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现状及其对策[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5 03:04: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现状及其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现状及其对策》。

第一篇:浅谈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现状及其对策

第6课 《礼貌待人》教学设计 第一站 人际交往要礼貌 预习提示:

1、什么是礼貌?

2、礼貌的作用

3、列举生活中的不礼貌行为。说说它的危害?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领会礼貌是社会生活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礼貌利于交往,减少误会。

[能力目标] 能正确使用口头和书面的礼貌用语 [知识目标] 理解什么是礼貌,知道礼貌的作用。教学重点:礼貌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总结不礼貌行为的危害。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欣赏歌词:早上起床精神好,背上书包上学校。见了老师行个礼,见了同学问声好。客人来了鞠个躬,见到长辈说声好。欢欢喜喜进学校,大家夸我有礼貌。自学提纲 见(预习提示)

自学指导

1、通读教材,解决以上3个问题。

2、时间3分钟 组内交流

1、组长主持,一人回答,其他人在课本上画。

2、简单的题通答案,难题讨论 检测自学效果

合作分享:

1、什么是礼貌?

2、礼貌的作用

各抒己见:生活中都有哪些不礼貌行为? 说说它的危害?

教师点拨

1、礼貌的作用:2点

2、观看人生AB剧,引导学生总结不礼貌行为的危害:可能产生误会,造成麻烦,形象受损,影响交往,失去友谊等。课堂剧表演:让同学分组合作编制一个节目,以说明不讲礼貌的危害。形式:小品,短剧等。时间:3分钟以内。课堂检测 见练习一

板书设计(本课小结)

讲礼貌的重要性

什么是礼貌

礼貌的作用 推荐作业

辨析:礼貌只是小事,没必要多此一举.第6课

第二站《如何讲礼貌》教学设计

预习提示:

1、如何讲礼貌?

2、长时间不理发是有个性VS长时间不理发有损个人仪表,你的观点?

3、十字文明用语是什么?

4、生活中,怎样培养得体的行为?

5、道歉是------的表现

6、生活中,怎样对待残疾儿童?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知道哪些行为是应该提倡和学习的文明礼貌行为,感受文明交往的重要意义。学习交往的礼节与技巧,学会与人,特别是陌生人打交道,在交往中成为受欢迎的人,形成良好、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

[能力目标] 能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巧。学会与人沟通的技巧,提高交往的能力。[知识目标] 讲礼貌的途径。

教学重点: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教学难点: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讲故事:士辉和志强的故事。(课本71页)设置悬念,引入本课 自学提纲 见(预习提示)

自学指导

1、通读教材,解决以上6个问题。

2、时间5分钟 组内交流

1、组长主持,一人回答,其他人在课本上画。

2、简单的题通答案,难题讨论 3、1.4.6全班分3大组讨论,重点交流。检测自学效果

1、通答案

2、各抒己见(分组讨论):在我们同学交往中都有哪些不文明行为?例如:仪表,语言,行为等方面。我们应怎样改正?

3、辩论赛

甲方:遇到和自己观点不同的人应直接提出反对意见,坚持自己的意见

乙方:遇到和自己观点不同的人应有自制,有气量,有涵养,以礼相待,化解矛盾 教师点拨

1、如何讲礼貌?共8条

2、不文明行为的改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社会观察

解决开篇提出的问题:士辉和志强的故事 感悟升华

回忆自己感到内疚的一件事,和同桌组成一组,真诚地向别人说一声“对不起”。互换角色,重复一次。

1、当你向别人道歉时,你的感受?

2、当别人向你道歉时,你的感受?

在6人的合作小组中,请几位同学,当众承认错误,表示歉意。

1、这次感受和只有两人在场是有什么不同?

2、你是如何克服的? 课堂检测 见练习二

板书设计(本课小结)

怎样做到文明礼貌:

1.态度应诚恳

2.仪表应大方

3.语言应文明 4.应为应得体

5.学会谦让,互敬互让6.学会道歉

7.尊老爱幼,尊重妇女,关爱弱者 8.移风易俗,见义勇为,关心公益事业

教后反思 练习题 练习一

1、下列属于礼貌行为的是()

A.见到同学,装作没见

B.随手乱摘校园花草 C.回答问题举右手

D.遇到老师,不打招呼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讲礼貌的人能愉快交友,但真正的朋友不多。B.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C.文明礼貌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

D.礼貌是自然形成的,不需培养。

3、简答

中学生如何尊重老师?

答案:

1、C

2、B C

3、略 练习二

1、下列属于文明礼貌行为的是()

A.中学生可以佩戴首饰上学

B.妨碍他人不道歉无关紧要

C.说话要注意场合,态度诚恳

D.要见义勇为,遇到不平事,拔刀相助

2、下列作法正确的是()

A.与人握手,可以用左手握手。

B.说话习惯带尾巴,可以理解。C.进电梯,主人在先,按按钮,再请客人进。

D.吃西餐时,右手拿刀,左手拿叉。答案:

1、C

2、C

第二篇: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现状思考及对策

成功作文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现状思考及对策

贵州习水三岔河中学 母建林

内容摘要: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普遍存在重视不够,方法陈旧,故而学生头疼,教者堪忧,效果欠佳;认真反思,不难发现我们现实作文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众多教师也在潜心思索、苦苦找寻提高作文教学效果的灵丹妙药。只要教者安排有序,指导有方,训练有术,学生勇于作文,乐于作文,善于作文,相信师生会走进作文教学的阳关大道。关键词: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现状改进措施

时下农村初中学生中,颇为流行这样一句顺口溜:“学生有三怕,即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这虽然是一句戏谑之言,但一定程度上却反映出中学生对作文的烦厌心理。因为怕写作文,所以初中学生大多对作文深感头痛;因为教师指导无序,所以中学生的作文水平难有长足进步。

一、写作现状与分析

初中作文教学效果不佳,令人堪忧,其中重要归因在学生。学生写作究竟存在着什么问题,其原因又何在呢?

1、书写不“规范”,文面“惨不忍睹”

文面,就是文章的“面貌”,它涉及到方方面面,如行款格式,标点停顿,文字书写以及行文中某些“习惯用法”,直接影响着文章表情达意。学生作文中,字迹潦草难以阅读,不讲究行款格式,随心所欲使用和书写标点,乱写错别字的现象普遍存在。此类现象既说明学生缺乏基本写作常识,更反映出学生尚未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在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遗憾的是,我们的老师、同学对这些基本常识、写作习惯重视不够。

2、兴趣不浓厚,作文“敷衍应付”

“作文作文,一提头疼”。这一口头禅形象说明了学生对写作“一怕二厌三应付”的态度。每当教师布置作文,较多学生唉声叹气,愁容满面。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只有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才能激发起作文的灵感,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我想写”的动机,其对写作的满腔热情才能触发文思泉涌,逐渐造就坚韧的写作意志和顽强的写作毅力,满怀信心地去克服重重困难,走向作文成功之路。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可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老师并未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上花功夫,他们只顾一味布置作文,收取作文。很多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平淡无奇,甚至味同嚼蜡,难有成功的体验,写作兴趣一点点被磨灭。久而久之,学生自然头疼、逃避作文。

3、语言运用能力偏低,不能准确表情达意

“语文就应该姓‘语’,语文课一定要重视语言文字的教学与训练。”福楼拜曾经对莫泊桑说:一定要仔细观察从你眼前走过的每一个人,然后分别用最恰当的词语去描述他们。“最恰当的词语”即是要尽可能准确精练表达自己的意思。而实际呢,一方面因为学生词汇积累不足,另一方面教师又缺乏对学生遣词造句系统的训练,学生语感自然不强,语言运用能力自然偏低,作文不仅文采欠缺,而且作文中滥用误用词语、前言不达后语、表达欠严密等毛病比比皆是。学生作文时常出现“心会而口难传,意有而笔不 1

达”的尴尬处境。

4、教学“重文轻语”,“文”妙而“语”拙

叶圣陶先生在解释“语文”概念时说:“‘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将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就是‘语文’。”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应试”的需要,学生的写作存在着“重文轻语”的现象,一些学生的书面作文写得不错,但其口头作文

却让人不敢恭维。目前中学生口头作文基本是一种静态的言语活动,学生从教师的命题

出发,力争用清晰的语言、准确的字眼、流畅的语调“说”一篇东西出来,但却不考虑

对谁说,为什么说,怎么说,因而总是采用固定模式“说”文,这种“口头作文”拿到

社会实际生活中去,其交际功能无疑要大打折扣。

5、作文“闭门造车”,文品与人品反差强烈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

泼泼地流个不歇。”农村初中学生,生活圈子有限,交际范围狭窄,“泉源枯竭”,又怎

能“溪水流个不歇”呢?

“质胜于辞,情胜于文。”刘勰也说“情者文之经”。如果学生不关心社会,不到生

活中实践,心中烈火般的激情就得不到激发,他们对生活必漠然置之;如反映在习作里,试想,这种离开社会实情、脱离生活实际的孤陋寡情之作能感动人吗?

对生活缺乏了解,缺乏体验,也造成了当今许多中学生作文虚构的现象。虚构,本

是一种想象能力的表现。但我们的一些学生却在感情上违心虚构,产生了许多矫情枉作。

如果我们的教师视若罔闻,无视于学生这种感情上的虚构,担忧学生将来走上社会,与

人真诚相处、团结协作就成问题。

二、教学现状与分析

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教师的水平决定着学生的水平。泰兴市洋思中学有句名言:只

有教不好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学生作文中的毛病归因还得在教师身上。教师的教学存在着什么问题呢?

1、教学随意性强,缺乏系统安排

写作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的形成和发展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作文教

学必须立足实际,制订方案,以便分阶段分步骤实施。这个计划不仅应包括整个中学阶

段作文教学的全程训练目标,而且更要落实到每学期的阶段目标以及每堂课的训练重点

和要求。很多老师在开学初制订教学计划时,只是笼统地订一个语文教学计划,作文教

学只是“蜻蜓点水”,有的甚至完全不提,更不必说制订整个初中的作文训练方案。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作文教学的随意性也很大。一学期有只做一、二篇作文的,有做足

数作文但只批二、三篇的,有临时有事,便到班上随便布置一下作文题目的,还有平时

不做作文,等到学校或上级来人检查时突击布置作文的„„如此等等,都说明了目前许

多老师作文教学上的无序性,这种无规律的“蜻蜓点水”、“突击备战”式作文教学根本

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产生惰性或应付心态。

2、命题脱离实际,缺乏真情实感

作文教学计划的盲目无序,必然导致命题的盲目随意。有临时出题目的,有照本宣

科出题的,有拨高性出题的,出的题目不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没有与学生的心理发展

同步,没有与学生生活实际接轨,也没有体现由低而高整体训练的作文教学规律,命题

缺乏科学性、实用性、艺术性。这种命题所要求的生活经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去甚远,学生没有亲切感,也找不出动情点。这样的结果,必然是应付式的交差或虚构一番,这

是与“说真话、抒真情”相悖的。如果我们老师深思熟虑,掌握学生身心的发展变化,把握其心态,适时从其喜怒哀乐中捕捉兴奋处、动情点,设计命题,就能为学生创设积

极作文的氛围,学生也能自觉地投入命题规定的范围,最终完成作文。

3、批改欠科学,高耗而低效

“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有多少个教师,就有多少个批改标准。一些

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常常忘记自己面对的是一群十几岁的初中学生,往往要求过高,无

视学生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的实际。有经验的老师则完全会根据学生的实际

情况确定自己的批改标准。钱梦龙先生在接手一个“双差班”后布置的第一篇作文是《我的家》。其要求就两项:(1)、标题必须写在第一行的正中;(2)、文章要分段,家里有

几个人就分几段,每段起始必须空两格。结果,这些平常吃惯了30分、40分的学生,一下子得到了“优秀成绩”,少则80分,多则90多分,学生一下子就有了强烈的成就

感。这种低起点的批改标准无疑值得我们借鉴。

作文批改周期长,也是当前作文教学中一个突出的问题。这主要有老师精批细改的缘故。叶圣陶先生向来不主张由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精批细改,他说:“学生不明白

为什么改,你改了也没有用,有的根本不认真看,真叫做劳而无功,至少是劳而不得。”

杨初春老师的“快速作文法”提倡“评阅浏览自改法”,学生在短时间完成后,老师立

即抓紧时间把全班作文浏览一下,发现普遍性和倾向性的问题,及时在全班讲评和进行

个别指导,然后让学生互相修改或自改。这样,不但能把老师从繁琐的作文批改中解放

出来,而且能有效地加大作文的训练量,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鉴赏能力。

4、缺“成功教育”,伤学生自信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学

生作文不可能十全十美,也不可能一无是处。对好作文,尚可“鸡蛋里挑骨头”;对较

差的作文,则应力求找出其“闪光点”,哪怕就一丁点的进步,都应毫不吝啬地加以肯

定。“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这样容易增强学生写好作文的信心。轻易在作文本

上写上“一塌糊涂”“一窍不通”等,无疑是一盆盆泼向学生的凉水,浇灭着学生作文的希望之花。

作文评讲,很多老师只读评优秀之作,而忽视了大部分学生的微小“闪光点”。如

果老师讲评时注意对“差生”倾斜,褒扬他们作文中的小小优点,这样那些原来作文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在受到成功激励后,内心的喜悦难以言喻,作文积极性就会倍增,作

文训练形成良性循环,作文水平自会得到提高。

5、脱离生活,闭门造车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刘国正先生说:“语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在一

起的„„语文一旦与生活联系,马上就生动活泼起来。”学生只有投身于生活,在生活

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写作积累过程中时刻注入社会生活的活水,作文教学这棵树才

会枝繁叶茂,结出丰硕的果实。一些老师脱离生活的纯技巧作文指导,实在是事倍功半。

因为即使有再绝妙的技巧而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也是不可能激起写作的冲动,产生写

作灵感的。

“写作的根源在于自身的生活,脱离生活,写就无从说起。”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

我们应该谨记。

6、重文轻道,跛足而行

语文教育自古以来就很重视“文道”结合。只可惜为了应试,一些老师只注重培养

学生的写作技能,认为技能提高了内容是可以随意填塞的。于是,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一些不健康思想也不进行疏导教育,忘记了自己作为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

7、重教轻写,纸上谈兵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善读善写,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则为学生引路,可以事半

功倍。”可见,教师经常“下水”可以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写作。但现实却不容乐观。语

文教师虽具备一定的写作技能,但写作作为一种技能,必须在反复实践中才能形成,才

能提高。不大动笔的教师和经常“下水”的教师在指导写作时,取向和心态有很大差异。前者由于缺乏对写作心理的深刻体验和把握,往往更多的是居高临下的理论知识的灌输,更多的是对技法的迷信,更多的是束缚灵性和创造的教条,写作显得生涩、神秘,让学生望而生畏。后者把自己写作的体验推及到学生身上,往往更能把握住写作的关键,将写作化难为易,化苦为乐。

三、改进现状 提高效率

现实的作文教学中确实存在诸多不足,我们应敢于面对,立足农村实际,积极寻找对策,致力于作文教学研究,投身于作文教学改革,极力扭转作文教学中“高耗低效”之弊端。

1、引领学生走进生活,不断积累丰富素材

没有丰富的生活,哪有精彩的作文?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语文老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全面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的点点滴滴。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用心感受大自然;启迪学生留心学校、家庭、社会人与事;指导多观察,多思考,多记载,并及时建立“生活素材库”,以备作文时搜寻提取甚至信手拈来。

2、加强学生练笔训练,有序提高写作水平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每学年作文一般不少于14万字,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学生练笔包括读书笔记、美文摘抄、日记周记等多种形式。教师应指导学生大量阅读美文,既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更能让学生学习优美词句,逐渐丰富自己的文采。新教材每篇课文后都有“读一读,写一写”,教师可以利用这一内容大做文章。那些需要掌握的词语不仅要求学生正确朗读,正确书写,更重要就是要灵活运用。怎样运用?最好的办法就是连词成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这样可谓一举多得。

3、作文命题,力求灵活宽泛,促进有“话”可说

言之无物是学生作文的一大弊病。为何如此?大多因为作文题目学生生疏,没有亲切感,学生没有写作激情,未能触动创作灵感,自然不可能“文思泉涌”。如果拟题灵活宽泛些,学生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就可以选择熟悉的可感的题目作文。学生有话可说,内容自然充实有力。

4、作文指导,变教师说教为学生各抒己见

半个多世纪来的作文指导,都是一读范文,二给命题(材料),三作讲解(从审题立意到选材安排),四提要求。这四步曲,唱腻了,师生双方都没有兴趣。如此指导,学生写出的作文从立意到构思,甚至遣词造句,都大同小异,千篇一律。如果改为学生各抒己见,情况大不一样。所谓各抒己见,就是教师少指导,学生先思考,然后各自谈谈自己的见解,这样一个学生的见解可以启发其他同学的思维,同时不同的思维相互交流、碰撞,就会产生智慧的火花,不同学生就会写出不同的作文,甚至有见地的作文。

5、作文批改,变孤笔批阅为群笔修改

作文批改,是语文教师的一大沉重负担,白天改不完晚上改,在校改不完回家改。教师花的精力和时间很多,学生所得却很少。如果变老师一支孤笔批阅为学生几十支笔修改,立即会出现崭新局面,立即会产生教学“共振”的最佳效果。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可指导他们自己修改,或组织他们互相批改。”变孤笔为群笔的具体做法是:小组内互改→小组间互改→分小组面批→二次创作→小组内互改→小组间互改→分小组面批→成功作文与佳作积累。

6、作文评讲,变一人点评为师生共赏

传统作文评讲是唱独脚戏,一人点评众人听:朗读优秀作文、剖析典型病例、指导修改等。这实际上是“满堂灌”、“填鸭式”在作文教学中的反映。结果,自然滋生厌恶情绪。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无论是优秀习作,还是典型病例,都可以变

教师一个人评说为师生各抒己见,共同评析。

师生共赏评析是学生“显山露水”的好机会,也是品评和接受品评的好方法。人人动脑筋,个人显其能,大家有长进,鉴别能力、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就能普遍获得提高。

四、主打话题作文,进行系统训练。

参照“话题作文100题演练”,从第五周起,力争每周训练一个话题,指导学生写成功作文,走阶段性“一劳永逸”,三年后“以不变应万变”的作文成功之路。

实践表明,只要教师安排有序,指导有方,训练有术,学生勇于作文,乐于作文,善于作文,我们的作文教学自然事半功倍,低耗而高效。

(作者:联系电话*** 邮编564601)

第三篇: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现状与对策

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现状与对策

论文关键词]初中英语 教学现状 素质教育

[论文摘要]笔者调查了甘肃省武山县一个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现状,对调查数据资料进行分析,从中发现了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在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

一、初中教师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搞好英语教学质量,大力发展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教师通过积极地开发课堂资源,采取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推动学生的学,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导作用。高素质的英语教师以及渴求学习、积极进取的学生是提高英语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英语教师的素质从某种程度上决定着英语能否达到应有的效果。加强英语师资建设,是推动英语课程开设的前提,也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目前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师资状况如何呢? 随着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进一步实施和初中面临的升学高峰,初中教学规模迅速扩大,教师补充相对滞后,师资不足相对突出。由于师资匮乏,不少学校采用合并班级的方法,其班级人数一般在70人左右。试想,某一位英语教师在如此多人的班级上课,通过仅有的45分钟,如何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呢? 同时,随着高中规模的迅速扩大,选走了一批初中英语骨干教师,这样就使已经严重缺编的初中英语教师更是“雪上加霜”。

我县的大量转岗教师没有在大学里受到系统的专业培养,只是经过短暂的岗前培训或没培训,凭借大学里学的一点英语就从事了初中英语教学。他们之中有大部分是教学基本功不过关,如发音不准确,口语和听力基础差,书写不规范,教材教法不熟悉以及专业知识面窄等等。

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也存在着许多问题。长期以来,我国中学课程结构单一,除了学科课程外,活动课程类、实践类课程往往有名无实;课程设置不能反映现代化建设对基础教育的要求,尤其忽视本应该在基础教育阶段大力加强的能力培养,严重损害了青少年的心身健康,甚至影响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所以我们要打破以教师为中心,单向传授知识的“教学观”;彻底转变观念,建立以学生为主题,教师为主导的新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独立的思考。传统的填灌式的教学方式严重影响了英语教学方式的改进,阻碍了英语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突破与创新。以笔者所在的县为例,80的英语教师不能用流利的英语组织教学,学生以交际为目的的英语能力得不到培养。

二、农村学生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质量一直以来较差。在课改阶段,如何稳步提高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质量,是个十分艰巨的任务。目前十分突出的一个问题是,来自农村的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积极性不高,有的甚至不愿意学习英语,怕学英语,造成差生越来越多。这种情况对初中英语教学影响极大,危害慎重。出现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有:一是同学们自身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受到目前一股新的“读书无用论”的影响。而是差生存在叛逆的心理,造成大面积掉队现象,严重影响了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除此之外,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死记硬背,学习方法单一,学习积极性不高。我们了解到,初中学习中,学生大多数对英语的学习无兴趣,持着考前突击,60分万岁,多一分浪费的不正之风,严重的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素质教育的普及。

三、解决策略 1.加强教师的自身修养,提高教学技能及教学水平。笔者认为,在实施任务型家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教学资源渠道,创造宽松的教学氛围及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英语教师急需更新观念,学会使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2.农村英语教学提倡小班教学。走出当前农村英语教学的困区,小班制教学将是未来可选的最佳途径。它将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使教师更好的因材施教,教师更容易根据课堂的情况及时地更变教学手段,充分发挥任务型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师与学生在融洽的气氛中完成教与学的任务。

3.抓好教师的进修学习。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学校改革与教研实践的紧密结合,而校本培训对教师专业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应为教师的反复实践、研究提供资源和制度保障。4.抓好教师基本功的训练。随着中学英语教学课程标准的实施,对初中英语教师的素质要求也愈来愈高;不仅要听、说、读,还要具备演、画、唱等基本功。所以教师应该练好内功,通过听课、专题讨论、案例分析、说课等研讨形式,全面提升初中英语教师的素质。

5.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各行各业越来越需要英语,特别是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后,需要更多的英语专业人才。所以,学习英语将成为一个重要的任务,全社会都要重视它。

总之,要大力发展欠发达地区、贫困偏远农村初中英语教育,需要教师

第四篇:农村初中思想品德

农村初中思想品德“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

浦北县六硍镇横岭初级中学廉全光

【摘要】农村初中特别是镇办初中,由于环境,设备,师资,生源等原因,教育改革落后,教师教育教学方法陈旧,学生学习方法落后;初中思想品德中考分值减少,教师课堂教学乏味,学生不主动参与。因而产生了大量的思想品德学习困难学生。“学困生”产生的原因较多,既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原因。要转化“学困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教师既要有爱心有恒心,又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同时还需要家庭与社会的密切配合。

【关键词】农村初中,思想品德,学困生,成因,对策,动力,学法,课堂教学生活化,合力,自爱。

初中思想品德课,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责任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面临着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这就是“学困生”面过大,直接影响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素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因此,提高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效率,提高“学困生”思想品德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农村初中思想品德“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做简单探讨。

一、农村初中思想品德“学困生”的成因

“学困生”,主要是指智力正常、但由于在学习方法等多方面不科学从而造成学习困难,学习心理有障碍,学习方法不对头,成绩低下,难以达到义务教育教学所规定的基本要求,与实际教学要求有一定差距的学生。“学困生”在行为表现上常会出现严重厌学、纪律散慢等现象;在心理上缺乏学习热情,认知水平较低,依赖心理严重,意志脆弱,情感淡漠;在思维方面,再认能力、迁移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差,思维水平较低;在学习上表现为目标不明确,态度不端正,动力不足,学习懒惰,成绩落后。思想品德“学困生”,泛指在正常的教学要求下,对思想品德学习感到困难,理解较差,记忆力较弱,成绩较差的学生。要想转化初中思想品德“学困生”,首先要了解“学困生”的成因。

笔者选择一个九年级作为实验班级,该班全班60人,八年级期末考试思想品德学科不及格有30人,确定不及格为思想品德“学困生”,对全班展开一系列调查,根据在实验班级所做的问卷调查总结出以下成因:

(一)农村初中思想品德“学困生”形成的内因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主要有:

1、学习兴趣不高、信心不足、动力不足,不积极主动学习。

根据笔者对实验班级全体学生的调查统计,有25人对初中思想品德课不感兴趣。表现在学习有困难,看书不懂,答题不会,因而厌恶学习,抄袭作业、不做作业、考试作弊的行为时有发生。

越不想学,成绩就越差,再加上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备和学生的鄙视,因而认为自己不行,没有出路,情绪低落,失去信心。

学习信心不足,劲头不足,从而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动力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内在力 1

量。学习动力不足,简言之,就是对学习和与之相关的一切活动缺乏必要的兴趣,无所事事,让大好的时光白白流逝。学习动力不足主要表现在:没有理想没有目标;不了解学习初中思想品德的意义;兴趣的中心不在思想品德课学习上,对学习消极应付。调查显示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抱无所谓的态度的有36人。

“学困生”对初中思想品德学习兴趣不高,信心不足,动力不足,因而不积极主动学习。调查问卷中,“当你学习中遇到不明的问题时是否主动找老师问清楚?”,有80%回答“否”。30“学困生”中有20人在思想品德课堂上,从来都不参与课堂讨论,不愿意主动回答老师的提问。在老师讲评作业或试题时,只想要一个答案,不去理解,不去探究,不会运用思想品德课所学知识解答问题。这样的学习是不符合思想品德的特点,成绩就自然落后了。

2、学习意志不坚、毅力不强,不够努力学习。

“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出现不稳定的倾向。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情绪波动大,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上起伏不定。学生在学习成绩好的时候,兴致勃勃地学习;学习成绩不好的时候,厌烦学习。学习情绪化,很容易形成一种学习上的恶性循环。调查问卷中,“你认为自己思想品德成绩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有70%回答“不努力学习”,“不刻苦学习”。“学困生”意志薄弱,缺乏耐心、恒心。怕苦怕累,经受不了挫折,不努力学习,成绩很难提高。

3、学习方法不对、能力不强,农村初中生读书看报少,没有养成阅读书报,关心时政要闻、社会生活的良好的学习习惯;部分农村初中没有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复习的学习习惯;上课不专心听课,不主动参与,不独立完成作业;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等,学习方法不对,学习能力不强,学习效率低,成绩直线下降,进入了初中思想品德“学困生”行列。

(二)农村初中思想品德“学困生”形成的外因是其形成的重要原因,主要有:

1、学校不够重视

学校重视安全与纪律的教育,轻视道德与心理的教育;教师重视成绩的提高,轻视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初中思想品德中考分值减少到50分,大部分的思想品德课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导致部分农村初中学生淡化初中思想品德,忽视思想品德的学习,沦为了思想品德“学困生”。统计结果显示,思想品德“学困生”每天的课外时间,除了完成作业外,几乎不再投入时间,甚至有部分学生连作业都不能完成,必然导致思想品德成绩下降。

2、教师课教学堂乏味

有的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课教学过程中,仍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情感要求、自由自觉的活动和所处的现实生活,以机械的灌输和大量重复性的作业为主,课堂教学乏味,死板,未能很好地贯彻新课改精神。据统计,实验班级的“学困生”有26人认为之前的思想品德教师课堂教学乏味,没有新意,导致学生对教师不满转嫁到对思想品德学科不感兴趣,没有动力。

3、教师关心不够

教师对思想品德“学困生”关心不够,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师生关系疏远,致使他们的成绩越来越差。统计结果显示,有23位同学认为教师只关注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对“学困生”不闻不问,导致他们破罐子破摔,不愿努力学习。有的教师教育方法简单粗暴,随意批

评训斥学生,导致师生关系恶化,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成绩越来越差。

4、家长督促不力

据调查,大多数农村初中家长对子女的学习情况不闻不问,更不要说辅导子女学习;有的家长溺爱孩子,对其放任自由;有的缺少科学的教育方法,孩子有错便粗暴打骂,使孩子走下坡路。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子女的情绪,再加上学生自身的惰性、好玩,学习更得不到巩固,成绩明显下降。

相当一部分农村家长长期在外打工,将子女托给父母亲戚照料,忽视了对子女的关心和教育,有很多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管教不了孩子,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和厌学无可奈何,学习下降的占多数。在实验班级的30名思想品德“学困生”中有近50%的学生是“留守儿童”。

5、社会不良影响

读书无用论的滋生蔓延,也使一些学生认为读书无用,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另外一些学生沉迷游戏娱乐,无法静下心来学习自认为枯燥无味的知识。

二、农村初中思想品德“学困生”的转化对策

明确了“学困生”的成因,就可以寻找有效的对策,笔者总结出转化农村初中思想品德“学困生”的以下对策:

(一)从“学困生”形成的内部原因入手转化

1、激发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动力,推动“学困生”积极主动学习。激发学习兴趣。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恰当地提出一些“学困生”感兴趣的问题,巧妙地引导他们轻松作答,增强思品课的吸引力,使单调抽象的思想品课变得轻松、生动而丰富多彩。“学困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结合教材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如议一议、抢答竞赛、小游戏等,吸引“学困生”,激发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树立学习信心。“学困生”往往普遍存在自信心不足的问题,作业、试题过难,使他们无从下手,越来越没有信心去学好初中思想品德课。因此,教师在作业和单元测试可以用部分不同的题目,实行“选择做题”,“学困生”可以选做难度低的题目,让他们能取得一个比较理想的成绩,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保持乐学的激情,从而提高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动力。

提高学习动力。构成动机的主要心理因素:一是学习兴趣;二是对学习意义和价值的认识,即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一旦学生有了学习动机,就能自觉主动地认真学习,在遇到困难和挫折,也能不气馁,坚持学习。动力源于兴趣,动力来自信心。帮助“学困生”了解学习初中思想品德的意义,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动力。

推动“学困生”积极主动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要改变旧教学教程中片面强调知识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质疑、积极讨论,真正做到“我要学”。在教学实践中,我力争每节课都要拿出一定的时间让“学困生”参与教学活动,如安排学生进行

时事政治讲演,使包括“学困生”在内的每一位学生都有上台讲演的机会。课中让学生参与问题的讨论,讨论中师生进行对话,或者学生之间进行辩论。同时课堂上特别注重关注“学困生”的动向,主动与“学困生”进行讨论,师生互动。这样,课堂成了学生学习的乐园,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推动“学困生”积极主动学习。

2、坚定学习意志,增强学习毅力,促使“学困生”努力学习。

学习要拥有坚定不移的意志,要拥有坚持不懈的恒心,要拥有坚忍不拔的毅力。教师要不断地去激励“学困生”学习,不断地提醒他要持之以恒,特别注意在每次考试后,找“学困生”谈心,帮助他分析考试的得与失,正确看待考试成绩,正确对待挫折,帮助他认识到自己内心世界的广阔,学会用自己的能源照亮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减轻情绪化学习的负面影响,增强“学困生”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学习毅力,促使“学困生”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

4、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要求抛弃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将学习融入生活,增添学习的乐趣,将学习与问题结合,增添学习的针对性;将学习汇于心灵,达到学习的目的。

学会在活动中学习。“生活即课堂”,积极大胆地参与到活动中去,用身心感受活动中的人与事、情与理,体验情绪、丰富情感、感受新知,提高动脑动手的能力,实现“做”中“学”,“学”中“做”。

要带着问题学习。新教材中以鲜活的情境(包括故事、插图等)提出了许多相应的问题,供同学们思考,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运用相关的知识分析问题,在问题中学习。

重视体验在体会中学习。学会用身心去体验和领会,形成自己的认知、感悟,进而把道德要求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品质,外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阅读习惯;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学习习惯。

掌握一些记忆方法。如:列表记忆法;歌诀记忆法;概括记忆法,如依法治国的含义,可概括为一依三管两化。

(二)从“学困生”形成的外部原因入手转化

1、学校重视,教书育人

学校既重视安全与纪律的教育,又重视道德与心理的教育;教师教书育人,提高教学成绩,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安排思想品德学科专任教师上思想品德课。使农村初中学生重视思想品德学习,把学生从“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有效地防止新的“学困生”的产生。

2、课堂教学生活化,易学乐学。

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引导生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更注意创设现实生活情境,启发、引导学生,并且让学生关注身边人,关心身边事,在生活中学习,向生活学习,使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

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困生”想象和思考的积极性。上课时针对“学困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教师适当引用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而耐人寻味的故事(如寓言、轶事等)导入新课,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扩展思维,丰富联想,开启心智,领悟到人生哲理。

创设角色模拟情境,提高“学困生”的认知水平。上课时针对“学困生”认知水平较低的情况,教师讲授新课可以通过创设角色扮演的形式,提供问题发生的情境和分析问题的思路,引领“学困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达成生活体验,容易明白问题所说的道理,活化知识,使思想品德“学困生”易学乐学。如我在讲“关注弱势群体”时,我让学生在教室里模拟了残疾人学习生活的情境,派3个“学困生”,一个闭着眼睛在纸上写出教师说的一句话,一个用一只手系鞋带,一个不许说话,告诉大家他想说的一句话。做完这一切之后,我请这三个学生谈感想。通过他们的亲身体验,体会到社会中的一些残疾人学习生活的困难,对残疾人产生了同情,明白了要关心帮助弱势群体的道理。至此模拟情景的目的就达到了。

3、关爱学生,激励上进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学困生”由于羞怯心理,往往在课堂上不敢开口,要根据学生的情况给予鼓励,多留意每一个“学困生”的闪光点,给予表扬,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了解和重视;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把自己真挚的爱传递给学生,用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学生产生不怕错误,敢于求异的良好学习心理。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自然会从喜欢老师到喜欢这门课。

4、密切联系家长,形成教育合力

加强与家长的密切联系,通过电话或家访及时与家长沟通,增进家长和学生感情、教师和学生的感情,形成家校教育合力。特别对“留守儿童”给予更多的关爱,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请家长经常回来看看学生,或是经常打打电话,让“学困生”体会到父母对他们的爱,进而转化到思想品德课学习中。

5、引导学生明辨是非,自尊自爱。

针对社会上出现一些不良现象,要指导学生学会明辨是非,运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社会中的是是非非。不沉迷游戏娱乐,自尊自爱。

农村初中思想品德“学困生”的出现严重影响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效率,严重影响农村初中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培养和健康成长,帮助“学困生”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因此,教师在转化时,关爱学生,教书育人,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春风化雨,桃李争艳。我坚信,通过共同努力,能够有效地转化已经产生的“学困生”,有效地防止新的“学困生”的产生,培养出“四有”新人。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实验)》

2、毛华玮:《浅谈农村高中政治“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南京市溧水县第二高级中学

3、《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之实践》(网上)

第五篇: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困惑及其对策

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困惑及其对策

思想品德课是实施初中德育的重要途径,对引导初中学生从小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起重要作用。我从事思想品德课教学已有八年多时间,接触的教材历经苏教版、人教版,其内容也不断更新。然而作为一名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本人自感跟不上教材内容的更新,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许多困惑,同时也不断摸索出了一些对策。

一、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困惑。

1、教学中理论与生活实际脱节。思想品德这门学科的生活性是它的主要特点,作为教师,在课堂中必须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但农村的学生的生活阅历太浅了,每次给学生举生活实例时,课堂经常呈现出一种雅雀无声的尴尬境地,比如在讲到社交礼仪ABC这一目时,给学生举例握手待客,接听电话的礼仪要求,但许多学生竟然无从说起。也许我们可以事先让学生去找一找资料,可是他们不知道去哪里找?毕竟农村家庭的电脑目前还不是很普及,家里没有电脑无法上网寻找,家中又没有相应的书本供他们参考,父母又忙于农活,更何况他们的父母文化水平也较低,于是只能靠老师在课堂上为他们介绍了。

2、教学中活动课因条件限制无法实施。教材中有许多内容与生活联系紧密,教材的教学提供的范例、方案等课堂教学中却很难具体操作,调查、采访、观摩等布置给学生了,可他们根本不去做。学生基本不主动完成课后作业,让学生按教材内容调查、实践,又觉得学生太小做不到,或者出于安全等因素而不敢安排。

3、教学中常规课与公开课背道而驰。由于农村初中现有的教学设施不完善,因而大多教师上课时还是靠一张嘴,一支粉笔来上课,有时偶尔也用些小黑板。在思想品德课教学时,教师平时太多采用讲述法、讨论法、谈话法、练习法等常规的教学法,有时又不知不觉陷入“满堂灌”的怪圈,这些常规课表面上看内容多而且全面,但学生听课效果却很差。至于与之相反的公开课,许多教师把它当成了表演课,老师、学生一起“作秀”,老师灵活地运用各种

教学方法,同时又设计好课件,设计好小黑板内容,设计好小品表演、辨论会等教学活动,学生也“知趣”地配合老师回答问题、参与活动,看来似乎效果不错,可是公开课之后的常规课一切又原形毕露了。

4、教学中的许多环节受制于多媒体设备的不完善。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许多思想品德课老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也有产生新的观念,也想以学生为主体,也想把课文图文并茂的展现给学生,然而由于农村初中学校教学设备不足,全校20多个班只有一间多媒体教室,因此许多老师往往设计好了课件,设计好了教学过程,可是一到多媒体教室,又被其他科任、其他班级抢先一步了。

5、学生成绩与学生的道德水平不成正比。经过学生的努力,老师的指导,学生的成绩或许有所提高,但有的学生在为人处世方面做得却不合道德。究其原因,我们的德育评价方式出现了问题。我们平时上课也好,考试也好,只是单纯地以成绩衡量学生的道德水平。上课时过多注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培养。过多地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的价值,于是造成了学生高分低能、卷面成绩与平时为人处世的态度形成反差。

二、解决困惑的对策。

1、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要体现理论向生活回归。教师要有向学生正在经历的现实生活回归的理念,以符合新课改适应新形势下的思想品德教学,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创新实践能力的下一代。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但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要了解农村学生的生活现状、知识认知水平。给学生进行理论联系生活时教师要作必要的提示、举例,由浅入深的引导学生运用理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要把常规课当成公开课来上,要把公开课当成常规课来上。这个对策看似矛盾,其实不然。因为把常规课当成公开课来上,就是要求教师对每一节课都像对待公开课那样精心

备课,精心设计,力争达到上公开课的效果。至于把公开课当成常规课来上,意思是说教师上公开课时少一些“表演”、“作秀”,多一些“实践”、“实用”,不必担心课后评课的“挑剔”,该讲清楚的还是要讲,该随堂训练的还是要训练。

3、教师必须及时充实新的知识和扩大信息源。多媒体教室的配置不可能短期完善,教师可在现有的条件下,利用个人电脑、办公电脑收集各种教学资源,这是解决课堂教学内容陈旧、枯燥的有效方法。让学生享受信息时代的教学资源,拓宽见识面、同时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展现教师博学多才的魅力。

4、转变德育评价观念,加强课堂教学的德育参透。仔细分析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内容体系后,我们不难发现思想品德教学内容不仅涉及认识领域还涉及情感、行为品质、思想意识等非认识领域,其教学过程也应包括德育渗透。作为教师不但教书,更要育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进行心理教育、道德教育、法律教育、国情教育不要为了上课而上课,而要传授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让学生从生活中不断地去体验这些道理,力争成绩、道德水平都同步提高。

在当前的形势下,思想品德课教学受到了一些挑战。有时我们刚摸索到一些解决困惑的对策,但时代在变,学生在变,就像我们刚找到成功的钥匙,却被别人换了锁头一样。因此作为思想品德教师,教法、观念要不断更新,做到与时俱进,这样才能适应课改形势,做一个合格以致优秀的思想品德教师。

下载浅谈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现状及其对策[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现状及其对策[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

    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 [摘要] 农村初中生英语口语学习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这其中既有学生自身的原因, 又有教师和环境的原因。本文提出了消除学生的心理......

    农村初中思想品德启发式教学论文

    21世纪是一个以知识经济为特点的世纪,是信息化、国际化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知识经济竞争的制高点是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谁拥有大批高素质的人才,谁就抢占了知识经济竞争的......

    新课标下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新课标下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摘 要:在新的地理课标理论的指导下,秉承 "以学生发展为本","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坚持"以学生活动......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一、 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科教师结构不够合理,专业教师少,专......

    新课改下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现状与对策

    新课改下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现状与对策 杨再鸿 【摘要】 随着新一轮的课改春风席卷农村中小学的课程,从而全面展开。课改对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尤其对英语教学来说,情况......

    农村初中课外阅读现状与对策第一阶段总结

    《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现状与对策研究》 第一阶段工作总结 本阶段的课题研究工作已告一段落,前期的工作中,我们重视了思想、理念和方法的引领,收集了大量的原始的过程性材......

    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及对策.

    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及对策我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常为学生单调贫乏的 阅读生活而苦恼。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中,每学期只有30篇课文,不过3万字左......

    农村初中学生作文现状分析及对策

    农村初中学生作文现状分析及对策(九年级教学论文)【内容摘要】《新课标》上明确指出:写作教学要“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