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所面临的挑战

时间:2019-05-15 03:23: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所面临的挑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所面临的挑战》。

第一篇: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所面临的挑战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所面临的挑战

高中语文是最为基础也最为重要的一门学科课程,长久以来,高中语文教学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问题,制约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教学效果的提高,经过摸索实践,需要进行深入的改革措施。

一、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1、语文教学气氛不浓厚,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仍然是教学的真正主宰,依旧是语文大戏中的“主角”,多数是陈述式的、刻板式的教学方式,课堂气氛不浓厚,学生的语文兴趣也无法激发。

2、教学理念没有更新。

新的课程标准推行以来,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依然盘踞在教学的课堂之中,高中语文教学还是在围绕着应试的主题,进行以升学考试为重点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高中语文知识复习、强化训练为主,忽略了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升,与个性化的语文学习相关甚远,与新课标的要求相关甚远。

二、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

1、注重高中语文的悬疑提问和矛盾式提问导入策略。

(1)悬疑提问导入策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悬念的导入会紧紧抓住听者的心理,引领语文学习的兴趣,在高中语文的导入中,要巧妙设置一些悬念式的提问,以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语文内容的兴趣。

例如:在人教版《廉颇蔺相如列传》一课中,为了导入“负荆请罪”课文内容,教师可以这样设疑:“想来,同学们应该知道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在小学就有《将相和》一文,那么,同学们能不能思考一下,为什么作者的题目是《将相和》而不是《相将和》呢?为什么廉颇觉得蔺相如的职位比他高,就不服气了呢?请大家思考并探查课文,学习、讨论一下廉颇是怎么知识这件事的?”学生在教师提出的疑问中,感觉也有些奇怪,遂立即进行课文的内容探究。

(2)矛盾式提问导入策略。高中语文教学要在师生之间进行信息、思想和情感的交流,而不能平铺直叙、淡然无奇,课堂教学的冗长沉闷是最容易消除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从而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而,教师要设置一些让学生感悟深化、理解透彻的提问,营造高潮,使其思维进入集中、想象和创造的积极主动的状态。

例如:在讲授《美腿与丑腿》一课中,引用富兰克林课文中的一句话:“那些有吹毛求疵恶习行迹的人,大家都能看出来,从而可以决定避免和他们交往。”,进而提出矛盾式的、思考的问题:“美国著名思想家富兰克林,在对待只见‘丑腿’时,显然也有不足之外,那么,我们如何看待他的这一‘丑腿’?”这是作者富兰克林思想的矛盾之处,由此引发了学生之间的热烈讨论:有的维护权威、有的大胆质疑、有的捍卫真理、有的态度模糊等等,最终达成一致的明确观点: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采用宽容的态度,更多的是看到他们的“美腿”――优点。

2、注重采用互动式的“对话式教学”。

“对话”是现代教育中的流行概念,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要体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与互动,因而,要采用互动式的“对话式”教学,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对话能力,是立足教学实践主体的目标教学。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对话习惯,增强对话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例如:在《我的空中楼阁》一文中,教师在介绍了空中楼阁的特点和心境之后,可以与学生对话:如果我们拥有这样一间“小屋”,真是太幸福了!然而,现实生活中,到底有没有一间像作者描绘的那样一间“小屋”呢?为什么呢?学生对此也有自己的思考,展开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在探讨思想碰撞中,提升了学生的对话能力和水平。

另外,在师生对话的环节中,教师还要起到引导、促进和铺垫的作用,例如:在对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掌握对诗词时代背景的了解,明晰特定社会生活背景之中的作者处境,才能引导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如果一味地强调师生对话,而没有让学生真正感悟到这首诗词旷达深远的意境、复杂的人生情感及对人生的反思,又怎么能够进行深层的对话呢?因此,高中语文课堂对话平台的架构,还需要教师前期合理的铺垫和讲述,只有在教师的合理铺垫引导之下,才能将师生之间的对话引向深入。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的要求背景之下,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教学策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高中语文学习兴趣,通过悬疑设问、矛盾式设问、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等不同方式,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指导学生在不同策略的教学方法之下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使学生成为高中语文学习的主体,积极地展现学生的个性思维,在交流、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寻求语文内容的真谛和精髓。

黄国华,教师,现居广西钦州。

第二篇:新课改下教师面临的挑战

新课改下教师面临的挑战

新课改的施行对教师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它给教师带来了许多难题也给了教师更大的自由发展的空间。应对新课改带来的挑战,我们这些即将走上教学岗位的师范生既不能视而不见,也不能因为有这些挑战的存在而畏惧新课改或对新课改单纯地持批评的态度,而需要对其进行深入了解,正视挑战,结合自身实际找到突破点,进而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牢牢把握住这个自身发展与才能展示的机遇。

1.教师在适应教育理念中面临的挑战

应试教育中,分数决定命运。为了这冰冷的数字,学生付出的是成长的艰辛来茫然,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传递的知识知识框架,教师热情早已泯灭,但竞争残酷,尽管枯燥,单调反复,毫无创意,谁又能敢冒险做出改变呢?没有教师愿意做应试教育的推波助澜着,很多教师都想在学生心灵播下热爱生活与探索、追求科学的种子,但在高考这个指挥棒下,这样的努力也只是微乎其微。时代需要一场变革来打破应试教育中这样尴尬的境地。

任何教育理念若注重以学生为本,那无疑就更接近教育本质。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统一指向了人的发展。这三个目标交融互进,没有一个脱离学生发展这个总体目标。我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我对因新课程教育理念变革所带来教师在适应教育理念所面临的挑战的认识:

1.1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在过去应试教育中,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练,新课改中,学生仍需要听和练,但在听、练的过程中要求有更多的“独立思考,同伴交流,师生互动”。在新的学习方式下,教师需重新在课堂内外给自己定位,并结合相应的教学材料给学生以引导,让学生则需要通过自己的思考,研究来获取知识,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1.2新课程重视科学思想与科学方法,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我在这里将新旧教材中有关原电池的内容做比较。旧教材中只以铜-锌原电池为例,介绍了原电池构成——自动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两个活动性有差异的金属电极,电解质溶液,闭合回路。然而,铜-锌原电池只是原电池中的一个特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些条件与当前我们所用的电池所需的条件还是有差异的。新教材中,就结合了我们生活实际,为学生指引了电池发现发展的时间顺序变来探究电池本质,通过研究一个个特殊的电池构成,将原电池的构成做了修正为:电极反应的物质、在不同区域内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以及闭合回路,这样的结论适用性更广,更为一般化,还原了原电池的原貌。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认识和启发、引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若不抛开应试教育中形成的旧有观点,利用更丰富的教育资源、引入更新的教学方法,这些只是空谈。

1.3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新课程更加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探究精神贯穿与教学始终,令学生深入体会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新课程注重知识与生活和社会紧密结合,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也应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带领学生在科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游览在曲折的发展过程中欣赏科学的魅力、体会科学家的个人魅力;将学习活动深入社会生活,引导学生以受过教育的人的视角理性、客观地看待生活中的现象,要追求真理,不迷信权威,将学过的知识用来更好地服务生活,帮助他人,用创新精神太开拓生或新的维度„„这所有目标的实现都是以教师观念的转变为前提的。

新课改虽然是以学生为主体,但教师的主导地位没有变,尤其是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后教师的主导地位更是不能丢。因为学生自身知识储备少、社会经验少、学习方法欠佳、自学能力弱,在进行探究性学习中可能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这就需要骄傲是及时的点播与指导,并采取适当的方法去处理那些突发性问题。可以说,新课程教育目标的实现,即让新课程在施行上能让学生更全面、在某一方面更深入发展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教师及时转变观念。新课改后,教师的角色更加多样化,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教育内容的研究者,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知识构建的促进者等等。因此,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必须及时转变观念,有效实现角色定位,尽快走进新课程。2.教师在实践中面临的挑战

2.1教师在知识掌握与处理上面临的挑战 从新课改课程标准中可以看出,在对学生知识方面的要求也不是过去应试教育要求的那样只会做题而已。教师教学若单纯地拘泥于书本上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在机械地传授给学生,是很难让学生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并达到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的。

首先,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如果教师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必须有一桶水”。更何况,现在进入了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更加广阔,获得信息的速度也更加快捷,有些知识的获得,学生与教师获得信息只有快慢之分。教师若想将知识更加系统、生动、深刻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只能加强自己专业知识修养,达到融会贯通。

教师是学科发展的主人。并且中学教师在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大使命中占据重要的环节。在知识的掌握上需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并对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学科知识与社会生活联系都要有清晰地了解。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知识更新的速度也更加迅速,教师也应不断学习本学科知识,增强对学科的关注度,不要让自己与学科发展脱离。让自己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更富时代特征,这不仅反应新课改的要求,也与国家、社会对人才要求紧密相连。

在知识的处理上,教师应具备提取信息的能力,能从众多信息中找到教育重点以及将社会和生活中现象链接到本学科知识教育的能力,将知识的学习与社会和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及生活中处理问题的一些能力。教师也应需要更加注重知识的衔接,将知识形成体系,以及新的教学方法的应用才能更好地向学生传授知识。

2.2课时的规划与利用 变革需经过时间的检验,而新课改后课时的规划与利用是新教师在实践上的一个不可回避的挑战。下面是我对课时的规划与利用两个方面的分析。

2.1.1课时合理规划

相比课改前的教学新课改对学生的发展要求也更高,更多元。新课程的教学不再是过去单纯的知识传递了。教学目标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上,对学生的要求大大提高,并希望给学生的一生带来深远影响。尽管内容的数量与过去差不多,但多元的目标必然需要多元的教学形势;与此同时,课时的数量却没有增多。课时的规划成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可避免地问题:如何在与过去相同的课时数进行更多元形势的教学,是教师在合理规划课程上普遍要面临的挑战。

每节课的内容不同,目标偏重有所差异,课时分配上孰轻孰重是教师必然要考虑的问题,况且现在很多中小学有很好的教学条件有限,资源还不是很丰富,在课时规划上需要考虑与环境的协调性。

2.1.2课时的有效利用

教学课时虽然已从总体上规划好了,教学目标即每个学生更好发展的实现离不开每一环节的质量保证,即每节课的高效利用。这样的高效利用包括:

每个学生在课堂活动中都有所收获有所进步,得到他们应有的发展,在这方面,教师除了要具备完善的知识素养,过硬的教学技能外还需要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深入了解作保证。各个环节的环环紧扣,及教师教学应注重课程间的紧密联系,合理安排教学顺序,课前应确认好学生的发展基础,及时进行查缺补漏,不能脱节。

以上只是我更具自己所见所列出的新课改下教师所面临的挑战和我的认识。然而,我还未真正走进新课改的课堂,相信,还有许多问题和困难我没有发现。尽管如此,我不会畏惧,我将继续学习、探索并积极参加相关实践,全面提升自身素质,为走进新课程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涂运芳。转变教学观念,迎接新的挑战—在新课改之前的思考。物理教学探讨。第28卷总第400期

2.敬文彬,黄青青。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师素质构建漫谈。教育时空

3.张爱平,李婷婷。浅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读与写杂志。2009年3月

4.《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新课改下 教师面临的挑战

班 级:09级化学4班

姓 名:简怡芸

学 号:40907223

第三篇:浅谈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

冯世雄

摘要:面对新教材、新课改的大气候,高中语文教学该如何作出相应的改变呢?我觉得我们高中语文教师不仅要认清新课改的“真面目”和充分认识新教材的内涵与外延,而且还要改变教学观念,把“新课改”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来。

关键词:新课程语文教学应对策略

新课改的全称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国以后课改已有过好多次。上世纪末,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如果以新教材的使用为新课改启动的标志,我省小学、初中的课改是从2002年秋季开始的,高中课改是2006年秋季在全省所有普通高中同时启动的。以下是本人的几点看法:

一、观念更新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即教育就是服务,不过我们服务的对象是学生。有了这种观念,我们才会面对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的成长服务;有了这种观念,师生才会平等相处,我们教师才不会以师道尊严凌驾于学生之上;有了这种观念,我们教师才会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维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其次,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什么是人才?李白诗句中说“天生我才必有用”,有用就是人才。我们知道学生千人千面,个性迥异,但每个老师都有一个共性,都会偏爱那些成绩优秀者,对他们悉心关照百般呵护,而对那些成绩低下者是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熟不知陶行知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因此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相当重要,有了这种观念,你才能正确对待每一位学生;有了这种观念,你才能注意发现学生的特长;有了这种观念,你才能发现“过度的爱只能造成畸形的人才”。让我们牢记“没有不成功的学生,只有不善于发现的老师”。

二、角色转变

第一,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新课标中,师生关系是互动的。随着信息技术和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学科知识不断增加且发展极快,语文课堂已经不是惟一的知识来源。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全部教给学生,有的老师的知识已无法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况且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也多样化了,许多学生从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甚至互联网上获取大量信息,在某些领域出现了学生比老师知道得多的现象,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得不到新鲜的信息,学不到有用的知识,感觉不到学习的乐趣,那么他们难免会逐渐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甚至出现排斥和逃避上语文课的情况。因此,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的教学的重心不再是教给学生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我们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促进者,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师不必贤于弟子”,学生的信息比老师多,老师可以从学生那里学习很多东西。我们

要赏识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学生,引导学生。在学生倾诉时,是一个耐心细致的听众;在学生得意时,是个兴趣盎然的欣赏者;当学生迷路时我们不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告诉他怎样去辩明方向;当学生畏惧时我们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向上攀登。通过对话实现教学相长、互通有无、共同进步。

第二,要从一名“教书匠”转变为科研型的教师。我们的教育多年来就是“一根粉笔一张嘴,一本课本上到死”,教师严格按照课程计划传授知识,成了“教书匠”,把课本的答案当圣旨,不敢质疑,不许学生有其它的想法。我们知道传统的教学活动和研究活动是彼此分离的,教师只能教书,研究被认为是专家们的专利,而事实上,一方面,专家、学者的研究课题及其研究成果并不一定为教学实际所需要,也并不一定能转化为实践上的创新;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没有以研究为依托的提高和深化,就容易固守在重复旧经验、照搬老方法的窠臼里不能自拔。这种教学与研究的脱节,对教师的发展和教学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它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新课程所蕴含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出现和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都是过去的经验和理论都难于解释和应付的,我们教师不能被动地等待着别人把研究成果送上门来,再不加思索地把这些成果应用到教学中去。因此语文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教师即研究者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第三,要从课程的执行者变成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与课程是彼此分离的。教师被排斥于课程之外,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是按照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考试试卷和标准答案去教,课程游离于教学之外,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是由国家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参考资料和考试试卷是由专家或教研部门编写和提供的,教师成了教育行政部门各项规定的机械执行者,成为各种教学参考资料的简单照搬者。教学与课程的分离,使教师丧失了课程的意识,丧失了课程的能力。而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同时确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这就要求课程必须与教学相互整合,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作用。因此,语文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为此,语文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论的观念和消极被动执行的做法,要了解和掌握各个层次的课程知识,包括国家层次、地方层次、学校层次、课堂层次和学生层次,以及这些层次之间的关系;要提高和增强课程建设能力,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在学校、在课堂实施中不断增值、不断丰富、不断完善;要锻炼并形成课程开发的能力,新课程越来越需要教师具有开发本土化、乡土化、校本化的课程的能力,语文教师要培养课程评价的能力,学会对各种教材进行评鉴,对课程实施的状况进行分析,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定。只有做好角色的转变和定位,才能积极推进课程改革。

三、教学方式

我们知道语文课堂是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地方,是质疑问难的场所,是通过对话探寻真理的天堂。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创造一种使大家愉快、有强烈求知欲、积极地探求知识的心理气氛。这种心理气氛是在师生交往互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如果被动地接受,愉快、求知欲从何而言。在教学中,如果人人参与平等对话,就意味着合作,意味着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意味着是一起分享理解,是生命活动、成长和自我表现实现的过程。在这个共同体中师生在享受着各自交往中快乐的同时,也在共享着彼此带来的快乐。

因此语文教师要重视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创新,要变灌输式的教学为启发式的教学,变重结果的教学为重过程的教学,变单一的信息传递的教学为综合信息交流的教学,变单兵作战的教学为与他人合作的教学,变模式化的教学为个性发展的教学。只有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才能改变沉闷的课堂教学,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四、不断学习,展现魅力。

“有实力,才能有魅力”。练舞蹈的,往台上一站,你就不难发现他们是练舞蹈出身,那身段、那体形、那眼神,举手投足,与众不同。他们一招一式尽显功夫,一步一态都是风流。新闻播音员,只要他们一张口,就字正腔圆,出语悦耳,不管什么新闻,都会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语文教师是语文的形象,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谈举止都该是语文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真挚的感情,精妙的语言,和谐的音韵节奏,深刻的思想内容,都是语文教师的标志。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师,更要体现以上特色。不仅要有真才实学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在语文学科上是学生的领路人,还要在生活经验和人生阅历上是学生的引导者。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以丰富的知识、高雅的气质、不俗的谈吐吸引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因此,语文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等优秀品质,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才能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影响学生。

语文教师还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要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联系,教师必须真情付出,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业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我们相信,教师的真情投入,必定会得到学生的真情回报。

新课改不仅适应时代的步伐,而且是我国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新举措。每一个人民教师,都有为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作出努力的责任和义务。而作为高中的语文教师,更应该大力支持新课改,把“新课改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全面贯彻、落实。具体应做到:认清新课改的“真面目”和充分认识新教材的内涵与外延,改变教学观念,把“新课改”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来——想法设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学生创造一个“乐学语文、乐于语文”的新课堂。

第四篇: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摘 要】

在新课改环境下,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讲是挑战同时也是机遇,本文则对新课程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策略分析。

【关键词】

新课改 小学语文 挑战

学校的宗旨在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需要的人才,不只是要知识丰富,更加注重的是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新课改作为改善小学生的教育方式,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教育制度,因此,在实行了新课改政策后小学语文也要发生相应的改变,这就难免会为小学语文的教学带来不同的适应程度以及挑战。

1.新课改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的挑战

1.1 创新后的教学方式学生仍然处于被动

语文作为三大重要科目之一,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在课堂上,学生缺乏创新能力,不能使自己的思维展现出来。实行新课改后,教师起到引导作用,然而,由现阶段来看,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虽然在课堂上增加了不少的互动环节,可是这些互动环节一般是以课堂提问为主,这就使小学生的思维有一定的局限性[1]。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若跟教师的理想答案有所不同,就会直接将学生的学习思维建立在自己的教学方法中,很多教师在追求创新的同时却忽略了创新本身。例如,在公开课开始前,许多教师的普遍做法就是用很多办法增加语文课的新鲜度,有时还会安排好优秀学生,让他们在教师提问的时候积极回答问题,这是教学问题的一个很大弊端,忽略了学生们的感受,导致新课改反倒成为教学的不利政策。

1.2 当下的教育模式不适应新课改政策

2010年教育部颁发《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虽说传统的教学观念已经被改革,但这一观念却在很多教师心中扎根,例如,机械化、程序化、标准化如同流水线一般的教学方式,一方面阻碍了教师本身的创新,也不利于学生在新课改后的适应。教师的自我修养也会给新课改政策带来阻碍甚至不利的影?,不能更好的了解到小学生的生活及学习方式,教师往往忽略小学生的个性差异、兴趣和爱好,使小学生丧失成长活力按照教师的方法学习成长,导致教育本真含义的扭曲。

1.3 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得不到创新

对于小学生来说,校园是发现自我兴趣和爱好的地方,或许他们会在这里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或许他们会学到坚持自我的观点。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是很关键的,阅读能力会使小学生开阔自己的大脑,丰富自己的知识,对自己的梦想有强烈的向往;能使小学生们更好的运用语言能力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思维;能使小学生们提高自我的文化品位,增强对语文的兴趣,从而主动学习[2]。

在学习语文这一科目的过程中,写作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对于小学生来说,枯燥乏味的写作是极不情愿的,这就要求教师深刻体会学生们所感兴趣并且需要学习的部分,在增强学生们的阅读能力的同时将写作能力也能得到提高。

2.新课改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对策

2.1 抛弃传统教育,引进创新型的教育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对于小学生的教育要从小抓起,由传统的教育看来,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只关注学生的成绩,让学生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考试上。学生的优劣取决于考试成绩的好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为了追求高分质量,加大了对小学生的练习,忽略小学生的承受能力,造成小学生的学习疲劳,对语文学习兴趣降低,从而对学习语文产生抵抗,学习能力也逐渐下降。因此,要抛弃这种不利于小学生学习的教育,转换教学方法,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创新的教学方法,丰富学生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2.2 关注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培养优秀人才

小学语文新课改的彻底实行,需要语文教师的全力配合、教师的教育方法,智慧、以及具备一定的接受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于教育来说,语文教师是小学生的启蒙者,对小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需要语文教师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另外,随着多媒体技术对教学的引进,在提高了教学质量的同时,另一方面来说也要求教师对此技术的掌握,多媒体技术成为辅导小学语文教学的代表性技术,是现代下最为高效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2.3 注重小学生全面素质培养,转变学业评价价值

新课改政策下,与之前传统教育方式相比,从只关注成绩改变为对综合素质的关注,具有更为全面的教育价值观,注重学生的知识、技能等各方面优秀的发展情况。不断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的培养,鼓励学生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并为之付出努力。书面考试和技能展示相辅相成,推动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提高小学生的自我追求。教师应给学生以考虑问题的时间,鼓励学生提出对问题的看法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断开发小学生的潜力,使小学生在学习任何有利事物上都能更加用心。而且,对于一个问题,应提出有多个办法解决的理念,给予小学生自行解决的机会,提高小学生学习的信心。

【结 语】

综上,由于小学语文对我国的小学教育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应鼓励小学语文在教学方面的创新,由单方面知识培养转变为综合能力培养;由传统形式教学转变为创新型教学。在现阶段中,虽然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在新课改的环境政策下,相信学校领导会很快看到其优点和展示出的效果,从而通过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创建其他有益于小学生更好成长的建设,来将新课改政策更好的实践下去。

【参考文献】

【1】许薇.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探究【J】.普洱学院学报,2014(05)

【2】刘伟.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5(21)

第五篇: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反思

语文课改理论与实践的理性反思

宁县二中 葛自勇

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焕发出活力,涌现出一大批新课例和一些好做法,令人欣喜,叫人振奋。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不少老师的课堂“创新”与《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形似神异,貌合神离,徒有形式,没有实效。笔者认为表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思考。

一、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最新认识。过去语文课上,教师把课文条分缕析,弄得支离破碎,把语文课上成纯粹的工具训练课。语文课上没有思想的碰撞、心灵的触动、情感的陶冶、审美的熏陶。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语文课不受学生的欢迎。新的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还语文以本来的面目。

但要注意的是在教学中我们在突出体现语文人文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其工具性,应当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辅相成的,是高度统一的。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在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

有不少老师认为,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础,淡化知识。课堂上特别重视对语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教学,几乎没有提及,有的教师甚至认为搞这些教学就显得落后、过时,平时教学不重视了,上公开课更是忽略字词基础。课堂教学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样,缺乏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赏不到对优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独到分析见解,缺少了必要的积累,短短的课文学生读起来结结巴巴。试想,如果一个学生连一些极常用的字词也不会读,不会写,一写作文就是错别字、病句连篇,那么即使他文学感悟力很强,也是难以表达出来的。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长期如此,少了听说读写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那么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动也都将成会空中楼阁。

因此,我们强调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决不能以削弱学生的基本语文训练为代价。应在兼顾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同时,扎扎实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只有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之中,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实现。

二、强调自主性,但不能放任自流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与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增加灵活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许多教师经过短暂的困惑后马上接受下来并付诸实践:既然要把课堂上的时间交给学生,岂不正好解放了自己吗?于是出现了一种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老师讲授少了,课堂上乱烘烘的讨论看似热烈却没有主题,学生海阔天空胡言乱语还受表扬说有创新。课堂上教师淡化出场,一切让学生自己说了算。如在文本的诵读与理解中,在没有充分引导虚设情境的情况下让学生“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交流读书感受”,而教师又不能及时发挥主导作用,一堂课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自读,终结是:甲也正确,乙也不错,丙很好,丁真棒。整堂课学生跑野马,想说啥就说啥。一节课上完了还弄不明白老师想在这节课上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目标。

教师引导孩子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是好的,然而语文教学长期的“多样性”“模糊性”“独特性”会给学生什么样的影响?”长期“不假思索地说”,“无根据地说”,“任意地说”,“编造着说”,“不负责任地说”,致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新的误解,不少学生无所适从、无从下手,表面上获得了自由,实际上却是“放羊式”的放任自流。因此,要使课堂高效,学生的“自主”一定要与教师的“主导”有机结合。教师要具备在课堂上进行“二度备课”的能力。

三、鼓励合作学习,但不能忽视独立思考 提倡学生的合作学习不能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被老师们广泛采用。那种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作、时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堂确实能给人以享受与启迪。

实施合作学习是有一定条件的,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

而时下不少教师片面地理解合作学习,追求所谓小组学习的形式,做无用功的甚多。在学生没有充分阅读、思考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学习,由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不深入,认识也不很深刻,小组合作加工整理的结果与所得也是肤浅的、片面的,这样的合作只是为个别优生提供展示的机会。有的把合作讨论当作学生活动的唯一形式,一堂课下来,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收效甚微。有的教师不管在公开课还是平时教学动辄就安排四人小组讨论,不管内容有无讨论的必要,有些甚至一节课讨论到底。也有的教师让学生合作学习,但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看到一两个小组有结果就匆匆收场,完成一次合作。在合作学习中,还经常看到如下场面:

1、小组中有一个成员在权威地发言,其他成员洗耳恭听,汇报时当然也是小权威的“高见”。

2、小组成员默不作声,自己想自己的。

3、小组成员热热闹闹地在发言,但没围绕主题,讨论时气氛热烈,却 没解决实际问题。以上种种的合作学习,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质上是流于形式,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教师没能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未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

语文课堂少不了品读,感悟,玩味,思考,积累。语文课“心动”比“形动”更为重要,有时“沉静”比“活跃”更有效。见问题就讨论,动不动就合作的语文课堂只能是华而不实的泡沫语文课。

我们要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培养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只有在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因此,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一要组织好学生自学,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二要组织好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教给合作的方法,重视对合作学习的评价,做到互动学习与个别辅导相结合;三要组织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强引导,全面实现教学目标。

四、倡导探究性学习,但要适度开放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的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升华认识,学会学习。课堂上探究性学习主要体现在探究性阅读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本的深层含义进行开放性的、多元化的探究阅读活动。语文的探究学习不同于科学探究,但在操作上也要讲究科学性,随意探究只会浪费时间。但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发散思维,不注重整合和优化,开放无度,天马行空。应该注重“探究”的“深度”和“广度”适度“开放”,该教师讲的,必须讲透彻。但实际上在探究过程中远离文本,喧宾夺主,本末倒臵,将语文课上成了“资料课”、“环保课”、“综合课”。

阅读是富有个性化的行为,阅读过程充满了创造。阅读教学应该依据教材内容设计开放性的话题,培养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个性阅读能力。教师在进行开放性教学时要把握一个度:开放要有利于师生在阅读实践中与文本发生深层的有价值的对话,有利于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有利于进行科学方法、健康情趣、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的渗透,有利于学生体验母语的优美和运用母语的实践。

五、倡导对话,但不能远离“根本”

对话既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种师生关系。(李镇西)

《语文课程标准》引进了“对话理论”,认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相互对话的过程。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能较好地体现对话式阅读的内涵与特征。

1、创设对话的良好氛围。(1)可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文本内容的自然风景,引领学生亲历课文意境;(2)还可以利用课文配乐朗读,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意韵之美。

2、创设对话的主导问题。

3、设臵刺激参与对话的话题。包括:(1)教师与学生的对话。(2)学生与教师的对话。(3)学生与学生的对话。(4)师生与作品的对话。

4、培养学生在对话中的创造性。在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可见,真正的“对话式阅读”应该是对话主体间视界的融合、精神的相遇、理性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是对话主体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

而实践中,有的教师对“对话”的内涵理解不透,认识肤浅,甚至歪曲。课堂上貌似平等的对话,但实际与《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对话还有不少距离:一是话语霸权严重,对话机会不等。课堂教学中一部分学生成为对话的贵族,一部分学生沦为对话的奴隶,师生的对话成了“课堂上的孤独行为”。二是注重发表和说话,忽视倾听和交流。学生间不能够有效地通过对话互相补充、共同提高,教师也难以及时抓住对话中闪现的教学契机。三是不重读书,只重对话。往往学生只读了一两遍书教师就展开议论、组织交流,导致对话的质量不高。四是对话到底,方式单一。整堂课一个讨论接一个讨论,一个交流接一个交流,学生个体阅读、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太少,特别是学生的默读、静思、写作时间多被挤掉,最终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真理向前迈一小步,就会变成谬误。” 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必须革除,但我们不能矫枉过正,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在新课程的语文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只有不断地深入学习,冷静地思考,不断的反思,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的走进新课程。

下载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所面临的挑战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所面临的挑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浅议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浅议2009-9-25 陕西省旬邑县第二高中秦晓燕孙虎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语文教学内容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何在新课改条......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探微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探微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 受教研室卜老师的委托,我很荣幸地在这个大会上发言。奔五的人了,此时此刻,我还是和30多岁一样激动、紧张,不过我依然有......

    企业管理者所面临的决策挑战范文

    企业管理者所面临的决策挑战现在的企业管理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决策挑战。我认为这种挑战主要来自两个因素: 1、外部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快,比较典型的例子是顾客偏好的多样性和捉......

    浅析反腐倡廉教育所面临的挑战

    浅析反腐倡廉教育所面临的挑战、机遇和对策 2009-02-11 16:30 张艺佑 金志刚 反腐倡廉教育是党风廉政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保证。面对现代传媒,特别是互......

    当前形势下的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当前形势下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 ——挑战与机遇并存 摘要: 经济发展与就业有着密切的联系。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是扩大社会就业岗位的基础。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下,就业问题已成......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 赵振斌 摘要:美育在新课程改革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培养人的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能力方面的教育。教育心理学家认为:没有美育的教......

    刍议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5篇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刍议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 作者:王晶晶 来源:《现代交际》2013年第02期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对每一位一线教师都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但也......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有效教学(精选5篇)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有效教学 摘要:高中语文教学在教学目标上有了新的要求。知识与能力的获得、过程与方法的掌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成为语文教学的三维教学目标,这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