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教案说明

时间:2019-05-15 03:48: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教案说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教案说明》。

第一篇:《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教案说明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教案说明

鼓山中学

高芳霞

我讲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教科书九年级下册第二十七章27.2“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四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是九年级下册“相似”一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学完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判定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相似三角形的特征,以完成对相似三角形的全面研究,它既是全等三角形性质的拓展,也是研究相似三角形的基础。这些性质是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的确定

1)通过探究相似三角形的对应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的比、周长比、面积比与相似比的关系,使学生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对应高、中线、角平分线、周长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并学会应用。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自主评价的能力,渗透数学当中的类比思想、转化思想。

3、教学重点及难点

因为相似三角形的对应高、中线、角平分线、周长比、面积比与相似比的关系是解决与相似三角形有关问题的重要依据,也是研究相似多边形性质的基础,因此,它是本节教材的重点。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具备一定的综合能力,这对大部分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将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面积比与相似比的关系的应用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及合作交流,进行探究相关问题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选用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学习,使空间与图形中的几何问题上得有趣、生动和高效,而且,本课主要是针对于我们之前的课题:基于初中生课堂差异性教学的这一方面进行一种实验,顺便吸纳了一些厦门蔡塘的授课模式,利用学生讨论培养各个学生能力,在一节课中去体现因材施教,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都有所收获。

但是福州鼓山中学具有现对的特点,95%学生是外来务工子女,小时候没有养成一种很好的预习习惯,所以在合作型的课堂中,对学生的学习习惯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在前一周的时间里,教师都利用课余时间教学生“勾圈点划”。利用勾圈点划让学生自己发掘每节课教材的重难点。

我引导学生从活动中的讨论入手,让学生经历看微课----观察——思考—-归纳对应高的比等于相似比这个证明过程的思维启发,然后合作探究的一种学习过程,分别总结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对应高、中线、角平分线与相似比的关系,经过教师点拨思维发散到周长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与相似比的关系。在教学中,我应用启发、诱导、探究贯穿于始终。

采用投影、微课,PPT等电教手段,增大教学的容量和直观性,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三、关于教法的指导

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上我采用“精心设疑、变式训练”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始终处于最佳的思维状态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四、关于教学程序的设计

本节课的利用复习引入,这样的设计,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对整体相似这章节的思维导图的建立,又可以使学生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接纳数学。

为了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发现产生的过程,我利用微课,设计了<<相似三

角形的性质>>中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等于相似比,通过学生模仿与归纳进一步得出中线和角平分线的比等于相似比,而后发散思维但周长和面积,探究过程,并利用小组合作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得出定理后,及时进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思维训练。通过探究、论证,到运用解决问题,一方面学生摸索到了从已知到未知的研究方法,另一方面又感受到了数学规律性。

对例题的变式训练是培养学生多层次、多角度思维能力的一种较好形式,复杂图形中观察基本图形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小结部分,用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小结反思与自主评价。首先让学生归纳刚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再引导学生回顾知识发现的过程,使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反思,再次明确重、难点,让学生获得解决一类问题的方法.分层作业的布置,帮助学生对知识的保持和迁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同时,选做题可引导学生进行自学探究,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第二篇: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教案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1)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相似三角形性质的过程,并会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有关的问题。

2、通过探索相似三角形性质的过程,渗透逻辑推理的方法,引导学生从直观发现向自觉说理过渡,从而获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发展了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为候机学习奠定基础。

3、通过相似三角形定理及应用的学习,培养学生类比思想、归纳思想及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拓展学生思维。教学重点:

相似三角形性质及其应用。教学难点:

相似三角形判定和性质的综合运用。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什么样的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

2、怎样判断两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

3、我们已经知道了相似三角形的那些儿性质?

(①对应角相等,②对应边成比例)

相似三角形还有其他性质吗?

二:探究新知

问1:与三角形相关的线段我们学过哪些?

(中线、角平分线、高、中位线……)

思考:如果两三角形相似,且相似比为k,那两三角形对应的高会有怎样的关系?

已知如图△ABC∽△A1B1C1,且它们的相似比为k,AD、A1D1是对应高。求证:ADk.A1D1

证明:略(见课本87页)

定理1:相似三角形对应高、对应中线、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的比都等于相似比)注:对于对应的理解

三:典例分析

例1:如图,一块铁皮呈锐角三角形,它额边BC=80cm,高AD=60cm。要把该铁皮加工成矩形零件,使矩形两边之比为2;1,且矩形长的一边在BC上,另两个顶点在边AB、AC上,求这个矩形零件的周长。

解:设PS为xcm,则PQ为2xcm.PQ//BC

APQABC AQPACB

APQ∽ABC

PQAE BCAD2x60x

8060

解得

x=24

2x=48

周长C=2(24+48)=144 cm

变式1:将例题中“矩形长的一边在BC上”改为“矩形短的一边在BC上”,其他条件相同,求矩形零件周长。

变式2:在例题中三角形中,如果是加工一个正方形零件,求正方形周长。

四:课堂小结

请同学回顾今天学的知识:1 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的比等于相似比 2 定理的简单应用

五:课堂作业

1必做题:①证明相似三角形的中线比等于相似比

2选择题:在例1的三角形中加工矩形零件,问矩形长和宽各是多少时,面积最大?

第三篇:相似三角形性质教案设计

8.5怎样判定三角形相似教案设计(4)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

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两个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对应高的比、面积的比的关系。能力目标:会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类比、转化的数学思想。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养成严谨科学的学习品质,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合理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进行说理。掌握初步的逻辑推理及类比的思维方法,感受从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规律;通过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喜悦。在探究活动中培养与同伴交流的协作精神,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重点:相似三角形性质的探索过程,应用性质解决实际问题。难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有关知识的综合运用。

疑点:向学生讲清什么是对应高,它不是一个三角形中两条高的比等于对应边的比。另外在定理的证明过程中,要向学生讲清由已知两个三角形相似(性质)去证另外两个三角形相似(判定)的思维过程,即相似三角形性质判定的综合应用。教学思路:

1、对性质定理的探究经历观察——猜想——论证——归纳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习惯和严谨治学的态度。

2、通过实际情境的创设和解决,使学生逐步掌握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思想方法。

3、通过例题的拓展延伸,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勇于探索、勤于思考的数学品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据史料记载,古希腊数学家、天文学家泰勒斯曾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原理,在金字塔影子的顶部立一根木杆,借助太阳光线构成两个相似三角形,来测量金字塔的高度。

如图,如果木杆EF长2m,它的影长FD为3m,测得OA为201m,求金字塔的高度BO。

已知: ∆ABC∽∆A’B’C’,根据相似的定义,我们有哪些结论?

二、自主探索,猜想证明。

已知△ABC与△A′B′C′相似,设对应边的比为

ABA'B' =k,思考下面的问题。

1、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周长的比有什么关系?

结论:两个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_______________。

2、在上图中作出BC、B′C′边上的高AD、A′D′,垂足分别为D、D′。

3、口答:(小组交流后回答)(1)△ABD与△A′B′D′相似吗?为什么?(2)对应高BD与B′D′的比是多少?为什么?(3)△ABC与△A′B′C′的面积比是多少?为什么? 结论:两个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个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尝试解答,合作交流。

例5: 如图,在△ABC中,DE∥BC,AD=3DB,△ABC的面积为48,求△ADE的面积。

三、当堂训练,巩固内化。

(一)选择题

1、用一个2倍的放大镜照一个△AB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C 放大后是原来的2倍

B、△ABC 放大后周长是原来的2倍 C、△ABC 放大后面积是原来的2倍 D、以上命题都不对

2、如果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是1:2,那么它们的面积比是: A、1:2 B、1:4 C、1:

D、2:1

(二)填空题

3、两个相似三角形面积比9:4,则它们对应边的比为______,周长比是_______。

4、若三角形△ABC∽△A′B′C′,相似比是2:3,BC边上的高为4,则对应边B′C′边上的高是_______。

5、如图,点D、E分别是△ABC边AB、AC上的点,且DE∥BC,BD=2AD,那么△ADE的周长︰△ABC的周长=。

(三)解答题

6、两个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是1:2,它们面积的和为84平方厘米,求较大的三角形的面积。

7、如图所示:D、E分别是AC、AB上的点,AEAC=ADAB=35,已知△ABC的面积为100cm2,求△ADE的面积,求四边形BCDE的面积。

四、课堂小结:谈谈你的收获:我学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两个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它们对应边的比。两个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等于它们对应边的比。两个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它们对应边的比的平方

五、当堂检测

1、两个相似对应边的比是1:2,它们面积的比是多少?

2、在某市环城路的建设施工中,曾遇到这样一个实际问题:由于马路拓宽,有一块面积是100平方米,周长是80米的三角形绿化地被削去了一个角,变成了一块梯形绿地,原绿地的一边AB的长由原来的20米缩短为12米,为了保证城市的绿化建设,市政府规定,因为种种原因而失去的绿地面积必须等面积补回,这样就引出了一个问题:这块失去的绿地面积到底有多大,它的周长是多少?

如图:在△ABC中,DE∥BC,AB=20m,BD=12m, △ABC的周长为80米,面积是100平方米,求△ADE的周长和面积。

六、布置作业:课本第49页A组8题

如图,有一块三角形余料ABC,要从上面截出一个矩形PQMN,使这个矩形的长是宽的2倍,已知BC=60cm,高AD=45cm,求矩形的长和宽。

拓展一:

已知△ABC与△A′B′C′相似,AD、A′D′分别是△ABC与△A′B′C′对应边上的中线,设ABA'B'=k。那么△ABD与△A′B′D′相似吗?求AD与A′D′的比。请说明理由。

结论:

两个相似三角形对应中线的比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二:已知△ABC与△A′B′C′相似,设

ABA'B' =k,AD、A′D′分别是△ABC与△A′B′C′对应边上的角平分线,那么△ABD与△A′B′D′相似吗?求AD与A′D′的比。请说明理由。

结论:

两个相似三角形对应角平分线的比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

1.本节课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学为主导逐步引导学生探索某一问题的解决方案体现了数学发现的思维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的和谐统一。

2.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独到性及获得新方法后的愉悦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获取的教学素材: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周长比的平方;相似三角形对应中位线长的比等于相似比。4.该课的局限性是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缺乏证明(课堂时间不够),还应激发学生更高层次的探究的欲望。

第四篇:相似三角形性质学案设计

8.5(4)怎样判定三角形相似学案设计

学习目标:

1、探索并掌握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等于对应边的比,面积的比等于对应边的比的平方的性质,能应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提高观察、分析、转化及动手实践等能力,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广阔性和创造性,体验成功的快乐。

一、自主探索,猜想证明。

已知△ABC与△A′B′C′相似。

1、在上图中分别作出对应边BC、B′C′边上的高AD、A′D′,垂足分别为D、D′。

2、设对应边的比为ABA'B' =k,思考下面的问题并回答:(小组交流后回答)

(1)△ABD与△A′B′D′相似吗?为什么?

(2)对应高BD与B′D′的比是多少?为什么?

(3)△ABC与△A′B′C′的面积比是多少?为什么?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两个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个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已知△ABC与△A′B′C′相似,设

ABA'B' =k,AD、A′D′分别是△ABC与△A′B′C′对应角∠BAC和 ∠B′A′C′的角平分线,那么△ABD与△A′B′D′相似吗?求AD与A′D′的比。

二、尝试解答,合作交流。

例5:已知:如图,在△ABC中,DE∥BC,AD=3DB,△ABC的面积为48,求:△ADE的面积。

三、当堂训练,巩固内化。

(一)选择题

1、如果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是1:2,那么它们的面积比是: A、1:2 B、1:4 C、4:1

D、2:1

2、△ABC中,AB=12,BC=18,CA=24,另一个和它相似的三角形最长的一边是36,则最短的一边是()

A、27

B、12

C、18

D、20

3、已知a、b、c是△ABC的三条边,对应高分别为ha、hb、hc,且a:b:c=4:5:6,那么ha:hb:hc

=()A、4:5:6

B、6:5:4

C、15:12:10

D、10:12:15

4、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不全等的三角形一定不是相似三角形

B、不相似的三角形一定不是全等三角形 C、相似三角形一定不是全等三角形

D、全等三角形不一定是相似三角形

(二)填空题

5、两个相似三角形面积比9:4,则它们对应边的比为______。

6、若△ABC∽△A′B′C′,对应边的比是2:3,BC边上的高为4,则对应边B′C′边上的高是_______。

7、如图,点D、E分别是△ABC边AB、AC上的点,且DE∥BC,BD=2AD,那么

△ADE的面积︰△ABC的面积=。

(三)解答题

8、两个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3:2,它们面积的和为78平方厘米,求较大的三角形的面积。

9、如图所示:D、E分别是AC、AB上的点,AEAC=ADAB=35,已知△ABC的面积为100cm,求△ADE的面积,求四边形BCDE的面积。

2四、感悟与收获: 我学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当堂检测

1、填空:两个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是1:3,它们面积的比是_______.2、解答:在某市环城路的建设施工中,曾遇到这样一个实际问题:由于马路拓宽,有一块面积是100平方米,被削去了一个角,变成了一块梯形绿地,原绿地的一边AB的长由原来的20米缩短为BD是12米,这块失去的绿地面积有多大?即(如图:在△ABC中,DE∥BC,AB=20m,BD=12m, △ABC的面积是100平方米,求△ADE的面积。)

六、作业:

1、已知△ABC与△A′B′C′相似,AD、A′D′分别是△ABC与△A′B′C′对应边BC、B′C′边上的中线,设ABA'B'=k。那么△ABD与△A′B′D′相似吗?求AD与A′D′的比。

2、如图,有一块三角形余料ABC,要从上面截出一个矩形PQMN,使这个矩形的长是宽的2倍,已知BC=60cm,高AD=45cm,求矩形的长和宽。

第五篇:三角形相似教案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教学设计

一、课题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选自2013年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7.2.1,第1课时)

二、教材分析

1.内容要点

本节课让学生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来进一步探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条件,从而让学生在学习新知里发展思维,加强与前面已学过的知识:图形的相似、相似多边形的主要特征(相似多边形对应的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相似比甚至引导学生联系八年级上册所学的相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平行从对比探索中增强学生的推理归纳和类比应用的能力。2.地位

本节课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既增强了对图形的相似和相似多边形定义联系和运用,又为下一课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2以及以后的几何证明奠定了基础。3.作用

从初步认识相似三角形到探索如何利用平行线的特点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从无到有的知识萌发,让学生由探究得到的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初步返回去严谨地认识两个图形的相似,在探索过程中掌握自主探究、类比、归纳以及转化的思想方法,增强推理能力,进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图形之美。经过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以及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探究学习,使学生的合情推理意识和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得到发展。

三、学情分析 1.认知基础

学生在八年级上册中已经全面地认识了三角形,并且掌握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加上平行线同位角等性质,并且在上一节课已学过了图形的相似以及相似多边形的主要特征,为本节课的学习相似三角形打下了基础。学生在观察、想象、合作探究、归纳概括等方面有了初步的体验,再加上学生会做辅助线,这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学生对转化思想,几何论证推理能力还在初步形成阶段,这使本节课的学习还有一定的困难。2.情意基础

学生是九年级的学生,对于新知识有一定的接受能力,且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都相对成熟,对探索学习饶有兴趣,但是思维容易固化,对问题看待不够全面。

四、教学目标

1.理解相似三角形不因位置改变而改变,书写三角形相似时对应角的字母顺序对应;

2.能运用平行线和三角形中线比例关系证明“A字型”三角形相似,能运用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将“X字型”三角形转化为“A字型”三角形证明其相似;

3.理解相似三角形概念,能正确找出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 4.能掌握并运用相似三角形判定的“预备定理”; 5.让学生参与探索,获取相似三角形判定条件,感受数学的魅力,体会到数学的充满探索与创造,在学习中发现数学的乐趣并在数学学习生活中形成自主,自信,健康的心理。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相似三角形判定的“预备定理”的探索; 2.教学难点

探索过程中的各种三角形相似的有关证明;

六、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法 2.教学媒体 PPT

七、教学设计思想

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内容,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是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并且指出学生的知识学习是通过类别化信息的加工过程,积极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疑,解疑,组织互动,有效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猜想,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增强直观效果,提高课堂效率。其次,数形结合思想,化归思想以及归纳法和分析法的应用,让学生对新知的认识更加透彻,对问题的探索思路更加明确,并从中让思维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八、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5分钟)1.复习概念性质(3分钟)

T:同学们还记得相似图形的概念是什么吗? S: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图形相似。T:相似的两个图形会随它们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吗? S:不会。

T:很好,大家先记着我们刚刚回忆的内容。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最简单的多边形----三角形的相似情况。

T:刚才我们回忆了相似图形的一些性质,那现在我手头上有根据相似图形性质画出来的两个相似三角形,不论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如何,乃至处于不同的平面,这两个三角形仍然是相似的。(老师拿出两个相似三角形并在同一平面变换两个三角形纸片的位置,然后让两纸片处于不同平面变换位置)(老师将两纸片贴在黑板上并标明字母)T:同学们我们要用字母表示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应该怎么写呢?我们一起来写,首先把两个三角形表示出来,分别是∆ABC∆DEF,同学在写的时候还要注意对应的顶点字母相对应,那中间用什么符号来表示两个三角形相似呢?有同学可以告诉我吗?

S:大写字母S横着写。

T:很好,这跟我们曾经学过的什么符号很像呢? SSS:全等符号。

T:那课后大家思考全等三角形与相似三角形之间有什么联系,下节课我再叫同学回答这个问题。2.创设情境(2分钟)

(老师利用这组相似三角形纸片,将两个三角形的一个对应顶点重叠,贴在黑板上)

T:同学们你们看,相似三角形∆ABC和∆DEF的∆ABC的顶点A与∆DEF的顶点D重合并且∠BAC与∠EDF重合,那边EF和边BC有什么关系吗?

S:平行。

T:为什么呢?

S: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T:嗯,AEB三点共线,且∠AEF=∠ABC,所以EF和BC平行。

(二)探索新知(20分钟)

T:如果平行于∆ABCBC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AB、AC相交与点E、F,所构成的∆AEF是否与∆ABC相似呢?

S:相似(不相似)。

T:大部分同学都说相似,接下来我们该做些什么去证明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呢?

T:首先我们从我们学过的类似的图形出发,假设这条平行线是三角形中位线,我们来证明看看。同学们自行思考,待会来分享思路。[PPT显示相应题目和图形](2min过去了,期间教师下台观察学生情况,选一名写完了的同学上台分享思路)

S1:(在黑板上画△ABC并取分别AB、AC中点D、E,连接DE)∵DE是△ABC的中位线∴DE=1/2BC(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AB/AD =AC/AE =BC/DE =1/2.又∵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ADE=∠B,∠AED=∠C,∠A=∠A ∴△ADE∽△ABC.T:同学们觉得S1的解答对吗? S:对。

T:S1的解答充分运用了已学的三角形中位线的知识,找出来隐含在三角形ADE和三角形ABC中边的比例关系,依照定义证明出了这两个三角形相似,证明过程很完整,是对的,让我们给他一些掌声鼓励。(解析S1的做法,并给予肯定)

(老师和学生一起鼓掌)T:接下来加大难度咯,“如图过点D作DE∥BC交AC于点E,那么△ADE与△ABC相似吗?”,请同学们自行思考,待会请同学上来分享思路。[PPT显示相应题目和图形](4min过去了)

S2:由同位角相等可知三个角对应相等,只需证明对应边成比例.因为DE∥BC,所以AD/AB=AE/EC=k, 只需证明DE/BC=k.过点D作DF∥AC交BC于点F,则由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得四边形DFCE为平行四边形.所以DE/BC=FC/BC,∵DF∥AC ∴FC/BC=DA/BA,故DE/BC= DA/BA =k ∴△ADE∽△ABC.T:S2将问题转化为了求三角形的一边对应成比例,通过作辅助线DF,构造出了平行四边形,并灵活运用平行四边形和相似的性质,得到了三边对应相等,从而证明了两个三角形相似,做的很棒,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和同学们一起鼓掌)T:以上都是平行线与边AB和边AC相交的情况,现在我们延长AB和AC,如图当DE与三角形两边延长线交于边BC下方时,所构成的三角形和原三角形是否相似呢? [PPT显示相应题目和图形] S:相似。

T:要怎样证明呢? S:和上一题一样。

T:对,没错。像这种平行线位于点A下方的,我们统称为“A字型”,凡是拥有这种形状的三角形和平行线,都隐藏着相似三角形。那如果DE与三角形两边延长线交于边点A上方时,所构成的三角形和原三角形是否相似呢?请同学们自行思考。[PPT显示相应题目和图形](T下台观察、指点。2min后)

T:老师刚刚发现,大部分同学都不再用定义进行繁琐的证明了,而是直接由“A字型”的结论出发,将新图形转换为“A字型”加以证明。有哪位同学愿意上台分享一下,你是怎样转化的呢?

S3:分别在边AB和边AC作点N’和M’,使AN=AN’,AM=AM’,由对顶角相等和SAS可得

△AMN≌△AM’N’,从而得到“A字型”,故新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T:S3分析的很好!让我们给他掌声鼓励!(和同学们一起鼓掌)我们称这种图形为“X字型”,通过“A字型”和“X字型”的相似三角形探究,我们现在可以总结得出我们一开始要证明的结论了,同学们还记得是什么吗?

S:逆命题(刚刚的猜想)。

T:没错,我们给这个刚刚证明的猜想一个名称“预备定理”,大家请看屏幕,一齐朗读一边[PPT显示预备定理] S: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T:预备定理比定义要简便的多,它的几何语言也是相当简洁 ∵EF∥BC ∴△ADE∽△ABC.(三)知识迁移(7分钟)(备注:此环节题目让学生以同桌为单位交流完成,老师再请同学发言说明思路)

(四)总结反思(7分钟)

定义:„„。要求三边三角满足对应关系,非常严谨但证明过程过于繁琐且使用条件有限。

预备定理:„„。只要求有找到原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构成“A字型”或“X字型”,极大简化了证明过程。

(备注:以上总结,老师说整体性语言,关键字引导学生说出)

(五)布置作业(1分钟)

1.常规作业(第几页第几题)

2.探索作业:请以本节课所学知识,“测量”教室天花板的高度,写一测量方案。

九、板书设计

十、反思

下载《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教案说明word格式文档
下载《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教案说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相似三角形教案

    相似三角形 【基础知识精讲】 1.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意义,会利用定理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并能掌握相似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的关系. 2.进一步体会数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初步认识特殊......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掌握相似三角形周长比、面积比与相似比之间的关系;掌握定理的证明方法。 (2)、灵活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

    课题:23.3.3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课型:新授课 作课人:新安县磁涧镇第一初级中学 侯黎明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在理解相似三角形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掌握相似三角形对应中线、对......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教学反思

    反思一: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索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并能应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实际上就是在了解相似三角形基本性质和判定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设计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利用前面几节的相关结论经过简单的推导得出相似三角形的各条性质; 2.运用相似三角形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相似三角形性质(一)教学反思

    类似三角形的本质是第四版第四版第四版第四章第四章内容的第四章。本课的重点是探索类似三角形的本质,并解决类似三角形属性的简单实际问题。事实上,在理解类似三角形的基本......

    相似三角形性质(学案)(5篇材料)

    戴氏精品堂教育 数学精品讲义王老师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学习指导 1.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后,对于涉及到相似三角形对应角平分线、对应中线、对应高、周长的问题,应立即联......

    4.5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教案)

    王店镇建设中学 周神州2014.11.26 公开课教案 4.5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3) 教学目标: 1. 学会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进一步体验数学的应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