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数学第一章——数轴一节教学案例
七年级数学第一章——数轴一节教学案例
金海河
本节课主要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概念的基础上,从标有刻度的温度计表示温度高低这一事例出发,引出数轴的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方法,初步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以使学生借助直观的图形来理解有理数的有关问题。数轴不仅是学生学习相反数、绝对值等有理数知识的重要工具,还是以后学好不等式的解法、函数图象及其性质等内容的必要基础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数轴的结构,会利用数轴表示一个有理数,还会借助数轴比较几个有理数的大小等问题,为今后充分有效利用数轴这个工具打下牢固的基础。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是,他们的抽象能力和想象能力都不强,往往需要依赖直观形象的图形解决问题,而此时七年级学生刚刚学习有理数中的正负数,对正负数的概念理解还不很深刻,造成许多学生知识的遗忘和混淆,对有理数的分类特别混乱。
为使课堂高效、生动、针对性强,我一贯坚持走课改之路,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力争走出适合我校的课改成功之路。课堂教学中我经常把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展示交流贯穿于整个教学始终,采用多种有效地教学模式,注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并教给学生“多观察、多动脑、大胆猜、勤钻研”的研讨式学习方法。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表现机会和活动空间,使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获得充足的体验和发展,从而培养学生形成数形结合的思想。
一、教学流程:
(一)、温故知新,激发兴趣:
首先提出问题:有理数包括那些数?一生回答后让大家讨论:你能找出用刻度表示这些数的实例吗?学生会举出很多例子,但是由于温度计与数轴最为接近,它又是学生熟悉的带刻度的度量工具,所以在教学中我将用它来抽象概括为数轴这一数学模型,于是让学生观察一组温度计,并读出数据(正确的表达方法):
(1)零上5°C用 5 表示。(2)零下15°C 用-15 表示。(3)0°C 用 0 表示。
然后让大家思考:能否与温度计类似,在一条直线上画上刻度,标出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0呢?(答案是肯定的,从而引出课题:数轴。)
(这样设计,对刚刚学习了有理数中的正负数,对正负数的概念理解还不够深刻,容易造成知识遗忘的七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合理的。结合实例使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进入了本节课的学习,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对新知识的学习有了期待,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二)、得出定义,揭示内涵:
教师设问:到底什么是数轴?如何画数轴呢?(然后学生开始看书自学,教师巡回指导,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
(1)画直线,取原点(2)标正方向(3)选取单位长度,画完数轴后小组开始进行讨论,并且完成讨论题:“怎样用数学语言来描述数轴?”(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并给与指导)通过讨论最终得出数轴的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至此,我们将一个具体的事物“温度计”经过抽象而概括为一个数学概念“数轴”,使学生初步体验到一个从实践到理论的认识过程,完成了第一个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数轴的三要素,会画数轴。)
(三)、手脑并用,深入理解:
1、让学生讨论:给出图形哪些是数轴,哪些不是,为什么?
(通过练习总结问题中容易出现的几种常见的错误:负数次序不对、没有方向、没有原点、单位长度不统一)
给学生足够的观察、思考的时间然后展开充分的讨论,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之中去接触学生,认识学生,关注学生,了解学生。
2、为进一步强化概念,在对数轴有了正确认识的基础上,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画一个数轴(请三个小组同学到黑板上去画,加以巩固所学知识),学生在画数轴时教师巡视并给予个别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画完后教师给出评价,如“很好”、“很规范”、“老师相信你,你一定行”等语言来激励学生,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并强调: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是数轴的三要素,画数轴时这三要素缺一不可,从而达到强化数轴概念的作用。(对数轴概念和数轴的三要素,学生不易理解,容易造成画图中丢三落四的现象,所以教学中教师针对容易出现的问题给予强调。而我设计以上两个练习的目的正是:
一、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二、动脑想,通过观察、分析、判断正误来加深对正确概念的理解。)
(四)、启发诱导,初步运用:
有了数轴以后,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表示在数轴上,那么反过来,数轴上的点是否都表示有理数呢?(作为一个问题我让学生去思考,为后面实数的学习打下伏笔,这里不再展开。)例 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3.5,-1.5,0,6,-4 A点表示-4; B点表示-1.5;O点表示0; C点表示3.5;D点表示6.
利用黑板上的例题图形让学生来动手操作,教师提出要求,结合学生所画的情况,再加以点拨强调:
1、要把点标在线上
2、要把数标在点的下方
这时,此题再拓展成说出几个有理数让学生去标点,好让更多的学生去展示自己,并进一步让学生从中感受已知有理数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从而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通过学生实际操作,可以加深对数轴的理解,进一步掌握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方法,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
从上面的例子不难看出,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又从正数和负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可以很自然地得出两个有理数的大小关系:
(1)在数轴上表示的两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2)正数都有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3)比较大小时,要注意不等号的使用要与题的要求一致。
(因此也完成了第二个教学目标:学生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并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培养了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
(五)巩固所学,拓展提高:
(为巩固本节的教学重点,让学生独立完成下面的问题:)
1、课本9页练习1、2,2、课本14页2题的(让几个小组分别板书并讲解)
3、数轴上的点P与表示有理数3的点A距离是2,(1)试确定点P表示的有理数;
(2)将A向右移动2个单位到B点,点B表示的有理数是多少?(3)再由B点向左移动9个单位到C点,则C点表示的有理数是多少?(先让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根据得出的结果,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达到灵活运用,并形成一定的能力。)
(六)、总结归纳,形成思想: 根据学生的特点,师生共同小结:
1、为了巩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提问:你知道什么是数轴吗?你会画数轴吗?这节课你学会了用什么来表示有理数?
2、深化提高:数轴上,会不会有两个点表示同一个有理数?会不会有一个点表示两个不同的有理数?(让学生牢固掌握一个有理数只对应数轴上的一个点,并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有理数,它们之间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为以后学习实数打下伏笔。)
二、检查课堂教学效果
小学里学生曾学过利用直线上的点来表示数,本节课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得到了新的发展:
1、数轴的概念:数轴是一条具有三个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这三个要素是判断一条直线是不是数轴的根本依据。数轴与它所在的位置无关,但为了
教学上需要,一般水平放置的数轴,规定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要注意原点位置选择的任意性。
2、关于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应该明确的是有理数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数轴上的点并不都表示有理数这一事实,也就是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根据几个有理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的相互位置关系,能够判断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通过点与有理数的对应关系及其应用,逐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培养学生用相互联系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教学评析
有了数轴,数和形得到了初步结合,这有利于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研究,数形结合是学生理解数学、学好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
为了突出正确理解数轴的概念和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这个教学重点,突破建立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数与形的结合)这个教学难点,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来主动发现数学知识和数学结论,实现师生互动,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所学的知识,并且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新的发展。
从中,我认识到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交给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兴趣和数学素养,让学生学会学习,爱上学习,才是课堂教学的归宿。
第二篇:数学数轴教学反思
数学数轴教学反思
数学数轴教学反思1
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和分数,个性是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百分数在学生生活、社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大部份学生都直接或间接接触过一些简单的百分数,对百分数有了一些零散的感性知识。所以在教学中我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教师点拨引导为辅的策略,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感知,在用心思辨中发现,在具体运用中理解百分数的好处。
百分数是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的知识,学生虽未正式认识百分数,但对百分数却并非一无所知。在上课之前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能够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对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它与一般的分数既有必须的联系,又有一些区别。透过小组学习,让学生感悟在生活中搜集到的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在探索学习中悟出一些百分数的意思,从而总结出百分数的好处,然后再解决应用到实际生活例子中。
练习有层次、有拓展、有坡度。学生在理解百分数的基础上,透过想象,说一说你还想到了什么,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就被打开了。例如上半年完成了任务的60%。学生想到了还有40%没有完成;上半年的进度很快,他们的效率很高;他们先紧后松。
上完这一节课后,我觉得学生对这一节资料掌握得还是不错的,但也存在以下的不足:
1、就应多给学生一些写百分数的机会。整节课学生缺少写百分数的机会,只是强调了一下百分数的写法,也许学生的印象不会太深刻。
2、因为我都是利用自我准备的素材贯穿了整节课,先是认识百分数、掌握读写法、然后根据生活素材具体说明每个百分数所表示的好处而引出百分数的好处,课本的主题图和例子就没有充足的时光在本节课内完成,但如果不讲解,让学生自我领会,可能效果不够明显,是一句带过还是重新讲一次呢?该怎样处理这种状况,我总觉得还需要思考和探讨。但我始终相信要以“学定教”,不是以“教定学”,要做到“学海无涯,教无定法”。
数学数轴教学反思2
乘法口诀的学习是比较简单而枯燥的,本节课教学时以学生为主体,将探索的空间留给孩子们,相信孩子们的能力,事实上也证明孩子的思维能力是巨大的,在本节课中,教师讲的比较少,学生靠自己的力量编制出了7的乘法口诀。
本节课主要有以下特点:
(1)能够通过学过的知识让学生运用迁移的方法来学习新知识,也就是以旧导新。
(2)能够创造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当中学习新的知识,运用新知识。
(3)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设计的练习题中都来自生活,使学生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
(4)教师注重对学生的评价,评价语言丰富,能够鼓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注意低年级的课堂教学组织。
不足之处:
(1)学生在探索出7的乘法口诀后,没有让学生展示编写的成果,这样学生编的如何,大家不知道。
(2)课本74页的表格没有运用好,可以让学生由此得出运用口诀计算最快最好,进一步认识到学习口诀的重要性。
(3)教师的提问有时不是那么明确,引导语言还不够。
(4)给学生记忆口诀的时间比较少,进行游戏的面不够广,这样学生对口诀记得是否熟练就值得怀疑。
数学数轴教学反思3
“百分数的认识”是北师大版数学第十册第六单元的资料,本课时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理解百分数的好处,正确读写百分数,并能在具体情境中解释百分数的好处,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课堂中我主要围绕以下两方面来引导学生探究新知:
一、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透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超多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应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应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求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在教学中我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由于学生对教材中“罚点球”这个词比较陌生,个性是女学生平时不爱看球赛,如果以足球比赛中的“罚点球”创设情境显然激不起学生的兴趣,为此,我把足球比赛换成了学生感兴趣的世界乒乓球比赛,让学生帮忙国家女子乒乓球教练选一个优秀队员参加比赛。由于学生对乒乓球比赛较感兴趣也更容易懂,所以学生透过说一说或是同伴互相探讨,很快就想到能够看谁的获胜效率高就派谁去,从而较容易地引出本节课要学的资料。
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因此要让学生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到达生活知识数学化。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课堂。
在学生理解了百分数的好处及读写后,我之后问学生,老师昨日让你们找的带有%的数就是百分数,你们找到了吗?在哪找的,容易找到吗?然后再让学生汇报所找的百分数,并结合在前面得出百分数好处中说出自我搜集的百分数所表示的好处。教师结合学生的说法出示各种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其中所表示的好处,在学生熟知的生活情景中理解百分数的好处,例如:姚明加盟NBA联赛的第一年,投篮命中率为49·8%。,加深百分数好处的理解。并进行环保教育,每一个题材的选取,我都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带给了观察比较、探索研究、归纳总结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会到了数学就在身边。
三、课后自我评价。
课后,我让学生用百分数评价自我的知识目标的完成状况,并用百分数描述自我的情感态度:“这节课立刻就要结束了,在这节课里你必须和老师一样紧张过,兴奋过或许还有一丝遗憾,你能用百分数来告诉大家人愉快、紧张、遗憾这三种情绪所占的百分比吗?(课件出示)愉快%;紧张%;遗憾%。
四、课后反思。
有这样一句话:任何一种有效的,成功的教学,都务必是有学生主体参与的。换句话说,没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不是成功的教学。在执教《百分数的认识》这一课中,从学习目标的拟定到评价,我都没有让学生主动探究自我得出百分数的好处,总是怕学生不会,教师留意翼翼的一步一步采用一问一答式,学生的主体性都没有发挥出来。课堂虽然活跃,但是没有体现本课题“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的意图。在课的开始时引入新课出示百分数时教师其实能够问“同学们,对于百分数,你想了解些什么?”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我想明白什么叫百分数?”、“我想明白百分数在什么时候用?”“我想明白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区别?”……这一系列的疑问经过整理后,就更能激起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目标,到达更好的教学效果。
数学数轴教学反思4
这一单元的目标是这样定的:
1。使学生掌握内含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从教参的教学目标定位来看,就应是既注重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又要重视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然而结合我们学生的学习实际状况来看,两样都已初步的感受过,但又不是很深入,如: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包括带括号的计算顺序都在平时的练习中以前碰到过,但不是很多(但有的学生在家长的帮忙下对于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了然于胸了)。所以是不是把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作为重点来教我真的曾不止一次的怀疑过。让我怀疑动摇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学生解决问题的潜力太差,新课程一线教师都清楚此刻学生解决问题潜力的欠缺。所以,这一次四则运算知识的教学也正是加强学生解决问题潜力训练的一次好机会。
学生错误:
不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四则运算的顺序有错误。
差生理解问题的潜力有待提高。
差生简单的计算发生不必要的错误。
提高空间:
教学生明白综合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应更形象化!把抽象的、明理的东西搞得的尽可能的形象,从而更接近于小学生的实际。更容易理解。如简单的“画顺序线”,即可增强形象感。
多巩固练习,熟能生巧。
四则运算是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全部过程。其资料占小学教学知识的主要位置,可见计算潜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材创设了热闹的“冰天雪地”活动情境,由此引出一系列的数学问题。本单元的4个例题都呈现了学生不一样的解题思路,以及整理混合运算的画面,以鼓励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用心思考,主动解决问题。围绕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教材带给的生活素材,把解决问题与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将探求解题思路与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确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再求什么,又用什么方法计算;最后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感受混合运算顺序的必要性,掌握混合运算顺序。
从学生的作业状况来看,还是有部分学生对运算顺序的掌握但是关,主要体此刻:
①四则运算的顺序有错误,如24-8×2=16×2=32。
②理解问题的潜力有待提高,如李伯伯家养了42只鸡,养鸭的只数是鸡的一半,学生都明白是用42÷2来算鸡的只数,课堂中我将这个题的条件改成“李伯伯家养了42只鸡,养鸡的只数是鸭的一半”,有一部分同学理解就出现了困难。
③少部分同学简单的计算发生不必要的错误,如39+11=40。
④抄题时抄错数据的。
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我要求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做到三点来帮忙学生提高计算效率,同时养成自觉检查作业的良好习惯。
一、做作业时认真看题:抄写在作业本上的数字、符号是否与课本上的一致,计算过程中数字、符号是否与上式一致。
二、检查运算顺序有无错误。
三、检验计算结果是否合理。
事实证明这样能有效的减少学生计算错误,优化解题过程。
数学数轴教学反思5
本节课,当学习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时,应让学生了解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数轴上点所表示的数并非都是有理数。学生不但要知道数轴上给定的点表示的数,还要能把给定的数用实心点表示在数轴上。然后结合4和-4在数轴上的表示引到相反数的概念及在数轴上反映出的几何性质。注意相反数概念中的“只有”两字及对于零的特殊规定。在整个数轴的教学中始终注重数与形的结合教学,在最后设置了一个实际问题,如:老师从学校出发,骑车向东走了3千米到达小聪家,继续向东走了1.5千米到达小明家,最后向西走了8.5千米到达小颖家.你能用数轴表示小聪家、小明家、小颖家以及学校的位置吗?你能说出小颖家在学校的什么位置吗?
本课之所以这样设计,理由是:
(1)从教学目标看,数轴是数形结合的典范,也是数形结合思想的初次出现,抽象性较高,同时它也是重中之重的概念,所以老师必须提供足够生动的背景,使学生获得比较深刻的感性认识。
(2)从教学艺术的需要看,运用生动活泼的场景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愉快地进入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在这种教学情景中,学生理解最深刻,记忆最牢靠。特别要强调的是:深刻的感性认识是学生在理解、记忆、应用等思维活动过程中的强有力的支撑点。
(3)在动态的演示与多种情况的归纳,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态解决问题的意识,建立运动的观点,同进也有利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4)一些感性认识的建立,也有利学生学习下一节“绝对值”的概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数学数轴教学反思6
完成《数轴》这节课的教学,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自己有几点还是很欣慰的,比如:
1、能较好的把握住了本节应让学生掌握的内容:一、通过与温度计的类比认识数轴,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二、借助数轴了解相反数的概念,知道互为相反数的一对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学生上完本节课后,相信对于以上两点应能灵活掌握。
2、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其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比如:情境引入中,由学生模仿温度计,自己设计出能表示有理数的图形,后教师帮助总结得出数轴的形状及概念,此过程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其明白数学可来源于实际,以后也许对身边的事物就会多留意,会去多一层的探索,培养创新意识;其次,为了调节课堂的活跃气氛,还专门设计了一个游戏和一系列抢答题,游戏为:请一列同学所在直线为数轴,任一同学为原点,定好正方向,请其他同学分别说出此列同学代表的数及相反数。这一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变得异常活跃,降低了学生的疲劳感,轻松完成了知识的巩固。再者,在作业的选择上,我也花了一定的心思,选择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也结合了部分第一章的所学知识展开,较为理想。最后,本节课我向学生较好的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为将来数学的学习奠定好基础。
另不足之处也不少,如:在数轴的图形与概念介绍前应让学生将其模仿温度计设计的数轴展示在黑板上,让同学们自己总结,就更为完美了;在介绍相反数的概念时,竟将“0”的相反数是“0”忘记强调了。
我觉得本节课的教学让我再次发觉:学生的潜能是无穷的,我们应多放手、多创造机会让其充分发挥其主体。
数学数轴教学反思7
一、本节课成功之处
1、充分体现数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理念。
本节课我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以谈话形式进入情境教学,引导幼儿
开展看一看、说一说、摆一摆、填一填、猜一猜等生动有趣的活动,培养学前儿童主动参与教学的能力,同时把“你的火车几点开”的活动展示在孩子面前,孩子们喜形于色,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要参加,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2、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要激发幼儿
对数学的兴趣,就要让数学教学充满魅力,就要求教师组织富有成效的教学活动,为幼儿
创设积极思维的情景,这样能使教学过程对幼儿始终有一种吸引力,这样的课堂也才生动又味。从孩子们在课堂上兴趣盎然、积极投入的表现看出,他们是这么喜欢这样的课堂。为此我在课一开始就设计了“兔妈妈的水果蔬菜成熟了,小兔子请我们去帮它把这些水果蔬菜送到两个饭店,你如何分”这样一个有趣、又具有挑战性的情景,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3、以活动为动力,引导幼儿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是幼儿
直接获取经验知识的最好的途径,它可以启发幼儿
积极参与思考,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与探索欲望。在教学这一节课时,我让孩子上黑板把8个图贴分成两份,孩子逐个上黑板分,找一找一共有几种分法。通过自主操作,使幼儿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能力也得到提高。
二、不足之处
1、在“说一说”这一环节上,教师要重视关注全体儿童,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要让儿童自己发挥。对于学前儿童来说,他们的还没有足够的自控能力,这就需要要教师的引导,从而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2、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数学数轴教学反思8
紧张有序的高二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经受了磨砺和考验的我,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学科知识的理解和业务水平方面更有了进步,这都离不开学校领导和同组的有经验的老师的支持和帮忙。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最重要的是教书育人,而要做好教学工作就务必具备精湛的专业水平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这一年来我认真钻研数学中的每一个知识点,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虚心向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同时用心主动的学习老教师的实际教学方法,与此同时,我努力做好教学的各个环节,做好学生的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学生的心理素质的提高。尽管我在教学中留意谨慎,但还是留下了一些遗憾。
为了以后更好提高教学效果。经过一番深思,我个人觉得高二数学教学,就应作到夯实“三基”,理顺知识网络。因为高考命题是以课本知识为载体,全面考查潜力,所以,促进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巩固掌握相当关键。我从中得到的教学反思如下:
一、教学定位要合理化,重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思想
透过一年来的高二的数学教学,以及对会考试题及市统测的研究分析发现,数学考查的多是中等题型,占据总分的百分之八十之多,所以我认为,对于大多数的学生作好这部分题是至关重要的。我的做法是:加大独立解题和考场心理的模拟训练,这是我们能够进一步改善的地方,可大大提高整体的数学成绩。与此同时,又要有针对性地提高程度较好的学生,先从思想认识和学习方法上加以指导,提高拔尖人才,这样把一些偏、难、怪的资料减少一些,在平时考试中,个性注意对试题整体的把握,指导学生的整体学习思想。
二、教师指导好学生对教材的合理利用
数学考试考查点“万变不离教材”,许多的试题就来源于教材的例题和习题,提高学生对教材的重视的同时,关键做好学生的学习指导工作,对于教材的改造和加工至关重要,先整体把握全教材的章节,再细化具体的资料,用联想的方式,对于详略的处理交代清楚,使学生在自己的头脑中构建知识体系,理解解题思想和知识方法的本质联系,提高实际运用潜力十分重要。
三、理解知识网络,构建认识体系
各知识模块之间不是孤立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衔接点,有的在概念外延上相连,有的在应用上相通等。这样,就能够把已有知识连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解决问题时便会左右逢源,如鱼得水。
事实上,在知识点的交汇处命题,在试题中已十分普遍。因此,在教学中,选用练习时,不宜太难,以基础题训练为主,否则就会挫伤学生的信心;也不应过重,不利于对知识的理性归纳。由于L1学生的数学基础普遍较好,复习时节奏与速度不宜太慢,但尽量给予补缺补漏的时间。本人在这方面不足之处:W6复习、练习过于综合,有必须难度,因此收效不好
四、高度重视新课程新增资料的复习。
新课程新增资料:简易逻辑、平面向量、线形规划、概率、是大纲修订和考试改革的亮点,在高考都有涉及。现行教学状况与过去相比,教学时间比较紧张,复习时间相对短,新增资料考察要求逐年提高,分值也不断加大,如向量已经成为分析和解决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
在新课程试题中,有些题目属于新教材和旧教材的结合部,在高考命题中采用新旧结合的方法。例如函数的单调性问题既能够用导数解决也能够用定义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处理既能够用传统方法也能够用向量方法。只有重视和加强新增资料的复习,才能紧跟教改和高考改革的步伐,提高学生的认知潜力和思维潜力。
五、明确考试资料和考试要求,把握好复习方向和明确重难点
我结合自身的状况,工作中,我首先在进行复习资料的时候,先把《新课程标准》精读一遍,平时通读争取做到心中有数,同时经常请教本组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好的经验,其次我总是努力多听本组老师的课,这样最有利于把握一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难点的突破方法,及时反思并结合自己学生的状况做为教学中的指导,再次我争取把近几年的全国的高考试题做一遍,认真研究,从知识、方法和思想上入手。透过实践证明效果很好,能够在今后的教学中得到应用。
六、把握教材,注重通性通法的教学、做好学习方法的指导工作
近几年高考数学试题坚持新题不难、难题不怪的命题方向,强调“注意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就是说高考最重视的是具有普遍好处的方法和相关的知识。尽管复习时间紧张,但我们仍然要注意回归课本。回归课本,不是要强记题型、死背结论,而是要抓纲悟本,对着课本目录回忆和梳理知识,把重点放在掌握例题涵盖的知识及解题方法上,选取一些针对性极强的题目进行强化训练,这样复习才有实效。
学生的心理素质极其重要,以平和的心态参加考试,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解答试题,培养锲而不舍的精神。考试是一门学问,高考要想取得好成绩,不仅仅取决于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和过硬的解题潜力,而且取决于临场的发挥。我们要把平常的考试看成是积累考试经验的重要途径,把平时考试当做高考,从心理调节、时间分配、节奏的掌握以及整个考试的运筹诸方面不断调试,逐步适应。
教师自己还要思考一个问题,就是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如何调整复习策略,使复习更有重点、有针对性。
数学数轴教学反思9
本课为负数教学的第二课时,整个教学设计由教材情境出发,准确把握本课的教学目标,精心预设教学的各个环节,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考空间,创设多个贴近学生认知规律且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用数轴表示正负数的方法。针对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有以下几点思考:
1、从实际生活的真实情境中呈现学生的原有认知,由此深入开展对问题的探究。本课的设计,把教材提供的情境图进行处理,以乐乐要拍轴对称图形的照片为背景,以大树为起点,一个人往东走,一个人往西走,让图中的人物都动起来,这 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拥有多种教学活动方式,突出活动的实效性,教学设计中,通过以大树为起点的运动状态引出数轴,画数轴,以及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能够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大量存在的正负数,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数学数轴教学反思10
一、问题的引入
在问题的引入上,新课标规定应从实际情景入手,并且使学生能够对问题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我设计以下三种情境:A、温度计 B、珠穆朗玛峰、C 汽车站牌问题。我感觉在问题引入上问题有些简单,使学生思考的范围过于局限。没有出现比较热烈的学习气氛。所以问题的引入应加大深度,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二、问题的探索
在问题的探索上,我采用了师生互动,通过师生双边活动产生一种动态效果,使学生在充满好奇心的状态下,在老师提供的情景下,在具有较多的时间和空间的条件下,亲身参加探索发现,主动的获取知识和技能。但在整个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在概念的得出上学生的总结出现了一些问题,我再处理时由于怕时间不够充裕所以学生出现的问题我给做出了解答,其实这里应由学生自己来解决,这样对学生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
三、习题的配备
整个习题的`配备大致是按从易到难的顺序排列的,面向全体学生,采用多种形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并且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在讲解完例题后,让学生互相提问,以促使学生积极踊跃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创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但我总体感觉习题的量不够充足,学生的练习机会较少。最后找了两名学生,在数轴上表示出一些数,发现暴露出很多问题,所以还有待于进一步训练。
数学数轴教学反思11
一.在问题的引入上,新课标规定应从实际情景入手,并且使学生能够对问题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1.数轴是数形转化、结合的重要媒介,情境设计的原型来源于生活实际,学生易于体验和接受,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自己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数轴的形成过程,加深对数轴概念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和概括能力,也体出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到抽象概括的认识规律。利用温度计引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教学过程突出了情竟到抽象到概括的主线,教学方法体了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二、在问题的探索上:
我采用了师生互动,通过师生双边活动产生一种动态效果,使学生在充满好奇心的状态下,在老师提供的情景下,在具有较多的时间和空间的条件下,亲身参加探索发现,主动的获取知识和技能。但在整个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在概念的得出上学生的总结出现了一些问题,我再处理时由于怕时间不够充裕所以学生出现的问题我给做出了解答,其实这里应由学生自己来解决,这样对学生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
三、习题的配备:
整个习题的配备大致是按从易到难的顺序排列的,面向全体学生,采用多种形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并且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在讲解完例题后,让学生互相提问,以促使学生积极踊跃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创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但我总体感觉习题的量不够充足,学生的练习机会较少。
四.不足之处:
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画数轴时原点的位置和单位长度可以实际情况来确定,但由于受课本练习册数轴图形的影响,有部分学生认为只有向右的方向才能作为数轴的正方向,遇到向其它方向为正方向数轴图形就认为它不是数轴了。这有待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加深对这方面的理解。
数学数轴教学反思12
《倒数》这一节课内容很简单,它是在分数乘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主要为分数除法做准备。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学生必须学好这部分知识,才能更好地掌握后面的分数除法的计算和应用题。本节课反思如下:
一、用游戏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趣味性
这节课我设计的两个游戏贯穿了新授内容的始终。课的一开始我是让学生听音乐,找朋友,通过找朋友的游戏理解“什么是互为好朋友”?从而真正理解“互为”的含义,为以后学习倒数的意义打下基础。接着我又设计“猜字”来引出倒数?如:我说“吴”“杏”字上下颠倒,变成什么字?那数学是不是与有这样的特征呢?使学生在做猜字的同时理解倒数的意义,同时也增加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二、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活动中来获取新知
在学生充分理解倒数概念后,我开始让学生自主探索如何求一个数的倒数。出示:你能求下列数的倒数吗?
我不做讲解,学生自己去寻找。在学生找好后,我让学生一一回答,在回答的过程中,交流寻找的方法,逐步归纳、抽象出一般方法。如学生一开始在找3/2的倒数时,第一名学生从倒数的意义去寻找:2/3×=1,我立即对此进行鼓励:这是找倒数的方法,只要掌握了这一点,学生便永远不会忘记如何找倒数。随后,我继续让学生说说还有什么方法?学生从前面的算式中,很自然地发现了只要把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即可。我没有以此为满足,在提供给学生的材料中,出现了小数、整数、1和0,通过对这些数的倒数的寻找,学生的认知建构不断完整,认识越来越深,对方法地理解由表面到本质,实现了质的转变。
三、不足之处:
由于本课我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设计的游戏环节花费时间过长。但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势必要花去大量的时间,这样练习应用的时间就相对减少,以至于在求带分数、小数的倒数时练习的少,因此,合理安排授课时间还是应当讲究。
总之,一节下来,经历了,收获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地去上好每一节课。
数学数轴教学反思13
本节课上后个人感觉还有很多细节问题没有处理好,虽然同事们都给予了肯定,但我个人还是不太满意的。下面作出自我反思:
1、本节课拖堂5分钟,主要原因有二:
首先可能是教学内容较多,在新课中就有许多练习,整体上时间已经比较紧凑了。
第二,在两个环节上个人认为还处理不当,导致时间浪费过多。一是学生收集的信息中有一个关于8和9的小故事,这在试教时是没有的,因为两个班学生收集的信息不同。我觉得这个题材不错,于是在课堂上给学生读了一下,也浪费了1分钟时间,虽然感觉这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但在时间如此紧凑的前提下,也只能放在课后让学生去了解。另外,在处理8和9的序数意义时,我怕读题太费时间,但结果学生由于识字量有限,对这一题解决得并不理想,也许读一读题目,效果会好很多,毕竟这是一年级的学生。由于我对低段教学经验不足,总是忽略这个问题,这是今后应十分重视的问题。
2、8和9的书写环节应该调整在揭题之后。
这是吴老师给我提的第一个建议,我发现其实这个问题很明显,但自己之前却没有考虑到,而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看到课本上的顺序是这么安排的,就这么死板地去教,可见自己处理教材上还应考虑得更周全些。
吴老师的建议让我觉得豁然开朗,比如在理解8、9的基数和序数意义时,我是通过数花朵一题来完成的,但由于没有读题,学生反馈情况不太理想,吴老师建议我让学生现场站一站,如请从左数第8个学生站起来,请从右数8个学生站起来。这样的方法既直观又生动,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几和第几”,从而突破难点。遗憾的是我只能将吴老师的建议带回我平时的课堂深化下去,感谢的是有这么多专家及同事给出中肯的建议,让我学到更多!包括黄校长,亲临我的试教,悉心指导;还有吴老师的谆谆指导,总是让我受益匪浅,而面对这所有的一切,我只有更快地改正自己的不足!
个人觉得自己此次准备仓促,也暴露出了自己在教学上的许多不足之处,比如设计上,还没有特别创意的设计。又如以往对于教研课,我都至少试教2次,而本次只教了1次,所以也足以看出自己的功底还不够,以后应朝着“精教”的方向去努力。另外,本节课我都采用保护环境这个主题,后面的练习设计也都在“花”上下功夫,但给人的感觉却有些视觉疲劳,可见我的情境没有连贯好。借着此次机会给自己提出一个忠告:不要忽视每一节课,不要因为这是一节普通的教研课而不够重视,我需要的是初上讲台时的那种执着和不懈的努力。不要给自己找任何的借口,正视不足,不断改之,方为上策!
第三篇:马凡淑七年级数轴数学教学反思
七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崔家桥镇一中
我在上数学常规课的时候,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问题:学生精神不集中、对一些难以理解的数理知识不愿多做思考、不愿回答。面对这个现实,我觉得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想办法吸引学生,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我有以下的几点浅显的认识:
1、学生思维与表达有差异,应该允许思维慢的学生有更多思考的空间,允许表达不清晰不流畅的学生有重复和改过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允许学生有失误和纠正的机会。教师要多说“你真行!”“你讲得真棒!”“大胆些,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等鼓励赏识的教学评价语,使学生处在民主、平等、宽容的教学环境中,确保他们拥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和主动探究的心态,常常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产生他们创新的欲望。勇于创新,善于创新。
2、要尊重学生的意愿,挖掘学生潜力,把学生从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的体系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参与生活实践,在课堂上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中的认知结合起来,不妨讲讲一些课外知识,比如历史、时事、自然、科学等等方面的知识,与学生共同讨论分享,增长学生的知识;
3、教学过程可以由指令性操作活动向自主性探索实践转化。《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课堂教学应当走过这样的过程,“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用在哪?”学生要学习新事物,除了自身对新事物的兴趣外,体会到学习的必要性,学习的价值。
如教学数轴这一课时,传统的教法是直接介绍数轴的三要素,然后应用这些特征进行相应的练习,而新的教学方法却从问题出发,研究数轴是什么它有什么特征,利用已有经验,把数轴类比生活中的道路,温度计等等方式对数轴的特征进行研究;学习了其特征;再把学到的数轴的知识自觉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感受学习的成功,体会学习的功效,整个过程让学生动口,又动手,适时地进行动手操作活动,而教师只从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出现,而学生只以学习主人的姿态、使其主动参与操作、讨论、汇报交流、提问、质疑、争论的全过程,提高其分析问题,辨别问题,创新发展的能力。
4、课堂提问由问答式教学向学生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学习转变。
传统教学的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师问生答的问答式教学。教师问得浅显直露,有时候会觉得价值不大,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师问生答,似乎是启发式教学,实际上是灌输另一种表现形式。久而久之,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求异思维,探索性思维就泯灭了,哪里还有创造能力?在教学时如果能让学生一直处于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猜想,进行实验等问题状态之中,这其实很不容易。学生就能用不同的眼光观察事物并发现问题,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探究,形成独特的个人见解。学生有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思想、表现自我的强烈欲望,才会在不同意见或见解的相互碰撞中产生创新的思想火花,才能因自己富有创意的做法或观点得到他人的认同而产生强烈的心理满足感与成就感,才能在学习互动的过程中学会竞争与合作,增强团队互助合作的精神。
第四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数轴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数轴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概念的基础上,从标有刻度的温度计表示温度高低这一事例出发,引出数轴的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方法,初步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以使学生借助直观的图形来理解有理数的有关问题。数轴不仅是学生学习相反数、绝对值等有理数知识的重要工具,还是以后学好不等式的解法、函数图象及其性质等内容的必要基础知识。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特制定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使学生理解数轴的三要素,会画数轴。
2.能将已知的有理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的已知点所表示的有理数,理解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3.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实践,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确定:
正确理解数轴的概念和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建立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数与形的结合)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学情分析:
⑴知识掌握上,七年级学生刚刚学习有理数中的正负数,对正负数的概念理解不一定很深刻,许多学生容易造成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
⑵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学生对数轴概念和数轴的三要素,学生不易理解,容易造成画图中掉三落四的现象,所以教学中教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⑶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和生理特征,学生好动性,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心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⑷心理上,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老师应抓住这有利因素,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课的科学性,学好数学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学科知识的渗透性。
五:教学程序设计:
(一)、温故知新,激发情趣:
首先复习提问:有理数包括那些数?学生回答后让大家讨论:你能找出用刻度表示这些数的实例吗?学生会举出很多例子,但是由于温度计与数轴最为接近,它又是学生熟悉的带刻度的度量工具,所以在教学中我将用它来抽象概括为数轴这一数学模型,于是让学生观察一组温度计,并提问:
(1)零上5°C用 5 表示。
(2)零下15°C 用-15 表示。
(3)0°C 用 0 表示。
然后让大家想一想:能否与温度计类似,在一条直线上画上刻度,标出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0呢?答案是肯定的,从而引出课题:数轴。结合实例使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进入了本节课的学习,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同时对新知识的学习有了期待,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二)、得出定义,揭示内涵:
教师设问:到底什么是数轴?如何画数轴呢?
(1)画直线,取原点(这里说明在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这点表示0,数轴画成水平位置是为了读、画方便,同时也为了有美的感觉。)
(2)标正方向(这里说明我们在水平位置的数轴上规定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是习惯与方便所作,由于我们只能画出直线的一部分,因此标上箭头指明正方向,并表示无限延伸。)
(3)选取单位长度,标数(这里说明任选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标数时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点,依次表示1、2、3…负数反之。单位长度的长短,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但同一单位长度所表示的量要相同。)
由于画数轴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师板书这三个步骤,给学生以示范。
画完数轴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怎样用数学语言来描述数轴?”(通过教师的亲切的语言启发学生,以培养师生间的默契)
通过讨论由师生共同得到数轴的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至此,我们将一个具体的事物“温度计”经过抽象而概括为一个数学概念“数轴”,使学生初步体验到一个从实践到理论的认识过程。
(三)、手脑并用,深入理解:
1、让学生讨论:下列图形哪些是数轴,哪些不是,为什么?
A、B、C、A、B、C三个图形从数轴的三要素出发,D和F是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给学生足够的观察、思考的时间然后展开充分的讨论,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之中去接触学生,认识学生,关注学生。
2、为进一步强化概念,在对数轴有了正确认识的基础上,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画一个数轴,(请同学画在黑板上)
学生在画数轴时教师巡视并予以个别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画完后教师给出评价,如“很好”“很规范”“老师相信你,你一定行”等语言来激励学生,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并强调: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是数轴的三要素,画数轴时这三要素缺一不可。
我设计以上两个练习,一个是动脑想,通过分析、判断正误来加深对正确概念的理解;一个是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四)、启发诱导,初步运用:
有了数轴以后,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表示在数轴上,那么反过来,数轴上的点是否只表示有理数呢?作为一个问题我让学生去思考,为后面实数的学习埋下伏笔,这里不再展开。
安排课本23页的例1,利用黑板上的例题图形让学生来操作,教师提出要求:
1、要把点标在线上
2、要把数标在点的上方
通过学生实际操作,可以加深对数轴的理解,进一步掌握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方法,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
当然,此题还可以再说出几个有理数让学生去标点,好让更多的学生去展示自己,并进一步让学生从中感受已知有理数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从而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
(五)、反馈矫正,注重参与:
为巩固本节的教学重点让学生独立完成:
1、课本23页练习1、2
2、课本23页3题的(给全体学生以示范性让一个同学板书)
为向学生进一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讨论:
3、数轴上的点P与表示有理数3的点A距离是2,(1)试确定点P表示的有理数;
(2)将A向右移动2个单位到B点,点B表示的有理数是多少?
(3)再由B点向左移动9个单位到C点,则C点表示的有理数是多少?
先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结果,通过以上练习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达到灵活运用,形成一定的能力。
(六)、归纳小结,强化思想:
根据学生的特点,师生共同小结:
1、为了巩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提问:你知道什么是数轴吗?你会画数轴吗?这节课你学会了用什么来表示有理数?
2、数轴上,会不会有两个点表示同一个有理数?会不会有一个点表示两个不同的有理数?
让学生牢固掌握一个有理数只对应数轴上的一个点,并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有理数。
(七)、布置作业,引导预习:
为面向全体学生,安排如下:
1、全体学生必做课本25页1、2、3
2、最后布置一个思考题:
与温度计类似,数轴上两个不同的点所表示的两个有理数大小关系如何?
(来引导学生养成预习的学习习惯)
六:板书设计:(略)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来主动发现结论,实现师生互动,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认识到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和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好教师。
第五篇:七年级数学上册数轴教案人教版
亿库教育网http://www.xiexiebang.com
亿库教育网http://www.xiexiebang.com
亿库教育网http://www.xiexiebang.com
亿库教育网http://www.xiexiebang.com