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李亚静班班通语文教学论文
“班班通”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学的探究
作者姓名:李亚静
作者单位:洛阳市洛龙区安乐逸夫小学
联系方式:*** “班班通”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学的探究
【摘要】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教育也必须接受时代的挑战,积极运用班班通网络资源,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与模式,使常规教学形式更为丰富多样,让学生在自主活动和探索发现中全面发展,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字】班班通
语文教学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现代课堂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教育也必须接受时代的挑战。而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班班通”这一现代教育的纽带促进了远程教育网络资源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班班通网络资源的配备,让教师能更好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学科的整合,提高教学质量,为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合理运用“班班通”网络资源信息技术既可以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又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小学语文教学得改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运用班班通网络资源,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的最好、最有持久力的动力。我国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班班通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情境,能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逼真、色彩鲜明的视听觉感受,使机械、呆板的教学内容变得妙趣横生、赏心悦目,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能更好地投入学习中,提高学习的效率。如:教学《庐山的云雾》一课,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把庐山的秀丽景色设置为动态效果,先呈现出庐山的高峰、幽谷,再让那汇聚的溪流淙淙流过,最后在再让庐山的云雾笼罩山谷„„枯燥的内容顿时变得生动起来,学生对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特点马上就有了最清晰的认识,学习的灵感和兴趣自然而然便产生了。再如:教学《观潮》一课,对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一内容,如果单凭 老师语言的描述,很难让学生对文本有深入的了解,对 “横贯江面”“水墙”“隆隆的雷声”等词语从字面上来说很难理解。借助班班通网络教学资源,首先展示钱塘江大潮的壮观,马上就吸引了学生去读课文;借助课件,学生很容易就感受到了潮来时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的壮观之美;进而自然的生成对自然之美由衷的赞叹,课文内容变得容易理解,无形中就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班班通网络教学资源以生动的画面、逼真的音乐,给语文课堂教学增加了乐美、画面美,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实现了多渠道信息传递,为教学注入了新生机,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二、运用班班通网络资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现代教育观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主动地参与教育活动,教育才有效。如何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决定,学生只是接受者,是被动地参与整个过程,处于被灌输的状态。利用班班通网络资源展开教学,使这一难题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班班通网络资源,创造了现代化的学习情境,从而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去探索、去发现、去研究,有利于吸引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如:教学《倔强的小红军》一课时,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了教学,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围绕以下问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①上网搜索查寻有关长征的相关资料;②运用所查寻的资料,自学课文;③结合问题展示,对疑难问题进行交互解答;④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你从网络上所了解到的红军长征中的故事:⑤跟网络视频学唱一段《长征组歌》。运用班班通网络资源,创设了良好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了要了解课文、学习课文、探究课文的欲望。运用班班 通网络资源,深入地对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做了合理的预设,使课文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了,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了积极主动性,学习的欲望愈来愈浓。
三、运用班班通网络资源,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觉得教学内容中的一些重难点,利用常规教学手段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何解决一篇课文的重难点?是每一名语文教师要面对的问题;如何找到最佳方法更好地突破课堂上的重难点?老师们经常为此感到苦恼。当我们有了班班通网络资源后,就多了一个解决重难点的有效方案。这是因为班班通网络资源能将一些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的,让原本是这一节课的重难点变得容易理解。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会为突破教学重难点,解决抽象问题,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学生“启而不发,思维受阻”时,还易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在班班通网络资源辅助下,教师使用多媒体活化了课文内容,变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帮助学生充分感知体验,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在教《虎门销烟》一课时,“让学生在头脑中再现虎门销烟的壮观场面”是一个难点。这对于农村小学的学生来说更是一个难点,学生无法通过字面理解透“涵洞”“直通大海”“蒸腾”等词语中,同时也无法想象到外国商人“毕恭毕敬”“躬身弯腰”“垂首恭听”意味着什么?这时,我们在教学中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这些图片,学生观看后就会自然而然地理解这些难词和硝烟场面的壮观。在观看了“鸦片带来的灾难”视频后,学生情绪激昂,看着很多中国人因为吸食鸦片家破人时,学生对侵略者的仇恨之情就会油然而生,同时产生了痛恨毒品、杜绝毒品侵害的决心。此时让学生谈谈:虎门销烟的意义?学生对帝国主义用鸦片对我国进行侵略的行径深恶痛绝,为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拍手称快,由衷地敬佩林则徐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班班通网络资源的应用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从而增强语 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如《桂林山水》一课中,漓江的水的静、清、绿和桂林的山的奇、秀、险,用口头表达很难使学生理解。这时运用班班通网络资源的电教设备辅助教学,把桂林的山水图片分阶段展示出来,“桂林山水甲天下”被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这些过程的演示,学生一目了然。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成了解决教学重难点的最佳突破口。
四、运用班班通网络资源,提高学生阅读水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以往的阅读大部分都是文本阅读,但随着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一种新型的阅读方式——超文本阅读已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学习之中。它可以运用图形、图像、声音、视频、三维动画等多种媒体,给人直观、立体的感受,促进学生的速读、略读水平的发展。如:教学《锡林郭勒大草原》一文时,草原那秀美的景色学生不可能一读就能得很美。这时,如果播放草原的风光图,学生会很自然地进入到锡林郭勒大草原之中,感受草原无尽的风光.在配上草原赞歌的轻音乐,学生朗读得会很入情。再如:教学《太阳与士兵》时,可以播放士兵迎风站哨、爬冰卧雪的英姿,学生就会带着无限敬佩的情感进入角色,再借助着积极昂扬的音乐,学生就会读得很动情的。又如:教学《花边饺子里的爱》一文时,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身边爱的故事,用图片的形式重温爱的画面,用配乐诗歌朗诵唤起爱的感动,再鼓励学生讲述妈妈的爱,最终回到课文的感悟,学生爱的温暖中,读得很深情.五、运用班班通网络资源,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班班通网络资源在语文写作教学中显示了其无比的优越性,它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的学生,由于生活范围狭小,走出校门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机会少之又少.又欠缺感受美、发现美的能力。写作对他们来说,成了一种压力,读他们的文章往往言之无物,枯燥无味。
而班班通网络资源集声音、图象、文字、动画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具有图象直观、色彩鲜明、音响逼真、动静结合的特点和优势。它能将信息技术或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运用于作文教学中,有效的解决了学生“无米下炊”的难题。教师可在课前收集、整理与本节作文训练主题有关资料,运用文字、图象、声音等将枯燥的材料、题目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使学生乐于看、乐于想、乐于说、乐于写。此外,学生平时还可以在家里或学校的网络教室的电脑中建立自己的文件夹,在网上把自己的所思所感,及时的记录下来,还可以将自己的作文发布到网上,与老师、同学们和网友交流修改,丰富自己的作文库。而网络作文信息量大,写作和交流轻松自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将网络作文和传统作文教学结合起来,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大有帮助,教师灵活、恰当地运用班班通网络资源,让其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作文教学就会变得很轻松、很精彩。
六、运用班班通网络资源,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班班通网络资源是以学生主动建构为指导思想,采取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优化教学设计,使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任意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各种工具。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真正实现个体化的教学。如:在学习《新型玻璃》一文中,学生设计了充满个性化的界面,将文中对新型玻璃功能的介绍,演变为“新型玻璃”的展销大厅,自己则充当了讲解、推销员的角色,生动细致地介绍着自己喜欢的一款。这种个体化教学过程,学习环境轻松自然,能够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不局限于相同的学习起点,只求人人都有所提高,让学生从主动经验和探索的活动中发现知识的由来,实现认识的深化。这在传 统教育中很难做得到的事情,在这里可以轻松实现。利用班班通网络资源辅助教学,使语文课堂变得绚丽多彩、富有趣味,大大优化了教学氛围,使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变得丰富而生动,学生置身于这样一个合谐的教学情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得以养成。
事实证明,巧用班班通网络资源,表现传统教学技术所不能表述的内容,取得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将成为优化语文高效课堂最有效的手段。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肩负着培养学生各种语文能力和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发展学生健康个性,提高审美能力的艰巨任务。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班班通网络资源,充分发挥班班通教学设备的教学作用,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把学生领入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让班班通网络资源下的语文教学会成为语文课程改革中的一大亮点。
参考:《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与应用》李道民
《浅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杭毓锋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何克抗
第二篇:班班通教学论文
“班班通”使课堂教学活力无限
朱刘街道九级小学 李明川
无论基础教育如何改革,学校教育的核心环节依然是课堂教学,“如何才能实现课堂教学信息化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当今广大教师研究的课题。近几年来,我校牢牢抓住教育信息化这一发展契机,特别是2012年2月,乘着教育现代化工程的东风,我校在县教委电教站的大力支持下,建成了“班班通”,即在每个班级和一个专用教室装备了基于网络环境的多媒体电脑,使每个教室都能实现上网、演示课件。通过几年的实践与应用,“班班通”给我们带来教育装备条件改善的同时,更带来教师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和教育教学方式的改变,也为学生的学习方法找到一个新的途径,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班班通”的运用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从2009年以来,我校实施“农远”工程,学校建立了一个远程多媒体教室,每天很多教师都争着在该教室里上课。在今年2月“班班通”的实施以后,实现了每个班都能通过该设备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学,解决了上课教室不够的问题,使我校的远程教育资源应用最大化。“班班通”的实施,首先实现了教师备课方式的革命,从原来的手写走向键盘输入,从纯本文方式实现超文本方式,教师可以进行电子备课,可以集教案、教学素材(课件)、课堂练习、作业等多种资源于一体,更重要的是实现了教师的教学资源的共享,能方便迅速地处理信息,无论是文字、声音、还是图画,都可以根据需要随心 所欲的进行操作,这就打破了“一书、一板、一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大大加快了课堂教学节奏,有效地扩大课堂容量。更能突出教学时重难点,如:在讲四年级语文下册21课《古诗词三首》的时候,利用“班班通”在很快大屏幕上显示每首诗词作者、画面、诗朗诵视频,在重点处点拨,重点很快就解决了。
同时,教师还可以在学校的网络教室进行备课,进行课件的设计,在局域网内通过FTP形式上传下载信息,并进一步加工整理,为我所用。
二、“班班通”的运用打破了传统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师生关系理念虽然有教师应尊重、爱护、理解学生的观念和要求,但它更强调的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的尊严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教师的答案是权威性的,教师在教育中占绝对支配地位。在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下,某些教师心理上有较强的优越感,往往放不下架子,不愿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交流,不能主动与学生交心;而在学生看来,教师总是比自己懂得多,学生几乎都依赖于老师,这就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挥。
学校建成了“班班通”以后,我们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创新性得到很好的发展,他们随时可以上网了解这种信息、掌握各种知识。这时,教师是知识拥有的权威者的信条正在受到冲击,“生不必不如师,师未必贤于生”的现实,促使教师静下心来,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地位:一方面,迫使自己奋起直追,不断充电;另一方面,以合作者、指导者的身份与学生平等地交流,使学生真正参与到知识 的探求过程之中,特别是在教学活动中碰到疑难问题时,师生共同利用网络工具寻求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更多地考虑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班班通”的运用激发了学生课堂的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方式主要靠粉笔、黑板、挂图或模型,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不感兴趣;而“班班通”呈现的能变抽象为直观,化虚为实,学生学起来兴趣浓厚。如讲《观察蚂蚁》一课,让学生在众多的动物中能否判断出哪些是蚂蚁,这是教学中的难点。制作一组抽拉组合片,通过“班班通”在教室演示,将蚂蚁的头、胸、腹部位分开,学生很容易看出蚂蚁的身体由三部分组成。学生通过表象获得了感知,把概念和“实体”有机地联系起来了。再投放几组动物投影片,学生能很快识别出哪些不是昆虫。在情境中引发了兴趣,烘托了气氛,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里既学到了知识,又突破了《观察蚂蚁》一课的难点。
四“班班通”的运用加快了课堂教学节奏,提高了实效性。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积极主动地思考,并具有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是现代社会对学校培养人才的要求。通过“班班通”屏幕呈现教学内容、展示学习目标、提出思考与讨论的问题,学生又针对性地进行阅读、思考、讨论并做出回答,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回答及时迅速地给出判断,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同时,还便于课堂的及时反馈、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拓展,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尤其是练习设计,容量大,方便快捷。利用“班班 通”设备,其训练效果非常好,是传统练习方法不可比拟的。它的最大成功之处是在课堂教学中,使教学内容集文字、图像、动画等信息功能于一体,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
五、“班班通”的运用增强了学校的德育途径
为最大限度地发挥班班通的作用,我们想方设法开发这些设备的潜在功能,服务于学校的德育工作。
实现“班班通”后,极大地丰富了德育内容。在班队课、思想教育课、安全教育课等,各班都能利用我校教育资源,根据本班实际有选择地挑选播放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影视片,提高了德育的实效性。如每天读报时,利用“班班通”播放爱国主义影片,对学生进行专题教育。我们还利用闭路电视系统,每天播出了中央教育台节目,深得师生的喜爱。
总之,“班班通”工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用。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好这些设备的使用效益,要做的事还很多,要真正使我校远程教育资源服务于我校教育教学,还需要每个教师共同努力。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班班通”必将发挥越来越强劲的作用。
第三篇:班班通使用教学论文(本站推荐)
班班通使用教学论文 金佛寺中心小学
李军
班班通的使用实现了教师备课资源的共享,实现了课堂教学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课堂教学的高效率,使课堂教学更直观、更生动,尤其在我们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自从走上讲台以来,我逐渐明白了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其实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阅读和写作。可我总是觉得现在得学生不爱看书,语言积累少的可怜,作文更是惨不忍睹。所以就出现了作文水平低,课外阅读能力差的情况。其实,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利用网络,构建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网络所提供的资源中查找适合自己阅读的内容进行阅读,进而让学生有阅读文本的兴趣,从而提高阅读水平,这已经是语文教学的一个趋势,也是大部分教师都会做也想做的一件事。可是由于条件的限制,导致很多时候很好的并不能够施行,或是并不能很好的施行,从而使这个理念成为了空谈。然而,自从学校有了班班通后,语文教学与网络结合就变成了现实,不再是公开课时的表演了。
首先,利用班班通,我觉得有效创设优越的教学情景,增强了学生对语文阅读学习的新鲜感和兴趣,可以使学习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脱离物理时空的限制,感受传统教育手段无法展示的教育内容。于是,我大胆的运用网络条件,进行了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教学时,我利用班班通,将课文中的情景剪切成了一个个小的视频,在上课时按照课文内容的授课顺序放给学生看。这极大地满足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性,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另外,通过班班通和讲授课文相结合的手段,也让我有了一个意外的收获,这就是很多学生对课外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动自觉的回去阅读小说。实践,学生的自学所得大大胜过于教师永不停歇的讲解。这样,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索取知识的能力。从而更好的促进语文学科的教学。这次教学,让学生的兴奋度持续了很久,也让他们对以往抗拒的名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就会促使他们在以后的日子了主动去找书,主动去看书,这对他们以后语文学习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无法用考试成绩和分数来衡量,是会让他们受益终生的。
经过一系列的尝试,我觉得班班通的使用并不容易,要面对来自传统观念和家长的压力,而且需要注意的很多。班班通可以给学生新鲜感,让他们兴趣浓厚,可是如果用的不恰当或是用的度把握不好,反而会影响正常教学,造成一种喧宾夺主的情况。在刚开始使用班班通的时候,我和学生都有一种新鲜感,有的时候我也在授课中为了形式而使用多媒体,有时候就脱离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一堂热热闹闹的课下来,学生真正收获少的可怜。而且繁多的资料可使学生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多余的动画转移着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不知道这节课究竟要学什么,究竟学到了什么。
另外,多媒体演示的课件中画面形象生动,图文并茂,声音悦耳动听,对学生的感官刺激很大,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我觉得自己有时候忽略了自己的一张嘴,更忽略了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肢体语言,而这些所起的作用是多媒体源远所不及的.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升华,深化的过程,教师课堂语言的丰富多采直接影响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积极性,是教师个人风采和人格魅力的一种体现,不应该被冷冰冰的机器所代替。
在一些现代文教学中,我有的时候将精力花在了去制作漂亮的幻灯片上,从而忽视了去研读教材.这样虽然使学生获得很好的视频享受,但忽视对文本的感知,因此我觉得使用班班通时要注意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熟悉课本.总之,,我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要积极探索,努力扬长避短,采取有效措施,使语文课堂在先进科技的辅助下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
第四篇:14课教案学案李亚静
第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14课 钢铁长城
1、了解导弹驱逐舰、核潜艇的成功研制和现代化海军的多兵种建制;国产飞机的不断更新换代和战略导弹的威慑力量。
2、掌握人民海军、人民空军、导弹部队建立的历史及其发展壮大的趋势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1、阅读资料获取信息有效利用课本图片和课外网络等资源,收集整理海、空军和导弹部队发展过程的资料,体验国威军威。
2、讨论探索钢铁长城形成的原因,认识科技强军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价 值 观
爱国情感祖国民族日益强大与军力增长的相互作用,标志着新中国国际地位正在不断提高起来,成为炎黄子孙振奋精神、继续图强的强大动力。
国防观念坚固的国防钢铁长城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青年学生应该树立起为国防建设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现代化海军、空军的建立和发展 教学难点
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讨论回答:导弹与炮弹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联系:都要经过发射操作。区别:导弹与炮弹相比,科技含量高许多,威力也大了许多。)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从“小米加步枪”的“土八路”,到炮兵部队的建立,再到导弹部队的形成,这说明中国人民解放军——我们的钢铁长城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我们可以从这个过程中了解到哪些有趣的历史知识和军事知识呢?请大家阅读课文。(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人民海军和空军的建立
1人民海军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华东军区海军→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
·教师强调:1949年4月,蒋介石集团土崩瓦解时,有一部分国民党海军宣布起义,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投诚。于是第一支人民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就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来了。20世纪50——70年代,人民海军有哪些发展?(我国自行研制成功导弹驱逐舰、核潜艇等,陆续装备到海军部队,还多次远洋航行,圆满完成了科学考察和出访外国的任务。)20世纪90 年代以后,又有哪些提高?(不断补充新型舰艇,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活动范围也逐步扩大。)
·指导学生观看《历史地图册》17页《中国人民海军》出访路线图,感受人民军队的军威。根据67页“动脑筋”,组织学生讨论回答:为什么旧中国“有海无防”,而新中国的海军能够保卫祖国的海疆?(旧中国制度落后,国力很弱,海防松弛,无力抵抗外国的侵略,曾先后败于法国和日本等。新中国制度先进,能够有效地集中国力投入国防建设,建成了强大的现代化海军。)
教师小结、过渡:新中国的国防建设不但在海军方面取得长足进展,而且在空军和导弹部队方面也有重大突破。
5新中国的空军怎样建立和发展起来?
A.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早期飞机主要从国外购买,后来逐步走上国产化道路,能够装备自制的歼击机、轰炸机、强击机等。
B.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行研制和引进了一批新型飞机,提升了现代化装备水平。)
导弹部队的发展
·指导学生观看《历史地图册》17页“导弹射程示意图”和《导弹小知识》,结合课本70页“自由阅读卡·百万大裁军”,了解“科技强军”的涵义:在新时代里,军队强大主要靠的是科技含量。
1什么时候开始组建战略导弹部队?(1957年)2导弹部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核反击)
·教师组织学生提前了解课本有关我国研制原子弹和导弹,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的情况,指出:坚固的国防钢铁长城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青年学生应该向钱学森、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学习,树立起为国防建设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3.我过在使用核武器的原则是?
学
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导弹驱逐舰、核潜艇的成功研制和现代化海军的多兵种建制;国产飞机的不断更新换代和战略导弹的威慑力量。
2、掌握人民海军、人民空军、导弹部队建立的历史及其发展壮大的趋势
3、阅读资料获取信息有效利用课本图片和课外网络等资源,收集整理海、空军和导弹部队发展过程的资料,体验国威军威。
4、讨论探索钢铁长城形成的原因,认识科技强军的重要性 爱国情感祖国民族日益强大与军力增长的相互作用,标志着新中国国际地位正在不断提高起来,成为炎黄子孙振奋精神、继续图强的强大动力。
5、国防观念坚固的国防钢铁长城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青年学生应该树立起为国防建设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现代化海军、空军的建立和发展 教学难点
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系 合作交流学习
1、我国海军建立和发展简况?
2、我我问什么要建立强大的海军?
3、人民空军建立和发展?
4、人民空军的建立走过了一条怎样的道路?
5、我国为何要研制导弹?
6、在新形势下现代化战争我国如何进一步强化国防科技现代化。课堂小结
第五篇:班班通促进农村语文教学
班班通促进农村语文教学
近几年来,国家大力扶持农村教育,力求达到城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学生平等地接受教育。因此,现代化教育设施逐步进入课堂,“班班通”也日益成为辅助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沐浴着新课程改革的春风,日益体会到现代信息技术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帮助和优化。这种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班班通”正在改变着教师的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也为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带来深刻的变革。它实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让学生在课堂上轻松自由地学习,在愉悦的氛围中吮吸着知识的甘霖,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使一直沉默的语文课堂教学变得生机盎然,春意无限。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单纯天真活泼,处于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的最佳时期,应孜孜不倦地认真学习。然而现实却不尽如人意:有的学生在学习上不思进取,上课经常神游,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学习成绩可想而知。究其原因,是很多教师多少年用着一成不变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笔者认为:要想提升教学效率当务之急便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某种事物感兴趣了,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探究它,使认识过程和活动变得积极主动,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现代“班班通”的教学方式新颖活泼,电教媒体集“声、色、音、画”于一体,画面色彩丰富,声音生动可感,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教学意境。学生置身其中如身临其境,景、物、人仿佛触手可及,激发了极大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索欲望。教学过程便成了一种轻松愉快、主动探究的过程。如在教学《我多想去看看》时,抓北京的特点,用“班班通”多媒体依次将天安门的大气、长城的壮观以及升旗仪式的庄严展现在学生面前,伴随着多媒体的音乐和有感情的朗读,屏幕上景色与课文内容相对应,这时形、声、音、色浑然一体,创造出“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的优美情境。此事此刻,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此时的情感已和作者发生共鸣,深深地爱上北京,多想去看看。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认真讨论、思考、探究,在活跃的氛围、浓厚的兴趣中自主读悟、合作探究,从而加深学生感受美的意境。2 有效突破重点、难点
语文教学中有些内容是比较抽象的,对学生的理解造成困难。现代“班班通”多媒体技术具有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具体化、直观化的特征,可以使学生在形象的直观感知中获得知识,在趣味的主动学习中获得技能,从而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在课堂教学中再现情境,促进学生学习技能的转化。在教学《詹天佑》一文中“两端开凿法”和“中部凿井法”时,制作了 PPT 课件,首先为学生播放在网络上查找下载的视频,为学生细致讲述这些知识点。然后用自制的两张PPT动画,非常生动形象地把两种凿井法演示在屏幕上,使学生一目了然,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对于本文的重点和难点“人字形”线路的教学,通过 PPT 课件演示在屏幕上 , 声情并茂,学生感觉就像自己乘坐在那一列火车上,火车通过“人字形”线路轻而易举地就爬上了陡峭的山坡,很轻松地突破了重点、难点。3 拓宽了学习领域
语文教学必须与生活相联系,实现“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的大语文教学观,可小学生阅历少,实践机会少,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巧妙借用“班班通”展示,把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展现在五彩斑斓的画面之中,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对陌生事物有较详细的了解,使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巧妙地衔接起来,弥补了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实际生活的差距,从而丰富学生的思维,使作文课变得生动活泼。如在指导小学生习作“我的课余活动”时,录制了学生课余活动时间的各种比赛、游戏的活动场面,通过班班通播放给学生。开始时引导学生细致观察,调动学生原有记忆,最后学生不知不觉地融入其中。学生一言一行更令人兴奋,场内、场外的热闹气氛,活动的开始、经过、结局便清楚无遗,达到不吐不快之感,激起写作欲望。教师引导学生有目的、全面、细致地观察,理清活动的全过程,能够按活动顺序、抓住重点来写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