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运用班班通-辅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运用班班通 辅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大路槽乡大路槽小学:冯华权
摘 要:“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最直接的训练方式之一,“读”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读的地位与作用连接着认知与运用,贯穿了语文学习的全过程。由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语文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创设良好的朗读环境,激发学生以“读”促“悟”,为学生的阅读指明了方向,为学生的思维拓展了空间。
关键词:多媒体 阅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语文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习方式,创设良好的朗读环境,激发学生以“读”促“悟”,为学生的阅读指明了方向,为学生的思维拓展了空间。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个体力求达到认识某种事物时,就乐于参与某种活动,这种积极的意识倾向来自于他对所要认识的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远程教育资源集形、声、光、色于一体,能够有效地渲染气氛,创设情景,内容也贴近儿童的生活。“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最直接的训练方式之一,“读”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读的地位与作用连接着认知与运用,贯穿了语文学习的全过程。由此,如何充分发挥读的作用,使语文课堂在琅琅的书声中充溢智慧之味,便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师的追求。而信息技术以其动态、直观、立体化的呈现方式,为语文教学中读的训练和发展开拓了一片新天地,促使语文教学中的“读味”更浓。
一、巧用多媒体的提示功能,提升读的品悟味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借助媒体效果呈现的提示功能等,就能使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读指向更明,使边读边思更有深度,使阅读与理解更加相得益彰。如《詹天佑》这篇课文以“詹天佑是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为中心来叙述他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文章选材典型,详略得当,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只选取了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件最困难的事来写。其中“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既是课文的重点,又是课文的难点。语文课就要上出“语文味”,既要“朗朗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又要“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还要“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因此,在教学《詹天佑》这一部分内容时,我就分三个层次来组织教学。第一层次:运用媒体呈现课文内容,在难度的词句上运用点击变色的效果引导学生关注并指导学生读仔细让学生读得“言从字顺”,即读通、读懂、读得流利;第二层次: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指导学生在理解课文时,边读边动笔,对关键词句进行圈点批注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交流,通过媒体课件出示内容,运用划线、加深颜色、变色、闪烁等提示功能,显出重点,通过动画图示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居庸关隧道和八达岭隧道开凿的方法各自不同,前者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后者采用中部凿井法。引导学生初步领会词句的书面意思,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第三层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动手,做一做“小小工程师”,设计图纸。很快,一张张设计图纸通过实物展示台在大家的眼前。这样一来,为学生创设了体验过程,仿佛身临其境,使原来觉得乏味、枯燥的课堂教学变得乐趣横生。继而激烈的讨论,迸发出了孩子们积极向上的氛围,展示了孩子们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课堂成了他们体验、交流、合作、享受成功的乐园,学生真正做到了在读中体验,詹天佑的杰出才华展露无遗。在愉快的教学中,学生学得快乐,学得轻松,语言顺畅,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语言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丰富知识,发展语言,开发智力。
二、巧用媒体的直观优势,彰显读的感悟味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同时,语文学科的本色就是学习语言,让学生从文章中通过朗读,体味语言文字的魅力,感悟文字语言,就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而媒体的直观优势则可以在文字与感悟间架起形象、生动的桥梁。如在教学《赵州桥》这一篇课文时,我就以朗读为抓手,充分利用媒体的直观优势,引导学生边读边悟。教学中,我采用了自读、默读、分角色朗读、齐读等多种朗读形式。在课堂上,先以课件出示学生交流中获得的“疑”,引导学生循着心中的“疑”去充分地读书,思考,探求。我指导学生围绕这几个问题进行自读感悟: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赵州桥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赵州桥有哪些特点?画出文中的具体语句读一读。3.赵州桥有什么价值?显然,这三个问题不难,但一定要仔细读书才能完成。这样,学生就能分两个层面进行读书了。第一层面:了解课文字面上的内容,认识赵州桥的特点,了解了这一层面的内容,媒体课件就可以用图示进行阅读总结,使学生一目了然;第二层面:深入文字,透过文字感受赵州桥的价值。最后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朗读,体会思想感情:读了以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此时此刻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在创设这样的语言情境后,再出示与之匹配的画面,使语言与画面充分对接,由此,再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学生就能真正感悟到其价值: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它是祖先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是后人的骄傲!
三、巧用多媒体的综合性能,发展读的思辨味。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说如果学生不经过思考而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因此,我们就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及时点拨。激在关键处,促在思考点。而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综合性能,如果能适时、适当地运用,教学效果便会更加凸显。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这一篇课文时,在交流中我重点抓住了一些话反复品读: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同志们!用石头砸!”、“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些话是五位战士为了群众和部队的安全,义无返顾地选择走向死亡的真实举动,也是他们不怕牺牲,坚决完成任务的动力。这些话更充分表现了表现了五位壮士不怕死的英雄气概。教学时我把这句话作为多媒体课件的主界面,始终展示在学生眼前,并抓住这句话四次品读,通过层层深入地学习,让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五壮士崇高和伟大。第一次品读:让学生找描写五壮士掩护任务的句子细节描写,这是初步感知;第二次品读:在初步感知后让学生找文中哪些语句和词语感受到五壮士的决定?出示课文中的相关词语让学生展开联想,想象画面后,再次借助多媒体的直观优势出示画面,并紧扣学生的思维点,启发学生思考、交流后再读。第三次品读:利用课件,出示链接的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让同学们感受五壮士面临的绝境,谈体会之后再读。这三次读学生已经充分感受到了五壮士不怕牺牲的精神。第四次读:在学习了解了当时所处的环境后,让学生观看五壮士砸敌人,最后跳崖的课件动画,学生就能充分理解五壮士的坚贞不屈和不畏牺牲的精神。由此,学生也在交流的过程中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积累,在读中深化了思辨,获得了体验和感悟。
四、巧用信息技术,强化朗读训练
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说:“语文没有唯一的答案”,所以人们都说“有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运用信息技术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听力非常方便,也非常有效。一是充分发挥语音室的作用,用现成的语文教学光盘或课文朗读磁带强化学生的模仿朗读。这类教学软件声音纯正,能够唤起学生练习朗读的兴趣。对学生理解这类课文,体悟作者的感情是很有帮助的。二是在阅读课堂上,教师语言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自身情感的调节,引发和调动自己的情绪,让学生融入在课文里,这样才能使学生进入课文描述的境界,与作者产生共鸣。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时,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再现课文场景,再加上教师饱含深情的讲解,让学生仿佛看到了那个可怜的小女孩,看到了她手里一根根给她带来快乐和希望的火柴,跟着她快乐和失望,在他们心灵深处燃起了对小孩子的同情之情。这样的教学,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又给学生的朗读起到了示范作用。
总之,信息技术之于以读为中心,注重在读中体验、读中悟道、读中深化的语文课堂教学来讲,善用之,即能为语文课堂之读增味、提味,为语文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主要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过程与方法》李克东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策略》谢幼如: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深入发展,“班班通”教学平台越来越广泛地发挥了作用。它那声情并茂,色、情、景水乳交融的效果,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拓宽了学生的时空观。同时通过知识形成过程的充分展示,促进了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激发了学生内在因素,发挥了主体作用,从而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了听、说、读、写、做的能力。
“班班通”教学平台的迅猛发展和所体现的先进性,得以广泛应用于小学教学的各个学科之中,特别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更突出了它的优势。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合理应用“班班通”,充分发挥发挥这种教学工具的巨大作用,产生相应的效果?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六年级下册《少年闰土》这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将闰土所做的四件事的动画图片一一展现在同学们的面前,缤纷的色彩,优美的音乐,独特的动作,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唤起了学生一次次的高呼,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各种心理因素保持良好的状态,兴趣盎然的投入到对新知识的学习中去。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多得多。
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巧妙解疑
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如通过语言叙述、挂图展示、动手操作、板书解析、讲练结合等途径。然而,当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应用“班班通”教学平台,便会使常规的课堂教学如鱼得水,过去靠老师口若悬河地解说,手舞足蹈地比划,表格挂图的机械呈现等手段立刻相形见绌。利用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在突出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知识上有着其他手段无法实现的优势。如,在执教《詹天佑》一文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其中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线路和用不同的方法开凿隧道这部分,集中地体现了詹天佑的杰出、创新精神。用以往的教学手段,往往很难讲清这一难点。为此,如果制作一个课件,运用动画技术,巧妙地将詹天佑设计的两个火车头在“人”字形线路上运动:(因为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火车头在前面拉,一个火车头在后面推,过了青龙桥,原先拉的火车头推,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学生看到这样绝妙的设计,不但理解了课文,还为詹天佑的杰出、创新所深深折服。
三、拓展课堂空间,提高教学效率
利用“班班通”教学平台,教师可以一改以往主要靠口头语言和文字符号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式,打破了封闭式的死水一潭的教学状态,能够将古今中外、天南海北的信息为课堂所用。利用“班班通”教学平台,教师可以适时地补充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文资料,随时展现在课堂。这样就大大拓展了课堂教学空间,加大了课堂教学容量,40分钟的上课时间便被充分利用起来。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鲸》、《松鼠》等课文时,我利用网络超文本的特性,结合教学目标,编辑整合了“资料库”,这给学生提了开拓视野的广阔空间,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和拓展知识面,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内容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网上阅读“资料库”中的相关信息,小组之间交流,拓展知识面,探索课程以外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加强创新思维训练。资料库将与鲸、松鼠有关的知识分类归纳整理为:生物、文学、摄影、军事、考古、航天、仿生、农业、集邮、科技、奇闻、数学十二个科目,每一科目,都提供了大量有关鲸和松鼠的信息和丰富的知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把新了解到的知识整合到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在这些科目中,所有的知识都与鲸和松鼠有关,但介绍的角度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科目,角度也有区别。所以当我们通过网络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时,便可多角度、多方位和多途径地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发散思维能力,通过分析、比较、综合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拓展课堂空间,增强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感知力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创新教育中最常用、最有效的一种方法。由于学生生活的范围狭小,又缺乏“发现美的眼睛”,所以阅读、写作时会感到一些困难。我们便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图文声像并茂的阅读、写作辅助材料。通过“班班通”教学平台的教与学的过程,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了强化。如,学习《将相和》《十六年前的回忆》《狼牙山五壮士》等历史题材的课文,由于这些课文的内容距今天的时空比较远,学生在学习时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教学时,我将收集到的有关文字、图片、影视资料,放给学生看,弥补学生因时间和生活阅历的因素造成的理解课文内容而出现的“断层”现象,增强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感知能力。
五、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
赏析能力即学生对作文的评改能力。“文章不厌百回改”,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作文教学应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班班通”的应用为作文教学提高学生评改能力提供了一个平台,能引导学生进行“实战训练”,领悟评改作文的方法,养成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例如,在指导学生“缩写文章内容”这一作文时,我先将准备好的范文《景阳冈》缩写通过“班班通”的展示台展示,并在范文的旁边附上本次习作的要求。(用不同的文体、颜色显示)首先让学生欣赏佳作,在这一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对照原文,对缩写后的文章进行判断、讨论、评价、衡量是否达到习作要求,并讲出称其为佳作的理由。其次让学生评改“病文”,选择个别同学的作文进行当场点评,如“主次是否分明,语句是否通顺„„”,对“病文”逐篇剖析、诊断,从大处加以对症下药,进行修改,并把修改的地方用红色显示,提醒学生稍加对比。再让学生动手对选取的任何一篇文章进行缩写,再自改、互改,大大提高了写作能力。总之,“班班通”教学平台如一个五彩缤纷的万花筒走进了学校的课堂,深入到了课改的前沿。阅读教学中巧妙地运用 “班班通”教学平台,能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变得具体、生动、直观,使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形象、有趣,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班班通”的运用为阅读教学注入了活力。
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发挥其特长,利用“班班通”教学平台优化阅读教学,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主动性、实效性,使小学语文教学朝着特色、个性的教学方向发展。
第二篇:巧用班班通辅助语文教学
巧用班班通辅助语文教学
作者:杨晓 日期:2010-10-23 [摘要]
“班班通”是通过多媒体使学校每个班级具备了与外界进行交流的能力,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日常教学的有效整合,促进教师语文教学方式和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变革,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本文从师生双赢的角度探讨巧用班班通辅助语文教学的意义。
[关键词] 班班通 语文教学 语文学习师生双赢
新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其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有效教学引起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关注。而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已深入课堂,现代教育技术班班通的巧妙运用,更是打破了“一个黑板+一只粉笔”的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使语文教学的课堂模式充满了生机,进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课堂上出现师生双赢的局面。
1、班班通促进教师语文教学方式变革
班班通使每个班级配备适量的信息化设备和网络设施。不同的硬件、网络和软件配置构成了不同类型的“班班通”。“班班通”类型是以多媒体计算机作为核心设备,配以各种信息展示与交互设备的多媒体,使最基本数字资源以及展示设备进入每一个教室,即多媒体教室类型。为老师提供了新型教育的平台,即利用信息化资源和设备开展教学活动,切实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
1.1班班通利用多媒体将课堂教学方式多元化,提高教学有效性
班班通让每一个班级、每一位教师、每一们学科的每一堂课,尽量做到日常化应用信息化设备与资,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常态化和有效地整合,即在合适的时间运用恰当的技术完成教学任务和学习任务,使其多元化,比如,网络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集体研究、协作电子备课、数字化学习型学校建设、家校互联等。
利用班班通教学手段可以将教学中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使常规教学手段无法展现出来的东西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如在学习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时,本课以欣赏和朗读为主,有了班班通以后,通过直观的课件,让学生在观看录像和图片的同时,感受到西沙群岛的美丽风光和丰富的物产,对西沙群岛有个深刻的印象。教学中,充分利用班
班通多媒体手段,给同学们展现美的形象,努力做到语文美育具体化。还根据教学直观性原则,以学生心理特点为依据、以美的熏陶感染为目的,倡导学生进行集体研究,通过多媒体中的的制作软件制作“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的海水”,“见都没有见过想都想不出来的各种各样的鱼”,“颜色艳丽,形状奇特的珊瑚”把“千奇百怪的贝壳”,“成百上千的海鸟”以及“庞大的海龟”“懒洋洋的海参”“威武的大龙虾”等景观,创作其心目中的美丽而富饶的西沙群岛,使学生在实践中去体会其美好。
同时,在语文文本中,有不少课文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太遥远,要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意境和感情,非常困难。我们为让学生理解,常采用让学生反复朗读,再加上教师的讲解,然而效果却往往不如人意。但若利用班班通电子备课,用上一幅展现情景的图片,一段恰到好处的音乐,或是一组恰如其分的镜头,再配以课文的重点内容或字词,往往能唤起学生的共鸣,引起他们的思想认同。如上《富饶的西沙群岛》,课文中所蕴含的感情必须通过朗读传达出来。动听的音乐、绚丽的色彩、迷人的动画,特别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学习语文,让课堂语文教学方式多元化,是学生开拓视野,加强记忆,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
1.2 班班通使教学资源共享,方便教师取长补短。
教师是教学的第一资源,好的教师更是闪光的金子。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教育理念,有不同的教学方式,而利用班班通备课可以使教师们相互交流,取长补短。而教师们建立班班通共享资源,建立适应学校教学的资源网络,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好的服务环境。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当今社会,多人的智慧必定比一人当关要重要,这就打破了以往语文教学各人顾各家的狭隘局面。古哲人苏格拉底说过: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我们每人仍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人就有了两种思想。所以,班班通的使用为广大教师创造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也变革了教师教学方式得单一性与绝对性。
举例来说,当语文老师讲解到古诗《草》时,有的老师就会从个别字讲到句,从而循序渐进讲到文章的难点,如“离”、“枯”、“荣”等几处,还有“野火烧不尽”。,教师由局部讲到整体,使学生明白了小草所具有的顽强不屈精神,并了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内涵,至此突破了重点难点。而有的老师会从另一方面利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设置四幅场景。第一幅是像大海一样美丽宽广的草原,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幅“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景象。学生通过逼真的画面,理解“离离”之草就是茂盛的草,同
时,通过这幅画面,也知道了“荣”就是“茂盛”的意思。第二幅是秋季草原图,依旧是宽广博大的草原,小草在深秋的季节变黄了、枯萎了。第三幅场景:熊熊的烈火在无情地燃烧,露出大片光秃秃的土地。第四幅场景:春暖花开,小草慢慢地从泥土里钻出来,舒展着修长的身体,在春风中摇曳。通过这种方式让同学们知道了大火无情地烧掉小草的叶,但它的根深深地埋在地底下,并没有被野火烧死,仍旧在聚集着力量,等待春天的消息,所以说“野火烧不尽”。学生由此了解了“春风吹又生”。两种方法都各有所长,但也有不足,比如第一种固然学生理解了难点但记忆不深刻,而第二种学生虽然记忆深刻但对难点重点的掌握有待加强。但是一旦实现班班通资源共享,这些难题就迎刃而解了,先辈有云: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资源共享,互补互足,进一步提高教学有效率,方便学生的语文学习。
2、班班通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变革
在没有多媒体以及班班通等高科技设备时,作为学生的学习是很不尽人意的。比如,在语文教学中,许多东西远离学生实际,一个远离学生实际的东西,不管教师如何描述,仅仅靠学生狭隘的想象是无法完成学习过程的,而学生学习语文的方式出了读诵写背几乎没有别的方式,单调且效率一
般。而班班通的出现,不仅使教师语文教学方式变革,也使学生语文学习方式变革,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
前面提到,班班通使得教学方式多元化,教师间资源共享,其实在网络环境下也使得学生学习方式多元化,学生也可以与老师资源共享。家校互联使得学生在家也可以与老师交流,同时与老师资源共享,对其课后预习、复习以及课文理解都有促进作用,而学生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也可以及时与老师交流,能及时做到有惑便解。同时,班班通使学生获取资料的途径丰富化,学生能通过音频、视频、ppt、电子板报、网络课堂等多种方式学习语文,不再枯燥、乏味,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与效率;而且,当今社会学生知识面的广泛性也很重要,班班通可以开拓学生视野。总而言之,这种语文学习方式的变革无疑是有积极作用。
总之,“班班通”是一个事关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班班通”把现代教育充分融入学校的教育教学,使之成为常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寻求有效应用机制与模型,实现教育教学将彻底打破教室、教师、校园的界限,实现局域、城域无界限,提高每一堂课的教学质量。“班班通”校校互通、班班互联、资源共享,进一步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向纵深发展,激发教师的实践激情和学习需
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率,创造了师生双赢的局面,最终全面提升基础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长海一中 孙婵;巧用“班班通”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长海教育网;http://www.xiexiebang.com,2009-6-9
第三篇:班班通与小学语文教学
“班班通”与小学语文教学
——李春兰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的实施,为教育带来了一场深刻的革命。特别是我们农村的孩子,视野窄,对一些新事物和新概念的认识和理解,除了电视外,就是课堂学习了。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内容要丰富,形式要多样,这样有利于农村孩子掌握课本知识,接受新事物,理解新概念,更快更好的认识自己所生活的这个社会。我在农村小学工作的几年中,经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也沐浴了新课程改革的春风,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使我深深地感到新课改的优越性,特别是多媒体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帮助和优化。它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轻松自由地学习,在愉悦的氛围中,不仅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还突破了原有的课堂局限,拓展了师生的信息量,寓教于乐。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探求新知、获得成功的一种推动力。在语文教学中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巧妙设计情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我抓住小兴安岭“美”的特点,用多媒体手段将小兴安岭春、夏、秋、冬的美丽景色,通过课件依次展现在学生面前,伴着轻松愉快的音乐,随着有感情的朗读,画面美丽的景色与课文描写相对照,形、声、音、色浑然一体,创造出“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的优美情景。此刻,学生仿佛进入茂密的林海,置身于娇艳的野花丛中,追逐着活跃的小鹿群„„那满地蘑菇似乎伸手可得,那神奇的人参似要频频招手„„学生此时的情感已和作者发生了共鸣,陶醉在美的氛围之中,深深地爱上了美丽的小兴安岭。我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思考、讨论,在浓厚的兴趣中分析、理解、品味、感悟,从而加深感受美的意境。这不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儿童的认知活动是伴随着一定情感的,而孩子们的情感是最容易被激发起来的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更主动、直接。在课堂上,教师生动的语言,有感染力的眼神和个动作,教师所营造的课堂气氛,都作用到每个学生的心灵。多媒体无疑为学生创造情境,激发学生内心情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例如在教学《香港,一颗璀璨的明珠》一课时借助多媒体技术制作一幅幅生动画面,把学生带到课文中所描绘的境界中去,那么课堂一定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讲香港夜景一段时,首先让学生闭上双眼,关掉电灯,拉上窗帘。老师边倒数五个数边放课件,当学生睁开双眼,一幅霓虹闪烁、车水马龙的香港夜景展现在学生眼前,伴随着优美悦耳的配乐朗诵,学生仿佛置身其中,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巧妙借用多媒体展示,不但可以为学生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写作热情,还可以弥补小学生的认知与实际生活的距离,把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展现在五彩斑斓的画面之中,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对陌生事物有较详细的了解,使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巧妙地衔接起来,从而丰富 学生的思维,使作文课变得生动活泼。如在指导学生习作《我的课余活动》时,我录制了学生课余时间拔河、踢毽子、跳绳等活动的场面,上课时学生通过观察动态画面,主动地接受信息,不知不觉地融入其中,活动的开始、经过、结果更清楚无遗,场内、场外热闹气氛,同学们一言一行更令人兴奋,达到了不吐不快之感,激起了写作愿望。当学生写作时要重点描写某人时,有关的画面又重新出现在眼前,便于更细致地观察写出逼真的场面。学生有目的、全面、细致、精确地观察,迅速“理清活动的全过程”,能够抓住重点、按活动顺序来写清楚。可见,电视媒体提供物像指导观察显神通,学生观察时有目的、有顺序、有重点、抓特点,思维时有凭借、有条理,写作时必然有序、有理、有神。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活化了语文教学,提高了课堂的效率,使学生超越时空,多维感受,不仅学到了课文的内容,还领略到了更广阔的课外世界,把课内和课外的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且情感上得到了满足,精神上得到了熏陶,能力上得到了训练。看着孩子们的表情,我相信“班班通”会带着我和孩子们在语文学习中轻舞飞扬!!
第四篇:合理运用“班班通” 优化农村语文教学
合理运用“班班通”
优化农村语文教学
摘要
在农村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班班通,发挥多媒本的优势,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效突破重难点,促使学生读得更入情,提高学生识字能力,生发学生写作的愿望。
关键词
合理运用
多媒体
优化教学
多媒体以其直观、形象、生动、灵活等特点,迅速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随着班班通正式走入乡村小学,在乡村小学也可以很好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现就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班班通陈述一些个人的看法。
一、合理运用,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有声有色,图文并茂,能为教学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能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逼真、色彩鲜明的视听觉感受,使机械、呆板的教学内容变得妙趣横生、赏心悦目,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能更好地投入学习中,提高学习的效率。
如:教学《七月的天山》一课,运用多媒体课件把各种天山的景色设置为动态效果,呈现出天山的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流哗的流水声„„枯燥的内容顿时变得生动起来,学生一下子被这种景象吸引住了,各种学习灵感和学习兴趣自然而然便产生了,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又如教学《雷雨》这一课,运用课件将大自然的景象通过屏幕逼真地显示出来,图文并茂,声像结合。为学生创设一种电闪雷鸣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雷雨的特点。在这样的情境之中,学生很自然地想了解课文内容,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如:教学《观潮》一课,将钱塘江大潮来临时雄伟壮观的景象描写得淋漓尽致,使人如临其境。在教学中,可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会马上吸引学生去读课文;借助课件,可以更好地让学生体会“横贯江面”“水墙”“隆隆的雷声”等等以从字面上难以理解的词语;借助课件,可以让学生很容易地感受潮来时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的壮观之美。多媒体课件让课文内容变得这样容易理解,学生由于能够理解课文,就会增加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合理运用,突破重难点
如何解决一篇课文的重难点,是每一名语文老师时时要面对的问题。每次遇到这个问题,就会让教师陷入沉思,究竟哪一种方法能更好地突破这节课的重难点。由于不能找到一个绝佳的方案,只能思考多种解决方案。当我们有了多媒体后,就多了一个解决重难点的有效方案。这是因为多媒体能将一些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的,让原本是这一节课的重难点变得容易理解。如《圆明园的毁灭》一文,“让学生在头脑中再现圆明园的辉煌景观”是一个难点。这对于农村小学的学生来说更是一个难点,学生无法通过字面理解透“金碧辉煌”“玲珑剔透”“亭台楼阁”等词语中,同时也无法想象到“安澜园”“狮子林”“平湖秋月”“雷峰夕照”等景色到底是什么样子?这时,我们在教学中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这些图片,学生欣赏后就会自然而然地理解这些难词和无法想象的景色。如果在这个时候让学生说说脑中的圆明园的样子,相信他会说得美轮美奂。另外,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课中“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在教学中就可以播放《圆明园的毁灭》影片剪辑,学生看着英法联军那抢掠东西、任意破坏的情景,看着那圆明园被烧的情景,学生对侵略的仇恨之情就会油然而生。
三、合理运用,促使学生读得更入情
新课改的实施,广大语文教师都已经认识到入情地朗读课文对理解内容的重要性。可是,如何能让学生读得入情?这是一个不少的难题,多数靠学生的自悟与教师的讲解、范读,但有了多媒体,就多了一个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法。如:教学《草原》一文时,草原那秀美的景色学生不可能一读就能读出草原那么美的景色。这时,如果播放草原的图片,学生会很自然地进入到内蒙古的大草原之中,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朗读得会很入情的。再如: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可以播放汶川地震中抢救遇难者的情景,学生就会很容易地进入地震后那种紧张的气氛之中去,再借助着肃穆而有点激昂的音乐,学生就会读得很动情的。
四、合理运用,提高学生识字能力
在小学低年级中,学生识字是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如何更好地让学生识字呢?这时,就可以借助多媒体了。如:播放一个按写字笔顺依次出现的动画,小学生是很乐意看动画的,这样学生看着动画就会在无意中学习了字的笔顺,并且可以反复播放;播放一个写在田字格中的字的课件,就可以很好地指导学生写字;播放字的组成课件,就可以让学生很好地了解字形的组成,从而加强学生对字形的识字。
五、合理运用,生发学生写作愿望
学生一看到作文就会感到头痛,原因是多方面,其中有一个原因是学生不知该写什么,脑中一片空白。在教学中如果运用多媒体,就可以给学生形象的提示,从而促使学生产生写作的愿望。多媒体的运用,可以带动学生从身临其境的感知,从而激发了学生内心的情愫,产生了写作的欲望。如:在《假如我有七十二变》作文课中,我就借助了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希望工程”、“环境污染”、“战争”“光秃秃的山”等富有时代气息的图片,使原本枯燥无味的作文课因而充满趣味。学生可以根据教师展示图画,展开想象,使作文课更富想象。在《说说心里话》作文课中,借助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父母为孩子送衣服、父母送孩子上医院、老师辅导学生、清洁工扫大街的图片,这些图片就会引发学生思考,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启发学生写作的灵感,学生感到有内容可写,从而就会产生写作的愿望。
总之,在农村语文教学中,如能恰如其分地合理运用班班通,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点,将不仅扩大了知识的容量,补充更多有益的资料,还能激活了语文课堂,优化了课堂结构,降低了教学的难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第五篇:合理运用“班班通”__优化农村语文教学
“班班通”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亮点
余庆县龙溪小学:易万学 联系电话:*** 摘要
“班班通”的到来,使多媒体技术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世界。“班班通”以高清晰的图片、高性能的动画将图文并茂、声形并茂的教学方式传递到小学语文课堂。运用“班班通”辅助教学,使教师的教学效果得到了提高。
关键词 班班通 兴趣 提高 能力
两年前,我校全面开通了“班班通”。“班班通”的到来,使多媒体技术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世界。“班班通”以高清晰的图片、高音质的音乐、高性能的动画将图文并茂、声形并茂的教学方式传递到小学语文课堂。运用“班班通”辅助教学,使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得到了提高。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与其他老师对如何用“班班通”实施小学语文教学进行了探究,从而发现了几个亮点:
一、合理运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班班通”让阅读教学上了一个新台阶;
三、运用“班班通”提高学生习作的兴趣及能力。
一、合理运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的最好动力,最有持久力的动力。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多媒体的有声有色,图文并茂,能为教学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能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逼真、色彩鲜明的视听感受,使呆板的教学内容变得妙趣横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能更好地投入学习中,提高学习的效率。
如:教学《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一课,运用课件将西藏的雪峰和恶劣的环境通过屏幕逼真地显示出来,图文并茂,声像结合。使枯燥的内容顿时变得生动起来,学生一下子被这种景象吸引住了,各种学习灵感和学习兴趣自然而然便产生了,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班班通”让阅读教学上了一个新台阶
目前,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还以“分析课文”为主要的形式,而学生也还习惯于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语文学习,缺少自主性和独创性。但是多数语文教师已经认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可是,如何能让学生读好呢?在原来,这是一个难题,但现在有了“班班通”,就能解决这一难题了。如:我在教学《草原》这一课时,草原那秀美的景色学生不可能一读就能读出来。但当我运用“班班通”播放草原的图片时,学生自然地进入到内蒙古的大草原之中,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朗读得很入情。再如: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我在课前先播放5.12汶川地震中抢救遇难者的情景,学生就顺利地进入地震后那种紧张的气氛之中去,再借助着肃穆而有点激昂的音乐,学生就读得很动情的。
三、运用“班班通”提高学生习作的兴趣及能力
以前的作文教学,都是老师安排给学生一个习作的题目或者一段材料,然后提出若干写作要求,学生根据要求进行构思创作。而学生一看到作文就会感到头痛,原因是多方面,其中有一个原因是学生不知该写什么,脑中一片空白。但自从有了“班班通”,我们就可以给学生形象的提示,从而促使学生产生写作的愿望。因此,作文的质量与数量也明显有了提高。
如:在《一件令人最感动的事》作文课中,我借助“班班通”和课件,向学生展示父母为孩子送衣服、父母送孩子上医院、老师辅导学生等图片,这些图片就会引发学生思考,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启发学生写作的灵感,学生感到有内容可写,从而就会产生写作的愿望。
总之,“班班通”为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注入了新鲜血液。通过多媒体技术,让学生们看到了外面的世界,懂得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因此,只要合理运用“班班通”,有效使用教学资源,做到有的放矢,夯实基本功,就能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全面提高了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李道民《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与应用》 〔2〕杭毓锋《浅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3〕]李胜利.“班班通”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意义及作用 西宁: [J]《青海教育》,2007(Z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