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传染病护理学》理论教学大纲(护理本科)
《传染病护理学》理论教学大纲
(供四年制本科护理学专业使用)
Ⅰ 前 言 《传染病护理学》是研究传染病临床护理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学科。传染病护理是防治传染病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传染病护理学的基本知识,了解不同传染病的流行条件、基本特征、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和预防措施,掌握传染病的护理工作原则及传染病的消毒、隔离方式,运用护理程序为不同类型的传染病患者提供整体护理。本大纲适用于四年制本科护理学专业学生使用,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的掌握大纲,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
一
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后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是章节中的主要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相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
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按照学生的学习规律,部分内容留给学生自学。三
总教学参考学时为34学时。四 教材:《传染病护理学》,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石宏,1版,2005年5月。
Ⅱ 正 文 第一章 总论 一 教学目的 通过对总论的理论学习,学生应知道传染病对人类的危害,能叙述传染过程中的五种不同表现;描述传染病流行过程中三个环节、两个因素的有关内容;说出传染病的基本特征、诊断、治疗原则;根据传染病护理工作的特点;能正确运用消毒隔离技术对临床各种常见传染病按整体护理程序进行具体实施应用。通过示教学生应了解传染病院(科)的设施、布局及各种管理制度;如何正确穿脱隔离衣,掌握对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的病人进行护理时的消毒、隔离技术措施及方法。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感染的概念、病原体的致病力、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及护理。
(二)熟悉感染过程的不同转归、机体免疫应答作用、临床特点以及传染病的流行和预防。
(三)了解传染病的概念及发病机制。三 教学内容
(一)感染与免疫 1 感染的概论。
感染过程的表现。
(二)传染病流行的条件及影响因素 1
传染病流行的条件。2 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三)传染病的特征
基本特征。2 临床特征。
(四)传染病的诊断及治疗原则传染病的诊断原则。传染病的治疗原则。
(五)传染病的预防
管理传染源。2 切断传播途径。3 保护易感人群。
(六)传染病的护理
传染病护理工作特点。2 传染病的隔离。3 传染病的消毒。4 传染病常见症状及其护理程序。
(七)传染病的发病机制(自学)传染病的发生与发展。2 组织损伤的发生机制。第二章 病毒感染性疾病
第一节 病毒性肝炎 一 教学目的 通过对病毒性肝炎的理论学习和角色互换,学生应会正确收集所给病例分析(急性黄疸型肝炎)病人的主客观资料,列出护理诊断、医疗诊断,为确诊需要进一步做的检查,并制定护理计划;结合病人资料如何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健康指导:包括病原学分类、乙型肝炎抗原抗体系统临床意义、甲、乙肝流行的特征、病理生理、病因以及急性黄疸型肝炎、重症肝炎的临床表现、诊
断依据、治疗原则和预防措施。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概述、流行病学(传染源、传播途径、流行特征)、重症肝炎并发症的护理。
(二)熟悉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系统及其临床意义、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肝炎的流行及预防。
(三)了解病原学、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治疗。三 教学内容
(一)病毒性肝炎的病理学分型及临床表现。
(二)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抗原、抗体系统。
(三)各型肝炎的临床表现, 重点介绍急性黄疸型肝炎及重症肝炎的临床表现。
(四)甲、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特点及预防措施。
(五)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护理。
(六)通过角色互换认识各型肝炎的临床表现,联系上述内容进行讨论,重点讨论急性黄疸型肝炎的有关内容,使课堂讲授知识得到应用。第二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一
教学目的 通过本节学习学生能结合乙脑的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描述临床表现,复述乙脑的流行病学特点及诊断依据;认识乙脑护理的重要性, 结合病例制定出乙脑病人的护理诊断、护理及预防措施。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乙脑的概念、流行病学、临床表现、护理。
(二)熟悉乙脑的预防、实验室检查、诊断及治疗。
(三)了解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健康教育。三 教学内容
(一)乙脑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表现特点。
(二)护理在缩短乙脑病程、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中所起的主要作用。
(三)乙脑的预防实验室检查、诊断依据及治疗。
(四)乙脑的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健康教育。
第三节
狂犬病 一
教学目的 通过本节学习,学生应知道狂犬病分期及各期临床表现、狂犬病的预防措施,并能结合病例制定出具体护理措施;说出及时处理伤口和暴露后预防接种在降低狂犬病发病率中的作用及具体实施方法的重要性。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狂犬病的概述、临床表现和护理。
(二)熟悉狂犬病的流行病学、预防及健康指导。
(三)了解狂犬病的病原学、发病机制、病理变化、诊断及鉴别、治疗。三 教学内容
(一)狂犬病发病的情况、临床表现及护理。
(二)狂犬病的流行病学、预防及健康指导。
(三)狂犬病的病原学、发病机制、病理变化、诊断及鉴别、治疗。第四节 流行性感冒(自学)3
第五节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自学)第六节 流行性腮腺炎(自学)
第七节 麻疹(自学)
第八节 流行性出血热 一 教学目的通过对流行性出血热的学习学生应会:解释本病的流行病学及发病机理;说出流行性出血热各期的临床表现及特点;掌握重要实验室指标的临床意义;说出出血热各期的治疗及护理要点;运用护理程序结合临床护理病人;并根据流行病学制定出预防措施。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概述、流行病学(传染源、传播途径、流行特征)和护理。
(二)熟悉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预防。
(三)了解病原学、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并发症和治疗。三
教学内容
(一)流行性出血热的概述、流行病学及护理要点。
(二)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表现、预防。
(三)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第九节 水痘(自学)
第十节 人轮状病毒感染(自学)第十一节 登革热病毒感冒(自学)第十二节 风疹(自学)
第十三节 艾滋病 一 教学目的 4
通过本节学习学生应知道艾滋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分期及各期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及治疗原则的相关知识;同时结合具体病例提出护理诊断并制定护理措施;对高危人群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针对前来咨询人员能做出相应的解释及心理护理。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艾滋病的概述、临床表现、护理及健康指导。
(二)熟悉艾滋病的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查以及预防。
(三)了解艾滋病的病原学、发病机制、病理变化、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内容三 教学
(一)艾滋病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护理及健康指导要点。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实验室检查及预防。
(二)艾滋
(三)艾滋病的、病原学发病机制、病理变化、诊断依据及治疗。
第十四节 脊髓灰质炎(自学)
第三章 立克次体感染性疾病(自学)
第四章 细菌感染性疾病
第一节 猩红热(自学)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第二节
一
教学目的 通过课堂学习学生能结合流脑的发病机理描述各型流脑的临床表现;列出流脑实验室检查项目, 并说明其临床意义及收集实验室检查标本应注意的事项;解释流脑的主要诊断依据及治疗原则。结合给予的临床病例能正确、完整地收集流脑病人的主、客观资料进行评估, 并制定出病人的护理计划。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流脑的概念、临床表现、预防及护理措施。
(二)熟悉病原学、流行病学、治疗及实验室检查。
(三)了解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健康教育。
三 教学内容
(一)流脑的临床表现特点、预防及主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二)流脑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
分型、各型的诊断依据、治疗原则及实验室检查。
(三)流脑的病理学特点、发病机制。
(四)通过病例联系理论进行讨论,加深对课堂讲述的知识的认识及理解,并能以流脑为例认识 5
呼吸道传染病的消毒、隔离特点。
第三节 伤寒、副伤寒 一
教学目的 通过总论和部分疾病的学习,学生应能结合伤寒的发病机理及病理解剖描述伤寒的临床表现和主要并发症;解释伤寒实验室检测及病原治疗的临床意义;结合临床病例正确提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护理措施,同时对伤寒病人及家属进行正确的健康指导。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伤寒的概述、临床表现、主要并发症及护理。
(二)熟悉流行病学、治疗和预防。
(三)了解病原学、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诊断及鉴别诊断。三 教学内容
(一)伤寒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及护理要点。
(二)伤寒的流行病学、治疗和预防。
(三)伤寒的病理解剖部位与的关系、实验室检查内容、诊断依据。
(四)副伤寒(自学)。
第四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自学)第五节 细菌性痢疾 一
教学目的 通过对细菌性痢疾的学习学生能描述普通型痢疾、中毒性痢疾的临床表现并能识别;结合病例拟定出中毒性痢疾病人的治疗原则及护理计划,为痢疾病人及其家属制定健康指导措施。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细菌性痢疾的概述、流行病学、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及护理措施。
(二)熟悉细菌性痢疾病原学、诊断、实验室检查、预防措施。
(三)了解细菌性痢疾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三 教学内容
(一)痢疾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护理要点。
(二)痢疾的病原学特点与痢疾反复感染的关系。
(三)痢疾的临床相关问题,重点是中毒性痢疾的诊断。第六节
霍乱 一 教学目的 6
通过学习学生能结合霍乱的发病机理及病理解剖改变描述霍乱的临床表现;解释霍乱的诊断依据及治疗原则;根据流行病学特点拟定霍乱的主要预防措施;并能说明对霍乱进行严密消化 道隔离的重点要求。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霍乱的概念、临床表现、治疗要点、护理措施。
(二)熟悉病原学、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查、预防措施、健康教育。
(三)了解发病机理及病理变化。三
教学内容
(一)霍乱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护理要点。
(二)霍乱的病原学、诊断依据、以及作为甲类传染病进行严密消化道隔离的重要性和要求。
(三)霍乱的发病机理。第七节 白喉(自学)第八节 百日咳(自学)第九节 布氏杆菌病(自学)第十节 鼠疫(自学)第十一节 炭疽(自学)第十二节 O出血性肠炎(自学):H1577 第五章 螺旋体感染性疾病
第一节 钩端螺旋体病
一
教学目的 通过本讲学习学生应会:描述钩端螺旋体病的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点;说出钩端螺旋体病的临床分期,结合发病机理描述各期临床表现;根据具体病例能做出诊断及治疗原则;并做出护理诊断及制定出护理措施和预防措施。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钩端螺旋体病的概述、临床表现和护理。7
(二)熟悉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治疗和预防。
(三)了解钩端螺旋体病的病原学、发病机制、病理变化、诊断及鉴别诊断。三 教学内容
(一)钩端螺旋体病的临床表现、及护理要点。
(二)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治疗原则。
(三)钩端螺旋体病的病原学、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诊断依据。第六章 原虫感染性疾病(自学)
第七章 蠕虫感染性疾病(自学)Ⅲ 教学组织与方法 一 实施机构:由护理学系临床护理学教研室执行。
二 组织形式:教案讲义审核、集体教学备课、教学方法研究、教学手段应用。三 教学方法
1.理论教学:运用了讲授、启发式提问、讨论、示范、录像等教学方法,辅助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核心内容以讲授为主,重点内容以介绍为主,一般内容以自学为主。
2.辅导形式:课堂答疑、课后辅导、网络查询等。四 考核办法: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教学测量:理论考试占80%,考勤占10%,作业(含平时小测验)占10%。
Ⅳ 教学时数分配表
讲课内容 教学手段 理论学时 第一章 总论 CAI 6 第一节 病毒性肝炎 CAI 6 第二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CAI 2 第三节 狂犬病 CAI 2 第四节 流行性感冒 自学 0 第五节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自学 0 第六节 流行性腮腺炎 自学 0 第七节 麻疹 自学 0 第二章 病毒感染性疾病 第八节 流行性出血热 CAI 4 第九节 水痘 自学 0 第十节 人轮状病毒感染 自学 0 第十一节 登革热病毒感冒 自学 0 第十二节 风疹 自学 0 第十三节 艾滋病 CAI 2 第十四节 脊髓灰质炎 自学 0 8
第三章 立克次体感染性疾病 自学 0 第一节 猩红热 自学 0 第二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CAI 2 第三节 伤寒、副伤寒 CAI 4 第四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 自学 0 第五节 细菌性痢疾 CAI 2 第六节 霍乱 CAI 2 第四章 细菌感染性疾病 第七节 白喉 自学 0 第八节 百日咳 自学 0 第九节 布氏杆菌病 自学 0 第十节 鼠疫 自学 0 第十一节 炭疽 自学 0 第十二节 O出血性肠炎 自学 0 :H1577 第五章 螺旋体感染性疾钩端螺旋体病 CAI 2 病 第六章 原虫感染性疾病 自学 0 第七章 蠕虫感染性疾病 自学 0 合计 34 9
第二篇:护理科研设计教学大纲(本科)
课程编号:22031
课程名称:护理科研设计(Nursing Research)
本科护理学专业限制选修课 《护理科研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护理科研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内容涉及面广的课程,主要讲授护理工作中开展护理科研工作基本步骤、运用护理科研的成果指导临床工作、护理科研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基本方法、护理论文及科研课题的整理和书写等内容。
本课程的前期基础课程包括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及内、外、妇、儿、五官、精神、社区等各门护理、临床和公共卫生类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时间安排是:每周2-6学时,计划教学周数9-12周,总课时数36学时。其中实验时数0学时。
本课程总学分数:2学分。
二、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概论
研究问题的确立 文献的查询与利用 科研设计 总体和样本
影响科研质量的相关因素 收集资料的方法 研究工具性能的测定 科研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护理论文的撰写 质性研究
如何评价学术论文
护理科研项目申请书的撰写和评价 循证护理 护理科研管理 机动
合计
授课学时 2 2 2 6 2 2 2 2 4 2 2 2 2 2 0 2 36
实验学时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
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护理科研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已成为衡量护理教育及护理实践质量与水平的重要标志;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的方法,结合专业特点开展研究与创新是较高层次护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为毕业论文课题的开展提供理论基础,培养学生开展护理科研和应用科研的能力,以利今后在护理工作中开展护理科研工作、运用护理科研的成果指导临床工作、通过研究成果来发展、丰富学科理论、探讨临床护理新技术,最终达到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学术水平的目的。
本课程各章的教学要求和知识考核点如下:
第1章 概论
本章介绍护理研究概述、护理研究的步骤和基本程序、护理研究中的伦理原则。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是:护理研究的概念、护理研究的步骤和基本程序、护理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护理研究的特点。
难点是:护理研究的步骤和基本程序。
第2章 研究问题的确立
本章介绍如何选择,如何评价选题,假设的形成和问题的陈述、理论框架和概念框架。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是:选题的来源、选题的思路、评价选题、问题的陈述、理论框架和概念框架的形成。
难点是:选题。
第3章 文献的查询与利用
本章介绍文献的查询工具和利用。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是:文献类型、文献搜索工具及数据库。难点是:文献查询。
第4章 科研设计
本章介绍常见的科学研究设计,包括实验性研究、类实验性研究、非实验性研究等。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是:常用的实验性研究设计、常用的类实验性研究设计、常用的非实验性研究设计。
难点是:根据研究目的,选择恰当的科研设计类型并正确进行设计。
第5章 总体和样本
本章介绍总体和样本的基本概念、抽样过程及方法、样本含量的估计。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是:总体、样本、误差、抽样原则、抽样方法、样本含量的估计方法。难点是:抽样方法、样本含量的估计。
第6章 影响科研质量的相关因素
本章介绍偏倚的概念、产生的原因、类型,依从性。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是:偏倚、选择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依从性。难点是:偏倚的控制。
第7章 收集资料的方法
本章介绍收集资料的方法、调查表的编制。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是:收集资料前的准备、自陈法、观察法、生物医学测量法、调查表的编制。难点是:调查表的编制。
第8章 研究工具性能的测定
本章介绍研究工具的信度和效度的测定。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是:信度的计算方法、效度的计算方法。难点是:信度和效度的计算方法。
第9章 科研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本章介绍科研资料的整理、科研资料的统计学分析。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是:科研资料的整理、科研资料的统计学分析、SPSS软件的应用。难点是:根据资料选择正确的统计学方法,SPSS软件的应用。
第10章 护理论文的撰写
本章介绍护理科研论文的撰写格式、综述论文的书写方法、护理经验和个案研究论文的书写格式。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是:护理科研论文的撰写格式、综述论文的书写方法、护理经验和个案研究论文的书写格式。
难点是:护理科研论文的撰写格式、综述论文的书写方法、护理经验和个案研究论文的书写格式。
第11章 质性研究
本章介绍质性研究的主要方法。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是:质性研究的主要方法、质性研究的书写方法。难点是:质性研究的书写方法。
第12章 如何评价学术论文
本章介绍量性研究学术论文的评价过程和方法、质性研究学术论文的评价过程和方法。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是:量性研究学术论文的评价过程和方法、质性研究学术论文的评价过程和方法。
难点是:量性研究学术论文的评价方法、质性研究学术论文的评价方法。
第13章 护理科研项目申请书的撰写和评价
本章介绍护理项目申请书概述、护理项目申请书内容、护理科研项目申请书的评价。本章的主要知识点是:护理项目申请书的撰写方法。难点是:护理项目申请书的撰写方法。
第14章 循证护理
本章介绍循证护理的基本步骤、系统综述、Meta分析。本章的主要知识点是:Meta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步骤。难点是:Meta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步骤。
第15章 护理科研管理(自学)
本章介绍护理科研管理。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是科研项目、计划、成果、档案等的管理:。难点是:管理程序。
四、教学内容纲要
第1章 概论
1.1 护理研究概述
1.2 护理研究的步骤和基本程序 1.3 护理研究中的伦理原则
第2章 研究问题的确立
2.1 提出研究问题
2.2 假设的形成和问题的陈述 2.3 理论框架和概念框架
第3章 文献的查询与利用
3.1 文献的基础知识
3.2 医学文献检索工具及数据库 3.3 网络检索工具 3.4 科技查新咨询
第4章 科研设计
4.1 概述
4.2 实验性研究 4.3 类实验性研究 4.4 非实验性研究
第5章 总体和样本
5.1 基本概念
5.2 抽样过程及方法 5.3 样本含量的估计
第6章 影响科研质量的相关因素
6.1 偏倚 6.2 依从性
第7章 收集资料的方法
7.1 收集资料前的准备 7.2 自陈法 7.3 观察法
7.4 生物医学测量法及其他方法
第8章 研究工具性能的测定
8.1 信度 8.2 效度
8.3 国外量表的翻译和应用过程的性能测定
第9章 科研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9.1 科研资料的整理
9.2 科研资料的统计学分析
第10章 护理论文的撰写
10.1 护理科研论文的书写格式 10.2 综述论文的书写方法
10.3 护理经验和个案研究论文的书写格式
第11章 质性研究
11.1 概述
11.2 质性研究的主要方法 11.3 质性研究实例分析 11.4 内容分析法
第12章 如何评价学术论文
12.1 概述
12.2 量性研究学术论文的评价过程和方法 12.3 质性研究学术论文的评价过程和方法
第13章 护理科研项目申请书的撰写和评价
13.1 护理项目申请书概述 13.2 护理项目申请书内容
13.3 护理科研项目申请书的评价
第14章 循证护理
14.1 循证护理的基本概念和步骤 14.2 系统综述 14.3 证据的应用
第15章 护理科研管理(自学)
15.1 护理科研项目的管理
15.2 科研课题的组织及管理程序 15.3 科研基金的申请 15.4 护理科研计划的管理 15.5 护理科研经费的管理 15.6 护理科研成果的管理 15.7 科技档案的管理
五、实验和实践环节
本课程无安排实验课,在授课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中华护理杂志等期刊发表的论文为素材讲解整个科研程序。并要求学生在课外多看文献。
六、课程教材
教科书:
肖顺贞.护理研究.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参考书:
[1] 王建华.流行病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 王家良.循证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3] 陈平雁.SPSS13.0统计软件应用教程.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4]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5] 李健康,夏旭.现代医学信息检索.广州:海天出版社,2005 [6] 黄子杰,吴小楠,姜小鹰.医学科研的理论与实践.北京:海洋出版社,1998 [7] 任胜利.英语科技论文撰写与投稿.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8] 李立明.流行病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七、其他说明
本大纲适用于本科护理学专业《护理科研设计》限制选修课程。
本大纲制定者:预防医学教研室
执笔人:郑建盛
第三篇:传染病护理
1.传染病是由病毒、细菌等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后产生的疾病。()
2.有传染性是传染病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点。()3.皮疹的分布特点对某些传染病有重要的鉴别价值。()4.每一个传染病可由多个病原体引起。()
5.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目前仍是引起死亡的主要疾病。()
6.任何传染病都有一定的传染性。()
7.以野生动物为主要传染源的疾病,属于地方性传染病。()
8.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就是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
9.母婴传播指病原体由胎盘方式给胎儿或婴儿。()
10.蠕虫病感染后一般不产生保护性免疫,因而往往产生重复感染。()
11.动物间的传染病,均可传给人类,引起严重传染病。()
12.空气、食物、土壤、用具均可成为某些疾病的传播途径。()
13.寄生虫病和虫媒传染病对自然条件的领域性多不明显。()
14.水痘的皮疹主要分布于躯干;天花的皮疹多分布于面部及四肢。()
15.传染病的护理诊断中有传播感染的危险与病原体排出有关。()
三、填空题
1.传染病具有传染的特殊性,所以在传染病的护理中要强调
、等。
2.传染科护士不仅要有
和,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3.传染病的4个基本特征为、、和。
4.流行过程的发生需要有3个基本条件:、和。
5.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包括、。
6.传染病的皮疹形态可分为、、和
。7.传染病护理评估包括、、。
8.严密隔离适用的病有、、、、、。
9.常用的化学消毒剂为、、、、、。
10.对传染病病人必须做到五早,即、、、、。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颁布实施时间是:()
A.1989年9月1日 B.1998年9月1日
C.1979年9月1日 D.1989年10月1日 E.1989年8月1日
2.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
A.有传染性、传播途径、免疫性 B.有病原体、流行性、传染性
C.有病原体、传染性、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免疫性
D.有传染性、免疫性、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 E.有病原体、传染性、免疫性
3.某传染病在一个较小范围内短时间突然出现大批同类病例,称为:()A.流行 B大流行 C散发 D暴发 E以上都是
4.构成传染的最基本因素是:()A.机体免疫状态 B.病原体 C.季节变化 D.传染途径
E.年龄
5.下列试验哪项属于血清学的凝集反应:()A.补体结合试验 B.火箭免疫电泳 C.酶免疫吸附试验 D.固相放射免疫
E.肥达反应
6.隐性感染的重要临床意义是:()A.轻型病人增加 B.显性感染减少 C.免疫人群扩大 D.潜在性感染增加 E.带菌状态减少
7.传染病在某一地区流行后,人群感染状态的一般规律是:(A.显性感染多 B.隐性感染多 C.潜在性感染多 D.健康带菌者多 E.病后带菌者多
8.下列出疹性传染病最早出疹的疾病是:()A.麻疹 B.天花 C.猩红热 D.伤寒 E.水痘
9.人体能对抗再感染的主要原因是:()A.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B.特异性免疫功能 C.预防用药 D.注射疫苗
E.增强体质
10.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主要是指:()A.以虫媒为传染媒介的传染病
B.所以地方性传染病都是自然疫源性疾病 C.以野生动物为主要传染源的动物源性传染病 D.以家畜、家禽为主要传染源的传染病
E.凡是动物源性传染病都是自然疫源性疾病
11.确定一种传染病的检疫期是根据是根据该病的:()A.最短潜伏期 B.平均潜伏期 C.最长潜伏期 D.传染期)E.前驱期
12.病原体不断侵入血流并在血中繁殖产生毒素,表现出严重中毒症状时,应诊断为:()A.败血症 B.毒血症 C.菌血症
D.脓毒血症
E.变应性亚败血症
13.一日间体温之差在1℃以上,但低温未到正常,称为:()A.稽留热 B.弛张热 C.间歇热 D.波状热
E.回归热
14.多数传染病发病后出疹时间有一定的规律性,第1-6天出疹的传染病依次为:(A.风疹、猩红热、天花、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B.猩红热、天花、麻疹、风疹、斑疹伤寒、伤寒 C.风疹、天花、猩红热、麻疹、伤寒、斑疹伤寒 D.风疹、猩红热、斑疹伤寒、麻疹、天花、伤寒 E.猩红热、风疹、麻疹、天花、伤寒、斑疹伤寒
15.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必须具备哪三个基本环节:()A.病原体、环境、易感人群 B.病原体、环境、传染源
C.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D.病原体、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E.传染源、传染途径、环境
16.与病毒所致为循环障碍有关的护理诊断是:()A.体温过高
B.焦虑
C.有传播感染的危险 D.皮肤粘膜完整性受损
E.有组织灌注量改变的可能
17.对传染病人皮肤的护理中,哪项错误:()A.观察皮疹的特点,如形态、大小、分布部位等 B.出疹期可用肥皂水擦洗皮肤
C.将病人指甲剪短,切勿抓破皮肤
D.瘙痒较重者,可用炉甘石洗剂等涂擦局部 E.出疹期病室要安静整洁,避免强光刺激
18.不适用于严密隔离者为:()A.咽部白喉 B.肺鼠疫 C.霍乱
D.狂犬病 E.麻疹
19.AFB隔离适用于哪类病人:())A.肺结核病人 B.狂犬病病人 C.肺鼠疫病人
D.新生儿感染病人 E.流行性腮腺炎病人
20.下述疾病均可使用棕色标志,但应除外:()A.细菌性痢疾 B.阿米巴痢疾 C.细菌性胃肠炎 D.水痘 E.脊髓灰质炎
21.下述有关隔离与标志的配对中,哪项错误:()A.严密隔离----黄色标志 B.接触隔离----红色标志 C.脓汁/分泌物隔离----绿色标志 D.肠道隔离----棕色标志
E.呼吸道隔离----兰色标志
22.下述疾病均应采取保护性隔离,但除外:()A.血液病 B.甲型肝炎 C.淋巴瘤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免疫缺陷综合征
23.有关保护性隔离的措施中,哪项错误:()A.应单间隔离、关闭门窗 B.隔离室内应保持负压状态 C.进入病室要穿无菌隔离衣 D.病人进室前全身药浴 E.做好病室的随时消毒
24.属氧化消毒剂者为:()A.高锰酸钾 B.漂白粉 C.氯胺 D.戊二醛
E.二氯异氰尿酸钠
25.可供皮肤和食具消毒的消毒剂是:()
A.2.5℅碘酊
B.75℅乙醇
C.漂白粉
D.臭氧
E.甲醛
2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将法定传染病分为:(A.三类共25种 B.三类共30种)C.三类共35种 D.三类共34种 E.两类共35种
27.在传染病管理中,属强制管理的传染病为:()A.艾滋病
B.肾综合征出血热 C.黑热病 D.肺结核 E.霍乱
28.要求城镇在12h内,农村不超过24h上报疫情的传染病是:()A.炭疽 B.鼠疫
C.流行性感冒
D.丝虫病 E.包虫病
29.对接触者的日常活动加以限制,并在指定场所每日诊察,测体温,或做必要的检查,以了解有无早期发病征象,称为:()A.医学观察 B.隔离观察 C.隔离病人 D.检疫
E.病人管理
30.增强特异性免疫力的措施为:()A.体育锻炼 B.调节饮食 C.预防接种
D.改善居住条件 E.良好卫生习惯
五、问答题
1.传染科护士应具备哪些职业素质?
2.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包括哪些内容?
3.说出A系统隔离的种类有哪些?
4.对病原携带者的管理措施有哪些?
判断题答案: 1.Ⅹ 2.√ 3.√ 4.Ⅹ 5.Ⅹ 6.√ 7.√ 8.√ 9.Ⅹ 10.√ 11.Ⅹ 12.√ 13.Ⅹ 14.√ 15.√ 选择题 1.A 2.C 3.D 4.B 5.E 6.C 7.B 8.E 9.B 10.C 11.C 12.A 13.B 14.A 15.C 16.E 17.B 18.E 19.A 20.D 21.B 22.B 23.B 24.A 25.A 26.C 27.E 28.A 29.B 30.C 传染病及护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A.甲类1种、乙类23种、丙类11种 B.甲类2种、乙类24种、丙类9种C.甲类3种、乙类28种、丙类9种 D.甲类3种、乙类24种、丙类9种E.甲类2 种、乙类22种、丙类11种
2.关于消化道隔离,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最好同一病种病人收住同一病室
B.工作人员密切接触病人时应穿隔离衣、戴帽子及口罩、穿隔离鞋C.病人的用品、食具、便器、排泄物、呕吐物均须消毒D.病室应有防蝇及灭蝇设施E.病人可交换使用物品
3.预防肠道传染病的综合措施中,应以哪一环节为主?A.隔离治疗病人B.隔离治疗带菌者
C.疫苗预防接种D.切断传播途径 E.接触者预防服药
4.确定一种传染病的隔离期是根据A.该病传染性的大小B.病程的长短C.病情严重程度D.潜
伏期的长短E.以上都不是
5.关于消毒的概念,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消毒的种类包括疫源地消毒和预防性消毒 B.疫源地消毒包括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C.终末消毒指预防性消毒 D.预防性消毒是指对可能受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所做的消毒措施
E.病室的日常卫生处理、餐具消毒等属预防性消毒
6.下列哪组血清学检查结果提示乙型肝炎有较大的传染性A.抗-HBc(+)B.HBsAg(+),HBeAg(-),抗-HBc(+)C.HBsAg(+),抗-HBe(-)D.HBsAg(+),HBeAg(+)E.抗-HBs(+)7.被乙型肝炎病人血液污染的针头刺破皮肤后,主要宜采取A.碘酒消毒B.应用干扰素
C.立即注射乙肝疫苗D.注射丙种球蛋白 E.注射高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8.目前预防乙型肝炎的最佳措施是A.隔离病人 B.加强医院内消毒隔离及献血员检查C.丙种
球蛋白被动免疫 D.搞好粪便管理及水源保护E.消灭蚊、蝇
9.急性病毒性肝炎早期最主要的治疗措施是
A.卧床休息 B.保肝药物 C.免疫制剂D.抗病毒药物 E.维生素类药物
10.下列哪一种生物制品可作为乙型肝炎的人工被动免疫A.抗毒素
B.丙种球蛋白
C.胎盘球蛋白D.乙型肝炎疫苗
E.特异性高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11.艾滋病属于哪种隔离A.肠道隔离B.虫媒隔离C.接触隔离D.血液隔离E.呼吸道隔离
12.目前认为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不包括A.性传播 B.静脉滥用毒品而传播 C.输血及血制品
D.母婴垂直传播 E.昆虫叮咬传播
13.艾滋病的传染源是A.猪 B.犬 C.鼠 D.吸血昆虫 E.病人、病毒携带者 14.艾滋病人肺部感染最多见的病原体是A.结核菌 B.巨细胞病毒 C.肺孢子虫D.白色念珠菌
E.新型隐球菌
15.细菌性痢疾病理改变最严重的部位是 A.盲肠B.直肠和乙状结肠C.降结肠D.回肠末端E.升结肠
16.中毒性细菌性痢疾常见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A.高热 B.明显脓血便C.中毒性休克D.吐、泻不止E.惊厥 传播途径 D.服用疫苗
E.流行季节预防性投药
17.诊断细菌性痢疾的主要依据是A.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B.粪便镜检有红细胞、白细胞、脓细胞C.粪便培养阳性D.乙状结肠镜检查肠粘膜充血、水肿、散在性溃疡E.粪便涂片 查细菌
18.预防细菌性痢疾的综合措施中应以下列哪项为重点A.隔离及治疗病人 B.发现及处理带菌
19.中毒型细菌性痢疾最严重的临床症状是A.高热 B.惊厥C.呼吸衰竭D.循环衰竭E.昏迷
二.多项选择题
1.严密隔离应包括A.病人应单住一室(同一病种可同居一室),门口设置用消毒液浇洒的脚垫,门把手包以消毒液浸湿的布套B.工作人员进病室应穿戴好隔离衣、帽子、口罩、隔离胶鞋等
C.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及用品必须进行严格消毒后才能拿出室外D.病人禁止用病室,但可以
探视和陪住E.病室每日消毒,病人出院或死亡后,病室及室内用品必须进行终末消毒 2.人工主动免疫是通过注射
A.减毒活疫苗 B.灭活疫苗 C.类毒D.抗毒素E.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3人工被动免疫是通过注
A.丙种球蛋白B.抗毒素C.特异性免疫球蛋白D.减毒疫苗或灭活疫苗E.接种类毒素 4.人体的非特异性防御能力是指A.皮肤、粘膜的屏障作用 B.胃酸的杀菌作用C.组织细胞的
吞噬作用 D.正常体液的溶菌作用E.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三.填空题
1.感染过程表现的5种结局中最易识别的表现是,最常见的是。
2.传播途径是由 排出后到达另一个 所经过的途径。3.潜伏期是从 起至
止的时期。4.传染源包括、、、和
。5.能保护人体防止感染乙
型病毒性肝炎的抗体是
。6.乙型病毒性肝炎主动免疫可注射,被动免疫可注射。
7.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有、和。8.典型艾滋病期的主要表现有,和。9.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点是
。10.细菌性痢疾的传播途径是通过 传播。
11.细菌性痢疾最显著的病理改变部位是 和。12.急性细菌性痢疾病程超过 个
月称为慢性细菌性痢疾。13.确诊细菌性痢疾最重要的依据是
。14.预防细菌性痢疾应采取以
为主的综合措施。五.简答题1.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简述其预防措施。2.简述切断乙型肝炎传播途径的措施。3.简述典型艾滋病期的临床表现。4.简述切断艾滋病传播途径的措施
六.论述题:35岁,男,某公司经理。病人近1个月来低热、全身乏力、食欲不振、恶心、近半个月来上述症状明显加重,不思饮食、恶心、呕吐、食后即吐,尿呈浓茶色,体重较前减轻3kg,于1998年5月20日入院。患病后一直在外出差,工作繁忙,无暇休息并经常饮酒。身体评估:T:37.8℃,重病容,嗜睡,巩膜及皮肤深度黄染,皮肤可见淤斑,未见肝掌及蜘蛛痣,心肺(-),腹胀明显,腹水征(+),肝脾触诊不满意。实验室检查:WBC 23.5×10g/L,中性粒细胞0.85。淋巴细胞0.15。肝功能:血胆红素331.5μmmol/L,ALT120,PTA35%。免疫学检查:HBsAg(+),HBeAg(+)问题:
第四篇:《儿科护理学》见习教学大纲(护理本科)
《儿科护理学》见习教学大纲(供四年制本科护理学专业使用)Ⅰ 前 言 《儿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是临床护理实践的基础课程,学好本课程对护理本科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儿科护理学》的临床见习,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巩固和应用,为今后学习和从事儿科护理工作奠定基础。该门课程见习大纲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学生通过接触病人,询问病史、护理评估、了解各种辅助检查结果,加深学生对儿科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护理程序的应用等方面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临床工作能力和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大纲适用于四年制本科护理学专业学生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
总教学参考学时为12学时。二
使用教材:《儿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崔焱,3版,2005年。Ⅱ 正文 见习一 住院儿童的护理 一 教学目的 通过临床见习,增强学生对小儿体液平衡特点和液体疗法的感性认识,能对脱水患儿制定整体护理计划。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小儿常见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二)熟悉不同程度脱水患儿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教学内容三
(一)小儿常见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二)不同程度脱水患儿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见习二 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 一
教学目的 通过临床见习,使学生对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的护理、暖箱复温和光疗箱的使用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临床护理实践奠定基础。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新生儿、早产儿的护理措施。1
(二)掌握新生儿黄疸、败血症、寒冷损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及护理要点。
(三)熟悉新生儿颅内出血、肺炎、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四)了解暖箱复温和光疗法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教学内容三
(一)新生儿、早产儿的护理措施。
(二)新生儿黄疸、败血症、寒冷损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及护理要点。
(三)新生儿颅内出血、肺炎、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四)暖箱复温和光疗法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见习三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一
教学目的 通过临床见习,增强学生对小儿腹泻的临床表现、护理要点的感性认识,能运用所学知识为腹泻患儿制定整体护理计划。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小儿腹泻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
(二)熟悉小儿腹泻的病因和治疗要点。
(三)了解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教学内容三
(一)小儿腹泻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和护理要点。
(二)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见习四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一 教学目的 通过临床见习,增强学生对小儿支气管肺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哮喘持续状态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的感性认识,为以后的学习和临床护理实践奠定基础。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支气管肺炎、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
(二)掌握哮喘持续状态的定义及护理措施。
(三)熟悉支气管肺炎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四)了解小儿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三 教学内容
(一)支气管肺炎、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
(二)哮喘持续状态的定义和护理措施。
(三)支气管肺炎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四)小儿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2
见习五
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一
教学目的 通过临床见习,使学生对急性肾小球肾炎和肾病综合症的主要临床表现、护理措施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能运用所学知识为泌尿系统疾病患儿制定整体护理计划。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并发症、护理诊断。
(二)掌握肾病综合征的主要临床表现、护理诊断。
(三)熟悉小儿排尿及尿液特点。
(四)熟悉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的护理措施。
(五)了解小儿泌尿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三 教学内容
(一)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并发症、护理诊断。
(二)肾病综合征的主要临床表现、护理诊断。
(三)小儿排尿及尿液的特点。
(四)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的护理措施。
(五)小儿泌尿系统
见习六
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一 教学目的 通过临床见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小儿 急性白血病的病因、临床的解剖生理特点。
表现、护理要点的感性认识,为以后的学习和临床护理实践奠定基础。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病因、临床表现、护理要点。
(二)掌握应用铁剂治疗时的护理要点。
(三)熟悉不同年龄小儿贫血的诊断标准。
(四)熟悉小儿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和护理要点。
(五)了解贫血的分类、小儿造血和血液的特点。教学内容三
(一)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病因、临床表现、护理要点。
(二)应用铁剂治疗时的护理要点。
(三)不同年龄小儿贫血的诊断标准。
(四)小儿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和护理要点。
(五)贫血的分类、小儿造血和血液的特点。3
见习七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一
教学目的 通过临床见习,增强学生对小儿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特别是化脓性脑膜炎、小儿惊厥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的认识理解,为以后的学习和临床护理实践奠定基础。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化脓性脑膜炎的定义、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二)熟悉脑脊液改变的特点,抗生素的使用原则。
(三)了解化脓性脑膜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和实验室检查。三
教学内容
(一)化脓性脑膜炎的定义、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二)脑脊液改变的特点,抗生素的使用原则。
(三)化脓性脑膜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和实验室检查。
见习八
急性传染病患儿的护理 一 教学目的 通过临床见习,增强学生对小儿常见急性传染病的临床表现、护理要点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为常见急性传染病患儿制定整体护理计划。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小儿结核病诊断中结核菌素试验的方法以及小儿结核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护理措施及预防措施。
(二)掌握麻疹的定义、流行病学及麻疹患儿的护理措施。
(三)熟悉麻疹的临床表现、并发症、预防及治疗原则。
(四)熟悉小儿结核病常用药物、治疗方案及原发性肺结核的X线检查特点。
(五)了解小儿急性传染病的基本特点。教学内容三
(一)小儿结核病诊断中结核菌素试验的方法,以及小儿结核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护理措 施及预防措施。
(二)麻疹的定义、流行病学及麻疹患儿的护理措施。
(三)麻疹的临床表现、并发症、预防及治疗原则。
(四)小儿结核病常用药物、治疗方案及原发性肺结核的X线检查特点。
(五)小儿急性传染病的基本特点。见习九
急性中毒和常见急症患儿的护理 一 教学目的 4
通过临床见习,增强学生对小儿急性中毒的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和护理措施的感性认识,能运用所学知识为急性中毒病儿制定整体护理计划,为以后的学习和临床实践奠定基础。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急性中毒的处理原则及护理措施。
(二)掌握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
(三)熟悉常见急性中毒的原因、特征性症状和体征。
(四)了解急性颅内压增高的定义、常见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要点。
三
教学内容
(一)急性中毒的定义和途径。
(二)常见急性中毒的原因、特征性症状和体征、处理原则、护理措施。
(三)颅内压增高的定义、常见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和护理措施。
Ⅲ 教学组织与方法 一 实施机构:由护理系临床护理学教研室执行。二 组织内容:病例选择、查房准备、病例讨论等。三 教学方法: 1.见习教学:见习分组10-12人/组,带教老师按照教学要求指导学生进行护理评估,学生完成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的书写,教师结合病例特点组织学生讨论,点评计划的完整性与同行性。2.教学点:在附属医院儿科各病区教学。3.承担教师:儿科各病区教学组长。4.辅导形式:床旁提问、组织讨论、点评修改护理计划。四 考核办法:通过对典型病例进行护理评估,书写护理计划,病例分析等方法进行考核,见习成绩占总评成绩的8%。Ⅳ 教学时数分配表 见习内容 教学时数 见习类型 住院儿童的护理 1 验证型 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 4 验证型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1 验证型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1 验证型 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1 验证型 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1 验证型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1 验证型 急性传染病患儿的护理 1 验证型 1 急性中毒和常见急症患儿的护理 验证型 合计 12 5
第五篇:传染病护理常规
肺结核
【观察要点】
1.体温、脉搏、呼吸及血氧等变化,如出现高热、咳嗽加剧,应注意是否有结核播散。
2.对咯血病人,要密切观察有无窒息先兆表现,一旦发现应及时抢救(详见咯血护理)。
3.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护理措施】
1.发热 结核病一般午后低热,应加强休息,如出现高热应按高热护理。2.盗汗 结核病多在夜间出现盗汗,应及时擦身,勤换内衣裤,注意保暖。3.轻症及恢复期病人 不必限制活动;有高热及咯血者应卧床休息。
4.饮食宜高热量,富含维生素、优质高蛋白质,以增强抵抗力,促进病灶愈合。多食牛奶、豆浆、鸡蛋、鱼、肉、水果及蔬菜等。
5.耐心向病人讲解疾病的知识,并给予病人帮助与支持,使其坚持正规治疗,建立良好的修养心境,配合治疗,早日康复。对做特殊检查,应提前做好解释工作,避免其产生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检查,如胸腔穿刺抽液。
6.按时、按医嘱给予抗结核药。要向病人及家属解释化疗的意义,用药时的注意事项,还要注意观察病人服药情况,及时发现药物的不良反应。
7.注意消毒隔离 ①餐具使用后先煮沸再擦洗,剩余饭菜煮沸后弃去。②用具、便器、痰具用后消毒。③痰液入纸盒或纸袋,焚烧处理。④病室、被褥、书籍可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或日光曝晒。
【健康教育】
1、不随地吐痰,到公共场所要戴口罩,咳嗽、打喷嚏应轻捂口鼻。
2、尽可能与家人分床、分食。
3、定期随访,有利调整治疗方案。
结核性胸膜炎
【观察要点】
1.体温、脉搏、呼吸、血氧及神志的变化。痰液的性质。2.动脉血气分析值的变化。3.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4.胸闷、胸痛症状有无改善。【护理措施】
1.给予舒适体位,如抬高床头、半卧、患侧卧位。
2.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少量多餐。3.必要时给予吸氧,保持鼻导管的通畅。4.鼓励病人积极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5.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病人下床活动,增加肺活量。6.协助医生抽胸水,做好抽水后的护理。7.遵医嘱给予抗结核和抗炎治疗。8.高热病人按高热病人护理常规。【健康教育】
1.指导病人有意识的调整呼吸,避免剧烈咳嗽。2.指导病人避免体位忽然改变而引起疼痛。3.督促和指导病人每天进行缓慢的腹式呼吸。
4.坚持有规律长期服药,定期复查肝功能和胸片。5.注意营养,避免疲劳,预防呼吸道感染。
咯血
【观察要点】
1.观察咯血颜色和量、持续时间及频率。
2.病人的呼吸、血压、血氧、脉搏、心率、神志、尿量、皮肤及甲床色泽。3.窒息的先兆症状 咯血停止、发绀、自感胸闷、心慌、大汗淋漓、喉痒有血腥味及精神高度紧张等情况。
4.有无易引起咯血的基础疾病,如支气管、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血液病等,询问有无咯血史、有无不良嗜好。
【护理措施】
1.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安静,避免不必要的交谈。及时清除血污物品,保持床单元整洁。
2.心理护理,耐心做心理疏导,使其放松身心,配合治疗,教会并鼓励病人将血轻轻咯出。
3.一般病人静卧休息,使少量咯血自行停止。大咯血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减少翻动,协助病人取患侧卧位,头侧向一边,有利于健侧肺通气,对肺结核病人还可防止病灶扩散。
4.保证静脉通路通畅,并正确计算每分钟滴速。5.准确记录出血量和每小时尿量。
6.应备齐急救药品及器械。如止血剂、强心剂、呼吸中枢兴奋剂等药物。此外应备开口器、压舌板、舌钳、氧气筒或氧气枕、电动吸引器等急救器械。
7.应用药物并观察疗效
(1)止血药物:咯血量较大者常用脑垂体后叶素18u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脉泵入10ml/h(高血压、冠心病病人及孕妇禁用),可用立其丁1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脉泵入10ml/h,注意观察用药不良反应。
(2)镇静剂:对烦躁不安者常用镇静剂,如地西泮5-10mg肌注。禁用吗啡、哌替啶,以免抑制呼吸。
(3)止咳药:大咯血伴剧烈咳嗽时可用止咳药。8.大咯血者暂禁食,小咯血者宜进少量凉或温的流质饮食,避免浓茶、咖啡、酒等刺激性饮料,多饮水及食富含纤维素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便秘时可给缓泻剂以防诱发其咯血。
9.窒息的预防及抢救配合
(1)应向病人说明咯血时不要屏气,否则易诱发喉头痉挛,引起出血引流不畅形成血块,将造成呼吸道阻塞。应尽量将血轻轻咳出,以防窒息。
(2)准备好抢救用品如吸引器、鼻导管、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包告等。(3)一旦出现窒息,开放气道是关健一环,上开口器,立即清除口腔、鼻腔内血凝块,用吸引器吸出呼吸道内的血液及分泌物。
(4)迅速抬高病人床脚,使成头低足高位。
(5)如病人神志清楚,鼓励用力咳嗽,并用手轻拍背部帮助支气管内淤血排出。
(6)如病人神志不清则应迅速将病人上半身垂于床边并一手托扶,另一手轻拍患侧背部。
(7)清除病人口、鼻腔内之淤血。用压舌板刺激其咽喉部,引起呕吐反射,使能咯出阻塞咽喉部的血块,对牙关紧闭者用开口器及舌钳协助。
(8)如以上措施不能使血块排出,则应立即用吸引器吸出淤血及血块,必要时立即行气管插管或气管镜直视下吸出血块。气道通畅后,若病人自主呼吸未恢复,应行人工呼吸,给高流量吸氧或按医嘱使用呼吸中枢兴奋剂。
【健康教育】
1.遵医嘱服药,治疗原发病。
2.保持心情舒畅,生活规律。戒烟、酒、忌辛辣,保持大便通畅。3.适当锻炼,避免剧烈运动和劳累,避免剧烈咳嗽。
4.出现痰中带血丝、剧烈咳嗽、胸部不适等咯血先兆,应保持镇静,患侧卧位,头侧向一边,不要因害怕咯血而不将血咳出,但避免过分用力咳嗽,在家中则由家属送往医院抢救与诊治。
上消化道出血
【观察要点】
1.内出血的征象 如BP下降,脉搏增快且细滑、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出虚汗、头晕、黑矇、神志淡漠等,若有出血立即与医生联系。
2.呕血、黑便的颜色、量、性状并记录,必要时留取大便潜血标本送检。3.皮肤黏膜、甲床颜色、肢体温度。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症状;静脉充盈程度及尿量的变化,注意听取病人的不适主诉,随时与医生联系。
【护理措施】
1.活动性出血期,绝对卧床休息,病情平稳后指导病人适当床上活动,防止出现体位性低血压。
2.出血期禁食,出血停止24小时后可进低温流质,72小时后可进无渣半流质;恢复期宜进软式,少食多餐,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3.出血严重时,用静脉留臵针或内腔较大的针头建立静脉通路快速有效的补充血容量,留取血标本,以备交叉配血。按时完成输血、输液的总量,记录24小时的出入量。
4.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入,出血时头偏向一侧,床头备吸引器。5.注意保暖,出血期禁用热水袋,以免加重休克。
6.观察用药后的反应,特别是使用垂体后叶素。观察有无腹泻、腹痛、心悸等不良反应,严防外渗。
7.行急诊胃镜检查及治疗时,应备好抢救物品、药品,并做好术前、术中、术后的配合及观察。
8.做好心理护理,出血期安慰病人,消除恐惧、紧张情绪。【健康教育】
1.帮助病人和家属掌握有关疾病的病因和诱因、预防、治疗知识,以减少再度出血的危险。
2.指导病人合理饮食避免再出血,应注意饮食卫生和饮食的规律,进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避免粗糙、刺激性食物,或过冷、过热、产气多的食物、饮料等。
3.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持乐观情绪,保证身心休息。戒烟酒,避免长期精神紧张、过度劳累,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4.学会早期识别出血征象及应急措施 出现呕血或黑便时立即卧床休息,保持安静,减少活动;呕吐时取侧卧位以免误吸;立即送医院治疗。慢性病者应定期门诊随访。
肝硬化
【观察要点】
1.肝性脑病先兆表现,如情绪、性格、行为等改变。2.出血倾向:如呕血、黑便、皮下出血等。
3.观察利尿剂使用效果,保持水与电解质平衡,观察尿量,监测腹围体重。【护理措施】
1.肝功能代偿期不能重体力劳动;失代偿期应减少活动、睡眠充足;感染或出血时,卧床休息。
2.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优质蛋白质、低脂、低盐软食,避免粗糙食物,肝功能明显减退或有肝性脑病先兆应给予低蛋白质饮食,腹水严重者,应严格限制水、纳摄入、给予低纳或低盐饮食,水<1000ml/d。
3.静脉或肌肉注射时,注意速度要慢,拔针后按压3分钟,防止皮下出血;门脉高压,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口服药应研碎服用,行口腔护理等操作应动作轻柔,以免引起出血。
4.记录尿量,控制入量。【健康教育】
1.病程长、症状复杂多变,常有悲观情绪。应经常与病人交谈,指导有关保健知识,教会病人如何自我护理。
2.出院时指导病人生活要有规律,饮食要有节制,防止便秘及增加腹压,避免应用对肝脏有害的药物。定期检查B超、电解质。
肝性脑病
【观察要点】
1.观察肝性脑病的先兆症状,如扑翼样震颤,性格改变,情绪反常,精神萎靡,睡眠失调等。
2.观察有无出血、黄疸、腹水、肝臭等原发病的情况。【护理措施】
1.烦躁者加用拦床架,去除假牙、发卡,修剪指甲,加强安全防护,防止意外损伤,昏迷期按昏迷病人处理。
2.加强饮食护理,危重期禁用蛋白质,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供给足够热量和足够维生素,清醒后逐步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开始20g以下,以后每3-5天增加10g,并不断调整,病人完全恢复后每天每千克体重可摄入0.8-1.0g蛋白质。以植物蛋白为佳(如豆制品),病情稳定后可适量摄入乳制品,肉类蛋白质应尽量少摄入。限制钠盐输入,每日2g左右。
3.清洁肠道,减少产氨,出血时使用生理盐水洗胃,低压灌肠,忌用肥皂水灌肠,宜用乳果糖80ml,加生理盐水200ml灌肠,改变肠道的pH值,必要时一天多次反复灌肠处理。
4.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及感染,忌用热水袋。5.有腹水时按肝硬化腹水病人护理常规。【健康教育】
1.做好危重病人家属及清醒后病人的心理护理,讲解控制蛋白质饮食与肝性脑病的关系,让他们了解治疗饮食的重要性。
2.及时介绍病因与诱发因素,应合理饮食,不能滥用损肝药,保持大便通畅,每日2-3次软便。避免各种感染,戒烟酒,防止复发。
病毒性肝炎
【观察要点】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有无厌食、厌油、恶心、呕吐、便秘、腹泻。2.皮肤及巩膜 黄染、瘀斑、尿色、蜘蛛痣、肝掌、黄疸迅速加深。3.疼痛:肝区叩痛、压痛。
4.重型肝炎病人 有无明显的出血倾向(牙龈出血、鼻衄、皮肤瘀点、黑便);腹水;尿色、尿量。肝昏迷前驱症状,如有无意识错乱,行为异常,烦躁等。
5.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对病人心理状态的了解。【护理措施】
1.按感染性疾病病人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①急性期卧床休息,恢复期适当活动。②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低脂、适量蛋白质,保证足够热量、禁酒。③排便的护理:多吃富含纤维素食物。养成每日定时排便的习惯,预防便秘。④皮肤护理:观察皮肤状况,保持皮肤清洁完整。
2.症状护理
(1)恶心、呕吐:①保持舒适安静的环境,减少心理刺激。②协助病人采取坐位,如病情不允许,可采取侧卧位或仰卧位,头偏向一边,避免呕吐物误呛入呼吸道;呕吐后做好洗漱工作,保持舒适。③呕吐频繁者可暂时禁食,予静脉补液及补充营养。④观察呕吐物的色、质、量及有无因呕吐引起的水、电解质失衡。
(2)黄疸、瘙痒:①保持皮肤完整性:每天可用温水清洗或擦洗;选择清洁、柔软、吸水性强的布制衣裤,减轻皮肤瘙痒;修剪指甲,防止抓破皮肤。②合理饮食,卧床休息,戒烟酒。
(3)发热:①降低体温采用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②加强基础护理(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等),尽量减少病人的不适。③足够的热量和水分,以保持体液平衡。④定时测体温,了解发热的原因、诱因及发热的伴随症状。⑤观察有无因体液丧失而出现的低血容量症状,特别是药物降温后,病人大量出汗,易发生虚脱。⑥给予安慰,解除病人的顾虑,尽量满足病人的需求。
(4)意识障碍:①保持安静的环境,病室温、湿度适宜。②体位:根据不同病情采取不同卧位。颅内压增高者宜取头高脚低位,病人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③保持呼吸道通畅,予氧疗以防脑缺氧。④加强病情的动态观察:定时测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对光反射、危重病人应设专人护理,随时观察病情变化。⑤加强基础护理:皮肤、口腔、排便排尿护理。⑥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营养支持。⑦注意病人安全,使用安全床栏,必要时使用约束带。
3、药物治疗的护理
(1)药物知识:干扰素通过作用于细胞表面产生抗病毒蛋白质,从而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干扰素应冷藏保存。
(2)用药观察:①观察疗效的持久性和复发率。②不良反应:ALT反跳、发热、低血压、全身不适、恶心、腹泻、肿痛、乏力等,初期可有流感样症状、暂时性脱发、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贫血等。③血管状况的评估与护理:观察局部有无外渗及红肿等静脉炎的发生。
(3)注意事项:治疗过程中如出现高热、黄疸等应暂时停止使用。
4、心理护理 多与病人交谈疾病的治疗情况及愈合、预后,使病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健康教育】
1.急性肝炎 多为甲型、戊型肝炎,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通过手、水和食物这三种方式,生活中要养成勤洗手的习惯。食贝壳类要煮熟吃,不能生吃。
2.慢性肝炎 主要为乙型、丙型肝炎病人。应注意休息,保持情绪稳定,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随访病情,坚持按医嘱用药。应避免睡眠不足,过度疲劳、饮酒、精神刺激等因素,肠炎、上呼吸道感染等也增加肝脏负担。
3.随诊 一旦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肝区疼痛不适等症状加重,应到医院就诊。
急性细菌性痢疾
【观察要点】
1.腹泻的次数、性状、颜色、气味,有无里急后重。呕吐物的性状、颜色。2.腹痛性质,持续时间。
3.全身情况 有无口干、舌燥、眼眶下陷、皮肤弹性差等脱水表现。生命体征:T、P、R、BP。
【护理措施】
1.按感染性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饮食由半流渐过度到软食以高热量、易消化、清淡流质,忌牛奶,恢复期易予以少渣、软饭。
2.消化道隔离至症状消失、粪便培养三次阴性。
3.急性期卧床休息,呕吐后协助洗漱。肛门及肛周皮肤保持清洁干燥,便后用温水擦洗并用凡士林涂抹肛门。
4.报感染性疾病卡。【健康教育】 不暴饮暴食。不吃不洁、腐败、变质食物。不进食未经合格烹调制作的食物。饭前、便前、便后要洗手。
高热
【观察要点】
1.热型及伴随症状,有无寒战、黄疸、皮疹、皮肤黏膜出血等体征的出现。2.神志、生命体征的变化。
3.物理降温及药物降温的疗效。药物作用及不良反应。
4.皮肤黏膜、口腔状况。睡眠、饮食、大小便。精神、心理状态。【护理措施】
1.休息 高热时绝对卧床休息,烦躁惊厥者应用护栏。
2.饮食 宜给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鼓励多进食,多补充水分,促进血液循环、皮肤与肾脏的排泄。
3.检测 定时测生命体征、白细胞计数、尿常规,有无发热、热型变化、感染表现,培养的标本,采集时间最好在使用抗生素之前或抗生素停用5天后。
4.降温护理 体温在39。C以上者,采用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年老体弱者不宜连续使用退烧药,以防出汗过多导致虚脱;熟悉退烧药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及用药剂量,以免发生不良反应及过敏反应。降温半小时后复测体温。
5.口腔护理 根据口腔PH及黏膜状况,选择合适的漱口液。5.皮肤护理 保持床单元清洁干燥,注意全身皮肤的清洁。【健康教育】
鼓励病人多喝水。衣物潮湿后应立即更换。注意个人卫生。
流行性出血热
【观察要点】
1.发热 热型以稽留热和驰张热多见。
2.全身中毒症状 表现为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毛细血管损害表现:三红(面、颈、胸部位潮红),皮肤黏膜出血(瘀斑、鼻出血、便血)。
3.胃肠道症状: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肾脏损害:蛋白尿和管型。低血压休克表现:尿量减少,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搏细弱或不能触及。
【护理措施】
1.按感染性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昆虫隔离至急性症状消失为止。
2.高热时给予冷敷,不宜乙醇擦浴,防止加重出血。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保持皮肤及口腔清洁。
3.发热期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少尿期给予低脂、低蛋白、低钾食物,多尿期要多饮水,增加蛋白质和钾的摄入。
【健康教育】
1.防鼠、灭鼠,应用药物、机械等方法灭鼠。
2.做好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不用手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防止鼠类及其排泄物污染食品。
3.出院后休息1个月,增加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