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提高四年级学生作文水平(范文模版)
如何提高四年级学生作文水平
玉应扁
作文批改是四年级作文教学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学生了解自己习作效果和教师获得作文教学效果反馈信息的一个主要渠道。在教学实践中要认真把握小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争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作文批改方法,及时有效地对学生习作进行批改,促进小学生作文水平的不断提高。
一、正确认识四年级作文的性质和教师批改作文的目的。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认识到小学生作文是习作,是一项练笔活动,是书面表达的最基本训练,而并不是艺术,不是文学创作,只要学生能正确地、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就行。因此,教师要求每一个学生把他的每一篇作文都写成小学生优秀作文是不现实的,因为我们培养的不是小学语文教师,更不是培养作家和文学评论家。所以,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不要用成人的水平去对孩子的文字评头论足,更不能用文学编辑和文学评论家的眼光去看待小学生作文.我们在批改他们的作文时要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力求保持学生作文的原意,绝不能用教师的思路去代替学生的思路。因为小学生的生活积累和语文知识都很有限,有的孩子在作文中,难免有些语言表达方面的不足,但那是无关紧要的,随着他们语文知识的增长,孩子们自然会知道怎样把他们想说的话说得更清楚、更明白。如果教师对
四、尽量把修改作文的权利还给学生。
教师要把作文的评价与批改和其它作文教学环节紧密地结合起来。我们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既要培养学生学会写作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既要教给学生写好作文的技能、技巧,同时也要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式、方法。我们除了要重视学生作文的指导和批改外,不要忽视了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这一重要环节。我们要认真上好作文讲评课,让学生在讲评课上注意倾听老师和同学们对作文优缺点的评价,仔细阅读自己的习作,全面理解教师批改的意图,找出自己习作中存在的不足,然后再对自己的习作认真进行修改,把修改作文的权利还给学生。
因为,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主要还得靠学生自己,不只是老师单方面应该努力的事,所以,教师是绝不可能包办代替得了学生写好作文的。在作文评价与批改中要让学生从习作的被动地位转向主动地位,努力让学生从习作的实践中去体会文章写好以后要认真修改的道理,让学生在修改的过程中看到经自己修改过的作文比原来更通顺了、更流畅了,从而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以增强学生对写好作文的自信心,提高写作的兴趣,进一步养成认真进行习作、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良好习惯,从而不断提高作文水平,最终使学生成为作文的真正主人。
第二篇:如何提高四年级学生作文水平
如何提高四年级学生作文水平
一、把句子写形象、具体。
刚开始上作文课时,我端上一盆花,让班上学习最差的学生回答:“这是什么?”“这是花。”语言很简单,我启发学生,看谁能更形象地描述一下:同学们纷纷回答:“这是一盆美丽的花。”最后一位同学说出:“这是一盆即长势旺盛,又开着粉色花的紫罗兰。”同学们一看,要把句子写具体就需要仔细观察和加上数量词、的字结构等修饰语。
二、多用修辞手法。
首先让学生在平时阅读中摘抄好词好句。其次我让学生走出课堂实务观察,发挥想象。
三写场面或活动时候用上“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 ”.如果不用这样的句式,学生写起来就没有内容,一位同学在作文《除夕之夜》中写道:“满天的烟火,有的像天女散花;有的像绽放的礼花;有的像盛开的大黄菊花。还有的向满天的小星星”。用上这样的句式,句子形象,内容丰富,很有一种意境美。
四、学会按顺序写作。
四年级的学生写一段话,往往用一两句话就概括了经过。我强调学生要用一定的顺序写作,学会用顺序词,“首先、然后、接着、最后”。
五、强调用总分关系写一段话。
在习作《今天天气真冷》中强调用总句“今天天气真冷啊。”再用分句写出天气怎样得冷。如岳冰珂写道:“今天天气真冷啊。寒风像针一样刺着我,冻得我手和脚都红了,我搓搓手,跺跺脚。早上我去刷碗时手凉得很,刚洗过碗,碗上的小水珠几乎要变成小冰珠。我赶紧回教室,放下碗,用嘴里的热气哈着手。”学生们用总分句写出了天气的冷。
六、让学生准确地使用语言、动作、心理描写。
如果在写人、写事作文中不使用一些描写,必然是作文空洞无物,语言乏味,大量的恰当地用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会使人、物更形象、具体。
七、让学生学会想象。
在写作文中我常常鼓励学生恰当地运用好想象或联想,使作文的内容插上想象的翅膀,翱翔在想象的天空中。写出来的句子或内容很美。
第三篇:如何有效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浅谈如何有效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楚雄市苍岭中学张以普
关键词:作文有效提高
摘要:学生平时不注意留心生活、积累写作材料,一到写起作文来,就纷纷绞尽脑汁,搜肠刮肚也难于写作。因此,作文难,教作文更难,就成了许多孩子与老师的感叹。我们教师平时应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亲近自然;可以把关注社会现实、参与实践活动、阅读课外书等要求渗透到学生的家庭作业中,请家长协助督促完成,生活处处有文章,生活积累其实就是习作素材的积累,再加上写法指导,学生就不会下笔千钧、生搬硬套了。
文章是生活的反映,这道理大家都懂。可是,一到写作文,不少同学就把这一点给忘记了。他们平时不注意留心生活、积累写作材料,一到写起作文来,就纷纷绞尽脑汁,搜肠刮肚也难于写作。教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指导也收效甚微。因此,作文难,教作文更难,就成了许多孩子与老师的感叹。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也总会埋怨孩子们写出来的文章干巴巴,既没有新意又没有具体内容,在这样的责难之下,多数孩子都会对作文产生畏难情绪,那么,如何有效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呢?下面我就根据我多年来的作文教学经验向大家谈谈我肤浅的看法: 上述情况的出现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首先,学生缺乏生活体验,缺少素材,怕写。俗话说“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们如果整天读课本,写完课内作业写家庭作业,学校、家庭两点一线,像井底之蛙,没有生活体验,作文能写什么?其次,教师的指导空泛,不得法。有些教师没有布置学生先准备习作素材,课堂指导习作只让学生读读单元训练要求,自己讲解几分钟就让学生写,学生怎么能写出好习作?课堂四十分钟的习作,其实是对平时生活积累的反映,和作家写作同样道理,厚积才能薄发,作文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语文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在广阔的生活空间里学习语文,”“为学生自主习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的空间,丰富多彩的生活是自由表达、创意表达的土壤;观察与积累是学生的根。”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我多年基层教学经历我认为要写好一篇作文,平时应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亲近自然;可以把关注社会现实、参与实践活动、阅读课外书等要求渗透到学生的家庭作业中,请家长协助督促完成,生活处处有文章,生活积累其实就是习作素材的积累,再加上写法指导,学生就不会下笔千钧、生搬硬套了。那么该具体如何做呢?。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兴趣,是写作的源动力。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要靠老师去激发,一方面应多表扬学生,另一方面应尽量使作文训练与学生生活贴近,使他们有东西可写,有写东西的欲望。
兴趣的激发方式有很多渠道,如积极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演讲比赛、诗歌朗颂比赛、古诗词欣赏等。让学生真正参与语文教学活动,锻炼他们的能力,扩大学生知识面,让他们对语文产生浓厚兴趣。再如要求学生写社会调查报告,开展我爱科学,我爱发明等活动,使他们作文有东西可写,能对生活进行思考,能洞察社会现象,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当然,在培养学生兴趣的过程当中,教师必须与学生俱进。
二、体验生活,积累素材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积极体验生活。平时要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用心体会,及时记录,为习作积累生活素材。如周末布置学生学当家、做家务、招待客人;每学期开展劳动技能竞赛、手工制作比赛;布置学生了解收集传统节日的来历,风俗习惯,和家长一起准备过节。如元宵节、冬节布置学生搓汤丸、煮汤丸吃;端午节包粽子等。让学生在体验生活中手、脑、眼、口并用收集材料,获取知识,积累生活,并在活动后布置学生及时记下活动的见闻、经过和感受,为以后的习作积累下丰富的材料。有了活动经历,写出来的习作内容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内容充实,描写生动具体,充满乐趣。再如每天布置学生收看晚上中央一台的《新闻联播》,记录一条自己最感兴趣的新闻,并写上几句自己的感受和看法,这样可以让学生及时了解时事,培养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鼓励学生看《实话实说》节目,可以了解社会现实,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看《地球故事》栏目,可以让学生懂得保护自然生态平衡的重要性;看《都是条形码》,能培养学生对社会敏感问题有客观、深刻、独到的见解;看南方少儿频道,可以从中学习遇险自救的知识„„当然,周会课还可以以学生应该看什么电视节目才好”、“我感兴趣的一则新闻”、“我最喜欢的电视节目”为题展开讨论,让学生认识哪些电视节目不能看,看了有害身心健康,哪些节目看了有益有趣。学生平时对社会现实、对国情民生、对日新月异的世界有一定的了解认识,当习作涉及这些内容时,必定能旁征博引,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感受。
诸如此类的活动寓学习于实践中,寓习作于快乐中,做到知、行统一,学生乐意参加,效果显著。
三、亲近自然,开阔视野
作文教学应走出课堂,走出校外。要引领学生深入生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美丽的大自然,既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又让学生赏心悦目,陶冶性情。教师应鼓励学生课余亲近自然,寄情山水,为习作积累丰富的第一手材料。走进大自然,你会发现大自然魅力十足,奇妙无穷。走近大自然,你会学到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含羞草低着头,那是教我们不要过分张扬;梅花在寒冬迎风傲雪,那是教我们只有坚强才能与众不同;累累的果实高挂在枝头,那是教我们只有播种才能有收获;石榴裂开了嘴,那是教我们劳动才会快乐;绽放的荷花色泽亮丽,那是在教我们做人要有“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质……有一个成语说得很妙:师法自然。走进大自然,你会发现大自然是如此的美丽会让你心旷神怡,思绪万千,写作素材也就有了。这正如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语文能力培养是和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熔为一炉的,观察是作文的基础,能使学生产生鲜明的思想,活生生的语言和创造精神。”
由此可见,习作动笔之前,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去观察生活、去挖掘生活素材,学生写作才有素材
四、指导读书,汲取精华 课外阅读是学生了解知识,认识世界,理解文章思想感情,掌握文章表达方法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应重视指导课外阅读,让学生从中汲取精华,丰富语言积累,为写作打下坚实基础。学生读好课内文章固然重要,但每学期课内二、三十篇课文,即使读得滚瓜烂熟,所得也非常有限,所以应培养学生养成课外自觉读书、看报的习惯。从一年级开始,每年都要指导学生看合适的课外书。可以列出目录让学生挑,如《天才怎样炼成的》、《中外名人成长的故事》、《环境的秘密》、《地球的秘密》、《世界发明之最》、《十万个为什么》、《少年百科全书》、《中国通史》、《爱的教育》、《鲁滨逊的漂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些书目包含了自然科学、情感教育,生活常识等等,让学生从阅读中增长见识的同时受到思想教育。倡导亲子阅读,推荐好书、好文章给学生与家长共读,让家长陪孩子在阅读中提升。还可以创办班级图书角,让学生交换看不同的书,并每周举行一次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一本书,谈读书的收获、心得体会,兴起读好书的热潮。
五、正确看待文章体裁,注重文章体裁特征 时代发展到了今天,语文作文教学也应与时俱进,根据形式多样的要求和运用的需要,提出淡化文体的这一要求,在操作过程中,有些教师和学生就肤浅理解成,不受体裁的限制,这是错误的,这是现实作文中“四不像”的根源。一个题目,在某些学生看来是有事可叙的,在某些学生看来是有观点和见解可阐发的,而对某些学生而言是有情可抒的,又在某些学生看来是一种新知识,可向别人介绍说明的,各个学生站的角度不同,因而选择的作文的体裁和样式有异和有别。有写记叙文,有写议论文,有写散文,有写说明文,有写小说,有写剧本,甚至写应用文,这都是对的。问题是有的同学作文记叙文的开头、议论文的主体,或说明文的开头、记叙文的主体、议论文的结尾,弄得面目全非。这就不是不限文体了,这叫文体上的杂乱无章。
其实记叙文是以叙事、描写为主,为表情达意的需要兼有少量的议论和抒情。而议论文往往在结尾点题和揭示主旨,深化或升华主题而用,就是那么一两句点睛之笔。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它是介绍性质的文字,说明事物的外观、特点、状态、功用的、旨在给人知识;而议论文是有严格的规律的,它首先要有关的、见解、主张,也就是观点,还要有为证明论点的大量的事实和道理论据,最为严密的是它的论证过程,复杂一点的是散文,几乎所有的表达方式都用,但散文不是漫天大论、海阔天空,虽上下五千年、纵横数万里,形式多样,它的事、它的理、它的情始终遵循“行散神聚”这一定律,就是所选材料始终服务一个中心,同一条主线。
六、作文批改应采用多种形式
在上述基础上还要做好至关重要的一件事,那就是作文批改。作文难改是所有的语文教师的心声。毫不夸张的说,如果教师认真仔细的批改每一篇作文,那他花的时间一定不比所有学生写作文所花的时间少。正因为作文难批改,很多教师为了应付学校检查和敷衍学生企盼的目光,纷纷用“阅”和“分数”来代替点评。这一点我认为这样批改的教师心理一定也明白这样批改对作文教学毫无益处。学生一学年下来作文的收获可能也只有几个分数罢了。再者大多数教师在批改方式上单一全批全改。没有采取一些适应实际的批改方式。全批全改是作文批改的一种重要方法。但这种方法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只是教师一言堂,不能多方面再现学生作文的优点。所以,作文批改应针对学生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批改方式,如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让他们自己学会修改作文。这一方面提供了学生对自己的作文重新认识的机会,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学会修改作文。如此,学生下次作文时就会注意这些方面。再如抽组批改,将更快更有效的反映学生的作文水平,因为一个小组基本可以反映全班的学生在作文时出现的普遍问题。当然,作文批改方式有很多,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作文教学的每个环节,让他们真正成为作文教学的主体,让他们自发的产生写作的欲望。
作文批改要有评语,而且要求评语要有重点,因为一篇作文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去批改,这就要求评语与本次作文训练目标相符合,再者,应特别强调表扬学生作文的优点,提高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习作的资源,蕴藏在学校中、家庭里、社会上;存在于学生的眼睛里、耳朵里、心灵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创作来源于生活,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只有善于体验生活、捕捉生活、了解生活,才能在生活中找到写作的素材,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来。所以,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生活,观察生活,体味生活,一旦你对生活有了深刻的体会,独到的发现,你就能写出充满生活情趣的好文章来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牢记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话“生活就是语文,语文就是生活”,用心、耐心地引导学生观察、体验、实践,并乐于思考、练笔。做到身边时时有素材,生活处处有文章!学生写作起来不难,老师教起来也就不费心了。
第四篇:浅谈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学生作文水平
浅谈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学生作文水平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也是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
长期以来,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由于日常生活的交往所运用的是民族语言,很少使用汉语,加之受地域环境影响造成了学生作文水平停滞不前。严重阻碍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学质量。如何较快地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作文水平?要怎样才能反映出学生的德才识学各方面的素养?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磨练学生的情思,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建立善美的心理结构。
一、注意观察,为学生提供说的机会,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多年来,边疆少数民族地深受应试教育之苦,学生生活单调,枯燥、呆板,整天奔忙于学校——家庭、家庭——学校“两点一线”之中,限制了学生的生活范围,加上少数民族学生性格腼腆、不善言辞、口语表达语序不当,不要说写出一篇通顺的文章来,就连用汉语说一句话都困难。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上,针对这些实际问题,创造性地组织一些活动。用汉语翻译民族语言,在学校里坚持说普通话。从低年级抓住重点字、词、句进行教学,如教学秋天一课,教师板书:蓝天上是:白云,蓝天下:稻谷田,池塘,梧桐树,燕子。借助板书,提示学生说一句话或一段话,平时,指导学生注意观察植物、动物等,加强用词说一句话的练
习,促使学生逐渐增加说话的能力。转到高年级以后,又加强了段、篇的训练。把实物搬进课堂,让学生目睹实物,认真观察,进行讨论,如:作文教学中把一盆菊花搬进课堂,让学生它们观察菊花枝、干、叶、花的形状和颜色,看看它是这样开花,让学生叙述后再写。久而久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课外,要求学生每天至少 认真读一篇优秀作文或其它有关作文的书籍,并认真摘录好词佳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这样教师不断地强化、指导,使学生自由敢说逐渐上升到说得具体、说得明白,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二、坚持写日记,提炼出更精彩的作文
要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学生作文水平,每周两节作文课时不够的,还得靠适当多练。教师要想方设法开辟多样渠道。从三年级起就开始写日记,让学生记录一天中给自己留下最深印象的人和事、景和物,从一句话到段,记叙的篇幅由短到长逐步发展。有一位女生在一篇日记中写到:“听到别人叫‘妈,引起回忆她妈妈离家出走的那天,至今两年,没有见到妈妈的身影。”这篇日记,又真实、又感人,同学们都伸出一双双温暖的手关心她。让她安心在学校读书。养成天天写日记的习惯。教师在日记中不但可以了解学生,而且能使学生提炼出精彩的作文。
三、以真实的生活为基础,要有真情实感
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并非生活在世外桃源,现在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社会上的人和事也都在影响着他们,他们受不良社会风气
和不良之风的影响,总认为在乡村民谣什么文章可写,有时写的作文不真实,往往是套话加假话。如:写一篇自己喜欢的家乡的土特产,学生总认为自己家乡没有什么特产可写。在作文教学上教师先让学生交流,我们家乡有哪些特产。让学生说:水果有芒果、菠萝、酸角、香蕉,食品有糯米粑粑,“泼水节”傣族人民自己做的米花、大象耳朵等等,这些特产都成了学生作文选材的材料。又怎样提笔呢?
1、先选什么特产?
2、观察到什么?
3、最突出的是什么?
4、你喜欢它吗?经过这么一点拨、指导,学生的思路打开了。这次作文不进仅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又写得真实,而且感到动了人心。不但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而且激发了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到大自然中去,做他们的小主人
在作文教学教中,教师不但在教室里进行授课,还把他们带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吸收感性信息,如:到村外的小河、稻田、鱼塘或带着学生出去冬游、春游等。乡村里没有森林、湖泊、更没有大海,但我们乡村里的连绵不断的小山、有弯弯曲曲的小路、清澈的小溪,同学们经过观察以后,回来先用自己的话说一遍所见所闻,他们都各抒己见、滔滔不绝,再动笔写。结果大部分学生都写到祖国山清水秀,加上自己的想象,“什么新鲜空气、明媚的阳光、清澈的小溪、碧绿的草地”等等,抒发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使人看了以后,犹如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在大自然中找到了写作的门路。
另同学们还把自己一年一度的傣族“泼水节”和拉祜族“火把节”这一隆重的节日写成一篇作文,写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节日的欢乐,写出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情怀,结合着这些,教师又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是教书与育人得到统一。
第五篇:如何提高农村学生的作文水平
如何提高农村学生的作文水平
农村小学生畏惧作文历来如此,课程改革以来,教师采用多种方法以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使他们乐于写作。
一、增强自信,激发兴趣。让学生明白作文就是用自己的手写自己的心,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事写出来,让学生知道作文并不难。
二、贴近生活,写出农村特色。熟悉的便是容易的,容易的就不会感到畏惧,所以,我从两点出发:
1、挖掘农村资源。
2、走近大自然。
三、加强阅读,厚积薄发。
四、交流欣赏,体验成功。我询问了同校的语文老师,较多老师认为学生对作文表现出畏惧心理。那么,该如何让学生喜欢上作文,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呢?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对小学生要‚激发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养成写作的良好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写作的动力。语文课程改革以来,教师逐步改变教学方法,注重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写作。
一、增强自信,激发兴趣。
农村学生大多数生活在农村,或多或少存在有自卑感。他们对城市孩子存有崇拜心理,认为城市孩子见识多,写出的作文就新鲜有味。针对农村孩子的特点,我在作文之前重点树立他们的作文自信感。
首先我让他们明白,作文是写在纸上的人和事,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事写出来,也就是用自己的手写自己的心。例如:我在教三年级学生习作时,结合单元专题,课前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回忆了解父母关心爱护自己的事情,在想一想该怎样回报父母的爱。作文课上,我先讲了《岳母刺字》、《孟母三迁》的故事,接着又播放《烛光里的妈妈》。一曲母亲的赞歌后,我发现这些孩子们的神情变得凝重起来,有两位小男孩的眼睛红红的,也有的已动起笔来,‚沙沙‛地写着,解雨晴同学的《母爱》尤为感人,其中有这样一段:
‚母亲的爱就是金子。‛这一段时间,妈妈常常到河里扒石子,你知道妈妈为什么扒石子吗?因为我快要教学费了,正好我家手头紧,妈妈有不想向别人借钱,所以去扒石子了,她只带了一些硬馒头。饿了,妈妈就啃一些硬馒头;渴了,妈妈就捧几口清水喝。如此下来,妈妈得了重病……
人间处处真情在,孩子接触最多的是父母,最熟悉不过的也是父母,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犹在心头。回忆中,他们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他们用自己的手写出了对父母感恩的心,用平实的文字,表达出对父母真挚的情。这样下来,他们还怕习作吗?
二、贴近生活,写出农村特色。
1、挖掘农村资源。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孩子,应该像闰土一样心里有着无穷的稀奇事,描家乡的美丽风光,善良淳朴的农民,纯朴的民情风俗。写出家乡的特色,写出乡村气息,道出小镇风貌。
真实的生活就是儿童最好的课程,新课改下的课程必须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而绝非是某一门学科或某一本教材所能涵盖的。让乡村的世界,乡村的景色,乡村的人文成为孩子们情感的真实体验。让孩子们去感受农村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体验捕鱼捉鸟的乐趣,呼吸新翻的泥土的气息。
在学生平时感知生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细致有效地观察生活,让学生学会‚五官并用‛,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事物的形状、颜色、动作、声音和滋味,使观察的对象更有层次,有意味。例如:我班的杨启君同学在题为《上学路上》的习作中有这样一段话: 一片桃形的叶子落到我面前。我捧到手心里想到:这可能是孙悟空偷蟠桃的时候,不小心掉下来的一棵小小的仙桃,一落到凡间,却变成一片小小的树叶子了。我放在鼻子上闻一闻,还真有一股仙桃的香气呢。
乡村风景犹如一杯清香的绿茶,须慢慢地品味。让学生观乡村之景,听乡村之音,赏乡村之韵,这样既提高了孩子们的习作兴趣,又渗透了‚爱我家乡,爱我农村‛的思想教育。李芳芳同学在《家乡的小河》中有这样一段话:
我家门前有一条弯弯的小河,它像一条漂亮的蓝丝带,在这里静静地流淌着。和煦的春风从水面拂过,漾起一圈圈波纹,这时的河岸开满了野花,香气扑鼻,真让人神迷心醉。勤劳的邻居们天蒙蒙亮就担起水桶,背起锄头,迈着轻盈的步子,到河边担水,去田里劳作。
2、走近大自然
叶圣陶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源泉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番话充分说明了生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要想让学生有内容可写,有兴趣去写,就要让学生走近生活,走近大自然。春天,带领学生去踏青,让学生感受春的万紫千红;夏天,带领学生去赏荷,让学生欣赏荷的亭亭玉立;秋天,带领学生去赏菊,让学生观赏菊的千姿百态;冬天,带领学生去踏雪,让学生在洁白无垠的雪地上留下串串脚印。学生对大自然有了真切的感知,对生活有了切身的体验,才能触发习作的灵感,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习作离不开积累,厚积才能薄发。积累有离不开丰富的阅读活动。怎样让孩子们乐意读课外书呢?
学期初,我组织学生把自己的图书带到学校,建立班级图书角,让学生在学校随时随地都有书看。那天,我会故作神秘地说:‚谁有《爱的教育》这本书,‘一个贫苦的爱国少年’太感人了,我想把它读给你们听。‛‚老师,我有!我有!‛一个个充满自豪感的声音在教村小学生畏惧作文历来如此,课程改革以来,教师采用多种方法以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使他们乐于写作。增强自信,激发兴趣。让学生明白作文就是用自己的手写自己的心,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事写出来,让学生知道作文并不难。
我想让孩子们在习作中快乐起来。所以,我先设法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然后,在学生对习作有了兴趣以后,尽力‚保护‛他们的习作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