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教学设计(鲁教版)

时间:2019-05-15 03:18: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交通运输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教学设计(鲁教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交通运输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教学设计(鲁教版)》。

第一篇:“交通运输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教学设计(鲁教版)

一、教材分析

“交通运输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选自鲁教版必修二第四单元第三节,这部分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密切,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读图能力、分析能力以及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相关资料的能力。本节课标要求为: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二、目标导航

教学目标:了解不同时期聚落空间形态与交通运输布局的关系。通过扬州本地案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发展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通过联系扬州本地商业网点的分布,理解交通发展对商业网点的分布和密度的影响。

教学方式:合作探究法、案例分析法、读图分析法。

三、设计理念

1.体现“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

由于必修二内容地域性和时代性特点比较突出,而学生对教材中的案例不一定熟悉,有些案例甚至离生活实际较远,内容已明显滞后于时代发展,如果一味拘泥于分析教材中的案例,必然会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因此,本节课教学中力求体现“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的原则:一方面,开展乡土地理案例教学,结合不同时期扬州城市建成区用地扩展图,分析交通对聚落形态的影响;另一方面,与时俱进,及时了解扬州交通及商业发展的最新动态,采用相关的最新资料、图片、视频等分析问题。这些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同时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地理源自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又可以指导生活,进而增强实践能力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2.注重“亲身体验”和“自主探究”

信息时代下,学生获取知识渠道的多元化,使得学生知识的广度已不可小觑,而且必修二内容本身比较宽泛,容易理解,如果仍一味传授知识,必然导致学生对地理课堂味同嚼蜡,缺乏学习动力和学习热情。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建构知识的过程。因此,本节课用不同时期扬州城市建成区用地扩展图,让学生自主观察分析交通对聚落形态的影响;设计“找出老328国道沿线的商业网点”活动,让学生体会到交通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活动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探究,这些规律性的知识都是由学生自主建构得出,而不是由教师硬塞给学生。

四、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①调查扬州有哪些交通运输方式和主要的交通干线。②专业市场、大型综合性超市、仓储式商场、购物中心等是发展较快的商业场所,你家附近是否有这些商业场所?分析它们所处的交通位置。

展示课标:学生齐读课标要求,找出关键词,教师简要解释聚落和商业网点两个概念。

导入新课:播放“扬州城市旅游形象宣传片”片断,提问主人公分别选择了哪几种交通运输方式到达扬州。

设计意图:播放视频片断可帮助学生梳理扬州近十年交通运输的发展变化,同时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承转过渡:这座城市的兴衰与交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下面就沿着时间的脉络,梳理扬州交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师生对话:扬州历史上几度繁华,曾有“淮左名都”、“富甲天下”等美誉,这种繁华得益于什么?(京杭运河)由于扬州地处长江和运河的交汇处,使其成为当时的交通枢纽和盐运中心,并发展成为古代的商业中心。然而,清代中叶以后发展缓慢甚至停滞又是因为什么?(京杭运河淤塞,海运兴起和京沪铁路的建成)这说明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会影响城市发展。

设计意图:通过扬州城市兴衰发展的回顾,使学生深切体会到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由于学生就生活在此,对这个典型案例也更为熟悉。

说一说:谈谈近年来扬州交通的发展变化(连淮扬镇铁路即将开工、宁扬城铁的规划、文昌路东西向延伸、瘦西湖隧道即将通车等)。

设计意图:以时间为脉络梳理了扬州交通的发展变化,即从运河时代大步迈向立体交通时代,为“交通运输变化对聚落形态的影响”这部分内容埋下伏笔;此外,通过大量新闻资料的呈现,使学生养成密切关注时事、学习身边地理的习惯。

承转过渡:扬州的交通发展已从运河时代大步迈向立体交通时代,这种变化会给扬州的城市形态带来哪些影响?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议一议:①读图1和图2,分析扬州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及原因。②根据扬州未来交通的发展预测扬州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

展示交流:学生上讲台指图说明城市形态的变化,教师引导:未来高铁、城铁的建设使扬州与周边城市联系更加紧密;未来地下隧道、地铁的通车又使扬州的交通格局由平面向立体化方向发展。

规律总结:结合扬州城市形态的变化和教材第104页活动,总结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表1)。

设计意图: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选取学生熟悉的乡土地理素材,通过不同时期扬州城市建成区用地扩展图的分析比较,得出不同时期城市用地的扩展方向,不仅便于学生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同时还可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

承转过渡:之前提到由于扬州地处长江和运河的交汇处,使得扬州成为当时的交通枢纽和盐运中心,并发展成为古代的商业中心。下面就来学习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的影响。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的影响

规律总结:交通运输影响城市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布局。商业往往在________的地方容易发展,因而,商业中心往往与________结合在一起。商业中心多分布在沿江、沿海以及________沿线,水陆交通便利的枢纽地带,或________适中的边境线附近地区。

师生对话:这里的商业中心不仅指商业中心城市,还指城市中商业集中的地区。目前扬州商业最集中的地区(最繁华的地方)在哪?(文昌阁商圈)影响其分布的主导因素是什么?(市场)找一找:四人一组,利用手中的扬州交通旅游图找出老328国道沿线商业网点(大型超市、仓储式超市、批发市场、专业市场、购物中心、批发市场等),并标记在图上,分析其形成的主导因素。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找出老328沿线商业网点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交通对商业网点发展的影响,注重学生体验和探究的过程。这些规律性的知识都由学生自主分析得出,而不是由教师硬塞给学生,避免死记硬背。

设疑提问:图3中甲、乙、丙、丁四地符合市场最优原则的是哪个地区?符合交通最优原则的又是哪个地区?

设计意图:板图的绘制有助于理解商业网点布局的原则,培养学生图文转化的能力。通过分析这幅图,学生能轻松地总结出:市场最优原则使商业网点分布在城市中心;交通最优原则使商业网点多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出入口附近,避免死记硬背。

规律总结:商业网点布局的原则。市场最优原则:分布在城市,也与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变化密切相关。在城市________交通通达度最高,消费人群最容易到达。交通最优原则:商业网点多建立在市区________或市区边缘的________出入口附近。

承转过渡:通过刚才的活动发现交通便利的地方商业网点密度大,而地形区也会影响交通便捷程度,从而影响商业网点的密度。

比一比:读图4分析山区和平原商业网点的空间分布有何差异?为什么?

规律总结:交通运输影响商业网点的密度(表2)。

议一议:对比扬州新老两个商业中心(人民商场和京华城),讨论商业网点的分布趋势及原因。

规律总结:交通运输影响商业网点的发展(图5)。

承转过渡:随着道路通行能力增强,地铁、高铁等建设,将使人们的出行半径扩大,商业网点趋向城市外围布局。扬州已经将地铁纳入远期规划。

议一议:阅读相关材料,畅想扬州地铁通车后,沿途商业网点的变化。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密切关注本地城市发展最新动态,体现人文地理教学中的因时制宜和因地制宜原则。

播放视频:杭州首个地铁商业空间开门迎客。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视频拓展视野,使学生了解地铁建成后将会涌现出地下商业街区。

研究性学习:商业网点选址。

sm购物中心入驻扬州

菲律宾sm集团是亚洲最大的购物中心运营商之一,在全世界拥有53家大型综合购物中心。sm扬州项目是继苏州、常州后,在江苏布局的第三座,也是苏中首座购物中心。请你为sm进行选址。

要求:小组合作,每个小组以4~6人为宜,同一小组成员在教室中的座位邻近。每个小组确定1名组长,组长制定分工计划。

实施方案:①需要哪些资料,如何获得;②如何操作,需要用到的技术手段;③表述探究结果;④分析实际与理论的差异及原因。

设计意图:研究性学习的设计选取学生身边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回顾复习商业网点选址的两个原则以及gis在城市商业选址中的应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又可以指导生活;同时,研究性学习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学习能力等。

课堂总结:扬州已从运河时代大步迈向立体交通时代,这种变化会对城市形态和商业网点产生巨大影响,相信在未来扬州大交通的引领下,扬州的明天会更好!

随堂检测:略。

专家点评:“交通运输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以“家乡扬州的交通运输变化”为案例,体现了“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原则。学生通过分析扬州交通发展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以及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对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堂教学以问题为中心、以思维为线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引领学生主动探究,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探究。本节教学设计的成功之处在于以乡土地理材料作为教学切入点,乡土地理材料与学生生活最贴近,学生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即存在一种“知与不知”的矛盾。教学设计中将二者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

第二篇:《通信的发展》教学设计2008.6.12

《通信的发展》教学设计 秦开九小 窦玉君 ·教材分析:

《通信的发展》是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课,该单元以“ 信息与通讯 ”为主题展开。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知道古代的通信与近代以来的通信的主要形式与发展方向,并理解古代的通信与近代以来的通信有什么不同。教学的关键在与使学生理解古代的通信与近代以来的通信有什么不同,并体会现代通信的优越,认识通信的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发现通信的发展趋势为信息传递的速度越来越快、距离越来越远。伴随通信技术的发展,通信工具也越来越先进。

·学生情况分析

因为从学生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上看,三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学习方法,具备初步的思维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去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三年级的学生大多九岁左右,他们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其有意注意和主动探究问题的意识有所增强,在学习活动中他们能积极地思索,能努力地探索问题的结果。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能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实践活动中能充分锻炼和培养自己的综合运用科学知识的能力。

·科学探究目标:

1、能从图表中发现通信方式发展的过程。

2、能分析归纳出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

3、能根据自己的标准对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进行分类。·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对信息传递方式的发展过程以及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看法。同时也能听取别人的看法。

·科学知识目标:

1、能感受通信方式发展的简要历史。

2、联系本学期所学的声、光、电、磁等有关知识,感受出它们在通信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描述近代通信技术发展的历史。

2、能感受到信息传递方式的发展对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哪些影响。·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从比较中认识、体会科学技术对人们生活的重大影响。

2、难点:从图表中获得信息。

· 教具学具准备:具有教学系统的电脑、教学课件等。·课时:1课时 · 教学过程:

(一)创境揭题 感受发展

1、师:首先我们通过课件“找一找”一起来复习一下上一节课的内容。

2、师:我有一件重要的事情想告诉远方的爸爸,请帮忙出个主意,怎样能让我的朋友知道?(学生出主意,如:打手机、上网QQ聊天、发电子邮件、可以打他们家电话或者单位电话、可以给他发电报、可以给他写信……)谢谢大家,我会很快和朋友联系上的。(师生交流得出:现在的通信方式很先进,人们之间的距离会因为通信工具的使用而拉近。)

3、师:办法真多啊,像刚才这种传递信息的办法叫通信。这节课我们就学习《通信的发展》(出示幻灯片,揭示课题。)

(二)认识各种通信方式

1、学生合作交流:(出示幻灯片)这里有一些图片,介绍了从古时候到现在,各种传递信息的方式,请你来说一说!(让学生知道:喊话、骑马送信、驿站、烽火、信鸽、电报、电话、传真、网络等通信的传递方式。)

①(学习图1,知道古时候利用跑步喊话的形式传递信息后,老师给学生讲故事,感受到跑步送信会使人非常劳累,传递信息的速度还很慢啊!)

※【世界上最长的田径项目——马拉松赛跑】

马拉松原为希腊的一个地名。在雅典东北30公里。希腊波斯战争中,公元前490年,波斯王大流士一世渡海西侵,进击阿蒂卡,在距雅典城东北的马拉松海湾登陆。雅典军奋勇应战,在马拉松平原打败波斯军队。史称马拉松之战。为了把胜利消息迅速告诉雅典人,希腊派遣长跑优胜者斐迪庇第斯从马拉松跑至雅典中央广场(全程42公里195米)。在极速完成36.2公里的路程并传达胜利的消息后,体力衰竭倒地而亡。而其奇迹光荣的功绩而成为希腊的民族英雄。

②(图3图4观看完图片后,让学生从课本上讨论图片,如:驿站、烽火台,有机灵的学生还会想到“烽火戏诸侯”的亡国故事……学生会进一步体会到传递信息的速度加快了,我们的先人们好聪明啊!)

※【驿站 】 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宫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组织传递信息的国家之一,邮驿历史长达3000多年。

※【烽火台 】 又称烽燧,俗称烽堠、烟墩,古时用于点燃烟火传递重要消息的高台,系古代重要军事防御设施,最古老但行之有效的土电报。烽火台是为防止敌人入侵而建的,遇有敌情发生,则白天施烟,夜间点火,台台相连,传递讯息。“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两种信号,白天放烟叫“烽”,夜间举火叫“燧”。烽火台的建筑早于长城,但自长城出现后,长城沿线的烽火台便与长城密切结为一体,成为长城防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的甚至就建在长城上,特别是汉代,朝廷非常重视烽火台的建筑。烽火台的形状因时因地而不同,大体为方、圆两种。)

③(学生理解图5,老师给学生介绍信鸽的有关知识,帮助学生理解。)※【信鸽 】信鸽亦称“通信鸽” 信鸽:是我们生活中普遍见到的鸽子中衍生、发展和培育出来的一个种群,应该是和鸡来自于同一个祖宗。只不过信鸽经过普通鸽子的驯化,提取其优越性能的一面加一利用和培育,以至越来越单独的脱离普通鸽子而存在。而人们利用信鸽是因为鸽子有天生的归巢的本能,无论是阻隔千山万水还是崇山峻嶙,它们都要回到自己熟悉和生活的地方,因为他们的恋家和归巢性被人们所发现,而培育,发展,利用来传递紧要信息。)

④(学习图6,知道电报是近代社会最初的电子信息系统,传递信息的速度快多了,但发送电报还是有距离的限制的!)

⑤(学习图7,知道在现在社会生活中,电话已经很普遍的使用了,而且很方便。)

⑥(学习图8,师生交流传真机的好处:当你拿起左边的电话,拨下对方的电话号码,当电话接通的时候,单击右边的传递按钮,那么这里的文件就传到对方那里了,更方便更快速了!)

⑦(学习图9,知道:电脑在网络上,传递信息的速度好快啊!例如:使用QQ聊天,在世界的任何角落都好象是面对面聊天一样的,地球就是个小村庄啊……)

2、师生交流:从传递信息的快慢和距离来看,通信是怎样发展的?你能根据传递信息的距离,按照由近到远的顺序给它排序吗?这里有4幅图片,请你排序。(出示幻灯片)

3、学生交流后得出结论,通过排序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通信发展的认识。

4、师生交流:我们了解了通信的发展过程了,你想对大家说点什么?(生:现代的通信方式与古代的相比更省时、省力,更快捷、更方便。说明人类越来越聪明,人们之间联系才越来越方便了,想要了解外面世界发生了什么事特别方便。)

(三)小结与作业 小结:

一段对话、一封信、一张报纸、一个微笑、一个电话、一页传真,都是通信的形式。

声、光、电、磁的广泛应用使快速、简便、准确的远距离通信成为可能。从古代通信到现代通信,通信距离越来越远,通信速度越来越快。作业:通信的发展练习册

·《通信的发展》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在《通信的发展》一课的设计中,由学生感兴趣的上网查阅资料入手,了解了国家的大事,发展了各学科的横向教学,对现代信息的传递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进行学习,在本课的实际教学中,由学生了解熟悉的现代通信方式入手进行学习,以“帮老师出主意,解决问题”为导入,学生积极性很高,他们都很乐意为老师帮忙,问题切入点很小,也很巧。由于能够紧紧抓住学生的心,他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因而使得整堂课的教学都得心应手,水到渠成了。

通过观看图片,了解、分析、对比,对古代通信和现代通信方式有了清晰、明确的认识,通信方式由人畜为工具进而发展到以机器为工具,其实是因为科学技术进步了。对科学技术造福人类有了切身的感受,同时,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结概括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本课的教学设计以新课标精神作指导,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漂亮的图片、动听的声音,陶冶孩子的心灵……寓教于乐。使我深深地感受到如何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培养。

第三篇:鲁教版一上《画》教学设计

第一课《画》

这是一首五言谜语诗,诗人用优美、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一幅山水图,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课文里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图文对应,能使学生有滋有味地看图读文,感悟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色.根据教材特点,根据学生认知水平,我为本课拟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根据刚入学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段训练的重点,在教学本课时,要教学生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汉字,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此诗,理解诗句意思。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感受美的熏陶。教学设计:

一、诵读儿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学过不少儿歌,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其中的一首:“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这首儿歌是个谜语,谁还记得谜底?老师再出两个谜语,看那个小朋友能猜出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谜语诗,学完课文,你们一定能猜出谜底。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多媒体课件映出山水画,引导学生引导整体观察图画,再由远到近地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教师播放优雅的古典音乐,范读课文,让学生很快进入古诗描绘的优美的情境中。

2、方法多样,学习生字。首先,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在此基础上,用同位互读,抽卡片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法巩固读音。最后来一个拼字游戏,四人小组合作,用生字卡片在桌上拼出这首诗,比一比,哪个小组又快又好。既巩固了生字的认读,又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三、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感情

这一步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及动作演示等手法去感悟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感受画的美,语言文字的美。

1、学生自由读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并读给同位听,这里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兴趣盎然地读诗。

2、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法,学生喜欢读哪一句,就指导学生读好哪一句。导读方法如下:

“远看山有色”,多媒体课件演示“山‘的分解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

“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分解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

“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分解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行诗?

3、指导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读好。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此时,让学生猜出谜底:画。引导学生再来欣赏一下这幅美丽的画,多媒体课件展示整幅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还可请学生上台来当小诗人表演这首诗。最后熟读成诵。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

四、趣味练习,书写生字,课外延伸

1、找朋友游戏,把“我会说”中的六对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上,在“找朋友”的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找到了朋友就用头饰上的词说一两句话。

2、指导书写“人、义、火、文”

3、谜语诗《风》

4、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谜语,课间玩谜语竟猜游戏。

第四篇:行业的变化与发展(教学设计和说明)

12、行业的变化与发展

一、说课

1、说教材

《行业的变化与发展

(二)》是第六册教材第三单元“三百六十行”中的最后一课。第三单元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作出不平凡的贡献以及一些行业的变化与发展。本课根据单元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一些服务行业的门类随着生活的变化而变化,认识老字号商店及其重质量、讲诚信的特色,懂得在行业变化过程中,诚信服务的宗旨不能变。本课通过“历史坊”、“故事园”、“七色光”、“聪明豆”、“我能行”、“教你一招”几个板块,反映通信业的变化与发展。人们传递信息的过程就是通信。从烽火台到互联网,通信业发生的变化是很大的,本课围绕其展开。让学生了解邮政行业的变化发展历程。懂得行业水平会随着社会与科技的进步而提高。

2、说学情

通过前一课《行业的变化与发展

(一)》的学习,学生们已经对一些服务行业的门类随着生活的变化而变化,老商店及其重质量、讲诚信的特色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通信业不是最了解,特别对其发展历程可以说是知之甚少。身处农村的本班级学生,见过、学过电脑,但没有一个家庭拥有电脑,所以对有关互联网、电子邮件等知识是不太了解的。在教学设计中就要充分考虑这一现状。

3、说目标

根据教材和学生情况,我拟定的教学目标是:(1)初步了解邮政行业的变化发展历程。(2)初步了解电信行业的变化发展历程。

(3)懂得行业水平会随着社会与科技的进步而提高。(4)初步学会正确选用通信方式。

(5)初步学习网上通信,注意互联网通信中的健康、安全。(6)在收集资料和交流过程中感受人类的智慧和伟大。

第一课时完成学教学目标(1)、(3)、(6)第二课时完成教学目标(2)、(3)、(4)、(5)。

4、说教法 围绕教学目标,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采用“故事教学法”、“实践体验法”、“问题讨论法”、“情景展示法”、“比较教学法”等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努力为学生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乐学、善学,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道德认识、陶冶情操。

5、说学法

1、资料收集法:本课的多个知识点的教学,如果仅仅采用书本中的一些图片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各种的资料收集正好弥补了这一点。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既了解了邮政行业的变化发展历程。又感受到人类的智慧和伟大。

2、交流学习法:课堂中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交流有个别交流、小组交流两种形式。由于课前作了较为充分的准备,学生交流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交流的氛围更加融洽,资源得到了共享。通过交流学习,学生们进一步了解了邮政行业的变化发展历程。

3、探究学习法:在课上,引导学生观察图标“猜一猜”,比较不同时期的数据“说一说”。让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通过探究学习,学生解决了问题,获取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6、说实施

本课打算用两课时来完成。(1)第一课时实施情况:

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初步了解从烽火台到互联网,邮政行业漫长的变化发展历程,感受人类的聪明和智慧。学会开信封。

课前,指导学生收集、整理古今通信方法的资料,并开展两种形式的访问调查——个别进行家庭访问和调查,小组合作对邮政、电信部门服务项目的调查。为课堂教学作了铺垫和准备。

课一开始,我出示了中国邮政、中国电信标志,让学生说说这些是什么标志?再猜一猜它象什么,有什么含义?由于课前学生有了调查的准备,一下子把学生探究的兴趣激发了起来。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对中国邮政、电信行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接着让学生联系自己家庭的生活实际,交流现在家庭的通信方式和爷爷奶奶年轻时的主要互通信息方式。再让学生进行比较,说说发现了什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我归纳总结,板书课题。然后,引导学生学习“历史坊”,了解古时候三种传递信息的方法;通过交流了解古时候其他种传递信息的方法,感受人类的聪明和智慧。

邮票有什么作用呢?大部分农村的孩子是不了解的。怎样教学生才懂呢?我创设了小胖未贴邮票寄信而退了回来这一情景,请学生帮忙找找原因,直观形象地告诉学生,邮票是作为邮资已付的凭证。对于邮票的来历则采用学生喜欢的动画故事的形式呈现,学生在观看中知道了邮票的来历。农村学生大多不知道集邮方面的知识,因此,我对教学内容作了调整,利用多媒体画面让师生共同欣赏,同时采用边欣赏边讲述的方法,让学生了解集邮中的注意事项。通过这一环节的活动,使学生了解邮票不仅仅作为邮资已付的凭证,还可以作为一种陶冶情操、增长知识的艺术收藏品。最后指导学生学习正确开信封,在“好朋友”互相评价中结束本课。

(2)第二课时实施情况:

本课时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了解电信行业的变化发展历程,懂得行业水平会随着社会与科技的进步而提高。初步学会正确选用通信方式。学习网上通信,注意互联网通信中的健康、安全。

课一开始,我出示了学生课前调查的“家庭通信工具调查汇总表”(十年前与现在的拥有种类和数量),引导学生探究交流。在探究交流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常用的通信工具作用和特点。对于具有划时代的电报机的诞生,则采用故事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对传真机、计算机网络、通信卫星等比较陌生,我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演示和现场操作演示的方法进行。在此基础上,我创设情景,指导学生根据通信工具不同的特点和自己的需要,灵活选择使用不同的通信方式。三年级学生正在学习电脑,但还没有接触过网络。因此我在课上指导学生学习上网发电子邮件,让学生学习体验,感受网上通信的快速和便捷。同时引导学生发现网络带来的问题,寻找解决的办法,因势利导地让学生学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感悟网络道德的重要性。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邮政行业的变化发展历程。2、初步了解电信行业的变化发展历程。

3、懂得行业水平会随着社会与科技的进步而提高。4、初步学会正确选用通信方式。

5、初步学习网上通信,注意互联网通信中的健康、安全。6、在收集交流资料和交流中的过程中感受人类的智慧和伟大。教学重点 邮政行业的发展历程,正确选用通信方式。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

1、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古今通信的方法。2、完成家庭访问调查。

3、小组合作完成对邮电、电信部门服务项目的调查。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步了解邮政行业的变化发展历程,懂得行业水平会随着社会与科技的进步而提高。2、在收集资料和交流过程中感受人类的智慧和伟大。教学重点

邮政行业的发展历程。教学过程:

活动一:看看标志,仔细猜猜含义。

1、示中国邮政、中国电信标志,请学生说说这些是什么标志?在哪里见过? 2、自由选择,仔细观察其中的一个标志,说说象什么?猜一猜它的含义?

3、师小结:邮政、电信构成现代的通信业,它们好象“千里眼”、“顺风耳”帮助人们快速地传递着各种信息,方便了人民群众。

活动二:联系实际,交流通信方式。

1、师述:老师了解到我们班有的同学的父母、亲戚朋友在上海或外地工作生活;有的虽然都在崇明,但不住在一起。老师想请你们说说,用什么方法与他们互通信息的?

2、生交流互通信息的方法。

3、课前,老师请你们访问了爷爷、奶奶,了解了他们年轻时的主要互通信息方式。现在请你们一起交流一下。

4、小组交流老一辈互通信息的方法。

5、比较不同时期的互通信息方式,发现了什么? 6、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课题。活动三:走进历史,了解邮政发展。1、古时候的人们,采用什么样的方法传递信息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坊”,了解邮政发展历程吧。

2、学生学习“历史坊”中的历史资料。

3、说说古时候的人们,采用什么样的方法传递信息? 4、除了书中介绍的,你还知道古时候哪些传递信息的方法吗? 5、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进行交流。6、读了这些资料,你有什么感受? 活动四:倾听故事,了解邮票来历。

1、教师示一封未贴邮票的信,告诉学生这是一个叫小胖的小朋友,寄给外地工作的爸爸的一封信,可是退了回来,请帮他找找原因。

2、为什么要贴邮票?邮票是谁发明的?

3、别急,我们先来看一段动画小故事,再告诉小胖。4、学生交流回答问题。

5、师小结:今天邮票不仅仅作为邮资已付的凭证,还作为一种陶冶情操、增长知识的收藏品。

6、师生共同欣赏邮品。

7、师小结:如果你想集邮的话,一定要注意文明,不能随意撕揭别人信封上的邮票。欣赏邮品时,最好不要直接接触邮品。

活动五:按照要求,正确学开信封。

1、我们再来看看小胖,他听了你们的话,贴上邮票,但还是退了回来。这又是为什么呢?我们再来帮他找找原因吧。

2、在找原因中,教师参与讲清开信封的要点。3、学生学习正确开信封。4、请“好朋友”进行评价。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初步了解电信行业的变化发展历程,懂得行业水平会随着社会与科技的进步而提高。2、初步学会正确选用通信方式。

3、初步学习网上通信,注意互联网通信中的健康、安全。教学重点

电信行业的发展历程,正确选用通信方式。教学过程:

活动一:探究交流,了解通信工具。

1、示“家庭通信工具调查汇总表”(十年前与现在的拥有种类和数量)。2、从汇总表中发现了什么? 3、说说这些通信工具的作用和特点。4、用故事的形式介绍电报机发明。

5、交流其他现代通信工具及特点(多媒体演示)。活动二:创设情景,选用通信方式。

1、结合“聪明豆”中的情景,学习正确选用通信方式。2、同桌互评。

3、师小结:随着通信工具的发展,我们可以根据通信工具不同的特点和自己的需要来灵活选择使用。

活动三:学习体验,感受网上通信。1、师指导学生学习网上通信。

2、学生交流上网中感受到的方便和发现的一些问题。

3、学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感悟网络道德的重要性。

4、师总结。

第五篇:信息技术给教育教学的发展带来深刻的变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过程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程创新—— 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一英语学科的混合式 学习模式的实践研究的实施方案

甪直中学课题组

由上海市教科院现代教育实验室申报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程创新》研究课题(课题负责人:蒋鸣和教授)已经被中央电教馆批准立项为“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教电馆研06261116号)。我校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申报了《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一英语学科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实践研究》的子课题。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与实施方案概述如下:

1、研究背景

1.1、信息技术给教育教学的发展带来深刻的变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过程,是在现代教学观指导下,应用信息技术这一平台“重构”教学的过程,也是课程现代化的过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应当是全方位的,涉及到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的革新。本课题的学校层面研究定位于深层次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一英语学科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的问题,通过发展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一英语学科的多样化学习模式、学习路径和评价模式的实验研究。

1.2、世纪之交,外语教学已进入后交际教学法时期,为了适应初一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外语学习的新需求,外语教学强调“语言知识,语言意识,语言本领”。英语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作为课程的总体目标,技术为高度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可能,学生可以控制其学习实践并获取他们最感兴趣的材料。语言及文化教育与课程模式紧紧相连;而课程模式又把有效策略、评价过程和技术结合在一起。基于信息技术的混合式学习策略把构建课堂的语言学习环境和基于多媒体的有效练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有效练习作为语言学习的关键。

1.3、外语学习最需要在认知、感受和行动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多种“刺激”,产生有效的“体验”,才能在所“反应”。有刺激、有体验、在反应的学习只有在有意义和有目的特别是与自己有关的活动经历当中才会发生。这样的教学活动指与学生的需求、期望、兴趣、关注和利益等有关的活动,是种种真实的身心经历。事实上,语言学习不仅仅是学语言,而且是通过语言学习获得人的经历的过程,而运用信息技术的多媒体教学能使学生有强有力刺激及体验。

当代外语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交际为目标”、“以方法为导向”、“以学为主”、“在干当中学”、“在交际中学交际”、“学习是经历”、是“学做事”而不是“学做题”、是“学应用”而不是“学用法”、是“求会”而不是“求懂”、是“会学”而不仅仅“学会”、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应用、学会生存”而不仅仅是“学会语言”等等。

2、相关概念界定:

2.1、信息技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信息技术的定义是:应用在信息加工和处理中的科学、技术与工程的训练方法和管理技巧;这些方法和技巧的应用,涉及到人与计算机的相互作用,以及与之相应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等诸多事物。我们可以作如下理解: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同文本、图形、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媒体格式的变换相关联。通俗地说,信息技术是能够扩展人们的信息功能的技术。主要包括:扩展人的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器官采集信息功能的感测技术;扩展人们的神经系统和交换信息功能的通信技术;扩展人们的思维器官存储、分析、加工、处理信息功能的计算机技术;扩展人们的施效器官施用信息功能的控制技术。

2.2、混合式学习:混合式学习是指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除了应用各种基于教室的学习形式,例如:会议,实验室,书籍等 外,还结合其它多种学习方式,例如运用视听媒体(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的学习方式与运用粉笔黑板的传统学习方式相结合;计算机辅助学习方式与传统学习方式 相结合;自主学习方式与协作学习方式相结合等,核心目的就是要将传统的课堂式学习和信息技术的优势相结合。

3、研究目标

3.1、信息技术环境下,探究初一英语学科的混合式学习方式和学习途径 3.

2、培养具有良好创新精神的学生;

3.3、培养一支具有创新精神,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科研型、实践型英语教师队伍; 3.

4、提升我校现代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水平。

4、研究内容

现代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优势互补的混合式学习策略在国际上已引起广泛的关注。基于信息技术的混合式学习策略把构建课堂的语言学习环境和基于多媒体的有效练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有效练习作为语言学习的关键。为此,我校特别针对初一英语学科进行了精心设计学案、教案、练习等一系列单元,支持练习、反馈和合适的学习任务,这系列的内容和合适的训练混合的策略使初一英语学科混合学习路径得到保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4.1.借鉴外语教学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开发初一英语学习内容与合适的训练融合的课程系列,将现代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优势互补,形成创新的学习模式和学习路径。

4.2把网络学习的平台的应用和日常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发展初一英语混合式学习模式和学习路径

4.3研究英语学习评价的新方法和新模式,借助数据库信息技术,建立集数据采集、聚合和分析等功能为一体的学习信息反馈系统,探索我校初一学生英语学习的规律 4.4.利用信息技术,创建网络学习的平台

探索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对英语学科的混合式学习模式进行研究,有效地把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与课堂教学有机地整合起来,在先进教育思想和先进教育技术的指导下运用多种手段来达到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教育目标(多种手段,不仅仅是电脑、多媒体,包括其他技术、器械的运用);探索如何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两不偏废(课堂教学中粉笔、黑板、书籍决不可全部被电脑等替代);探索如何建立在教师正确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进行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评价机制。因而,评价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与否,不仅仅在于看他是否掌握和使用了现代教育技术,而更重要的在于看他能否能在特定的教学情景下,恰到好处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进行中学课堂教学改革,引导学生自主地、主动地学习、研究,不搞灌输、不搞题海,不加练习密度,而提高课堂效率、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协作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

5、课题研究方法

我们将采用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进行研究。在研究中,坚持科学性、循序渐进、系统性的原则,集中培训、观摩名教师公开课以及备课组讨论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原则,致力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一英语混合式学习模式的教学改革。并不间断地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和技能,身先士卒地带动一批批教师进行学习研究。

5.1、行动研究法:

本课题的研究承认每一位参与研究人员的作用,充分发挥教师实践知识的作用,要求初一英语教师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教学,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在解决教学疑难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促进教师在理论指导下自主研究制作课件,在教学实践中反思研究,在不断反思中发展专业。

5.2、个案研究法:

在整个初一年级英语教学研究的基础上,选取1—2个教学个案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对教师教学设计策略评价,对教学效果的测试,对学科数据的分析,从中提炼出具有说服力的案例,以支撑课题研究的结论。

5.3、调查研究法:

我们将主要运用调查研究法研究学生运用混合式学习模式对其学习的影响。掌握第一手材料,为课题研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

入校之初对学生英语的基础作一个全面调查,了解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期中、期末对学生再作一次调查,在此次调查的基础上,具体分析学生运用混合式学习模式的效果,从而改进研究方法及步骤,以支撑课题研究的结论。

5.4、文献研究法: 借助学校订阅的教学报刊杂志和各类教育网站搜集初一英语学科教学策略的国内外学术信息,去图书馆查找相关的文献资料,然后把资料分类整理,编印成册或放入学校内部网上。教科室推荐课题组成员学习《英语新课程标准》、《教育的智慧》、《教学行为指导》、《现代教学论》、《多元智能与教学策略》等书,并做好业务学习笔记。通过学习,掌握国内英语课程改革动态,了解教学改革的最新信息,以便指导教学策略的研究工作。

6、实施步骤

6.1.准备阶段(2007年4月-2007年7月)

酝酿、确定研究课题,落实研究人员;调查问卷,了解目前中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地各种现代教育技术的状况;论证、设计具体实施方案。

6.2.学习、培训、实践阶段(2007年7月-2008年7月)

学习现代教育的相关理论,吸取传统教育中的精华部分,运用信息技术设计和开发初一英语的学习的平台和学习软件。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参校内为主包括校外的培训、听课、评课;同时开展探索研究工作,研究初一英语学科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环境下有效地进行教学改革,使之服务于培养学生修养能力、创新精神、协作学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设计基于网络的初一英语测试及反馈系统的解决方案;在实验中形成有我校特点的初一英语学习模式和学习路径。

6.3.总结验收阶段(2008年7月-2008年12月)

汇总有关资料(包括各种数据、实况录像、多媒体课件、评比获奖情况等资料的汇总)。撰写教学论文或经验心得、准备研究实验报告、实验课例、研究性学习成果等。

7、课题的组织与分工 7.

1、人员组成:

课题总负责人:

顾金根

甪直中学校长 书记 课题组主要参与人:

沈玉方

甪直中学副校长 副书记

陆益

教科室主任

宋建祖

教技室主任兼教务处副主任 金培芳

教务处副主任 陈春华

电教组组长 曹峰

校团委书记 沈沁涛

信息技术教师 顾秋红

信息技术教师 俞静芳

英语备课组长 盛永根

英语教师 王芳

英语教师

7.2、任务和分工:

设计申报、前期实验论证:

顾金根

宋建祖 开题报告、中期研究报告:

宋建祖

陆益

上网搜集资源、音像资料制作:

曹峰、沈沁涛

顾秋红

课件的制作及应用:

金培芳 陈春华 俞静芳 盛永根 王芳 结题报告、论著出版:

沈玉方、陆益

8、预期研究成果

8.1、初一英语混合式学习模式的研究研究报告。

8.2、预习教本、练习单元等各种支持练习、反馈和合适的学习辅导材料,及教学用网络平台。8.

3、结集出版相关论文集。

9、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9.

1、研究力量和水平9.1.1 顾金根:

苏州市政治学科带头人,中学高级教师,1978年毕业于江苏师范学院。现任苏州市甪直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中国叶圣陶研究会会员、中国《教育现代化》全国理事会理事、中国管理学会会员、中国西部地区教育顾问、江苏省《资本论》研究会会员、苏州市叶圣陶研究中心常务理事、苏州市棋类协会副主席。

主要业绩:参编《中国经济大辞典》(南京出版社),主编《高考一本通》(2000年全国高考“3+X”全国模拟试卷与评析(文科综合卷))入新高考名校秘卷 政治),编撰出版了近百万字的教学资料,在全国各种报刊上发表有关论文20余篇,主要有《初中“细腰”现象剖析》、《中学生心理矛盾浅析》、《中学生自我心理训练管窥》、《中学综合学科教学的哲学思考》、《中学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结构初探》、《从学生反馈信息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完善和发展》等。主持江苏省“九五”课题《叶圣陶教育思想指导下的高中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已结题)的研究工作。研究能力极强。

9.1.2 沈玉方

苏州市化学学科带头人,中学高级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注重学习和深入研究教育教学理论,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艺术,潜心教育科学研究,积极参加省级(《叶圣陶教育思想指导下的高中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市级(《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教学中正确应用的研究》等立项课题的研究;积极撰写教育科研论文,在《江苏教育研究》、《中学生知识报》、《中学生学习报》、《中学化学》、《化学 教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考试报》等较有影响的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数篇,其中数篇论文在全国、省、市、县评比中获奖,与人合作出版《高考化学考点分析》、《化学教与学》、《名师导学》等专著,在吴县市乃至苏州市有一定影响。积极投身于教改实践,《全方位渗透、多渠道培养》——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四步台阶教学法取得可喜的成绩,通过“抓住起点——观察,把握重点——实验,围绕焦点——思维,垒起支点——自学”的四步台阶教学法,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全面、有序、有效地培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深受广大师生的赞誉。研究能力极强,所研究课题均已经全部顺利结题。

9.1.3 陆益

教科室主任,中学高级教师,学校各个课题的核心研究成员,参与了《以叶圣陶教育思想指导普通高中综合课程改革实践研究》、《农村普通高中女生情感意志的培养研究》、《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等的课题的研究,研究能力极强,所有课题均已经全部顺利结题。

9.2研究的信息技术环境设施

我校已经建成校园网络系统,100M宽带接到每一个班级、办公室,做到“班班通”。学校已建有中心机房一个,配有三台服务器。建有电子备课室、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23只),网络教室(6只)。有自己的网站,我们的网址是:www.xiexiebang.com。由专人负责,专人定期更新。有“国之源”、“清华同方”、“K12”等资源库,学校还自己创建一套适合本学校的资源库。

9.3研究其它保障 9.3.1组织保障

校长顾金根、副校长沈玉方挂帅,并由一大批骨干教师牵头组成课题组,健全课题研究的实施网络,全面调控课题研究的运作,并聘请市、区的专家对课题研究进行把关。

9.3.2经费保障

课题研究启动后,学校将在研究经费上全力保障。保证开题、结题及过程中的各项经费及时到位。保证调查实验、资料搜集、会议研究、论文结集、论著出版、制作课件等各项经费如期支付。预算总研究经费为10万元左右。

9.3.3时间保障

为使课题研究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学校将建立课题运作管理制度,课题组活动与业务学习相结合不少于每周一次。

下载“交通运输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教学设计(鲁教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交通运输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教学设计(鲁教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通信的种类和发展的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第一课 《通信的种类和发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现代通信的种类,简要了解通信的发展。用适当的通信方式与亲友、同学进行通信联系,能够正确书写信封,邮......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精选5篇)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 【教材简介及设计思路】 月相变化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教材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二课。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

    《祖国建设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变化》教学设计之二

    教材简析本次习作的内容是写“祖国建设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变化”,是本单元口语交际“祖国建设跨骏马”的拓展和延伸。教材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段文字和一幅图画。文字提示了习作......

    八年级政治上册教学设计鲁教版

    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学设计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特点 教材由“故事引导”、“共同探讨”、“走进生活”、“我的成长”和“创新实践平台”五个模块组成。确立生活主题......

    鲁教版《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

    鲁教版《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3个字,认识“、”两个笔画和“、、纟”3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

    鲁教七年级下死海不死教学设计

    鲁教七年级下《死海不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大自然的兴趣。2.掌握说明文把握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方法。3.了解说明文的几种说明方法。4.学会说明文......

    《动能变化与机械功》教学设计

    《动能变化与机械功》教学设计 课 型:新授课(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2)掌握功的公式:W=Fscos,会计算恒力的功,掌握计算......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教学设计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阅读提纲] 1.什么是反应热(焓变)?什么是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2.什么是热化学方程式?在热化学方程式中如何表示放热和吸热?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