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御风万里
《御风万里》教学设计
黄陂区祁家湾四黄中学
易颖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演唱、分析、比较,能够分辨乐曲中四个音乐创作素材所属的民族及其风格特点。
2、能哼唱作品中汉族、蒙古族两个民族民歌主题,并能听辨出乐曲中四个民歌主题。
3、能够体会和感受乐曲蕴含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能哼唱作品中汉族、蒙古族两个民族民歌主题,并能听辨出乐曲中四个民歌主题。
三、教学难点
体会乐曲中蕴含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播放香港回归盛况实录视频,配以《御风万里》中的一个片段,采用“视听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感受香港回归这一大事件在当时产生的轰动,体会人们无比欢愉的心情。
(二)熟悉四首民歌的主题旋律。
1、聆听乐曲《黄河船夫曲》主题
听《黄河船夫曲》,思考:你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民歌吗?
学唱歌曲,总结特点。
同一曲调不断反复,朗朗上口,豪迈壮阔。
用代表黄河的黄色表示旋律线条。
播放《御风万里》听到《黄河船夫曲》旋律请举起左手。
2、聆听乐曲《嘎达梅林》主题
生学唱主题。
用代表草原的绿色表示旋律线条。
播放《御风万里》听到《嘎达梅林》主题时挥动右手。
3、聆听乐曲《囊玛》主题
生学唱主题。
用代表蓝天的蓝色表示旋律线条。
播放《御风万里》听到《囊玛》主题时拍手。
4、聆听乐曲《哈萨克族民歌》主题
生学唱主题。
用代表葡萄的紫色表示旋律线条。
播放《御风万里》听到《哈萨克族民歌》主题时拍腿。
(三)听辨旋律
1、将学生分为四组,每组负责听辩一个旋律,听到自己组别的旋律请举手示意。
2、将四个主题编号,听到哪个旋律主题,就用手指出示编号示意。
(四)听辨乐器
识别每个民歌主题首次出现时候的主奏乐器。
(五)完整聆听。
体会乐曲后半段所表现出的兴奋而热烈的狂欢之声。
(六)课堂小结
交响序曲《御风万里》是为了庆祝香港回归而作,从乐曲中我们感受到这响彻大江南北的欢腾。祖国的富强统一,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的心愿。
五、教学反思
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堂,不是教师自我展现才艺的舞台、师教生从的课堂,而是以学生为主,师生共营的课堂。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带领学生循序渐进,重在参与,重在过程。在开放式提问题与体验式教学法的实践中,以发展、激励、发现为指导思想,努力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得到快乐,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能力,陶冶性情。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音乐是不能“教”的,音乐的非语义性与不确定性决定了其教学机制主要不是依靠讲授和诠释的方式来进行。根据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致使我们在音乐欣赏课中必须重视体验式的教学法,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感受到音乐情绪带给自己的影响,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与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反之,以大量的语言去讲解音乐的特点、情感内涵、曲式结构等,尽管你讲得多么精彩,语句修饰得多么华丽,结果都会成为学生的耳边风、纸上谈兵罢了。
第二篇:市公开课《御风万里》 -
《御风万里》教案
教学目标:
一、图片导入
这节课首先老师带来几张图片请同学们欣赏,然后请同学们告诉我,图片上反映的是我国的哪一个历史事件?
生:。。
师:香港回归祖国,香港回归祖国的时间是——
1997年7月1日,对于炎黄子孙来说是个激动人心的日子,因为就在这一天香港顺利回归祖国。百年耻辱在这一刻成为历史,举国上下到处是欢欣激越的情绪。有一首作品把当时人们那种百感交集欢欣激越的情绪表达的淋漓极致,这首作品是应香港特区庆委会之约而作,于1997年7月1日回归之夜在香港首演。这就是郭文景先生创作的交响序曲——《御风万里》。
二、新授部分
(一)曲式结构
这首作品可以说气势恢宏,整首作品演奏大约10分钟的时间,它的结构是——今天咱们来欣赏后面的两部分。
(二)整体欣赏
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作品,注意这两个乐段在节奏和速度上有何不同之处? 生:。。
下面就让我们分段仔细欣赏作品。首先看B段,B段由两部分组成,其中第一部分有四首民歌素材创作而成,下面就让我们对四首民歌逐一分析一下。
(三)欣赏B1四首民歌 1.第一首——《黄河船夫曲》(1)听歌曲
师:第一首《黄河船夫曲》,这是一首陕西汉族的劳动号子。我们来听一下,感受一下歌曲的音乐情绪。
师: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优美抒情的还是粗犷豪放的)生:粗犷、豪放、深沉……
(2)我们来跟唱歌曲,感受一下歌曲表现了船工一种怎样的精神? 师问:。。提示:他们害怕风浪吗?
(展现了陕北人民不畏艰险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有一乐句在作品中反复出现,是哪一句?我们来唱一下,跟琴唱乐句。第一遍唱谱,第二遍用啦唱。(3)听乐曲片段
师:如果这段旋律用其他乐器来演奏,会是怎样的效果呢?我们来听双簧管演奏的旋律——
师:双簧管是西洋打击乐器木管组的乐器。双簧管的音色是怎样的?尖锐的还是柔和的?甜美的还是雄壮的?(柔和、明亮、甜美、悠扬)用它演奏出的《黄河船夫曲》还是粗犷豪放的吗?对,而是纯净、甜美。
(4)我们用“啦”模唱旋律。跟音乐模唱。“嘘,注意,有一件乐器加入进来演奏了另一段旋律——你能听出是什么乐器吗?这是圆号,它是西洋管弦乐队铜管乐器组的乐器。刚才圆号演奏的是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的一句旋律。
2.《嘎达梅林》
(1)听歌曲《嘎达梅林》
好,接下来让我们来看蒙古族的民歌《嘎达梅林》,这是一首短调歌曲,它是科尔沁草原人民为了纪念用生命保卫家园的蒙古英雄嘎达梅林而创作的。咱们先来听一下歌曲。(2)跟唱歌曲
下面让我们轻声跟唱歌曲。(3)比较乐谱
同学们看这里,这是刚才我们学唱的那个乐句,下边这个乐句与这一乐句有什么关系?是经过这一乐句改变而来的。这一乐句在作品中出现两次,第一次由圆号演奏,第二次是整个的弦乐声部演奏。我们来听一下。
(4)这一句非常简单,我们来模唱一下。第一遍唱谱,第二遍用啦唱。
3.藏族《囊玛》
除了汉族、蒙古族的民歌外,还有两个主题旋律,我们来听听它们是哪个民族的旋律?
(1)首先听这段音乐是哪个民族的?
问:这是哪个民族的旋律?你是怎么判断的?图片?音乐?到底是不是藏族的呢?老师给这段音乐配了舞蹈,同学们可以从老师的舞蹈再判断一下。是藏族的吗?是藏族民歌囊玛。由西洋管弦乐队弦乐器组小提琴演奏)
(2)我们都知道,藏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囊玛就是藏族人民的传统歌舞之一。下面就让我们学习几个简单的舞蹈动作。(1)师哼唱旋律与学生一起跳舞。4.哈萨克民歌(1)初听
除了上边我们学过的三首民歌片段,还有一个音乐主题,大家听这是哪个民族的音乐?又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哈萨克族,短笛,短笛的音色——清脆、明亮。)这段音乐节奏紧凑,情绪热烈,洋溢着哈萨克族民歌豪放宽广的性格特征。(2)学舞蹈动作
哈萨克人大多都喜欢跳舞,他们用舞蹈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抒发内心的哀乐。下面老师就为同学们跳一段哈萨克族的舞蹈。
(四)聆听B段 1.欣赏B1 刚才我们分析了作品第二部分中出现的四首民歌,下面让我们聆听四首民歌融合在一起的音乐片段,咱们分组来体验作品。第一组跟唱《黄河船夫曲》的旋律,第二组跟唱《嘎达梅林》的旋律,第三组跟我跳藏族舞,第四组跳哈萨克族舞。来,我们一起。
提问:同学们思考一下,作曲家把四首民歌融合在一起,有什么寓意?(提示:这四首民歌难道仅仅代表的是四个民族吗?还有没有更深的寓意?)
师: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整个作品是以《黄河船夫曲》为主线的,其他三首民歌,无论是蒙古族的《嘎达梅林》、藏族的囊玛,还是哈萨克族的民歌,都像支流一样汇入到我们的母亲河中,它进一步说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团结的不畏艰险的民族。2.欣赏B2 当所有四首民歌完全包容在一起后,弦乐声部以强力度齐奏出《黄河船夫曲》的旋律。我们听这段旋律在情绪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激昂了,气势上刚劲挺拔势不可挡)那它象征着什么呢?(在各族人民的努力下,我们的祖国发展了,强大了!)
(五)第三部分
强大了的中国屹立于世界东方,终于迎来了香港的胜利回归。接下来让我们聆听作品的最后一部分,同学们感受一下它的情绪是怎样的?
问:这一部分情绪上更加怎样?激昂了。
师:这一部分是乐曲第一部分A段的变化再现,情绪更加热烈奔放,表现人们沉浸在香港回归祖国的欢乐之中。
3.完整聆听两部分
好,下面让我们完整的来聆听一下这两个乐段,请同学们仔细聆听,认真的去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情绪和情感。
三、小结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几千年悠久的历史,其中有文明荣耀的辉煌,也有饱受凌辱的苦难。我们的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我们应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实现我们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发奋学习,在不久的将来实现你的梦,我的梦,我们的中国梦!
第三篇:《御风万里》、《台湾风情画》教学反思
《御风万里》、《台湾风情画》教学反思
这节课通过欣赏两首作品,体会作曲家巧妙地使用了中国民歌《黄河船夫曲》、《嘎达梅林》及《大胖呆》《丢丢铜仔》《天黑黑》《杵歌》等民歌素材,寓意深刻,借助民族音乐等符号向人们传达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五十六个民族永远一家亲的信念。
在欣赏作品之前,我先让学生熟悉作品旋律,再分别听辨乐曲中相对应的主题音调,并启发学生总结各民族音乐的大致特点,拓展学生再民歌领域的视野。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教学环节:课前搜集相关资料—聆听作品(提出问题,分段赏析,先唱乐谱再分析歌词等方式熟悉作品)—背唱民歌主题—结合课后实践与创造完成作业,通过启发、讨论、总结等方法,收到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不足之处:《御风万里》为重点欣赏曲目,由于时间安排所限,没能及时完成教学任务,只是粗略欣赏,以后在备课中,应把握好时间。
第四篇:《御风万里》教案2
《御风万里》
一、学习目标:
1、聆听《御风万里》,熟悉音乐主题,感受音乐情绪和音乐风格,了解中华民族音乐的元素。
2、通过聆听体验对比分辨中西乐队,比较中西乐队的风格色彩。了解中华民族管弦乐队的发展概况,简单了解彭修文。
3、展望中华民族管弦乐队及民族音乐的发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聆听《御风万里》的音乐情绪和音乐风格,认识中西合璧的意义。
2、难点: 分辨《御风万里》中的汉藏蒙等民族音调主题。
三、教学内容安排:
(一)、导入聆听。
说出传统京剧乐队使用哪些乐器。(二)、新授课《御风万里》。
1、聆听民乐演奏《御风万里》回答问题。
2、介绍民族管弦乐队发展概况和代表人物。
3、唱《御风万里》主题熟悉作品人,议论有关民族音乐的发展问题。(三)、做练习进一步巩固。
四、教学资源建议:
学生自主查阅中国器乐创作发展概况的相关文字资料和音像资料。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1、《御风万里》这个作品学生在前面单元里已有接触,以此作品进一步介绍民族管弦乐队以及彭修文概况,可用时较短。
2、播放《御风万里》的各个片断并进行比较,有利于锻炼培养学生的听觉。
3、组织简短的议论:
谈谈中国为什么要发展交响乐,引导学生关注怎样借鉴西洋为我所用。向学生渗透继承和发展民族音乐的意识。
4、视唱乐谱,判断主奏乐器,感受音乐风格,辨别民族归属,领会作曲家引用它们的意义。
六、教学过程:
1、播放传统京剧音片段,并向学生提出问题。
2、聆听京剧片断,分辨并写出有哪些乐器。
3、了解传统京剧乐队的构成,为新课作铺垫。
4、依次播放两段音响,要求学生进行比较,找出不同之处。中西乐结合的《御风万里》导板,聆听作品、熟悉主题。组织学生交流(事先查找)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器乐曲的创作,讨论交流建国后器乐曲 创作以及乐队的发展状况,认识彭修文等课件。了解民族器乐的发展及在发展过程中老一代音乐家彭修文。
第五篇:御风而上读后感
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
——读《御风而上》有感
五一期间,我读了严长寿的《御风而上》,读后感触很深。如果一定要拿这次阅读过程做个比喻,那么我觉得这更像是一场心灵旅行。笔者用平实的笔触写下了他对我们年青一代人的殷切期望。
起初,我很难想见,一个从来都没有上过大学的人,是如何一步一步地是从一个普通的传达小弟做起,当上了美国运通公司的总经理,青年总裁协会亚太区副总裁乃至1992年世界研习会主席的。
后来,我想,一定是他异于常人的勇气和魄力,才会督促着他一步一步地从前进,最后完成了从小弟变成了总裁蜕变。他缔造的传奇激励着我们,他珍贵的的人生感悟也在熏陶着我们。现在,让我们一起踏着这阵风,去细细地聆听他对我们的孜孜教诲。
他的成功并非总是一帆风顺的。他所经历的坎坷与艰辛也远比你我想象的要多得多。那么他又是如何在这激烈的竞争中,占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呢?
俗话说,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我觉得他成功的关键是他对自己的准确定位。虽然,他没有上过大学,并且自认自己是一个普通的人,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自卑。相反,在很小的时候,他就找到了人生的方向。无论从事多么低等的工作,他都始终坚信,要让别人看得起自己,就必须自己先看得起自己。那时候,他还是一个普通的传达小弟,每天做的事不过是枯燥的端茶,送水,收垃圾„„可是,他从未看轻过自己。虽然是小弟,但他还是每天坚持穿着西装裤,打着领带上班。也许在别人看来,这就是多此一举,可是他却不以为然。
为了争取更多学习的机会,他主动去收集别人不愿意做的事,不想做的事,并把他们全揽在了身上,当做是一个学习的机会。同事做不完的事,他就主动去帮忙,同事不想加班,他就主动站出来说要帮忙加班。他的“垃圾桶哲学”不但帮助他成为了办公室里最受欢迎的人,还帮助他学到了许多的技巧。他就是这样快乐而又积极地吸取着养分。
他的努力一直被主管看见,也因此有了机会慢慢升迁,从国际领队、业务代表、一直到业务助理。每一次角色的转换,伴之而来的是不同的责任的变化。他接受着层层蜕变。有段时间,因为工作原因,他有很多时候要去国外开会。看着
一个个人高马大,他顿时感觉自己比别人矮了一大截。在与其他人的交流中,他也经常遇困窘的情况。别人在交谈时,他似乎永远也插不上话,而当他一讲话,热烈的场面就开始冷了下来。当时,他觉得被处处排斥,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他。
可是,这种消极的心态,并没有持续太久。因为,我们都生活在社会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交流。我们应该主动去接受社会。后来他学会了调整。开始懂了,不论处在什么环境,要在别人接受你之前你必须先学会接受别人,了解别人。所以,以后每次开会前,除了公务上的准备,他也会做一些其他的准备。渐渐地那种被排斥的感觉没有了。主动沟通,主动授权,待人以诚为本,这也是他用经历告诉我的一个宝贵的建议。
他的经历也许并不足以为奇,但正是他的经历告诉了我们每一个年轻人,只要你愿意脚踏实地,只要你愿意用你的双手去努力拼搏,去追寻自己的梦的足迹。那么总有那么一天,你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整一本书并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太多粉饰的话语。有的只是平实的语言。我想正是他这一份赤子之心时刻激励着我们,鼓舞着我们,努力向前,去追逐自己的梦。
其中,有一句话,我的印象特别深刻——其实,大部分人都知道自己的问题,也知道解决的方法,只是缺乏去完成的动力和勇气。
不知道为什么,我对这句话很有共鸣。我想我也许也是那个渴求突破,却又害怕突破的人吧。我是个理想主义者,对于每一件事,我都会做很详尽的计划,我总是有太多的设想,却最后每每因为计划的牵涉面太大而很少真正做到。渴求突破,却又害怕突破。踏入一个陌生之境,我的内心总会充斥着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是渴求突破,渴求尝试,急切而又热烈的规划着未来的生活,而另一种却是害怕失败,害怕改变带来的种种不习惯。所以有时会不敢去尝试新鲜事物。
看了这本书后,我有了启发。其实很多事情,重在尝试。不管结果是好还是坏,只要我曾经参与其中,并也全力以赴,对我而言就是最大的意义。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都不免会遇到挑战。但最重要的不是成败,而是这期间的心理建设,还有一个面对“结果”的准备。我们必须保持清晰的头脑而不受外界的干扰。同时,我们也必须学会安定,毁誉听之于人。但最重要的是,必须认识到每一件事的失败,除了自己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不可掌控的情况,就是大环境的影响。
有的时候,并不是你付出了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只要,你报最大的希望,尽最大的努力去做了,那么就不会有悔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