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有效开展二声部歌曲教学
如何有效开展二声部歌曲教学
摘要:合唱的表现力要比齐唱丰富得多,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觉,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排除干扰的坚定信念,二声部合唱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手段,也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二声部合唱歌曲从小学四年级课本中已经开始出现,但由于学生惯于单声部歌曲演唱,所以一开始训练时感到很不适应,其主要原因是互受干扰和影响,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忽视知识技能的教学和训练,甚至教学内容都未能完成,最突出的例子就是二声部歌曲教学。本文就如何有效开展二声部歌曲教学展开研究。
关键词:二声部;有效教学;
一、二声部歌曲教学的意义
作为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食粮,更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任何其他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能培养少年儿童的音乐欣赏能力,更能通过合唱的学习训练陶冶情操,拓宽音乐视野等。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的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出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音乐教师应重视二声部合唱教学,坚守“音乐课“这块阵地,从二声部合唱练习入手,为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而努力。
二、学生对二声部歌曲的态度
学生喜欢唱歌,但是不喜欢音乐课本上的歌曲,对于二声部歌曲的兴趣就更不高了,大量流行音乐一直占据着他们心中的重要位置,学生听到的都是成人的通俗歌曲,少儿歌曲是少之又少,更别说优秀的合唱作品了,学生除了在音乐课上能够听到合唱,其余时间很少能享受到合唱的魅力,受音乐“弥漫性”的影响,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怎能喜欢合唱?
三、现在二声部歌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新教材虽然在合唱的聆听及学唱方面予以重视,体现了合唱教学的重要性,但音乐老师和学生受自身音乐素养的影响或者个人喜好,对合唱教学不够重视,学生的音乐基础、歌唱水平、合唱能力和习惯等方面参差不齐,二声部合唱歌曲的第一声部通常是主旋律,曲调比较顺畅,音区又较高,学生容易唱,而第二声部往往正好与此相反,这就使合唱教学常常因第二声部唱不好而失败。唱着唱着会变成一个声部,还有一部分学生会捂着耳朵唱,两个声部都大声唱,企图压倒对方,从而两个声部都会跑调,或者总是望高声部跑。
四、教学的一些尝试,让二声部歌曲在课堂中有效开展
(一)从欣赏开始找到学习的起点
我首先从欣赏优秀合唱作品入手,培养学生对二声部合唱的兴趣。给学生播放演唱好的合唱歌曲,观看著名合唱团的演出,甚至把我校合唱团同学的现场演出碟片给学生观看,用身边熟悉的同学激发他们的兴趣并巧妙启发,精心诱导,让学生在听赏中尽情感受二声部效果,建立和声概念,了解合唱歌曲较之齐唱歌曲增添了和声要素,丰富了歌曲的表现力,从而使学生深刻体会合唱的功能和情韵。
(二)寓教于乐,注重教学方法
1、学习歌曲前轻松愉快的进行训练
把合唱队里的一些常规训练放入课堂,首先要做的是“放松”。合唱队站好两队之后,后面的同学依次给前面的同学从头颈、背到腰进行捶打敲击,并随着老师一起做各种姿态有趣的“体操”。这种活动的目的是放松精神。老师带领学生两腿分立,用力喊出声音,其目的是锻炼横隔膜,使腹部有弹性。在音乐课堂上,这两个练习练之前必做的。既可以使学生紧张学习得以放松,为唱歌做准备,又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亲和力,增进团结与协作意识,既新鲜又有趣。学生颈部、胸部的肌肉得到放松,心胸舒展,精神愉快。为学生创设一种较为宽松的氛围,使他们感觉既是在学习,又是在娱乐。调动起学生的兴奋点,对于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都是大有益处的。课堂上,要让学生在放松中激起对合唱的兴趣。比如“闻花香”一样做深呼吸练习;用半打哈欠的方法来启发学生打开喉咙,放松下巴等等。另外,让学生将白声和有气息控制的高位置的声音进行比较、分析、鉴别,以提高学生对声音的辨别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的发声概念。在轻声歌唱时,要求注意音色、节奏、声部的和谐,学会有控制地发自内心的歌唱。
2、练唱方式力求多样化。
刚接触二声部歌曲的学生还难以体会到和声产生的美感,加之二声部练唱花的时间相对较长,如果学唱方式过于单一,学生兴趣难以持久,教学可能事倍功半。教师应根据学生心理特点,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练习。除了分部齐唱外,还可采取小组对唱、二人重唱、师生合唱等多种形式,没唱的学生也就有机会聆听演唱效果,提高鉴赏能力。这时可以借用录音机这一教学用具,把学生的演唱录制下来,教师指导他们自己听听,找出不足之处,在以后的练习中加以改正,不断提高。
(三)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自我学习
我在平常的教学中,把学生有意识的分成红黄两个组,每节课设计一些简单的二声部练习曲,让学生分组唱各自的不同声部,让校合唱团成员带领,自主完成各声部的初步学唱,比一比哪组唱得又快又好。就这样慢慢培养学生的二声部合唱能力。
(四)“先入为主”学习二声部歌曲
有一首意大利二声部合唱曲《大家来唱》,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接受起来还是比较难的。学生最难接受的就是第二声部的旋律,也最怕唱第二声部。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打破学生对二声部的“恐惧感”,在备课的过程中我设计了“先入为主”的教学方案,直接进行第二声部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用的这种打破常规,出其不意的办法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五年级歌曲《晚风》,第一声部根据这个班级孩子的识谱能力高低,大胆、放手让学生学习。把更多的时间、空间交给孩子,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自学第一声部,教学效果也有了,学生在快乐中掌握了歌曲。
(五)运用多种形式学习二声部歌曲
1、利用口琴帮助学生学唱二声部歌曲。
在教唱二声部合唱时,由于学生不能很准确地掌握音准和音程,在教学
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困难,而口琴这个学具却能引导学生把握好音准和音程。如教学《苹果丰收》二声部歌曲时,先让学生分声部演奏旋律,互相聆听,接着合奏,然后要求他们把合奏时的音准和音程感觉转移到合唱中去。在合唱过程中,每个声部指定几个同学伴奏,轮流交替进行。通过这样有步骤的过渡。合唱的音准问题,大都比较好得到解决。
2、分角色化进行二声部歌曲演唱学习
二声部歌曲的学习可以根据歌曲内容设计成不同的角色形象,让学生在扮演角色的时候学习不同声部的演唱。如五年级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中,设计成母子的音乐游戏,四年级歌曲《柳树姑娘》中,根据歌曲的内容加入舞蹈、打击乐和道具(绿色的柳条),用以创设独特的艺术情境,让学生在不同的角色中轻松学习歌唱。
3、运用柯达依手势引导学生练唱
在合唱中,教师用柯达依手势法引导,让学生找准音程的音高,达到和谐的和声效果。另外,还可用钢琴弹奏二声部旋律,起到加强二声部音量的作用。
4、根据歌曲难易情况适当增减难度
有些二声部歌曲有一些难度,教学时要慎重处理。如有困难,可适当降低难度。如五年级歌曲《我怎样长大》的教学中,可以把每句的第一个音的三度改为同度,相对降低难度,让学生比较容易的进入学习。
二声部歌曲的有效教学,需要我们音乐教师扎实的专业思想、较强的业务能力、不断提高合唱作品的改编能力、学生练声曲的写作,以及敏锐的听辩能力和更高层面的听赏能力、熟练的合唱总谱阅读能力以及音乐的记忆能力、熟练掌握声乐知识和技能、较高的钢琴伴奏水平及缩弹能力、掌握娴熟的指挥技能、具备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具备基本的音乐美学知识„„
二声部合唱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手段,也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新课程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更需要以满腔的热情、不懈的努力投身其中,让我们相互借鉴成功经验,丰富教学经验,从而使我们的二声部合唱教学以崭新的模式面对我们的学生,实现知识技能与审美教育的有效结合。
参考文献
《音乐课程标准》国家教育部制订
《童声合唱训练》上海音乐出版社
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的引导学生注意音色,和谐均衡地演唱二声部合唱歌曲
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的引导学生注意音色,和谐均衡地演唱二声部合唱歌曲应注意以下几点:
1、统一音色:指导学生用“轻唱法”,使音色和谐、统一。坚定、积极地用轻声歌唱,就能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声音观念。如“u”能使声音集中,利用口腔和后鼻腔的共鸣促使声音放松及高位置歌唱,由于口形收拢,能够改变叫喊、紧压的声音习惯。
2、建立音准:良好的音准是合唱和谐、统一的重要保证。音准训练应先从中声区开始,再逐渐向高、低音区扩展。在发声练习中,采用半音移调法让学生接触十二个音,为以后合唱曲中变化的音准打基础。
3、控制音量:可先做连音练习,再做跳音练习,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再将这种力度感觉逐步带到歌曲的强弱需要中去。其实歌曲中强弱的对比,也是演唱者音量大小的对比,我们的学生若能较好地控制音量大小,那么他们演唱歌曲的表现力也就大大地加强了。当然,这需要持之以恒地练习。在音量这个问题上,绝对不是音量大就好、音量小就不好,而是看一个合唱队是否真能够按歌曲表现的需要与指挥的意图将演唱的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作品表现得完美。
4、学用假声:它要求学生安静下来,精力集中,放松喉肌,正确打开喉咙,找到明亮、轻柔的头声,伸展音域,轻轻唱出高音。这样的练习,能体会“假声”的感觉同时可以在合唱中听到其它声部,并随时调整自己的声音,使各声部在音量、音色、音准等方面协调、平衡。
5、寻找共鸣:就是用“u”或哼鸣找柔和、丰富的头声。学生歌唱时的发声,必须是高位置的头声,这是优秀合唱的重要保证。所谓头声歌唱,就是以头腔共鸣为主的歌唱发声发法。人体的共鸣腔有口腔、鼻腔、胸腔、头腔,各共鸣腔都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的统一体,缺一不可。但由于声区的不同,共鸣腔的调配比例高水平有不同。而头腔共鸣则对伸展音域,美化音色,使声音明亮,轻柔,和谐有着及为重要的作用。因为这种声音不论高低、强弱都具有穿透力。方法有:①先说后唱,即用“念”带“唱”来体会明亮集中的头腔共鸣。可让学生先用“打喷嚏”的感觉吸气,然后用向远方人召唤的方法说话,最后用“打哈欠”的感觉唱歌。“说”对了再“唱”,例如:让学生像京剧中的韵白那样“念”,唱的时候轻一点、柔一点、暗一点、直一点便可。坚定不移地要求做到“轻、柔、暗、直”的歌唱,既能保护声带不受伤,嗓音不损坏,又能获得头腔共鸣的发音方法。
运用有效地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
——《迷人的火塘》教学随笔
在音乐教学中,发现高年级的合唱教学无法实施,学生在演唱二声部作品的时候声音不够统一,而且容易被相邻的声部所干扰,有的孩子怕被相邻的声部干扰,就加强自己的音量,产生了针锋相对的效果,甚至有的同学连音准和节奏这两点非常重要的音乐要素都掌握不好,学生的合唱能力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那么,怎样的合唱指导是最有效的呢?这个问题一直让我颇感困惑。针对这一现象,我设计了一节合唱训练课《迷人的火塘》现就结合这节课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元素,突出课堂教学的音乐性
《迷人的火塘》这节课参加了这学期学校举办的主题教学研究活动,活动中,曹主任和李主任听了我的试讲并进行了评课,他们提到这节课的音乐性不突出,对我的开课提出质疑。我最初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我带领同学们随《迷人的火塘》这首歌曲围成园跳舞,让同学们有一种身临侗家篝火晚会的情景,舞蹈跳完我对学生说:“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用合唱的演唱形式去表现这首歌曲”。他们说:“为什么要以舞蹈作为课的切入点,为什么不用合唱欣赏作为切入点呢”?这句话真是让我茅塞顿开。是啊,应该让学生欣赏一些好的合唱歌曲,让他们首先感受合唱的魅力,喜欢上合唱这种演唱形式,激起他们演唱的欲望,这样的切入点不是更好么。于是,根据他们的建议,我重新修改了教学预案。先让学生欣赏一首成人混声合唱歌曲《天路》,让学生谈自己听后的感受,有的说:“他们的声音非常有立体感;有的说他们利用了强弱对比的演唱方法表达了他们时而激昂时而舒缓的情绪;还有的说他们在演唱时非常投入等等”。这一切入点不但训练了学生的听觉能力。更让他们从音乐本身的旋律中体会到合唱艺术的美。接下来,我马上又说:“你们想不想像把这首《迷人的火塘》唱出他们这种效果”,学生们情绪高涨的喊“想”。这一形式大大激起了他们的演唱兴趣。在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中,如聆听歌曲的范唱、歌曲学习、歌曲处理、歌曲演唱、以及后面的歌曲表演、音乐实践活动都时时贯穿着音乐,而且都是为本课服务的音乐。使学生在本节课中始终在音乐的氛围中歌唱、欣赏以及表演,没有任何一个环节是脱离了音乐的,课堂效果特别好。
二、以聆听为主 创设有效的视听环境
风靡世界的铃木音乐教学法中强调“重复,重复,再重复”。是的,重复聆听是最关键的,听得准,才能唱的准。但是过多的,单一的练习,会使学生感到枯燥,冲谈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不利于音乐审美教育的实现。因此,在《迷人的火塘》这节课中我设计了多种有趣的听觉训练法。
首先,做干扰听觉的练习。在学生唱熟了高声部旋律的基础上弹奏低声部的旋律进行伴奏,给学生的听觉造成干扰,目的是让学生做到唱自己高声部的同时能听到另外一个声部并与之对抗,而自己声部由于很熟悉了不至于跑调,也可以先练习低声部,老师弹奏高声部旋律进行伴奏加以干扰,反复练习,效果很好,最后两个声部同时演唱就很和谐了。
其次,做听辨旋律的练习。先分别哼唱两声部的旋律,不唱唱名,再将学生分成高低声部听自己声部的旋律,第一遍只听两声部的主旋律,第二遍加伴奏听,多重复听几次,待学生听准自己声部的旋律后,再随着琴分别哼唱自己声部的旋律,这样的话学生不管演唱那个声部,都可以听到自的声部,达到既不会跑音,也可以听到其他声部的双重良好的效果。经我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这种训练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听辩能力。
再次,让学生多欣赏一些好听的二声部合唱曲。在本节课快结束的时候,我选择一首复调式合唱歌曲,由维也纳少年合唱团演唱的一首《闲聊波尔卡》供学生欣赏,让学生对他们的演唱进行评价,并与自己的演唱进行对比,有比较才会有进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去比较、去归纳,然后再去演唱《迷人的火塘》这首歌,重中感受自己歌唱的进步,感受学习的快乐,使他们真正了解合唱的内涵,更好的找到合唱的感觉。
三、循序渐进 注重音乐素养的训练
要想完成一部二声部作品的演唱,仅靠课堂上的四十分钟是远远不够的。这需要我们平时就注重对学生在音乐素养方面的培养。目前,我的课堂教学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课前教学模式:一是C大调音阶的演唱。让学生掌握C大调的固定音高,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单音的模唱与听辩,训练学生的听力及音准;二是音程训练。我教的是六年级,教材中几乎每一个单元都会有一首两声部的合唱歌曲,这就需要学生在演唱歌曲前,头脑中要有一个音程和旋律的概念。因此,这一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在训练时,一定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听着另一个声部的音高来找自己声部的音高,而不是让他们捂着耳朵,怕被别人干扰的去唱自己的旋律。另外,运用手势进行唱名训练,使学生通过直观的手势把握好音准,以形成稳固的内心音程、音准感。
三是发生练习,这一训练可以是灵活多样的,如训练气息、声音位置,还可以结合新课的难点旋律进行训练,例如我在教授《迷人的火塘》一课时的哼唱主旋律的这一环节中,指导学生像“闻花”一样做深呼吸练习;用半打哈欠的方法来启发学生打开喉咙,放松下巴等等。这样,学生在演唱歌曲时就很容易找到有气息控制的高位置的声音。四是节奏训练,旋律和节奏是构成音乐的骨架。这一训练主要是训练学生的模仿力、听辩力和记忆力,从而更流畅更准确的唱出旋律。在训练时,我将每节课的难点节奏用固定音高6(la)敲击节奏,让学生去听辩、记忆,并且记下来,经过几年由浅入深的训练,我所带的六年级已经有80%的学生达到听记较难的节奏四小节以上。50%的学生达到听记旋律四小节以上的水平。
合唱是一门非常严谨的艺术。凡是好的歌唱,必需具备 “气、声、字、腔”四个要求,气息、发声、咬字、共鸣哪一块短了都不是好的歌唱。在做到唱歌的基本要求基础上,众人合一、声部和谐、是最高标准。它必须经过严格而科学的教学训练,才能取得良好的艺术效果。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不能有任何的松懈。利用有限的四十分钟,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长此以往,学生演唱才会更美妙、更动听!固定音高,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单音的模唱与听辩,训练学生的听力及音准;二是音程训练。我教的是六年级,教材中几乎每一个单元都会有一首两声部的合唱歌曲,这就需要学生在演唱歌曲前,头脑中要有一个音程和旋律的概念。因此,这一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在训练时,一定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听着另一个声部的音高来找自己声部的音高,而不是让他们捂着耳朵,怕被别人干扰的去唱自己的旋律。另外,运用手势进行唱名训练,使学生通过直观的手势把握好音准,以形成稳固的内心音程、音准感。
三是发生练习,这一训练可以是灵活多样的,如训练气息、声音位置,还可以结合新课的难点旋律进行训练,例如我在教授《迷人的火塘》一课时的哼唱主旋律的这一环节中,指导学生像“闻花”一样做深呼吸练习;用半打哈欠的方法来启发学生打开喉咙,放松下巴等等。这样,学生在演唱歌曲时就很容易找到有气息控制的高位置的声音。四是节奏训练,旋律和节奏是构成音乐的骨架。这一训练主要是训练学生的模仿力、听辩力和记忆力,从而更流畅更准确的唱出旋律。在训练时,我将每节课的难点节奏用固定音高6(la)敲击节奏,让学生去听辩、记忆,并且记下来,经过几年由浅入深的训练,我所带的六年级已经有80%的学生达到听记较难的节奏四小节以上。50%的学生达到听记旋律四小节以上的水平。
合唱是一门非常严谨的艺术。凡是好的歌唱,必需具备 “气、声、字、腔”四个要求,气息、发声、咬字、共鸣哪一块短了都不是好的歌唱。在做到唱歌的基本要求基础上,众人合一、声部和谐、是最高标准。它必须经过严格而科学的教学训练,才能取得良好的艺术效果。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不能有任何的松懈。利用有限的四十分钟,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长此以往,学生演唱才会更美妙、更动听!音乐课堂流淌出合唱的和谐之声
《小学唱歌教学中合唱启蒙年级音准与声部平衡的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
【摘要】合唱在小学唱歌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其中启蒙年级的音准与声部平衡是难点。由此,确定为《小学唱歌教学中合唱启蒙年段音准与声部平衡的策略研究》,以三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取国家课程校本化方式,通过进行合唱基本技能培养、学习合唱歌曲,聆听合唱歌曲等途径,开展课例研究,从而初步探究出符合我校三年级学生在合唱音准与声部平衡中的有效策略为:从基础训练入手培养合唱意识和技能;从低声部学习入手重点巩固音准,逐步达成声部平衡;从多种艺术表达入手提升合唱表现力。【关键词】合唱教学;启蒙年段;音准;声部平衡;策略
《新课标》提到:“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的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出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合唱教学在音乐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它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都具有重大意义。
我校在2008年9月在三年级启动了合唱的校本教程,我们发现学生刚开始接触合唱时,一个声部总易受到另一个声部的干扰,一些学生虽然唱的自己声部的唱名,但音高却是对方声部的。我们形容他们在说旋律,而不是在唱旋律。如果合唱时学生连音都唱不准,那就谈不上什么美了。音准成了他们学习合唱的首要问题。在小学,合唱教学又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的难点,而在小学起始年级进行合唱课教学更是难上加难!怎样才能上好音乐课中的合唱课呢?怎样才能解决好双声部的音准与平衡呢?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将研究方向明确为《小学唱歌教学中合唱启蒙年级音准与声部平衡的策略研究》。
一、我们的研究认识
(一)关键概念的界定
1、小学合唱教学:合唱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部,各自按本声部的曲调,同时演唱一首歌曲。它是一种集体歌唱艺术,可以凝聚一个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体现一个民族的精神,甚至代表一个国家的形象。我们研究中所说到的“小学合唱教学”是基于合唱的特征,以国家课程校本化的方式,通过良好声音的训练,节奏感和音程感的培养,添加或改编现行教材学习合唱歌曲,聆听优秀合唱歌曲等途径,开展合唱教学。
2、合唱启蒙年段音准与声部平衡:我们以三年级学生为主,而三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合唱,常会出现声部之间互相干扰、跑调、比音量、声音偏高、赶节奏等不协调现象。由此,本课题关注合唱的音准与声音的协调统一,才能逐步体现合唱的声音艺术。
3、合唱启蒙年段音准与声部平衡的策略:为了达到合唱的音准与声部平衡,我们通过课例研究,能探寻、提炼和总结出符合我校三年级学生在合唱音准与声部平衡中的有效策略。
(二)采取的研究方法
1、采用文献研究法:学习和研究小学音乐教材教法、新课程标准、儿童心理学、以及关于合唱方面的专业书籍、论文等。
2、采用案例研究法:把三年级及个别学生在合唱学习中的情况,作为案例进行研究,并形成案例。
3、采用课例研究法:根据小课题内容和研究方向进行课例研究。
4、采用课题组讨论法:组织音乐组教师共同学习、讨论、策划与实施研究内容。
5、采用连环式研修法:聚合我校和盐小教育链音乐组的集体智慧,进行前期探讨、中期研究、后期拓展,保障研究的实效、提升研究的平台。
二、我们的研究过程:
(一)音准问题的解决
1、训练正确的气息扎实音准基础。孩子们的嗓音、身体都在发育时期,唱起歌来容易用胸部呼吸去歌唱。我们采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方法,让声音稳定而灵活,所以在歌唱之前做一些呼吸训练是十分必要。
如:我们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气息浅、吸气抬肩、不会气息保持等错误呼吸方法,采用“闻花”一样做深呼吸练习;用半打哈欠的方法来启发学生打开喉咙,放松下巴等等。另外,让学生将白声和有气息控制的高位置的声音进行比较、分析、鉴别,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的发声概念。特别是唱高音时,要求学生用假声带真声的方法来歌唱,使声音的音准和音质更好。
2、起声练习的跟进来帮助音高概念的建立:
如:我们采用哼鸣“ng”,象回答人的话似的感觉。刚唱哼鸣时,要让孩子不断地找到一个最好的地方,延长它,让他记着这个感觉。当哼鸣很好的时候,改唱母音“吗”。这个音张开时,提醒学生下牙别看到就是对的,这时声音就全打开了。再到母音“呜、衣”等的练习。这些都可以结合一定的音高音程来练习,能让学生不被音位所干扰,而比较轻松快捷地去寻找音高的位置。
3、运用“轻声”唱法找准音高。这样的唱法能形成正确的发声状态,避免学生喊唱。“轻声”有效地克服了发声状态中不必要的紧张和僵硬,使学生能更加自如和自信地找到音高,并准确地唱出来。
如:我们要求学生采用打呵欠等放松练习,然后,用气息支撑的力量找到声音的高位置,轻轻地唱出声音来,并提醒学生声音仿佛在头腔里“敲小鼓”。
5、聆听与模唱音程巩固音准。我们首先要求学生唱准上下行的自然音阶,其次进行听辨和模唱练习,先听辨单音,然后到和声音程,最后到听辨和模唱简单的旋律。同时,在进行听音与模唱音程时,并不着急让孩子们唱,而是尽量让他们听。
如:周思明老师在教授《数高楼》这首合唱歌曲时,从歌曲中找出相应的音程,“5与3”、“6与4”、“5和2”等,让三年级二班的学生聆听后分别模唱,再合唱,并及时调整两个声部的音准与平衡,获得了很好的效果。(二)解决声部均衡:
1、从二声部发声练习入手使声部融合。二声部发声训练是进行两声部合唱歌曲训练的基础,让学生在和声效果中,做到高低两声部的和谐统一。在训练中,我们经常自编一些简单的两声部练习曲,以此来帮助学生揭开合唱的神秘面纱。
如:①24拍5 5 5 ▏5 4 3 2 ▏1
0
▏ 3 3 3 ▏3 2 1 7 ▏1
0
▏
②24拍6 5 4 ▏3 4 5
▏2 4 3 2 ▏1
─
▏
3 2 ▏1 2 3
▏1 2 1 7 ▏1
─
▏
2、加入节奏训练培养声部感。节奏是音乐艺术的重要因素,但节奏训练又是比较枯燥无味的,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一般在每节课抽出5分钟进行双声部的节奏训练,并且采用分声部打击、个人体态打击、加入打击乐器打击、以及边打击边朗诵等等方式。
如:①24拍 拍手
×× ×| ×× × | ××
×× |×
× ‖
跺脚
×
×| ×
× | ×
×
|×
× ‖
②24拍 海浪声
哗
─
▏哗
─
▏
哗啦
哗啦
▏哗啦
哗啦
▏
3、采取相同数量的高低声部学生模唱来逐步达成声部的音量、音准的平衡。歌曲学习时,我们采用“2对2、3对3、4对4„„的方法练习,也就是相同数量的高声部学生和相同数量的低声部学生进行模唱音程或旋律。几个学生演唱时,其他学生其实也是一个“听”的过程。“听”什么?听音高、听节奏,同时也听两个声部的音量。让学生知道如果在演唱时觉得自己的声部音量大了、小了都要调整,听多了唱起来自然也就容易了。
4、分声部学唱旋律作为声部平衡的重点突破。对于学陌生的两声部合唱歌曲,可以先平行地教唱两个声部,然后让学生分声部各唱其中的一个部分以形成合唱。当合起来很顺利时,学生的信心与兴趣俱增。同时,还可适时采用先学习低声部的方法,待学生对第二声部有了一定的把握后,再教第一声部,就能给学生以较深的印象。也就是说,对于两声部的教学不能平均用力,要有先有后,有主有次地做不同安排。这是以“先难后易”为原则,以利于学生唱好二部合唱。
如:《数高楼》这首歌曲的第一乐段和第三乐段为齐唱,第二乐段为二声部合唱,周思明老师先教唱三个乐段的主旋律,再在第二课时学唱第二乐段的低声部,唱熟后,重点练习由齐唱进入合唱时第二声部的旋律衔接,这时合起来就容易多了。
如:教授合唱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这首曲子学生对第二声部相当陌生,由此,我们尝试着先教第二声部,待他们完全唱准后,再与比较熟悉的第一声部合起来。
5、增强教师与不同声部合作的辅助训练以巩固声部的和谐度与平衡感。
如:在学习歌曲《土风舞》时,采取了先由老师奏或唱第二声部,与担任第一声部的学生合作,以后让学第二声部的学生先轻唱,再逐渐放开声音跟老师一起唱,当感觉到第二声部的学生较有把握后,老师的奏或唱随机地由大声变为小声,完整地跟唱变为要在某些音“搀扶”一下,待达到“火候”时,再让学生两个声部合起来,这样就“水到渠成”了。必要时候,教师可以反过来辅助第一声部,使之能顺利地与地第二声部合作。
6、将歌曲艺术化的处理作为声部平衡的提升。
如:《数高楼》一课中,周思明老师将双响筒、自制沙锤、碰钟、三角铁这些打击乐器加入到第一和第二乐段中,又采用跳音和连音、以及强弱对比等不同的演唱方法丰富歌唱,同时还加入拍手的动作让歌曲更加的跳跃活泼,使学生在歌曲演唱时达到了情感的高潮。
三、我们研究的收获:
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堂教学探究,我们的研究得到了五个方面的收获:
(一)形成了相应的策略:
策略一:从基础训练入手培养合唱的意识和技能——通过与歌曲有衔接的呼吸、发声、节奏、音程等训练,培养学生的歌唱状态、合唱声部感。
策略二:从低声部学习入手重点巩固音准与节奏,逐步达成声部平衡——通过聆听、模唱、试唱旋律等方法学唱各声部,着力解决音准的问题;并通过培养内心歌唱、轻唱低声部聆听高声部、分声部逐步添加学生合唱歌曲等方式让二声部和谐统一。
策略三:从多种音乐要素和艺术表达入手提升合唱的表现力——通过在合唱中加入身体动作、打击乐器、强弱对比、跳音与连音不同演唱等方式,让学生充分表达情感、体现美感,使音准和声部的平衡达到更高的境界。
(二)初步成型启蒙年段的合唱校本教材。
由于现行教材不能满足合唱教学的需要,我们在解读教材基础上,初步梳理了试点年段的合唱教学目标,涵盖呼吸发声、合唱素养培养、以及对教材歌曲的改编与添加等内容,通过发声训练、节奏打击、音程模唱、聆听优秀合唱曲目、教授合唱歌曲等方式,形成了合唱校本教材的雏形。
(三)在小课题研究带动下构建出我校连环式校本研修的基本框架。
随着小课题研究的深入,触击到了学校校本研修的重新建构,由此,提炼出符合我校研修方式并与盐小教育链相辅相成的一种研修,即为连环式研修,简约理解为三线运行——教育链优质教育资源、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课题、合唱教学研究。连环跟进——研修组织的连环:机制保障、研修执行、平台共享;研修形式的连环:前期探讨、中期研究、后期拓展;研修内容的连环:校本教材链接、具体课例承接、合唱教学提升。从而在协同研究、连环跟进中,提升三校了研修品质,在立足课堂、聚焦问题中,引发了合唱教学的深度思考。
(四)成功开展市级“盐小教育链第三届教学研讨.音乐之声”活动。
2009年4月29日,在我校开展了本次活动,由周思明老师执教三年级二班学生,采用校本教材《数高楼》,现场展示了三校各具特色的艺术节目,并由三校音乐教师从合唱教学中教师的成长、合唱教学的相应策略、以及三校连环研修的收获三个角度进行讲述,获得专家和来宾的一致好评。市教科所彭志修老师说:这是符合《新课标》要求下的一次有效的合唱教学探索,亮点一是学生声音训练有素,音色优美;亮点二是采用多种方法来达成合唱的音准与声部平衡,效果好;亮点三是注重合唱教学的细节,并采用肢体动作、节奏乐器敲击、音乐要素的变化等方式提升合唱歌曲的艺术感染力。
(五)触及到学校将坚定地走艺术教育特色之路。
在我们的努力下,音乐教师正在茁壮成长着,学校坚定了“和乐艺术”的特色文化思路,以唱歌艺术为切入点,逐步呈现出“生生喜歌唱、班班善合唱”的音乐教育目标,从而使学校走出一条音乐艺术教育的特色道路,五、我们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1、在全区、乃至全市进行合唱教学研究的都比较少,再加上合唱教学本身就是难点,所以我们在这方面的思考与实践就显得意义更加的深远,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2、我们是立足现行教材进行的校本化、系列化的研究,第一次我们研究主题是《小学音乐低段唱歌教学中突破歌曲重难点的策略研究》,第二次是《在小学低段唱歌教学中发声训练内容及方法有效性的研究》,第三次是《小学唱歌教学中合唱启蒙年段音准与声部平衡的策略研究》,都紧扣唱歌教学。同时我们将在本次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将唱歌教学的切口聚焦在合唱教学上,使我们的研究更加深入。
3、本次的研究我们借助了专家的专业引领、教育链高位平台的搭建、以及连环式研修的整体运作,这是在之前的小课题研究中是没有有效融合到的,由此,倍显本课题在教育均衡、在重构研修、在体现学校办学特色上的价值与意义。
六、我们下一步研究的思考:
我们认识到在下一步还应着力思考和研究的方向是:
1、为了避免发声训练与唱歌的脱节,让学生关注自己唱歌时的声音、音量,关注歌曲中的旋律、文字和意境,及时做出调整。
2、可继续深入研究声部音准及均衡的方法,如深入研究多声部演唱与发声训练的结合,让学生多树立和声与合唱的意识,并在和谐、统一、美好的声音中享受到歌唱的快乐。
在课堂合唱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在教学中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能培养合唱审美情趣和对艺术的热爱。“用好的方法在学校教音乐和唱歌,对孩子而言,是一种享受,而不是折磨,将渴望得到更好的音乐的热诚注入他们的心灵,这个热诚将延续至他们的一生。”让柯达依这句话激励我们更加努力吧!
参考资料
1、《童声合唱训练》:杨鸿年,人民音乐出版社。
2、《合唱艺术》:毛凯、杨秋仪,长江文艺出版社。
3、《中小学合唱实践教程》:钟维国,人民音乐出版社。
4、《样练习歌唱》:汤雪耕,北京人民出版社。
5、《浅谈童声训练》、《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代翠娥。
6、《观摩·借鉴·提高——对加强合唱教学的几点思考》:吴洁,天津教育教学研究室。
第二篇:有关二声部合唱歌曲的教学反思
有关二声部合唱歌曲的教学反思
在上周与本周,对三四五六年级的班级尝试了二声部合唱歌曲的教学,总体来说,效果不是很满意,所用的教学时间过长,但是也有一些成功的尝试,现对教学过程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反思:
在合唱歌曲教学中,我将“二声部合唱”的教学设为重点,但我们的学生不像合唱团的孩子那样大都具备较好的基础条件,能受到长期、系统的训练,所以他们的接受能力也相对的慢些,而教学所用的时间也相对的长些。在进入合唱之前,我只是很理论的讲解了二声部关系后,就分声部学习。可是学生们识谱的能力也有限,在短时间内唱准一个声部都有问题,在合唱时就更唱不稳自己的声部,甚至有一大部分的学生找不到自己声部的调。以至于有一部分学生没有了学习的兴趣,最后合唱只是流于形式。
基于目前我课堂教学的状况,反思以后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合唱前,我应该我设计很多让学生逐渐适应多声部旋律的环节。对于两声部之间的关系,可以以图谱、画旋律线、比喻等简单易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用很形象、生动的语言来解释。如五年级《小鸟小鸟》,在教唱合唱环节时,可把高声部比作鸟妈妈,低声部比作鸟宝宝,两个声部的关系则是鸟宝宝刚学会飞翔,飞得不高,而鸟妈妈为了保护她,飞在离它不远的上空,而且总是保持着几乎一样的距离。这些形象的比喻,效果会更好。
在教唱歌曲环节中,不管是歌曲齐唱部分还是合唱部分的教唱,始终保证对学生音准、音质等质量的要求。根据学生自己的情况,扎实做好每一个环节,不被教案的课时安排所局限。
为达成较好的演唱效果。在合唱前,根据学生的嗓音条件,做演唱位置的调换,尽量将学生安排在其适合的声部,效果会更好。
本周的教学也有一些成功的尝试:
在教唱歌曲前,我首先对歌曲做了深入的挖掘,如歌曲的情感、结构、创作手法、旋律走向、二声部旋律间的关系等。如在教唱五年级《小鸟小鸟》一课时,首先感受欢悦而又奔放的曲调,歌曲为8/6拍,二段体结构,第一段(8小节)为齐唱,第二乐段为合唱。每段均由两个变化重复的大乐句组成,音乐素材十分精炼而集中。通过对6/8拍子的学习,掌握6/8拍子的强弱规律以及旋律的表现力,以三拍子为基点体会歌曲的情绪。
三年级两个班级通过《两只老虎》这首歌曲,进行了二声部轮唱练习。学生能做到唱好自己声部的旋律,但是合唱的声音效果不是很协调,出现了一个声部声音大,另一个声部声音小,在这种情况下,我把两个声部再次细分为两组,一组一组的演唱,让学生感受两声部合作的协调,通过多次聆听改正,轮唱的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
第三篇:二声部合唱送别2
二声部合唱《送别》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体验合唱的魅力。通过学习,挖掘学生对音乐的想象与创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2,体验整首歌曲的意境 3,唱好《送别》,使二声部和协
二,教学重点
1,二声部合唱部分的声部整齐和音准。2,有节奏有感情的唱好歌曲《送别》
三,教学难点
1,低声部教学 2,声音柔和优美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一首合唱歌曲《天路》
师:欣赏完了这首歌曲,请同学们告诉我,这首歌的演唱形式是什么?(合唱)师:什么叫合唱?(集体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师:合唱的魅力在于声音很和谐,像一个人在唱歌,强弱对比很明显,气息控制的很好。同学们在唱合唱的时候要从这三个方面去努力。
(二)模唱
师:刚才听到这么美的声音,下面老师想听听你们的声音,请大家模仿老师。老师边做柯达伊手势边唱音阶,同学们模仿(唱音阶连线)师:音程练习(13,35)用WU来练(要求声音要集中在眉心上)
(三)感受体验
师:下面老师播放一首歌曲,请大家认真听,认真看,体验这首歌曲情感的同时用心记歌词。
播放 合唱《送别》,用PPT播放一些关于送别的场景和画面)
师:请问这首歌曲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先让学生回答,回答不上来老师再提示)是深情的带点伤感还是欢快的尖锐的?(学生回答)歌曲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这一部分换成《品读》李叔同的《送别》)
老师介绍歌曲背景:有朋友的离别,家人离别,同学们毕业离别。。)
师:请大家用刚才说的柔和的带点伤感的情绪,跟着老师一起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学生跟着老师朗读一遍。
师:刚才同学们朗读的非常有感情。
(四)二声部教唱 1,用电子琴带唱两遍低声部旋律,老师弹高声部,学生唱低声部。分组接唱低声部,不会的地方把曲谱写到黑板上。放主旋律,学生唱低声部旋律。2,分组合,选唱的比较好的组合唱。鱼咬尾的游戏(轮唱形式)
两条鱼在游泳,大鱼来咬小鱼的尾巴。“大鱼小鱼向前游,大鱼咬住(咬住)小鱼尾)(学生打节奏,老师请一个同学配合)
(五)展示表现
1,第一行,独唱 2,第二、三行,合唱 3,第四、五行,轮唱 4,第六、七行,轮唱
老师指挥,同学们站起来有感情的唱。(注意学生的站姿)
第四篇:二声部歌唱教学评课与反思
二声部歌唱教学评课与反思
东苑小学 张姗姗
合唱教学是音乐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多声部旋律纵横交织发展的高层次艺术。它能给学生以旋律美、和声美、情感美的熏陶,能丰富其思维,陶冶其情操。小学合唱教学一直是音乐教育的一块重要内容,随着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发展,合唱教学也被越来越多的学校和老师所重视。《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香港的著名童声合唱教育家、指挥家唐少伟先生曾经说过:“搞好童声合唱的最基本、最有效的办法是加强学校普通班级的合唱教学„„”合唱教育应该从孩子抓起,只有从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以合唱的基本学习和训练,真正普及合唱艺术,才能够使下一代的音乐素质得到整体性的提高,继而推动学生其他方面的全面发展。
在王勇老师《愉快的梦》的两次教学里,王勇老师首先利用科尔文手势来引出音高的概念,这个非常好,但是在实施过程中,都是出现图片就马上进行教学,我认为在学生没有科尔文基础的情况下,完全可以由老师先示范,问学生:你发现了什么?由孩子们自己找出答案,再进行学习,相信效果会更好。对于这个科尔文手势,还可以拓展2、3分钟,由老师出示科尔文手势,学生唱出唱名,这样既可以巩固科尔文手势,又可以训练孩子们的音高,为后面的教学奠定基础。
王勇老师在后面的教学里也同样是直接出示图片开始旋律教学和歌曲的教学,使得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缺失,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不是被动接受教育的,他们具有主观能动性,应是教学的主体,回归学生主体已成为现代教学模式共同的趋向。教师教的,是老师的,学生自己学的,那才是学生自己的,而且,对于记忆也会更加深刻,所以我们更应该采用多种媒体协调课堂环境,创造一种轻松的气氛,相信学生,适时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音乐课堂里更愉悦、自主地去学习。
回想自己的课堂,对于新接任的四年级,发现学生仍然停留在唱会歌的基础上,吴斌老师提出,要让孩子唱会歌、唱好歌、会唱歌。对于四年级的孩子,课标提出歌唱要求是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显然,我任教的年级离这样的要求还很远,对于合唱更是零基础。吴斌老师、李思慧教研员和方伟青教研员都提出,合唱意识应该在低段就开始。由上课更可以看出,对于四年级才刚开始合唱教学,显得尤其吃力。因此,利用每节课的几分钟,我都会让孩子们通过科尔文手势来感受二声部的和声,从单音到音程到旋律,适当加入口风琴,指导音色、音准,日积月累,相信可以慢慢改善孩子们只会张口唱的现状。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必须有一桶水,甚至是一缸水。” 为了更好的开展合唱教学,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去实践不断去探究。寻找到更多的科学可行的方法与策略。只有自己的修养高了,处理歌曲才会得心应手。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合唱活动,体验和谐的声音之美,让天籁般的童声合唱传遍每个角落。
第五篇:谈二部合唱谈二声部合唱教学的技巧
随着时代的发展,广大少年儿童对音乐的求知欲望越来越高,在教改的浪潮推动下,为了加强深化美育教育和素质教育,根据大纲对中学音乐教学中必须掌握的合唱基本知识要求,结合自己二声部合唱的教学实践以及摸索出的一些技巧谈谈体会。
合唱艺术是音乐、文学与演唱的结晶,对学生道德的培养,性格情操的熏陶,形象思维的丰富,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一种互相配合,互相协作的集体艺术,又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国民教育水平,显示出一代少年儿童的精神素质和精神面貌,因此,合唱艺术已经成为国际交往的一种常见形式。
合唱的表现力要比齐唱丰富得多,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觉,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排除干扰的坚定信念。二声部合唱在中学音乐课本中出现较多,但由于学和习惯于单声部歌曲演唱,所以一开始训练时感到很不适应,其主要原因就是互受干扰和影响,并会出现以下几种现象:
一、唱着唱着会变成一个声部;
二、一部分学生会捂着耳朵唱;
三、两个声部的学生都大声唱,企图压倒对方。这种唱法常会“跑调”。这些不良现象都给二声部的训练带来一定的困难。
我认为,合唱首先要“合”,这对唱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说,除各声部都要具有齐唱应具备的各种唱歌技能的一致性外,还应具有比齐唱更好的节奏感、听辨能力和视唱能力以及使各声部间协调与均衡的能力,并且,音准是声部协调的基础,因此必须加强学生的听觉训练,要有单音或单旋律的听音练习,也可采取不弹琴清唱的训练,这样对音准的提高有很大的好处。另外,各声部协调层次应清楚,一般主旋律声部应当强一些,和声声部应当弱一些,并要培养学生在唱自己声部的同时能听到另一声部而不受干扰的能力,这就要求每一个音乐教师应以认真、耐心的态度为对待。
音乐课本第一册第一单元的歌曲“七色光”是一首优美动听的少年歌曲,它以欢快的情绪,表现了广大少年在太阳的七色光照耀下(这里的太阳蕴含着祖国和党的哺育与培养)茁壮成长,走向未来。歌曲的前半部分是24小节的单声部齐唱,后半部分出现了22小节的二声部合唱以及穿插其中的8小节齐唱,结构十分完美。在教唱中,为使二声部训练顺利,学生能尽快掌握,我采取了以下几个训练步骤:
一、在未分声部训练前,我让所有的学生均衡地将两个声部进行单一训练,以防止对主旋律声部过于熟练而影响低声部的训练
二、我唱高声部时,让学生唱低声部,然后再交换训练;
三、把重点放在低声部,因为不熟悉低声部就不能很好地同高声部构成较好的和声效果,所以在弹伴奏时,我弹低声部,也跟着低声部唱,让低声部有一个依靠。
四、找几个音准节奏较好的同学唱高声部,或来唱低声部,让其他同学听效果,大家都感觉到合唱要比齐唱的表现力丰富,也优美多了。有了感性的认识,提高了练唱的兴趣,这时再让大家分声部合起来练习,并提出要求: 1、轻声唱,不互受干扰;
2、不能老想着要在音量上压倒另一声部,一定要力求均衡; 3、强调速度、节奏、强弱、音准等必须注意的问题;
4、当初步能合起时,再要求用正确的发声方法,得当的换气,吐字的清晰,轻松愉快的情绪唱好这首自豪而欢快的歌曲。
这样的训练,确实起到了互相烘托,互相补充的作用,也做到了速度、强弱、节奏的一致,学生在这样的练唱中初步掌握了二声部的唱法,更感受到了合唱效果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