读、写等诸多手段结合起来,多方位的学习不仅优化了课堂结构,还提高了教学效果。下面我想就“班班通”在语文教学中的整合和运用谈一点认识。
关键词:班班通
小学语文
运用 “班班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把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声情并茂的展现在学生眼前,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学习便成了一种轻松愉快事。
例如,在教学《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首诗歌时,可以让学生观看雷锋在泥泞的山路上抱着迷路的孩子及在遍布荆棘的路上背着老奶奶的视频,让学生各抒己见。并播放配乐朗诵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提升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唱中学,在唱中领悟。这样学生学习的欲望就更加强烈,学习的兴趣也更加的浓厚。
二、“班班通”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班班通的巧妙运用,是打破了“一个黑板+一只粉笔”的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实施课堂教学成为教学的一种常态。
“班班通”是通过多媒体使学校每个班级具备了与外界进行交流的能力,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日常教学的有效整合,促进教师语文教学方式和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变革,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班班通”设备的充分利用,更能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开阔学生视野,扩大学生知识储备。
例如,在上《草》这首诗歌的时候对本师作者的介绍更加详细,让学生了
解白居易更多的资料以及其写过的诗歌,同时对《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的了解更深。在上《想别人不能想》这篇选读课文时就可以进行拓展延伸,将相似的文章或者相似的画面以大屏幕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以形成视觉上的冲击,加深学生的理解。在上《可贵的沉默》这篇精读课文时,就可以将朱自清的《背影》这篇课文的短片进行放映,让学生提前了解我国大文豪的杰作。同时,可以将《游子吟》这样的诗歌教学生读诵,将高尔基《母亲》这样的作品进行粗讲,让学生了解外国作家的名著。这样,通过日积月累,学生的知识面在不断扩展,了解本国作品的同时也了解了外国作家的相关著作。这样,知识越积越多,境界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得到提升,其综合素养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
三、“班班通”促进了学生与文本的交流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鉴于语文的这一教育特点,合理有效的运用“班班通”,就可以实现学生与文本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对课文理解深刻,记忆清晰,在复述课文内容时有条有理,形象具体。
在“班班通”的导航下,能做到高屋建瓴,举重若轻。教学中的重、难点通过师生的共同感悟、轻松阅读、大胆想象迎刃而解。去掉了老师干涩枯燥地讲解,褪去了学生“空中楼阁”的想象,而是在以课文中生动的语言文字为载体,以“班班通”中形象直观、传神的画面为蓝本,“班班通”的使用,不仅破解了教学中的重难点,而且在“润物无声”中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它在悄无声息中把语文教学中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进行了完美统一。
第三篇:班班通优化了语文课堂
班班通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
记得在五六前,那时刚出现触摸屏的手机。学生在写想象作文《未来的黑板》时,我还引导学生大胆想象:黑板像触摸屏的手机、具有电脑功能,能把各门功课储存在里面,用手指直接点击、书写。书写的字工整、规范、美观。这样的智能黑板能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环保、健康。我还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大胆探索,如果在你长大了还没有人创造出来,你们一点要创造出来。我也憧憬在美好的未来中——能用上这样的黑板。还没等到孩子们长大,这样的”智能黑板”——“班班通”已经出现了,并且我们学校去年春季已经装了,给了我太多的惊喜。真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通过近一年对班班通的运用,总的感觉,它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
一、班班通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班班通资源集声、形、色于一体,直观形象,新颖生动,感染力强,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彻底改变了“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它以声音、色彩、光线、动画、图形运动相结合的方式,把静态的灌输变为动态的传播,就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显示出来,把学生带入特定教学生活情景中,让学生凭借电教媒体所展示的具体形象去感受、体验抽象的概念,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这样一来,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求知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例如运用班班通导入新课,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快速进入课文学习。教学《草原》一课时,我出示课件——歌曲视频《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声情并茂地利用视频将学生带到草原美景风光中,让学生有如身临其境有要到草原,有大声赞美歌颂的欲望。“想去草原吗?”“今天我们就随同老舍先生一同去领略草原美景和风土人情,好吗?”然后顺势进入课文学习。这里,我充分发挥班班通的优势,因势利导,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而且启迪了他们的思维,从而为展开课文教学架设了桥梁。
二、利用班班通教学可以有效地突破重难点。
如何解决一篇课文的重难点,是每一名语文老师时时要面对的问题。每次遇到这个问题,就会让教师陷入沉思,究竟哪一种方法能更好地突破这节课的重难点。当我们有了多媒体后,就多了一种解决重难点的有效方案。这是因为多媒体能将一些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让原本是这一节课的重难点变得容易理解。如《圆明园的毁灭》一文,要让学生体验到强盗的丑恶罪行很难,因为学生无法通过字面理解透“金碧辉煌”“玲珑剔透”“亭台楼阁”等词语,此时最好的办法就是给学生展示 “圆明园”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在惊叹圆明园的辉煌时,自然升起对英法联军强盗丑恶行径的深恶痛绝。我们在教学中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这些视屏图片,学生欣赏后就会自然而然地理解这些难词和无法想象的景色。如果在这个时候让学生说说脑中的圆明园的样子,相信他会把美轮美奂的圆明园景色描绘出来。另外,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课中“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在教学中就可以播放《圆明园的毁灭》影片剪辑,学生看着英法联军那抢掠东西、任意破坏的情景,看着那圆明园被烧的情景,学生对侵略的仇恨之情就会油然而生。
写字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另一个重点,而一些汉字书写较难,特别是笔顺。我在上“凹”字的写法时,先让学生说说笔顺和笔画,当学生说出几种笔顺笔画后,我打开班班通教学软件,用动画出示写法。“哦!原来是这样写。”一些学生情不自禁发出感叹。学生自然而然掌握了。
三、班班通丰富了学生习作素材、创设了良好的习作情境。
学生对习作课最头疼的是感到没有东西可写,找不到素材。这一点在信息技术融入习作教学后可得到彻底改观。由计算机、因特网等构成的巨大的网络资源,能为学生快速提供大量生动、丰富的写作素材,所提供的信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组织学生有选择地进行网上阅读、能使学生开阔视野,提高鉴赏水平和审美情趣,快速占有大量信息资源和写作素材。如在指导学生写作家乡的特产、家乡的景物等习作时,学生们拿到作文题目一头雾水,不知从何写起。主要原因是对家乡的特产和景物了解不够。其实对家乡的特产和景物只是知道而已,谈不上了解。但网络给孩子的一个庞大的信息系统,利用信息技术课,引导学生搜索相关的素材,每个学生再根据各自的需要摘抄有用的材料。一节课下来,学生们不仅学到了许多知识,还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学生们的写作便轻松多了。同时,老师把自己和学生平时积累积累的材料集中起来,也能让学生有“米”可炊。我
在上写校园景色时,学生平日里司空见惯的校园他们却认为没什么好写的。当我把平日大家见到的用手机拍摄的景用课件展示出来:春天校门两边迎春花枝上像缀满黄色星星的迎春花,阳光下校园中柚子树开着白色的指头大的花招引许多蜜蜂,吐绿的白杨、枫树 ;夏日郁郁葱葱的树木,开得灿烂的紫荆,像白鸽停歇在树上一样的玉兰,雨中校园的一朵朵“大蘑菇”(雨伞);秋天红红的枫叶,黄澄澄的柚子,香气迷人的桂花,还有那挂在校园西边香椿树上的斜阳;冬天雪地里那像圣诞树的柚子树,校园像铺着白色的地毯,欢乐的同学们。学生看了,没有人再说没有可写的了。
班班通创设了良好的习作情境。小学生联想具有直观性和具体性的特点,所想像的内容常以某种具体的东西作为直接依据。根据这一心理特点,通过动画和声音相结合,迎合小学生求新、求真、求美的好奇心。在写作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地为学生创设一个愉快、欢乐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里展开丰富的想象。为此,习作课上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出示一些图片,直观刺激、引导联想,寄情于文。如某一动物的生活习性,教师可以出示一些声情并茂的课件,通过网络下载配以优美的音乐,使学生犹如其中,神思飞动,文潮奔涌,又何愁他们的思绪不飞扬,又何愁他们的感受不深刻,更不必担心写不出创造性的文章来。
四、班班通让学生积极参与语文活动课
在语文活动课中,学生始终是知识、技能、能力、品德等的主动获取者。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活动,这是衡量语文活动课效果的重要标志。设计语文活动课要在学生主动参与上下功夫。要实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必须让他们从事主动经历和探索发现的活动。而创设活动情境,设计一个特定的氛围,使学生浸于情景之中,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例如,我在设计“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演讲活动课时,用班班通出示一个圆明园残垣断壁和神州载人飞船腾空升起的画,画面上有“不忘国耻振兴中华”几个大字,学生看着画,动情地诉说中国遭受列强凌辱的历史,赞颂祖国取得的伟大成就,表达出为祖国强盛而努力的决心。
语文活动课程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多主动实践的机会,可以借助班班通使他们“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双手来做”(郭沫若语),让学生享受做学习主人的权利和欢乐。
现代化的装备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使用,但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好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使用效益,要做的文章还有很多,要真正做好“班班通”这篇文章,需要每位使用班班通的语文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科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的研究中去。我相信,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班班通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使语文课堂更优化,一定会为小学语文教育插上腾飞的翅膀。
第四篇:班班通,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班班通,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如今,班班通教学已经渐渐在每所学校普及。“班班通”的实现,促进了我们语文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灵活运用和不断更新。倍感高兴的是,通过班班通教学,农村的孩子们不仅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而且使一直沉默的语文课堂变得生机盎然,精彩无限。
一、巧用班班通,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创设一种使学生主体参与,兴趣浓厚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唤起和增强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前提和保障,也是培养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先决条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将是勉强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起决定作用,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运用班班通,把新型的语文课堂带进学生的视野,学生对图片、声音、图画、文本、动画、影视等感兴趣就是班班通运用起到的第一个效果。如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为使学生领悟教学内容,感悟詹天佑的创新发明,我为学生播放了制作的动画片,看着生动形象的“中间凿进法”、“两端凿进法”和“人字形路线”的动画,学生很快进入了一个学习状态,孩子们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活跃,从而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而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我先让学生们观看一段有关桂林风光。“你从片中看到了哪些美景呢?”随着我的提问,学生的眼里闪烁出兴奋的光彩,纷纷举手畅谈。“我看到了美丽的漓江” “我看到了造型奇特的大象。”„„声乐画同步的演示绘声绘色,仿佛把学生带到了美丽的桂林。我同时还把我自己到桂林游玩的手机视频和照片呈现给学生,学生的热情高涨,为进一步的理解课文打下了基础。可见,在教学中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以图、文、声并茂的三维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充分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好、更快、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巧用班班通,既节约时间又可以把老师解放出来
黑板板书既需要课堂时间,又受黑板的限制不利于完整地展示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使用班班通,让黑板、粉笔“下岗”。语文备课最辛苦,工作量大,课文内容和写作方法不同,难以把握难以讲解。使用班班通,可以减轻语文老师的工作量。可以把节省的板书时间用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更方便地学习思考训练,让老师有更多的时间更方便地指导学生学习思考训练。这样就能学习和拨导同步,能把有限的课堂时间和精力用在刀刃上,充分发挥课堂时间的效益。不仅如此,而且使用班班通可以省去反复擦拭黑板的麻烦,减少“粉笔末满天飞”的次数,使教室变得更加整洁,使教学环境更加优美。
三、巧用班班通,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
语文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借助自己的智慧努力探索,不断建构的过程,是一个需要学生的理智和思维参与的过程。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如在教学《颐和园》一课时,由于很多学生没有去过颐和园,领略不到颐和园的美,而老师也不可能带学生到北京参观,单凭学生看书中的插图,根本就不可能对颐和园有清晰的认识。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在课前就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已查找有关这篇课文的资料。另一方面,我利用班班通观看有关颐和园的视频及三维动画。这样在班班通的辅助下,学生在品读、欣赏中让学生了解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了解并学习本课按空间变换的顺序记叙、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表达方法。而我在设计课件时,也充分考虑了学生们主体地位,课文内容以学生的需求而点击出现,可谓时机适当,让学生观察画面谈感受,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发言也非常踊跃,纷纷谈了自己对课文的认识,并把自己课前找到的资料都派上用场。
四、巧用班班通,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
在课堂上运用班班通设备,它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所使用的课件一般都是图文并茂的,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如在教学古诗《望庐山瀑布》的教学时,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意思比较抽象,光凭老师的讲解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还是有困难的,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将瀑布从高山上飞泻而下的景象做成动画,让学生观看,不用老师讲解,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诗句的意思。
五、利用班班通教学可以有效地突破重难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我们用语言难以描述,而学生又难以理解的地方。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难点”,这时即使我们磨破嘴皮也收效甚微,而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象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可以变抽象为具体,把无声内容变得有声有色,化枯燥为生动,化静为动。因此利用班班通设备教学,就能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难,从而降低难度,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突破
六、利用“班班通”活跃课堂,实现师生互动。
“班班通”的使用,使课堂气氛轻松了,就某一问题互相提问,互相论证,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教与学的共同活动和双向交流的场所。老师也成为课堂中的一员,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统治者”了。有利于促进教师主导积极性和学生主体积极性的发挥。
七、巧用班班通,对培养学生写作和表达能力的作用
在作文教学时,教师可根据习作要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把学生平时不易看到的内容呈现在眼前,以生动的图、文、声、像拨动孩子们的心弦,然后指导学生有意识地抓住特点,观察事物,效果很好,也可以将特定的镜头缓慢播放、定格、放大、重复,强化学生的观察训练。教学时,指导学生随着图像的播放,按由远及近,从整体到部分,进行细致地观察,学生有序地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观察并展开联想。如教学以动物命题的作文,可选取对形态,动作,睡眠等的描写画面,按照说明顺序,重新组合,并给学生显示,使学生从中了解和细致观察其属性,从各种感觉去体会老师的指导,边组织自己的文章,他们在观察中轻松地完成了作文,也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这样学生写起作文来就非常得心应手。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形象生动的题材,促使他们现表象,逐步使学生克服了“望题生畏”的心理现象,可以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兴奋、激动的状态,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作文教学过程就是让学生把收集的零散素材通过生动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因此,一篇习作语言的运用与表达的精彩与否也是形成好习作的关键。我们可以恰当地运用班班通,帮助学生写出通顺优美的语言。如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让学生对着画面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说出来,学生在说时往往是语言不连贯,这时我们可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纠正补充,相互交流,取长补短。这样学生就会很快形成较为连贯的语言。
我们也可以将学生熟悉的故事片,公益广告或一些优秀的例文,利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向学生进行展示,让学生在欣赏丰富多彩的内容的同时,还为学生提供了生动、优美、形象的语言。这不仅能使学生领略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生动与形象,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还能帮助学生学会迁移范文的结构、词语和写作方法,从而促进学生从模仿习作到自主习作。
八、巧用班班通,培养学生学习的想象力。
语文教学,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也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贯穿于语言训练之中。但小学生的思维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没有外界媒体的刺激、启迪,他们思考问题时,经常出现思维障碍,有时还会出现思维不完整的现象。通过班班通的引导,会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收到豁然开朗的效果。
事实证明,巧用班班通资源,就能打造出语文高效课堂,并让语文课堂活起来。总之,班班通在教学中的应用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班班通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和发展新的理念、新的思想,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班班通在教学中的运用和推广,必将有效推动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第五篇:浅析简笔画在小学语文课堂运用
浅析简笔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摘要:学生们从小学二年级就开始进行“看图说话”的写作练习,这就是把学生、语文课堂与简笔画有机的结合起来。语文课本中也经常出现一些插图,这些图画大部分也是用简笔画来表现的。《师范学校教学大纲》中提出“简笔画课是作为小学教师教学应用而设的绘画基础课业之一”,这是对小学教师规格化标准的一项要求,简笔画在整个教学内容中占有重要地位。
关键词:简笔画 语文课堂 体现 作用 要求
简笔画在许多人人眼中就是小孩手中的涂鸦,简单的线条,或夸张或变形的各种形象。但是教育教学中,它却有着非一般的地位。如果小学教师能把它完美的运用于教学中,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原国家教委(教师)(1991)8号文《关于开展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意见》就提出了:“基本功训练是现阶段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第三项基本功要求的就是简笔画。即能按教学要求,突出教学重点,用简练的线条较快地勾画出事物的主要特征,设计、绘制图画。
一、简笔画在语文课堂中的体现
那简笔画会在语文课堂中什么时候运用,大多出现在什么地方呢?
1.板书。板书是课堂中必不可少的,有些课时也需要比文字更形象的板书,这样就出现了类似于图画的板书。
2..插图。为了让学生的课本不那么单调、死板,出版社会在课文的背景或旁边印刷一些于课文相关的图形。
3.奖励。商店的小奖品固然精致,但是如果是老师亲手制作的有时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
4.课堂教学道具(游戏、表演)。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经常采用游戏或表演的方式进行教学,针对一次游戏或表演我们可以自己动手做道具,当表演(游戏)结束,这些道具同样也是很好的奖励物品。
5.二至三年级写作训练。写作是语文课程的难点,为了渐进学习写作,我们会让学生进行“看图写话”,这里简笔画的作用就尤为重要。掌握了简笔画的技能也能让我们开发更多的校本课程。
二、简笔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1.突出教学内容。
即能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文字。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一文中,同学们都不能理解“两岸青山相对出”一句,而运用简笔画的图片画出:以长江为界,东面一座山,西面一座山。再经过老师的文字讲解,同学们也就理解了:原来是在一条在长江的大河的这边有一座山,另一边也有一座一样的山,它们一起叫天门山。
2.使课堂生动活泼。
小学,特别是低年级很喜欢老师给的奖励,尽管是小小的贴纸也让他们眉开眼笑。针对孩子的这个心理,我在我的实习公开课上用一张对折后15㎝的卡片一面写上生字,一面画上同学们喜欢的卡通图案,他们只能看到生字一面。然后让他们选择自己认识或喜欢的生字进行认读、组词,完全正确即可得到这特殊的“大贴纸”,同学们都兴趣盎然的参与其中,也让枯燥的识记生字变得有趣,课堂也不是一个监牢了。
3.教学内容更加准确精炼
《富饶的西沙群岛》文中“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大龙是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同学们对于这些海洋生物很不熟悉,所以更不能感受到珊瑚、海参、大龙虾的活动姿态,但是当我拿出画好的各种各样的珊瑚、海参、大龙虾,他们大叫出声:这是龙虾,这是珊瑚„„
同样在《花钟》一课时,我把花与时钟相结合,在不同的时间处画上一朵花,让同学们找到课文句子,填出相应的花名,这样的记忆方式更让他们喜欢,同时也准确的掌握了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这一知识点。
4.吸引孩子注意力,确保课堂良好秩序
一堂课的目的是达到教学目标,而达到这目标的最好方法就是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这就要求教师能使出十八般武艺了,我们要用不同种方法来抓住学生的眼球,如果对口令、指名表扬已经用“臭”了,不妨试试“示图发”吧,用精美、多彩的图片来找回课堂的主动权,让正经历低潮的课堂重新回温。
5.对培养学生绘画兴趣也有好处
简笔画以它角度彰显结构、细节突出个性、骨线显现动态的三大特点深受小朋友的喜爱。在板书、插图、游戏、表演„„各处融入简笔画的元素,把简笔画与语文课堂结合不仅能让语文教师更好更快的达到教学目标,同样在这一个过程中也为学生的美术课堂提供了更多的素材,增强了学生对美术的感知,也培养了学生的美术兴趣。
三、运用简笔画对教师的要求
能在课堂上有效运用简笔画来辅助教学,更好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必须满足哪些要求呢?
1.造型准。虽说简笔画是对所画事物的简化与夸张,但是也要要达到大刀阔斧、去粗取精、舍形取神的艺术处理目的,毫无疑问应该在“准”字上下功夫。同类或类似物体的形象差异,一般主要体现在局部的细节上。物体的细节特点,表现不一,有的明显,有的则不大明显,通过比较,同中求异,并运用夸张的方法把各种物体的细节特点表现得鲜明突出也是重点。
2.速度快。教师如若要当堂用到简笔画,这就是对教师简笔画技能更大的考验。这就要在时效上“快”,实现一挥而就,无外乎两条途径。一方面是“内功”。教师要牢固地掌握简笔画状物造型规律,熟练设计步骤与方法。即要做到“心中有图画”即可下笔如有神助。另一方面是“外功”。即要笔不离手地练就娴熟的表现技巧。
3.情意明。我们使用简笔画来辅助教学就是要传递一定的信息、增强表达、刺激学生观察,启发思维。那么怎么做到这样呢?首先,简笔画必须主次鲜明,根据不同的主题适当搭配衬物,注意不要喧宾夺主。其次,投其所好。孩子都是喜欢鲜艳的颜色、卡通、好奇心重的群体,找到他们的爱好,给他们想要的你就可以牵引他们思维。
综上,巧妙地运用简笔画的时机,掌握熟练的简笔画技巧,能让简笔画成为我们小学语文课堂良好的辅助教学方式,将会更好的达到我们理想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张立英,《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运用简笔画的研究》,2008年12月; 2.原国家教委(教师);八号文《关于开展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意见》,199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