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新课改中教学模式的转变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由工业类型向知识类型转变,人类社会也将从工业文明时代进入知识文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典型特征是以教育为先导和动力的社会发展时代。这一文明时代使教育成为社会进步的核心要素及决定性力量。面对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运行机制必然要发生重大转型,而教育的变革则必然是向知识经济转型过程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所以,各个国家都把改变教育观念、重树教育目的、革新教学手段提到极其重要的地位。其主要表现是教育由简单的知识传授型逐渐转向以知识为载体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和教育。使学生学会学习比学会知识更重要,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因为只有具备了能够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能力的人,在面对一个陌生和全新的环境时才不至于惊慌失措,才能善于运用自己的学习和创造能力去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为依托,需要在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过程中来实现。所以,构建适宜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中学物理教学模式和学生创造力培养模式是非常必要的。这两种模式在字面上看似乎各自独立,而实质上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是教与学的辨证统一,是素质教育教学模式中两个重要环节。虽然教学模式的研究在我国已有20几年,素质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也有了近10年的经历,但面对当前物理教学的现状,所起到的实际效果到底有多大,应该来讲,还是比较有限的,那么在新时代的要求下,探究一种全新的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教育教学模式就显得极其重要了。
美国学者梅里尔·哈明在《教学的革命》一书中指出:鼓舞人心的课堂辉映着学生最健康、最富有成效的五种品质:尊严、活力、自我管理、集体感、意识。在实践中教师应不断进行反思、改进,强化课程意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觉醒,真正走进新课程。新课程方案改革的核心是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这种教育理念已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但就高中教学现状来看,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观,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创造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已成为课程改革的“瓶颈”。究其原因虽然是有多个方面,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缺乏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策略。物理新课程着力改变简单的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它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乐于探究,有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是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如何建构有效的探究性教学模式和应用策略,在课堂进行有效引导、指导,组织、监控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引领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是开展探究性教学不可回避的问题。
“教学模式”是一种简化的、理论化的教学范式,一般说来,教学模式规定着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居于三者的最高层次,策略、方法的选择均遵循模式要求。
“探究性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使学生在学习中选择并确定学习的内容,自己动手收集、分析大量的信息材料,进行积极的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其目的是使学生在探索求知的学习过程中,将外在知识转化为内在经验,从而增强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与动手能力,力争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探究性学习应注意营造宽松的氛围,注意问题的提出方式,让学生能不受拘束地思考。
“新的教学方式与学生自主发展相统一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就是通过探究性物理教学的实践,建构一个符合“探究——发现——创造”特征的物理教学模式,并有针对性的探索出符合学生个性发展和学习需要的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策略与方法的综合研究活动。
总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引导者。通过新的教学方式与学生自主发展相统一的实践研究这个课题的研究,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优化自身的学科素养,转变教师的传统的接受性机械训练式的教学方法,有利于促进教师进一步关注自身的专业化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强化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实践能力培养,并在此过程中对教育教学的新思路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第二篇:新课改中课堂教学模式几点转变
新课改中课堂教学模式几点转变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活动方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教学过程呈现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形式。由此,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内容,出现了新的特征。笔者就自己十几年来的教学心的,结合现代多媒体教学的实际情况在这里谈谈新课改中课堂教学模式的几点转变。
【关键词】
模式
转变
转位
因人施教
面向全体
倾听学生
在新课改中教师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将以往的“全方位指导”“学生倾听教师”“研究教材”“面向个体”“单评”转变为:“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教师倾听学生”“教材、学生双研究”“面向全体”“众评”等,以适应新课改强调的发现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这些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下面我想就以下几个教学模式的转变谈自己的认识。
一、变“全方位指导”为“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探究学习中学生的自主与教师的指导的关系要处理好。教师的指导要做到适时、谨慎、有效,以追求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
首先,教师在指导自学的过程中讲话时间少而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思维发展创造力,还课堂与学生。例如:我在讲解不等式组3<5x-1<4的整数解时,少提示同学:先把它改写成不等式组的一般形式,让学生自己去完成,然后我巡视同学做的情况,并有目的的找两个同学写到黑板上,让学生去讨论错对,选出正确的让学生去解每一个不等式并求出它们的解集,然后让同学们思考我们下面要做什么,并以小组讨论出最后结果。
最后再让同学们讨论作出小结。教师在此过程中加以适当的点拨。
其次,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掌握介入指导的时间。如果介入过早(学生还没有充分地自主探究)以至阻碍了学生本可以自主发现的机会(“差一点我们就要找到答案了”),如果介入过晚以致让学生过久地处如无助状态。同时,教师在指导时还要注意设计一定的梯度,让学生循序渐进,不要指导一步到位,要让学生有思考余地,让学生能有自我成功的感觉,从而有自信心,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提高学习兴趣。当然指导要有针对性,因人指导,即因人施教。这样指导起来才能事半功倍。
再次,我们面对的学生也要因学生的基础而所教的内容要有所不同。因此,我们上课要注意大部分学生的接受能力。例如:在八年级数学上册因式分解这节中,课本是一课时,而我们将它分为三至四课时讲,另外,我们还补充了十字相乘法因式分解方法,目的是为了九年级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分式约分奠定了基础。
二、“学生倾听教师”转位“教师倾听学生”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讲,学生听,使课堂欠灵活,不利于自主探究。新课改强调一种互动的师生关系,即“学生倾听教师”转位“教师倾听学生”。
在学生交流探究过程中,通过倾听学生,教师更容易的辨别出哪些学生具有更高的悟性和理解力,也能发现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学生的疑惑,从而判断学生理解的深度,并决定需要哪些内容。同时,通过倾听学生、关注学生的及时表现、学生的观点和发言,对教师自己何时参与、如何参与做出决
22(ab)(ab)ab策。如:我们在讲乘法公式的逆应运时,2215-315-3144计算15-3时,有许多同学把它写222显然是错误的,那么我们就要听学生是如何这样做的,他们的理由是什么,2(ab)很显然是把ab看作与相等了,这就把平方差公式与完22全平方公式搞混了,这样通过听同学们的讲解,我们知道了他们出错的原因了。再如:我们在上课是尽量让学生去讲给学生听,经常让中等学生去模仿老师讲解例题的解题思路,这样老师很容易了解学生对目前知识了解的程度,以便找出相应的习题去帮助他们更好的掌握目前所学的知识。那么学生的不足在听的过程当中就了解了。可见,教师倾听学生是很重要。
三、“教材研究”转位“教材、学生双研究”
过去我们在备课时,往往只考虑研究教材,很少想到学生,在上课时,也主要是沿着自己的教学思路去“引导”学生,往往以自己的教学愿望将学生巧妙地引入自己的教学设计,因而忽视了学生自己去探究、领悟和感受的过程。
而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而不是配合教师上课的配角。他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和性、多变性复杂性。
所以,应该更多地思考学生如何学,即以学生的求知要求为主线,追求教师和学生面对知识共同探讨、平等对话。故教师要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上课之前,精心研究教材,多设计有一定梯度的问题,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动起来,要让学生能积极的参
与课堂活动,我们是利用教材作为教学的参考,我们教师要根据学生要学什么,我们就要有目的的教什么,根据学生的需要,我们提出不同的问题来解决,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知识。这样才能使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因此我们要从“教材研究”转化到“教材、学生双研究”上面来。
四、“面向个体”转为“面向全体”
传统教学中,多数情况下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问答或对话形式,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
在探究式教学中,并非只有好学生才有能力开展探究,应该给每个学生参与探究的机会。尤其是那些在班级或小组中极少发言的学生,应给予他们特别的关照和积极的鼓励,使他们有机会、有信心参与到探究中来。例如:对于那些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他们平时很少发言,我们教师就应该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其实很简单,我们教师只要把问题的难度设计的简单一些,估计这些同学能回答出来,即可。这样他们在学习中也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加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得他们也能积极参加课堂活动中来。
其次,探究式教学中,我们不仅采用个体探究,更应该合作探究或大班集体探究,可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朗、分析透彻、各抒己见的特点,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
五、“单评”转为“众评”
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与学生交流、互动中必然要不时对学生作出适当的评价,那么以往是教师对学生作肯定的评价或给予表扬。最终评价是通过书面测试来评价一阶段的学习情况,那样评价显得十分单调,在新课改中,我们教师要转变以往单调的评价方式。我们要采用多样化评价方式,如: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和社会有关人员评价结合起来。评价方式应当多种多样,既可采用书面考试、口试、作业分析等方式,也可采用课堂观察、课后访谈、大型作业、建立成长记录袋等。
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使用鼓励性语言客观、较为全面地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更多的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哪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在哪些方面具有潜能,并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使评价的结果有利于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第三篇:新课改下物理教学模式的转变
新课改下物理教学模式的转变
高中物理新教材的实施已两年有余,为了解广大物理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认识和当前课堂教学现状,了解物理新教材使用的基本情况,市教科院结合高三视导,组织专、兼职教研员及部分骨干教师,自2007年10月起,采取开会、上研究课、座谈交流、听课等多种方式进行培训和调研,对本市各类学校的新教材实施及课堂教学情况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现将有关情况简单总结如下:
一、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
被调研的高中学校有46所,其中省示范性高级中学19所、其它普通中学23所、社会办学6所,共听课102节。调研听课的100位教师平均教龄约为10年。教龄分布最多的两个年段是3年和4年,分别占13%和14%。老教师相对较少。
二、新教材实施基本情况
市教科院为指导各校新教材的使用,各学科成立了由3----5位特级或高级教师组成的新教材实施指导小组,在新教材实施前,我市组织了三次大规模的学习、培训活动,有70%左右的教师参加过一次以上的培训。培训后教师感到最大的收获是“了解新理念”和“了解教材的变化情况”
部分县(市、区)教研室也相应成立新教材实施指导小组,直接指导所属学校的备课及教学活动,如浏阳市教研室,教研员经常到本市各校参加高中物理备课活动,在教研员的带动下,认真进行教育理论学习,并积极应用于指导课堂教学的改革。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实验研究、情景设置、方法探索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雨花区稻田中学在张新卫校长带领下,以物理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为试点,积极推动全校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全市多数学校对本轮课程改革和新教材的使用都很重视或比较重视,特别是四所名校比一般中学更重视。学校领导和任课教师都作出了积极响应,成立了新教材实施指导小组,要求全体教师在教学中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组织备课组对高中物理新教材逐章进行讨论,提出知识点落实具体要求、统一教学进度与难度、尝试探究性教学等;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各学校的领导比较重视这次课程改革及新教材的实施,为课改的顺利展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点也从教师哪儿得到了验证。
另外,37.2%的教师认为,在教学中不折不扣地按要求实施新教材,关键是要“业务能力强”,这点也说明教师认识到个人业务素质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及教改现状
1.对新教材的理解与把握
从调查中发现,有82%的教师认识到“与以往的教材相比有很大改进或有一定改进”,有68.6%的教师清楚新教材的教学要求比原教材“有很大提高和有一定提高”,在调研活动中,还就“你对新教材的认识”这一问题,与物理教师进行了广泛的座谈交流,半数以上(56.6%)的教师认识到“教材将积极引导学生体验探索,思考和研究”,这从调研听课中也有了一定的反映。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对教学难度及进度把握较为合理,教学进度基本上能按教学大纲要求进行。这有利于学生接受和调动学习积极性。但不少教师对新教材的内涵理解不足,理解深度不够,在处理教学内容时,对课本知识的落实做得比较扎实,对教材中“育人功能”重视、挖掘不够,教材中的物理思想和方法在教学中的体现、各种学科能力的培养等做得欠缺,如物理概念形成过程的展示、研究问题思维的暴露、处理问题方法的培养等。
在具体使用中,93.9%的教师对新教材感到“比较适应或基本适应”,教师们普遍认识到实施新教材首先是要转变教学观念,处理好学科的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等关系。同时,大多数(85%)教师反映,全新教学理念给教师在教学中带来了更大的困难和压力,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大大增加,工作量也“增加很多或有所增加”。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化费时间最多依次的是“教学方案设计”、“教学策略确定”和“物理实验准备”三方面。这几点也反映出新教材能被广大的教师所认可和接受的,但实施起来还有相当的困难。
2.课堂教学模式
各类学校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都在积极地探索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主要有利用实验进行探索,让学生通过实验设计、过程操作、现象观察、问题分析、结论得出这一过程来实现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潜能的发挥,以达到学生素质的提高。同时也在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和途径进行探究性教学。在师大附中、田家炳实验中学等学校的高中物理教学中,已充分体现出“探究性教学模式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方面的优越性。
转变教学观念、开展研究性学习,虽被教师们有所接受,教学中也在积极尝试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在调研听课的102节课中,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学中以问题和探究为主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课堂教学模式)仅占26%;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占44%;介于两种教学模式之间的占30%,这说明,在实际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仍占较大的比例,这与新课程改革要求存在着很大的距离。
从问卷调查中可看出,能“坚持每周一次以上采用‘探究式’进行教学”的仅占33.3%,大多数(62.7%)是“偶尔采用”。
3.研究性学习和学科小课题研究
作为新课程计划的最新内容--研究性学习和学科小课题研究,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研究,少数学校已做得相当不错,但绝大多数学校仍处于观望状态。
(1)只有少数示范性高级中学能在全校范围内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学科小课题研究。如长沙市一中在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过程中,学校组织了研究性学习课程领导小组,制定了学校管理的条例和措施。通过外出参观学习、邀请专家来校做辅导报告、理论学习等形式,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定期对教师进行研究性学习进行备课指导,提出了供教师参考的课题及指南。椒江一中物理组的学科课题研究更是富有特色,从趣味性小实验到小课题研究,发展到从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小课题研究以及课堂教学内容拓展的小课题研究,研究的内容不仅丰富而且都是学生所感兴趣的,又是与知识的学习密切相关的。
(2)另有少数学校只在部分学生中进行。如稻田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以教材中某一学习内容为中心,提出需要研究的问题,让学生自行选择方法进行探究,然后根据要求在限定的时间内对某一问题向全班作出阐述,其他组可对该组的阐述的问题进行发问,教师适时作出评价,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事实证明,该校研究性学习实验班的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明显超过学习其他学科的兴趣,也明显超过其他班级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有想法但尚未付诸行动,这类学校占被调研学校的大多数。由于教育观念的惯性、教师自身缺乏这方面的尝试与体验、缺少理论指导和有效的技术培训,以及尚末一个客观的统一评价标准,使得研究性学习和学科小课题研究在大多数普通中学难以起步。
四、新教材实施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
1.教师教育观念一时难以彻底转变。
反映最突出的问题是教育观念的问题,教育观念的转变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不是通过一、二次培训就能解决的问题。当前仍有不少教师关注的只是教材的某些知识点的落实,不太注意全面把握和理解新课程新教材的教学要求。很显然,如果没有新的教育观念的指导,即使用了新教材,也还是会“穿新鞋走老路”。
在与教师交流中,教师们在口头上都认同新教学理念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对培养学生全面发展非常有利,但在实际教学中不敢放手参与课改实践,若要他们彻底改变原有的传统教学方式,一时比较困难,主要是:
(1)教师从事教学已多年,传统的教学方法已根深蒂固,加上教师原来使用的教学方法,应付当前的各种考试已检验还是比较有效的;
(2)让学生体验实践,通过探索获取知识,费时费劲,短时间教学效果又不明显,不如直接灌输来得快;
(3)受高考压力。学校领导和教师担心高考考不好影响学校的社会声誉,在观念上谈不上有根本的转变。学校领导和教师更乐意于苦教苦学,加班加点,以牺牲学生的休息时间为代价来提高教师们认为的教学质量。
2.教师缺乏探究学习的尝试与体验。
探究学习,属开放式或半开放式的教学活动。由于教师自身缺乏探究学习的尝试与体验,以及缺少相应的理论指导和有效的技术培训,在实际开展探究学习时,不能给予有效的指导与帮助,以致难以有效地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主要体现在:
(1)教师在尝试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时,提出让学生探究的问题起点过高,难度过大,学生一时不知道如何进行研究,使得探究活动难以正常展开;
(2)对学生探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估计不足,加之缺少有效的监控方法和反馈措施,使得探究的过程混乱无序;
(3)学生在学习中没有思想负担,学生的参与程度相对来说更大了,思维也更活跃了,其带来的不良结果是学生对探究问题的提出或回答中,有很多是不够严肃的、欠科学的。
大班额问题,是难以开展有效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又一个问题。许多教师们反映,现有条件下,一个班里学生太多(尤其是示范性高级中学),很难在课堂上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更难有效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或探究式教学。
3.教学评价与新课程改革还没能统一起来
在调研中,教师们还比较集中地谈到了评价问题。教师普遍反映, 当前学校评价教师的工作,更多看学生考试的分数,使教师不敢放手参与课改实践;还有不少教师认为当前的评价体系没能与新课程改革要求完全统一起来,新教材的实施缺乏保障。如在课堂中开展“探究学习”或开设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教师既费时费劲,短时间的学习效果又不明显,加之尚未有一个客观的统一的标准,使得“探究学习”和“研究性学习”难以有效的开展。至今,仍有不少教师担心,如果评价体系不变,新课程的改革、新教材的实施将无法真正落实下去。
五、研究与对策
1.呼唤教师更新教育观念
传统教育观念下形成的教学模式是根深蒂固的,即使有意识地去改变,在教学中也会自觉不自觉地回到原先的教学模式中去,这对于一些颇有建树的成功教师来说尤其艰难。新教材处处体现着新理念、新观念和新创意,这与原先的教学有着很大的反差。改变教育观念,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要他们放弃某些“成功的经验”,去探索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当前,在实施新教材方面,还没有一个成功的教学模式情况下,更要依靠广大教师在实践中摸索与创造,这不仅需要付出,更是重新塑造自我。比如教材难度降低了,知识面加宽了,这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自身所储备的知识能否适应新教材的教学?能否满足学生的需要?新观念下的教学要求学生参与教学,自己探索,教师如何引导与调控?„„面对这些新的课题,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不断将课程改革的理念,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精神转变为教师的教学观念,进一步将教学观念转化为教师的自觉行动,这样才能保证不折不扣地落实新大纲和新教材。
2.加强集体备课,发挥群体效应。
集体备课意义在于教师之间通过探讨与交流,取长补短,提高认识,更好地发挥每个人的教学特色。尤其在无现成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发挥群体效应,全面挖掘教材,探讨教学方法,切磋教学艺术,不失为一条捷径。比如对教材解读,在集体备课时,通过钻研教材,全面挖掘教材的教育功能,对新教材要作深层次的思考:
(1)新教材新在哪儿?与原有的教材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改变?
(2)教材中隐含了哪些育人功能?
(3)对一些初中已学过,高中重新学习的知识,如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教学,要研究同样教学内容高、初中教学的差异与要求有何不同?详、略该怎样把握?课堂中余下的时间怎么办?(当前多数教师采用增加课堂练习的做法)„„
集体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更要侧重于教学理念、目标、策略和实验设计等方面。提倡以“活动设计”为中心进行“三备”,即备课程理念、备课程资源、备学生学习准备状态。在具体操作上,集体备课要改造传统的内容与方式,克服“统一式”的同伴互助。既使统一备课,集体备课,自己也要再进行整合、二度设计,不要同一课题的教学出现统一的教学思路。要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特长、个性,让教学“个性化”。
3.加强教学策略研究
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是否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学工作是否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的很辛苦也是低效的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样的教学也是低效教学。
要保证教师的教学是有效的,教学策略的确定是非常关键的。教师采用讲授式的教学方式,有结论准确、时间省等优点,而采用探究式教学方式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方式和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但存在费时、学习的效果差异较大等缺陷,这也是探究性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就当前教学现状来看,我们不该全盘否定“讲授式的教学方式”,也不该无限放大“探究教学方式”的功能。在教学实践中将“讲授”和“探究”两种教学方式有机结合是一个比较可行的方法。
当然,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模式、选择怎样的教学策略,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功底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加强学科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的研究,帮助教师 把握好教材的分析和处理,除了在市级高中物理相关会议上具体落实以外,各县(市)教研室和学校教研组在平常的教研活动中进一步落实。
4.倡导评价方式多元化
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要促进教师不断提高,关键是促使教师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校长、教研员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应以全新视角,多样化手段,多元开放的心态来进行,评价的目的在于帮助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水平,而不只是局限于评判;注重帮助教师提高教学实效,而不是为了展现评价者自己的水平,提那些看似全面、深刻,教师却无法实施的意见。
物理组 孟晓振
2010-9-20 7
第四篇:新课改教学模式
分享式教学模式
一、分享式教学模式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一)提出的背景
1、为进一步推进我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乐学、会学、创学,全面发展,以瓮教发【2015】159号文件精神为指导,响应全县新课程改革号召。
2、近年来,全国各地都掀起了课改的浪潮。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河北威县人才学校课改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确实,该课改了!传统的课堂、填鸭式的训练、题海战术只会让我们的孩子盲目的接受,不改革就要被淘汰!于是,2015年9月,我校试行推广“三究四学”教学模式,由于教师对导学案设计和集体备课缺乏经验,学生提问技巧,表达上也跟不上节奏,困难重重,举步为艰。根据我校实际情况,觉得课改步子似乎迈大了些。为了让大家共同迈向课改的步伐,既不加重老师们的心理压力和负担,又能把课堂主体地位还给孩子,让孩子真正站在课堂中央。于是,我们探索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分享式教学模式。
(二)作用和意义
“分享是人的天性,学会分享,就学会了生活 ”
所谓分享式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经过感知、质疑、探究、创新,得出思考成果,然后在全班进行分享的一种教学方式。旨在促进学生思考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经过交流分享和思维碰撞,擦出火花,萌生灵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自身的价值和成就感,培养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分享式教学要求师生主动坦承、倾情地投入参与其中,互动研讨。教师既不能毫无投入地置身事外,也不是凌驾于课堂、学生之上的掌控。在传统的教学中,最常见的课堂形式大概有两种:一是,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二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师生互动。分享式教学是第三种课堂方式,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下面我具体谈谈:
二、分享式教学模式的运用
分享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学生探究—小组交流—成果分享(班级展示)—反馈评定——拓展运用。
(一)、提出问题
1、设疑自探。这是课堂的首要环节,即围绕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设置具体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学自探。
在分享式教学中,学生思考、探究的开始是以教师的合理、有价值的启发为基础的。教师的启发必须建立在对课文的高度领悟和深刻理解上,多追求纵向的深入剖析,而不是面面俱到。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应该充分备好课,吃透教材,研究可能出现的问题,储存大量相关而又清晰有用的信息,然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最后确定2—4道可以开发学生智慧,引发学生思考兴趣,激励学生研究热情的问题,让学生讨论。
这一环节容易出现以下误区:一是设置自探问题层次不清,不能紧紧围绕学习目标,问题太碎、太杂,或太大、太空。要么一看就会,课本上有直观的答案,要么思维跨度太大,缺乏递进性,学生难以接受。二是自探走过场,时间安排不足。三是在学生自探过程中教师出现两个极端,要么唠唠叨叨,使学生不能专心思考,要么漠然视之,认为学生自探与己无关。
(二)学生探究
1、解疑合探。是指通过师生或生生互动的方式检查自探情况,共同解决自探难以解决的问题。
合探的形式包括三种:一是提问与评价。操作的办法是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或中、优等生评价。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思辨、学会评价。二是讨论。如果中等生也难以解决,则需要讨论,教师在学生自探的过程中巡视发现的学生易混易错的问题也要讨论。
讨论要建立在学生充分自探的基础上进行,难度小的问题同桌讨论,难度大的问题小组讨论。三是讲解。如果通过讨论仍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则予以讲解。
2、质疑再探。让不同学生针对所学知识,再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诱发学生深入探究。
在教师的启发之下,学生开始深入思考、探讨研究。研究时最好选择一个角度,结合某些资料,积极思考,多维思考,逆向思考,刮起头脑的风暴。在教学中,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件极为快乐的事情,因为在思考中可以获得成就感。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 养他们善于思考,让思考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有成就感的事。学生积极探究后,要把思考的成果用文字及时固定下来,以备下一环节使用。他们探究成果取决于他们思考的深度和创新的程度。
(三)、小组交流
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开始小组内部交流。小组一般由4-6个学生组成。他们把自己刚才思考的角度以及所获得的成果,采用轮流发言的形式,和组内成员初步交流。记录员记录组内成员的优秀想法和观点,以及疑惑,并组织进一步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可以修正、完善自己的思维成果。最后,小组选出最佳作品,以便在接下来的成果分享阶段向其他组呈现自己的独特见解和优秀思考成果。小组交流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的多元化观点,多角度的思考方式相互感染、相互碰撞。这样,使学生对文本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交流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大胆地、自由地阐述各自的看法,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判断、推理等多种思维能力;通过这种交流学生们的语言技能也得到提高,学习潜能和创造力得到发挥,也提高他们的表现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成果分享.这是分享式教学最为重要的环节。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分享的深度决定生命的高度!”这句话说明了分享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在学习中同样如此。经过分享,我们可以了解别人的思想,加强彼此的沟通;可以让别人知道自己的观点,提高自身的成就感;可以引发彼此的灵感,拓宽思路,点燃激情。其实,最根本的还是通过分享使自己得到了别人的认可。我们老师大多都有这样的印象,每次批改完作业,然后在班上公开表扬优秀作业时,学生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就难以自抑。现在学生公开分享自己的“作品”,同样可以获得这样的感觉。这是一种荣誉,它的作用就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思考的疲倦。
(五)、反馈评定
对学生分享的成果,教师要及时恰当地作出评价和反馈,好的方面加以肯定,不好的方面指出不足,但是一定不能全盘否定学生的观点,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的作品有的择优在班上宣读,有 的在班上宣传栏张贴,甚至装订成册编成文集。
我们知道要想使一个人对某件事保持长久的热情,那就不要使做这件事变得单调重复,要始终保持这件事的吸引力和诱惑力,使追求的脚步不至于停滞不前。这儿要求我们的教师做出多元、真诚的评定。
(六)、拓展运用
针对本节课所学知识,分别编拟基础性和拓展性习题,让学生训练运用。在此基础上,予以反思和归纳。
此环节主要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教师拟题训练运用。教师首先编拟一些基础性习题,重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情况。检查反馈的原则是学困生展示,中等生评价。如果发现错误,还要让学困生本人说出错误的原因并纠正。基础性习题解决之后,教师再出示带有拓展性质的习题。检查反馈原则是中等生展示,中、优等生评价。如果发现错误,还要让答错者本人说说错误的原因并纠正。二是学生拟题训练运用。如果学生所编习题达不到学习目标的要求,教师则进行必要的补充。三是反思和归纳,具体操作是学生先说,教师后评。
这一环节容易出现以下误区:一是编拟习题不能牢牢把握学习目标的“底线”,关注拔高题,忽视基础题。二是怕学生编题编不到“点子”上,浪费时间,干脆不让学生编。三是不给学生反思的时间和充分表达的机会,反思归纳都是教师“一言堂”。
三、分享式教学模式的首要任务
让学生敢于分享,是分享教学的首要任务。既要把分享概念在教师教学教研活动中体现,更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呈现,提倡小组学习,分工要明确,各司其职。小组学习,最理想的当然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每位成员都有明确的职责,分工越细,意味着功能更专业,每个人做什么都分得十分清楚。想尽法子的最终目的是就是激活学生的分享交流欲望,让他们敢于分享,乐于分享。在分组时,可以平行式分组,组内水平相当,有利于激活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竞争意识。也可以是递等式分组,更能达到“兵教兵、兵练兵”,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
四、分享式教学对提高学生素质的意义。
“会自学、会讨论、会发言、会倾听”是分享式教学课堂常规的重要部分,对提高课堂效率、保证质量非常重要。分享式教学最主要侧重两点:一是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二是提升学习的成就感。学生只有积极主动思考了,才能更好地培养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敢于质疑的精神。而且通过分享,彼此可以交流心得体会,激发灵感,开阔思路,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彼此不再陌生,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思维的碰撞和贯通。而且,分享可以使人在不断获得成就感的过程中保持前进的脚步
五、操作“分享式教学”中的一些反思
1、分享式教学,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实践起来要因人制宜。
2、根据不同学科和同一学科的不同课型,还可以增删或调换某个具体环节,进行灵活运用。
3、要想灵活自如地运用这个模式,需要长期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总结,在实践中反思,才能在实践中成长,成熟。
当然,其中还有很多困难制约着我们在课改道路上的发展:大班额的限制、设施设备的欠缺、场地的限制、以及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我们的理念等等。但是我们坚信:在我们县教育局的正确引导下,兄弟学校的帮助下:大家坚持一个真理,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导师,而学生不是“空瓶子”,他们是活生生的社会的“生活体”,是有机的种子,本身具有萌发生长的机能。只要老师们准备充分,乐观自信,掌握方法,一定可以在课改之路上走得更远、做得更好的。
谢谢大家!
第五篇:浅谈新课改下如何转变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浅谈新课改下如何转变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摘 要:现阶段,随着我国新课程教育改革方案的实施,新课改下如何转变小学语文教学模式,逐渐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小学语文教学从孤立、封闭的教学模式转向综合、开发的教学模式,更加适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本文将简要分析,新课改下如何转变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方面的相关内容,旨在进一步促进新课改下如何转变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可以顺利地开展下去。
关键词:新课改;转变;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21-006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1.038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和灵魂,是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促使学生可以获得全面的发展。通过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逐渐提高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以及语文表达能力。新课改下如何转变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成为语文教师重视的教学问题。通过转变语文教学模式的方式,优化语文教学方法,更加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中。
一、新课改下转变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意义
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发展,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相对沉闷的学习氛围,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呈现出了新的发展活力,也对语文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语文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综合素养等方面入手,重视新课改下转变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应用的策略探究,不断完善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重视新课改下转变小学语文教学模式这一项教学内容。
二、新课改下转变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策略
小学语文的教学旨在培养小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进行探索、合作、创新。这种教学理念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着根本的区别,因为它能够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助于营造和谐向上、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与学习氛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结合语文教学模式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是语文教师制定教学方案以及语文教学模式的重要参考。语文教师可以针对语文教学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效地完善教学模式,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其中,新课改下转变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策略有:学习新课标,理解新理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合作探究,引导质疑解惑;练习巩固,善于拓展延伸等内容。
(一)学习新课标,理解新理念
语文教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直接执行者,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果,教师就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完善自己。在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学习新课标,理解新理念,是语文教师必须重视的一项工作内容。通过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积极地转变教学观念,完善以往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忽视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问题,促使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可以切实地应用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语文教师还应将学习新课标,理解新理念,作为日常教学活动的基本前提,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在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的教学模式注重的是学生的中心地位。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是新课改下转变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策略之一。为了有效地实施教学活动,语文教师应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这一教学策略应用到教学活动中,优化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可以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例如,当讲解的课文是描写景色的时候,语文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方法,可以引导学生去大自然中亲身观察、探索,在亲身实践中领悟课文的中心思想,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这种方式,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小学生合作、探索、创新,促进小学生不断进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合作探究,引导质疑解惑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合作探究,引导质疑解惑,可以有效提高?W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其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教学环节,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发挥个体特长,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发挥合作探究,引导质疑解惑策略的优势,积极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探究学习合作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以及语文表达能力。
(四)练习巩固,善于拓展延伸
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练习巩固,善于拓展延伸,也是新课改下转变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策略之一。在新课改下转变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不但可以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完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且有助于语文教师帮助学生练习巩固学过的知识,并培养学生善于拓展延伸的学习能力。通过发挥练习巩固,善于拓展延伸的优势,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语文素养。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自主探究学习活动中,在探究学习活动中,有效地完善自身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语文综合素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练习巩固,善于拓展延伸,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策略。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语文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教学目标,积极地探究新课改下转变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发展策略,不断优化语文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有效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语文表达能力等。因此,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地探究新课改下如何转变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发展意义。
参考文献:
[1] 袁宝成.浅谈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模式[J].新课程学习(中),2013(10).[2] 谭泽恩.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师角色的转换[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13).[3] 蔡家河.新课改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的新变化[J].小学时代(教师),2011(5).[4] 马进英.浅析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速读(中旬),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