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四则》课堂教学实录及评点

时间:2019-05-15 03:49: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寓言四则》课堂教学实录及评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寓言四则》课堂教学实录及评点》。

第一篇:《寓言四则》课堂教学实录及评点

师:现在,我给大家来一回现场作画,请大家看后猜一个成语。(作画)生:(个个面露笑意,答)画蛇添足。

师:真聪明!今天的课就跟这个成语有关。请大家翻开课本第29课,我们一起学习《寓言四则》。这节课我们采用说读的形式学习。说读,就是读读说说,说说读读。

首先请大家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 5分钟,力争做到读得准确,读得流利。读准字音有三种方法:(1)借助文 章下面的注音:(2)查工具书:(3)举手询问。读得流利的标准是:不添字,不减字,不换字,不哽字。(生自由大声读书5分钟)

师:时间到了,读得怎样?还是先听听大家的齐读。(生齐读)整体听来,很流畅。如果能读准这几个字的读音,就更好了。

宣王悦(yuè)之 堕(duò)而折其髀 引弦(xián)而战

我不仅喜欢听大家齐读,还喜欢听大家一个一个地读。谁先来试一下? 生1:我读《滥竽充数》。„„

师:声音洪亮,还读出了古文的韵味。生2:我读《画蛇添足》。„„

师:有点紧张,只重复了几个字,还可以。生3;我读《买椟还珠》。„„ 师:节奏感很强,读得很准确。(没有人读第四则)第四则有点长,对我们来说是个挑战,谁能拿下?

生4:我来试试。„„

师:相信自己,你看你表现得很好。

读通课文后,请大家再自由、大声朗读课文5分钟,力争做到读懂词义,读懂文意。还记得解决字音障碍的方法吗?回顾一下,也可以用这种方法解决词义障碍,对于书下没有注解的,更要注意。读懂文意,就是能把故事讲出来,当然还可以加上自己的想像和联想,尽量讲得生动活波。

(生自由读课文5分钟)

师:时间到了,字词学得怎样?先来进行一场比赛。左右两队各提出字词方面的问题,考考对方。看哪一队能考住对方,而不被对方考住。生1:我想问“乃左手持卮”的“乃”字怎么讲? 生2:于是,就。

生1:我认为,这样理解不大恰当。那个人拿到酒后,应该喝下,怎么会左手持卮,右手画蛇呢?我认为应当“竟然”讲。

生2:你这样理解是忽略了这个人当时的心理活动:别人还没画完,我再来给蛇画脚。师(问生1):你接受他的分析吗? 生1:嗯,我明白了。生3:“父子相保”的“保”字怎 么讲? 生4:“保全,没事”的意思。师:(问生3)你同意吗?

生3:我本来不清楚,现在我懂了。生5:“此独以跛之故”的“以”作何讲? 生6:“因为”。我问一下,这里的“故”字怎么讲? 生7:“原因”。师:我来考考大家,“滥竽充数”的“滥”字如何讲? 生8:“坏的,差的”。生9:“滥用”。

生10:我觉得他不会吹,混在里面假装能吹,可能是“假的,不真实的”的意思。(学生于是议论起来了)

师:这个问题留给大家自己去思考吧。

接下来,咱们来一个讲故事比赛,两个队各推 出一个代表上台表演,可配以表情、动作。(有生小声问:能找个搭档吗?准备一下,行吗?)师:当然可以。(学生准备)

生:我来给大家表演《滥竽充数》。表演不好,别见笑。„„这真是“宣王听竽三百人,南郭滥竽来充数。泯王——把竽听„„”谢谢!

(掌声响起)

师:不用我多说,这掌 声已经说明了你的表演水平。生甲、乙:今天我俩给大家表演一段《画蛇添足》。„„ 生甲:我的蛇脚 下生风,快速前进。

生乙:蛇长脚,那„„还叫蛇吗?你看我的蛇帅呆了!生甲:等等等等,那个时候,有“帅呆了”这种说法吗? 生乙:那让大家评评,蛇有没有脚?(“没有!”)谢谢!„„

师:太棒了!太棒了!欣赏了这两个精彩的故事后,我们静下心来想想,从这四则寓言中,我们有些什么领悟 呢?请每个人用“第×则寓言告诉我„„”的句式说句话。看谁说得独到,有见地。

生1:第三则寓言告诉我做人要真实,不可以靠蒙混过日子。师:嗯,有警戒性。

生2:第一则寓言告诉我做事要适可而止,否则就会弄巧成拙。师:我觉得你说话很严密,你说的“有时”怎么理解呢?

生2:比如,这里的蛇没有脚就不要画,而像写文章,就不能说一次成功,需要反反复复去修改,才能写好。师:有道理。

生3:第二则寓言告诉我看问题要重实质,不能只重表面,像那个郑者,那损失就惨重了。师:是的,那个郑者的行为带给我们很多启示,谁 再来谈谈。生4:我觉得这个郑者倒便宜了那个楚人。那个楚人的行为难道不可笑吗?买宝珠就买 宝珠,干嘛要那么大张旗鼓地去装饰那个匣子呢?我认为,这叫喧宾夺主。师:有见地。

生5:我不认为楚人可笑,我倒觉得他很聪明,为了使宝珠更显价值,他想到了“包装”,再说他并未因此而吃亏,倒是郑者因小失大。师:我觉得你也很聪明,有经济头脑。

生6:第四则寓言使我想起了老子的一句话:“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 师:真是了不起。《塞翁失马》传递给我们的也许就是这种神福祸相对论吧。下面我再来考考大家:能不能用成语、俗语或者警句之类来解释这四则寓言呢? 生1:我用“多此一举”来解释“画蛇添足”。生2:我用“混水摸鱼”来解释“滥竽充数”。生3:我用“不学无术”来解释 “滥竽充数”。生4:我用“有眼无珠”来解释“买椟还珠”。生5:我用“一分为二”来解释“塞翁失马”。生6:我用“鱼目混珠”来解释“滥竽充数”。

生7:我想可不可以用“拣了芝麻,丢了西瓜”来解释“买椟还珠”呢? 生8:当然可以啦。

生9:我想用一句话来解释“塞翁失马”,记得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如果你掉进了一个池塘,不要难过。也许当你站起来的时候,你的口袋里会兜上几条鱼呢。” 师:谢谢你给我们这样一句精彩的解释。

今天这节课让我感觉 到了大家知识的丰富和认识的独到。有这么一句话:“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想,古典文学无疑是使我们思维之渠清亮如许的活水。但愿我们大家能更多地积累文化,运用文化,将自己打造成为有真才实学的人!下课。【评点】

这是教者异地借班上课时的课堂实录。这堂课的特色有四。

一、自主。课堂上学生充分发挥了学习主动性。这是由这堂课型(说读课)所决定的,这首先表现在整堂课上学生自由独立习的时间不少于20分钟。另外,教师非常尊重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教师不是以个人的或是教参上的或是约定俗成的解释去约束学生。再者课堂的表演活动也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鼓励下临时决定的,完全没有教师的导演,是学生自个儿的活动。这些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开放。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开放的。这种开放最突出的表现是学生对寓意理解全然是个人的一种阅读行为,能够说出自己的真实体验,不是人云亦云,不是拘泥守旧。另外,对课文中疑难问题,教师让学生自己去解答,这也是难能可贵的。我们目前缺乏的正是这种“教”和“学”的行为。

三、有序。整个教学活动是一个有序的过程。教者是按照板块教学的思路去进行教学设计的,整节课共分三个教学板块:初读课文(读得准确、流利)——再读课文(读懂词义、文意)——理解课文(读通寓意)。这几个教学板块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充分体现了教学过程的严谨和有序。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

四、创新。课堂教学过程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我们平时常提创新,但到底如何创新却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反思的。有时去参加一些优质课竞赛活动,也听到、看到别人创新;他们所指的创新大多是一些有一点创意(或者说是有一点新意)的“活动尾巴”,有时甚至是生搬硬套上去。这节课的创新我认为是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创新,一是师生有创新的动机和目的,老师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是“共同完成”;二是教师能随时提供创新的时空,如学生的表演,学生互相供“疑”,学生用成语释寓意;三是师生有创新的成果,如教师的教学机智,学生有新意的表演和答问等。整个教学过程闪现着创新的光彩。

第二篇:《散步》课堂教学实录及评点

《散步》课堂教学实录及评点

执教:余映湖 评点:金琴 潘虹

时间:2012年12月5日 地点:辽宁大连市101中学

一、初读浅说

师:这节课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散步》美文赏读。一起读一下。

(屏幕显示)

阅读赏析 能力训练

让我们一起走进美文《散步》。这里,有南方初春的田野,有铺展着生命的新绿,有阳光下的金色菜花。有水波粼粼的鱼塘……更有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情感涟漪……

师:读得好听。下面请调动你们的思绪,你们就要接着句子说话了,但不能与上面的内容重复。(屏幕显示)

让我们一起走进美文《散步》。这里,有„„

生1:这里有两对母子。

师: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生2:这里有孝顺的儿子和慈祥的妈妈。师:这里有孝顺的大儿子和慈祥的老妈妈。生3:这里有背上的美好世界。

师:我背着我的妈妈,我的妻子背着我的儿子,我们一起向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生4:这里有大路和小路。

师:多好啊,我的儿子要走小路,我的妈妈要走大路,但是,奶奶终于说“还是走小路吧”„„

生5:这里有责任重大的一位父亲。

师:这里有责任重大的中年人,他是老妈妈的儿子,是小孩子的爸爸。多好啊。我们一起再来读:(屏幕显示)

让我们一起走进美文《散步》。这里,有春意,亲情,孝敬,关爱,呵护,有温馨瞬间,还有中年人的责任感……

【评点】课始,教师用“让我们一起走进美文《散步》。这里,有南方初春的田野,有铺展着生命的新绿„„”这样一段优美的文字将学生自然引入课文的意境之中,并引导学生不重复地用同样的句式续说下去。如此巧妙地让学生再美感之中把握了文意。

二、再读品情

师:我最喜欢的就是四个字“温馨瞬间”,这篇文章就是由很多的温馨瞬间组成的。下面就要动笔了,我们来——“品情”。美味同学都要做这样一件事:(屏幕显示)

品 情

品析能力训练之一:写一句

话题:深情渗透在这一句„„

师:先给大家举例子。(屏幕显示)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师:此句话意味深长,不用“三代人散步”,而用这样的表述,表现处了浓浓的亲情,写好再说。好,开始思考,写作。(学生静读、写句3分钟)

师:好的,大家很会学习呀,“深情渗透在这一句„„”,请你来——

生1:“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意味深长,“慢慢地,稳稳地”两个叠词,写出了我和妻子的仔细,写出了年轻一代的责任感,他们尊老爱幼,生怕一个不注意,把身上的老年人和小孩子摔倒。

师:深情渗透在“慢慢地,稳稳地”两个短语中,分析得好。生2:我补充。“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我”的背上,师我的妈妈;“她”的背上,是我的儿子。儿子和妈妈加起来,就是这个中年人的整个世界,这句话充满诗意的写法,写出了中年人的责任。

师:我很喜欢你刚才分析的“充满诗意的写法”。如果没有诗意,就会直接说“啊,我的担子多重啊”,但是作者说这是“整个世界”。多么神圣,多么庄严。

生3:“我说,‘走大路。’但是么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这句话意味深长。“我”说“走大路”体现了我的尊老,“母亲”说“走小路”体现了母亲的爱幼。这就突出了这家人的相互谦让而又深厚的感情。

师:分析得很周全。但我们还可以细化,“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母亲的手,我的妈妈的手,一定是温柔的,一定是带着慈爱的深情去摸摸他孙儿的小脑瓜,深情就渗透再这个地方。生4:我选的与其他两位同学一样,我可以给他们补充。“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还写出了母亲和儿子对“我”的重要性,写出了我尊老爱幼和对母亲的孝顺。

师:母亲的重要和孩子的重要占据我的心灵,这就是“整个世界”。

生5:“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句话体现了我对母亲身体格外的关注。“熬”字师不可缺少的,“熬”字生动形象地体现出了我对冬的离去、春的到来的急切心情,从侧面体现出我和母亲之间浓浓的亲情,从中也体现出了中华儿女关爱老人的传统美德,也再解释上文“我”为何执意要和母亲一起去散步。师:好!大家看这样一个地方:“春天总算来了”,欣慰啊,“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我”终于放心了,深情就渗透在这个地方。

生6:第六自然段,“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这两代人都把希望和依靠寄托再中年人身上,“强壮”“高大”这两个词写出了这两代人更需要这个中年人,也写出了中年人的强壮和高大。师“这句话后面一句更有味道,“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同样写出了一份深情,也许再家里“我”就得听“她”的了,有味道吧?

生7:第二自然段“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段话表现了母亲对我的以来和信任之情,为下文我背母亲进行了铺垫。

师:我觉得这句话写了几十年的母子之情,“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多么有情味呀。

好,谢谢大家的欣赏,我们一起来看屏幕。(屏幕显示)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写母子关系,相映成趣,情意浓浓。

(学生朗读)

师:请在课文上旁批四个字——相映成趣。(屏幕显示)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的儿子。’我们都笑了。‛这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温馨。

(学生朗读)

师:又要在旁批六个字——充满生活情趣。一家人在散步,一个小孩突然叫了一声,这就是美好,这就是温馨瞬间,所以说充满生活情趣。(屏幕显示)

‚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摸摸‛,慈爱的动作;‚变了主意‛,关爱的做法;‚还是走小路吧‛写出了‚我的母亲‛对孙子的深深疼爱。

(学生朗读)

师:观察这段话,每位同学在旁批六个字。哪六个字呢?找规律,找关键词。一起说——

生:慈爱,关爱,疼爱(学生旁批)

(屏幕显示)

‚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写出了呵护,写出了温馨,写出了责任感。

(学生朗读)师:七个字的旁批。生:呵护,温馨,责任感。

【评点】课文品读能力训练之一:品情。教师以“深情渗透在这一句”的主问题设计引领起一次深入的品读活动,将学生的品析带到全篇文字的各个角落,去发现蕴含深情的细节。学生抓的都是意味深长,饱含亲情的句子,可谓“一语中的”。

三、深读赏景

师:我们刚才的学习活动师“品情”,我们继续——“赏景”。

(屏幕显示)

赏 景

品析能力训练之二:写一句 话题:景物描写的作用

师:请大家朗读。(屏幕显示,学生朗读)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书上的嫩芽也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师:好,再来读,这边的同学读第一层,那边的同学读第二层。先观察语段的结构;每个人心里都要有底。

生:(分层读)“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书上的嫩芽也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师:为什么这是两层?

生:一层是写景的,还有一层是抒情的。

师:描述和议论。我告诉大家,在“这一切”前面画一条竖线,你就看得更清楚了。前面是描述,后面是议论抒情。好,大家再来写一句分析的话,就在这一段旁边,写“这一段的景物描写真美好啊,它的作用是„„”这一段的景物描写的作用在哪里,大家分析一下。

(学生静读、思考,写作2分钟)

师:好的,我先说几个字,大家把它记下来——穿插景物描写。有的文章在写故事的过程中,顺势写到景物上来,这就叫穿插景物描写。我们一起来欣赏穿插景物描写的作用吧,这是读懂这篇文章的最难的一个点。请开始说话。

生1:这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衬托了一家人散步时祥和欢乐的气氛,并且表达了作者对这里的景物喜欢的思想感情。师:“衬托”可以改成“渲染”,渲染了一种很轻快、很快乐的氛围,因为是在美丽的春天里。

生2:这一段还写出了一家人散步时的环境,可以看出环境很好,很适合散步。

师:用美好的环境来表达散步时心情的快乐,用美景写美情。生3:具有感染力地写出了初春的美,先用景物苗雪进行渲染,写出了初春的生机勃勃,也同事烘托出我们每个人生命中想法都应该是向上的,都应该师富有生机的。

师:因为“我们”是再充满生命活力的春天里散步!生4:景物描写的作用是写出了环境的优美,作者喜悦的心理,与上文“我的母亲熬过了一个严冬”相照应,为下文写一家人散步做了铺垫。

师:好,“照应”一词说得好。大家先看“照应”的第一步,“我们在田野散步”,“这南方初春的田野”,这就是照应。继续看“照应”,“春天总算来了”,“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又照应了。

生5:在描写景物的同事,写出了生命的焕发。

师:写生命力,用美好的春天,用对盎然的生命力的感受来表现我们在田野上散步的感受。

生6:这一段有两个作用,一是说明了上文“我让母亲出去走走”的理由。外面景色这么美,不仅让母亲锻炼锻炼身体,也看一下美景;二是为儿子要走小路做铺垫。

师:你又说到了美妙的地方。第一,表现了我的孝心,我让母亲享受春天。刚下你的第二句话很重要,又点出了“照应”,往后看,“她的眼顺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是水波粼粼的鱼塘”,这就和“美丽的田野”照应起来了。这篇文章神秘的地方,是有很多的“照应”啊。

谢谢大家的发言。老师小结一下,大家一起看屏幕。(屏幕显示)

这里洋溢着春的气息,这是散步的美妙的背景,新绿,嫩芽,冬水:写生命的复苏,增加了文章的美感。新绿,嫩芽,活力:映衬着散步时一家人欢愉的心情。这里巧扣‚散步‛。这里照应这前后文。

师:这一段师暗写散步,是在写散步所见到的那么多美好的事物。大块小块的新绿,我们经过它们的旁边;树上的嫩芽密了,我们看到了;田里的冬水咕咕地起着水泡,我们也听到了。这其实就是再写散步,我继续告诉大家,这一段写了色彩之美,新绿,嫩芽;写了声音之美,“田里的冬水咕咕地起着水泡”。还可以说,新绿是从视觉的角度去写的,“咕咕”是从听觉的角度去写的,多么有意思呀。这么小小的段落,有那么多丰富的语文知识在里边。

【评点】课文品读能力训练之二:赏景。着眼于精彩片段“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密了,田里的冬水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进行了立体式的品读欣赏。最重要的是,顺势讲解景物描写在文中的穿插及作用,实现了文法知识的自然渗透。

四、美读析意

师:谢谢同学们的努力,我们继续训练——“析意”。即品析某一地方的意味。

(屏幕显示)析 意

品析能力训练之三:再写一句

话题:这一段文字的意味在于……

师:读下面一段话。(屏幕显示,学生读)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师:有两个地方要读好。请大家把两个“蹲”字圈起来,要读得重一点,很神圣、很有责任感,很有爱心哪。“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第二个地方,六个字要读好——“慢慢地,稳稳地”,这六个字就是要读得慢慢地,稳稳地。还有一个字读得要抒情,要情调,“走得很仔细”,这个“很”字很有味道。还有四个字,要读得很有表现力——“整个世界”,要读成两个节奏,前响后轻,语重情长。(学生练习朗读全段文字)(学生练习朗读“整个世界”一句)师:“世界”两个字要拖长一点,要越读越轻。(学生再次深情地齐读这段文字)

师:读得好听。这个时候我们又要写一个句子了。对于这一段文字的意味,老师进行了品析。大家看--(屏幕显示)

意味在于担负责任。

师:请大家拿起笔,也写一个品析其意味的句子。(学生思考,写作)

师:我们来说吧,一个接一个地说。生1:意味在于尊老爱幼。生2:意味在于孝敬。生3:意味在于呵护。生4:意味在于中年人的责任。

生5:意味在于家庭和睦。生6:意味在于温馨和谐。生7:意味在于缕缕亲情。生8:意味在于敢于担当。

师:好啊,我们来看看老师的小结。(屏幕显示)意味在于担负责任。意味在于尊老爱幼。意味在于走向美好。意味在于一路同行。意味在于生命的传承。

意味在于作为中年人,母亲和儿子就是自己的整个世界。意味在于升华了文章的意境。„„

师:这就是文学的表达,而不是口语的表达,是用诗的语言来说话。

(学生做笔记)

【评点】课文品读能力训练之三:析意。朗读训练与品析训练在这里融为一体。诗意朗读,角度细腻;诗意品析。情意盎然;又读又写,综合训练。思想情感的教育就这样地润物无声。

五、结课

师:在我们就要走出美文《散步》的时候,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再次吟诵文中结尾这富有意味的一段话吧。(学生深情齐读,师生同吟)(屏幕显示)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来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师:谢谢大家,下课。

【评点】课文教学的收束,简洁明快,自然清新,与开头呼应。课始是“走进„„”,课尾是“走出„„”,像一篇优美的文章一样,读来细腻温婉,读罢情味悠悠。情致,诗意,满溢于胸。

第三篇:《蝉》课堂教学实录及评点

《蝉》课堂教学实录及评点

时间:2013年9月29日

地点:四川双流中学

师:上课。

班长:起立。

师:同学们好。

生:余老师好。

师:谢谢。请坐。大家的声音好大;我马上想到《蝉》这篇课文里的一句话,“那么小,却那么响。”有没有啊?有吧?

生:有。

评:巧妙地引用文本对学生进行赞许,幽默风趣,缩短了师生心理距离,融洽了师生感情,顺势将学生引入课文,为课堂增添了美妙情趣。

教师出示课件。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蝉》这篇小小的美文。《蝉》选自――读。

生:《蝉》选自小思的《承教小记》。作者小思,本名卢玮銮,香港作家。

师:哦,看看课文注释,“卢玮銮”,“金銮殿”的“銮”。好,咱们开始读课文。

生齐读课文一遍。

师:短文中,有微微的责备,有深深的感动,而且带着些许的怜悯和同情。

师:听老师朗读课文。

(师朗读一遍。)

师:很感动人呀。好,我们先来认读一下字词。“蝉鸣”――读。

出示课件:

〔蝉鸣〕蝉发出的声音。

〔零落〕凋谢;脱落。

〔知知不休〕一直说个不停;喋喋不休。

〔收敛(liǎn)〕收拢,合拢。

〔响彻〕响透,形容声音十分洪亮。

〔聒聒(guōguō)〕声音嘈杂,使人厌烦。

〔斜阳〕傍晚西斜的太阳。

〔宽恕(shù)〕宽容饶恕。恕,饶恕。

生读字词。

师:有三个词要着重地理解,它们都是很高雅的词,把它们旁批在课文上。“零落”,“收敛”,还有一个很美的词“斜阳”。“斜阳”表现出一种意境。

评:余老师的课,从来都是实实在在,绝少花架子。进入课文就是师生的朗读,深深地将学生带入文本,为后续的阅读训练活动作铺垫。词语积累训练,风格朴素,随文进行、随堂积累。

教师出示课件:教学创意:“句”

师:这节课,我们的活动的抓手是“句子”。

师:请大家开始第一个动作。

教师出示课件:概说一句,简介美文《蝉》。

师:《蝉》是一篇怎样的文章呢?大家要动一动笔来写。

学生静思默想,动笔书写。

师:好。我们来概说课文。请你来。

生1:我认为本文在写一只聒噪不休的蝉。作者从蝉的聒噪中悟出了生命的意义:用自己的力把能做的事做得更好。

师:通过写蝉来表现一种对生活的感悟。这是感悟性的文章啊。

生2:我觉得这是一篇借物寄意的文章,借助蝉的生命力赞扬生命的力量是不可阻挡的。

师:很好。借物抒情,借物说理。那么,这个“蝉”字前面,我们就可以加一个字,“咏”蝉,对不对?

生2:对。

师:吟咏事物,然后表现一个道理,这就叫“托物抒情”、“因物寄意”。

生3:我觉得这是一篇以蝉的生命历程来告诉人们要好好生活、珍惜生命的文章。

师:对,通过一件事或者通过一个物品来表达一个理,由物及理,由事物到道理。

生4:我觉得是通过朋友叙说蝉的一生而令作者明白了一个道理,任何事物都蕴含着它生命的意义。

师:好。大家把“朋友说”这三个字圈起来,这是这篇课文里面最巧妙的笔法,如果不用这三个字,作者很可能就要引用什么资料,那就会写得很繁琐。“朋友说”三个字,很轻巧地把蝉的生命历程给描述出来了。好,谢谢大家。我们现在一起来看对课文的概说吧。

教师出示课件:

《蝉》是咏物抒情的哲理美文。

《蝉》运用欲扬先抑的写法。

作者从烦蝉写到知蝉写到恕蝉,赞扬了蝉的生命的意义。

《蝉》告诉我们,生活不易,好好生活。

师:请大家做笔记。《蝉》是咏物抒情的哲理美文。所谓的道理在这里就是哲理。《蝉》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这一点是很难看出来的。“今年,蝉鸣得早。杜鹃花还没有零落,就听见断续的蝉声了。近月来,窗外蝉更知知不休,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这是“抑”,然后扬起来,“那是蝉的生命的意义”。上面的四句话,把这篇课文各个方面的特点给概括出来了。

评:以上是课文教学的第一板块:“概说一句”。此次活动有多方面的作用,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话可说,在动笔之中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教师的小结提炼精准,语言精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阅读文本的技能。

师:请大家开始第二个动作:笔记几句。

师:继续。再做笔记。我们刚才是“概说一句”,现在是“笔记几句”。

教师出示课件:笔记几句 增加知识积累

师:第一句话,什么叫哲理散文呢?蕴含着智慧,表达出深刻道理,让人警醒的优美散文叫哲理散文。第二句话,咏物抒情。这是通过描绘具体事物来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写作手法。在小学里面你们已经学过《石灰吟》,它就是咏物抒情的。在小学里面,你们还学过《竹石》,它也是咏物抒情的。第三句话,先抑后扬,欲扬先抑。这八个字是一个意思,就是先抑后扬。准备从正面来说,却从反说开始,从而形成文中波澜的一种表现手法。所谓的正说,就是“啊,蝉,你小小的生命多么了不起呀。”这是正说。但作者不这样说。他先说这蝉很烦人,很讨厌,很吵人,然后听了朋友的一番话觉得蝉很了不得,于是感悟出了生活的道理。还有一句话非常重要:引出事物―描述事物―顺势引申。这是咏物抒情文章的基本章法。什么是章法呢,就是思路,就是结构。你们把这十二个字领悟到了,那么这篇课文中的《贝壳》就不用老师教了,完全可以自学。

师:请同学们把课文中“引出事物“的部分标出来;把”描述事物”的部分标出来;把“顺势引申,点明道理”的地方标出来。然后请你们速读《贝壳》,用“引出事物,描述事物,顺势引申”的思路分析方法去自读、分析《贝壳》这篇短文。

评:以上是课文教学的第二板块:“笔记几句”。教师对课文蕴含的知识点进行了细致的解说,并列举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例子,化解了教学的难点。并且由一课走向一类,增加了教学内容的厚度,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并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实践。

教师出示课件:背读几句 感受精妙手法

师:现在是我们的第三次学习活动。背读几句,其实是背读整篇文章。背读的目的是感受课文精妙的写作手法。

师:大家看课文,课文的精妙手法在哪里呢。就在“引出事物”,“它就是曾知知不休地在树上过日子的小东西”;“描述事物”,“那么小,却那么响,竟响彻一个夏天”,一直到“朋友说”都是描述事物;然后“顺势引申”,“哦!那是蝉的生命意义。”用五分钟的时间背吧,各自背起来。

生大声背读课文。

师:好吧,一起来背。“它就是”,背。

生大声背诵课文。

师:了不起。背得好。大家看,咏物抒情,先抑后扬,引出事物――描述事物――顺势引申,字词里面渗透着微微的责备,又有深深的感动,多美妙的美文《蝉》啊。

出示课件:最美妙的表达技巧在于“朋友说”三个字。

师:老师前面已经告诉过你们,文中最美妙的表达技巧就在于“朋友说”三个字,很柔和,很圆润,很自然地将“蝉”的生活现象引出来了。

评:以上是课文教学的第三板块:“背读几句”。这里的背读指导,巧妙地与上一个活动的小结形成呼应,让学生进一步体味课文的章法特点,积累语言,为下一步学生品析意趣、抒发感受作了很好的铺垫。

教师出示课件:改写一句 品析优美意趣

师:这是我们最后一个学习动作,品析文章的优美意趣。让我们通过对蝉的吟咏来感受更美好、更有趣的生活道理。

出示课件:

任务:用一个精短的句子,替换文中“那是蝉的生命意义”这句话。

出示课件:

小思

今年,蝉鸣得早。杜鹃花还没零落,就听见断续的蝉声了。近月来,窗外蝉更知知不休,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

一天,在树下拾得一只病蝉,透明的翅收敛了,身躯微微颤动,没有声响。它就是曾知知不休地在树上过日子的小东西。那么小,却那么响,竟响彻一个夏天!曾这样问: 何必聒聒? 那只不过是夏天罢了!

朋友说: 知道吗? 它等了17 年,才等到一个夏天。就只有这个夏天,它从泥土中出来,从幼虫成长过来。等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结了。

17年埋在泥中,出来就活一个夏天,为什么呢?

朋友说:那本来的生活历程就是这样。它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哪管是90年,90 天,都不过要好地活过。

哦!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

师:“那是蝉的生命意义”这句话是作者的感悟,老师将它换成了横线,想想,你将写一个什么样的句子来表达你的感悟呢?

学生静思默想,动笔写作。

师:我们一起来倾听大家的声音。

生1:我改的是“哦,那是蝉的力量,是蝉生命的力量。”

师:嗯。赞叹蝉的意志,等十七年,仍然要出土,然后高声歌唱。写得好。

生2:哦,虽然蝉只活了一个夏天,但那是蝉的生命的精彩绽放。

师:精彩生命的绽放,好!

生3:哦,那是蝉活着的意义,也表现出了我们人生的意义。

师:那么人生的意义在哪里呢?好好地活过,珍惜每一个日子。每一个日子都要歌唱。

生4:哦,蝉的生命意义告诉我们,生命无论多么短暂,都要活出自己的璀璨。

师:多好。“璀璨”用得好。晶莹的,闪亮的生命之光。

生5:哦,蝉的生命历程告诉我们,即使那么坎坷,也一定要好好地生活。

师:痛苦大于快乐。但是当快乐来到的时候,就要享受它,就要珍惜它。

生6:我改的是“哦,蝉生命的意义是以存在的时间来尽情地表现精彩。”

师:活着就要精彩。

生7:我改的是“哦,那是蝉存在的理由,那是蝉活着的意义。”

师:因为珍惜生命,珍爱生命,这就是理由,没有其它。

生8:我改的是“哦,那是蝉生命中最艰难的,也是最快乐的回忆。”

师:啊,用歌声来回忆自己曾经经历的黑暗岁月。太妙了。

生9:哦,那就是蝉从出生到死亡的生命历程。

师:生命的历程有黑暗,也有光明。

生10:那真是蝉的生命历程中上演的最华丽、最精彩的一幕。

师:小小的生命中绽放出的是生命的意义。

生11:哦,那是蝉对生命的渴望,就算只有一个夏天,它也会放声歌唱。

师:“渴望”二字用得太好了。

师:谢谢大家。我们来小结一下吧。看看老师的感悟。

出示课件。

生大声齐读:哦!它为光明而歌唱,为自己的生命而歌唱!

出示课件。

生大声齐读:哦!珍惜每一秒明亮的光阴!

出示课件。

生大声齐读:哦!承受磨难,高歌欢乐!

出示课件。

生大声齐读:哦!在黑暗中积蓄力量,为的是到高枝上歌唱!

师:做笔记吧。哦!它为光明而歌唱,为自己的生命而歌唱!又是一番道理,这就是蝉的生命的意义。

生做笔记。

师:在黑暗中积蓄力量,为的是到高枝上歌唱!哲理句呀。这就是蝉的生命意义给我们的感受。我们可以说,我愿做一只蝉,我能够忍受长久的黑暗,为的是到高枝上歌唱。

评:以上是课文教学的第四板块:“改写一句”。这个环节是依托课文设计的生动活泼的写作训练,是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优美意趣的一种侧面手法,它将学生的课文学习引向更为深刻更为广阔更为自主的境界,很高雅,很巧妙,而且极具训练力度,能激发学生理性思维的火花。

师:好,谢谢同学们。下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再见。

生大声齐说:余老师再见。

师:那么小,却那么响亮。谢谢。

评:结束语与开课语形成美妙的照应,首尾圆合,余味无穷。

总评:余老师《蝉》的教学设计给人的感觉仿佛是一个完满的“圆”,它的完整性、流畅性、延伸性、开放性,无不折射出迷人的美的气息。他的课极其优雅地展现了语文教学中的“建筑美”,不仅美在宏观的课堂结构,而且美在微观的每一个细节。全课以“句”为主线,通过“概说一句”、“笔记几句”、“背读几句”、“改写一句”等四个板块来推进教学。第一个板块意在“切入”,目的在于对课文形成整体上的认识;第二个板块意在“强化”,以笔记的方式将老师提炼出的精美的知识点进行不折不扣的落实;第三板块意在“固化”,通过背诵达到语言积累,深度储藏的效果;第四个板块意在“深化”,即通过“写”的方式来侧面“读”懂课文蕴含的深刻意味。四个板块的活动安排,层层推进,循序渐进,如行云流水,起承转合,无不妥帖舒畅,有一气呵成之美。四个板块的活动对学生的训练力度呈现出螺旋式的上升,而每一个板块都有学生充分而深入的活动,都有丰富而扎实的积累。余老师不仅智慧地提炼并巧妙利用课文里面的教学资源,而且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由整体到局部,由读到写,由感性到理性,动静结合,每一个板块都确保学生能占有大量的时间进行语言实践活动,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既积累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这样的语文课才是真正高效的语文课。

[作者通联:余映潮,武汉市洪山区珞狮南路大华南湖公园世家(一期)2-7-301;吴慧玲,广东东莞市可园中学]

第四篇:《杨树之歌》课堂教学实录及评点[范文模版]

《杨树之歌》课堂教学实录及评点

金针小学语文教研组供稿 执教者:金针小学王秀框 执教时间:20xx年3月15日(“课前一支歌”——齐唱《幸福歌》)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都很喜欢唱歌是吗?在什么时候最喜欢唱歌呢? 生1:我喜欢边走路边唱歌。生2:我在孤单的时候喜欢唱歌。生3:小弟弟哭的时候我总是唱歌哄他。

生4:爸爸妈妈过生日,我总是唱《生日歌》祝福他们。

师:你们都很爱唱歌,懂得通过歌声给自己、亲人带来快乐,都是懂事的好孩子,老师很高兴。今天,王老师要给你们带来一位也很喜欢唱歌的朋友,你们知道它是谁吗? 生:杨树

师:对,是杨树。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赞美杨树的歌。板书课题后齐读——“杨树之歌”

师:看了这个课题后,你想知道一些什么呢? 生1:我想知道杨树唱了什么歌。生2:杨树唱歌给谁听? 生3:我想听一听杨树的歌声。

(情境导入环节的语言亲切而又简单,不但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二、感知课文,自主识字

师:很棒,老师最喜欢多思好问的孩子。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歌吧!它能让你们找到刚才问题的答案。放录音,听朗读。

师:听完了这首歌,此时此刻你们想到了些什么呢? 生1:我想到了杨树成天哗啦啦地唱歌,多欢快呀。生2:杨树喜欢把歌唱给别人听,给别人带来了快乐。生3:我很想和杨树一起唱歌。自由朗读诗歌,自学生字新词。

(因本课生字少,施教者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

师:老师看你们学得这样认真被感染了,我也想唱一唱这首歌,请同学们听一听老师的唱词读音有哪些跟你们不一样。(施教者通过范读帮助学生纠正字音,进一步提高生字的教学质量。)师:你们也学着老师再把这首歌认真地唱一遍吧!唱完说说这首诗共有几节?你喜欢哪个小节?把你的感受讲给大家听听。

三、细读课文,品味诗意

(一)学习第一节

生1:我知道了杨树每天从早到晚都喜欢唱歌。生2:我知道了杨树总是“哗啦啦”地唱歌。生3:我能感受到杨树唱歌时心情很欢快。

师:你们体会得很深刻,有风为大叶杨伴奏,有雨点和大叶杨合唱,歌声时而欢快,时而响亮,时而宁静,歌声中总是充满了快乐,你们能通过朗读表现出大叶杨的这种快乐吗?

生朗读后,师评价、指导:最后一句应读得小声些,因为杨树是在悄悄地唱歌。指名范读,然后齐读。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二、三节。请喜欢第二节诗的同学站起来齐读。

师:唱得好!你们明白了哪些问题呢?有什么不懂的需要帮助吗? 生1:我明白了原来大叶杨是把歌唱给老爷爷、老奶奶、小朋友们听。生2:我想知道大叶杨唱了些什么?

师:对,叶杨成天哗啦啦地歌唱,它可能对小宝宝、老奶奶、老爷爷唱些什么呢?

生1:杨树对小宝宝唱“哗啦啦,哗啦啦,小宝宝,捉迷藏,真快乐。” 生2:杨树对老爷爷唱“哗啦啦,哗啦啦,老爷爷,下象棋,真悠闲。” 生3:杨树对老奶奶唱“哗啦啦,哗拉啦,老奶奶,聊家常,乐开怀。” 师:你们真棒,还会编歌词,祝你们长大后成了音乐家。假如你也是一棵杨树,你还会 在什么地方把歌唱给谁听呢?

生1:唱给下班了的爸爸妈妈听,让他们尽快消除疲劳,忘掉工作中的烦恼!

生2:唱给辛苦的清洁工,伴他劳动使他们轻松。

生3:我要唱一曲《常回家看看》给邻居家的叔叔阿姨听,劝他们常回家陪陪老人,对亲人多一点体贴、多一点关心、多一点照顾!生4:唱给我们的王老师听,祝她永远健康、美丽!……

(施教者让学生模仿第二节说几句话,激发学生展开想像,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师:谢谢同学们!你们很懂事很善良,想象力也很丰富,你们像大叶杨一样给别人带来了很多的快乐,你们一定也很快乐,大叶杨也一定很快乐,你们觉得应该怎么读出这种诗情画意呢? 生:应该读出我们对大叶杨的感谢之情。小组朗读比赛、生评价。

师:大叶杨每天都在为人们默默地歌唱,它还可能给人们带来了哪些好处呢?接下来的第三节诗老师就让给你们自己去读懂!你们喜欢哪句话,可以站起来读一读,说说你的体会。或者有什么不懂的地方也可以读一读,问一问,同学之间互相帮助解决。大家自由地说一说吧!生:我喜欢这一句“感谢金色的太阳,春天它使我们翠绿,秋天它让我们染上金黄。” 师:能说说你的体会吗? 生:我觉得这样的景色很美!

师:哇!你感受到了杨树在春天和秋天不同的变化。在春天,它们一片翠绿;到了秋天,它们披上了金黄色的衣服!大叶杨之所以这样美丽,是谁的“功劳”啊? 生:太阳!

师:对,是太阳使它们变得美丽。

生:我最喜欢这一句“我们边唱边轻轻鼓掌”。师:说说你的体会好吗?

生:因为我读到这句话,心情特别愉快。

生:我喜欢这句话“我们边唱边拉起手来,为行人送去一片凉爽”。师:你也说说看!

生:这句话让人感觉很快乐,大叶杨为人们送去凉爽,我很喜欢它。师:对,我们应该感谢大叶杨。

生:我也喜欢这句“我们边唱边拉起手来,为行人送去一片凉爽”,但我不太理解这个“边唱边拉起手来”的意思。师:哪位同学理解了这句话?

生1:我觉得这句话是说大叶杨枝叶很茂密,树叶象一只只小手一样牵了起来。

生2:我想路旁的大叶杨肯定不止一棵,他们连在一起,加上树叶又多,就象一个个小朋友互相牵着手一样。他们一边拉着手一边唱着。师:同学们理解得非常准确。同学们,太阳让大叶杨如此美丽,是谁让我们的大自然这样美丽,是谁让我们的生活这样美好呢? 生:是杨树。

师:对,是杨树给我们送来了歌声,它默默地为我们—— 生:奉献!

师:是啊!大叶杨将自己的歌声默默地奉献给了我们,还为我们遮阴挡雨。

生1:我们应该向它学习。生2:我们应该保护它。

师:ok!最后让我们齐唱《杨树之歌》吧!师生全体起立,配上自己喜欢的动作共同朗诵。

(施教者在第三节的学习中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学生围绕第三小节大胆提问、自主议论、入情入境、展开想象力,加入自己创造性的理解,让听课者既惊叹又佩服。)

五、拓展延伸,升华诗情

师:自然界像大叶杨这样的树还有很多很多,你们还知道哪些树朋友以及它的好处呢?

生1:夏天的柳树为我们撑起了一把绿色的大伞,我和同学们经常到树下乘凉、做游戏

生2:昨天,我看到一个电视画面:这次日本大地震时,一对夫妻(阿姨叔叔)一直抱着一棵大树,坚持了一个晚上,终于得到救护了!师:生命攸关时刻,是这棵树救了他们!树能我们带来了快乐和好处,树能给我们带来新鲜空气、抵挡风沙、保护水土、减少灾害,保护环境,那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生1:我想把我喜欢的树画下来,配上一首诗,让所有的人都知道树木是人类的好朋友。

生2:我想在学校的树林旁边立一块木牌,写着“爱护树木,人人有责”。生3:我想在我家门前种一棵小树,绿化家园,美化环境。……

(施教者通过延伸拓展课堂,深层挖掘文本的德育因素,让学生进入角色当中,顺势升华情感,引导学生体会大叶杨默默奉献的精神,从内心深处赞美它,感谢它,学习它,象大叶杨一样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师:真好,阳春三月正是植树栽花的好季节。让我们行动起来植树造林,共同为我们的家园、校园增添一份绿意吧!

总评:听课者都认为王老师这一课的亮点在于给足时间让学生去读、去议,在重视读的实践中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主动的个性化的行为,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整节课,从情境导入到初读课文,从精读课文到延伸拓展,每个环节无不渗透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

第五篇:余映潮老师《春酒》课堂教学实录及评点

余映潮老师《春酒》课堂教学实录及评点

执教:余映潮 整理:徐志耀 评点:王跃平

时间:2012年4月12日 地点:河南省焦作市光明中学

[案例导读]

余老师在光明中学八年级四班执教的《春酒》一课,进行了由浅入深的三次阅读和训练——文意理解、线索探秘和细节赏析,板块明晰,层次井然;课堂上,学生妙语连珠,精彩纷呈。三次训练的设计匠心独具,由文意概括到线索归纳,再到细节赏析,与学生阅读散文的步骤相符,井然有序,循序渐进。

这节课也像一篇散文,始终有一条线索贯穿三个板块,那就是“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文意的概括”需要运用含有“春酒”二字的短语或句子,线索的说明需要运用“先下结论后阐释理由”的语言形式,欣赏细节需要抓住关键词句赏出情味、情趣、情感。

观余老师此课,恰如春日漫步小径,无限风光,目不暇接。课堂流程恰似“柳梢梅萼渐分明”,课堂呈现出“万紫千红总是春”的盛景,也令观者产生“沾衣欲湿杏花雨”的倾慕。

一、简介作者,明确任务。

师:谢谢咱们四班的同学。上课!(起立!)同学们好!(老师好!)请坐!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美文《春酒》,散文《春酒》。琦君,我们的同学们的课外阅读会不少,那么也会认识琦君这位了不起的作家。我们读一读她的简介,“琦君——”,读:

(屏幕显示,学生齐读)

作者简介

琦君(1916-2006),台湾女作家。在琦君50多本文学作品中,童年、故乡、亲人、师友占据了她创作题材的绝大部分。她以中国传统的温柔敦厚的情怀,以细腻温婉的笔致,营造了一个美好的文学世界。

师:琦君的作品,“温柔——敦厚——,细腻——温婉——”,这八个字在《春酒》中有足够的表现。

评点:化繁为简,言简意深,八字内涵,开章明义。

师:为什么要写《春酒》呢?因为作者四九年就离开了大陆,到台湾,然后到美国。两岸的隔离使她和很多台湾的文学家一样,有一种淡淡的(或浓浓)的乡愁。所以这篇文章实际上是写故乡的,回忆故乡的,回忆童年的,回忆家乡的。

师:好,这节课我们有三次训练活动。(屏幕显示,教师解释)

阅读与训练 《春酒》文意理解 《春酒》线索探秘 《春酒》细节赏析

师:第一次训练,文意理解,训练大家文意理解的能力;第二次训练,认识散文线索的能力,这是比较高层的能力了;第三次训练,细节赏析的能力。

评点:文本主题,一目了然,直接点明,无需多言;总括流程,脉络清晰。

二、训练一——文意理解。

师:下面开始我们的第一次训练——文意理解能力训练。先请大家做一个笔记,什么是“文意”?“文意”就是文章的大意。

(屏幕显示,教师解释)

作品的主要内容、情感倾向、表达目的就是“文意”。

师:噢,我们读文章的时候要理解它的意思,就要概括它的主要内容,领会它的思想情感的倾向,揣摩它为什么要写呢?这就是文意把握。

(屏幕显示,教师解释)

文意理解

请同学们简说课文内容,文句中要含有“春酒”一词。

师:每一位同学都要简说课文内容,怎么简说呢?一个短语,一句话,但是你说的短语和句子里面要有“春酒”两个字。老师来给大家做个示范。

(屏幕显示,教师解释)

春酒情思

师:老师说了四个字:“春——酒——情——思”。你看,她写的是“春酒”,这是主要内容;她的情感倾向、表达目的就是“思念”,是深沉的、浓烈的情感思念。哦,春酒情思啊。

师:好吧,下面就是你们自己的活动了。你怎么写个短语呢?你怎样写个句子呢?开始思考。

评点:先明概念,再出示例。范围方向,了然于心。听写读思,相得益彰。(学生思考约三分钟)

师:好吧,先把见解讲给你的同学听,两个人两个人一起讲。生:(互相讲,气氛热烈)

师:好吧,用一个短语或一个句子来表达你对《春酒》文意的理解,请举手。(一生举手)好,谢谢你。

生1:我认为这篇文章主要讲了我回忆童年时期过年喝春酒时的情景,表达了我对童年的怀念和对母亲的回忆、对母亲的思念。

师:你看,很完整的一句话,核心内容就是“我和春酒的故事”。好,谢谢你。

师:继续,(面对另一生)好,请你来。

生2:我写了一个短语,是“春酒情浓”,就是说借助春酒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所以她写的不仅是春酒,而且还表达的自己的情感。

师:春酒之后,有深情啊!谢谢,(示意另一生)好,请你来。

生3:我用一个短语,我认为这篇文章表达的是“春酒趣事”,因为这篇文章以春酒来表达了童年的一些趣事。

师:嗯,春酒趣事,春酒所忆。你看,不断地回忆,不断地有回忆出来!“趣事”,你看,这两个字用得多好啊!谢谢,继续。还有哪位?(示意另一生)你来,谢谢。

生4:我写的是“春酒趣歌”,因为这篇课文以春酒为线索,写出了春酒对人、对生活的赞歌。

评点:围绕主题,巧妙点拨,一语中的,点铁成金。师:春酒的什么歌? 生4:趣歌

师:是“趣歌”两个字吗?如果是“趣”和“歌”两个字,就要注意这两个字能不能搭配在一起,再修改一下,谢谢你。

评点:不吝鼓励,不避纠错。有错必纠,收放有节。师:(示意另一学生)请你来。

生5:我写的是“春酒之乐”,因为这篇文章主要是追忆作者童年时期喝春酒的乐趣,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怀念、对母亲的思念。

师:都是写的小小的乐事。

生5:嗯,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师:对,还有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啊。谢谢。(示意另一学生)请你来。生6:我写的是“忆春酒,恋春酒”,我认为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我与春酒之间的一些故事”,文章的结尾处写的是,我已经找不到以前家乡的美酒了,说明我还是依恋家乡的春酒的。

师:大家注意这位同学的发言!他的两个短语是对称的,这就叫“语言形式”!他在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就很注意用一定形式表达自己的对文章的理解。

评点:个性特色,一语点破;发现亮点,大加赞赏。

师:请继续!大家刚才说了那么多,都有思想的交流。哪一位再来试一下?(发现一生想发言)好,请你来。

生7:我写的是“春酒追忆”。师:“追忆”,好!这个词用得好!)

生7:因为这里写春酒,是对年味的追忆,是对母亲的追忆,更是作者对美好往事的回忆,所以我觉得,这是作者对母亲做的春酒的最美好的回忆。

师:好!我们来看大家刚才有多少种有诗意的说法:春酒情思啊——,忆春酒——,恋春酒啊——,春酒趣意啊——,春酒追忆啊——”,还有吗?大家看。

(屏幕显示,教师解读)

春酒情思 春酒 母亲 春酒 童年 春酒一杯滋味长 乡情荡漾的春酒 春酒里面是乡愁 春酒中的家乡味 春酒,遥思之中的家醅

春酒——母亲,你看,作者的思想倾向、表达目的就出来了,这个时候就要动笔了。

“春酒——童年”,你看,写春酒,忆童年的美好时光,这就是语言形式。你看,“春酒一杯滋味——长”,滋味啊,春酒的滋味,思念的滋味,浓浓的长长的回忆的滋味,乡情荡漾的春酒。

为什么要写春酒啊?写物抒情,通过写春酒来表达对故乡的回忆,春酒后面是乡愁,春酒里面是乡愁。写春酒,就是写乡愁。什么是乡愁呢?乡愁就是思乡,就是思乡之情。

“春酒中的家乡味”,“家乡味”三个字就在课文里面。

“春酒,遥思中的家醅”,几十年过去了,大半辈子过去了,哪里还找得着妈妈酿的美酒呢?哪里还品尝得到那美好的家醅呢?

你看,这都是作者的表达目的。我们就通过这样的活动,对文章的大意、作者的情感倾向和表达目的进行了初步的理解。同学们,课堂笔记做好了吗?

生:(齐声)做好了。

评点:诗意的总结,营造学习氛围,突出“家乡味”三字,为下面归纳情感线索做好铺垫;归纳文章大意、情感倾向以及表达目的,对应上文“文意理解”的概念,完美地总结了训练内涵。

三、训练二——线索归纳。

师:好的,继续进行第二个训练活动——线索探秘。(屏幕显示,教师解释)

线索探秘

请同学们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 观察、发现、阐释《春酒》的“线索”。

师:读散文、读散文就是要看一看,品一品,是不是有线索。大家都说,形散而神不散。那么这个“神”是什么呢?

生(小声):线索。

师:内在的线索是使文章看起来很散而有非常突出的中心内容。所以,请同学们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观察、发现、阐释你所发现的《春酒》的线索。且慢,再做一次笔记,什么是线索?

(屏幕显示,学生记录)

叙事性文学作品中,贯穿全文的脉络就是线索。

师:脉络是什么呢?就是把一个点一个点联起来成为一条线,这就是线索。比如你们学习过的课文《最后一课》,里面有一个小弗朗士,是不是?

生:是。

师:你看,小弗朗士这个人物把所有的故事情节、故事细节都串起来了,他就是一个线索人物。把小弗朗士有关所有的名字划出来,连点成线,就是一条线索。大家观察一下,《春酒》的线索何在?

评点:以形象的事例解读较抽象的概念,以熟悉的文本引出对本文的思考。师:可以独立思考,可以两人一起研讨,可以四个人一起揣摩。开始吧。生:(讨论交流约三分钟)

师:好吧,我们来交流,各抒己见,(示意一学生)先请你来。

生1:我认为线索是“春酒”,课文通过春酒写出了我小时候过春节、喝春酒的事情,表达了我思念故乡、思念母亲的思想感情。

师:嗯,好的。我们听这位同学的分析,她首先说了“春酒是线索”,她的第二层意思是概括大意。我们来看,应该怎么说,中心句是你认为“线索是春酒”,然后就是理由

一、理由

二、理由三,这样才能说明你所看出的线索真的是春酒。懂得我的意思了吧?

生1:嗯。

师:就是说观点与材料之间要统一。谢谢你,再来。

评点:条分缕析,指明回答问题所在;深入浅出,明确回答问题形式。生1:我认为这篇文章的线索是春酒,观点一是刚开始先写过年时的一大堆规矩,衬托喝春酒时没有规矩,衬托喝春酒时的快乐;观点二是写她喝春酒时的快乐;第三个观点是喝会酒的时候也有春酒;观点四也是通过春酒怀念母亲的。所以我认为这篇文章的线索是春酒。

师:你看,这位同学马上就学会了怎么分析。好,如果再要分析的话可以不说观点

一、观点

二、观点

三、观点四也可以啊,用“我认为线索是春酒,因为„„”的句式也可以的,是不是?好,谢谢你。

继续分析,还有新的表述!(看到有同学想发言)好,请你来—— 生2:我认为这篇文章的线索是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因为春酒是母亲做的,然后文章中说了,我们家吃的东西多,什么东西都吃过,但我最喜欢的是妈妈做的八宝酒,也就是春酒,说明我对母亲是非常的喜爱。观点二(口误,应该是“理由二”)是文中说别人问母亲八宝酒是什么做的,母亲都会告诉别人,这一点说明了我要向母亲学习。所以我认为文章的线索是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师:嗯,说得好!如果还要说一句总括性的话,就是几乎每一个细节都跟母亲有关联。你看,把所有描写母亲的内容圈起来、联起来看,就是线索。

评点:不轻易挑出学生的毛病,而是巧妙地补充说明,使学生对线索的理解更深入、更透彻,对自己理解不到位的地方也会有所发现。这样的巧妙点拨,这样的“宽松”氛围使学生敢说、想说。

师:(看到好多同学想发言,很高兴)好,谢谢,请你来。

生3:我觉得文章是借春酒来表达对母亲的思念。用春酒来表现母亲的勤奋,母亲的机智,所以春酒是一个线索,表达对母亲的思念。

师:春酒就是线索,这位同学把春酒与对母亲的描写联系在一起分析,理由是很充足的了。好,谢谢。

生4:我认为这篇文章的线索也是作者自己,因为这篇文章中,写了许多与作者有关的事情,而且也表现了作者对春酒的喜欢之情,表达了对故乡、对妈妈的思念。

师:“我”的生活细节贯穿全文。这位同学的观点大家听见了吗?他说这篇文章中的“我”也是线索,那么这篇文章中的“我”也是线索人物了,有道理。还应该有线索。这位同学的发言告诉我们,春酒是线索,“我”是线索,还应该有„„(发现有同学要发言,示意他)请你来说。

生5:我认为这篇文章的线索是“我”的思乡之情。因为这篇文章首先写的是“我”在家乡经历的一些事,“我”的家乡、新年的习俗、“我”的童年,还

有母亲做八宝酒,这里还讲到“我”喝八宝酒的许多趣事。最后的时候写作者为自己的孩子做春酒,但是做出来的酒不是像“我”小时候喝的那种味道,所以这里体现出“我”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所以我认为这篇文章的线索之一就是“思乡”。

师:每一笔、每一处细节都有味道,这种味道就是思乡之味。这位同学说的是情感线索,思乡之情贯穿全文。还有吗?好,再听一位同学的见解,请你来。

生6:我认为本文的线索是母亲,因为在第二自然段写道我很怀念母亲做的春酒的滋味,在第四段还提到母亲做春酒请大家品尝,第五自然段提到在喝会酒时母亲拿出自己做的春酒拿给大家品尝,最后的第八自然段写出母亲虽然辛辛苦苦做出自己的东西,她都会分给别人吃。所以我认为本文以母亲贯穿全文。

师:好,也就是说每一个生活的片段都跟表现母亲密切关联,“母亲”一词贯穿全文。分析得真好啊!

评点:学生的回答渐渐深入,文本丰富的细节一一展现。师:所以说,(屏幕显示,教师解释)

《春酒》是一篇有多条线索的散文:“春酒”,“母亲”,“我”都可以看作全文的线索。

师:我觉得大家都很了不起,能够这样的分析,难度是很大的。但是我要很遗憾地告诉大家,有一条真正的线索都没有分析出来。再看课文,隐藏在课文里面,有一条明晰的,但是很难把它提炼出来的线索。我提示一下,这条线索与“酒”有关系。看吧,看教材(呵呵呵)。

评点:巧妙设疑,引导学生向更深更远处思索,更高层次的理解。师:哎哟,你们太了不起了!我这么一说,马上就有两个同学举手了,三个同学举手了。那么你们举手,就只说一句话,不分析,我来分析。(面对一个举手的学生)你说,你发现的文章线索是——

生7:我认为本篇文章的线索就是“新年”。

师:不对,不是总是写新年的,新年过后呢?哦,没有发现。(向另一个学生)你呢?

生8:我认为是“时间”。

师:是“时间”?任何一篇文章都有时间呀,这是普遍的表现规律,叙事性的文章都要写时间的,按时间来写。

生9:我认为是“八宝酒制作的材料”。

师:(呵呵而笑)材料怎么能当线索呢?但是,她已经接近问题的边缘了。(又笑,用以减小学生的压力)

生10:我认为是喝春酒时的宴席。

师:宴席?处处都有宴席。我的天啊,这一定也是一个很馋的小姑娘!(众

笑)

生11:我认为这里的线索是“喝酒”。

师:喝酒?到处都有酒喝啊,好(hào)吃的人啊(笑)!生12:我认为这篇文章的线索是“制作春酒”。师:制作春酒?噢,对不对? 生12:制作春酒的气氛

师:好,还有吗?上面所有的回答都不对(笑)。(指着一个学生)你来说。生13:我认为这篇文章的线索是真正的家醅。师:真正的家醅。妈妈做的家醅叫什么名字? 生13:八宝酒。

师:(笑)他接近了边缘,你继续接近边缘。(指着一个学生)你说。生14:我认为这篇文章的线索是母亲制作的八宝酒。师:对,就是三个字。生:三个字?

师:你们做这样一件事情,这是一个“八宝”(板书),把它圈起来,你们把文中所有的“八宝”圈出来,你们就看出线索。圈吧!这才会真的让你知道了什么是线索。不但要圈,还要把它联起来。什么叫线索?连点成线就是线索了。

生:(纷纷寻找并圈划)

师:好,边圈边数一下,有几次“八宝”?大家一齐告诉我,有几次“八宝”呀?

生:六次? 师:六次吗? 生:七次?

师:七次吗?„„几次?很巧,就是八次,八次“八宝”,你们把它圈起来,就第一次直观地感觉到什么是线索了。

师:我们读书啊,要注意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作者笔下的春酒是一个很大的概念,不然为什么会有“会酒”呢?那么作者怎样写春酒呢?其实写的是八宝酒。不细细地看,真的看不出来。数出来了吗?是八次吗?(生:是)所以说啊,(屏幕显示,教师解释)

《春酒》中最美好的一条线索是“八宝酒”。

师:八宝酒,《春酒》里面最美好的一条线索就是“八宝酒”。没有八宝,所有的情感抒发和细节都出不来,这才是真正的线索,隐藏在字里行间啊。

(屏幕显示,教师解读)

全文一共8次出现“八宝”二字。“八宝酒”几乎与所有写“我”、写“母亲”、写“乡亲”的细节相融。

对“八宝酒”的抒写中,文章展现出悠长的时间曲线,表现出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味,对母亲的怀念,对家乡的思念。

课文各个细节中的“八宝酒”,都隐含着一个含意深刻的“味”字。师:因为写八宝酒,所以课文中个个细节都隐含着一个含义深刻的“味致”。你们把课文看一下,有没有味啊?(生:有)“不是道地的家乡味啊”,那么作者追寻的、追忆的就是家乡的味道、童年的味道、八宝酒的味道,还有两个字,课文结尾的,(生:“家醅”)“家醅”的味道啊。

师:好的,同学们,我们只是初步地理解了文章的线索。

评点:看似普通的细节,却富含浓浓的情思;看似繁琐的勾画,却富含深刻的思考。简单的三个字,使学生的思考再深一层,为后面的赏析做好了准备。

四、训练三——细节赏析。

师:下面我们就进行第三次能力训练——细节赏析。(屏幕显示,教师解释)

细节赏析

欣赏课文细节描写的情味、情趣、情感与表达作用。

通过赏析课文细节描写,来欣赏课文里面的趣味、情趣、情感和表达作用。大家看书后练习一,练习一就是让我们欣赏课文里面的描写,体味里面的情趣。

好,再来做笔记。什么叫细节?(屏幕显示,师读生记)

文学作品描绘人物的细则、描绘事件发展、描绘自然景物、描绘社会环境中的细小的内容叫细节。

师:这个定义下得不是很严整。“细节”这个定义很难下,我们姑且就用这样的定义来了解什么叫“细节”,有人说“细节”是最小单位,好像不是很严密。文学作品中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自然景物、社会环境的细小内容叫“细节”。

评点:定义虽不全面,但用于本文的理解却已足够;教师的阐释不在于面面俱到,而要实用有效。

师:我们下面就来欣赏一个段落。第几段呢?第三段。我们一齐来读一读,“八宝酒——”,读——

(屏幕显示,学生齐读)

八宝酒,顾名思义,是八样东西泡的酒,那就是黑枣(不知是南枣还是北枣)、荔枝、桂圆、杏仁、陈皮、枸杞子、薏仁米,再加两粒橄榄。要泡一个月,打开来,酒香加药香,恨不得一口气喝它三大杯。母亲给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一点点,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门槛时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却全洒在衣襟上了。抱着小花猫时,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

师:这一个片断,极其有赏析的价值,不仅仅是制酒,如果从全文来看,与人物刻画有密切的关系。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大家细细地品味,这一段落写得好在哪里。(学生小声讨论)请让我再来读一读。

师:(再读一遍,满含情感)我已经把味道给你们读出来了,现在我们来欣赏。(指着一个学生)你先来

生1:我觉得从一个“捏”字可以看出了八宝酒对“我”的珍贵。她捏着杯子,但是酒还是洒掉了,我感觉突出了“我”对八宝酒的喜爱和珍惜。

师:对,“端着,闻着”,香啊,真香!是吧?一个词体味出情味。好,谢谢你。

生2:“抱着小花猫时,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说明连小花猫也非常喜欢喝八宝酒。

师:真好啊,通过小花猫写出了八宝酒的情味。谢谢,继续。

生3:“酒香加药香,恨不得一口气喝它三大杯”,“恨不得一口气”说明这个酒实在好。

师:这个“恨不得”我们怎么看它?一个是酒好,再一个这个酒酿了多长时间?

生3:一个月

师:等待啊,那个等待的情感是多么撩人的心扉啊,总是想喝妈妈酿的好酒,结果一打开,那么香,就是“恨不得”了。好,谢谢!还有吗?(面对另一个同学)请这位同学分析。

评点:比较以上的三次教师点评,点评的内容层层深入。第一次重在点出学生回答中的要点,第二次重在补充完整学生回答中的未尽之意,第三次重在升华突出学生回答中所表现的真情。高妙的点拨,与训练内容息息相关,直接启发学生的思维。

生4:我认为最后一句“我”“抱着小花猫时,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通过这句话赋予了一种“我”的童真,还有“我”时的快乐。我妈妈“只给我在小酒杯底倒了一点点”,我还“端着”“走来走去”,说明我非常喜欢“端来端去”,“走着、闻着”,说明我对酒的喜爱,溢于言表。

师:谢谢!你分析的这个话里面有个“一点点”。这个“一点点”就是写妈妈的。我们往前面看,妈妈是不让我多喝酒的,妈妈说喝多了恐怕伤身体,流鼻

血,于是又有了又一次的细节描写,“指甲缝蘸一点酒舔一舔”,仍然写的是八宝酒,而不是春酒,这个细节就与“一点点”照应起来了,表现妈妈对“我”的关爱。不是倒很多,而是倒“一点点”。你看,“一点点”里面就有母女之情。(面向另一学生)好,请你来。

生5:“母亲给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一点点,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我分析的是“一点点”,即使只有“一点点”,但我还是端着、闻着,说明在我的心里,八宝酒还是十分的珍贵,“走来走去”,说明我得到八宝酒真是十分的得意,十分的自豪。

师:是啊,多陶醉啊,多快乐啊,多幸福啊!这就是童真童趣。你看,为什么要这样地回忆那美好的细节呢?原来都是有表达目的的啊。还有品析的吗?

好,我问大家一个有趣的问题。八宝酒就是八宝酒嘛,怎么还要把原料写得那么清楚呀?是不是另有目的呢?或者说可以不写这些原料呢?(笑)你看马上就有人应对我了,厉害呀。这个问题是很难的。

评点:愈引愈深,对应上一次训练的内容,引出对全文更加细致的赏析品读。师:(面向另一学生)好,请你阐释。

生6:我认为她说这个八宝酒这些原料,感觉这些原料是特别普通,由妈妈制作出来,就感觉非常的好喝,衬托妈妈的这个手艺就非常的好,这个酒就制作得特别好,特别的好喝。

师:分析得太好了!最普通的原料酿成的酒是那样的香甜,原来还有更深沉的原因。(示意一个学生)好,你来。

生7:在文章最后那个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的家醅呀,作者虽然知道制作八宝酒的原料,但制作不出道地的家乡味,可以说出她对妈妈的怀念。

师:多好的回答呀。我也是要泡八宝酒呀,怎么就没有那个味呢?其实,除了是美国的酒之外,还有更深沉的含义,就是“不是家乡的味道啦”。分析得太好了!但是她仍然只是靠近了边缘,(笑)两次靠近边缘。但是,答得仍然是很好。过一会儿,只要我点一下,我就觉得你的答案是非常的完美了。

(发现一个学生还想回答)好,你还要说,请——

生8:我觉得可以体现出不仅出这个酒是妈妈泡的,因为我也尝试做八宝酒,虽然原料是一样的,但是儿子说没有家乡的味道,只有妈妈亲手做的八宝酒才更有家乡的味道,更有那种乡情。而我即使集齐了原料,也做不出家乡的味道。

师:噢,你真聪明啊!你为什么不把课文里的四个字读出来呢? 生8:顾名思义(众笑)

师:你一下子又被我弄糊涂了!(笑)一个聪明的人被余老师弄糊涂了!课

文后面有“四个字”,我说是“四个字”,看你聪不聪明?(笑)

生8:如法炮(pào)制

师:哎!“如法炮páo制”啊!如果没有前面细致的写,“如法炮制”就写不出来啊。还有啊,课文里面,人们总是问我的妈妈,你的酒里面有什么“宝贝”啊。你们看,处处照应这四个字说明的内容。所以说,为什么要把“八宝”写得那么的清楚?一定是照应后文,特别是引出“如法炮制”四个字,笔锋一转就引出作者深沉的感慨啊,这就是“家醅”的魅力。

评点:一语中的,前后呼应,总括细节内涵,突出情感力量。

我们来看,我们一齐来把这句话好好地读一下,“读到文章结尾时——”(投影显示,学生齐读)

读到文章结尾时,我们才品味到作者在“八宝酒”上表现出来的伏笔、铺垫、渲染等高妙的表达技巧。

师:我解释一下,伏笔就是写八宝酒详细的原料,然后文章里面处处和它照应,特别是后面点题“如法炮制”和它的照应。如果没有这个伏笔,“如法炮制”这四个字就没有着落。第二,铺垫,一次一次又一次地写八宝酒啊,都是为了和后来在美国的八宝酒相对比、相烘托,这就是铺垫。渲染就是反复的手法,不停地表现美好的细节,最后渲染到什么程度呢?感慨永远这、再也没有这样的家醅啦,于是就顺利地点题呀。

评点:三次训练的总结,针对三次训练的内容,各有侧重,但又一一对应。第一次训练突出了“家乡味”,第二次训练归纳出“八宝酒”,第三次训练引导出“如法炮制”,均围绕开头总括出的乡愁而来,层层深入,渐读渐浓,渐思渐浓。

谢谢大家,你们的语文能力,我觉得是很强的啦。所以这篇《春酒》,我觉得是我讲课最漂亮的一次,是因为你们。而且告诉大家,我是昨天晚上给你们专门设计了这个教案,我在其他地方不是这样上的,就是想检查一下、考验一下你们的实力。

五、对句训练,画龙点睛。

现在还有一个关,最后一关啦,“春酒之意八宝酒”啊,这是我们的课堂小结,我们的感悟、我们的感受就是“春酒之忆八宝酒”,你们要对上一句话才完整。“春酒之意八宝酒”——

你先来说。

生1:怀乡之情八宝酒

师:两次“八宝酒”,对不对?两次“八宝酒”,就犯忌,重复了,是吧? 生2:八宝酿出思乡愁。

师:“八宝酿出思乡愁”,前面对不上,对不对?我是“之忆”,你是“酿出”,你是动词了。行了,你们很快的,这个思维。

生3:孩童之趣忆故乡。

师:“孩童之趣忆故乡”,这倒是不错的,回忆这个孩童时候的情趣味道,表达的是思乡之情。好,你来。

生4:八宝之酒思乡情。

师:“八宝之酒思乡情”,又出现一次“八宝”,你再一次靠近边缘。(众笑)什么“之意”思乡情呢?换一下。什么“之忆”思乡情呢?什么“之心”思乡情呢?

千万不要忘记这是谁写的文章呢?(笑)生5:游子之心思乡情

师:你看,“游子之心思乡情”呢,多美啊。我刚说了,谁写的? 生6:琦君。

师:我们来看一看,要挖一下吧。(笑)“琦君之思故乡情”(屏幕显示,师读生记)

春酒之意八宝酒 琦君之思故园情

师:啊,好吧,把这两句批在课文上,春酒之意在八宝酒,琦君之思在故乡情(在故园情)。

评点:诗意总结,动心动情。化用名句,余味袅袅。

好的,这一课我们就上到这,谢谢光明中学八年级四班的同学,同学们再见。生:起立!老师再见!

【实录赏析】

《春酒》是一篇经典美文,乡愁淡淡地化于字里行间,浓浓地蕴于心头笔尖。读此文,如品美酒,入口甘甜,回味绵长;齿颊留芳,余韵悠远。如若解读浮于表面,对于情感的理解也只能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余老师此课最大的特点就是板块鲜明。三次思维训练,使学生的思考渐明渐深,对情感的领悟渐浓渐厚,一步步接近作者的内心。课堂中,老师的点评各有侧重,点要素、补余意、出情感;老师的总结环环相扣,“家乡味”“八宝酒”“如法炮制”,前后呼应。这使得蕴于文字的乡愁一点点清晰、浓郁,渗入肺腑之中。课堂中,最大的亮点则是学生的精彩,他们的的体悟,由浅而深,由淡而浓,由概念化、公式化而渐渐深入肌理,渐出真情。难怪余老师在课上也被学生感染,时时发出会心的笑声。

余老师在《阅读教学艺术50讲》中指出“对美文的教材处理,手法丰富,角度细腻,在精心思考之中,时时都会有美丽的光辉闪现”,他具体介绍的“美教”手法中,就包括“从思维训练的角度处理课文,将课文视为内涵丰富的思维的训练材料,借此组织多姿多彩的课堂创造活动”。这两段话恰恰在本课的实践中得以完美地体现。

余老师的设计如此的精彩,关键在于三条。

其一,时刻关注学生的思维习惯。学生阅读本文,早已明白了主题是乡愁,如果老师还按传统的教法,一步步引导出主题,只能让人觉得故弄玄虚,浮光掠影。余老师则开宗明义,引导学生从文意、线索、细节这三个角度,一步步认识乡愁如何在看似普通的文字中一点点酝酿而出,引发了学生的深层思考,在看似普通的散文中读出情味。

其二,时刻注意引发学生的思考。三次思维训练,各有侧重,特别是在后两次训练中,注重点拨,引导的思考向“更深更远处漫溯”,使学生的思维形成了明晰的链条,从而形成了课堂上绚丽的风景。

其三,对文本内容的深入研读。余老师对文本的理解向来令人叹为观止。这一课中,他没有把文本分割成支离破碎的字句,而是以主题为纲,将一个个细节贯穿成线,集腋成裘,从看似普通的文字中读出了别样的情致。读到这一境界,设计阅读训练自然也就游刃有余了。

美文当美教。唯有研“文本”,识“生本”,方能收放自如,从容不迫,“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这当是我们这些后辈学习此课最大的收获。

下载《寓言四则》课堂教学实录及评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寓言四则》课堂教学实录及评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乡愁》教学实录及评点[五篇]

    《乡愁》教学实录及评点 执教:山东省邹平县邹平镇 赵东晓 评点:山东省邹平县教育局教研室成浩 课堂实录: (课前听歌曲———余光中的《乡愁四韵》) 师:中秋佳节就要到了,我了解到大......

    《人生寓言》教学评点

    《人生寓言》教学评点 从这一期起,本刊(《中学语文》)将新辟《新课程?新教材?新教法》专栏,以反映在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语文教学。新课程、新教材、新教法,“新”在哪里?这是本......

    “学写儿童诗”教学实录及评点

    [转载]“学写儿童诗”教学实录及评点 原文地址:“学写儿童诗”教学实录及评点作者:如月弯弯郭学萍特级教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南京市语文学科带头人,现任南京市下关第二......

    芜湖会议高中名师大课堂教学实录和评点

    芜湖会议高中名师大课堂教学实录和评点 徽州一中 汪学惠 《作为生物的社会》——授课老师:安师大附中 严景东 地点:安师大图书馆。 课堂实录: 一、课前准备: 1、导入:作者已经离......

    《台阶》教学实录与评点(5篇)

    执教:余映潮 评点:苏 丽 时间:2013年9月11日。 地点: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克昭中学。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篇小说,一篇讲父亲的小说。大家先把作者简介读一读......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浪之歌 执教人:黄善凯 第一环节:明确目标 师:上课。今天咱们阅读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散文诗——《浪之歌》。通过本单元上几篇散文诗的阅读,同学们思......

    鸡兔同笼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一、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现实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思想的运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进而让学生体会数学的......

    《黄河颂》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执教:湖北省宜昌市第十中学 华 清 点评:湖北省秭归县茅坪镇中学 吴 云 师:上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同学们,被誉为母亲河的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魂之所在,历来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