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班班通”提升语文教学效益
“班班通”提升语文教学效益
当下,如何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推动教学改革,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和发展潮流。去年,包括我校在内的溧阳地区所有学校都实现了“班班通”,每个班级都安装了液晶投影仪、实物投影仪和电脑,不仅对推动江苏省的教育均衡作出了贡献,也为各校提升教育质量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一段时间以来,诸多教师在积极使用“班班通”的过程中,具备了一定意义上的与外界进行不同层次的信息沟通、信息化资源获取与利用的能力,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日常教学的有效整合,进行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扩大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视野,促进学生学科与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班班通”的全面实施,对作为一名现代教育教学工作者,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需要教师能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利用超越时空局限的各种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不断优化教与学的过程,不断提升课程实施的水平和质量。
语文学科在此拥有更为广阔的课程资源,对“班班通”使用的价值是有目共睹,那么,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发挥“班班通”的功效呢?
一、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趣味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们的知识面越来越广阔,他们已经不满足于老师依然拿着一本书、一支粉笔进行教学的状态,所以偶有机会跟着老师进多媒体教室上公开课便高兴得不知所以。随着学校“班班通”的开通,这种教学状态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一是改变了教师以往把教学用书以及其他参考资料当作应对教学的法宝的状况,他们充分运用网络上的相关资源,及时获取大量与语文教学有关的图片、文字、音乐、音频、视频素材,以便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最合适、最新颖、最具有吸引力的语文教学过程;二是改变了学生以往机械、单调、枯燥的学习状态,他们通过网络,积极主动地访问那些电子化的课程资源库。
例如,教学苏教版语文四年级第三单元《九寨沟》这篇课文时,就可以利用“班班通”协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课前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收集有关泉城的图片或音像等资料。2.课上利用多媒体课件引领学生走进九寨沟,走近那里的雪峰、湖泊、瀑布、珍禽异兽。3.引导学生梳理从生活中和互联网上搜集来的有关九寨沟的图文资料。4.小组内互相交流。5.代表展示,全班交流。6.继续开展同题材课外同步电子阅读,了解祖国的风景名胜。这样的设计拉近了学生与九寨沟的距离,变抽象的感悟为直观的感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这个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时代,随着“班班通”的开通,我们的教学资源变得越来越丰富,教学模式变得越来越先进。不过,需要我们语文教师注意的是,我们应适时帮助学生有效地获取、筛选、加工相关信息,并引导他们对这些信息进行感悟、内化和迁移。
二、加强信息交流,实现相互促进
虽然信息技术在若干年以前就走进了我们的校园,但不得不承认,它只存在于我们的公开课教学之中,发挥的作用也是微乎其微的。但随着“班班通”的开通,信息技术必将发挥更加广泛的作用,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加强信息交流,实现相互促进。也就是说,可以利用互联网这一虚拟的互动平台,让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交流的工具走向教与学,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乃至学生与家长、与其他社会人士之间的互动,实现情感与信息的交流;还可以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在学生作文评讲、作业评改等方面进行互动,通过这样的互动,达到相互作用、共同成长的目的。
下面,本人具体谈一谈如何利用信息交流工具,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进行协作学习。
1.利用实物展示台评讲学生作业
以往的学生作业讲评一直停留在一对一,即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上。这样的互动虽然也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但效益并不明显。因为,学生的目光只停留在自己的作业上,很少能感受到别人作业中的优点,不能扬长避短,特别是在作文教学中,思维容易受到局限。自从开通“班班通”以后,我积极利用实物展示台评讲学生作业,效果非常明显。
首先,通过展示优秀作业,学生找到了自己的作业与他人作业的差距;其次,通过作业展示,学生明确了产生错误的原因,能及时进行整改;更重要的是,评讲学生作文时,通过实物展示,改变了以往读一段、评一段,前读后忘的状况,能够让学生的思想、目光集中于一处,在读悟中细细品赏好词佳句,感受习作的精妙之处,从而真正实现以作文评讲促进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目的。
2.利用QQ、飞信在线探讨语文教学问题
对于小学生及其家长来说,交互性更强一些的信息交流工具,应该是QQ或飞信。QQ在语文教学、家校联系等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它不仅能够实现在线文字传输、语音交流或视频聊天等,而且还可以实现群内互动。教师或学生不管是谁,不管身在何方,也不管在何时,只要能上网,都可以在相关群内发布语文信息,同时可以在群内查找或咨询自己需要的相关信息,而“班班通”就能够在课堂上把这些信息毫无保留地展示给全班同学。
比如,每过一个星期,我就会在本班QQ群内发布教与学方面的信息。同学们通过QQ可以及时了解到班级最新的语文学习动态,很多同学还能根据班级学习动态查找相关的资料,发表自己的感悟,甚至开展互动交流讨论,达到资源共享,实现协作学习。有时家长也会加入其中,把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展示。在此基础上,教师对群内的资料进行筛选、整合,并在课堂上与全班同学共同交流,使学习活动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并富有情趣,再加上课堂中展示的都是学生自己的东西,学生自然乐于学习,学习气氛也会变得更加轻松、愉快,因而会收获比常规教学活动更为理想的学习效果。
3.利用Blog进行自主写作交流学习
Blog即网络日志或博客,它不仅是一种信息交流工具,更是为广大师生搭建的一个沟通反思、知识共享、展现自我的平台。它可以提供更多的学生学习交流、评价资料,把更多的学生吸引过来进行群体协作学习。
自学校实现“班班通”后,我们就开通了一个班级习作博客,鼓励学生自主写作,交流学习。学生的习作兴趣空前高涨,不断有好作文在上面发表。我还鼓励学生对其他同学的优秀作文进行点评,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写,还学会了评,作文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对于其中点击率比较高的优秀习作,我还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引导全班同学都去读一读、评一评。这样的展示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习作热情,学生喜欢写、愿意写,俨然把班级博客当成了自己的温馨家园,日日耕耘,夜夜灌溉。
三、拓展语文活动,促进全面发展
众所周知,布鲁纳根据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创设了发现学习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要求学生通过亲身经历知识发现的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探究能力,而不是死学现成的知识。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学习探究已经成为教育界最为推崇的发现学习模式之一,而在网络探究模式下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能促使多元信息与语文的人文性相互碰撞交汇,有效地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在“调查错别字,做好小卫士”为专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可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网上采集、撰写报告的流程开展活动,最后在网上传送,根据需要进行现场交流。又如:在“我的宠物”综合性学习中,可让学生自由挑选一种动物作为研究对象,然后通过互联网查找资料,并在电脑中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物,旁边再配上简短的文字,介绍这种动物的生活习性、环境等,也可以围绕这种动物自己制作网站。
通过借助网络拓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进行专题探究,可以加深学生对学习主题的了解,提高其社会实践能力、探索发现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及创新能力。
今天,中国语文课程改革方兴未艾,随着语文教育信息化的深层次推进,我们需要拥有更加开放的、更多共享的语文教育教学资源。只有让语文教学与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才能在改革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远,而校园“班班通”,正是促使其成为现实的平台。?
第二篇:班班通应用效益研究方案
附件1 基于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班班通应用效益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刘延东副总理曾在2012年9月5日第一次全口径的教育信息化工作视频会指出:‚十二五’期间,要以建设好‘三通两平台’为抓手,也就是‘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这是当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目标与标志工程。‛‚优质资源班班通‛是其中最关键的一环。它是‚宽带网络校校通‛的延伸,推进了基础教育信息化由数字校园建设向课堂应用转变;它也是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没有高效的班班通,有效的人人通是很难做到的;它也是目前教育资源公共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在中小学落地的主要载体。‚三通两平台‛作为一项需要系统推进的教育信息化工程,班班通处于核心地位。因此,提升班班通设备、技术、资源的应用效益也就是当前推进教育信息化所必须聚焦的核心问题。
江西省自2010年5月开始实施班班通试点工作以来,以400所省级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建设为抓手,示范引领其他中小学校以资源应用为导向,分时段、分步骤推进全省‚班班通‛建设与应用。截止2013年底,我省16635所学校的154191个班级,多媒体教学设备已达60448套,极大改善了班班通教学应用环境。南昌、新余等设区市班班通覆盖大部分中小学校。同时,以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网为中心的中小学数字资源应用体系初步形成。班班通应用也初见成效,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得到常规应用,数字资源开始真正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然而,还有很多学校仍未实现班班通;即使实现班班通的学校,部分教师仅把班班通设备当做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工具,缺乏网络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课型的教学设计能力;班班通应用的目标仍是为了技术和资源的应用而应用,没有与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紧密结合;班班通资源应用模式也未成熟,教师可以借鉴的优秀课例少;区域层面的班班通资源共建共享的机制尚未形成,技术标准不一,校际信息孤岛仍然存在。综上所述,我省基础教育信息化从校校通发展到班班通,初步实现了班班通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推进了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的应用,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然而,依据大数据、大平台、大服务的理念,规范技术标准,进一步整合优质数字资源,依托省级资源云平台,构建学校管理、师生教学、家校互动等大数据的智能分析平台,挖掘师生教学需求,做好技术支持、资源推送、教师培训等各方面的服务,全面推进班班通设备、技术、资源的深入应用是可能的。所以,课题组提出了《基于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班班通应用效益研究》课题。本课题的理论意义,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实施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工程和关键环节。到2015年,基本建成以网络资源为核心的教育资源与公共服务体系,为学习者可享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提供方便快捷服务。‛省级资源云平台是区域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承载主体之一;班班通作为加快‚三通两平台‛建设的重要抓手,整合两者关系,将充分发挥班班通的教学应用效益,切实改变中小学教学模式,推进教育过程公平的真正实现。
本研究将结合省基础教育资源中心向省级资源云平台的转型的趋势,以应用为导向,进一步扩大班班通覆盖面,在充分利用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升级改造,构建泛在学习环境;整合相关软硬件资源,面向教学应用,最终实现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全面提升班班通应用效益。同时通过比较广泛的应用示范,对于全省范围的推广有很大的参考借鉴价值。
二、概念界定
1.班班通:中央电教馆提出以下概念界定:‚‘班班通’是指学校每个班级里具备与外界进行不同层次的信息沟通、信息化资源获取与利用、终端信息显示的软硬件环境,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日常教学的有效整合,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我省现阶段初步定义为:‚班班通‛是指学校每个教学班都装备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并以投影机或电视机为显示终端的计算机多媒体设备,每个班级都能同时连接网络、演示课件、现场直播、收看影视节目等,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
2.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本课题指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是在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网建设的基础上,依据大数据、大平台、大服务的理念,采用云计算等新技术构建的面向全省中小学、幼儿园的资源服务平台。它通过整合全省优质数字资源,采用分析教师资源上传下载等数据的方法,在实现班班通的基础上,向学校、个人学习空间智能推送贴切师生实际需求的资源,并带动社会应用,在全省形成一个优质资源‚淘宝网‛,构建一个政府、企业、学校、师生、家长互联互通的‚qq空间‛,最终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移动学习的泛在环境,借助班班通、人人通,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提升和教育公平。
3.应用效益:‚班班通‛投入与教学应用的产出比,即教学效率(单位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的多少)、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成绩、学习态度与‚班班通‛应用的关联度)。
三、国内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课题组在‚中国知网‛键入‚班班通应用效益‛没有搜索到相关论文;键入‚班班通‛的主题词,通过搜索相关期刊、论文库,大体上可以把相关搜索结果划分为以下几类:阐述‚班班通‛意义和作用的文章;探讨‚班班通‛建设研讨方案;介绍‚班班通‛建设方案、开发设计、设备安装和配备标准等;探索‚班班通‛教学实践应用和应用策略。
综合以上内容,可以看出以班班通作为对象的研究逐年增加;对于班班通产生的背景、意义、内涵、实施规划、配备标准、应用等方面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较多,而对班班通应用模式和应用效益评价方面的探讨不够。因此,本研究立足于我省班班通工程的推进,尝试从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资源深入应用、教学方式创新等方面整体推进班班通的建设和发展,通过对班班通的应用效益探索,最终提升教育信息技术的服务水平,促进基础教育区域均衡发展。
四、理论依据
1.全国教育信息化视频电话工作会要求:坚持育人为本,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为保障,着重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使我国教育信息化整体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学习型社会和人力资源强国提供坚实支撑。
2.混合学习理论
混合学习(Blending Learning)就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特有的优势,既要发挥教师的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发挥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把这两者优点结合起来并进一步优化,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信息刺激的接受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员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全面提升教师的班班通设备和资源的应用能力和水平,提高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效果、效益。
五、研究目标
本研究从信息技术和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出发,依据大数据、大平台、大服务的理念,加快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网向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云转型,开发并完善省级资源云平台;将最新的技术和应用方案结合到班班通的建设与应用当中,优化班班通环境;班班通资源由输送向推送转型,构建政府、企业、学校三位一体的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升教师教学效率、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六、研究内容
1.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云平台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2.‚班班通‛工程的拓展建设与深层应用研究; 新技术支撑下的‚班班通‛软硬件环境优化策略研究; 新技术在‚班班通‛环境下的创新应用研究; 新媒体在‚班班通‛环境下的教学应用研究; 新媒体在‚班班通‛环境下的学习应用研究; 基于基础教育资源云平台的学校空间建设与应用研究; 基于基础教育资源云平台的班级空间建设与应用研究; 基于基础教育资源云平台的教师空间建设与应用研究; 基于基础教育资源云平台的学生空间建设与应用研究; 3.‚班班通‛背景下资源共建共享研究; 优质数字资源班班通的理论研究;
基于省基础教育资源云平台的资源整合研究; 基于省基础教育资源云平台的资源应用策略研究; 基于省基础教育资源云平台的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研究; 基于省基础教育资源云平台的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研究; ‚班班通‛优质资源开发研究;
名校课堂、名师课堂、大规模在线课堂的应用研究; 4.‚班班通‛背景下的教与学研究; ‚班班通‛教学与传统教学整合研究; ‚班班通‛背景下创新教学模式/方法研究; ‚班班通‛背景下教师备课模式研究; ‚班班通‛环境下的差异化教学研究; ‚班班通‛环境下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班班通‛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研究; ‚班班通‛环境下的个性化学习研究; 5.‚班班通‛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班班通‛背景下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研究;
‚班班通‛背景下教师远程大规模在线培训模式研究; ‚班班通‛背景下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培养的研究; ‚班班通‛背景下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能力培养研究;
‚班班通‛背景下教师培训微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班班通‛背景下校本培训新模式研究; ‚班班通‛背景下校本教研创新模式研究; 6.‚班班通‛评价与发展研究; ‚班班通‛教学应用评价标准的实证研究; ‚班班通‛教学应用评价体系的研究; ‚班班通‛工程应用保障体系研究; ‚班班通‛工程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研究;
七、研究思路和方法
本研究依据大数据、大平台、大服务的理念,结合省级资源云平台的开发,以构建班班通背景下班级差异化教学、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个人个性化学习等的学习环境为突破口,重点推进优质资源自主学习、个性化服务等班班通应用发展策略;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构建师生通、生生通、家校通、人机通等模块,从管理和应用制度、教师培训、环境优化、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创新教学模式等多方面整体推进班班通应用效益提升。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调查分析—构建模型—检验推进—反思推广的思路进行;方法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方法、案例分析法、统计分析法等。
首先对‚班班通‛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研究,把握主要问题和发展需求,同时积极追踪国内外学术研究的主题和焦点,引入参考和学习;然后结合省级资源云平台建设,在完善班班通管理和应用制度的基础上,尝试按照移动学习、在线学习等要求进一步优化环境,通过分析平台数据,挖掘师生的需求,推进广大教师充分利用‚班班通‛设备、技术、资源;最后总结并开展示范工程建设,进一步探索多层次、多视角的‚班班通‛应用个案,为全省全面推广‚班班通‛的建设和深层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同时通过对‚班班通‛应用的规模、范围、程度等数量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应用过程的问题,总结经验,切实提升‚班班通‛应用效益,提升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八、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文献分析、调查研究阶段(2013.12—2014.3)本阶段主要通过文献分析,掌握班班通应用效益相关资料,利用调查研究法、访谈法,首先对实现班班通的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管理、软硬件环境、资源共建共享、应用研究、教师培训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为问题解决提供前期准备。
第二阶段策略设计、模型构建阶段(2014.4—2014.12)本阶段主要依据上一阶段得到的制约因素,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利用系统方法构建出班班通应用效益提升的具体策略,描绘出推进班班通效益的模型。
第三阶段实证检验(2015.1—2015.12)
本阶段主要是通过实践验证上一阶段提出的策略,依据相关评价标准,初步验证策略、模型的真伪。
第四阶段修正——推广阶段(2016.1—)本阶段是在上一阶段实践基础上,通过反思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修正策略和模型,得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结论。汇集各课题单位的结题结果资料、撰写总课题结题报告,推广应用。
九、预期研究成果
1.研究报告:《基于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班班通‛应用效益研究》;
2.软件:资源云平台,微课等;
3.论文集:总课题组、子课题学校或研究者公开发表的论文;
4.研究案例:基于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班班通应用研究案例;
5.其他。
十、研究的保障条件
环境保障:江西省电教馆正着手加快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网向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云的升级改造建设,开发并完善省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近年来,我省班班通建设、薄弱学校改造、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相继实施推广,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体系初步形成,广大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逐步提升,为‚班班通‛应用效益提升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数字资源保障:目前,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网资源总量达到170万条、资源容量达到了50T,高中、初中、小学各学段教师可免费共享成系列的网络课程资源。
人力保障:省电教馆成立总课题组,各学校成立子课题组,上下联动,集管理、指导、实施、反馈、提升为一体,保证课题研究有效推进。
第三篇:浅谈班班通助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提升
浅谈班班通助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提升
摘要:班班通为有效辅助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便利的平台。它可以创设问题情境、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巧设练习、巩固新知,传递着动态信息,为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课堂效益无不显示出它强大的优势。
关键词:班班通、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益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留守儿童高达82.3%,这些学生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照看,爷爷奶奶主要关注的是孩子身体的成长, 对学生的学业成绩的好坏缺乏足够的重视, 再加上社会不良的负面影响(农村封建迷信、赌博等)和学校的正面教育之间存在着严重反差.让这些孩子普遍存在性格缺陷、学习习惯差、亲情饥渴等诸多问题,对学习没有兴趣。再加上一部分学生他们回家路程遥远,有的甚至要走3个多小时,特别是冬天,学生书包时一直带着手电筒。回家就连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学生都不能完成,再加上学生哄骗,说自己作业做好了,因为他们的监护人不认识字,更谈不上任何的家庭辅导。因此农村小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完全依靠学生在学校上课那40分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一只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学生看黑板、看书、看板书、记笔记。让研究性学习、启发性、互动化的学习进入师生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寓教于乐,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班班通已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为学生学习、研究、探索知识的有力工具。
一、利用班班通进行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这一门学科产生了兴趣。自然而然就愿意去学。就能认真听课,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我在教学《莫高窟》一课时,学生对于莫高窟像什么,一概不知,仅凭书中生硬的文字、插图,老师干瘪的说教,是激不起学生过高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注意力就难以集中。这样,课堂效益就大打折扣。有了班班通,就可以利用莫高窟中形、声、色俱备的课件,让这些图片动起来,学生就愿意去观察欣赏,同时播放课文录音,这样就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把学生带入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
二、应用班班通可以在课前上网查阅资料,进行有效备课,为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由于农村小学条件比较差,与教材有关的资料比较少。再加上农村孩子见得又少。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多准备与课堂教学相关的资料,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我们学校2008年购置了一批电脑,组装了简易的微机室,教师可以24小时在网上进行查阅资料,为备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我校也在2014年秋完成了班班通建设,接通了网络,教师可以24小时同时上互联网和局域网。在网上查找与之相关的课堂教学资源,在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加上自己的见解,有选择性的拿来运用到自己的备课中,进行有效课堂教学。比如:我在备西师版第七册语文《火烧云》这课时,就参考利用网上的好几种教学设计,备出了适合自己学生的教案。导入用插图, 学文用投影, 朗读用畅言系统时的朗读, 在学生基本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借助课件, 让学生体会到火烧云变化的特点,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运用班班通进行课堂教学,可以创设形象生动的直观情境。小学生的最大特点就是喜欢形象直观的东西, 乐于接受各种新鲜事物。而多媒体课件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 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示出知识的变化与形成过程。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这一优势,让学生通过事物的声、形、色去获取知识。它还能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具体事物半抽象化,从而使教学能够轻松进行,为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供了有效途径。比如在学习了《老师,您好!》一课后,指导学生搜集赞美老师的诗歌,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写赞美老师的诗歌,用多媒体配以音乐,在进一步培养学生诵读诗歌的情趣的同时激发对老师的感激、爱戴之情。
四、运用班班通进行课堂教学,能让学生有话可说
由于农村小学生知识面狭窄,在课堂上很多时候学生想不到什么话说。特别是作文课堂,学生一看到头就痛,不知怎么办,无话可说啊,学生也无从下笔,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反复播放与之相关的动作,画面,让学生观察后,再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让学生说你看到的过程是怎么样的,这样学生在作文课堂上就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学生的作文就有写的内容。从而提高了作文课堂的教学效益。
五、运用班班通进行课堂教学,能让学生量力而行
由于农村小学生基础差异明显,我校一部分学生到五、六年级拼音都不会读,教师在进行课外作业的布置时可以利用班班通进行因势利导。让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课外作业。让学生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既照顾了学困生,让学困生一点一点的进步,又兼顾了优等生,让他们可持续发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质量。
总之,运用班班通进行教学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但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 运用教育教学信息技术必须把握“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这样, 才能发挥其最佳效益。
第四篇:班班通促进农村语文教学
班班通促进农村语文教学
近几年来,国家大力扶持农村教育,力求达到城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学生平等地接受教育。因此,现代化教育设施逐步进入课堂,“班班通”也日益成为辅助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沐浴着新课程改革的春风,日益体会到现代信息技术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帮助和优化。这种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班班通”正在改变着教师的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也为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带来深刻的变革。它实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让学生在课堂上轻松自由地学习,在愉悦的氛围中吮吸着知识的甘霖,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使一直沉默的语文课堂教学变得生机盎然,春意无限。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单纯天真活泼,处于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的最佳时期,应孜孜不倦地认真学习。然而现实却不尽如人意:有的学生在学习上不思进取,上课经常神游,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学习成绩可想而知。究其原因,是很多教师多少年用着一成不变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笔者认为:要想提升教学效率当务之急便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某种事物感兴趣了,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探究它,使认识过程和活动变得积极主动,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现代“班班通”的教学方式新颖活泼,电教媒体集“声、色、音、画”于一体,画面色彩丰富,声音生动可感,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教学意境。学生置身其中如身临其境,景、物、人仿佛触手可及,激发了极大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索欲望。教学过程便成了一种轻松愉快、主动探究的过程。如在教学《我多想去看看》时,抓北京的特点,用“班班通”多媒体依次将天安门的大气、长城的壮观以及升旗仪式的庄严展现在学生面前,伴随着多媒体的音乐和有感情的朗读,屏幕上景色与课文内容相对应,这时形、声、音、色浑然一体,创造出“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的优美情境。此事此刻,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此时的情感已和作者发生共鸣,深深地爱上北京,多想去看看。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认真讨论、思考、探究,在活跃的氛围、浓厚的兴趣中自主读悟、合作探究,从而加深学生感受美的意境。2 有效突破重点、难点
语文教学中有些内容是比较抽象的,对学生的理解造成困难。现代“班班通”多媒体技术具有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具体化、直观化的特征,可以使学生在形象的直观感知中获得知识,在趣味的主动学习中获得技能,从而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在课堂教学中再现情境,促进学生学习技能的转化。在教学《詹天佑》一文中“两端开凿法”和“中部凿井法”时,制作了 PPT 课件,首先为学生播放在网络上查找下载的视频,为学生细致讲述这些知识点。然后用自制的两张PPT动画,非常生动形象地把两种凿井法演示在屏幕上,使学生一目了然,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对于本文的重点和难点“人字形”线路的教学,通过 PPT 课件演示在屏幕上 , 声情并茂,学生感觉就像自己乘坐在那一列火车上,火车通过“人字形”线路轻而易举地就爬上了陡峭的山坡,很轻松地突破了重点、难点。3 拓宽了学习领域
语文教学必须与生活相联系,实现“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的大语文教学观,可小学生阅历少,实践机会少,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巧妙借用“班班通”展示,把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展现在五彩斑斓的画面之中,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对陌生事物有较详细的了解,使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巧妙地衔接起来,弥补了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实际生活的差距,从而丰富学生的思维,使作文课变得生动活泼。如在指导小学生习作“我的课余活动”时,录制了学生课余活动时间的各种比赛、游戏的活动场面,通过班班通播放给学生。开始时引导学生细致观察,调动学生原有记忆,最后学生不知不觉地融入其中。学生一言一行更令人兴奋,场内、场外的热闹气氛,活动的开始、经过、结局便清楚无遗,达到不吐不快之感,激起写作欲望。教师引导学生有目的、全面、细致地观察,理清活动的全过程,能够按活动顺序、抓住重点来写清楚。
第五篇:借助“班班通”优化语文教学
借助“班班通”平台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贵州省余庆县龙溪小学:田维花
摘要:课堂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在当前推行教学改革,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我们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克服效率低,适应新课改的新要求?如何才能把新的教育思想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呢?我们可借助“班班通”平台,利用电教媒体优化语文教学的环境,更好地进行创新教育。因为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可发挥巨大的作用,可丰富表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启迪思维,引导学生奇思妙想。
关键词:“班班通”、优化、语文教学
正文:
“班班通”是将与教育教学相关的信息内容通到每个班级,并系统、有效地应用于备课、课堂教学、学习以及其他教育业务之中。随着科学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传统的语文教学现象已逐渐被取代、淘汰。课堂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在当前推行教学改革,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我们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克服效率低,适应新课改的新要求?如何才能把新的教育思想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呢?我们可以借助“班班通”平台,优化语文教学的环境,更好地进行创新教育。因为利用“班班通”进行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切实提高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质量。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教师充分运用“班班通”电教媒体,采用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激发求知的欲望。如,我在教学《翠鸟》这课时,先通过网络搜索一段关于翠鸟的录像请学生欣赏:波光粼粼的湖水,成群的小鱼在水中相互追逐,水边有一大片芦苇,在一根苍劲有力的苇秆上停着一只美丽的翠鸟。翠鸟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一条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只有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观赏过后,我问学生:“你喜欢翠鸟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喜欢”。“你们发现翠鸟有什么特点吗?”有的学生说:“翠鸟很美丽。”有的学生说:“翠鸟动作很敏捷。”“你们想知道课文是怎样描写的吗?那就自己读读课文吧!”学生迅速地、认认真真地读课文。可见,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愉快地主动地学习。
二、巧用“班班通”,突破难点
随着科学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现代化的电教手段逐渐走入课堂,而“班班通”为我们搭建了一个有效教学的平台。“班班通”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融图、文、声、像于一体,是具有智能化的双向教学活动过程。小学生善长于形象思维,课文中一些抽象的知识就成了教学的难点,而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从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难为易。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文时,由于学生平时观察不够仔细,对于小蝌蚪的特点以及它是怎样变成小青蛙的过程不清楚。这时不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我先用课件出示几幅小蝌蚪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知。同时再通过形象生动的课件演示小蝌蚪变成小青蛙的生长过程:先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接着尾巴变短了→最后尾巴不见了。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不用老师枯燥的讲解,学生便能清楚明白了。
三、启迪思维,奇思妙想
教师在课堂上借助“班班通”平台,巧用教学课件,将与作文主题有关的声音、图形、图像或动画展示给学生,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引导学生奇思妙想。
如第五册第七单元习作是指导学生编写童话故事,上课伊始,我先用课件播放了童话故事《狐狸和乌鸦》的动画片,当学生兴趣盎然地看完后,教师很自然地用一句过渡句:“其实,在大自然里,还有许许多多活泼可爱的小动物,不信你们瞧!”,屏幕上显示出20多种小动物。顿时,教室里沸腾起来,学生面对这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欢呼雀跃:“呀!怎么有这么多小动物?”“有趣!”教师紧接着问:“想不想给大家编一个这些动物之间发生的童话故事?”“想!”学生的表现欲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个个跃跃欲试。这时我再因势利导:“请同学们读一读习作要求:请你任选几种动物作为主人公,编一个故事。先想象一下它们之间可能会发生什么事,然后写下来。写好后读给大家听,看谁编的故事最有趣。”鲜明生动、声情并茂的画面,把学生的思维紧紧地凝聚在小小的屏幕上,学生想说的愿望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这时教师再让学生同桌对说,小组讨论,大家交流,学生的话匣子一下打开了,个个说得开心,这也为习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长期以来,“教师、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一统天下,学生对此已习以为常,借助“班班通”平台,将电教手段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无疑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给课堂注入了勃勃生机。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电教媒体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给学生创设了愉悦有趣的情境,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从而提高了语文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农村中小学班班通应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杨永双 著
2、《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