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班通”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会[合集]

时间:2019-05-11 23:13: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班班通”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班班通”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会》。

第一篇:浅谈“班班通”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会

浅谈“班班通”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体会

【内容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进入了信息时代,“班班通”已开始在我们农村小学教学中推广运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班班通技术,可以为学生打开一个充满活力的语文世界,增强教与学的主动性,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参与热情,能提高课堂效率,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教学 班班通 高效课堂 兴趣

我们广大农村传统语文教学是,老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规规矩矩地听。授课方式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或“板书+ 挂图”就行了。这种教学方式严重制约着教育的发展,甚至影响着农村孩子的命运。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也越来越多,“班班通”已开始在我们农村小学教学中得以广泛运用。

随着课改的深入进行,如何推进高效课堂,提高学生素质,早已摆在日常的教学工作议事日程上。由于网络的普及,信息技术在不断的发展,信息技术课也是学生们喜欢上的课程之一。如何利用学生喜欢信息技术课的心理为语文课堂教学服务,也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研究的课题。近年来“薄改计划”班班通项目在我们阜阳大地实施,语文教学从传统的跟读教学到网络共享教学,大提高了教师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全校一片生机勃勃。班班通教师对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影响及意义重大。

通过近年来的使用多媒体的实践证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班班通技术,可以为学生打开一个充满活力的语文世界,增强教与学的主动性,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参与热情,能提高课堂效率,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下面我就这方面浅作以下论述。

一、运用“班班通”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小学生感性认识在学习和生活中占很重要的位置,在学习前,只有先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才能保证更好的学习。这一点,“班班通“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化,具体化。

在语文课本中有些知识是抽象的,学生很难理解,单从课本内容理解,学生好像摸不着头脑,如果利用多媒体课件去辅助教学,那么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因为多媒体课件在辅助教学方面有着其他教具所不能比拟的优越性,他突破了传统教育手段和方法的束缚,使教学活动更生动、更形象。如教学《长城》一文时,学生对这一工程的“雄伟”与“巧妙”体会不深,对我国古代人民勤劳与智慧的感受也很肤浅,我用屏幕出示了长城的远景图,近景图包括条石、方砖、垛口、了望口、射口。学生通过欣赏着形象逼真的图片,从长城远景图片等能很深地体会到这一工程的“雄伟”,从长城的结构能深深地体会到工程的巧妙。学生这时会情不自禁地赞叹我国人古代劳动人民杰出的智慧和超人的才干。

三、“班班通”的使用提高了教学效率

“班班通”建成后,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创新性得到了充分发展。他们随时可以上网了解各种信息,掌握各种知识,教师必须以指导者、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平等地交流,这样既促进了师生关系的融洽,又使学生真正参与到知识的探求过程中,同时可以省去教师板书、画表格、画图等内容的时间,把这部分时间用于巩固新知或讲解作业,让课堂四十分钟更有效地服务于教学,自然就提高了教学效率。

我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时,课文描述的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广大劳动人民受剥削,生活极悲残的场面。学生因为不理解当时社会的情况,读起课文来没有感情,没有把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残遭遇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听起来无味。于是我用课件和视频把电影里描述的一些场情播放出来,让学生看到当时社会的情景,从而使学生触景生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再引导学生把描述小孩幻觉的语句读出来,效果很明显,学生都能用真实的情感朗读出来。在读到“奶奶把小女孩儿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句话时,很多学生都能用哽咽的声音读出来,在旁边听的我也都感动了,这就是多媒体教学具有的功能。

三、“班班通”使农村语文教学有了新的希望

70年代以来由于环境和条件的限制,本着“人民教育人民办”的原则,我们广大农村地区聘请了大量初高中毕业的人员作为代课老师。到今天还存在着少部分的初高中学历教师,当时没有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当今教育现代信息技术的不解,学习动力不足,造成农村教师整体业务素质偏低,知识结构老化。从而也就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教学,甚至制约学生的终身发展。阜阳市处在中原和南方交汇地区,方言较多,部分语文教师在拼音教学中甚至连自己都不能准确分清平舌、翘舌、前鼻音、后鼻音等,所以学生也就学会一种介于普通话与方言的“彩色普通话”,长大后也很难从根本上纠正,最终形成恶性循环。从我们中心校教师语文教学情况来看,教学方式单

一、枯燥乏味、大多忽略书写教学,最终造成学生记不住生字、笔画乱写、错别字很多。在课文朗读的形式,部分教师谈不上正确朗读更谈不上有感情地朗读,只是让学生背诵课文,应付考试而已,使学生不能通过朗读感悟文章的美妙和深刻的内涵。学生的整体素质来看,农村孩子与城里的孩子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朗读是无可比拟的。“班班通”里面的“优质课”、课件、多媒体应用技术等资源,使同事们在教学语文中,从拼音到阅读,从赏析到写作都有了规范的素材。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为重要的是弥补了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不足,学生听到的、记住的、接受的是非常严谨规范的标准普通话。对于规范语言文字的使用可以说是从源头上予以“医治”,对于提高学生综合语文素养有百利而无一害。

四 “班班通”使学生的想象力更丰富了 在当今的语文教学活动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语文教师应积极利用班班通设备强大的辅助教学功能,挖掘阅读教学中的创新点,培养其创新思维的能力。小学课本所选文章中一些经典性描写需我们仔细品味,方能悟其真谛。如果能够运用计算机强大的辅助教学功能,设计一些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多媒体课件无疑会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和挖掘其创新能力。

巧妙借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文并茂、视频,不但可以为学生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写作热情,还可以弥补小学生的认知与实际生活的距离,把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展现在电子白板的大屏幕中,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对陌生事物有较详细的了解,让想象的情景变成活生生的图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丰富学生的思维,使作文课变得生动活泼。在指导习作《给远方亲朋好的一封信》时,我用课件制作了信封让学生掌握和复习原来的知识,然后图片展示六年小学生的场景,哪些场景令你难忘,哪些场面深深地打动了你?学生选择一幅图片说出当时的令他感动的理由,然后大家一起补充修改令学生所描述的话连成一篇作文,从而使学生除了跟亲朋好友在信里有问候外,还会讲述一些自己感动或难忘的事情给好友看,丰富了信的内容。因此,多媒体教学能提供物像指导观察,使学生观察时有目的、有顺序、有重点、抓特点,思维时有凭借、有条理,写作时就会有内容可写,有话可说,达到了教学目的。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以其直观形象、动态性等特点,生动而充分地展现课文意境美、艺术形象美、语言结构美、将课文的内容以声感、形感、色感、动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使其在学生有大脑里留下鲜明的形象,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第二篇:浅谈“班班通”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班班通”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田应莲

工作单位:贵州省麻江县贤昌中心学校

【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使用班班通,可以有效地实现计算机网络资源同语文教学的有效结合和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阐述的是“班班通”在农村小学教学中的推广运用,为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它能够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促进教学形式的灵活多样、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以它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它特有的优势拓宽学生获取知识渠道,开阔学生的视野。只有运用“班班通”将远程教育资源充分运用到教育教学中,才能保证农村学生享有和城市学生一样的优秀的教育资源,才能让远程教育资源优势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的农村教育。

【关键词】班班通

农村小学

语文教学

作用

传统语文教学是,老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规规矩矩地听。授课方式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或“板书+ 挂图”就行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进入了信息时代,“班班通”已开始在我们农村小学教学中推广运用。运用“班班通”将远程资源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对于我们广大的农村小学来说,能够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大大地改善了教学环境,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使图像、声音、文字与时代气息于一体,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为学校教育教学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已经成为了我们广大教师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工具和手段。下面就谈谈我在使用“班班通”辅助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感观展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朱熹曾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可见兴趣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学习是艰苦的劳动,时间长了,很容易使人感到疲惫、烦躁,从而懈怠下来。如果有了兴趣,学习便成了一件愉快的事情,就会让人感到精力充沛。传统的教学手段和设施由于其局限性,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会影响教学的效果。而班班通声像兼备,特别是图像、动画、影像、声音使教材更为生动形象;使得凝固在教材中的静态美升华为动态美,将教材中蕴含的意境美、音乐美、艺术美充分表现出来,同时刺激学生的生理感观,激发学生的各种积极心理因素,因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使学生爱学、乐学。

心理学也表明,小学生低年级课堂上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一般在8至10分钟时间,讲课时间一长,学生极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现注意力分散,学习效率下降等。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的培养,这就需要我们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挖掘学生的情感因素,教学中,教师创造的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可使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活跃,教师对学生的充分信任、鼓励,会使他们产生巨大的精神动力。使学生在充满情趣与快乐的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精心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情境,合理组织画面,配以动感,不仅可以传播大量的教学信息,而且可以变静为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例如在教人教版一年级《小松鼠找花生》一课中,延伸内容,那花生到底是身体的那部分生长而成的呀?激发学生的探究问题的欲望,利用多媒体课件把花生的生长过程展现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来知道,我们身边的农作物花生,原来是它的小花扎根地下生成的啊!

二、充分利用班班通设备,启迪学生创新思维,挖掘学生潜能。班班通设备的巧妙利用,可以启迪学生创新思维。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班班通设备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去积极地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当今的语文教学活动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语文教师应积极利用班班通设备强大的辅助教学功能,挖掘阅读教学中的创新点,培养其创新思维的能力。小学课本所选文章中一些经典性描写需我们仔细品味,方能悟其真谛。如果能够运用计算机强大的辅助教学功能,设计一些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多媒体课件无疑会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和挖掘其创新能力。

三、“班班通”促进了学生与文本的情感交流。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鉴于语文的这一教育特点,合理有效的运用“班班通”,就可以实现学生与文本的情感共鸣。在学习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时,由于课文描写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离得太远,学生很难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为学生播放了圆明园被焚烧的片段以及被被焚烧后的样子。整节课,学生是“安静”的,是在“愤怒”中学习的,甚至我还看到几个孩子的眼睛里闪烁着愤怒的泪光。

四、“班班通”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教学,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也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必须贯穿于语言训练之中。但小学生的思维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没有外界媒体的刺激、启迪,他们思考问题时,经常出现思维障碍,有时还会出现思维不完整现象。使用电教媒体的刺激引导,会启开学生思维闸门,收到豁然开朗的效果。

五、班班通是课中导航质疑解难的“催化剂”。

在引导学生初读感知、精读感悟、品读赏析每一篇课文时,我紧扣教材,依据教参要达成的课堂教学目标,充分利用“班班通”多媒体教学手段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如《观潮》一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难点是通过读文体会课文中的语句,想象课文中描写大潮来临时的景象。我想作为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其通过读课文一定能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和宏伟气势,可是从文中的那些词句能体会到?为什么这些词句能体会到如此画面?这就是难点了。仅凭文中第三、第四自然段的描写,学生是不可能具体、形象地感受“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的磅礴与迅猛。我便利用“班班通”这一手段,把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情景以图文并茂、声响互动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眼前,学生在一片惊叹赞美声中走进了“钱塘潮”,仿佛此时已置身其中,成了观潮人群中的一员,有的同学居然也踮起脚来看,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我想此情此景又怎能说没让孩子们感受到钱塘潮来临时的奇特、宏伟与壮观呢?

就这样在“班班通”的导航下,教学中的重、难点通过师生的共同感悟、轻松阅读、大胆想象迎刃而解。去掉了老师干涩枯燥地讲解,褪去了学生“空中楼阁”的想象,而是在以课文中生动的语言文字为载体,以“班班通”中形象直观、传神的画面为蓝本,让学生自然走进世界著名的“自然景观”之中,让他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也让学生们不由自主地赞叹大自然真是能工巧匠。为世人呈现出了大自然的绝妙之作。从而让其更加亲近、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也自然而然的激发了孩子们强烈的爱国情感。“班班通”的使用,不仅破解了教学中的重难点,而且在“润物无声”中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它在悄无声息中把语文教学中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进行了完美统一。

六、运用“班班通”加快了课堂教学节奏,提高了实效性。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积极主动地思考,并具有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是现代社会对学校培养人才的要求。通过“班班通”屏幕呈现教学内容、展示学习目标、提出思考与讨论的问题,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思考、讨论并做出回答,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回答及时迅速地给出判断,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同时,还便于课堂的及时反馈、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拓展,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尤其是练习设计,容量大,方便快捷。利用“班班通”设备,其训练效果非常好,是传统教学方法不可比拟的。它的最大成功之处是在课堂教学中,使教学内容集文字、图像、动画等信息功能于一体,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

七、运用“班班通”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应用于课堂教学,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多数时候并不是一个完整的课件,有时是一个习题的题目,有时是一些精美的图案,有时还有习题的分析过程中设计的表格等等。其次,利用配套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进行教学,可以优化教学过程,帮助拓宽加厚学生的认知基础,并形成迁移、创造和实践能力。例如在讲解《北京旅游景点》时,单一地课堂上讲一讲北京旅游景点是如何的美、如何的好,让学生去发挥想像力,让学生去阅读教材,学生很难理解,但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各个景点的图片放出来,学生一目了然,就能感受到北京旅游景点的真正美。通过画面展示、切换、停顿、闪烁、组合、重复等步骤,达到以往教学难以达到的效果,锻炼学生的观察、归纳等各方面的能力,提供了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

八、充分利用班班通设备,开阔学生视野,扩大学生知识储备。留心生活,处处皆学问;实际上,语文更为重要的是观察生活,从生活中获得感悟。但是,应试教育的桎梏牢牢束缚着莘莘学子,“三点一线”的生活程序遮挡着他们向往生活的目光,很少能够直面生活中的真善美、假丑恶,因而难以产生人文精神的萌芽,难以汲取拓展精神家园的丰富营养。因而,学生们的语文仅仅是“纸上谈兵”式的语文,没有开阔的视野,更没有丰富的知识储备。

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班班通设备,组织学生收看河南电视台的《都市报道》,从新闻中让学生认识世界,认识生活;通过对新闻的分析、辩论,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让学生扩大视野。我还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班班通设备,组织学生收看《百家讲坛》《探索发现》等栏目,加深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的理解,促使学生认识世界的奥秘,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学生“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总之,现代化的装备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发挥其功能,但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好 “班班通”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使用效益,需要我们每位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科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的研究中去。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充分发挥“班班通”的各种功能,让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取得突飞猛进地提升,基础教育改革得以突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我们破在眉睫必须要完成的任务。我相信,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山穷水尽”的时候,“班班通”的出现会为我们大家带来“柳暗花明”的新时代。让我们共同努力,让“班班通”在我们农村小学语文的课堂上红红火火地办起来!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材

朱熹说的话 电视栏目

第三篇:班班通促进农村语文教学

班班通促进农村语文教学

近几年来,国家大力扶持农村教育,力求达到城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学生平等地接受教育。因此,现代化教育设施逐步进入课堂,“班班通”也日益成为辅助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沐浴着新课程改革的春风,日益体会到现代信息技术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帮助和优化。这种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班班通”正在改变着教师的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也为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带来深刻的变革。它实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让学生在课堂上轻松自由地学习,在愉悦的氛围中吮吸着知识的甘霖,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使一直沉默的语文课堂教学变得生机盎然,春意无限。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单纯天真活泼,处于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的最佳时期,应孜孜不倦地认真学习。然而现实却不尽如人意:有的学生在学习上不思进取,上课经常神游,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学习成绩可想而知。究其原因,是很多教师多少年用着一成不变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笔者认为:要想提升教学效率当务之急便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某种事物感兴趣了,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探究它,使认识过程和活动变得积极主动,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现代“班班通”的教学方式新颖活泼,电教媒体集“声、色、音、画”于一体,画面色彩丰富,声音生动可感,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教学意境。学生置身其中如身临其境,景、物、人仿佛触手可及,激发了极大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索欲望。教学过程便成了一种轻松愉快、主动探究的过程。如在教学《我多想去看看》时,抓北京的特点,用“班班通”多媒体依次将天安门的大气、长城的壮观以及升旗仪式的庄严展现在学生面前,伴随着多媒体的音乐和有感情的朗读,屏幕上景色与课文内容相对应,这时形、声、音、色浑然一体,创造出“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的优美情境。此事此刻,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此时的情感已和作者发生共鸣,深深地爱上北京,多想去看看。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认真讨论、思考、探究,在活跃的氛围、浓厚的兴趣中自主读悟、合作探究,从而加深学生感受美的意境。2 有效突破重点、难点

语文教学中有些内容是比较抽象的,对学生的理解造成困难。现代“班班通”多媒体技术具有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具体化、直观化的特征,可以使学生在形象的直观感知中获得知识,在趣味的主动学习中获得技能,从而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在课堂教学中再现情境,促进学生学习技能的转化。在教学《詹天佑》一文中“两端开凿法”和“中部凿井法”时,制作了 PPT 课件,首先为学生播放在网络上查找下载的视频,为学生细致讲述这些知识点。然后用自制的两张PPT动画,非常生动形象地把两种凿井法演示在屏幕上,使学生一目了然,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对于本文的重点和难点“人字形”线路的教学,通过 PPT 课件演示在屏幕上 , 声情并茂,学生感觉就像自己乘坐在那一列火车上,火车通过“人字形”线路轻而易举地就爬上了陡峭的山坡,很轻松地突破了重点、难点。3 拓宽了学习领域

语文教学必须与生活相联系,实现“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的大语文教学观,可小学生阅历少,实践机会少,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巧妙借用“班班通”展示,把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展现在五彩斑斓的画面之中,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对陌生事物有较详细的了解,使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巧妙地衔接起来,弥补了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实际生活的差距,从而丰富学生的思维,使作文课变得生动活泼。如在指导小学生习作“我的课余活动”时,录制了学生课余活动时间的各种比赛、游戏的活动场面,通过班班通播放给学生。开始时引导学生细致观察,调动学生原有记忆,最后学生不知不觉地融入其中。学生一言一行更令人兴奋,场内、场外的热闹气氛,活动的开始、经过、结局便清楚无遗,达到不吐不快之感,激起写作欲望。教师引导学生有目的、全面、细致地观察,理清活动的全过程,能够按活动顺序、抓住重点来写清楚。

第四篇:“班班通”在语文教学中的杠杆作用

“班班通”在语文教学中的杠杆作用

摘 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班班通”工程的实施,优化了传统的语文教学。具体表现在:让识字教学看得见,让朗读教学随处可行,让写字教学润物无声;给学生全新的视觉、听觉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和优秀的规范意识。

关键词:班班通;语文教学;杠杆作用

随着祖国经济实力的提升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的语文教学也由“一笔(粉笔)、一板(黑板)、一本(全国统一教材)”到“一笔(电子笔)、两板(黑板、电子白板)、多本(不同版本教材)”―― “班班通”的巨大改变。那么由单一的教学模式到立体多维教学模式仅仅只是形式的改变吗?怎样让“班班通”在语文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21世纪的语文教师,又怎样发挥现代化设备在语文教学中的杠杆作用呢?

一、“班班通”在基础知识板块中的杠杆作用

语文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素养中重要组成部分为语言的理解与运用,语文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1.“班班通”让识字教学看得见

汉字教学主要是音、形、义的教学。字义教学并不难,相反,拼音及字形成为大多数中老年语文教师最头痛的事情。而在“班班通”中,教师可以选择“聚焦”其生字来展开识字教学,例如,《尊严》一课要求会认的生字有6个,有14个要求会写的生字,教师只需要“聚焦”自己需要的生字教学板块,放大后便可灵活地进行字音、字形的教学了。这样的识字教学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也提高了学生的识字兴趣。

2.“班班通”让朗读教学随处可行

我国幅员辽阔,方言区多,有不少地区的教师,特别是中老年教师自己对语文教学的规范语言――普通话学习不够,难以正确指导学生朗读。“班班通”给每篇课文的每个句子分别以“热区”的形式出现,并且语速、音量自动调节。以《尊重》课文为例,只需点击“热区”,教师便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组织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还安排了字词测试板块,教师可以根据课堂需要组织朗读测试,情感朗读则在资源库中有现成的朗读视频,只需轻点鼠标即可观看。

3.“班班通”让写字教学润物无声

我们大多数教师最头疼写字教学的指导,因为写字教学不仅枯燥无味,而且又耗时费力。在“班班通”中给每个难写的生字都有Flash动画演示笔画过程,每一个笔画都可以拆开来读、来写、来看。以《尊严》生字中的“捶”字为例,只需要点击其下的Flash动画,就会出示“读音”“笔顺”“部首”“结构”四个选项。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取组织教学,这样不仅正确、规范、节约了教学时间,而且让写字教学变得有声有色、图文并茂。

二、“班班通”在情感体验板块中的杠杆作用

情感体验作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素养的重要目标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所学习的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经历并不是很密切,学生也不可能做到“行万里路”。

1.“班班通”给学生的视觉体验

语文知识点多,内容涉猎广泛,加之学生生活经历参差不齐。有一次,我在教学“雪中送炭”一词时,正想详解这个词的含义时,不料一个学生举起手来问:“老师,炭是什么?”这一问,也把我问懵了。这么简单的东西居然不知道?“百闻不如一见”,这时我连忙用“班班通”设备找了炭的图片及资料放映在电子白板上,学生饶有兴趣地看着。这样图片的感知效果就比我口述的效果强多了。像这样的图片在“班班通”课文资源上比比皆是。图片不仅免去了教师过多的口舌,而且在学生理解事物第一印象上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2.“班班通”给学生的听觉体验

语文作为一门综合学科,但主要是以文字的形式出现的。如何培育学生的听觉体验呢?正常情况都是依赖于教师的讲解、范读等。“班班通”弥补了教材与教师的不足:不仅在课文编排上有朗读热区,在有些课文里还安排了音乐及视频等,如,在《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文中,就插有《天亮了》这一音乐,在课堂朗读时若配此音乐,学生的情感体验自然就上来了。再如,在《触摸春天》一文中就安排了视频朗读,只需触动鼠标,学生就可以闭上眼睛感受盲女孩安静的聪明、活泼以及对春天的热爱等。在《生命 生命》一文中,可以一边聆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一边感悟生命的真谛!这些听觉体验的获得真实而又轻松,真正凸显了“班班通”的神奇!

三、“班班通”在养成教育板块的杠杆作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一个好习惯将决定一个人素质的高低,而好习惯的培养绝非一日之功。功不在“一曝十寒”,而在点滴培养。

1.“班班通”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

首先,教师操作“班班通”本身对于学生就是一种操作习惯的培养。记得有一次,音乐教师来我们班上音乐课,看着前面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却不知怎么弄,班长小聂连忙上去操作演示。还真别说,他居然能准确地找到音乐教材。这不得不说是教师操作的引领作用。另外,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顺序,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书空”练习,“班班通”的有发挥着“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2.“班班通”培养学生优秀的规范意识

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那么规范意识自然也就跟上来了,也就自然明白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在“班班通”,教师用得最多的工具要算电子笔了,电子笔极其敏感。在电子白板上板书的时候,稍不注意就会“前功尽弃”。有一次,我写个“口”,用笔一圈居然出来个“△”。学生在下面哄堂大笑,这时,我说:“同学们,你们平时写‘口’时不也这样吗?为什么你们可以,而我不行呢?”“因为老师是在电子板上写,我们是在纸上写呀!”学生说。“这就对啦,这说明纸对我们同学的要求太松了,你一笔写个‘口’也毫无怨言。但是这样做对吗?”学生立刻明白了不是电子白板要求严格,而是他们平时对自己对写字规范意识太薄弱了。

正所谓“人强不如物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教育用品的发展,逐渐从根本上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让学生的“学”更愉悦、轻松,让教师的“教”更轻松、更有实效。“班班通”正如杠杆一样翘起了沉重的语文教学,让语文教学不仅看得见、听得见,更摸得着。

参考文献:

李胜利.“班班通”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意义及作用[J].青海教育,2007(Z2).作者简介:吴登安,男,1983年2月生,大学本科学历,就职于太湖县新城第二小学,小学高级教师。

??S编辑 韩 晓

第五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班班通使用现状及反思_5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班班通”使用现状及反思

咸丰县清坪镇青岗岭小学

彭 刚

潘敏

摘要:毋庸置疑,“班班通”的使用,使语文课集文字、图像、动画等信息功能于一体。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但是,也不能忽视使用中诸多的不足。“班班通”使用以来,让我有诸多感悟和反思,若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势必很难达到其初衷。

关键词:“班班通”

农村

小学语文教育

优势 反思 解决途径

[正文]

一、我校语文教师信息技术现状

我校地处武陵山东部、鄂西南边陲。是一所村级完小,现有教学班6个,学生197名,其中留守儿童高达百分之六十。全校有在职教师12人,任教语文学科6人,平均年龄47.5岁,正规师范毕业3人。

自2012年秋季安装使用“班班通”以来,学校出台了一系列管理、使用、维护措施。目前语文教师均能借助“班班通” 资源上课。但部分教师只是死板地借用,不能根据教材、学生实际情况自行设计。所以导致使用的积极性不高,使用效率不高,且有应付之嫌。

二、“班班通”点燃了农村语文教学新的希望

“班班通”为农村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带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它从根本上体现了教育均衡,弥补了教师专业素养的不足,使大语文教育理念得到深化,以它特有的优势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⑴自我1991年参加工作至今,学生在校数逐渐呈下滑局势,学生异地异校就读比例较大,家庭条件好一点家长都想尽办法让孩子到镇、县学校就读,还得安排一个监护人租房护送,这一现象不得不引起我的深思。一年下来,与就近在我校就读相比,多余开支不低于八千元,这对于普通农村家庭是一笔不菲的数目。还有部分学生随务工家长在外地就读。为什么家长、学生宁愿多花钱而舍近求远?恐怕我校教育硬件设施落后、教育教学水平相对较低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吧,家长、学生从心理上不认可!记得以前,每当我向孩子们描述乡村之外的所见所闻时,谈论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时,他们眼里流露出来的有羡慕、有期盼,也有明显的茫然。因为他们觉得“精彩的外面”很陌生、很遥远,让我心里一阵阵疼!以前每当我们农村教师有幸外出参加各类学习培训活动,看到城镇教师、学生所拥有所享受的优质教育资源。有一些羡慕、有一丝渴望,更多的却是落寞,甚至于有一种低人一等的伤感!心理的落差直接影响到农村教师的职业价值观。可喜的是,2012年秋季,我校终于安装了“班班通”。这不仅仅是硬件的完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家长、教师心理得到了平衡。实现了城乡优质资源共享,促进了教育硬件均衡,平衡了师生、家长心态。从这一点来看,“班班通”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硬件优质共享,更为重要的是平衡和扭转了师生的心理,让农村学生,教师都走出了“被遗忘”的阴影,从拾起信心!

⑵由于各种主观、客观因素的制约,农村教师整体业务素质偏低,知识结构老化。从而也就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教学,甚至制约学生的终身发展。我们属于土家族聚居之地,而世代相传的土家语音与普通话语音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别,比如:土家语音没有唇齿音f和舌尖后音等。在我从教20多年语文发现,部分语文教师在拼音教学中甚至连自己都不能准确地拼读,分不清平舌、翘舌、前鼻音、后鼻音等,所以学生也就学会一种介于普通话与土家语音的“彩色普通话”,长大后也很难从根本上纠正,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在汉字教学中,方法单

一、笔顺不规范、忽略书写教学,最终结局就是学生不会识记、倒笔画泛滥、错别字成灾。朗读教学基本上流于形式,谈不上“读中感悟”,只有强行记忆,应付考试而已。就整体水平而言,农村孩子与城镇孩子的口头语言规范性、感染力是没有可比性的,其原因显而易见吧!而“班班通”里面的“优课”等资源,从拼音到朗读,都有了规范的素材。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为重要的是弥补了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不足,学生听到的、记住的、接受的是非常严谨规范的标准普通话。当他们长大后,就会远离“彩色普通话”,对于规范语言文字的使用可以说是从源头上予以“医治”,对于提高学生综合语文素养有百利而无一害。

[3]运用“班班通”教学,拓宽了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打造出语文高效课堂。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传播知识,教学媒体作为储存和传递教学信息的

载体,起到了中介作用。运用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足够宽松的时空条件和心理空间,使学生能够自由的想和做,激发新的学习欲望和活力,同时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由此,“班班通”对于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例如:我在教学《詹天佑》一文时,对于文中“中部凿井法”“两端开凿法”。以前一直是我反复讲解、演示。最终学生对此还是比较模糊。而现在,我在课前自制了两张动画PPT,非常形象生动地把两种凿井法演示出来,学生一看就一目了然,而且学生的积极性也是空前高涨。对于“人字形”线路,是本文的重点,更是难点,如何突破?一直没有找到一个最佳方法,现在我就借用了梅林小学芦玉玲老师设计的动画PPT,学生感觉自己就乘坐在那一列火车上,火车轻而易举的就爬上了陡坡。“班班通”把语文教学中远离学生生活的枯燥、乏味的素材演绎得生动、有趣。不仅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悟、体验”,还很轻松地突破了这个难点。

[4]乡土文化资源是语文课程的重要课程资源之一。农村本来具有天然的乡土文化,但以前也基本处于“瘫痪”状态,教师无法自成体系形成乡土文化知识,也很少有可以借鉴的资源。现在,我们可以借助媒体开发、利用乡土文化资源,以提高学生兴趣,提升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其语文素养。

在教学《客家民居》一文中,我引导学生回归生活,思考我们土家民居“吊脚楼”的特点,可是学生对于本民族民居的特点、印象却少的可怜!现代的混泥土钢筋取代了“吊脚楼”,于是我在网上收集到:吊脚楼为土家族人居住生活的场所,吊脚楼半为陆地,半为水。多依山就势而建,呈虎坐形,以中柱为界分为两半,前面作火炕,后面作卧室。吊脚楼上有绕楼的曲廊,曲廊还配有栏杆„„然后和学生一起欣赏一张张精致的“吊脚楼”照片,这样一来,让学生轻松地了解其特点。当我说到:“吊脚楼”还引来不少外国专家来专门研究呢!在世界民居建筑史上都有着及其重要的地位!激发了学生对于本民族发自内心的热爱!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而不是两个东西。”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了解生活,而在生活过程中学习和利用语文知识,这样就会极大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而乡土文化贴近学生,他们易于了解、乐于接受,同时德育理念也得到很好的贯穿其中。在语文综合学习课上,我带领学生了解《摆手舞》、《哭嫁歌》,《跳丧舞》等浓郁的土家文化素材。为学生创造平台,开展语文实践,我确实体会到乡土资源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功效显著,也为大语文践行奠定了基础。

三、语文教学中“班班通”使用的反思

“班班通”对于我们而言,毕竟是全新的事物。也可以说引发了农村语文教学的改革。在运作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新问题,不足为奇。但也要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才可以真正发挥其作用。

⑴ 有些语文教师把“班班通”当作“全能选手”,依赖性、惰性随之产生。一堂课下来,从字词句段篇到朗读到练习,甚至作业布置,都通过“班班通”完成。这种“教学随着班班通走”的做法与传统“老师牵着学生走”的危害性无异,效率极低。把“班班通”当成教学的“命根”,造成了“班班通”使用过滥过泛的现象。教师没有意识到任何事物都有其所长,亦有其所短。“班班通”固然有其他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它只是实施教学的手段之一,并不是唯一。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媒体,这样才能让“班班通”在语文课上充分地发挥有效性。

⑵过多的媒体展示,减少了学生活动,减少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不少老师们在使用中就觉察到这一问题。有的课上教师使用课件出示一下教学流程,出示几个答案完全是为了使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有时看到老师们连课件中的制作人姓名都没有改过来,甚至于上课之前才把课件拷过去,没有对课件的加工和熟悉,上课只能像是放电影一般。只用其课件,而忽略其备课过程,生搬硬套,课堂变成走过场。说到底,它本应是教学的辅助,而不是学习的本身。特别是在语文课上,学生重点训练的是语感和思维,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充分的对话与交流,简单借用多媒体束缚了学生思维,对于语文教学有害无利。

[3]课件的容量、质量、适应性,都是每一个教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同一个课件资源,用在高水品、高素质的学生课堂,也许是恰当的,也是最有效果的。可是用在我们农村,用在我们这一级学校的课堂里,也许就是失败的。很多教师只是一味的“拿来主义”,忘却了对象之间的差异,忽略了因材施教。其效果如何?可想而知。还有的教师认为课件使用越多越好。在去年县里组织的“课内比教学”比武课中,一位教师短短40分钟,展示了30多张幻灯片,请问学生看一遍就要花多长时间,学生有多少时间在思考?我认为,多媒体手段只是一种辅助教学,不可将此

当做一种目的,课堂的核心仍然是组织学生学习,而不是教师展示课件。我们更需要冷静思考,怎样科学使用这种教学辅助手段,让现代化的装备真正促使教师提高课堂的效益。我觉得要慎用精用,不可滥用。

四、解决途径

⑴ 强化理论学习,具备忧患意识

充分认识到“班班通”带给教育的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变革,教师能否熟练、正确、有效、恰当使用“班班通”,事关教育发展的大计,更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如果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只会让优质资源设备成为阻碍语文教学发展的绊脚石,与国家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安装“班班通”的初衷背道而驰,只会导致教育质量退化,那将真的成为教育的罪人。当前“农村小学到县城小学就读,优生不断流向县城”已成了明显趋势。长此以往,学校将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如果我们自身不能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久而久之,农村教育的前景如何?“班班通”硬件设施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依靠我们自强不息,才会让优质教育真正扎根农村。也唯有如此,我们也才不会被时代淘汰。

⑵ 建立长期而行之有效的培训体制

学校要有一套系统的培训体制,终极目的就是让每一个教师都用“班班通”多媒体进行恰到好处地教学。这个体制不是短期的,更是不应付,而应该是通过考评机制予以保障。要通过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培训活动,让老师都能熟练操作,恰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作为农村教师不能总是一味的抱怨,而是应该要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现有教育资源,扬长避短,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不足,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硬件现在跟上了,那么自身的软件就更不应该落后。提高个人自身的业务能力,提高学校整体的软实力,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当前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3]终身学习理念在农村教师职业发展中尤为重要。

教师自身缺乏发展意识,相当多的教师陶醉在经验型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学经历虽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但是在长达十多年甚至几十年内不更新知识,不少教师的知识结构还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水平。多年来,他们少有观察世界,不愿意主动更新理念,更没有研究新问题。在我从教的二十多年来,教材经历了多次改版,课本对于教师对于学生的要求都不可同日而语,如果还是停滞在上世纪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理念中,又如何适应现代的教育教学工作呢?营造终身学习的学习氛围,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是农村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也是业务主管部门需要思考的问题。

[4]建立“帮扶”机制

校内 “帮扶”,可以派遣农村相对年轻的教师外出“取经”,然后回来发挥引领、指导的作用。校际 “帮扶”,城镇派出优秀教师与农村教师建立师徒关系,农村到城镇交流的教师也与城镇优秀教师建立师徒关系,通过听课、示范课等形式,提升农村教师专业素质。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目前农村小学里,在“班班通”使用上,是很难找到真正可以起到引领作用的教师,目前大家都是 “摸着石头过河”。可是当我们真的“过河了”,可能也耽误了一代学生。

总之,“班班通”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优质资源,给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同时也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能够扬长避短、合理运用,决不可有依赖性。我们要精心搜集、选择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资源,选择适当的教学时机,灵活运用。让“班班通”真正服务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成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教师业务能力的优质媒体资源!

参考文献:

1、朱幕菊 《走进新课程——与实施者对话》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2、何克航 《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思考》 2001

3、刘向永 《解读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2003

下载浅谈“班班通”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会[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班班通”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会[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班班通与小学语文教学

    “班班通”与小学语文教学 ——李春兰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的实施,为教育带来了一场深刻的革命。特别是我们农村的孩子,视野窄,对一些新事物和新概念的认......

    浅议“班班通”在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浅议“班班通”在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翔凤镇土堡小学 周玲芳 摘要:“班班通”设备的运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生面,革新了当前的教学模式,使语文......

    “班班通”在农村学校地理教学中的意义

    “班班通”在农村学校地理教学中的意义 在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改革中,“班班通”教学不断地推广和普及,极大地推动了教育改革的步伐。我校在2011年秋期完成了“班......

    浅谈“班班通”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的运用

    浅谈“班班通”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的运用 摘要:“班班通”的到来,使多媒体技术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世界。“班班通”以其独特的功能:高清晰的图片、高音质的音乐、高性......

    班班通之体会

    “ 班班通”教学之体会中坝中学宋霞过去,农村初中条件不成熟,设备不完善,学生在上数学课的时候仅仅局限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落后条件中。学生的数学课堂活动没有新变化,特别......

    合理运用“班班通” 优化农村语文教学

    合理运用“班班通”优化农村语文教学 摘要 在农村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班班通,发挥多媒本的优势,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效突破重难点,促使学生读得更入情,提高学生识......

    合理运用“班班通”__优化农村语文教学

    “班班通”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亮点 余庆县龙溪小学:易万学 联系电话:*** 摘要 “班班通”的到来,使多媒体技术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世界。“班班通”以高清晰的......

    班班通现代教育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教学论文〃小学语文】 班班通现代教育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 创新作用 区县: 西 安 市 阎 良 区 学校:西安市阎良区南樊小学 姓名: 魏 敬 锋 邮政编码: 710089 联系电话: 15891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