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结构材料在区域活动中的应用陈平

时间:2019-05-15 03:12: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低结构材料在区域活动中的应用陈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低结构材料在区域活动中的应用陈平》。

第一篇:低结构材料在区域活动中的应用陈平

低结构材料在区域活动中的应用

一、引言

认知的过程就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提炼,再回到具体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环境和材料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的心智发育还未成熟,他们的学习其实就是一个对环境和材料理解的过程。幼儿的早期教育应该着眼于发展他们的主动活动,让幼儿在与环境、材料的互动中获得学习与发展。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内在的潜能是在环境的刺激和帮助下发展起来的,是个体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指南》在说明中也提到,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幼儿教师可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得经验的需要。

具体到幼儿教学。区域创设就是环境,材料就是组成环境的元素。在系统学习《指南》以后,我园开始探索低结构材料在区域活动中的应用,让孩子们在自主活动中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们选用报纸、布袋、瓶罐、衣服、筷子、棋牌、贝壳、棉花、纽扣等多种可塑性强、不固定玩法原始材料,投放到建构、美工、科学、数学、生活区、语言区、娃娃家等区角中去,丰富了教学方法。

二、低结构材料的定义

所谓低结构材料,我的理解是:能够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和想象力,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基本简单材料。

特点:

1、结构简单。既然是低结构,那么它就是一个相对单一材质的个体,而不是由许多零件组成的东西。比如相对于矿泉水瓶,瓶盖就是低结构材料,报纸、粘土、火柴棍、积木等等。

2、获取方便。提供的低结构材料必须贴近孩子的生活,处处可见,幼儿在日常生活对其也有一定的认识,能引起孩子生活经验的回忆并满足他们继续探索的兴趣,使他们的学习变得更有意义。

3、可塑性强。金箍棒可以千变万化,我们使用的低结构材料也要能制作成各种形象的日常用品和器具。比如:纸皮。我们可以制作成电视、洗衣机、冰箱等等。

4、安全性。幼儿在玩转材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安全,一些可能对幼儿造成生理、心理伤害的材料不能投放到区域环境中。比如:玻璃瓶。

5、兼顾环保。低结构材料很多都是生活中的废弃物。比如废报纸、塑料瓶等等。不但可以废物利用,还可以引导幼儿认识到保护环境,循环使用的重要性。

三、低结构材料在区域活动中应用的优势

1、素材可以只有一种,成品却千变万化。

投放材料丰富程度可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活动质量,能使幼儿尽兴尽情地“研究”他们的世界。活动区材料投放应该是丰富多彩的,然而,丰富的材料并不等于越多越好,多则滥,滥则泛。幼儿注意力具有不稳定性,过多过杂的材料投放,尽管能吸引幼儿参加活动,但也易造成幼儿玩得分心,玩得眼花,一会儿拿这个玩玩,一会儿拿那个玩玩,只学会了拿起一物,摆放片刻,另换一物,显然这与我们投放材料的初衷是相悖的。

2、可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教学活动更富有趣味性。

3、加强幼儿立体三维空间的能力和动手能力,寓教于乐。

4、培养幼儿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结协作思想。

四、材料投放的要求

1、针对性提供材料。

在组织某个主题的时候,要提供符合整个环境特点的材料。活动区域中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投放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做到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同样是建构区,结合小班幼儿善于模仿的心理特点和小肌肉群不够发达的生理特点。可为他们提供体积大,便于取放,类别相同的建构材料。而大班幼儿园动手能力强,思维敏捷,在提供建构材料时,则要注重多样性和精密性,以满足他们的探究和自主发展的需求。社会性区域在设置上也应注意针对性,角色简单、分工明确的娃娃家应设在喜欢模仿、社会经验欠丰富的小班,利于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超市购物可锻炼幼儿的分类、计数、交往等综合素质,可设在中大班,教师根据幼幼儿发展的不同需求引导幼儿开展系列的活动,促进幼儿的综合素质发展。医院、邮局、理发店、银行这些社区的服务设施是幼儿在日常社会生活中所经常接触到的,便于幼儿的社会性成长,可设在大班,让幼儿在充分参观、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地开展。

2、安全卫生。在投放的材料中要特别注意安全和卫生。应选择无毒、无味、对幼儿无伤害隐患的制作原料,制作前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再考虑包装和制作的艺术性,比较坚硬、原始的易拉罐、包装盒可用彩纸、丝带等辅助材料进行装饰、改造。还可选用质地柔软的绒布、包装纸、美工纸等进行艺术加工。在使用或制作某些特殊物品的时候,比如:火柴、煤气灶、注射器等,要教育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去玩、去捡。

3、个体差异。

每个小朋友的心理、生理水平都不尽相同,生活环境也不一样。使得他们的心智、情感都不太一样,对某些具体事务的理解也不一样。

4、要注重游戏材料注重层次性。

由于个体差异造成孩子在学习、动作和心理发展上有很大差别,因此我在投放材料时,考虑到幼儿间的差异,逐步增加难度,使各个层次的幼儿都有合适自己练习的材料。

5、认真观察、细心引导。

低结构活动材料投放中,老师的观察和引导非常重要。要分解出若干个能够与幼儿的认知发展相吻合的、可能的操作层次,使材料细化。

五、后记

区域活动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投放的材料是四区域环境的基本组件。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经验、能力是息息相关的,我们教师应该成为一名有心人,选择和投放适宜的低结构材料,最大程度地唤醒幼儿的已有经验,激发幼儿积极主动愉快地表达和表现的愿望,让材料和幼儿互动,使幼儿的能力不断得以提升。

陈平

福州市融信第一城智博幼儿园

第二篇:浅谈低结构材料在区域活动中的投放

浅谈低结构材料在区角活动中的投放

蔡群

所谓低结构材料,我的理解就是其结构松散,可变性强,内容宽泛。在现今大力倡导幼儿自主性活动的形式下,低结构材料发挥的作用日趋重要。布鲁纳曾说过“教育对象是在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中进行学习,教师提供的材料,必须尊重幼儿在心理发展上的不同速率”。因此,区域中投放的材料如果是单一的、一成不变的,那么幼儿将无法与操作材料产生相应的动态性的互动,就不能也无法获得多方面能力的提高和各种经验的积累,因此如果我们在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中多考虑其层次性、递进性,将能够满足幼儿的不同发展需求。

本学期我们开展了生活化低结构材料的研究,我在实施过程中,重点从区域活动的材料投放做起,使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满足了他们探索和发展的需要,那么,如何为中班幼儿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的操作材料?结合实践谈谈点滴体会。

一、提供的低结构材料必须贴近孩子的生活,能引起孩子生活经验的回忆,并满足他们继续探索的兴趣,使他们的学习变得更有意义。如在本学期开展的“热闹的马路”主题活动中,我先是引导孩子了解了各种各样的汽车,然后在教室里创设了这一场景,可没有一辆车子,很多小朋友就把家里的玩具车给拿来了,我就请一位家长用牙膏盒做了一辆车,孩子们看到了都高兴了起来,他们不再是拿车过来了,而是拿来了各种各样的包装盒子,有牙膏盒、药盒等等,一会儿篮子里就装的满满的,接着在制作过程中他们又发现了还需要一些圆形的片片,这可以做汽车的车灯车轮,在孩子们的创意下,我们的教室里多了一个“百宝箱”,区域活动时这个区域也是孩子们最愿意去的地方,特别象顾郁、朱天乐等几个平时很不愿动手的弟弟小朋友,就经常会去那儿制作,每次制作时还会讨论我今天又看到了什么车了,做做看好吗?从孩子的讨论和制作中,我发现汽车就是他们感兴趣的东西,而那些包装盒也是他们平时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他们在摆弄中得到探索和成功的喜悦,当然他们也得到了更多的发展。

二、低结构材料的投放要有层次性,由于个体差异造成孩子在学习、动作和心理发展上有很大差别,又由于每个孩子的遗传、教育和环境的不同,孩子的需求也不同,因此教师在投放材料时,要考虑幼儿间的差异,逐步增加难度,使各个层次的幼儿都有合适自己练习的材料。如:“在秋天里”的主题活动区域中,我创设了“豆贴画”的内容,并准备了木胶、大豆、画上画的纸盘等材料,孩子们一下就看明白了,并动手操作起来,一会儿能力强的孩子很快完成了,他们就开始叫起来,太简单了,而能力相对欠缺一点的还饶有兴趣的创作着,我就又提供了更多品种的豆子,有大的有小的,这回他们在拼贴时就有挑战了,有的是结合计算内容按照模式来排列拼贴成线条状的,有的就用撒的方法拼贴成块状的,贴出来的画面也更好看了,这些能力强的孩子也不再叫了,他们有事可做了。接着我又提供了空的纸盘,让他们自己画,自己贴,结果还是有孩子愿意挑战,还说要比老师画的更漂亮呢。作品的展示使孩子们参与这个区域的热情越来越高,我就又增加了一个“工作岗位”,提供了筷子和碗,让一些孩子根据他们的意愿夹豆进行分类,这样使贴豆贴画的孩子在选择材料时更方便,也满足了更多孩子的需要,更使他们体验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

三、低结构活动材料投放中老师的观察和引导非常重要,也就是说教师在将要投放材料时,要逐一与孩子通过操作该材料可能达到的目标之间进行预先思考,按照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要求,分解出若干个能够与幼儿的认知发展相吻合的、可能的操作层次,使材料“细化”。并在幼儿活动时,给予他们必要的提示和引导,使幼儿在选择材料,进行操作摆弄时,能够按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宜自己的材料,用自己的方法,较快地进入探索,向目标迈进。

如还是“在秋天里”的主题区域创设中,我预设了“树叶贴画”的内容,按以往的经验,我把重点定为了树叶贴画和树叶拓印,孩子们拿来了各种各样的树叶,很多家长还把树叶拼贴的画面拿到了幼儿园,我们的孩子很高兴的模仿着,创作着,一副热闹的景象,但我渐渐的发现,我们的孩子在拓印时只是很盲目的把叶子涂上颜色按在纸上,成不了画面,我就给予他们引导和提示,象费金菁等几个能力较强的孩子马上能接受而且也拼贴出了花、小兔等的画面,而对另外几个孩子,我索性就在墙上画了一棵树,让他们把树叶拓印在“树”上,看到一片片五颜六色的叶子在树上一天天的增加,他们高兴着,满足着。

随着秋意的渐浓,宝宝们拿来的树叶有的干枯的很快,孩子们往往在拓印和拼贴时常常出现破碎的现象,有的孩子看到这样的情况就会放弃了,我从豆贴画中得到了启发,把叶子揉碎然后把它们撒在画面上,不是也有很好的效果吗?我把这个提议带给孩子们时,好几个孩子跟着响应起来,他们还根据叶子的颜色揉碎后粘贴在不同的画面上,给小动物穿上了漂亮的衣服,那些干枯的叶子也不再是孩子们丢弃的“废物”了,现在再去看这个区域就更热闹了,孩子们选择不同的树叶进行着不同的创作,每个人都有了成功的可能,就是这些飘落的树叶给孩子们带来了相同的创作乐趣,使每个孩子都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一片天空。

教育来源于生活,废旧日用品、素材玩具,结构化程度相对较低的都属于低结构的材料,它们对幼儿游戏行为的限制也比较少,幼儿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能力、兴趣,充分地想象,并赋予材料独特的意义,但低结构材料的适时适宜提供对于教师也有很大的挑战,教师只有不断地观察、研究孩子,排查、挑选最适合的材料,才能使孩子在安全、有趣的活动中学习、游戏。总之,作为教师就应该精心为幼儿创设适合的区角环境,提供适宜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在和区角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做到“玩中学,学中玩。”也使低结构的材料真正成为区角活动中重要的一部分,成为孩子探索世界的一把钥匙。

2009、1

第三篇:浅谈高结构材料与低结构材料在区域游戏活动中的利用

浅谈高结构材料与低结构材料在区域游戏

活动中的利用

[摘要]在《指南》指导下,如何利用高低结构不同的区域活动材料成为教师现今思考的重点,本文着重以高结构材料和低结构材料的特征,针对幼儿的发展需要以及在幼儿进行区域活动时两类材料所发挥的不同的功能和合理的转化方面,结合实例浅谈高结构材料与低结构在区域游戏活动中的利用。

[关键词] 幼儿 区域活动 高结构材料 低结构材料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要理解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方式和特点的。也就是说,幼儿的学习是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在玩中学、学中玩。那么,作为一日生活中重要环节的区域活动正为幼儿提供了直观的、全面的、个性化的环境。材料的投放与利用直接影响幼儿区域活动的有效性。笔者以高结构材料与低结构在区域活动中的投放与利用为切入点,结合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实际操作,浅谈高结构材料和低结构材料的有效利用和使用过程中的转化。

一、高结构材料在区域活动中的利用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根据幼儿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各种材料,进行活动环境的创设。而高结构材料的使用过程正是由教师发起,以教师计划为导向,蕴涵着教师预先建构好的知识体系,系统性较强,如,中班上学期,在《动物多又多》

[1]主题下投放的按“动物的食物”分类材料,幼儿可以根据前期经验的积累和集中活动的内容进行自主操作,以认知和分类为具体目标,分别将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和杂食动物的卡片取下,放置到对应的位置。该材料操作性强并注重操作结果是否正确,目标指向性强,幼儿在操作时思路清晰、明确,但幼儿的操作时长偏短,重复使用率也偏低,更换周期短,随幼儿的主题活动的推进进行更换。同时,此类活动材料在幼儿活动时多数具有自我纠错功能,在活动过程中,或者活动结束时即可自主检验结果是否正确,如。各类拼图、嵌板,以及多数益智区和科学区投放的材料。

二、低结构材料在区域活动中的利用

幼儿随着年龄增长,各类技能与经验越来越丰富,在游戏中表现出行为发展也有所不同。与高结构材料相对应的是中低结构材料在区域活动中的使用,其过程是由幼儿自主发起的,以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为导向,通常需要幼儿具备多种技能和知识,虽然系统性不强但可以充满创造性,发散幼儿的思维。如,在操作区中投放的《彩色图形卡纸》:初期在小班下学期的图形主题下投放,幼儿初步建立对图形的感知,在集中活动的引导下进行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分类,同时,幼儿摆弄各种图形或通过简单拼摆形成新的图案,如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品摆成小房子;该材料投放一个月后,幼儿通过图形进行“ABAB„„”排序,个别幼儿可以在平面在操作时进行更复杂的图形拼摆,拼摆出的图案在面积上无限延伸却并无特定指向是任何物品,在此过程中,幼儿重新构建了该材料的玩法和用途;在幼儿升入中班后,该材料继续投放,并增加长方形和椭圆形,再幼儿平衡能力的提高至

[2]下,操作也不仅仅局限于平面的操作,个别幼儿开始将同类的形状互相支撑,进行拼搭;在此背景下,教师提供打孔器和美工区用剩的毛根,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在图形的不同位置上打孔,并将图形通过毛根穿过打出的孔连接,形成可以脱离平面的图形,从平面图形到环形连接,在自主探索的经验之下建构新的操作活动,如拼成各种各样的汽车,形状组成的头饰等。操作时间上较长,在该材料投放的6个月之内,操作方式的逐层改变使幼儿兴趣度始终存在,在观察、认知、平衡和空间感知等能力的发展之下,在操作之中幼儿不断建构新经验,提升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并将已建构好的新经验运用于下一个操作活动。

低结构材料的使用更注重幼儿的探索过程,对于结果并不存在明确的正确与错误的验证,具备反复使用的条件,更新周期可以随幼儿的能力发展做小幅调整,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进行新的探索,能力较弱的幼儿也可以较为适宜的发展空间,进而可以更满足幼儿个性化学习的实践探索。如建构区投放的废旧光盘、露露罐、酸奶盒等,正是由幼儿自主探索其玩法,并加以改造和利用的;而作为乡土材料投放在美工区的玉米叶,在幼儿进行色彩装饰之后,制作成彩色蝴蝶结投放在数学区,用作点数、分类、以及数的分解与合成的操作等。低结构材料都投放多存在于操作区、建构区和美工区。但并非是低结构材料的投放越多越好,对于年龄偏小,认知能力和想象力不足的小班或托班幼儿更适合简单、明确、有目的的材料,在他们的反复操作与尝试下进行学习,投放过多低结构材料,没有目的性,会引起他们的迷惑与不安,从而丧失了对于区域活动的兴趣,三、高结构材料与低结构在区域游戏活动中的转换 幼儿是不断发展的个体,材料是否有趣、可变对幼儿能否主动参与操作有很大影响。作为可以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按自己的能力和意愿,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主动地进行探索的区域活动,在材料的选择和利用上也应该是多变的。不同年龄段幼儿在进行区域游戏时的学习能力、想象能力和控制力水平也是有所差异的。因此,一般意义上的高结构材料与低结构材料在利用时并没有严格的界限,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幼儿年龄的增加和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在探索过程中使得高低结构材料发生转化更应该有所引导和鼓励,如中班益智区中投放的《小兔逛商店》迷宫,教师以彩色打印图案塑封后,为其提供水彩笔和小抹布,可以反复利用的迷宫,作为目标明确的高结构材料。而在在区域活动时一名幼儿将路线画好后,又将路涂上了不同颜色,转变成了为小兔铺一条彩虹色的路,作为观察者的教师并没有在幼儿偏出预设目标时加以干预,而是在活动总结时,为大家展示该幼儿的作品和不一样的玩法。同样在中班操作区投放了以筷子练习为目标干果壳和橘皮,被幼儿用在了美工区的“给大象穿裤子”创作上,为大象制作了富有创意“有按摩功能”的花生壳裤子,高低结构材料的转化利用不仅打破了区域之间的界限,更是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将游戏的主动权还给幼儿。

在幼儿进行区域活动时,高低结构材料各有其自身特点和局限,分别会产生的不同学习效果,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教师要合理的利用与挖掘,不片面、不偏激,因势利导才能使材料发挥最大效能。

[3]

[1]均衡配置高低结构材料,张小英,福建教育,2014,24 ,13 [2]均衡配置高低结构材料,张小英,福建教育,2014,24,14 [3]奇思妙想玩转纸盒_浅谈纸盒在区域活动中的有效应用,沈蓉蓉,教学园地,2016,75

第四篇:在区域活动中全面成长

在区域活动中全面成长

后现代主义课程专家多尔指出:“适应复杂多变的21世纪的需要,应构建一种具有开放性、整合性、变革性的新课程体系,课程表不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的载体,而成为一种师生共同探索新知识的发展过程,课程发展的过程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不再是完全预定的不可更改的。”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区域活动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够满足不同幼儿发展的需要,因此深受幼儿的喜欢。老师通过区域教学,使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获得了富有个性的发展。如何使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全面成长,应充分考虑到以下几点。

一、充分调动幼儿积极性,师生共同设置区域

区域的设置直接影响幼儿活动的效果,在设置区域时,教师应注重引导幼儿参与,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

1、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认识特点、兴趣及教育目标,与幼儿共同探讨,来“生成”活动区域。我们发现在主题活动中,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表现也比较大胆,所以在各个区域渗透合适的主题活动内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我班在进行主题教学“马路上”中,发现幼儿对赛车非常感兴趣,我就发动幼儿带不同的汽车过来,在讨论中,孩子们提出赛车有不同的车道,为此又与幼儿共同收集了牙膏盒,生成了一个“赛车区”,幼儿在这里可以利用牙膏盒自由拼成不同的车道来进行游戏,这样,一个令幼儿留连忘返的赛区就形成了。又如:在“花儿朵朵”主题中,由于幼儿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学习了相关的内容,所以在区域活动中,幼儿能进行更广泛、更深入的活动。比如:在“建构区”可以用雪花片拼搭各种各样的花;在“美工区”可以用纸制作小花;在“阅读区”中阅读有关花卉的书籍。这样的话,每个区域都会对幼儿充满吸引力,而且使幼儿有充分的自我选择的权利。作为教师,我们要走进幼儿的生活世界,倾听他们的心声,细心观察幼儿在自发、非正规活动中的表现,及时发现与捕捉教育契机,生成有价值的主题内容,拓展主题网络,并使之在区域活动中丰富和完善起来,使幼儿在每个区角中都有收获。

2、在区角创设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还要充分利用家长的资源。早在1927年,陈鹤琴先生就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有各自的优劣,且都是对方所不能替代的,只有充分利用已有的这些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促进幼儿发展。如:让幼儿出主意、想办法,收集材料

和布置环境等,增强幼儿的主人翁意识,使区角更吸引力。为此,我们班创设了“科学区”,如何把活动有声有色的开展起来,每一个孩子都能出谋划策,积极参与,“沉与浮”、“科学转转转”、“会变的颜色”等孩子们准备材料,制作小工具,一次又一次地操作、实验,不知不觉在有趣的活动中掌握了不少知识。同时我们还发动家长,幼儿齐动手,收集废旧物品及半成品,制作一些活动所需的活动材料,比如:把“我喜欢的交通工具”和幼儿园组织的“环保作品创意大赛”结合起来,发动家长与幼儿利用废旧物品共同制作了各形各异的交通工具,有用废铁板制作的“神州六号飞船”,有易拉罐制作的“火车”等等,把它们摆放在美工区的展示柜里,由于有了与父母共同制作和欣赏同伴作品的经验,在美工区里幼儿就自愿组合在一起,共同制作出了各种更有创意的作品,幼儿在获得成功体验的同时也就更喜欢进入到美工区来进行活动。

二、科学投放区域活动的材料

材料是幼儿开展区域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幼儿建构的知识依托。幼儿就是在不断地、主动地操作材料的过程中获取信息、积累经验和发展能力的。材料不同,幼儿操作方法不同,幼儿在活动中所获得知识经验也就不同。因此教师应考虑材料的多用性、安全性和开发性。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最近教育目标及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投放材料。对材料的投放有计划、有目的,不要把材料一下子投入进去,应分期分批的不断更新,由易到难,不断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使他们有新鲜感。同一年龄在理解操作、表达等方面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因此材料要有一定的难易差异,以适应不同幼儿的需要。以剪纸为例:幼儿是由随意剪、能沿线剪、能折剪、剪厚一点的、会镂空剪发展的,教师可以从提供随意剪、剪直线(小草、面条)轮廓剪(剪图案)折剪(做花)镂空剪(窗花)这些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发展水平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学习,使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加强对幼儿的个别指导与支持扶助

德国心理学家福禄贝尔认为:没有合理的有意识的指导,儿童的游戏活动只能成为无目的的活动。我国北师大博士刘炎说:“在自由游戏中,教师必须提供适时适当的帮助,只有这样,游戏的教育作用与价值才能充分的实现与发挥。”。他们阐明了一个共同的理论,那就是:游戏需要指导。

在指导幼儿进行区域活动中,教师都清楚应该做什么,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何把握“进”与“退”的度,是我们遇到的实际难题。教师做旁观者放弃指导或进行过多的强制要求和干涉都是错误的。

1、选择适当的时机介入。区域活动中教师如随便介入幼儿游戏中,必然会影响幼儿游戏的情趣,打断其游戏的思路,违背游戏主体性的本质特征。我认为

适当的时机有以下几种情形:当幼儿在活动技能上遇到困难时、当幼儿出现负面行为时、当幼儿与别人的交流有困难时、当幼儿转移主题半途而废时等,教师或以游戏合作者的身份介入共同活动;或以伙伴身份提出建议;或以指导者的身份提出问题,设计疑问共同探讨,进行语言提示,这都能启发幼儿深化活动主题,加强活动中的合作与交流,使幼儿对区域活动的需求得到满足。

2、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点拨,以真诚的态度面对幼儿。

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指导应以游戏性的口吻与幼儿进行交流,并设计疑问以启发幼儿为达到新的活动目的而不断地想象、完善作品;用肯定性体态语和赞叹性语言使幼儿获得鼓励。

3、充分利用同伴间的启示。幼儿之间的的相互学习,学得更轻松,玩的更愉快。同伴之间的交往与学习,易于幼儿接受,效果也更加明显,活动中通过幼儿以强代弱,树榜样等引导幼儿在游戏中互相模仿,互受启发,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4、对活动的情况进行适当评价

(1)多设问题少回答。在传统的评价中,教师常用的评语是“今天某某小朋友插得很好,某某小朋友某一部分没有插好。”这样把少数幼儿的正确答案直接告诉其它幼儿,剥夺了幼儿再学习和发现的机会。我觉得应多提疑问来评价,如:“是这样的吗?”“你说还可以怎么插?”“真的吗?”让幼儿获得更多的学习、交流机会。

(2)、教师要善于发现有利于幼儿发展的点点滴滴,给予发扬、引导深化,有效地促进幼儿向更高的目标努力。如:在美工区的活动中,心怡小朋友用橡皮泥捏好一辆自行车后给我看,我说:“你的自行车很酷,真棒!”与此同时,我又以"有什么办法能使车子立着而不容易倒下呢?”的提问激发了她继续完善作品的愿望。果然,在以后的游戏中,她想出了许多方法来固定车子。可见,教师给予肯定发扬的同时,引导幼儿深化游戏,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想象能力的发挥。教师在活动中善于寻找对多数幼儿发展有价值的内容进行评价,这样有利于促进全体幼儿共同发展。点评中教师可以采用惊呀的、赞叹的语气,或以过程重现,或以设计疑问等形式引起幼儿的关注,对于中大班幼儿,鼓励互相点评,以幼儿自我表达为主。

总之,要解决区域活动中的困惑,不仅是方法问题,更重要的是教师观念的转变,只要我们树立正确的区域活动观念,把区域活动作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基本活动,不断地开拓活动空间,解放孩子,让孩子们在玩中求发展,发挥区域活动的实效性,使每个区域真正地活起来,才能真正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第五篇:小班低结构活动中教师角色定位的思考

小班低结构活动中教师角色定位的思考

单位:扬州凯莱幼儿园

邮编:225009 姓名:张佳佳

摘要:

在进行主题活动过程中,很多的活动都是在低结构活动中完的,使得低结构活动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低结构活动给孩子们自主发展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低结构活动的开展更有利于老师了解孩子的兴趣、已有经验,观察孩子的经验走向,捕捉孩子有价值的信息。

何谓低结构活动,顾名思义,活动结构松散,可变性强,内容宽泛,往往只是对教学活动的一般要求,目标不是评价一堂具体活动的一般依据的幼儿自主性游戏。在低结构活动中我们更多关注的是幼儿活动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是注重孩子的经历而不是目的。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每个班级的主题活动都在热热闹闹地开展着,在进行主题活动过程中,很多的活动都是在低结构活动中完的,使得低结构活动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低结构活动给孩子们自主发展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低结构活动的开展更有利于老师了解孩子的兴趣、已有经验,观察孩子的经验走向,捕捉孩子有价值的信息。很多主题在开始前,相应的低结构活动已经提前进入,而当一个主题结束后,在低结构活动中也往往还有进一步的延伸。那么作为推动主题开展的低结构活动该如何更好地支持幼儿去探索呢?在实践中大家一定也碰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特别是小班,每个主题延续的时间较短,在主题与主题的交替中教师的角色应该如何定位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很多一线的教师在进行低结构活动中常常感到困惑,除了让幼儿在低结构活动中进行探索外,究竟自己该做些什么?对于自己的角色定位不清楚,有些老师仍旧把自己放在主导的位置,太在乎幼儿的认知,怀疑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忽略了幼儿的自我学习,甚至为了自己的引导而打断幼儿,完完全全地失去以幼儿为中心的精神。有的教师走向了“放牛吃草”的极端,觉得幼儿自己玩就行了,并未更多观察幼儿。凡是种种,都体现了教师对低结构活动中自己角色把握尚不够准确。随着二期课改的逐步深入,教师的角色也在随之改变,在低结构活动中我认为教师应该是孩子活动推动者、观察者、支持者和挖掘者。

一、当主题开展之初,教师是幼儿活动内容的推动者。

主题活动的开展,需要低结构活动的支持,这时,就需要教师创设丰富的游戏内容,来推动主题的发展,此时,教师就是一个推动者。

1、根据幼儿的兴趣创设内容。兴趣是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老师必须了解幼儿的兴趣,然后从兴趣入手创设低结构活动的内容。比如为小动物造房子、建造动物园、折纸、动物拼图、找影子、翻版游戏、动物套圈等。而低结构活动中内容与材料的不断投放与改进,又不断激发着孩子们的兴趣,不断吸引着他们的注意,更不断促使他们动手动脑,尝试探索,尝试获取成功。

2、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内容。因为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着他们的游戏行为,孩子的活动多数以个体活动为主,常常是各玩各的,很少交往,活动内容很简单,而且无目的,不稳定,时常随着外界刺激变化而变化。小班孩子显著的年龄特点就是“模仿性强”,模仿是这一时期儿童的主要

学习方式,他们通过模仿掌握别人的经验,习得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年龄小,他的生活经验有限,就需要我们教师根据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创设机会,让他们能主动投入到活动中来。

3、创设情境化的低结构内容。对认知起着促进作用的环境,被许多人称之为隐性课程,小班幼儿的特点,决定了情境化的环境更能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在“我的幼儿园”主题中,我们开设了“玩具商店”这一内容,用玩具柜分割出了一片低结构,陈列出各种孩子带来的玩具,每件玩具都有相应的标价,每个孩子有一个装有钱的信封,可以作为顾客去买玩具,也有幼儿作为老板进行游戏。在这样一个情境化的环境中,幼儿的交往能力、语言能力、数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二、材料投放后,教师是幼儿活动的观察者。

《课程指南》中指出:在游戏中,教师的任务主要是通过观察游戏了解幼儿,通过环境的创设和适当的介入支持幼儿的游戏。

理解了课程指南的精神,教师才能把握好自己在低结构游戏中的角色。低结构活动中幼儿是主体,教师是观察者,需要关注幼儿的情绪行为,环境、材料与幼儿间的互动。首先是观察孩子对于老师提供的材料是什么反应。感兴趣吗?是纯粹地摆弄还是有目的、有规则地玩?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孩子的游戏水平、操作水平处于什么阶段?等等,总之,孩子的任何表现都将是老师观察的对象。其次是观察孩子的兴趣点,特别是主题活动中孩子们的热点是什么,从低结构中发现的热点往往是孩子们感兴趣的,教师可以筛选出有价值的内容作为高结构活动的一个点,而如 3

何让高结构活动又回归到孩子的低结构活动中,又需要教师细致和敏锐地观察。

在观察之后就需要教师针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分析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后就应该着手调整了。比如我们根据小班孩子爱模仿的年龄特点开展的“娃娃家”,孩子们很喜欢在里面模仿爸爸妈妈烧饭、打电话等动作,但是每次活动后我们发现活动区里总是凌乱不堪,通过对孩子游戏过程的观察,我们把游戏材料进行了分类,根据餐具、点心、水果、蔬菜等逐步增加分类的数量,并在篮子上做好了相应的标记,便于幼儿整理。一个阶段后,娃娃家里整整齐齐。教师在观察中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给幼儿更大的空间,进一步推动幼儿的发展。

三、在幼儿需要时,教师是孩子材料的支持者。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的发展,既不是直接生理成熟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学习的结果,而是个体和环境相互作用而使认知结构不断发生质变的过程。一个被动的观察者无法得到知识,必须通过在分析种种活动中自行挖掘或建立知识。在主题活动的开展和变化中,作为教师在观察幼儿活动的基础上需要不断地对提供的材料进行调整,通过材料上的支持来进一步推动孩子的发展。可能老师们会觉得平时工作很忙,虽然观察到了材料和孩子活动的脱节,但是却没有精力与时间及时地更换。那么我们如何做到既节约时间,又提高效率呢?根据具体的情况,我总结了三种调整的形式:

1、一种是材料不变,只是游戏的内容变了。这种情况可能是教师在预设游戏内容时的目标没有实现,而这个目标又是幼儿需要达到的必要经验,那么在主题的交替过程中,我们可以完全利用已有的材料,变化一下游戏的内容,而让孩子继续得到发展。比如在“好朋友”主题活动中,我们有绕棒棒糖这一内容,孩子们用粗毛线绕在托盘上,完成后装上柄就可以送给朋友了。但在主题结束时,我们发现还有很多幼儿不会绕,我们认为孩子的手部动作应该得到发展,于是在进入下一个主题“我的动物朋友”时,我们把原来的托盘变一变,变成了一只只小蜗牛,然后请孩子们为蜗牛绕房子。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操作并没有什么变化,但游戏的内容则从做棒棒糖变成了做蜗牛,这一变化又引起了孩子们新的兴趣,我们班的墙上爬上了很多漂亮的蜗牛。

2、一种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材料,丰富游戏情节。就如我们班的垒高,刚开始孩子们只是用相同的香烟盒进行垒高,孩子们垒的方式也各有不同。当动物的主题进入后,我们就请孩子来为小动物造房子。这时就增加了小动物和其它形状的一些盒子(牙膏盒等)和硬纸板,推动孩子的发展。过了几天,孩子们产生了建造动物园的想法,我们又对香烟盒进行了改造:有的几个连起来,有的可以随意弯曲,给孩子更多的想象空间。在这份材料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也就是推动了孩子的发展。

3、还有一种就是取消原有材料,更换新的游戏内容。比如在“好朋友”主题中,我们有一个连线的内容,请孩子们将相关联的好朋友连起来(如碗和筷子,兔子和胡萝卜),在玩了一阶段后,孩子们都能掌握了,于是我们在进入动物主题时,就把这个内容删掉了,增加了找影子的游戏。这同样需要教师的观察,该舍弃的时候也要舍得放掉并及时增添新的内容。

犹如鱼儿离不开水一样,低结构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活动材料。在提供材料上我们要注意:提供的内容、材料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幼儿容易理解和感知的,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太容易,不能激发幼儿游戏的积极性;太难,幼儿不能理解,容易产生畏难的情绪。教师要在观察、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的基础上,发动幼儿一起收集、准备活动内容和材料,一物多用,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但这些活动区的设置、材料的投放不应是一成不变的,而应随着主题的开展和幼儿的兴趣随时进行调整更换。

四、教师是幼儿活动资源的挖掘者。

低结构活动的有效开展,需要材料的支持,每个班级可能都有一个“百宝箱”,不用的时候觉得很占地方,要用的时候又往往发现东西不够。其实我们可以充分挖掘家长资源,请家长和孩子一起来收集活动中需要的材料。在主题活动“我的幼儿园”中,我们低结构活动中的香烟盒子就是家长们提供的。因为刚开始孩子们垒高后总是很喜欢去推翻它,有些盒子就容易损坏,所以需要不断有新的盒子补充进去,在家长们的帮助下,几乎每天都会有孩子带来。还有后来提供的牙膏盒,单纯由老师收集数量是很有限的,我们也发动了家长一起收集。

五、留给教师的思考。

新课程的实施,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天空和更大的发展平台,强调在挑战中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和个性化特色,但是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需要我们根据具体的情况,不断转换自己的角色。正确把握好教师的角色转换确实很难,需要教师在活动中灵活、机智,注重随机性。教

师角色定位的正确与否,关键在于要把二期课改的理念,即“以儿童发展为本”放在第一位,面对孩子不同的表现,教师是继续观察还是介入游戏?是让孩子自己探索还是提供材料支持孩子的活动?在不断的实践中,我相信教师对于自身的角色如何定位将逐步清晰。

下载低结构材料在区域活动中的应用陈平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低结构材料在区域活动中的应用陈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区域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

    在区域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 一、体现主题教学内容 区域活动的核心就是体现近期活动的目标,重视环境潜能的发挥,让幼儿通过直接接触玩具和各种材料,发展各种感觉器官和观察力,认识......

    翻转课堂在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 创新整合点 本节课实现了地理课堂的顺利翻转。根据课标要求和知识特点,笔者给学生量身定做了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提供了配套学习资源(微课),以便准确指导学生学习;制作了适合......

    低碳环保材料在儿童房中的应用

    毕 业 论 文 低碳环保材料 在儿童房中的运用 学生姓名: 学号: 所在系部: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日期: Low carb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aterial Application in children'......

    浅谈数学在区域活动中的开展

    浅谈数学在区域活动中的开展 学习数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现在的家长都关注这一点,希望自己的小孩能在幼儿园里多学点数学知识。有的家长在小孩上小班的时候就开......

    在大班区域活动中渗透海洋科学知识

    在大班区域活动中渗透海洋科学知识 人类生活的地球,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有海洋,海洋是地球上一切生命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本条件。二十一世纪是海洋世纪,这已经成为世人的共识,随......

    钢铝组合结构在幕墙设计中的应用

    钢铝组合结构在幕墙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钢铝组合结构在建筑幕墙设计中的应用问题。首先讨论了钢铝组合结构的突出优势,进而分析了钢铝组合结构的计算要点,最后针......

    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张玉香 教学活动中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手段,具有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能更快速、更准确地传递教学信息,与幼儿的认......

    在实际应用中

    A1、在实际应用中,统计的含义是指统计工作、统计资料与统计学。 2、构成总体总体,必须同时具备同质性、大量性与差异性。 3、要了解某工业企业的文化水平,则总体单位是的每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